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演变10篇

笔的演变篇1

在古代,人们用小刀在竹板上刻字,后来又用动物的毛制作了毛笔,在锦缎上写字,再后来,人们发明了蘸水笔,钢笔,一直到现在,笔的种类太多了,有圆珠笔,水性笔,橡皮可擦笔……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软件、手机,都可以代替笔写字,但是,不管什么东西,都比不了笔的方便和快捷,由于笔方便快捷,加上书写时十分的流畅,所以使得人们很喜欢它。

不过,现代笔也有它的缺点,如水性笔漏油,圆珠笔掉珠,钢笔还很容易把笔尖给摔歪了等等。

笔的演变篇2

1自制多功能圆周运动演示仪

1.1材料准备

化学实验室用中号软木塞一个(橡皮或塑料制品、废纸),无弹性细软线约100 cm,100 g金属块(或石块),废旧透明硬塑胶笔杆(中空、两端有孔,长度约12 cm,细孔端口内壁较光滑),如***1(a)所示。

1.2制作过程

(1)将软木塞(橡皮)削制成直径约1 cm的小A球或将废纸压成直径为1 cm的纸球。

(2)沿小球直径打一细孔穿线并拴牢固。

(3)把细线的另一端从透明硬塑胶笔杆的小孔穿过笔杆粗端口,已拴好的小球在细孔一侧。

(4)把细线自由端拴在金属块上,使小球与金属块之间细线总长大约为70 cm。

如***1(b)所示为制成的多功能圆周运动演示仪实物***。

2用自制的多功能圆周运动演示仪演示各种类型的圆周运动

2.1线拴小球的各种平面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将小球至细孔间留有合适的线长作为圆周运动的半径,手捂硬笔杆同时固定笔杆粗端口细线,在水平桌面作圆周运动,也可以在空间水平面做圆周运动,还可在空间完成任意倾斜面圆周运动,演示小球竖直平面圆周运动,如***2所示。

2.2杆连小球的各种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杆连小球做竖直平面圆周运动,倾斜面圆周运动、演示杆连小球圆周运动时,先用右手捂住笔杆,再用中指或无名指拉紧细线,使小球紧靠在笔杆小口端,将细线缠绕在无名指上,确保小球与杆“粘接”的牢固,如***3所示。

2.3演示杆与绳相连的圆周运动

手捂笔杆端口粗的一端后固定线长,同时手捂笔杆和金属块,保持笔杆水平,伸直右手臂,演示者以自身竖直轴线为转轴做圆周运动,小球随手臂一起做圆周运动,让学生观察确认小球圆周运动的平面,圆心位置,圆周半径是否等于手臂加笔杆的总有效长度,分析小球受力。这个演示,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游乐场中的飞椅,飞行员的特殊训练所作的圆周运动,如***4所示。

2.4演示圆锥摆运动

右手捂住金属块调整小球一侧合适线长,将另一侧线缠绕在右手某手指上固定,右手紧捂笔杆,笔杆小孔端固定,悬吊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作圆周运动,如***5所示。

2.5演示两物体同周期的圆周运动

将细线完全缠绕在笔杆上,让小球和金属块分别紧贴在笔杆的两端,以笔杆上的某点为固定点在水平面内转动,小球和金属块同时做圆周运动,小球与金属块圆周运动的周期和角速度相同,运动半径不同,如***6所示。

2.6演示小球作半径变化的圆周运动

左手托金属块,右手捂笔杆竖直,小球在上方略有下垂,旋转笔杆使小球作半径为几厘米的水平圆周运动,达到一定运动速度后,左手放下金属块,通过旋转加大小球圆周运动速度,从而加大小球圆周运动半径,观察金属块被提起;保持速度不变观察金属块停在某一高度;右手停止转动笔杆减小小球速度,小球圆周运动半径减小,金属块下降。反复几次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速度大小、半径大小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自己做实验,就能切身体会圆周运动的小球速度变化时,能提供的向心力为金属块重力大小一定,需要的向心力在速度变大时增大,因为供需不平衡,小球作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同理速度减小时需要的向心力减小,而提供的向心力的金属块重力大小不变,使得供需不平衡,小球作半径减小的圆周运动。此项演示不仅能够提供离心运动、向心运动实验事实,还能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人造卫星变轨问题,如***7、8所示,可谓一举多得。

2.7演示单摆的简谐运动

右手同时捂紧金属块、笔杆,细线全留在小球一侧,

让笔杆水平,使悬吊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小角度摆动,如***9所示。

笔的演变篇3

一、“神”韵

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是以工笔和写意见长,讲究笔墨的变化,气韵生动、写意传神、色彩兼备。中国画利用传统的笔墨程式,充分发挥勾、皴、点、染等水墨技法及其特点,通过物化的形象、主观的色彩以及诗词、书法、篆刻等创作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国画不再只是描绘物体的客观形象,而是为画面意境服务,并反映画家的情感和表现意***,达到笔墨传情、借物寓志的目的,创造出韵味悠长的艺术形式。

