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综述论文10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1

1、选题和收集资料

1.1 选题 医学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综述的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需要、自我优势的基础上来选定题名。选题要新颖,要选择进展较快、知识尚未普及、原始报道积累较多、意见不一致而存在争论的新课题,一般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课题。另外,综述的题名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科研究范围和学术深度。

1.2 收集资料 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齐全、规范、可靠(最好是知名杂志的第一手资料),并严格挑选、不断更新。

2、资料整理和组成文稿

2.1 资料整理 运用逻辑和统计方法对广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类、归纳等处理。通过阅读题录、文摘,浏览标题、作者、出版单位、附录文献来识别文献资料与本综述选题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确定具有实用意义的资料。分类的目的是使资料内容单元化,可从大到小逐层逐级地划分。归纳的意义是使资料内容系统化并产生初步的判断,可依时间顺序、价值属性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科学合理的文献检索、有序的整理好资料,就等于完成了编写任务的一半。

2.2 组成文稿 这是撰写综述的中心环节,是运用技巧把经过处理的资料编撰成文的过程。一般从历史背景、目前状况、发展趋势3个方面加以叙述。通常分为两步走,第1步是撰写提纲,第2步是按编写提纲将素材成文。如何把素材有机的组织起来,是写好综述的关键,有3种素材的撰写方法可供参考:①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个例事实为纬,由远而近概括介绍课题研究的发展经过和概况,条理十分清楚;②以学科领域为纲,以研究成果为目的的方法适宜于撰写交叉学科、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③以不同研究方向或不同层次为线,以研究单位(国家、机构或个人)、方法、结果及结论为珠,由浅入深,纵横汇合,串成一体,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完整连贯,事实之间的过渡要确保自然,语意流畅,使全文富有生气。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综述的基础是参考文献,读者阅读综述的目的在于按***索骥,在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指引下去查找原文,以便做进一步研究。若参考文献标写不规范或有缺项就会造成查找困难。参考文献的列入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是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专利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参照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2

(一)文献评述的类型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

(一)基本结构

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索引等部分。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3

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1)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在综述中,“现有研究的基础”体现在“综”上。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后续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问题、不足和发展趋势”体现在“述”上,是综述撰写者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的反思与发现。

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视角、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在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中用于研究***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学研究时间的1/3至1/2.

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研究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4)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1)文献的搜集

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

与检索相伴的是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研究表明,按质量的优劣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占30%左右的必要情报,一种是占5%左右的错误情报,其余的则是冗余情报。冗余情报中又可分为必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冗余[2]101.因此,“无论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在检索的同时,可以通过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筛选。

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跋等进行判断。

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教育研究文献的各种报告在其质量及综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者在阅读报告时,就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批判性。”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阅读的同时,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标准有:①按学科领域分类;②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③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④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3)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如上文所提到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陈述,使之系列化、条理化。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性,做到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褒贬。

4)预测研究趋势,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的结尾应在考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实际意义,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

对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如何确定选题呢?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现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的局限性、理论基础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设计的不足或研究方法运用的不当等,这些缺陷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观点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视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单一的视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研究生可以从对矛盾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到启示。

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与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

单一的视角或研究方法“就像戏院里的聚光灯,当用强烈光线照射舞台前方的某些部位时,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位上,同时把其他特征降到背景和边缘的地位”;而多学科的视角或方法“就像所有灯光都照射在舞台上,人们的目光在整个舞台前后漫游”.将新的学科或方法引入某一领域的研究,用不同角度的“聚光灯”照亮研究对象的“某些部位”,有助于拓展研究的思路与视野,全面认识研究对象。

三、撰写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1)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

有些研究生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其结果便是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从而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真有所见出乎其外方可下笔”.

2)文献阅读不深入,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综述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3)个人观点在综述中占主体

有些研究生在综述中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另外,综述提炼的观点必须以原始文献为依据,不能把观点强加给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对原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议,但论据必须充分,并能使读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观点,哪些是综述者本人的观点,不能混杂在一起。

4)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写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位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些研究生在做完综述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4

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 创建篇 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 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 创安篇 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 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 二、人员分工 (一)电子台账的文字、***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 (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 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5

一、背景原因类

1.呈现的方式。

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分析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者***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如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分析;***治方面,可从***局、制度、***策、阶级、民族、外交、***事等角度分析;思想文化方面,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分析。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分析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以及***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清***府对马戛尔尼的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北方或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1)据材料一,促成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府为何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

