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论文10篇

终身教育论文篇1

1.1 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性

促使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资源共享性,这使得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适合不同个体的所需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性

有利于终身教育的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新型模式。学习者在充分掌握远程教育 资源的前提下,享受远程教育共享资源,实现个别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从现代远程教育中获益,贯彻与执行未来最大的终生教育体系 。

1.3 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

有利于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弹性教育结构,是推行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远程教育机构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成人进入教育机构学习。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学院蓬勃发展,对成人的开放性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从而达到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都可以进行学习的终身教育的目的。

2、 现代远程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

2.1 远程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把教育看成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各种形式。

2.2 远程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所有的人只要掌握了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实现终身教育的全民性。

2.3 远程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远程教育使得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终身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均由个人决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非常灵活和实用。

2.4 远程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终身奋斗的目标。远程教育可以极大的实现终身教育的个性化和特性化。个性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个性化、家庭教育专业化和社会教育系统化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个性化教育将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自身缺陷和不足,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从古到今,这些观念反映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是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要义。远程教育将丰富的教育目的、手段、内容、方法进行多重组合,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积极的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各自的经验水平不同,知识基础不一致,生理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但是在课堂授课中,对每个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程序、步调基本相同,“因材施教”成为一句空话。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组织和管理,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去安排自己的学习,使接受终身教育的学生,虽然经验水平不同,知识基础不一致,生理差异以及思维方式不同,但是可以根据自己在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上存在的差异的特点,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对本人所使用的教材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程序、步调各自选择、按需所学,实现了终身教育的个性化辅导。远程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个性教育。

3、 现代远程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将现代远程教育融入其中,必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教育中占据着最宝贵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黄金教育期。常规的学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教育。许多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能在网络中找到。各种网校的资源,优秀的民间学习网站脱颖而出。比如中国的基础教育网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丰富的学校课堂教育的课件视频等资源共享的信息。中国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基础必修课程,为远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先期的基础条件。高等教育学府校的网络教育面向全日制大学生 ,在普通本科的选课学习上采取网上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更多热爱学习人可以欣赏名师名家的授课。

3.2 成人教育

成人继续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强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分校在祖国各地遍地开花。现代远程教育的在职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证书考试、岗位培训等 ,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的成人提供学习服务 ,省掉了许多全日制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提供开放、自主、高效的学习模式,成人通过个人的学习方式,学科成绩和在校期间表现达到所需的标准和要求的,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和学位,达到不用离家就可以获得权威、高水平的证书,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3.3 老年人教育

老年人教育包括老年人所需要的保健、休闲、文化等多种所需教育的总和。老有所依,老有所好,老有所喜,老有所学。琴棋书画、旅游、家***、保健、烹饪、外语等高雅的文化学习成了老年人喜爱的追求方式。现代远远程教育最适宜因距离问题或身体不便利的老年人的群体。远程教育中的社区教育是老年人实现终身教育的最好方式。

终身教育论文篇2

(一)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

(二)公务员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的执***能力建设,提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水平”要求,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此举旨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教育、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三)公务员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明确提出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二、公务员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对于处在各级各类岗位上,从事***府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务员提出了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务员们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半衰期在缩短,知识的增长与知识的老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终身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和真实行动。

(三)公务员不断进步的内在条件

一般来讲,公务员的晋升要经历由基层、中层到高层的发展提升过程,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是官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责任的加重,实质上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公务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更新原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力求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担负起更高更重的领导责任。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黄洪民,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建与人才2002年

[4]戚鲁,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三、公务员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在公务员教育培训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教育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教育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投资,片面强调日常事务太多,培训教育会影响甚至冲击正常的行***工作。第二,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培训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目前,全国各地公务员培训教育除了学习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的开设在地方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第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尽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参加培训教育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公务员参加培训教育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

四、改进公务员终生教育的措施

(一)必须明确终身教育的目的

公务员进行终身学习必须首先端正态度,“正其心”、“诚其意”,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工作者,必须牢固地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的事业而不断学习进取的使命感,这是公务员摆正自己位置,自觉地进行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学习,力求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就具备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素质。

(二)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能力素质相结合

对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必须把提高思想***治水平摆在首位,摆在“生命线”的位置,公务员的思想***治水平决定着进行日常工作时的立场和方向。公务员进行终身教育切不可只注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治素质的巩固和提高。

(四)提高思维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素质相结合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既是一个思想家,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一个实干家,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公务员能够看得深,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到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未雨绸缎,见事早、决策快。因此,公务员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就应该在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五)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

公务员在终身教育中为提高综合素贡,首先必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要读一些导师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学会哲学地思考问题,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实践,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自觉地投身到领导实践活动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提高。再次,要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善于从自己亲身的经验中,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经验,从自己犯错误的痛苦经验中总结提高。最后,要在交流中提高。公务员应善于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教育班的机会,和别的公务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警戒别人失误的教训,勇于在请教学习中查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林格勒,约翰·奈尔班迪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黄洪民,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建与人才2002年

[4]戚鲁,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3年

终身教育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天津,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促进天津经济社会与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天津的重要条件,是天津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提出的“两个前列,一个排头兵”重要任务的迫切需要。

一、终身教育的普遍潮流和中央要求

1.终身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

二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战后六十年所产生的新知识几乎超过了战前人类知识的总量。这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学校教育中知识扩充的速度,致使离开学校的成年人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应运而生。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首先提出终身教育,1970年他又发表了著作《终身教育引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理论,对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思潮,20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21世纪开始成为各国普遍的***策选择。当前远程教育论文,许多国家都把终身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把对终身教育看作是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基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终身教育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习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提出终身教育。1995年,“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终身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目标要求。

中国是一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距离发达国家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无论是其条件指标、结构指标,还是过程指标、目标指标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学习型个人成长指标中,15岁-64岁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2年,而我国仅有8.7年。还比如,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人口分布指标中要求50%退休者要接受有组织的学习,而我国还仅有5%左右。

在***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作为新的奋斗目标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把用远程继续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途径选择。这说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更需要终身教育体系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二、先进地区终身教育经验

我国东部上海、福建、北京等先进地区终身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运作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主要经验做法有:

1.以法律或***府文件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的中心工作地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福建于2005出台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是全国第一个终身教育地方立法。《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已列入上海市人大“十一五”立法规划。上海、北京、重庆均以市委、市***府文件形式出台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将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列为市***府重点工作。

2.成立相关领导机构。上海、北京都成立了***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指导督察等工作。上海市教委还组建终身教育处,对外作为市***府的一个职能机构,称为“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学习办”),负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宏观管理,制订规划方案和统筹协调人财物等。

3. 组建相关业务指导和实施机构。如上海市教委和市文明办委托上海电大,成立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市终身教育项目的具体实施、服务、评估和资源建设等。同时构建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学校为骨干、学习中心为基础的区县终身学习实施体系。

3.将终身教育相关经费纳入财***预算。如上海所有区县社区教育经费都达到人均2元的标准,有些区达人均4到6元远程教育论文,部分街道乡镇还配套落实了社区教育经费。上海市教委逐步加大对终身教育投入力度,2006年投入1500万,2007年、2008年每年增加1000万,主要用于开展各项大型活动、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和示范研究项目等。除上述投入外,劳动、人事、宣传、民***、文化和体育等部门也分别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各自的投入。

4.构建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如上海依托上海电视大学建设上海教育资源库,构建起覆盖全市城乡的市民学习平台。北京也依托北京电大建立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开通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站。

5.把探索“学分银行”作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突破点。上海、福建均在探索建设市民学习“学分银行”,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班卡”试点,促进高等教育学分认证与互认,实现成人高校、中等和高等教育、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沟通。

6.开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指标评价。如上海建立了《上海市创建学习型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相关评估评价工作,推进全市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创建。

三、天津终身教育需求

当前,天津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经济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居民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天津有比较完善的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四大毛入学率,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的毛入学率分别为90%、99%、96%和52%。天津于1965年普及小学教育,1993年普及9年义务教育,2001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5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6年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应该说,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当前,天津终身教育的任务相当繁重而艰巨。2006年全国人口经济普查结果表明,天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392万劳动者中还有73%的人不具大专水平,80余万农业劳动者中还有90%以上不具大专水平,而全市成人高等教育2006-2007年度在校生也不过10万人。此外,还有100多万老年人(天津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超过10%)、200万流动人口的学习和教育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与解决。这几年天津教育快速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0年,但是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和市委市***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的要求远程教育论文,天津的终身教育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近年,天津市委、市***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四、对策建议

制约天津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体制”;二是“平台”,其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通过一种强有力的终身教育模式,从体制和格局上对天津终身教育现状进行创新性的重大调整与改革,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整体推进终身教育。根据兄弟省市的经验,结合天津实际情况,现提出天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若干建议。

