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论文10篇

未来教育论文篇1

时下由于我国经济与物质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部分民众开始将生活重点放在享受与健康等精神层面,开始追求食品的健康,身体的健康,穿着健康等等。一时间健康成为国内大街小巷议论的主要话题。原有的以牺牲健康来获得物质报酬的行业及行为,备受国人敌对。在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执行使得很大部分的学生疏于锻炼,疲于作业与文化学习,使得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如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性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或者厌倦一些事物等状况,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身心起到破坏作用。当前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重视健康的研究,已在原有三维健康观的基础上,提出五维健康观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和智力等。在中学阶段,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缓解亚健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迁移学习、交往、工作等压力带给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从事运动,关注健康已成为时下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一理念会得以重视并称为主流教学理念。

二、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得以贯彻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流派主要以主智主义为主,这一教学流派更加注重于客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习得,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意志。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评价的实施等等,均由体育教师来筛定,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体育教师为核心进行开展,忽视了学生在现实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利益与感受,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来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下我国主流教育理念的一次变革,是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利益和感受,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各级体育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关注于学生的利益和感受,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商榷,选择那些学生兴趣高,受到多数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尽可能的人性化,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三、未来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得到重视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的对于学习与工作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为,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均认为体育教学过程尤其动手能力、克服苦难能力等均比其他课程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便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如在进行耐力跑的练习中,学生需要克服惰性,去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便会得以增强,在进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需要加以配合,精诚合作以战胜对手,因此可以在竞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竞争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等等。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会得以重视,会成为未来体育教学的侧重点之一。

四结语

未来教育论文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学教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法学教育的初创时期;1958年至1976年法学教育的挫折和停滞时期;1977年至1993年法学教育的重建和恢复时期;1994年以来的急速发展时期。

(一)法学教育的初创时期(1949-195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成立,当时全国53所高等院校设有法律系,有在校法学本科生7338人。[1]1952-1953年进行"院系调整",对原有53个法律系进行整合归并,创设四所***法学院,即北京***法学院、西南***法学院、华东***法学院和中南***法学院,并在六所综合大学设置法律系,即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法律系、复旦大学法律系和西北大学法律系,构成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四院六系"。[2]在一举废除中华民国时期的全部法学教科书之后,代之以从苏联引进的各种法学教材[3],并聘请苏联专家担任主要科目的授课教师。[4]至1957年才出版了新中国自己的第一套法学教科书。[5]至1957年,全国累计招收法律本科生12569人,毕业法律本科生10856人,当年有在校法律本科生7954人。[6]

(二)法学教育遭受挫折和停滞时期(1958-1976)

1956年开展所谓"整风反右"运动,强调阶级斗争和否定法治的左的思潮泛滥,凡是主张法治和主张法律具有继承性和社会性的法学教师均受到批判并被划为"资产阶级",导致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急遽萎缩和衰败。1959年撤销了主管法学教育的司法部。四所***法学院被下放地方,并压缩招生规模。[7]

196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各***法院系师生被分批编入四清工作团(队)深入农村参加"四清运动"。[8]至1966年5月,"四清运动"升级为""。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全部大学停课,称为"停课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被撤销,称为"砸烂公、检、法"[9]。整个国家陷入无***府状态。1966年,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全部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法学院和综合大学法律系被撤销,仅保留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两个法律系。中国法学教育出现了长达10之久"停滞期"。[10]

(三)法学教育的恢复时期(1977-1993)

结束,需要重建法律机构和法律体系,恢复法律秩序。首先就是重建在中被撤销的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还要重建50年代被废止的律师制度,急需大批应用型法律人才。***多次谈及法官不够、检察官不够、警官不够、律师不够。[11]

为了重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恢复律师制度,采取了所谓"专业归队"的应急措施,即将分散在各地各行各业的法律人才调回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或者鼓励其重操律师职业。但据资料显示,1949年至1976年,全国仅毕业法律本科生23618人。[12]按照***的意见,中国建立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需要50万律师[13],区区2万多人,即使至结束时都安然健在,且全部"归队"到各律师事务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据1983年对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府司法行***部门的干部队伍的统计,属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属于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33.6%;属于初中学历以下的占58.3%。其中,法律大专以上毕业的占3%;接受过短期法律知识培训的占54%;未接受过法律知识培训的占43%。[14]可见,尽快恢复发展法学教育,加快培养法律人才,是中国在结束后所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课题。[15]

1978年西南***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法律系开始招生,当年全国法律专业招生人数共696人。[16]紧接着,北京***法学院、华东***法学院、西北***法学院、中南***法学院相继重建、开始招生,各综合大学也陆续重建法律系开始招生。至1993年,已有5所***法学院和130个大学法律系,已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5万多人,有在校生4万人[17]。此外,还有114个成人高等***法院系,已培养成人本科、专科学员10万多人[18]。还有58所中等司法学校,已培养中等法律人才近10万人。[19]基本满足了改革开放后重建法律秩序、法律机构对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四)法学教育的急速发展时期(1994-)

