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专业论文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1篇

随着我国新的地质黄金时代的到来,地质类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一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例如,(1)工科教育理科化。具体体现为简单套用理科教育方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毕业论文数量远超毕业设计等问题,主要存在于两类高校,一是地质类传统强校,它们原本走的就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且受“重理轻工”思维影响,故出现工科教育理科化的问题也不难理解;二是部分新办院校,其地质类专业因缺少办学基础和办学经费,实验教学条件(尤其是仪器设备、岩石和矿石标本等)较匮乏,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校缺乏办学自、国际化办学进程较缓,加上评价体系混乱且名目繁多,各个高校疲于应付,重申报、轻建设,千校一面,反而丢失了地质类高校/专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忽略了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模式的多元化。(3)师资整体水平尚待提高。具体体现在师生人数比小于***规定的1∶18、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差距较大、学术大师及教学名师数量较少等问题,这主要是受前些年全国范围内高校盲目扩招和学术界浮躁之风的影响。

二、几点思考

1.回归工科教育,加强地质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质类专业首先应回归工科教育,即应该从学校、院系和教师多个层面认真思考地质类专业的定位、特色与学生就业出口等问题,是要消除“重理轻工”思维的影响,做到地质理工科均衡发展,而不是要否定地质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应该强化工程素养和工程训练,加强学生地质基本功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高水平产学研基地和野外实习基地,重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教育,实施地质工程或找矿勘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逐年提高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些高校简单地运用软件,看似可以抑制学术抄袭现象,但实际上软件并不能准确判断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否构成对别人学术观点的抄袭。对于毕业设计而言,存在着更多的尴尬,所引用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成熟技术无疑多为“重复”,而设计所得出关键成果(如公式、数据等)又不在范围之列。

2.开展专业认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其预备成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学历的国际互认协议,始于1989年,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目前拥有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5个正式成员和6个预备成员。2013年下半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试点,标志着我国地质工程教育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实现国际互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专业、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又相继进行了认证工作。2015年地质类专业认证将全面展开,届时更多高校的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将参加认证。推进地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行国际评价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项好的做法是发起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10余所世界地学一流大学(学院),通过建立联盟高校之间联动协商机制,开展包括地球科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科技项目合作与共享、本科生交换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互派访学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促进世界地球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OBOR)建设也为地质工科的国际化办学带来新的机遇。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合作与竞争的地质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进一步调整高校治理结构,增强高校自主办学权,坚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及办学多样性原则。其次,应因材施教,建立分类培养机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拔尖生培养与普通生培养相互补充,多元化人才培养建议在《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有明确体现。再者,应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提倡个性化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结果考查,提倡过程考查、创新意识和能力考查)、野外实习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含视频公开课、MOOC、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坚持“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本科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介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郑州大学实行的创新学分值得推广,即每位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这些学分来源于参与科研立项、、申请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听学术报告等,并通过一套计算规则折合为学分。

4.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构建社会评价体系建立地质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地质科教联盟,做实产学研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探索协同创新和育人机制,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落实、专业认证工作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共同承担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联合用人单位业务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长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情况和毕业生成长情况,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将以往到企业去实习改为到企业去学习,即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和综合设计连同生产实习都放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中进行,这样既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中央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将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权交给社会。随着***转化***府职能的工作推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的高校教育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必须打破管理僵化、评价名目繁多及高校办学自小和疲于应付的现状,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地质类专业认证为龙头,取代原有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

5.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搞好地质类专业教学同样离不开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人文环境对于地质工科人才的品格修养树造尤为重要,地质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从业者常年与深山荒漠打交道,奉献精神、事业心、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强健的体格是必备的素质。然而,“地、矿、油”等行业性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较弱,亟须加强建设。2013年大学生原创话剧《大地之光》的公演就再次说明了行业性院校需要人文环境、也能建设好人文环境。该剧再现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和严谨治学的一生,在武汉、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2篇

