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1
一、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下的档案工作
现代企业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步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走向自动化、程序化。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进行产品的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和辅助数控编程(CAPP),计算机参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文件、统计和数据处理,进而发展到把集合3C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与有关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等组合在一起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置身于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企业档案工作者将发现企业档案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企业档案载体的转变。在企业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后,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交换和处理。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产品***纸的设计、存储、查询和修改变得快捷又方便。例如生产或开发一项较大项目的产品就需产生上万份的***纸,而其中许多又要承袭老产品的大部分成果,因此电子***纸显示了其比纸质***纸更旺盛的生命力,保存电子***纸要比保存底***方便、省时、省力并且有意义得多。
其次是企业档案的分类变化。旧有的企业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企业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档案分类更能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状况,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
此外,在企业档案接收和保管上也有所改变。以往的企业档案工作者以参加科研产品鉴定、重要设备开箱及重要建设项目、技术改造竣工验收做为对其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接收就显得有些滞后了。“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企业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企业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的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电子文件、电子***纸使企业档案工作者再也无法坐等档案的最后形成与归档了。他们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参照国家有关文件制定出本企业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提请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编制人员在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加入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档案管理内容。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要求计算机详细记录设计、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及相应的更改信息,要在不同的版本上注明当前的有效资料,以确保最终归档使用的是正确版本的***形或***纸。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运用专门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此时企业档案的保管也不再只以卷盒和柜架为装具,更多的经过档案人员鉴定归档的企业档案信息将存入“虚拟库房”。
为企业活动提供利用档案信息亦发生了转变。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只是对企业档案工作者的初级要求。重要的是要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及时掌握企业的产品信息及开发过程。一切以企业生产建设为中心,找准档案工作为企业服务的切入点。做到把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对象。要达到这样高层次的档案信息处理要求,档案工作者绝不可是思想守旧、***安逸、躲清静者;档案工作也绝不是仅靠几种目录、几间库房就可包容的。
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档案工作
何为“电子商务”呢?电子商务即通过电子手段完成整个商品贸易活动的过程。也就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从原材料的查询、采购、产品的展示、定购,到出品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强调的是在网络计算机环境下,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因特网(Intemet)、企业肉部网、和企业外部网结合起来的应用。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85-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第一线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997年,***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始培养工程建设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发展初具规模的前提下,2009年,***规定凡经***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变了工程硕士培养只注重学术实践的单一模式,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的需要。
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与之相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支柱,作为信息社会支撑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和高新产业核心的集成电路工程必须以理论为支撑,同时在实践上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三、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多年来,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了大批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应用性技术人才,但具有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本文探讨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
(一)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当把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1。
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包括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
基础实践可以是师资交流、现场参观、区域论坛、管理沙龙、拓展训练等,主要使学生对工程概念加强理解并切身体会,实现对工程基础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实跋打下基础。
专业实践包括电工电子实践、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电子产品检测与维护、电子产品整机组装、电子综合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将所学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中,同时针对工程需要有目的、有方向、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技术研究能力方面,包括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
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
导师指导包括校内导师指导和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导师指导侧重理论和方法。校外导师指导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团队创新能力方面,包括创新训练和创新设计。
创新训练主要是通过创新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
创新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和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独创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基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求和自身实际,探索了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如***2。
1.工程中心提供工程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省部级基地近距离元线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针对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组网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立足于华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面向全国通信信息产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工程中心联结了校外诸多实习基地,工程硕士可以在实习基地获得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工程实践成果可以通过工程中心得到转化。