随着法律在国家***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大,人们对法学教育的认识也在深化。特别在1993年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之后,国家对法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任务,不仅要继续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部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而且要为各级***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培养大批高层次、多样化的法律人才。导致中国法学教育的飞速发展。据1998年的统计,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普通高校214所,在校生8万余人;另有成人高等***法院校150所,在校生8.6万人;中等法律学校57所,在校生2.2万人。[20]

1998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进入所谓"大众化"发展阶段[21],设置法学本科的普通高校激增,招生规模成倍增长。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1998年为214所,2001年为297所,2004年为269所,2005年增至564所,2006年达到606所。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当年新招法学本科生108779人,法学博士生2305人,法学硕士生22465人;在校法学本科生414309人,法学博士生7520人,法学硕士生57752人;毕业法学本科生76140人,法学博士生1191人,法学硕士生12912人。[2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的创设。至90年代中期,高等法学教育虽有很大发展,但培养法律人才的数量和类型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建设法治国家和加入WTO,急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有必要开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新途径。于1994年论证、提出方案,1995年经***学位委员会决定,借鉴美国法学院JD教育的成功经验,创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开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1995年为8所,1997年为13所,1998年为22所,1999年为28所,2003年为49所,2004年增至60所。从1996年开始至2006年,累计招生近50000人,其中已获得学位18102人,现有在校生近30000人。[23]

现今中国已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普通高等法学教育,包括***法学院(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以及财经、理工、农林、医学等单科性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主要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少数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第二种类型,是成人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包括法律函授、法律夜大、***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法干校等,主要培养法律辅助型人才(法律专科);第三种类型,是中等法律职业教育,包括29所司法学校和27所司法警官学校,培养中级法律人才。[24]

二、中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类型

(一)法学本科教育

新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的经验,实行"院系调整",建立四所单科性***法学院,并在六所综合大学设置法律系,即所谓"四院六系"。四所***法学院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业务型法律人才,即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培养业务干部,统称为"***法干部"。六所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为五年制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型法学人才,即为各综合大学、***法学院及法学研究机构培养法学教师和研究人员。

改革开放初期重建法学教育,四所***法学院与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教育均为四年制,其培养目标相同,均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而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的任务,改由各***法学院和部分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教育承担。

80年代至90年代中,各***法学院和大学法律系曾经按照法学"二级学科"[25]设置专业,如法学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法专业、行***法专业、诉讼法专业等,并相应将法律系拆分为法学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行***法系、诉讼法系等。90年代中期在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之下,各***法学院和大学法律系改为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亦即将原先的法学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法专业等合并为一个专业:法学专业。

法学本科教育的对象,是经国家统一高考合格的高级中学毕业生,统一实行4年学制。法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五类课程:第一类为公共必修课;第二类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第三类为专业选修课;第四类为实践教学必修课;第五类为综合素质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实践教学必修课,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科目,学校和学生均无选择、变更余地。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教学条件开设,学生自由选修,达到所要求学分即可。[26]

法学本科学生,在四年期间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或担负法律实务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7]

(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属于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28]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按法学"一级学科"设置,不做细致的专业分类。[29]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要求掌握法学基本原理,掌握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30]超级秘书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对象,是通过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培养单位复试录取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31]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的学制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的学制不超过四年。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着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总学分不得低于75学分。采取灵活考核办法,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

未来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治未病;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三、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念,增加“治未病”理论知识讲授,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对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师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

[2] 鄢行辉,王嵘.传统保健体育疗法与治未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

未来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网络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虚拟平台。网络生活也正在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都积极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网络文化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面对多元复杂的网络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未成年人必受其极大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丰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网络冲破了人类旧有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遍布大街小巷的网吧和家庭网络的普及,及其带来的便捷网络服务使得未成年人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视听都成为可能。网络文化内容丰富,蕴含多元文化,而且及时性强。任何紧贴社会生活现实的事件都会以新闻、动画、影视、游戏等方式展现出来,这些信息形成的网络文化丰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二)网络文化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创造了新的环境

网络凭借其特有的技术手段,能够使网络文化传播形成声像同步的局面。网络可以通过集文字、***形、***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使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变得轻松起来,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形象的视听方式来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甚至可通过游戏来体验,使学习过程更愉快、更自主,使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于无形之中。

(三)网络文化为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网络可以最大限度的传播正能量,可以最大限度的传播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在网络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受教育者是绝对自由的。未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由于网络文化能够在同一时间对接受者形成直观的感觉刺激,甚至可以使接受者参与其中,并把接受者的思想、观点随时随地加入到网络中交流,让其他人共同分享。网络让时间与空间、风俗与制度、主流与边缘等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网络文化为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迅速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极大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带来正能量的同时,其不利因素也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其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1.言语随意放纵