戏剧本身是一门写意的舞台艺术,戏剧的虚拟性、象征性和夸张性的表现手法同国画夸张变形的写意手法有着相似的艺术本质。豫剧艺术是综合唱腔、音乐、语言、念白、舞蹈、武打身段、脸谱、服饰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豫剧表演者的一举一动,都要和着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做出舞蹈化的身段,借助道具从规定的程式中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与生活。

中国画的章法严谨饱满、简约而概括,特别讲究布白,看似空白实则有更丰富的内容。传统豫剧舞台的舞美设计讲究“写意”美学的原则,如同国画之经营的留白,删繁就简、以无胜有,虚实结合、层次分明,道具简洁、传神、有效。豫剧的这种以简代繁、以虚表实、以意传神、简朴生动、空灵大气的独特舞美设计,重点开拓的是夸张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是与观众的交流,同时也为演员的表演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笔墨与技能的结合

欣赏中国画和中国豫剧要看技能和表演是否传神。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笔墨变化、气韵生动,以写意见长,强调以形写神。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的概括能力很强,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特征及服饰特征,通过大胆概括的点线造型、酣畅淋漓的水墨着色、渲染等技巧,重点刻画人物的神态。国画注重用笔用墨的趣味和美感,没有笔墨的神韵就没有呼之欲出的人物的神韵。

笔墨之于国画,颇像演技之于演员。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手法同戏中角色具备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一整套传统豫剧表演程式和表现技艺来表现人物神韵的艺术手段相一致。豫剧演员对戏中人物的塑造,对人物的精、气、神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生动、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在的神韵、情感、心理活动。从演技到神韵的升华,不仅是欣赏者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演员不懈的艺术追求。因此戏曲人物散发出的是一种动态的、内在的美,是韵味、戏味、品位和谐融合的美。而豫剧中的人物塑造和水墨中的五彩相似:窗体顶端。

三、形式上的结合

豫剧的每个行当在演唱技巧上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同一行当的不同演员在演唱细节的处理上也各有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唱腔流派。多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使各个角色行当有着丰富、变化的声音色彩。豫剧各行当的划分和其它剧种类似,但在演唱技巧上,每个角色行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演员的唱腔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构成了豫剧唱腔特色的重要因素。

而国画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如: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还有文人画等都是国画多种多样的形式之一。而青山绿水画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豫剧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中的许多宝贵精神财富在豫剧剧目中都有所体现。如广为流传的《愚公移山》、《木兰从***》、《岳飞刺字》等剧目表现了顽强斗志和献身精神、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中原文化在发展实践中,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在各区域文化中传播接受。那些能够广征博采、顺应时展、受到群众喜爱的剧种均能扩散发展。长期以来,豫剧塑造了一大批为广大戏曲观众所熟知和喜爱的戏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已经成为豫剧艺术的象征和标志。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使豫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豫剧和水墨国画两种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都非常注意艺术本身的规律。戏剧演员讲“先学无情后学戏”,抛却自身好恶,入戏方能成戏;中国画讲“先学无物后学画”,两眼不见现实物象,满目笔墨,才能直抒胸臆,抓住最精彩的地方,方能成画。

豫剧与国画两种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与内在精神是相通的。以戏入画、以画品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从笔墨传神进一步体会东方文化,在美学上不断加强对“意”与“神”的追求,方可更深地体会戏情墨趣。

笔的演变篇4

关键词:新课改;公开课;课堂表演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很多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展现。但是,不得不承认,因为对新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一些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表演”过火,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公开课秀”“多媒体秀”“活动秀”……看似“花样百出”的一堂课,最后却只是“一笑而过”。

一、过于讲究新奇特,语文课成了“表演课”

语文课的公开课可以说是教师们默认的“表演课”。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然而,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中小学过分追求公开课的新奇特,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提前彩排,老师像导演一样导演着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有板有眼,一切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为了让“表演”更真实,还会加入一些道具。笔者身边有一位同行,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反复录像反复排练,不断改进,连手势、声调都控制得很到位。这种公开课,变成了一节做给光临学校的领导和同仁们看的表演课,偏离了课堂设置的初衷和目的。

眼下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课堂表演。许多教师乐于选择这种既能凸现学生为主体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当然,课堂表演确实有很多积极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课堂表演过于追求形式,忽略了表演与授课内容的结合,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笔者遇到过一位教师讲授《孔乙己》,为活跃课堂气氛,她让学生表演里面的故事,扮演孔乙己的那位同学在地上匍匐作态,引来座位上学生的哄笑。整堂课荡漾着笑声,没有半点鲁迅先生笔下的批判与怜悯。笔者怀疑这样的“表演”,真的对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内涵有作用吗?