解析:试题以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切入点,要求运用自然经济和工业***的相关知识,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回答第(1)问要注意设问中的限制语“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把握时代背景,运用历史概念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从马戛尔尼访华的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其出使中国的主观目的、动机;从***治、经济、思想和外交等方面,深刻理解清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

试题通过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设计,要求从中西对比、中外关联的角度对相关问题形成综合性的思考。第(1)问,客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第(2)问,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1)不同特点的成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工业***的开展。

(2)深层次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为了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清***府拒绝的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具有封闭性;***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具有天朝大国的心理;外交上,闭关锁国,防范外来势力的侵扰。

二、内容措施类

1.呈现的方式。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涉及主要内容、基本内容、核心内容、有哪些、是什么等。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核心措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哪些应对措施)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根据设问的方向仔细阅读材料,如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取信息,从史料的引文出处和注释中获取信息,从数据的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要高度关注句中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对句中顿号前后的信息要通盘考虑等。在阅读中,切忌只顾一点,不及其他。

(2)材料是教材内容的合理延伸,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过渡到教材,这样涉及材料的有关内容就可以从教材里挖掘出来。材料、教材应兼顾使用,要灵活迁移所学的知识,把零散的材料转换成完整的史实。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为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为防止悲剧重演西方各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涉及措施要点的概括归纳及其表述,要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信息,并对有效信息作出完整、准确的解读。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金融和贸易两个领域作答,并能迁移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组建区域集团贸易圈、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2)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

三、特点特征类

1.呈现的方式。

历史特点特征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如“主要特点”、“基本特点”、“时代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新在何处”等。特点特征类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如英国“光荣***”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征、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如“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文综卷第37题)、“依据材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第12题);或进行历史知识的比较设问,如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8题)、斯大林的经济***策与新经济***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9题)。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回答特点特征类问题,对能力要求比较高。回答这一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问涉及的主体是什么,弄清是从一方面还是从几个方面来提炼特点,要能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2)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是否有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的”是否具有多重性或是为哪一阶级(阶层)服务的;“过程”是否顺利,领导力量。实力对比是否发生变化;“程度”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性质”是否具有双重性、时代性;“时间”发生的早晚、经历的长短;“内容”中最突出的、能体现某种思想的方面;“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等。

3.典型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新***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据材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解析:试题着眼于对把握历史事件特征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重在审视罗斯福新***的特点,即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参考答案:新***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四、影响意义类

1.呈现的方式。

影响意义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设问。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有何历史意义等。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或消极影响,在***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全面分析:主要从现实与未来、主观与客观、积极与消极等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件的影响,坚持一分为二,要分清主次;注意运用国际视角看待影响,如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2)定向分析: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治影响需要分析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和社会进步等。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做解释。

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

解析:材料说明了以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试题要求按照材料设定的角度对辛亥***进行评价。问题的解答,要在充分获取和正确解读材料与设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五、认识启示类

1.呈现的方式。

认识启示类设问一般涉及对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看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等。有的启示类设问还给出了具体的理论角度要求,有的则较为笼统。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答好此类题既要找准理论角度,又要仔细分析材料,从中引出理论观点,并引伸出相应的启示。启示的得出往往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提炼启示必须言之有据。

(2)要注意运用因果关联、整体与部分、规律的客观性等理论观点,从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认识的深化和推移、意识的能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揭示。

3.典型题示例。

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这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参考答案: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六、论证评述类

1.呈现的方式。

论证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论证”、“评论”、“评析”、“说明”、“证明”之类的词语。论证类设问可分为观点论证和材料论证(即用历史材料来体现观点)两种形式,它要求依据史实并运用恰当的史观展开论证。评述类设问可分为以纵向考查为主(以时间为序)或以横向考查为主(以空间为序)两类,要求对某一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评述,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论证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有没有要求判断观点的对与错,然后使用批判和引用的方式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史观,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详略得当、表述清楚。

(2)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结合当时的环境、具体的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史学观点进行评析。评述时,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先评后述,或边述边评,做到实事求是。

