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10篇

大学教育篇1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特点;建议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在其教学过程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二、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促进其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体育教学充分体现现代体育发展特色。同时,体育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要把学生课余自我锻炼的习惯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开展。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三)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道德指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可以具体化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和法律意识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结合目前我国承办的奥运会的准备工作,通过介绍奥运知识、特别是中国、台湾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来阐明综合国力的强盛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集体主义教育。教师可通过一些集体项目,如拔河、接力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充分证明自己的力量。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再如民主和法律意识。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赛法,并结合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民主评议、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教育。同时进行自觉遵守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中的法律,即比赛规则教育,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项目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克服胆怯心理、自卑意识、保守观念、封闭思想、社交恐怖症等不健康心理。

(五)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优化课堂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并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端正教学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有效利用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各体育教师也要更好的设计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一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主要还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技能,锻炼其身体,增强其体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以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将体育的技术经过反复实践而转化为技能。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当然,还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以指导身体锻炼。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为特征

和文化课程的教学一样。体育课教学也要通过思维活动,但同时学生还要进行懈动。在机体活动过程中,通过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去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认识。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教学内容的。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掌握体育技术。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的身心都处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而且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班集体,男女生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各有差异,还有环境的干扰和场地、设施条件等的制约,这许多因素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大学教育篇2

(一)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的开放教育的质量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教学的过程,最常见的研究大多数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词频甚至达到了46.徐皓在对我国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我国开放性教育在本体性上实现了很大的转变,开放性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方式出现了“超体量”的趋势,在严冰的研究中指出,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不断加深,数量的不断扩张开始向着质量的提高发展,教育的本源性开始出现回归趋势,开放性的教育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上来,所以当前我国的开放性教育不在是单纯的静态教育模式,而是开始转向动态模式发展,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导意义。转型期的质量保证,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相应的方针***策,保证自身教育的质量问题。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手段是非常多的,体现出多元化趋势。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频次是5,“开放教育试点”的频次为2,这都显示出我国在转型期进行质量保证已经开始进入到国家开放性的大学阶段。

(二)质量的本体性研究

在研究包括“质量”因子词项的70个关键词之后,发现9为“质量”词频,在质量本体性研究占据的比例为12.86%,和开放教育存在和进步相比占据了份额很大,葛道凯(2004)着重认为“提高质量”非常重要,2为它的词频,在该范畴研究中占据的比例为2.22%,从另一方面得出2004年之前过多的强调质量,而对质量保证的关注度持续降低,“质量观”促进了开放教育的实践,直接左右了质量标准的建立。可是对质量观的重视并没加大,词频6,比例为词频6,“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相比,词频13,两者相差无几。“质量管理”属于质量干预,“质量保证”属于内发性和自动性的效能意识。两者旗鼓相当,这就代表了转型期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开始了舍弃了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维护,办学质量也开始不自觉的发生了变化,内部主动保障代替了被动的监督管理。

(三)剩余维度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和大学的转型期质量保证将教育体系的本体性完全显示出来,一共包含了13个维度。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维度一般是21个,所以还有8个维度没有纳入研究阵容,这些都被归为剩余维度,其中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王赫和蓝斌对于如何构建教学过程的保证体系进行了探讨,戴国良和陆海云对于教育资源的质量保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锦雯从我国当前的开放性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质量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对于如何构建开放性的质量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陈信、邓幸涛、王正东等对于国内外的开放性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依据。

二、讨论和思考

大学教育篇3

【关键词】大学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教育

前言

大学生是进行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承担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1.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强调体育教育不会在某一时期停止,而是持续一生的进行,其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由于对某个项目的特殊爱好,学生将继续关注和参与某些项目的活动,并在持续参与的过程中继续锻炼。终身体育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健康,还要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即使毕业离校后也要坚持体育锻炼,并能够终身受益。终身体育具有终身性和全民性的特点,需要将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运动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社会和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大学体育是需要学生积极学习,学生在参加他们喜欢的运动时将会身体活跃。在运动过程中,他们与同伴默契合作,与对手奋力拼搏,从中获得快乐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如何将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个人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后终身体育的实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高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主要场所,体育项目的设置基于区域和环境的特点,结合社会体育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终身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大学体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键环节,它在终身体育的实施中发挥着衔接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将教学重点从竞技体育转移到以健身、娱乐为主的教学内容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以便学生可以良好接受教育。

