经济形势分析论文10篇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1

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达到4.3%、4.5%和2.0%。其中,日本经济承接上年度经济增长的势头,多年来增长速度第一次有可能接近美国。

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美日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由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为负。日本经济在继续依赖外需拉动的同时,消费开始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府支出的作用逐渐淡出。

报告预测,2005年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要比2004年的增长率有所降低。根据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4%~3.5%,日本的增长率为2.2%~2.3%,欧元区的增长率为1.9%~2.2%。其中,下调幅度最明显的是日本,,相反,欧元区经济基本上能够继续维持2004年的增长水平。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指出,2004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东亚地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印度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放慢,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国中仍然位居前列,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其连续稳定的高增长正在令世界所瞩目。根据不久前修正过的数字,按照财***年度计算,2003年财***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4%,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实现第六年的增长,并且内需增加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2003年的3.9个百分点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4.7个百分点。南美洲的巴西已经摆脱阿根廷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上年度的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南非作为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创造了过去50年来连续5年增长的新记录。

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发达国家复苏进程的加快,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许多国家200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超过了20%。第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了外汇收入。此外,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对墨西哥、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第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货币***策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历了2002~2003年低位徘徊之后开始明显回升,其主要推动力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从2003年的147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地区的投资从136亿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从515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对独联体国家的投资从38亿美元增加到57亿美元,对东亚地区的投资从528亿美元增加到798亿美元。

报告预测,2005年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将会随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有所放慢,但印度、俄罗斯、中国、东盟等经济体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

报告指出,2004~2005年全球经济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危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如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的“双赤字”以及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等。

(一)世界石油价格上涨风险

截止到2004年10月18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冲破55美元/桶,比年初的32美元/桶上涨了70%左右。过去5个月期间OPEC的日产量已经增加了350万桶,美国也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石油价格仍然在不断攀升。对此,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的油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但这种投机的背后是世界石油供求的不稳定性。虽然石油供给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受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全球石油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合作关系被破坏,降低了市场对稳定石油供给的信心。因此,短期内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将取决于美国的中东***策和国际石油需求的变化。

从需求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增加库存直接拉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加上对外部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趋势。

从供给方面看,短期内,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局的不稳定性、俄罗斯***府对尤克斯公司的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发生的***局动荡和工会运动都制约着供给的正常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各大石油公司和产油国出于安全和规避风险的考虑而采取的审慎投资态度,不利于供给增加。全球剩余生产能力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4%左右降到目前的1%左右,达到历史最低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每年对世界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资需要2100亿美元,由于大公司和产油国担心价格回落造成的巨大损失,实际投资缺口每年为15%左右。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石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计,2004年前两个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分别为8197万桶/天和8006万桶/天,同比增长191万桶/天和314万桶/天;全球原油供给量前两个季度分别为8234万桶/天和8151万桶/天,同比增长362万桶/天和319万桶/天。预计2004年全年需求和供给的增长率分别为2.8%和3.4%。世界原油市场仍然是供略大于求。

在全球石油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的格局下,石油价格的高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针对1997~1998年世界石油价格暴跌(达到12美元/桶,最低曾经出现9美元/桶),美国运用其在国际石油体系中的霸权成功地进行了干预:“收买”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前三大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内瑞拉,使它们倾向于扩大各自的产量和市场份额;促使各国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所希望的22~28美元的价格。这一进展几乎受到普遍欢迎。代表供需双方的两大国际石油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国际能源署携手监督供需关系,迅速且有效地重建了市场的稳定局面,将价格稳定在希望的价格区间内。但随后发生的***治事件(特别是“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却摧毁了上述协议的基础。虽然伊拉克每日200万桶石油出口几近消失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自从沙特公民卷入“9•11”恐怖袭击,及后来美国公司被排除在沙特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开发合同之外,沙特和美国之间强有力的关系遭到了破坏。在石油供求问题上,石油输出国组织与国际能源署之间出现意见不合,并出现公开的相互侮辱,取代了以往的井然有序状态。无组织的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导致最近价格的投机性飞涨。

报告认为,如果我们认定对石油供求不稳定性所做的投机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目前的油价上涨趋势将不可能持久。虽然短期内油价也可能维持在高位,甚至继续创出新高,但中期内油价回落是不可避免的。

(二)美国“双赤字”的风险

“双赤字”本身并不是新问题,历史上里根执***时期就出现过,但最终以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大幅贬值得到了解决。布什***府执***以来,财***状况从盈余转化为赤字,贸易状况持续恶化。2004财***年度美国财***赤字预计为4220亿美元,财***赤字/GDP为3.6%;贸易赤字/GDP的水平连续创造新记录,2004年预计为5.5%。

“双赤字”的根源是美国国内的储蓄率不足和由此所引发的投资缺口(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扩大。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经降到危险的水平,只有1.5%,不仅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7.2%的长期平均水平。2000年美国的投资缺口大约为-2.5%,到2004年第二季度已经上升到-6%。

(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房产价格连续攀升,甚至在2001~2002年的经济衰退期间也没有停止。以美国为例,1995~2003年房屋实际价格已经上升了36%,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高涨阶段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3%和17%)。截止到2003年第三季度,居民持有的房屋不动产总价值达14.6万亿美元,占居民总资产的28%,相当于当年GDP的130%。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低利率促成的结果。以往房地产市场周期发展的历史表明,房屋价格的下跌都是和利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很久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策将面临两难困境: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行为有可能会触发房地产市场的暴跌。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通过稳健的货币***策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是对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的一项严峻的考验。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国际金融领域2004年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不大;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世界股票市场处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稳定状态;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提高利率,全球经济将脱离过去三年的低利率时期。