一是构建终身教育的管理体系。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由各有关委局参加的“天津市终身教育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终身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指导督察工作。市教委增设终身教育处,作为天津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机构(天津市终身教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大问题;管理和指导继续教育、企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各区县建立健全相应的指导和工作机构,负责推进本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

二是构建终身教育的服务体系。由市教委和市文明办委托天津电大,组建成立“天津市终身教育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充分利用电大系统优势和网络资源,对区县社区学院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对全市终身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互认工作探索;终身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在各区县社区学院设立区县终身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本区域终身教育项目的实施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三是构建终身教育的实施体系。在区县层面,在整合本区县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分校、成人教育中心、成人中等教育机构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基础上,推广组建新型社区学院,面向本区域举办正规非正规、学历非学历教育,组织、统筹、指导区域内各层面开展终身教育,作为区域内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场所、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在街道,依托社区文化中心建立社区学校,充分共享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学校等文化教育资源。在乡镇,乡镇成人学校逐步延伸出社区学校和老年学校的功能。在居民小区层面,设社区学校分校及学习点。

四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信息平台。落实天津市科教兴市行动计划,依托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和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远程教育论文,实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统筹建设本市终身教育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提供终身学习各类资源和管理、技术、学习支持服务等。推广“天津市数字化学习超市与学习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每个区县创办30-40个社区和村镇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

五是构建终身教育法规***策支持体系。研究修订天津市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推进终身学习法制建设。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支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出台天津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实施方案,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在整合本市各类终身教育资源、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探索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鼓励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等方面,各级***府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策扶持。

六是构建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府要完善投入机制,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预算,确保稳定投入。由市、区县财***分别安排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人均额度要实现逐年增长,从2008年每人每年1元,逐年递增1元,到2015年达到每人每年5元,纳入教育经费基数。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一般企业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企业培训经费的三分之二要直接用于一线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保证各级财***对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教育、劳动、人事、宣传、民***、文化、体育等部门加大对终身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终身教育,鼓励家庭和个人增加教育和培训投入,形成***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郝克明.周满生.终身教育经典文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郝克明.促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美]迈克尔·穆尔.格雷格·基尔斯利著.王一兵译.远程教育系统观[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终身教育论文篇4

1起步阶段(1980—1994) 

自从1980年,梁忠义在《日本教育情况》上发表《关于日本的终身教育问题》以来,终身教育研究便成为了我国教育学者研究的一个方面。一直到1994年,在此期间内,我国终身教育研究,从研究的数量上比较少,见表1。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终身教育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第一,对国外终身教育的研究和介绍,对日本等国家终身教育的情况的介绍,如方正淑、李协京(1989)介绍了日本国在1988年12月6日发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这是日本国文部省接受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改革构想,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论文改革的一个步骤。第二,对终身教育的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如张渭城(1984)认为终身教育是当代重要的学习思潮,它的理论已成为国外各教育学派的重要研究课题。第三,对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比较,如王旭(1985)对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进行了区别和联系等方面的研究。第四,对陶行知、野村以及比利时的亨利·雅纳(Henri Janne)与法国的贝特朗·施瓦茨(Bertrand Schwarz)等教育家和学者的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如王琨(1993)对陶行知先生的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总之,这个阶段终身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的数量较少和研究内容都比较简单。 

2发展阶段(1995—2000) 

自从1995年以后,对于终身教育研究逐渐增加,从1995年到2000年期间, 研究成果共达到569表11980—1994年终身教育研究数量表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数量1311259597111311611 

篇,其中核心期刊级别的就达到100多篇,包括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7篇论文,可见这个时期的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成果出现了研究数量较多,研究成果发表的层次较高,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较广。在此期间主要集中于终身教育的学科研究,如何云玉(1999)所进行的体育终身教育研究;还进行了终身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如厉以贤(1999)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1]也进行了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如宗秋荣(1998)探讨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总之,这个时期的终身教育研究呈现出发展的态势。 

3多样化阶段(2001—2011) 

随着终身教育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和国家对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渐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彩纷呈的局面。首先,终身教育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2000—2011年的11年期间,有关终身教育的论文基本上每年都在200篇以上,甚至在2003年和2011年都达到300多篇,共计2 915篇。其次,关注的杂志也逐渐增加,在《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杂志关注的基础之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等杂志也加大了对终身教育的关注。其三,终身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也越来越强,如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2001)对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其四,以终身教育为背景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以往时期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就“终身教育”进行研究,而在此阶段则将“终身教育”作为背景和研究视角来进行,如斯彩英,楼世洲(2007)指出,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闲暇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这个阶段,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的研究形态。 

4理论深入阶段(2012至今) 

2012年开始,我国终身教育研究逐渐进入了深度研究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研究从研究成果来说逐渐增加,从研究内容来说涉及越来越广的研究和深入研究。第一,开始进行终身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如胡弼成(2012)对王洪才教授专著的评述中提到了终身教育哲学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二,也开始了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如金哲华(2010)对中国和韩国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第三,深入探讨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如黄欣、吴遵民(2014)对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四,深入的探讨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如高虹瑶、张健(2015)对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总之,在这个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开始进入了深入的研究。

二、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终身教育的价值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学者对其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终身教育对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以及人类的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陈乃林、经贵宝(1997)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同时,终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学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3]也有学者从终身教育对社会、社区发展所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和研究,如陈乃林、孙孔懿(2001)认为,终身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终身教育在整合社区文化以及推动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还有学者如高志敏(1997)从终身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价值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认为终身教育将突破人们对成人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方面的局限的、肤浅的认识。当然,学者对终身教育的价值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2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 

终身教育比较研究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学者对国外终身教育研究的介绍,另一方面是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的比较。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外的终身教育进行了推介,如李之文、李秀珍、孙钰(2014)对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参考。同时,学者还对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进行了比较,如杨民(2002)通过对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与日本教师研修制度之间的比较,认为构建中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并主张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事业。还有学者对国外的终身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如路育红(1991)对日本野村终身教育中心董事长野村佳予的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3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 

这部分学者集中于终身教育法律与法规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该类学者认为法律法规的确立对于终身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利的,因此,需要对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议国家建立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如黄欣、吴遵民、池晨颖(2011)指出,虽然《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出台显然已经展现出了***府对于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视,并且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诸多规定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处,但它毕竟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其也为不久将来的终身教育在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4]当然,还有学者对当前终身教育立法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沈光辉(2014)针对终身教育立法不足,主张终身教育立法要达到“突出公民受教育权利保障”、“突出教育资源的整合”、“突出立法规范重点”等,从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体系。 

4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一,探讨了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宗秋荣(1998)对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如连明伟(2008)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第三,对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如王丽,王晓华(2011)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认为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5] 

5终身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 

这些学者集中于探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并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这些学者主要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刘汉辉(2007)对终身教育的纵向与横向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必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下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相互隔离的状态,积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和纵横整合,加强终身教育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形成终身教育的组织网络。此外,其他维度也表现出同样的要求。[6]还有学者王中华(2010)提出:“通过推进全纳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7] 

6终身教育的体育学研究 

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终身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学者认为终身教育与体育关系密切,特别是高校体育对终身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还提出终身体育等理念,并认为“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锻炼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终身体育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8] 

三、终身教育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研究人员多样性的欠缺 

在研究人员的多样性方面还是比较缺失的。在现有的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为单位的就有112篇论文,而非大学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其他的都是高校。可见,在研究人员方面还缺少一线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 

2研究方法的单一 

在现有的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学者是采取一种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缺少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在这样的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值得怀疑的。因此,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待提高和改进。 

3研究理论深入的不够 

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是就理论谈理论,就实际问题来探讨实际问题,没有多少理论的深度,更少学者对终身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和元研究,也没有多少学者从哲学等层面来思考和探讨。 

终身教育论文篇5

(一)观念层面:重视并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从国际范围看,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运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规划本国教育战略,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求采取新的发展策略迎接挑战,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谋求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994年克林顿***府提出的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律依据。该方案的重要宗旨在于“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达到改进成人的技能,拓展其潜力的最终目的”。1997年,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就《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的实施,具体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在教育的“四大目标”中,最高的目标是“每一个美国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是美国教育***策在终身教育领域的深化。而在“十大原则”中的第九条,强调指出 “21世纪的教育必须扩展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之路导向美好未来,美国人不论年龄有多大,都必须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这一原则已经关注到终身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价值,关注到了终身学习机会的均等问题,推动了美国终身教育保障***策的研究与完善。

近年来,英国工******府对全民终身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98年,发表了 《学习的时代》(The Learning Age) 绿皮书,提出了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1999年,发表《学会成功》 (LeaningtoSucceed)白皮书,计划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以及设立一个投资1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 2000年,颁布《学习与技能法》 (Learningand SkillAch),旨在迈向学习化社会中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高国家竞争力。”在***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英国的终身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府提出加强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过渡的方针,强调全社会的人都要不断学习,使整个日本社会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1990年 7月,日本颁布了一部专门为终身教育制定的法律《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策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该法颁布之后,日本掀起了改善国民的整个教育环境,普遍提高全国人民教育、文化素质的热潮。

