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
中***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172-01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土建类专业,最常见的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出于专业群建设壮大、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需要,同时开设两个专业。但若问起两个专业的区别,大家往往只能大概说一个侧重技术,一个侧重管理。但做过现场的人都知道,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分隔清楚的。如果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势必影响到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再多的教改举措都只是无用功。同时开设有两个专业的院校,必须认真分析两个专业的不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抓准专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
1 专业现状对比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同属于建筑大类,前者属于其中的工程管理类,代号560501,后者属于其中的土建施工类,代号560301。2011年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对于两个专业的主要区别建议见表1。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土建教指委认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的初始岗位是建造员,工程技术专业的初始岗位是施工员,但我们国家很多省市并没有建造员这一实际岗位,大部分都只有施工员这一职业岗位,或是建造师这一注册执业资格。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初始就业岗位上也没有很大区别。
2 专业特色分析
要办出不同专业各自的特色,关键在于抓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方能办出专业特色。两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分析如下:
①就业面向不同。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包括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工程咨询服务方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一般为面向施工单位的一线施工员,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则面向包括建设方、施工方等各方在内,从事如建设单位项目报建、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内业、投标及合同管理工作;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等工作。
②培养目标不同。如表1所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侧重培养施工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培养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需的项目投资策划、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员。
③专业核心能力不同。一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应该由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组成,以循序渐进、逐层递增的方式形成。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对比见表2。
从上述分析可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侧重经济类、管理类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侧重施工技术类、施工组织类能力的培养。
④专业课程体系不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许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则有所区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等各类施工课程,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房地产开发等经济管理类课程。
⑤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不同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手段――实践教学体系是不同的,两个专业的主要实训项目对比见表3。
两个专业开设有许多相同实训项目,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实训项目的侧重点、深度及广度要求是不同的。以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为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同学只要求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完成工程测量简单任务即可,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除了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模拟完成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放线任务,满足工程建设过程测量需求。实践体系的不同,正是不同人才培养需求、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的体现。
3 不同专业和谐发展
在同一所高职院校里同时开设多个相近专业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出于扩大专业队伍、提升专业群影响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考虑。但如果没有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进行深思熟虑后的准确定位,就会出现专业概念模糊、专业特色混淆、专业建设重复的现象,要不然就是出现专业建设各自为***、教学总量过剩、专业资源浪费的现象。
要使得同一所院校里的相近专业各自健康发展,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院校所在地的人才需求特征,结合本校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充分论证不同专业的人才定位,准确把握不同专业的人才核心能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建设专业群,才能实现教学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效益最佳化。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2
摘要:
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论述了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建筑施工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重点讨论了“六结合”的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管理
中***分类号:TU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54-05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自***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目前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规模发展十分迅速,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他们已逐步成为各类建筑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工程建设的步伐不会放缓,工程建设规模仍然巨大,这对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会需要更多受过正规教育的高水平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各高校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1]。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概括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平台课程的相关知识。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土木工程技术放在了第一位,可以看出,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从事管理工程。
建筑施工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原理、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具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课程理论部分涉及三大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砌体工程、地基基础和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跨越技术和管理两大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本身来自于工程实践,又用之于工程实践,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在技术与组织管理两方面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因此,教学内容与方法也需要不断发展与更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之前“粉笔+黑板”的呆板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给广大施工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展示授课技巧的机会和平台,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上述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师的讲课难度更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施工技术类课程重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容易受专业名称的误导,重视管理类课程而轻视施工技术类课程,意识不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施工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往往在潜意识中放松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学习不够认真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授课教师工程经验欠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施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授课教师除需要具备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虽然具备高学历,但较少参与工程实践,甚至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讲课时只能照本宣科,局限于书本内容,无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也无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挥,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近年来出版的施工类教材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但许多内容仍旧是传统的建筑材料、施工机具、施工工艺和工程案例,而许多已经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却未能得到体现。另外教材中的许多插***内容也非常陈旧,有的仍旧是使用多年的示意***,与当前的工程实际差别较大。若仅依靠教材内容授课而不及时更新,会使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丧失兴趣和信心,从而降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课程之间缺乏交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施工类课程授课教师若在授课过程中只讲授施工技术和组织的相关知识,不能适时穿插一些管理、经济和法规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很难意识到施工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密切关系,容易造成知识孤立,不能融会贯通,达不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实践性强、逻辑关系差等特点,若授课教师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只是用语言描述和教材中少量的***片讲解有关施工机具、材料、工艺、工序的具体问题,学生就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另外,由于课程内容多,学时有限,教师往往很少安排讨论课,以致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6.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许多高校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安排甚至不安排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只有
