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作为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也就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传统项目。然而,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教材更新慢,阅读资源缺乏,学生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互动性差,兴趣低。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课堂上没有***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没有丰富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缺乏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这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
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单一的英语阅读教学。几乎各种多媒体英语阅读教学软件都对阅读材料作了***文并茂的注释。这些注释不仅可以以文字、***像的方式出现而且还可以是动画、录像等。同时,超文本系统设计使各种注释得以链接,这样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可以直接点击该词或词组加以查阅从而扫除理解障碍。但是,直至目前为止,对这些阅读注释的设计几乎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些研究已证明多维呈现的材料可以促进学习;同时另有研究发现添加过量的信息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阻碍学习。鉴于此,本文拟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探讨认知负荷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计。
一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John Sweller 等人在20 纪纪80 年代从认知资源分配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论。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是认知负荷理论提出的基础。人类认知体系是由处理信息的工作记忆和储存各种信息的长时记忆构成的。工作记忆一次只能储存大约7 个信息组块,处理2~4 个信息组块。认知负荷是在某种场合下施加到工作记忆中的智力活动的总数量,对认知负荷起主要作用的是工作记忆必须注意的内容数量。过多的信息会使工作记忆超载而导致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甚至失败。认知负荷理论按认知负荷的不同来源将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外在认知负荷(教学设计的复杂度)和相关认知负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三类。内在认知负荷是指正在加工处理材料的类型、内容的难度等。如果材料含有的信息量很少,其中的信息源都可以被单独的理解,那么该材料就有较低的认知负荷; 如果材料含有的信息量很多,并且必须把所有的信息源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材料,那么该材料就有较高的认知负荷。外在的认知负荷源于呈现教学材料的方式,是由教学模式来决定的,它以教学设计结果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改变教学设计来减少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直接跟学习过程,比如***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过程相关。
认知负荷理论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为教学设计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认知负荷的产生因素、认知负荷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Barbara & Anderson (2007)探讨了对话设置和认知负荷对指称词语运用的影响[1]。Schwamborn(2011)阐述了多媒体教学中不同概括程度的***片对学生认知负荷和理解力的影响[2]。季月、石玲(2013)探讨了外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中的视听干扰问题[3]。一系列国内外相关多媒体教学研究已证明为了确保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设计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认知负荷的影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对所阅读文章附加的各种信息可能会产生相关认知负荷,有利于***式的形成及自动化从而促进学习。但是也可能会出乎教师意外,产生外在认知负荷阻碍学习。例如,所加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多余的(他们已经知道)或者学习材料的内在认知负荷加上附加信息产生的负荷超出了学习者的认知容量。
二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计
1 根据多通道效应减轻认知负荷
通道效应是指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不同形式信息(文本和***形),其学习效果要好于利用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呈现。当需要加工的信息将某个信息加工通道塞满时,若将其中部分需要加工的信息转移到另外的信息加工通道加工就会减轻前一加工通道的认知负荷。相对来讲,工作记忆中的听觉加工与视觉加工是***的,若教师能够根据通道效应原则,在设计阅读材料时往往都是在视觉通道中进行加工的阅读材料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于学生面前,就会有效分流认知负荷,扩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减少由单一的视觉或听觉通道来加工信息而产生的认知负荷,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基于注意力分散效应整合信息呈现方式减轻认知负荷Tarmizi & Sweller 把由于样例中包含两种或多种分散信息源而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较差称为分散注意效应[4]。当单一的信息源不能提供足够信息时,学习者为了理解所学内容必须不断地重复进行寻找和匹配, 整合各种不同的信息源,在多种信息源之间分配他们的注意力。这种耗时耗力的信息整合过程将会给学习者带来较大的外在认知负荷,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注意分散效应普遍存在于各种教学环境中,阻碍着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若单一信息呈现形式即可表达明确完整的信息内容,则无需采用多元呈现形式,否则就会产生信息冗余,增加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若确需采用多元呈现方式,为了减少这样的认知负荷,教师可将两个乃至多个互为补充的信息源整合在一起。当相同内容的信息以实际的物理整合方式呈现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促进学习。
因此,为了减轻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根据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教学媒体间的时间临近与空间临近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例如,将阅读语篇和注释性文字尽量放在同一个界面上,尽量避免使用超链接来显示注释;如果需要同时呈现文字与***片,则尽量使文字嵌入到或者临近***片。把相互关联的内容尽量放在同一个屏幕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工作记忆的压力。
3 消除冗余信息减轻外在认知负荷
相同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多次或重复出现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为同一信息若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必然会使学习者分配认知资源来分析联系各种信息呈现形式,注意力会分散,这一过程会给学习者带来较高的外在认知负荷,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多来源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有效的方法去除教学中出现的冗余信息,减轻工作记忆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在认知负荷,获得学习***式,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在阅读材料中加入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动画、***片或声音。这些设计虽然使得教学课件看起来鲜活生动,但是这部分内容反倒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不必要加工的信息上,而使需要加工的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处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认知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并进而减少了认知资源在目标学习中的投入。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媒体进行选择时要突出必要的加工材料,减少不必要的信息。
4 依据空间临近原则设计阅读材料
Mayer(2008)基于双重编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归纳总结出了八条多媒体信息设计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信息呈现原则就是空间临近原则[5]。依据该原则,相关文本与画面等信息在屏幕上临近呈现时,学生更容易同时将不同呈现形式的信息纳入工作记忆中进行整合加工,建立起内在的有意义的联系;而当文本与相应信息隔开呈现时,学习者需要分配认知资源来整合空间上分离内容上相关连的信息,从而给有限的工作记忆带来过多的认知负荷。同时,阅读过程中频繁跳转的注意焦点也容易让学习者认知超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临近原则”,依据大脑工作原理,对各种信息的呈现位置进行合理编排,例如:对阅读语篇中单词进行注释时尽量让注释紧随被注释词之后,或者通过可开关的子界面使阅读语篇界面与释义界面并排或错落呈现于同一界面。这样的呈现方式主次分明,记忆跨度小,避免了由于空间隔离给学习者带来的认知负荷,从而促进学习。
总之,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是制约学习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分配认知资源将会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设计者应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尽量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来设计阅读教学材料,比如:消除过量信息的输入,层次分明地显示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材料,并给学生留出空间进行发挥;注重关联效应的应用,增加材料元素间的互动性,减少认知负荷,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信息认知***式;避免认知中的信息累赘,利用相关的材料内容整合信息可以减轻认知负荷,促进有效学习;重视分散注意效应,尽量减少学生“寻找———匹配”的过程,从而减少认知负荷。
参考文献
[1]Barbara, H. & H. Anderson. Introducing objects in spokendialogue: The influence of conversational setting andcognitive load on the articulation and us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007(3):272-296.