就社会经济的需要来分析,进入8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文盲或半文盲的生存已受到严重的威胁,不进行学习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正是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终身教育,促成终身教育体制的确立。不难得出结论,终身教育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确立,是与广大官民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其满腔热情办教育分不开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教育总统的美誉。另外,三国都成立了直属国家***的教育机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策,有力地推动了终身教育的确立和实施。正是他们从战略高度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终身教育才获得极大发展。

(二)理论层面: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

20世纪60年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如火如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成人教育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成人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成人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成果。70年代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充分认识和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与优势,并要按照其特点施以相应教学的观点,对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发表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提出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必然为终身教育体制所代替,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逐步走向深化。

近年,世界终身教育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范围内终身教育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随着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比较研究的需要日渐加强,促使有关终身教育的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资料交流空前活跃。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成人教育领域复兴。一些西方学者运用或借鉴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控制和影响成人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为终身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制度层面:终身教育走向法治化与规范化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法规的重要指导性原则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各国把终身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和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赋予***府以推动终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开放性、多样化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沟通的教育体系,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个人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终身教育有法可依。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发达国家各级***府机关都成立了相应的终身教育机构,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管理,使其走向规范化。如美国议会设有终身教育顾问委员会,联邦教育局内设立终身教育司,各州和地方***府成立终身教育处共同管理终身教育。按照《终身学习振兴法》的规定,日本各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中心,文部省内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和终身学习审议会,专门管理和审议成人教育,各地区设有终身学习课,在劳动省内设有职业教育局,形成全国性的终身教育网络。日本中央***府还鼓励和奖励都道府县成立由***府部门、***门、企业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终身学习推进会”等联合协调组织。从宏观上看,这些国家的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富裕公民闲暇时的文化充实活动,或国家实施***治运动的手段,而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

(四)实践层面:终身教育凸显多元化

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终身教育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运行模式及体系看,终身教育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

1、多元的办学主体。朗格朗强调,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无法向前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参与,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土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参加教育决策。终身教育的法制化演变历程表明,美国终身教育的法律己由最初的主要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逐渐转向了强调个人发展需求,在实施别强调统整、合作、协调的理念,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终身教育工作。从其成人教育的专业团体发展来看,这些团体包括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专业组织。日本各***府把教育事业当作本地区发展的基础,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对行***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如东京教育委员会为了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倡导振兴终身学习,把创建“实现市民在其一生中能自主完成学业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都***的重要目标;为市民的一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课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必要场所;促进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的相互联系,构筑丰富的终身学习社会。此外,英国已经形成终身教育的六大格局:即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距离教育、业余教育、网上教育和全日制大学成人教育;法国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已形成以民众团体推动、国家社会共同举办终身教育的格局。

2、承担多元的社会功能。以美国为例,社区学院是比较常见的终身教育机构。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第一,大学预备教育。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成人及继续教育。第四,补救性教育。第五,社区教育。除此以外,社区学院还有为社区推广文化的任务,它们是社区的文化中心,扫除所有的文盲是社区学院的基本任务之一。”

3、多元的实施载体。发达国家重视根据本国国情,选定适合自己国家的创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多元载体。

二、发达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对广大民众来说仍是陌生的,终身教育思想远未得到普及,教育改革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改革者的目标和原则。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在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在宣传力度、具体***策的制定及推行等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因而,要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使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学习群体,让社会各阶层国民普遍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我们应该清楚,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建立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但在实际中,我们的许多终身教育实践工作却是凭经验指导的。经验很可贵,但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并加以推广。可以确定的是,终身教育体系不是建立不建立的问题,而是作为《教育法》的一项规定,作为《纲要》提出的任务,作为《行动计划》中的一项行动目标重点提出的。需要各级***府、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学习化社区的试点工作。

终身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终身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型社会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69-02

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以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法国前***埃德加·富尔主持的国际委员会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正式确认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的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论。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定义

终身教育体系是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的新思潮,其中心思想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体系尽可能有效地向社会开放,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具有包容性,最终实现沟通与衔接。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原则,它的本质特征是强调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终身教育包括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并且由于这些教育的终身性、连续性,所产生的整体效益大于其部分的总和。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理论、思想,它告诉人们,作为一个现代的人,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否则其将被社会淘汰;作为一种原则,教育应该也必须为社会的每个受教者一生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内容和条件。

终身教育的这种理念和原则,要求在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时,必须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贯穿其全部工作环节中,以期使新的教育体系与过去传统的教育体系相比,呈现出崭新的、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面向未来的全新面貌。

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

终身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人的一生不间断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它体现出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它是受教人一生中受到各种教育、培训的综合教育体系,是从义务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教育到继续教育等的培养教育总和。它科学地、系统地衔接了受教人在各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使其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

三、终身教育的根本目标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快,新设备、新理念、新概念不断推陈出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明的发展和需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更新知识、转变理念、优化人才培养,避免出现人才知识结构的老化、知识内容的退化。通过丰富、及时的、不间断的教育,全面培养受教者的道德情操、健康个性和良好、优异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这就是终身教育的根本目标。

终身教育的全面性、不间断性和教育组织的多样性确立了全方位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

四、终身教育新机制的建立

1.完善终身教育的各类执行机构,从上到下,从规划到实施,从管理到监督,各司其职,明确职责。明确终身教育的功能,普及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努力研发教育项目,及时、准确地更新传授内容。***府的各级职能部门对教育管理方式由直接行***控制管理转变为监督控制、规划服务型管理,形成催化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净化器。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而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人才的终身教育体制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在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构建以人才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构建与时俱进、更新及时、准确的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对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上,主要以其思想观念的修养、战略思维的开发、世界眼光的独到以及***性修养的培育为主要培养目的;在市场经营、管理类的人才培养上,主要以提高其市场创新和竞争力为主,为其提供市场化、社会化的教育机制;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主要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强化其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

3.加快、加大对教育事业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投资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在开放式的现代教育体系前提下,建立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的素质教育制度,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努力地沟通和引导社会、个人以及单位共同加入到终身教育体系的投资发展中去,促进学习型人才的观念更新,提高其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发展。

五、终身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影响

在信息社会中,学校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在学校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全部满足今后之需要,终身教育即通俗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一大特征,面对这样的挑战,个人的学习标准、学习目的与价值取向应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高校传统教育下,学校的素质教育主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岗位奠定专业基础。但在当今的终身教育理念下,学校也逐渐改变以往填鸭式的落后教学方式,以素质教育为主,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一改传统的知识单方面的传递,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引入素质教育中,令学生从被动地去接受教育,改变为主动地、积极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促进国民的终身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途径。在我国,发展全民的终身教育也是提高人口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重大举措。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府、社会、学校、公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遵民.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着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康德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朱其训.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何小刚.职业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7]曾培芳,叶美霞.中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8]陈昌凤.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指标:设定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J].国际新闻界,2006.

[9]钱民辉.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1).

终身教育论文篇7

一、终身学习发展进程与成人教育变革意蕴

风生水起的终身学习潮流,对成人教育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时代命题,即成人教育在终身学习发展中有无必要性和重要性?理由和根据何在?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其根本依据是“成人教育使命的客观性’、“成人教育目标的现实性”和“成人教育责任的普遍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人教育就是促进终身学习发展的主导力量,而成人教育变革则是这种力量产生的泉源。

1.完善终身学习理论是成人教育变革要义

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然而“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还处于初构阶段,尽管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在对社会教育理论反复选择基础上的吸纳,并在吸纳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意志、思维理念的理论结构,进而生成不同一般的诸如理想化、集约化的相对稳定和批判性的教育特征,但这些特征表现还不充分,特别是与此相关的终身学习体系与机制、规律与特征、结构与层次、路径与方式等关键性要素还存在种种瑕疵。终身学习的学术研究急盼引导、表象与骤发,理论脉络和未来趋势需要梳理与廓清;发展价值和成功经验要求昭示与推广、学习精神和良好学风亟待弘扬与塑造、学习层次与运行结构更待优化与调整,新的学习思维和理念诉求萌芽与涌动,进而生成具有鲜活特征和自身特色的终身学习理论彳本系。

从认识论角度讲,任何理性认识的飞跃离都不开实践的土壤,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密切相关,更与成人教育发展实践不可分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本平台和主要动力,相关成人教育概念、成人教育精神、成人教育制度、成人教育人文、成人教育文化等等学术研究,只有通过实践的历练才可能成为终身学习理论的认识本源。从上述意义上看,成人教育变革就是要为终身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索提供实践平台,通过这个超时空平台的引领与导向,使之紧贴世界终身学习的学术潮头,有效提升理论层次和学术水平,不断健全与完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

