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0篇

小学语文篇1

(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例如,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而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课文,提升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出课文蕴含的意境,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例如,嫦娥奔月的凄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悲壮等,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熟练朗诵,毕竟“熟能生巧”。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充分体会到这些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厚感情和美妙意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就现在的课堂来看,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多停留在变换多种形式的机械复读而已,指导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目标。而一些名师却恰恰能在朗读指导方面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的朗读指导(片断):师:(一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很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有个逗号,可老师为什么停了那么长时间呢?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子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停了很长时间。生:志愿***说到这里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停了很长时间。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也就能读准了。于老师的指导从范读与感悟入手,让学生体会读中停顿所包含的情感,很朴实,无花样,但是读的感情、读的思维却向纵深发展。由此可见,有效的指导朗读,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过程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而这种情感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三)把握主旨,掌握情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激发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阶段。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的情怀,勾起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剖析文章,激趣

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意境美。具体来说,当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文章深藏的意境,让语文的意境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语文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

(五)分析特点,培养情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需要教师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小学生是具备着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群体(小学生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尺度,许多的名人作品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识不进行讲解,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就会在课下主动去查询这些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论

小学语文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分类号】G623.2

语言是人类沟通与交流必需的工具,人们从小开始就接触语言,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语言修养又相当大的部分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启蒙教育小学语文的特点与年龄特点,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不同于高年级的,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语言艺术的味道,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魅力、风格、修养、水平等方面体现了出来。也由于小学生对于形象话语较为敏感,学生在老师对自己所说话语的理解上、对其自身的评价上都不同高年级,所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征、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对其特点进行新探。

1.规范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规范教师语言,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言教学的基础。首先教育系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有严格规定,也明确规定了语言学与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按照规定严格开展。其次从职业本身来看,教师的崇高性要求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不论是在语言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语言行为的举措上。由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其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所以小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就类似于模仿,如果作为模板的教师其语言不规范就会影响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有的时候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影响终身。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词汇、语音等方面都要慎重选择。小学生对于老师的敬佩、崇拜是很深的,一开始的定位就认为老师是智慧的化身,是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化身,因此这个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语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作为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组织者的教师首先规范自己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2.科学性

科学的传播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通过语文教学传达合乎科学的、准确细腻的情意使得学生语文知识得以扩充。规范与明确是语言科学性的主要体现,其中语言的规范主要是指词汇的准确、语音的标准、语法的正确与合乎逻辑的思维等,因为小学语文在小学生学生语言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个时候其基础的稳定性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后续学科的理解,所以教师的普通话先应该准确、规范,然后在书面表达时也同样要规范准确。由于小学生在理解方面不是很全面,教师在表达词句的时候,要简练地表述给学生,尽量不要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明确、清晰、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更加利于吸收,也让教学更加轻松[1]。

3.兴趣性

语文本身可以说是一门诗一样的学科,可以将学生带进滂沱的大海,也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幽静的森林,可是一旦学生失去了关注的目光,那么语文就是变得黯然失色、索然无味。要想让学生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兴趣必然少不了,让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高年级的学生要短,而且也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或者方式方法时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创造一个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使用适当的比喻方式将深奥难懂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学到有用的东西[2]。

4.情感性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论从课堂气氛还是课堂课后的言语举措都应该表现得温文尔雅,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蕴含丰富感情,使教学语言充满丰富的感情,也应该尽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融入到教学语言中。学生的感情在教师的带动中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引起共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所以,教师需要深刻感悟与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慢慢消化与吸收,带着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堂中,使自身的教学语言可以准确、深刻地将文章的喜怒哀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文章真实的意境,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本身就要求了教师应该带这丰富的情感走进课堂,感情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课堂互动时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想让学生理解好文章的真谛,教师的感情一定要投入[3]。

在新时期里因为教学方方面面的改革与进步使得小学教学语言有了新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小学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规范性、科学性、兴趣性与情感性。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言语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各个学科的学习,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对学生影响终身,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的教学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希望能够在教师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02:125.