1.中国化学论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项目地域分布的比较研究

2.化学论文中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合成类化学论文前言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4.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

5.合成类化学论文题名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6.科技文献检索与化学论文撰写

7.如何撰写分析化学论文

8.提高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9.课程论文在公安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0.化学论文中几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分析——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

12.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

13.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论文设计竞赛的实践与研究

14.医用化学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

15.30种化学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16.千名医学家推荐最新七大生物化学论文 

17.课程论文与化学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18.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19.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 

2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的统计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学课程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22.缩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实践——以《化学学报》为例

23.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 

24.物理学、化学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5.促进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几点思考 

26.美国化学镀镍年会论文综述 

27.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

28.物理学、化学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9.广东省举行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

30.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概况

32.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在陕西临潼召开

33.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措施

34.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

35.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

36.试析化学类论文英文摘要特点

37.化学类论文***形摘要的主要类型及设计技巧

38.诺贝尔奖与科学家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基于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学获奖者的实证研究 

39.化学基础研究论文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40.我国化学论文产出的科学计量分析 

41.农科院校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2.2000~2004年SCI-E收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论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标题词汇特征对比分析——以化学类为例

44.国外新发表的皮革化学论文

45.综述论文在化学期刊中的作用及编辑组稿策略——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

46.应用化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角色的探讨 

47.小论文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48.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机化学)论文统计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50.转型目标下如何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51.课程论文在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52.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3.中美高影响因子化学类科技期刊研究性论文标题用词对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

55.化学专业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探究 

56.论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57.高师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问题及其撰写要求

58.论文写作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9.一九八年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目录

60.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

61.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62.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实践

63.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改进探索与实践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学、碳——化学论文报告会介绍(Ⅱ)

66.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

67.化学文摘(CA)对我国化学期刊论文的处理

68.提高***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69.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的探索及实践

70.保障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录我国分析化学类期刊论文的特点及对题名和关键词的修改

72.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类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73.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

74.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75.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学论文关键词的选定与排序

77.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78.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在相关科技论文中的应用

79.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80.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81.浅谈《科技论文写作》在化学化工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合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82.提高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83.科技创新导向的化学化工类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思考与实践 

84.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85.“《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6.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87.“《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8.“《化学学报》2013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9.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分析—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90.应用为导向的《化学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教改探索

91.《结构化学》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的思考与尝试 

92.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国成为化学论文大国

94.28届地质大会有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论文摘要选

95.强化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教学环节的几点探讨

96.化学十年:世界与中国——基于2001-2010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导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模式的探讨

98.国内期刊近期发表的油田化学论文题录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3篇

一、问题的缘起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潮的兴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有其典型的“非物质性”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的发现,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音乐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音乐教育学导论》沃尔夫岗·马斯特纳特 余丹红 张礼引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以其传承人的存在为前提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与“地缘”“血缘”“神缘”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更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工作。

高师音乐学专业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母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各高师院校由于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以及所面对的不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标准。现有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并不一定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协调,因此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应该在充分考虑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育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培养专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人才的培养要靠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09年开始招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回到本土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从事民族文化研究、教育的工作者。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程设置问题。除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内许多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也都开设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这样的院校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福建泉州师范学院等。这些院校同样面临着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的问题。

首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的公共课程是利用院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同其它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一起开设的。由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让他们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公共课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就现有的高师院校的条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公共课程也只能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由于公共课程需要达到学校的标准,这需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付出比音乐学教育专业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标准。一方面,这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为了达标,把大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公共课的学习上,也同样耽误了专业课和传承技能的学习,这也违背了培养目标的初衷。因此,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现实文化基础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本专业公共课的开设情况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应该开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相关理论和传承技能的课程。传承和保护的理论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保护理念,了解相关国际和国内的***策和形势,学会先进的保护方式和方法。传承技能课程包括方***以及音乐文献的整理、音乐的记录、音乐的演唱和演奏能力等。但目前由于高师音乐学专业从事非遗专业理论研究的教师比较匮乏,且理论层次不高等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理论课并未真正落实。学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还是与音乐学专业的课程相同,使得学科特点不突出和人才培养与现实不符的现象存在。

