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10篇

读书改变命运篇1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而他的父亲是个鞋匠。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太贫穷,迫于生活,父亲没有办法供他读书,他连一年级也没有毕业。他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林肯自幼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钱买书,所以他每天东奔西跑,向富裕的人家借书来看。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总是抱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常读书读到深夜也不肯上床睡觉。林肯不断地读书,不断吸收书中的精华,最后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人总统,还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书,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它。而书,已成为了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无言的老师。 书,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毫无声息地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我们,让好奇的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地摸索、探求。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没错!田要细耕,书要精读,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干一番事业。书,能让我们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读书改变命运篇2

寒门学子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四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力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他们可能继续他们父辈的职业或类似的职业,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这似乎验证了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

可有时候现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对一部分寒门学子来说,知识依然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虽然他们奋斗的过程比起家庭条件优越的人要艰辛得多。

知识很重要,专业化知识更重要

已经毕业两年的阮玉莹(化名)现在是一名普通大学的老师。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感觉一路走来还算比较顺畅:厦门大学法语专业本科毕业,直接保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攻法语。阮玉莹是典型的农村学子,父母在乡镇开小饭馆,教育程度低,家里三姐妹外加一个弟弟,经济压力大。因此,她通过学校贷款支付大学学费,并拼命读书,争取各种奖学金以缓解经济窘境。她父亲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考上大学,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样”。阮玉莹父亲的心愿代表了许多农村家庭父母的心声:期待孩子走出穷乡僻壤,走不一样的路。

1999年以来,大学不断扩招,大批寒门学子走出山村,拿到文凭;但据专家研究,多数学生集中在普通的二三本院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愿望被各种因素阻碍,比如名牌大学的文凭、户籍***策歧视,等等。

对于这类现象,阮玉莹觉得很不公平,但又认为是目前难以改变的事实。同样身为农家子弟的她,则是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进入名牌大学,并获得一份有声望有地位的工作。“得到这份工作,我的毕业院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离不开我个人扎实的专业知识。这跟我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觉得努力学习知识还是很有用。”那么是不是非名牌大学的寒门子弟就很难实现阶层向上流动呢?她笑了笑,“不一定,跟我同样家庭背景的一位同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所读学校并非985或211院校,但最后成为我的同事,这还是跟法语专业比较紧俏有关。”

从农村孩子成为大学老师,阮玉莹所遵循的路径是个人高才智—名牌大学—优越工作—实现阶层流动。然而应该说,能够成功走完这条路径的寒门子弟并不太多。

蒋娜(化名)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的医学系,现是妇产科医生。同样的,她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不乐观。她坦言,“我有一段时间很受打击,市里的医生考试选拔存在内定人员,让我感觉个人努力比不上有权有势的父母”。在那次考试中,她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最终被迫给关系和人情让路。或许这对于大多数寒门子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不过,蒋娜最终还是成了市立医院妇产科医生。中国现在的医疗资源极度缺乏,她所具备的技术性知识让她走到哪里基本上都能学有所用。蒋娜对今后生活还是乐观的:“从主治医师到主任,每一次升迁都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加上随机面试,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程序,在这里‘拼爹’比不上个人能力。”当一个技术行业有其严格的规范和确定的上升通道,所有人被同样的标杆衡量时,原有的家庭所携带的各类资本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会逐渐弱化,使寒门子弟也有出头的机会。“当然确实有人依靠家庭关系进入市内医院,然而他们的工作能力得不到大家认可,最终自己退出。”蒋娜说道,“知识很重要,个人努力更加重要”。

“读书无用”还是“知识改变命运”?前者是在说教育,倾向于教育体制问题;后者是在说知识,倾向于能力本位问题。教育体制的不公正和自身知识的专业性不强使得寒门子弟能力普遍相对较弱,要想实现阶层向上流动难上加难。如果按照现有的模式,依靠权力和财富来实现精英教育,阶层只能越来越固化。当然,***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如针对贫困学生的贷款及奖学金、助学金乃至减免学费等,但这些***策只有治标的效果,更为根本的还是要思考如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平公正地进行分配。

同时,现代社会的精细发展对技术型知识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型知识一旦占据主要地位,社会组织和流动方式就会悄然发生变化,这对寒门子弟是一大机会。像阮玉莹和蒋娜一样,他们可以选择社会更加需要的专业,以便更容易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

“幸亏我没有进入官场”

对寒门子弟而言,很多情况下上大学需要以牺牲父辈的生活为代价,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尽管如此,不少寒门学子还是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代相在上海海事大学当辅导员,同时在职读博士研究生,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侥幸”读完高中,“侥幸”考上比较好的大学,然后深造读硕士研究生,最后“侥幸”找到不错的工作,如今在上海算是落地生根了,贷款在学校附近——上海自贸区买了新房。“尽管很多人又在说读书无用论,但我觉得,对于我和与我类似情况的中学同学来说,要感谢大学感谢读书,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一路能走到今天,都是‘侥幸’,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中学同学,可能在暑假之后,下一年级时就已经离开了。而他们真的都不笨,只是因为家里穷,或者一些变故造成了人生走向了另外一个轨迹。”

