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化论文10篇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设计艺术;民族性;时代性;技术性;商业性

从设计艺术美的发展过程研究其设计艺术发展的规律性。这里我们从自身规律和社会生活两大方面讨论设计艺术美的制约关系。大体如下几个方面。

1 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体格特征、精神面貌、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等的概括。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与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它和周围各民族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民族性因素对于设计艺术发展是自身发展规律、是艺术传统流传和积淀。所以民族性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在自己设计作品里重视研究本民族文化,并在设计活动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精华,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责任。不同时代、文化思想会在艺术表现形式内容上留下时代的烙印。然而,在世界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虽然保存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民族艺术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认识方法应该是全面认识、宽容选择、推陈出新。设计艺术不是孤立的,它与***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并存。所以只有各民族艺术的发展,才有世界艺术的发展。

2 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设计使得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风格总是会表现出自己所处时代的烙印。设计艺术作品就像历史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与面貌。各个时期的***治、思想、经济、审美情趣等因素直接影响艺术发展,在艺术审美、风格特征、创作内容、表现形式和方法都产生影响。例如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百姓生活的富裕,到艺术品种中的绘画艺术、宫廷建筑、服饰的特征;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女性装束的性感开放;化妆的多姿多彩等。而今天的设计师则更加理性,以大量计算为基础的,其表现手段已进入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时代,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样化艺术形式。

设计艺术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艺术,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绝对成正比,经济发展状况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生产力水平决定艺术形态和面貌。如从早期青铜器到商周秦汉成熟的青铜器艺术。再如现代社会中一些新生的艺术形式,像电影电视艺术,形象设计艺术、电脑设计艺术等等这些都是与高科技术的发展进步、社会的整体经济密不可分。

***治思想及伦理道德对艺术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是经济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治思想对艺术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和影响力发挥***治教化的作用。 例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米朗琪罗的《大卫》雕像等。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宗教对艺术起制约作用。例如中国的三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佛像、壁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艺术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宗教趋势。

综上所述,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对艺术设计都有影响但艺术也作用于经济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设计的质量和社会效应,与社会内容联系,更取决于它的审美特质、内涵、创意意蕴。

3 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设计师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技术问题,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设计理念如何以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还要考虑自己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如何以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转化为商品。技术性与时代性直接联系。设计艺术史的发展历史表明,设计艺术风格的重大突破,都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可分。如青铜器的形制的发展,冶炼技术编钟的铸造,世界建筑艺术奇迹之一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又如现代主义设计的“机器美学”也直接与新材料及冲压成形技术相关。每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反过来对科学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美与真、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艺术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对翅膀。一位合格的设计师应该密切关注科技术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善于利用这些最新技术的人。西方的设计师中有相当多的人曾经是建筑师,对材料和技术有一种特有的职业敏感。我国的设计艺术要取得大的突破,不仅要在艺术上和创意上有新的发展,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方面也应有很大重视。对于设计师来说,技术因素在设计中的艺术魅力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更好地应用。

4 商业性

其实是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双赢。商业性在现代设计中是设计师必须正视的一个因素。艺术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有两种情况,功能优先于艺术的作品,适合大众口味而且获得良好的市场,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属于经济实用型,可以被公众所接受,能刺激大众消费。另一种是艺术优先于功能的作品,属于奢侈消费,充分体现出商品所有者的地位身份而受欢迎,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则要求设计师自觉意思到自己的设计究竟是为那些人服务,一个设计师总是具有特定的审美倾向和消费价值取向,而这可能正对应于社会中的某一阶层,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应该有这种自觉地。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应该会有不同的服务对象,而且从消费的层面也会有价格高低之分,但只要这个设计师自己的设计定位是准确的,他的作品在这一既定的消费阶层是受欢迎的,这个设计师就是成功的。实际上设计艺术的发展 与商业文明的发展也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正视商业文明的竞争刺激了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并最终使传统设计艺术走向现代设计艺术。可以说商业性是现代设计区分于传统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设计师也应该在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充分掌握和利用这一原则,创作出商业上成功的作品来。市场不仅仅是意味着商业,例如一部好电影会有一个好的口碑,一定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质量,才能得到受众的喜爱,同时也是推动票房增加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夏燕靖.中国设计史[Z].上海市印刷十场有限公司,2009.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2

作者:张宁 单位: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楚都寿县城呈现的楚文化、艺术特征

寿县城地处淮南,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受独特地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尧、舜以前的寿春楚人不得不信奉巫术、崇拜***腾,不得不用细致的观察力和独具一格的创造力去适应环境,发展自我。东周时寿春先后成为了蔡国、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寿春土著文化开始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楚末年,为避秦国压力,而把都城迁至此。寿春楚人在此期间不断吸收、消化了来自北方中原、东南部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西南部的四川等相邻区域的华夏、吴越、巴蜀等文化圈中的一些艺术因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5]寿县楚文化作为楚文化的尾段,内涵丰富、内容庞杂,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物件,又包括精神形态的意识和理念;既包括不断发展的制度又包括循序渐进的风俗;既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又包括文化、艺术和巫术;既然是寿县物质文化的遗存,又是涵盖寿县的楚精神文化的总和,无论是青铜铸造还是漆器工艺;无论是老庄哲学还是乐舞美术,无不闪现着楚人智慧的熠熠光华。寿县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寿县城遗址上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古朴庄重、气势雄伟,腹部饰圆箍,箍饰花纹,双耳和颈的外壁饰有模印几何***案,三足根部有浮雕漩涡纹饰,鼎口平沿有铭刻,展现了楚国在绘画、铸造、语言、雕刻、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再现了浪漫、深情、喜庆、悲壮的情怀,彰显着现实理性主义的气息,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小巧精致的青铜雕塑大府铜牛回首顾盼,表现出卧牛闻风而动的霎那情态,生动传神;似劈开竹节的“鄂君启金节”物象突出,寓意庄严,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6]以上三件文物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反映出寿春楚人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长期的积累、悟化和抽象,把传统的对***腾的崇拜寄托于自然界的具体物象中,把本民族的理想与追求运用于不同形制的抽象线条和符号中,用赋予其生命律动的奇特、夸张造型表现奋发向上、不懈追求的深刻内涵,为研究探讨楚国文化在淮河流域的发展衰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是楚艺术的精华所在,其数量较多、保存较好,虎虎生风、神采飞扬,无论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线条都给人以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和某种激越奋发的精神力量。远古寿春恶劣的生存环境及与楚结合之前落后的社会形态,使得寿县人保留着率真、热情、奔放的土著传统,意识中存在的奇异想象和狂放不羁与楚人的浪漫情怀有机融合。他们信奉神灵与***腾,重视用神话和巫术与神沟通,内心渴望通过祈求而得到神的庇佑,较少顾忌制度与宗法。寿县神秘的土著传统与楚人的浪漫情怀共同培育了寿春楚人幻化神秘、追求自由的艺术特质和纵横驰骋的想象力以及取法自然、高于自然的不竭创造力。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既非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摹仿,也不是对当时社会的刻意表达,而是寿春人对一系列自由生命形象的提高与创造,是当时的寿春人对潜意识里生命活力与超越自我的生命机能的尽情释放。典雅华丽的楚漆器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和丰富的色调,至情、至性、至美的洋溢自由生命的情怀,幻化揽括浩渺宇宙的无穷气魄,阐释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深厚精神内涵,显示出寿春楚文化“对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别致风韵,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寿县楚艺术中的线条变化多端,各种形式及不可名状的几何形匹配,把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7]寿县楚人由原始土著人发展过渡而来,意识纯真质朴,没有中原人经历奴隶社会所沉淀下的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的文化,不似中原人的审美心理注重社会***治功利性,其更重视审美对象的娱情作用,更多地保留着一种开放心态,奋发***强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寿县楚艺术更大的魅力,还在于其整体意象构成的不可捉摸的神秘意蕴。面对楚漆器艺术品,望而立知其为何物,顿后悟出其非自然摹本,而是视觉艺术形象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统一。富于想象力的寿县人能够将各种线形统一在一定的数序规律之中,通过S形动荡曲线,使戏剧性效果与严格的秩序感被完美地统一起来。更能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一个生机勃勃、用美好的灵性维系的世界,使其象征意味依然神秘莫测,让世人在无限的空间内享受无尽的艺术魅力。所体现的精神风尚与理想追求,代表着这一变革时代的特殊风貌[8]。楚都寿县出土的楚漆器将寿春人大胆支配传统和再造传统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自然界存在的传统事物形象先进行总结、抽象、肢解和打散,依据自身存在的主观能动性辅以变形,再根据装饰、表现或象征的新需要和新风格重新组合,以此独特的神韵提升和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其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辽阔深邃空间,熔铸了运动和力量,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寿县楚漆器中多龙凤鸟纹饰,寿春楚人“人心营构之象”就是排除束缚于艰险,乘龙驾凤到神秘浩渺的空间自由驰骋,这恰与以儒家学说为根基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悖,寿春楚漆器给人轻快、飘逸、欲腾空而去的感觉,老子的表现宇宙生命本体的“道”与“气”、“大象无形”、“涤除玄鉴”等学说所折射的美学意蕴,在寿春楚漆器中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9]寿县楚漆器在造物饰形上的“羽觞”乍看简单小巧,而细观髹以黑色,饰以朱红单鸟***纹的形制,盈透着大气的盘旋式宇宙感以及辽阔深邃的奥妙空间会喷薄而出,让人目不暇接!这也正反映出寿春楚人对纹样的迷信崇拜心理和对美好、力量、正义的情感寄托以及与道家造物思想的重合。[10]

