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10篇

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雨水景观;研究

雨水是极易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类淡水资源,也是大自然对人的最大馈赠,所以雨水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经济资源,水的质量较好,还容易收集,能更好的补充城市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所以本文主要探寻景观建设中的雨水景观研究事宜。

1、雨水资源景观的利用优势体现

第一,综合性的使用城市内的水资源。综合性的使用城市中的水资源,能满足城市活动的娱乐性,也能体现出水的观赏性要求。特别是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雨水的利用经过能改善城市的生态化系统,如,可以使用公共区域内的城市绿化水和杂用水资源。这样就能更好的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状况,保障功能的恢复达到水循环要求,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综合效益,建立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联的和谐发展新秩序。第二,节省巨额的市***投资。市***投资减值中每年有大部分的资金要用于城市的水资源处理方面,使用雨水能减少***府对污水处理和污水管线等设施的扩建工作。

2、雨水资源的景观建设

2.1建立“雨水花园”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老城区,就要做重新的资源规划,如适当的在建筑、道路和广场附近做到“间缝插绿”。由于这些绿地有着传统意义上的休闲与娱乐,能在实际使用中收集雨水,不从地下水的径流,这样可以建立小型的“雨水花园”发挥其作用。

2.2建造生态型驳岸

现有的城市水体和水景工程多使用渠化和硬化的驳岸形式,在水的下部也要使用不透水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能阻断地下水渗漏的状况出现,但却会制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适度的对生态型驳岸进行绿化与软化,建立保护岸,能更好的控制地表的径流状况。

2.3营建绿色屋顶

适度的建设绿色的屋顶,可以利用绿地产生的滞蓄水的作用。一方面,使用该项目能够延缓径流的产生,能够防控洪水;另外一方面,能够使雨水的蒸发量加大,保护空气内的湿度,适度的改善局部环境。特别是对不适宜建设的绿地屋顶,要将屋顶的雨水通过雨漏管的形式进行过滤与引流,进入到地面蓄水尺池内,构造良好的水景观。

2.4更新市***材料提升雨水下渗

使用混凝土材料能为城市建筑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这样能避免雨水下渗到底下的停车场、道路和街道等地,使地下水不能及r的补给地下。排水中使用的材料也多是混凝土材质的材料,这也会进一步的阻断雨水进行下渗。所以使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能够代替之前的不透水型材料。如在园林中镶嵌大量的应用嵌草铺装,这对于提升地下水径流有着积极意义。德国与日本等国家,他们在透水铺装上使用很多新型材料,并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形成的生产、施工和维护为一体的配套性系统。

2.5用水之美营造雨水利用的生态型景观

水在自然界是一个较为活跃的因子,其中水也是富余变化的景观,雨水能为我们提供良好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能在了解到水的形式与流动性的前提下,借鉴东方和西方对水的理解,使用石材或者植物等景观材料,创造出极具同时还具有雨水净化功能的景观。

创造雨水的景观,更好考虑到植物材料的具体应用。所有的植物材料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由于植物本身的种类就具有多样性,且造型丰富多变。若能在设计的时候加入春华秋实等季节变化内容,可以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更多的源泉。雨水景观中植物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造型和季节等景观的变化因素,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植物在固定泥沙和洁净水体中的作用。

2.6建设漏水型景观水体

涉及到城市景观水体的设计时,都要考虑水源、管理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城市的景观水体多将池子底部或者池子的壁段进行固化,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水池,这种水体能切断水体和外界的自然交换与渗透削弱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特别是雨水可靠的情况下,其他水源也要做好补充,所以就要建设漏水型的景观水体。特别是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水池的底部先要宝保持良好的渗水功能,要求池子的地步是集于面,然后收集雨水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与周边地面进行自由水体交换,让雨水能回灌到地下,从而完善各类水体生态功能性。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进行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所以城市的建设人员就要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城市文化传承中,在体现出城市风韵和灵气的前提下,缓解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化规划内容,使投资更具合理性。收集雨水并将其与景观建设更好的契合在一起,能改善现有城市环境的同时,也能缓解城市中资源紧张的状况。通过地下水的补给,做好调蓄洪。

【参考文献】:

[1] 俞年丰;唐运平;许丹宇;石岩;陈斌.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4-15

景观设计篇2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3.1.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3.1.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3.1.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3.1.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3.2景观设计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要使景观的发展跨越障碍,实现可持续,则要求景观设计作出相应的拓展,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拓展:

3.2.1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

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3.2.2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具体包括: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3.2.3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其观念具体包括: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3.2.4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其具体包括: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3.2.5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3.2.6创新技术观

除了技术直接导致创新景观之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自由广泛传播、交流而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

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

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

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3.2.7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艺术色彩,相应的景观设计观念包括: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4.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4.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4.1.1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这里要考虑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的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景观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4.1.2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4.1.3设计手法

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4.2植被设计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4.2.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4.2.2其他事项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与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

4.3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4.3.1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主要道路。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4.3.2景观道路线型

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景观道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景观道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最典型例子是上海的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景观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在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景观道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景观道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4.4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

