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心得体会10篇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自己父母的人,才会真心懂得去爱别人。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则新闻震惊了我,中秋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洛阳市却发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9月18日晚,一对空巢夫妇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遗体已经腐烂发臭,而他们有三个儿子。这本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后首个团圆假,老人的过世给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提个醒:要常回家看看。

我从来都看不起不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同这些人做朋友,试想,身之发肤受之父母,却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会真诚的对待别人。

在基层工作处理家长里短的事儿时,一遇见有人不赡养老人,我就生气。特别是听到有人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或小时候父母偏心不亲自己,或因父母没给自己看孩子,或是弟兄多,怕自己出力多吃亏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反正是父母对不住自己,他们老了不该自己管。我更是大声斥责他:“没父母会有你,不亲你你会长大,不求你回报他们多少,只求你能给母亲买点好吃看看他,还她十月的怀胎苦,多陪父亲说说话,还他教你牙牙学语情。”

我拿我父亲的事例劝解他们,父亲弟兄三人,爷奶一直由父亲赡养,奶奶去世后,十一年前父亲患喉癌动手术失声,即便如此,他也没想着让爷爷在三兄弟家轮流管,用父亲的原话:“***年纪大了,跟着咱家,已熟悉他的生活规律,来回折腾,容易生病。”可不是,九十岁高龄的爷爷,被自己是病人,还需他人照顾的父亲伺候得身体很好,能到处走动,这个大家从没因照顾老人的事生气,父亲赢得一大家子的爱戴和全村人的尊重,我们小辈们也都学会爱护老人们。

我劝告不孝的子女时常说:“一对老人可以养活起三四个孩子,而几个孩子难道抚养不了两个老人,弟兄中只要一个人带头孝敬父母,会带动其他人的,孝敬老人不亏,人在做,天在看,是行善积德,何况还是给后辈树立榜样呢?”因在儿子小时候时详细解读和背诵过《弟子规》,我拿里边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给他们听:双亲疼爱我,我孝顺他们没有什么难的。如果双亲不喜欢我,讨厌我,我还能尽子女的孝道,这个“孝”才称得上“贤”。如果他们有了过错,我们也要想办法让他们改正。只有发自内心,做到和颜悦色,劝勉时注意尊重,肯定可以感动父母。人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有仁慈之心。有仁慈之心的人,一定会孝养他的父母。如果我们今天不孝敬我们的父母,上行下效,将来我们老了,下辈子孙同样也不会孝敬我们。常是尽自己微薄之力,用苦口婆心的规劝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劝醒了一部分良知未泯的儿女们。

爱老人,从现在做起,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不要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痛,父母年轻时抚养教育儿女不易,年老身体不好却也不愿麻烦子女,他们不为索取,不求回报,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动,也教会我们怎么做好父亲母亲。其实我们的孝,可以体现在点滴小事中,电话中几句暖心的话,回家一包小小的糖果,孩子们一个亲吻,甚至是你多吃一碗饭,拿走他们亲手种的蔬菜,都会让父母高兴好长时间,他们不是在意你回家买的东西多不多,贵不贵,在意的是你过的好不好,身体棒不棒。这种爱像春日的阳光,暖暖的,暖暖的、、、、、、。

爱老敬老,从我们做起,付出真心、真爱和真情,将尊老、爱老、孝老发扬下去。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2

“孝道”重点是养老吗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提出了一个关于“孝道”的问题,赞成者认为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府在推卸责任。

从世界文明这个大范围来看,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家庭生活,讲求伦理道德。所以,中国古代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是以家族为单元而建立起来的宗法氏族社会。起码从周朝开始,已明确提出了“家天下”的概念。“家天下”最重要的内容是重视“孝道”。古人说“百行孝为先”,提倡“孝道”,与养老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由于重视家庭生活,所以,养老育幼的责任都由家庭承担。古代的***府并不承担多少养老的责任,它只需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提倡“孝道”就可以了。但在古人的观念中,所谓“孝”,不仅是一个养老的问题,即不仅是一个供养年迈的父母吃穿的问题,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感情需求。所以,“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仅是孝的一个方面,孝还有其他内容。如古人说“三不孝”,其中之一是“家贫亲老而不为仕禄”,这里所谓的“仕禄”,在古代是指谋求做官领取俸禄。在今天,就是指青壮年人应当外出努力工作以养父母。可以说,青壮年人外出工作就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但它又引出“空巢老人”无人关照的问题。“三不孝”的另一内容,是指儿女对父母慈爱恭敬,但若父母犯了过错,却不去纠正,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在社会上落一个“坏名声”,这也是不孝的表现。所以,单纯的“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三不孝”中以“无后为大”,即不愿意养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可见,古人所谓的“孝”,不仅要给父母衣食温饱,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生活得有尊严,要使他们在感情和精神上得到快乐和安慰。

提倡“孝道”是复兴封建道德吗

提倡“孝道”,不仅是为了解决养老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对行孝者本身也有益处。古人认为,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孝”能使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心性,“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父母就不会有厌恶之情;一个人,敬重自己的父母,也会对别人的父母有敬重之心。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对于一个人培养美好的品德至关重要,“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会真正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才会有事业心,才会用他的行为感动别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美好。说到底,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孝道”的提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离不开对“孝道”的提倡。

孝敬父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它却关乎社会风尚和***治的安定,所以古人认为,只要大力提倡“孝道”,就可做到“其教不肃而成,其***不严而治”。因此,古代很早就有《孝经》这本专门论述“孝道”的书。汉代就曾把“孝”作为治天下最根本的要义。汉代选举官员,有两个标准,就是“孝”和“廉”。当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居家孝敬父母,为人清廉不贪。而“孝”又居其首。西汉的皇帝谥号前都冠以“孝”字,也是对“孝道”的大力提倡。清代的康熙皇帝干脆将《孝经》列为儒家“六经”之一,使其成为士子科举应试的必读书,都充分体现了对“孝道”的极度重视。

由此可见,“孝”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与所谓的封建道德没有任何关系。“孝道”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需要提倡的一种美德。今天,我们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决非只追求物质生活的进步,现代化更应包括人们精神生活的提升,更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而对“孝道”的提倡,无疑应是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孝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规定吗

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会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巨大关注和争论。在我看来,“常回家看看”这一条,对保障老年人权益来说,不是法,不过是提醒常年在外工作和生活的晚辈多关心自己家中的老人,这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的孝心,但仅“常回家看看”对于老人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对子女孝敬父母提出行动要求,是值得赞赏的。但以此与古代《二十四孝》相对应,则有点不搭界。因为古代的《二十四孝》是二十四个尽孝故事,那是用故事感动人,是对“孝道”的宣扬,它没有具体的行为规定。而“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则是规定了二十四种行动。那么,如果超出这些行动呢?要说“孝”的具体行动,也许可以列到一百种甚至更多。由此可见,这个“新二十四孝”就不免拘泥。况且,这二十四种行动中,有些是否与“孝”有关或者合理,也值得商榷,如第13条“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如果父母有不好的业余爱好,也要支持?而第18条“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条“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与“孝”是否有关,也值得商榷。所以,个人认为,孝敬父母,不必做具体的行动规定,只需加以引导和提倡,使大家“尽心尽情,量力而为”已经足够。

当然,在提倡“孝道”的同时,***府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秩序,并且将养老市场化加以推进,才能较好地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这个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责编/徐艳红 美编/石玉

延伸阅读

古时“二十四孝”

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出自元代,元朝人郭居敬编录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下令人感动的孝行,用训童蒙,从而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画,故又称《二十四孝***》,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旧《二十四孝》中自上古至唐宋的二十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心痛、单衣顺母、为亲负米、鹿***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为母弃儿、涌泉跃鲤、拾椹供亲、刻木事亲、怀橘遗亲、行佣供母、扇枕温衾、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卧冰求鲤、扼虎救父、哭竹生笱、尝粪忧心、***姑不怠、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它借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人物与故事为载体,形象而朴素地倡导“孝道”。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3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一直传承下去。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1

自我们懂事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会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尊敬师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多的是满天飞,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以做完劳动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的坐了起来,妈妈慢慢的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等着、陪着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又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啦,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谛!

