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风险论文篇1
(一)专业化或多样化对投资机构网络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影响
风险投资过程要用到高度专业化和非常复杂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显性的,可编码的。比如尽职调查程序,契约设计,项目评估模型与方法。有些知识则是隐性的,不可编码的。比如对投资机会的识别,处理与创业企业家的合作关系等等。由于不同风险投资家的专业化训练经历不同,不同风险投资机构涉猎的阶段、行业等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同风险投资家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有很大的差异。首先,相较于投资于特定阶段、特定行业、特定地域企业(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不同的阶段、行业、地域开展业务的风险投资机构能从多样化的环境中接触到大量不同种类的信息,多样化投资机构因其专业知识涉足的领域更为广泛,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其次,多样化风险投资机构在更多领域的投资经历,可以促进组织学习,促使其研究和改变,做出具有竞争力的选择,因此他们会拥有更多内部能力,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更高。VincenzoFarina(2010)[12]认为多样化的机构拥有更多的有关潜在投资机会的处理能力,可能的原因有:第一,专业化程度会影响企业信息转介交换的能力。在多个领域开展业务的“多面手”机构因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多样性,更容易识别和译码获得的信息,更容易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第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在影响企业转介交换能力的同时,也会影响企业受益于网络间信息交换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更好地受益于从合作伙伴处收到的信息,因为相较于许多专业化公司,多样化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中开发利用新机会的优势能力更强。而专业化的机构处在一个同质化的学习环境中,可能会限制信息采集能力,培养惯性和惰性,影响其获取和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并最终影响其绩效的提高。如从获得项目邀约的过程来看:网络中心性可以使专业化投资者和多样化投资者都获得大量的参加联合投资的邀请,但多样化机构因其获得各种不同邀请的能力较强,相较于专业化机构会获得在不同细分市场经营的更好的机会(Pollock,Porac&Wade,2004)[19]。通常情况下多样化机构的内部资源在大量不同的行业中显得更有效。这意味着,当多样化机构收到邀请开发不同细分市场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因为他们已经在这些领域有所经营。相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因其内部能力的局限性,他们从收到的邀请中获益较少,只有当专业化机构接收到的邀请涉及他们领域的专业知识时,才能从中获益。因此,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高专业化水平会减少其从中心位置的获益,因其缺乏内部能力来利用网络中心性带来的机会。换句话说,专业化机构只能在其专业领域内构建联盟,使其不能充分利用从良好网络位置中获得的机会。
(二)专业化或多样化对投资机构对网络依赖的影响
相较于多样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对联合投资网络的依赖程度会比较低,从而使得网络位置对投资绩效的影响表现没有多样化机构那样明显。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行业、区域和阶段,使得风险投资机构能更好地理解特定投资发展阶段、地域和行业的特点,从而做出更好的决定,从而对来源于联合风险投资网络的投资机会信息的依赖程度降低;风险投资家必须对特定行业或阶段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而不必要通过联合风险投资网络去获取所投资企业的相关信息,使得所投资企业难以掩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因此专业化的投资机构主要通过自身积累难于模仿的内部资源和能力来获得竞争优势。DirkDeClercq(2003)研究指出[20],相同类型的投资(投资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阶段)可以通过“学习效应”,应用前次投资中获取的技巧提高甄别投资项目的能力、增值服务的能力、管理所投资企业的能力等,而不仅仅依赖于联合投资伙伴的有关投资技巧;投资于有限的行业、地域和发展阶段使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之间可以有效地分享经验,而不仅仅是依靠联合投资网络来获取信息经验。如从投资项目选择过程来看,专业化投资机构对其业务集中的少数行业市场和阶段有深刻的理解,而对其他细分市场缺乏有用的能力,必然会优先考虑投资于机构熟悉的行业,谨慎投资于机构本身不那么熟悉及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投资于机构本身熟悉的行业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得机构对风险企业、风险项目的选择与判断更加有把握,更加容易选到比较有前景的风险项目;另一方面,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容易对风险企业实施监督,了解其发展真实状况,最终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决定其最佳投资时机以及最佳退出时机,维护自身利益。这种情况下限制了他们充分利用从网络中心位置获得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多样化的投资机构更容易从较好的网络位置中获益,而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则限制了其从较好的网络位置中获益。由于网络位置对绩效的正向影响已大量实证,而专业化和多样化是投资机构投资特征属性的两种表现,因此得到以下假设:专业化程度减弱了网络位置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
本文使用数据来源于清科数据库,选用2000-2013年的数据。抽样原则为仅选用2005-2007年至少发生三次投资行为的中国本土投资机构,以使对专业化/多样化投资策略的测度更有意义。另外这些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采用5年时间窗,使用2000-2004年联合投资形成的联合风险投资网络进行测度,2008-2013年观察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本文最终收集到72家中国投资机构的230轮投资数据。
(二)变量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绩效。这一变量主要有两种测度方法: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直接测度法是指使用收益类数据(比如内部收益率)直接度量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间接测度法是指使用与投资收益相关的非收益类数据来间接度量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往往是非公开的,对于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很难得到可靠的大样本数据。因此,国内外同类研究大多采用间接法来度量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由于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最终都通过退出来实现,而且不同退出方式下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往往差异很大,因而使用退出方式来间接度量投资绩效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做法。比如,Cochrane(2005)[21]使用美国风险投资业1987-2000年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投资收益与退出方式密切相关,Nikoskelainen&Wright(2007)[22]使用英国风险投资业1995-2004年的相关数据得出类似的研究结论。GompersandLerner(2000)[23]提出,衡量风险投资项目成功的办法是投资项目是否IPO或者企业成功并购。本文定义投资绩效为是否通过IPO成功退出,退出取值为1,其他情况取值为0。2.解释变量网络位置。借鉴前人成果,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采用程度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及中介中心性三个指标度量。三个中心性都用来度量风险投资机构网络联结的数量,但其具体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不同。程度中心性是指网络中的投资机构与其他机构发生网络联结的总数量,特征向量中心性则是说明网络连接的质量(Bonacich,1972)[24],中介中心性则是来衡量投资机构充当中介的能力。专业化程度。本文拟选取专业化还是多样化投资这一角度来看投资特征。根据已有研究,学者普遍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投资机构的发展阶段、行业、地理范围的专业化,并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Herfindhalindex)来衡量发展阶段专业化、行业专业化、地理范围专业化的程度。表示发展阶段中投资于第i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数,S则表示某一风险投资机构总共投资的企业数。其他两个指数定义类似。本文依照清科数据库分类,将风险项目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风险项目行业分为广义IT、生技/健康、清洁技术、服务业、传统行业五个行业。因为风险投资业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本文在客观考查中国风险投资业实际的地区发展状况后,将区域划分为三大主要地区(津京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内地其他地区和香港、台湾、海外地区在内的其他地区)。3.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本文引入了以下三个控制变量。(1)投资经验。已有研究表明风投机构的绩效可能引起投资经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Kaplan&Schoar,2005)[27],投资经验对绩效的正向影响已经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本文选用累计投资轮次这一指标来度量投资经验。(2)联合投资规模。Brander,Amit&Antweile(2002)[28]实证表明联合投资规模可能会影响到投资效益,且证明了这种正向相关。Nahata(2008)[6]的研究表明,联合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机构更容易成功退出。本文定义这一变量为联合投资于某一项目的投资机构数。(3)退出条件。始于Lerner(1994)[29],多项研究发现投资机构选择更好的市场条件退出。本文使用Nahata(2008)[6]提出的方法引入退出条件来控制退出市场波动对投资机构退出的影响:对通过IPO退出的投资,使用其退出时所在季度的IPO退出总数来;对于没有IPO退出的投资,使用从投资活动的下一个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季度平均IPO退出总数。各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变量的极大值与极小值间差异较大。例如行业专业化程度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21,退出条件最大值为57,而最小值仅为8。投资经验最大值为41,而最小值为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专业化程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变量间相关性系数见表3所示。程度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与IPO退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介中心性与IPO退出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说明中心性越高,投资绩效越好。投资经验与IPO退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更有可能IPO退出。投资经验与中心性均显著正相关,说明投资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占据网络有利位置。联合投资规模与IPO退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联合投资规模越大,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退出条件与IPO退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市场退出条件越有利,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
(三)模型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IPO退出,是二值变量,因而本文选用二值被解释变量常用的二值离散选择模型。而二值离散选择模型中以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最为常见。而probit模型多用于实验数据,logistic模型多用于观察数据。因而本文选用logistic模型。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实证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Logistic回归中主要把HosmerandLemeshowTest的结果作为拟合优度指标,当其Sig值(P值)大于0.05时(最好是大于0.1以上)认为模型拟合优度可以接受。而-2对数似然值也叫作拟合劣度卡方统计量,用于反映模型中包含所有解释变量的误差,用来处理被解释变量无法解释的变动部分的显著性问题。-2对数似然值实际显著性水平比给定显著性水平α要大,意味着解释变量中不能解释的变动部分不显著,也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很好。下文具体说明各专业化指标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