成人教育变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双轨同合”的谙达形态,使之对完善终身学习理论的作用与影响显得既突出又持久。就本质而言,成人教育变革是一次既无现成理论作为指导又无成功实践经验可供借鉴的社会化教育创新运动“敢为人先”是其意识支撑“在摸索中前进”和“在试验中发展”是其基本路径,也正是在此曲折与艰辛、失败与挫折交替的变革实践过程中,使终身学习理论发展与成人教育变革实践相契合,追踪与紧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文化趋势,以超越的视野中密切关注国内外终身学习理论发展的新前沿和新动态,前瞻性引导有关终身学习理论的发展方向,并通过选择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提供新信息、新意识、新元素,填补乃至丰满终身学习的理论体系、张扬终身学习的学术成果,使之成为当代终身学习理论建设的沃土。

2.提升终身学习能力是成人教育变革目标

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需求和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的必然结果。因此,要真正推进终身学习发展,就不但要求广大学习者在终身学习实践中历练自己,更需要汲取成功经验和丰富的理论营养,使自己树立坚定的终身学习理念,把握终身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提升终身学习认识的层次与水平,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与方式,寻找出一条最为适合自己实现状况的终身学习之路。而要达到上述目标,不仅需要学习者个人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有社会力量的帮助与支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推进终身学习发展的呼声很高,而终身学习实践却发展迟缓的重要因果。

提升社会和学习者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进程中,成人教育始终是重要力量。当代成人教育变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有效提升社会整体和学习者个体的终身学习能力,特别是一些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相关的成人教育类型,都大量举办涉及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服务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从两个方面引导终身学习能力提升: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性的终身学习服务活动,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兴趣、要求,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势利导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使学习者有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刻苦钻研与积极进取的好学风。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终身学习成就的展示与评价,促进学习者在成人教育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心得、亲身体验和独到见解,增强社会和学习者个体的终身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两个方面同存互动轨迹的重合,无论是提升社会整体终身学习能力抑或学习者个体终身学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推进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成人教育变革目标都与终身学习发展要求和终身学习市场需求相联系,通过社会、市场等平台和路径,成人教育与它们之间建立起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的某种或强或弱的联系。这种联系必然要求成人教育既能与外部终身学习相关板块进行信息交流与交换,更要与终身学习的社会、市场、学校等诸板块之间进行各类物质资源的交流与互动,并从中确定自身的社会定位与社会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过去成人教育那种对外交流与交换过程低效、不能在一定的时空内对终身学习发展产生相应的效应与信誉的弊端。

3.导引终身学习行为是成人教育变革要务

目前,我国还处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社会和学习者个人的终身学习行为还呈现出许多问题,例如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相差异、学习取向与学习手段相悖离、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相错位等等,上述种种问题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一个终身学习行为问题。社会实践表明,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其学习行为就必然受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制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无论社会力量或学习者个人的相关终身学习行为的***策方针或行为方式,都必须遵循社会教育和社会学习规律,否则终身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从理论的高度上看,要使终身学习行为符合规律性要求,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特别是与之相关密切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点拨。

成人教育变革正是要通过对传统“教与学”“导与疏’“授与解”方式的创新,充分张扬其“明道引路”的增效功能来指导社会或学习者个人的终身学习行为:即不仅注重成人教育“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进步、经济贡献,以及对育人质量的追求,而且在扩展功能上下气力。一方面,致力于对现有成人教育办学势态和价值取向的社会定位,触及本然地调整成人教育原有发展导向与主体结构,革新成人教育以往的内容架构和层次形成,不断彰显成人教育社会影响和树立优良学术品牌。另一方面,倾力于现有成人教育成就的增效,从成人教育的视角关注终身学习形式发展和学习行为的推进,创新终身学习的时空分布与方式选择,疏通各种渠道和路径,及时把有影响、有实效的终身学***验和成果推向社会或广泛传递,使之能对社会终身教育行为发展起导向性作用。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正是顺应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潮流,致力于从成人教育的视野对终身学习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尤其偏重关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行为的实践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成人教育举办了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人教育、妇女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等诸多教育形式,其中与终身学习行为相关联的占有很大比例。这些教育形式或是根据当时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行为还存在的统筹性缺失、协调性缺乏、规划性缺位等现象,或是针对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范式缺失、学习行为进程滞后、学习行为管理队伍匮乏、学习行为动机功利、学习行为手段陈旧等情况,或是有感于终身学习行为在整体上呈现为“地摊式”或“自发式”的松散态势。从成人教育视阈下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引导,尽管有些教育形式只是对终身学习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行为的校正与导引,但从近年来我国终身学习行为发展整体行进脉络上考察,可以断言,正是这些相关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行为的成人教育形式,对当时社会整体和学习者个人的终身学习行为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推进社会或学习者个人终身学习行为的调整是起了大作用的。

二、终身学习发展问题与成人教育变革缺失

近年来,成人教育在变革中为推进终身学习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缺失”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地梳理与反思。

1.变迁认识缺憾影响终身学习和谐发展

成人教育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随着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而变化。然而,成人教育作为一种介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社会体系,它的社会价值不是持续不变或呈正向发展的,而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市场需求变化而显示为波状走向,且这种波状形态在某一时期表现还可能十分明显。而现阶段成人教育正处于这个波状态势的底部,从而使许多人对成人教育现实社会价值判断迷惘,尤其是对在推进终身学习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认识模糊,直接影响终身学习的和谐发展。

具体表现为二:一是对共同发展认识不足。一个时期内,成人教育不能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重要表现,要通过人与社会、终身学习与其他社会体系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因而,对终身学习共同发展的本质认知缺失,片面地把自由发展当做终身学习的主流。由此,在变革过程中,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联系不紧密,缺乏一种以推进终身学习为己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成人教育在终身学习发展中的地位不明、作用不清,不能使成人教育变革与终身学习发展形成一个和谐生态。二是对共生发展认识不足。在一个阶段内,成人教育对终身学习不可能离开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辩证关系理解不足,对终身学习与其他社会事物、特别成人教育的共生和自生机制的把握甚浅。以偏概全地把自生机制作为终身学习的主要生态,而忽略了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发展主要载体的本质联系。因而,在变革过程中,缺失推进终身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建立起一种资源共享、适时协同、两相合一、和谐共荣的生态关系。

以上两种状况迭合在一起,使成人教育变革在某些方面时常处于一种实用主义状态,时而与“终身学习”过从甚密,时而又与“终身学习”似形同陌路,始终不能把成人教育变革与终身学习发展本能地融合起来,形成“和衷共济”的变革意识和变革行为,这对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变革理论缺陷制约终身学习协调发展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即终身学习是学习者个人的深层次地思维活动和一种自主性学习行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学习活动。其主旨有三:一是强调终身教育主体的转换,要求充分发挥学习者个体的潜能;二是强调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权,重视学习者个体的参与意识;三是强调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选择,注重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终身学习并不否认传统“听说读写”的学习活动中存有的自主性因素,但要求学习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导引下,从那些表层或简单的自主学习桎梏中突围出来,不断消解和清除被动式或灌输式学习的烙印,自觉养成终身学习中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式学习行为。

从上得知,成人教育变革要对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必须在指导学习者探究式学习方面有所突破。这就意味着成人教育变革必须持有丰满厚重的学术成果与笃实沉稳的理论积淀,而目前成人教育变革是否有此理论功力和学术滋养,则是一个需要分析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在有关成人教育变革理论成果量上看。据相关统计,近10年来,我国有关成人教育变革的学术论文有2万余篇,但其中以研究终身学习为主题的文献则委实不多,大多文献都是就成人教育质量、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结构等等环节的变革问题进行探讨与阐释,只是在谈到终身教育的某些问题时,才有所涉猎,很难说是积淀敦厚。另一方面,从相关成人教育变革理论成果的质上看。在数以万计的学术成果中,尽管不乏原创性与实证性意义的文献,可多与终身学习研究失之交臂,以终身学习研究为题材,且质高声远的经典文献,凤毛麟角却是不争的事实,很难说是文脉绵长。

令人不安的是,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往往凑在一起,搅得研风西渐。从某种方向上说,也正是由于理论缺失问题的交织缠绕,不但大大折扣成人教育变革对推进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引发社会和学界对成人教育在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中作用有效性问题的质疑。甚至还影响到***府职能部门相关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大***方针的制定,导致终身学习发展水平与层次长期徘徊。

3.变革实践缺失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当前,在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下,时空条件、资源整合、环境塑造以及学习成本等要素的变化推动了终身学习的发展,终身学习呈现出的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以及自主性等诸多特点,表现出教与学的全覆盖、共同体、全景式以及经济性的优势。因而,终身学习的作用又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者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终身学习才会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同时,人们对“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哲理认识渐行深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发展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这是一种世界观的转变,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创新。以此视角伸延,终身学习作为理论发展和实践精进的时代风潮,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主旋律。