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2

对父母尊敬,对母亲敬畏,对父亲感激……

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五千年,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任务,也不是今天这样明天就是那样的纯粹玩乐。它,是你一直需要守护的亲情和感情。

父亲给你了完整的基因,他让你得已成型,渐渐地待到你出生,又看着你长大,最后望着你成家立业走上社会。可能会与父亲长的不一样,但是不能忘记的是你的生命是他给你的,你的血液有着他的三分之一。始终不能忘记你是你父亲最值得骄傲的接班人……

“母亲”是个值得骄傲和与人尊敬的称呼,她不但是给了你三分之一的血液,也是给了你一个你第一次必须住进的温暖的房间的人。每个人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母亲含辛茹苦十个月给你“买下”的房子。这或许是你爸爸造成的`,但是最后的你,还是应该懂得这样个给了你生命的人,妈妈为了你痛苦得死去活来。你安详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事实上刚来到这个世上的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不单单是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让这两位给了你生命的年轻人,陪伴他们的后半生,让他们得到了幸福。

特别是妈妈,她在怀胎十月中……可能你并不知道,整天吃不下,还呕吐。睡觉睡也不踏实。每天挺着大肚子要都直不起。到最后还要受多少罪才能把你生下来。也许吧,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每个妇产科大夫才能明白吧……也可能是等你老婆怀孕了你才会懂得吧。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孝”字,它承载的却是你与你父母多少年的牵绊,是父母知道你在外给予你的多少牵挂。是在你被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替你主持公道,是母亲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给你送去的烧肉丸。当你享受爸爸的凯旋回归、咀嚼着妈妈香喷喷的小肉丸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他们对你寄托着远大的希望。

有人说“孝”不过是看到别人衣袖间别着的黑布孝。但是,这却是要遭天谴的!他们给了你生命,不是让你直接养老送终的,是寄予了子女会让自己幸福,相信自己的子女都能有用成才。想一想:一到二十岁,整整3700日。父母让子女白白吃了二十年的饭,睡了二十年的床,不是到头来一句“替你养老送终就是了”这不是孝的含义。

“百善孝为先”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一直以一种简单却并不容易的孝作为个人的勉励。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无形的“自然遗产”。至今中国,一直视“孝”字为做人的根本。

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3

自古以来,人类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照亮别人,而且这种爱是发自肺腑的,更是永恒的。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孝敬需要爱的诠释,更是需要爱的奉献。爱是孝敬的基础,更是做到孝敬的必经之路,只要有爱的出现,爱的释放,那么孝敬也就随之而来。

假如把孝敬看做一艘小船,那么,爱就是推进小船前进的那个渔夫;孝敬需要我们的热心,更需要我们的真诚,只有这样,人类的需求才恰到好处。

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

孝敬需要爱,用爱去孝敬父母,用爱证明自己的孝敬,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一种品格,只有用爱去表示,去展示,才能写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孝敬。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就能示爱,更能呈现出孝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责任;母爱如海一样宽阔,父爱如山一样高峻,所以我们用爱找回那份孝敬,找回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爱。

人类从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尊敬长辈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在小时候,我们除了在父母的爱之下成长,也在长辈的教育下成长,我们现拥有的所有成就免不了长辈的教诲,长辈对我们疼爱有佳,我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可用爱去孝敬,用爱去回报,对长辈的一声问候,身体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顺心,这都体现出孝敬。

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4

当我们年幼时,老妈用布带背着儿女,那是老妈浓浓的爱;儿女长大了,用布带背着老妈,那是儿女深深的情。父母用慈爱的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我们用孝心给父母奉上一杯暖心的香茗。

正是这份孝心,让陈斌强老师坚持5年照顾母亲。母亲对我们的爱,犹如冬日中的一丝温暖,犹如无助时的一只援助之手,犹如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慢慢的,我们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传递给父母,表达我们的孝心。这份孝心联结着父母与儿女的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平日里,我们一声声,妈,回来了,我给您敲敲背吧!这就是孝顺;当父母下班回家时,为父母递上一杯亲手泡的茶,这就是孝顺;假期里,为母亲擦亮了皮鞋,这也是孝顺。爱在我们身边,孝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一次,我生了一场大病,烧一直不退,始终迷迷糊糊的。老妈似乎非常着急,不停地在病床边走来走去,还不时得摸摸我的脸,轻轻地对我说:“好孩子,快好起来呀!”说着说着,我就感觉到两排晶莹的泪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是老妈的鼓励,让我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是老妈的着急,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光明;是老妈的泪水,让我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笑容。母亲的爱,我铭记于心。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只要有了母亲的微笑,什么事都会风雨无阻。那天下着蒙蒙的.细雨,老妈为了不让我淋湿,把整件雨披都给我穿,自己淋雨把我送到学校。我回家时,发现老妈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一摸额头。呀!好烫啊!我连忙去泡退烧药,感冒药,给老妈吃后,静静地陪着老妈。那一瞬间,我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一心只想我的老妈能快点好起来!当我做着老妈的照顾我的事情时,我这一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急如焚。看着老妈的烧渐渐退下去,我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

母爱和孝心交织成一份可逆的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唤醒春天的微风,点燃夏日的骄阳,送来金秋的收获,温暖严冬的心灵。

2020孝顺父母的感悟与心得体会800字范文5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收;没有水源,就没有鲜活的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幸福的你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当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使父母丰衣足食,身体健康!

两年前,奶奶逐渐有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家里人也被她开始慢慢遗忘,走路开始左摇右晃,方向感也越来越差,时常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饭。奶奶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是越来越严重了。

记得有一天我上培训课回来,已经21点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晚饭都还没吃。突然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他很心急的告诉我们奶奶走失了。幸好那时候奶奶身上带着手机,于是我们就打电话问奶奶在哪里,奶奶告诉我们在彩虹桥。然而当我们赶到彩虹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奶奶的踪影,于是我们又给奶奶打电话,她告诉我们她现在在哪个银行,而当我们赶到那个银行,一如前一次,没有找到奶奶。我和妈妈都着急起来了,一边给奶奶打电话,一边顺着马路继续找。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市府那边找到了奶奶。另一次她打电话说在我们家楼下,可我们就是没看到她,就告诉她电话不要挂,叫路人接,请他告诉我们奶奶所在位置。结果好心的路人告诉妈妈那里是新中后巷大宅门那里。于是妈妈又跑去接奶奶。幸好奶奶安全无恙,真是一波三折啊!

