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10篇

环境管理体系篇1

我国已颁布GB/T2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并要求*年4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工作,已列入国家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年工作重点,并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

为在我省顺利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并与我国的环境***策、法律、法规及标准相结合,促进我省可持续发展和*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现就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成立福建省环境保护局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明奕

副组长:郑更新徐友龙丛澜

成员:林欣欣李合宜王国长林俊真李韧黄韦仁

办公室主任:丛澜

成员:林欣欣陈振金孙文志

领导小组任务:

1、制定并组织实施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方案;

2、对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和培训工作机构的资质组织认可;

3、指导福建省环境体系推广站的各项工作;

4、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成立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和体系审核中心,牵头组织全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宣传、贯彻的实施;

5、决定我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外合作事宜。

二、成立福建省环境体系推广站

我局于1997年4月3日下文同意福建省环境保护科研所增设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推广站,作为内设机构。

推广站任务:

1、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ISO14000系列标准和实施情况,开展学术讨论和宣传普及工作;

2、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单位的先期审查工作;

3、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培训、咨询工作;

4、配合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和咨询中心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工作;

5、开展对清洁生产和环保实用技术的咨询、指导和推广工作等。

三、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工作计划

1、第一阶段,即宣传贯彻和培训阶段

建立全省性宣传贯彻和培训网络,介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体系,组织参加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培训活动。

2、第二阶段,即认证试点阶段

选择具有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国有、外资、乡镇、个体)和城市作为试点单位,在自愿情况下实施环管理体系认证并由省局推荐国家环保局批准作为试点单位和试点单位,做到以点带面。

3、第三阶段,即全面推行阶段

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省***府批准成立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和福建省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从实施组织企业认证试点单位发展到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行业和试点城市做到积极、稳妥地全面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

环境管理体系篇2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构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两种意识是职业认同意识和服务意识,三种能力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业导论、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课程和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企业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其后续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岗位实践、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职场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是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知识和能力,主要学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水饮料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环境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管理体系;创新方法

自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之后,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监测力度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相关部门甚至引进并采取了更加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使得我国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便显得有些不足,一些部门人员因没有意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其在工作中忽视对质量的管理,从而拉低了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整体的工作质量。为此,要在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上做出改进,进一步加大监测质量的管理力度,保证质量管理与环境监测的相适应,杜绝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滞后现象的发生。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家宏观***策调控下,逐渐走向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其完善度相对较高,适用性也相对较强。但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自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之后,人们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便有所忽视,而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环境监测上。这一情况直接导致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测脱节,进而使得总体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发生滞停,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遭遇瓶颈。下面结合我国国情,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

1、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所以造成了现在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局面。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在生产、建设中制造了很多废弃物,并且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所以造成环境被废弃物污染,影响人类生存并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现阶段,尽管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抑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但总的来说,多年时间积累下的环境污染并没法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根除,即使引入了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但因为这一体制的运行时间不长,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人们的管理意识并不高,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时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2、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

除了制度还尚处试行阶段以外,相关机构或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低,实际工作时易忽视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积极性也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在配备质量监测或质量管理人员时,并没有严格化人才的录用与选拔,所配备的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

二、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构想

针对上述所讨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滞后问题,在分析其滞后原因之后,现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2、改进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法律保障机制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功能作用是威慑,是约束和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让其能够重视质量管理。而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仍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并创新原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构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建立为以下这一模式: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

3、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

目前,虽然有一些环境监测站是以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在实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既要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更要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位的代表性、现场采样的完整性等等。因此必须根据环境监测的白身特点、客观规律和管理***需要,建立适应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完整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并使之成为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遵循贯彻和具体落实执行的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在创新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的的现状来做好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通过管理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工作制度,健全有效机制展开环境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06)

环境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绩效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各国企业所重视,在决策中如何更好地考虑环境这一因素,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环境管理会计这一个新的领域便应运而生,为企业有效地处理好环境与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手段,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以会计传统领域中的管理会计为基础,结合了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的概念框架,同时将新型环境科学应用其中,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能有效地引导企业对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应用,处理好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尽管我国对于环境管理越来越重视,国内学者们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由于当前仍然不具备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发行一套统一完善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条件,因此,我国必须从企业出发,设计出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基于此,本文基于风险导向视角,试***对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作一些探讨,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实质、意义与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实质