[2]Schwamborn, A. Cognitive load and instructionally supportedlearning with provided and learner-generated visualizations[J].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2011, 1: 89-93.[3]季月,石玲.关于外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中视听干扰问题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3(3): 41-45.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多媒体;认知负荷;英国文学
【中***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8―04
一 引言
英国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语言学习而言,阅读文学是获得一流语言能力必经之道。在文化交流方面,文学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视野。事实上,英国文学作品中对时代特色、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都有形象深刻的阐释。通过文学认识英国文化,这种功效是任何文化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同时,文学教学是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因为经典英国文学作品中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和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学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感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国文学课程一直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
传统的经典课程与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非相悖;如果后者运用得当,还可以与前者取长补短。事实上,高等院校的英国文学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递有关文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作家作品的审美信息。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通过聆听和记录来达到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和学生之间、以及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回馈和反应。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文学教学带来了生机。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说,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促进英国文学教学和经典阅读。
二 认知负荷
多媒体技术在英国文学课程中的使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这种使用应该遵循生态化原则,严格控制课件和软件中的认知负荷。信息的加工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由于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种信息在加工时所需要的“认知负荷”的大小就构成了影响其加工和获取的重要因素。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指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从而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Sweller,Chandler&Tiemey,1990)。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其目的就是在教学材料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某种学习材料所能引起的“认知负荷”水平主要由3个基本因素决定: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由此,也产生了3种类型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和相关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Pass,Renkl & Sweller,2003)。
1 外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所引起的不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的认知负荷,也称为无效认知负荷。一般来说,教学活动中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大主要源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教学设计差、学习活动方式复杂等等。如果外在认知负荷超过了个体的认知资源总量,它就会阻碍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2 内在认知负荷
由于元素间交互形成的认知负荷称为内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它取决于所要学习材料的本质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之间的交互程度。由于每种学习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成分、数量和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因此学习材料的复杂性是固定的。教学设计无法改变学习材料本身所引起的内在认知负荷,但如果学习者具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在学习相同的材料时,就会比其他学习者产生更少的内在认知负荷。“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式或自动化***式,即使这类材料包含多种成分并且各种成分之间关系复杂,但它们在工作记忆中也只作为一个组块,从而减小了工作记忆负荷”(林洪新&张奇,2009)。
3 相关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所引起的有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的认知负荷,也称为有效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也与教学设计有关,但与外在认知负荷不同的是,相关认知负荷不仅不阻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
由于认知负荷是建立在认知资源有限和工作记忆容量一定的基础之上,所以3种负荷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即3种负荷相加起来的总量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
三 控制认知负荷的策略
以上3种类型的认知负荷是相互叠加的,而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都直接受控于教学设计者。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能承受的认知负荷,否则,就会产生较低的认知效率(Pass,Renkl & Sweller,2003)。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主要是减少学习者所需要加工的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信息,即减少冗余信息,最大限度地呈现直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容。尽管外在认知负荷都来自于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但具体的来源有所区别,比如,有的外在认知负荷是由于过多额外的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材料引起的;有时候则是由于材料安排混乱,导致学习者要花费大量认知资源用于整理材料。英国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知识型课程,该课程的作品难度较大、理论复杂、背景遥远、篇幅较长。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认知负荷很大,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方面尽量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1 ***表的使用
在多媒体学习中使用***表,是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一个有效方法(Carlson,2003)。以***表为代表的视觉呈现方式可以包含很高的信息内容,给学习者工作记忆带来的冗余信息较少,从而降低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表主要用来呈现包括空间关系和空间处理任务的学习,与只能按顺序进行加工的句子相比,在***表中所有的视觉元素都可以同时看到,这样减少了在包括多个空间元素的协调任务中的视觉搜索。另外,***表提供了空间任务的更多外显表征,并且需要更少的参考信息,因为它表现出了必须通过文本来叙述的空间关系(Larkin,1987),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研究发现,难度较大的复杂教学内容,***表在减轻认知负荷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Carlson,Chandler & Sweller,2003)。这是因为***表可以激活和利用学生大脑中的认知***式,从而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学习者只要在工作记忆中操作少数信息元素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特别是在新手学习的起始阶段,大脑中还没有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基本***式,这就需要***表来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支架。