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热起来,课堂就生硬地把电脑搬进讲台;课堂上引入手工、舞蹈、绘画、表演、辩论等形式……在紧凑的教学结构中,这些“表演”成分使教师讲解文章、引领提升能力的部分相应缩减,偏离了教学目的。

二、语文课堂表演要把握好“度”

对于公开课的“表演秀”,笔者认为仅靠一两节公开课就能评出一个“优质”教师,这本就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笔者建议教研部门应摒弃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衡量课堂教学的质量观,把主要精力花在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设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研究。

如果为了教学创新,语文课堂确实需要表演,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度”,把握不好这个度,结果会适得其反。就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笔者谈一些个人看法。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的教师不论文本内容皆拿来“表演”,即兴表演、多媒体统统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下来满满当当。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更不是任何表演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那些形象性、感彩、内在感情因素较强的课文,尤其是情节生动、对话较多的文章最为合适。而且对选好的文章,教师要认真钻研,抓住重点、难点,在表演中让学生去掌握。任何情况下学习才是课堂表演的目的。

2.教师要及时纠正过度表演

在表演中,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效果,追求新奇,往往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度演绎,把经典变成“大话”。教师要在表演前对学生的表演设计进行把关,从根本上杜绝对文本的过度改编。如果是课堂上临时起意的表演,教师要时刻关注表演过程,及时加以引导,对过度演绎予以制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引起错误记忆的内容进行提示、修正。

3.不要一味跟风,可以求新

在教学时,为了刻意追求课堂创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有的教师存在一种课堂“表演”强迫症。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要靠敬业、精业、勤业、乐业的求真务实作风,而不是依靠所谓的课堂“速食快餐”。所以,教师应该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用扎实的学识、真诚的人品、精妙的技巧去武装课堂,毕竟任何有意义的创新都建立在教师素养的沉淀之上。在此可以学习一下百家讲坛中的学者,他们的课堂没有一处表演,却充满吸引力。这其中的奥秘,值得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之,“表演”会使课堂气氛热烈,显得热闹,但如果做不到恰到好处,会使课堂全变成表演的舞台,华而不实。我们毕竟要以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知识为目的,否则,语文课会因此变得更加苍白和贫乏。

参考文献:

[1]孔庆东,摩罗.审视中学语文教育[M].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04.

笔的演变篇5

在桌子上放着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表演者走到桌子前,将衣服口袋翻出来给观众看,证明口袋里没有任何东西,然后再将口袋翻回去。表演者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不让观众看见),写好后,将纸条装进了衣服口袋里。表演者对观众说:“你现在随便说一个数字,你说的这个数字我早已预测出来了,就写在了刚才那个纸条上。好了,现在随便想一个数字,说出来。”观众报出了一个数字后,表演者从口袋里掏出了那个纸条,让观众看上面写的数字,果然是观众报出的那个数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表演者真会预测?具体操作:

表演者事先在桌子的一角上放一个长约1厘米的铅笔芯(因为小,观众不会发现的),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将铅笔芯藏在其他地方。当表演者拿起铅笔在纸上写数字上,要假装在写,其时没有写任何东西。“写”好后将纸条装在口袋里。当观众报完数字时,表演者偷偷那起桌子上的铅笔芯。然后伸进口袋,用铅笔芯快速在纸条上写出观众报出的数字(为了写起来方便,让观众报数字时,可以限定一下所报数字在0到9之间)。这时表演者掏出纸条让观众看(观众看纸条时,表演者可将铅笔芯扔掉),观众定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表演好了,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小魔术哦!

2.钞票变白纸

准备工作:钞票10张,白纸10来张。

表演方式:表演者事先把白纸条夹在第9和第10张钞票之间。表演开始,表演者将10张钞票展成扇面握在手中。然后从扇行的钞票中抽出几张正反面作交代,借机将10张钞票移到最下面,下面就是一叠白纸了。接着,理齐这叠钞票,右拳对着这叠钞票一击,然后展开扇面。奇怪!原来的一叠钞票全变成白纸了。再假意抽出几张纸交代,这样就可以用交代过的纸把钞票遮住,看上去好象钞票全变成了白纸。

注意事项:表演用的钞票和白纸要新而挺的

笔的演变篇6

超重与失重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此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如果只通过理论分析超重与失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教学中能用于课堂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非常少,通常只是利用悬挂砝码的弹簧测力计做加速运动来进行演示,但是这一实验需要从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不大方便。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会采用放在电梯里的体重计来演示实验,但是操作不方便,并且效果不够明显。为此,笔者充分利用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超重与失重演示仪,方便简单地解决了这一物理实验问题。

1实验器材及装置制作

1.1实验器材

14008型平板测力计(量程0~5 N),电流表(量程0~0.6 A,最小刻度为0.02 A),电源(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开关,50 g的砝码,铅笔芯,导线,金属丝等。