环境管理会计是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会计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融入其中,并作为企业会计职能中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以便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环境管理会计具体到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环境成本因素的核算;二是企业基于环境成本核算所作出的决策。为了实现以上两个目标,环境管理会计在沿用传统会计中关于成本管理的方法,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对于环境的测量方法,并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

(二)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意义

环境管理会计对于当前企业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长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在过去,企业管理层往往忽视了环境成本这一重要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倘若不考虑环境成本因素而贸然作出决策,那么将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二,有利于企业降低与环境有关的风险。在当今资源过度使用的时期,各国***府对于环境问题十分重视,这便使得环境因素成为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环境风险这一重大风险,科学地核算与管理环境成本。第三,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传统的企业制度也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环境这一社会因素。而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则有助于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既能够加强自身竞争力,又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1.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所谓的环境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根据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选用合适的控制手段和技术,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是集中在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从定性的角度,本文基于环境风险为导向,根据环境风险管理的定量测量和控制环境风险,构建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

2.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应当认识到,传统的环境风险管理在会计上是有所缺失的,较少涉及到环境的价值信息,对于环境的绩效考量也所有不足。企业对于环境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激励企业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并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环境绩效。本文认为,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必须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融入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在二者的基础之上,构建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在评价者充分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策与标准的前提下,在对企业环境风险认知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环境状况实施评价分析,并提出公正或公允的评价意见。基于此,我们设计出环境信息风险评价的基本路线,并从以下四个角度去构建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识别、风险判断、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一)风险识别

企业应充分认识环境状况,对企业面临的***策环境信息做出合理的评价。首先,企业应当考虑环境风险所独有的一些特点,并识别这些特有的风险。环境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和潜在性。环境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也容易导致环境风险评价的失败。此外,企业对于环境的重要性水平容易低估,这会导致环境风险的加大。然后,企业应当识别环境的会计信息。由于环境风险在时空上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对企业存在的或有环境负债和潜在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的估计,以避免环境成本等会计信息被人为地进行操纵,从而引发环境风险。

(二)风险判断

由于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与此相关的环境会计体系又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我国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相对滞后。如何对环境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实际上是如何有效判断环境会计信息的标准。一方面,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为环境资产减值现象减少,环境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也相应减少,环境的收益相应增加;另一方面,提高了环境会计信息载体的可靠性,体现了企业财务报表中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披露。

(三)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实际上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关键规划,环境风险评价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和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总目标,在于对评价环境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建议,企业应考虑所处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管理,同时明确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此外,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环境风险评估,确保环境风险评价企业诚信,企业在相关义务履行的同时,应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

(四)风险控制

在进行合理的环境风险评价之后,企业应当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科学合理的环境科学技术,对环境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企业应首先注意***府、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环境管理要求上的协调。对于***府而言,***府应当提出较为实用的环境管理会计核算指标与方法,并且对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披露建立有效的披露机制。而对于市场来讲,市场应当建立公平有效的环境市场披露体系,并且应当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以规范市场上各企业的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来讲,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府与市场的要求和关系,履行企业应当承担的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有必要的话,应当披露环境责任报告。企业应当具有创新的环境管理理念,要及时洞察企业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并进行及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对于环境绩效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企业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核心运营和战略管理体系中,以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实施环境管理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当考虑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依据,在此依据上,构建出环境绩效基本指标,然后再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基本指标进行计算。

(一)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依据我们从以下几大原则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考虑企业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因素和企业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环境绩效的重要信息和功能,对绩效指标进行适当的选取,既考虑企业面临所有可能的问题,又在重要的方面进行重视。第二,简便易行的原则。要构建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它的功能和科学性,而且要考虑它的简洁性和效率,即企业在追求环境绩效体系的效果的同时,也要追求其可行性,这也符合企业的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第三,关联性原则。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最重要的是要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联系起来,通过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传统财务报告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和补充。