3.典型题示例。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6

关键词:交叉学科;本科教学;互动;创新思维;实践认知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43-03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性的研究和产品不断涌现,其中非常多的成果都来自于交叉学科的贡献。一个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共识是: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1]。所以,对于本科教学中的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教师纵览多个学科的发展,从而能站在交叉学科的前沿来引领学生去认知和创新性思考;同时,也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检索相关资料,能互动地参与到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来。只有这样,交叉学科的本科教学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敏锐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尽管教育界对交叉学科研究生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有较多思考[2],但是迄今为止对交叉学科的本科教学的交流还很少。

本文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生物高分子及制品”课程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对交叉学科的本科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课程背景

“生物高分子及制品”是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均来自我院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系。医用高分子材料专业建立于1978年,并分别于1986年和1992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最早的培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基地之一。系内的教师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的科研、教学方面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本课程所使用教材主要为我系老师合力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3],并结合科研前沿做了丰富多样的专题讲解。目前一个年级有三个班平行授课,每个班的人数在70~90人。本门课程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产物,其内容涉及生物医学、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教材的主要章节包括绪论、高分子材料和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人工器官用高分子材料、医疗诊断用高分子材料、药物缓控释高分子材料、软硬组织替代和组织工程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根据我院学生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和工程应用发展方向并重的特点,在课堂讲授的时候授课教师会尽量同时扩展到前沿的科研领域(如医用高分子非病毒基因载体)和相关产业的应用环节(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生产、消毒)等。考查方式以课堂讨论、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综合打分。

二、互动式授课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1.综合多学科领域的讲解方式。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在生物及医学领域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总体而言,本课程是两个一级学科:材料学(其中的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中的生物材料)的交叉点。两个学科的跨度很大,如何能生动形象地讲解和引领学生思考至为关键。例如,在进行人工器官用高分子材料的讲解时,我们通常会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将人体器官做一个对应的抽象化的模型,其中包括脑—计算机、耳—声音探测器、肺—气体交换器、心—泵/液体输送器、肝—化学工厂、肾—分离/净化系统和血管—输送管路等,以方便同学们从功能上理解人体器官并能针对性地对人工器官进行设计、思考。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研究人工器官并不能简单考虑其与人体组织器官的类似,更重要的是能使其再现或部分再现人体器官的功能。举例来说,在讲到人工肾时,我们会先从医学的角度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描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肾小球每天以125ml/min的滤过率处理约180L的血液,肾小管将滤过液中大部分的水、电解质、葡萄糖和其他小分子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入血液,而每天最终排尿量仅为2.0L。通过上述讲解,同学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肾脏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那么进一步的关于人工肾功能设计的讲解也就顺理成章了。人工肾是血液净化技术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人工器官,再通过进一步关联讲解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使用人工肾的血液净化技术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与血液相关的疾病,既包括肾脏方面的疾病如肾衰竭,也包括各种由于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改变而产生的血液性或免***性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紧接着,针对不同的疾病和需要去除致病物质,我们很自然就将知识点转到不同的血液净化技术上来,分别讲述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三种人工肾技术。最终,三种不同的人工肾技术就引出了不同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的需求和设计:通过对用于人工肾的各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的分析,以及对完成其制品的各种工程技术的描述和表征,使同学们融会贯通,掌握这个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知识点。再举一个例子,在讲组织工程用高分子材料章节时,由于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的交叉领域,如何有机结合多学科知识使同学们带着兴趣学习就非常关键。首先,我们会用“人耳鼠”等组织工程经典的***片展开绪论,使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让他们去思考:人类科技的进展真的有一天能实现更换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吗?由于多个现实的案例摆了出来,他们就会意识到这是有可能并已经部分实现了的前沿科技。进而,我们就会用搭房子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讲解组织工程的三要素:细胞是砖块,生长因子是建筑工人,而生物材料就是整个房屋的支架。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的要求就使得生物医用高分子成了其中的首选。在这样的引领下,同学们的关注点自然就转到了我们高分子学科与组织工程的关系,并能带着兴趣学习接下来的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角膜组织工程材料、组织工程支架制品的制备方法等多个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播放组织工程培养细胞、体外构建人工血管等录像资料,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2.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互动形式。除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外,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互动也是交叉学科本科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本课程,我们主要采取了课外检索学术资料做PPT报告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如前所述,我们将人体组织、器官分开并做了一个对应的抽象化的模型。对应于此,我们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安排每个小组负责准备和主持一个主题的PPT报告和讨论。我们会提前一周通知负责组的同学(通常为4~8人),事先与他们讨论讲述的主线和子方向,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其中一些同学负责每人5分钟的PPT讲解,其他一些同学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例如对肺的一个主题,通过一周的准备,同学们查阅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准备了精美的PPT资料和讲解内容:第一个同学做了呼吸系统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综述;第二个同学的报告集中于描述现有的呼吸系统手术(尤其是肺部手术)中使用的大量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例如包括呼吸道麻醉科导管、单肺通气封堵导管等医疗器械;第三个同学从人工肺的研究角度出发,用较多的学术资料描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他们小组讨论后对该领域的展望;最后一个同学结合工程实际,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描述该领域医用高分子制品的制备方法,并简单提及国内外的主要生产企业。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讲述”的过程,该组同学系统地掌握了交叉学科从基本概念到学术研究,再到工业领域的诸多方面,并能逻辑清晰地讲述给全班同学。在同学们的PPT讲述过程中,任课教师会组织听报告的同学们进行有益的讨论。例如,在讲解到有关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的生物相容性的时候,有做报告的同学会以隐形眼镜为例讲解,其制备原料主要是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这时,我们会请有戴过隐形眼镜的同学举手,并组织讨论:为什么隐形眼镜有日抛、月抛和年抛的区别,它们对材料的要求有何不同?为什么夜晚要取下眼镜进行清洗保养?作为使用者,自己戴隐形眼镜会有什么样的要求?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作为交叉学科的产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使用的医学目的,还要求我们从材料学和工程学的角度去设计,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使用性能。而且这样的讨论也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避免过多过深的理论讲解会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在整个PPT报告和讨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会针对同学们的资料准备情况、PPT讲解情况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