(一)行业专业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从表4中可以看出,程度中心性与行业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程度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程度中心性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投资机构的程度中心性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行业专业化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显著,说明投资机构的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与行业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特征向量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特征向量中心性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IPO退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特征向量中心性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行业专业化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中介中心性与行业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中介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中介中心性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行业专业化对投资绩效影响显著且为正向,说明投资机构的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
(二)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调节作用
从表4中可以看到,程度中心性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程度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程度中心性对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程度中心性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对投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特征向量中心性对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特征向量中心性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对投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中介中心性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中介中心性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对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
(三)发展阶段专业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从表4中可以看到,程度中心性与发展阶段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程度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程度中心性对投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投资机构的程度中心性越高,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发展阶段专业化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特征向量中心性与发展阶段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地理范围专业化程度越高,特征向量中心性对IPO退出的影响越弱。特征向量中心性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发展阶段专业化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中介中心性与发展阶段专业化程度交互项对IPO退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中介中心性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发展阶段专业化对IPO退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另外,控制变量的回归中,投资经验对投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联合投资规模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联合投资的项目更有可能通过IPO退出;退出条件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也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退出市场条件是影响IPO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以上结论总结如下,如表5所示。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2
关键词:投资风险收益概率
风险的英文单词是“Risk”,它来自古希腊单词“Rhiza”,意思是靠近峭壁航行危险:可能撞上礁石,可能碰上暗流,可能遇上从崖上掉下的石头。从财务角度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而到目前为止风险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风险管理和保险界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
投资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3
关键词:风险投资;制约因素;策略;高新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风险投资的尝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此尝试在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和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分析制约我国风险投资的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
1.受风险投资人文社会环境的制约。风险投资是把资金投向处于较大风险的高新技术领域,期望成功后,通过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高新技术行业作为新型的行业,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较大,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传统的投资往往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对具有较大风险的行业缺乏投资的积极性;而风险投资是一种主动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来博取高收益的行为。这就需要社会能提供适合风险投资的人文社会环境,能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接纳失败。我国当前风险投资的人文环境还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科研计划主要由国家安排,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了科研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缺乏自我创新的精神;在科研体系中,过分依赖学术权威,论资排辈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利于社会创新体系的形成;受我国长期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打出头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等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对风险投资的发展非常不利;我国缺乏对风险投资失败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旦投资失败,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在资本市场上,投机氛围太浓,缺乏战略投资者等等,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2.受风险投资***策的制约。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有效的市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基础。但从世界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业离不开***府的***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策、货币***策、财***投入***策等。例如,美国***府为了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1978年将资本收益税由49.5%降至28%;1981年进一步降为20%,且规定风险投资额60%免于征税,40%减半征收,极大地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的《科学工业园设置管理条例》规定,园内企业可以全部免征进口税、货物税、营业税,5年内可以免征盈利事业所得税,外销产品不征收任何税收。西班牙***府对卡贾***科学城的建设前后投入资金达到100亿美元;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历时20年,耗资13000亿日元;德国***府在20世纪80年代,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建设资金超过1.9亿马克。我国***府虽然明确地提出了支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计划,也采取了有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策,但大多数促进风险投资的***策都是由地方***策出台的,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的长期、稳定发展。
3.受风险资金来源渠道的制约。风险资金的来源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基本问题。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是高风险性。为了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所以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资金来源方面也应多元化,这才有利于分散风险,让更多的资金加入到风险投资业来。1994年,在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各种基金的比例达到53%,使美国数以万计的企业和普通民众通过基金以较少的资金从事风险投资,为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融资渠道。相比之下,我国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府,渠道单一。据统计,1999年我国92家风险投资公司的74亿元的资金绝大部分是由***府出资的。根据科技部的《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从2004年风险投资的资本构成比例来看,***府、银行和国有独资公司占有46%,外资为21%,个人资金占3%,其余为各类企业资金。***府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不可能过多地参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这种单一的风险资金的供给渠道,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巨大资金需求是极不相称的。
4.受风险投资人才匮乏的制约。风险投资的成功因素除了需要有新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目光敏锐、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许多风险公司甚至把风险人才作为是否投资的第一因素。风险投资的人才要求具有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战略规划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外,风险投资人才的成长过程,通常是一大批技术专家或经营管理人员在***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从大学、研究所或大公司中分离出来,创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将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业的现状看,人才缺乏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分工过细,同时缺乏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用人机制所造成的。