寒暑假在工地进行相对集中的实习性质的实践教学,这样使建筑施工类课程在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纯粹理论知识的讲授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时就一知半解,再等到集中实习时理论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实习如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两者的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三、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一)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1999年在土木工程专业下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正式成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取得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于2011年5月以全票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评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1.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开设施工类课程的高校有的称之为土木工程施工,有的则以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开设建筑施工课程的同一学期还开设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道桥工程设计与施工两门课程,分别讲述不同施工领域的技术知识。为了更好地对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区别,学校从04版培养方案开始将施工类课程名称由03版培养方案中的土木工程施工更名为建筑施工,开课学期从第6学期提前到第5学期,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专业主干课,并在第5学期末开设建筑施工课程设计。开课时间提前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诸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等后续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2.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承担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归属于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授课教师均具有广泛参与工程建设的经历,在教学之余一直从事工程代建、监理和咨询等业务,拥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们也承担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内容逻辑性较差,无法通过推理、演算来掌握,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很多,学习难度较大[2]。另外,随着国内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形势对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
四、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充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建设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相关研究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该课程以满足毕业生能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和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为宗旨,立足于本专业08版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建筑施工课程的重要地位,不断积累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精心挑选授课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各类课程之间的交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借鉴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的授课体会,提出通过实施“六结合”策略来推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六结合”策略模型如***1所示,具体改革措施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相结合
授课教师在开课伊始就应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管理类、经济类、法规类课程学习需要,重点强调施工课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将施工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讲解,穿插一些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的知识或案例,将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技术知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掌握各类知识的能力。
2.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相结合
针对施工类课程许多教材内容陈旧,授课内容未及时更新的情况,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认真对比分析各类教材,慎重选择,最好从获奖教材和部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另外,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建筑领域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和推广情况,了解工程前沿的知识和动向,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进行补充和介绍,注重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传统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知识,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5学期末进行的课程设计和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由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首先,由于第5学期结束后的
寒假不便安排实习,可以将课堂教学安排在第5学期后半学期进行,这样课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实际工程开展有关施工组织方面的实践训练,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设置观摩教学课,根据理论课的授课进度安排若干次工地现场观摩课,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可以根据施工***纸和现场施工情况或存在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观摩教学前教师需认真编制详细的观摩教学计划和内容,提前确定好工地和现场讲解人员,并重点强调安全和纪律,学生人数太多时,可分组安排,为便于管理和保证学习效果,每组最好不超过20人。再次,在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实习施工知识,还包括各类管理知识,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应做好实习组织工作,继续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高层次工程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白实施的原因,实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从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组织行为学、美学等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深入分析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并且需要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甚至是工程事故进行实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学科各类理论知识,还应在参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参观考察过程中注意收集和梳理工程资料,比如收集某些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机械的照片和录像、施工***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等资料。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新闻、工程***片或工程事故照片,不断丰富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在讲解施工原理和方法时,适时进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主讲与团队讨论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主体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确保教师讲课的主导地位,还要兼顾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对于授课教师,开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讲课思路和方法,明确重点讲解内容。另外,要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收集到的各类相关工程资料进行链接,营造一个***、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他们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从建筑材料到施工机具,从施工工艺到施工规范,从基本原理到例题分析,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确保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对于听课学生,授课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参加讨论、提出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在融洽、开放、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展开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和思考题,提前布置团队讨论题目,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教师适时进行团队辅导,加强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传统考核与创新考核相结合
许多高校施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取传统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所占比例可适当调整)”方式。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打分,学生提高卷面成绩的手段主要根据考试范围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埋没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对考核方式加以改进,要从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变为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尝试如下创新考核方式:适当降低客观题所占分值,增加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卷面成绩所占比例降低至50%,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在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考查的基础上,增加课堂发言、观摩课表现、团队讨论、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考核,赋予一定分值加以量化。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进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
五、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尽快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受课程特点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仍然十分必要,建议尝试采取上述“六结合”的策略,采取多种措施来系统提升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2]刘艳***.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44-47.
[3]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河南建材,2008(3):77-78.
