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1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其自身性质特点对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选拔培养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为主,所以以往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招生时对学生的大学前的专业教育要求比较高,学生上大学之前就要求要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要求,并在考试中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择优录取。而师范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的指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授课特点,理解教学内容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目前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仍然大多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主修专业课而轻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技能专业方向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虽然很强,但是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严重脱节,不能够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方式,这就违背了音乐教育本来的目的。比如说在即兴钢琴伴奏方面,很多学生都是有很大欠缺的,有些学生或许钢琴功底并不差,但是在应聘的时候却连一首很简单的小歌曲都不能伴奏。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音乐爱好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学校对教师的专业课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教师对只要跟音乐类相关的学科声乐舞蹈、合唱、器乐等都应有所了解,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要求样样精通,但知识结构必须多元化。这样一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无法胜任学校多元化的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也是音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与“学”的态度是关键

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要求高师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科研能力。高师音乐教师(特别是技能技巧专业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师,他们除了与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以外,还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但是,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剧增,教师课时量大大增加,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使很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因而不能认真搞好教学,只能应付剧增的课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现在在高校中的科研及数量也都直接跟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有的教师为了搞科研、写论文,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即使论文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音乐界还普遍存在对于学习上实行一对一单人授课的小课形式,音乐类教师普遍都带有一些私人学生,而且上课费用不低。一些学校教师待遇比较低,教师上一节学校计划任务内课的课时费要远远低于上一节小课的课时费,巨额差距之下,教师难免在学校工作与私人上课之间产生时间上的矛盾,违反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道德规范。这也是某些教师对上课懈怠的一个原因。其次,学校教育是以“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为主,以往高校的音乐专业由于招生规模小,有名额限定,所以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他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这样在招生录取的时候生源的质量就免不了要降低一些。而且在高考中艺术类对于文化课的要求比普通类高校分数线要低得多,一些考生为了走捷径考上大学,在专业课上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可能就能考上高师音乐院校,但是这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都相对会差一些,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悟性也比较低,这样就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结合国外音乐教育对比

国内外虽然都有高师音乐教育,但二者的教育却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笔者将从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教育方法和实习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1.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很多国家都已经改变了以往那种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育首要目标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更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审美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这种思想已经从“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转变成了“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开始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因此,对高校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重视师范生专业就业的针对性。例如,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非常重视学前和小学的音乐教育,他们的高师院校分别开设了学前、小学、中学三级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较多,更有针对性。我国目前全面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对音乐教育也从只关注知识技能转向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重视情感、方法等,这是音乐教育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还是有一定的折扣性,当前社会现实仍是侧重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仅限于“公开课”“精品课程”中。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的音乐课几乎是可有可无,所以学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的几率较低,为保证招生数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只好另外培养一些非师音乐学生,以适应社会的就业趋向。这种教育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脱离了教育的目的。

2.音乐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动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国外音乐教育法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即兴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力。“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的经济实用性,教师只用一个音叉就可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课堂上完全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说教,晦涩的乐理知识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虽然为音乐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元素,但是若是使用不当,依然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尤其在高校,更有些懈于工作的老师干脆不再备课,上课就只给学生们放视频,这无异于“放养式”上课,等于让学生“自生自灭”了。高校音乐类师范生承担着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任,他们所接受的学习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3.培养体系

国外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出自综合大学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在德国,高师音乐教育被分为三级,学生按所选的级别分别学习教授小学、初中、高中的音乐教育课。大学毕业后要实习并参加培训班两年,之后还要通过国家二级考试,才能申请教师工作。在美国,学校规定学生学习时不分级,而是把大学第四年的全年都用于实习,以提高实际能力。凡是选择中小学音乐教育职业的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核,取得该方面的证书后,方可到相应级别的学校执教。这种国家考核的内容由个人素质、音乐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三大类组成。比较之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来源则途径较多。本科、大专、中专都有,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侧重点都不同,教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认识以及水平相差很大;另外,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业资格考核过于简单,忽略了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这不利于激励高师学生刻苦学习,更不利于高师学生除音乐以外的其他知识体系层次的提高。

4.实习问题及从业资格

国外高师教育非常重视实习环节。在德国,毕业后必须实习两年;在美国,大学的第四年几乎全部是实习。而在我国有很多高师院校往往都比较忽略实习这一重要过程,都只是走个形式,学生在实习时候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实际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实习方面,国内的高师教育需要在时间以及质量上进行调整。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伟大使命,国外很多国家关于教师的资格考核资格要求非常严格。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从事音乐教育的资格考核制度是很严格的,除了精通主修科目外,还要至少精通一种乐器,以及能够组织大合唱及小型音乐活动,并能很好地讲授课程、很好地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等,重视音乐教师知识掌握程度的多元化。若达不到要求,学生即使毕业了也会拿不到从业许可。而在我国,由于社会上缺乏类似的严格考核,学生是否合格由学校说了算。这样一来,学校培养学生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如果检验标准和是否合格都由自家决定,标准当然就低了。