2.重大项目提供工程研究平台,提高学生技术研究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拥有省部级基地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学院每年新申请项目六十多项,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可以在学院重大项目下开展子课程研究,将所学用于研究当中,提高研究能力。
3.重点团队提供工程培训平台,提高学生团队创新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模拟电路与系统教研组、数字电路与系统教研组、通信与广播电视教研组、通信与信息处理教研组、物理光电子教研组、微电子教研组等;拥有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数字音视频技术研究所、功率电子研究所、生物电子研究所、光电子研究所、网络通信研究所、***像处理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所、工业电子与精密仪器研究所、射频与无线技术研究所、微型遥控飞行中继与遥感探测技术研究所、电路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无线传感网络研究所。
电子与信息学院还拥有部级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三个学院共建),培训科目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电路、电子与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原理、数字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多媒体通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科技文献检索、可视化编程技术、数据结构、数字电视、通信加密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系统、高级算法语言、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Maflab控制系统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与PLG、计算机控制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各研究团队可根据项目自由组合,专业学位硕士跟着团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验,在导师和教学中心共同指导下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措施
中***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80X(2015)12-0060-02
作者简介:徐会波(197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
1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概要
计算机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技术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是人们所熟知的一项技术,在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较多、需求大。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而网络技术又涵盖了两种主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从信息的角度来分类,网络技术可分成三种技术,第一种是信息存储技术、第二种是信息处理技术、第三种是信息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被用到社会各行业中,为经济发展也为社会进步起到了极深的推动作用。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致力于该技术的配套及产品应用研发,同时也促使电子信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研发出更优质的产品,才能在行业中立足,这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满足有较大的好处。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电子信息行业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数量需求量增大、要求也更高。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原理和应用
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该技术把网络与通信以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开辟了一个新的计算机领域。而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依赖也日益加深。通常,信息传输发生于不同设备间,而传输过程都依赖于网络技术。资源共享中,TCP/IP是重要的技术协议。TCP/IP的根本作用是:对参与网络的设备提出要求,凡是达到要求的设备才能接入网络,不能达到要求则不能接入网络。通常,在TCP/IP协议的要求下,设备必须经过3次对接才能正常接入到网络中。此外,技术协议还存在于不同的网络层级之间。在每个网络层级中都有不同的技术规定和要求,设备也要满足每个网络层级的要求才可以正常接入到网络中。目标文件在实际传输中,需要提前进行分解,拆解后,整个文件的数据包便被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这样做的好处是:传输速率能得到大大提升,传输准确性也有较高的保证。信息理论与通信理论的关系密不可分。通常,通信理论需要经过信息理论的检验和指导,才能确定其是否合理。而在检验过程中,信息理论能及时将通信理论中暴露的不足指出来,促进通信理论的改进。在所有的通信技术中,编码技术是极其核心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需要同时依托于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
在目前的数学领域中,代码形式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每种代码都能用于通信系统中。只有能够被通信系统正常识别的代码才能用于通信技术中。而编码用于通信系统后通常由两类形式构成,第一种是信道、第二种是信源。调制理论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理论知识。调制理论可以根据频谱结构来划分,具体分成非线性理论及线性理论两种。这两种理论的根本差异在于:信号存在频谱结构,两种理论在运用中,一种会改变频谱结构,另一种则不会改变频谱结构。在非线性理论和线性理论的运用中,前者与后者相比,前者需要较宽的频带。传输过程中,接收端会进行检测,把接收来的信号进行判断,并把其中的调制信号进行还原处理。要想深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必须要对上述原理有较深的认识,在对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和编码技术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软件知识及硬件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研发及设计。
3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安全
(1)安全问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网络信息层出不穷。有的信息属于普通信息,社会大众都可以浏览。而有的信息则是商业信息,商业信息牵涉到公司企业的机密问题,和公司企业的运营有极大关联。一旦重大商业信息被披露,公司企业有可能被同行攻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被当下的公司和企业所重视。网络信息所暴露的安全问题有:信息窃取,信息篡改,信息破坏。而这种信息安全问题的造成者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恶作剧者,这种人往往以恶作剧为主要目的,或者为了显示自身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水平,从而故意攻击对方的网站,或者以其它方式搜集公司企业的商业信息,并对外公开,导致公司企业利益受损。第二种是商业间谍,这种人可能是同行业的企业私下聘请黑客,让黑客帮忙攻击同行企业的网站,并从中获取商业机密,从而在竞争中占据强势地位。但无论是哪种安全问题,都无疑说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4
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最后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以信息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随之进一步深入,在不断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涉及了当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等,它的原理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目前,业内对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分析、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仪表自动化、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的地位也不断攀升,由此不但推动了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进程,而且还使高端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
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于一体,能够利用计算机和机械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时展的产物,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大幅度提升设计效率,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水平。
2.2有利于实现设计智能化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效控制和处理电子信息,其研究重点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和集成信息系统,提高电子设备信息化处理能力。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需要通过人工一步一步实现设计,需要耗费较长的设计时间,并且容易产生设计错误。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控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实现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既缩短了人工设计耗费的时间,又保证了设计成果的精确度。