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专业课,每周4学时,主要学习传承技能。由于现有专业课师资的匮乏,学校只能聘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非物质遗产研究者来校教学。但由于有些非遗传承人居住在较偏远的地区和村寨,来校讲学有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有些传承人由于思想上的保守,认为自己的技艺只能传给本家族的传人,不愿来校开展教学活动,使得专业课教师资源匮乏。高师现有的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师资由于没有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没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来,这也是专业发展的遗憾。

再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教材编写与使用落后于专业的培养。一方面是高师音乐学原有教材的内容和进度不符合本专业的学生培养,另一方面,针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的教材开发与编写滞后。

最后,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评价尺度还主要以现有的音乐学专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衡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的教与学,结果是现有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不符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有碍于本专业的发展,不符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最终只能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

三、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及措施

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建立后,根据社会和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人才的需要,围绕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标准,体现着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回到本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文化传承人。培养目标的确立,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基本的培养步骤,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课程内 涵。因此,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各高师院校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要根据本地区、本民族不同音乐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需要确立相应的培养目标。

第二,核心课程的师资问题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关键所在。解决师资问题首先可以聘请有名望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专业课的授课,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称为“请进来”。在聘请保护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授课的同时,加强学校有志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师的培养和开发,是本专业师资解决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及传媒技术进行专业课的教学。

第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一般由于文化课基础薄弱,应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及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教材的编写。专业技能理论课的教材应编写较为简单一些,如乐理、视唱、和声等课程。在现实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编写简谱教材以适应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第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课程除了加强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外,还要加强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了实现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定期回乡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进行采风,主动上门求教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回校后互学或自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传承技能,可以称之为“走出去”。

第五,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教学评价应根据实际情况,宽松区别对待。高师音乐学专业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公共教育评价体系,如果用现有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和检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教与学是不合时宜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已有的公共课考核标准是要求必须达标的,这种标准对于正常招收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是很容易达到的,而对于传承人专业的学生就很难。因此,要根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教学的评价,实行动态生成性的评价,逐步完善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教育教学。

第六,加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工作室、信息库、资料库及博物场馆的建设,加强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结语

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开设是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的结果。本专业的开设是在音乐人类学的视角下,符合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基础上开设的。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学生的现状及实际的师资力量、学校的特色和社会条件出发,加强本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保护者,是符合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的。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项目《东北乡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编号:SYG—07,子课题《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编号:SYB2012—07)

参考文献: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田青 秦序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音乐教育学导论》〔奥〕沃尔夫岗·马斯特纳特著余丹红张礼引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版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中***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2-02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农林院校经管专业比较偏,毕业论文质量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已经成为众多教育者很头疼的问题。当然,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除了专业性质特定之外,还有学生、教师、学院等方面的原因。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有必要积极去探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之道。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在本科教育即将结束之前,需要学生针对于某一专业方向撰写的论文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在于:其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检验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其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写作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三,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研究理论,对于其后期的职业规划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二、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际上,造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考虑其制约因素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析。通过对于众多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研究,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质方面的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农林院校隶属于专业特色院校,其往往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农林专业上,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投入上,都偏向于农林类专业。相比之下,经管专业就成为容易被冷遇的专业方向。另外,农林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也界定于农林专业方向,不存在专业性不强的经管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类专业学术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经管研究氛围缺乏,这给此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过论文撰写经验的人都知道,论文理论越多,越加有利于论文选题,而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2.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于众多院校经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农林院校,还是其他普通院校,其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都处于低下水平。对于这样共性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将原因归结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毕业期间时间分配不科学,都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工作和考研上,对于毕业论文质量没有清醒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撰写任务会在每年5月或者6月的时间段来开展,此时都是学生去找工作或者考研的忙季,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势必会出现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其二,经管专业学生忽视毕业论文质量。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往往在没有做设计和实验的前提下,就开展撰写,往往不需要花费太久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的观念,其撰写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其三,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信息整理的能力比较弱,难以将各种资源合理地运用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去,甚至常常出现口语化问题严重,论文表述组织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3.教师引导方面的因素。本科生进入论文撰写的过程,都会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去引导学生撰写论文,确定论文命题,选择论文方向。可以说,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实际上由于高校扩招力度的增强,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此时的教师师资却没有跟上节奏。据调查发现在农林院校中,一名指导教师往往需要负责一个班级的论文引导工作,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引导众多的学生进行论文撰写。教师本身的论文引导能力就不是很理想,又需要面对大量的论文撰写引导任务,势必使得其工作任务量不断增加,此时出现偷懒,或者对于部分学生的引导工作不到位,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越是到了后期,仅仅将论文撰写的目的界定于能够顺利通过毕业就好了,根本不涉及到学术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不是很理想了。