还有一次,大概七八点的样子,爷爷打电话给我们,说奶奶不肯吃饭,不肯吃药。爸爸妈妈和我马上起身去了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爸爸马上热饭,然后像妈妈喂我小时候吃饭那样,耐心地喂奶奶吃饭。也奇怪,奶奶乖乖的把饭和药都吃下去了!以后每次不肯吃饭,只要爸爸或妈妈去,她都会不吵不闹一口一口地吃下一碗饭,有时会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这怎么说的过去呢?还要你喂我吃……”

奶奶的头发长了,不肯到理发店剪头发。于是妈妈叫姐姐到网上买了理发剪,先把我和老爸当试验品,然后定期帮爷爷奶奶理发、洗头。现在妈妈的技术越来越好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然还有我和老爸都是妈妈提供免费服务的呢!

由于奶奶病情逐渐加重,她睡觉的时候不会自己主动翻身,身上长了一块足足有巴掌那么大的褥疮。因为爷爷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以为贴膏药能好,就一直没当一回事,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直到有一天,妈妈扶奶奶到卫生间叫她拉小便,帮她脱裤子时才发现。为了防止褥疮的进一步恶化,无论刮风下雨,爸爸妈妈每天一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奶奶,给爷爷奶奶买好吃的,帮奶奶换药。然后才回家烧晚饭。有时奶奶大小便拉身上,把纱布都浸湿了,会有一股股恶臭钻进鼻孔,我的胃里就像在翻江倒海,不知不觉就会躲得远远的。可爸爸妈妈却从来都没有嫌臭嫌脏的表情和话语。一天,两天,三天……整整六个月的时间,巴掌大的褥疮才完全愈合。

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孝顺,对外公外婆也不例外。外公外婆由于长年干农活,都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外公干重活后,突然腰痛的不得了,根本就不能行走,躺也不行,坐也不行,不断的呻吟,外婆无奈地给爸爸打了电话。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当时去外婆家的路还是泥巴路,一到雨天汽车很难行驶,容易陷胎打滑。爸爸、妈妈冒着危险,租了辆皮卡车,把外公接到新安江***,后来终于治好了。每当说起这些事,外公都特别高兴,特别幸福。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给老人洗脚、剪指甲、买衣服、讲故事、逗他们开心等等,数不胜数……

爸爸妈妈说“孝”归根结底是要有“良心”,要经得起自己良心的拷问,不是要让别人说你有多好多孝顺,还要问心无愧。千万不要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还有,当自己年华老去,孩子对我们好可以心安理得,不必问心不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您养我小,我养您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爸爸妈妈,您们放心!我会以您们为榜样,长大了也会像您们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样孝敬您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这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4

从媒体报道的一些身边人、身边事中发现,现代的亲子关系有些颠倒,下对上的“孝”变成了父母一味顺从子女,而对自己的上一代关爱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人不知孝,有些人知孝而不行孝。孔子认为,大凡有孝心的子女孝敬父母,必须做到5个方面,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1]38。在现代社会,“养则致其乐”提醒我们,孝养父母,不只是物质上的赡养,还有精神上的愉悦,要让父母放心、开心,也就是要娱亲。学术界对孝道多强调“致其乐”的重要性及其应然状态,较少论及如何“致其乐”。鉴于此,本文拟在深入分析娱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娱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在遇到两难困境时如何正确对待,以明辨真孝与伪孝,为践行知行合一的真孝观提供参考。

一、娱亲的内涵

在继承孔子娱亲思想的基础上,曾子对“致其乐”做了进一步解释。《礼记・内则》写道:“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2]854也就是说,孝顺的子女在奉养父母的时候,要使父母心情快乐,不违背父母的意志,使父母耳目愉悦,休息起居安逸无忧;说父母爱听的话,把好吃的、好看的先给父母享用;侍奉父母要忠心耿耿,始终如一,直到自己生命结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所谓娱亲(“致其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是忠。“忠养”即“中心养之”,以发自内在的诚敬之心奉养双亲。对父母之“忠”是没有时间期限的。子女长大成才不再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年老疾病缠身变成“拖累”的时候,甚至是父母离世之后,子女对父母之诚敬都不能松懈半分。

二是察言观色。“乐其心”“乐其耳目”是指要细心观察,从父母的需求出发,尽己所能地满足父母的需求,投其所好,所做之事要顺其心,所说之话要顺其耳,所见之物要顺其眼。遗憾的是,当下有些人侍奉领导,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竭尽所能,而对双亲则用心较少,即使行孝也只是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如同《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中鲁侯对待海鸟《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只是像对自己一样赡养父母,而不是从父母的需求出发赡养父母。

三是爱屋及乌。“爱父母之所爱,敬父母之所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与此句相对的另一句是“恨父母之所恨,恶父母之所恶”。如果子女与父母所爱、所敬不同,或是子女之所爱、所敬正是父母之所恨、所恶,那么子女违逆自己的本心而顺应父母之志将是情感上的两难选择。

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孝子娱亲故事是“老莱娱亲”“老莱娱亲”的故事有多个版本,现广为人知的是编录于元代的《二十四孝》中“戏彩娱亲” 的版本。该书成书较晚,故事经改编之后,省略了一些衔接的细节,有些地方读起来比较突兀。本文“老莱娱亲”的故事综合了以下3个版本:一是《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孝》:“《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二是《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三・人事部五十四》:“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三是《二十四孝・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春秋时期,楚国贤士老莱子为躲避世乱,与父母、妻子隐居,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讨父母的欢心。隐居生活清苦,他便寻找各种味美的食物给父母品尝;隐居生活寂寥,他便养些声音清脆的乌鸟为父母解闷。老莱子家庭和睦,人长寿。他70多岁的时候,父母都还健在。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老莱子从不自称年老,甚至故意穿色彩斑斓的衣服,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逗父母开心,希望他们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有一次,老莱子挑水经过堂屋的时候,不小心跌倒扭到了脚,恰巧父母在堂屋里见到了这一幕,老莱子担心父母知道脚跌了的实情后会伤心,就干脆忍痛将身体僵硬地倒地,夸张地像婴儿一般在地上啼哭,父母以为他是故意跌倒做秀的,也就不以为意,这样脚跌一事就被他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为人子女,应该多替父母着想,为父母解忧,尽可能地让父母心情舒畅。但是,“老莱娱亲”的故事让鲁迅觉得不解和反感,他认为一个应该拄着拐杖的老头子竟然拿着“摇咕咚”在父母面前装可爱,太“装佯”了,而且后之君子将其改得“诈”起来,将其孝行极端化,有点过犹不及,让人心里不舒服[3]。恢复故事可能的本来面目,老莱子并不是一个让人反感的人,似乎是一个人老心不老的“老顽童”,虽然没有成就一番事业以显父母,却竭尽所能忠养双亲,“致其乐”。

二、娱亲贵在诚敬

娱亲是孝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核心是诚敬之心。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2]1332此说谓,孝顺父母有三种境界:首先是从内心深处尊敬父母,使父母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其次是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为父母争光,不使父母蒙受耻辱;再次是让父母吃饱穿暖,为其养老送终。明代徐皇后的《内训・事父母章第十二》中说:“若夫以声音笑貌为乐者,不善事其亲者也,诚孝爱敬,无所违者,斯善事其亲者也。”清代王相的笺注补充到:“训言子女无诚敬之心,但以声音笑貌为娱亲之饰,未足以为孝心也。孝出于至诚,敬生于至爱,无所违逆,斯云善矣。”意思是说,子女奉养父母,只有娱亲的外在表现而无内在的诚敬之心,并不能称为孝。老莱子之所以有穿彩服哄父母开心、诈跌让父母宽心、父母在而不言老等娱亲表现,都是出于他对父母的至诚至爱之心,所以看似滑稽的可爱之举而能流传千古、善以示后。

《礼记・祭义》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2]1319虽然相由心生,外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但大多数人难以明辨“相”与“心”之间的异同。有善于伪装者,有不善于表达者,眼见未必为实,“婉容”“愉色”“和气”有时未必为深爱,人心难辨,非日久难知马力。在现代社会,有些多子女家庭仍存在巧言令色、在父母面前争宠、争夺资源的现象,也有共得了患难却共不了富贵或共得了富贵却共不了患难的亲子关系,还有更为敏感的婆媳关系和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等。总之,有很多人只注重维持表面和谐而忽略了诚敬之心,因为娱亲的孝行是否内含诚敬之心并非一时三刻能察知,所以人们更为看重的是娱亲的外在之形而非内在之心,子女以声音笑貌“哄”父母开心,父母也***个一时的心情愉悦,彼此都降低了娱亲的基本要求。

三、娱亲难在屈从

奉养父母,既要诚敬又要顺意娱亲使其安乐无忧,那么,从父母之令而不争的绝对服从就是孝吗?