2.3有利于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发展
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共同服务于现代工业发展,推动现代工业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对自动化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尤其在设计领域仍然以人工设计为主,阻碍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有必要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中,作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要工具,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改革与创新。
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智能化设计目标的实现,这对于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如此,使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一些典型的应用进行论述。
3.1在电路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设计时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基础环节,自动化技术在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相电路设计、带电感电路的设计、双接口网络设计、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设计等等。从本质的角度上讲,计算机控制归属于自动化技术的范畴,它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和进步,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言之,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就是自动化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控制设计出来的电路其各方面性能更加稳定。
3.2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又被称之为CAD,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完成产品设计过程,其实质是实现了设计的自动化操作,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中分支技术。设计者需要根据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纸,输入相关数据,便可以利用CAD自动完成数据计算、分析,输出设计结果,展示设计效果。随着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朝着自动化方向的不断发展,CAD的应用价值会更加明显。
3.3在办公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庞杂的设计文件,这些设计文件对设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不能丢失或损毁。若依靠人工进行分类、整理,不仅会增加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设计文件的利用效率,而且还会因人为失误易造成设计文件丢失、损毁,从而影响设计工作的开展。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办公管理领域,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系统化梳理,快速整理备份,提高设计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如,OA辅助办公软件就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典型代表,在设计工作中应用这款软件,能够实现对设计文件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设计效率。
3.4在计算机辅助制造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由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生产工艺设计等软件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生产装置等硬件设施构成。CAM的应用是电子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能够验证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依据。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CAM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体现,能够分析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促进各个系统设计具备更加全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自动化制造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可将自动化技术合理运用到相关工程的设计当中,由此不但能够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实现智能化的目标,而且还能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飞.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研究[J].电脑迷,2016(05):65-66.
[2]靳娜.浅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J].电子制作,2013(10):43-45.
[3]常学洲,朱之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4(04):46-47.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电子***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府(ElectronicGovernment)。电子***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府建设。我国电子***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府”、“电子***务”、“网络***府”、“数字***府”和“虚拟***府”等。但是电子***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府是指***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府是将***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府是***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府由***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府结构形式,实现***府再造,电子***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府通常是***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府转向电子***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府治理现在社会把***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职能、***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府。
二、电子***府的作用
电子***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府对传统***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府是抑制之良策》中指出电子***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府促进民主;(2)电子***府抑制行***膨胀;(3)电子***府促进规模适度***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成为抑制的良策。
(二)电子***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府,他也具有发挥***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府的功能有:(1)提升***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府组织体系,(3)改进***府决策模式,(4)再造***府业务流程(5)优化***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府决策理性和公共***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府重组,节约行***,提高***府效率;(5)公开***府信息,实现开放***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府构建可以扩展***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府的权力。电子***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府主义”。所以电子***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府有着与传统***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府行***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把电子***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府。因此电子***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价值观。
(三)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府
电子***府为网络***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府则为电子***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府。纪丽萍提出:网络***府是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府。
(四)电子***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府与现代***府之比较[J].中国行***管理,2001(11).