(二)环境绩效基本指标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分别是目标层次、准则层次和基础层次,这些层次从不同的方面去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所谓的目标层次,也就是整个企业的环境绩效体系,而准则层次大致地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基础层次则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些基本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合法性指标。主要包括了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排污费用、工业废弃物的出汁率等等,而不同的行业间,这些标准也各不相同。第二类,外部沟通指标。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对***府提供企业的环境报告,以便作为***府对于上市公司的环境考量,而其他的企业,我国当前暂时没有相应的规定。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则主要是对社会的资助费用。第三类,内部环境管理指标。这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各个层面,凡是与环境有关的地方,均需要进行内部环境管理考核。第四类,环境财务指标。这一类指标参考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方法,很好地将环境绩效用财务指标表示出来,有利于比较和考核。

(三)环境绩效评价指量化方法

环境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不同体系下,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的一些方法,结合环境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其简便性和可比性的巨大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十分便捷有效。但同时,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因为比率分析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静态数据进行计算,并不能够十分准确的预测未来,只能说作为一种参考方向。

第二,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也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便于管理层分析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过去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可以较好地预测未来。

第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其实是一种市场调研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环境管理绩效中涉及到的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但同时,由于这样的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同专家间的意见如何协调,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四,模糊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鉴数学中的模糊数学这一分支,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对企业的环境资源和环境绩效做出模糊的考量。

因为环境因素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因素,其测量包含了许多主观因素,使得度量出现了很多模糊的领域。这时,便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得出合理的结论。此外,常见的环境绩效量化方法还有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皮尔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而随着环境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定量方法来对其指标定量化。

我们应当意识到,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中包含的有形经济价值和无形的经济价值是十分巨大的。而保护环境落实到企业,就必须从会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很好地核算、管理和控制,这样才不会使保护环境这一口号虚设化。环境管理中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也是管理会计这一传统领域中需要拓展和补充的。

参考文献

[1]肖序,熊菲.环境管理会计的PDCA循环研究[J].会计研究,2015,(4).

[2]俞雅乖,刘玲燕.我国城市环境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6,(11).

[3]肖序,刘三红.基于“元素流——价值流”分析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14,(3).

[4]马文超.经济业绩与环境业绩的因果之迷:省域环境竞争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影响———基于“宝钢”与“鞍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6,(5).

[5]王干,段理达.我国环境利益消极保护语境下的环境管理优化研究[J].管理世界,2016,(1).

环境管理体系篇5

    一、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风险管理

    企业管理当局要想更好地履行管理责任,就必须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以及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过去由于传统的会计系统和实务并未涵盖环境保护相关的业务,不能收集有关的环境数据,致使用于管理的信息缺失,导致企业决策的严重失误。因此,要使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更好的发挥效用,就必须将其建立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

    环境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会计方法在风险管理、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倘若对环境资源的耗费和污染超过环境的自生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又不给予足够的补偿,就必然引起环境资源的枯竭。环境管理会计核算和管理活动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等方面为基础,是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对作为环境管理会计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就可能会被迫停止;而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则可持续地进行下去,也才能正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以维护环境。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企业认识其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以及推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效益,从而容易获得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保障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

    二、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企业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是将环境管理会计建立在企业环境风险内部环境、环境信息披露、环境风险的识别、环境风险应对策略、环境风险管理控制、环境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环境管理会计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在企业面临环保压力的情况下,企业要运用风险管理体系中ISO14000体系标准,特别是ISO14001标准对环境污染加以预防;同时,运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风险因素和环境绩效加以管理,并根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分析结果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层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更为可行的企业风险管理服务。

    目前,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还处在初创阶段,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指导环境投资决策,必须健全中国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设计出符合企业自身生产工艺、流程及符合企业管理信息需求的系统,由企业自愿参照执行,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构建全方位的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运行体系,可以使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达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双赢的效果。其内容为六个方面:健全的企业内部环境、环境风险应对、环境信息充分披露、环境风险管理控制、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的绩效评。