到2004年10月中旬,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effectiveexchangerate)(相对7种货币)基本维持在年初的水平,只是在上半年有过小幅上升;欧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2种货币)比年初略有下降;日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5种货币)比年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从90点下降到10月14日的87.8。

在经历了2003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和年初相比,除了日本Topix指数略有上涨外,美国的SP500和欧盟的Euro-Stoxx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的推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威胁,进而各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除日本外(它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多数国家在2004年都提高了利率。这标志着连续三年的低利率时期已经宣告结束。美联储迄今已经连续三次提高利率,从1%上调到了目前的1.75%。考虑到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和房地产市场的接受能力,美联储一直在试探性地加息。在正常状态下,4%的利率被认为才是可持续的。市场预期到2005年底美联储才有可能提高到这一水平,但这要取决于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的反应。在美国连续提高利率的同时,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做出同步的调整,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复苏乏力的结果。日本仍然在维持多年来的零利率***策,至少在消费物价指数变为正数之前不会改变这一***策。

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有两个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欧盟第一轮东扩正式完成;二是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有可能在年内结束。如果后者顺利完成的话,将标志着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报告分析,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在2004年6月30日正式完成,从此欧盟由15国扩大到了25国。虽然就区域内贸易规模而言,这次东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就增加的国家而言,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作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据估算,欧盟东扩使欧洲地区原有的区域贸易协定有60项要停止运行。鉴于欧洲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今后欧盟的每一次东扩都将意味着已有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减少。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多年。按规划2004年年底前将完成整个谈判程序。由于参加者涵盖除古巴以外的所有34个美洲国家,各方对待协议的内容存在很大分歧,在2003年底的美洲国家***会议上达成了一种被称作“自助餐”式的框架协议,即成员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有选择地执行相关条款。这就为整个谈判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04年大西洋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非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着惊人的时间对应。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反应了一个基本的趋势: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化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为东亚地区的合作提出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六、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互动关系

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步伐加快,在我国受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外部世界也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互动阶段。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领导干部;把握能力

[中***分类号]D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9-0056-04

同志曾在讲话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而正确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特殊时期,“十二五”开局已经两年,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大量存在。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仍然不少。从深层次和长远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呈现出一种常态化,并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清醒地认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妥善处理好长期累积和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关系到能否巩固当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趋势,关系到能否顺利为“十二五”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能力,积极引导经济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导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现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资本所有者、中介组织人员以及民营经济、“三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新的经济利益主体大量出现。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各自有其***利益,分别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对经济活动的预期等相互博弈、分散决策,从而增加了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初步建立阶段,经济运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确立,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现实中存在一定“市场”,企业和***府的行为机制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正如同志讲话所言,市场经济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再次,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完全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滞后,城乡关系不协调,特别是在当前各类问题叠加而致的“矛盾凸显期”,使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客观上增加了正确把握经济形势的难度。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要素、劳务、资本、技术等流动更加迅速,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产业转移、各国经济***策制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二、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有效途径

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借助于经过经济发展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和各种有效分析工具,辩证认识经济运行的主客观现状和条件,致力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规律。

1.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理论基础。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目前我国制定宏观经济***策所依据的凯恩斯理论等更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务必熟知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经济、***治、文化、社会等等多领域内的有关理论,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题是发展。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系列内容;对外开放的理论,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上,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1]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府应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这里所称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生产厂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生产厂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生产厂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2]在干预经济的方式上,凯恩斯强调运用财******策,而且主要是赤字财******策来干预经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生的,他的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已经历经30余年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导致的“短缺经济”仍然有其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调控充分借鉴凯恩斯经济理论,以其所主张的“逆经济风向行事”和“相机抉择”为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则,财******策和货币***策并行的“需求管理”的方式运用到中国经济的实践之中。应该说,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无论是通过直接增加需求还是通过影响人们的预期,都使总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都没有被带动起来,总需求仍然不振。这主要因为凯恩斯理论在我国运用的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而扩张性的财******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时,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主的西方财******策和货币***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必须充分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更好地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原则。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被实践证明科学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科学通行的分析工具,遵循宏观与微观结合、总量与结构结合、现状与趋势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的原则,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并用,准确判断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和主要问题,丰富和深化对经济运行总体状况的认识,正确确定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重点和***策组合,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变化的维度。