在《孝经・谏争章》中,曾子曾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1]47孔子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1]48也就是说,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子女应当劝谏,“有非而从,成父不义”,不劝谏的话,反而会害了父母,陷父母于不义。

孔子反对将孝理解为唯父母之命是从,那么孝子应该怎样劝谏父母呢?曾子在《礼记・内则第十二》中曾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2]838即是说,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子女应当察言观色,选择一个恰当时机,和颜悦色、低声细语地加以劝谏;若是谏言不被采纳,应仍像往常一样孝敬父母,等父母高兴了再借机劝谏;如果犯颜劝谏让父母不高兴,与其得罪于乡***州闾陷父母于不义,不如硬着头皮再多加劝谏;如果父母因此发怒而打了自己,不能心存怨恨,应仍像往常一样孝敬父母。曾子认为,“父母有过,谏而不逆”[2]1334,也就是说,父母有过失时,应该顺而谏之,而不是忤逆;“父母恶之,惧而无怨”[2]1333,被父母所厌恶时,对父母应该心存畏惧而不是怨恨。

如果劝谏了但父母并不听取谏言的话,怎么办呢?曾子认为,事父母之道,“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此谓:父母行为如果合乎正道,就应听从之;如果不合乎正道,就应劝谏之。谏言若不被采用,父母不义行为的后果,就像是自己造成的一样。听从父母而不劝谏是不孝,劝谏父母无效却不再跟随父母也是不孝。孝子劝谏,是为了向父母讲明道理,而不是争辩好胜。

如果父母一直不采纳自己的谏言,子女是不是应该不依不饶地继续劝谏下去呢?《礼记・曲礼》曰:“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2]151亲子之礼与君臣之礼不同,君主若不义,臣下再三劝谏而君主不听取的话,臣下可以罢官离去。而亲子关系是不能改变的,谏言不被采纳也只能心怀悲切地留在父母身边,继续尽忠尽孝,希望有朝一日能感动父母,弃恶从善。孔子认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礼记・坊记》)。若是婉言劝告没有效果,子女应该多看父母的优点,少看他们的过错,应像之前一样尽心侍奉父母,不能私存忤逆之心。

事父母之道,虽然鼓励劝谏,但不主张力争,最终落脚点在“有隐而无犯”[2]169,不能忤逆,应当屈从。这里的“屈从”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是委屈顺从。子女有时候会迫于压力违背自己的本心而屈服顺从,其义近似于屈从,在古代颇为常见。《礼记・内则》曰:“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2]838-839这种屈从,尤其体现在父母之命的婚姻中,男子娶的多是父母喜欢的而非自己喜欢的女子,有时也会因父母不喜欢而被迫休妻,这是中国古代婚姻的悲剧。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有的仍是父母安排之下的相亲式婚恋,有的虽是自由恋爱,但一到谈婚论嫁,父母的意见仍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的反对意见,不得不屈从。

二是变通顺从。父母之令有时候是反复无常、相互矛盾的,子女并不需要句句遵旨照办,围绕其核心主旨从事即可。比如“舜孝感动天”的故事,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想要杀害舜,几次合谋陷舜于险地,但舜每次都机智地化险为夷。舜知道父母兄弟的恶行之后,并没有因此埋怨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遵循孝悌之道,仁厚待之。父母之命是让舜去死,若是屈从,舜应该一死了之,但舜并没有这么做。舜的避祸既可理解为是出于人求生的本能,也可认为是舜大孝的体现。舜若被谋害致死了,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他们将会受到舆论、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虽然其父母在策划谋害他的时候已经不在乎义或不义了,也无良心可言,但事后如若良心发现,而人死不能复生,难免会追悔莫及),舜是有所不从以成父母大义,以德报怨,让仇恨止于智者。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不像父母的父母,但即使父母对子女不仁不义,子女也不应该因此记恨报复父母,而应找到恰当的方式以保护自己,化解仇怨,尽己所能善待父母。屈从的最终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顺父母之意,成父母大义,达到娱亲(“致其乐”)之实效。

四、娱亲的现实诉求

娱亲背后的动机有时很复杂,里面包含了不同的现实诉求:或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或为赢得父母对自己的喜欢,或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等等。我们并不排斥某些娱亲孝行有获利之动机,但是,纯功利性的娱亲是一种伪孝,即使是借孝谋取私利,也应先孝后利,故端正行孝初心是孝之根本。

其一,娱亲是一种求生本能。很多父母都偏爱“懂事”的孩子,子女中弱势一方往往更懂得察言观色,以求在夹缝中生存发展。比如,在古代帝王家,王子到一定岁数后几乎都能分封***,而公主未来命运如何全看父王赐婚优劣,因此父爱成了稀缺资源。可帝王***务繁忙,且子女众多,女儿要得到父亲的认可是很不容易的。为争得父亲的宠爱,女儿们需机智聪明,了解父亲脾气性情,各显其能。唐代宗之女华阳公主,“韶悟过人,帝爱之。视帝所喜,必善遇;所恶,曲全之”[4]3663。唐代宗即位之时,唐朝已呈现衰败之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吐蕃回纥侵扰,内忧外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唐代宗可谓心力交瘁,其身边的人皆需小心谨慎,一言不慎就可能触怒龙颜。华阳公主要讨好父亲,就必须细心观察父亲的喜恶,投其所好,避其所恶,曲意逢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然,若不懂得察言观色,有时候讨好之举也可能适得其反。

其二,娱亲能获得更多利益。古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子女人数较多,要在众多同辈中赢得更多关爱和重视,就必须让尊长关注和认可自己,娱亲之举是激烈竞争的需要。比如安乐公主,她是唐中宗李显与韦后所生,也是中宗最小的女儿,她“光艳动天下”“请为皇太女”。她受宠的原因有三:其一,她生于父亲帝位被废、贬谪房陵的途中,困顿苦闷交加之际迎来其生命,似乎预兆着李显恢复帝位的新希望,李显对她尤为疼爱,并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住小婴儿,万般疼惜,取名为裹儿。[4]3654其二,其生母韦氏与李显患难与共,她与父母在房陵一住就是14年(公元684―698),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患难之情。其三,“姝秀辩敏,后尤爱之”[4]3654,她秀美聪慧,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而且能言善辩,深受母亲喜爱。安乐公主也善于利用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去哄父母高兴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4]3654,娇美嗲气的她模仿着朝臣刻板严肃的样子,双手奉上诏书请父亲签署通过,此时父亲并没有因为她干涉朝***而发怒斥责,反而因其举止反常可爱而笑着听从。受宠女儿要哄父母高兴是件较为容易的事情,安乐公主的娱亲手段反复奏效,父亲对其纵容一而再、再而三,以致她做事毫无忌惮、胡作非为,最后毒杀父亲,串谋夺权,被人诛杀,不得善终。娱亲,浅显地说,就是让父母高兴,但若无诚敬之心,娱亲这种孝行很容易偏离正道,最终惹祸上身。对于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独子缺乏同辈竞争,无需争夺就能获得父母之爱,在娱亲意识上难免有些欠缺,有时反而是父母费尽心思博独子欢心,使亲子关系本末倒置。