3.创造条件结合实践教学。交叉学科除了能在学术前沿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性火花之外,往往还可以通过学科的交叉设计、生产出大量的实用的制品。本门课程针对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就是典型例子,其所涉及的产业主要为医疗行业和医疗材料(器械)企业。因此,创造条件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就成了本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与上述行业的企业有长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已经完成或正在研发多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的工作,因而具备较好的实际条件进行实践教学。例如,任课教师与成都市的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关系,从而能将课程的认识实践带到其中的一些单位,包括人工肾的生产企业和医疗耗材(导管、输液制品)企业等。通过实习参观企业,以及在课堂上观摩老师带的各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医疗器械,同学们对这门交叉学科涉及的产业有了更好的认识。另外,经常有高端的相关行业展会在成都举行,例如2012年的第6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在成都云集了国内外的多家企业。这种时候,任课教师就会及时公布展会时间,并鼓励同学们去参观,通过学习和对比国内外企业的产品,了解其设计理念和所使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展会结束之后,我们会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针对展会上的所见所想进行很多有益的讨论,很好地帮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认识这门交叉学科的知识和产业。

4.结合教学内容邀请专业医生讲座的教学。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一些医生到课堂进行讲座,如讲授到血液透析时,我们会专门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医生到课堂进行讲座,从医生的角度讲述医用高分子材料在血液透析制品方面的临床应用。通过这些讲座,使同学们更深刻了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实际应用,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最后,由于交叉学科课程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简单地进行死记硬背的考试是不适宜的。经过商讨,本课程的多位任课老师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平时的讨论和报告占学生成绩的很大一部分,期末考试以开卷方式进行,出题尽量是基于交叉学科的特点来综合性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创新能力。通过八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觉本课程的教学互动效果很好,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有很多学生对这门交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相继进入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制品的科研或产业领域。

总而言之,交叉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对其本科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不断***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和完善教学手段,才能保证交叉学科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更高阶段的交叉学科创新性研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产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的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1):58-60.

[2]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5):511-517.

[3]赵长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7

(1)目标要求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能力解读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材料、设问中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直接决定考生答题的质量。

【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12题)下***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府可以采取的财***措施是()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赤字,降低财***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题中的***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可知,***中有两个变化数据,一是GDP增长率,二是PPI增长率。2010―2012年、2013―2015年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率起伏比较大,2012―2015年为负值。针对上述现象***府可以采取的财***措施,一是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二是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故选②和③。故正确答案为C。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目标要求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能力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治学科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等分析和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速度、品质。这要求考生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3题)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近代以前,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而没有西方的内容,说明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意识,②正确。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说明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④正确。

