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的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违约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违约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来,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所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如生产分散,规模偏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经营方式上有所突破。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它可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使中国农业走出一条既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能够克服原来分割的小农经济的缺陷,最终过渡到农业社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也被国际上认为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学界有多种说法,有的从农工商结合的角度分析,有的从三大产业结合的角度界定农业论文,有的侧重于产业化的过程,有的则更强调产业化后的结果,还有学者从从准宏观和准微观的角度分析,如旭日(2010)认为“从准宏观的结构层次上分析,农业生产化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不断分化和综合,农业与其关联产业日益紧密结合并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准微观的组织层次上反系,农业产业化是指随着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户或农业企业与其有关利益各方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自愿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联合从而实现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分析总结各种定义,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其实是将以前相互割裂的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联系起来,使农户的农产品生产与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运输、销售等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农业分享其它相关产业的收益,获得比传统农业生产更高的利润。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中采用较多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在各类模式中,都面临着较多的违约现象,其中在“公司+农户”模式中表现尤为明显。违约行为具体表现为企业与农民利益连接不紧,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多数企业只顾自身发展,不顾农民利益,原料供不应求时企业便抬价抢购,企业负担加重,产品成本上升,最终制约企业发展;而原料供过于求时,企业又压级压价,拒绝收购,损农伤农,影响农民增收。也有些农户只顾眼前利益,不遵守合同进行生产,甚至不履行合同,市场行情好时不愿将农产品卖给企业,自行上市出售,造成企业购买不到足够的加工原料,企业对外失信,影响企业形象。违约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中违约行为的原因分析
1、签约时的不对等性。
公司与农户作为交易的主体双方,具有地位不对等的关系特征。我国的家庭承包经营改革创造了大量分散化、小规模的处于技术、市场劣势的农产品供给主体;公司对市场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信息,生产资料的流向以及农产品的技术标准比较了解,具有市场、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增值环节,具有竞争优势。这一现象导致相对弱势的农户在与公司进行契约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往往出现契约“附和化”问题,这严重削弱了契约的公平性,埋下了日后违约的种子,导致违约行为频繁发生。
2、合约中双方利益的冲突性
在已形成合作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民与龙头企业、公司的关系是一种买卖雇佣的关系农业论文,各自利益目标不同。农民追求的是其所生产农产品的出售收益最大化,故希望尽可能提高收购价,同时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大于公司收购价时,农户会产生内在的违约激励,经过对违约成本的核算后,很可能真的违约;龙头企业或公司追求的是公司收益最大化,故希望尽可能降低收购价,同时当市场价低于收购价时,会产生违约的内在激励,经过对违约成本核算后,很可能真的选择违约。双方利益的内在冲突性决定了违约的可能性。违约的现实性则取决于违约成本等约束条件。
3、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受自然条件、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其产量波动较大,同时,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产出和需求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价格波动更加明显,预测农产品的价格变得更加困难,这进一步增大了收购价与市场价偏离的可能性,增大了违约的风险。
4、双方履约时的机会主义行为
由于农户和企业只是合同买卖关系,并没有建立内在的合作激励机制,所以双方往往容易受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驱使,只看重眼前和短期利益,选择“违约”或“搭便车”等行为,从而导致了农业产业化中的履约率低、履约成本高等合作困境的出现。
三、解决农业产业化违约问题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
在公司+农户等模式中,分散的农户和相?郧看蟮墓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性,弱势农户与强势公司的签约往往对农户不利,这就埋下了日后农户违约的诱因。农户如果不能合作起来,那么农业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化就会难以与市∠谓樱单个农户就不得不受到市场化进程的挤压,其在与企业谈判时往往τ诒欢弱势的地位,但当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或农业协会后,这些组织在搜集信息、识别客户、组织谈判、签订合同等方面的能υ对洞笥诘ジ雠АE┮岛献髯橹或农业协会由若干农户民主选举组?,代表会员农户的利益与公司就产品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种类等进行谈判,既能避免单个农户与公司谈判中的不利局面,又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较好地避免了合同执行过程中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损失。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直接组织起来,以“集团***”的形式共同进入社会大市场,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市场集中度。
2、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权等入股农业企业,及企业的利润返还机制。
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改变农户和企业之间单纯的买卖雇佣关系农业论文,建立内在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高违约率的重要原因是农户和企业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降低违约率必须要考虑如何协调双方的利益取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通过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与龙头企业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另外,企业还可与农户签订利润反还等形式的合约,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和 “定单” 合同的履约率。
3、加大财***支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提供的一种保险。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长、风险性大、利润率低等特点,而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自身抗灾能力又非常有限,一遇重大灾情,农民只能指望***府的救助,所以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保险都普遍采用非盈利性的***策性保险。对一些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多是采用强制性保险。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利润低,农户的参保意愿和能力都较低,导致商业农业保险项目往往入不敷出,为此保险公司又进一步提高了保险费率,这更打击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另外,农业保险操作复杂,查险、定损、理赔、估价等方面双方意见往往分歧较大,很多潜在客户都打了退堂鼓,农业保险由此而陷入不良循环。其实,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品,需要***府的干预,特别是***府的财***支持。所以农业保险走出困境的出路就是进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支持力度,组建***策性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4、建立风险基金
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提倡和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采取建立风险基金的办法,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当价格较高农业论文,利润较好时,农户和企业共同出资,适当提取风险基金以防范降价时的风险;当市场价格过低时,企业保护价收购,用风险基金弥补损失。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价格波动的风险。
5、提高农户和企业的法制意识和守信的意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交易双方基本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低,加上教育程度等限制,从而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不遵守与企业的合约;同时,很多农业企业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在市场变化时对农户违约。双方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由于相关的法律的缺失导致违约成本较低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双方法制和守信意识淡漠,只重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合作利益所致。所以应对双方都进行法制和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制和守信的意识,降低违约率。
参考文献:
[1]旭日.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农业产业化内涵解析〔J〕. 内蒙古水利, 2010(3)
[2]陈明星.“公司+农户”中的利益博弈[J].中国社会导刊,2008 (7)
[3]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冯春燕.探索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
[5]熊志平.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0(2)
[6]苏永.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
[7]于开红.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例〔J〕.中国商贸,2010(4)
[8]王金河.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创新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9)
农业化的论文篇2
专利数据来源
1数据范围
本文涉及的统计结果截至2012年2月20日公开的专利,由于发明专利满18个月才予以公开,而实用新型专利要进行形审才予以公告,通常在6个月以后才能公开,因此在排除了提前公开等因素后[5],其中涉及到的申请或专利大都在2011年8月底之前提出申请,实际申请的专利文献数据可能要大于本文检索到的文献数据。
2检索策略
本文以申请日、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国省代码和名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利用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检索,共检出相关专利7722条。其中涉及到的IPC分类号及含义如下:A01B:农业或林业的整地,一般农业机械或农具的部件、零件或附件;A01C:种植,播种,施肥;A01D:收获,割草;A01F:脱粒,禾秆、干草或类似物的打捆,将禾秆或干草形成捆或打捆的固定装置或手动工具,干草、禾秆或类似物的切碎,农业或园艺产品的储藏;A01G: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A01H: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A01J:***制品的加工;A01K:畜牧业,禽类、鱼类、昆虫的管理,捕鱼,饲养或养殖其他类不包含的动物,动物的新品种;A01M:动物的捕捉、诱捕或惊吓,消灭有害动物或有害植物用的装置;A23N:其他类不包含的处理大量收获的水果、蔬菜或花球茎的机械或装置,大量蔬菜或水果的去皮,制备牲畜饲料装置。
专利分析
1申请趋势分析
从***1可以看出,自1985年起,山东已经开始了农业机械专利的申请。1989年至1992年出现了小幅上扬。2004年开始,专利申请的数目大量增加,截至2010年,全年申请量已经多于1200项。
2申请人构成分析