每到过年,看到一些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同学开着豪车衣锦还乡时,杨代相也很淡定:“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代表读书无用。首先,他们的成功是个别案例,属于小概率事件,而念过大学混得特别差的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两个事情不能放一起比。其次,也不能忽略光鲜背后的现实情况,是不是有着他们不愿展示的艰辛。”对自己的未来,他觉得不可能要求大富大贵,但要在上海生活下去,他深知要付出比家庭条件好的人更多的努力。他现在一边忙着博士学业,一边当辅导员带两三百个新生,还帮导师做大量业务上的工作与出差,赚一些外快,天天忙得几乎没有停歇。购房贷款、父母年老、女儿尚小等都让他压力重重。虽然艰苦,但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也很知足,他似问非问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从农村完全靠自己拼搏出来的人,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让父母得到了很大的心里慰藉,拥有保障性相对高的晚年;同时,让下一代有更高的起点,不用再像我们自己一样,如此艰辛才能达到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水平,你说是吧。”

80后的郑书藩(化名)来自福建的一个山区小乡村,目前是北京小有名气的媒体人。尽管在北京,他还属于“三无”(无房、无车、无老婆)男人,但他觉得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在福州一所重点大学读完本科后,边读研边在福州的媒体兼职。硕士毕业才有机会进入知名媒体的北京站工作。从小山村,到省城,再到首都,这一路很不容易,但我依然相信,奋斗是可以改变命运,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不过他也承认,他的奋斗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进入了媒体这个行业,而且还是较高层面的媒体,“我曾在福州一家都市报实习然后面试,成绩是面试最高的三个之一,却被淘汰了。我不甘心,后来问了部门主任才知道,早已经内定好的,我只是走过场的陪考。还好中国还是有一些优秀的媒体,它们看重的是能力。而且,幸亏我没有进入官场,多年的职业观察让我知道,越是靠近权力场域,权力福利越多的地方,寒门子弟越难进入;就算进入了,也鲜有机会能够出人头地,毕竟某种程度上那是一个靠关系硬碰硬的地方。”

“读书无用论”的根源是“拼爹”

对寒门子弟来说,知识依然是改变命运为数不多的路径之一,读书依然是大家公认的正途,尽管它充满着艰辛与无数的变数。但对寒门子弟而言,如果没有进入名牌大学,就不得不面临为争夺工作机会而进行的激烈厮杀。父母社会关系广的孩子不用担心工作,像国际投行偏爱雇佣国企高官子女,很多公司招人也更偏向重点城市重点大学的学生。总体而言,有***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家庭,其子女也占据更有利的社会位置,更容易获得优越的社会资源,进而取得成功;如果一代接一代均是如此,资本得以传承和巩固,最终可能造成“阶层固化”。

“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寒门子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分析一下以上的采访对象可以发现,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保证自己能够在城市有一个立足之地。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并非当下热门的垄断国企、金融、公务员等某种程度上需要“拼爹”的岗位,而是进入了高校、医院、媒体等更注重个人能力的行业。

说到底,“拼爹”才是造成“读书无用论”的根源。而正是源于对“拼爹”现实的失望,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放弃了高考。据统计,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相当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直接打工。普通院校—普通专业—普通文凭—普通家庭—就业困难—读书无用—放弃高考—丧失机会—阶层依旧,这就是目前多数普通院校的寒门子弟面临的恶性循环。

读书改变命运篇3

初一(11)班丁缪妍

书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让你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载着你奔向成功的彼岸。书又像是一杯蜜水,能让你在读书时品味到知识的甜蜜。读一本好书,就像是茫茫田野里播下的一粒种子,播得越多,人生的收获也就越大。

一本书,如同大海里的航标,指明你人生前进的方向,带着你从困境走向光明。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从而感悟到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勇于与困难作斗争勇气,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读《老人与海》,我们从老人与鲨鱼顽强搏斗的过程中,感悟到我们不但要勇敢面对困难,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困难,在困难面前不能乱了手脚,要临危不惧,永不言败。

一本书,犹如心灵上的药剂,让你的心灵变得纯洁,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读《爱的教育》我们从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爱的故事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任何一种优秀的品质,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爱!爱能让人变理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读《欧也妮·葛朗台》,我们看到了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如今,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情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金钱面前,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做一个贪得无厌的吝啬鬼。

一本书,宛如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是用知识铸就而成的。读《上下五千年》,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五千年璀璨光辉的历史,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感觉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读《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了解了许多科学常识,知道了还有许许多多难以破解的科学奥秘,等待我们长大了去攻克。

读书改变命运篇4

借用一句广告语:“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未必能够改变你的命运,但读书却实实在在地能够改变你的命运。”所谓读书改变命运,不是你只要读书就能够改变命运,而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书,像蜜蜂那样采吮书中百花精髓,滋养你的灵魂,开启你的心智。勘谬误,摒邪念,修养德行以完善你的人格;长知识,增阅历,以培养你的才能。日以渐染,使你走出蒙昧,脱离低级趣味而志存高远,文质彬彬。随着人格品位的提升,你的人生轨迹自然会得以改变。

读书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一出生,家里人就把奶油、蜂蜜涂在书页上,引诱孩子亲近***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玩耍、洗澡、喝水、进食,没有一刻不让孩子亲近***书,读书是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据2011年统计,以色列犹太人每年人均读书64本,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国不到5本。可见,犹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之高。自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诺贝尔奖获奖大国――美国的获奖者中有四分之一是犹太人。世界文化名人中也有很多是犹太人,如我们熟知的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卡夫卡……

