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观察日记篇1
苹果的种类有:山西临汾的特早红、湖北的金水苹、山东东平的早东苹、烟台的红富士、金帅、黄香蕉、嘎啦等。其中,烟台的红富士和金帅最为有名。想了解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接下来请欣赏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观察苹果日记1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最最平常的水果。它就是苹果!苹果的别名有很多,比如“记忆果”、“滔果”。我家的果盘里,每天都少不了这个家伙。为了今天的这篇习作。我特地拿了一个长相较好的一个放在我的眼前,仔细地端详着它:红彤彤的,像极了小姑娘害羞时那泛红晕的脸颊。圆滚滚的,很饱满,像充了气的红胖子。把苹果削了皮,闻闻那苹果皮,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是否钻进了你的脑里?苹果这种天然的怡人香气,具有明显的清除压抑感的作用。
苹果是个宝,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苹果有吸收水分、消除便秘、稳定血糖、美肤、吸附胆汁和胆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三高”。苹果还能防癌,预防铅中毒。苹果汁有很强大的杀灭传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得感冒的机会要低。所以,有的科学家和医生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对苹果的了解又深了一步呢?希望你也能带给我不一样的了解。
观察苹果日记2濮阳是我的家乡,那里人们常常在庭院中种惹人喜爱的苹果树。
春天百花齐放,经历了寒冬的苹果树,开始吐牙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的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热了起来,这时候,苹果树上的枝叶慢慢展开,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挡住阳光,让人们乘凉。我还有时候会把不数的苹果咬一口,轻轻品尝他的味道和香气。
金色的秋天来了,苹果树的叶子变红了,青绿的苹果也变成深绿了。我和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跑到树旁,用翠绿的竹子往上一伸,不一会就弄下来几个苹果。深绿的苹果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诱人的笑脸,仿佛告诉人们:“快来收获苹果吧。”
冬天来了,梅花开了。可是苹果却没有了。幸亏妈妈在家里存了几个苹果,要不然就吃不到了。房子外面很冷,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我却在家里吃香喷喷的烤苹果。
苹果是圆的,翠绿的皮上有几分光亮,吃起来软乎乎的。果肉像橙子一样酸甜可口。我喜欢家乡的苹果树!
观察苹果日记3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一个个挂在绿油油的叶子间,特别引人注目。苹果小的像一个圆圆的鹅卵石,大的像个小皮球,果农天天乐开了花,因为果园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妈妈把两个大苹果放在我面前,我仔细观察,爱不释手。苹果圆溜溜的,像一个大肚子将***。它顶部黑色的花芯,周围镶嵌着绿色的果皮,好像围了一条绿色的头巾。它的蒂部有根柄像我们的肚脐眼,是树枝给它输送养料的连接口。苹果红黄相间,远远看去,像一个黄色的烟花盒,一点着蒂部的那根火线,就会喷出一团红烟火,四处散开,美丽极了。苹果身上长了几个小黑点,好像一位美丽的仙女脸上长满了美人痣。我用手一敲,就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好像一位音乐师在弹奏或小河在欢快的流淌,发出的声音。
开始切了,我把苹果拿到水池里洗干净,放进一个盘子里,横着切里面出现两个五角星,竖着切里面的果核像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的飞翔。我咬了一口,金黄色的果肉色号渗出一些汁水,流进了我的嘴里,甜滋滋的,十分好吃。
观察苹果日记4烟台的后花园叫栖霞,是我的家乡。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苹果最出名,享有“中国苹果第一市”、“中国苹果之都”的美称。
苹果种在山坡和平地上,我们叫它果园。每年春天来临,果园就会变成花的海洋,有粉的、红的、白的,象小姑娘的脸,漂亮极了。等到了夏天,整个果园就变了绿色的海洋,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当风吹来的时候,果园便掀起了一层层绿色的波浪,这时候的苹果还是绿绿的,藏在树叶中间,羞羞的,就象胆小的孩子趴在妈妈的怀里。可到了秋天,它们就露出了一张张笑脸,红红的,就象舞台上表演的孩子,可爱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栖霞来,热情好客的栖霞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苹果,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苹果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放到冷库里,还有的送到果脯厂和果汁厂被做成果脯和果汁。我家乡的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品尝栖霞苹果!