通过研究申请人构成,可以获得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或单位、组织、个人的相关信息,便于企业间了解竞争对手,也便于技术交流。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组别:企业申请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人以及个人申请。如表1所示,在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当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有9家,占前20位申请人中的45%,其中,高校为6家,科研院所3家。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的高校对农业机械研发有一定关注度,并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其中,山东农业大学在6所高校中申请专利数量最多,为61件。在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当中,个人申请为8人,占40%。由此可见,个人申请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另外有3家企业申请人。而在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中,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是企业申请人,即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专利114件。但从整体来看(如表2所示),山东农业机械专利以个人申请为主,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申请人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3申请人综合比较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雷沃)前身名为山东福田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福田),于2006年更名。在福田雷沃申请的114件专利中,其前身山东福田共申请了20件,发明人数56人,而福田雷沃申请了专利94件,发明人数104人。由此可见,福田雷沃增大了研发人员的配比,更加关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数量排名第二的山东农业大学,其发明人有116人,说明其也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排名第三的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其涉及到的发明人只有31位,专利申请数量却有60件。说明其研发团队的研发质量较高。
4合作申请人分析
通过分析合作申请人,可以了解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有助于发现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以及了解行业内的相关企业信息。山东的农机专利申请,以个人合作申请居多。按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20位的合作申请人中,个人合作占65%。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地进行了合作,合作对象分别有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阳农学院和莱阳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青岛农业大学、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也存在合作关系。前文提到的排名靠前的企业并未出现在产学研合作名单中。由此可见,山东的产学研合作并不是企业产品研发来源的重点,很多企业可能更多的依靠自己的研发团队和人才,产学研结合环节相对薄弱。
5发明人构成分析
发明人构成分析可以了解主要发明人情况,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领***人才,挖掘专家信息,方便企业间进行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从***2可以看出,排名前5位的发明人解丕***、翟勋河、陈亮、解锡***和王统贵,其专利申请数量都多于50件,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其中,排名前2位的解丕***、翟勋河的专利申请数量大于60件,研发实力较强。
6技术分类构成
技术分类构成可以有助于了解优势领域和认清发展较为缓慢的领域,及时发现技术差距,弥补技术领域里的不足。山东农业机械在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等方面(A01G)的研发实力较强;其次为收获、割草类机具(A01D)。其他类不包含的处理大量收获的水果、蔬菜或花球茎的机械或装置、大量蔬菜或水果的去皮、制备牲畜饲料装置(A23N)以及***制品加工(A01J)领域比较薄弱。
7技术趋势分析
从***3可以看出,自2004年开始,A01G、A01D、A01K、A01C分类下的专利数量均处于迅猛增长的状态,2008年申请数量开始慢慢减少。A01G和A01D分类下的专利于2010年又再度开始增加,为该领域的热点技术。同时,也说明未能出现在***表中的技术领域,即A01J是山东农机专利申请较为薄弱的方面。
8技术关联度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A01D与A01F的关联度最为密切;A01C与A01B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同时与A01G的关联度较高。这些是现阶段山东省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研究的重点领域。
9专利类型分析
由***4可以看出,山东农机专利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多于6000件。而发明专利只占专利申请总量约1/7。
结论
山东省农业机械专利的申请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这与***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重视和努力密切相关。山东农机专利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
第一,截至2012年2月20日,山东省农业机械类专利公开数目为7722件,高于全国其他省份,但专利类型主要为实用新型专利,约占总量的84%,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较少。
第二,山东农业机械在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等方面的研发实力较强,其次为收获、割草类机具。其他类不包含的处理大量收获的水果、蔬菜或花球茎的机械或装置、大量蔬菜或水果的去皮、制备牲畜饲料装置领域比较薄弱,***制品加工类环节最为薄弱。
第三,山东省的农机专利申请以个人申请为主,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申请人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第四,在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申请人中,企业与科研院所或者高校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企业产品研发来源的重点,而多数企业或高校更多的依靠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人才。虽然专利申请的数量不少,但产学研合作环节相对薄弱。
第五,山东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有: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发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有: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工程学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可以考虑产学研结合或者挖掘潜在的合作机会。
建议
首先,企业、研发机构和个人要继续增强专利保护意识,注意学习专利法规的相关知识。农业机械行业的管理部门或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应给予协助、指导或督促。
农业化的论文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分包,投包,农业***策。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扶持、引导扩大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农业产化之路,是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以市场机制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使三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的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利益一体化。
从制订战略性***策的角度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农业运行的全过程,其中除农业产品市场化外,特别重要的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和技术的市场化;二是推进农业运行的高度化。一方面是将传统的低级产业一一粮食种植业降低比重,通过发展其它种植业,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促进农业高度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提高其附加值,再则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大工业技术和"实验室"技术能普遍而有效地运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三是实现农业运行的有序化,不但使农业生产各部门要有组织性地进行局部的分工与协作,而且还要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农业资源的有序和有效配置。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业从传统的产品生产演进到商品生产,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经营明显区别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品农业。基于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府制定和实施农业***策注入新的内容。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实现农民增收才是我们工作的中心。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市场已经实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农产品短缺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过去一提到农业往往意味着农业生产以产出为首要目标,现在所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必须认识"经营"农业的真实含义,即搞农业生产要与赚钱挂钩;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从田头到地头"只求产出不求收益的统购统销的模式,而是要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让农业经营者利用市场机制获得和投资其它产业-样的平均利润。农业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也涵盖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在产业化经营农业的观念下,过去单个的某一种农产品都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或产业体系,整个农业将呈现为众多的各具特色的"链条型经济"格局。积极探索种、养、加相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竟争力,实现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制订和实施农业产业***策基本点。
"经营"农业还体现人们对农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对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多样化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要求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出现了"生态环保农业","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等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要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要懂得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而且还要懂得农业的经营管理,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品牌经营意识,讲究市场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借用工商企业管理的理念,用工商企业的经营之道去经营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的企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另一种含义是对农业再生产过程的整合,它包括相关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明确分工和利益的合理分享,这是"利益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最终能使各相关的利益主体都得到保障的同时实现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成本。目前,农业产业经营实现形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行基地化,集约化生产,这种模式是由具体的农产品生产引发和拓展而成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上属于这个层次,虽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公司十农户","订单农业"多受制于市场开发不力,流通渠道不畅及信用关系脆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时有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靠"田头摆卖",小商小贩式地"惨淡经营"。