马克思也是犹太人。在伦敦***书馆,他座位下面的水泥地上磨出的脚印凹槽,永远向世界昭示马克思读书的用心与努力。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一例外不是好读书者。拿破仑出征,在马背上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孙中山北伐,一手握***,一手握书;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露宿马灯下读书。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话虽然夸张了点,但不无道理。心灵的花朵要靠诗书的活水不断地浇灌才能鲜艳,才能绽放,形之眉宇,清气荡漾,神情蔼然。如果心灵的花朵长时间得不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义理不交于胸”,它将日渐枯萎,形之于色,则文质不谐,有失通脱,气不再华。

那么,什么是“气华”呢?孟子说:“君子异于人者,盖其存焉。君子以仁存心,君子以礼存心。”清高华美的气质,就是这异于人者而存于心的内美之外见。有人这样形容它:当青春已去,仍保有春晖的温暖、夏雨的润泽、秋云的朗畅、冬雪的纯洁。要是你还不够明白或者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气华的内涵,那就请你去凝视一下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爱因斯坦……这些大师的照片吧。也许你会从他们的眼神、眉宇、嘴角或脸上的褶皱里读到更多的诠释。

仰望大师,俯首读书,不经意,气华会浮上你的眉梢。

读书改变命运篇5

我要谈的话题是:知识改变对命运的态度。我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人生有多重可能性。我们不必复制一遍父亲、祖父的人生,不愿别人安排我们的人生,即使相信所谓的命运,我们也会说“尽人事,听天命”,要不然不真是白活一世了吗?

我在2005年认识了眉山的失学青年王春雷,他拒绝了川大老师同学资助读书和出版界朋友以“草根诗人”包装他并帮助他出版诗集等各种建议,坚持自己“用力生活”,送过外卖,当过民工,还当了兵。当我们交流时,他说:“我写诗是为了洗涤灵魂。”我当时非常震撼,很难想象一个失学的农村青年,能说出这样的话。他的理想是自己开一家保洁公司。一个农村的草根青年,没有学历的青年,读书真正读进去以后,结结实实地“用力地生活”。所以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是改变对命运的态度。我们在掌控生活前应先掌控自己。人生也好,命运也好,我们不是掌控大海,而是要学会游弋大海。

去年有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是关于考研的问题。我回复她:“请问问自己为什么读研?你先去睡一觉,然后自己决定。”你为什么想要读研?实际上有许多研究生,尤其是保研的同学,读书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强。如果你的内心倦怠,那么,你大可以选择不读研。有些则是顺从父母,还有的是畏惧社会这个大怪物。幼儿园的时候,你想吃草莓,但是许多小朋友都想要苹果,于是你也想吃苹果。但那只苹果是你想要的吗? 我遇见一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可以保研,但她选择了就业。有一次见面她跟我说:“王老师,我请你吃饭。”我说:“这不对,应该是我请你吃饭啊。”她说:“我现在有工作了,能赚钱了。”我问她能赚多少钱?她说1000元。1000元确实不是一个太高的收入,我当时就想,这个女孩子有出息。果然,一年多以后,她去了深圳,专做财经类的大块文章。她就是选择了自己的草莓。所以说,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想说说不做打双引号的“好学生”。人生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想,对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30年前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这事情的缘起是有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换了很多职业,正策划开洗车厂。他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老哥我没有出息,你们个个都当教授了,我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我说我们是各有所好,跟“出息”没关系。他大笑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可爱,当初你一点儿也不可爱啊。”我当年对分数非常看重,每天早上很早起来读书,晚上自习到12点才回去,当时如果有学霸这个称呼,我想我就是吧。我有个学弟对我说,你当初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你当初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走过去,辅导员说,学习就该这么学。除了体育以外,成绩都是优秀,所以说,毕业时毫无疑问是第一。但是我40岁后考了两次博士都失败了,原因是英语。有人不相信我会不及格。当我有好几个不及格的时候,我活明白了。想清楚是否有必要去突击应试英语,于是我就放弃了攻读博士。当时学校规定无博士学位不能评正高,我也不愿为一个职称勉强自己,40岁才学会不以外界的评价指标要求自己。

虽然好学生难以界定,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征:有疑问也不敢提异议,表现很乖,没有出格的行动和想法,全力地面对每个考试,一读书就找标准答案,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用别人眼睛看自己,却以自己的指标衡量评价他人,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变成不择手段钻营的人,人生目标高、幸福指数低,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合群、不可爱。这些都是好学生的后遗症。

我还想讲讲人生的弹性。一个老教授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老人家谈的人生经验,不是圆滑而是弹性,以及理性的妥协。有一个学生,父母是办企业的,他要去读研究生,以后想做一名教师,但觉得很亏欠父母,爸妈对他非常好,家业也正在高峰期。父母说家业给他留着,以后回来再继承。我跟他说,你以后可能会有理性的妥协。他后来去读研,父母很赞成,也没有回去继承家业。