5.受风险资金退出途径的制约。风险投资的失败率很高,业内人士有一种说法:“成三败七。”这就要求风险投资成功的项目预期年回报率很高,一般应达到60%以上,才能弥补其他未成功的项目的亏损。这不可能从利润分红中获取,一般来说要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IPO的方式来实现,风险投资在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能否成功退出。由于被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很难达到主板市场规定的上市条件。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大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主板以外的二板市场。而我国目前虽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了类似的交易市场,但无论是上市制度,还是规模上都远远地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需要。由于资金退出困难,使我国许多风险资金沉淀在所投资的企业,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高回报。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6.受专门中介机构不完善的制约。为风险投资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一般中介机构和专门中介机构。一般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这些中介机构在我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为风险投资业服务的专门中介机构如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咨询机构等在我国还不完善。例如,由于专门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到位,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因为无法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价值认定而变得慎之又慎,从而影响了投资的效率。
7.受法制环境的制约。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在我国的现有法律制度中,有许多对风险投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国外的风险投资的实践来看,较为适合的组织形式大多采用有限合作制的形式,它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的道德风险及运作成本,但这项制度在我国法律上是禁止的。其次,风险投资往往选择高新技术作为自己的投资领域,这个领域能吸引风险投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知识产权。一种创新产品、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就能给风险投资带来丰硕的利润,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严重挫伤了
风险投资积极性。再次,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风险投资的股份结构、资金来源、产权转让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作用。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1.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一,创造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的作用,鼓励创新,为风险投资失败者提供保障机制。第二,***府要制定优惠的***策,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如对被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策,对商业银行投向风险企业的投资实行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第三,建立健全促进风险投资的法规,对现行的法律中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法律条文进行适当修改。如《公司法》第24条规定,以产权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第152条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等,这些都不利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另外我国还没有针对风险投资制定专门法律,国家可考虑制定《风险投资法》等类似的法律,这有利于规范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护风险投资者的利益。第四,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严重影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第五,要发展和完善专门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
2.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应该是***府资金作引导,民间资金作主导。但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却是***府资金为主,民间资金则迟迟没有进入。资金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资金的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业和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制约。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实践看,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有以下几个:一是***府资金。在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初期,***府投入适当的资金启动和参与是必要的,但***府资金的参与应坚持有限参与的原则,因为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二是大企业资金。大企业技术基础好,资本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强,参与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三是社会机构资金,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社会机构的资金。社会机构的资金规模大,保值增值欲望强烈,适当拿一部分进行风险投资,一方面不会危及自身的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这部分资金为长期资金,正好满足风险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四是大力引进国外风险资金。国外风险投资业发展比较早,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如果***府能给予适当的优惠***策,它将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五是个人居民闲置的资金,目前我国储蓄率非常高,个人居民资金除了消费外绝大部分都流入了银行。受我国银行制度的限制,这部分资金很难转化为风险投资。所以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如组建风险投资基金来吸引一部分个人资金加入到风险投资的行列。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4
战略投资公司充分认识到了多元化经营的这把双刃剑的特性,同时也认为企业经营的成败并不在于多元化本身之上,而在于企业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方式。
战略投资公司在完成收购后到投资产生受益的这段期间里,一直是在较高水平负债的状态下经立,如果第一层面核心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生存。
战略投资公司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战略投资公司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总部位于上海的德隆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行业战略投资公司,其所进行的产业性战略投资将我国一些行业中存在的生产能力分散、规模小的格局通过产业整合变为集中的、规模化的生产,使得所投资企业不仅在国内行业中取得了领头的位置,而且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战略投资公司在我国的运作同海尔集团、希望集团等实业型投资公司相比又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战略投资公司所进行的投资是对存量资产的调整而非增量资本的投入;多元化的经营而非相关主业的经营;借助资本市场进行扩张而非凭借自身积累的发展等。由于上述诸多的差异,使得战略投资公司这种新型的投资实体在我国的发展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总的来说,战略投资公司具有如下特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以及发展(管理)模式;相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具有管理、技术以及资源的优势;极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投资相对分散;高负债性和高增长性;另外,战略投资公司还需承受一定的并购风险。秉持特有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
战略投资公司虽然具有各自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但同时又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战略投资公司一般所持的是外部交易扩张性发展战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跳跃式的发展。其次,战略投资公司致力于通过兼并与收购来与被并购方在生产、科研、市场或财务方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全球的视角对待行业整合
战略投资公司在产业投资过程中,一般具备对所投资企业如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信息和技术优势。由于多元化经营,其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特别是相关度较大的行业,一个行业市场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个行业的经营情况,因此战略投资公司据此可以预先调整期投资计划,抢得市场先机,这些都是市场中单个普通企业所难以做到的。二是资源优势。可以为被并购企业提供其发展和扩张所需资金。被并购企业还可以利用战略投资公司已有的战略伙伴、销售网络、研究技术力量、终端客户以及其它可共享资源。三是管理优势。被并购企业常常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发生困难的,战略投资公司将其投资经营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输送给被并购企业,甚至直接参与部分的经营活动,配合已开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以及对相关企业或上下游企业的并购活动,使被并购企业在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创新中发现和创造价值
几乎所有战略投资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它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建立新产业,它们还能够从内部革新其核心业务,而同时又开创新业务。这样保持新旧更替的管道畅通,一旦核心产业进入成熟或出现衰退势头便及时以新换旧,因此产业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产业梯队策略是战略投资公司产业创新常使用的方法。所谓产业梯队又称为增长的三层面。即企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产业:第一层面的产业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产业,可以为其它层面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层面的产业一般是战略投资公司较新进入的一些产业,只要不断加大投入来扩大市场份额,该层面的产业就将会补充和替代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第三层面产业包含了未来长远的产业选择,其大多属于种子时期。尽管这些业务有高风险,公司仍有必要开展大量的第三层面的“种子”产业项目来确保将来有足够的选择。以产业组合分散多元化风险
战略投资公司充分认识到了多元化经营的这把双刃剑的特性,同时也认为企业经营的成败并不在于多元化本身之上,而在干企业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方式。因此,战略投资公司在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平衡经营风险,其次才是追求投资收益的增加。
在多元化战略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战略投资公司一般要作如下几方面的充分准备:首先,公司要考察已有企业的产品是否已经进入后期增长阶段或成熟阶段。其次,公司所要进入的行业存在很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最后,公司精心准备进入新领域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包括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招揽和培养相关人才,以及开发新技术等工作。这样,战略投资公司通过规范地、科学地、合理地运作来逐步推行多元化的投资,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多元化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并享受高额的回报。
以负债驱动支撑大型并购
并购过程涉及许多方面,融资是其中最重要的。而通过利润产生的现金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并购所需,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大型并购活动都是通过借贷融资进行的,尤其对于战略投资公司来讲,其持续的、大量的并购活动离不开借贷资金,这也是产生其高负债率的主要原因。首先,对于战略投资公司来讲,如果谨慎操作,高额负债不一定会危害并购后的运营,相反有证据表明负债驱动的收购比股票驱动的收购做得更好。