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宏观分析是把握宏观形势的基本依据,微观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础,没有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宏观分析无异于缘木求鱼。宏观分析,重点进行总量、结构、财***、金融分析;微观分析,重点考察企业行为:销售、利润、库存、订单、企业家信息(11项PMI指数),居民行为:收入、消费、储蓄、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要把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总量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最高层次,因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关系是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主线,总量分析主要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在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以结构变革为中心的新成长阶段,结构***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主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趋势分析,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趋势分析,主要进行增量分析、边际变化分析、环比分析(趋势往往领先同比1-2个季度)、景气分析(先行指标分析)。要把国内经济放在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去审视,重视国内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国际分析主要分析国家经济和***策、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国际商品市场和价格、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汇率、利率、股市、资本流动等),在分析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时,必须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方法。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市场经济运行。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出现“滞胀性”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的科学性在西方经济学界因此受到质疑,新自由主义逐渐开始盛行。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至今余波未平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的地位迅速动摇,西方经济学界“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益强大。尽管对于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系列矛盾,西方宏观经济学也在与时俱进,并先后出现了“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等多个流派,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超越或代替凯恩斯主义,而是与凯恩斯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上已证明其存在难以言说的种种弊端,可以称得上与其一脉相承的改良后的各种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也非促进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走向科学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关注与宏观经济分析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受制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观念束缚,早期的研究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舍弃了商品与货币流通、资本流通等,对马克思宏观经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就成为了必然。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学界开始普遍关注市场经济的流通关系,尤其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分析、实证方法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过犹不及,在拓展研究视野、方法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严重倾向:有人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唯一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并将之作为一种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甚至认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操作实践只能依赖于它,并发展到直接套用凯恩斯主义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并提出对策。而对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和发展置若罔闻,甚至将其完全抛弃。事实上,要实事求是地调控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必须抛掉对于凯恩斯主义的迷思。宏观经济分析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过一系列科学的宏观分析。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继承、研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显然是可行且不可缺失的。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是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经济学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与新的经济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为主,博采凯恩斯主义等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众家之长,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三、提高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素质

1.加强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同样经济现象的分析,理论素养不同,分析水平就不同。提高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执***理念、执***方略、执***举措的新的理论概括,又是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的探索和总结,尤其应该进一步深刻领会。要理解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价格、税率、利率、汇率等调控手段的特点,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要加强学习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比如:现代产权制度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理论、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理论,了解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特点。要加强学习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和工具,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2.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重视调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环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掌握了实情,才能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没能完全了解实际情况,甚至被虚假信息所蒙蔽,那就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和把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围绕大局,把握中心,确定调研方向,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在微观上抓住重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实质,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信息时代,处处留心皆信息。领导干部只要心细,随时随地注意掌握情况,都能为自己的调研找到准确、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调查研究要调查了解和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好的坏的都要听,要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在掌握相关资料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材料。领导干部工作忙,时间比较紧,动手写文章的时间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时间多写调研文章。

3.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掌握实情,是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和前提,但要真正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各级领导干部还必须密切结合各级***、***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审核、检验、分类、汇编等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解剖经济现象之间、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抓取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努力从经济运行的现状中找出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表象中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切实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脉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各地各部门应充分创造条件,以增强领导干部分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素质为重点,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服务发展能力。比如可以组织领导干部成员到知名高校进行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题培训,或者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讲座,通过从理论到实务的专题化学习,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对宏观经济形势、外向型经济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水平和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但是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比以往更加重视和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工作,为有效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求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张根海.美国金融危机的社会根源及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12).

[2](美)曼昆.宏观经济学(6)[M].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2.

[3]***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3.

[4]高新民:论构建良性互动的***群关系[J].中国******干部论坛,2007,(4).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载体和推动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首要的是研究区域产业问题。在以往对区域产业问题研究的文献中,基本上都是主张在区域主导产业理论框架下研究问题。但是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及分析框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我们概括为先“主导”再“区域”。他们认为区域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在区域经济问题上的应用。因此这一类的分析一般是遵从先介绍主导产业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然后再引申至区域经济分析的模式。第二种观点我们概括为既“区域”又“主导”。一些学者主张把区域专业化产业与主导产业选择合二为一。

对于第一种观点,我们认为区域经济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问题的“微观化”,一个国家要建立一个综合的产业体系并不意味着一个区域也要建立“大而全”的产业体系。

第二种观点显然是建立在对第一阶段观点的理论反思基础上的,这也是目前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主流。但是这种分析思路并没有形成自己内在的一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框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沿用了主导产业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又补充进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分工理论。其综合集中体现为选择基准的综合。这种简单加总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把各项指标水平地赋予不同权重,一个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即使在该地区没有比较优势,也可能因为对产业关联度赋予较大权重而成为了区域主导产业,显然这种理论分析应用到实践上会带来错误的产业***策。

二、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辨析

1.基本概念

(1)区域主导产业

迄今为止,区域主导产业(regional leading industry)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国主导产业的范畴来自罗斯托主导部门理论。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指出,在任何特定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整个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据此,我们认为,区域主导产业作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一个范畴,主要是因为现代产业经济关于主导部门理论在区域经济分析的延伸和应用。

(2)区域优势产业

为了研究区域优势产业的涵义,我们首先对“优势产业”“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进行梳理,然后从其定义的发展归纳出其涵义。

“区域优势产业属于资源配置范畴,表示某一地区在某种产业的全国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种区位优势可通过产业的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来衡量。”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1)资源禀赋差异。(2)规模经济要求。(3)区域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其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所决定的,而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则取决于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宏观和中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是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必要和前提条件,而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则是决定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可以说,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共同决定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形成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在不断拓宽:首先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引入,带来了对区域产业问题研究视角的一个转向,即从单一区域的封闭视角到强调区域分工的开放视角;其次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引入,使我们从竞争力角度来认识区域产业问题。

承接以上思路,本文作者认为“区域优势产业”(Regional Industry of Advantage)是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上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这样一类产业。这类产业又可分为外生比较优势产业和内生比较优势产业两种层次。