从成人教育责任上说,推进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责无旁贷,至少有两项任务在肩。一是对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既对终身学习创新的体系与机制、战略与取向、层次与架构等事关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使之“得路遵道”。二是对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进行底部分析,即对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素进行量的分析与质的研究,为之添砖加瓦。这实质上又是一个社会功能问题。从发展历程上考察,在一个长时期内,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功能虽说林林总总,但在具体运行中,基本上就是单一的办学功能,局促于“招生办学”循环往复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现象产生有多种因素作用,但深入透析,成人教育社会功能虚悬应是主要因果。正是由于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学历补偿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家责任的长期不明,致使成人教育变革主体晦暗,变革路径不明,致使变革实践“路漫途远”,难以把变革重心和力量聚焦到在那些牵动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而只能以泛化的形式改进成人教育办学形式和社会服务活动,甚至搞一些名不符实的“大杂烩”式的教育改造活动。诚然,这种办学形式与服务方式的泛化式变身,在一定层面上扩大了成人教育社会影响,张扬了成人教育社会职能,但由于变革主体对象少有终身学习身影,不仅使成人教育变革实践缺乏感性与理性,客观上也迟缓了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社会转型的强力作用下成人教育功能变迁实践,不单是成人教育一家之事,更是社会和***府的职能与责任,但成人教育是否也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变革过程中是否为推进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倾尽了全力。

三、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成人教育变革构想

在推进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成人教育变革始终是一个事关全局又必须把握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是解决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与矛盾的根本方略,更是推进终身学习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成人教育变革要以“三个推进”为路标,为终身学习发展引流导向。

1.变迁学术取向推进终身学习理论发展

终身学习理念实质上是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社会领域,其提出的“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教育理念,实质上是对以往传统教育发展过程中“重教轻学”观念的批判与反思,希冀改革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灌输教育”等不良倾向,强调人的学习与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进而把人的学习作为推动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力量,并以此作为未来国民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种理念上的突破,不仅在理论上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更是把教育的功能与国家的需要和大众的诉求统一起来,为解决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供基本导向。

与此相符,既然终身学习理念表明“教育与学习并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那么“健全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无疑是成人教育变革的学术取向。关键有二:

一是锻造队伍。成人教育在变革中要注重凝聚人气、形成人脉,打造一支具有个性鲜明、质量上乘的终身学习理论研究群体。一方面成人教育要积极与国内外从事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研究人员,特别是知名专家学者保持密切关系,建立详尽的学者与科研人员档案,了解和掌握科研者个人的学术方向、理论专长,甚至于个人爱好与特色,在进行定期联络与联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科研群体进行层级整合,形成有不同学术侧重的科研团队。另一方面,从事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的科研人员,包括知名专家学者、各层次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广大成人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在终身学习理论研究方面下气力,积极回应和热心研究相关终身学习的焦点或热点问题,采用重点把握和对点连接的方式,把自己研究重点和着力点适时转移到终身学习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上来,集全行业之力塑造一支关于终身学习理论研究的高端学术队伍。

二是学术互动。成人教育要把终身学习相关的学术互动作为变革的重要方面,这种学术互动包涵两层意思,第要求成人教育领域内的不同层次科研团队或个体进行高层协作式的学术互动,促进行业内有关终身学习理论研究质量与结构的有效融合,生成内部支柱型终身学习的学术架构。其次,要求成人教育与外部相关终身学习理论研究进行无缝对接,把成人教育相关终身学习的学习成果与国外终身教育研究前沿及国内相关研究状况进行比较,在纵向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横向比较中找到差距、取长补短,使成人教育成为国内外有关终身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高地。毋容置疑,只要上述两项互动轨迹高度迭合,成人教育变革必然成为推进我国终身学习理论研究的主动力。

2.变革价值取向推进终身学习科学发展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从上述意义上说,终身学习无所不在。即学习的空间极广,不仅发生在学术领域里,也发生在非学术领域、社区、工作场所和家庭里。大范围的研究表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对获取进一步的学习机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习理论都认为,要鼓励人们终身学习特征的发展,就必须有意识地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因为终身学习不仅仅涉及一个自我导向的问题,还需要一种更强有力的有关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

然而,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世界性教育思潮,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还为时尚短,所需要的社会环境还处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特别是终身教育社会服务机构的建设更是滞后于终身学习实践。成人教育作为与终身学习联系最为紧密的社会团体,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社会服务中心责无旁贷。由是,创新办刊格局则刻不容缓。创新办刊格局的要害是确定“顶架与底层共存”的基本格局,即一方面要关注对终身学习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性研究,以自上而下的社会视角,把终身学习看做一种价值观、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包括设计符合社会进步和群众需求的终身学习发展策略和战略性终身学习改革宏观框架,探索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规律和发展趋势等,为社会终身学习整体发展提供战略参考与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视终身学习的微观与具体性研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对终身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价值和学习精神等具体问题进行入微分析,尽一切努力发展人们的终身学习品质,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

其中树立两个基本原则至关紧要:一是“成人”为本。成人是终身学习的主体推进力量,要在解读“成人”关心“成人”的基础上,探究成人学习规律、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切实解决如何满足“成人”学习需要问题,把推进终身学习发展、服务终身学习落在实处。二是教育惟真。终身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底蕴的教育活动,要以终身教育发展与趋势为行进空间,以探究终身学习的真理、真知、真相为切口,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进行真实、真切的实证研究。

3.变迁行为取向推进终身学习实践发展

从终身教育理论认知,终身学习并不是人的个体行为,而是由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集合学习行为,是一种社会化学习的理论表述与实践行进。终身学习概念在理论上重新界定了人的学习本质属性,廓清了人的学习基本原则与行进基点。在实践上,明确了人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与学习方式。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即是对终身学习的理性阐释,又是对终身学习的实践要求,这也表明,人的终身学习是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进行。从我国人口素质现状上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我国人口中能具有较好掌握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互动要求者委实不多,许多人由于自身素质、工作环境或认识意识等等问题,在终身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迫切要求和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教育体系给予实践指导。

以往成人教育在终身学习指导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社会终身学习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是指导缺乏主动性,是一种被动性的指导行为。二是指导缺乏系统性,对终身学习的显得力度不足。三是指导缺乏层次性,对终身学习的指导显得深度不够。细下分析,这种差距产生的主要原由应出在行为取向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以社会服务为表象的经济活动,许多办学机构都是自负盈亏,办学行为与经济环境切切相联,没有经济利益回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就失去了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因此,在行为取向方面存在着功利性、边缘性、应变性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问题对终身学习实践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终身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方略;中职生

前言

体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培养学生树立终身意识的责任。***在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力***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而探索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使中职生在大校阶段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推动终身体育思想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多年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前提之一是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确实让学生喜欢你。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并不一定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就可以的,而是懂得关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判断标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运动中。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一起训练、交流探讨,同甘共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教”而不会引导,即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发展漠不关心。学生具有鲜活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如果教师还是高高在上地进行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只能是压抑。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之余能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才有保证。

2.培养中职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兴趣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内在动力,为了培养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使中职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否则,中职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了解中职生的兴趣所在,并进一步在中职生兴趣基础上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小竞赛、组织体育小游戏等。因为这些体育活动和中职生的兴趣相一致,因此,中职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此外,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学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中职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场地以及体育设施,只有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才有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鼓励和监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采取各种手段提高中职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还要构建完善的体育锻炼评价体系,正确评价中职生体育锻炼行为,为中职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重要条件。

3.注重理论教育的引导作用

体育理论课是向中职生传授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体育理论学习,学生可了解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养生保健常识、世界体育科技发展、全民健身及大学体育动态等知识,学习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以及学习体育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体育理论和实际锻炼相结合,才能使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掌握技术、技能才能越快,体育素养才能越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但是,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偏重于身体活动,而忽视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体育的理论部分不仅占教材比重小、教学时数少,而且内容偏于目的、任务、原则、意义等纯概念的知识,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其实用价值不高,尚未形成一个适应当前中职生发展的体育理论体系。

4.不断完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

在校内建立中职生体育俱乐部,如乒乓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健美俱乐部,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管理,培养中职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体育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全社会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要以终身体育思想审视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长远的教育目标,以及符合中职生需求和时代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构建适合2l世纪的体育新体系。要全面培养中职生的体育知识和能力,认清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使中职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合理完善。

5.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偏向技能教学,要注重体育文化传授,并将文化理论和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中职生欣赏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技巧相结合的运动美,让其领悟体育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让中职生学会欣赏谦虚自信、尊重、坚韧、不抛弃、不放弃等体育精神。大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是通过经常举办一些体育竞技比赛、趣味比赛等,提高中职生参与度,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通过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转播以及开展体育人物大讲堂等活动,来搭建校园体育文化平台,并以校园广播、海报、网络等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作用,激发中职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逐步养成锻炼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自发的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终身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海峡两岸:终身教育:比较研究