三、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综上所述,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由专业性质,学生惰性以及教师引导缺乏所导致的。在明确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便达到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对此,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形成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在农林院校开设经管专业,虽然可以表现出其极强的专业性,但是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决定其就业面积广泛,难以形成比较好的就业局面,由此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来讲,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不浓,是影响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甚至严重制约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在相对积极、健康、科学学术氛围中,即使经管类专业在农林院校不占据优势,也会因为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学生受到很好的感染,由此去开展论文撰写活动,势必会使得论文质量处于相对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师生交流平台的构建,使得经管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互动。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辩论活动,将经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技巧、经验纳入其中,使得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去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其二,积极构建学院内部的学术团体,科研社团和虚拟研究所等组织机构,发挥其在引导学生撰写论文方面的作用,积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论文材料,以便其更好地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注重毕业论文过程的管控。严格来讲,经管专业毕业论文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从选题到开题,从检查到定稿,再到最后的答辩,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以管理的视角去实现控制,以保证论文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具体来讲:其一,调整改善经管方向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合适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选题是符合专业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撰写积极性的,并且有着比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就要求引导老师要科学地设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做好选题。其二,对于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如关键词、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段落间距等,都应该严格依照规定来进行,尤其是论文的抄袭率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也难以起到提高毕业伦论文质量的效果。其三,注重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管理控制。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涉及到初稿、中稿和定稿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关系到论文的质量。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早中期的论文审核小组,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学生论文质量。其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论文评定标准和规范,依照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从论文质量,学生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测量,从而使得学生高度重视论文质量。

3.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引导能力。上述已经提及到教师引导论文撰写工作量比较大,部分教师论文撰写引导经验不足,自身专业知识不夯实,难以将各项工作落实下去。对此,应该高度重视教师论文引导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首先,积极针对于教师论文引导能力提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对于论文引导工作任务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确定论文引导方向,保证论文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二,积极建立健全教师论文引导交流平台,使得教师可以积极针对于论文引导工作开展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论文引导经验和技巧的积累,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其三,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引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论文引导中去,避免出现懈怠的情况,为此将论文引导工作效果纳入到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去,以此去激发教师参与论文撰写引导工作的积极性;其四,合理分配引导教师的任务量,避免给予其过大的论文引导任务量,使得其处于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去做好各项论文引导工作,以此去保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更加合理的论文撰写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目的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整个高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学院的监督。笔者对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经管类专业实习学术氛围建设;学院需要规范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我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将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1):23-24.

[2]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5-47.