在英国文学课件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利用***表来配合和辅助文字表述,特别是授课内容比较复杂和信息量比较大的时候。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时候,教师都会意识到任务的繁重,因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数量大、历时长、戏剧种类繁多。因此教师通常会将其创作生涯分成不同阶段,并且介绍每个阶段中的戏剧类型和名称。此时,单纯的文字表述会使得复杂的授课内容更加难懂,而***表的使用产生直观而清晰的效果,从而降低内容的外在认知负荷。
2 邻近原则减负技术
“注意分散”发生在学习者接收到多种资源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必须同时进行加工的时候。解决“注意分散”的途径是接近原则:如果学生在叙述呈现之前不用把所有的动画都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话(或在动画呈现之前不用把所有的叙述都保持在工作记忆中),那么他们就能学得更深入。与动画与叙述的同时呈现相比,两者的相继呈现更可能产生认知超负荷――该情境导致在问题解决迁移测试中理解的减少。注意分散包括空间上的注意分散和时间上的注意分散,因而接近原则也包括空间接近和时间接近。
(1) 空间临近原则
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材料包括文字和***片,在一种传播媒体中整合文字和***像,整合解释性的文本与相关的***像,对重要的***表和文本内容使用线索和信号来集中注意,用信号来吸引言语信息的注意(Mautone,2001)等都是有效促进空间接近效应的方法。
在英国文学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同时呈现相关的文本和***片,并且文本应该临近或者嵌入到***片中。如果屏幕文字与相应的***表离得比较远,学生便需消耗有限的认知资源搜索相应的文字和***表,从而导致认知超载。例如,在讲述《圣经》中的“原罪”思想对于英国文学的影响时,可以使用***片和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解释。***片中描述的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巨蛇诱惑的情景,文字中解释的是“原罪”和“人类的堕落”等概念。
(2) 时间临近原则
和空间接近效应一样,理解信息所必需的多种分离的资源增加了心理资源将被花费在外部活动上的可能性,比如要试着回忆消失的单词,以及他们和目前呈现的***片或动画的关系。Baggett(Baggett,1984)利用有声电影进行的学习研究发现,信息呈现的声音刺激在视觉资源7秒后呈现没有阻碍学习,但在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如在视觉呈现前或后14-21秒),学习下降的速度相当快。
Mayer等人的试验也表明,同时呈现(动画和解说)的学习成绩要比相继呈现(先动画后讲解,或反之)好,因为在相继呈现时,学生需要在工作记忆中保存首先呈现的信息的表象表征,需要进行的认知加工便会超过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从而可能导致认知超载。
3 消除冗余材料
冗余发生在相同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或呈现不必要的额外信息时(Sweller,2005)。首先,Moreno等(Moreno,2002)的研究表明,在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同时呈现的时候,如果视觉呈现的是和声音内容相同的文本材料,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当插***或言语信息等第二种视觉信息同时呈现时,冗余效应就是消极的,对学习有阻碍作用。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英国文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中,因此课件中的在自我解释的***像上无需添加文字,并且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文本和声音同时描述***像。
其次,Mayer和Moreno(赵永礼,蒋凉&高峰,2009)以程序性文章作为测试教材,进行不同的媒体组合。研究结果发现,双重视觉条件下由于同一时间必须同时注意两种视觉的信息呈现,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学习成效上不如单一的“视觉+听觉”好。研究还发现,当只出现动画和解说时,要比动画、解说和字幕三者同时出现产生的效果好。所以,在课件设计时要突出必要加工材料,减少额外信息加工的投入。这种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的某些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例如,有时为给学习者增加学习乐趣,设计者会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如有趣的***片、搞笑的声音或背景音乐,这往往会分散学习者对必要加工材料的注意,使学习者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额外认知加工中,使必要加工的认知资源减少,结果是学习者不能将有限的认知资源投入到目标学习中。因此,在英国文学的课件设计中,应该减少或消除为了提高兴趣而增加吸引性细节,它虽然与主题有关但与学习目标无关,可以导致学习者更高的情绪兴趣,但却对其认知兴趣没有帮助。
4 多通道减负技术
当一个信息加工通道被必要加工的认知需求超载时,可以通过另一个信息加工通道来分担处理其中的某些信息。例如,当课件同时呈现***片和文字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二者都需要学习者通过视觉信息通道进行加工,这容易导致视觉信息通道的认知超载。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以讲解的方式呈现文本,即言语在听觉通道中被加工,***片在视觉通道中被加工,这样,视觉通道的加工要求被减少了,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选择***片的重要部分进行进一步加工。
因此,在英国文学课程中使用的课件中应该插入***片,并且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分析《鲁宾逊漂流记》的主题时,首先确定它是一部冒险小说,然后在课件中插入了四幅***片,分别是海难、孤岛、沙滩上的脚印和土著食人部落。在听觉呈现中,通过文字解说分析小说中的这四个意象,从而解释将该小说定义为冒险小说的理由。因为视觉呈现和听觉呈现中相同内容的同时获取,学生对这四个意象印象深刻。***片和文字的结合带给学生们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5 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根据相关认知负荷理论,学习者已有的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多媒体信息加工中的内在认知负荷。由于学习者是带着丰富的先前知识、技能、观念、习惯和态度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于不同学习者背景知识、经验存在差异性,同样的学习内容,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会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而对于其他学习者来说可能只造成很低的认知负荷。多媒体软件设计者应当从多媒体学习者的经验入手,尽量提高多媒体学习者对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术的熟悉程度。
相关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者本身,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必须唤醒学习者的认知投入。学习动机是影响多媒体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的因素之一,而外部动机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学习者访问材料的最初诱因,但是只有内部动机因素才是学习者持续努力下去的关键。
因此在英国文学课件的设计中,不但应该关注软件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并且还应该利用软件来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首先,学习内容尽可能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充分挖掘适合学习者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更多的认知努力。其次,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学习信息,通过改变多媒体软件的版式、字体、形式等因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第三,多媒体的呈现还应该做到个性化,解说中运用对话的风格会使学习者有很强的参与感,运用第一、第二人称使学习者产生亲切感,激发其学习欲望。第四,尽量设计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软件,使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控制、操作和探究学习材料,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反馈,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
四 结语
认知负荷理论把工作记忆的局限性看作学习的主要障碍,认为通过有效的认知负荷管理才可以使工作记忆的容量更多地集中于将要学习的材料中,从而促进学习。因此,在英国文学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应该从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负荷,选择有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以发挥多媒体手段在学习中的优势,指导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Baggett P. Role of temporal overlap of visual and auditor material in forming dual media associa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4, 76: 408-417.
[2] Carlson R, Chandler P, Sweller J.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instructional materi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2003, 95 (4).
[3] Fred Pass, Alexander Renkl & John Sweller.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nt Development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 38(1):1-4.