2.大学体育教学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

2.1建立大学终身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教学要实现终身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完善制度相关制度,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有竞争力、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格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要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新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终身体育课程体系,废除传统的单一体育课形式,大胆***思想,努力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生命教育和竞争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体验到运动锻炼的乐趣。

2.2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学校是终身体育的最佳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大学体育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宣传丰富的体育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宣传是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以无形的方式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不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创造体育文化。这种氛围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例如,举办体育知识系列讲座、体育竞技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师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数将逐渐增加。同时,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应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在多元化的渠道中教授学生理论课,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入的了解。

2.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中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体育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理论教学。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自我教育,发展体育知识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使体育教学不断更新,向学生传授最新的体育信息,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对体育锻炼产生极大的兴趣。

大学教育篇4

从大学田径教学在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上不难看出,大学师生应重视大学田径教学,并依据田径运动和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大学田径教学,笔者在下文中将探讨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改革的对应举措。

1.1、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方位发展为教学核心,并建构田径教学系统

当前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长短跑、起跑技术的教授,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性教学相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田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1.2、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构建田径课程的考评系统

大学田径教学的考评内容不但牵涉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指标元素,还要照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田径项目时的心理素质的考评,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应运用直接考评和间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在有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运用上,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评模式,融合其合理、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田径教学实际状况的先进元素,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规范性设计。

1.3、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准以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对田径课程进行优化

大学田径教学课程的策划和设立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准和智力水准的高低———尤其是各类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在此前提下对传统的田径课程进行规范化改良,以适应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纲要和时展的需求。

1.4、课程设计多元化、灵活化

第一,田径课程在国外所有的大学中都是选修课,与其它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项目。虽然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塑造价值,但这类运动并非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田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助益的,因此,应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第二,在设计田径课程教案时,应使其多元化和灵活化,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课程的魅力,他们才会去认真学习,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学生唯有坚持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才能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田径项目的设立上不应无目的性的删减某些“危险”运动,例如:撑杆跳、110(100)米栏、铁饼、标***、长距离障碍跑等等,因为这些运动在大学生中也有拥护者,而其本身亦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美国大学有专业的撑杆跳高“校队”,有许多崇尚冒险的学生将撑杆跳作为自己的常规训练项目。这些所谓的“高危”项目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且,当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以及教练对运动项目进行规划后,其危险性可以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畴内。因此,我国大学应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开展这些“高危”项目。

1.5、课程内容标准化、正式化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对田径运动进行游戏化则不符合田径运动发展的潮流。而国外在初中或小学不设立田径课的原因是:中小学的运动场地、老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使其无法设立标准化的田径训练课程。而非标准化、休闲化的田径运动则无法体现田径运动的真谛。田径运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发展到如今,田径运动应该更加标准化和正规化,而教练也应将正统的田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大学生。我国大学里的田径课程,其思想和精神都是严谨的,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而这一论点对我国大学的田径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6、课程交流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正式形成田径技术交流圈,这使得欧洲的前卫技术和美国高校的商业化模式相互结合,从而令欧美在田径教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国际间的田径经验交流是极重要的。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中国目前与其它国家的田径经验交流还未形成一个交流圈,这也正是大学田径项目发展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所增多,但直接的课程交流还很少。

1.7、教学、训练一体化

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教学是以田径技术为而核心展开的,其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学习到“最正宗”的田径技战术。而正宗的田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生物力学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解析。而研究结果表明:与田径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征相符合的技术就是“最正宗”的技术。所以,田径教学不应过于呆板、枯燥或墨守成规,而应使学生了解其物理学原理,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说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研讨。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采取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领悟田径运动并提升田径成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田径运动的真髓。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即是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动作方法不进行强制要求。在新历史时期,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已由一些专家率先提出。而在当今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提倡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型要求。田径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一体化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是未来田径发展的大势所趋。

1.8、遵循田径课程的内在规律,调整部分课程的讲授顺序,发挥技能迁移的功用

因为田径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大学中遇到了阻碍。为了保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依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教学课程的教授程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等四个教学版块。这样可以使同一环节的同一技术不再重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结束语

大学教育篇5

关键词: 高校 创新教育 策略

一、创新教育的概述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时,许多人沉思:为什么我国本土专家或学者拿不到?是国人智商情商低?是缺乏成功的沃土?是创新素质不高?……诸多的疑问往往归咎于环境和素质。素质培养不只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特别是创新教育这个核心。