研究对策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3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类课程  课程实施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高质量的教师是通过教师教育实现的。因此,教师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教育是对未来理想的教师的培养教育,其核心是教师素质的培养,而教师素质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教师教育类课程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未来合格的教师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类课程,其与师范生各种教育科学素养密切相关。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体育师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尽快转换角色,承担教学任务并胜任学校其它工作,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一直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在教师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却成了一个重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中,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度没有显著的提高,依然秉承惯有的思维。认为只要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忽略了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情境和具体问题。由于这种错误的假设,使得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效果还不够理想,许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体育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并不能胜任中小学的工作。因此,本研究将从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探索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状况,并以体育师范生为视角,分析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以实现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效度的提高和体育师范生教育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考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以课程实施的四大要素,即课程主体、课堂教学、课程管理、课程文化为维度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测,并根据体育师范生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若干专家学者的建议,再次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并进行了必要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选取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30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把华中师范大学所有体育师范类院系的班级进行编号后,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9份,回收率为93%,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1.3%。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专业认同度

         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主体包括进行教育类课程实施的教师和体育师范生,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体育师范生这一主体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从教育类课程有必要、对今后工作有帮助、乐意选修、上课认真、从不无故缺席五个方面对体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1所示。统计分析表明,在调查的274名体育师范生中,有46.9%的体育师范生认为教育类课程是有必要的;有40.8%的体育师范生认为教育类课程对今后工作有帮助;有35.1%的体育师范生乐意选修教育类课程;有26.1%的体育师范生认真学习教育类课程;有22.1%的体育师范生从不无故缺席。以上结果说明,作为教育类课程实施主体的体育师范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只有较小部分体育师范生认真学习教育类课程。同时我们还发现高年级(三、四年级)体育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远远高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师范生,但其上课不认真、无故缺席等情况也更为严重,具体对比情况如***2所求。

        (二)体育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从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教师教学方法、理论实践结合、专业知识结合五个方面将体育师范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如***3所示。体育师范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性: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分别是72.4%和54.9%,达到了满意度的50%以上,说明体育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是基本满意的,尤其是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理论实践结合的满意度分别是47.3%和41.6%,未达到50%以上;对课程教学与各科专业结合的满意只有34.3%,是调查项目中满意度最低的。这说明调整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实践结合及与各科专业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关键之处。

        (三)课程管理满意度情况

         为深入调查xx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中课程管理的实施情况,研究主要对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及对教育类课程的重视度三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了整合,获得各部分比重如***4所示。我们发现体育师范生对课程设置管理最满意,占到了整体满意度的42%;管理者对教育类课程的重视度比重最低,只占了整体的20%,这是明显不够的。这说明教育类课程实施的管理部分最大障碍是管理者对课程及课程实施的重视度不够。  

        (四)课程文化的结构情况

         教师教育类课程文化结构中最主要的一对关系就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教师教育中应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本研究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着手,探寻了西南学教师教育类课程文化的结构情况。我们分别将教育类课程实践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发现当前课程实施中,学术性与师范性存在较大的差距。如***5所示,学术性占整体比例的75.13%,师范性占整体比例的24.87%,这说明我们的教师教育正处于一种失衡的现状,过分强调了教育的学术性,忽视了教育的师范性。

        四、讨论与建议

         在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中,我们研究认为教育类课程的开设现状存在四大方向的问题。一是作为课程主体认识不到位。调查中的体育师范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教育类课程作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将教育类课程的地位放在专业课之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学习。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堂中几乎只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对体育师范生进行的是知识灌输,而忽视了教师技能培养和智慧启发。三是课程管理不完善。学校对教育课程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将其错误的纳入了公共课体系,对课程实施的评价较为单一,基本没有涉及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分。四是课程文化缺失(表现是什么)。调查发现,xx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透露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其学术性与师范性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师范性文化的缺失。为改变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着力培养体育师范生的师范意识,提高教育类课程的专业认同度

         体育师范生作为师范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师范意识的培养是改进教育类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强化体育师范生的师范意识,即让体育师范生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类课程对其师范技能发展、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方法的充实等都起专业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学校及教师不仅要让体育师范生意识到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让体育师范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使体育师范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投入到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从而发挥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最大效益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技能,形成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

         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体育师范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让体育师范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将“一言堂”贯穿始终。在教育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技能,将讲授、讨论、综合实践等结合起来,让体育师范生既能学到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了解到当前基础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仅能够拓宽体育师范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体育师范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体育师范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着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在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将教育类知识与体育师范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以便体育师范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形成,这对师范生们未来要担任的工作岗位有很重要作用。

         (三)适时更新学校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没有科学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作保证,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难以实现质的突破。所以学校理制度的重构,例如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划分课时,并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以保证其实施的进行。其次,学校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类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动员全体老师、体育师范生,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设置,并注重有条不紊的发挥课程实施的再调整功能。最后,课程实施的评论要多元化,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一整套的评价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局限的体育师范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管理者应该适时更新管理意识,重新建构xx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管理方面的策略。