[4] Mautone P. D., Mayer R. E., Signaling as a cognitive guide in multimedia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 93(2):377-389.
[5] Michelle Patrick Cook, Visual representations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prior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load theory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J], Science Education, 2006, 90(6):1073-1091.
[6] Moreno R, Mayer R E. Role of guidance, reflect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an agent-based multimedia gam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5, 97(1): 117-128.
[7] Pass F, Renkl A,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nt Development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 38(1): 1-4.
[8] Robert Carlson, Paul Chandler & John Swelle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Instructional Materi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3):629-640.
[9] Sweller J, Chandler P, Tiemey P, et al. Cognitive Load as a Factor in the Structuring of Technical Material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90, 119(2):176-192.
[10] Sweller J,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for multimedia learning. In: R. E. Mayer, Editor,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5a: 19-30.
[11] 林洪新,张奇.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教学材料设计原则[M].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3
梅耶认为多媒体的本质特征是同时包括文本和画面。“多媒体学习是指学习者从文本和画面中建构心理表征”。他在佩雷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佩雷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类拥有两套相互***但又互相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一套是言语系统,用以处理言语信息;另一套是***像系统,用以处理视觉信息。佩雷奥从许多研究实验中发现,当学习者回想时,对文字加***片的回想能力优于只有文字的回想,***像系统一般来说比言语系统更能加深印象、更有优势。梅耶从信息处理方式来分析双重编码,提出了多媒体学习模型。***中的文本不仅包含书面文字,还包括口头文字,即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音。画面是指***像,包括静态***像与动态***像,静态***像有插***、***表、地***、简笔画、照片及各类绘***软件制作的***像。动态***像包括动画、视频剪辑等。当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视觉信息由***像系统来编码,而文字信息由语言系统来编码,***像记忆区的信息同时也在言语记忆区中留下相应的印记。由于信息同时存留在两个记忆区中,以两种方式进行编码,于是就提供了回想时的两种线索。因而,“文字+***像”的信息处理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在对教学软件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时,可以采用画面的可视化方法提高教学信息的直观程度,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学信息呈现的可视化应在分析多媒体教学软件知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可视化方法。一般来说,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如符号、事实和概括性命题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用命题网络或***像、实物等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技能知识,是以行动表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重在模仿与操作,知识掌握的结果为程序化、自动化,可以用流程***、过程动画、视频等来表示。策略性知识是指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情景之中,用于解决复杂情境下的问题,并能建构新的知识,可用实物、动画等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来表征。以“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来说明可视化的策略。在制作教学软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配合教师讲解或视频配音讲解,可以达到双重编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些可视化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知识的直观程度,从而达到文本与***像双重编码的刺激,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和记忆。在教学软件信息可视化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可视化元素并不是现成的,需要根据教学信息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编辑,不同类型的可视化符号可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可视化制作工具来实现。分别列举了***像、视频、动画的制作工具,教师可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工具来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制作。
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架构与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的策略
1.梅耶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架构
认识负荷是指人类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够加工的信息总量,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加工的总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均需要消耗认知资源,产生相关的认知负荷,当所呈现的学习材料超过学习者工作记忆的总量时,就会形成认知超载。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其中内在认知负荷是一种必须的认知负荷,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外在认知负荷是一种无效的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材料的不良呈现方式与结构设计,是应该避免的认知负荷;而相关认知负荷能增强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认知负荷,通过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和提供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并与之交互,可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进而促进有意义学习。如果教学设计能够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并且增强相关认知负荷,那么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正如Alexander所论证的,认知负荷被看作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或部分取决于)它能否减少不必要的认知加工。人类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时,同样也会产生认知负荷。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梅耶(Mayes)和莫雷诺(Moreno)在探索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框架过程中,引入认知负荷理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验证,形成了与三类认知负荷相映射的三类认知负荷加工架构(有学者认为并不完全相映射,本人认为基本上是相互映射的),即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以及生成性认知加工。梅耶建立在认知负荷理论基础上的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架构提出的三类认知负荷加工的理念,能有效地降低人类学习中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达到多媒体学习效果的优化。三元架构中的必要认知加工与认知负荷中的内在认知负荷是相对应的,都是学习者理解学习材料必须的认知,学习者习得的程度取决于学习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程度及呈现的数量,必要认知加工提出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的数量应与大脑中交互元素的数量相当,并且信息材料的呈现应与学习者同步并持续呈现。外来认知加工与外在认知负荷相映射,源于不良的教学设计,若多媒体信息材料呈现的词语或画面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如花哨的装饰,或因学习材料呈现界面的不良布局,如所要传授信息的词语和相关的画面不符合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就会增加对不必要信息的认知编码。外在认知负荷提出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呈现应具有相关性,界面设计应遵循时间接近与空间接近的原则。生成性认知加工与相关认知负荷相映射,是学习者进行的深层次认知加工,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加入相关内容的提示性语言及非语言形式可使学习者习得更多的知识。为了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促进相关认知负荷,梅耶在多媒体学习三元架构上发展了一系列促进必要认识加工、减少外来认知加工和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原理。如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片断化呈现原则、标志原则、前训原则;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冗余原则等;激发生成性加工的有解样例和人性化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原理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降低认知负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架构理论及其所提出的原理和原则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呈现的方式、信息呈现的界面和结构设计的指导及关联关系。