Teaching reform of construc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NI Guo-dong, YAN Xiao-fei, NING De-chu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P. R. China)
Abstract: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协作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庞大,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复杂,参与建设方众多,资源投入数量大,建设周期跨度大,因此需要多方面、多工种、多技术的共同协作和配合,很多人认为协作与效率之间整体上不存在什么必然联系,只是局部施工中的要求,但则不然。管理的目的就是统筹安排,减少资源的损耗,从而提高效率。但是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管理的这个本来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大家没有很好地理解管理和效率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要想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率,首要的就是从建筑施工的通力协作和管理下手,搞好管理,效率的提高才能实现。
1 对设计单位的协调管理
设计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把建筑工程项目从虚拟概念转变为具体详细的数据、***纸和实施方案。设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面广泛,施工环境错综复杂,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要正确协调好项目自身的土方、采暖、电气和通风排水等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工作,及时与各个专业项目部进行协调沟通,成立设计管理部和专家咨询组,咨询并选择采纳工程部和业主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与***纸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提高整体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错误,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建设过程合理有序,进度正常,确保如期交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立由总工程师办公室牵头,联合专家咨询组、施工单位、业主、承包单位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设计审查组,从设计方案的构思阶段开始,对设备选型与购置、各专业外包工程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取证,力保设计方案最优,设备经济实用。
1.2 按照建筑工程各个项目的进度安排,各设计单位提供具体明确的设计进度计划和供***计划,并由设计管理部严格检查实施。设计管理部对各项目的设计进程进行追踪管理,所提供***纸必须经过总工程师办公室专家组审核合议并确认正确无误后,才能由设计管理部安排***纸的发放。由于现场其他因素导致按原施工***不能正常施工的,应由设计管理部拟定设计变更联系单并联系设计单位据实再制变更***,并经由总工程师办公室相关专家签字盖章后,设计管理部方可安排设计变更文件的下发。
1.3 设计管理部协助监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与设计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同时确保设计单位与设备制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这将起到横向协调的效果。适时引入激励机制,对设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奖优罚劣,敦促设计单位不断提高其设计水平,提高其为工程服务、为施工单位服务的思想。
2 对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
2.1 多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
为约束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施工单位的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安全施工,如时完工的目标。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相互冲突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到主管部门,由上级领导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交叉作业相互之间的干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平行作业。一个普通的建筑工程单项作业就有100 多个,各个单项作业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冲突或交叉作业,从而导致施工进度受阻,工程无法正常进行。比如作者以往参与的一些建设项目,两个单项工程分别分包给两家施工单位,工程同时施工,进度安排基本一致,这就会使其中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受到阻碍。为避免类似的情形出现,建筑工程建设指挥部通常是工程管理部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并由主管施工现场的副总指挥督导,在尽量考虑双方需要的情况下,分清轻重缓急,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2.2 单个施工单位内部的协调管理
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与部门,必须对其单位的内部工作做到管理有序,井井有条,并且***思想,创新管理,形成一套适合于本单位本部门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要进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教育,建立健全每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详细规定,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项目内部对分部分项工程应有指导性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逐级签字程序;施工现场的各类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专业性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绝不允许从事施工作业;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质检员,跟踪管理,随时检查,实时监督,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严肃制止违章作业;日常化、制度化的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重点在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域、人行通道中必须悬挂警示牌或标语;工地要保存好详细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并做到项目齐全,内容符合要求。总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才能够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尽量的缩短工期,节约建设成本。
3 设备制造、供货过程的协调
建筑工程主体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设备采购,以及其他相关物料采购,一般有将近100 个合同。各级供货商遍布全国各个省市,按照工程如期交工的进度要求,自开始到结束,将会有大量的设备和物料需要保质保量、安全有序地完成其制造、运输、安装和交货四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供货时间和质量保证是业主最关心的,因此建筑工程管理部在供货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环节在各供货商之间进行协调与配合。
3.1 运输协调
加强运输协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准时并且保质保量供货,这一环节的协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经常对承运单位进行督促,还应及时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组建一个协调小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信息交流通畅、运行程序高效。这一协调机制的建立将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设备及物料的安全和快速运输。
3.2 供货商之间的协调
各个供货商由于利益与出发点的不同使其对项目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与期望,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每个单位的关联性也各不相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使项目管理者在强调项目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更要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增加了协调难度,僵持现象时常发生。为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项目管理者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厘清各单位承担的范围、接口、协调内容以及责任方所在,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不定期的召开协调会,解决供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协调各方立场,争取妥善解决,避免僵局出现。工程各管理部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专人负责制度,准确提供设备生产情况和信息,将实施结果和遇到的难题及时反映给上级,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勇.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成功协作方略[J].山西科技.2009(04).