第三,娱亲能赢得社会名声。在古代中国家国高度一体化的伦理***治中,娱亲这种孝行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对于为君为官者来说,“孝慈,则忠”(《论语・为***》),君孝慈,民才会忠,常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为官者只有从修身出发做好自己,才能以上率下;对于普通人来说,孝亲才能忠君。儒家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续,若对父母不孝,其对君的忠诚度也将遭到质疑,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孝名在加官晋爵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有些官员在父母丧期不解官,结果被举报遭罢免,当然也有一些人故意在服丧期间哀毁过礼,以博孝名,有些人也确实因孝子美名被当局看中而受到提拔重用。在历代史书中,统治阶级常褒奖因为孝亲而放弃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奉献精神,认为孝行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总之,娱亲是要父母乐,其核心是诚敬之心。娱亲的动机很复杂,但纯功利性的娱亲是一种伪孝,即使是借孝谋取私利,也应先孝后利,端正行孝初心。我们要明辨真孝与伪孝,做到知行合一行真孝。孝是一种道德实践,从理论上讲清楚孝的内涵要求,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孝道。现代人因面临很多选择常常因陷入道德困境而迷茫,需要优秀的道德精神来引导,我们探讨古代娱亲是为了弘扬孝道文化,以筑牢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5

孝道文化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一、学生敬老尊老缺失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孝亲敬老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生敬老尊老缺失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孝亲敬老教育缺失。按理,孝亲敬老教育大多靠长辈们耳提面命的训诫和行为感化而来,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对学生品德要求较少,对孩子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够,家务劳动不让沾,体育课不让上,社会活动不让参与,有不良思想倾向不予纠正,结果使得这些孩子虚荣心日盛,性情日骄,个性日傲,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形成了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品性,根本不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甚至是疼他爱他的父母。

2.我市家庭孝道教育遇到的问题

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是属于“421”。“1”是指一个独生子女,“2”是指爸爸、妈妈,“4”是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人对孩子基本没有孝道的要求,只有付出,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对他(她)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

3.社会环境对学生孝道行为形成的影响

2011年8月24日,全国人大***会***检查组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老年人“未富先老”,社会养老还不发达,养老负担加重。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家庭结构都是“4+2+1”模式,小孩得到充分甚至过分重视,老人相对地位下降,社会上出现重幼轻老、爱幼嫌老、顺幼逆老,青少年孝道意识淡化甚至丧失,歧视、***老人时有发生,“青――老”关系恶化。例如2011年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在全体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600份,调查中,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人(家人、亲属、邻居等)孝顺老年人的情况的评价:非常好为10%,比较好为50%,一般为35%,比较差和非常差占5%;同时,社会环境对学生孝道教育还存在反面影响,不知道孝道的大有人在,一些人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子女间相互推脱甚至遗弃父母。

二、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多渠道开展孝道教育

针对以上原因对中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探讨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重视学生孝道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青――老”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1.充分发掘“孝道文化”学习素材,撒播文明

吉林市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市教育局、市妇联每年组织专家讲座,(“三八”节请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团成员,来吉林进行传统孝道教育专题讲座),每年利用工作会聘请专家专题讲座至少一次。组织家长教子经验介绍,市直学校、县(市)区所属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或评选好家长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子女以身作则。学校利用各种渠道正面宣传孝敬父母的案例,使中小学生听到、看到、切身体验到我国孝道文化的教育效果。如吉林市船营区二十三小五年级学生几年如一日坚持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吉林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对我市中小学生有很好的正面影响,很多学生自发组织为她捐款,带动我市中小学生自觉孝敬老人。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实验中学德育校本教材以传统孝道教育为主要内容切实可行,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很好;课堂渗透,感悟良好品行;规范学生行为,制定系列孝道制度。约束学生行为。2011年4月吉林市教育局在吉林三中召开“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孝道文化”德育工作现场会,学校开展活动的相关案例代表吉林市教育局上报到中国校外教育网纪念***九十周年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吉化三中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爱心小天使”“社区小义工”活动让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乡镇、走进社区参加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2.家庭的传统孝道教育是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有效补充

孝心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感恩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为重要,很多事例证明,做父母的应该督促孩子做家务,促使孩子将孝敬父母的观念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行为。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6

论文摘要: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即有其适应时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先秦儒家开创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所构建的孝道观,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儒家人文理论的基石。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是中国人个人道德的根源。它不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民众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一、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帮助。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

“孝”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私有财产的出现,一夫一妻制使得父子关系确实可靠,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奉养、尊敬和服从。到西周时期,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由于周代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立子立嫡”的君位传统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孝”的观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升华,并与***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治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孝有德”就成为了西周的“道德纲领”。周代的“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奉养、恭敬父母;第二,祭祀先祖。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勃兴,学者们对“孝”有了更深的见解。孔子继承了西周的“孝”观念,并把它系统化,确定为普遍的伦理模式。

在《论语·学而》中,“孝”被作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孝”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最难的是保持到最终。“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和发挥,认为“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懒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亦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战国后期的墨家认为:以爱亲利亲为己任,就是孝,孝不必***回报。此外,《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有专篇论“孝”,战国时还产生了《孝经》,这些文献表明孝道的框架在先秦已经完成。《孝经》把孝与治理国家的***治手段相结合,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孝的道德观念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有影响、最富特色的规范之一。

二、对先秦儒家“孝道”的辩证分析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几千年来,它已经成为指导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秦儒家孝道有其合理性因素也有其不合理性因素,对此我们应作辩证分析。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赡养父母。赡养父母的规定表明在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状况下,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这种道德义务是人类种族繁衍的需要,也是人生自然规律发展的要求。当子女没有***的生活能力时,父母有抚养他们的义务;而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则应尽赡养扶助的义务。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的这一规定符合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性,是积极合理的内容,应该继承弘扬。

2.爱亲、敬亲。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养育,在这种养育的亲密关系中,必会自然地形成子辈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的爱戴尊敬之情,但这种感情害怕时间一长,由于受到多种干扰而被丢弃,因而儒家提倡孝这一文化道德规范,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好感情。父母是自己生命所由,也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很难想像一个人连给予自己的生命的父母或者养育自己的人都不爱不敬,他怎么能生发对他人、社会、国家、民族的爱呢?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结构和良好品质呢?因此,爱敬父母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价值。

3.尊老敬老。儒家把孝不仅仅限于父子关系,而且要求尊重家族中的一切老者尊者。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他们由尊养家庭老者再扩大到尊养社会上所有长者和老人,要求人们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尊老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传统,它已经以言语、警句的形式,积淀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潜意识之中,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先秦儒家孝道又有其不合理因素,先秦儒家把“孝”作为仁之本,把“孝”看成“诸德之首”,使“孝”这一伦理范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强化,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