(一)概念及特征。人才需求类型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中,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范式。20世纪90年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我国提出了“创新教育”,进行相关研究。创新教育的特征有:以未来社会的知识经济为社会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教育目标、以人脑的“潜能开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多维互动教育教学模式为实践模式、以多元评价与管理模式为评价模式[1]。因此,创新教育需以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导向,从招生、教育、管理、评价和就业等各环节创设合理的运行模式。

(二)现实与必要。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发达国家从学历社会、文凭社会迈向能力社会,现在又迈向创新力社会。如今创新要求“一次创新”转向“连续创新”、“单个创新”转向“系列创新”、“个别专家创新”转向“全员(集体)创新”[2]。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飞速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府领导人坚持创新理念与创新教育。2009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技校学生“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目标没有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二、创新教育的问题

我国教育创新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但从大学教育看,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多大改变,效果不十分明显。

(一)办学理念:重视数量,忽视质量。虽然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但由于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进程加快,高校不断扩招而使学生数量曾经或仍在突飞猛进。在原有或不成熟的办学条件下,许多高校没有或消极对待大学精神、办学目标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仅处于维持状态,何谈质量优化和互动创新。

(二)培养目标:闭门造车,脱离市场。从纵向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逐渐成熟,高等教育与市场不断接轨,逐步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但从横向看,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几乎一成不变,教材与教学模式整齐划一,选修科目少而杂,与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接轨的课程、活动相当少。实习活动只集中在某时间段,频度小,收获少。

(三)教育观念:重视知识,淡化实践。美国高等教育世界一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从小学、初中到研究生各个阶段,美国学校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解与识记,很少探究知识的来源、运用与推广。

(四)课堂教学:教师中心,学生客体。许多高校的公共课或专业课以超规模的“大班”教学。备课时,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和备教法时凭借个人主观思考,没有团体讨论、实地考察和足够的知识储备等。教师基本上采取快速口授,很少与学生一起展开分析、讨论,教学内容也是通过黑板或多媒体上板书,或教学课件播放来呈现,而学生不停地记录,无暇消化吸收那些书本知识。这种以教师中心、学生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何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如何能把创新素养传承下去呢?

(五)学生评价:成绩为主,活动为辅。高校对学生的学期评定,基本上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普遍以学分成绩和社会活动来综合评定,而学分成绩的重要性往往胜过实践活动,甚至把实践活动也赋以学分,以强硬的方式强制学生实践。

(六)制度管理:体系不全,模式陈旧。高校招生不断改革,但模式万变不离其宗:学科(或专业)总成绩第一位;人文和身体等素质只是附属品,甚至考查只是走走形式。如此重视学业成绩的高校新生会有多少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呢?

三、创新教育的策略

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与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创新教育是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就像校园文化凝炼一样,它需要全员重视、观念更新、目标准确、制度合理、师资新颖、教学多彩、活动丰富、科学评价和长期协作。

(一)更新教育管理的创新观念。首先各级***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落实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创新教育的缺憾,积极成立改革专家组,组织他们到高等教育先进的国家观摩与学习,把创新观念和措施传递到教育界的各个层面,实施多次教育创新观念的更新活动。其次,高校的各级管理主体要更新投资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使高校的软硬件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最后,高校的各级管理主体要更新人才观,把教育、创新与人才观紧密融合,使人才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树立人才培养的创新目标。创新人才具有创新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批判性、人格的***性和能力的综合性等特征[3]。社会、家庭和高校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把价值取向的认同、诚恳自信与爱心的养成、创新思维与技巧的培养、知识与兴趣的探究、能力的塑造与求异等作为基本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习、品德塑造、情感陶冶、游戏娱乐、学用结合、轻讲重议、社会活动和团队协作等基本手段实现各项目标,使学生在“学中玩、学中用、玩中学、用中学”的实践思想下成为创新人才。

(三)完善自主自强的创新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尊重和大力提倡大学精神,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使高校在教育管理和学术研究上能自主、自立和自治。高校需实施各具特色的战略管理,重视教育、实践与管理的协同作用,构建学校自主、学生自强的运行机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实施目标管理、情感管理、民主管理、差异管理、文化管理、激励管理、自我管理和校本管理等模式,营造自主性、多样性、和谐性、差异性、竞争性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把各项制度与创新要求紧密联系,做到章法细微、制度励人、有章必循、创新必奖、求同存异和文化育人。