随着网络日益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种自成体系的网络语言逐渐形成和发展。首先,部分未成年人语言形式偏离现代汉语语言规范。未成年人偏爱于故意倒置句子语序,比如将“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有的未成年人爱还将语码混杂,中英词汇混搭,比如将“我服了你”说成“I服了You”。其次,部分未成年人语言内容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比如使用“520”表示“我爱你”,“886”表示再见等等; 有些甚至借助谐音损人、骂人,比如使用“帅锅”表示男性等等。

2.民族意识弱化

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科技技术、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在灌输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经常接触西方社会的宣传理念、文化意识,想象西方社会是真正自由的天堂。 一部分未成年人崇洋,以西方审美为标准,以过西方节日为时尚,甚至还有些未成年人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抛诸脑后,轻信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制作和传播冲击民族文化和意识的***言论。

3.价值观念紊乱

价值观是一定主体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的反映,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价值、评判事物好坏并决定对其态度的内心标尺。时下日韩偶像剧席卷中国,未成年人深受偶像剧内容影响。偶像剧中传达的极端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导致了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紊乱。

4.网络行为失范

部分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愈发严重。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网络交友成瘾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交易成瘾等。部分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犯罪。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上涉及的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网络剽窃侵权、网络诈骗、网络、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黑客等。

(二)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难以控制性制约了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大量存在,中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乃至对立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比以前更为突出。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群体来说文化冲突的主要内容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束缚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集体主义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未成年人思想易产生焦虑,而焦虑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最后导致对主流文化的怀疑和反对,对西方的价值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而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渐趋淡薄。

2.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削弱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调控性

网络打破了民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限制,使人们可以进行最为广泛的精神情感交流。然而,在这个跨时间和地域的一体化空间里却不存在着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使得网上的行为缺乏社会道德的约束,这就造成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的失范问题。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空间缺乏社会舆论等监督机制。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本身道德素养欠缺,违反道德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影响他人的网上生活,影响网络整体使用效率;有的不经意间侵犯了别人的个人隐私权;有的无休止地制造网络垃圾,导致网络资源破坏。这些在客观上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3.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娱乐性阻碍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目前大部分还处于没有有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无序”社会,处于霍布斯所讲的“无***府状态”。个性张扬的未成年人极力追寻自由,无***府状态的网络空间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这一心理需求。青少年在无拘无束的网络空间里,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以自我快乐和个性满足为原则,任意地发表言论和践行诸多网络行为。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进一步阻碍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三、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基本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认识到网上育人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网上争夺的紧迫感,主动出击,强化网络意识,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

(一)重视网络文化,加强未成年人网上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技术的大量运用,日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教育作为人类知识延续和传播的手段,正经历着空前的变革。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拓宽了教育的空间,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其蓬勃的生命力不容置疑。我们应当重视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在网上正面引导,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巩固日常思想道德教育,解决网上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把网下思想道德教育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网下思想道德教育对网上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引导,用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对网下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补充,既不削弱原有阵地,又开辟了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空间。

(二)利用网络文化,将网络手段引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的发展在给未成年人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开拓了新渠道,创造了新机遇,从而导致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利用网络提供的新手段和新工具,利用网络文化,建立一批面向未成年人教育的***府网站。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针对性,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把共产主义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各大门户网站,增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未成年人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使其在眼花缭乱的网络文化中能加以辨别,并在各种有害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加以抵制。

(三)发展网络教育,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当尽快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网络自主阵地,组织专家开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软件,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在建立网站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未成年人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网上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调查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吸引未成年人的强势网站,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府机关、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的连通和结合,加强对网吧和未成年人上网的监管,形成贯穿社会各个层级、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强大的立体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四)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未成年人使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如果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侵害。我们应当加快网络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网上的法律法规,打击网上犯罪,尽快加强网络违法和犯罪的认定和立法,规范和保护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和权益。通过借鉴国外的网络管理经验,采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源头,严密监控和检测互联网入口,对进入我国的信息严格过滤和防范。我们可以建立网络警察,规范网络动作,加强惩治网络犯罪,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未成年人的接触,真正净化网络环境。

结语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也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冲击。通过网络载体,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与实效性,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审慎寻找对策,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促进未成年人树立良好思想道德,使未成年人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整体发展战略当中。

参考文献

[1]王英,洪伟达,王***.国外未成年人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及启示[J].***书馆建设,2013,(9).

[2]赵惜群,叶婧,翟中杰.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培育机制的构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

[3]耿红卫.试谈未成年人网络道德问题对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1).

[4]陆士桢.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教育[J].人民教育,2011,(5).

[5]刘虹,周.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

[6]张红霞,江秀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对影响、成因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9,(9).

[7]陈敏娇.试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6).

[8]段鹏飞,张红霞.刍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对影响及其对策[J].***治与社会,2009,(2).

[9]张红霞,刘元珍.网络文化背景下增强未成年人德育实效的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10]于艳芳.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析[J].理论学刊,2007,(3).

[11]谭虎,张永玉.人格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一项重点工程――“家校合作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研究”课题总报告[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12]张冰.有害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之法律管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1).

[13]张飞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的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2).