因此,寻找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和配置及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应成为我国***府农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府职能的转变,因而对***府指导和管理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相关***府和法律为各参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制订***策的角度来把握,一是要发挥农民主体精神和首创精神,遵重农民意志,不搞硬性搭配,不搞一刀切,实行自愿、自觉的原则,以典型示范引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要素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二是要加大各级***府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的改革力度,从创造"产业化"农业和"经营"农业的良好环境出发,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要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培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农业生产产品化的观念使农业商业化经营未能获得全社会认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因此,要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农业经营人才,创造良好的***策环境,积极引导具有市场开拓能力人才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关于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朴素而宝贵的经验。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然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为首,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极大地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另外,个体农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集体组织的弱化难于将分散的劳动集中起来,削弱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会引致土地低效率利用,同时也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笔者认为:制订相关并实施有关***策,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再次集中,把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转移是当务之急,是我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性工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下,平均分包形成的土地使用格局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进一步提高,土地经营格局的相对凝固化使想多耕地的人不能多耕,不想耕地的人又不能不耕;耕地的人不愿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想耕地的人又不愿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这样就不利于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不利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不利于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平均分包土地只能解决农民基本生活条件问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来说存在明显缺陷:(一)、农业粗放经营,规模过小。(二)、出现农户兼业或弃耕现象,土地丢荒,降低土地效率。(三)、国家集体因发展和建设需要征用农村土地十分困难,不利于农村城市化规划与发展,妨碍农村小城镇建设。(四)、土地开发和流转过程中经济利益分配不公。(五)、因征地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难以保障。为此,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问题作为突破口,改"均田制"为"投包制",实现土地经营从"公平"到"效率"的飞跃,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点"。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基本设想是:在不改变原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折价入股,农户土地经营权转换为土地收益权,土地经营从实物形态转换为价值形态,使土地收益和分配股份化,从而保证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收益。,通过股份合作社(村、镇集体经济实体、农业公司)土地所有权的入股,把所有权同处分权分离开来,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处分权在股份合作社里,收益权在农户手中,实现土地"三权"分离,这样使土地可以在股份合作社或更大的范围内集中、流动和合理规划使用,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起点上配置土地资源。农业也就能够由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由小生产转向大市场。
目前,我国正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逐步形成开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商品基地,对增加土地效益,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业基地化、专业化生产并非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终结,它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端,是初级阶段。从土地使用权结构上来看,"基地化"生产,是以农户分散生产为特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农户进行同一品种、类型的农业产品生产。这种以分散农户做主体的生产模式,必然不能适应灵活地变换农产品种的生产。由于分散经营的模式自身存在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缺陷,农户的利益只能命系于目前单一市场功能的"龙头企业",而这种带有明显"中介"性质的组织和农户之间并未能达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共识,脆弱的信用关系常常因为市场价格变化的不利影响而相互毁约,使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相比,广东顺德、南海、东莞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要高一个层次。这里"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好"、"农业科技投入较大"、"农村信息网建设较快"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敢于大胆革除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旧的土地管理体制,建立了加速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机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顺德、南海在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设中走在全国的最前头,早在1993年便开始了以土地使用权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这项改革在保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改变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从整体上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和利用,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通过向村民配置股权,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换为土地收益权,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地位,明确了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保障了村民承包经营土地的收益权。目前他们在进行"固化资产"改革,就是将村里集体资产、土地量化成为若干股,其中20%为集体股,80%为个人股。集体股所得红利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各项集体福利,个人股按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现在可以入股的人数平均分配,股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转让。土地管理权归村、镇股份合作社,股份持有人有投包土地使用权的优先权……。他们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重组。由于农户土地经营权由分散承包向投标集中招包方式转变,承包期内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有了保障,大规模利用土地成为可能,建设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便有了条件。(二)、由土地资源的重组引发劳动力资源重组。因为推行股份合作制后,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权,使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从原来不可分割关系转变为可分离关系,为部分有资金有门路的农民放弃对土地的"依恋"提供了条件。他们从被"束缚"的状态中***出来,一心一意从事第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三)、一部分有技术专长的农民(当地农民、外地农民和外商等)通过投标获得了发展规模农业和"三高"农业所需的"大土地",使"龙头企业"的成长、发育有了根基。因为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上的龙头企业(即拥有自有土地使用权、拥有自有生产基地的大型农业经营者)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一句话,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终需要"大农场"的建设来奠基。(四)、实行土地"三权分离",改变了原来因人均分包土地,使土地难于集中规划和合理利用的状况,为土地集中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基本上没有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在农户之间的调整大都采用行***方式为主。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如果不能实现流转的市场化,那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定是残缺不全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市场化问题的研究,发挥***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照顾我国农民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策,用市场化的理念实现土地资源向大型龙头企业、农业公司集中,进而实现农业土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关于龙头企业培育与建设
培育经济实力较强、具有健全销售渠道和较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化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力量。
"公司十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按照"一体化"农业的要求,全面重新配置资源,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形成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开发体系,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目前,在未能形成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情况下,把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建设好不惜为明智之举。农户可根据加工企业对农副产品原料的需求状况来调整自己的种养结构,将自己的生产进程变成产业链上的一个有机环节。这样,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与带动,使众多的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从而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使更多的农产品在深加工中成倍增值,改变我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包装落后,销售渠道不畅状况具有积极意义。据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在农业产值的三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程度-般都在90%以上,我国只有20%一30%。因此,必须把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工作来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应选择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构建拥有自有农业生产基地的"大农场"才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的根本出路。目前,由于我国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普遍存在组织程度低,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尤其是企业与农户各个环节的联结上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机制,影响了农户追求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的动力。因此,***府农业工作机构如何转变职能,创造条件,加快龙头企业尤其是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大型企业建设和规范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经营的农业开发企业正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龙头作用,这也是我国龙头企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府应充分认识并制订实施优惠***策,大力引进国际先进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和吸收先进管理技术。学习外商兴办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行农业企业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外商资汛灵活、渠道畅通的优势,,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同时要突破引进外资只兴办工商实业的传统观念,大力倡导引进外商兴办农业。