(四)打造高效新颖的创新师资。名校多有名师,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育态度、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周围的师生。名师的高校主要领导,其创新观念和创新实践对全校师生,乃至全社会都将产生史无前例的震撼影响。当然高效新颖的创新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他们应有创新意识、创新潜能,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坚持终身学习和专业拓展学习,在知识、观念、手段和技巧上紧跟时代脉搏,用人格魅力和学识权威赢得学生的爱戴,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影响力,在各项活动中起到发挥学生主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探索情趣、塑造人格情感和激励创新行为的作用。创新管理者要以创新高效的观念,不断钻研业务内容,领悟业务技巧,运用高科技增加工效,使管理效益最大化。

(五)鼓励和谐个性的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它利用有限的时间、大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精深的理解力和不懈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的人格、协作的团队意识、知识与人际的情感、***生存的信心、排除万难的进取心、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关爱社会的责任心,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创新型学生发挥潜质,在校期间取得相应的成果,使知识型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创新素养。此外,利用创新型师资的感染力端正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高校应重视创新教育的意义,积极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每学年至少开设一门就业或求职必修课程,让学生在熟悉并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早地融入社会,发挥创新教学的价值。

(六)实践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以创新知识拓展为前提,以社会空间为舞台,以社会生活为灵感的源泉,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形成为主旨。高校或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或以兴趣小组为载体,组织学生: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增强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2.实地参观访问: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开阔眼界;3.进行专题调查:增强他们的分析鉴别和学术研究能力;4.每学期到实践基地实习一次:磨练他们的意志,熟悉工作状况,学会适应环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难题;5.每学年至少从事一份兼职工作: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学以致用,试***创新求异;6.从事创业园活动:使他们亲身经历创业过程,通过研究市场、产品和客户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需求。

(七)实施科学生态的创新评价。创新评价的对象和主体既是学生,又是教师和管理者。创新评价应遵循科学、生态的评价理念:1.评价原则:(1)评价意义: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2)评价角度:正面积极、优点特长;(3)被评者心理:乐于接受;(4)评价者态度:客观、公正和平等;(5)评价体系:规范合理;(6)评价内容:考核成绩、实践活动、研究成果、综合表现和创新能力。2.评价方式:实践导师评价、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3.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1)目标评价: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格标准,平时表现、期中、期末和实践等成绩加权后得出的学科成绩需符合该标准;(2)分层评价:对某课程学习或活动项目的全体学生,根据起点差异而分别评价;(3)进步评价:对学习困难学生,根据自我进步幅度评价;(4)特长发展评价:把学生的优点、特长纳入评价范围;(5)多次评价:对未达标学生,给予多次测试评价的机会[4]。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依赖雄厚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营造人才发展空间和氛围,也需要高校和家庭从综合素质角度关注和培养他们的思维、人格、情感和能力等。

参考文献:

[1][4]张志勇等.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66-69,390.

大学教育篇6

Li Yingzhe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摘要: 高校***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书馆研究的新领域。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the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second class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an excep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t has been becoming an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书馆 优势

Key words: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advantages

中***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66-02

0引言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国民素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和接班人,只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高校***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书馆研究的新领域。

1论域的界定: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来源已久,“素”是指原有的,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质”是指本体。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特性。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含义,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本来特性和原有基础。广义的素质含义是指在后天通过学习形成的知识行和实践行的品质。素质教育是以完善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的,立足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在个体心理、知识、智能、审美、道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使其得到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2高校***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书馆是文献资源采集、整理、储存的重要基地,有其突出的辅教育职能和教育优势,它和教学、科研并称为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与高校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优雅的学习环境,熟练的文献服务技能等优势,在高校培养符合行人才,推进社会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1 馆藏优势***书馆是信息的源泉,知识的海洋,是大学生永远都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它有丰富的、高品位的文献资源,给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尤其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献的传播超越时空,文献载体日趋多元化。馆藏资源除了纸质***书、期刊和报纸外,还有电子***书,中外期刊数据库等。其文献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各种学科。

2.2 环境优势***书馆有美观大方、造型新颖的馆舍建筑,宽敞明亮的***书阅览室,干净舒适的桌椅,还有各种醒目的设计独特的教育宣传栏,信息栏,这些都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场所。

2.3 人力优势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人,高素质的馆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利保障,高校***书馆大都拥有众多专门的人才,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检索、采集、加工、文献资料的好方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高校***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举措