    (一)健全的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的首要基础之一。企业风险导向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环境问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构成内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人,人在环境中的作用将对所有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并赋予了企业风险管理中较准确的名字——内部环境扩充了其范围,使企业内部环境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国内很多企业频频出事,最主要原因还是缘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未建立或不健全。如果不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治理结构,而仅着力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各种制度的建设,则是本末倒置,必定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环境信息充分披露

    环境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三) 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价

    环境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有关环境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危害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环境风险管理单位面临的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本体系的关键的一步。企业只有在正确识别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四)环境风险管理控制

    环境风险管理是指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恰当的法规条例,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削减风险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度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策分析及考虑社会经济和***治因素;决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降低或消除事故风险度,保护人群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安全。

    (五)环境风险应对

    环境风险凸显、事故频发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外在表现,如何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环境风险的应对同时也是构建风险导向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关键之一。

    对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最根本的措施是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实现“整体安全”,并针对识别的环境风险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六)环境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

    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环境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了解环境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资源资产的分布及其可能的变动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发现不足,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企业不受或者少受环境风险的威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

    在整个体系实施过程中,应将环境管理会计渗入风险管理体系中。在企业管理、成本核算过程中,把环境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在财务报告中,将有关环境信息作为指标,进行披露。同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有效结合,规范企业治理结构(***1)。

环境管理体系篇6

OEDING印刷厂。对于环境特派员来说,Oeding印刷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从2012年初开始进行的EMAS验证和ISO-14001企业认证是其绿色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该厂的环境特派员说,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未来的能力,也就是要持续不断地适应技术和社会的变化。

其实自2008年以来,Oeding企业集团已开始坚持推进其生态工程。例如,采取传统的绿色印刷措施,如改用免处理的印前版材,进行FSC认证,实施无醇印刷(金属油墨除外)和碳中性印刷,以及开展各种不同的CSR(企业社会责任)项目。Oeding印刷厂还获得了POS(胶印过程标准)认证,并且在生产中使用植物油基的油墨进行印刷,此外该厂还是再生纸倡议的印刷伙伴和联邦德国环境管理工作组的成员之一。

生态目标。该厂的环境特派员称,1997年,随着采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意识到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其定义企业的目标。因此从那时起,管理体系的课题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进程中。2010年,恰好是他们把许多现有的绿色措施汇集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最佳时机,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Oeding印刷厂破例被批准参加汉诺威地区的koprofit(综合环境技术的生态项目)。koprofit或其他地区的环境项目(如Ecofit)是企业进入环境管理体系的理想通行证。

koprofit项目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实际分析,并在输入与输出平衡和法律检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可行的目标。在正确的形式下,实际上这些数据可以被EMAS文档或ISO-14001标准1∶1接收。为了能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UMS),Oeding印刷厂借助ISO 9001在生产技术上满足了相应的要求,因此2011年底该厂作为koprofit项目企业获奖后不久,仅3个月便获得EMAS验证(生态审计)和ISO 14001认证。

表1是2011年Oeding印刷厂的环境声明。(2010年该厂在已实施措施的基础上其耗电量减少5%,尽管是生产量和纸张消耗量都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实际的做法。在实际分析中,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对印刷生产的各个方面及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环境检验”)。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环境效率的EMAS典型目标,每年由环境团队对重要的环境问题进行验证和评估,然后根据这些环境问题为促进环境效率和实施企业的环境策略确定环境目标,这些目标在一个包括具体措施、责任和规定期限在内的环境计划中显示。此外,通过详细的输入输出平衡进行目标跟踪,而这种平衡依据在EMAS III(生态管理和审核计划)中规定的核心指标,如能源效率和材料效率、水、废弃物和排放。重要的是,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最好与员工协调一致。环境鉴定专家与验证人会对以下情况进行检验:是否成功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是否可以根据数据证明,企业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

费用和优点。现在采用UMS(环境管理体系)要花多少钱?这取决于是否动用外部的支持。通常在百人左右的印刷企业进行认证与验证,包括准备工作在内的费用是在4位数欧元范围内。但环境特派员和环境团队其他成员的费用以及措施费用不包含在内。在这方面UMS的初始费用较高,但每年的监督审核费用一目了然。