培育龙头企业要发挥***府的主导作用,真正将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我国***府农业工作重心应放在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上。实施***策的着力点应放在为农业发展提供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技术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上。特别应避免培育龙头企业时***府农业机构具体介入,因为那样做将违背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要做到"四自主"的最基本原则。各级***府应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机制的诱导才是企业真正成长、壮大之道。出台引导、扶持***策为的是鼓励农业生产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之不断提高和改善农业经济效益,而不是因***策的实施或因***府的硬性捏合,象设立***府工作机关那样"人为造就"龙头企业,最终造成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对***府的严重依赖,削弱农业的组织创新能力,并让***府财***背上包袱。
四、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然涉及到土地使用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结构调整。这是农产品市场状况发生变化的结果。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所面临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农产品的供需状况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急剧转变。从市场需求的变化来看,在解决了温饱和进入了小康阶段后,在食品需求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作为原料的初级农产品,而是经过多次加工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消费者的食品支出中归初级农产品生产者的份额日益下降。相反,对肉、禽、蛋、鱼和蔬菜、瓜果类副食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已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明确指示农户缩减或淘汰目前已不受欢迎的传统作物和品种,特别是质量低劣的品种,而开发和扩大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作物或新产品种植成为农业企业家能否在农产品市场中获利的关键。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发生也发生了变化,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诱发农业工资的攀升,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种植业更多地依赖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现代物质的投入,由于这些投入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使种植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处在最不利的地位,粮食作物中的一些传统品种,尽管受到强有力的行***干预,种植面积仍然大幅度减少,农户们只好被动地应付那种"用最好的土地来生产最不值钱的东西"的***策。与此同时,新的、比较优势产生,使一大批新兴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开发和引进,农产品结构正在广大农村发生深刻变化,再考虑到"入世"将带来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开放,有理由认为,这种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将导致全国性农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正好是这一市场格局变化内在要求。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归根结底是实现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的农业效益和体现农业结构变化中的比较优势。所以,从制定***策的思路上考虑,为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必须把发展效益农业作为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项基本***策来实施。因为效益农业的实质是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因而必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变革充分显示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显示了效益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高度一致性,这启示着我们必须为农业的***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作出努力。因此,各级***府要从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的要求出发,制订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策,鼓励农户对农业结构作深刻的调整。我国目前调整农业结构最大的困难是在对用地结构的调整***策的理解和运用上,系列农业***策中对区域性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目标的追求造成我国农业产出结构调整的范围和灵活性受到限制。如何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适应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南海市农村改革试验区资料汇编
农业化的论文篇4
【关键词】农业银行;合规文化
【abstract】not having the culture enterprise is the enterprise being short of competition. generally successful enterprise of in the world is in establish initial stage or take what corporate culture to establish as one strategy behind reformation. a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agricultural bank agreeing well with gauge culture being corporate culture need lifting core competition,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ild first-rate small side door gauge culture right away be obliged to.
【key words】agricultural bank; agree well with gauge culture
1 合规文化的内涵分析
1.1 合规文化的内涵。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合规与银行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相关,应被视为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银监会《合规指引》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合规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求从高层做起,即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合规才最有效;二是强调人人合规;三是要做到主动合规,以往大量的制度和处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风险的产生;四是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我们农业银行不仅要会做“加法”,更要会做“减法”,控制和减少损失同样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补充企业正式制度的不足,从而改善制度运作绩效其作用:一是导向功能,二是动员激励功能,三是成本控制功能。
1.2 新形势下农业银行必须培育合规文化。
1.2.1培育合规文化是农业银行主动适应外部监管新要求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依法治理的进程明显加快,国家法律体系、法治环境日趋完善,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日趋规范、全面、严格。因此,农业银行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地管理各类风险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方法,自觉地在其内部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
1.2.2 培育合规文化是农业银行股改的迫切需要。当前,农业银行将面临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从国际银行业发展规律看,合规管理是实施有效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农业银行培育合规文化刻不容缓,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合规文化。
1.2.3培育合规文化是农业银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农业银行仅靠自身原有的制度已力不从心,因此,建设良好的合规文化、实现银行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并以此促进农业银行从整体上优化流程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实现稳健经营,实现由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转变是有效控制风险的重中之重。
2 当前农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途径选择
2.1 当前农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管理文化尚不成熟。一是管理权力与管理责任不对等,削弱了管理。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个人业绩,追求短期效益而放弃制度约束。另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已形成了“业务经营硬指标,内控管理软约束”的普遍认识,无法起到威慑作用。三是第二道防线管理传导不力。农业银行在多级委托组织体系下,管理环节多,链条长,传导渠道及力度不足,使执行效果层层衰减,尤其是基层业务主管部门,作为制度执行的督办、协助层,是领导层和基层营业网点的传递桥梁和纽带,也是内控的“第二道防线”,但有些部门只是简单地充当“二传手”的角色,片面强调经营压力,淡化管理责任,“第二道防线”的控制削弱,形成执行“断层”。
2.1.2 执行文化未真正建立。实践证明,再多再好的制度不去执行,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导致执行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违规成本较低,内控制度就形成虚设,造成很多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2.1.3 内控制度建设未重视“规”的合格性。一是“部门制度”造成管理边缘化现象突出;二是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影响了执行力。一些专业部门不是出于全面控制风险的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梳理,而是为了摆脱部门的管理责任想出了许多“不准”、“不要”、“严禁”之类的戒律,通过打补丁式的制度限制员工的操作行为。三是新制度的出台缺乏流程控制。由于没有以往的管理经验,在新业务的设计和制度建设中存在“拿来主义”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一些制度的出台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经营的需要而闭门造车。目前,尽管为加强合规制度建设而设立了合规部门,但新制度出台也只停留在合规部门进行“会签”的基础上。
2.2 农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选择。
2.2.1 制度建立应充分体现流程控制。一要建立“制度的制度”。制度是人们相互的约定,制度的制定过程要体现流程控制,没有可操作性和流程控制的制度不能成为制度。农业银行要改变目前规章制度的制定模式,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发动各业务条线共同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员工手册化、标准化作业。二要避免制度的“破窗效应”。根据***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破窗理论”,当违规发生时,管理者要及时在业务***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像“破窗”一样重复发生。通过定期测试等工作,主动维护、强化事前预警和控制。进一步建立制度流程的后评价制度,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