[2]刘笑权.探讨加强施工各专业协调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
[3]田伟.协调管理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与具体措施[J].中外建筑.2009(10).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各专业;协调管理;方法
1前言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2施工中常见的协调问题
1.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
经常出现电气进户管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以及电气开关设计在自来水管的管后等情况。另外,电气线管在土建施工中被堵塞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2.土建专业与给排水专业
经常出现给排水管与梁和板相冲撞的情况,还有卫生间的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的位置与施工后卫生洁具的安放位置不相对应的情况等。
3.土建专业与暖通专业
经常出现暖气管道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另外,在施工中没有预留空调管线的出墙预留孔,出现入住后砸墙,破坏墙体结构的情况。
4.建筑外表面、功能与结构
各种预制构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如在施工中没有考虑预留位置,将造成二次施工的后果。
5.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
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另外,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协调问题。
3产生问题的原因
1.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则极易产生问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或者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培训,看不懂施工***纸,将增加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造成各专业协调上的混乱情况。
2.从施工质量方面分析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施工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施工建设过程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各专业的质量控制。因此,要在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严把质量关。
3.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分析
如果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认为工程项目中返返工是正常的,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即使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4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5做好各专业间协调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技术协调
首先,提高设计***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设计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就不一定协调,这就需要在***纸会审时找出问题。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管线***,协同环控、动力照明、电气、建筑装饰以及弱电、消防等环节,对***纸进行会审,如***纸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交设计单位确认。另外,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二)加强管理协调
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熟悉施工***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掌握***纸要求,研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防止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由管理层到基层逐级的责任制度,权责分明;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纸上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各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
(四)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技术责任的协调管理,才有可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6结论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专业协同;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中,常常因为各个施工单位缺乏责任意识,相互之间又缺少相关的协调沟通,导致建筑工程在主体建筑完成后,在装线路、卫生间、排水、厨房、电梯等等各种装修时常常出现错误,甚至是拆毁墙面重新修改来应付出现的错误。而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其安全。因而研究处理好各个施工过程中相关专业之间的协同关系成为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未做好协作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因未配合协作而出现一些施工问题。设计者与施工者,消防安装、煤气安装、空调安装与施工者,装修部门与施工部门之间等等,因为专业知识不同以及责任不清楚,造成工程建筑的环节之间产生脱环或是错误,最后好好的建筑被搞的乱七八糟,建筑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如若各个环节相关专业负责人没有进行有力的沟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增加。在此举一些我们常见的未进行协调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某一住宅区分包安装水电的工程队,在埋设水电开关线的时候没有与建筑施工者进行沟通门的开启方向,结果等所有的线路安装好,门也安装好后,发现线路开关在门的后边,使用起来相当的不方便,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已经粉刷好的墙面凿开,重新进行管道线路的埋设。这样子,不仅工程会延期,也增加了费用和劳动力,并且重新凿开墙面,若未做好,很有可能对墙体产生损坏,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个例子,是业主与设计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最终导致电梯轿厢进行临时修改。这是某个业主,在进行电梯设计时,直接将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梯尺寸给设计院,让其进行设计。而设计人员拿到尺寸后也没有多问,直接进行设计,结果当电梯运到现场后发现,电梯轿厢尺寸大了,比电梯井的尺寸整整大了200mm。这时,大家才赶紧看是哪里出错了,结果发现是设计人员把电梯厂家标注的井孔尺寸当成了电梯井的轴线尺寸了。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将电梯轿厢的尺寸进行修改——缩小。这些修改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成本,而这些问题,只要认真些均可以避免的。这些事故,是因为相关施工部门不细心,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施工沟通造成的。除此外,相关部门的责任不明确,也造成了一些施工事故。施工单位觉得这个地方的设计自己又不清楚,也摸不清楚另一个部门的设计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就将不清楚的设计搁置在那里,并且还会抱有这么大的工程出现返工现象是很正常的问题以及这个地方的施工不关我的事等,不负责任的心态,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未及时进行协调,出现了大量的施工问题。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作业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作业在整个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相交处的工作多是细节和小问题,但是这些看似是小问题,若未及时进行处理,则不仅仅是增加事后修正的难度,并且会增加成本,对建筑的质量安全产生威胁,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反复的进行修复施工,耽误的是各个部门的时间;并且反复的拆、修造成建筑垃圾的增加;在出现问题后,进行修改的时候,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推脱责任,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等等,这些造成建筑施工延期,经济损失增加,并且还增加了建筑垃圾的污染,对企业、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损失。
三、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要点分析
在现代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管理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各个专业对协同的重要性的认识
工程建设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像其他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返回工厂,可以退货。建筑建成后不能退,只能改,改的好,增加成本和建筑垃圾;改的不好,除了经济损失和生产更多的建筑垃圾外,还会对在建筑内居住的者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因而,在建筑工程中从管理者、设计者到施工者,等等各个单位都要有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合同,认真对待问题,注意到施工中协同的重要性,为业主和用户负责。
(二)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技术协调
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技术协调主要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建筑设计中***纸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纸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是否有保障,施工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纸设计之后与工程其它单位之间的协调最为重要。***纸的设计是设计师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进行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且设计者大多只是对建筑学的设计知识了解深入,但是对一些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细节专业问题了解不如施工者,就会出现这个地方的设计在科学理论角度上合理,但是在施工时会出现那样或是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这个看似科学的设计会不合理等等,这就需要施工者与设计师及时沟通协调。除此外,施工者对设计单位设计的***纸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都应该及时的进行协调沟通。如若不进行协调沟通,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觉得这样子施工就行”或者是“就这样子放着吧”。而这些小问题,会造成建筑最后未达到设计者或业主的设计意愿,甚至会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和遗漏,会造成建筑必须进行返工修改的问题。