(1)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促进必要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包含了页面内容呈现的数量及教学信息的结构设计。根据认知心理学家GeorgeMiller的“7+2”、“组块理论”的实验表明,单位时间内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人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5~9个没有联系的单位。因而,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时,在页面内容呈现的数量上,一个页面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信息呈现数量不易太多,一般一个页面呈现5~7条信息是较为合适的,并且对信息进行核心内容的概括,增加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教学信息的结构设计上,如果页面呈现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可以采用片断化呈现原则和标志原则,设置内容知识点地***、导航工具,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来产生认知,消化内容;或设置标志,提供教学内容的线索,促进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认知加工。清晰地呈现了“摄影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且标注了各关键的知识节点,学习者点击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内容的学习。知识导航清楚地阐明了电脑主机组装的各个步骤的知识点及流程,每个知识点链接相应的学习内容片段,学习者可以点击相关的知识点进入各学习页面来学习相关的技能,各学习页面设置“内容”按钮,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梅耶指出在多媒体教学材料中能够使学习者有效提高认知的一项技术便是使用标记,如用下划线、黑体、有色字体、居中等标志来突出信息的内容或结构,或用暗示线索的“因此”、“结果”,用暗示结构的“首先”、“其次”以及表示总结的词语“总之”。应用红色来突出信息内容及结构,采用数字的方式来起到线索与结构的作用。当多媒体软件所呈现的知识难度较大或超出了学习者先前经验的范围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必须建立当前知识与学习者先前知识之间的联系。此时,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提供相关先前知识,或采用前训的方式,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习者更高一个层次的抽象性的和包摄性的引导性材料,激活新知识与先前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来降低认知负荷。值得注意的事项是,呈现教学材料时,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2)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
减少外来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主要有信息布局设计、界面结构设计和信息通道加工等。在信息布局方面,梅耶及其同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应遵循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当呈现的多媒体信息需要文字与***像组合说明时,在材料呈现的结构上,文字嵌于***像之中比文字置于***像下文更利于学习者建立对应的心理表征,促进学习者将两种呈现形式的信息同时纳入到工作记忆中进行认知编码,进而有利于整合心理模型的建立。在学习材料呈现的时间上,同时呈现要比继时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例如,当呈现文本和***片时,文本和***片应该同时出现。当动画播放时,与画面对应的解说也应同时进行。这样学习者能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保持两种形式的心理表征,从而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像表征之间建立整合关系。在教学信息呈现的界面设计上,应遵循相关性原则,简化界面设计,删除与教学信息无关的材料,包括文本、***形、***像、动画和视频等。如很多教师喜欢把一些有趣的动画或***片置于课件之中,这些无关的美景会使学习者分出一部分认知容量来对无关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弱化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加工。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界面70%是学习内容区域,30%是美化区。美化区不宜采用动画,简单的线条或经过处理的***片就能达到美化的效果,在颜色的选取上,页面中大块本色不超过3种色彩,并且要统一风格,同类教学目标的界面设计风格应一致。“摄像技术基础”主界面的设计。此界面信息的处理简洁明了,导航清晰,各教学目标风格一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当删除所有的修饰成分不可行或所要呈现的学习材料较多又不宜删减时,可以应用提示结构原则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示结构原则是指在多媒体学习中,“当向多媒体信息中增加线索以突出基本材料的组织时”,人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Mayer将提示线索分为言语线索和视觉线索两大类。言语线索包括列举大纲(TopicShifts)、标题(OutlinesorHeadings)和强调重要信息(SignalingtheSpokenText)等;视觉线索包括箭头(Arrows)、颜色(Color)、聚光灯(Spotlight)和手势(Gesture)等。除了梅耶列举的这些元素外,动态箭头、变化字体样式、特定区域缩放、速度变化等也能达到提示线索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入提示线索可引导学习者定位特定教学信息,从而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之间的组织关系和结构的理解,帮助学习者达成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多媒体信息呈现***文之间的连续心理表征。应用线索提示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得到了多位学者的验证,如Mautone和Mayer制作的飞机如何起飞、Boucheix和Lowe制作的钢琴系统工作原理的学习材料中分别加入了提示线索,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学习效果优于没有提示线索的学习材料。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通道加工过程中,应减少冗余信息,梅耶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一般是由动画和解说构成,梅耶称之为带解说的动画(NarratedAnimation)。双通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的效果要优于三通道的传播效果,即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动画+语音解说”的呈现方式比“动画+语音解说+字幕”的呈现方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加工。常规来说,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可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因而,同一教学材料,采用多种媒体格式来呈现可使学习者选择自己擅长的媒体方式来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加工。然而,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动画和字幕同属于视觉通道,当二者同时出现时,会竞争视觉通道,从而产生视觉分离,即当学习者看动画时无法看字幕,看字幕时无法看动画,结果可能导致一些信息的漏失。因而,教学信息的加工应尽量采用双通道的方式。
(3)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加工策略
生成性认知加工属于一种结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学习者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在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在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材料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激发生成性认知加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有解样例原则和人性化原则。有解样例原则是指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过程中,提供教学问题相关的具有详细步骤的已解决好的样例或示范。样例的提供必须要标志或说明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者从样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获取认知技能,从而解决问题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当要传授复杂的概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技能时,提供多重有解样例更有助于知识的构建。个性化原则是指在多媒体信息中融入社会线索,如采用对话的格式、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二人称“你”、“你们”,并适当地插入一些评价的词语或***像,特别是鼓励和表扬的话语或***像,增加学习者的代入感,激活学习者的社会回应,进而引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去进行认知加工,促进有意义学习结果的发生。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课程基本的特点就是情境性,学习共同体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核心要素,它意味着对一个学习系统的参与,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在社会中给学习者一个合法的角色,即“学习者的身份”的确定。梅耶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社会理论,通过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加入社会线索信息来赋予学习者一种归属感,学习者会充分参与到与学习材料的互动中。
三、结束语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4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22-01
如何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减负”目标呢?笔者以为,减轻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负担的关键在于课堂,要打造简约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所谓简约就是指主线清晰,重点突出,素材清瘦,语言精练,训练精当。打造简约而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勾画主线,清晰明了
所谓“主线”,就是主干脉络。“主线”统领整个教学活动,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学活动的抓手。主线不明,就会结构不清,学生抓不住重点,不知教师所云。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理清教学内容,勾画出清晰明了的教学主线,并据此开展教学活动。
如教学“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的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挫折(挫折的含义、普遍性、双重影响),从而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教师可以设计“什么是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挫折具有双重影响,因人而异”这条知识线。单纯的知识主线虽然明了,但是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必须同时设计情境线:“说说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这些挫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这么多人遇到过挫折,说明了什么”“挫折对你造成了哪些影响”“为什么同样的挫折对各人的影响不一样”。情境线服务于知识线,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感悟来认识挫折,理解挫折的影响,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挫折。两条主线贯穿教学始终,课堂结构紧凑,条理清楚,清晰易懂。