环境管理体系篇7

针对我国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提高监测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应重新构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1.1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监管部门应根据监测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策划和设计培训内容。为解决快速发展的监测仪器使用需求,应设立专项培训基地并开放实验室,通过互动式和跟班式的培训方式,快速提高监测人员技术能力滞后于能力建设速度的现状。开发各种教学或培训课件也是推广监测技术、普及仪器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我国监测项目多、监测手段差异大等现状,应充分考虑环境监测科学的实验性,通过建立再教育机制,激发在岗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对开展具体监测项目的能力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为提高上岗人员的整体素质,环境部门应完善考核机制、改进考核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提高上岗人员的技术能力。

1.2健全环境监测质量体系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管理体系做保障。该体系需要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将各个监测环节、监测岗位及实验的环境和条件、监测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随着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监测领域的不断拓宽,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有效的考核制度。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是规范监测工作的最有效方式。各级监测部门应不断变换考核方式,组织跨省、跨地区招考,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减少地区间工作人员水平差距。持证上岗制度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加考核类别和科目,比如随着监测项目的增多,可添加生态监测、应急监测等考核科目,确保持证上岗制度落实在监测工作的每个岗位上,通过选聘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监测质量的真正提高。其实,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就是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不断完善和严格落实的过程。所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建立起符合本部门要求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管是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原始数据,还是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细节认真落实,并积极提交实施管理体系的部门进一步性审核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1.3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质量监督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质量监督工作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指派质量监督员时,一定要对其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管理才能进行严格把关,择优选用。每个监测部门应根据技术人员的数量,按照一定比例选出足够数量的质量监督人员,以实现对监测工作的有力监查。质量监督员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利,按程序对技术人员的监测工作跟踪监督和评判,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和有效,对监测实习人员应给予正确的技术指导,促使其快速成长。在监督中,监督员还要针对检查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监测问题的纠正情况,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二、结语

环境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标准;环境保护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并日趋严重,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引起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同时发展与环境又是对立的统一体,发展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不能离开发展。环境管理与研究如果离开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开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离开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环境管理必须对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方针***策,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控制和解决。

(一)环境管理要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要充分发挥其相互促进的一面,同时还要限制其对立的另一面,做到既保护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做到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才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同时,还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引导、调控、推进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环境经济综合决策这一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运用法律和必要的行***手段保证可持续发展,进而来大力推广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才能却保环境产业正常而有续的发展。

(二)从宏观、整体、规划上研究解决环境问题

1.环境保护工作不是某一个环保部门的事,而是地方***府乃至国家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只有国家及地方***府重视这个问题,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做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局部地区、个别环境问题的治理是解决不了整个环境问题的。只有各地方、各部门步调一致,协同作战,才能做好环境保护

工作。

3.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综合利用多学科研究成果,采取行***、经济、技术、法律、教育等手段,加强环境管理,解决环境问题。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体系与制度

(一)环境标准的体系与制度

环境标准体系与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的体系就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身健康,而统一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出的量值规定。环境标准体系与制度则是关于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和实施的规定。

(二)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其后果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的活动。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环境监测实行日报、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的报告制度。

(三)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环境资源规划制度是关于这种规划的编制、内容、执行等事项的法律规定。制定环境资源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措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管理制度。并把环境质量的好坏作为***绩的考核和干部的任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

(五)“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是我国独创的,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衔接的,预防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制度。该制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这项制度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三、环境保护的问题所在

(一)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能源、环境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研究结果***策建议更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正是因为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才给污染户们钻了空子却无法予以惩治。

(二)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地方,往往因地方经济保护的干扰,一些排污大户同时是利税大户,轻易便能轻易避开法律追究。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府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因此环境保护的法制、体制、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保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

(三)缺乏技术支撑.