观察苹果日记5十大健康水果中最有营养的当然数苹果啦。
苹果家族中有很多成员,有红富士、国光、红星、金帅等。苹果圆溜溜的个头,没有成熟时挂在太阳下的大树上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苹果长熟时就不再像小灯笼了,而像一个个小铅球,把树枝压得喘不过气来。
苹果被太阳照射长的一面由绿变红,被照射比较短或几乎照不到的地方则渐渐变黄。虽然外表的颜色不一样,但是果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苹果没有成熟时上面包着一层厚厚的蜡,等苹果渐渐成熟时蜡慢慢变薄,失去光泽。
你只要削开它的皮,就可以看到白色的果肉源源不断地渗出甜而不透明的汁水。
苹果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高,而且用途可大了呢!它可以做成美容品、零食和果酱等。说它是健康水果之首,那可不是“徒有虚名”的,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被科学家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它有降低血脂、降血压、预防癌症、抗氧化作用、强化骨骼、维持酸碱平衡、减肥等功效呢!
苹果的用处可真多啊!
观察苹果日记6我的家乡在__,这里的水果可丰富了,有苹果葡萄核桃 大红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苹果。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一棵棵挺拔的苹果树上开满了美丽动人的小花。粉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好看极了。一朵朵,一簇簇,开的那么茂盛,引来无数只美丽的花蝴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过路人。过路人有的驻足欣赏,有的摘花打扮自己,还有的摄影留念,过路人呼吸着醉人的花香。欢声笑语充满了苹果园。
四月间,吸饱了春天雨水的苹果树,伸展出了一个个嫩绿的小手。一阵阵微风拂过,一只只小手摇摆着,仿佛在向你打招呼。
苹果花渐渐凋谢了,苹果树妈妈“生”出了一个个青青的小苹果。苹果树妈妈紧紧的搂着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小宝宝们”生怕他们掉下来。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成熟了,苹果就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枝头,把粗大的树枝压弯了腰。果农伯伯把一个个“红灯笼”摘下来。
观察苹果日记7我的家乡在陕西,这里除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外,还有很多有名的特产,比如,临潼的石榴、陕北的大红枣、周至的猕猴桃等,但我最喜欢的是苹果了。
每到秋天,千万个苹果缀满枝头,沉甸甸的,把树枝压弯了腰。红富士苹果又红又大,像小妹妹通红的脸蛋一样;金帅苹果黄黄的,像一个个黄橙橙的梨儿。闻一闻香极了,准会使你垂涎三尺。尝一尝,红富士苹果甜甜的,金帅苹果甜中带酸。我最喜欢红富士了,因为它特别香甜。
听妈妈说,陕西的苹果誉满四方,驰名中外。因为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贮耐藏等优点,被选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供水果。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2
关键词:童真日记 生活日记 观察日记 感悟日记 训练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4-01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或大多数小学生写不好作文,已成不争的事实。自“语文”单独设科一百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去探索有效的作文之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时至今日,究竟如何教学生作文,仍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形成语文界一致公认的有效作文教学法。
1 借鉴母语习得之法,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
韩***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学生进行长期耳濡目染的侵润,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反复刺激,才能学好语文。笔者很赞成韩***先生的观点。这里试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谈谈小学生从童真日记入手,如何来突破写作的瓶颈。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都不会说话,然而,有经验的家长每天都对着孩子说话,在不明就里的儿童看来,大人们就像对着“木头”在不停地唠叨。一年过后,奇迹发生了,孩子能吐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两年过后,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孩子都能用语言表达了,尽管很幼稚,甚至吐字不清,有时还借助手势,但家长是心领神会,非常开心。孩子之所以能在一两年内学会说话,得益于家长每天不停的在他耳边刺激,虽然婴儿开始听到大人的讲话像听天书一样,但日积月累,只要不是耳聋的孩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听力训练,都可以由不懂到似懂非懂,由模仿到学会说话。
写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开始到学校上课,很多话都已经会说,只是字不会写。于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起教孩子识字的任务。因为识字量的限制,大多数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下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要教孩子如何去写话。等到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慌了,不知如何下笔者有之;在老师的再三指导下,仍写得语无伦次者有之;基本功不扎实,写出病句和错别字者有之。于是语文老师大呼:作文难教、难改。
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作文难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尝试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童真日记,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很多字根本无法“写”下来,我就让他们以“说”的方式来“记”童真日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指名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可以帮言。开始,每人说一句,班级人多,5分钟不够,下节课再接着说。保证人人都有机会练习“说”出童真日记。一个多月后,等汉语拼音学完,再指导学生真正地用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用画来稚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的生字,又避免单调的反复抄写字词。总之,形式不拘,兴趣为主。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用笔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用学过的字词写出完整的句子,写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反复纠正,不厌其烦。到二年级下学期,因经过一年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吾手写吾口”,写出一小段完整的话来。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人人都会说,写起来又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学生写的兴趣很浓。总之,习惯为主,写话次之。
2 搭建各种表达平台,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写雏形童真日记的经历,到三年级对学生记童真日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学写观察日记。对一时不适应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再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话题的日记,这样一步步为学生铺设写作日记的平台,课堂上再让学生写自由命题的作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作文并不难。
经过一年观察训练和如实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增强,班级布置出现了什么些微的变化,老师或同学穿着有什么变化,都逃不脱学生的“火眼金睛”;由于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日记的条理性也增加了。在学生交作文本之前,笔者让同桌互当小老师,找找对方作文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甚至连书写不规范的地方都给对方指出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批阅他们的作文时,错别字也少了,病句也少了。作文教起来省心多了。
四年级时,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穿插训练,目的是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当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时,笔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只让他们写两三次,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写日记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不要掺杂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总之,观察为主,辅以条理。
3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训练学生写感悟日记