4.4.1考虑因素

一般的道路铺装,通常采用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的景观道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采用这种道路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与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新建的景观,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道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景观的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景观绿地除建设期间外,道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4.4.2注意事项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道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一个整体,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景观道路的铺装来表达道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道路所在其他的景观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朝的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一般来说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国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

4.4.3地面铺装的作用

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

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案引导人行流线。

4.4.4地面铺装的类型

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

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

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广场。

石材铺装

预制砌块

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

4.5水体设计

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为表现自然,水体设计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景观,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喜水是人类的天性。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4.4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

4.5.1水体分类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景观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动态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观中的喷泉、瀑布、活水公园等。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和人工状态下的水体,起侧面、底面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4.5.2考虑因素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4.5.3注意事项

从总体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无论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几种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4.5.4设计要点

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死水一潭",会让游人掩鼻而过,会让管理部门叫苦连天。回忆历史,上海的肇嘉浜,北京的龙须沟,皆因恶臭污染而被管道代替,居民拍手称快。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在这期间,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一条环境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

(2)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港湾、半岛、河埠……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3)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4)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

(5)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构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缓坡入水,植物护岸,碎石、泥砂底。这样的水系造价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与地下水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因此,选定一个合理的水面标高,至为重要。

(6)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

(7)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

(8)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这里没有淹渍、冲刷,也减少排水工程量。仅在出口处设溢水、单向阀门,干旱缺雨季节,以人工办法补充水源。

(9)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绿色生态区的重要标准。

4.6设施景观

设施景观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它们作为城市中的景观的一些小元素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但是它们却又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是现代室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又称它们是“城市家具”。还有一些大的设施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运动场等。无论这些设施的大小,它们都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营建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又被成为“设施景观”。

4.6.1运用原则

景观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如大小、质量、材料、生活距离等)、美学特征(大小、造型、颜色、质感)以及机能特征(品质影响及使用机能),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

另外,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它们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的问题了。构思是构***的基础,构***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5.3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设计景观的目的、景观的起名、景观的立意、景观的布局、景观中的微观处理等,这里就一些在平时工作中使用很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做一些介绍。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的不同地方,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大到皇家园林,小至街头小品,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要让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古人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如苏州拙***园,全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5.4添景与障景

当一个景观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为的建筑,如没有其他景观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会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小品、乔木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小品和近处的乔木,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5.5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有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感觉。

5.6渗透和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的延伸、渗透,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5.7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如学校的教学楼前的广场或开阔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过于局促。太大了,学生或教师使用、停留会感觉过于空旷,没有氛围;过于局促会使得人们在其中会觉得过于拥挤,失去一定的私密性,这也是人们所不会认同的。因此,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因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特别的别扭。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具体的尺度、比例,许多书籍资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从实践中把握感受。如果不在实践中体会,在亲自运用的过程中加以把握,那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掌握合适的比例和尺度的。比例有两个度向,一是人与空间的比例,二是物与空间的比例。在其中一个庭院空间中我们安放点景的山石,多大的比例合适呢?应该照顾到人对山石的视觉,把握距离以及空间与山石的体量比值。太小,不足以成为视点;太大,又变成累赘。总之,尺度和比例的控制,但从***画方面去考虑是不够的,综合分析、现场的感觉才是最佳的方法。

5.8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这些不同材料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加以变化,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

5.9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赞同。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六个大的方面来研究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景观,探讨了景观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景观设计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是在探讨景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有非常多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九种方法,这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基于本论文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2.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的方法包括构思、构***、对景与借景、添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机理、节奏与韵律。

3.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

景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

此外,我们在研究景观设计的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景观设计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人的需求应该放在景观设计的第一位。

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

景观设计篇3

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现代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对于寻找能够表达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意识活动的形式语汇的景观设计师来说,艺术无疑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灵感源泉。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波普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绘画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似乎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中的一些要素,因而一直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发展,追求创新的景观设计师们已从现代绘画中获得了无穷的灵感。

20世纪初,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多变的几何形体以及空间中多个观点所见的叠加,并在二维中表达了三维甚至四维的效果。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大量的有机形体,如卵形、肾形、飞镖形、阿米巴曲线,给了当时的设计师新的语汇。2 0世纪40年代,“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语言被美国景观设计师托马斯-丘奇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运用到园林中。

巴西著名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本身是位优秀的抽象画家。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景观设计与绘画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工具不同。他用大量的同种植物形成大的色彩区域,如同在大地上作画。他曾说,“我画我的园林”。这正道出了他的造园手法。从他的设计平面***可以看出,他的形式语言大多来自于超现实主义绘画,同时也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从二战前至今,立体派和超现实派的绘画作品对景观设计师有着持续的影响。2003年,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把对生命的结构规律的理解转换为设计的语汇,将铺装场地、植物、水体、平台、条石凳、攀缘架等不同的景观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再将这些层叠加在一起,形成看似复杂,实则统一于特定的规律与秩序的景观结构。设计中可以看到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一些形式语言。