         (四)转变课程文化失衡现状,落实教师教育的双学性

         课程文化是教育类课程实施发展有效性的土壤,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的课程文化可以促进教育类课程的顺利实施。师范性和学术性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双翼,学术性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师范性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改进指明了方向,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促进高等师范院校的继续发展。鉴于xx师范大学历来学术气氛过于浓厚的情况,我们更应加大力度,努力转变这种不利于教师培养的失衡现状,在重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师范性的建设。如对体育师范生的学业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学术成绩,还要包括其教育教学的技能、态度、观念等。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彰显师范性的活动,如各类师范技能大赛、课堂模拟等。从而为教育类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方沃土。 

参考文献

【1】 伍德勤.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 杨启亮.师范院校教育学类课程与教学的评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3】 唐殿强、张淑玲.高师教育类课程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3(6)

【4】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9)

【5】 黄依林、何凡. 试论“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j].成都大学学报,2008(9)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5

Abstract: Aimed at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uch as lacking of rationality in curriculum design, short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eaching, being weak in teaching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 to reform the teacher training model,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innovate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its practice.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育类课程;课程设置;教学管理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s education curriculum;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management

中***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66-01

0引言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胡***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1]。***部长袁贵仁说“好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极大地依赖于教师教育”[2]。随着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其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

1当前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培训以来,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轻视教育类课程与教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类课程门类少、总学时比例较低,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有限的几门,主要开设必修课中也存在着任意挤压减少学时现象。二是教育类课程体系不完整,多一门少一门教育类课程无所谓,很少考虑教育类课程间的联系性、逻辑性。三是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技能和实践。由此造成新进教师普遍出现教育教学知识面窄,技能缺乏,方法单一,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等情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正是教育类课程设置需要着重考虑并加以解决的,在此仅从几个大的方面探讨其策。首先要改革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学科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均衡中寻找支点,解决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问题,科学合理的安排教育类课程设置。当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参照国外经验突出教师专业教育[3],把教育类课程凸现出来,如首都师大试行4+0、4+1、4+2多元化模式,天津师大采取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对分离模式,在确保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教育类课程作为***设置体系,增强教师教育师范性。一些综合性高校虽然以学科教育为主,但建立自己的教师资格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课程门数、完善课程结构,加强了教育类课程。其次,教育类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4]。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发展。第三,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应通过开设创新的、适应时展的教育类课程,来大力提高新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能力。

2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管理的建议

过去由于教育类课程受到旁落,其教学管理问题也往往受到忽视,在此就加强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管理谈一些粗浅想法。首先要切实加强教育类课程教学计划的执行,不能因为各种原因任意减少课程门数、挤压学时量或随意调整开设时间。其次要重点加强教育类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之外,要促使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如见习、观摩、教育调查和教育研讨等,把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促使开课单位要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着力解决教育类课程的公共教学问题。再次要改革创新教学评价管理。教育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其教学进行评价,重点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怎样教,不在于学生学了什么(主要是理论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什么(实践技能),具备了什么(教师素养)。固然教育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学科需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但更需要考查实践应用能力,可以没有书面考试,到实践中考查。

总之,教育类课程设置和改革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引,科学合理的建构课程体系,着力改变强调学科本位、结构单一、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教育类课程综合化、整体性建设,实现课程结构多元化和优化组合,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要切实落实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加强教育类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为培养高素质教师服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2007-09-01.

[2]袁贵仁.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6

专 业

2011年10月22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2日下午

14:00-16:30

2011年10月23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6:30

02010600金融(***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678金融法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4011银行管理学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630专业综合课考试  02011500经济学(***本科段)  0009***治经济学(财经类)

0143经济思想史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2计量经济学  0048财***与金融

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14700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  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076国际金融

5161区域经济***策  5162区域可持续发展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5164现代策划学  02020200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400会计(***本科段)  0162会计制度设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2900物流管理(***本科段)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00采购与供应管理(***本科段)  0009***治经济学(财经类)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3010600法律(本科)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29证据法学

5680婚姻家庭法  0015英语(二)

0169房地产法

0228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00行***管理学(***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0320领导科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19行***组织理论  0316西方***治制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2中国行***史

0323西方行***学说史  04010200学前教育(***本科段)  0401学前比较教育

0409美育基础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884学前教育行***与管理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00教育管理(***本科段)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51教育经济学

0457学前教育管理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0800教育学(***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69教育学原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2500义务教育(***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15英语(二)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20200思想***治教育(***本科段)  0033世界***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T312***治学  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321中国文化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8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04030200体育教育(***本科段)  0495体育保健学

4555体育场地与设施  0497运动训练学

0499体育游戏  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0501体育史  0503体育教育学

T503体育教学设计  05010500汉语言文学(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5西方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541语言学概论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5020100英语(本科段)  0600高级英语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30现代语言学

0837旅游英语选读  0833外语教学法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3英语写作  05030200广告学(***本科段)  0639报纸广告学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676公益广告

0037美学

0641中外广告史  0637广告媒体分析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640平面广告设计