1.“无违”之孝道。使家庭伦理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父子之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产生了权威人格倾向传统孝道讲究“父慈子孝”,但一向讲“子孝”的场合多,讲“父慈”地方少。“子孝”要求儿子对父母尽义务,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无条件地绝对顺从父母,父亲死后还要尽三年之丧,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这一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意识,父子之间人格上具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这“无违”之孝道,是建立在无条件的服从的基础上,这样的孝道,对维护家庭制度是有功的,却不容易培养出***的人格。

2.“忠孝合一”的观念,使孝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道德力量。“孝亲”本是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最初与忠君并无直接关系。到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以宗法式家庭形式组织社会,建立了以皇帝绝对权威为基础的封建家天下。在这种封建等级制社会里,父亲是一家之长,皇帝是一国之尊。对封建家长的绝对尽孝,扩大到国家就是对君主的绝对尽忠。这样,孝亲与忠君便密切联系起来。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大力宣扬“忠孝合一,移孝忠君”的思想,还提出: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为了忠,必须讲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则要求人们“舍孝尽忠”。在当代民主社会,封建皇权统治已不复存在,但对孝具有服务于专制统治特性与历史应保持清晰的理智,防止其流毒影响。还有一些观点,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些封建性糟粕,不管当时还是其后,都应予批判与否定。

三、先秦儒家孝道的现代意义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孝道思想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世界上人IZl总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其实,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文化。传统孝文化中养老敬老的规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即传统伦理的“孝”成为处理亲子关系的规范和最高准则,成为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文化价值机制。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突出的表现就是小辈不养老不敬老。有些子女只顾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拒不赡养甚至***自己的父母,迫使一些老人和子女对簿公堂,家庭赡养纠纷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积极寻求社会采取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呼唤人们的真情良知。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

孝,其基本含义就是家庭亲子关系间的道德规范。孝观念最初是基于对人们家庭生活的维护,以一种家庭伦常的形态而出现的。从现代家庭来看,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较之古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依然需要调节,所以说孝依然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尊老、敬老、养老观念在淡化,个人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许多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意识丧失,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无视老年人权益,不少老年人不仅得不到子女必要的尊重和理解,甚至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受到子女的侵犯。一些与儿女同住的老人更是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他们生活上得不到照顾,情感上缺乏关爱,不少的老人倍感孤独与绝望。以上种种不孝的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代际关系的困境,说明许多家庭尚未真正树立起尊老养老的观念和赡养老人的责任感。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孝观念就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能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维护家庭和睦稳定、建设和谐平等的现代亲子关系所必需的。

(三)弘扬孝道思想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

“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根源,“道由孝生”,孝乃“德之本”,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先秦儒家强调“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奉行孝道是追求各种美德的起点。人世间诸多美德,都是以“孝行”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孝行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人生之初,最初感知的必是父母之爱,面对的是家庭内成员之间关系,对人的爱心也就首先应该施加于家庭成员的身上,这便是孑L子所倡导的“孝悌”之道,“弟子,人则孝,出则悌”。子女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因此,施爱施敬当从亲始,这是有一定的天然的合理性的。那些提出以家庭道德为起点强化孝道教育,使子女爱父母、爱家庭而逐步发展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观点,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它是培养个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切人点,它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孝道,以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这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oo3,(9)

[2]肖群忠.《伦理与传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 亲情;孝道;“啃老”;养老

《老牛家的战争》是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情的梗概是: 退休后被返聘的中学历史教师老牛脾气倔强、自尊心极强。善于持家的老伴慧娟去世后,留下了两套房产和10万元现金。老牛按照老伴临终的遗嘱将家里的财产进行了交代和分配,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由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妻管严”的大儿子牛志华在媳妇冯三燕的撺掇下与研究生毕业的小儿子牛志文在两套房产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争端,老牛因此住进了养老院。二女儿张月梅虽然早年被重男轻女的老牛给送了人,但性格鲁直善良的她却对父亲没有怨恨,反而一心为父亲着想。被气得脑血栓发作的老牛躺进了医院,面对巨额医药费,无力承担的兄弟俩决定将父亲转院。没想到,转院途中,老牛却“失踪了”。重新现身的老牛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的他在老伙伴紫霞的帮助和提醒下,决定对他的孩子进行重新教育。最终,一家人的心重新聚到了一起。透过剧情足以让观众引发对怎样看待亲情和孝道问题的思考。

一、亲情无价是因为

亲情的天平必定重于物欲的砝码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

亲情的首要因素是共情心。共情心是一种首要的亲情联系纽带,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之所以恶化,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绪情感变化几乎麻木了,当对方处于痛苦甚至挣扎状态时,都觉得还不够过瘾,非常残忍地希望对方表现得更痛苦些才好,丝毫不知道有些话语和行为会深深伤害自己最爱的人。共情心要求亲人双方不管是否理解对方,都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爱对方,尤其是有修养的成年父母更需要宽容孩子。 同理心是指要理解对方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对方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你就不再想与对方抗争,从而对方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共情是同理的前提,你爱他你才要了解他;共情也会因同理而深化,你因为理解他而更爱他。责任心则是亲情中最高级的因素。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甚至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都在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不会伤害到亲情。

物欲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物质享受的欲望,人心为物欲所蔽,失其灵明。

在《老牛家的战争》一剧中,整个故事情节处处凸显着对亲情和物欲怎样选择的拷问。剧情伊始的第1集中,就展现了这样的内容:

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又被返聘的老牛异常地伤心,跟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伴慧娟去世了。老牛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没有出门,他的两个儿子牛志华、牛志文、大儿媳妇冯三燕以及从小送人的女儿张月梅都替他担心,任凭谁叫就是不出门,就在大家无计可施之时,自己从屋里出来了,说出老伴临终留下的遗嘱,家里的两套房子,大两居老牛和小儿子继续住,小平房留给大儿子一家三口,老伴的首饰一家一份,十万存款给女儿张月梅五万,因为月梅从小就被老牛送了人,受的苦多,老伴临终想补偿女儿。张月梅个性耿直,认为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能伸手管爹要钱,把钱又还给了老牛,老牛认为女儿还是记恨自己从小把她送了人而大发脾气,张月梅脾气上来就与老牛呛呛,当晚带着女儿琬萍、丈夫王大成离开了牛家。冯三燕对老牛的分配方案本来就不满,听说张月梅没要老牛的钱,就以儿子牛向东小升初需要交择校费为借口,逼着丈夫牛志华把老牛的五万借了回来。小儿子牛志文想和女朋友崔灿结婚,崔灿提出要有自己***的房子才肯结婚,牛志文准备借老牛的钱做首付买套房子,可惜晚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钱被哥哥、嫂子拿走。

在随后的剧情发展中,老牛与儿子间的大战,两个儿子之间的尔虞我诈,女儿对老牛的关心疼爱,儿子与女儿间的矛盾交织着,使得牛家的每个人都在亲情和物欲的矛盾中挣扎着,剧情发展到29集,老牛觉着自己竟因为房子和钱财与两个儿子成了仇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悲观失望到极点。

物欲虽然曾经那么让老牛的两个儿子为之癫狂,甚至于置父子亲情而不顾,一味地不计手段地欲索取欲占有,但当剧情发展到最后,物欲终究不敌亲情,亲情的砝码终究终于物欲,在因为物欲而大战过后,老牛的两个儿子最后还是被亲情所感化,放弃了对物欲的争端,而选择了尊敬父亲和关爱父亲。老牛坐在老伴的墓前,也发表着自己的感慨说,没有了儿子要房子有什么用。