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被认为是开创了建筑设计的风格派空间。受此启发,美国景观设计师埃克博在设计中运用了许多现代建筑的空间构成形式,尤其是类似于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的空间模式。他深信,现代形式与社会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55年,在米勒花园设计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克雷在紧邻住宅的周围,以建筑的秩序为出发点,将建筑的空间扩展到周围的庭院空间中去。米勒花园与巴塞罗那德国馆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米勒花园中,克雷通过结构(树干)和围合(绿篱)的对比,接近了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室外的功能空间。

在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雕塑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依然保留。而现代雕塑对景观的实质影响,是随着它自身某些方面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一部分雕塑不断地走向抽象,走向室外,扩大尺度和使用各种自然材料,与景观作品愈加接近,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艺术界新的思想不断涌现,概念艺术、过程艺术、极简艺术等成为艺术界的新动向。对景观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极简艺术和大地艺术。

极简主义是一种以简洁几何形体为基本语言的艺术运动。大多数的极简艺术作品运用几何的或有机的形式,使用新的综合材料,具有强烈的工业色彩。以追求极简主义风格而著称的美国设计师彼得?沃克,他的设计在构***上强调几何和秩序,多用简单的几何***形,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者这些***形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

20世纪后半叶,对景观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是大地艺术。大地艺术继承了极简艺术的抽象、简单的造型形式,又融合了过程艺术、概念艺术的思想,成为艺术家涉足景观设计的一座桥梁。在大地艺术作品中,雕塑不是放置在景观里,艺术家运用土地、岩石、水、树木和其他材料以及自然力等来塑造、改变已有的景观空间。

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带来了艺术化地形设计的观念。2002年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完成的青岛海天大酒店南部环境的景观设计,以一系列三角形的地面隆起塑造了整体而又剧烈变化的地形,构成景观的基调。地形的隆起与大海中远处的小岛和礁石在视线上产生某种联系,从地形之间的竹丛中飘出的雾霭与大海中的海雾又浑然一体,产生神秘的景象。设计在形式语言上,借鉴了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的思想。

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弱势群体;人性化

1 综述

1.1 研究的源起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始于1974年,是联合国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生存的公共环境空间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和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们安全、稳定、方便、舒适的生存环境。

1.2 研究背景

“尊重老年人、重视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呼声此消彼长;残疾人在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慢慢被人们所遗忘。笔者有意在此呼吁:关爱弱势群体。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解读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分析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明确在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应注意的方向,并强调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应该是全方面、全立体的设计,是社会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及社会进步的标志。

2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2.1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定义

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为社会特殊人群安全游览园林景观而进行的一种设计活动。而其中所指的障碍,指的是影响社会特殊群体通行或观赏的部分。

2.2 景观无障碍设计现状

2.2.1 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园林中存在的弊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无障碍设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数城市的干道、广场、商业街、小区、公园等,不同程度地建起了无障碍设施。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国内还有很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2.2 无障碍思想意识的匮乏。过去所提起无障碍设计,人们就会联想起盲文、盲道等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设施,而如今无障碍设计其实不单是为了这部分残疾人而做,更多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环境,为广大弱势群体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安全、平等的活动空间。

2.2.3 无障碍体系的不健全。我国从1985年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无障碍建设体系尚不够完善。在审批、监督制度上未有效地建立起来,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这种靠走关系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对无障碍设计规划的执行、监督不力,工程验收把关不严,也是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凸显问题。

3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无障碍通行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要做到无障碍物、无危险物。弱势群体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很多时候无法快速敏捷地避开。特别是盲人和弱视者,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反应速度比正常人缓慢。为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垃圾如何处理,在道路上没有易滑、不易移动的垃圾。

3.2 易识别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标识和提示做到醒目、易懂。弱势群体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比正常人差。有时即使感觉到了危险,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亦或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尤其那些盲人和弱视者,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识别能力较弱,反应速度较慢。因此,缺乏空间识别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断的错误和预感危险上的困难。为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提示和告知。

3.3 易达性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设计,要离目的地最近。弱势群体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体力没有普通人那么强壮。更重要的是在道路中间设计一些休息平台,供老年人、残疾人休息。禁止这些空间被另做它用,提高全民无障碍意识。

3.4 可交往性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弱势群体之所以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更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台空间、座憩空间等,以便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

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重要性;原则;类型;手法;应用

水景景观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水景的设计和施工中,美观、可靠、安全、经济、环保的问题均应重视,随着人造瀑布、人造溪涧、造型喷泉、旱地喷泉等水景设施在城市广场、公园、厂区、居住小区落成,促进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应用发展。

1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原则

1.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水景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重要地位。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1.2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1)统一协调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2)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3)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

2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类型与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

2.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类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水景景观。(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3)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2.2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1)找出原型,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要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3)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充分的表现出来。

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生植物在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3.1应当加强对水生植物的开发性研究。当前国内相关单位及个人虽然已经对水生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仍然多集中在资源分布、分类研究上,而对水生植物研发力度不够。同时,应当注意水生植物配置中的平衡性,坚决避免只求短时间的观赏价值、不讲艺术性的理念左右水景设计行为,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均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观赏性植物的种植与养护,不同的水生植物生活在同一个水体之中,群体数量可能会不断的扩大,若不加以适当控制,必然会导致营养、光照难以维持正常生长。