五年级,笔者再用半学期,让学生温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然后再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生学写对生活的“感悟日记”。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写,笔者就示范写下水感悟日记,并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多与同学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感悟日记。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3
一、思想法
新课标倡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建构适应新世纪的本领。”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学习科学课首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
二、否定法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教师要告诉学生:原来认识的事物要当做不认识的事物重新认识。例如,在生活中看到的蜗牛、蚯蚓、蚂蚁、金鱼、树木、草等,这些只是孩子们平时随意看到的,如果这些被列入科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就要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它们的生命特点、生命规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利用本土资源法
在三年级科学教科书上,有的内容和本地实际相比安排的过早。如果按教材讲只能是照本宣科。例如,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让学生种凤仙花,并观察凤仙花一生的变化过程,而凤仙花一般是春天播种,夏天开花,秋天死亡,它的生长期很长,让学生无休止地观察下去,不利于学生集中掌握知识,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观察法
人类的好多知识都是观察得到的,例如大家熟悉的《昆虫记》、《动物世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重在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前要引导学生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地点、观察目标、观察顺序、观察它的什么特点等。
五、写观察日记法
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教材要求学生养蚕,通过养蚕,让学生了解变态动物的生命周期,而蚕的生命周期大约要一个季度。学生只有写观察日记,记录下各个阶段的生长特点,才会了解蚕的一生。
六、探究法
在科学课上,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为他们创造一个思维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4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 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 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5.观测风 风向 :八个方位 风速 :三个等级(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5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篇四: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3月6日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是 。 2.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或光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 (2)数据记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或光路***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有 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 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斜槽、木块、铁球、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越块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 越大 。 (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6
⒈我们关心天气
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 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20年 9月 1日
执教时间:2020年 9 月 2 日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刘立清
审核人:
教材与学情分析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片
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5分钟左右)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
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
12.小结: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三、总结与延伸: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外活动:观察每天的天气现象;
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学生能否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学生能否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能否分别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方面来描述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云、降水、温度、风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课 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
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三)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能制作天气日历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教学准备
教具: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表
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
教学步骤
1.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再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教师这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并指出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接下来,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和课件。告诉学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向学生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和上节课天气预报里的符号一样吗,学生会发现今天的天气符号上添加了许多文字说明。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照着大纸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天气符号。因为在今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要用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当天的日期。
2.制作天气日历
可以由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首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回到教室后,教师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风向?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把天气现象像这样记录下来。然后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天气日历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3.温度与气温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
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二)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
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1支温度计
3、每组1张温度填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师: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二)巩固温度计的使用
1.师:气温可用温度计来测量。出示课件:(***)温度计
师:还记得怎样使用温度计吗?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什么?请生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安全问题、温度计的拿法、怎样读数、刻度含义)
2.出示课件:各种温度的温度计
师:你能读出它的温度吗?请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温度计刻度。
3.现在我们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待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各组取温度计,实测。
师:刚才测的是什么温度?液柱变化有什么特点?