[14]吴庆.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的公共治理――世界的经验及对中国对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6,(8).

[15]林兴发.互联网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5,(1).

未来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教学定位;教学困境;教学出路

中***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55-02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且当前对于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专项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基于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研究以时代探究的视野考察其困境与出路有其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基于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位即学生生源上文化重视不足、体育兴趣较高;教学环境上技术取向浓厚、体育重视不足;教学条件上师资有待提升、硬件供应不足等特殊之处,审视当前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困境即教学目标上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教学课时上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教学方式上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等问题,提出教学目标上目标明确、体现人文与工具统一,教学课时上统筹安排、体现供给与需求统一,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是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能路径。

一、教学定位: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之处

技工类学校教学相对于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生源上文化重视不足、体育兴趣较高;教学环境上技术取向浓厚、体育重视不足;教学条件上师资有待提升、硬件供应不足等特殊之处。

1.学生生源:文化重视不足、体育兴趣较高

近年来我国由于各类大学的普遍扩招及多数学生家长虚荣心理,无论学习分数高低,学习能力强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尽最大努力步入大学校园,因此就读技工类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家庭特殊困难或学习底子薄、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尽管技工类学生生源素质较差,但孩子的共同天性“玩”在他们身上与高中生、大学生存在共通性,特别是进入技工学校后,文化课学习压力的限制与文化课学习分数高低的苦恼方面有所降低,对体育课普遍兴趣较高,特别是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争先恐后参与,以表现自我,来摆脱初中以学习分数高低论成败的阴影,因此,在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树立好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至关重要。

2.教学环境:技术取向浓厚、体育重视不足

技工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技工类学校课程安排设置合理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设置不当,会令学生顾此失彼,如:将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据技工类教育的全部,将体育课列入可有可无行列,既损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与发展。在以专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影响下,总体上呈现技术取向浓厚、体育重视不足的教学环境。

3.教学条件:师资有待提升、硬件供应不足

师资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当前技工类学校的教学师资的总体学历不高,其自身的竞赛与教学经验也不足,师资上仍有待提升。然而技工类学校由于对专业技术的培养投资与重视力度较大,而对体育教学的教师上投入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体育教学的教师在入职后参加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也较少,从而进一步制约体育教学的教师在职业水平上的提升。与教学的软件即师资相对称,教学的硬件也存在供应不足,体育教学是否优良需要一定的硬件相支撑,如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健身室、一定的运动器械等,当前技工类学校由于其技术取向浓厚,对体育教学上投入不足,在硬件上供应也存在不足。因此简单地说,技工类学校教学相对于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生源上文化重视不足、体育兴趣较高;教学环境上技术取向浓厚、体育重视不足;教学条件上师资有待提升、硬件供应不足等。

二、教学困境: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当前问题

技工类学校在教学定位上与其他学校有其特殊性,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教学课时上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教学方式上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等问题。

1.教学目标: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是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实施的指导。然而审视当前技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总体上呈现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对于教学的技能、身体锻炼方面有所关注,而对体育学习中对意志、坚持、团队合作等人文素养的教育关注较少,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组织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意志训练的达成等人文关注缺失,从而使“为体育而体育”、“以体育而体育”的单向化现象出现。

2.教学课时: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

教学课时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若没有一定的教学课时,再全面再细致再优秀的体育教学也只是空谈。然而审视当前技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课时,常常处于可有可无之列,如果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的完成上有空余,则给予体育教学一定课时,如果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的完成上有困难,则少排或不排体育课。前文已分析,技工类学校学生对体育课有较浓厚的兴趣,且通过体育教学能提升其自信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技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课时总体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

3.教学方式: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

教学方式影响直接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与教学的成效。然而审视当前技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仍然保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在体育教学方式上,往往时教师讲述下理论,其余时间留给同学,而没有相应的反馈或开展一定的活动以强化与探讨,在此类教学方式上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效果。简言之,技工类学校在教学定位上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教学课时上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教学方式上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等问题。

三、教学出路:技工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能路径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体现人文与工具统一

鉴于技工类学校教学目标上狭隘不全、人文与工具未统一的问题,提出教学上目标明确、体现人文与工具统一的路径。教学目标人文与工具的统一即教学上既要重视教学的技能、身体锻炼方面,也要对体育学习中对意志、坚持、团队合作等人文素养的教育,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组织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意志训练的达成等人文关注,使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教学,能在体育教学中收获更多的正能量。

2.教学课时:统筹安排、体现供给与需求统一

鉴于技工类学校教学课时上安排不足、供给与需求未统一的问题,提出教学课时上统筹安排、体现供给与需求统一。参照高中和职业性大学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技工类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在保证每个教学周有三节45分钟体育课常规教学外,课外体育活动每个教学周不可少于90分钟,即学生每天都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和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合理安排体育课上课时间,各类技工类学校按照专业课不同,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在保证每天一节有体育课时间,绝对避免学生因上了体育课运动强度过大,而上不了专业课,也避免学生上了专业课而上不了体育课问题的发生。两者只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技工类学校体育课应尽的作用。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