3.2避免水生植物混乱现象的出现。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植物的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在不同水域其生活型也不相同。比如,竹叶眼子菜和矮慈姑等,均属于沉水植物,但实践中也可在湿土中生存。同时,要注意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品种选择,养分含量高、肥力强的土壤中,可栽种一些喜肥性植物,而较为贫瘠或沙化非常严重的土壤中,应以耐旱性植物为宜。静水环境中以浮叶和浮水植物为主,而流水环境中则要以挺水类植物为最佳选择。

3.3不同区域环境下,选择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特别是人工湿地营造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能力,对当地的气候、温度、土壤以及光照条件比较适应,因此成活率比较高,也便于日常管理。在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对较为新奇的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应用时,应当参考其所属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配置,以免盲目配置导致难见成效。

4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衡量现代城市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运用,更是将自然与设计更好地贴合,以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喻浩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和灌溉的若干情况及节水节能问题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2]唐渝青.对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西建筑,20l0(18)

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低碳、城市

中***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人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

二、低碳的内涵

低碳一词中“碳”指CO2气体,从字面意思意思理解,低碳即更低的CO2气体排放。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对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用量加大,导致大气中以CO2为主体的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全球性气候剧变,直至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使其不能被忽视。由此低碳理念衍生出的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概念就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词汇都渐渐被人们熟知,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三、低碳的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技术

1、低碳的绿地系统结构

(1)绿地防护林带的建设

低碳的绿地系统中,防护林带的作用不能小视,它具有防护性、生态性、景观性。防护林带结合地形设计能阻挡冬季寒冷风,引进夏季的自然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了冬季取暖及夏季空调的能耗。设计师应避免单一的追求绿量,要根据立地情况确定防护林的结构,合理搭配树种。

(2)节约的复层种植结构

复层群落式种植模式既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复层混交,使得光能和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而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

(3)利用各种技术措施辅助绿地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绿量等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绿地系统规划中,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城市绿地现状,定量的分析城市绿地的需求量,用精确的数据指导设计师的工作。

2、低碳理念与城市立体绿化

(1)立体绿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立体绿化是指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空间经过分析以后,有的空间可以加以利用,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使绿色植物覆盖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里面,总体来说立体绿化是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其实立体绿化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著名的古巴比伦的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到了近代,立体绿化更是当今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增加绿化面积的绿化手段。跟以前不同的是,立体绿化不仅仅有着美化环境的功能,也正朝着越来越实用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为止,日本、德国的立体绿化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2)城市立体绿化的优点

A、立体绿化是在立面空间做文章,占用的是空中的面积,可进行立体绿化的载体也很多,屋顶、阳台挑台、立柱,见缝插绿。

B、增加人均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联合国对于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是达到城市居民人均绿地占有量为60,而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环境里,很难做到这个标准,而立体绿化开辟了增加绿量的新途径,绿化面积可成倍的增大,符合我国的国情。

C、立体绿化能够柔化建筑物坚硬的线条,给建筑物披上一层“绿衣”,丰富建筑物的立面环境。

D、立体绿化能够截留雨水,增加城市蓄水量,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

E、立体绿化能够满足人们拥抱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尤其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大都市的人们,对绿色、对自然更是充满渴望,建筑的立体绿化可以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

F、立体绿化见效快,效果好,用于绿化的植物大都生命力旺盛,很快就可以全部覆盖,且易于管理,后期维护的费用较少。

G、立体绿化能够降低调节温度和湿度,对太阳辐射有吸收的作用,因而能够起到隔温隔热的作用,炎炎夏日,有立体绿化的建筑能带给人凉爽的感觉,从而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耗,符合低碳景观的理念。

(3)立体绿化的类型

包括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

A、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城市的屋顶绿化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我国很多城市中均有上千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可绿化。虽然屋顶的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但由于屋顶荷载、排水等问题,屋顶气候的不定,风沙较大及暴冷暴热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需科学的工程设计与无数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想把绿化做到屋顶上,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屋顶绿化设计要根据荷载确定,例如轻型屋顶花园是以种植草坪草花为主。屋顶的植物减少了大楼的热量吸收,植物的灌溉用水是经过处理的大楼排出的污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环境的空气质量,为周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生态绿岛,人们可站在这里俯瞰楼下的景色。由此可见,屋顶绿化已经成为为人口密集城市里的重要的绿源。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绿化向空间发展是城市绿化的新潮流。