(液柱先上升,再稳定,说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有个变化过程,在实测时,约需等待2分钟后再读数)
(三)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师: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请生回答,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分别测量室内外温度,再比较数据。)
3.师:现在我们先来测一下室内温度。生实测。
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
5.师:室外我们可选择什么地方来测气温?确定测温地点、分组,并强调安全问题
6.小组选择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记录所测温度。
7.汇报数据,并分析
师: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低)?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室外)
师:室外背阴处与向阳处的温度一样吗?哪个地点温度高(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8.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四)分析比较一天中的气温
1.师: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是不同的。那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一样吗?
2.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
师:一天中的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测量气温?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五)课外延伸
不同的天气,同一时间天气的变化规律都一样吗?怎样验证?请各组分别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这单元结束时,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批注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4.风向与风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面临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同时,让学生看一些被风吹起的物体***片,让学生找找本课中,学生是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学具: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外活动:
1、连续几天观测风向和风速。
2、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
1. 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
学生能否利用小红旗等判断风力等级。
批注
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5.降水量的测定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下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但是怎么区分的却不清楚,本课降水量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分雨的等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教具:雨量器一个,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学具: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步骤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雨量器)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 (板书:降水量 测量)
3、出示教师制作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我们一起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2、清点桌上的材料: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3、介绍制作步骤: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
第一步:画好刻度。(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毫米为单位?)第二步: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纸条在透明胶带的中间)
第三步:把透明胶带粘在杯子上。(刻度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4、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5、反馈制作情况: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6、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师生演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洒水壶,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洒水壶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2、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把雨量器放平,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要注意什么呢?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
2、学生模拟人工降雨,,测量降雨量,填写记录表。
3、学生谁来汇报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
4、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5、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6、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总结与延伸:
1、小 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课后延伸: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
3课外活动:测量降雨量,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4、课外活动提示:
雨量器摆放的位置的确定: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
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4小时记录一次,确定等级。
课堂评估:
2. 学生能否认真制作雨量器;
3. 学生是否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学生能否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批注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6.云的观测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是学生继“云和雨”的观测后,进行的又一项天气现象的观测,相对来说,这一节难度要比观测上一节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天气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自己 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认识的知识系统。为学习下一课奠定能力和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1张大***画纸。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片。
学具: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教学步骤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记录学生想法。( 在网状***上选择“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对它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它可以使学生识别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建议做下面的活动:
给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4分。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批注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本单元的课进行总结,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进一步了解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分析和整理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具:天气日历、各统计表
学具: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进行长期天气情况记录的视频。
分析整理天气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在这一个月中所记录的天气日历上的天气现象。
二.分析探究
1.确定统计内容
如果让你选择几个信息进行优先整理和统计,你会选择哪些?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为什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确定本节课的统计内容为降水量、气温、云量,风向和风速留到课后去整理和分析。
2.商讨统计的具体信息
关于降水量、气温、云量,我们分别可以统计它们的什么信息呢?