另外,对于购并整合的战略投资公司来说,从事融资并购一般都需要相当的借贷资金来完成收购交易,这就会产生总资产的增长率高于净资产的增长率,并且出现比较高的负债率,但战略投资公司关注的并不是债务总额本身的大小,而是集中精力于资本结构管理中的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平衡之上。
最后,在战略投资公司完成了产业整合之后,会逐步处置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其战略发展的资产,并用由此得来的现金,支付相当的借贷资金,这使得总资产降低会大于净资产的降低,而且负债也会随之降低。
考验战略投资公司
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战略投资公司在并购整合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资产处置的风险。如果因并购前对该部分资产的估值过高,或随后来情况的变化,资产处置的价格低于预期,将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甚至危及并购的成功。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5
【关键词】委托理论 风险投资 启示
一、委托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着,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Cable and Shane,1997)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13]。Gompers(1993)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报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风险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且与所有权配置无关)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14] 另外,萨尔曼(Sahlman,W.A,1990)、勒纳(lerner ,1994)、J.lerner 和Rodney 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2001)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15] 黄美龙(2001)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16]张帏和姜彦福(2003)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2001)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常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特殊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17][18] 田增瑞(2001)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19]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20] 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根据委托理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则更好地分析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
(一)从风险和分担的角度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借鉴委托理论关于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委托关系,从人的风险控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局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人(风险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如何通过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来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却忽视了风险投资高风险特性下的委托关系形成和维系机理,缺乏对风险投资整体运作模式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对风险投资的整个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这根主线的作用,这样,对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的研究不能区别于一般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委托关系,对实践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从风险投资的风险和分担角度出发,有助于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形成的前提即对高风险的逐级和分担,与利益主体在关系过程中风险控制与激励相结合,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解释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特点对风险投资运行效率的作用,抓住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实质,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从风险和分担角度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问题,应看到风险的逐级转移和释放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因而,研究的范围应将投资者到风险企业的风险过程纳入研究,侧重于A级和B级各自的关系特点,以及与整个关系链条的关系的研究,以阐述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而言,为适应风险、分担及提高投资效率的需要,各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来适应风险的转移和分担的过程,说明了对风险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所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应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到风险企业的完整关系链,个体对象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样,为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提供了明晰的研究载体。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国外的发展环境 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也远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涉及风险投资的相关资料数据较难以获得,因而,国外纯理论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具体制度环境,实践的经验通过运作比较的方式给予我们启发,所以,在系统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中,可考虑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方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风险投资实践,在研究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共性下,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特征及关系的行为过程。
(四)研究内容的扩展
1、在考虑风险条件下,将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三个“黑箱”打开,对风险的效率传递机制问题及各种委托关系路径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2、研究风险投资效率与委托的风险效率相关性。委托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运用和研究,是企业内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的拓展,应层级委托关系的效率对风险投资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委托关系路径下效率问题。
3、对委托人和多人进行探索性研究。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府主导型风险投资企业也可能出现“委托人缺位”、“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对风险分担的影响将决定风险效率的传递机制问题。多人可能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关联产业内企业,或是具有产业链关系企业,或是企业内部治理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别选择问题,其相互作用机理,关系效率及相互监督成本等系列问题,及可能存在的“人缺位”问题等,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Holmstorm ·Bengt,1998. The firm as a Subeconomy. MIT working paper.
[2] [3] [4] [5] 均译载自《企业的经济性质》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 李春琦和石磊《国外企业激励理论述评》 《经济学动态》2001、6
[7] [8] [9]均译载埃瑞克·G·菲吕博顿 鲁道夫·瑞切特编 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9
[11] 徐新 邱菀华(1998)《委托—理论中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对最优契约影响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
[12] 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P167-20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美] L·吉本斯《博弈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4] Gompers, 1993 《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译自“The Theory,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Ph.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15] 姚佐文《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预测》2002.1
[16] 黄美龙 《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硕士论文(2001)
[17] 张帏和姜彦福《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2003、3
[18] 张帏《基于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的创业投资制度安排研究》2001博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6
关键词:联合投资 双边激励 信号传递 最优股权配置
中***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16-02
一、双边激励条件下联合投资策略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的设计
第一重双边激励关系(模块A)下最优股权配置模型的建立。
基本模型的建立。下面就风险企业中在风险企业家EN和风险投资方VC间的最优股权分配问题的模型进行搭建。
1.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遵循信息经济学委托—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的V—N—M期望效用函数,在假设委托人和人都是风险中性的前提下有v(π-s(x)),μ(π-s(x)),其中,v'>0,v"≤0;μ'>0,μ"≤0;c'>0,c">0,其中v,μ,c分别为委托人效用、人效用和人的成本。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之间只存在双边激励问题,没有其他委托—问题。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各自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风险企业付出努力。风险投资方VC和风险企业家EN的努力不可观测,但可以证实。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lnUv,lnUe与Uv,Ue在Ue>0,Uv>0的区间上,对于变量s具有单调一致性,可通过对数函数间接求解,得:
Uv=lnUv=2lnμ+(1+x)lns+ln(2-x)-ln2+xlnx+(1-x)ln(1-s)+(1-x)ln(1-x)-xlnv-(1-x)lnPe
Ue=lnUe=2lnμ+(2-x)ln(1-s)+ln(1+x)-ln2+xlnx+xlns+(1-x)ln(1-x)-xlnPv-(1-x)lnPe
由于VC和EN之间存在着双边激励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因此最优的股权分配结构取决于双方在谈判中相对能力的大小。最后股权分配的结构会以谈判能力较强一方的效用最大化为原则达到,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一:VC方在谈判中占有更多的信息,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时
Max(s,av,ae)Uv
S.T.:av∈argmaxUv,ae∈argmaxUe
二、将信号传递理论引入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
这一部分将信号传递理论引入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并用此思想解释其中的运作机制,分析第二重双边激励关系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分情况对可能的最优化股权配置结构进行分类讨论。