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部门。可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加强和采取环境保护制度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大量事实证明,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能源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污,将会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

(二)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要让公众了解自身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督权,以便充分行使这些权利。其次要通过环境信息的公开化,才会让企业、***府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在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时,不能只偏重于传统的行***手段和经济手段,更应该将其与法律手段、信息化手段、科技手段等综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环境管理效果。

(四)建立环保投融资体系

环保投资的增长对促进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按照传统的以***府为投资主体的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需要,应该转变思路,在***府、企业、公众之间重新划分环境保护事权,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环境管理体系篇9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定义……………………………………………………………………………………(1) 2.1要素………………………………………………………………………………(1) 2.2事故………………………………………………………………………………(1) 2.3危害…………………………………………………………………………………(1) 2.4风险…………………………………………………………………………………(1) 2.5风险评价……………………………………………………………………………(1) 2.6审核………………………………………………………………………………(1) 2.7评审………………………………………………………………………………(1) 2.8资源………………………………………………………………………………(1)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1) 2.10不符合……………………………………………………………………………(1) 2.11管理者代表………………………………………………………………………(2) 3HSE管理体系要素……………………………………………………………………(2)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3)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3)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8)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8)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9) 3.6运行和维修………………………………………………………………………(10)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10) 3.8检查和监督………………………………………………………………………(12) 3.9事故处理和预防…………………………………………………………………(13)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S 0001.1--20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Of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2.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2.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4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2.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2.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2.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 2.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2.10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01-02-08批准

2001-03-01实施 2.11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或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公司或直属企业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  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 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6.运行和维修 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8.检查和监督 9.事故处理和预防 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公司应建立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应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将其具体要求传达给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企业是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经理(局长、厂长)是HSE的最高管理者,按照本标准要求,应设立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组建HSK管理委员会及HSE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并落实HSE责任。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编制出简捷明确、通俗适用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重点制定HSE目标、HSE职责、HSE表现、HSE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开展各层次的HSE培训。该程序应及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行,实行年度HSE业绩报告制度,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3.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3.1.2领导承诺 公司高层管理者应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而下的承诺,并建立HSE保障体系。公司承诺应以实际行动表明对HSE的重视。 a)各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 b)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公司、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做出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c)各级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息反馈,使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3.1.3方针目标 方针目标是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公司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HSE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 公司的方针目标体现了以下原则,下属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HSE方针目标时应遵照执行: a)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b)与公司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c)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d)公众易于获得; e)符合或高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f)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1.4责任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HSE管理体系,组织落实,实现安全、环境、健康一体化管理。 a)各级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身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b)各级管理部门应为HSE管理的具体行动提供支持,应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编制年度HSE管理报告,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c)各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建立明确的HSE目标、标准、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d)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对HSE管理应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并考核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HSE责任。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2.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培训记录,按要求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3.2.2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HSE管理委员会。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相应的HSE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3.2.3职责 a)公司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及HSE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HSE管理委员会是公司HSE事务的决策机构,HSE管理部门负责HSE事务的组 织与监督。 b)公司和直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科研、设计、生产计划、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调度、公安消防、设备动力、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劳资教育、行***管理、医疗卫生、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HSE职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各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编制HSE实施计划书。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与HSE相关的工作,确保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c)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出制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其他成员、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直至车间(装置、基层队、站库)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级人员HSE职责要求。d)公司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应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把HSE事务做好。通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1)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职责全面落实。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个人业绩目标。部门、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应记录存档并反馈。