研究楚都寿县楚文化艺术特征的现实意义

寿县楚人对生命热爱、对自由向往,他们通过对灵巧、生动、变化和力度的把握,用具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气魄与力量创造了承载着寿县楚人生命渴望与精神追求的楚文化艺术的灿烂与辉煌,用严谨、科学、务实和创造的理念诠释了寿春楚人发展自我、不断提高的理念,百折不挠、不断创新的精神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活力。从寿县楚文化艺术特征分析,我们能够发掘、总结出当代寿县人民应继承和发扬寿县楚人的精神,寿县一定能够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大的拓展寿县的知名度,更快的推动旅游业乃至全市、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启迪当代艺术设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3

【摘要题】数字化时代与文学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文学/审美思维/仿真

【正文】

中***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03)02-0028-1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每个时代都会培育出自己时代所独有的绚丽多姿的奇葩。文学艺术又是时代的镜像。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1](p68)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映显出时代,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1](p58)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化、数字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治、***事、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数字化使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像了。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现代,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像。”[2](p81)“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2](p90)信息数码***像进入我们的储存、检索、阅读、欣赏、传送的工作平台并显示在电脑的屏幕上,它的快速、清晰、变化多样,给接受者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享受。

数与美有着历史久远的关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就把数与美联系起来,将数看作是美的本源,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个音乐的音阶和一个数[3](p113-114)。我们今天所说的数字化是建立在0-1的二进制的数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审美教育,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古人无法想像的有利条件。它使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的“世界文学”的预言变成了生活的现实。人类在几千年创造的文学艺术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这给作家、艺术家、美学家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信息数码***像的创造、掌握与普及,大大有益于读者大众的审美素质和鉴赏水平的提高,读者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又可给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美以强大的动力,进一步促进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数字化一方面使世界***像化了,另一方面,又使文学艺术这面时代的镜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1.各种艺术的交融性和审美的共通感。这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

在当今时代,我们经常可以欣赏到由卫星传送,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精品。卢浮宫的绘画、西安的兵马俑、歌剧《茶花女》、悲剧《哈姆莱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电视剧《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等等,通过多种媒体,使艺术的各种成分,如声、光、色、画、语言文字交融成一体,从而给人一种审美的共通感。这种共通感是我们单纯在书面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无法获得的。

2.作家和读者互为主体,相互之间具有一种互动性。

作家是创造的主体,读者既是接受的主体,又是参予创造的主体,他可以直接参加到文本的创造过程之中。读者与作家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关系。多媒体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独语局面,它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真正称得起是复调的、多声部的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局面。互动性是数字化时代在网上创作、批评、交流、对话的根本特性。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网上的文本使我们有能力进行迅疾的互动。”[4](p166)互动既有同一时间的互动交流,又有不同时间、地点的互动。“非同步的互动在网上的节奏是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而不是几天几个月”,这种非同步性的互动,可以在网络上强化混合媒介的冲击力[4](p167)。

3.文学镜像呈现出多维性与立体化的特点。

在电视或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的文学艺术***像本身就是多维的、立体化的。美国学者埃瑞克·戴维斯指出:“电脑、媒体和远程通讯技术正在不断收集、控制、储存和传播着一个日渐庞大的数据流,这无疑建立了一个新的维度:信息空间。这个繁殖力极强的多维空间是虚拟的、网络密集并十分复杂的,是一个广阔而又至高的王国,它是由我们的想象力和技术的表述来调节的。”[5](p114)传统的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阅读鉴赏的方式是线性的由点到线到面,而数码***像艺术则是格式塔式的,具有直观性、整体性。由数码***像建立起来的信息空间,不是一维、二维、三维,而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包括时间维度的“四维空间”。***像显示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以四维空间存在着并给接受者以审美感受。20世纪最后两年中,《泰坦尼克号》通过影响、电视、因特网,创造出了艺术领域的神话般的奇迹。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35部电影和一百多部小说反复地叙说着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因撞上冰山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故事,但都没有产生通过数码***像显示出的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艺术魅力。

4.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数字化时代,是一个真正走向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它彻底冲破一切封闭的牢笼。人们能够以超越时空的方式,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向宇宙的星空去搜寻知识和传送信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经不是笑语,而是生活的现实。马歇尔·麦克卢汉明确地宣称:“在瞬时信息的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分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结束了分割性专门化工作的职责,承担了搜集信息的角色。”[6](p180)现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联合绘制人类的“生物基因***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建立“数字***书馆”。这样以来,不仅关于人类自身的基因构成及其谱系,可以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共享,推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人类几千年创造的艺术珍品和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库”,同样成了人类共同享用的财富。这对文学创造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福音。

5.数码***像的复制性与仿真性。

数字***像高速、清晰、直接、仿真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复制功能与印刷术、照相术相比,也进入了一个全息、多维、具有创造性的新阶段。在发达国家正在建立的数字***书馆中,我们看到,它不仅能复制、储存古今中外海量的文化珍品,而且可以制成光盘、VCD、轻便地携带,长久地保存。在复制过程中,适应受众的需要,还可以配上音、光、色、电、***画、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高远深邃的意境。如经数码***像复制显示出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的交响乐章等世界文学艺术珍品,比我们仅仅从诗集、散文集和听音乐会得到的审美感觉,丰富得多。数码***像的复制者的具有创新性的制作,自然会在情感上引起受众对作品的共鸣。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是丰富多样而又迷人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数字化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它给世界带来的福音的一面,而忽视它的负面效应,那就会陷入一种新的陷阱。为此,《技术帝国》一书的作者特意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说:“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7](p103)就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讲,有几个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复制性、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