实验装置如***1所示。

1.2装置制作

(1)制作简单的滑动变阻器。首先剪切长度小于铅笔芯1 cm的吸管,在其侧面剪出一道口子,两端用塑料泡沫塞住并用胶带固定好;然后用金属丝圈在铅笔芯上,作为滑片;最后将带金属丝的铅笔芯插入吸管中间,用胶带粘好,如***2所示。

与弹簧测力计

(2)将滑动变阻器粘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导线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固定在一起,如***3所示。在固定滑动变阻器时可以通过用塑料泡沫来调整其高度,保证铅笔芯与指针平行,以确保滑片的自由滑动。

(3)按照***4所示电路***,连接好电路。

2实验原理

该教具是在用弹簧测力计演示超重与失重的基础上,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与用铅笔芯制作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连接,按***5所示原理***连接而成。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上下滑动时会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可以从电流表中观察悬挂重物的重量,并因此也可以用来演示超重与失重现象。当物体超重时,滑片向下滑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反之,若电流表示数减小,则说明滑片向上滑动,即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此从静止的电流表中观察电流的变化来说明超重与失重现象,很好地解决了从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中不易观察的问题。

3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提起,悬挂砝码(50 g),保持平衡。然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0.10 A,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用来表示砝码静止时的视重,即砝码的实重。

(2)将悬挂砝码的弹簧测力计迅速提起,让其加速上升,观察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此时电流示数约为0.16 A,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此时弹簧测力计表示砝码的视重大于实重,即砝码处于超重状态。

(3)让悬挂砝码的弹簧测力计加速下降,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此时电流表示数约为0.04 A,电流表示数减小,说明此时弹簧测力计表示砝码的视重小于实重,即砝码处于失重状态。

4结束语

本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明显等特点,并且还具有以下两个重要作用。

(1)实验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能力。

(2)实验化动为静,将从运动的弹簧测力计观察现象转化为从静止的电流表中观察现象,使实验由难变易,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笔的演变篇7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作文素质

中***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204-01

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中的一句话,写的是一位先生在向阿切尔借裁邮票的小刀时阿切尔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作者郑柱子奉献给我们指导学生练笔的很好范例。既为范例,意味着“我”可关注,“我”可品味,“我”可模仿,“我”可迁移,“我”可运用。说它是个很好的范例,是因为这个反应提供给了我们很多有利信息。是哪些信息呢?又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学生练笔呢?

首先让目光聚焦在信息“阿切尔”上。阿切尔是故事的主人公,他远离我们,看不到又摸不着,读过故事记住就罢了。但是语文不能这么教,这么教只得了语文的“意”,有效的语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之“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之“言”,引导学生用习得的语文之“言”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感。所以,凭借这句话指导学生练笔先得让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来。试想,做这个动作阿切尔可以,说这句话阿切尔可以,除了阿切尔,谁还可以?

生:“我”可以。

师:没错,当妹妹向我借笔的时候,我摇摇头说――

生:“对不起,我也没带。”

师:好,还有谁可以?

――“爸爸”可以。当邻居向爸爸借打火机的时候,爸爸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张老师”可以。面对前来借钱的王阿姨,张老师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李四”可以。走在街上,转过身面向要纸巾的弟弟,李四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

轻轻松松的一改,革除了阿切尔的霸权,语境变了,思维活了,现实中顽皮好动爱学的“我”变成了主人公,亲爱的“爸爸”变成了主人公,尊敬的“张老师”变成了主人公,夜梦中思念的伙伴“李四”变成了主人公。二年级学生由此会明白课文中的句子不是别人的专利,是可以“借”的。让学生经常这样关注“借”,就是尊重写作规律,为练笔奠基,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学习的愉悦,是创作的快乐。

其次让目光聚焦在信息“摇摇头”上。完成这一动作,阿切尔只需一秒。老师口念“嘀嗒”,学生做动作,“摇摇头”一闪即过,眨一下眼就没了。但是作者郑柱子火眼金睛,抓住了,写下了,三个字,简简单单却形象传神。让学生回忆、观察、联想,阿切尔在一秒内“摇摇头”用动作对别人作出反应,那么我们有过一闪即过的动作反应吗?