7680广告文化学  05040800音乐教育(***本科段)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6114和声学  6413教师能力学  0727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05041000美术教育(***本科段)  0746美育概论  0747美术教育学  6413教师能力学  7097云南民族美术概论  06010200历史教育(***本科段)  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083东南亚史  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084云南历史  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6413教师能力学  0766史学概论

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00数学教育(***本科段)  2018数学教育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4微分几何

6413教师能力学  2015偏微分方程  07020200物理教育(***本科段)  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7086当代物理学发展  2037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6413教师能力学  2039物理教育学  07030200化学教育(***本科段)  2049物理化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53结构化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59化学教育学

6850分析化学  07040200生物教育(***本科段)  2078生物统计学

2079生态学概论  2081进化生物学

7087植物资源学  2084组织胚胎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87分子生物学  07070200地理教育(***本科段)  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6449地理信息系统  2105地理教育学

6516区域经济学  2102遥感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90计量地理学  08030700机电一体化工程(***本科段)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15英语(二)

0420物理(工)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220800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段)  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2142数据结构导论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2384计算机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737C++程序设计  2382管理信息系统

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011年十月,我省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有: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行***管理、法律、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体育教育、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服务(***本科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科段)、建筑经济管理(***本科段)、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段)、商务管理(***本科段)、市场营销(***本科段)、公共关系(***本科段)、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农学(***本科段)、园林(***本科段)、义务教育、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师类本科: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治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比校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策和基础教育师资市场需求的变化,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各大师范院校逐渐开始对传统的师范类人才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基础,提升教师教育专业能力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升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质量来实现的。从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可以窥见目前我国师范类人才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及利弊所在,为相关院校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为例,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具体课程变化、’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说明目前国内主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特点及问题。

一、教师教育课程设里模式

选择何种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反映了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认同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通常都嵌入到专业课程中,作为专业课程的一小部分而存在,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混合,“师范性’,基本让位于“学术性”。这种嵌人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对教师教育课程没有总体规划和设计,以老三门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为代表。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模式逐渐清晰化。从目前国内主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来看,已经基本上都往教师专业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分开设置的方向走,反映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的加强。

北京师范大学位居国内师范院校的首位.办学定位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从1999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就开始探索师范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剥离,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阶段,大力加强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职前与在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的改革思路,实施了以4+2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分为本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本硕相连的"4+2"模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都是非常明确地将教师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开设置,***设计。其本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由学生自由选择修读,与毕业证书不挂钩,只有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自愿修读""4+2"模式则更明确地体现了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较早地探素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建的“教师发展学校”模式,在北京丰台区建立了“丰台区教学服务中心,,其教师教育课程也是自成体系,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设计,形成了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是***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师范专业打破了只培养教师的单一模式,除开设教师教育方向外,还开设其他培养方向。同时为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性,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各专业必修课中不安排教师教育类课程;将教师教育类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2004”年,推行了“4+2"六年一贯制。华东师范大学也是***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一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从2006年开始,正式***设置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酝酿成立整合各类资源的教育学院,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同时积极探索"4+1+2"本硕相连,大学与中学共同培养的模式,将教师专业培养后推到研究生阶段。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其办学定位是“建成以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以教师教育为优势、若干学科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开放性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其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上海市,目前,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以本科为主,其教师教育课程也主要放置在专业课程内。

二、教师教育课程具体设里及特色

具体课程的设置,取决于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除了在改变老三门的课程设里,丰富课程类别与门面各校表现出一致的倾向之外,各校的具体课程设置表现出更多的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必修课方面变化力度不大,仍然设置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实习这几门比较普遍的课程;唯一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些学科教学类系列与教师教育相关任选课程,这些课程由相关学院开设,可记成绩,不记学分,由学生自由修读,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大。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必修课程除马克思主义***治理论、外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20学分外,其他全部为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学见习、教学实习;选修课程包括:学校德育与教师伦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评价、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STS课程及实践、数据统计与分析、个案研究、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必修课程在史论及研究方法类课程方面有所加强,选修课则结合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了能力培训设计,突出应用性与前沿性。

首都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分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科研基础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在必修课程方面,与北师大类似,除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外.增加了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变化不是特别大。在选修课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根据自身教师发展学校的培养模式,着重结合贯穿四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基础教育相关的课程,并将课程理论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其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有:基础教育改革专题、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发展、性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与诊断、教师心理、班级管理、教材分析、教育影视作品欣赏、社区教育、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教育科研实践、教育专题研讨、教育论文写作、行动研究实践、教育社会学专题、教育史专题、课程与教学论专题、教育文化学专题、教育经济学专题、教育***策与法律专题、教学管理专题、教育哲学专题等课程。课程丰富,而且根据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进程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其基础必修课包括课件制作、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

华东师范大学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育与心理基础理论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四大类30学分。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师口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科教育类课程共计22学分,选修课程包括教育思想与历史变革、教育理论及其应用、心理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斑级与学校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发展九大模块,开设有中国教育传统与变革、西教育史、当代国际教育思潮研究、教育***策与法规、教育社会学、理解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课程文化、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35门课程,涵盖了基础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