对***1的说明:H,L表示项目的潜在质量,H(项目潜在质量好);L(项目潜在质量差)。由于领导风险投资商先入为主,已经对项目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该部分信息完全掌握在领导风险投资商手中。T(真),F(假)表示领导风险投资商向后入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信息时采用的策略,是传达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T),还是传达关于项目质量的假信息(F)。
1.当项目的潜在质量为H(好)时。由于这时主导风险投资商占有信息优势,他可以选择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T(即项目质量为H—好);或传递虚假信息F(与项目真实质量相反的信息,项目质量L—差)。
若主导风险投资商在项目真实质量为好的条件下,却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虚假信息,即告知跟随者项目质量差,此时会导致跟随风险投资商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而终止项目的合作,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具有好前景投资机会的错失,因此理性的主导风险投资商是不会作出这种决定的,可以不予考虑。因此,若项目质量真正好的话,主导风险投资商只有激励向跟随风险投资商传递关于项目质量的真实信息,以求联合投资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在将来共同获得投资收益。
(1)信息占优状况发生逆转的情形。而此时一旦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跟随风险投资商获得了由主导风险投资商传递来的关于项目质量为好的真实信息后,主导风险投资商和跟随风险投资商的信息占优状况发生了逆转。
由于本文的分析前提在于假设主导风险投资商是由于资金限制而向跟随风险投资商寻求联合投资,此时由于主导风险投资商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会导致跟随风险投资商在谈判中占有更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要挟主导风险投资商提出更苛刻的合作条款,因为此时一旦跟随风险投资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会使已经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的投资项目前功尽弃。这其中的情形与风险企业家在同风险投资商进行谈判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相似的,因为作为资金需求者在面对资金供给者时处于劣势地位是难以避免的。
同时,跟随风险投资商在于主导风险投资商合作时会产生“搭便车”行为的激励,即出资却不提供相应的监督和增值服务,即不提供努力,而完全依靠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努力获得收益并按出资比例分成。
即便跟随风险投资商提供努力,由于其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谈判中占有优势,也会朝着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影响联合投资的股权配置结构。
(2)双边激励关系存在时,对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设计的进一步扩展。
情况a:跟随风险投资商“搭便车”。跟随风险投资商与主导风险投资商进行联合投资,只提供资金却不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整体收益不做贡献,只有主导风险投资商与风险企业家进行付出努力,跟随风险投资商的努力缺失。
此时模型假定为:av=al+af,af=0,av=a1,推导过程同第一重双边激励关系(模块A)的过程,但此时参与努力的只有VCL,所以最终的股权配置只会与VCL的努力程度x1有关,这里模型假定x1+x2=x,x+y=1。得出结论:
2.当项目的真实质量为L(差)时。这时主导风险投资商在向跟随者传递信号时,会考虑到若如实传递(T)关于项目质量(L)的真实信息,此时跟随者为避免发生更大损失会终止项目的合作,一旦如此主导风险投资商将没有任何收回投资成本的可能;若发生道德风险向跟随者传递虚假信号(F)蒙蔽跟随者,即采取一种破釜沉舟的策略,这样还可以促使跟随者继续投资,使项目继续下去的可能性,有可能在逆境中获得成功从而收回投资成本,使得情况c发生。因此在项目真实质量为L(差)时,主导者向跟随者传递真实信号的策略被抛弃,会采取传递虚假信号的策略。此时由于主导者掩盖了项目的真实质量信息,主导风险投资商在与跟随风险投资商的谈判中占有优势,股权配置结构会朝着满足主导风险投资商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推导过程同上述b情况的模型分析过程。过程省略,结论为:
三、结论
对于联合投资策略所特有的双重双边激励关系的研究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种可能出现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第一,主导风险投资商的道德风险问题,往往发生在发现项目潜在质量差的时候出现,此时主导风险投资商会采取破釜沉舟的策略,蒙蔽在信息获得处于劣势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以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伤害跟随风险投资商的利益。第二,跟随风险投资商的“搭便车”问题,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合作过程中,跟随风险投资商可能会投入资金而不付出努力,按出资比例分享由主导风险投资商和风险企业家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收益。第三,在信息方面占优势的跟随风险投资商会在与主导风险投资商的合作中按照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影响最优股权配置。
最后,本文扩展了风险投资方与风险企业家的单重双边激励条件下的最优股权配置模型,得出了联合投资策略下发生不同双边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股权配置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永庆,王浣尘.双边激励与风险企业的股权结构配置[J].中国管理科学,2002(2)
2.项海荣,刘星,李建***.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8(5)
3.王雷,***兴华.联合投资伙伴选择、伙伴关系与风险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68~75)
4.殷林森,胡文伟,李湛.创业投资双边道德风险研究前沿与思路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6)
5.张新立,杨德礼.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7(1)
6.邓行智.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廖哲玲.风险投资领域中联合投资策略的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潘蓉.基于公平偏好的风险投资双边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市场均衡条件
中***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82 —03
引言
风险投资项目顺利交易的前提是买卖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如果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而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中指出,许多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买卖的一方往往掌握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Akerlof是最早开始关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并提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方法。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市场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风险企业一般不愿意提供太多的信息给风险投资家,风险项目拥有项目好坏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风险投资者则是很难甚至无法获得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给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带来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已有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本文基于博弈论理论、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对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并提出了在不对称信息下形成完全成功的风险投资交易市场的建议措施。下文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风险投资过程博弈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第2部分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风险投资过程进行了分析;第3部分为结论。
一、基本假设
风险投资者和风险项目间的投融资博弈过程基于如下假设进行:
1、博弈双方为理性决策者。双方各自按自身支付水平最小化(或得益最大化)选择策略。
2、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项目的拥有者有关于项目好坏的信息,风险投资者无法获得这种信息或者获得这种信息的成本很高。
3、博弈方:博弈的参与者为风险项目拥有者(博弈方1)与风险投资者(博弈方2)。
4、策略空间:风险项目拥有者的可选择策略为是否提交投资申请;风险投资者的策略为投资、不投资。
5、博弈次序:第一阶段,风险项目拥有者提出投资申请(或显示希望投资的信号),假设申请投资的成本较低,可忽略不计。第二阶段,风险投资者根据项目拥有者的申请选择是否投资。即此博弈为风险项目先行动,风险投资者根据风险项目的行为选择自己最优得益的动态博弈过程。
6、得益:风险项目可以按照价格P在市场上交易,好项目、差项目的实际价值分别为Vg、Vb,且Vg—Vb>0,Vg—P>0>Vb—P。
二、风险项目与风险投资者的博弈过程分析
(一)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在理想状态下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理想状态下,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风险投资者和风险项目,风险项目的拥有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若顺利融资,风险项目所有者的得益为P。风险投资者投资到好项目的得益为Vg—P,投资到差项目的得益为Vb—P。风险投资者和风险项目所有者之间的博弈矩阵见***1。
此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好项目,申请,投资)、(差项目,不申请,不投资),即当风险项目为好项目时,其所有者选择申请投资,风险投资者投资;当项目为差项目时,风险项目所有者不申请,投资者不投资。
由于风险项目所有者为追求自身得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者,为了获得融资,实现收益,风险项目有提供虚假信息的动机,理想状态下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过程转化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假设项目所有者对项目的伪装成本(或风险项目通过转让对项目的部分控制权,显示本项目为好项目而带来的损失)为C。
假设“自然”(博弈方0)将风险项目分成两类:好类型的概率为Pg,差类型的概率为Pb=1—PgP(g|A)表示项目所有者提出融资申请条件下好项目的概率,P(b|A)表示项目所有者提出融资申请条件下差项目的概率。
在混合策略下,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项目均依据对方不同策略选择的概率情况选择自己的行为,以实现自身得益的最大化。
下面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16)
这种情况是市场中出现的最悲观情况:投资者选择不投资,博弈的结果为市场完全失败。
(三)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形成以下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加强对风险投资市场交易的监管,提高风险投资项目的伪装成本,使发展前景不好的风险投资项目获得投资后的得益小于项目的伪装成本,是获得完全成功市场的最佳途径。同时,可能形成多种类型市场的直接原因是信息的不完美,构建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平台,消除风险投资者与风险项目间的沟通障碍,保证项目公平交易,也是促成风险投资交易市场完全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结论
本文基于专家学者对风险投资中不对称信息的相关研究,应用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相关理论内容,对风险投资的交易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完全成功市场、部分成功市场、完全失败市场、接近失败市场的均衡条件。市场完全成功是风险投资各相关主体愿意看到的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但由于风险投资过程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风险投资交易市场可能存在多种博弈均衡结果。加强***府在风险投资中的监管,构建风险投资的共享交易平台,实现对称信息的可获得性,成为促进市场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尔·R·范里安[美].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郑辉.风险投资双重委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4]何伟.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8