[中***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2-0100-07

一、引言

终身教育作为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推崇,许多国家不仅在法律上和***策上确认了终身教育的地位。而且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与指导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通过学界的引介与研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与实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海峡两岸同文同种,传统文化渊源深厚,对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比较与借鉴,将有益于促进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共同发展。

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拓展,它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有关它和学习型社会的相关问题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尚未有人对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进行专门性的比较研究。中国大陆学者郝克明、陈乃林、吴遵民、陈宜安及台湾学者黄富顺、胡梦琼等,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均做过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要涉及终身教育的内涵及理念、终身教育立法、终身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终身学习学分积累与学分银行、终身教育***策保障等方面,但从区域角度看,对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与实践进行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由黄富顺、陈乃林等合著的《比较终身教育》(2003年)一书中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情况,其中就两岸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和特色方面作了专章专节的阐述,其主要观点见表1。

其分述显示,由于海峡两岸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海峡两岸在终身教育的***策与实施上有着实实在在不同的需求与模式,简言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据了解,2002年前两岸终身教育的资料较为翔实、丰富,但略为遗憾的是,该著作未能直接地、整体性地比较两岸终身教育发展情况,较少探讨如何推动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对大陆终身教育发展主要特色的总结还显得过于笼统、空泛,在比较分析中尚需深入探究。沈光辉等在《海峡两岸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对两岸社区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述评,并从扩大范围、营造氛围、多方投入等三方面对大陆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中可以看出两岸终身教育发展的缩影,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黄京钗在《闽、台、港、澳四地终身教育比较研究》一书中从行***组织管理制度、实施途径和模式、经费筹措和资助***策等几方面比较了四地在开展终身教育工作方面的异同,对进一步了解其终身教育的情况是十分有益的。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两岸终身教育或社区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如何从两岸终身教育发展的差异与特色研究中进行借鉴,如何从发展趋势研究中获得启示,以此共同推动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还缺乏全面与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为个案,概括并评析海峡两岸终身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体制机制、法规***策、拓展实施、特色以及启示等问题,学习借鉴台湾地区发展终身教育的有益经验,总结、审视大陆在推进终身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大陆终身教育的构建与发展有所裨益。

二、海峡两岸终身教育发展比较

(一)海峡两岸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大陆地区

新中国成立前,大陆曾盛行的成人教育主要有补习教育、社会教育、通俗教育、民众教育等形式。建国后,***和***府为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素养,实施了工农教育、业余教育、扫盲教育、干部教育等形式的成人教育,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步受到关注与推广,至今终身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见表2:

这些事件有力地推动了大陆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教育领域,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台湾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社会民众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提高公民素质成为社会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为此,台湾地区***府先后实施了扫盲教育和普及国民教育,随着70年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引进,台湾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逐步受到重视,终身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事件主要有如下五件,见表3:

虽然海峡两岸引介终身教育的时间有所不同,但若追根溯源,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就已倡导了终身教育理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收录在《论语》中,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各阶层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空间、方式的开放性为特点,立足于德行修炼,强调文史、术科知识、技能学习而进行的各阶段、各层次的终身教育。孔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他所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理念,无不与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相通相合。可以说,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推展终身教育的先辈,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价值。因此,从现代终身教育发展背景来看,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既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承袭了从古至今的终身教育思想,可谓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二)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发展阶段

1.大陆地区

如***1所示,大陆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大陆终身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理念的引介。引介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民间学者的引介,如翻译出版的《终身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国际教育思潮》、《回归教育: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终身教育引论》等有关终身教育的理论专著;二是通过创办《中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探讨终身教育的近百种专业学术刊物,借助于这些平台开展终身教育发展问题的探讨:三是建立多种组织,推广终身教育发展理念,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1981年成立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以此作为推动中国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及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13,第二阶段主要是酝酿规划期,通过相关法规***策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如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使用并认同“终身教育”概念,在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1999年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出目标要求。在第三阶段实施推进期中,把构建有中国特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列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策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大陆终身教育的全面发展。

2.台湾地区

如***2所示,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

台湾地区终身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成人教育,大多数成人教育宣传活动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初习教育、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主要通过补习班、补校初级部、广播学校、空中补习学校方式开展,其目的是降低文盲率、普及国民教育和推广大学教育。在第二阶段台湾***府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的发展规划与推展工作,1986年成立了空中大学,这对扩展台湾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在规划、***策、法律层面对终身教育的地位确立与推广予以保障,如在90年代连续多年出台了相关的推展纲要、计划、报告书、白皮书,一系列的措施与***策有效地确保其终身教育发展的前瞻性、连续性、均衡性与本土性,2002年《终身学习法》的标志着台湾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第三个阶段主要通过持续成立终身教育相关的推动单位: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激发社会的参与投入:施行“331”行动计划等方式积极推展终身教育。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台湾地区已基本形成一个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形态多样和方法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

从发展阶段上看,海峡两岸的终身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并为民众所接受和认可,终身教育发展有规划、有保障、有措施、有进展,在实践中都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终身教育活动,对提高全民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陆对终身教育理念的引介与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较早,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对终身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还不能更好地促进终身教育的实践推展。台湾地区在引介终身教育理念时则更多地注重基于本地区实际的终身教育发展规划,较早地从规划、***策、法律层面对终身教育的地位确立与拓展予以保障,致力于促成终身教育制度的巩固与体系的形成。当然,台湾地区在终身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上有所不足,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过程。

(三)海峡两岸对终身教育内涵的理解

1.大陆地区

大陆学术界对于终身教育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理解为“教育思潮”,亦有理解为“教育哲学”、“教育理想”,抑或看作是“一种教育革新原则”、“教育制度或框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陆对终身教育内涵的理解也不断得到丰富,目前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是所有教育的统合,是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活动的总和,它始于人之初,终于人之末,包括人生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品质。

2.台湾地区

台湾学术界对终身教育亦有不同的理解,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黄富顺教授的观点。黄教授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单一、完整而贯彻一生的教育体系,是适合每个人从生到老持续地受到全面的教育。它涵盖所有教育,包括婴幼、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所有正规、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领域。终身教育实施的目的在于社会变迁中,促进个人的成长,促成自我实现,进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增进社会的福祉。

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使得海峡两岸对终身教育特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完善中,见表4:

虽然海峡两岸对终身教育内涵的理解和特征表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认同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它超越了阶段性、制度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加能够显现人的个性。均强调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活动的作用,并将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规定为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深入实践,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愈加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将愈加深刻。1996年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其基本任务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此时终身教育的意义已超越了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国界、种族等范围。

(四)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体制机制

1.大陆地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年)》把“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大改革试点,针对制约终身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大陆的终身教育法尚未出台,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的相关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大陆终身教育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开放的教育制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三方面的内容,其表述见表5:

2.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体制机制在《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和《终身学习法》中得到了较好的规定和体现,其内容见表6:

总之,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体制机制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在于管理体制中组织的架构上,大陆终身教育委员会主要由***府和教育主管机构相关人员组成,在终身教育事业发展上更多地依靠***府的推动,通过相关***策导向来体现***府的主体意志。而台湾“终身学习委员会”则相对多元,它的主要成员除了有终身学习机构和“***府机关”人员外,还十分注重吸纳相关学者、专家的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注意吸收作为终身学习参与者的意见和立场,从体制机制统整的角度看,海峡两岸基本上是遵循着“***府统筹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分类推进、各级教育协调、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五)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法规***策

1.大陆地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陆基本形成了以《教育法》为核心、以教育专门法为骨干、以教育规章为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对完备、结构较为合理的教育法律体系,不仅为终身教育奠定了法律地位,也为《终身学习法》的订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陆终身教育的***策法规及相关内容见表7:

2.台湾地区

强有力的***策法规是台湾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主要内容见表8:

依表可见,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立法的时间、切入点不同,构成体系各异,但都在推进,不断规范完善。大陆的终身教育立法尚在调研论证阶段,地方性的终身教育条例,也因国家立法尚未出台而缺少相应的准绳与依据,影响终身教育的广泛开展和实施的效果。台湾地区虽有相关的立法,法规基本上也明确了涉及终身教育的各类事项,但是内容划分的清晰度欠佳,相关的职责未能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致使有关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打折的情况。因此海峡两岸终身教育法规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六)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推展

1.大陆地区

大陆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方式方法体现在五个方面,具体见表9:

2.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方式方法也可总结为五个方面,见表10:

总体而言,海峡两岸推展终身教育的方式、途径和措施较为相似,主要通过正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制度体系)、非正规教育、社区教育等方式推展终身教育,多元化促进。海峡两岸完善各自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与引导不断地扩大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的终身学习信息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丰富、方便、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三是通过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学习活动,推进终身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努力促成社会学习化:四是通过科教场馆、活动中心和各类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开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相关公益性教育,形成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的主要特色