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较为简单,主要设置了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原理、教学与课程导论、德育与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青少年心理与辅导、学科教学论、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在心理学及教育科研、德育与班主任方面、教育实践方面都有所加强,选修课程由各学院自由开设,学校未做统一设计。

从课程具体设置来看,各校在必修课程方面的设置都持较为谨慎的态度,普遍在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方面有所动作,更大的改革集中在选修课程方面,选修课程的体系化与多元化是各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各校都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强化某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育技术与教育研究。

三、课程实施方式

有了丰富的课程设计,如果有效实施是能否达到设计目标的关键之处。由于各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都增加了课程门数,如何在学科专业课程相对稳定甚至有所加强的情况下将这些课程有效实施,是各校面临的一个具体操作问题。以高层次的重点师资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师院校逐渐将教师教师课程放置到本科后阶段来实施,以4+X模式来解决四年内同时解决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专业课程基础的学时学分紧张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是这种模式的领***学校,从1999年就开始摸索,到2006年***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可以招收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4+2’可操作模式。目前采用类似思路的高师院校越来越多,2004年,东北师大开始试行"4+2"模式;华中师大从1997年试点,2004年推开六年一贯制的“4+2"模式;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先后推出“4十2”模式;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推出“4+1+2’模式,与上海市重点中学联合培养本硕相连的教师。在本科后以延长2-3年的时间集中地学习教师教育课程,这是国外通常采用的专业与师范分开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性与师范性冲突的问题。但长达6-7年的培养时间,目前只适用于精英式的教育师资培养,不太可能被用来大规模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其培养规模目前还不足以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优化的大批高素质师资需求。如何解决本科阶段的高素质师资培养问题,也是各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

从操作角度观察,各校在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上,都有特别的设计。北师大因为上移重心到硕士阶段,因而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以教师资格证课程为主,课程主要安排在晚上、周末、假期开设,选修课程开设时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华中师大的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则主要以第二学位的方式修读。这两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修读基本不与学科专业课程冲突。