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独创性。艺术最忌雷同化、标准化、模式化、理性化。爱德华·杨格在《试论独创性作品》中指出:“独创性作品是最最美丽的花朵。模仿之作成长迅速而花色暗淡。……有些作品比别的更有独创性;而且,我认为,它们越有独创性越好。独创性作家是、而且应当是人们极大的宠儿,因为他们是极大的恩人,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域添上一个新省区。”[8](p82)杨格认为,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永远无法超越蓝本,因为原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们个个“都是独特无二的:没有两张面孔、两个头脑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带有自然的区分的鲜明标记。”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泛滥的结果,使文学界不再是***特行之士的结合,而是一大杂烩,乱七八糟一大群,出了一百部书,骨子里只不过是一部书[8](p95-96)。复制性和标准化是通过数码***像制作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瓦尔特·本雅明指出:“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9](p84)他还说,“原作的即时即地性组成了它的原真性(Echtheit)。……完全的原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在数字化虚拟世界中显示出的一幅幅法国卢浮宫保存的艺术珍品,的确非常逼真,然而人们总是还想去卢浮宫亲自欣赏一下大师的原作。因为再好的复制品,也无法表现原作的神韵(本雅明称之为“光韵”),无法表达出原作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具有独一无二的深邃的意蕴。数字化的世界是一个技术世界。“技术世界是能相容的标准化的世界,如果没有标准,那么既不能发射也不能传送。”[9](p85)对于网络世界来说,技术的标准化是必需的,对于文艺创作来讲,标准化则是与艺术家追求的独创性相左的。

2.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艺术的民族性、本土化的矛盾。

数字化世界,打破了地方的和民族的局限,使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从而,“将地球变成了一个互连或者内连的整体,并不断提高其相互依存性的必要过程。”[10](p207)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使民族文学走向了世界文学,同时,又不可否认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数字化的进程,运用的是一种二进制的0-1的世界性的语言。仅从使用的工具来说,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本土化就产生了矛盾。关于这一点,《技术帝国》的作者已经感触到了,他说:“技术标准的复杂化和提高必然意味着:更好,更多!这是技术与文化的第一个矛盾,第二个矛盾是文化总是保卫本土的:它总与界限、区域、归属相关联。只有带地方色彩的文化,与地域相关的特性,用自然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根据定义,任何自然语言都不是宇宙的也不是世界的。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比如二进制语言,0和1的语言。不过自然语言不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因此不是技术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来说,没有必要一定是可译的:它应该保留某种只能被翻译但并不等同于翻译的东西,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让我们感到难过和痛苦。”[10](p206-207)在数字化世界上,各民族文学的自然语言所保留的诗意的无穷的韵味显然是世界性的技术语言中难以表达的。

3.技术理性与审美情感教育的矛盾。

数字化本身是技术理性的结晶。它与被称之为“美育之父”的席勒所倡导的通过审美教育培养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完美的人是相悖的。在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技术决定一切、控制一切的社会中培养的人,马尔库塞称之为“单面人”。当着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结果,“异化的主体为它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只有一面,它无所不在,形式多样。”[11](p212)理性得到空前的张扬,而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则黯然失色。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是没有什么强烈感觉的,只满足于自己干净、简化、经济,也就是吝啬到极点的形象,它会切断我们与真实世界的联系。”[12](p119)就现实中青少年喜欢看的卡通片,如《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等,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它们虽然有其趣味性,但对陶冶青少年的审美情感,则是意义不大的。至于那些含有不健康因素的、格调低下的卡通片,那就更是有害无益了。

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与审美情感教育的矛盾。《技术帝国》中有一段讲得很好,说:“今天真正的问题是第三世界中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都被***像技术逮住了,美国化了,他们的文化很像是环游世界的人的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属于同一个世界,都说着洋泾浜英语。随后,你会发现,在暗处,有一群被遗弃的人,他们想退回到从前的信仰中去……这一意愿中有某种可敬的东西。“[12](p119)在当今世界,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美国。美国不仅是经济上、***事上的超级大国,也是掌握信息技术的超级大国。他们利用因特网等信息数码***像技术,极力地在各个领域推行其价值观和新殖民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利用手中掌握的数字***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殖民主义文化与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尖锐的冲突,它与美育建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都是根本不相容的。18世界末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的重要目的,是要消除社会的严重异化现象,培养全面发展的审美的人,技术帝国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文化,不是要消除异化现象,而是要进一步制造更加严重的社会异化现象和人性异化现象。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波)沃·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王逢振编译.网络幽灵[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法)R·舍普等.技术帝国[M].北京:三联书店,1999.

[8](英)爱德华·杨格.试论独创性作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9](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0](法)R·舍普等.技术帝国[M].北京:三联书店,1999.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4

中国的工艺思想向来对造物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感化作用非常重视,在使用方便、形状颜色得以满足的同时要求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当中,***案、造型、尺度或者纹饰都具有特定的寓意,在这些造型当中都是以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前提的,在造型千变万化的同时又与伦理道德相联系,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文化教育、伦理教育在工艺美术中的重大作用。

2工艺美术产业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特色

2.1中国元素与工艺美术相结合中国的工艺美术不是纯粹单一的模拟、再现事物,而是通过其外在形态去描绘表达出特定的氛围、格调、趣味和风尚,并能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对于工艺美术来说,其审美学特征是用来满足实用的需求,使得工艺品体现出工艺美、材质美和装饰的美感,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寻求别致的形态、巧妙地构思和深刻的内涵。中国艺术将对工艺品的审美行为转化为漫长而缓慢的时间过程,使人们在反复体会中得到不断地满足。例如,在鉴赏钧窑瓷器时,人们可以通过瓷器釉色的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去鉴赏,钧窑瓷器的***浊釉的颜色是非透明的颜色,很大程度接近于蓝色,颜色较深的称之为天蓝色,比较淡的称之为月白或者天青色,釉中散发着淡淡优雅的光泽,釉色美轮美奂,更为惊奇的是由于钧釉里面含有微量的铜元素,在一定的窑内环境下能产生不同变换,有时在青色釉色中出现一抹红色,像极了蓝天下的晚霞;有时呈现出紫色的斑片,如同飞渡的晚霞。这种意境所散发的浓浓“中国味”,迷倒了无数的中国人,它同时也体现出了深厚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般西方人难以体会到的。因为人类的历史像不断流动的河流一样,所处环境、地势不同,流动的速度也跟随者变化,正是由于历史发展的这个特点,使得美术作品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保留着时代特色。在观赏同一种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中国艺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它是外在和内在的完美统一,可远观也可以近距离把玩。工艺美术追求的内在意蕴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深厚。

2.2工艺美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工艺美术的材料在审美上不是以精贵或者廉价来判定的,它主张“因材施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或者造型上面都是依据材料的原始特性,充分利用或显露出材料的自身美感,着种特性使得工艺美术做出来的物品恬淡优雅、自然天真而又别具情致。工艺美术的作品要求能够直接使人大脑中产生知觉、感觉和表象,从而进一步产生联想,使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美才是工艺美术所要展现和表达的美。内容产生形式,而内容又包含在形式里面,任何艺术美都是包含和反映生活的,工艺美术作品所展示的形象,不但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而且还能反应出一些社会本质,寄托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3教育在工艺美术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决定着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成功。要根据不同材质的原材料充分合理的取其所长,为将要表现的内容服务,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例如,苏绣在日本引进了先进的电脑绣花技术,玉器厂从外面引进电动水凳的技术等。说明艺术和科学技术、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与现代工艺是可以互相融合,使工艺美术在科技发展的时代表现出该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我们在进行工艺美术教育的同时,要看出自身工艺特征在在制造过程中被材料、制作水平的限制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美学价值就越大;对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工艺美术的发展源远流长避免工艺的失传,加大对工艺美术的宣传,让更多人不局限于古董鉴赏这个方面。