小学语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语文教学

中***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3

语文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是指“口语”;“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书面语”。 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字”轻“语言”这一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一现实,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恰当而精炼的语言展开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教学。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教学语言重在传递信息,重在交流沟通,因此口语化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总是出口成章,书生气十足,就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口语交流经验,但很多的书面词汇他们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在跟小学生交流之时,就要注意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与他们展开交流。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根据教学进度,适度向学生展现一些书面词汇,促进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多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意思,尤其是学生主动询问是什么意思或表现出非常不理解的状态的时候,一般来说,经过口语化的解释,原来不明白的词汇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平时的沟通中,自然的交流即可,尽量使双方都感觉放松和自然。

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训练

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除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熏陶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语言训练,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训练只有在学生自主、自愿、自发的情况下,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训练呢?首先,激发学生对语言训练过程的兴趣,也就是让语言训练的过程有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等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给学生安排一些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自信。其次,有意鼓励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进行主动学习,大胆去创新,去质疑,去发问。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思考和发现;打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产生一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问题,若解决不了,教师再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通过幽默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当然,幽默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加积淀,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教师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其中的幽默智慧之道,在生活中有意加以训练,慢慢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当然也不要刻意强求幽默。在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需要教师给予纠正,但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不会感觉到尴尬,同时又能发挥纠错的效果,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这种时候便是教师发挥幽默语言的时刻。比如,初学标点符号的学生总是无法自如运用,出现各种问题。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学生见状哄然大笑,但很快便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通过范读促进语言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所以范读是有必要的。在范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这种美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升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五、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小学语文篇4

1.学习环境层面,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不会说完整的话,说话越来越简单,并且说话不条理,缺乏逻辑性。而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学习环境来看,主要由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看,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但由于课程内容重且难,考试压力大,真正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占据,很少有参加社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就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再加上社会环境中语言污染严重,形成了不良的导向,如网络语言的杂乱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从家庭因素来看,因多数不良的说话习惯在学龄前就已形成,到学校后纠正起来困难很大。一些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甚至自己就有许多不良的说话习惯,从而疏忽了家庭教育。

2.学习心理层面,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许多孩子存在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差、自卑、胆怯、顾虑、紧张,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强,怕回答问题出错,别的同学笑话,不敢回答问题。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口语交际能顺利进行,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3.教材设计层面,缺乏口语交际情境,训练与生活脱节

据绝大部分老师反映,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内容太多、太难,又因为课时少,教师疲于完成进度,应付各级各类测验、考试,许多必要的训练,包括字词的实际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训练很多时候被压缩掉了,课文中的很多词学生不会具体运用,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中缺少必要的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

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训练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脱节。现在的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多是在“语文园地”和课文中向课外拓展的那一部分,比如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关动物的文章,那就在单元教学临近结束时让学生谈一谈有关小动物的故事。想法是很好的,但口语交际是现想现说,要求思维敏捷、反映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考虑好说话的内容,选择好语句。而小学生由于思维跟不上语言的进展速度,讲不了几句就卡壳了,或是前言不搭后语、结巴、停顿,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4.教学方法与评价层面,教学针对性不强,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平衡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年了,它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从观念和意识上有了极大的转变,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全体;重视教材解读,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但是走进课堂,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教学行为上也浮现出一些问题令人困惑。课堂教学变热闹了,但重形式的多而重实效的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但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少了;学生学语文的渠道增多了,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了,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被忽视了……我想,这个矛盾不仅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1 读写结合,训练平衡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等。为改变“读写分离”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多老师提出要将练笔挤进阅读教学,体现“读写结合”。怎么理解“读写结合”中的“结合”呢?我认为不能单纯理解为阅读课上有“写”的练习就叫“读写结合”。真正的读写结合应该是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体化,是阅读能力训练与习作能力训练的一种平衡。

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要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活动。作为阅读教学,肯定要把文本“怎么写”的问题,放在一个至为重要的位置来加以对待。因为语文学习中,如果抽空了“言语形式”去教学,语文课就不能成其为语文课了。而写作之前的心理准备、材料准备、情感激发,都需要获得适当读的指导,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搭好脚手架,把文本理解、语言训练、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环节用老师最为擅长的手段、学生最容易消化的方法揉合在一起。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写中促进思维,在写中学会转化语言。在《鸟的天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以榕树(或鸟儿)的身份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逐步训练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从而为今后脱离范本,自我表达形成知性的判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望月》一文时,把文本解读成三大板块――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从内容上分解成三大块后,王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写法特色的不同――“江中月”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有诗歌的味道,“心中月”有童话的味道。同时,在品写法的时候,王老师利用作者赵丽宏的原话,再次提炼出读法――“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立足“阅读本位”。第二课时,王老师立足“写法本位”,主要引领学生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让生明白“江中月”部分作者按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写;先写景又写事,景物交融。其间,王老师还拓展了朱自清、贾平凹、斯妤的写月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写自己心中的月,读写结合,把学生带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2 顺学而导,习得平衡