所谓“柔弱的坚持”,是说哪怕力量很小,我们也要不断地坚持,一个人力量很弱,一群人力量就不弱。我想感谢周围很好的环境,有老师、前辈、同事和同学的支持,我希望坚持到退休,一直“千灯相照”坚持下去。最后,我想用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的话作结。抗战时他在乐山办书院,乐山山清水秀,他写了不少诗,有两句我非常喜欢,很有感触:“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们不能只看见一花一叶那么点点地方,胸中要有乾坤,要志存高远,但不能空洞地只存高远,也要欣赏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春华秋叶。

读书改变命运篇6

可惜,读书在我,确实就是一种经历。30年前,在我老家那块偏穷之地,读书有些荒诞,有些奢侈,有些异类。那时候,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的情绪里,可以饿瘪肚子,不能饱了脑子。然而因为大姐常年卧病在床,不能下地劳动,不能到校读书,为了消磨时光,她的床头就总有各样的小说压在枕下。于是,那块被窗光和油灯照着的床头,就成了我最早的书架和书库。《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春之歌》、《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那个年代能够在乡村出现的书籍,都会神奇地出现在大姐的床头,都会被我生吞活剥地咽进肚里。这是我阅读的开始,是一个每每回忆起来,都倍感温馨的年代。那个年代,让我发现,除了贫穷的现实世界之外,原来在那些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渴望拥有那个世界。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希望通过写作,创造出与我的现实完全不同的事件与故事,并通过写作,达到离开土地、走入都市的目的。如有可能,我希望我能如浩然一样写出一部《艳阳天》来,如张抗抗一样写出一部《分水岭》来。

就这样,我开始了写作。

后来,在我写完一部长篇之后,沿着命运给我划定的路线,欣然地当兵去了。许是因为上苍看我对爱好的执着,许是因为,上苍明白,只有文学能够改变我的命运,也只有文学才是我的命运,就在我当兵的第二年里,组织上把我调到了师部的***书馆,当了***书馆的管理员。那一年是1980年,全国人民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读小说和写小说。如此这般,我也就在一个民族的命运中随波逐流,读读写写,每天把自己反锁在用小礼堂改建的***书馆里,把巨大的黑布窗帘拉开一扇两扇,冬天让温暖的阳光透进来,夏天让凉爽的风吹进来,躺在用阅读桌拼起来的平台上,读托尔斯泰,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屠格涅夫。我对***书馆中18、19世纪的长篇小说一一过目,爱不释手;把俄罗斯文学视为世界文学中最神圣的殿堂;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描写大自然的风光段落,如批阅文件样,整段整段地用笔划出波纹的曲线,并把那些散发着森林和草地气息的段落,抄写在一个红皮本子上。

现在回忆起来,在***书馆做管理员那三年时光,有两件事情让我既感安慰,又感后悔。一是引导我最初阅读的,是中国当代文学中20世纪50年代的那些***小说,所以,当我读到18、19世纪的世界文学,就如北方人爱吃面食,又在饥饿中遇到整笼整笼雪白的馒头和整桌整桌的东北菜一样,我胃口大开,狼吞虎咽。这就养坏了我有些粗糙的口味,乃至后来读到20世纪的经典著作,如《变形记》和《城堡》等,我压根无法顺畅地阅读下去,更不要说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心灵沟通了。就是到了90年代初,我对《喧哗与骚动》和《百年孤独》这些小说,也还仿佛北京人并不欣赏南方菜样,总怀有一种本能的拒斥和排挤。

第二桩让我在后悔中感到安慰的事情是,我做***书管理员期间,我们师长的女儿不爱写作,却酷爱阅读,不仅常找我借书还书,还爱和我讨论《飘》中的故事与郝思嘉和白瑞德的爱情命运,可惜那时我过于自卑,她又确实长得不好,使我放弃了主动扼住命运咽喉的机会,错过了一次高攀的良机。这既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为了提干付出了无数努力,体会了深刻的人生甘苦,也让我在写那一批农民***人的小说时,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仿佛把镰刀磨快后投入到熟季的庄稼地里样。

现在,我有充分的条件和时间来阅读和欣赏各样的小说,各样的书籍,可惜已经没有了那时候狼吞虎咽的精力和胃口。读书变得挑剔而又刻薄。甚至在许多时候,读书会成为一种负担。读书似乎就是为了写作,每读一页,都期望从中抓捞到自己的所需。如果没有,就觉得是一次没有意义的阅读旅行。还有,总是试***要把阅读变为自己生活的日常,而不是命运中的经历。可结果,一切的努力,却都是徒劳。一切的阅读,不仅是自己人生的经历,还是自己写作的经历,还是自己小说的命运与文运。再有,如今书越读越少,阅读人的灵魂,却反而越来越多;对阅读变得苛刻挑剔,而对人际世事,也愈发地苛刻和挑剔。

读书改变命运篇7

教育真的不能改变命运吗?是什么让逾两成的公众对此产生质疑?***府又当如何做,才能让公众对“教育改变命运”重拾信心?

钟愧傲:除了特殊情况,真正脱离教育这个平台获得成功的,几乎不存在。

知识能改变命运,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行的,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读书可以医愚,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实现成功,可见成长离不开教育培养这一提升途径。但教育只是给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并非万能,因此对教育能否改变命运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曲解。

接受教育没有错,但关键不能偏离人正常发展的思维轨道,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鼠目寸光,假若教育能真正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有了让人认可的本领,是金子总会发光,知人识才的伯乐绝对不会埋没你这匹难得的千里马。

说到成功,除少数靠机遇与特殊原因得遂所愿外,真正脱离教育这个平台而轻松成功者,根本就不存在。特别是在当前什么都讲求“拼”的时代,没有什么可“拼”的普罗大众,不走教育提质的道路,就会连成功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试想一个人没有技能来凝聚底气,没有知识作支撑,没有智慧的思想来武装头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本与社会抗争,有什么优势可以抢占成功的先机?