4结论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师道 孝道 经典 内学

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在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核能的开发本来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但我们今天却随时都要遭受核战争的威胁。因此,人们形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盲目地发展科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竞争教育。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竞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教人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中国古人并非不懂科技,但更懂得科技发展的弊端,因此,大力提倡发展人文教育,认为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当前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意开历史的倒车,只是尽可能地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科技好似一匹野马,需要一名睿智的骑手去驾驭。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并非基于一种民族情结去赞美和宣扬自己的文化,也并非基于一种复古的情结而厚古薄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集称为经典,“经”是纵贯通达,“典”是典范、标准,古今一成不变之真理,可以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 艺术教育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内

马一浮先生在《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文中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艺术教育依托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摄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够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三、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艺术教育不应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唱歌、弹琴等技艺的传授,艺术教育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德能与才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造福于人类。

中国历史中的绘画、雕塑、戏剧等大多展示、宣扬的主题思想是“忠、孝、仁、义”,在娱乐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用。无论是过去的君主时代还是现在的民主时代,艺术教育也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我们的身、心、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集又可称为内典,内典即是内学之典集,其中所盛载的智慧与德能来自心灵的最深处,是人心本来具有而非从外学来的一种亲证的现量境界,不是一种想象、推理构建的理论。通过这些典集可以开启我们内心深处处于休眠状态的智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被马一浮先生称之为“六艺之学”。马一浮先生在《论六艺统摄于一心》的文章中写道:“举网者必提其纲,振衣者必挈其领。”先要识得纲领,然后可及其条目。六艺之教可以统摄一切学术,这是一个总纲领,真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一遗。学者须知六艺本是吾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吾人性量本来广大,性德本来具足,帮六艺之道即是此性德中自然流出的,性外无道也。”艺术也本是人心中分内的事。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表里的关系。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艺术教育中的“教”,左边是“孝”,意思是说老与子、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右边是“文”,其意为文以载“道”。教育是师道,其根本是孝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师道与孝道。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人生宇宙的真理、规律。在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五伦十义,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的关系应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长惠幼序、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关系为原则。思想、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并把这种品德保持、发扬、增长就是“育”,久而久之会有所得,德者,得也。人与人的关系依止于“仁”,仁者爱人,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人,这种爱是“仁爱、博爱”,而非贪爱,这种博大而崇高的品质正是出自这样的文化背景的熏陶,这种品质可物化、外现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艺术教育以人为本,首先要确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价值观。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的出现对于社会人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艺术教育首要关注的事情。高雅的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的境界是大有益处的。艺术即使不能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至少也不应是“精神污染”而有害于社会人群,何去何从基本上取决于艺术教育的导向。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持反对意见者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对于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其二是由于年代久远,必然会产生一些流弊,这是人的原因,并不代表主流文化,且不可因人故而废其法。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者之间名词、名相虽有异,但理无二致。南怀谨先生把儒家比喻成开粮店的,把道家比喻成开药店的,把佛家比喻成开百货店的。“儒”字即人需要“仁”,就像人需要粮食一样重要;得了病不能不吃药,此病是不懂得爱物的“心病”,物是指我们的生活环境,再广一点如山河、大地、宇宙万物,“物”与我们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百货店自然无所不包。三家的典集称为“经典”,这些典集并非是某个人的学术观点,所述都是古圣先贤之法,都是真性的流露。真性也叫真心,心、佛、众生不二,否定了经典也就等于否定了我们自己本身。

以传统文化注入艺术教育,并作为其精神内核,“真、善、美、慧”四字足以概括。“真”是真实之理,是人生宇宙的真象;“善”是完善,我们内心深处本来具足无限完美的智慧、德能与才艺(美、慧自然在其中)。“真、善、美、慧”这种教育理念完全可以凭借经典的引导开发出来。

五、传统文化中的修学方式给予艺术教育的启示

从前有成就的读书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博学多闻;另一类是一门专精,众多的“典集”只学一部,一部经通达,部部经都通达。全部心思用于一门,久而久之心就定了,由定能萌生智慧,这种智慧深藏于心灵的深处,不是从外学来的,所以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内学,经典又可称为内典。经典就是心灵深处智慧的外现,形于外的经典又可启发内在本有的智慧。这种本有的智慧也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 善”,善是完善,是本有而非从外学来的。这种优良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给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种新的启迪。它不但能使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能开发、增长智慧,的确是事半功倍。这种教学尤其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效果会更佳。人在少儿期,心灵是较为纯净的,接受外来事物快速。十二三岁以前是“黄金季节”,一旦错过甚为可惜。近现代以来,我们不知有多少代人在重演这样的悲剧 ,然而幸运者也不乏其人,如老舍、矛盾、鲁迅、朱自清等一代有成就的文人,他们的白话文文章写得好,都是从小读古文读出来的。清代的金农,五十岁才开始学画,能名留史册,全凭其深厚的国学基础;潘天寿在黄宾虹先生简介中提到:“先生幼年颖异,笃学好问,曾延宿儒馆于家,弱冠游学金陵扬州,得广交时贤文艺之士。能琴剑,擅诗古文辞治印,兼攻经史与***释老氏及金石文字之学,均深有造诣。”由此可见,黄宾虹先生的艺术成就无不得益于国学渊源。从小受过传统教育的有成就的人不在少数,而从小读白话文长大的敢称大家的又有几人?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不同的时代与人,如果今天的艺术教育能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获取更多的借鉴,对于促进艺术教育的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论语》,朱熹注,(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2]《论语》,徐志刚译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蒋金德等主编:《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南怀谨着:《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四书五经》,管曙光等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6]南怀谨着:《原本大学微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7]南怀谨着:《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汉字 书法 传统文化 艺术创新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内涵),至今有多种提法,尚未定论,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略举几例加以说明: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形体。二是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三是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一是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二是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汉字笔画线条,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三是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一是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中国汉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符号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围也更广了,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二是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但无论如何,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制作出来的,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问题,还涉及这门艺术的文化特色问题。书法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把它和其他艺术放在一起,它的中国文化身份最直接,特色最强烈、最鲜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书法,哪怕是“唐人街”一块招牌,马上就会想到中国。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7

    (一)全球化的冲击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新问题

    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在全球化冲击的进程中,它受到的影响是深厚的。如今在中国的设计师中间已经有了这种倾向,他们认为美国的模式在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如果设计就要按美国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拉斯维加斯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好莱坞化”、城市规划的“曼哈顿化”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遗忘和特别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问题一:“拉斯维加斯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向美国拉斯维加斯学习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最终会导致在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今,国内的设计师和建造师还是一味地、争先恐后地学习“拉斯维加斯化”,[1]设计师们把他们的作品还叫做“后现代化”,这些作品只是单纯地讨好消费者,没有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核。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问题二:“曼哈顿化”在城市街区设计中的影响。在城市街区的规划中,往往都去模仿曼哈顿,认为高楼大厦林立才是现代都市的象征。致使我们的城市中修建了好多摩天大楼,却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当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但是,如果在设计中只考虑学习美国设计的文化,那么这么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青年设计师若干年后将成为建筑界和中国室内设计界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设计思想都深受“曼哈顿化”的影响,那时候,我们所有的建筑都是高楼大厦,我们民族文化独特的特性已经丢失,这对我们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问题三:“好莱坞化”的影视作品。当今的年轻一代受到了“好莱坞式”大片的影响,它的影响着正在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年轻一代不再崇尚***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而今,我国的影视界已经开始接受“好莱坞审美标准”,中国的影视界已经被同化,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浮躁的商业时代,同质化已经成为中国设计界的弊病。

    (二)民族文化创新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的解决之道

    如果单纯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讨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艺术设计思想和作品向外传播,都可以被当做全球化的过程。首先,某一个地区或民族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起源的开始,经过某些因素,而传播到世界上的,所以可以说先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如果要解决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其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应该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充分继承和发展上的。