【关键词】 创业风险投资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方法
创业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的筛选和评价。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如何从大量的、不同领域的项目中挑选出可供投资的项目是这一阶段的关键。第二阶段是经营投资项目。包括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向创业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专业化等;第三阶段是风险资本退出。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保证资本增值的前提下退出现有投资。因此,如何以合理的成本准确、快速地寻找到合适投资的项目就成了创业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筛选过程中,通用也是最可行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评估指标法。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首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国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源于20世纪40年代,因此,理论界对于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也较为成熟。Wells(1974)和Poindexte(1976)分别对近百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管理层、产品、市场、期望回报率是影响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决策的重要因素。Tyebjee&Bruno(1984)通过访问风险投资家和全美风险资本联合会的所有成员,最后得出了影响投资决策的16个主要因素,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市场吸引力、产品的差异性、管理能力、抗环境的威胁;MacMillan,Siegel&Subba Narasimba(1985)在Tyebjee&Bruno研究的基础上,确认了27项风险投资评估标准,首次突显了对企业家素质与经验的关注,将企业家自身具有支撑其持续奋斗的天赋、企业家对本企业目标市场非常熟悉两项指标作为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考虑的最重要评估指标。Carter&Auken(1989)提出的指标体系亦证实了企业家素质和经验是创业风险投资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前9项指标中有8项与企业家相关:与企业家人格特征相关的正直诚实、动机与责任感、与企业家经验相关的行业经验分别排前三位。Jim Swartz(1990)作为风险资本家,认为成功的创业风险投资家首先是对人、其次才是对经营计划进行投资,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首先关注管理团队的背景;然后对团队领导者进行评估,包括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正直、开放和奉献精神。Rah&Turpin(1993)分别对新加坡和日本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采用的投资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得出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和经验 被认为是创业风险投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Knight(1986)&MacMillanetal(1987)首次考虑到了投资环境因素对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影响,认为影响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标准包括企业家、产品、市场、金融四大方面25个因素;Kakati(1999)通过对集群因素分析,认为Knight & MacMillanetal是针对技术性较低的风险投资而提出的,并不适合于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进而提出了影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新因素:企业家因素、资源因素、竞争策略、产品特征、市场因素、金融因素等。
国内学者对项目投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多,以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理论扩展为主。刘常勇(1996)调查了台湾地区的风险投资状况,主要从风险企业角度将风险分析因素分为商业计划书、经营机构、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财务计划、投资报酬五个方面的共22个指标。杨艳萍(2003)对创业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包括环境、创业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三个方面72个因素的评价体系,并对创业风险投资在不同介入阶段风险因素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与分析。熊保平(2003)不仅构建了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系统模型,而且通过对国内近百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问卷调查,使用GA-AHP进行权重计算得出了一级指标的权重。刘道榆、庄永友(2006)对Tyebjee和Bruno提出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对投资的影响,得出了我国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尽管国外学者所得出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一些主要因素和指标及重要程度是大家所公认的,如风险项目管理团队、风险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两大因素。而国内研究文献则偏重于风险项目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尚未对风险项目管理团队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国内研究对技术竞争者尚欠考虑,对市场竞争方面的考虑尚显不足。
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前瞻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必须体现前瞻性,既要立足于现在,能分析风险投资项目的目前状况,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能够预测风险投资项目未来的状况,不受时间、范围大小、评价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可持续观察性。
(二)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力求评价指标能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指标体系对于建立数学模型、采集数据、评价考核、综合分析等都是可行的,具有可采集性和可衡量性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测度和统计。
(三)自适应性与精简性原则
所选择的指标不仅要适应不同的行业、区域,综合的反映项目的总体情况,而且必须目标一致、相互***,全面、完整而又精简,避免复杂。
(四)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必须以风险投资相关理论为依据,体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使评价结果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第一层指标
根据前人关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相关研究及风险投资影响因素理论,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整合,确定了影响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两个重要因素:风险项目管理团队评价和经济可行性评价,构成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层指标。
1.风险项目管理团队评价
风险项目处于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要求风险项目管理团队具备高超的运营能力和应变措施。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关键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项目经营和管理能力、组织结构合理性等方面的内容。
2.风险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
风险项目的实施效果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自身在经济视角下的投资可行性,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目的在于优选出具有较高经济可行性的风险项目。主要包括项目的成长性分析、风险项目的商业化前景预测及项目盈利能力评价三个方面内容。
(二)第二层指标及其细分
1.风险项目管理团队评价指标的细分
人才是风险企业的成功之本,企业家及创业团队评价一直是创业风险投资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风险项目管理团队的各种能力也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评估的重中之重。
企业管理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运营风险的大小。而高素质的企业家与管理团队及良好的组织结构则是管理好企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风险项目管理团队评价应该包括企业家的基本素质的高低、管理经验与管理能力、组织结构与制度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包括企业家专业知识水平、领导能力、成长背景、诚信及战略管理能力五个方面;企业团队管理经验与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团队经营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组织结构与制度主要分为团队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内部组织机构的协调性、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及机制的健全性等。
2.风险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指标细分
风险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主要侧重于项目的成长性、项目的市场前景及盈利能力评价三个方面(如表2所示)。项目的成长性评价包括项目的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持续可能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方面;项目的市场前景评价包括市场需求程度、新产品替代率、产品市场定价能力、市场规模、市场增长能力五个方面;项目盈利能力评价主要体现为超额动态投资效率、项目产品毛利率、项目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等。
(三)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综合第一层指标、第二层指标及其细分指标,可以得到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由于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我们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财***科技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高新区企业负责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等,并结合调查结构采用AHP分析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权重,进而经过综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相对于第一层(准则层)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风险投资相关理论,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等原则,将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一级分指标6个二级分指标28个三级分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既可以分别评估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力与风险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也可以对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估;不仅有利于不同风险投资项目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在纵向的时间序列上还可以反映同一项目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险变化情况,从而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评估投资项目及了解其运行情况提供了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 Poindexter,E.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ventuer capital case[D].Un 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NewYork University,New York,1976.