而在本科阶段有丰富课程设计的学校,例如首都师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则不约而同地在课时和学分设计面进行了调整。在课程学分设计面,上述学校全都设计了以1学分为单位的短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程门类较多的学校.像华东师大、首都师大,选修课程以1学分的短课程为主;同时在单列教师教育课程计划而学生毕业修读要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师教育课程虽然单列,但仍然以全部冲抵或部分冲抵的方式进人专业学分,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混杂的模式。例如首都师大的教师教育课程共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0学分,10个学分必修,10个学分选修,教育实践学分10学分,16学分占专业选修课的学分.4学分属于通识学分;华东师范大学设计了30学分的教师教育课程,学生若选择师范专业,则教师教育课程成为专业课程,超出修读学分要求的课程学分则抵充通识教育学分。与同一专业非师范类学生修读课程相比,专业课程少了30学分左右。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则分别进入专业必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性环节等,混杂性更为明显。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2002年秋季,实验区已增至500多个,全国共有100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了新课程的实验改革。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原则上都已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也积极推进。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涉及了现行中、小学的所有学科。其影响面之广,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有着深厚的***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就音乐教育学科来讲,毫无疑问,它对在职和未来的音乐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师)将会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来主动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母机,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高师音乐院(系)(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来说,我们现行的教育思维与机制、课程结构与设置、培养目标与模式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这种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便能很快适应新的形势,能真正肩负起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神圣使命。这的确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界无法回避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等待了,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我们只有认清现状,兴利除弊,大胆革新,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改革: 一、强化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高师音乐教育应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是国家对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界就这一点在理论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反映出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观念不强的问题: 1.有的高师院校把研究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和文章不列入科研范畴。很多高校主管科研的职能部门及领导都认为:科研就要争取搞几项惊人的发明创造,论文就要争取写那种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怎么读也读不懂的文章。我认为目前我们在评定核心期刊的思路上似乎有些偏差,指标体系在结构上也有些失衡,这种偏差和失衡已经导致有些专业或学科——特别是新兴的边缘学科根本就没有一种所谓的核心刊物,但在评定职称或科研业绩时却经常被“一刀切”。事实表明,当下我们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缺陷,总是以不惜牺牲一部分人员的利益来成就另一部分人员极度膨胀的欲望与虚荣,致使当前我国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科研心态虚无浮躁,很多人员已经丧失了崇高而严肃的科学研究精神。 2.另外,个别核心期刊在选择文章的价值取向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音乐老师,更关心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可能老是给学生讲解这教、那教这经、那经的音乐;也不可能天天沉醉在这考古那考古的“古典主义”当中。但有趣的是,这类文章就是容易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我想原因很简单,这类文章一般人很难读懂,因而也就不敢妄加评论。凡是读不懂的肯定就是高深的,既然是高深的,那当然就该在重量级的刊物上发表了,真是漂亮的逻辑。这无形之中严重打击了很多音乐老师致力于基础音乐教育研究的热情。至于基础音乐教育方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很浅显的、没有研究的价值。在相当部分领导或编辑心目中,他们是很不重视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开始,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带有逻辑悖论性质的问题——作为高师院校,连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都不屑一顾,那高师院校究竟要研究什么?!但至今我却无法给自己找到满意的答案。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是非常普遍的。它严重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使高师院校的研究视觉偏离了它原本应有的重要领域。 3.在教学中,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很多学科的老师只关注本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对基础音乐教育不感兴趣,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一无所知。表现出观念狭隘、各自为阵的“小农”意识,对音乐教育缺乏整体的把握与认识,这是当前高师音乐院(系)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他们都认为,了解、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变化,那是教《音乐教学论》老师的事情。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接轨的沉重任务交给了音教法老师身上。我们的学生合不合格,走势如何,都是音教法老师的事情,与音乐教育专业其它课程的老师无关,似乎一切都是音教法老师惹的“祸”。先不说这种约定俗成的看法对不对、合不合理,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音教法老师在本专业内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才对,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老师甚至个别领导都认为,《学科教学论》是豆芽科,导致学科教学论老师在本专业内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很多劳动都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是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悖论。这些显然与2001年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不符。2002年12月初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上,杨瑞敏女士在发言中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正在或已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很多高师音乐院(系)却依然高高在上,关起门来搞自己的教学,还在继续着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高师与中小学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 事实上,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落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后边去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怎样,在新形势下他们需要什么规格的音乐师资,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等问题,我们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正如企业没有很好的调研市场行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吗?要改变这种被动、尴尬的局面,高师音乐教育必须要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在***策上要对研究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课题予以适当倾斜,在资金上要对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层面的研究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和切实贯彻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p#分页标题#e# 二、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2001年12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启动新一轮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自我发展能力。 现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确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与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师范专业与表演专业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师范教育专业多开了几门“老三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结果搞成了师范性和专业性都明显不足的局面。我们应根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情况,主动进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变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通识课程即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不全,目前开设的实际上仅是***治教育;2.学科专业课程门类繁多,课程内容陈旧;3.教育类课程门类少,内容落后缺乏针对性;4.必修课程相对较多,选修课程较少,这些都极大阻碍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调整、归类;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渗透;在教材中加入新的合乎时展的教学内容;适当压缩专业课程门数,多开一些选修课程。这样,同学们便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了解更多新的信息。随着视野的开阔,理论层面的拓宽,对学生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学习都有好处,从而突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尊重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思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抓住了本次基础课改的精神实质(要意识到,这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也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王耀华教授做了有益的探索。他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教养课程(即公共课)和音乐专业课程两大类。其中音乐专业课程又分为五大类别:1.音乐审美类课程;2.音乐表现类课程;3.音乐创造类课程;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这一划分法很独到,它对学科进行了有意的整合,进一步理清了各门学科的归属关系。但也有不足之处,因为:1.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其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即使是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应有积极的审美体验。这正是音乐艺术及音乐学科的重要功能。也说明在所有音乐课程的学习中都应包含积极的审美情感因素,因此单纯把音乐审美课程作为一大类来划分就有点欠妥了;2.基本沿袭了我国各师范院校把各专业的课程按“公共”与“专业”两大体系来归类的传统分法。这种分法我认为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界定本身就是模糊的和不合理的。按理说每个专业只要是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属于专业课程,得到同样的对待,没有必要在里面再来分个远近亲疏。师范专业更不应把教育类课程带上“公共”二字。当然,目前“公共”二字主要意味着各个系(科)都在学这一类内容相同的课程。但反过来,既然各系(科)都要学这一类课程,那就更说明此类课程重要和有改革的必要,也就更不能沾“公共”二字。否则,人们在心理取舍上自然就会有轻有重,认为它没有传统意义上所谓的专业课程重要,无意中对学生的学习起了不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课程分类上最好去掉“专业”和“公共”几个字,这绝对不是在做文字游戏。 建议把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四个大类:1.特色文化修养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法律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策》《国防教育》《中国***史》《思想品德》《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2.技能表现类课程,包括《声乐及演唱》《钢琴与配奏》《歌曲作法与伴奏写作》《乐器演奏》《计算机与电脑音乐》《合唱与指挥》《和声》《复调》《配器法》《视唱练耳》《音乐会节目编排》《形体与舞蹈》《音乐采风》《普通话》《大学英语》等;3、音乐理论修养类课程,包括《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分析基础》《音乐与文化》《声乐美学》《钢琴美学》《中外声乐发展史》《钢琴发展史》《艺术概论》等;4.音乐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第三部分将专门分析)。这样分类的好处是:显得相对简化,实现了课程整合,为开设更多新课程提供了时间,重要的是免去了谁轻谁重的争论。 当然,在这些课程的开课形式上视其具体情况可多种多样:有些课程可以搞成必修课,有些则可搞成选修课;有些课程还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三、改革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高师教育技术类课程(以前叫公共教育类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材体系封闭僵化,缺乏创新;教材内容空洞、抽象,脱离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没有充分吸收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及教育技术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很少关注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课程门类较少,课程结构老化。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课程仍然遵循着改革开放初确立的《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当时叫学科教学法)的“老三门”课程模式,并且各系(科)学的教育课程内容完全一样,缺乏必要的专业针对性。这些直接导致了学生都认为教育类课程非常重要,但就是不愿努力去学的怪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可想而知,这种状况肯定不能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议:1.调整现行《教育学》《心理学》的某些内容,把它们与各具体专业相互衔接、渗透。如音乐教育专业可开设《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2.拓宽丰富教育类课程,适当增加选修课程门数,特别是跨系选修,有条件的还可搞跨校选修。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案规定了教育理论课程比重约占15%,但实际上大多数院校远未达到这个要求;而在发达国家的高师课程结构中,教育技术理论课程门类丰富,课时充足,一般都占到30%左右,他们非常注重教育临场实习等实践课程。如美国,教育课程已占20%左右。#p#分页标题#e# 改革后的音乐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音乐教学论》《CAI课件制作》《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外音乐教育史》《现代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思想》《比较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专题》《教育***策与法规》《论文写作基础》《试讲训练与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实习》等。其中必修课为:《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音乐教学论》《CAI课件制作》《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讲训练与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实习》等;选修课主要开设《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外音乐教育史》《现代教育技术学》《中外音乐教育思想》《比较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教育专题》《教育法规与***策》等。这只是一个思路,具体课程还可做适当调整。这个课程改革方案明显地强化了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增加了教育选修课程。其实一个高校能否开设出更多选修课程,也是国际上衡量其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尺。 四、抓好教育实习工作,搞好实习基地建设 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教育实习阶段的磨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献身精神;同时通过音乐教育实习,也可检验同学们的素质能力,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出口的“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因此音乐教育实习对每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也是当今世界高师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存在着实习时间偏短、实习基地不稳、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绝大部分院校目前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实习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六周),专科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培养为教育献身的精神,效果显然并不理想。看来适当延长音乐教育实习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设置不进行调整与改革,那么要适当延长音乐教育实习的时间,切实抓好音乐教育实习工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个别教育专家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有些院校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西华师范大学及其音乐系就根据实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大三年级专门用一年时间学习《音乐教学论》,其中教学法基本理论半年,学生试讲半年。在试讲期间,把大班试讲与小组试讲相结合。大班试讲由专门的学科教学法老师组织,小组试讲在全系范围内选调老师组织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讲”(老师示范)、“写”(教案)、“练”(学生操练)、“评”(互相评课)、“比”(各组间比赛)、“看”(到中小学见习观摩)的六字方针。试讲到某一个阶段,在全系高年级内组织“课堂教学艺术比赛”。在大四年级上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音乐教育实习。实习完后学校还要专门举行全校毕业生的“课堂教学艺术比赛”(各系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及实习成果展。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和素质,使该校(系)毕业生的分配走势良好,连续几年就业率都在96%以上,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并被***授予“就业先进单位”。 此外,还要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应广泛、长期和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召开实习基地中小学校长会议,听取他们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意见及对高师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组织各系(科)分管教学的领导到实习基地进行考查和调研,掌握办学的第一手资料,以即时调整高师音乐院(系)的办学思路;还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对毕业的学生进行成长经历个案跟踪,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邀请第一线的优秀老师座谈、交流,了解有关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新信息。 总之,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高师音乐院(系)的关怀和支持,也是高师音乐院(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只有继续强化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努力调整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理论类课程改革,适当增加选修课程门类,切实抓好音乐教育实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面前赢得主动。当然,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些举措,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单纯依靠某个系或专业是不行的。让我们主动参与到课改中来,密切关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动态,为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由此推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9