    1.深刻理解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内涵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才可能达到继承传统文化,才可能掌握其本民族本质、内在的精神,才可以把现代手段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果只是简单把民族文化挪来一用,其内在的思想是不会被真正体现出来的。因此,审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出崭新的观点就是对其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求其精髓、取其精华、结合设计理念来创新出新思维。好的艺术设计能给人们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思考。自古以来,人类的设计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设计方案的优劣在于其是否满足了设计诉求点。总的来说,我们处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时代,生活是设计的源泉,生活方式研究是设计与生活的桥梁。对设计来说,元素是基础,特色是表达元素与元素之间组合的特点,风格彰显特色的升华。“中国特色”的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把中国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完美融合,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2.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

    继承与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对设计师来说要把握好的,就是要他们理解与继承好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古代文化中的传统美学思想。首先对传统艺术进行消化,然后再接着对其进行深层次创造,这就要求既不失去民族特性,而且又具有时代感。设计师们只有对其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领悟,再加上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潮流,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特性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被本民族和国际社会同时认同。传统与本土是两个互相联系的开放体系,本土建立在全球知识体系基础上,全球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是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着本土化的设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都被生活紧紧连接着。因而,中国特色不应局限于僵化的传统与本土,应以开放的心态创造传统,从本土生活中发现特色。本土设计应保持开放性,设计出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在继承民族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基础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对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

    3.融合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中国设计文化的虚无感和悲观情绪,现代设计完全参照西方体系,忽略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对祖宗留下的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模仿是克服不了全球化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影响的。设计师们需从传统的设计思想入手,加入现代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他们创作的作品既体现民族性又要具有时代感。就要善于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这里所说的学习是要领会到那些优秀作品的“灵魂”和“精髓”,虽然好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要,但是内在的设计思想和文脉才是当代的设计师们所要掌握的。这些“思想”和“文脉”并不是容易掌握的,它需要设计师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作品进行研究、对比和思考。当代,将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进行融合,兼收并蓄,这才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8

关键字:大众文化;波普艺术;主题公园;前卫艺术;迪斯尼乐园

大众文化①与艺术的关系由来已久,追溯到现代主义初期的法国印象派,便可以窥见端倪。尽管印象派一再声明其反主题之要义而把形式(光色变化)当作最大的主题,而他们在题材的选择上却无法排除大众文化的制约——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状态是作品的主要题材。托马斯·克劳(ThomasCow)在《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一文中指出,印象派的题材定在“闲暇”(leisure)。无论是“草地上的午餐”②,还是“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③(见彩页),都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情趣进行了细腻的描述。这种“闲暇”不同于古典主义的贵族文化,也不同于荷兰小画派的乡村情调,是中产阶级对大众文化的消费,事实上,印象派画家本身就是中产阶级通俗文化的参与者④。

尽管现代主义消解了贵族文化,使中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但现代主义艺术仍是一种少数人的前卫艺术⑤,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大众文化作用于艺术的结果是精英主义的前卫艺术的消失。艺术不再仅仅成为少数精英和官僚阶层的一种话语权利。这时,大众文化也不再是肤浅的对生活方式的描述,而是把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与商业美术风格中最具影响力的应该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波普艺术,就词义而言,波普就是大众的意思,也含有流行的意思。从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波普艺术是对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⑥的狭隘和精英观念做出的回应。抽象表现主义以其主观、个人化、精神性成为一种精神贵族的艺术而高高在上,只能在艺术界而不是公众那里获得胜利。波普艺术则针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问题,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与新的形式,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1957年,波普艺术的首批代言人之一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用这样的词汇定义他创作波普艺术的素材和方式:流行的、昙花一现的、可以随意替代的、廉价的、大批创作的、年轻的、精神上的、性感的、新颖的、有诱惑力的、商业性强的……(见彩页)。

尽管波普艺术发源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但在美国这样的国度里波普艺术如鱼得水,因为那里浓烈的商业气氛、电影、卡通、标志、摇滚及***杂志等为波普艺术提供了灵感,也提供了阵地。波普艺术的清单里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几乎一切和大众文化有关的事物:时装、广告、电视、电影、小说、MTV、Flash……,甚至连***治也可以作为波普的题材,由此不难看出主题公园与波普艺术的相似之处(见彩页)。主题公园实际上就是波普艺术的一部分,处于这个时代的事物,又有谁可以完全摆脱波普的魂魄呢!正如波普教父沃霍尔⑦所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波普就是一切”(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

“波普附体”的主题公园是在机械游乐园(AmusementPa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特定的主题而创造出的舞台化游憩空间,它以虚拟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载体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大众性。它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以及文化陈列等手法迎合游憩者的好奇心,以上主题情节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从而革新了以机械游戏为主体的游乐园。迪斯尼乐园虽不是鼻祖,却是连锁规模最大的一个。自从1955年建立之初,迪斯尼乐园就成为现代美国最具煽动性的隐喻⑧。迪斯尼乐园以其丰富的主题,把动画片所运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手法与游乐园的功能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为游客营造出一个充满梦幻、奇特、惊险和刺激的世界,使游客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迪斯尼乐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带来的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主题公园这一游乐形式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见彩页)。1983年日本建成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法国于80年代末开始兴建迪斯尼乐园;我国的香港特区也于2000年决定筹建迪斯尼乐园。此外,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都相继建成了各类主题公园。世界旅游组织认为,主题公园仍然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主体内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波普的世界里,天空总是蓝的,商品和服务总是应有尽有,主妇总是笑容可掬,乐观主义的情绪不仅表现在艺术与***形中,也反映在园林景观中。主题公园就是波普艺术在室外游憩设施中最显著的投射,是景观设计与商业、旅游业、娱乐业联姻的产物。所以从和大众文化及波普艺术的关系角度衡量,不难看出主题公园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商业性主题公园自出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盈利是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说,它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古典艺术情怀下的传统园林是两回事。崇尚和谐的古典审美原则在此全然不适用,因此两者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所以大可不必厚此薄彼。此外,主题公园也没有“为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和公共交往”而建的现代公共绿地所具有的博大的包容力,它不是社会福利,不是市***设施的一部分,而是一种商品,谁要是想享受这种商品的功能,谁就得付款,而且价格不菲。

商业性决定了主题公园的项目设置的出发点是“卖点”,即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期望,主题公园就要有相应的设施满足这样的期望,包括给人们的怀旧心理提供令人宽慰的场所。于是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导致主题公园必定成为由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成的什锦。以迪斯尼乐园为例,它除了童话仙境外,还必须同时是一个大集市,也是一个市民中心(civiccenter),附带着老祖母的农场、商业小镇、童子***巡逻队、旋转俱乐部和科学幻境。

复制和拼贴复制使拜物主义的艺术幻灭的同时,也使艺术融入大众消费的轨道,是现代艺术转向后现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同时,大众文化就是为庞大的文化工业所支持并以工业化方式大量复制、生产的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机器文明为了生存,也必须制造低成本、批量生产的商品。波普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原创,而在于对原创的作品的复制和挪用。在作品的制作上也常常用工业社会的现成品,同时充满了诡辩、自嘲和自我参照(self-reference)。

论文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来自

迪斯尼乐园里堆砌了所有消费者可能熟知的符号和信息。为了使这些信息能够快速识别,它们必须通过复制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同时作为统一的企业形象,复制也是必须的。在主题公园中,游人不需要发现的惊喜,只要识别的满足。随着迪斯尼乐园在美国、日本、巴黎的扩展,“迪斯尼幻境”几乎成为赝品的代名词。所有的迪斯尼乐园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由8个主题园区构成:美国大街、冒险乐园、新奥尔良广场、万物家园、荒野地带、欢乐园、米奇童话城、未来世界。

所谓“虚拟”即“似是而非”。虚拟实在是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因为人们对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常常会有一种近似于叶公好龙般的迷恋,所以虚拟实在方面的消费有着空前广阔的市场。