由此可见,教育实际上一直为改变人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不过是我们感觉不到教育的实时利害而已。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沉下心来接受教育的熏陶,通过教育积累来提升自己的资本,或许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等到“媳妇熬成婆”之时,由量变到质变,就能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当然,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力因素之一,不合理、不公正现象也确实普遍存在,要改变现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关键是要靠大家来逐渐打破这种窘局,才能拨云见日消灭久在人心的阴霾,从而重新制订好选贤用能、公平合理的明规则,让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实现梦想成为可能。

教育能改变命运,甚至能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只有重视教育发展,一切才有希望。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埋怨与指责,更不必歪曲抹杀教育的作用,而是要重视教育发展,增加投入,做强做大教育这块蛋糕,建立成才激励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开辟施展才华的空间,推行人性化合理竞争,剔除众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展现积极阳光的一面,弘扬社会的正能量,真正为受教育者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世人知晓只要接受教育的熏陶拼搏进取,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曹灿辉:教育不是为改变命运而存在。

超两成人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很正常,即使不相信的比例再高些,也能理解。教育本不该承担改变命运的重任,教育也不是为改变命运而存在,之所以有“教育改变命运”这一说法,实际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功利心理”在作怪。我们接受教育,其实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学会做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教育的灵魂和目标并不在于改变公众的命运,教育的灵魂在于启迪人智,导人向善,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我们不应该在教育上附着太多的功利目的,应重新认识“教育改变命运”的含义。

然而,超两成人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背后折射出的公众焦虑却不可忽视。

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不是因为他们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恰是因为他们曾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而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他们,很多时候,一些教育之外的因素在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决定了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如果一个人靠自己一两年甚至五年、十年都做不到的事,另一个人只需自己有权有势的父亲一句话就能做到,前者一定会对所谓的“教育改变命运”说辞感到怀疑,并进而感叹生存不易、社会不公。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时,说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不只固化了阶层流动,更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

丁海***:我们要坚信,教育改变命运是绝对正确的。

教育改变命运是个真命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调查报告就怀疑这个命题。其实我们只要分析这些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人的理由,就会发现怀疑“教育改变命运”,是错误的。

我们仔细看看这个调查报告的主题:公众教育公平感。有公众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是因为他们认为教育不公平。他们看到了很多读了大学的,因没有关系,最后不能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好。而有的读了同样的大学甚至没有读什么大学,但因为有关系,而工作很好,或利用关系做生意发了财。还有公众看到高分低能的学生,虽然读了高等学府,但因能力平平,而无所作为。其实,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教育,高等教育也是教育。不管有关系没关系,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受过教育。一个从没受过教育的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改变命运,那是天方夜谭。

因此,我们要坚信,教育改变命运是绝对正确的。

我相信,随着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归于零。

(华容县教研室)

范***:教育为人们改变命运签署了一张“准入证”。

如果把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那么,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对其命运一定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但绝对不能决定他的命运。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就越能“时来运转”。其一,决定个人命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个人命运还受到环境、社会关系、机遇、人才制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受过同等教育的一批学生,不可能获得同等的命运,走出学校,他们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关系和机遇对个人命运起了决定作用,而教育却显得无能为力。这看似是教育的贬值,实则是不公平的人才制度使然。其二,个人命运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良好的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必然性,也就是说,教育为人们改变命运签署了一张“准入证”,文化素养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时来运转”的机遇。在公平的人才运作中,他们更容易得到伯乐的赏识。但事实上,社会关系提供的偶然性常常喧宾夺主,化偶然为必然,使教育显得软弱无力。时下,在公务员和教师招聘中,那些文化素养高、有真才实学的人纷纷落马,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在人才机制中,教育如果不能回归其应有地位,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知识分子依然会仰天哀叹“生不逢时”,教育就会越来越成为公众怀疑的对象。

(隆回县荷香桥镇中学)

风飘笑云香:很多时候不是教育不能改变命运,而是你所受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发展前景。

教育改变命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初中、高中、大专及至本科都可能改变不了个人命运前进的轨迹,那么换成硕士、博士又会怎么样呢?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能力,而多元能力的获得,必需以教育为前提。

所以说,教育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看你的受教育水平是否到了那个临界点,是否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瓶颈。很多时候不是教育不能改变命运,而是你所受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发展前景,自己的人生定位出现了偏差,没能到达改变命运的阶段。

教育能否改变命运,不能只横着比较,还得纵向比较。不能拿小学学历与博士比,只能从个人角度出发,自己跟自己比,如果一个人小学毕业后能上中学,是不是会比仅仅只是小学毕业更有成就?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没能改变命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属于受教育水平不够,自己所获得的教育不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知识水平够,还是可以“出人头地”的。国家机构要想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尽最大可能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背景、关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一个人的命运不必然决定于背景、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或然推理。在当前世界及过往历史的制度和国家体制中,都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一现象的存在,但在中国的现行机制下,真金还是可以发光的,只是需要自己找一个切入点,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

坚信教育改变命运,有志向的人就应该手不释卷,时刻准备着。

(为先***网友)

张媛:教育必会改变生活,而非命运。

在我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对教育的投资却令人失望。据统计,我国在教育整体上的投入全球排名倒数几位。在这本不多的投入之中,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又存在着极大不公。***策不公的代价直接转嫁到农民头上,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通过努力学习,奋力挤过那硝烟密布的应试独木桥来争取一个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机会,但是这个争取的代价是那么大,得来的结果却让人迷惘,年轻的大学生像无根的水草漂泊在繁华的都市,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依旧有那么多人为了没钱治病而犯愁,为了没钱上学而担忧。这就是教育改变命运的最大悖论!