现代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代美术教师的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的审美情怀,多元美术知识结构,明澈的美术发展视野等。如此,给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除了具备完成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外,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结构。

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理念是多元的和具有通过性的,这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通道”,二是“经验”。所谓“通道”是指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它具有一种非达标性的目的设定,“过程及目的”。所谓“经验”是指它通过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人生体验的丰富。美国教育家艾斯纳所倡导的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学科基础教育)。他尊重美术教育的学科***性,强调美术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理念对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影响。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实践,在专业化的美术教师素养中都具有核心的价值。而具体到现代美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包括:⑴人文素养。⑵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⑶美术文化拓展及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现代美术教师还应不同程度的具备丰富的姊妹艺术知识、前瞻的文化发展观。

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

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等。

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

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 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

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

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

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

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

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

教师类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治;教学改革;方式方法

一、 我国理工类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现状及探析

就其本质而言,所有中国高校的思想***治理论课教育应并无二致。但就理工类院校的类别而言,其思想***治理论教育又有特殊的一面。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本校(理工类)的部分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经过部分问卷调查的分析探讨,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类院校的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相对庞杂

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阶段,我国学生使用的“概论”课教材,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横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纵轴,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坐标点,紧密结合中国***领导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和整体分析。这种体例上的创新与改进,不仅拓展了内容广度,而且加强了理论深度,当然也增加了教学难度。