(三)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本人建议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相关专业部门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致力于定期将各个专业部门聚集在一起,解决一些需要双方进行协调商议的事情。而这个协调会议制度,在施工前要召开一次,针对各个细节进行商讨,使双方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且明白交汇项目处的设计或是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间,施工人员中要有一人负责专门与相关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对方协商,同时在施工阶段,也要定时的召开协调会议制度。在此要说明的是,协调会议制度或许会让人觉得麻烦,但是召开个会议却可以解决之后工程中不必要的拆毁或重新施工的麻烦。但是协调会议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关键是各个部门要有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这个会议制度。同时,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通过奖罚制度,落实到每一级,每一处。
(四)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设计师对建筑设计是通过科学理论基础来进行的,但是看似科学的设计,在施工中仍有不少需要进行改动的地方,而施工者能看出设计***的一些问题,凭的是经验。正所谓的,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而,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可以帮助相关的施工者,也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更加完善的设计***纸。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专业协同的管理,则需要在现有的管理水平上,针对一些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人事上等等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而建立更加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将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协同管理做好,是需要各个专业配合的。提高相关专业部门的责任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的多是些琐碎事情,但是这些小问题,解决后对后期工程影响很大。建筑工程相关部门要重视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同管理,加强协同作业的意识和责任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6
工程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应社会建设的需求设立的的专业。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激增特别是高铁等技术输出带来了大量的国际工程。对项目经理的全面掌控能力要求提高,对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法规以及项目的实际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对学生有较高要求的专业。
一、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从教学目标上来考虑还是从以后的就业单位的要求来看,本专业学生必须对项目管理有融会贯通的的变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据课本教条的去搬用。
根据对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有将近75%的学生在施工企业、咨询公司或是监理公司从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预算或者招投标工作。而实践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正是这样在教学中开展实践环节是把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联系起来的丝带,是学校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提高教学多样性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程的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经历也逐步提高,为了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能够很快的适应工地高难度快节奏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二、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实践中的引入
沙盘模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项目管理里的角色以及和同组人员配合参与合作完成一个模拟工程。是从项目的调研开始--项目的立项--项目的合同签定--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最后完工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进行沙盘模拟操作的时候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贯通。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让每名学生根据要求代表一个施工岗位角色按要求完成各种实际操作,最后通过规则和软件来考核判定每个队伍的管理成果。沙盘管理模拟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策划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
(一)前期策划阶段
前期策划阶段是整个项目管理模拟中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阶段。也是讲授和实践耗时最长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某一个小组就代表一个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的团队的每个成员-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项目经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策划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项目情况团队合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进度计划是实际项目应用最核心的知识。学生经过对项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以及自己曾经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要学会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是平行施工还是流水施工等等。生产经理负责编制施工个进度计划。经营经理负责计算每月报量以及工人进出场的时间,采购经理负责根据计划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沙盘项目的具体执行的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依据规则进行计算,按照沙盘所约定的步骤一一执行。在这个阶段所有队员必须以大局为重,以策划阶段的数据为指导在项目经理统一安排下按操作流程表进行操作。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完整性真实性,严禁跳跃操作,不可以私自操作,也不能一味求快。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下达有工程变更,应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团队一起分析工程变更事件对整个工期的影响,是不是在关键工作上的变更,在核查变更后对现金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应该适当调整材料、机械以及劳务班组的计划。
(三)收尾阶段
收尾阶段主要是对每个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策划和成果进行检测进行总结的过程。根据每个管理团队提交的策划和表格,运用沙盘规则和软件对团队进行打分,为下一个项目策划积累经验。
三、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中的问题
沙盘教学管理是在学习完理论课后的一个应用实践教学。要想立刻进入项目管理角色,跟管理团队其他人员配合好,所有团队成员都应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同一个班的同学水平有高有低,对于理论掌握差的同学,有跟不上进度的情况,进入更复杂的案例,反而会滋长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一个管理团队就几个人在操作。所以一开始操作的引导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互动和等待。并且要注意及时沟通,尽量让团队每个人都再进行操作。项目选取要由易到难,等清楚简单的操作后,再进入更加复杂的项目。
四、结语
现在职业高校注重实践是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虽还有很多问题仍在探索当中,但这对实践教育来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其教育模式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的应用恰好契合这一点。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7
1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未来3-5年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5.2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的建议 以上各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教学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建议教学重点如表1所示。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困境