通过多年的推展,海峡两岸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终身教育发展模式,对推进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大陆地区

1.理论研究氛围浓厚,成果丰硕――终身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

大陆较早地开始引介终身教育理念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形式多样,有个人单独研究,有组织团队研究,内容涉及应用理论、实践、决策咨询等,涵盖面较为广泛,如内涵及理念、立法、评价指标体系、学分积累与学分银行、***策保障等,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前瞻性、指导性较强,为后续的实践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国家统整,地方百花齐放――终身教育发展地方特色纷呈

从宏观层面,制定了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对各地区实行宏观指导。这不但有利于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区域推进、差别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各地区的创新思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终身教育,形成各具省情特征、地域特色与路径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学习型城市创建为龙头,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也有以福建省为代表,出台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成立终身教育委员会和促进会,推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经验等等。

3.自下而上,在实践中酝酿提升――终身教育立法民主科学

大陆终身教育的发展并非无法可依,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为更好的指导大陆地区终身教育发展,国家已启动专门的立法工作,进行前期大量的调研与论证,并鼓励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福建、上海等地已出台),旨在条件与时机成熟时出台一部真正能为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较强法律保障的专门法,

4.以点促面,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终身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社区是民众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开展社区教育则是促进民众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大陆地区的社区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全国已建成社区教育示范区、试验区共有136个,加上各个省市自治区确定的一批试验区和示范区,现在全国拥有约600个试验区和示范区。同时大陆还依托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电大系统,成立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三级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社区教育机构已基本覆盖各地区的城乡,构成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

(二)台湾地区

1.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终身教育地位的法制保障

台湾地区重视终身教育的立法工作,有关法规、***策、制度比较完善。1953-2003年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规划、计划就有10余项,其中对终身教育地位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三项,即《终身学习法》、《社会教育法》和《家庭教育法》,它确立了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策,为台湾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提供了法制保障。

2.人性化的导向措施――终身教育发展的***策保障

其主要的***策支持措施有六项,一是支持非正规与正规教育学习活动互认的非正规学习成就认证机制:二是发行终身学习卡,激发个人参与终身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倡导各类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四是员工带薪学习制度:五是开展回流教育:六是实施弱势族群(含高龄人员)的终身教育专项计划。

3.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终身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

台湾当局为推展终身学习活动,近年来均编列有相关的经费支持,并逐年增加经费,仅2002年***府支持终身教育方面的经费即达12.13亿新台币(约3亿人民币),另有各地方***府编列的相关配套经费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社会终身学习活动的普遍发展。此外,还有一股强大的民间资金的投入和民间组织的大力赞助,成为台湾终身教育活动得到普遍开展的关键因素。

4.多元化的推展组织――终身教育推展的重要力量

终身教育理念已在台湾地区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参与终身教育的组织、机构除了大学院校、职技学校、中小学、空中大学、社区学院、文化教育中心外,还有社会教育馆网络、公立社会教育机构(如***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电台、剧院等)以及民间组织(如社会服务团、读书会、协会、扶轮社、教育基金会等),形成了***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

5.实用性的内容体系――终身教育亮点

为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台湾终身教育十分注重开展受众面广、适用性强的教育活动,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公务、企业、兼职人员的培训,各种证照培训、外语培训、扫盲及外来劳工语言培训,还有面向特定人员的教育,如“社区大学”、“妇女大学”、“老人大学”、“长青学苑”等。

6.常态化的主题活动――终身教育发展的助推剂

除常年坚持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外,基本上每年都举办大规模、多场次、有明确教育主题的讲座、论坛、竞赛等理念宣传及学习活动,得到了民众积极的响应。每年开展终身教育的主题都不一样,仅2004年就策划启动了11辆终身教育学习列车,共执行320项计划,7万场次活动,约有10万人次受益。

7.现代化的技术网络――终身教育全民化的平台

为方便民众参与终身教育,台湾地区大力开发简便开放、资源丰富、实用有益的终身教育技术网络,如终身学习资讯网、继续学习网、GEPT全民英检学习网、中小学师生教与学共享资源网、终身学习人口网等等。

四、台湾地区终身教育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终身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复归,开展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经途径。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终身教育的实践历程和特色,我们从中可以把握一些发展趋势:重视立法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法律依据和行动保证:建立完善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建立以财***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是终身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学习网络形成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是终身教育普及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广泛接受终身教育机会的重要手段。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终身教育的起步较晚,公民的终身教育意识还不够强,也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财***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支撑也不够到位。借鉴台湾地区发展终身教育的有益经验,当前应着力从以下方面人手,推动我国大陆终身教育的发展:

(一)尽快立法,为终身教育发展奠定稳固的法律基础

虽然大陆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多项法律,并在这些法律中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但尚未形成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性法规,有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力度、速度、规模与进程。因此,推进大陆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快终身教育法的起草、研讨工作,制定一部具有统筹和指导作用的广泛适用的终身教育法,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终身教育的开展,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修订和增补相关法规,建立和完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所必需的法律保障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二)以人为本,为终身教育发展营造宽松的***策环境

终身教育的推行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终身教育***策的持续支持和推动。终身教育***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以人为本则是终身教育***策的制定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出台***策时除继续将扩增民众学习机会和渠道纳入考虑范畴外,还应致力于制定为民众终身学习扫除障碍、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性规划。要加强调研,定期调查民众参与非正规学习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相应的***策规定,尤其要重视制定弱势群体的终身教育活动的推动策略,并保持相关***策的连贯性及延续性。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实施效果回馈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策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检核系统,了解实施成效,作为***策方案持续、修正或废止的依据。

(三)多元投入。为终身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这个多元投入的动力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推展终身教育主体和相应经费筹措与资助的多元化。就主体而言,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机构、组织、群团社团、个体等力量协力推进。充分发挥***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协同配合、个人的积极参与,形成***府、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终身教育的合力。鼓励地区***府、居委会(街道)、行业、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机构、群团社团等组织联合成立促进会,协调、指导、推动地区终身教育工作,形成国家、省、市、县相互融通、相互渗透、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终身教育的良好格局。就经费筹措与资助而言,应形成***府拨款、部门(单位)筹款、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终身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尤其是民间教育资源应成为终身教育经费的重要补充,支持终身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费资助重点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终身教育阶段性发展特点和社会民众的学习多样化的需求综合考量确立,制定市民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资助方案,不断提高经费投入力度与资助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注重需求导向研究。适应地方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终身教育工作,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性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本地区的终身教育需求研究,把握需求导向,根据需求状况科学制订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计划,合理配置终身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制约终身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搭建一个面向地区全体成员的资源丰富、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终身学习平台,扎实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弱势群体教育援助、涉农培训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多形式、多门类、多层次的终身教育活动,为民众提供没有门槛、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财产、地域以及原有受教育程度等限制教育机会和条件㈦,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论文篇10

【摘 要 题】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观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潮迅速扩展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1.时空的整体性。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它十分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开放性,旨在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使人们充分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获得时空上的保证。

2.对象的全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它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格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其学习动机有别于传统教育下的外部强制性,它完全出自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所以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一切便利,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诚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专家会议报告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是***自我实现及其自我完成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社会技能和技术工具以面对现实生活,还和内省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4.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所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有灵活多样性。它将克服传统教育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简言之,教育实现形式上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在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的: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作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终身学习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终身学习的目的何在?正确全面的予以审视与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积极应答终身教育的挑战问题的认识。中央教科所王松涛副研究员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其观点概述如下:终身学习应当超越社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我们认为上述学习目的论较之传统的学习目的论,固然是一种突破,较之“四会”(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目的论,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它昭示的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核心要义,是终身教育之于终身学习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讲,明乎此,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越来越受到***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前发展。诚如,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在我国要真正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具力量,成为一种欢迎、一种工具、一种权力、一种共享的责任”,它是打开迈向新世纪大门的钥匙,确是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

二、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

近代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无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终身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是一种教育制度,自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显见二者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与关注,是有其必然关联性的。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成人为对象,它的广泛性、全球性、终身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同终身教育是相吻合和一致的,也是别的类型教育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事实上,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提出决非偶然,它固然有着极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但从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的源头,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始于产业***,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成人教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到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专家,已经开始逐渐地从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萌发、酝酿着终身教育的思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49年至1997年近半个世纪间所召开的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更是直接从成人教育的角度,一步步朝着终身教育理念迈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理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大量的、富于开拓性的终身教育实践,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最活跃、最富于成效的还是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实践基础。正如《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所指出的,正是由于成人教育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才提出和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实践。”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总会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也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它对经济及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等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主题确定为“成人学习是21世纪的关键”。大会发表的《汉堡宣言》称:“一个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学会生存》一书在论及此时指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特别重要,因为成人教育对非成人教育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述思想理应成为成人教育的逻辑起点。