B、阳台和窗台绿化

我国现在的住宅楼大多都设计有阳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转角式、凸出式、凹进式等。阳台虽小,但若是好好利用起来,做好阳台绿化,对整个城市的立体绿化也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阳台绿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需要根据阳台的形状、大小、日照时间和方向来确定具体的绿化手法。可以采用在阳台栏杆上悬挂具有艺术造型的种植盆,这样对于阳台的竖向空间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但这种形式要进行加固,以免种植盆坠落伤人。还可以在住宅区施工时就在阳台设计好种植槽,可做成艺术的造型。除了阳台绿化外,对于沿街写字楼等没有阳台的建筑,也可以充分利用窗台进行立体绿化,这对于在写字楼内的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余抬眼即可见到绿色,仿佛自然就在身边。且沿街的建筑都进行了立体绿化也能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之,充分利用阳台及窗台有限的空间,种植藤本类或悬垂类植物,并把植物引出窗外,依附在建筑外墙上,可以形成附壁绿化带,见缝插绿,尽可能的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C、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建筑物的外墙面、挡土墙、河堤、围墙、栏杆等部位的绿化都包括在内。绿化手法也比较多样,有模块式,摆花式、攀爬或垂吊式等六种类型。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墙面的具体情况,如墙面所用的建筑材料、对于功能的特殊需求以及所使用的植物的来确定。研究表明,有墙面绿化的建筑物,其内部的温度可降低2~7℃,可以有效的降低西晒,空气湿度还可提高l0%~20%,墙面绿化对于建筑物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作用对构建低碳景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在炎炎夏日,墙面绿化的降温保湿作用就可以减少室内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耗,这对于减少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也要用心引领低碳生活。不仅要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而且要重视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在设计时力求功能、舒适、生态和节能设计的交织中取得平衡。同时要让“低碳”的理念深人人心,让每个人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创造更多积极向上的理念,才能达到无所不在的“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而指挥行为,用更多的行为创造更多低碳排放的指标,最终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罗华:《低碳、自然的新景观设计手法》,《园林》,2010年06期

[2] 王丁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岐江公园 现代设计 道家文化 返璞归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的变革中,人们在深刻剖析工业文明带给城市的利弊和失衡后,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对待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构建适宜人居住的新型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革共同进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广东省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占地面积为11公顷的休闲式公园,是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主任俞孔坚主持并设计的。岐江公园在原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粤中造船厂是20世纪近50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山由一个农业小镇发展到中型现代化城市的历程。因此,俞孔坚提出保留其造船厂的一部分建筑和器械,并对一部分生硬、陈旧的工业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具有休闲性和观赏性。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道家文化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道”,“道”是一种拥有丰富内涵的思想。首先,“道”的概念具有虚无性(即抽象性)。正是由于其含义的不确定性,最终使得人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文化对事物进行阐述,也正是这种人人都能够使用而人人无法界定其内涵的思想,使得“道”这一观念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去。WWW.133229.cOM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包容性,使“道”成为了解读中国艺术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设计是一门具体到如何去操作、如何去使用的学科,因此,在探寻设计的时候,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而“道”这一概念能够把人和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岐江公园的设计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或多或少具备着中国传统设计思维。笔者就从道家的“有无相生”“审曲面势”“天地材工”“返璞归真”等观念出发,对岐江公园的道家思想进行阐述。

一、有无相生,各随其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这些生活中极为普遍的语言词汇包含着许多辩证的思想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如果将这些思想引入设计中,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许多想象丰富的空间设计作品。

在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中,“有无相生”的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为突出的是公园中的万杆柱阵(***1)。在保留下来的铁轨的两侧,安置了许许多多的钢柱林,钢柱群整齐排列成一个个方阵,虚实相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完整的交换空间。而其中的虚空间看似是一个无形之境,却又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独特匠心,正是笔锋未到而意境已至,既保存了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生态循环的空间形式。

“有无相生”或许是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实际存在的实物;“无”,可看成是一种无相无象的抽象的存在。“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形成一个辩证性的观念,发展至设计艺术中,便是有容乃大的“空白”。“空白”就是设计者按照设计画面反向思维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想象空间,它具有实际的愉悦性、错视性、想象的投机性等。在空间设计中,虚空间是一种无形的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种气场,我们可以看成是文章中的言外之意或者音乐中的弦外之音。

二、审曲面势,各随其质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德经》

“审曲面势,泝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这是张衡《东京赋》中的诗句,指工匠做器物要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材料。要依循自然之材的性质和形状,加以发挥和利用,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换取最大的功用。

在岐江公园原址上,有许多原粤中造船厂所遗留下来的建筑和物件等,在设计的时候对这些物件并不是一味地拆除或重建,而是通过不同的环境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如内湖的两个船坞(***2),其中一个***入当代膜结构设施,而另一个仅仅刷了一层漆。这两个船坞形成了强烈的新旧对比,这就是审曲面势的典型。老子讲究顺其自然,“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对事物进行最少的改动就能发挥最大的功能,这就是道家文化中的重点思想之一。(转第7页)

(接第30页)

三、天地材工,各随其宜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考工记》

早在古时,人们就对设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天有时”代表着天气以及时机,“地有气”彰显着地域文化特点,“材有美”强调着设计材料的质量,“工有巧”讲究的是设计者的能力。每一个成功的设计除了考虑需要优秀的材料、设计者的能力以外,还要顾及时机与地域文化。对于历史的研究或许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揭示这段历史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岐江公园在设计风格上可谓是集百家之长(***3)。首先是运用丰富的岭南植物和园艺所产生的含湖环境,其次,在整体格局上借鉴了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中山作为一个著名的侨乡,在公园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几何***案之美的景观。再者,借鉴现代西方环境主义对于旧城改造的思想,把公园中的许多建筑形式都进行保留,并在这一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手法加以重现。那高低错落的树林、内湖和岐江的呼应,钢构件和芦苇丛的交替,其中透着复杂与简单、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合成了一体。这种新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和时代文化的传导,同时也彰显了岐江自己的个性。