[3]赵雪.我国电子***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电子***府的十大理念[J].湖北行***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府信息化与电子***务[J].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7]张锐昕,黄波.***府上网给***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8]张志清.电子***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9]刘宝润.对电子***务与电子***府概念的理解和关系比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府;现状;概念;功能;价值
abstract: the present inform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the new platform to a political prefectural yamen transformation, has had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electronic government).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paper which studies to already some electronic government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s basic concept, the function and the value pursue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key word: electronic govern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ncept; function; value
研究背景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府(electronic government)。电子***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府建设。我国电子***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府”、“电子***务”、“网络***府”、“数字***府”和“虚拟***府”等。但是电子***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 government 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府是指***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府的服务职能。
(二)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府是***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府由***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府结构形式,实现***府再造,电子***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府通常是***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府转向电子***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三)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府是将***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对电子***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府治理现在社会把***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职能、***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府。
二、电子***府的作用
电子***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府对传统***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府是抑制官僚主义之良策》中指出电子***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府促进民主;(2)电子***府抑制行***膨胀;(3)电子***府促进规模适度***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 成为抑制官僚主义的良策。
(二)电子***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府,他也具有发挥***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府的功能有:(1)提升***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府组织体系,(3)改进***府决策模式,(4)再造***府业务流程(5)优化***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府决策理性和公共***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府重组,节约行***,提高***府效率;(5)公开***府信息,实现开放***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府构建可以扩展***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府的权力。电子***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府主义”。所以电子***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府有着与传统***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府行***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把电子***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府
电子***府为网络***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府则为电子***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府。纪丽萍提出:网络***府是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府。
(三)电子***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府。因此电子***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价值观。
(四)电子***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 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府:发展及其前景[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府与现代***府之比较[j]. 中国行***管理, 2001 (11) .
[3]赵雪.我国电子***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电子***府的十大理念[j]. 湖北行***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府信息化与电子***务[j]. 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电子***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府(electronic government)。电子***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府建设。我国电子***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府”、“电子***务”、“网络***府”、“数字***府”和“虚拟***府”等。但是电子***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 government 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府是指***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府是将***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府是***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府由***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府结构形式,实现***府再造,电子***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府通常是***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府转向电子***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府治理现在社会把***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职能、***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府。
二、电子***府的作用
电子***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府对传统***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府是抑制官僚主义之良策》中指出电子***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府促进民主;(2)电子***府抑制行***膨胀;(3)电子***府促进规模适度***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 成为抑制官僚主义的良策。