当前一些教师误解了“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整堂课学生信马由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把课堂时间,课堂主体全交给了学生,却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是获得了学习的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增加灵活度,要在自主和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学习知识到发展能力顺利过渡。所以,当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时,教师的“铺路搭桥”就成了顺学而导的关键。

3 适度拓展,课内外平衡

语文学习离不开文本,我们教师应结合编者用意去理解文本、用好文本,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拓展文本,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舞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语文学习必须处理好文本学习与其他学习资源的开发,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篇6

文学话语蕴藉的一大典范特征就是通过有限的话语表达无限的意义,这种属性被称之为文学话语蕴藉的含蓄。为了让作品含蓄功能发挥到极致,从古至今,文学作者往往极力追求字词的锤炼,通过炼字达到话语蕴藉的目的。能够入选语文教学课本的作品,首先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深厚的功底,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指导和示范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最重视炼字的体裁,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这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从字词角度着眼,开启作品中的话语蕴藉属性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以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录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讲解这首古诗的时候,如果仅仅对诗歌内容作一般的分析,然后告诉学生作者王之涣如何具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抱负,学生固然能够理解作品。但是,一方面,该诗写作的年代是一千年前的唐朝,在时间上距离今天过于遥远,当时文人普遍遭遇的怀才不遇而壮志难酬的心态,与我们今人有着太大的社会历史差距,如此一来,对我们理解古人诗歌中的理想抱负有着巨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小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往往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许多我们成年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的问题,让他们完全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通过古诗中炼字的特点,开启作品丰富的蕴藉属性。就这首诗而言,我们可以抓住本诗的“诗眼”———“更”字,破解作者借助“更”字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开启诗歌的话语蕴藉属性。从诗歌内容上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更”字换为与其意思相近的其他字,例如“又”、“再”等等,然后问学生这样替换之后诗歌意义会有如何变化呢?通过对比发现,诗歌中的“更”字是表达了数量上的增加,但是,无论是“又”还是“再”,都仅仅表达这层数量上的意思,无法获得更深刻的内蕴。而作者使用“更”字则属于话语蕴藉典范形态之一———含蓄的体现。因为从全诗来看,“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如下三层意义:其一,这个字表明了作者不是第一次登楼,而是再一次登楼。即登楼动作在数量上由一向多地重复的过程,以此比喻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其二,这个字表明了诗人继续登楼,即登楼动作在质量上由低到高地逐层增加,以此比喻人生境界继续提升;其三,这个字表明了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即登楼动作不仅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都是连续不断和永不停止的,以此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第一层意思可以被看做基本而平常的意义,如果用“又”、“再”、“重”等等其他字词,也能表达这个内涵。但是,这样必然导致这首诗内蕴的浅显化、平庸化。换句话说,这首诗如果换掉这个字,也就没有多少意味可言了。为此,需要找一个字,它不仅能够传达上述平常意义,而且,能够由此生发或挖掘出更深和更高层次的意义来。可以说,正是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竟然能够与崇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诗人的登楼体验能够超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和开拓出更为深远、丰富、悠长的意义空间。这三层意义确实只有“更”字才能圆满地完成。这正如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指出的:“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赅,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炼字并不只求新奇或奇异,而是要“言简意深”,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古代诗歌中炼字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话语蕴藉。其实,这种特征在语文教材选录的许多古代诗歌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诗的“下”字,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的“泊”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诗的“出”字等等,通过从炼字角度挖掘话语蕴藉的含蓄特征,学生在理解这首诗的内涵的时候,必然要更为清晰深刻。