――“摆摆手”。好,谁摆摆手?“爸爸摆摆手”。演一演,写下来。

――“抬起头”。好,谁抬起头?“奶奶抬起头”。演一演,写下来。

――“睁开眼”。好,谁睁开眼?“宝宝睁开眼”。演一演,写下来。

――“扬起眉”。好,谁扬起眉?“同桌扬起眉”。演一演,写下来。

……

一个“摇摇头”,唤醒的是沉睡在学生心中的千万个动作,这些“动作”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影像”。如果教师不去指导激活,这些“生活影像”就是麻木的、呆滞的、僵死的,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灵性就会丧失,面对语文时自然就是一副麻木、呆滞、僵死的神态。所以,我们要及时去唤醒。这样做我们不但没有丢弃文本,正好可以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引领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后让目光聚焦在信息“对不起,我也没有带”上。这句话,真真实实,原汁原味,从阿切尔嘴里出来,本是无踪无影、无色无味,但是郑柱子厉害,把它变成了文字。这一变,让阿切尔不但在英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出了国,让地球人都知道。说话即表达,即交流,人人在进行,天天在进行。可是,有多少学生会主动去留意呢?学练笔,写对话,进行语言描写是习作入门的法宝。

师:这句话是阿切尔说的,你们听到了。那么你们听过谁说过什么话?

――“刘老师说:‘大家安静!’”。

――“行,真实的。但是刘老师说话前,就没有一个动作吗?”教学进行到此,绝不能与前面的练笔脱轨,得串起来,前后一致,相辅相成。

――“有!刚上课时,刘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大家,说:‘大家安静!’”。厉害,不同语境有不同效果,动笔记。

――“早上,我背起书包,正要出门时,妈妈招招手,说:‘玲玲,你还没有带语文书呢。’”看,这就是效果,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不同语境不同效果,动笔记。

――同桌王晶推了我一下,大声说:“你越过三八线了。”

……

笔的演变篇8

但是,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剧场里坐的绝大多数还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很少能看到青年人的影子。静心思索,我们为什么没有争取到青年观众呢?笔者以为,一是演出剧目的内容没有被青年观众所熟知和接受,二是内容的载体——唱腔和表演没有引起青年观众的共鸣和好感。于是,笔者萌生了一种新的想法:能不能推出一种来源于中国戏曲艺术而又与时尚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新剧,用此新剧来赢取青年观众的情感,然后慢慢地让其走近中华戏曲,最终成为中华戏曲的粉丝?那么,笔者就把这种新剧定名叫“戏曲音乐剧”。

有了想法之后,就要付之于行动。2005年笔者在由河南省教委、河南大学共同为纪念长征70周年举办的大型晚会中担任导演,也从此与高校艺术教育及实践结下了缘分。

那段走进校园进行排练的时光,特别是孩子们眼神中传达出的求知欲,使笔者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对舞台艺术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热情。众所周知,当今戏曲已成为剧场中最少被提及的、观众流失最多的演出形式,特别是无法走近青少年观众,这使我们这些专业戏曲工作者感到忧心重重。我们也试***把戏曲原封不动地带进校园,用讲座示范性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然而这些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在某一局部地区或是特定的环境使部分青年人燃起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绝大部分学子还是表示戏曲离他们太远了,形式相对于既叫好又卖座的电影大片、明星演唱会显得死板、老套。针对这些现状,当时笔者就在想有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把现代音乐的旋律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去参与表演,从而开创一种新的艺术模式在校园里推广。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几年后,豫剧音乐剧《大别山的女儿》成功上演了。这是一种全新模式下的演出剧目,此剧是笔者导演生涯中的第一部戏曲音乐剧,在这之前还没有“豫剧音乐剧”这样的称呼,把传统戏曲和西方的音乐剧有机融合搬上舞台奉献给观众,之前也未曾出现过。它是在豫剧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运用了大量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如歌剧、话剧、音乐剧等表现形式;采用多画面、多演区的立体跳跃式结构形式;在演唱方面,大胆采用了合唱、独唱、轮唱、重唱、伴唱等,使之既有豫剧浓郁的乡土韵味,又有声乐演唱中的华彩之美,同时不乏音乐剧的活泼震撼之感;在导演处理方面,笔者着重于多变的时空转换,营造诗画般的浪漫氛围,力求在虚拟中变幻流转。在情节发展中,不断捕捉艺术多变的可能性,让观众在戏剧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值得欣慰的是,很多青年观众看后赞不绝口,甚至连看了数场。

豫剧音乐剧《大别山的女儿》是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豫剧一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联合创演的献礼剧目,是在歌剧《***的女儿》、小说《***费》的基础上由剧作家高学检、李红喜创作的,并由王晓路作曲,魏俊英主演。故事主要描述了抗战时期,大别山区人民在红***北上抗日之后,***员李玉梅在白色恐怖下与敌人展开斗争,而后英勇牺牲的故事,为大别山区的儿女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理想信念之歌。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演出活动中上演后,引起了***和***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被河南省人民***府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精品剧目,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定为向***90周年大型献礼剧目,被河南省委、省纪委选为廉正教育巡演剧目,并荣获了2011年度河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先后在河南郑州“香玉大舞台”、群众艺术宫、郑州铁路公安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信阳***老区、平顶山矿区、南阳山区等地巡回演出,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特别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百周年纪念讲堂、文化研究院在媒体中得知《大别山的女儿》上演盛况后,诚挚地发出了邀请,特邀该剧走进北大百年讲堂为大学生演出。