3.1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在是发展非常迅速的信息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只有有较高的信息素质的储备,才能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机遇,才能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高校***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是***书馆新的研究领域,***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3.1.1 利用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书馆要经常有“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开设,让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方法和利用方法进行了解。还要常常举办如“怎样利用***书馆”等专题讲座。此外,***书馆还要及时告知大学生新书入库、上架、预约的信息,使新书能尽早与大学生见面。

3.1.2 调动多方力量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制定专门的学科信息员经常和教学管理部门相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是老师教,大学生被动去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使大学生能够***去思考,主动地去探索,不但做到“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不仅能够迅速发掘信息,同时能够预见潜在的问题。

3.2 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书馆素质教育开展的基础是馆藏文献,若撇开馆藏来讲素质教育,那就好比无米之炊,所以,高校***书馆在文献资料的采购方面要把好关,对入藏和典藏制度不断作完善,对专业化馆藏特色加以巩固,同时对于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读物要多订购一些,***治思想不健康的读物坚决杜绝入藏。①根据对大学生***治思想素质的要求,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文献建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②从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重视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文献建设。根据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要求,要加强心理学、生理学等书刊的建设,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③根据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专业设置,订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书刊。④根据大学生思想敏锐喜新奇和追热点的特点,适当加强热点***书的采购。通过各类文献资源的建设,使大学生走进***书馆就好像是把自己置身于古今中外的伟大心灵之中,去感悟,去品味,去追求,由衷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大学生从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增强***书馆的吸引力。

3.3 加强环境育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养人”,事物发展都是有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书馆就必须先要营造良好的馆容、馆貌再给予大学生素质教育,从而对大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使他们的知识有所增长,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3.3.1 将环境在启迪大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功能发挥出来优雅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书馆设备完善,有雅静洁净的环境,这不但能够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并且还能起到启真导善的作用,对大学生的言行与习惯起到规范的作用,比如当大学生进入恬静洁净的阅览室时,他们就会受阅览室的气氛感化,从而自觉意识到不可以大声喧哗、不可以乱扔纸屑、不可以随地吐痰。

3.3.2 将环境在扩展大学生知识方面的功能发挥出来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的知识要广博,所以,大学生只是凭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而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大学生来讲,***书馆是他们的另一个课堂,***书馆环境的知识蕴藏量丰富,比如***书馆的橱窗,剪报栏,墙报,要常常刊登一些主题鲜明,取材新颖,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文献资料。***书馆的借书处或阅览室走廊,常常布置一些名人的警句格言与画像,这些文献资料及名人的警句格言刊登与布置能够让读者与无意浏览中,他们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高,再有是通过专栏的举办,对古今中外著名学者学习方法加以宣传,这更会使大学生受益良多。

3.3.3 将环境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方面的功能发挥出来。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美教育在***书馆方面有: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绿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梅竹,在***书馆内外四季都美的存在,再加上富于深含的雕塑合书画作品,会使大学生在对自然美感受中,在对艺术美的欣赏中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3.4 加强导读服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大学生有有限的在校时间,而且平时课业重,功课紧,虽然***书馆中的文献资源很丰富,然而***书资源的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品质会有所不同,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内容及阅读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很需要***书馆的直接的指导,学生素质的提高受导读工作开展的好与否的影响较大。

3.4.1 推荐阅读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带有随意性与盲目性。例如:升学压力及商业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很少一些传统文化,学术经典之类的书,这就需要***书馆将其教育职能发挥出来,把知识容量大,思想品位高的书刊推荐给大学生,使其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还有就是: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爱追求热门,招聘单位要求什么就读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读什么,对自身其他素质的培养就有所忽视,高校***书馆要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治书刊,经典名著等。通过指导阅读对他们的不足进行弥补,这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多加了解,增强民族自尊感自豪感,并且使他们能够明辨事非,学会做人的道理。

3.4.2 节日展出***书馆还应结合重大节日,面向大学生举办专题性的书展,如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记念日等,将和此节日相关的挂***、书刊等展示出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优良品质,使他们从中产生为建设祖国而发奋读书的历史使命感。

3.4.3 参考咨询***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每个岗位上,体现在每个读者上。所以,馆员除对读者热情接待之外,还要对读者提出的相关文献资料方面的问题给予热情解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耐心仔细的帮助及引导大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高校***书馆开展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实践表明,***书馆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校***书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洪拓夷,曹珍副,吕元康,黄莉娟.素质教育背景下***书馆教育功能的延伸与拓展[J].情报探索,2010年l0月.