二、炼句与话语蕴藉的含混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不仅体现为炼字中的含蓄,还体现为炼句中的含混。所谓的含混指的是看似简单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换句话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该诗歌有多重不同的意义。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傍晚时分驱车古原看到的景色,睹物思人,有感而发,感怀自己理想未能如愿,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理。对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古人炼句的特点,着眼于该诗的话语蕴藉特征。在这首诗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疑是全诗的主题句。从全诗来看,这句话包含了无限的意味:其一,夕阳无限美好,虽然已经到了黄昏。这里交代了作者游玩观赏的具体时间是傍晚时分,这是全诗发生的时间背景,以此表明夕阳景色无限美好,虽然这种美好景色的出现只有在傍晚才能看到,但是,正如人生中不经历风雨无法看到彩虹一样,只有牺牲或者付出部分东西,才能获得你需要的。这里可以表达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其二,夕阳无限好,但是已经到了黄昏时分。这里的傍晚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具体时间的层面,通过全诗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怀着一种不佳的心境来到古原的。面对夕阳西下,作者感慨万千,深深体悟到自己理想未能实现,而青春已经远逝,于是睹物思人,感慨唏嘘,在这里,诗句表达的是一种惋惜而颓废的情感,这里与其说是在赞美夕阳西下的美景,不如说是对人生迟暮的悲伤和无奈。其三,唐代帝国就像眼前的夕阳一样,经历了中午时分的灿烂之后,已经不得不面对整体的衰落和倒退。这里的夕阳已经不是具体的时间表征,而是一种隐喻和象征,象征着大唐帝国盛极而衰。在这首诗里,同一个文本话语系统却蕴藉着多重不尽相同的意义,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内在情感和态度,这正是话语系统的丰富的意义生成的潜能,而这种潜能的生成完全借助于诗歌语句本身,离开了诗歌语句的特殊表达,这种无限生成的意义可能性就将变得极其平面化、单一化和固定化。同样的效果还体现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这首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多重的意义:从表层上看,这句诗写的是春夜下雨的特殊景致,表达了诗人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我们可以借此教育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能力和习惯。从深层上看,这句富有哲理的经典诗句,其实隐藏着人生的哲理和内蕴,虽然作者目的在于写春夜雨景,但是,并不妨碍其更为广阔和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世界上成功的事情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在潜移默化之间默默完成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诗句内涵的同时,更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三、结语

小学语文篇7

一、提高习性效率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节省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预习任务主要是认读二类生字,扩充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经过训练完全能***进行课前预习。然而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却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先在课堂上指导预习的方法

一开始,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很差,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逐渐懂得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有计划地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制定表格,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当学生已经具备***预习能力后,可把预习的时间挪到晚上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记作业常会忘东忘西,教师可以在学期初用小表格的形式制定出每一课的预习要求,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放在家里,每晚预习时拿出来完成一项打一个对勾,这样还有利于家长进行监督,从而保证课前预习的质量。

3、巧用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难事,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检查反馈这一环节中,通过评“识字大王”“朗读小明星”或奖星等评价形式使那些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己及他人的预习热情,使课前预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二)专心听讲、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处处需要学生认真倾听,但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一般上课十分多钟,一部分同学注意力就会开始转移,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专心听讲、认真倾听是我们应当重点培养的一个习惯。

1、多进行认真倾听的训练

课堂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听一段录音,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到的主要内容;当别人朗读时我就提醒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准备评价;有时在学生倾听之前我还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这样学生会听得更仔细。

2、对走神的同学多采取正面的引导

再怎样严谨的训练也避免不了有上课走神的学生,对待这些开了小差的同学,教师要注重正面引导。如看到有同学走神时可以点他的名字让他回答一个问题,还可以说“同学们看看某同学听课多认真!”小学生都喜欢表扬,一听到老师表扬别人,自己马上也会表现得好起来。

3、采取多种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单调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转移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多设计有趣的环节。识字教学中,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会采用“开火车”的方法:先引导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然后我问“火车火车往哪里开?”此时所有同学都会举着手抢着说“往这开,往这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另外,还可以用“找朋友”“登山峰夺红旗”“送字回家”等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使课堂永远充满吸引力。

(三)干脆响亮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磨磨蹭蹭、拖腔带尾,势必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干脆响亮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也很重要。

1、多鼓励胆小的学生

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一叫他起来便会支支吾吾,耽误时间。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和老师笑话。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显得很重要,此时教师可以说“不要紧,尽管说,说错了也没关系。”“从你的眼睛里老师看出你已经想好答案了,大胆地说给大家听”等。慢慢地学生有了信心,再多给他锻炼的机会,多提醒他说话要干脆响亮,好习惯自然就会养成。

2、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如认读生字、扩词、评价朗读等。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平日教学中做一些统一规定:如让学生拼读词语时,都先拼完每一个字,再直呼一遍词;评价别人时,都先指出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小建议等。