鉴于技工类学校教学方式上刻板不活、理论与实践未统一的问题,提出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是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法宝,如以体育游戏教学保持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通过花样繁多的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玩”的兴趣,通过“玩”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兴趣,再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与爱岗敬业精神。此外,还可以针对专业特殊,开展体育教学,如锻造专业学生工作中每天都直接与刚出炉的毛坯件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或机器轧伤,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这部分专业学生必须强化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的训练,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防止颈椎病及躯干肌肉的僵直,应对他们进行太极拳初级长拳的教学,总之,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防止职业病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且有益的体育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之,技工类学校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学也应体现与其他学校教学上的特殊之处。基于技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定位,结合当前的教学困境,有针对性地改善与提升是当前理论与实践值得探讨的题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内容选编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未来教育论文篇6

燕山中学XX年德育工作总结燕山教育委员会中学教育科XX年12月22日燕山中学XX年德育工作总结燕山教育委员会中学教育科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情况9月—10月初,我地区以贯彻中央8号文件为重点,以讨论 燕山工委燕山办事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切入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讨论形式 :1,9月初,燕山教委统一组织各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讨论.2,9月中旬—10月初,各校分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讨论.讨论意见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燕山教委对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优势环节:1,能够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优良的工作契机已初步形成,全地区各界已经纷纷行动起来,一个关心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舆论氛围正逐步形成; 3,德育资源比较丰富.有着我国现代知名企业燕山石化,其创业史,发展史和现代的企业文化以及燕山地区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为燕山儿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营养和资源.薄弱环节: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学生的家庭教育需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缺乏,机构不健全,管理有待加强.落实对策:"三加强,五确保"1,加强培训,确保教师队伍和家长观念的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2,加强教育管理和科研,确保燕山地区未成年养成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3,加强投入,确保德育网络的建设,确保教育机制的落实.二,一年来贯彻落实中央 若干意见 和市委,市***府 实施意见 已经采取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效果.出台了 燕山工委燕山办事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并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我地区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地区各委办局的联席会议,明确了职责,并定于XX年召开燕山地区德育大会.燕山教委中教科贯彻落实中央 若干意见 和市委,市***府 实施意见 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以新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1)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职员工全员德育意识,坚持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德育教育.各门课程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计划.例如:中学美术学科进行"忆,想画"教学,让学生用画笔表现《我爱我校》,《我爱燕山》,《我爱祖国》的主题系列作品活动.设计收集学校,燕山,中国的形象资料,组织各种形式竞赛,探索"发展式"美术教学规律并通过教学渗透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未来教育论文篇7

一、“四有”的基本涵义

“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是指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关于理想

***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的首个要求就是有理想,这里讲到的理想是指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一种代表群体前途,体现群体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的自觉确认,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于我们***和国家来说,最高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和国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灵魂,丢掉它,我们就会六神无主;它是团结一致的纽带,丢掉它,我们就会丧失光明的前途。

(二)关于道德

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指的道德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的社会道德,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中国公民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行动,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

(三)关于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复杂现象。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的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内容。***同志提出的“有文化”中的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

(四)关于纪律

纪律就是指社会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须自动遵守某种准则,要求每个社会人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人的行为达到合理的自我控制。它以一定的形式进行规定,具有明确的约束对象、具体的规范内容等。纪律包括组织纪律、职业纪律、劳动纪律等。

二、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现状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一)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现状

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状况大致分三类:1、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即正确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一理想信念的代表面较广,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2、现实的理想即确立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理想,如成为科学家、人民教师、IT业者等等。这一理想的代表面有一部分,是现实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3、无理想或理想狭隘即对自身未来发展毫无计划,放任自流或单纯崇拜某些歌星、影星等,以他们为目标盲目追星。这一理想现状的代表面很窄,是因为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现状

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总的讲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重功利、讲实惠的思想不时地从部分未成年人中反映出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等,使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呈现多元化。部分未成年人在认识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等具体内容上表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尤其是重义轻利、舍已为人的认识发生了倾斜。

(三)当前未成年人的文化观念现状

进入后信息时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先进向上的文化和腐朽没落的文化等文化思想,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文化观念既带来好的教育,也带来恶劣的影响。可以说当前未成年人的文化环境主流是好的,但某些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不良信息,也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四)当前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现状

***同志在阐述“四有”新人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可见纪律教育对于培养未成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全国人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立法力度很大,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在提供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律依据同时,又提供了适合未成年人学法的法律法规。我们的各级教育战线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的纪律教育是长抓不懈的,广大未成年人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现阶段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种消极因素影响,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加,辍学流浪逐年增多,还有一些黑恶势力也对未成年人渗透等。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性问题。当前在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倾向,这固然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客观上的原因。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确把握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实现根本目标的几点对策