[2]邵一秋.高校***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基础理论研讨,2010年12月.

大学教育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培养质量

[中***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25-02

一、大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教育的前提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秩序的构建阶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之后,不少学者关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精神缺失”现象。

那么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过,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博雅教育。美国曾做过两套关于“精神成人”方面的尝试。一是“哈佛模式”,它于1978年由罗索维士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提出,目的是防止学生的“有知识无文化”现象,主要内容是设置“核心课程”。二是“芝加哥模式”,主要目的是由“通”向“识”,内容是“名著阅读”,让学生从世界名著阅读中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这两种方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人才观注重德才兼备,“德无才不展,才无德不立”,这与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遇到的“先做人后做事”的要求相吻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德”和“才”紧密结合,学生既术业有专攻,又懂得肩负的责任感,这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博学与精深平衡之道――大学专业教育平衡之道

(一)博学与精深――多元化环境下的需求

大众教育环境下的高校既要考虑博学,又要考虑“术业有专攻”。采用“博学与专精”的知识结构设计,既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又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实现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元的协调发展。

在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调查反馈中,三者一致的认识是:大学教育应当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环节;加强学生人际沟通及协调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既要博学又要专精,既术业有专攻,又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注重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相关信息,注重学科交叉。

(二) 如何实现

1.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目前高校的课程有专业课、模块课程(即专业限选课)、全校选修课等,总体而言,课程覆盖面广,学生的选择余地大,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课程。但“博学”的同时,在专业上开设的课程应牢固掌握理论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合理性,理顺前后衔接关系。课程内容应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学生选修专业课时可以由专业老师加以说明、指导。防止课程繁多,内容孤立,前后衔接不连贯,导致学生不清楚当前学科的教学目标,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另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外文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查阅资料、信息分析综合能力等。

课程培养方案的设置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要从大局考虑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又要保证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连续性、系统性,要做到“厚基础,重实践”,既要夯实业务理论基础,又要做到硬件到位,软件新颖,强化实践课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机制,培养基础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变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有效地保护好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供空间。

双学位模式和考研机制并存。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会从大二开始留意考研课程,学校一般设立相应的考研机制,抽调优秀教师组成考研辅导小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考研住处和条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限制,不会选择考研。除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外,有一部分学生仍有大量的剩余精力,双学位机制为他们打开了拓宽知识面的另一条途径。双学位制是学生在完成本科第一学位学习的同时,又攻读其他专业的第二学位,取得双学士学位。其特点是同步性,即第一专业的学习和第二专业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通过第一专业必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同时,完成第二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答辩。例如第一专业是生物信息学,第二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由于两个专业在学习时间上的同步性,双学位模式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效。双学位模式和考研机制并存,拓展了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选择面,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自助式选择空间。

2. 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存,推进研究性教学

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提倡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存,营造既民主活泼又严谨认真的学习气氛,可以在教授式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适当引用问答式、探讨式、研究式、讲座式、仿真模拟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在做项目时所要求的“遇到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小组在要求的时间内发挥团队意识合力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启发学生***思考。

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课程,根据学科特点设立研究题目,引导学生查找文献,设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吸引优秀的本科生参加到大型项目中,让学生有机会系统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索和了解,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和体验的机会。

3. “送出去,请进来” ,多方位打造教学交流平台

“送出去、请进来”,所谓多方位,不仅仅指每学年鼓励一定比例的高校教师进修学习,包括学位学习、访问学者和会议交流学习形式、专业交流等等,还包括学生交换学习形式、联合培养形式、省级部级的竞赛形式、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形式等等。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特色文化底蕴的培养下,从专业知识到个人能力,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理工科学生更应该加强其文科基本素质的培养,如组织管理与社交能力。其中包括:文字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最终会真正成为一名社会人。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生是否成功,15%取决于专业水平,85%取决于待人处事能力。大学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当代大学教育更强调通识教育,期望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理念和技能,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理工科的科学教育与文科的人文教育相统一的目的。科学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为目的,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启发和人性的养成。理科生很少接触文史哲,有意识地培养理工科学生人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如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以在通识教育中加入“训练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的课程。文科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逻辑性强的课程,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可适当增加高数等课程的课时,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就有效避免了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专才教育,可使文科生知晓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理科生则增加人文内蕴,从而成为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武汉理工大学明确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分才可毕业,对文科学生也有相应规定。

三、总结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高校更应该严格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当代大学教育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我们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博学与专精”,“道德与能力”,“交流与合作”统一的高素质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10,(9).