(二)电子***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府,他也具有发挥***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府的功能有:(1)提升***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府组织体系,(3)改进***府决策模式,(4)再造***府业务流程(5)优化***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府决策理性和公共***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府重组,节约行***,提高***府效率;(5)公开***府信息,实现开放***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府构建可以扩展***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府的权力。电子***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府主义”。所以电子***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府有着与传统***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府行***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把电子***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府。因此电子***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价值观。
(三)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府
电子***府为网络***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府则为电子***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府。纪丽萍提出:网络***府是电子***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府。
(四)电子***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 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中***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快速流通,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延伸发展,物联网、车联网、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移动网络等各类网络合并融合统一是必然的大趋势。而建设现代信息网络所依靠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他们互相渗透、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特征。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成为社会热门专业之一,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冷静的看到,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在逐年下降,课程设置一成不变,如果不能及早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
本文是作者结合本校的现状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实践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应完成的教学要求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化技术进行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综合学科,其教学主导方向应侧重于实验教学,理论辅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
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学、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使用常用电子设备,具有对常见故障的维修处理能力,能在信息、电子及相关行业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二、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现状和其他客观问题
1.专业授课方面
(1)教学对象定位不够明晰,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多参考本科类,造成理论性内容偏多、实践内容偏少,授课手段也比较传统单一,与迅猛发展的职业类电子技术培养目标不够协调;
(2)理论学习效果较差,学生普遍不爱学、不爱听,感觉枯燥无味,认为“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3)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些课理论与现代技术联系不够紧密,有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同专业下更细的分支方向懵懵懂懂,看不清就业方向和自身的发展方向,易造成多而不精,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厌学、颓废情绪;
(4)授课的内容与最新技术发展严重脱节,教师的知识储备得不到更新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2.专业实践方面
(1)实践内容比较单一,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在综合能力方面、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创新性方面缺乏有效的内容。
(2)学生对实验缺乏热情和兴趣,自主性不强。
(3)是实验与实践中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差,使得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涉及的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不相符合,也就是二者没有达到有效的配合。其实验环境不能适应本类专业发展的现状,导致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较差;一些实验设备的价格较高,且更新的速度快,以致无法满足实验与教学的要求;
3.其他客观问题
(1)生源质量因持续扩招逐年下降,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不比过去,对理论性内容学习困难,厌烦;
(2)没有形成竞争、有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状态懒散;
(3)当前智能手机迅猛发展,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和效果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对于以上问题,作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做过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汇总如下:
1.对于理论教学方面
(1)多关注前沿专业的技术知识,多关心时事新闻,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持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
(2)理论授课时,忌程式化、照搬读书,忌一次性讲解过多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尽量能深入浅出,多举实例,少讲理论,多用一些风趣的语言带起大家的兴趣,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讲解一些问题,让学生接受并适应自身的教法;
(3)尽量利用多媒体,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比如通信里数据的传送问题,采用动画演示,直观易懂,效果很好;
(4)多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学生多保持尊重,多鼓励;
2.对于实验教学部分
(1)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薄弱,最好把实验项目用学生易懂的方式规划好,如问题中心型、任务中心型、训练中心型、体验中心型、项目中心型、案例中心型和复合型等,多用学生在生活中有可能接触过的实例;每个基础类实验项目从实验文件、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注意事项都准备好,实验前教师带领大家演示,之后根据情况分组按流程进行,从而减少学生的实验难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并检查实验效果。
(2)鼓励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创新、设计实验,对于喜欢钻研、动脑的学生,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方式鼓励,鼓励讨论、合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增加综合类、融合类实验,实验内容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决定,尊重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鼓励课下研究探讨,形成良性循环;
(3)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
(4)及时申请更换、增添一些更合适的教学设备、仪器、器材。
3.对于其他客观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问题,建议增开基础类课程,减轻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难度;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例,以更灵活的实践实验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带动学生的理论求知兴趣;