另外,终身教育的主体性,也确证了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成人在整个人口构成中,是一个最为庞大的人群,尽管各国的具体比例也许不尽相同,但大体占人口的70%左右,可见,由于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巨大,天然地构成了终身教育实施对象的主体。可以说成人教育履盖了每个人的多半生,是没有终期的教育,具有对象的广泛性,领域的开放性,过程的终身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从时间上看,每个人的一生中,在校外的成人期时间最长,成人教育占终身教育的大部分。从对职业(生存)的帮助看,成人的教育和学习对知识选择、掌握富有针对性,能力的培养扎实、有效,对职业乃至生存的帮助最直接、最有力。所以,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核心、标志,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渠道。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头,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基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又会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二者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互动作用。

三、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剖析

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据1998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仍占总人口的13.7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3.0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7%。到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为413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为306万人,总量达到719万人,比1952年的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9.1万人增加了21.6倍,高校在校生的增加总数为37.6倍,发展速度是可喜的。但以每10万人口在校生计算,到1999年我国的普通高校生为328人,若加上成教生,则每10万人口高校生为571人,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8%,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1995年全球成人识字率为77.6%,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综合入学率为62%,其中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16.2%,显见其差距的明显。因此,要整体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科学素质,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倡导终身教育,可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按自己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自我提高完善,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仅就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而言,与欧洲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相比,我们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表现得明显滞后和脆弱。云南大学成教院张宝昆先生,以高级访问者身份出访归来后,撰文指出,总体看,欧盟15国在最近15年内,尤其是在最近5年内不仅立足于本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均加大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力度,并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以英国为例,成人教育每年从欧盟国家获利5000万英磅,从非欧盟国家获利13500万英磅,成人教育培训与咨询每年获利更高,达27500万英磅,仅次于全日制高校。教育产业化已结出丰硕之果。令人感到憾缺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至今对这个教育市场仍是淡然视之。殊不知,当我们还在为教育市场、教育产业的提法和概念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在悄悄干了十多年并获得了相当多的收益。当我们仅只盯着国内教育规模及收费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悄悄地不仅挖走我们的人才,而且如鱼得水般地获得了巨额外汇,使大笔本来可以投到国内的个人教育资金流向了国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于中国如何争取占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尤其是如何扶持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因为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因特网时代,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和良性的循环,使其真正能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首要问题还是要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诚然,各国的教育发展受制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反过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受制于教育的发展,这就是人力资本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级发展阶段,并要同时面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经济建设的双重挑战,国民素质的整体改善和提高,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前途。对此,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无疑是十分重大而艰巨的。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层次单一,成高普教化现象严重,成人高等教育中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为辅,在学历教育中又以专科层次为主,兼有少量专升本和高起本。1999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录取新生106.9万人,其中专科86.5万人,占录取总数的80.92%,专升本16.6万人,占寻取总数的15.53%,高起本3.8万人,占取录取总数的3.55%。成人高等教育层次单一,不仅是个历史原因,而且与认识上的误区也不无关系。从历史原因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高等教育被定位为学历补课教育,也就有了成人高等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完成历史使命而终结的观点,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专科学历层次为主,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发展缓慢。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和必然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在职从业人员在生活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在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中不断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因而,发展多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层次(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多层次、多规格、有个性特点人才的需求。综观世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令人注目。值得指出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遗憾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现象至今还未能充分引起人们的警示并得到有效扼制。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就培养目标而言,普通高校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知识广博、系统性强的专业人才,它是一种研究性、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适应范围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两者在接受对象,基本性质上也不同(成教强调智能更新与素质提高,而传统普教强调知识传递、文化继承)。因此,成人高校不仅应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培养目标上着重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而且这种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要按市场的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开设的专业,基本上是全日制现有专业的“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几乎是全日制的“翻版”,连教学方法、形式及管理亦如出一辙,当然教学评价也就理所当然的是以“普教化”为标准了。问题的严重性正是源此而起,这种“普教化”的评价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独特性质,隔断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限制了成教科技、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有专家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以“提高三率”为中心(即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率、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扎实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与此相关的还有人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内适性、个适性、外适性质量整合统一的质量观。据此,有人提出应构建以“问题中心”为教学主体,以“经验中心”为教学主线的讨论,参与、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具有成人显著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并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突出四个结合,即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结合。我们认为上述观点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必将在实践中充盈鲜活的生命力。

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合作性竞争意识相对淡薄,在毕业生整体素质和社会影响力上,还未达到社会普遍承认的优质名牌工程。前文涉及的国际化教育市场问题,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借鉴,西方学者在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时,提出了“合作性竞争”这一新的概念。合作性竞争是一种创新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强调运用合作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竞争对手之间不断密切合作,共同开拓和培育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及资源共享。进入21世纪,随着“大科学”、“大技术”、“大管理”的出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合作与交流必然成为一个人、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未来的学校管理是开放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将进入开放化的更高层次和更新境界,因而21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应拓宽思路,扩展视野走集成化之路,使组织的功能聚变放大。美国新区学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他们的管理和教学是开放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了使学校的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院从各部门、各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专题或兼职教师,还邀请当地有关知名人士担任各系科和专业的顾问。他们对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招生数等能提出具体意见,他们经常与教师商议教学计划的改进、发展和变动等问题,并及时反映社会的需要,提供有关就业情况和新的就业机会等信息,成为学院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依托和支持合作系统,在资源配置和经费来源上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在这种开放合作的动态运作中,双方都深得实惠。而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单打独斗”式的状况仍不鲜见,固守一隅,苦苦支撑,实力不足,生源锐减,资金匮乏,信誉贬值,看来造成如此恶性循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合作关系更容易表现出“利他”的精神,而竞争关系则更容易表现出“利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中包含着竞争,竞争中包含着合作。成人高等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优势、长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突破分工负责的严格界线,为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集诸校之长,建立跨职能的网络化“联合体”,借以增强办学活力、效能和系统的整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人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不取决于它居于何处,它的规模大小,它的培养对象的属性,而取决于它能否具有战略上的先知先觉,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中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和荷兰学者劳埃特·雷德斯多夫共同主编的《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一书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命题:“三重螺旋模式”,即指以知识为基础所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中的大学、***府和产业界应该在知识生产的共同目标下冲破各自界限而协同发展。否则,它的运行便会产生严重阻滞而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冲破固守的“象牙塔”,努力提高自身与他校、社会的合作潜力,理应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另外,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强调合作性竞争也有其重要意义。信息化、网络化大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时空,使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形式、手段、方法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性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将成为成人学习的基本条件,学习网络将与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信息网络成为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这样全新的远程教育方式,是以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为基点,因此强化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组织和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及时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出版社,1999.

终身教育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终身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干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干部教育论文,学校干部培训论文。这样,在不断的分析、思辨中,学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这比只讲大而化之的原则和原理管用得多。教师的任期应以至少一个学期为好,可保证课堂内容

学习

毕业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毕业教育论文1000字,教育毕业论文。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

学习

和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和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和谐教育论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文。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

学习

成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成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养成教育论文大全,关于教育论文100篇。成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引导学生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主动争取成功。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

学习

文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文学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文学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

学习

高效课堂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课堂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效课堂的论文,高效课堂论文参考题目。(三)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高效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

学习

传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传统教育论文,传统教育论文1500字。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西方文明并不适应中国的教育,不能给予学生中国社会需要的能力,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整合西方的思想,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他主

学习

入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入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入学教育论文大学1000字,入学教育论文2000字。(二)数据收集1.问卷调查法:本文旨在探讨学生在适应性上是否有差异。故选取2013年新入学学生及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121名。涉

学习

德育学期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学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德育学期末论文,德育课题研究论文。第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重视提高他们的

学习

发表学教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学教论文10篇,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篇,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

学习

智慧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8)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慧教育论文2000字,智慧教育综述论文范文。(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

学习

全国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全国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教育期刊论文发表。(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

学习

职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工教育培训论文,职工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

学习

民办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民办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民办教育论文,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论文。2.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策的鼓励阶段1992年10月,***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大力支持

学习

干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干部教育论文,学校干部培训论文。这样,在不断的分析、思辨中,学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这比只讲大而化之的原则和原理管用得多。教师的任期应以至少一个学期为好,可保证课堂内容

学习

毕业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毕业教育论文1000字,教育毕业论文。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

学习

和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和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和谐教育论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文。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

学习

成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成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养成教育论文大全,关于教育论文100篇。成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引导学生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主动争取成功。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

学习

文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文学教育毕业论文提纲,文学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

学习

高效课堂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课堂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效课堂的论文,高效课堂论文参考题目。(三)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高效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

学习

传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传统教育论文,传统教育论文1500字。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西方文明并不适应中国的教育,不能给予学生中国社会需要的能力,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整合西方的思想,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他主

学习

校外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校外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校外教育论文,校外教育探索论文集。(一)校外教育的涵义在我国,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与正规教育中的学校拥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但二者在办学方式、招生方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