四、返璞归真,各随其境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

道家文化一直都主张保持人性的自然本真,反对用礼仪束缚人性。在中国的设计艺术史上,一直都十分推崇“淡”,在中国画中,“淡”代表着简淡、清淡,正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所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古代文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是一直都没有停止的。

岐江公园有着许多的景观设计,都在追寻着道教的返璞归真的简约之境。如在公园的内湖有着栈桥式湖岸(***4),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乡土植被、芦荟、荷花等,轻轻走近犹如进入了大自然一样,胸襟突然被一种平淡所代替,这就是诗意的“淡”。而竖立在岐江边的双塔,由两个旧水塔改造而成,一个是包着玻璃外衣的“琥珀水塔”,是一个能够吸收太阳能而发出荧光的灯塔;而另一个是脱去水泥外衣后的“骷髅水塔”,这是一种完全由钢筋所围合而成的塔柱,没有任何其他装饰,以其严谨的结构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这是工业的“淡”。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岐江公园景观设计所领悟到的一些关于道家文化思想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一些想法,道家文化在内容、形式以及审美观念上都对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应该在保持自己特点的情况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融,发掘具有自己特点的观念系统,从而形成真正的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形式。

参考文献:

[1]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景观设计篇8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1、水体的特性

1.1 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1)

***(1)

1.2 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 内容 水体 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 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 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设计篇9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人性化;探究

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一个地区的景观设计不只是面向本地区的居民,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现在的人们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重视精神需求,讲求平等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生活。为了迎合人们思想的要求,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重视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国内人性化设计起步较晚,主要体现在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探究。本文将针对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场所景观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浅析,意在呼吁人们重视人性化场所的设计,体现人文情怀。

1 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场所设计理念

1.1 人性化简介

关于人性化这个词语,简单来讲就是注重人的思想与行为,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的感受,满足人的要求。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者对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以及精神需求有所了解,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当地文化、当地气候等因素,为人们创建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满足设计需求的景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正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它注重生态,关注人们需求的理念,会使其本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广阔的前景。

1.2 人性化理念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流行开来,城市中许多景观的设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些景观设计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数量或者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思想感受。还有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只是注重视觉美的形式,却忽略了景观本身的设计意义,就是人们所说的注重“形象工程”设计,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感受与要求。设计师们应该不断探索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要求,使得人们的精神、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得到较大满足。如今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由于很多因素成为了一个难点,然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而存在,社会中的景观设计自然要考虑人性化的建设。现代景观设计只有在考虑人的感受与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广泛地认可。

2 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表现

2.1 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与实际需求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场所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让人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心情得到愉悦等精神方面。这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强调人参与其中的原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断让人们参与其中,在设计时可以得到更多人们的想法,也可以对人们的要求有更多了解。通过不断地参与和交流,设计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景观设计增添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元素,这就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性化思想的重要方法。现在社会中人们工作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设计者可以以此为依据,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精神需求的景观,将人性化场所的设计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性化设计除了体现在精神层面,也可以体现生理方面,满足人们对于一些场所的生理需求,例如,在公园设计一些可以临时休息的座椅;在广场旁边设计一些供人们乘凉的凉亭等,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且考虑到人们的需要,是人性化思想的真实体现。

2.2 人性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环境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人性化”设计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城市中景观环境的设计就是从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例如,草坪的花样修剪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又可以净化空气。除此之外,一些著名的景观设施和工艺品的设计也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些旅游景点景观环境有了很多关于人性化的更新设计,例如,在一些历史古迹旅游景点,有很多人穿着古代的服装卖一些工艺品,或者是一些人假扮车夫引起游客注意等方式,都是在景观设施和工艺品方面关于人性化的体现。还有一些地区对旧建筑物加以翻新修缮,增加一些人们感兴趣的元素,这不仅增加了旧建筑物的社会利用价值,还通过人们的情感需要使得一些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由以上3个方面可以总结出,在现代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对人性化场所设计的重视,既可以满足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题,还可以让人们的心理、精神都得到更大满足。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原有景观设计发挥更大价值。

3 人性化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例与建议

3.1 长沙***公园的人性化设计

长沙***公园是长沙最大的集游览、娱乐为一身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公园内的设计多是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目标,极大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要。景观外在设计主要以人类的视觉感受为基础,通过对具体实物的工艺化设计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公园内的道路与广场的连接较好,可以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区,在同一条路上前半段的设计与后半段差异较大,不显单调。在一些细致的景观设计方面,空间感很强,植物周围通过搭配鹅卵石、石桌使植物本身更加具有美感,也给人空间的私密感,围树建造的石凳形状各异,对儿童更加有吸引力。公园内植物的选择大都是一些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大叶植物,使得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身心愉快,并且还对自身健康有益,这些植物通过园艺师的修剪装饰,更加会给人美的感觉。从整体来看,公园的景观人性化为设计主体,充分考虑到人在整个空间的感受,受到了广泛地认可。