(2)建议调整学生的学习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进而逐渐改变学校的学习氛围;
(3)手机对各群体带来的影响都日益明显,低头族越来越多,希望能引起***门的重视,出台统一可行的管理办法;
(4)强化学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对自我的职业规划能力,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加强道德教育。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要运用创新的手段,将实践理论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坚持以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社会在快速变革,一些技术和理念在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也要时时更新,时时总结,用过时的方法和淘汰的知识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构建创新型社会更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谢克明,梁宪生.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
[2]胡强.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思考[J].2008.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技术采纳 创新扩散
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方式,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好选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达到节约资源和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电子商务应用现状来看,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还十分有限,技术的价值未充分挖掘出来,企业采纳电子商务技术的过程相对缓慢,未能按人们的预期快速实现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电子商务的采纳和应用。研究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而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那么探讨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的扩散过程比仅仅研究技术采纳更有价值。因此,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阶段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企业采纳和实施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一、技术采纳的相关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成为了研究主流。纵观相关文献,这些实证研究可归为两种:一类是从技术采纳模型的理论视角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的采纳行为;另一类则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行为因素,主要的理论有创新扩散理论、TOE理论。
对于电子商务采纳,具有将技术采纳和组织战略相融合的趋势。Grandon等人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电子商务采纳模型,将组织、环境以及感知战略价值纳入模型,实证证明了感知战略价值和组织资源就绪对电子商务采纳具有显著影响。Molla等人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电子商务采纳的框架,认为感知组织就绪和感知环境就绪是影响电子商务采纳的两大因素,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Grandon模型的组织资源就绪结构。Pateli认为由于企业电子商务采纳是新近发生的现象,所以至今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指导企业向电子商务的采纳与转型。
国内对电子商务采纳的有关研究主要也是定性分析为主,即使在数量有限的实证研究中,现有研究文献也基本是描述性的或者案例研究,解释性的实证研究还十分罕见。上海交通大学徐博艺教授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企业ERP的采纳过程,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鲁耀斌教授、复旦大学的黄丽华教授等人在电子商务信任、信息技术采纳等方面做出了前期研究。技术采纳的实证研究正引起国内信息系统研究者的重视。
二、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
1987 年,Kwon和Zmud提出了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影响IS实施的六个阶段:问题提出,采纳,适应,接受,规范,融合以及与信息系统实施过程相关的五个因素:用户群体特征、组织特征、所采纳技术的特征、应用新技术的任务特征、组织环境特征,模型中的六个阶段则源自Rogers所提出的创新扩散研究。
问题提出:在组织需求的拉动力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作用下,组织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供选择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采纳:组织在理性分析做出是否采纳信息系统的决策,如果接受采纳,则进行人、财、物资源的分配,成立相应机构,给予信息系统实施相应支持。
适应:购买/开发、安装和维护系统,修改或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进行员工培训。
接受:员工学习、使用并接受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规范:把该信息系统应用作为组织管理的常规活动。
融合:以集成的方式使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实施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技术与组织结构、人员以及组织任务、流程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必须是使组织真正采纳信息技术的过程。因此,要有效实施信息技术,需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采纳过程。
信息技术在组织中价值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组织意识到信息技术及其优势的存在,到组织做出信息技术的投资与购买决策,再到组织信息技术的部署与实施,到用户的使用、接受,最终信息技术成为企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企业能力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断体现,这一过程就是信息技术的接受过程。
三、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阶段模型
技术采纳是从用户个体角度进行研究,多注重信息技术采纳过程中个体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研究,较少关注组织战略层面,因此往往忽视促使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采纳和扩散的过程。从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采纳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技术与组织结构、人员以及组织任务、流程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信息技术的采纳过程必须是使企业真正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因此,要有效实施信息技术,需要深刻理解企业层面信息技术的采纳过程。
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价值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技术及其优势的存在,到企业做出电子商务技术的投资与购买决策,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技术的部署与实施,到用户的使用、接受,最终电子商务技术成为企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企业能力融为一体。各阶段的技术采纳行为受到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随着创新过程的深入,影响因素呈动态变化,因此需要从动态的视角阶段性地分析技术采纳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断体现,这一过程就是电子商务技术的采纳过程。