二、剪裁内容,突出重点
学生听课效率的低下,跟教学内容的繁杂有很大关系。有的教师讲课时总想面面俱到,生怕遗漏教学内容,“西瓜芝麻一把抓”导致的结果是重点不清,难点未化,课堂仓促结束;有的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思维品质难以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在了解学情和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剪裁,“去枝叶,留主干”:学生能理解的不讲或少讲;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可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启发、诱导、讨论等方式重点解决。
一位教师在讲授“竞争”的内容时,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竞争的无处不在,又列举大量事例说明竞争的利弊,而对于“如何区分排他型竞争与非排他型竞争”“恶性竞争是否就是不正当竞争”“学习中,我们怎么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却寥寥数语带过,致使学生一头雾水。其实,对于“竞争的无处不在”,列举几个事例学生就会明白,“竞争的利弊”在讲清了“竞争的分类”后学生自然会懂,这样,教师就会有大量的时间来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呈现不同类型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判断分析,并归纳判断竞争类型的方法;列举学习中不正当、排他型竞争的事例,分析其危害,说说“应该怎么做”。
三、精选素材,清瘦求“丰”
简约的课堂,教学素材也不能冗长繁杂。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选择情境素材来加以说明,学生往往会疲于看素材,而忽视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感悟,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教学素材的选择应当少而精,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信息,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诱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对素材的解读能力。
例如,教学“责任与人生的关系”的内容,教材表达了四个观点:①责任伴随人的一生。②责任无时不在。③责任是相互的。④责任是多重的。一位教师选择了这样的素材:李某体谅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尊敬师长;毕业后,他积极服兵役;工作后,他依法纳税,热心公益,后来被评为先进个人。教师用这个素材来说明责任是多重的,然后又列举了三个情境来说明其他三个观点。其实,进一步深刻解读材料,该材料还隐含着其他三个观点。教师只需要再设计两个问题:①李某从求学到走向社会,一直在不断地承担责任,说明了责任与人生是什么关系?②李某努力学习是对谁负责?老师辛勤工作是不是仅仅对学生负责?由此可见,人生与责任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就把材料中隐含的其他三个观点也挖掘出来,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不必再呈现其他素材,学生也在对材料的多次解读中由表及里,慢慢接近问题的本质,学会思考。
四、科学练习,提升能力
练习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所得的必要手段,但练习量过大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不能搞题海战术,必须精选练习题。练习的题型可以多样化,但应偏重于主观题的训练。思想品德主观题牵涉学生对信息的提取、知识的迁移转化、语言的组织等能力,一直是学习难点所在。主观题的选择,要有助于理解和巩固主干知识、核心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在类似的练习中举一反三。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课堂议论 创设方法
随着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到认知主义的“信息获得”再到构建主义的“意义协商”,学科教育从教学系统的设计转向了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教学也相应地从关注“教师的教”变成了重视“学生的学”,各种课堂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学生通过“课堂议论”环节,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同时,“课堂议论”也因其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认知负荷而饱受争议,如何提高“课堂议论”的效率成为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一环。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内涵
认知负荷理论(Congnitive Load Theory)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 Sweller在1988年首次提出[1]。这是关于人的大脑工作机制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所谓认知负荷是指同时被要求施加在工作记忆上的智力活动的全部数量[2]。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在工作记忆中主要有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被挖掘出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认可的做法是尽可能减少内部认知负荷和外部认知负荷等额外认知负荷,增加有效的相关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能承受的总的认知负荷。
二、“课堂议论”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学习效率备受关注。人们发现教学不是往容器内灌知识,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重点应在“教学生学”。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的特性,导致课堂教学吸引力差,学生普遍感到上数学课枯燥无味。从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出发,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议论”对于“学生的学”十分必要。其一,“课堂议论”是学生认识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议论”过程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便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真谛;其二,“课堂议论”是学生转变思维的有效模式。在“课堂议论”过程中不同观点的提出,便于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后,“课堂议论”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出路。“课堂议论”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合作讨论的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建立。
三、以认知负荷为基点,创设有效的“课堂议论”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如何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从总量上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创设有效的“课堂议论”,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比重,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增长点。
(一)从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多样的“课堂议论”。
在“课堂议论”的创设中,议论内容或是现实引入问题,或是教学重难点,或是知识典型应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呈现在学生面前。外在认知负荷是指由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引起的认知负荷,因此以优化学习材料的呈现,减少学习者外在认知负荷成为“课堂议论”创设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在“课堂议论”环节的创设中,首先要避免单一的呈现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意义构建,多样的呈现模式更利于知识与经验的融合。因此,教师要避免单一的内容演示或语言复述,比如在议论内容展现时尽量使用双通道的信息刺激,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高理解程度。其次,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了额外的认知负荷,“课堂议论”的创设要杜绝知识或知识点的轰炸式呈现,要充分考虑多媒体与议论内容间的兼容性,杜绝为了使用而使用的现象。最后,动画、网络等超文本内容的合理配置。配置多种呈现方式要以减少学习为原则,比如在动画展示时务必精简内容,减少冗余内容,避免造成额外的认知负荷。
(二)从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层进的“课堂议论”。
“课堂议论”时常在教学重、难点等重要环节中创设,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而议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又关乎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对“课堂议论”节奏的把控就尤为重要。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元素之间复杂的交互活动引起的,因此,减少元素间不连贯的复杂交互活动,畅通知识间的互动渠道成为创设有效“课堂议论”的另一突破口。
在“课堂议论”的创设中,首先要创设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的议论环节,通俗来讲就是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课堂议论”的材料既要有一定难度,材料难度又不宜过大而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议论时的互动不至于带来过大的内在认知负荷。比如,在组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议论前,最好先解决对方程的解的思想掌握。其次,议论环节模块化。将议论设置在同一元素的互动范围内,比如,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的解、方程组的解等知识的相关议论在同一课时内开展;再次,样例教学、变式教学的层进式设计。在知识点的早期议论阶段,学习不完整的样例、变式是有效的手段,但随着课堂议论的深入,内在认知负荷减少,这样就可以把富余的认知资源用于应对外在的认知负荷或相关认知负荷。
(三)从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式的“课堂议论”。
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需要付出认知努力,为了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而内化为个体经验,学习者需要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这种可促进知识构建的相关认知负荷称为相关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的增加说明学习者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认知努力增加。