2.2.2 流程再造应突出合规文化。农业银行在完成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逐步实现由“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以“合规文化”为导向的内控体系建设。一是要对现有业务品种进行科学的分类。二是业务部门应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现有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按业务品种制作“活页式”《业务操作指南》或《操作手册》,提供给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使用,并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在明确业务品种、梳理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明确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控制要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要加快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因素融入全面质量管理过程。
农业化的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地方戏剧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地方戏剧大都产生于农村乡野,是我国农村文化生活中最为传统、最为流行、最具影响的一种行为方式。发展地方戏剧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地方戏剧文化,扩大其影响,值得我们大力探索。
一、地方戏剧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的优秀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本质主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他们深邃丰盈的文化内核,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根基,是农民和谐生活与幸福指数的重要资源。
首先,地方戏剧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地方戏剧通过农民能够理解的剧情、亲切的地方话语、曲折的情节、形象的人物刻画,引起他们的共鸣,能充分发挥高台教化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的方针***策,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充实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全民族的文明水平、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和健全发展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地方戏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
其次,地方戏剧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文化娱乐、教化、传承等功能,农村有地方戏剧艺术的根,与农村这一片深厚的文化土壤血脉相连,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群众性。
另外,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对于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小的贡献。如湘剧、长沙花鼓戏、侗戏是湖南的地方特色剧种,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重点保护与培植。由于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口头传承等特殊性,演出市场的红火,就有利于这些地方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发扬光大。
二、地方戏剧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戏剧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尽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各地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地方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地方戏剧在农村大舞台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景象;但更多的地区地方小剧种正在消失,且消亡速度惊人。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县级剧团解体过半,而这些剧团又往往是地方稀有剧种生存的根基。没有了剧团,演员也就分崩离析,剧种也就不复存在了。就整体而言,地方戏剧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演关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部分剧团下乡上山进行巡回演出,是作为***治任务来完成的。观众无偿看戏,剧团的工资和演出费用靠省、地、县每年的财***拨款。进入90年代,财***给剧团断奶,剧团要闯市场,不能象当年一样,无偿地在农村演出,而群众的商品意识也增强了,连搭舞台借用的木料、竹席,演出时借用的桌、椅等,均要向剧团收费。剧团演出收入不足以发放演员的工资。这种没有收入却要赔钱的演出,使剧团陷入难以自拔的绝境,只好少演出或不演出。湖南一些县级剧团,大部分是在这种困境中解散的。
(二)一些当地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没有花钱看戏的习惯
以湖南省武冈市秦桥乡为例,地处经济落后、山大人稀的农村,经济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剧团一直是上山下乡为群众义务演出,群众没有花钱看戏的习惯。剧团领导曾与很多乡镇领导协商,希望能够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但乡镇财***困难,既拿不出钱请剧团来为农民演戏,也不敢擅自向农民增收文化娱乐费。由此形成广大农民观众渴望剧团来演戏,而剧团又难以下乡演出的困境。
(三)与戏剧相关的民俗活动中断,没有形成庙会戏的演出市场
在湖南仅有安仁等极少的几个县每年还有一次盛大庙会,可观看地方戏剧,人山人海。没有了庙会,失去了与戏曲相关的民俗活动,就等于失去了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湖南一些小的地方戏剧如辰河戏所以衰落的如此迅速,民俗传统的中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优秀地方戏剧文化的对策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的农民在不断的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做好地方戏剧文化在农村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地方戏剧文化在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在当今显得优为迫切。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地方戏剧呢?笔者认为须从三方面下手:
(一)地方***府要积极扶持引导,尤其要加大财***支持
近年来,随着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国一些农村文化能人开始筹措资金组建业余文化剧团。要想让农民剧团发展好,离不开***府的重视和扶持引导。要按照“因地制宜、健康文明、群众自办、***府扶持”的原则给予大力扶持,尤其是地方财***支持论文***。
(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民间剧团
把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措施来抓。为确保农民剧团健康发展,文化部门要把组织专业剧团送戏下乡和培养农村文艺业余团队工作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扶植农业论文农业论文,要经常举办地方戏剧展演活动,吸收许多农村民间剧团参加,促进交流。以湖南为例,如2010年益阳市首届花鼓戏汇演、2004年祁阳县纪念祁剧诞生500周年庆祝活动等。特别是2010年在衡阳举办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共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1300余名农民文艺爱好者、142个文艺节目参演,节目大多为地方戏剧。由于***府支持,湖南地方戏剧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三)地方国有剧团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示范带动民间剧团发展
地方国有剧团是繁荣地方戏剧文化的主力***,作为地方剧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抢抓机遇,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滚滚大潮中,以“三下乡”工程为契机,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要进行市场调研,摸清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积极排演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形式新颖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同时要全力保证在农村演戏的质量。这样,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同样也使日益冷落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传承、保护,难以为继的剧团自身也增添了新的发展空间和生存活力。改变服务方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产文化”。大多数地方戏曲来自民间,来自农村,农村不但有庞大的观众群体,也有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剧团、农民艺术家和文艺骨干,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资源。作为专业地方戏曲剧团,在送戏下乡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大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产文化”的广度和力度,倡导培育农民剧团、农村艺术人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做主体、当主角,完善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要真诚地和农民剧团、农村文艺骨干交知心朋友,通过“沉下去”、“请上来”、“做到底”的举措,探寻他们的所思所虑、所需所求。“沉下去”就是要帮助建立完善农民剧团,要有代表性地设立农村戏曲文化辅导点,提供适合农民品位的剧本和唱腔曲谱,帮助他们筹划实施农民文艺节和农村民间剧团调演、民间戏曲演唱比赛等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全面推进农民剧团、文艺宣传队自身的戏曲表、导演综合素质的提高。
“请上来”就是剧团在自身艺术生产的过程中,要选择有悟性、有基础的农村文艺骨干亲临排练现场,让他们多看、多学、多问,了解剧目生产的流程环节。如近两年多来,常德市汉剧院积极走访常德、桃源、汉寿等地民间戏剧老艺人,获得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整理出高腔剧本和曲谱16个、常德昆腔剧本和曲谱1个,常德高腔曲牌在原有18个的基础上补充丰富以近50个。
“做到底”是要积极送戏到农村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民间传统艺术的熏陶,通过艺术讲座、示范表演、组织少儿戏曲演唱比赛等活动,培植造就新生代的农村戏曲票友和戏迷观众队伍。使广大学生了解认同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爱家乡、爱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根植于农村大地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代代相传。
(四)大力培育新一代地方戏剧创作者,加强农村戏剧题材创作
剧作者要加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的出路基本是编排一些应景宣传品,完成宣传任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整个戏剧创作生产毫无主动可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戏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剧作者要加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我们要不断去思考,去体验,去感知,进而创作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之魂,塑造出一系列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同时也需要我们用足够的和更新的思想观念作为精神支点,用更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刻画和表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现实。当前一些地方剧《死水微谰》、《山杠爷》、《变脸》、《巴山秀才》就是如此创作出来的优秀剧本。
剧作者创作的农村题材戏剧要有时代特征。戏剧的时代特征既是戏剧表层的艺术特征,也是它所承载的内涵意义。当下的农民,已不是改革之初的农民,视解决温饱、获取财富为最大价值,新农民有新的元素、新的观念、新的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要关注中国农村在走向现代化、市场化、法制化进程中的农民命运、情绪心理和中国农村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化,要克服过去写农村题材的弊病,发现农村生活的新亮点,努力塑造好转型时期的农民形象。
剧作者创作的农村题材戏剧要为农民服务。剧作者要扎根于农村,以农村为阵地,关注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用更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刻画、表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现实,展示乡土乡情中人性的大美。农村题材戏剧要为农民服务,但农村题材戏剧不是为农民服务的唯一选择。为农民写戏,或送戏下乡,在剧目题材的选择面上完全可以更宽泛一些。
传统地方戏剧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农村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地方戏剧文化仍然是农村农民最依赖的精神食粮。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尽管戏剧艺术某些功能已被多种文化娱乐形式所代替,但是地方戏剧文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时俱进的特征,也正变成后发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后发优势,在建设新农村中让地方戏剧文化大有可为。