作者简介:王虹(1968-),女,陕西宝鸡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高职教育水利专业顶岗实习环节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7-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1]顶岗实习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所学理论知识可以得以验证,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实习指导难以落实到位、实习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实习效果难以准确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针对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企业难找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硬性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一方面急需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希望毕业生上岗就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但另一方面企业考虑到生产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不够支持,致使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建筑工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很难落实和有效实施。[2]对于校企合作,因为缺乏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际多是依靠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持,因此学校也就无法对施工单位提出配合实习目标的具体要求,即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一次性接纳的人数也很有限。能保障实习质量要求的实习企业难找,是顶岗实习管理中的最大困扰。
2.顶岗实习指导难落实
实习单位分散给实习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建筑企业,一个工地能容纳实习学生的数量很有限,学生往往要分散到很多个工地实习,还有部分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更加大了实习工地的分散度。[3]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顶岗实习管理通常采用专业教师轮流到不同工地进行“看望式”管理的方式,教师一方面负责实习管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形式上看,管理与指导两者兼顾了,但因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教学骨干,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校外实习的管理和指导,使顶岗实习实际上处于无人管或“半管理”的状态。
3.顶岗实习安全难保障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保障。[4]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没有明确在校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职业院校、企业与顶岗实习三方又很少签订协议,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发生了安全事故,应该由谁来负责也一直是实习管理过程中最敏感的话题。
4.顶岗实习效果难考核
实习点分散度高、实习持续时间长、实习指导难以落实,导致对学生实习效果难以准确考核。通常是实习结束时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再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但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应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状况,技能水平是否提高也得不到验证。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1.多渠道拓展顶岗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
(1)以社会服务为纽带,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校企重点合作对象,了解其技术及培训需求,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员工培训等,增加企业对学校的了解,拓宽实习岗位渠道。[5]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与校外建筑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确保了学生各种实训的效果,达到了工学结合的目的。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内,借助开发区优势,与进区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住建局、广西金大道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广西荣泰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企业共建了园区实训基地。
此外,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三个结合”,即:学校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主流企业结合,师生与建筑技术员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积极建立产学结合机制。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实训教师的智力,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建筑企业提供了生产和技术服务。
(2)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基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里建校区,拥有实训基地32亩,建筑面积7800m2,露天实训场地7500m2。学院“以场地引资源”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实训和生产的一体化作用。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并承担师资培训任务,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为主组织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经受实际生产的锻炼,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企业对场地的投入,通过材料检测、工程设计等业务,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后续人才,形成了校企共赢的局面。
2.以制度作保障,落实实习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方便对学生进行跟踪和指导,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具体到人,并做好跟踪记录,辅导员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相关工作。[6]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学习适应阶段、熟练阶段和提高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工作。
(1)“实习承诺书”制度。向学生印发“实习承诺书”,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明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相应的责、权、利;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字的“实习承诺书”进行归档,作为实习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2)定期探望制度。在实习过程中,由院领导、系部领导和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分批、巡回到各实习点探望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缓解学生身处陌生环境的不适情绪,最大程度上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利用现代网络进行及时动态管理。在实习生中按班级和实习点分别组建班级QQ群、实习点QQ群和实习点飞信群,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优势,调动多方人力资源,全天候、全过程参与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解决实习指导不足的问题。
(4)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技能的指导;聘请企业兼职辅导员与学校指导教师、辅导员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的情况。
3.健全保障制度,重视实习安全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和健全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应急处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与安全管理规定”等学生顶岗实习保障制度,从而确保了学生实习的安全,保障了学生权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7]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实习责任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
4.实行双向考核,三元素评价体系
(1)双向考核制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在实习完成后,由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8]
(2)及时通报制度。对各实习点出现的各种积极和消极的事件进行及时整理收集,对涉事学生给予第一时间的表彰或处分,并及时通过实习单位联络员通报到所有实习点,发挥事件的模范效用或警示效用,引导各实习点的实习工作朝积极方向发展。
(3)实行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三元素考核评价体系,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并起到积极鼓励优秀学生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过校企共赢,调动了企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拓展实训基地,解决了实习场所不足的困境;通过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细化了实习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通过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可以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顶岗实习达到实效,实现“顶岗”和“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谭辉平,李芹,廖俊杰,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7-8.
[2]皇甫静,李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76-78.
[3]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12-14.
[4]龙伟忠.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预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
(29):169-170.
[5]丁金昌,童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12-13.