作为共青团组织,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团组织提出的两条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培育“四有”新人是开创性的战略工程、基础性的希望工程、根本性的民心工程和全局性的宏伟工程,切实发挥***的助手和后备***作用,发挥生力***和突击队作用,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让未成年人真正感受到***的温暖,把广大青少年紧密团结在***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的青年群众基础。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加强四项教育”、“实现四个结合”。

(一)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上要“加强四项教育”

一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冲突更为明显,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迫切需要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解决未成年人思想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动摇。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未成年人,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未成年人,以高尚的精神来塑造未成年人,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未成年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优势,加快理论教育“进社区、进学校(社区青少年学校)、进头脑”的步伐,把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作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二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用情感的和理性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生动教材,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同时,要加强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自觉抵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新时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不论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三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教育。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决定着竞争的成败,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切实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紧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要广泛开展读书求知活动和科普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迅速掌握反对伪科学的锐利武器,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到广大未成年人中去,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未成年人人文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开展以素质拓展训练和“保护母亲河”等为内容的体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的理念。

四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教育。当前未成年人往往个性都比较强,突出自我,其行为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衡量,使得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社会上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法制意识。积极拓展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阵地,依托社区青少年学校,发挥义务讲师团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引导未成年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在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上要“实现四个结合”

第一,要实现情与理的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思想***治工作的原则,“情”是血肉,“理”是灵魂、是统帅,情在理中发展,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情感的沟通和道理的阐明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转化。

第二,要实现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一些未成年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如在解决家境贫困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困难问题时,可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助学等多种渠道来给予帮助,从而以真切的行动感化未成年人。

未来教育论文篇8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未来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性道德 教育 缺失 对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早恋、流产、性犯罪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现象不光给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带来很大危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埋下隐患。产生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缺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对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缺失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缺失

1.未成年人性生理发展现象

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是从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首先,是身高迅速增长。其次,是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各个器官也都发达起来。第三,是性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成熟。但生理的发育并不必然伴发心理的成熟,未成年人青春期是易发生性心理偏差、性道德失范和性犯罪的时期。由于目前性教育普遍不能满足中小学生性心理发展,未成年人在性心理上存在种种困惑和障碍,如:性知识的匮乏、性道德认识模糊、性道德意志薄弱。

2.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现状

长久以来,国人一直是“谈性色变”,性对未成年人更是绝对。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对性知识教育应付了事,性道德、性伦理教育则是一片空白。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中小学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主要讲解人体结构知识,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心理和性困惑解答甚少,完全没有性道德、性伦理、性法制等内容。并且,生理卫生老师对有关性知识的章节多半不作讲解,要求学生们自学,这使未成年人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和性知识依然懵懵懂懂,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家长们对孩子羞于言性,无法坦然地教授他们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与学校和家长的缄默恰恰相反,科技的进步促使网络和媒体迅猛发展,给未成年人获得性知识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但随之而来的是黄色文化成为互联网上肆意蔓延的毒虫,像烈性毒药一样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理。未成年人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当接触到不良观念甚至黄色毒害时,他们很难辨别和抵抗,基本上会照单全收。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对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匮乏使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灵逐渐被这些不良的性观念填满,最终形成扭曲的性道德。一项由中国***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5%的高中生赞成或比较赞成婚前。赞成中学阶段谈恋爱的高中生占23.8%,男生占28.7%,女生占17.1%。种种事实显示,当今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与缺失。

二、寻求符合时代需求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对策

1.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性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课程设置中唯一涉及相关知识的只有初三时的《生理卫生》,且介绍的也只是简单的生理发育知识,没有涉及性伦理、性道德等重要的内容。由于没有基本的课程体系保证,再加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教育发展的极不平衡。特别在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目前性道德教育的缺失,***门应尽快把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性道德教育的合力

要尽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防护保障机制,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成长提供良好和谐机制。

(1)学校层面。学校是未成年人性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校的任务不光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学校在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方面应努力做到:首先,应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配备专业的、优秀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并把该课的考核标准作为未成年人平时道德测评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方法。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以达到集体教育的效果。对于个别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找其谈心,做好心灵疏导工作,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替学生保密。再次,在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育。如对小学高年级男女生进行互尊互爱的教育;对初中生在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尊自爱、自我保护、珍视童贞的教育;对高中生进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

(2)家庭层面。家庭的性道德教育也不容忽视,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面对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不应对性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在主动给孩子讲授性生理知识的同时,应当给孩子灌输性道德观念,帮助孩子走出疑团。同时,家长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爱情、婚姻方面要忠贞,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3)社会层面。当今未成年人性问题如此严重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因此,社会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应对大众传媒市场加强整顿和指导,使它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阵地。坚决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其次,社会还应培育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以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和道德健康发展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谴责。

3.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大力加强社会法制监管力度,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性法制教育,使说理教育与法律干预相结合,严肃处理未成年人害事件,肃清不良社会风气,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绿色网络空间。教育、行***、司法、文化等部门联合起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和保障性道德教育的顺利、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呼吁我国尽快出台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性教育早日纳入法制轨道。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的性道德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构筑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和谐机制,使教育的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和自觉行为,使未成年人性的道德水准逐渐达到社会规范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性之和谐。

参考文献:

[1]詹文度.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当代青年研究,2001,1.