农业化的论文篇6
关键词: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料开发为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目标选择更一致,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能否促成农业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共处,愉悦的合作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创造农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农业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愉悦合作的关键所在。
2、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组合,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力量来实现农产品产、加、销链条的重组和资源、规模等集约式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使产业组织模式更合理、组织间关系更紧密、利益相关者行为更有效、对农业和农村资源的运用更科学,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配置。从人力资源开发到土地资源集约,从资金资源拓展到制度资源构建,无一不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
3、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978年以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很难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很难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而市场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满足不了瞬息万变的大市场的需要,如农产品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幅回落、农业比较效益差、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等。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要求农业像二三产业那样在市场主导下实现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营。而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强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沟通协调,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利润,减少农民利益受损,提高农业利益、农村利益。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户、农产品、农业科技、农村服务引入市场,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
三、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模式参照
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体双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主要通过合同连接。要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和谐相处必须统筹兼顾两者利益,防止一方甚至双方利益受损;积极探索入股分红、合同让利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双方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当然农业企业也不例外,因此龙头企业会先考虑自身利益,然后才肯向农民有限让利。农户在该模式中处于追随地位,但如果其利益不断受损,则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与龙头企业和谐相处,影响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持续性。
2、中介组织带动模式。中介组织带动模式是指从事同一农业生产项目的若干农户按照一定的章程联合起来,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户互助合作组织,主要有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两类形式。这类中介组织对内组织生产,对外与龙头企业、市场等洽谈,把农户与企业、市场有效衔接。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利益主体主要是中介组织和农户两方,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提出一定的中介组织运营积累后,一部分按交易额返还给成员,剩余部分按成员入社股金进行分红,并且以返还为主,分红为辅。由于中介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少了利益驱动,所以与农户的关系容易和谐。
3、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由农民在自愿、互利、平等、互惠原则基础上兴办的农民合作组织,主要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多数合作社是产、销一体化,即对合作社员实行“四统一”:统一提供化肥、农药、籽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销售农产品。该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地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性,又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益;既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又有利于农业积累机制的形成;既能提高农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又有利于形成农户利益的自我保护机制。虽然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如果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成本过高,农户分摊过多,影响农户利益实现,农户就会放弃加入合作组织。
4、***府调控指导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湖南农民普遍资金积累不足、文化素质不高、抗风险能力差,过于看重眼前利益。因此,***府部门特别是基层***府必须出台各项***策大力扶持、甚至采用行***手段、强迫命令方式来硬性推进,指导农民选项目、定品种,在不剥夺农民农业产业化主体地位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策上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超级秘书网
四、结论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无疑可以加速湖南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相关者是农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有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如何保障农户、龙头企业、***府、中介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相处,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农业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二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原则。所以,首先应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可行的模式,以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后,根据选择的模式、各利益者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等决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户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让企业也有利可***,能够实现长远发展、持续盈利。只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各利益相关者才可能长久共事、和谐相处。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2007回顾[报告].2008.2.
[2]李明刚.我国农业产业化契约稳定性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11.
[3]岳颂.农业产业化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方经贸,2007.3.
农业化的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保护地秋延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白粉虱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保护地秋延迟番茄种植效益的增加,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刺吸式口器害虫——白粉虱的大量发生以及对番茄的为害,造成番茄病毒病特别是黄化曲叶病毒(TY)大面积发生,出现大面积减产,部分地块甚至绝产现象,很多保护地秋延迟番茄生产基地,不得不改种其它作物。探讨秋延迟病毒病与温室白粉虱的相互关联,是确保保护地番茄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2009年、2010年笔者对保护地秋延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温室白粉虱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作物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mune Bailey),品种为金棚全胜。
供试设施 50目防虫网、60目防虫网。
试验地的情况试验地设在山东省邹城市中心镇孙守文、宋祥国保护地秋延迟番茄田里,棚长均为62.0m,种植面积496.0㎡,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耕作层有机质1.4%,全氮含量0.09%,碱解氮115mg/kg,速效磷31.0mg/kg农业论文,速效钾105mg/kg。该保护地连续种植秋延迟番茄18年。
1.2方法
2009年8月10日育苗,2010年8月12日育苗,苗床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采用50目的防虫网全覆盖通风口,处理b采用60目防虫网全覆盖通风口,处理面积均为1.0㎡,以不覆盖c为对照。种植棚d孙守文的在定植前3天将上下通风口全部用60目防虫网覆盖,当晚密闭所有通风口,用80%敌敌畏***油在棚内熏杀,杀灭棚内所有的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种植棚e宋祥国的通风口没有进行处理。a 、b 、c 三种育苗方式在棚内分别设置三个处理小区a1 b1 c1 ,小区面积为4.0㎡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3试验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于定植10天开始调查,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情况,每间隔10天调查一次发病情况,直到留3穗果打顶前一天停止调查(详见表一)。
发病植株
发病率=×100%
调查总植株
植株上部出现植株明显矮化,叶缘黄化,叶片变小并卷曲,即定为发病植株,每个处理各个重复全部调查,算出平均值。
2结果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定植前采用防虫网全覆盖同时采取杀灭白粉虱措施孙守文的秋延迟番茄,育苗前使用50目防虫网覆盖的,黄化曲叶病毒所有处理平均发病率2009年为4.9%, 2010年为5.6%,使用60目防虫网覆盖育苗的2009发病率年为2.9%,2010年为4.2%,育苗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发病率,2009年为27.6%,2010年为35.0%。定植前后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宋祥国的秋延迟番茄使用50目防虫网覆盖育苗的发病率2009年为6.2%,2010年为8.0%,使用60目覆盖育苗的发病率,2009年5.1%,2010年6.5%,育苗
未用防虫网覆盖的发病率农业论文,2009年35.8%,2010年45.0%。
表1孙守文保护地秋延迟番茄(TY) 定植后(天)发病率(%)调查表
处理
2009年
2010年
10
20
30
40
平均
10
20
30
40
平均
a1
1.5
4.7
5.9
7.6
4.9
2.0
5.3
6.7
8.3
5.6
b1
1.2
2.8
3.5
4.0
2.9
1.3
3.3
5.6
6.4
4.2
c1
10.6
23.2
35.7
40.8
27.6
13.5
35.2
43.6
47.8
35.0
农业化的论文篇8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诸多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但也应当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整体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地方***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目标不明晰,工作重点不突出,还没有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比较简单。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对信息的主动寻求意识不强,信任度也相对较低。网络信息由于其成本高和数量大不易辨识的特点而没有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的农民对定制短信服务的热情不高,不愿花钱买信息。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各级***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安排份额较少甚至没有安排,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加上各地资金筹措力度各不相同,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购置和配备。同时,农业信息机构建设乏力,缺少开展信息服务的经费。