[6]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内涵 知识体系 全生命期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由建筑经济与管理或者建筑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在国际范围内其英文名称大多为Construction Management。比如,英国皇家建造师协会(CIOB)自1980年推出建筑管理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专业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并把CM课程作为CIOB特许建造师教育框架的基本课程。李世蓉教授,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协会2009~2010年度的全球***,在CIOB内部发起了对建筑管理内涵及边界进行重新定义的专题研究工作。
在建筑工业化、专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建设项目本身以及建筑技术、投融资模式、采购方式、运营维护方式等的巨大变化,使得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边界变得十分模糊。姚兵(2003)提出建筑管理学应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学、建筑业产业管理学和建筑企业管理学三部分内容。成虎(2007)提出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等。仁宏(2007)提出工程管理虽然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但是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畴已经显著扩大,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新形势下,如何界定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其知识体系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二、工程管理的内涵
(一)泛工程管理的概念
1.工程
工程,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的内容包括对于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等。其中,工程有时特指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有时指一种事业,如希望工程。
按照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工程。
2.工程管理概念
工程管理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工程预期目标的过程。尽管工程管理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然而,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已经显著扩大,逐渐渗透到国防、航空、交通、石油化工、采矿冶金、信息等各行各业。如今,工程管理既包括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和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因此,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泛工程管理的范畴。
(二)***工程管理专业内涵
1998年***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原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或方向)归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并下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见***1)。***工程管理专业学科门类属于管理学,隶属于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作为该学科下设专业之一。可以看出,***所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并不能涵盖“泛工程管理”内涵,它并不包含“工业工程”等管理内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工程管理专业也并不等于单纯的建筑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还包括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内容。截止至2008年4月,包括本科目录外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等学校中已有283所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些院校完全没有工程背景,比如一些财经院校开始的工程管理专业,但多数都立足于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的工程专业开设。因此,国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数可以归类为建筑工程管理,即狭义的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框架知识体系
本质上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门类。按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研究对象分析,其知识体系可以包括建设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建筑产业管理;按照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学科知识分析,可以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等)、法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等。
(一)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法规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如国家建设行***管理机关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建设单位(发包人)与施工单位(承包人)之间的关系等;第三,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内部劳动关系,如订立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纪律等。从立法层次上,可以分为法律、行***法规、地方建设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府规章四个层次。
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技术依据,受各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约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或支撑,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管理的制度体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加入WTO之后,我国也将逐步完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
(1)对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的安全、卫生等技术要求和直接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环保、节能等技术要求,按照指令性模式制定技术法规,强制执行。
(2)对不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技术要求,以及为保证实现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等,按照陈述性模式制定技术标准,属于非强制性技术文件,推荐自愿采用。
(二)建筑产业管理
广义建筑业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及维护管理,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商务、法律咨询和中介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等。其产品不仅包括实体建筑产品,也包括了大量服务和知识产权,这是建筑业真实的活动空间。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其他建筑业。建筑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建筑市场管理及行业管理两方面。
广义的建筑市场指建筑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建筑产品、建筑生产活动以及有关机构。建筑市场上的交易物种类繁多,包括咨询服务、勘察、设计、施工、构配件、劳动力、建筑材料、施工机具、运输服务、建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
1.建筑产品供求机制
建筑产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多数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属于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建筑市场买主可分为***府部门和民间部门(企业和个人),***府向来是最大的买主。
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建筑业需求具有周期性。短期看,存在繁荣与萧条的更替。长期看,建筑业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密切关系。城市化进程呈现S形曲线,建筑业增长速度呈现倒U型。从供应的角度看,建筑业存在建筑工人技能水平落后、咨询设计人员能力不足、承包商提供融资承包等能力不足、建筑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建筑市场价格机制
建筑市场产品定价存在三种模式,市场定价、计划定价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指导定价。计划价格,***府对建筑产品数量、价格均进行管理,典型的定额计价方法属于这种类型;指导价格,***府对建筑产品数量进行管理,而放开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市场价格,***府对于建筑产品数量和价格都放开,全部由市场确定。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指导定价模式。
3.建筑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确保建筑市场有效竞争,***府需要进行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①***企分开,避免行***权力介入市场。
②避免垄断,维护消费者权益。
③反不正当竞争,规避腐败。
④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⑤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4.建筑市场化准入与开放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采取准入许可制度,即企业资质许可和执业人员资格许可制度,进入我国建筑市场需要具备相应的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同时,建筑市场国内开放工作基本完成,并且按照WTO规则实施了国际开放。
5.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建筑市场的组织、企业的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它以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组织形态,这些可以归纳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效果。当前,建筑产业及市场结构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垄断和过度竞争问题。
6.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建筑质量与安全是***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筑质量不合格是造成人身伤亡的首要因素。过低的建筑寿命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7.建筑业制度和技术创新
建筑业需要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下大力气突破,利用信息经济学、产权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完善建筑管理制度,并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能耗偏高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全面推进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此外,还需要解决建筑垃圾、建筑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8.建筑行业培训与教育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的固定设施,建筑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推动建筑业良性稳定发展是一个基础性课题。完善相关协会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是一项基本任务。
(三)建筑企业管理