[2] Hambrick,D.C.and P.A.Mason.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
[3] Bantel,K.A and S.E. Jackson. 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in Banking: 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J].Strate-
gic Management,1989.
[4] 徐绪松,郑海滨,熊保平.投资项目的评审[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5] 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6] 唐炎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系统评估研究[D].华中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0.
[7] 熊保平.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
[8] 杨艳萍.创业投资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3.
[9] 尹航.基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9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项目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其项目决策与实施都需要专业而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项目决策大多靠经验和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 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项目决策中缺乏专业而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项目实施中缺乏专门而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亟需对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的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一、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l)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风险管理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项目风险,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决策失误风险,对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控制项目风险的各种措施,使项目管理机构在进行项目的各种管理活动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项目面临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并能在损失发生后保证及时地提供措施,从而能够使管理部门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4)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为目标,将处置风险的各种费用分摊到项目建筑产品或者过程中去,从而减少了费用支出,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各种监控措施也使得各个项目部门有意识地提高管理效率,控制风险损失,进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而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则是在美国形成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被应用于房地产投资。其研究历程以196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60年以前,投资风险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财会分析方法;1960年以后,引入管理方法,创立了工程管理科学方法,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风险分析与防范、风险衡量、投资组合和风险决策等领域。如Wurkzebach在其《现代房地产》一书中,概括了房地产投资存在的风险,详细探讨了美国商业地产投资风险可能受到克林顿经济***策和新税法实施的影响。Roger P・Sindt.在其著作《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应用》一书中,分析了房地产投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房地产投资的理论。并且,在充分考虑房地产投资可能受到融资情况、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和外部投资环境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房地产企业投资的战略方案。Gaylon E. Greer和Phillip T. Kolbe 在《房地产决策的投资分析》一书中研究了不同类型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及决策问题,提出了一些房地产投资决策的方法。Joseph L・Pagliari在《房地产组合管理手册》一书中研究了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Peter・Jovanovic与David・spaulding主要在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评价和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另外,随着决策理论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逐渐将现代决策理论嫁接到传统的房地产投资技术之上,现资决策技术应运而生。具体研究成果有: (1)Anstin.J.Jaffe在其《房地产投资基本原理》一书中强调了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主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风险决策,并提出了房地产投资决策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美国学者盖伦.E格里尔在其著作《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定性地介绍了房地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讨论了传统的风险调整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并把房地产风险的概率分析方法定义为“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在此方法中,他认为风险应该表示为偏离预期值的概率。(3)国外房地产投资决策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Anstin.J.Jaffe提出的房地产投资决策五原则为:房地产投资分析为系统性经济分析、风险与回报紧密相连、最优投资应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房地产环境分析必不可少,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种风险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相关学者和专业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商业地产项目投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探索。如Thomas 和Jackson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和预测了英国的租金水平。Gregory H. Chun 对销售额与租金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项目风险管理的知识被介绍到我国,应用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将项目风险管理应用于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在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投资决策上,主要著作有:于川和潘振锋编著《风险经济学导论》,陈佑启等编著的《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及经营决策方法》,杜海鹏主编的《房地产投资风险与防范》,陈琳和潘蜀健等编著的《房地产项目投资》,李启明等编著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俞明轩、丰雷编著的《房地产投资分析》,胡晓龙主编的《房地产投资与分析》等。对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决策研究,贾焕***将贝叶斯方法应用在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中。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研究房地产的书籍都只是顺带提及风险的问题。
由于房地产在我国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学者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正处于初期阶段,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投资者投资要点的分析等方面,如:租金回报率与投资回报率的区别和未来增值空间的判别、租金回收风险的考虑等。运用的方法主要是从其他行业借鉴的,如运用混沌经济模型控制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投资目标选择模型的研究,用正态分布***像法计算房地产投资净现值风险等。
三、关于现有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的评述
我国房地产业开发起步较晚,关于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还较少,现有文献大都是侧重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或者风险调控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或评价,三个方面研究相互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割裂了风险识别的特征联系,并且缺少对风险发生机理的深入分析。
目前,国内许多有关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研究内容大都是对投资风险的某些特征,如对风险来源、风险可控性等各种具体风险管理特征的介绍。由于对投资风险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如此分类只是针对性质相同的某一类房地产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研究,这就割裂了各个风险特征之间的联系。许多文献中对“风险(驱动)因素”和“风险后果”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深入的分析,从而导致对风险发生机理缺乏研究。
(2)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的评估离不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国内现有文献中许多评估指标体系都是以定性方法分析建立的,指标体系往往比较广义,针对特定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并经过严密论证尤其是实证研究指标体系不多,造成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3)风险调控缺乏充分的先期研究支持。
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调控。风险调控的措施也应该建立在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特征全面识别的基础上。而目前国内现有文献针对具体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不够,缺少对投资风险因素和投资风险后果之间发生机理的分析,同时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许多风险调控提出的方法和措施大都是建立在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定性分析基础上的***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群.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11,8
投资与风险论文篇10
[关键词] 委托――;风险投资;模型
[中***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050-03
[基金项目]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系统管理”(批准号:T0502);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复杂金融与经济系统的对称性和规范建模”(批准号:06JC14057)