2010年4月27日,豫剧音乐剧《大别山的女儿》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隆重上演,北大2000多名师生观看了该剧的演出,当主题歌《大别山》唱响时,当李玉梅英勇就义前的一段《万里春色》演唱完毕时,现场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表达对***前辈的敬仰。演出中再现了当年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战争场面,北大学子们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演出结束后,在与北大师生有关该剧的座谈会上,师生们对主创人员在创作上运用现实主义与***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女***员的英雄形象,表示十分认可,此艺术样式新颖、有看点,用音乐剧和戏曲结合的手法,适于当今大学生欣赏。一位学生感叹道:“《大别山的女儿》让人感动的不仅是故事,而且从中能看出当前文艺工作者的激情和真诚。”来自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魏轩涛说:“原以为红色剧目离我们很远,但这部作品不仅是红色经典的再现,还能引起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思考。它的故事感人、人物亲切、音乐优美动听,能让我们感受到***的***人为追求理想前仆后继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作为主创人员,也作为一名受***教育多年的艺术工作者,观众给予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使笔者感到既欣慰又有了更多的感触。这些年来,笔者一直把戏曲能走近青年人、更好地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索戏曲如何打动青年观众,是笔者这些年来一直在追寻的一个课题。豫剧音乐剧《大别山的女儿》的成功演出,使笔者对这个课题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在大胆的实践中探索,在了解青年人艺术需求上下工夫,才能真正找到当今青年观众喜爱的舞台演出样式。

笔的演变篇9

2006年“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推出了一首新作品《断桥遗梦》,传遍千家万户,深得歌唱家们及广大听众们的好评。在今年举行的“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唱法个人单项决赛中有17位参赛选手演唱了此曲。该曲引用我国经典神话爱情故事《白蛇传》为题材,结合现代声乐作品的创作理念,向人们再次呈现出这一古老神话故事中对真情实爱的诠释。这首经典之作是由赵季平作曲,韩静霆作词,歌词情真意切,缠绵悱恻,旋律跌宕起伏,时而低吟哭诉时而高亢呼号,是一首能较好的体现出演唱者演唱技巧的佳作。

在《断桥遗梦》众多的演唱者中,笔者对吴娜,王庆爽和王菇的演唱印象较深,她们在作品处理,技巧的运用及表演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下面笔者将从“韵味”这一角度来简要评论三位选手的演唱。

“呼啦啦啦,西湖的桥从中折断”这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雨中西湖断桥的场景。吴娜在这一句中处理的很好,“呼啦啦啦”的结束部分采用了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技巧,将风雨交加的西湖景表现得恰到好处。“西湖的桥从中折断”开始部分用她宽厚,明亮的声音道出故事发生的地点“西湖的桥”,后半部分运用了较深的呼吸和富有韵味的高位置共鸣,引出故事的开端“桥从中折断”了。这是需要歌唱者将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想象和联想抒发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其他两位则在处理上操之过急,不够细腻;“爱你、想你、找你、喊你”这是故事的主人公寻找爱人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的描述,王丛谘莩这一句时由静到动的转换非常自然,把思念之情和寻找爱人的焦急心情表现的很真实,“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这是歌曲第二段的第一句,表现故事的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心。吴娜在处理这一句前半部分巧妙地运用了气声的演唱技巧,后半部分将声音逐渐拉宽,表现出了对追求真爱的坚定信心:“不不不不,我不相信真爱变老,上天入地只求峰回路转“这句歌词是描写主人公在经过矛盾冲突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的内心独白,王丛谘莩这一句时语气把握得很好,将人物内心的感受表达的非常准确:“怨你,恨你,怪你、骂你,只因相思太苦”这一句需要演唱者将因爱生恨的矛盾心情表现出来,三位都进行了较好的处理,但笔者在技巧上更偏重吴娜的处理,在情绪上则偏重于王吹谋泶铮骸扒哦纤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这是全曲的结束部分,也是高潮部分。”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在这里是第二次出现,在感情处理上应较第一次更加深厚,更加感人。笔者认真地听了三位的演唱,但似乎都没有做到这点,前后处理的都一样。但“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这一句的前两次重复王庆爽的处理较好,她加重了真声的成分,更好的表达了故事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把这句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演唱的恰到好处。结束句“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吴娜以她独有的演唱技巧完美的结束了她的《断桥遗梦》的演唱,她在运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巧妙的将美声唱法的优秀部分融入其中,使结束部分听来有一种静如止水般的感觉。

三位的演唱就笔者个人的感受,总体而言吴娜在演唱技巧、作品处理及歌曲韵味的把握上都相对完整些,以至于在今年的青歌赛上她以这首歌曲夺得了金奖的桂冠,她的演唱气息稳定、高音自然流畅,表演大方得体。而王庆爽和王丛蚍直鹪谘莩技巧和作品的韵味把握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加细腻一些。