建筑企业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其他咨询企业(招标、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按照西方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承包商和咨询类企业两大类。建筑企业管理主要侧重于建筑承包商(施工企业或者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其内容一般包括:
1.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治理机制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筑业的一项基本任务,国有建筑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管理,实现***企分开并提高竞争力和自负盈亏能力,改善经营生产效率。
2.企业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确定企业经营业务和发展战略,在经营领域、主营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打造企业的特色和特点,其中还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机构等的相应调整。
3.企业经营管理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市场开发以及承揽任务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其日常经营活动还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
4.企业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全部围绕着建设项目展开,所以其管理以项目现场管理为主,强调项目管理方式,强调项目经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
(四)建设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是在一定空间上的技术系统。它由功能面和专业要素组成。比如,一个校区由教学楼、***书馆、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等组成。而教学楼提供教学功能,它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力系统、消防、通风系统、通信、多媒体系统、语音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许多专业要素组成。这些专业要素不能***存在,他们通过系统集成共同组合成教学楼功能。
1.了解建设项目环境
比如***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其他方面等。
2.确定建设目标
除了传统的目标如质量、费用、时间三者之外,还需要关注安全、环保、与环境协调等因素,并且努力确保利益相关者满意。
3.熟悉工程建设模式
这些工程建设模式包括代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DBB模式,DB模式,EPC/TurnKey总承包模式,还有以融资为目的的 BT、BOT、TOT模式等。
4.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建设程序划分,主要包括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设计和施工)、竣工投产使用阶段;按照管理主体划分,包括业主方项目管理、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商项目管理等。按照管理内容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整体管理等。
四、结论
从学科角度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与工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并列,属于泛工程管理范畴。从我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除部分学校开设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方向外,绝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狭义的建筑工程管理范畴。建筑工程管理主要以建设项目、建筑企业和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和微观项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兵.建筑管理学[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任宏.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篇10
主题词:建筑工程 项目 专业 分包管理
Abstract: the present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hina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measures and trend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ubcontract
中***分类号:TU1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推行,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现代化项目管理的不断转变,将更加深入化、科学化、广泛化。建筑工程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刺激,以顾客为核心的管理观念将更加的突出。以顾客为核心的市场需求,更加促使了建筑工程的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的分包,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建筑工程的分包体系,必将会把我国的建筑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分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作为发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作为承包一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是承包人。在分包行为中,承包人只是将其承包工程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部分, 发包给一个或者几个分包人,并签订分包合同,承包人仍然要就承包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向发包人负责。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建筑工程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两类。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
二、我国建筑工程现阶段项目分包管理的特点
1、主体是特定的。一般的分发包人是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建筑业企业,分承包人是从分发包人那里承接工程任务的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两者在市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建设单位不是分包市场的主体。建设行***主管部门或工商行***管理机关等部门也不是分包市场的主体,它们是建筑市场管理的主体,它们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市场管理活动的纵向的行***关系。
2、客体是特定的。分包交易的客体是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承、发包范围内的专业性建筑产品或建筑劳务。交易客体必须是建筑工程中由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允许分包的部分,或者从反面理解,交易客体不得是法律、法规或规章禁止分包的部分。
3、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横向的平等的财产关系。它根源于承发包双方之间的地位平等。但不平等的情况现实存在,不过这也恰说明,我们需要发展分包市场并对其引导、管理和监督。
三、项目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市场的日益竞争,多元化,促使承包商在承揽工程项目时,必须降低利润,使利润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分包价格也同比下调,逐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较低的合同价格直接造成分包工程质量差,分包队伍素质难以提高的局面,同时劳务市场技术工人紧缺,劳动力素质不高,与成本形成显明的对立。因此,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总包商回避责任,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的整体系统性;
2、分包商聘用素质较低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施工;
3、分包商为降低成本,材料以次充好;
4、工程施工降低标准,施工质量不符合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
5、分包商放缓施工进度,拖延工期。
四、加强完善项目分包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提高分包商的专业化程度,增加项目管理的灵活度,逐渐淡化管理界限,进一步规范管理,适应我国的国情,增大分包商权力,提高授权度。总包商的工作重心要转为向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分包商的工作重心则是提高自身的管理。灵活组建项目团队,工程总包项目团队分化出临时性小组,来处理相关的任务;分包商参与总包项目团队的工作。规范合同、项目正式信息沟通渠道等,使工作程序更加专业、规范和严谨。总包商用合同约束分包商,广泛使用项目补充协议,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工程总包后,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必须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管理人才、自购设备等。分包商要专注于提高其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要再外包给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分包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专业化技术水平,以适应市场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水平,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企业必将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国家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进一步促使专业化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
3、提高建筑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行项目分包,才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项目分包是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需求。
五、我国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程度将更加具体化,细分化,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附性程度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由分包商来实现完成;分包商将更多的参与总包项目的团队工作,加强其专业施工任务的协作力,分包商的一些不紧要的布施性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实现。
2、协调管理多面化,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解,针对具体任务的性质,总分包将组成针对性的团队来实现完成工作任务。灵活的组建项目组织,分包商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协做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
3、管理将更规范化,标准化,凸显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完善项目信息之间的沟通,更加规范工作程序。
4、总包商会逐渐将为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放在首要工作上;分包商授权将逐渐增大,权利更高,完成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善于加强自我管理的分包商将更加受到欢迎。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将会变的越来越专业化,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建筑企业会逐渐压缩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将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分包管理,专业化施工。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逐渐形成现在的分包管理体系是建筑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将更适应国情、更科学合理、更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中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9.
[2]成虎、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3]毛佳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