3.2 太平洋坎纳公寓的人性化设计

太平洋砍纳公寓是西奥克兰的一片再生街区,既是公园、住宅还是工业遗迹,在各个住宅区与街道之间通过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使得该地区成为了一个宜人的地区。街道两旁种植树木用以点缀,给人亲切感,在公共休息空间内伴有绿洲,让人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将景观设计与视觉感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住宅区的院子里设有矮凳,人们闲聊时有坐的地方,周围种有热带植物,晚饭后人们在这个地方闲谈,做一些休闲运动,周围景让人们心情更加愉快。对于从前那些废弃的工业器械,设计师们将他们变成了工业雕塑,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又增添了人文元素,让这个地方更加具有诗意的感觉。该地区是景观设计与人性化场所设计完美结合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给许多其它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3.3 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建议

由以上这2个具体实例可以得出结论,在人们日常居住的空间应该着重休憩地点,邻里交流空间的布置,具体的景观设计应该给人一种亲密感、归属感、温馨感,让人们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坐下来闲聊时可以得到放松,调整自己压抑的心情,减轻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心情的愉快。其次,在人们工作学习的地方应该有一种屏障感觉,就是说既可以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感觉,又有一种可以和谐交流的感觉,设计者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为活动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学习工作要求,设计相应的空间,以达到缓解人们学习工作压力,又可以提高效率的目的。总之,景观设计与人性化结合的理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应该在此方面多做探究,使我国的景观设计得到更好地发展。

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硬质景观材料;景观设计;运用

前言

随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中,人们对休闲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显著提高。作为休闲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提升景观设计质量变得十分重要。从设计效果的角度来讲,硬质景观材料的适宜应用有助于景观设计与人们审美需求契合度的提高。

一、硬质景观材料的选用原则

为了保证硬质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效果,在实际的材料选用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种原则的遵循:(一)美观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设计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特点的基础上,选择蕴含一定美感的硬质景观材料,或通过硬质景观材料的合理处理或组成产生一定的美观性特征,为游人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景观[1]。(二)安全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设计师所选择硬质景观材料在实际景观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不会引发安全问题,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三)人性化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设计师需要在充分考虑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选用硬质景观材料。(四)功能性原则开展景观设计工作的最基本目的是体现景观的使用价值。因此,在选用硬质景观材料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注重所选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景观设计产生使用价值的需求。

二、硬质景观材料的种类

能够被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一)玻璃材料对于景观设计而言,玻璃这种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材料本身的色彩较为丰富、耐久度较好。设计师可以通过这种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起到良好的装饰性效果,同时也可以产生挡雨、遮风等实用。该材料的多样性为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二)木材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产用防腐木作为景观栈道、凉亭等永久性设施的主要材料,这种设计方式的原理是:防腐木材的应用便于涂料等后期装饰性处理工作的进行,并且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蛀、防腐效果。(三)石材能够被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石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1.合成石材砖是合成石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其种类丰富,其成本较低。就应用频率较高的荷兰砖而言,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产生以下几种作用:第一,荷兰砖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透水性能。在雨雪天气之后,铺设荷兰砖的景观地面能够快速将水分渗透到地下,在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有效补充了景观土壤中的地下水含量。第二,吸热作用。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荷兰砖可以通过自身吸热作用的发挥对景观温度进行合理调控,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休闲体验[3]。2.天然石材这里主要以花岗岩和砂岩这两种天然石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就花岗岩而言,其耐久性、耐磨性、耐侵蚀作用较好。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颜色花岗岩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使得景观园林呈现出色彩多样化特点。就砂岩而言,这种硬质景观材料的优点在于:其清理难度较低,防潮性、隔音性效果较好。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中不易破损和风华,因此其经常被应用在景观园林中花坛以及地面等位置中。(四)金属材料在所有硬质景观材料中,金属材料的美观性、坚固性以及实用性特点更加明显。能够被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金属种类主要包含扁钢、工字钢以及圆钢等。设计师可以通过金属本身的肌理和光泽感的合理运用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审美需求。

三、硬质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这里以某景观为例,对硬质景观材料在其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一)砖在该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在该景观设计中,砖这种硬质景观材料的运用目的主要是将其设计成砖砌景墙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的多样化需求。在该景观中,设计师将该砖砌景墙的墙体伸缩缝设计中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平缝。这种设计形式实现的施工难度较低,其视觉效果较为平和。第二,凸缝。这种设计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得砖砌景墙能够形成一种具有起伏感的视觉效果。第三,凹缝。应用这种设计方式的优势在于,当阳光照射到砖砌景墙上时,每一块砖都会产生一定面积的阴影,使得整面墙体形成良好的立体感。除此之外,为了增强整面砖砌景墙的立体感,设计师还通过砖块的合理布设使得不同砖块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进而为人们带来景观墙体线条化的视觉效果[4]。(二)混凝土、木材等在该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就该景观而言,设计师通过适宜的混凝土配比以及木材等设计出花架廊和亭这两种硬质景观。就花架廊而言,这种设计方式与景观中包含的自然元素更加契合。为了提升该硬质景观设计的合理性,设计师还通过在花架廊附近布设攀援植物的方式,使得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亭而言,其对整个景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满足人们的乘凉、休息、避雨需求。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园林景观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在天气因素的影响下,设计师有必要通过适宜面积亭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第二,观景作用。从整体角度来讲,自然植物中间凉亭的布设能够为人们营造出一幅幽静的画面[5]。

结论

人们对景观要求的变化对设计师的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审美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对所使用的硬质景观材料加以重视。当确定设计内容之后,设计师应该在遵循功能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等原则的基础上,将硬质景观材料有针对性地应用在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齐爽.硬质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2]徐措宜.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9.