3描述和阐释事物

(1)目标要求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2)能力解读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进行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治学科术语加以叙述的能力。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得是否细致、全面,表达得是否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例3】(2016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第12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考生的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第一问,第一个***表是有关2014―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数量与金额数据的,第二个***表显示,1995年与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覆盖行业对比。通过分析,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材料由定量分析上升到定性分析,得出结论,生成答案。解答第二问时,考生可结合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参考答案:(1)①2015年较2014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数量与金额上升,数量增长快于金额增长。②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行业拓宽,结构优化。

(2)①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③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论证和探究问题

(1)目标要求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创见性作答,以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能力解读

论证问题强调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以及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究问题实质上表现为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这一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答案的组织能体现学科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治考试考查的主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例3】(2015年高考江苏***治卷第34题第一问)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府做了如下工作: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8

【关键词】了解 掌握 效益优化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学科能力。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这一题型呢?笔者分别从类型和解题技巧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 基本类型:

1、 按材料类别分:

(1) 文字材料型试题

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

(2) ***片***表型材料解析题

历史***片***表型试题是以***片、***表和历史地***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该类型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从命题形式来看,在高考中这类题目主要是利用***片和数据统计表两种载体进行命制。***片主要包括历史照片、漫画、邮票、宣传画、美术作品、宣传标语、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历史地***等;数据统计表计要包括表格、坐标轴***、柱状***、曲线***、圆形比例***等,它们能够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数据比例统计等。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表历史信息,挖掘***片、***表反映的历史时期(阶段)蕴涵的历史观点、历史本质及其历史结论等能力。

(3) 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

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这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以***片、历史地***、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

2、 按设置的问题分:

(1) 根据材料(含***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指出……

(2) 根据材料(含***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 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导同点(或各自特点)……

(5) 简述……的启示

3、 据答案来源分

(1) 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 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 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归纳答案;

4、 据答案内容分:

(1)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 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二、 解题技巧

第一种类型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技巧,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解题技巧,归纳起来始终不过下面这两个方面:

1、 解题过程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找、接、答

(1) 阅读理解材料——读

首先是确定解析对象和时空条件,一般可以根据材料的出处、按语、注释或内容确认。其次是准确识别材料中对历史的叙述、描述的和对历史的看法、评价之间的不同,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对历史的叙述、描述是表达客观历史事实本身;对历史的看法、评价是表述作者对自己的一种态度。二者在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2)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找

“获取有效信息”是针对材料的设问而言,考生根据问题有的放矢地认识材料。有效信息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和设问有关,就是有效信息;反之,就是无效信息。在试题中,材料的有效信息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对于已学知识来说,具有结构的完整性,它能纳入已学知识的网络之中,形成新情境、新构架;二是对于设问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三是对论证核心思想来说,具有特定的实用性。有效信息埋藏在许多无效信息之中,从上述三个特点的交叉位置上就能获取,也就是说,要从可能反映历史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角度去寻找信息。

(3)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接:

“材料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为主,结合所学知识为辅,嫁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

(4) 思维转换——转: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在解答历史材料解题中的比较说明题时,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显得非常重要。

(5) 组织答案——答: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或落脚点,组织答案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2、 组织答案的基本要求

(1) 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

① 要点化:文综历史非选择题高考阅卷一般都是按答案要点给分,因此,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量分确定答案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1个要点2—4分;其次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② 系统化:组织答案时,在注意要点化的同时,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

(2) 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

① 简单化: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以便于阅卷老师快速阅读定分。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因为怕遗漏要点,总是答得太多。然面,高考阅卷的速度很快,阅卷老师大多反对答得太多的做法。更何况,言多便失,答得太多会冲淡答案要点,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② 专业化:组织答案时,语言除了要做到简单化外,还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作用。

(3) 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① 段落化:文综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往往有几大问,因此,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 序号化:文综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每一问都有1—4个答案要点,所以,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把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以便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9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考试,要求我们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要在现今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及技巧。

历史课上注重材料题的答题技巧的培养,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材料解析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做材料解析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再审清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一般来说,按命题者提供的材料类型可以将材料解析题分为:文字材料型,***表材料型和混合材料型;按命题者提供的设问方式可将其分为:直接设问型、间接设问型和混合设问型。

一、 材料解析题

(一) 文字型材料题

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

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1)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 (2) 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3) 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 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题的设问一般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二) 数字型材料题

例如 下表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的数据:

从材料二所示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表和数字材料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解答此类型材料题,首先要弄清***表所包含的时间、地点、事件、意义,特别要注意材料中前后的提示或注释。回答问题时应抓住主题,简明扼要。

