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原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顾老师针对平时听课、评课和指导上课时发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让我真正领悟到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到底该如何去“传道、授业、解惑”?顾老师在这堂阅读课中作了充分的展示。
一、 传道,传的是做人之道,传的是做语文人之道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每一位教师都期待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品德修养,促进精神成长。但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要传道,传的是做人之道,传的是做语文人之道。什么是语文人?我们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适当地调整一下叙述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语文人的标准: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具备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有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如何有效地传好语文之道,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1.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做一个真正语文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实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关键,是培养真正语文人的基础。顾老师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提出了学习语文的习惯――“仔细听,认真想,大胆说”;二是提出了这次语文学习的目标:上完课以后,反思一下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及更丰富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勤思乐学,上课时的积极参与,在于一堂堂语文课上的学习与交流。顾老师在整堂课上都在引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的育人目的。在顾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真正地进入课堂,他们去思考了,他们开始交流了,他们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也欣慰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育人。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是培养真正语文人的前提。创设情境是语文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整个课堂学习而言,不仅仅是导入需要创设情境,或是某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创设情境,而是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创设一个和谐、自主、交流、共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种氛围的创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一个个充满趣味的情境串连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
《普罗米修斯盗火》作为神话故事的一个典范,顾老师在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突出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一是充满丰富想象,二是寄托善良愿望,这也是顾老师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吸收精华的一种表现。所有的讲授环节,顾老师都本着“为学生而教”的理念,放下教师架子,走进学生圈子,环环导入,使得课堂气氛自然而然。
二、 授业,授的是语文之业,授的是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之业
语文老师授的是语文之业。我们欣慰地看到,在顾老
教学札记
师的课上,通过循循善诱,那些原本拘谨、不善学习的学生,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1. 学习精彩的构段方式。如果说低年级以句子学习为主,那中年级主要是学习段落。顾老师在引导学生回忆了课文的段落层次后,没有按顺序去学习盗火、受罚和获救,而是先让学生把盗火这一段作为一件事来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讨论要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盗火,并将每一自然段标上“盗火的原因、决心、行动、结果”四个标题,让学生明白这四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盗火这一中心内容来写的。正当大家以为顾老师会围绕为什么盗火及盗火经过让学生展开学习与体悟时,他却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重点――认识构段方式。他先是出示了盗火原因一节,让学生找这一节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再让学生在读好句子的同时,联系上下文,找找其他句子是围绕哪一个中心词(学生找到了“困苦”)来写的。接着,顾老师让学生讨论,有了这句中心句、中心词,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得到了答案――“如何困苦”。在体会困苦这个环节上,顾老师通过一项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
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
没有火烧烤食物,就不能 。
没有火 ,只好 。
没有火 ,就不能 。
没有火 ,只好 。
没有火 ,就不能 。
没有火 ,只好 。
没有火 ,就不能 。
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体会没有火如何困苦之后,顾老师点出了这一节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接着,顾老师又出示第4自然段,让学生找出该段中心词句后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习惯于从内容上去比较,没有一个学生从写法上去比较。顾老师指出了大家在交流中的不足之后,指出在思考问题前首先要听懂老师的要求――体会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第二次比较,终于发现了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不同,也就是构段方式的不同,第1自然段是先概括后具体,第4自然段是先具体后概括。顾老师又出示了学过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的两个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不同的写法,对构段方式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巩固。
这就是学习,这就是语文学习,这就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学习,这就是语文技能提升的学习。
2.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顾老师除了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把第1自然段的“困苦”写具体,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把第4自然段的“文明”写具体,还通过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写出人们有了火之后的“欣喜若狂”。
在课文中有一句话:“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顾老师在教学“受罚”一段时,先让学生明白“普罗米修斯受到刑罚越( ),就越能表现普罗米修斯的( )”。在讨论普罗米修斯受到了什么刑罚时,顾老师陆续出示了四句话,让学生朗读、体会并比较。
1. 宙斯派天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经受折磨。
2. 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经受折磨。
3. 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折磨。
4. 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通过四句话的体会、比较,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了普罗米修斯受罚的程度越来越重,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具体的句子是怎么写出来的。
在学习第二种普罗米修斯受罚的句子时,顾老师再次让学生去体会比较。
1. 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鹫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2. 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3. 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这两个句子训练,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而是融合在学习受罚这一段的整个环节里,自然生动,切实有效。
三、 解惑,解的是语文之惑,解的是语文学习与运用之惑
语文老师解的是语文之惑。但解什么惑?这些惑从何而来?这些惑如何去解?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解什么惑?我觉得要解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方面的惑。惑从哪里来?我觉得应该有三个途径,一是老师在解读文本时的预设,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现,三是师生在交流、碰撞中的火花。怎么解这些惑?在语文学习与运用中去解。
在顾老师的课上,我深深地明白,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共享。整堂课,学生在一环又一环目标明确的学习中,不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惑,而且在语文学习与运用中解决了这些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构段的方式和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感悟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和神话故事的两大特点,实现了本堂课的预期目标。
我想,这样的解惑,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