小组讨论。
汇报小结:
降水量可以统计降水的类型、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特点有无持续降水等。
气温可以统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或特殊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气温)
云量可以统计晴天、阴天、多云天和其他天气出现的次数及分析出现过的云的类型等。
3.讨论统计方法
用怎样的方法来统计这些数据和信息呢?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将数据记录到统计表中
(4)用柱形***来统计降水量的变化。
4.出示各记录表格
观察记录表格,明确记录内容
记录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表格同书中)
5.分组统计
(1)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要协调好,让三个内容各自至少有2个小组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反馈时的比较。
(2)分组统计:下发对应的记录表,开始小组统计。
6.分析天气信息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其他小组的补充。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其他小组的补充。
(3)统计降水量的小组:出现了哪些类型的降水?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其他小组的补充。
三.综合分析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这段时间里的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批注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7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在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只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在参加活动时,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观察、去活动、去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能力。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以“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写生活笔记、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们在不断地“练”中提高作文水平。训练学生把观察积累的景与物入脑入心,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学生最厌倦的事,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3.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小学阶段,孩子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爱好。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比如孩提时过家家、下河捉鱼、藏猫猫;课堂上充满乐趣的水果拼盘大赛、智慧猜谜大比拼,这些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不及时记录就将淡成模糊的记忆,当时的情趣就无法再次体验,写作技巧与能力更是无从提高。所以不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有意义的活动,更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四、积累自信、积累兴趣,使学生写作乐在其中。
1.灵活的习作形式
习作要求只提出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如果学生不想写习作提示的内容,可以另选;甚至有的习作不提供任何范围要求,完全开放,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作文题材灵活,形式不拘,让学生自由表述。
2.适度的习作难度
可以给学生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的习作目标,目标太高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与信心,而目标太低易使学生求知欲下降,滋生上进的惰性。
3.广泛的习作题材
习作练习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8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主题:孝顺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蒋小妮活动实施对象:三年级学生 活动实施者: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时间:2003年9月——2004年5月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她)转。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过度溺爱而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抱恩的下一代,我们年级结合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可贵的沉默》一课,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孝顺”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二、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并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 1~2周过程:一、 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引出主题。二、 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 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 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间: 3~4周过程:一、 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 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 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 5~6周)过程:一、 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二、 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三、 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四、 展示写给父母的信。五、 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六、 师小结寄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1、2周)一、 谈话导入孩子们,学完《可贵的沉默》,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发表感想)二、 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 请学生谈观后感四、 阅读有关“孝顺”的故事,了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 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附表:日次 早晨 中午 晚上 工作时间统计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六、写观察日记,记下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可按时间顺序来表达,按观察的经过来表达,也可以重点介绍访问的经过…… (三)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3、4周)第3周一、 学生随身携带一个鼓鼓的气球一周,并小心保护,不能损坏。二、 一周结束后,交流心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第四周一、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拟订“本周我当家”活动计划。二、各小组组长宣读计划。三、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并确定计划。四、 各小组按计划开始实践体验。五、 教师随时关注各组学生实践中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写体验日记。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六、 家长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小组交流活动情况,并进行小组评价。交流体验日记,相互学习写作方法七、 教师概括、总结本次活动。第三阶段实施方案(5、6周)学生准备工作:(一) 给父母写封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 我知道(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等,并记在小本上)。(三) 精心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等)。