[2] 曾瑶,王保田.论当代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3] 顾秉林.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大学教育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外语,特别是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是当前国际上各行各业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随着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进行各种投资等,不仅需要外语人才的单位越来越多,而且对英语的听、说、译能力的需要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所花时间和代价与教学效果不相适应的问题。毕业后的学生无法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不同高校以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特别近几年来的扩大招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例如,我教的餐旅4班,6班,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语言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不少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与社会需求有差距。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学校搞应试教学,把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与毕业证挂钩,学生关心的是最后的分数而不是学到的真实的英语知识。形成教师上课时讲知识,讲语法较多,学生下课后主要在背单词,做习题,而忽略英语技能的提高。造成“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产生。

(三)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老师的待遇差、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学校对教师进修的***策不宽松、资金帮助少,众多原因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兼职工作方面,部分教师还寻机跳槽。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出于经济或任务所迫,兼课较多,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对教师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不利。这使得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不利。因而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入学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四)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等课件的推广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简陋陈旧,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切实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的相互关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分类指导,分级教学,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育目的的改变,即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就必须:1.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测评体系,改变传统的以(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53页)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2.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重在启发、引导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3.精心设计课外互动,积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语言环境;4.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方法;5.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适应发展的需要。(三)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为了适应和满足英语大纲的要求,要逐渐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课程,供学生修习,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大学英语一定的学分,但在课程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制约大学英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很多应该在中学时掌握的知识,反而要在大学重复讲授,占用了大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时间。只有解决好衔接问题,在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才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毕业生真正能听得懂、看得懂外文资料,成为高层次的人才。(五)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老师的教学任务将越来越重,师资力量短缺也就十分突出,同时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与教学任务的要求严重失调,创新能力低、科研成果少,很多是本科毕业教本科学生,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制约,所以各高校要对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策,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可以采取在岗轮训制度,培养教师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与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优化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交际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所以培养大批英语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

大学教育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中外大学体育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观念;比较分析;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常见体育观念

世界各国将体育教学观念分为健身、快乐、人文、终身体育四种。健身体育。自古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运动,因此,体育课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逐渐发展形成了健身体育的观念。快乐体育。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主体是大学生,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锻炼,学生在亲身感受运动乐趣的基础上,更加喜爱运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文体育。人文体育的观念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只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一方面,学生在运动中传承人文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并将这些精神和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另一方面终身体育。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随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促使人们身体保持健康,可以延长生命,可以缓解衰老。大学体育课堂要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进行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国内外体育观念比较

在健身体育和终身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在国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观念已经形成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例如在德国,在每学期开始,学校会讲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计划公布,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充分的资料信息。并且教学过程中趣味性极强,以实现健身的教学目标。美国的大学还设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家长、社区居民都可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国内大学已经认识到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片面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国外将体育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身体健康转向身心健康,即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心理健康、愉悦。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进行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展现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的教学理念。在国内,体育课堂上,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过多强调纪律性和考核标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体验运动的乐趣。

3大学体育教学改进措施

我国教育体制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毋庸置疑,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大学体育课程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学习国外经验,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弥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首先,转变大学体育教学观念。大学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愉悦的运动可以促使人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人文体育的教学观念。其次,丰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应是丰富多样化,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运动,为了增强个人身体素质。最后,加强学生课外锻炼。除了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运动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运动的思想,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运动项目,如登山、野营等,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杨晓轼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篇10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增加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保证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指导思想的确立,教育观念的更新,应体现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建设一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利于调动发展学生个性的、富有活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学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考虑青年的身心特点,又要考虑今后步入社会个体健身的可行性。2、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实现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达到什么程度、靠什么实现?学生的主体又如何确立?难以把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或者是公开课的观摩中,常把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局限在教师能否准确的把握一堂课的节奏、教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表现在队形的变化、教法的变换,实际上这种“支配权”的自我感觉良好,往往是在损伤学生的主体而确立的。4、扩大分数的评定与评价的范围在选项课的开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采用两学年一选到底的教学形式,我们认为:除增加第二教材外,对在其它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应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有提高,可进行考核,并记人总分。分数的评定除技评和体能评价外,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报告、学生在学习和教学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教育10篇