[3]苏姗.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04):56-58.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一、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缺陷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1]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使当今高素质人才依然相当匮乏,主要表现为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严重不足。“高学历、低能力”成为了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要扭转人才培养的现状,就必须首先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症结之所在。

1.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不适应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要面向市场,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也受到市场的调节,与市场对接。对于近年来处于恒温状态下的文史类专业,更要加强市场的针对性。然而现今许多地方教学型院校对文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单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专业知识技能比较牢固,但综合素质却比较差,往往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谋求较好的职业。比如哲学类,***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如果仅仅将人才的培养局限于专业的培养上,那么势必会造成这些的人才在狭窄的就业领域不断碰壁。

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而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是由于课本的知识往往被学生视为标准,学习只是一味的强行输入,实际上就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创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文史类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自身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

2.教学模式改革不彻底,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现在许多高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并且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如把学生平时的表现或在各种活动中的得奖情况纳入到综合测评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方面,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虽然传统的“讲――听――读――记――练――考”的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但是教学模式的本质没有变化,仍然保持着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两个特点:第一,“传递――接受”。在课堂上,仍然是老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理解并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就是整个教学的最高目标。第二,“理论――消化”。对于文史类专业,各大地方教学型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认为文史专业是靠理论支撑的,学好专业知识就是全部,因而不管是老师讲还是学生学都是从系统的理论知识出发,老师按章、节讲授知识,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去消化这些理论。这两大特点在现在的地方教学型院校教学模式中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使教学模式的本质得不到改变,阻碍了具有自学、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课程设置片面,不利于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是构成教育的主体,位居教育的中心,它的变化直接影响这教育整体的变化。[2]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一般都开设有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实践教育和素质实践教育课程等,开的课程类别比较丰富。但文史类专业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仍比较匮乏。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作为主导性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占据核心的地位,[3]导致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对于文史类专业,一方面专业理论比较强,与实践接轨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文史类专业教师大多是一些从事学术性究的博士或硕士,对于学生的教学比较注重理论方面剖析,所以使整个文史类专业教学向理论方面倾斜。第二,重视必修课而忽视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和通识教育必修,专业必修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而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是学生成才的基本,这两个必修课决定了学生能否拿到毕业证书,因而学生普遍从学历的角度考虑,重视必修课,而忽视那些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的有益于个性化培养的专业选修课及对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进行培训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从而使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批量化生产,人才普遍没有自己的专长。第三,重视抽象辩证的思维能力而忽视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文史类专业由于本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多方面辩证的思考,导致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但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教学大纲内容不完善,不利于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是针对每门具体的学科进行的教学纲要,规定了整个教学的进度,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讲授的范围和深度。第一,没有树立好本学科目标,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因而学习目标比较盲目。第二,教学方法是由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构成,一方面,现在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学术型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强调学科本位,坚持学术取向,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自贬家门,[4]因而对学生的教授方法也是从学科的本位出发,对知识要求的严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只是按照老师所讲的思路把知识消化掉,而没有自己的思想,从而造成了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大纲规定过死,老师讲课的深度受学校教学大纲的限制,造成教学的机械化。现在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教学都是按照学校统一的规定的进度,按照篇、章、节的顺序讲授,形成了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但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老师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面面俱到却又都是浅尝辄止,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接轨

对于文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来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要改变人才的培养单一现状,除了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创新就是要使学生跳出书本理论知识的局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死板的理论里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谓应用就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基于理论知识而又高于理论知识。从局部来看,针对不同专业来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使目标多样化,但必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指导下来确定具体的目标。

2.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

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必须:第一,把学生放在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则为辅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导。通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所在,再由老师进行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理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因此,必须改变文史类专业理论至上的观念――理论知识学好了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从而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课程体系调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一定要向着学生切实需要的、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实效性的方面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不仅仅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平台,更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把理论教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理论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改变人们对于文史类专业的根本看法,增加实践教育课程。第二,增加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第三,适当增加文史类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让专业进行交叉,从而提高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

4.教学大纲的完善要有益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是具体的人才培养依据,[5]直接关系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关系到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完善教学大纲,从课堂学习的各个细节出发,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把各学科的学习同学科应用相结合,明确学习的目标,对于任何知识学习最大的目标就是用于实践。其次,要培养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教育方法的教师队伍,改革传统的教授方法,要更加注重领会、操作、体验、反思等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6]第三,改革机械的推移教学方式,不要过分的要求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根据学科的目标及学生兴趣爱好和特点来决定,不要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跳出具体的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慧.韩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教学研究,2008(11).