2.理论框架

(1)研究视角

主导产业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是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从一些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动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他们的研究视角有两个特点:第一,分析的起点是从单一的国家开始,强调的是各个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共同路径;第二,着眼产业结构演化理论,把产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强调产业具有自身的属性。这种研究视角运用到区域经济层面,就会导致忽略区域差异,强调各区域产业发展的殊途同归,强调产业共同属性。

区域优势产业研究兴起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全球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最突出地表现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和蔓延。在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条件下,优势产业的研究视角截然不同于主导产业:第一,分析的起点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随之产生的区际分工和区域专业化;第二,着眼区域经济理论和竞争力理论,主张从区域差异性上分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性。

(2)理论基础

区域主导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经济学中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抽象掉了产业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其理论脉络可追溯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库兹涅茨和霍夫曼的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区域优势产业的理论脉络则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理论是利用区域差异进行专门化生产并进行区域贸易,以获得比较利益的理论。此外,优势产业的理论基础还应包括最新发展的竞争优势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研究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机制。

(3)***策涵义

罗斯托在分析主导产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必须集中资本,优先发展主导部门的思想。把主导产业思想应用到***策上最突出的代表是二战后的日本,日本从主导产业评选的理论可能性、实现途径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等构筑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为***府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产业***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帮助日本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起飞。

而优势产业理论,从其比较优势原理的鼻祖亚当・斯密开始就是坚持市场竞争,反对***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者,而倡导竞争优势理论的迈克尔・波特更是反对传统的国家干预和补贴,认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微观层面的企业而非宏观层面上的***府,国家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就在于维护和优化经济环境。

可见,如同经济学中的其它许多名词,概念之争往往是因为其背后的***策涵义不同所至。主导产业理论更强调***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优势产业理论更强调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5]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6]董瑞华,傅尔基.经济学说方***[Ml.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曹均伟,李凌.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5).

[8]刘其昌.经济学研究工作要自觉地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J].前线,1991.

作者简介: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5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江时学

世界***火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续建宜

网络经济繁荣的原因探讨 董庆***,张金隆

“知识经济”悖论及可能发展 巩胜利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国际研讨会综述 施进

重提主办银行制度——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条途径 张昱

从国外通货紧缩的实践看我国的相应对策 孙健,徐惠

试论沪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尤安山

新世纪的欧洲、欧元及其相关***策 赵蓓文

试论目前美国货币***策的特点、难点及其未来走势 刘平

从美国航空市场的发展看市场竞争形态的演变 江可申,李文绅

美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产权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王小勇

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罗余才,李功网

中国引进FDI的任务与对策分析 顾卫平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中的公平性分析 刘建***,王晋忠

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性质与特点 伍贻康

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战略 贾继锋

引资战略和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战略 金芳

生产国际化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谢康

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战略 徐明棋

试论国际恐怖主义概念、特征和根源 王德华

亚洲经济合作方式比较与分析 陈晔,马晔华

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韦金鸾

环日本海四国科技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伍华佳,刘***梅

试论中国地方***府推动下的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与国家凝聚力 郑焕禹

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静芳,安锺石

剖析台湾经济困境与未来发展 蒋成

欧元对世界经济及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马元柱

发展中美经济关系,加强对美国国会的工作 王国兴

试论美国金融混业体制 周宇

资信评级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体系中的作用 欧志伟,侯皓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影响 石建勋,历咏

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效率 徐旭初

小世界网络(SWN)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田颖杰,李南,江可

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与机遇 张幼文

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周建明

按不同方法测算世界各国经济规模差异的原因——兼购买力平价和汇率走势分析 余芳东

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府作用与启示 陈彬彬

新安全观与东亚地区合作机制 黄仁伟

中俄关系的良性发展与新形势下的上海合作组织 潘光

迈向新世纪的亚欧新型平等伙伴关系 余建华

布什***府对华***策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新现实 王建伟

对当前两岸形势的分析——评“一边一国”讲话 周忠菲

世界钢铁大战与WTO保障措施 崔大沪

试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周宇

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发展混业合作业务的必然选择 赵蓓文

世纪之交世界传统CBD“两难”处境的成因剖析及展望 庄崚,经一平

全球化时代日本经济的得失分析 高兰

试论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与前景 李立凡

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 周国建

中国经济过热的趋势与风险分析 Benson Fung

WTO框架下“一国四席”的一体化关系研究 周忠菲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挑战与对策 徐晓巍

技术集群与跨国公司R&D分散化投资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元利兴,宣国良

世界500强的动态研究 胡旭微,黄俊***

世纪初中国的外资***策与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引资战略 赵蓓文

中国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 吕克勤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 范幸丽,王晶

东亚多边合作态势与前景 贺晓琴

21世纪初中南亚安全环境与中国西部安全 傅勇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 潘锐

试析普京***府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 朱雯霞

中国航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研究 杨丽华

拓展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战略研究 王彤宙

多边贸易体制"非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演进:双重博弈视角的考察 张斌,Zhang Bin

双重比较优势与竞争型FTA的获益者和受损者--CAFTA的启动与双方的利益分配 孙玉红,Sun Yuhong

汇率风险与跨国并购价值效应研究 张学超,宣国良,Zhang Xuechao,Xuan Guoliang

东南亚区域贸易的汇率波动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邱立成,王自锋,Qiu Licheng,Wang Zifeng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相似性分析 吕玲丽,Lu Lingli