1.2农业信息化服务缺乏地域或产业针对性
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地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集群的趋势。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联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聚集各行业人才资源,围绕各地区农业优势和区域特色产业,衔接商务、物流等服务系统开展而来。但目前,各地尚未依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符合相关产业发展特色的信息服务系统。
1.3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从相关资料分析可知,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相对较低,有很多不是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员,导致无法快速、完善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尤其是缺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无法有效地从网络上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
2加强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各级***府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农业信息化规划,使每年信息化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把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2.2加大宣传力度建议
充分利用已经在农民当中形成可靠宣传效果的媒体,在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方面加强宣传力度,以引起各类不同群体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
2.3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各级***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财***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在农业专项经费中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比例,出台优惠***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各级财***应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2.4加强队伍建设
农业化的论文篇9
1.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成为文化市场的亮点在这个消费主义主导的时代,一个产品能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不全部取决于使用价值。一个产品的销售总要有自己的亮点来吸引消费者。企业依托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打造出来的文化产业品牌,既是一个企业的标识,又是其产品的卖点。一方面它可以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特有的优势。其品牌影响力的大小,体现出这个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品牌的无形资产还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能使文化企业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品牌也会成为文化市场的亮点。
2.品牌能延长企业的产业链,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个好的品牌不仅可以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产生延伸性影响。地方***府和文化企业可以通过价值联动策略,通过品牌这一纽带来延长产业链,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1]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芙蓉镇当年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地方***府利用这一契机,在打造影视文化品牌的同时,充分利用《芙蓉镇》这个品牌,延长产业链,融合千年古镇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既发展了文化产业,又增加了当地旅游收入,还极大地增加了当地村民从事相关产业的收入和国家税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绿色、快速增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品牌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浓缩,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当农村农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由于文化品牌大多源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地理标志、歌舞、服饰、节庆活动、美术建筑等,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产业品牌的打造,一方面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品牌也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展示人文美、山水美,吸引国内外民众的同时,也把民族文化推向市场;[2]在弘扬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之美的同时,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让他们在享受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自信心和幸福感。
二、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现状
1.品牌意识不强在农村,尽管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址,有不少的文物景观、名人名家、土特名产和饮食风味等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创品牌意识,丰富的资源被忽略,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使这些文化产业资源难以变成文化经济价值。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其发展仍然停留在自发阶段,发展艰难,农民包括大多数基层农村干部压根没想到要发展产业的品牌,对品牌定位不准确、形象模糊,对品牌的延伸不足,缺乏内涵。
2.品牌推广不力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要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品牌的成长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大众的认可信任,才能久盛不衰,发挥品牌效用。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需要强有力的品牌推广。而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一是宣传推广品牌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二是对文化品牌内涵的挖掘不深,找不准宣传的切入点,形不成强的烈感染力和影响力;三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致使品牌推广成效不够显著。
3.品牌效应不佳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也出现了有一定影响的产业品牌,但品牌效应不佳,其作用发挥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一是急于求成,做表面文章,忽视了文化市场建设。二是盲目跟风,恶性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农村简单复制城市文化品牌,缺乏农村文化的自身特色。[5]三是城乡分离,协调不够,不能很好的利用品牌,没有创造出应有的品牌经济价值。
三、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的策略
1.营建“生态”——形成良好品牌环境文化产业是一种“生态”,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也要从“生态”角度,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快速积累,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农村文化产业相关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深入探寻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按照开放化、专业化、创新性、集约化原则,通过改革破除一切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有品牌价值的课题或者项目集中力量做大做好。二是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府和市场、城市和农村、事业和产业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借鉴;建构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成立专门的产业组织协调统筹行业发展问题。三是关注人才培养,关注对小微企业的培育,从***策上和资金上加大对人才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满足老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大农村文化精品力作的创作力度,增加农村“对路”文化产业的投入,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拓展大众性的文化消费市场,带动产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打造一个支持文化企业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塑造和培育好市场主体,引导企业公平竞争,形成好的市场效应。
2.准确定位——找准品牌发展优势品牌的打造,品牌的定位是第一步,必须找准定位。怎么办?一是需要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市场的每一个产品,应该说它都有一个自己的消费群。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化品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成功的市场定位,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在充分培育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以及海外市场,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需要鲜明的品牌特色。这些特色既包括民族文化特色,也包括地域环境特色、人文习俗特色等。尽管我国农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但这并不等于这些资源能够自然而然转化为文化产品,更不会自然变为文化品牌。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应该立足现有资源,发挥乡土的优势,彰显农村特色,以农村特色立品牌,用乡村品牌赢市场。将文化品牌的农村化与城市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产业。将人无我有的优势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做大做好,才能产生市场效应。三是注重深层的价值提炼。大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都离不开对所确定品牌内在核心价值的提炼和深层锻造。要使品牌具有强大的、可持续的竞争力,必须要有有份量的、迷人的核心价值。因此,打造文化品牌时,一定要以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为重点,通过提炼核心价值,来形成品牌的特色,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益阳市地处湖南中部,素有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的美称,有桃花江美人窝、梅山、竹、湖乡、黑茶、花鼓戏、诗歌等文化资源,有周扬、周立波、周谷城“三周”故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为发展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和开发文化品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6]而要把这些资源变为文化品牌,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准确的定位,创作和形成具有鲜明的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品,并逐步提炼升华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文化品牌。
3.挖掘资源——做好品牌系统规划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在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好系统规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个规划既要有区域战略规划,又要有局域的实施规划,既要注意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又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文化资源。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推进。湖南益阳,文化产业品牌的开发可以利用民俗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充分挖掘诸如“三周”等文化名人资源,复原一些文化古迹,复古一些《山乡巨变》中农村田园风光,加上洞庭湖生态湿地,展示山清水秀的美景,让人们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原生态的文化气息。让山水益阳实现绿色发展。一是做好文化产业品牌价值链的延伸规划。营造“三周”文化氛围,加大“三周”文化包装,象市区道路、公园可否考虑以“三周”作品中的某个人名、地名或“三周”本人的人名命名;开展“三周”文化研究,发展湘中益阳餐饮文化等,以“三周”故居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三周”文化作品以及“三周”工业品产业等亚文化产业品牌的开发等作为文化产业品牌价值链延伸。二是把现有的文化品牌打造成文化产业品牌。如“竹文化”、“黑茶文化”等文化品牌目前已初步成熟,其后的重点就是向产业化过渡。三是把其他有潜力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打造成文化品牌,然后依托这些文化品牌再去打造文化产业品牌。象南县的地方花鼓戏剧、游艺与杂技等,可先把他们打造成文化品牌,再逐步开发,实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