学习

汽车活动营销方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活动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汽车营销活动方案范文大全,汽车美容店营销方案100例。进入3月中下旬汽车市场处于降温期,日常来店(电)客户相对较少,对汽车销售业绩影响可见一斑,本月总目标为130台,截至目前达成数量有限,因此,通过《

学习

教育改革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改革10篇,内容包括教育改革文章标题,教育改革的经典文章。思想的转变,是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根本。我们过去早已提出教育“三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未来)的问题,但实际上仍然是基础教育投入多,真正与农村和基层有

学习

教育案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案例10篇,内容包括教育经典案例30篇分析,教育案例100例。与“原理教育”相比,“案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同一个问题,100个人就有100个答案”。道理很简单:“案例”太具体了,对它的求解也必须拿出具体

学习

物业下半年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下半年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业经理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计划,物业年终总结和下半年计划。做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爱岗敬业是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做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应

学习

小学教育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技术论文十篇,小学教育研究论文十篇。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战略要求。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少年重要时期。少年强,则中国强

学习

软件推广营销方案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推广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软件平台营销推广方案范文,营销系统软件推广。第一、事件营销事件营销分借势和造势,借势是借助已有的社会热点策划话题,造势是自己找个话题炒热,话题和我们营销的企业和产品息息相关,可以找到之间

学习

城市园林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园林论文,内容包括城市园林论文,风景园林论文集。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

学习

网站推广营销方案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推广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网站推广市场营销方案范文,网站营销与推广。现在绝大多数的网站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序,网站为换客提供的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完整。目前缺乏的是在物品的交换问题与换客的诚信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阻碍

学习

营销效果提升方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效果提升方案10篇,内容包括营销能力提升方案,提升营销的方法和建议方案。(一)总体思路从改善原有营销成本管理模式的短板出发,结合公司当前的系统建设、机构设置、成本特点等具体要素,建立“四个三”营销成本精细管理体系:1.

学习

专利申请书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专利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专利申请书完整版,专利申请书代写。名称│──┬─────────────────────┤(发明)④│姓名├───────────发├─────────────────────┤明│地址│

学习

远程教育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远程教育10篇,内容包括全国远程教育讨论记录,远程教育资源通用六篇。(一)信息呈现多媒化远程教育具有集信息于***、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远程教育多

学习

赏识教育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赏识教育10篇,内容包括赏识教育的简短经典例子,赏识教育周宏。可见,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赏识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支点。这也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却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虽然

学习

农村低保员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低保员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社区低保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低保经办员年终总结范文。二、缺失项目管理规范下的朱桥镇低保主要问题(一)确定低保人群贫困标准的问题。目前朱桥镇各个村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如果按照机械性地贫

学习

样本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样本书10篇,内容包括样本书的写法,样本书模板。现因遗失毕业证书,本人要求证明其学历。经核实,特发此件,以资证明。学校(盖章):现任校长(签章):年月日学历证明样本二()ХХ字第ХХ号根据ХХ中学ХХ年Х月Х日发给ХХ的第ХХ

学习

教育改革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改革10篇,内容包括教育改革文章标题,教育改革的经典文章。思想的转变,是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根本。我们过去早已提出教育“三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未来)的问题,但实际上仍然是基础教育投入多,真正与农村和基层有

学习

教育案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案例10篇,内容包括教育经典案例30篇分析,教育案例100例。与“原理教育”相比,“案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同一个问题,100个人就有100个答案”。道理很简单:“案例”太具体了,对它的求解也必须拿出具体

学习

小学教育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技术论文十篇,小学教育研究论文十篇。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战略要求。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少年重要时期。少年强,则中国强

学习

健康教育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10篇,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集合十篇,健康教育论文十篇。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3例,男40例,女13例;55~70岁38例;合并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7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3例,接近正常13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35

学习

基础教育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10篇,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论文十篇,基础教育案例汇总。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身份的转型丹东地区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报告为教师“台前角色”辩护——浅析作为教育者与作为同事的教师角色论学校文化管理论教学常规的

学习

心理教育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教育10篇,内容包括心理教育讲座,幼儿心理教育。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

学习

特殊教育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特殊教育10篇,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十年,特殊教育典型案例十篇。一、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面对着一个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特殊孩子,教师要给他们更加特殊的关爱。一把糖果、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整理衣物鞋帽、扶他们走下楼梯

学习

教育硕士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硕士10篇,内容包括教育硕士实践经验有哪些,教育硕士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