[作者简介] 陈辉煌,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
高 岩,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上海 200093)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投资是由投资者将资金交给风险投资公司,由风险投资公司经过理性选择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产业投入资本,同时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财务管理、管理咨询等,最终使投资者从成功的投资项目中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传统融资方式的一种变革,它的产生为创新活动与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风险投资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利益主体,即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
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在投资中的利益上往往不一致,在现实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委托――的风险问题。如何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运用信息经济学中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构建多任务委托――模型,对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间的委托――关系中的风险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弈模型的构建
委托――理论是近30年西方企业契约理论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这一理论认为,在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委托人(股东或作为其代表的董事会)和人(经理)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在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极有可能凭借其在经营企业中获得的信息优势来侵犯委托人利益,造成所谓“成本”。为了更好地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委托人就必须一方面对人进行有效激励,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尽量降低“成本”。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我们知道,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作为两个***的经济当事人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在追求各自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风险企业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即利用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内生的信息不对称现状(风险投资家无法观测风险企业家的行为),尝试各种“投机”与“偷懒”行为,以牺牲对风险投资家及整个风险项目的整体收益为代价,来强化个人的私有收益。对这种问题的规避需要设计相应有效的契约机制。
如何把上述委托――关系模型化呢?由于风险项目的收益是随机的,它不仅依赖于风险企业家管理风险项目的努力程度,还受到外部环境中随机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不妨用函数x来表示风险项目的随机收益。假设A表示风险企业家所有可选择的行动组合,a表示风险企业家的一个特定活动(如风险企业家的经营行为),a∈A。θ是不受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如市场的变化莫测),a和θ共同决定一个可观察的结果x(a,θ)和一个货币收入(如产出)π(a,θ),货币收入属于风险投资家。一般来说,我们假定π是a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即给定θ,风险企业家越努力工作,收益就越高;同样,π是θ的严格的增函数,风险企业家在同样努力工作的条件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风险企业的经营越有利,收益也越高。这条假设很直接地反映了信息的不对称,风险投资家不仅观察不到风险企业家的行动,还无法根据经营成果来判断风险企业家采取的行动,即对于重要变量a的信息,风险投资家相对于风险企业家来讲处于劣势。
其次,又由于风险投资家对待风险的态度比较积极,而风险企业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假设风险投资家是风险中性的,风险企业家是风险规避的。
第三,假定风险投资家的效用函数是V=V[π-s(x)],?鄣π/?鄣a>0;风险企业家的效用函数U=U[s(x)]-C(a),s(x)是风险投资家给出的报酬,C(a)是风险企业家的成本函数,是风险企业家努力的负效用,并且C′>0,C″>0。对于效用函数如此具体的假设正是为抓住委托双方的利益冲突,显然风险投资家希望风险企业家努力工作,而风险企业家却厌恶工作。
第四,当风险企业家向风险投资家寻求融资时,风险企业家将首先对风险项目提出一个报价ω,假设这个报价是双方约定的结果,而与风险企业家的管理风险项目的能力及风险项目的最终收益无关。在风险投资家拥有一部分项目股权后,如果风险企业家决定不再继续这个风险项目或风险投资家打算解除风险企业家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那么风险投资家就将为风险企业家支付这个报价,因此ω实际上是指买下风险投资合约的期权。报价ω被接受后,风险企业家则将他最终报酬的分配权割让给了风险投资家。
(二)模型的建立。根据上述假设,风险投资家的契约设计就等价于求解如下的优化问题:
在上式中,x表示可以被观测到的风险项目的随机收益,a表示风险企业家的决策变量,如努力程度,在某项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等;s(x)表示风险企业家所得报酬;π表示风险企业家的产出(如企业利润等,风险投资家得到该产出),有些时候,x可能包含π,V(.)、U(.)分别表示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的效用函数;F(x,π,a)和f(x,π,a)分别表示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C(a)表示风险企业家的成本,u(ω)为风险企业家的机会成本或保留收益。
(1)式表示风险投资家的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2)式是风险企业家的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straint),又称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traint),即风险投资家设计的契约保证,风险企业家会为了发展风险项目投入努力 a,而不是拿钱ω后走人;(3)式表示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即风险投资家所希望的努力水平a必须通过风险企业家的期望效用最大化行为来实现;其中,a′∈A是风险企业家所有可能的努力水平;(4)式是数量约束,即风险企业家的收益分成不能超过风险项目的总收益。
该模型说明风险投资家在极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风险企业家的利益。
三、求解风险投资中多任务委托――模型
目前,委托――理论得到的许多结论来源于简单委托――模型。然而,简单委托――模型假定人只从事单一的工作、人的努力选择是一维的。但在现实中,在许多情况下,人从事委托人委托的工作不止一项,或者,即使一项工作也涉及多个维度,因而,人的努力选择往往不是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Holmstr・m 和Milgrom 证明,当人从事多项任务时,从简单委托――模型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适用的。因此当人为委托人执行多项任务时,对人的激励问题应该在多任务框架下进行探讨才更有意义。
从上述对委托――模型的基本框架的分析,我们知道它可以应用到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实际问题中。但是,基本的委托――模型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它只考虑了单个委托人的情况,或人也只从事一种活动的情况。其基本模型的结论不仅有限,而且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解释范围也太窄,故它很难用于分析更广泛的经济组织问题。因此,多任务委托――模型就是在克服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文在此运用多任务委托――模型分析在风险投资中作为委托方的风险投资家和作为方的风险企业家的契约关系。为了研究方便,假定:
风险投资家是风险中性的,风险企业家是风险规避的;用a=(a1,a2)表示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向量,a1是花在经营性目标上的努力,a2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付出的努力;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总成本为C(a1,a2),一般假设函数C(a1,a2)是递增的及凸的,即C′>0,C″>0;风险企业家的活动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可观测结果x=(x1,x2),x1是观测到的经营成本变化情况,x2是观测到的产品质量变化情况,且xi=ai+εi,i=1,2;εi是均值为0方差为δi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风险投资家的收益为π(x)=γxT,γ=(γ1,γ2)是由于风险企业家的努力而使风险投资家获得收益的系数,γ1是由于努力降低经营成本a1而获得收益的系数,γ2是由于努力提高产品质量a2而获得收益的系数;风险投资家设计激励合同s(x),根据观测到的结果对风险企业家进行奖惩,取s(x)=e+βxT,e是风险企业家的固定收入,β=(β1,β2)为剩余利益分享系数,其中β1是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而带来的剩余利益分享率,β2是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而带来的剩余利益分享率。因为风险投资家是风险中性的,对于给定的激励合同s(x),风险投资家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 (E为数学期望,下同 ):
假定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总成本C(a1,a2)=k(a12,a22)T/k=(k1,k2)为努力成本系数,k1是降低经营成本的努力成本系数,k2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努力成本系数,且ki>0,i=1,2;ki越大,同样努力的负效应越大。风险企业家的确定等价收入为实际收入的均值减去风险成本,即:
由式 (5 )、(6 )可知:剩余利益分享系数β与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利益均直接相关。如果β=(0,0)则 s(x)=e,意味着剩余利益的获得完全取决于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不承担任何风险,只获得固定收入;如果β=(1,1),则说明风险企业家承担全部风险,并完全决定剩余利益的获得,这与风险投资家及风险企业家的利益不相符,因此βi∈(0,1),i=1,2。
由式 (9)、(14)、(15 )可知:在最优情况下,风险企业家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βi是ρ,ki,δi2的减函数,风险企业家越是风险规避,努力活动所带来的观测结果的方差越大,其承担的风险越小,也越不愿意付出努力去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引发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失灵,导致风险投资的失败。若努力成本系数k越大,剩余利益分享率β将越小,则风险企业家的利润将降低;若努力成本系数k越小,则表明风险企业家更愿意以较低的努力保持较低的努力成本,从而使自己获得较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郑君君.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朱彬,韩霜.我国风险投资中委托――风险控制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3]罗荣桂,张光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委托――模型及风险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兴华,权小锋,杨敏利.风险投资委托关系中的监控与激励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07,(1).
[5]张维迎.博弈论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投资与风险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