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黄菁,杨三根,Huang Jing,Yang Sangeng

中国加工装配活动中的生产控制模式:分治假说及其实证研究 王怀民,Wang Huaimin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张纪,Zhang Ji

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的困惑与解决思路 文青,Wen Qing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形成及经济增长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 毛新雅,王桂新,Mao Xinya,Wang Guixin

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的设计与评价 杨晓猛,Yang Xiaomeng

英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陈凯,Chen Kai

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亚太经济格局的影响 陈继勇,徐涛,Chen Jiyong,Xu Tao

R&D投入--中国战略性贸易***策的选择 胡涵钧,王作维,Hu Hanjun,Wang Zuowei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王庆颖,Wang Qingying

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黄先海,石东楠,Huang Xianhai,Shi Dongnan

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 陶俊,Tao Jun

人民币汇率与劳动生产力相对成本优势的思考 葛开明,Ge Kaiming

中美贸易摩擦的***治经济分析 李丽,Li Li

国际核心卡特尔及其规制 王中美,Wang Zhongmei

市场分割、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对中国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加工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王怀民,WANG Huaimin

世界产业服务化与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考 ***,王慧敏,Li Wuwei,Wang Huimin

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 杨亚琴,,Yang Yaqin,Wang Dan

服务贸易对澳门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孙茂辉,Sun Maohui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 王东,Wang Dong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6

1、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情况

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化竞争使,显现出有压力、缺活力、少动力的特点。私营工业企业的运营机制还是有值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学习借鉴的地方的。但是,混合所有制在实践中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原因比较复杂,有企业文化的原因,有体制磨合困难的原因,也有利益无法平衡等诸多原因。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理论分析

在19世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学理论没有条件预见目前中国出现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并驾齐驱的情形,但却可以将“剩余价值”的阶级属性和经济属性做一个切割,不考虑其阶级属性,仅对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经济属性下的分析,进而对混合所有制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一个判断。因为公有制“剩余劳动”和私有制“剩余价值”在经济属性上并没有不同,首先,不变资本(C)在这里对于公有制或者私有制经济来说,从经济属性上都是属于合法的财产,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其次,可变资本(V)在宏观上的差距已经很小,甚至私有制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高。而剩余价值(M)存在是必须的,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从经济属性上来说它们都是相同的。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混合所有制也是符合剩余价值理论的,不会因为“混合”而有违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学。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可行性条件

基于对剩余价值理论下的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条件的理论分析,下***中列出了分别由国有独资企业、私有企业两类企业进行一项规模和性质相同的生产活动的情形,他们的投入都是一样的,即V=V1,C=C1.结合上***分析:M=M1时,私有企业在此情形下,没有放弃业务主导权与国企进行混改的动机。M<M1时,没有放弃业务主导权与国企进行混改的动机。只有当M>M1时,国有企业具有与私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能力和动机。因此,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合作的可行性取决于以下一个或者两个因素:一是国有企业具有生产效率的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或者市场优势等);二是国有企业筹措不变成本存在比较大的金融优势或主体便利性。

4、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面临的问题

一是中国金融资本对国有企业的优先选择问题。中国金融资本在面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时,国有资本天然地与私有资本具有对抗性,使国有企业的资金筹措成本更加低。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实现问题。国资管理体制与市场化经营在落实上也存在进一步磨合和创新的需要,而这也是混改中最困难的部分。三是国有企业优势与壁垒转化的问题。国有企业在市场、金融便利性、***策资源方面的优势,反过来其实也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自身壁垒。

5、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建议

一是应通过***策制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府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上,减少对市场的越位干预,消除所有制鸿沟,才能推动国企混改。

二是以提升企业效率为终极目标,其他目标服务于效率的提高。混改企业的目标要明确以提升企业效率为终极目标工作,在制度层面找到对接的机制。

三是在混改平台上形成面向开放市场。

四是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该勇于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治理创新,建立起新的、持久的核心优势。

五是应探索混改落地的具体形式,创新新的形式来融合各项新优势的确立。在混改中就急需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式来兼容诸多的原则,使混改在聚焦于效率目标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多的兼顾其他管理目标。

【经济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彦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点及有效途径[D].天津:天津大学.

[2]周新城.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J].中共石家庄市委***校学报.

[3]武亚男.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重要实现形式问题研究[D].北京:都经济贸易大.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研究型教学;教学实践

[中***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71-02

一、引言

目前,高等院校社会科学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原理类课程和实践操作类课程。原理类课程是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先修课程,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该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不仅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社会科学原理类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述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经济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抽象、不易理解和相对枯燥等特点,有些课程还需要有前期的理论准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已经不能适应该类课程的性质,有必要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如果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可能会造成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进而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交流、讨论等互动形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论文的教学过程。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适合开展研究型教学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是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的深化和发展。简单说,经济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交换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等。七大部分内容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同样适用的,只不过研究的地域范围由封闭经济体走向开放经济体。就研究方法来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中同样适用,主要包括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也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就均衡分析来说,一般均衡分析所用的主要工具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局部均衡分析用的主要工具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因此,不论是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与经济学的关系还是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来看,国际贸易原理是经济学理论的深入与发展,是一门研究性较强的学问,是一门适合开展研究型教学的课程。