在“课堂议论”创设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式。实践证明,基于***式的学习方式是高效的学习,创设***式议论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式是“课堂议论”的重要目标。其次,努力促进学生***式构建的自动化迁移。***式构建会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反复的训练***式构建过程能促使***式自动化,最终提高认知效率。再次,促进学生对议论的自我解释。***式的构建对议论的效率提高至关重要,学生要逐步培养对议论材料的自我解释,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也是有效负荷。
四、结语
从学生认知负荷出发,创设高效的“课堂议论”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务必利用认知负荷理论,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教学对策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79-01
当今,面对全省中小学规范管理的新形势,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便成为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对于“减负增效”这一话题早有耳闻,但以前在乡镇中小却并无切身感受。"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减负增效"便成为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课堂减负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增效减负,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最终实现学生的减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吸收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形成。
2.理论探索――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原则
2.1 教材的灵活运用。教材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其次才是教师教学的“教本”。教师利用教材传授知识、方法与技能,学生通过教材获取知识、学得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主教”变为“主学”,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学生。
语文教材与其它学科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所选录的语言材料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教师在用好教材外,还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开发教材资源,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必照般“教参”,可以利用自己睿智的眼光发掘教材中能激活课堂学习气氛的因素。只要教师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融入教材之中,就有可能教活教材,从而点燃学生的心灵之光、智慧之光。
另外,教师必须自己先读懂作家作品,然后用作家作品去熏陶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灿烂的中国文化宝库和世界文化宫殿里吸收养料。
2.2 创新教学模式。俗话说,教而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倡语文教师运用“导学案”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导学――自学――议学――创学”。导学,即教师引导、明确目标、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自学,即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3.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对策
3.1 找准切入点,优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中容易形成繁重、过于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的现象,也存在离开了文章主题转而挖掘其他内涵等现象。为了实现课堂的减负,教师要找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让这一个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这一点牵动整个课堂,把零乱、繁重的课堂变得有秩序、有条理。比如,讲解《负荆请罪》一课时,从题目切入,进行语句扩展,谁给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这样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条文本的主线,围绕这一条线再进行其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思路清晰起来。
3.2 促成丰富的课堂形式。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形式的丰富性,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其好奇心较重、活泼好动,丰富的课堂将实现对学生的吸引,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进行高效的安排,可以利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使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丰富的课堂形式还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性、民主、活跃课堂氛围的形成,个性化的课堂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民主与活泼的课堂要求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自主、自律发言的教学环境,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如果用课堂的规则约束学生,将不利于学生观点的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发言,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增效减负的目标。
3.3 重视文本解读,优化课堂结构。文本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老师必须按照文本的写作顺序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吃透、理解透彻后,再对文本进行重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思维情感对理解文本的影响作用。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学生学起来十分困难,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很多,教师普遍反映教学得很辛苦,而学生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地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现在教育的主线,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必须实施“减负增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减负和增效,这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高中数学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习做得没有效率,没有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减负增效的重要实施者是教师,只有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地想办法改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备课,加强课前预习
高效数学课堂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必要条件。高中数学教师要反复的分析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钻教法,认真把课备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课下积极寻找一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资料,把教材的结构和重难点研究透彻。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的每一部分,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在上新课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活动,那么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预习的作用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事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才能专心地听讲,真正地学到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听讲,专心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数学课堂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才会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高中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对每次预习要有任务、有要求,让学生明白如何应该如何学习数学知识了。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培养自己的空间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了。“教无定法,但教有法。”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教法是经过他们深思熟虑的,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精选数学习题,减轻学生负担
传统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数学教师一般都喜欢采取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很多很杂的练习。在习题的选择上也没有针对性,不管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他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大堆数学习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习题产生厌倦之情,自然也不会认真地对待这些习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给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就必须给学生精选习题,挑选出合适不同学生的习题。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辅导资料中,把合适学生的习题挑选出来。教师可以自己先做一下,看看题目的难易程度,这样就可以合理地给不同水平学生布置不同的习题了。教师也可以挑选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给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不仅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就能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4期.
[2]贺长***.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J].数学教学通讯,2000年10期.
[3]孙国荣.数学教学中双向减负增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8期.
[4]赵言飞.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5]朱占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02期.