[3]赵艺源.硬质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裘颖.现代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06:146-14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景观设计10篇

学习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工程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类论文参考文献,道路工程系毕业论文范文。2.选题的意义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国汽车还在不断的发展阶段,预计将来国内的汽车保有量

学习

植物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植物方面的论文,植物论文4000字。植物是园林配置的基本材料,是最基础的元素,都说根基决定房屋的稳固性,那么,植物的选择则决定了整个园林配置的品味和方式的选择。植物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对象,必须多重考

学习

小学评职称论文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评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评职称论文期刊,评职称论文在哪发表。今年青岛市职称评审调整方向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倾斜力度,优先推荐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晋升职称,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

学习

新闻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闻类评职称论文可发布的刊物,新闻专业高级职称发表论文几篇。新闻记者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向社会及时告知讯息的重要责任。但是记者往往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或突发事件,在

学习

单位评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评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评职称论文在哪发表,单位评职称论文发表几篇。1.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现状。全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市有事业单位75个,7640名在编人员,无论单

学习

景观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景观论文100字,道路景观韧性的论文。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区概况沟滩苗寨是广西融水县贝江景区的自然屯,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新安乡,距桂林158公里,距县城1.2公里。截至2011年6月,沟

学习

高级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高级职称论文要求3篇。一、以浙江省职称改革文件精神为基础,结合中医医院特点,特制定了《申请高级职称岗位等级量化评分表》(以下简称“量化评分表”)以及各岗位的评分细则,

学习

卫生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卫生类职称论文,卫生高级职称论文著作。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既可选择申报农村高级职称考试评审,也可申报参加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学习

园林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论文怎么写,园林基础论文3000字。2学科基础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

学习

教育评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评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职称论文发表,小学评高级职称论文要求。一、高职教师职务评定过程中的问题1.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办

学习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工程项目规范化论文。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

学习

景观设计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设计学10篇,内容包括景观设计必看书,村景观设计。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针对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徐化成先生1996年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景

学习

开学啦作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啦作文10篇,内容包括开学了的作文10篇范文,开学啦作文三年级。“嘿!皮蛋!”教室门外又传来一个稚嫩清脆的童音,正向这个调皮鬼打招呼。原来是皮蛋,人如其名啊!皮蛋循声望去,哦!是黑妞。黑妞是这个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儿,皮蛋也很喜

学习

小学生创新作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创新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小学生创新作文期刊。一、强化知识积累,挖掘创新源泉学生作文有没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针对学生的作文贵在有真知灼见、贵在有自己的思考。

学习

枯山水艺术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枯山水艺术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枯山水庭院设计有什么特征,庭院枯山水景观设计。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在现代庭院景观中尤为盛行。本文简述枯山水园林的发展和

学习

园林拱桥的景观设计研究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拱桥的景观设计研究,内容包括江苏园林防腐木拱桥,园林拱桥的设计理念。园林中拱桥景观设计原则与步骤1.基本原则位于园林内的拱桥,因其特殊的景观要求,使其有别于公路与城市拱桥。由桥梁审美二元论可知,丰富多彩的桥梁景观

学习

浅议景观设计中的视觉美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议景观设计中的视觉美学,内容包括中国景观设计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景观设计美学。【摘要】景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它记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景观也上升到宏观的社会学范畴,它对社会道德观、价值观

学习

谈以人为本的住宅区景观设计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谈以人为本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内容包括住宅区景观设计被忽略的成本,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小区的文化品质,因此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重要。但如何才能使小区景观设

学习

工业园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园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包括工业园区园林景观方案,厂房园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园区的设计也向系统化发展,怎样才是一个好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是严谨

学习

休闲与休闲景观设计释解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休闲与休闲景观设计释解,内容包括公园景观设计摘要,功能性景观设计。一、休闲规划休闲规划设计应当从补偿性或防卫性扩展至广泛提升环境品质的内容上。由于用地的紧张,要在城市中保留专门的休闲区是不太现实的。日益增长的用

学习

议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维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议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维度,内容包括工业遗址文化设计原则,遗址景观设计中的记忆。时空演绎下的文化维度从工业遗址景观的属性看,通常涉及两个主要的限定:工业废弃地和景观。前者代表自18世纪后半叶机器生产鼎盛时期向20

学习

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内容包括旅游公路设计文章怎么写,公路景观设计创意方案。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公路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张家界环武陵源景区公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旅游公路景观营造的方法和思路,探讨了未来旅游公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