第一个主题公园就是诞生于荷兰的虚拟小人国⑨,后来的迪斯尼乐园都是和现实世界相异的国度,主题公园的商业价值就在于它的非真实性和戏剧性,在于它制造了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幻。在这一点上,和好莱坞电影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但在主题公园中,好莱坞电影中为人所熟悉的、并日益变得乏味的对于未来世界的乐观主义,被换成对将来戏谑和邪恶的视角,这些又常常是以现实主义的极度“真实”来体现。似乎这样才更逼真,更“实在”。主题公园省去了虚拟体验的各种传感器,让人在物理空间直接进入,从而获得“超现实”的体验。

迪斯尼公园中的场景要么是童话仙境、未来世界,要么是反映异域风情或是先祖时代的生活,总之不是你所处于的生活形态,主题公园可以带你在时空中自由穿行,就看你想在哪里停留。

沉浸性主题公园的这种特征⑩和电子游戏有着很多相似性,只不过一个是实体的三维世界的沉浸,另一个是虚拟的三维世界的沉浸。既然是“沉浸”,就包含了身体的进入、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体验等全方位的模拟。

但主题公园的参与和模拟更为逼真,感官刺激也是多方面的。游人对于主题公园的进入是切切实实的“在场”(11),有着绝对的“实时性”,主题公园就是一个大型的“行为MTV”。

信息超度饱和当今是信息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已经大大拓展,从传统的文字阅读到读***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介入,人类的“阅读方式”越来越简易、快捷、充满惊喜和乐趣。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中往往使用超级写实的手法,或者干脆就采用印刷、粘贴创作作品,因而带有许多时代性的符号:无论是可乐瓶子、罐头盒还是彩色的玛丽莲·梦露(见彩页),都让我们产生既熟悉又惊异的情愫。此外,饱和以及强烈对比的色彩,逼真到甚至夸张的形体、堆砌的符号都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的渴求。波普艺术的商业特性使之注重包装比注重内容为甚,以新奇、活泼、性感的外貌刺激民众之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消费欲。

主题公园也是这样,常常以夸张的色彩和尺度、堆砌的商业符号,使游人在娱乐的同时获得超度饱和的信息量(见彩页),在感受的丰富程度上,似乎与某些古典园林是不相上下的,但古典的东西始终完美而统一,它所给予你的感受也是一个整体,因而也不允许有破坏这个整体的事物出现,而主题公园是万花筒,色彩斑斓,包罗万象又不失欢快和幽默。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科技性幻景的制造在远古时靠宗教仪式、靠巫术,再后来有了艺术家这一类人群,就靠文学的语言、音乐的曲调、绘画的色彩和笔触,雕塑的体量和神髓,舞蹈中的肢体语言等等来实现。随着人类智慧的累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娱乐的媒介,而且科技在制造虚幻世界的任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众文化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民间文化的一大差别就是它借助和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科技传播手段,以确保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古典园林是为个人(无论是君主、贵族还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而建,现代景观是为大众而生,对话和交流是基本要旨,除了共同的文化背景、相通的文化语汇外,科技有助于信息的传递。

作为旅游资源的主题公园,较之历史古迹而言,是一新一旧,一今一古,“新”在何处?科技首当其冲,成为主题公园的卖点。美国加州布里斯恩正在建设中的TELOS主题公园,“科技”就是该园的内容之一。这个主题公园更像一个科技展览馆或科技博览园。这是一个自给的、可再生的微型花园城市的模拟。这里有落差30m、绵延2km的全球最大的人工水幕,同时它也是公园内的净化及循环用水。建筑和设施的设计都考虑并结合了高科技的内容:堤岸上设有光电太阳能板,利用电脑控制跟踪太阳直射角度以获得最大效能。还有缆拉浮动娱乐中心、海风调节公寓酒店,收集世界最独特矿物水晶的“水晶山”,内置数个风车的“TELOS塔”、太阳能循环海水加热系统、悬桁球形剧场、氢气制造厂、高架水上牵轨系统及车辆与建筑的实验测试厂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科技在旅游业中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科技和娱乐结合后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

短暂性后现代文化的爱嘲讽、沉迷于虚假表面以及把各种事物的碎片拼在一起形成大杂烩的意识,使这种文化作用下的生活形态,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游戏态度。这种态度下,真理都不是唯一的,其他事物都是短暂的。华美和幸福总是稍纵即逝,而且总有更好的等着你。后现代条件下创造的事物没有经典,不值得保留,因为物质和技术条件使我们很快又可以制造出同样完美的另一个。只要使用过,感受过就足够了,主题公园也是如此。

迪斯尼乐园只是一个突出的个案,还有许多形形的主题公园满足了其他喜好的观光客。风靡电玩领域的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12)在余热未消之际,又适时地推出电影版的“劳拉”。最近ViacomEntertainmentGroup的分公司宣布他们将会把派拉蒙的电影《古墓丽影》改为多场景的主题公园(13),而地点预计将在俄亥俄州的KingsIsland,辛辛那提附近。商品制造者对使用者的关怀从来都是无微不至,性感矫健、英姿飒爽的劳拉,不仅可以出现在电脑屏幕所呈现的虚拟空间,还可以体现在电影屏幕的声、光、色中,甚至还可以在真实世界中由你来亲自体验。开发商为你提供有着各种体验可能性的系列商品,再挑剔的顾客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想不消费都不行。

近日,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哈里·波特和魔法石》已经在全国的影院上映了,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买到哈里·波特的玩具。也许不久的将来,他的身影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公园里,届时,哈里·波特迷们可以在三维的实境中体验扫帚上的奇遇了,谁又知道呢!

注释:

①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必然地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MTV、营利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等等构成大众文化的主要成份。

②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③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④可以用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的话来说明这种现象:“……通过他们对颓废性娱乐的综合描绘:歌厅、舞厅、杂技团以及像修拉所提供的那些场面,他对我们这个转折时代的堕落有这种生动的感觉,他们目睹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的伟大社会变革试验。”

⑤前卫艺术(avant-garde)在本质上是从形式到内容对传统惯例、学院主义规范和既定的公众趣味的反叛。

⑥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年代前后,这期间的蒙特里安是几何抽象的代表,蒙克是表现主义的代表。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是1919年第一次用来描写康定斯基的某些绘画的,在40年代的美国主要指德库宁、波洛克等人的艺术及行动画派。

⑦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生于美国,波普艺术家。作品题材常常是标准的商标和超级市场的产品,如:可口可乐瓶子、坎贝尔的汤罐头以及布里罗的纸板箱。他最擅长的风格就是重复。可口可乐瓶子无休无尽的排列,造成如在超级市场货架或电视广告所见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品有:《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子》、《玛丽莲·梦露》、《电椅》等。参见《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53页。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注释:

⑧世界第一个迪斯尼乐园是美国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于195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建成,参见ClareGunn.TourismPlanning,Taylor&Francis,1994。

⑨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诞生于荷兰。1950年,投资商将荷兰的120多个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按1:25的比例缩建于海牙市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被人们称为“小人国”。这一全新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主题公园真正意义上的鼻祖。

⑩这种特性常常被称为“可参与性”,说“沉浸”是想强调一切虚拟活动,包括电脑游戏和主题公园的游戏设置,对于使用者来讲,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

(11)这里,“在场”(Presence)是借用了20世纪初哲学的一个常用词汇。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中,在场是存在的同义词,并且是时间性的一个功能。

(12)EIDOS的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讲述主角劳拉在全世界的古文明中探索未知的秘密并展开一连串的冒险。从1代5代总共在全世界有着2500万套的销售量。

(13)目前这个主题公园正在Rivertown区广达364英亩的场地上兴建,预计在2002年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林梅英.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评析所引发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1(5).

[2]冯维波.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J].中国园林,2000,(3).

[3]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5).

[4]托马斯·克劳.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J].美术译丛,1988(2).