[6]王明秀.改进教学,减负增效[J].科学教育,2001年05期.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陕***办发〔2009〕126号),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经市***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治教、建设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我省《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
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中小学管理逐步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总体上看,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违规补课等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全市各级***府及教育行***部门、中小学校一定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高度,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绩观,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报、督查、监测、报告制度,不断促进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
二、主要内容
(一)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国家或省定课程计划,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二)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宜超过8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严禁学校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三)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完成超过规定时间以上的作业量,不允许学校和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补课。严禁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非毕业年级学生大面积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对社会上非法举办的各类“奥数班”等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一律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活动,不得在“奥数班”等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
(五)考试管理。严禁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频度和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各级***府及教育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
(六)休息和锻炼时间。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严格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园内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七)招生秩序。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法律规定。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等重要信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不得通过“奥数班”等校外培训机构招收学生;不得跨学区招生。
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坚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逐步实行将省级标准化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策。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策。严禁高中段任何学校招收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
(八)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用中小学教材,严禁选用省上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材。严格按照要求从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择优向学生推荐教辅材料供学生选用,严禁公告外的其他教辅材料进入中小学校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
三、组织实施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报、督查、监测和报告工作在各级***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部门协调、组织实施。
(一)举报。各级教育行***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受理、查处群众对于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对群众咨询情况的,要做好***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对实名举报的,要做到凡报必查,有错必究,严肃处理。
(二)监测。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责任,扎实做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要逐级上报。各级教育行***部门要根据监测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组织力量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地方和学校进行专项督查。
(三)督查。各级***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列为督导检查工作重点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随机检查督导。督促全市各县区***府及教育行***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督促中小学全面落实***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法规,落实中小学规范办学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各项要求。
(四)报告。每次组织的专项督查、集中监测,其结果要及时向社会通报,并向当地***府、上级教育行***部门报告,作为各级***府表彰奖励、行风评议、***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典型案例,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管理责任。各级***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科学的标准和机制评价教育行***部门和学校的发展,严禁向教育行***部门及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用升学率指标评价教育工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教育行***部门要切实负起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责任。认真分析辖区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强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机制;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经常性开展辖区中小学管理督导检查。
各中小学要把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贯彻于每项工作环节中。认真贯彻落实***和国家教育方针,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科学发展;要按照“减负增效”的要求,深化校本教研,改进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明确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县区***府,市***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的教育行***部门,由同级***府或上级教育行***部门通报批评,年度工作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由相关教育行***部门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对于多次出现违规办学行为的县区,上级***府和教育行***部门撤销已经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在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时,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效率;导学案;激发兴趣
轻负担就是要高质量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天性、人性得以释放,全方面、多角度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即如何激活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适时点拨,调控课堂。二是学生的学,即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逐步学会自学。
一、激活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
要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激活”教材,教师就必须做到:(1)认真钻研教材,参考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2)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真实情况。(3)教学方法选择,解决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关于高三复习导学案的基本格式包含如下内容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熟悉考纲要求,认真分析各地近三年高考考情的基础上,一般制定2~3个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知识点,给出对应的复习备考策略。
2.考点梳理(回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双基)。
3.突破考点提炼方法。以近几年考试(调研考试、全国各地的模拟考试、高考等)的易错点和高频考点以及易错题型为载体,进行课堂演练,总结方法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4.疑难剖析,知识升华。本部分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易混淆的相关知识点、经典的结论、易错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部分的关键点是,教师去引导答疑、解惑,查漏补缺。
(二)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突出生物学科特色,力争做到教材、学案、例题以及课外资料的无缝衔接,体现生物科学的基本思想如普遍联系、程序化解决问题、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探究、STS(科学―技术―社会)等思想。
2.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和例题的难易梯度。应该从教材和近几年高考中挖掘出学案的设计中心,特别围绕历届学生在该章节各知识的易错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进行设计,也就是以教材为基本骨架,进行授课,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有些老教师,经常会犯脱离教材而单纯依赖复习资料以及学案进行复习的错误)。
3.在学案的尾声,要给出下一节课学案的预习提纲以及一些简单的小练习和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每个学案,既是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以及下一节课的课前预习。
总之,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无疑就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学生学习的自和自由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从中挖掘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概念***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激情导趣。
2.对教材中的现象、过程、原理、规律利用直观的***、表格、曲线进行***文转换训练,要做深入的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应用,提高解题的能力。
3.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彻底废除“注入式”教学,全面推行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核心概念教学时,要给出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二)精心选题,科学训练
通过精心选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高中生物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全面掌握,把握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这样选出来的题目才具有趣味性、针对性、代表性和思考性。
(三)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需要小组成员讨论和探究才能解决。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结论的形式出现,还可以以数据分析的形式出现。
总之,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导学案的意***,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篇10
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其中一项,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负担仍然很多。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了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学习就上不去了。家长也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名校,为孩子请家教,报各种辅导班。学生仍然在围着学习打转,很多学生反映学习累。人们在观念上仍然以应试为目标,导致学生的负担减不下来,学生没有这个年龄应有的个性、活力,知识面仅限于书本,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这种教育状况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符合教育规律,也偏离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减负不仅要减去学生过量的作业负担,更主要的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了解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避免教与学的矛盾。比如,1.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常常督促他们应该如何发展,如果学习落后了,就会指责学生以后怎么能考上学,怎么有出息等等,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要放大学生现在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就行。2.劳逸结合。保证学生8小时的睡眠,不让学生开夜车。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放松实现了心理活动的转移,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保证后续的学习集中精力,学习效率高。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课外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运动会、主题班会、体育活动等。对于教师来说,具体措施有:1.要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能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能利用课外时间补习文化课。2.教师的作业布置要合理,课下作业不能超过1小时,避免机械和重复性的作业,不能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要提高作业的质效,做到“精选、精批、精改”。3.控制辅助学习资料的发放。教师不能让学生定任何没有上级批准的资料,尽可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二、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教育工作。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这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方法。教师用自身的文化素质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此外,教师还要有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有的历史课教师认为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就行了,拒绝新教学思想,不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学中只能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不能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结合起来,不能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悟学生,激励学生,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熏陶,思想道德得不到升华,这样的教师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学生有发展的。教师为人师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对待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认真负责,不敷衍了事;对待学生要热情,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爱戴和认可。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才能开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这些史实需要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的。因此,夯实基础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可以就基础的历史知识,通过填空题、问答题、是非题等形式,由学生自行完成,强化记忆。
2.建构知识的系统框架
在历史教材中,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完整地掌握。比如,洋务运动、抗日战争、***战争等等。但是在教材中,由于其知识内容的丰富性,都分散在几节课中,因此,这样的内容需要通过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
3.串联知识的线索
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从点到面再到线的过程,需要进行边学边整理边归纳边提升。把历史线索进行归纳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因此,教师提供学生这样的条理性线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这段知识归纳为列强侵略,民族自救以及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等线索,串联起相关知识,犹如一条线,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
4.补充课外史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