听了三位的演唱后,笔者越发感觉韵味在民族声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我们每一位从事民族声乐表演的演员,都应当在提高演唱技巧的同时,应特别把握和运用韵味,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使自己成为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民族声乐艺术家,为我国民组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笔的演变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表演艺术;角色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09

平时经常能听到语文教师说:“语文课太难教了。”若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会说:“语文课的教学太活了。”正是由于语文课文所特有的生动形象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是“活的语文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活”的教法,教学富含艺术性,学生学趣浓厚,效果良好。

如何再现生动形象性呢?“活”的教法很多,笔者在此从“表演”的角度来解释。“表演”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已故教育家徐振维教授讲解《背影》一文时,在讲台上艰难地演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这是语文教学上“表演”的先驱,也是形象化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何不用此法教“活”每一节课,以提高效果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生动说教,再现形象,丰富想象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有“吹、唱”表现,又有“拉、弹”之举。所以“吹、唱”是语言的艺术,“拉弹”是演示的艺术。”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教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教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就必须认真地研读课文。再如教朱自清《背影》一文,笔者学习徐先生之法。当时表情是严肃、敬佩的,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场面。笔者做到一点;动作演示慢,如电影的慢镜头。尽量重视课文“探、爬、缩、倾”的动作,还添加动作、神态描写的讲解,形象生动,逼真传神。学生从中品味“父亲”行为慈爱,形象高大,也解读了“天下父母心”。学生想的、见的,能不流泪?

二、学生自扮角色,吃透内容,揣摩韵味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的好动引进课堂,他们的兴趣会更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雷雨》之教学,即可如此。上课之前,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课文内容,研究剧中的角色。上课之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配上相应语调姿态、表情动作,进入解角色再现剧情。之后,围绕自扮角色表演是否“投入”,是否体现人物的特征等来分析。尤其是鲁侍萍三十年后再见周朴园等各自的内心世界,周朴园知道眼前的是侍萍时,说话的变化,从“你来干什么?”到“好,好,好,你,那么,你现在要什么?”的过程,揣摩其中的韵味,充分让学生讨论。“演员”也自谈体会,深入的研讨之中,味道越来浓了。从初读教材到分角色的表演,学生学习的全程无不为理解教材、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笔意及其表现形式服务。

三、师生共同活动,积极参与,谋求创新

课文内容给学生直观抽象的感觉,他们也许有时觉得枯燥乏味,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其高层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过辩论、演讲。《项链》所叙,是“谁的错”,是路瓦栽夫人或佛来思节夫人,还是其他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正如文学作品中人物理解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王”。笔者作为中介人出现在课堂中,通过辩论表演的活动,学生萌生浓烈的学趣,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从中培养创造思维。还可进一步启导: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的话又会怎样?新时代的路瓦栽夫人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诸如此类,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的意识有了,《项链》的不同结局,高科技时代的真与假,网上的路瓦栽夫人,形形的都有了。那么,学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了一个各抒己见的表演机会。

四、表演的延伸,余韵未了,拓展时空

表演的不单有课堂之中,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两年前的元旦文娱晚会上,笔者所在学校高三(2班)的学生表演课文剧《守财奴》,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葛朗台爱财胜于命的性格,全校师生喜见乐闻,深受教育。这是语文科教学在时间上的延续。在空间中的拓展。

总而言之,表演的艺术是可取的。当然,这涉及教师的修养、业务水平问题,表演要注意得体,切忌一味取乐,无为搞好笑玩耍。形象表演的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它是对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法的宣战,形象生动易被学生接受。从教此法多年,深受学生喜欢,“仿佛亲身经历了他们所描述的事物之实实在在的可触觉的情景”。比传统教学好得多。

2. 在写作教学上,表演的艺术深入学生之心。像《我的老师》、《一堂生动的语文科》及《课外活动》等题材作文,学生提笔有东西可写,有信心写。

3. 形象表演尤适合于农村中学。电化教学及多媒体教学对他们来说只在希望之中,表演艺术更显它的威力。

笔的演变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笔的演变10篇

学习

快乐的六一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的六一10篇,内容包括快乐的六一120字,快乐的六一1000个字。一进学校,学校门口挂着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祝同学们“六一”快乐。”学校操场上彩旗林立,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发出“哗啦啦”的笑声,仿佛在跟我们同乐。走进教室,“

学习

一件感动的事作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一件感动的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作文,感动的一件事作文范文。三、抓住特征,着力写人。特征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只有抓住人物的特征,着力写人才能让笔下的人物产生呼之欲出,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写人

学习

假期打工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假期打工10篇,内容包括假期打工推荐,假期打工的利与弊。一开始,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来做这样的工作有点羞愧,但后来我觉得我错了,别忘了,中国工人也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他们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伟大人物,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