4.积极传播——塑造品牌良好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开始阶段可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偶然的,但当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数量、影响、效益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加以宣传,使之发扬光大。文化产业同样如此,需要包装自己、宣传自己。一是要做好品牌,做大品牌。形成品牌的时代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以高立意、高品位、大气魄、大手笔把品牌做大做好,提高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二是要积极、主动传播与营销。目前有些文化产品虽然是品牌,但没能带来大的商业价值,这与营销手段、包装落后等有一定的关系。农村在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时,一定要通过媒体平台、企业营销等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的进行传播与营销,积极有效的推介自己,不断提升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帮助文化产品打开市场格局,使之在市场化竞争中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湖南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流长,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其特色的千两茶,堪称一绝。上个世纪50年代安化黑茶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湖南安化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再度走进茶人的视野,成为茶人的新宠。它与当地古代茶叶运输驿道旅游结合,打造黑茶品牌、拓展黑茶市场、建设黑茶标准体系、开发茶文化旅游等,形成了风格独到的“黑茶文化”产业,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该县被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跻身全国十强,茶叶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九,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化的论文篇10
c型威客的代表淘智网摘要:我国如何走出当下的金融“寒冬”,农业的基础作用显然不可忽视。而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产业价值,还是“三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成都涉农文化产业发展较具规模,现已摸索出“古镇文化”和“农家乐”两种模式,本文结合成都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当下实际情况,旨在为农业 “过冬”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涉农文化产业 成都亮点 产业价值 未来建议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之际,稳定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决策层维稳中国经济寄予厚望的***策取向之一。这是自1982年以来中央第11次将目光聚焦在“三农”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除了传统的粮食生产以外,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重大途径。
成都市是西部大省四川的省会城市,20xx年人口总数即已超过1249万,位居全国第四,其在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可谓成果显著。据市统计局公布,成都20xx年在遭受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冲击之下,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仍达到了2821亿元,同比增长12.2%。(1)20xx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举办,成都市签约项目31个,总金额126.3亿元,占签约总额的57%,充分显示了成都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和规模效益,所以成都在文化产业上的实践探索对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带动作用。
综合来看,成都在发展涉农文化产业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涉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大。
成都有“天府之国”的雅誉,古蜀文明还给她留下了许多传奇人物和故事,而浓郁的川西民俗和客家文化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人文沉淀,资源相当丰富。
另一方面,成都的总体消费实力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甲。而在20xx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为968元,占整个消费性支出的14.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其城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创意产业,预计到2020年,成都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4%,庞大的城市人群是涉农文化产业的潜在市场。
二、主题鲜明,涉农文化产业特色较为突出。
成都涉农文化产业围绕“休闲”二字展开,讲究“付费休闲”、“休闲体验”,其特色可归纳为“古镇文化”和“农家乐模式”。
“古镇文化”:早在20xx年多媒体创意产业,成都市规划局等部门就完成了《成都市域古镇形态研究及利用》等规划,提出将对大邑悦来古镇、邛崃平乐古镇等10个文化古镇进行保护上海创意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成都周边最具特色的古镇旅游文化风景带。如今“古镇旅游文化”规模已成,十个文化古镇分别寻求自己的营销诉求。如黄龙溪的“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洛带的“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平乐的“茶马古道第一镇”等。古镇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觑,如洛带古镇仅在20xx年1至6月份,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8000万元。
“农家乐”模式:成都是农家乐的诞生之地,最初只是一些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以此作为增收手段,大多单打独斗,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经营。在***府的引导下,锦江区农村纳入了统一规划,打出了“五朵金花”的品牌——“花乡农居”、“东篱菊园”、“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和“荷塘月色”。“五朵金花”特色各异,但又相互支撑,形成整体联动的文化产业模式。而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丰富了农家乐的休闲方式和赢利亮点。在20xx年,农科村旅游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2)
三、***府引领到位,企业主体保证产业运作规范。
成都市委、市***府于20xx年就提出和制定了“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先后采取了改革文化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策、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净化文化市场发展环境和提高产业服务水平等举措。同时,成都市还打造了一批文化阵地健全、文化生活丰富,农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有新提高的文化建设示范乡镇和村,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市场的发育。(3)如20xx年,全市各区(市)县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员制度,先后对全市1000余名农村业余文艺骨干进行了各类艺术培训,培育了农村文化队伍杨浦创意产业,也为涉农文化产业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农民组织了腰鼓队、舞龙队等,活跃于广大乡村。仅20xx年,双流县农村文化队伍就创造产值200多万元,利税超过40万元。(4)
成都市涉农文化产业的开发注重产业运作机制的长效性和职能化。基层***府成立文化产业公司,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如洛带古镇,镇***府于20xx年5月1日成立了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都洛带客家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一是通过“修旧如旧”,恢复了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客家民居;二是积极选择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古镇景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加工、展示、销售、交流与体验;四是抓大项目建设,先后引进新西南艺术陶瓷厂、洛带——女红坊、中国文博公园、“创库”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积极进行资本扩张、扩大企业规模。
四、注重对涉农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
从最初单打独斗、内涵粗糙的早期农家乐到后来“五朵金花”的集群效应;从对10个文化古镇的初步保护到筹划打造“天府30大文化古镇”品牌。成都涉农文化产业的创新精神始终强烈,越来越多的涉农文化产业开始着力摆脱产业模式单一的束缚,着眼于深度化、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注重尝试新的产业管理模式、开拓新的涉农文化产业市场。
如洛带镇除客家特色外上海创意产业,还规划4500亩,投资1.86亿元人民币,开发培育自然风光游、农家健身娱乐游等六大系列农业旅游产品;
又如成都首创企业出资编制涉农社区发展规划——“成华区龙潭和成涉农社区新农村建设概念(项目)规划”。此规划由工商企业共同发起杨浦创意产业,聘请专家编制,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以社区生态旅游为方向,建设大型餐饮娱乐休闲中心,同时发展蜀绣等旅游工艺产品生产。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早在20xx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就已为此指明方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划方案,而且4万亿刺激内需的投资计划更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战略性的***策倾斜。当前财满街创意产业,涉农文化产业应敏锐地把握住这个信号,思考如何变危机为契机。
以成都为例创意产业园,笔者认为西部创意产业文化节,涉农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府和市场两块动起来。在产业发展初期可由***府主导、企业参与,做好评估规划工作。***府需清楚认识到涉农文化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明确责任,积极鼓励社会办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安排专项部门落实对其的资金、***策等支持。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忽略的,它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也有利于涉农文化产业“反哺”农村,形成与农村基建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例如成都打造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完善的交通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关村创意产业网,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致富能力。而宏观来看,***府则要调整好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我国的***治、经济重心,多在东部。而西部蕴藏着丰富的涉农文化资源,却因经济等因素,面临着融资难、消费难的两重难题。所以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给予***策倾斜,在西部建立文化改革试验区,对于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适当放宽资本进入的门槛,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涉农文化产业,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而从市场来看,目前整个文化产业都欠缺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于涉农文化产业而言更为突出。很多掌握涉农文化资源的个人或组织未能充分意识到其产业价值,导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所以要发展涉农文化产业西部创意产业文化节,还需注意启蒙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注重涉农文化产业的培育。此举不仅可以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涉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