事实上,“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实在太具中国实用主义色彩,不禁让人思考教育的意义所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诚然,教育对一个人的改变不单单体现在就业和薪资上,还包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深度,以及个人修养的提升。与其说“教育改变命运”,不如说“教育改变生活”。教育的意义,普遍来说,在于更新一代又一代人的素质,在于提高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素质。对知识与人生等重大问题的理解若是过于表面化、利益化、庸俗化,最终只会导致人格的矮化、弱化、淡化。教育必会改变生活,至于命运由什么来决定?显然不应仅是教育。

(绥宁县实验中学)

经常糊涂:教育依旧是每一个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教育能否改变命运,首先需要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改变命运。

在科举取士的时代,不少贫家子弟十年寒窗无人问,待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便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是改变命运。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高考制度与国家包分配的***策使得千***万马挤过独木桥,最终让不少农家子弟实现了跳离农门的梦想,这是改变命运。同时,更多的人通过教育的启迪,让自己的见识发生改变,带动人生轨迹不再简单复制父辈的经历,不困顿于他人的预设,相比较而言,能更主动地把握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多见亮色,这同样是改变命运。

所以,当愈来愈多的公众表示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时,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引导:改变命运并非局限于拥有更体面的工作,更丰厚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坚持做好自己。这就更有待于教育的作用:播下一种好的行为,收获一种好的习惯;播下一种好的习惯,收获一种好的性格;播下一种好的性格,收获一种与众不同的命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依旧是每一个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而前提则是这种教育不能再单纯指向考试、分数,而是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

(为先***网友)

肖汉斌:要重拾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心,教育首先必须拓展知识的内涵,明确知识的意义。

现在,一谈起教育,很多人认为就是读书。理所当然地觉得读书越多,所学的知识就越多,教育水平就越高,取得的成就也应该越大。这种思维逻辑,让很多人误把教育当成了文凭,以为多上几年学、多读几本书,多拿了个文凭就更有了知识,就应该“学而优则仕”“学而多则富”,这纯粹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

读书改变命运篇8

自2008年9月开始,伴随着90后大学生踏进了大学校门的同时,同一片蓝天下的另一群人――90后农民工也进城了。当许多“90后”在努力攻读,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时候,数量越来越多的生于农村的90后却寄希望于通过进城打工来改变命运。

不久前,我接待了老家来的一众亲戚,席间谈及故乡子弟的新动向,亲戚们纷纷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读完初中就不再上高中了,甚至读完小学就不再上初中了,纷纷到发达城市去打工。问他们原因,就是简单的四个字:“读书无用”。农民最讲实际,在耳闻目睹那么多中专生、大学生、硕士找不到工作后,就得出了“读书无用”的结论。从他们的议论中,我甚至发现,在他们看来,读书不止是无用,简直是有害――读书十多年,不光一分钱挣不来,反要付出大笔的学费、生活费等庞大开销,最关键的是,这种付出和收获太不成比例,“劳命伤财”数十年,毕业了却连个工作都找不到,结果还得四处打工。更有新鲜的“说法”,一是读了大学的人眼高手低,毕业时找不到工作,又不愿从低处干起,觉得自己作为堂堂的大学生,干与一般打工者的工作,岂不是有辱斯文?二是出去读书几年再回来,连婚嫁的大好年龄都过了,想找个理想的对象都给耽误了……凡此种种,读书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从现在做起”,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因此,90后的农村子弟如潮汹涌般地加入农民工的行列,他们不再奢望像以往的叔叔伯伯大哥大姐通过读书“鲤鱼跳龙门”,从此走出乡村,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新的城市移民。

90后乡村子弟不读书提早加入农民工队伍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他们走出农村、走进城市的姿态,与父辈截然不同。他们中的许多人基本没有干过农活,没有必备的农业生产技能,也不像父辈那样肯吃苦,觉得务农的收入过低,无法安心于田间劳作。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一项项强农惠农***策,逐年加大涉农资金投入,给乡村大地带来了很大变化,但在这群年轻打工者眼里,依然存在的城乡差距变得十分具体:家乡没有网吧,没有舞厅,没有健身场所,一到夜晚一片漆黑寂静,这让他们没有地方去释放生机勃勃的青春年华;家乡通了水,通了电,可是由于电压、水压不稳,买了台洗衣机也许只能当成盛米的缸……这一切都让他们更加怀念城市的繁华与便利,更加渴望在城市找到自己的新生活。然而,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低,文化上有隔阂、沟通上存在障碍,生活上存在着不适,让90后农民工在城市里越来越变得“边缘化”。