(三) 混合型材料题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铁。

――《炮子谣》

材料三:“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饷的白银了。”――林则徐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鸦片输入的危害。

此类材料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与***表材料或数字材料同时呈现,它兼有上述两类材料题的基本特点,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要注意此类题型,文字叙述要么是对***表、数字的解释,起辅助理解的作用,要么是对***表、数字的深化,为设问提供更多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信息。文字材料与***表、数字在知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因此,首先要读懂***表、数字,特别要注意***表、数字的提示或注释,有时它可能就是攻克问题的关键。

二、 直接设问型

直接设问型,这类题目是中考中常见的。它首先提供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出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歌曲《松花江上》

材料二: “无论日本***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松花江上》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2)材料二所述与材料一所述之间有何联系?

此类题目一般一个材料设置一个问题,材料可以是文字、***表、也可以是数字。做这类题目时,可以先看设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答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真实意思,理解命题者的意***,并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得答题的重要信息,然后再从材料回到设问进行回答,回答应简明扼要。

三、 间接设问型

这类试题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提出的问题不是针对某个材料而是全部材料,还经常和课本知识、时事***治等相结合,要求学生就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归纳,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它主要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有一定的难度。随着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推广,此类题型命题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大。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三: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1) 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 “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依据材料二、三说说你的理由。

(3)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

解答此类试题,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答案;另一方面要与时事***治和对该问题的认识相结合。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篇10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做好主观题,取得较好成绩的法宝。为此,学生须创造两个条件。

一、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解题的基础

(一)掌握教材内容。

学生应全面深入掌握教材知识,在课后要对所讲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对教材内容要有清晰和准确的记忆。这便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即扎实的教材基础。如:“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认识的程度、水平”和“认识的作用”三方面出***述的。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就需要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范畴,不能混淆,不能张冠李戴,搞错对象。如果对此没有准确把握,混淆了三个方面,学生在答题(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时都会丢分。

(二)宏观把握知识结构。

学生自己可以建构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教材知识。如对高中哲学知识必须从整体上理解,明确可以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和实践论等六大板块出发分析把握。要坚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原则,分别对每个板块深化认识,逐层分析,直到全面准确地掌握具体的知识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掌握课本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有意识、经常性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治课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时代性很强,必然要求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学习理论并不是单纯为了“认识世界”,关键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改造世界”。学生学习知识就要运用知识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例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认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必须要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实践论等方面综合分析。

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成功的关键。(这里的“感性材料”是指学生已有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问题、材料的感性认识)

(一)审是关键。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目前,主要存在题目读不懂、语句看不明白、材料意思不明确等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诀窍只有一个,即在细心、耐心、认真、审慎的原则下审题。

首先是审设问。首先搞清楚试题问的什么,要回答什么,有几问。弄清设问后再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阅读材料。一定要养成答题前反复研读设问指向的习惯,反对一看试题就动笔,凭直觉答题的武断作风。

重点是审材料。利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对材料进行分析。把握细节、逐层分析。通常以一个句号或分号为一个层次,以“和”“或”“即”“但是”等连接词作为内部联系的显著标志。逐层分析时不仅要注意不漏掉任何一个层次、注释信息和材料细节,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从语文角度化繁为简,提炼材料中心意思。利用上述方法对大段材料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分析后,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得出科学结论提供了可能。

一定要猜想和估计。通过分析材料,猜测命题者想要考查我们什么,要把我们引向什么方向,这和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在材料或问题中往往对答题范围有明确的限定。例如“结合材料一”“认识论”“主要原因”“主要对策”等关键限定语,这就要求我们从材料出发,从教材基本内容出发,紧扣材料***思考、分析设问。

(二)思路是核心。

思路明确是顺利解决问题的核心。首先根据材料选择原理,学生要努力回忆与材料相关的课本原理知识;然后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确定原理与材料的对应关系;接下来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思维过程进行简单加工便可以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编制答案至关重要。

答案的内容质量、书面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绩的高低,因而组织答案在解题中显得至关重要。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治主观性试题的答案,我们不难看出对答案的要求是“精”“简”“全”“美”“稳”,即通常说的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准确完整、字迹整洁、格式规范,知识性、逻辑性与思想性统一。

运用已有知识对材料进行加工是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的,是一个综合运用语文、***治、逻辑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严格按照老师的基本要求来做。