[5]朱利安·弗里曼.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6]宏飞.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KaralAnnMarling.DesigningDisney''''sThemeParks.PublishedbyFlammarion,1997.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9

 

在当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过于注重艺术生艺术素质和艺术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艺术这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文化总体性的认识和文化素质的养成。提到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时,教育者们常常提到的是艺术作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艺术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入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其次,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学科发展、轻视文艺理论研究尤其是文化研究的现象,从而导致艺术教育中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不够宽广'文化理论方面的知识欠缺等现象。然而,随着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人们慢慢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理论思考和认知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和补充作用。

 

文化研究肇始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但是其学科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先前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社会理论、经济学、***治学、哲学、文学、艺术学、传媒研究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超学科”和“后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和总体性学科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对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艺术界的热点问题。所以,如果能够在艺术类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中加入相关课程,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和丰富艺术教育的学科设置,而且将大大促进艺术生对文化总体性特征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当代诸种艺术的外在形态和文化内涵、各种艺术理论的生发和论述,从而更好地思考和认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把握艺术创作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促进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下面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学科发展、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文化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等方面论述文化研究对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 文化研究的学科发展

 

文化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1 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研究,指的就是该中心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该中心的奠基者也是该理论的灵魂人物包括理查.霍加特(Richard Hoggart)、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E.P-汤普森斯(E.P.Thompson)、斯***亚特-霍尔(Stuart Hall)等人。他们从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关怀出发,探讨了不同社会集团的文化支配权问题,同时,为研究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生活及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也为世界范围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式。在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文化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因其跨学科性或者说强大的学科包容性迅速被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就此著书立说,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如美国出现了一批以格罗斯伯格(Grossberg,他曾在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学习,是霍尔的学生)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者。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学教授本-阿格尔(Ben Agger)出版了《作为批评理论的文化研究) -书,该书从文化取向出发,对伯明翰派文化研究进行了概况总结,认为该学派的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跨学科性;其次强调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定义;再次拒绝高雅与低俗的文化二分论;最后,文化既是实践又是经验。

 

20世纪70年代,文化研究的影响范围继续扩大。首先,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意大利工人***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霸权理论”相继被纳入文化研究的学科领域中来。其次,女性主义和“后殖民文化”研究成为了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传媒研究、同性恋研究、种族与族裔问题研究及全球化问题也成为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至此,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已经从英国伯明翰学派所关注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扩展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学科研究,其综合性(或称学科交叉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门学科。

 

2 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当前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文化的现代性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艺术研究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艺术教育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其关系到当代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说弄不清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到底应该如何区分、如何定义以及如何阐释?其实这个问题也—直困扰着许多中外学者,值得庆幸的是,不同国度、不同学科背景的文化研究学者在经过一番细致的考量之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解释。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应该把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不是历史的一个时期来看待。“我说的态度是指对于现实性的—种关系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选择,一种思考和感觉方式,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英国文化理论家斯***亚特·霍尔提出了现代性多重建构理论。他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建构过程,涉及到***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四个主要社会进程,它们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性。同时,也有艺术家主张现代不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而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或者风格:现代主义取代的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打破了模仿写实的绘画原则,各种抽象画派应运而生;而后现代主义用过于局部、纯粹和形式化的风格终结了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的画风,挪用、拼贴、戏仿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此外,西方文化理论研究者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当代性和现代性著名研究学者齐格蒙特-鲍曼( Zygmunt Bauman)认为后现代性并不必然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或是拒绝现代性。后现代性本质上乃是现代精神长久地、审慎地和清醒地注视自身,注视自己的现状和过去的活动。后现代性就是正在来临的时代的现代性。与此同时,法国著名后现论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 Francois Lyotard)坚信,现代性总是不断地孕育着它的后现代性,后现代性不过是在重写现代性,而不可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现代性的五个悖论》一书的作者— 法国理论家安托瓦纳贡·巴尼翁(Antoine Compagnon)则指出了后现代的嗳昧性和矛盾性,认为它—方面极端现代,—方面又反对现代;—方面主张大众的通俗路线,另—方面又坠入精英主义的窠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也许代表着真正的现代性远未到来。鉴于现代性内部的诸种矛盾和冲突,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提出了两种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进行论述。美国另一个学者马歇尔.伯曼则认为现代主义表现为三种形态:“退却的现代主义”,“否定的现代主义”和“肯定的现代主义”。“退却的现代主义”强调艺术的自主性以及生活实践的区别;“否定的现代主义”力***抛弃一切价值,是一种反对现代存在的总体性***;而“肯定的现代主义”则指普通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打破艺术与生活以及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创造出多元丰富的艺术形式。

 

德国社会思想家乔治·西美尔(Simmel 1858-1918)非常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现代社会文化中的诸种现象,如时尚、现代文化中的冲突、女性角色、贸易博览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文化缺乏普遍价值和意义,不复具有统一社会的功能,不得不沦落为商品,而以商品为主导的文化无休止地刺激着现代人的神经。在此基础上,当代文化理论家哈贝马斯(Jugen Habermas)认为,现代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世界的“祛魅”,即一个有着有机结构的自由社会、连同人们对这种有机社会的向往一同离人类而去。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多关注和追寻的是多元、自治、自由,而不是前现代社会中被高调宣扬的最高价值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3 文化研究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通过上文中对文化研究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文化现代性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这门学科方兴未艾,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包容性和整体性的学科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众所周知,艺术这一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国内有学者曾提出将艺术教育视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的观点,认为“综合性艺术教育就是一种大写的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形式下,物物相需的生态关系,不仅体现在各门艺术之间的艺艺相同,更重要的是把这个相互通达的艺术整体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联系起来。总之,通过艺术与世界的多元联系,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而把艺术放到一个广泛的关系中,从而使学生能生动、完整的艺术,充分感受它的魅力,体会艺术背后的文化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强调艺术与世界的多元性联系,建议把艺术放到一个更广泛的关系中去,并将其视为艺术教育的总体发展方向之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让文化研究走入课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重要性在于让艺术生从艺术各学科与文化的外在联系中理解艺术,从文化的视角观照艺术的特性,在借鉴吸收文化研究领域对于文化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等文化艺术热点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把握认识各门艺术的特征与技法。另—方面,开设文化研究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当代诸种艺术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文化内涵、更清楚地认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

 

其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加入文化研究相关课程,也有利于完善、丰富艺术类研究生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使艺术类研究生能够接受更全面的人文学科教育,为继续艺术类各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与此同时,这不仅是对当前艺术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其实这也有助于提高和拓展文化研究在目前大学艺术教育教学体制中的地位,从而提高该学科的社会影响力、认知度及其应用与实践。因此,文化研究与艺术学科中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学理论教育应该是相互借鉴、互为补充的关系。

 

总之,艺术教育中,文化研究与艺术技巧、艺术素质、艺术学理论的协同发展,将大大拓宽艺术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素养,从而取得更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最终有益于学术知识的传播、新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及良好学术氛围的建立。

艺术与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现代陶瓷装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审美价值

1 陶瓷装饰艺术的内涵

1.1陶瓷装饰艺术概念界定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是将作品内容与形式寻找完美结合点的重要手段。因此,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审美的根源,就是其装饰的本质。对于“装饰”一词,古已有之,并且有着数种不同的解释,如《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孟光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可见,装饰一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打扮、装饰点缀、装饰物品等几种较为常见的释义,但这些解释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使得人或物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即达到一种美化效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变革与创新。

人们看到的陶瓷艺术品大多是经过装饰的。所谓陶瓷装饰,是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进行艺术创造,即陶瓷艺术家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例如,从原始彩陶***案可以看出线条在陶瓷装饰中的简单运用,虽然这种线条是稚拙的、草率的,但我们可以从这种随意的线条可以明显感受到人们意识的朦胧,以及一种对审美的原始时期的最初形态。通俗地讲,对于陶瓷装饰的理解,一般可认为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的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