开展班队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一、主持人引出本次班会主题尊敬的老师,叔叔阿姨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广博而无边,父母的爱深沉而悠远。”我们在父母的辛勤付出中一天天长大,今天,让我们捧起我们一颗童心,用我们的手去回报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二、全班深情朗诵儿歌《父母的爱》四、 深情朗读写给父母的信。五、 到场的父母念写给孩子的信。六、 展示礼物,先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礼物的含义。并把手中的礼物送给现场的父母。七、 谈谈各自的感受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 ,你肯定有许多感触吧!各自谈谈吧。八、 齐唱歌颂父母的歌。九、 家长代表讲话。十、 老师总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在爱的天地里,同学们一天天长大,看着同学们手中一件件珍贵的礼物,听着同学们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知道去感受父母的爱,还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做到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活动评价布置活动评价任务。 A、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B、观察仔细,写好观察日记,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C、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得到大家的称赞。并写好观察日记。 D、积极、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意或感谢。觉得自己在活动中把温暖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并为此而快乐。 1、 个人评价。 2、 小组评价。 3、 父母评价。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9
【关键词】作文;兴趣;积累;动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乐于表达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二、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善于写作就必须善于积累,所谓的“善于写作”就是让学生写得清楚,写得充分,写得实在。“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首先积累来源于课文内容。认知心理学指出,3岁―12岁是记忆最佳期。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其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三、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勤于修改
这里的勤于修改并不是指教师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后加批语”。对于袁老的上述主张,我非常赞同,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三年级作文起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三年级观察日记篇10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辅助器材,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既可以单独设计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运用,是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个案研究等的基础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教育观察方法有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行为检核法等多种,这里仅就实况详录、日记描述、轶事记录三种方法作一简要说明。
实况详录法也称连续记录法,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持续而详细地把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的一种观察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观察空间和时间。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多,时间不一,观察研究要根据具体目的确定相应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要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情况,就可选择学生在教室里的上课时段;要了解学生间的交往情况,则可选择课外活动时间。二是借助一些观察设备。传统的纸笔记录也会用到,但它速度慢且容易出现疏漏,而现代摄录设备则为实况详录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手段,一个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即可把研究对象在某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三是记录要客观全面。观察时要尽可能多角度拍摄、全程记录,使获得的资料原始、真实、全面。
日记描述法简称日记法,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日记描述,即把观察对象的各方面表现如实记录下来,为全面研究观察对象做准备;另一种是主题日记描述,即只记录观察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为专项研究观察对象所用。日记描述法比较适用于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和个案研究,有利于研究少年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以及特殊儿童少年个体或群体在某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记录等。
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是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的观察方法。与日记描述法不同,轶事记录法不是持续记录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行为表现的全过程,而是着重记录有研究价值的事件或信息。这种记录方法不仅要求记录研究对象在某一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还要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情况。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典型事件,也可以是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日常行为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记录什么事件,都应是研究者亲自观察到的,不能是道听途说或者从其他资料中转抄的。
2.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的实施过程一般有“计划与准备”“实施与记录” “整理与分析”三个阶段。
作为一种科学观察,用于课题研究的教育观察与日常观察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实施观察行动之前所做的尽可能详细、合理的观察设计。这种设计包括准备相关资料、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选择观察设备与手段、编制观察表与记录表等。比如开展“学业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课堂行为比较研究”,就要在正式实施观察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学生常见的课堂行为类型,区分哪些是“学习行为”,哪些是“非学习行为”;制订包括观察的班级、科目、节次及观察者人选、分工安排在内的观察计划;确定要观察的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具体人选及要观察的课堂环节重点;编制《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准备好摄录器材,甚至事先安排好摄录位置和角度等。
实施观察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计划进行观察,围绕观察目的,把注意力集中于观察项目上,如果发现观察计划有不妥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予以调整,以保证观察任务顺利完成。二是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既保证观察项目全部处于观察者的观察范围之内,又要避免观察对象受到影响。三是辨别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不被无关因素干扰,保证观察效果。四是善于利用观察设备,发挥现代摄录器材的作用。五是对于复杂的观察任务可分组进行观察,但一定要有统一的要求。六是对同一观察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反复观察,以保证观察的信度。教育观察的途径一般有访谈、听课、实地参观、参与相关教育活动等。观察记录要做到准确、全面、有序。