这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读字词时都会很整齐很响亮,评价别人时都会很干脆不犹豫,从而给课堂节省出很多时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笔者认为在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学生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让学生干脆响亮地说话,自己就不能说话懒洋洋地;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总

之,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有惜时的观念,思维敏捷,说话干脆,与学生的节奏和谐一致。

2、要多鼓励少批评

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必然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此时教师要认识到这正常现象,要多谅解多鼓励,使学生坚强地与旧习惯做斗争。

3、要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文教学;有效策略

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千古传诵至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诗文教学处于尴尬状态,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呆板,再加上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成效也不够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进行诗文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确保小学生对诗文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关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诗文的起始阶段,假如能让他们每节语文课之前背诵两首自己喜欢的诗文,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积累数量可观的古诗,并且还能使得他们对诗文教学产生兴趣。由于诗文与一般的记叙文不同,其语言较为艰涩难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努力将艰涩难懂的诗文内容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准确地学习诗文知识、感受诗文意境。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一诗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观光。”借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舒缓的古筝音乐,并展示鹳雀楼的优美画面,同时教师开始讲解“古代有个诗人叫王之涣,他也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到此处游览过还写下了一经典的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在优美的音乐与风景画欣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这就为诗文高效教学做好了准备。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作用,将教学过程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自己营造的教学环节中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领悟诗文的意思,从而与诗文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完全归还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应引导他们专注而从容地学习。在真实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察觉学生对诗文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其不解之处进行恰当的指导,利用诗文中的核心词语与句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可真实感受诗文中营造的意境与风景,深刻体会诗文中蕴藏的哲理与情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村居》一诗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充分的了解,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以“放风筝”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对诗文的高效学习中。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发挥,最终切实提高诗文教学实效。

3、营造最佳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古诗文中,诗人习惯将自己的愿望、情感寄托在笔下的客观事物中,赋予了自然事物人的情感,从而达到了情景相融的境界。在诗文中,客观事物情感与人的情感同步变化。有教育学者曾说“教授诗文,重在拓展想象、陶冶情操,假如教师能抓住诗文中的精要部分,只需几句点拨的话,就足够让学生茅塞顿开。”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带进诗文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让学生真实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具体的诗文内容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再现诗文意境,从而有效提高诗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文中的句、词、字的意思,真实感悟诗文意境、学习诗文写作手法,教师可尝试用诗配***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池》一诗中,诗人的描写对象是小池,其抓住了蜻蜓、小荷、树阴、泉眼等景色的特点,以活泼而清新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温馨、生机、静谧的小池美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诗文中的景物作画,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逐渐融进诗文的意境中,从而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感情。诗配画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形象思维得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文的意思,并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诗文意境,促使学生更加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诗文内容与意境,最终大幅提高小学语文诗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洪会.小议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4,98:44-45.

小学语文篇9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地教。实践证明,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尽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我们认为,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设计密不可分的。

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较死板。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作过尝试。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教《镜泊湖奇观》时,由题眼“奇观”引出“湖奇、瀑奇、林奇”,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湖、瀑、林的奇观。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4.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5.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6.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其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1)课内外结合。(2)与大量的课外阅读相结合。(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我校开辟的语文活动课——自主活动八分钟,各班学生举行有关语文的游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学生自办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办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书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篇10

小学作文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提出了培养阅读的兴趣、增长学生经历和读写结合三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路径

作文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中字、词、句等都是为它所服务的。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慢慢积累,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质变,作文就会达到一个高度。下面就笔者个人观点来阐述一下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量,打下拓展写作能力的基石。活泼好动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可以选择寓言、漫画这一类书籍,他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也是这个年龄学生所喜爱的。而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很强的年龄段,可以给学生找一些科幻小说、推理小说、民间故事让他们来读。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和他的作品,引导学生去读所有安徒生的童话,让学生去了解课本之外的安徒生的作品,增加学生阅读量,学生因而乐此不疲,逐步喜欢上阅读,从而为作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多让学生融入生活,增长阅历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生活对学生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关心生活,用智慧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并进行记录下来,等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而且写起来就非常符合实际。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多与人交往,多增长见识。这样就能够开拓思维,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写出的作文就更加生动、具体。