2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要义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我国历史文明演化进程中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人物的创造产生、汇集,并传承下来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也可以归纳地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先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在观念文化中,在历代陶瓷装饰艺术中,人们习惯将常见的动物、植物等,用***案的方式装饰在器物表面上。有时用人们爱听的谐音表达一句话,或是用***画的形式把这句话表现出来,都能形成一幅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如许多陶瓷艺术创作者通过描绘“鹭”表达“一路平安”。历代遗存至今的大量陶瓷艺术品,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也是中国传统吉祥***案得以传承、发展的载体。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先民乃至当代人的观念文化和审美理念。

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物方面

许多历史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冶陶技术及陶瓷装饰技法的精髓,如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制度文化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最典型的要数在题材运用方面,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在这段时间里,陶瓷装饰有官窑、民窑之分,如“龙”的题材一般都用于官窑,民窑禁用,这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制度。

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明。

3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1辩证统一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作用与陶瓷装饰艺术实现审美、美育的功用是辩证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功用在引导教育、教化,如《诗经》倡导“夙夜在公”,《尚书·周官》也有名言“以公来私民其允怀”倡导天下为公,以整个民族、社会、国家为重。而陶瓷装饰艺术则是通过含蓄的***案、纹饰加以表现某些思想、认识、理解乃至审美。中国美学思想是重“意”的。陶瓷绘画装饰则体现出美学中的“意”以古典美学为最高理想,这种审美理想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陶瓷绘画的艺术本质。

如瓷界泰斗王锡良《黄山西海》作品如***1所示,作品流畅大胆,整个画面呈现一种“简约”的感觉。注重那种含蓄的美,展现自然恬静的感性韵味。随着陶瓷技术的进步,颜色釉与白胎的结合,粉彩艺术与雕刻、豆青、青花、开光等多种装饰技法结合,形成多种新的装饰形式,根据作品的要求,相互结合,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得更为完美。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其各篇佳作,名传遐迩,历久常新;书法、绘画、歌舞等艺术也登峰造极:许多科学技术在当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陶瓷装饰艺术也出类拔萃,并且陶瓷装饰艺术也因当时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文化、艺术的“双丰收”。文化的繁荣促进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艺术的灵感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这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如21世纪初,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作品如***2所示。作者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回归到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梳理,在陶瓷装饰上,整个画面意境开阔、场面宏大而视觉中心突出,场景既符合历史真实意义,又调动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寓意。在极其微细处彰显作者艺术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人物刻画方面,极其注重人物神情,求贤若渴是这件作品重点要表达的主题。在视觉效果上,在黑与白的苍茫间透露出极具绚丽色彩,给人一种恢弘而不失细腻的审美享受。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有陶瓷装饰艺术的精妙,也正因为陶瓷装饰艺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3.2相互渗透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而艺术种类、载体的不断丰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陶瓷装饰艺术领域,凸显艺术装饰中的文人雅韵,粉彩装饰中的文人画、山水画等。如现代粉彩艺人以竹林七贤、桃园结义、精忠报国、才子佳人、仙道神佛等故事传说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再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创作的粉彩作品《鱼戏莲塘》(见***3),以泼釉的“形”作为画面的主体结构,如泼釉形成的密集的枝干,再在其间穿插梅花;通过泼釉形成几个大的抽象不规则色块,在其间绘制花鸟,不规则色块因所绘花鸟不同而可以看作是荷叶或其他之物,这集中表现了对佛教“莲花”圣洁与自由心性的赞美。

3.3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促进了陶瓷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也促进了陶瓷艺术装饰的进步。因此,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为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在现代陈设艺术陶瓷装饰中要求无论是***案纹样装饰形式或绘画装饰形式,无论表现题材是人物、风景、花鸟或动物,它都必须巧妙的在碗、盘、瓶、罐等器皿上进行构***,并且是和器皿冰融于水的结合,更好地以画美物、以物托画。从而形成了的装饰形式,配合陶瓷绘画的技法、工艺手段、工艺材料,形成了特有的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将其数千年的思想内涵以各种形式运用到陶瓷装饰上,并通过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技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艺术与文化论文10篇

学习

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化学与人类1000字论文。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符号的社会,是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话语符号系统,而这些构成网络话语系统的符号则是普遍性的、超时空的、超文化的,是普世的。网络社

学习

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美术的论文题目,美术论文及参考文献。但正如殷双喜所担忧的,跨学科方法的运用能开辟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要注意避免由此可能导致的美术史的泛化。丁亚雷副教授则认为美术史并不存在所谓

学习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00字,安全环保论文。“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学习

交通与运输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与运输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运输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交通运输论文1000字。1.采取的保障措施(1)明确了12条城际“奥运快速通道”,确保奥运车辆优先通行,做到通过收费站无障碍行驶;(2)全面加强对奥运通道交通运行的监测、预

学习

月计划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月计划10篇,内容包括月存钱计划,月计划表二十篇范例。次日,毁月计划正式开始。你说什么?不能毁掉月球?小伙子,你疯了吧,为什么?克雷约教授对弗雷德咆哮道。教授,这千真万确啊!昨天夜里,外星人来到我家,告

学习

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1000字,生活中的化学1000字论文。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进行的一个半定量原理性实验。***2-

学习

交通信息与安全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信息与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热点问题论文2000字,交通安全论文的摘要。1.1校园电子商务的概念。校园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具体应用,它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利用校园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软件

学习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怎么写,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2000字。一、引言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

学习

供货合同违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供货合同违10篇,内容包括关于连续供货合同详解,供货合同解除情况说明。第一条为切实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规,保证购销合同的严肃执行,签订本总合同。本总合同适用于日用百货、文化用品、钟表眼镜、鞋帽、纺织品、针棉织品、服装

学习

艺术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生活论文怎么写,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000字论文。一、何谓仪式郭于华在其《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说:“仪式,通常是指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特征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

学习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10篇

阅读(40)

1.2收集资料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

学习

化学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工艺与设计毕业论文,化学分析类的毕业论文。一、目前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有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实力突出,学生选题具有很强的

学习

气象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气象的论文摘要,气象与生活论文3000字。发生学方法因其特有的视角、手段以及独到的逻辑性和鲜明的科学性,已逐渐被引入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医发生学方法是指运用文献学、训诂学、文化

学习

合同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10篇,内容包括关于合作合同范文合集十篇,公司合作合同模板合集十篇。新的《合同法》是一部复合继受的法律,虽然以大陆法系债法内容为主,兼采英美合同法中的一些制度,如要约的可撤销(18条)、先期违约(68条、69条、108条)、法定

学习

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化学与人类1000字论文。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符号的社会,是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话语符号系统,而这些构成网络话语系统的符号则是普遍性的、超时空的、超文化的,是普世的。网络社

学习

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美术的论文题目,美术论文及参考文献。但正如殷双喜所担忧的,跨学科方法的运用能开辟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要注意避免由此可能导致的美术史的泛化。丁亚雷副教授则认为美术史并不存在所谓

学习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00字,安全环保论文。“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学习

交通与运输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与运输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运输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交通运输论文1000字。1.采取的保障措施(1)明确了12条城际“奥运快速通道”,确保奥运车辆优先通行,做到通过收费站无障碍行驶;(2)全面加强对奥运通道交通运行的监测、预

学习

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1000字,生活中的化学1000字论文。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进行的一个半定量原理性实验。***2-

学习

交通信息与安全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信息与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热点问题论文2000字,交通安全论文的摘要。1.1校园电子商务的概念。校园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具体应用,它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利用校园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软件

学习

艺术与社会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社会论文,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论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各类产品都得到极大地丰富,而作为弱小个体的“人”由于被分布在一

学习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00字,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分析案例。“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