改革开放30年,农民工无疑扮演了主力***的角色,而新一代农民工的转变和转型,将孕育着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无限可能。未来中国需要一批掌握熟练技能的产业大***,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朝气、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视野也更加开阔。创造力与活力深蕴其中,他们的素质和成长性,决定了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农民工队伍必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产业工人转变,拥有一定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工正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竞争力。90后农民工要创造自己的梦想,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诸多冲突,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如何给新一代农民工的新需求提供出口,给他们的未来生活以舒畅的疏导,给他们提供新的上升通道,让他们迅速与时代接轨,与社会融合,是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崭新命题。

读书改变命运篇9

一、改变方式,唤醒阅读欲望

成人大多喜欢要求孩子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学会反思,学会运用。然后,好词好句要摘抄,读后感要深刻……以为这样的读书才是最规范最科学的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岂不知太多太多的阅读附加,使原本简单美好的阅读在孩子们眼里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一种责任,甚至一种累赘。这样的被动阅读,又有何快乐可言?曾问过好多学生,包括那些优生。大家都表示,如果看过《科学探索》要写观后感,看过《波利·安娜》要交流读后感,那么再精彩的书,都宁可不看!

阅读,如果有了过于明确的附加条件,就会变得沉重而无奈。我们的阅读,首先必须改变凡读都要与写结合的状态。应更多地提倡无拘无束的阅读。我刚接这个班级就鼓励大家课余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夏洛的网》。一直读到下课铃声响,不留任何作业,就是像幼儿园一样,纯粹地用心地听。听完后学生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其实已经就是他们思考,消化和延伸故事的过程。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纯粹的阅读马上得到了几乎所有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这种释放,无疑引水入渠,那般自然。

我及时给他们开书单,这些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是完全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书。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什么就读什么。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完全凭兴趣。如不愿意写,就不写。只是一味地读,一味地看,一味地交流。我们每两周一次交流:最近在看什么书,好看吗?好看在哪里?把你的感动快乐等与我们一起分享!用推荐的方式,吸引学生,使他们愿意读,主动要读。学生成了阅读的主人,自然兴趣盎然。

换一种方式阅读,其实孩子们一样有不同的收获,甚至更自由,更丰富。看似无任何附加的阅读条件,一样能够达到目的。纯粹阅读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开展活动,激发阅读情怀

孩子阅读能力有限,阅读收获也较浅。吸引他们的往往是曲折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方向和方法不够正确。这时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指引阅读的方向,带他们寻找书香的来源。

1. 共同参与,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首先一起动手设计布置了教室的读书角,让学生参与书写“读书角”三个大字,由学生自己创造自己的读书名言,张贴在读书角和学习园地……我们一齐献计献策,让每一堵墙壁都能呼吸到好书的芳香。

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重要的是读“好”书,我们建立了读书小组,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性格特点自由组合。小组内不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交流形式自由,可以口头交流。小组内同学轮流记录。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优先阅读班级新增添的书,或者可以得到老师赠送的好书。

2. 好书漂流,共享收获

我们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先在班级内进行,然后是班级之间,再后来是家庭。让爸爸妈妈也来读一读孩子目前最喜欢看的书。这使学生兴奋异常。他们和父母的距离也因一本书而走近了。在漂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珍惜每一本书。

3. 开展活动,激怀

我们开展了“为你朗读”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故事读给大家听,一起分享他的阅读快乐。周四晨会课是固定的“好书共享,美文欣赏”之日,把学生近期读到的好文章,或者是最近写的优秀的读书感受、读书笔记与其他的同学分享。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欣赏到佳作,增加读书数量,而且,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小作者自己的感受有时也会感染大家,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共鸣或者争论。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阅读质量和兴趣。

我们还根据阅读量和阅读收获,每周评选一次“本周阅读之星”,组织开展“我的作品选集展”,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心得等展示在“我的一角”;不定期举行狗尾续貂活动,给童书换一个结尾、补一个意外,或者续写。我们还制作读书手抄报、设计别致新颖的书签,写上我们自己创作的读书名言。这份最纯粹的DIY作品,成为读书漂流和毕业赠言中最受欢迎的礼物。

三、指导共读,共享阅读收获

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读手册》中有一句名言:“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儿童作家梅子涵一再强调成年人在儿童阅读中的重要性,他主张成年人要阅读儿童文学、熟悉儿童文学。孩子在童年时候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成年人安排的。成年人应该是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

如今大人关怀孩子,很多情况下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尽管充满善意,却牺牲掉了孩子的童年。他们看不到儿童的语言,看不到真正儿童的生命。儿童作品中的想象成分,在许多成年人看来,是简单甚至是无知的。而在孩子身上,他们是需要这样一种想象的精神和空间的。童年的想象力和将来的创造力,也正需要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生根发芽。

优秀的童书,都是成人世界最单纯干净的再现。孩子们成长后要面对的一切,其实,我们的童书作家已经用最浪漫的方式给予了我们的孩子,就等着我们引领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为他们点亮那盏小小的灯。

读书改变命运篇10

2、全民阅读,你我同行

3、书香内蒙古,魅力大草原

4、听马头琴声,品草原书香

5、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6、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点亮人生

7、博览滋养心智,读书精彩人生

8、全民阅读千秋业,和谐社会万代兴

9、文明之路,阅读起步

10、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11.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