三、写与读相结合,促进写作的能力提高

语文教材对作文写作非常有帮助。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好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优美的文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让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美的词、句、段进行朗读和背诵,这样对写作也非常有帮助。在进行朗读时,可以增加对语境的感悟,丰富阅读积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对写作很有帮助。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要每天都进行积累,积少成多。不断丰富课外读物,多参加实践活动,多进行写作技巧指导,使学生全面掌握写作规律,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就会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管菲菲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官家嘴镇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语文10篇

学习

生产管理课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管理课程10篇,内容包括生产管理培训内容大全,生产管理课程培训心得。0引言生产管理课程是管理类和工程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都存在着课内实验课时偏少、实践环节重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的现

学习

道路护栏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护栏10篇,内容包括道路护栏种类大全,道路隔离护栏。城市道路护栏不仅防范行人、车辆违反交通规则,减少交警的工作量,而且美观而漂亮的护栏美化了城市形象,并且为城市的交通畅通及降低交通事故做出贡献。各式护栏静静地竖立

学习

公司产品营销策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产品营销策划10篇,内容包括公司产品营销策划案,买产品送产品营销策划。H公司通过开设几家店面销售菏泽牡丹系列产品以及其他菏泽地方特产,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初步具备了继续做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但是其主力产品木瓜酒和

学习

农村基础教育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基础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论文,农村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二、农村或县域基础教育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1.观察、探究农村的自然农村的自然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湛蓝的天空、璀璨的星月、缥缈

学习

市场营销实施方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实施方案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方案范文,市场营销学课外实践实施方案。一、可口可乐公司茶饮料产品营销现状1.市场定位可口可乐公司在1998年上市了“天与地茶”采用品种是乌龙茶、茉莉茶和柠檬茶,适合现代生

学习

需求价格弹性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需求价格弹性10篇,内容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案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公式推导。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类型需求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上衡量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关系的一个指标,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

学习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型活动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大型活动策划方案ppt,景区活动策划创意方案。大型活动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大型活动往往耗费很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如一个产品要进入一个中心城市,恐怕要花数百万元的传播费用。我们最近在深

学习

需求理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需求理论10篇,内容包括需求理论案例分析,需求动机理论。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

学习

学习项目总结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项目总结10篇,内容包括攻坚项目总结报告,学习项目总结报告ppt。1、迅速掌握项目相关工作三峡培训中心建筑室内修饰及景观改造工程虽然早已经完工,但还有工程结算、资料整理归档、防水维修事项等需解决。来到项目部,在项目

学习

网络营销培训方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营销培训方案10篇,内容包括网络营销推广方案费用,网络营销方案案例范文。第四届中国网络营销大会在京开幕。本届网络营销大会着重关注互联网开放大势下新环境、新理念,以及此趋势为网络营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此外,大

学习

国际汉语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汉语论文,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论文范文大全,国际汉语论文题目。(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不足当初国家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发展世界汉语教学,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专门人才,无论是1998版,还是2012版《专

学习

商务谈判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谈判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谈判论文,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论文1500字。布置好谈判会场,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面座位为尊,应让给客方。谈判前应对谈判主题、内容、议程作好充分准备,制定好计划、目标及谈

学习

信用管理专业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信用管理专业10篇,内容包括信用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信用管理专业可以考公务员吗。(二)课程开设情况中国各高校的信用管理专业定位各有特色,课程设置相应有区别。以最早开办信用管理专业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

学习

公司产品推广方案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产品推广方案10篇,内容包括产品推广思路及方案,tob产品市场推广方案。崔云霄首先在会议上提及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新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之所以上市的业绩表现不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南一区没有重视新产品上市的问题,没有

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十篇教案,小学语文论文新颖题目。一、“导”有目标为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讨论、发问等乱撞乱闯现象,教师应准确把握本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如果脱离教学目标,课堂就成

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让学生阅读时事材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常都能比较方便的接触网络,同时初中生具有对各种新鲜事儿都很感兴趣的特点,他们很喜

学习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研计划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1.继续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牢固掌握课程目标、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多样

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文1-6课文汇总,小学课文最新版文章。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

学习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所谓国学,学术界有种种说法。邓实认为,国学是“一国所自有之学”(《国学讲习记》),章太炎认为是“一国固有之学术”(《国学讲演录》)。也就

学习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大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电脑、投影仪以及电子屏设备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多媒体已经深入到小学语文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必

学习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论文题目大全,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

学习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论文。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调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之间情感最佳融合境界。语文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