(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从当前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概论”课的专任教师数量与质量和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上“概论”课时***性强,教学资料和资源又相对稀缺,教师普遍感觉到教学任务繁重。课余,教师还要完成和专业课教师一样的科研任务。在现有教育教学理念和软硬件设备条件下,为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概论”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普及率还不高。加之理工类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缺乏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储备,“概论”课教学就越发显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成骑虎难下之势,教学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遵循教学普遍规律,又要有独创性。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很少也很难实践互动式教学。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枝独秀”,轻学生“百花齐放”;重教师讲授的积极性,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用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使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二、我国理工类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新探

为了使现行的思想***治理论课恢复应有的教育功效,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在所难免。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应该结合理工类院校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实际特点,改进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局面。

(一)根据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思想***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一编撰的,它比较符合普通高校的体系设计和教学安排。对于理工类院校而言,其针对性不强,特色不突出。理工类院校重点培育的是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结合这一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治理论课的设置现状,理工类院校的思想***治理论课首先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多数理工类院校的学生,人生目标都比较现实,没有太多的理想性,踏踏实实为其所长。

鉴于以上情形,在理工类院校思想***治教育中,必须丰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治素质教育与就业规划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由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单位和个人的成败。教师应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全面的思想***治理论教育,鼓励不但要树立起远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而且要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其人生价值,真正达到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全面优化现代教学方法

当前,不少高等院校的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仍然执行着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说教式等低效的上课方式。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一直听教师讲授,其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2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要把学生当作具体、鲜活而能动的个体,对其感性因素予以适当的刺激和满足,使其充分融入课堂教学。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讲授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预先把本讲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难点以及相关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准备。其次,教师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将学生迅速拉回课堂,之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予以引导和启发。最后,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主题发言或者自由辩论,教师主持并掌控课堂秩序和局面,然后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言论和需求,简要强调知识点,对本讲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典型性言论予以点拨和匡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其倡导的三大基本目标。现代思想***治理论课教育,就该唤醒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位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做事。

该文为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系列论文,项目批号为JG2013Y2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

[2]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治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志坚.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4。

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在哪里,计算机论文投稿。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

学习

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与人生的感悟论文1500字,谈谈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

学习

中小学学校管理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学校管理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校管理知识,中小学管理案例分析。生源数量的减少,使得许多学校的举办变得规模不经济,进行合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考虑必须建立在对人口和教育发展的长期预测的基础上。1.必须注意把

学习

市场调研报告心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调研报告心得10篇,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报告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的心得100字。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区域和社区环境、社区规划与配套、建筑与户型、物业管理等方面,是对京城消费者住房需求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征询,也充分表明了

学习

个人作风问题整改10篇

阅读(16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作风问题整改10篇,内容包括单位作风问题整改台账,个人作风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2、在工作中缺乏沟通和协调,平时只顾忙着做好本职工作,缺少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没能更主动地帮助同事,有针对性

学习

餐饮行业市场调研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餐饮行业市场调研10篇,内容包括餐饮市场分析内容,餐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1餐饮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1.1餐饮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餐饮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产业[1],餐饮业的发达程度,是经济活跃程度、

学习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日志,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好过吗。1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必要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就业,这一目的明确后,就意味着学生在学校要学技术、学能力,而不

学习

调研汇报稿10篇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调研汇报稿10篇,内容包括调研汇报发言稿,领导调研下属汇报稿。今天,我们调研的这些点,应该说反映了区的总体情况,活动起点高、抓得紧,取得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贴得紧。区的工作能够紧贴省委提出的“中心

学习

未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未来人才发展方向论文。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流派主要以主智主义为主,这一教学流派更加注重于客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习得,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

教师论文格式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论文字号格式规范,论文格式排版教程。一、引言2004年,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

学习

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类论文模板10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

学习

广东教育论文10篇

阅读(578)

本文为您介绍广东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期刊论文发表,广东教学论文范文参考。跨越两个世纪,完成一个花甲。这本期刊,能有这样的坚持,倚仗教育事业的发展。《广东教育》生长在教育园地,靠教育人扶持,为教育人服务,几代人的浇灌,让它长成枝繁

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职业教育10篇,内容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八大特征。1.通识教育的内涵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他指出,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的“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

学习

幼师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幼师评职称的论文范文。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

学习

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在哪里,计算机论文投稿。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

学习

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与人生的感悟论文1500字,谈谈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

学习

科学课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课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科学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

文学与文化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与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文学风格与文化论文,传统文化文学论文1000字。这一消费首先表现在对萧红曲折而不幸的婚恋生活再演绎上。为表达这一复杂性,电影设置了多种声音,让其朋友白朗、罗烽、聂绀弩、胡风、梅志、骆宾基等

学习

优秀会计论文10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优秀会计论文,优秀会计论文怎么写好。

学习

怎样会计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会计优秀论文范文10000字,会计论文案例范文。

学习

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治标道德治本论文800字,法律与道德论文1000字。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

学习

生态与环境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与环境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态与环境论文1000字,生态环境论文。1.2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目前对于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由于评价者的不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