综上,高中思想***治课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是对认识论中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的具体运用。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贯穿科学思维方法勤加练习,熟练掌握技巧,才能真正做好主观题。

参考文献:

〔1〕思想***治(必修)二年级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10篇

学习

艺术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生活论文怎么写,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000字论文。一、何谓仪式郭于华在其《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说:“仪式,通常是指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特征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

学习

供货合同违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供货合同违10篇,内容包括关于连续供货合同详解,供货合同解除情况说明。第一条为切实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规,保证购销合同的严肃执行,签订本总合同。本总合同适用于日用百货、文化用品、钟表眼镜、鞋帽、纺织品、针棉织品、服装

学习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怎么写,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2000字。一、引言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

学习

艺术与文化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文化论文,艺术发展与时代的关系论文。1民族性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体格特征、精神面貌、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等的概括。是在历史的进程

学习

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化学与人类1000字论文。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符号的社会,是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话语符号系统,而这些构成网络话语系统的符号则是普遍性的、超时空的、超文化的,是普世的。网络社

学习

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美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美术的论文题目,美术论文及参考文献。但正如殷双喜所担忧的,跨学科方法的运用能开辟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要注意避免由此可能导致的美术史的泛化。丁亚雷副教授则认为美术史并不存在所谓

学习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1000字,安全环保论文。“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学习

化学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工艺与设计毕业论文,化学分析类的毕业论文。一、目前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有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实力突出,学生选题具有很强的

学习

气象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气象的论文摘要,气象与生活论文3000字。发生学方法因其特有的视角、手段以及独到的逻辑性和鲜明的科学性,已逐渐被引入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医发生学方法是指运用文献学、训诂学、文化

学习

合同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10篇,内容包括关于合作合同范文合集十篇,公司合作合同模板合集十篇。新的《合同法》是一部复合继受的法律,虽然以大陆法系债法内容为主,兼采英美合同法中的一些制度,如要约的可撤销(18条)、先期违约(68条、69条、108条)、法定

学习

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有关领导科学与艺术的论文1500字。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领导科学中***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258-02基金项目:总装某部科研资助项目(2010SY

学习

教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10篇,内容包括教案范例100篇,学生交通安全教案十篇。一句话,教学方法落后了。那古老的注入式教学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方法要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

学习

艺术与哲学关系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与哲学关系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与哲学论文1000字,论述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论文800字。一艺术学和哲学的特点及关系为了更好的探索艺术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寻求艺术学学科与哲学学科的融合发展,具体分析艺术学和哲学的

学习

道德法律与人生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法律与人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德法律与人生论文10000字,道德与法律关系论文1000字。笔者认为,以富勒思想发展的巅峰之作《法律的道德性》为基础,来阐述富勒的法律内在道德的理论,进而在富勒—哈特论战中比较新自然法学与

学习

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化学与人类1000字论文。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符号的社会,是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话语符号系统,而这些构成网络话语系统的符号则是普遍性的、超时空的、超文化的,是普世的。网络社

学习

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1000字,生活中的化学1000字论文。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进行的一个半定量原理性实验。***2-

学习

汇报材料怎么写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汇报材料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教师思想汇报范文十篇,***员思想汇报十篇。上级领导到所属单位调研或检查指导工作,一般会事前打招呼,会提出要听取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情况汇报,有时还会提出具体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汇报

学习

汇报材料格式要求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汇报材料格式要求10篇,内容包括汇报材料排版格式要求,上***组会的汇报材料格式。原有模式(材料使用前通过比价临时出具控制价)出具的材料,这里所说的材料,通常指苗木。其控制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投标时询价即投标成本分析时所

学习

化学与健康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健康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与健康论文英文版,化学与健康小论文。(一)泰山可视可感的物质文化渗透着人的生存理念泰山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者相互映衬、相互充实,宫室、植被、摩崖石刻、题字、庙

学习

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生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化学与生活论文参考文献,化学与生活小论文500字。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主要特点网络文化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在互

学习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化学课程论文范文2000字,大学化学论文1000字以上。上世纪末,***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列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大部分高校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

学习

化学人类社会论文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人类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类与能源化学论文1000字,化学与人类论文1000字。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罗树杰//广西民族研究.-2009,⑴.-6~11建立我国民族关系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阎耀***,陈乐齐,朴永日//中南民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