二、孝道弥贵是因为

孝道是中华民族能够代代相传、值得弘扬的美德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尽管社会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小辈应向长辈尽孝的义务仍然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且是国家提倡和保障的。

《老牛家的战争》一剧,以对比的手法深刻地刻画了儿女能否对父亲尽孝道问题的一幕又一幕,留给观众不尽的关于目前社会环境下应该怎样对长辈尽孝道的思考。

从对待老牛的财产分配意见看,两个儿子不尊重也不服从父亲的意见,都算计自己的利益,都想多得到一些,甚至不惜伤害老父亲的心;而女儿虽送人多年,生活又很困难,却体恤父亲,坚决放弃父亲送给自己的5万元钱。

老牛在因为财产问题与两个儿子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说了一句气话,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养老院,大儿媳冯三燕一听便顺水推舟答应了,并快速地找到一家养老院,这样的做法让老牛彻底失望了。看到老牛失望的眼神,二儿媳崔灿不同意让老牛去养老院,却被二儿子制止,说去养老院也挺好。大儿媳和大儿子算养老院的钱,二儿媳看着闹心、生气。老牛住进养老院,才知道儿子给自己定的是最便宜的房子,跟精神有病的富贵住在一起。

老牛在与两个儿子争执中气病,两兄弟怕承担医疗费用,左右磨叽就是不签字,直磨叽到姐姐来才签字。在老牛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哥俩都不愿出钱。二儿媳看不过,把自己留着生孩子的住院费取出来准备给老牛交***费,不料摔了一跤,自己却受了伤,二儿子匆匆赶到医院,把媳妇要给老父亲交住院费的钱给媳妇交了住院费,对父亲的医药费不理不问。再不交钱医院就要给老牛停药了,女儿张月梅得知这个情况立即给丈夫王大成打电话卖牛,就离开这么一会儿,老牛身边无人发生危险,进行紧急抢救。两兄弟为老牛的医药费在病房里发生争吵,张月梅很是伤心,把哥俩轰了出去。张月梅回家卖牛,看到王大成不舍得把牛低价卖了,张月梅为了给父亲筹集医药费,二话不说给钱就卖。

从这一幕一幕的内容看,对老父亲的孝道表现在儿女身上其行为是大相径庭的。讲孝道的女儿唯老父亲的利益需要和感受为是,尽力送上女儿的爱心。两个儿子却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父亲的感受和安危。当然,在该剧的结束,孝道的弥贵唤醒了两个儿子孝道的良知,老父亲得到了两个儿子的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有着不懂孝道和不尽孝道的人和事,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诸如年轻人的“啃老”问题。据调查,我国的“80后”,约有20%在“啃老”。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0%左右的“啃老族”虽已成年,却仍“享受”着父母的供养。构成“啃老族”的主要是六类人群:第一类是对就业过于挑剔的高校毕业生;第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第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不满紧张繁忙的工作,然后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也是人数最多的文化低、技能差,又怕苦怕累的人。“啃老”现象的出现与缺乏孝道观念有关。不少青年人没有认识到,结婚成家意味着承担责任、承担义务,意味着夫妻共同分担人生忧患、共渡生活难关,而将本该由自己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转嫁在年老体弱的父母身上。“能靠父母一天是一天”可能是部分青年人的想法,这种想法、做法未免太自私,太过分,对父母也太不公平,对年轻人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到自己年老的那一天,下一代也会如法炮制,“啃老”的人最终也将被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啃老族”代代相传,“啃老”问题也就始终无法解决。

三、结 语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8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而我们,新时代的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关于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请您阅读!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1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孝敬长辈做孝顺儿女》。

昨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我认为,孝就是爱,就是要像父母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没有父母的生养,小辈就不能成人,父母为小辈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晚辈应该关心他们,尊敬他们。尽管我们还小,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孝敬用毕生的心血养育你的父母,这才是我们当代学生应有的美德。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一杯热茶,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爱,用心感恩父母所有的关怀。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2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心孝道》。

是谁教会了我们吖吖学语?是谁用甘甜的***汁辛苦地哺育我们?又是谁将自己的年华飞逝换来了我们成长着的生命?是父母!人们说:母爱如水,滋润生长;父爱如山,遮风挡雨。我觉得,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杯咖啡,静静地向周围弥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带苦涩,而它的糖份却积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苏辙曾说: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还记得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吗?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了。可是在我们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殊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殊不知,爱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爱……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不由得令人心忧。

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而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孝心,并非是长大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弥补。孝心的终极奥义,就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家里清扫一次房间;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简单,可是同样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的孝心不豪华,只是一次优秀的作业,一张100分的试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接受它,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才是给予父母的礼物!当然,我们要孝敬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关心、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对于他们我们同样也要敬孝心,讲孝道。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长辈们沐浴最温暖的爱的阳光!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从孝敬父母开始》。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汁离开襁褓、在父母的扶持下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了父母多少心血、将来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各样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这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可想而知,他也一定很尊敬他人,也一定有许多人尊敬他。那么,他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谢谢大家!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4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5“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们常年在外奔波的时候,也该停一停、歇一歇脚步,去看看父母。几句交谈,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悦;不需要礼物,不需要金钱,父母能看到我们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是一辈子的心愿。不管我们是穷是富,不管我们有无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儿丑,儿女永远都是老人心目中的孩子。,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9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孔繁森爷爷却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将***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在他心中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爷爷是个孝子,平时总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着***亲去看灯,但没有动用局里的小汽车,而是借了一辆板车推着***亲去看灯展。白发苍苍的***亲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车上,腿上还盖着棉被,孔繁森爷爷则在寒风中推着板车穿梭于人流之中。

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孔繁森爷爷对人民都充满无私的爱。爷爷来到西藏,担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遥的亲人。为了***的事业,他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西藏的高原上,大雪纷飞时,在那间破旧的小土房,当孔繁森爷爷看到孤寡老人衣衫褴褛,双脚的脚趾露在破鞋的外面时,立刻撩开自己的衣襟,把老人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老人暖脚……一切是那么自然,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父母。老人的眼眶里热泪滚动……如果没有对人民无私的爱,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孔繁森爷爷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 辩证分析;现状特点;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 张明义,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湖北十堰442000

中***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132―0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财富。以尊老爱幼、尽孝讲和、孝行天下为主要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几千年来,孝文化为维系家庭和谐、***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坚持继承与批判、纳故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农村的孝文化建设。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条件。

一、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

对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当前,传统孝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一,敬亲养亲的思想,维持了家庭的和谐。“孝”最基本和核心的含义就是“事亲”,而且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亲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尊敬亲人。能做到这样,年老的父母就不会因为衰老而没有生活的保障,他们的心灵就不会孤独和空虚。其二,修身养性的思想提升了人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重视人性修养,修身以孝德为根本,以温良恭俭让为原则,以克制自我为方法,以忘我无私为衡度。其三,博爱的思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友爱,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孝经》)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更是让人明白易懂,能学会做。其四,谏诤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为父者的不良行为有监督牵制作用。“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当然,传统孝文化也有消极的因素。首先,宣扬不近人情的愚孝,如郭巨埋儿、黔娄尝粪等。其次,把孝神化和泛化。表现为:一是宣扬因果报应、天赐神助。如大舜孝感动天,孟宗“哭竹生笋”等。二是“移孝作忠,忠孝相通”的统治阶级意志,使孝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地位的工具。再次,强调无违亲意,绝对服从,即孔子主张的“无违”。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种无违思想导致了父子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另外,传统孝文化还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等保守的思想观念。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传统孝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大部分已不可能有存在的条件。新时代的孝文化更多的是积极因素,要大胆地继承和弘扬。