[2]樊民胜.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中国性科学,2004,3.

未来教育论文篇10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策出台,本专科生数量不断增加。在2009年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为了拉动内需、提高素质、缓解本已十分紧张的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年激增,早在2012年招生数量就已接近60万人。但是,硕士研究生在数量连年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却在不断下滑,甚至从200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连年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师范类教育硕士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就业率显得更为惨淡。除了社会经济低迷、用人单位选择、就业期望过高等原因外,历史专业教育硕士能力的局限性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传统学术性教育硕士培养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之教育硕士群体规模发展过于迅猛,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和方式仍然困惑着当今高校”[1],传统的教育硕士培养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是大势所趋。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以能力培养应对时代需求。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为例,探索当前社会环境下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如何构建起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以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突破就业困境,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良性融合。

一、理论教学拓展

首先,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恰恰是理论课绝不能只局限于历史专业的范畴,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生都是如此。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育硕士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学生是自身信息量极大的一代,单一的历史专业知识将不足以应付未来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设置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时,必须“符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点,突出职业性、实用性、过程性、实践性等特征,贴近行业单位实际需求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2],如开设历史专业课程的同时必须向横向全方位拓展。陕西理工大学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课程改革除了要求基本的研究型历史课程外,地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部分硕士课程都被要求作为平台课开设,三个专业的全部硕士生都必修平台课程。在一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后,学生在历史、地理、旅游管理、英语、***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通才”硕士生应对将来的择业困难。

其次,教育硕士的培养点集中在培养未来的教育教学人员上,“众所周知,教育硕士的生源通常来自于广大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本身就已经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渴望能够加强理论修养,以便在其工作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实践”[3]。先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培养出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除了各种专业理论课程外,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的研究课程也属于必修课范畴,如《历史教育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等旨在培养教育硕士教学研究思维和教育教学思想的课程。同时,很多教育硕士在本科阶段并非是师范类专业,也没有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理工大学专门开设了针对教育硕士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教学论》等选修课程,确保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在毕业之前都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帮助教育硕士顺利参加地方上的教师招聘和特岗考试,使得教育硕士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再次,教育硕士不同于本科生,其课程改革也应当与本科教学有所区别。本科教学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体系的构建,而硕士教学则应当倾向于主动分析和细化研究,这一点就对教育硕士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师在开设专业课程时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研究方向开设和传授课程知识。如陕西理工大学濒临汉水流域,历史专业导师就开设了集中于汉水流域研究的《汉水文化研究》等课程,既传授了细化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方向化、具体化的科研思维,还为具体地方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

最后,在学分制通行的今天,对于教育硕士的教学培养应当打破专业壁垒的学分制。选修课的学分不应再强调本专业,也不应强行区分教育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而是在全校范围内将各个不同专业的教育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教学课程全面开放,给予教育硕士更多的选择权,包括历史专业在内的文科硕士可以主动选择理科课程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增添更多的选择基础。

二、实践能力培养

前文中提到,教育硕士的培养重点是师范类人才,比本科师范生知识体系更广、科研能力更强的教育硕士未来发展的着眼点仍然是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专业教育硕士,除了学历、知识、科研能力层次更高之外,教学实践能力也必须更强。面对“重实践、轻学历”的社会大环境,各级各类学校选择应聘者时都在强调教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各培养院校把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将知识“讲出来、讲得好”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储备最重要的技能。陕西理工大学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体系中加重了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以各种措施加强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培养方式,彻底摒弃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教学技能培养的传统模式。在导师申报历史专业的教育硕士课程时,学校可以要求每一门理论课程都必须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由导师亲自指导研究生的试讲。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在短期内灵活讲授新学知识的能力。如导师开设的有关地方史研究的课程,将部分章节的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讲授,既能促进理论学习又能强化学生对地方历史知识的讲授能力。

其次,在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教学实习上,陕西理工大学采取了“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双导师制是指一名研究生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等。”[4]因此,除了高校校内指导教师外,学生可以自主联系一名校外导师,在实习时可以得到校外导师的直接指点,也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硕士生导师长期在高校内工作,科研能力和高校教学能力都很强,但是未必了解目前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受众特点。“双导师制”的实行避免了“学用脱节”这一棘手的问题,如历史专业的学生自主联系一名中学资深历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实习时就能够在校外导师的帮助下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要求,对中学应试教育体制下历史课程的讲解方式和重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实习阶段切实增强教育硕士应聘中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陕西理工大学一直重视教育硕士实习基地的建设,“有了优质的实习基地作为后盾,全面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5]。

再次,陕西理工大学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中加大了历史遗迹考察活动的力度。每到一处历史遗迹之前,带队教师都会对教育硕士提出相应的要求,既有科研方面的要求,又有如何通过考察促进教学方面的要求。如在参观半坡遗址时,教育硕士必须结合中学课程内容进行参观,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母系氏族村落、“埙”等涉及中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并要求学生当场模拟讲授一部分相关课程,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本小节的授课水平,在历史考察的实践中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