三、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基于对理论性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解,结合笔者的教学活动,以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绝对优势理论”为例,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知识

“绝对优势理论”中涉及的前期知识相对较少,主要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劳动生产率、充分就业、规模报酬和交易费用等。这些概念可以在讲“绝对优势理论”的前一节课末尾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这些概念,以免在课堂上对理论进行讲解时占用太多时间。同时,让学生课下了解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的课堂讲述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课堂讲述主要包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容及推理过程、理论的例证和对理论的评价四部分。

1.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讲解在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英国的***治经济状况,突出英国在当时产业***逐渐展开,产业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受到国内行会制度的限制,对外贸易活动的扩大受到重商主义***策的阻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亚当・斯密在批判了重商主义的***策主张,在部分吸收重农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在绝大多数教材中都有对重商主义的介绍,但是在有些教材中没有专门章节对重农主义进行介绍。在此,教师可以对重农主义作专门介绍,使学生了解其思想。

2.理论内容的阐述和逻辑推理的讲解。其讲授思路可以是:首先教师可以先用一段话来概括出“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便于让学生清楚、准确的来掌握。然后讲解逻辑推理过程,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由交换到个人之间的分工最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是介绍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交换作为人的本能之一,人们为了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就要满足他人的需要实现自己需要的目的,于是就出现了个人之间的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前三章中精辟的论述了分工,他通过指针的例子来论述分工是有好处的,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工的理解,可以给学生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的《I,PENCIL》。再进一步深入的话,可以给学生讲解分工也会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等问题。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在专业化分工带来交易效率提高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冲突中演化出了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

3.理论的例证。此部分是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绝对优势理论”的理解。多数教材都是通过两个国家交换两种商品来说明该理论,让学生体会通过“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生产,再来进行交换,都会给每个国家和整个世界带来好处,一般性的教学到此为止也就可以了。但是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还应该通过对例证的分析逆推出该理论存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如:2×2×1模型、充分就业、交易费用为零等,让学生体会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其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没有无条件的绝对正确的理论。

4.理论的评价及应用。理论的评价是在理论产生背景的前提下,对当下社会发展及理论贡献所做出的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就“绝对优势理论”而言,进步性主要包括:一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第一次论证了贸易发生的原因,“非零和博弈”代替了“零和博弈”,为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局限性可以通过举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能够解释贸易现象,过渡到该理论只能够解释一部分的贸易现象,不能够解释全部,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现象,进而可以承上启下引出“比较优势理论”。

(三)深入研究阶段

一方面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理论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放松“绝对优势理论”的某一个假设条件会带来什么样的结论等。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就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如《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关系是什么?“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是怎么样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基础是什么等。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整理相关资料,与同学、教师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学术观点和学术论文。

[ 参 考 文 献 ]

[1] 余秀兰.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江苏高教,2008(9).

[2] 白福臣,尹萌.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9(6).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8

论文摘要:任何一种财务机制必须在一定环境下发挥作用 ,环境对财务的影响体现在财务的发展趋势方面。本文以我国面临的财务管理背景为基础,分析了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从规范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有形到无形、这几个个基本趋势,以期在多变的环境下,促进财务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利用财务管理技能。

1从规范到实证的发展

1.1规范法及其评价

规范法 (normative approach)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规范会计学派开展规范理论研究时通常采用演绎法 (deductive approach)。其基本程序为:

提出前提推导命题及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指导实务

会计中的演绎方法包括如下程序:(1 )确定财务报表目标;(2 )选择会计假设;(3)派生出会计原则;(4)发展会计的“技巧”。由目标程序制定的会计理论框架明显地表示出上述程序 ,即假设原则关于会计目标的适当程序、技术检测手段。

规范法的评价 :演绎法之所以成立 ,是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须具有,所以,从一般必然推知个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要求其前提正确,推理严密。只要前提是经过实证的科学事实,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可靠的逻辑关系,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有效的。会计理论建设中的演绎法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一旦目标被界定,就必须描述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基于这些定义和假设,便可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这种方法被称为“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1.2实证法及其评价

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是说明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基本程序为:

确立项目项目研究设计样本模型 数据解释与评价检验运用

实证会计研究的评价:目前,首先应借鉴实证会计运用的实证方法,对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应该说,实证法是以确实的证据,对会计理论进行的检验。这里所指检验的会计理论,既包括规范会计理论(会计应该是什么),也包括实证会计理论(会计是什么);不能只理解对实证会计理论进行检验,也就是说,凡是会计理论都可以按照实证法的要求进行检验。实证会计的不足:第一,由于实证会计理论所采用的一些概念如***治成本、人成本等还不能给予明确的定义,并加以数量化;验证模式中的契约成本与***治成本只好用“替代物”来表示。第二,在实际验证模式中,实证会计理论所采用的变量之间只存在着线性联系,这样,要***分析各个变量的影响就很困难。第三,大部分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所进行的研究还是限于某一时点上的对比。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值得怀疑。

2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对财务管理对象(企业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换句话说,凡可量化的经济要素都应作出量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运行过程的优劣,都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指标将隐含的经济价值揭示出来。这种定性向定量的发展与规范向实证的发展具有相关性。财务管理的定量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统计学、经济数学等在投资决策领域的运用。而投资活动的本质特征是风险性 ,即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风险的研究是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的主要表现,这种投资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即涉及实物资产,也包含有金融资产等诸多投资领域。