二、农村孝文化的现状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奉献爱心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农村有所淡化,不赡养父母、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孝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观念受到冲击。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几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探望父母。老人们自己单独生活,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子女的照顾。相反,不少老人还要替外出务工的子女照料孙辈。第二,缺乏精神上的孝敬慰藉。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拉大,老少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子女除了每月或每年定期给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费用外,很少问寒问暖、体贴关爱。第三,少部分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部分人重利忘义、金钱至上,不尽孝道。有的甚至认为年老的父母是自己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兄弟姐妹间互相推诿拒绝赡养父母,使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无着落。第四,家庭的重心由尊老变为抚幼。传统家庭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等级森严”家长制基础上的大家庭结构,家庭的基本轴心是纵向的亲子关系,长者在家庭中享有无上的权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数代同堂的链式家庭已经发生“裂变”,家庭的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老年人已经成为家庭中的“弱势”或“次弱势”群体,“老少倒挂”的现象日渐突出,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甚至“爱幼不敬老”的倾向。第五,失去一个良好的道德评价大环境。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那种以集体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村民接触的机会变少,相互监督和奖惩的道德评价活动少了,子女对老人是否尽孝别人无从得知。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他们即使不孝敬老人,也听不到别人对他们的指责。与此同时,传统孝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思想继续存在并有所蔓延。例如,有的人由于攀比心理作怪,父母死后大办丧事,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元;有的人推崇多子多福,不择手段地为家庭延续“香火”;重男轻女思想仍然严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是当前农村生育观的主流……如此等等,反映出当前农村孝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三、农村孝文化的建设思路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孝道。传统孝文化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同样应当从与时俱进的视角对其进行取舍,树立起正确的孝道德观。具体而言,一是要注重情感慰藉,“敬养父母”。孝不仅包括儿女对父母的赡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尊敬父母,使父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子女的拳拳孝心。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二是要树立“厚生薄死”的观念,反对形式主义。父母在世时要尽心敬养,让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安享幸福,当其去世后丧葬祭礼则量力而行,逐渐以“厚养薄葬”代替“厚葬久葬”。对于父母在世时不孝敬、死后却大操大办丧事以示孝子的行为应予以抵制。三是要强调人格平等、互尊互重。平等是构建农村孝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孝道”是报恩与友爱的整合。其本质是平等友爱,不再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愚孝,也不是要求子女用无尽的补偿和牺牲来报答父母。四是要抛弃一些陈腐落后的孝观念。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养儿防老”的重男轻女思想等。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孝德意识。对孝道德的宣传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新

闻媒体等多种舆论工具,认真宣传遵循孝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人们尊敬父母的自觉意识,使人们逐渐明确尊老爱老的社会意义,在群众中形成尊老爱老光荣、***老人可耻的风气。当前,还可以用孝道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达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目的。二是树立敬老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村民有赶学目标。比如开展评选“孝亲敬老之星”活动和推评“好儿好媳”、“好公好婆”、“爱心妈妈”等为主要内容的“德孝工程”建设等。这些敬老典型是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三是利用各种健康活泼的文艺表演形式,热情讴歌尊敬父母、照顾老人的好人好事,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把正确的孝道德观念灌输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鼓励人们认真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的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人敬。四是搞好孝道德的启蒙教育。正确的孝道德启蒙教育,常常影响到一个人一生对待老人的态度。因此,孝道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德育中也要通过开设孝道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尊老敬老的道德要求。当然,作为父母更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通过潜移默化使孩子形成孝敬老人的优良品质。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蔚然成风,使孝道德要求由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使农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新风尚更加浓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10篇

学习

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0篇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法院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

学习

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收费站个人心得体会,收费站安全培训心得体会。一、收费人员要树立为司乘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按照“春雨”服务标准来塑造自己,时刻保持工作激情和热情,用实际行动服务司乘,与司乘构建和谐的收费缴费关

学习

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劳动心得体会小学生100字,小学生擦桌子劳动心得体会。为了细致地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时观察学生做值日的表现,特别是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学生,要认真地了解他们不乐

学习

助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助学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助学活动心得体会1000字,助学心得体会100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认为“勤俭节约”便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吸纳的“正能量”之一。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策,特此开展了“勤俭节约榜样先行”这一活动,旨

学习

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安全讲座心得体会,关于安全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0篇。当我看完《防溺水宣传片》时,仿佛有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可有时它却用它那老虎般的大口吞没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说到这,我又

学习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公安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教师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我想,师徒结对的目的是促进徒弟成长,让他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能不能从最终的目的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

学习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井冈山学习体会和认识。一、井冈山之行感悟(一)体会红色***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

学习

电商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电商培训总结心得体会,电商物流实习心得体会。一、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自20__年7月份进公司时起,我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自己能尽力为公司工作尽一份力打好基础。二

学习

高考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总结,高考心得及感悟。你的身旁有许多的身影匆匆而过,有的落在了后面,有的超越了你,你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你决不满足于点滴的成绩,你不会沾沾自喜于一两次考试,胸中有丘壑,壮志达青

学习

游泳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游泳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游泳心得感悟10个字,禁止私自下河游泳的心得体会。一、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方法,立足于本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合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治生活

学习

评估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评估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评估指南个人心得体会简短范文,评估指南心得体会怎么写。一、学校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1、制定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教育工作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提出学校发展

学习

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儿童的人格教育心得体会,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利与弊心得体会。(一)家庭教育弱爱的策略很多家长怀着迫切的心情,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却在实际教育中却屡屡犯错,他们一方面为孩子不听话感到焦急,另一

学习

游戏心得体会10篇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游戏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游戏心得体会大全,游戏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3-0099-081引言科恩(Cohen)将希尔斯(shils)等人的社会中心论以及特纳(Turner)的远方中心论运用到旅游研究中来,

学习

社区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区治理能力培训心得体会,社区培训课心得体会5篇文章。通过这次学习,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到***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学习

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0篇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法院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

学习

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收费站个人心得体会,收费站安全培训心得体会。一、收费人员要树立为司乘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按照“春雨”服务标准来塑造自己,时刻保持工作激情和热情,用实际行动服务司乘,与司乘构建和谐的收费缴费关

学习

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劳动心得体会小学生100字,小学生擦桌子劳动心得体会。为了细致地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时观察学生做值日的表现,特别是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学生,要认真地了解他们不乐

学习

助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助学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助学活动心得体会1000字,助学心得体会100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认为“勤俭节约”便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吸纳的“正能量”之一。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策,特此开展了“勤俭节约榜样先行”这一活动,旨

学习

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安全讲座心得体会,关于安全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0篇。当我看完《防溺水宣传片》时,仿佛有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可有时它却用它那老虎般的大口吞没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说到这,我又

学习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公安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教师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我想,师徒结对的目的是促进徒弟成长,让他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能不能从最终的目的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

学习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井冈山学习体会和认识。一、井冈山之行感悟(一)体会红色***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

学习

骨干教师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骨干教师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十篇,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二、通过学习,我明确了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应发挥的作用。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名骨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较高的专业素质,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