最后,培养学校必须尽可能开展与其他院校的交流活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既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教育硕士的培养院校在与其他院校开展交流活动时,从学校、导师、学生三个层面上都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模式。以本校培养为基础,兼容并蓄外校的新思维,更易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陕西理工大学鼓励教育硕士参加各类赛教活动,通过赛教寻找与其他院校的差距,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积极参加全国、全省、西北地区的各种赛教活动,通过“走出去、比一比”的方式革新教与学的理念,培养出理论功底雄厚、实践能力超卓的优秀人才。

三、科研促进教学

尽管教育硕士不同于学术硕士,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以教学为主而不是以科研为主,但教育硕士毕竟仍是硕士,绝不能放松对科研的要求。只是教育硕士的科研重点与学术硕士应当有所区别,在科研方面“不以研究高深的学科学问、教育学问为取向,而侧重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和技术”[6],应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主攻方向,如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就应当主要进行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这种研究工作必须以教学实际为基础,结合应试教育要求,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索、反思、实践,得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导师在下达科研任务包括毕业论文时也必须从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实际的教学发展,教育硕士针对教育教学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也可以得到实践教学的检验,以科研指导改革方向,以教学检验研究成果,实现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其实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平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广大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方面。但是教育硕士不能如此,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应时时强调“未来的中学教师”这一根本目标。教学能力是教育硕士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教育硕士必须构建“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辅”的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是为了提升教育硕士教学能力而存在的。如陕西理工大学也鼓励学生多做科研,但在教育硕士的培养上并不认为科研是“创新型”的标志,而是一直强调教育硕士的教学能力。经过学校正确的指引和二级学院的积极指导,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并行发展,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未来各级中学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储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未来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调研汇报稿10篇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调研汇报稿10篇,内容包括调研汇报发言稿,领导调研下属汇报稿。今天,我们调研的这些点,应该说反映了区的总体情况,活动起点高、抓得紧,取得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贴得紧。区的工作能够紧贴省委提出的“中心

学习

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类论文模板范文,教师教育的论文怎么写。2.“教”与“学”的态度是关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

学习

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在哪里,计算机论文投稿。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

学习

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与人生的感悟论文1500字,谈谈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

学习

中小学学校管理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学校管理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校管理知识,中小学管理案例分析。生源数量的减少,使得许多学校的举办变得规模不经济,进行合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考虑必须建立在对人口和教育发展的长期预测的基础上。1.必须注意把

学习

市场调研报告心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调研报告心得10篇,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报告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的心得100字。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区域和社区环境、社区规划与配套、建筑与户型、物业管理等方面,是对京城消费者住房需求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征询,也充分表明了

学习

个人作风问题整改10篇

阅读(157)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作风问题整改10篇,内容包括单位作风问题整改台账,个人作风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2、在工作中缺乏沟通和协调,平时只顾忙着做好本职工作,缺少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没能更主动地帮助同事,有针对性

学习

教师论文格式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论文字号格式规范,论文格式排版教程。一、引言2004年,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

学习

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类论文模板10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

学习

广东教育论文10篇

阅读(574)

本文为您介绍广东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期刊论文发表,广东教学论文范文参考。跨越两个世纪,完成一个花甲。这本期刊,能有这样的坚持,倚仗教育事业的发展。《广东教育》生长在教育园地,靠教育人扶持,为教育人服务,几代人的浇灌,让它长成枝繁

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职业教育10篇,内容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八大特征。1.通识教育的内涵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他指出,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的“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

学习

幼师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幼师评职称的论文范文。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

学习

调查总结报告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调查总结报告10篇,内容包括调查总结范文大全,调查报告怎么总结全篇。调查方式:查问调查分析:《寒假作业》35页中,一字未动的人有25人。未过半的有28人。37页中,没有做的达25人,逃避现实的有2人。自我认为资料不适宜的有15人。这

学习

职业技术教育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术教育10篇,内容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热点词汇,职业技术教育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http://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中专门列有技术教育的条目,其解释是:技术教育是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教育(高中后

学习

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类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类论文模板范文,教师教育的论文怎么写。2.“教”与“学”的态度是关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

学习

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论文投稿在哪里,计算机论文投稿。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

学习

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与人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与人生的感悟论文1500字,谈谈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500字。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

学习

科学课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课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科学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

文学与文化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与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文学风格与文化论文,传统文化文学论文1000字。这一消费首先表现在对萧红曲折而不幸的婚恋生活再演绎上。为表达这一复杂性,电影设置了多种声音,让其朋友白朗、罗烽、聂绀弩、胡风、梅志、骆宾基等

学习

优秀会计论文10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优秀会计论文,优秀会计论文怎么写好。

学习

怎样会计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会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会计优秀论文范文10000字,会计论文案例范文。

学习

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治标道德治本论文800字,法律与道德论文1000字。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