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在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过程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从技术采纳行为和创新扩散提出了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阶段模型。针对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特征,根据创新扩散的相关理论,对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阶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划分出具有明显特征的采纳阶段:需求认知、组织决策和采纳执行。处于不同的扩散阶段,关键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根据TAM、UTAUT模型,本研究针对每个阶段归纳出来主要的要素,即需求认知阶段的要素: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组织决策阶段的要素:环境影响和组织便利以及采纳执行阶段的要素:采纳意向和采纳行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采纳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增强了技术采纳模型对动态采纳行为的解释能力。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不断地得以应用和深化,对其在企业中的技术采纳和扩散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扩散规律。本文从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不是期望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技术采纳模型,而是根据企业电子商务技术推进的不同阶段,根据其业务流程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技术,由浅入深,逐步引入电子商务技术,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won, T. H., Zmud, R. W. 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 of systems implementation. Crit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M]. New York: John Wiley, 1987:227-251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电梯电子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
中***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电梯安全监管水平较低,同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就维修单位而言,尽管电梯维修单位具有等级许可资质,但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由此直接导致维修记录不完善或维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此外维修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检验机构而言,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电梯技术法规,但电梯安全检测的整体水平尚不高,此外检测装备与检测技术较落后,且电梯安全评定与风险评估缺失可靠的技术数据;就***府管理部分而言,目前我国***府管理部分往往依赖下属部分的上报来了解电梯的状况,由此难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电梯动态实时管理状况。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电梯的安全监管。基于此,本文引入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同时对其的具体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一、射频电子识别技术(RFID)
射频电子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以射频信号为手段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同时获取所需数据的非接触式电动识别技术。射频电子识别技术能够对多个标签进行同时识别,此外其还能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定位技术相互结合,由此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与物质跟踪。射频电子识别系统主要由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组成,其中电子标签芯片及标签天线组成,此外各标签对应的电子编码具有唯一性,其能够对产品的型号、名称、检验日期、保养日期等信息进行存储。电子标签通常与电梯设备捆绑到一起,其监测到的信息经阅读器输出,此时工作人员便可把监测信息与视读信息相对比,由此完成对设备运行状况与信息资料的准确判断。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具有超高频、高频、低频三种工作频率,其中不同频率范围需执行不同的标准,而且不同频段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视频电子识别系统所用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是13.56MHz,此外该频率的波长能够从多数材料中间穿过,而且读写区域的分布相当均匀,支持多个电子标签同时被读取。本文把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引入电梯电子监管系统,以期发挥该技术的优点来提高电梯电子监管水平。
二、电梯电子监管系统频电子设备技术的应用
(一)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电梯电子监管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台、电梯发卡管理系统、电梯维保现场作业系统。其中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台主要收集源自电梯发卡管理系统维护所用的电梯电子标签信息,同时把接收到的标签信息向平台中心反馈。电梯维保单位借助系统前台界面对人员与电梯的基本信息等进行维护,此时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成基本信息的整合存储,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电梯维保人员用NFC手机终端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由此完成对标签内电梯维保信息的收集把所收集到的维保信息录入保存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台对源自维保人员的维保信息实施整合存储处理把信息的整合存储结果向平台中心进行反馈。此时,电梯监管部门用手机终端或系统前台界面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由此实现对电梯维保情况的查询,与此同时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台把维保数据向监管部门反馈。
(二)电梯电子监管系统的实现
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是传递或反馈所有电梯维保信息的载体。基于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电梯电子监管系统的实现流程为:发卡系统分配标签信息维保平台数据库存储电梯信息维保单位用终端设备维护信息并上传监管部门用智能终端查看电梯维护记录安全人员通过维保平台数据库查看情况。由此可见,对电梯维保实施电子动态化管理是电梯运行安全度与电梯维保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其具体实现过程为:维保单位把每次维保电梯所收集的维保项目内容以智能终端的方式录入电梯的电子标签,同时借助GPRS传输至数据库。电梯安全监管人员仅需用智能终端扫描现场的电子标签,其便可马上获取对应电梯的维保时间间隔及维保项目内容,由此实现对电梯维保监督的及时便捷性。电梯维保电子标签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面动态监控电梯维保,明确电梯维保单位与使用单位的责任,规范电梯维保工作,提高电梯维保透明度,增强电梯维保监管水平等意义重大。
三、讨论
基于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电梯电子监管系统的应用是遏制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及电梯维保市场混乱的最佳选择。总体而言,电梯电子监管系统主要解决现场环节与监管环节两大问题,其中现场环节解决的具体内容包括:电梯维保人员借助电梯维保现场作业系统对电梯电气标签进行现场扫描,而后再有序开展维保工作;维保人员再把此维保信息录入电子标签,同时借助无线网络技术把信息传输到监管部门的服务器,由此解决电梯维保不按时或不到位等问题。监管环节包括:设备监管人员根据源自维保单位的电梯电子维保记录,通过电梯维保数据管理与交换平台对电梯维保情况予以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基于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电梯电子监管系统是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提高电梯管理水平与增强电梯维保监管力度的必然要求。但此项技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即结合质监事业电子化发展的程度及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起来,由此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同时扩大系统的覆盖面积,此外必须提高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尽快建成更加完善的安全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柯俊帆,石常海.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在电梯电子监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硅谷,2012(18):73-74.
[2]黄群.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在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中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2(2):67-68.
[3]杜兴培.基于RFID和GPRS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电子监管系统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