定量特征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是关于实证研究中对数量方法的依赖,甚至可以说,数量方法是实证研究的基本技术。在实证研究的定量技术运用方面,我们认为国外经典的实证研究成果应为我们借鉴,此外应从财务方面开展我国实证研究的定量技术运用的探索。

财务管理可以不参考数量的分析而作决策 ,但可通过应用数量方法使作出的决策趋于更佳。或者说,在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数量模型本身并不作出决策,但是可以用来完善判断过程,帮助弄清情况,保证最终决策和策略的可靠性。但要注意的是,数量模型不过是模型,而不是分析实际系统。如果模型是一个“好”的模型,那么它的解至多只能代表实际系统的一个好的近似解。

3从有形到无形的发展

3.1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经济的概念是由联合国研究机构于 1 990年首先提出的,在90年代中期成为西方世界的一个社会热点,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其基础是以信息和通信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引起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1996年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50%以上是由知识经济的贡献产生的。

知识创新体系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由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 ,其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这些机构和组织互相联系,协调作用,推进知识的产生、扩散和应用,促使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广义的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各种内容。通常理解,知识创新是指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现,重大基础科技成果的取得等;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新技术的过程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指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科学的发展规律,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采取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策法规等。

3.2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鉴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 ,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如下特征:随着劳动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智力经济的更迭,企业资源配置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

现代企业需要占领市场,其过程不管是市场的直接开拓与占领,还是通过对外投资和资产重组等资本经营机制间接地占领市场,其目的都需要通过无形资产(品牌)占领市场,具体方式可表现为:其一以自有品牌的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其二以资产经营实现对外扩张,通过经营过程中(比如品牌投资合作)实现的资源控制达到市场控制的目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析技术中,应强调无形资产的营运与管理,应重点注意无形资产的培育与报告分析,企业潜在资产(如职工资源)的培育与报告分析。

4总结

我们分析的四种发展趋势并不是孤立的,因为这些趋势都是置于我国目前的***治、经济、金融等背景下,这种共同背景决定它们是相互依融、相互影响的。

上面的分析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不具超前性就缺乏指导性,而适度的超前性使得我们的分析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操作性。

上述趋势分析是一种探讨,而理论在于应用,我们认为应用应贯彻于我们教学方法与内容中,科学论题与方案中,管理技术与实施中。

参考文献

[1](美)wattszimmerman著.实证会计理论〔m〕.黄世忠等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唐·泰普斯科特,阿特·卡斯顿著.范式与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前景〔m〕.米克斯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9

【关键词】形势与***策 多学科资源 教学提升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4-01

一、多种学科资源在形势与***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形势与***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重要基石。作为校内公共必修课,每一位学生在讲座中感受到当前丰富而多变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也会体会我国***府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治形势而做出的***策选择。形势与***策课程使大学生从当前的经济、***治、文化、社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现实责任感。

1.形势教学的时代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分为形势教学和***策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形势与***策课没有固定教材,源于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社科司每个学期都会高校形势与***策教育教学要点。例如,2013年上半年教育教学要点就以深入贯彻学习***的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分别列出国内和国际形势与***策教学要点。国内和国际教学要点,都包含多个层面的热点问题。国内教学要点有:学习十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2013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和任务等。2013年上半年国内形势***策教学要点,包涵了经济部分、***治部分、社会管理部分等,涉及到经济学、***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讲好这些专题,必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功底。201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与***策教学要点有:认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学习十报告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策的阐述等。这些国际要点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治等相关学科。

每一期国内形势与***策教学要点,包括经济形势、***治形势、社会形势等,基本涵盖当前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五位一体”的布局。每一期国际形势***策要点,包涵国际经济形势、国际***治形势等,基本涵盖国际经济规则、国际***治规则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态势。这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学期都会讲述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国际***治形势的变化、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事布局的变化。通过单个经济专题的讲述,使学生明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大致走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分专题、分模块具体分析各个经济、***治、文化等国内外形势的现状和走势。形势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多学科资源在形势***策课程中的运用。

2.***策教学的时效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策课程教学,需要在形势阐述的基础上,明晰***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策方针和对国际形势做出的***策部署。讲述在***和***府在形势基础上的***策等一系列抉择,是形势与***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衔接性环节。***策既包括原则性、理论性的大***方针,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的十精神要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等,也包括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形势做出的具体阶段性***策措施。

二、多学科资源下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结构的单一性与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矛盾

形势与***策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势内容讲授的多样性和***策内涵的深入性共同构成了课程教学的特色。形势讲述涉及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形势内容讲述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所讲的形势热点难点专题。

2.教师教学水平与***策教学深入浅出的矛盾

形势与***策课程教学包括形势教学和***策教学两大部分。***策教学是形势与***策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大学生明晰当前国家***策的选择、变化和走向趋势,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策变化的初步分析,而不是停留在***策变化的表面简单现象。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经济、***治、社会等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当前经济、***治、社会***策的变化、选择和走势。