12.用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

13.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

14.与书本为友,净化心灵;与大师对话,提升境界。

15.全民阅读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

16.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17.用书香熏染生命 ,读经典塑造灵魂。

18.知人知理知事,读人读理读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书改变命运10篇

学习

写植物的作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写植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一种植物的作文,植物的作文400字以上十篇。坐在车上,翘首望着山上那“万绿丛中一点红”,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激动。渐渐地,那红点越来越大,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那片红色,唯恐从我眼底逃走。下了车,一片

学习

英文读后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英文读后感的模板,英文读后感大全。However,wecan”thelpwantingtoask,onlythisstepcanbeindependentIthinkIwon”t.Afterall,women”sindependenceisalong-te

学习

促销商品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促销商品10篇,内容包括促销活动商品怎样推荐,促销活动方案锦集10篇。狭隘的做促销是在已经确定的区域商圈市场内,加大本品牌的销售或在现有基础上人为提升销售。但促销活动内容严重同质化,不是打折就是送礼,而且还是一次比一次

学习

推荐一本书作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一本书作文10篇,内容包括推荐一本书作文范文简单,作文10篇推荐一本书。4、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没有放弃,非常努力刻苦。她在学习上比常人努力许多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种种常人不能忍受的困难,最终成了一

学习

有关冬天的诗句10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冬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冬天诗句唯美的句子,冬天花开的唯美诗句。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7、

学习

如何介绍自己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介绍自己10篇,内容包括怎样介绍自己的经历及故事,如何介绍自己文字版。最后,人事经理录用了杨小姐。当应聘到外企或其他用人单位时,求职者往往最先被问及的问题就是"请先介绍介绍你自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求职者一定要

学习

我的继母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继母10篇,内容包括我的继母新闻,继母范文。她第一次来我家时,我七岁。那天我在房里写作业,爸爸忽然叫我出来。一个胖胖的小眼睛女人坐在客厅里,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摸了摸我的头,夸我长得好看。爸爸让我叫她“妈”,我想的却是

学习

那一刻我长大了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那一刻我长大了10篇,内容包括那一刻我长大了十篇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十篇作文400字。小时候,我一直盼望着长大,因为我烦透了母亲那唠叨声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绝对不麻烦别人,比如洗小手绢了一次去陪

学习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学会感动,时刻感动,体验生活,珍惜生活。——题记进取的勇气往往来源于平凡的感动。——题记总是习惯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今天突然发觉身边的

学习

我的阅读故事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阅读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的阅读故事及感悟,中国历史故事阅读。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上幼儿园中班起,我就喜欢书中的故事,可惜,不认识字,只能看看***,再后来,我就死缠硬磨妈妈,要妈妈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

学习

新的起点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新的起点10篇,内容包括新的起点第一篇,新的起点美文。如果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风平浪静。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挫折,他会伴你一生。如果你奋斗,他就会是垫脚石,祝你登峰造极;如果你堕落,他则会使拦路石,让你止

学习

5的乘法口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5的乘法口诀10篇,内容包括5的乘法口诀特色作业,5的乘法口诀学习。二、新授课1.出示PPT2.一共有多好个福娃学生回答:五五二十五五个五个的数3.填在课本上的格子。4.师板书,用点子***表示1个5,那一个5的乘法算式吗?大家来编一编,孩

学习

写荷花的诗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写荷花的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荷花的诗句,写荷花的诗完整的。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3、菊老荷枯: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

学习

导游欢送词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导游欢送词10篇,内容包括导游欢送词,导游欢送词英语。导游其实就象演员一样,演员在台上演出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掌声,而我们导游也是希望得到各位嘉宾的认可,非常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出去旅游,我也有信心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学习

读书报告模板10篇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报告模板10篇,内容包括读书报告格式模板范文,读书报告ppt模板免费完整版。1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与方案智能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通信采用IEC61850标准。按照该标准,站内网络分为三层: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过程层采用SV报

学习

名人读书的故事10篇

阅读(573)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名人读书的小故事,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读书活动10篇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活动10篇,内容包括读书报告范文十篇,读书心得体会400字十篇。二、读书征文比赛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少先队在全镇开展了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比赛要认真阅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从一个侧面

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篇,内容包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12条心得,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读书心得。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

学习

我在读书中成长10篇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我在读书中成长10篇,内容包括我在读书中成长作文,我在读书中成长开场白。上学后,我学会了拼音,认识了简单的生字,便开始自己阅读一些注音版的书籍。那时,儿童文学便是我快乐的源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

学习

读书报告格式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报告格式10篇,内容包括读书报告论文格式范文,读书报告怎么写格式范文初中600字。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

学习

老调重谈话读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老调重谈话读书,内容包括老调重谈成语解析,老调重谈的谈字怎么写。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型”“做中学”等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于是,课堂中出现了更多的情境、游戏、活动,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了更多的训练。然而,在学生的口语能

学习

春天不是读书天?那就先制定一份读书计划吧!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不是读书天?那就先制定一份读书计划吧!,内容包括有关春天和读书结合的手抄报,春天珍惜时光努力读书古诗。经过年底的忙碌,假期的放松,节后的重整旗鼓,是时候抖擞抖擞精神去拥抱这个已经冒头儿的春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