观察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对笔录资料应分门别类地归档存放,对录音、录像和照片要及时导入或复制到电脑中并分类逐项编号,登记保存,必要时做好备份,以免造成资料混乱或丢失。对观察资料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则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相关文字、***表和音像、***片进行认真审阅,并做出定性描述或定量统计,或对相关教育现象给予科学解释,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
教育调查研究,是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事实材料,从而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往往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某种教育现象或需要解决的教育热点问题,常常用于对某种教育教学“现状”的评价或解析。
1.教育调查的基本原则
教育调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样本典型,客观真实,排除干扰,动态分析。
“样本典型”要求调查对象一定要有代表性。调查对象是按照某种方法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研究者从这些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的结果,将用来推断所有研究对象的情况。如果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所推断的结论就难以成立,课题研究也将失去其应有的科学性。
“客观真实”要求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实中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调查中要如实记录,不能带着某种主观倾向收集材料,也不能对调查对象抱有任何成见。调查结束后,可采用内容抽样方式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核实,鉴别其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排除干扰”要求研究者对调查对象不能作任何形式的干扰。如果事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暗示、引导或作某种人为安排,就会使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教育研究者都不应该使调查对象的正常生活和行为状态发生倾向性变动,不应该对调查对象施加任何心理干扰,否则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动态发展”要求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进行。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教育对象更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开展教育调查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研究对象过去的情况,也要调查他们当前的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例如研究小学四年级学困生现状时,就有必要了解他们在三年级时的学习状况,并联系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以后的学习内容,对其未来的学业水平变化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教育调查的一般程序
在确定调研课题的情况下,教育调查一般包括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计划、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等几个环节。
选取调查对象时,要重点考虑课题的特点、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等因素,不同的调查课题和研究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计划是指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拟订调查计划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问卷、座谈、访谈),二是确定调查项目(具体了解哪方面的情况),三是确定调查进程(相关工作的时间安排)。
编制调查工具,包括设计制作调查问卷、调查表格、调查记录表,编制测验题目、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施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关键环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组织协调。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二是确定调查组负责人及成员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等。三是做好外部组织协调工作,如争取被调查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支持、合作等。
收集资料要力求全面、系统,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材料,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示法等加以整理。
分析调查结果,是指依据相关理论或***策要求等,对整理后的调查材料进行详细认真、深刻系统的分析研究,然后得出有关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与设计
问卷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使用的基本工具就是书面的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查问卷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前言、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体、结语五个部分。
调查问卷的标题一般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的一封简单的信函,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目的与意义、关于匿名的保证、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调查者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是为调查后对资料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服务的,一般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分类研究必需的相关信息。如非特殊需要,不应要求被调查者提供姓名信息,以免其产生顾虑,难以表达真实想法。
问卷的主体是调查者想要了解的项目问题列表,包括从研究课题与理论假设中引申出来的问题、回答方式以及对回答的指导语等。指导语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答案标记的说明。一般要求回答者在选项前括号内填写序号或做标记。二是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这种指导语一般写在问题的后面,如“选择一项” “有几项选几项”等。三是关于填写开放性答案的说明。例如,若选择“其他”选项,请在后面的“_____”中作简要说明。四是关于答案适用调查对象的说明。问卷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调查对象,对此应说明由特定调查对象填写。
结语一般采用三种表达方式:一是用一般短语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不要漏填与进行复核的请求,目的在于显示调查者首尾一贯的礼貌,督促调查对象消除无回答问题、出差错等现象。二是提出1~2个关于对本次调查形式与内容的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三是提出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开放的形式在问卷结尾处征求意见或建议。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关键是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调查问卷所提问题具有合理性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全部问题都是特定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所必须了解的,可有可无的问题不应列入问卷中。二是尽量做到所列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普遍适用,对于只适用于部分被调查者的问题,编入问卷时必须进行合理化处理。三是提问的形式适合被调查者,问题简洁明了,容量不宜过大,不能让被调查者有复杂和麻烦的感觉。
问题的科学性也有三个标准:一是单一,即一个问题中只包括一个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包括两个调查指标,同时询问两件事,则该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实质上的两个问题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问题,即是双重问题,问卷中不能有双重问题。二是中性,即问题不带倾向性。带倾向性的问题,对被调查者具有某种诱导作用,容易诱使被调查者顺着提问者的观点及其倾向回答问题,这在调查问卷中是应当避免的。三是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明确的含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年级观察日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