[2]傅维利,刘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选择和重建[J].教育科学,2008(6).

[3]禹奇才,张俊平.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地方重点建设高校培养目标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4]李冬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张凤华,倪正顺.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包装学报,2010(1).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6篇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论文买卖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地质类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 地质学 教学瓶颈 基础地质 应用地质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67-01

地质学作为采矿工程专业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该专业地质学教学特点为:讲授学时少但涉及内容广,包括了地质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从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到矿床学、水文地质学、勘查地质学和矿山地质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涉及。

一、教学现状

1.国内形势

如前所述,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了基础地质学到具体应用于矿山的地质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甚至可以相当于地质类的专门人才所具备,不同之处在于对采矿工程专业要求注重理解和整体把握。

在80年代,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类课程一般分为“地质学基础”(45~90学时)和“矿山地质学”(36~45学时)两门课,前者主要讲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形地质***和矿床地质等基本知识;后者则讲授矿床学、水文地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等采矿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笔者统计了国内已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高校近年来对地质类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各高校主页资源),见表1。

表1 国内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地质类课程开设情况

虽然以上各校对地质课程的安排各异,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将地质学糅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学时基本控制在50~60内,其学时基本与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井巷工程、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的课时量相当。这之中尤以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突出:总量大――地质类课程总课时达到150个;分类细――普通地质学、矿山地质、水文地质这样的组合既夯实了地质基本功,同时也突显了采矿工程专业对地质知识的应用。

2.实际教学中的瓶颈

笔者担任的采矿工程专业地质学教学任务,64学时的综合地质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2.1学时紧凑。用一门课程阐述一个学科的工作思路,致使大部分内容都要精缩。结果就是知识的展开有限,对于学生的自学要求更高。

2.2效率不高。作为一门***课程,行课必须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学时多的课程就意味着周学时量加大。地质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通常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学生同时还要修读很多公共基础课,学习压力较大而无暇扩充地质知识。并且由于知识量大,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下降、后期出现畏难情绪。同时期末考试的复习量加大,导致大多数学生疲于应考,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到位。

二、对策思考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广大同行都面临的困扰,从矿产资源类专业的地质学教材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徐九华等人主编的《地质学》教材至今已修编至第四版,针对性及应用性极强,适应采矿工程专业地质学学时少、内容多的趋势。

建议将采矿工程专业的地质理论教学分为两门课程:基础地质学和应用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涉及的是如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矿物、褶皱、断层、矿床等基础概念;应用地质学则是指具体应用到矿山工作中的勘察和水文地质研究等。两者之间有承接关系但交叉甚少,可以***实施教学。如此一分为二,可以很好地解决前文提到的教学瓶颈。

基础地质占40学时,内容涉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矿物、常见地质构造、阅读地质***和矿床学概论。应用地质则包括:矿产资源勘查简介以及水文地质基础等应用性很强的矿山地质工作基本内容,占用24学时。将这两部分划分为***课程,各自行课与考核。这样的课程设置避免了一门课程“大锅炒”容易导致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课余时间自我充电的效率。

三、结论

矿业类专业的地质学教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面临课时被压缩的大形势,但教材编撰者和一线教学工作人员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在紧凑的学时内为学生搭建一个矿业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地质知识框架。

笔者借鉴国内开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老牌重点高校和新兴矿业类学校对地质学的教学安排,结合自身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该专业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划分为基础地质学和应用地质学两门课程。力求使学科体系明朗,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九华,谢玉玲,等.矿业类专业地质学“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建设[C].“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0:118-12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质类专业论文

学习

应收账款管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应收账款管理10篇,内容包括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管理理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总量逐年递增,据报道2003年256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