三、以多学科资源推动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提升的路径

1.整合多学科资源,扩展多学科教师结构

形势与***策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整合多学科资源,拓展多学科教师结构,适应形势与***策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形势与***策课程教师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虽然有多个学科的教师授课,但是整体而言,教师专业结构显得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需求,也不能满足***策教学深入浅出的需要。高校要提高形势与***策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整合多学科资源,重视形势与***策课程的学科资源投入,吸纳多元化专业教师成为形势与***策课程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形势与***策课程教师,专业结构应该包括经济学、***治学、社会学、思想***治教育学、国际***治学等学科。形势与***策教育教学的多样性特点非常鲜明,不同的专题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国内经济形势和特征专题,应当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模式。

2.加强教师自我提升与培训,提高形势***策教学质量

除了高校重视形势与***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多学科资源的投入之外,现有形势与***策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也非常重要。现有形势与***策专职教师,从事形势与***策教学实际工作,其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增强。一方面,形势与***策教研室可以按照不同教师的专业特色进行加强。教师讲授专题可以根据自身专长进行划分,然后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专题讲授。这样以来,长期的教学实践会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使教师不断加强某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形势与***策课程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重视对形势与***策课程教师的培训。积极参加国家***举办的全国普通高校形势与***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全国、各省组织的学术理论研讨会等,以此提高形势与***策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特别是提升形势与***策课程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此提高形势与***策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10

    中国金融经济压力指数分类的说明。按用途分类,FEPI分为FEPI长期月度跟踪监测值、近期月度跟踪监测值、月度预测预警值三个种类。FEPI指数具有理论综合性、因素集成性、统计显着性、实践检验有效性、应用***形分析简明性等特点。FEPI指数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定量地跟踪监测中国金融经济整体势,二是预警中国金融经济整体风险。借助于FEPI这个指数化工具,有助于境内外投资者把握其变化周期性、趋势方向性与拐点,有助于对基本面风险进行综合判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中国近期FEPI月度跟踪监测值报表

    近期FEPI指数的跟踪监测与预警分析

    (一)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从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角度看,可以得出如下分析评价结论。一是FEPI指数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金融经济正在面临方向性选择。从FEPI指数近期走势来看,FEPI观察发现,9月份的FEPI指数为0.005735(见附表),FEPI指数逼近0点(见附***),表明当前处于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保守估计其未来可能上行,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拐点需要等待进一步FEPI信号确认。二是2012年1月以来的FEPI指数走势表明,FEPI指数整体趋势下行,虽然下降幅度逐渐减小,但目前尚未出现筑底企稳的征兆。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建议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提出以下投资建议。一是金融投资可能有短期机会。FEPI指数趋势显示,有短期横向波动可能,投资者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短期投资,控制仓位,作少量操作。二是目前不宜布局中期投资。考虑到FEPI指数走势,当前金融经济并未企稳上行,未来中国金融经济走势不明朗,如果冒然出手进行中期投资做多或做空,将面临较大风险。如果选择做空,则可能会由于***策面加大调控或新的数据变得比预期好而使做空者将面临较大损失;如果做多,无法避免经济继续下行而带来的风险。因此,中期投资仍须等待进一步确认,目前可持观望态度。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展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10篇

学习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下载,公共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样式,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他教育内容、课程及内容的组织及实践中的

学习

企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经济管理论文,企业管理经济课程论文题目。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

学习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市场经济论文范文,有关市场经济的论文。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

学习

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生产经营的全球化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

学习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论文题目,农业经济管理核心论文。关键词:大数据;农业经济管理1农业迎来大数据时代1.1大数据及其特性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基础信息设施的完善,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互联网发

学习

经济发展优势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发展优势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论文,经济发展方式的论文。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1978-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2004年GDP的规模为1978年的10.3倍,而世界同期的

学习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000字。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

学习

国际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国际贸易经济管理论文。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导致各国在货币经济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那么一国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就可能影响和波及国际资本市场,而国际资本市场

学习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经济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市场经济学1000字论文,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论文。二、稳定的经济学:周期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即使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必然的,主流经济学也无法面对。一方面,主流经济学将市场看成是分析的前提,是一个外生变

学习

经济管理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知识清单,经济管理案例。020105金融专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经济学院00066货币银行学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国内参考文献。一、两种经济模式及其差异(一)青岛模式青岛模式是培育大企业、造就大品牌的区域性模式。青岛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最集中的

学习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合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论文选题。二、国际货币合作的霸权稳定论基于霸权稳定结构的货币合作理论的始作佣者可能是金德尔伯格(P.C.Kindleberger),霸权稳定论(HegemonicStabilityT

学习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县域经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县域经济论文模板。加快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长,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物质闭环型经济形式,倡导以生态型资源循

学习

经济管理硕士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论文期刊推荐,经济管理硕士论文网。学号: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的学号为准。密级:保密论文须直接注明密级及相应的保密期限,如系公开论文此项不标注。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

学习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下载,公共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样式,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他教育内容、课程及内容的组织及实践中的

学习

企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经济管理论文,企业管理经济课程论文题目。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

学习

市场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市场经济论文范文,有关市场经济的论文。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

学习

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国际经济关系论文。1.生产经营的全球化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

学习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论文题目,农业经济管理核心论文。关键词:大数据;农业经济管理1农业迎来大数据时代1.1大数据及其特性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基础信息设施的完善,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互联网发

学习

经济发展优势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发展优势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论文,经济发展方式的论文。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1978-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2004年GDP的规模为1978年的10.3倍,而世界同期的

学习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经济信息管理论文10000字。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

学习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10篇,内容包括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1000字,全球十大经济论文期刊。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