学习

高中语文知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知识10篇,内容包括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摘抄,高中语文知识全套。(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3)按事物性质、

学习

货物运输合同范本10篇

阅读(143)

本文为您介绍货物运输合同范本10篇,内容包括货车运输合同范本免费,运输承包合同范本大全。货物运输合法合同一甲方:(委托方)乙方:(承运方)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此运输协议,现就如下事项进行约定,由双方共同遵照执行。一、甲

学习

我与经典同行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与经典同行10篇,内容包括我与经典同行作文,我与经典同行20字。还有时,经典是一面镜子,告诉我做人的所有纯洁美好的品质。岳飞《满江红》里,“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懂得珍惜时间,少年年轻力壮时不用功,等到头发都白了只能悔

学习

初夏的味道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初夏的味道10篇,内容包括初夏的味道治愈心情,初夏的味道100种。如果说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一笔写尽了初夏的全貌,那苏轼的一阕丽词“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

学习

过年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过年祝福语四字词语,过年的祝福语怎么说。4、歌声飘荡着羊年的喜庆,红烛摇曳着快乐的情绪,团圆预示着幸福的光景,雪花守候着羊年的安宁。羊年到了,愿你实现爱情事业双赢。5、初尝香烟一见钟情,半推半

学习

购销合同格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购销合同格式10篇,内容包括购销合同格式模板大全,购销合同字体格式怎么设置。一、确定销售关系:1、甲、乙双方根据本合同确立销售关系,不经甲方特别书面授权,乙方只有销售甲方产品的权利,乙方无权代甲方做出任何承诺或立下任何

学习

螳螂作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螳螂作文10篇,内容包括螳螂作文300字10篇,螳螂作文400个字。螳螂喜欢吃许多昆虫,比如蚂蚱、蝴蝶、蜻蜒等。我很喜欢螳螂。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白云飘飘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习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低碳生活从我做起10篇,内容包括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演讲稿范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小报底。爸爸起床后,先点上一支烟,我趁机说:“爸爸,吸烟影响低碳生活。”爸爸还没等我说完,就问道:“什么低碳?”我说:“低碳就是节能减排,比如你开车,如果

学习

腊八祝福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腊八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腊八祝福语文案,腊八祝福篇。4、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5、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

学习

生命的感动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的感动10篇,内容包括生命中的十种感动,生命的感动原唱。这是几天前我栽的小苗,他们只是一些野草,被我连根挖出,栽在一个小饮料瓶里,这些毫不起眼的野草,有规律、有调理的放在一个瓶子里,总让人感觉这一片浓浓绿茵,会给人增添许

学习

作文春节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春节10篇,内容包括春节的作文三年级300字十篇,春节作文初中。[春节英语作文:春节晚会]:

学习

美英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演变及其启示

阅读(176)

本文为您介绍美英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演变及其启示,内容包括美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摘要]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包括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制。作为现代公

学习

先秦对话与时代精神演变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先秦对话与时代精神演变,内容包括先秦思想文化论札,先秦文化史全文。[摘要]话语方式、文体形态蕴含着时代精神。考察文献成书,可见《尚书》、《逸周书》中的君臣对话,春秋后比西周时期在这两部文献中的比重有共同上升趋势,这反

学习

山西古玩市场的演变与特色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山西古玩市场的演变与特色,内容包括山西古玩市场地摊集市,为什么说山西古玩市场最值钱。山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这里不仅地上、地下文物数量众多,而且古玩市场中的古玩品种丰富,价格较低,由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和藏

学习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内容包括秦汉时期的商业表现,秦汉时期国家对待商业的主要态度。[内容提要]秦汉时期,消费观念变化的显著特征是由“尚俭”向“崇奢”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两个阶段,即以西汉

学习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演变初探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演变初探,内容包括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要素构成,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韩城庙后村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街巷空间及公共空间三个物质要素演变规律,总结演变过程中的启示与问题

学习

“唱”“咏”“吟”的历时演变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唱”“咏”“吟”的历时演变,内容包括唱诗的起源,吟是古典诗歌文体。“唱”“咏”“吟”三词从历史产生之初虽然意思相近,可以互换,但三者的内涵和外延却有明显区别。本文着重从“唱”“咏”“吟”三字历时发展的进程出发,通

学习

从欹器的形制演变看设计的形式与功能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从欹器的形制演变看设计的形式与功能,内容包括欹器的由来,欹器特点。摘要每件器物的从其产生之初至今都历经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本文尝试以儒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为背景,立足欹器形制演变,结合其使用方法与其变化的演变关系,进

学习

汉字形体的演变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形体的演变,内容包括汉字的形体演变教案,汉字形体的演变答案。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不论是字体还是字形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汉字形体在各阶段的演变做简单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