学习

地理研修总结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研修总结,内容包括七年级地理自主研修,地理研修心得感悟。根据权威部门,截至2016年11月底,山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55667辆。而且这两年多,山西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190辆左右。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1450414辆

学习

数据通信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通信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的论文题目,道路通信技术论文。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

学习

网络管理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管理10篇,内容包括网络行为管理,网络管理成功的案例。一、概述按照TMN管理框架,WCDMA系统网络管理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商务管理层。不管是综合考虑网管解决方案,还是分管理层考虑网管解决方案,首先,要

学习

法学英语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英语论文,内容包括法学学位英语论文,法学英文论文模板。针对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互动学习法、语境教学法等策略来教学。1.互动学习法众所周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语法,显然不能得到很好的

学习

心理课程学习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课程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课自我认知论文,对心理课程的感悟论文题目。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涌现了大量发现,无论是韦伯和费希纳关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发现,还是赫尔姆霍茨关于青蛙神经传导速度的发现[1],都促进了

学习

妇科医生述职报告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妇科医生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妇科述职报告范文,妇产科医生的述职报告2篇。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一年中,在院领导班子及公共卫生科精心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年度以来的工作

学习

区域营销方案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区域营销方案100例,区域代理商的营销方案。一、活动目的:在众多高考生面临升学之际,酒店全面推出升学宴、状元宴以打造餐饮服务口碑,开拓餐饮宴会市场,带动餐饮、房务、康体消费,有效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学习

心理学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学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心理研究生要写几篇论文。(一)关于大专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在2008年11月第一周内,从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7级和08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5个班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

学习

校园营销方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校园营销年度方案策划,校园的营销方案。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中,学生不出校门就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除了衣服。表明服装店为学校中的一个空白。在这种背景下,面向学生开一家学生自己的挑衣

学习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大学生心理课毕业论文。1.2内容上丰富全面但针对性不足,未能就学生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指导从内容上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涉及的范围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基

学习

大学生学术科技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学术科技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科研论文作品,学术科技类论文。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成就非常高,属于百工的范畴。现代中国教育体系将建筑隶属于工学院,工科建筑的理念削弱了现代中国建筑的艺术品质。从简略的东西方艺术

学习

古典音乐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论文,关于古典音乐的论文。(一)唐诗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讲求平仄、韵脚和对仗等。唐帝国的经济

学习

中国美术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美术10篇,内容包括中国美术精选100幅,中国美术史上优秀作品。构建立体藏品体系的必要性傅雷对刘海粟艺术的批评林风眠与中国美术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趋向的浅见中国水墨画走旺受到海内外关注中国美术馆内网门

学习

数据通信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通信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的论文题目,道路通信技术论文。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

学习

法学英语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英语论文,内容包括法学学位英语论文,法学英文论文模板。针对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互动学习法、语境教学法等策略来教学。1.互动学习法众所周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语法,显然不能得到很好的

学习

心理课程学习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课程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课自我认知论文,对心理课程的感悟论文题目。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涌现了大量发现,无论是韦伯和费希纳关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发现,还是赫尔姆霍茨关于青蛙神经传导速度的发现[1],都促进了

学习

生活中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活中心理学话题的论文,生活类论文范文。心理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中诞生的本土化概念,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在我国心理学界经历了“

学习

大学心理结课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心理结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200字,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大一。“概论”是“05方案”实行后全国高校新设立的一门公共***治理论课,当时叫“***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确定为“

学习

微波通信技术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微波通信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微波应用方面的论文,微波技术论文。1.2SDH微波通信概述SDH微波通信传输线路是由一条主干线与若干分支组成[4]。为了更好地和现有光纤传输网络予以融合,还需要对新型微波设备予以改进。不管是设

学习

量子通信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量子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量子通信论文100篇,量子通信论文的摘要。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除了包括量子隐形传态还包括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突破了现有信息技术,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除

学习

生物教育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教育论文,内容包括生物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生物论文七年级上册。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