2)公司及直属企业应建立HSE业绩考核程序,各级管理层在同级部门和下属单位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管理层其他成员的HSE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2.4培训 公司对岗位人员应认真选拔,确认其称职程度,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的程序。 3.2.5资金 公司应优先安排用于HSE管理方面的资金,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6物力 公司和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为HSE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 3.2.7文件控制 3.2。7.1范围 ——公司概况; ——组织机构与职责; ——HSE方针、目标; ——HSE风险评价记录; ——年度HSE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 ——HSE工作考核与奖惩实施办法和考核记录; ——作业实体的HSE实施程序; ——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报告; ——应急预案; ——变更审批实施文件; ——***府法律、法规; ——与公司有关的标准、规范; ——培训考核记录; ——新装置开车前审核记录; ——装置停产检修、改造投产前检查记录; ——所有经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 ——检查监督报告;。 ——关键装置监控要求与检查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 ——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评估材料; ——各类报表等。 3.2.7.2控制 公司应控制HSE管理文件,以确保: a)与公司的活动相适应; b)定期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前经授权人批准; c)需要时现行版本随时可得; d)失效时能及时从颁发处和使用处收回。 3.2.7.3修订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使公司员工、承包商、***府机构等随时获得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3.3.1总则 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3.3.2风险评价 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程序见***2。 3.3.2.1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评价对象确定后,直属企业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3.3.2.2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a)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危害和影响的全过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缺陷; ——设备失效;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违反生产操作规程; ——违反安全规程;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体系要求。 4)在敏感地区水域活动作业因物料泄漏导致重大污染的事故。 5)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6)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评价危害和影响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评价程序 b)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c)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顺序。 3.3.2.3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a)判别准则表述了与公司或设施有关的目标,对危害及其影响的判断可以依据该准则。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标准等。 b)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若达不到运行判别准则要求,则应强化风险削减措施。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或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3.3.2.4评价危害和影响 a)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考虑对下列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人; 2)环境; 3)财产。 b)风险评价: 1)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2)强调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影响和风险; 3)考虑来自与风险区直接有关的人员的意见; 4)由具有资格的、有能力的人员来实施; 5)定期进行。 c)健康与安全的风险和影响评价应考虑到: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与撞击; 3)溺水、窒息与触电; 4)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中; 5)人机工程因素; 6)有害物料的泄漏。 3.3.2.5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a)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HSE的显著危害和影响形成文件,说明削减措施。 b)直属企业应记录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服务的HSE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3.3.2.6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a)直属企业应建立适当、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b)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定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在生产活动中应是具体可行的。公司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3.2.7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直属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削减风险及其影响。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 3.3.2.8风险评价报告 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3.3.2.9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a)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b)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3.3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3.3.1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a)生产工艺; b)维修保养 c)检验、分析、检测设施; d)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 e)设备更新; f)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 g)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3.3.3.2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3.3.3.3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b)环境影响的范围; c)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 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e)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3.3.3.4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3.3.3.5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 直属企业应制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表。 3.3.4隐患治理 3.3.4.1隐患评估 a)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 2)评审意见; 3)技术结论; 4)隐患治理方案; 5)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6)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b)复查:直属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需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c)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 3.3.4.2隐患治理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4. l总则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公司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公司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3.4.2承包商管理 3.4.2.1资格预审(预认证) a)制定预认证计划; b)建立公司认可的承包商名册; c)保存所有的承包商的资料和文件; d)检查承包商预认证表格,确认其是否满足公司的HSE验收指标。 3.4.2.2选择承包商 a)检查承包商是否按业主的要求进行HSE培训,验证其员工是否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技能; b)检查承包商是否具有与业主相符合的HSE管理准则及标准; c)检查所有的合同是否满足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的HSE要求; d)参加预投标会议和合同签定前的会议; e)签定合同。 3.4.2.3开工前的准备 a)向承包商介绍与工艺装置(生产过程)有关的概况和危害,并进行人厂前的HSE培训教育; b)开工前应召开HSE会议; c)参加审查开工前有关HSE活动的计划; d)依据公司的HSE管理要求及标准监督承包商的HSE管理; e)参加开工前工作会议和审查承包商作业计划。 3.4.2.4作业过程监督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协调承包商之间的工作; c)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或事件调查; d)保存所有承包商员工的伤病记录; e)作业全过程检查承包商HSE计划的执行情况; f)检查承包商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及执行情况: 3.4.2.5承包商HSE表现评价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督促和鼓励承包商制定自己的HSE改进计划; c)组织对承包商的HSE体系的审核。 3.4.3供应商管理 a)对为公司和直属企业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应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b)要经常识别、管理与采购有关的危害和风险。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3.5。1,总则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时,应按照“三同时”即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5.2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 响评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3.5.3资质和审核 所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与控制管理机制及程序应形成文件。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人员应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初步设计的安全卫生环保篇应由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施工***纸应由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设计人员要具备相应资质。 3.5.4装置(设施)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建立文件并保存。 3.5.5阶段风险评估 从装置(设施)设计到试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3.5.6试运行 应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装置(设施)的试运行审查程序,并形成文件。审查内容包括验证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HSE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员工培训是否已完毕;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审查过后应形成记录文件。 3.5.7实际偏差 建设(施工)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公司的审核和认可,并建立文件予以保存。 3.6运行和维修 3.6.1,总则 公司应建立运行和维修管理程序,以确保HSE方针、目标的实现。 3.6.2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已有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管理部门的批准。 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办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 g)评估、控制因在运行装置上或其附近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偏离HSE方针和已制定的环境目标、指标;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程序应涉及到企业内部与该环境因素有关的任何部门; ——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并与现行的规章和作业实体HSE实施程序相结合; ——程序要文件化。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3.7.1,总则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发生事故时,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应实施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7.2变更管理 3.7.2.1变更类型 a)工艺、技术变更:如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b)机械设备及设施变更:及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c)管理变更:如***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HSE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3.7.2.2变更申请 变更的申请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3.7.2.3变更审批 《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由其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变更。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3.7.2.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的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3.7.2.5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7.3应急管理 a)应急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组织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应急顶案, b)应急预案的制定:

1)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部应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协调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  3)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4)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来自基层自勺意见。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2)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  3)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等;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5)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抢险和救护等;  6)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计划;  8)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直属企业及生产厂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并做如下准备:  1)现场平面布置***和周围地区***;   2)工艺流程***,包括消防系统等;  3)应急照明;   4)应急通信系统;   5)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应急预案、需要报告的上级机构一览表、企业有关人员联络的方式、必要的技术和气象资料等;、  6)应急所使用的设备、物资及互救信息等。 e)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 l)应急预案一经批准,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职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 2)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其内容有: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各种救护设施(用品)是否齐备、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等。 f)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 1)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8检查和监督 3.8。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定期对已建立的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形成文件,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8.2检查和监督依据 a)国家和公司的通知; b)公司的文件规定。 3.8.3检查的分类和频次 3.8.3.1检查的分类 a)国家、公司安排及要求进行的指令性检查; b)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分为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方式。 3.8.3.2检查的频次 a)国家和公司的指令性检查,应按要求立即进行; b)公司对直属企业组织的检查,直属企业、生产厂、车间(基层队)的检查按公司的规定进行。 3.8.4不符合纠正 a)当发现不符合时,应按规定进行调查,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b)对不符合情况可以通过检查监督、与员工(承包商及相关方)的交流或事故调查来确定。 c)不符合情况发生后,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

2)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

3)制定整改计划和改进方案;

4)根据不符合情况,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预防活动的有效性;

环境管理体系篇10

服务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环境体系收费标准》以及国家认证工作管理规章的有关规定,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甲方与乙方就环境体系认证项目,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环境体系覆盖的范围

申请认证的业务范围名称:_________

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_________

2、环境体系认证用标准

gb/t24001-iso14001:_________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3、环境体系认证计划

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4、环境体系认证程序

认证分为第一阶段审核(包括体系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第二阶段审核、跟踪验证(必要时)、技术委员会审定、注册授证及获证后的监督审核等几个阶段。

5、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应在签订合同时向企业提供《公开文件》并遵守此文件有关规定,乙方应遵守cnacr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所有规定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详见《公开文件》。

(1)申请方须知;

(2)公正性声明;

(3)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要求;

(4)认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说明;

(5)认证注册资格的保持、暂停、恢复、撤销、和换证的规定;

(6)关于投诉、申诉的处理规定。

如甲方通过本中心认证,应定期填写《获证企业信息通报报表》,及时向本中心通报企业的有关变动情况。

6、认证费用及支付方式

乙方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标准》收取认证费用如下:

该项目收费为:_________

收费内容:_________

收费金额及支付方式:

(1)申请费¥_________元,甲方在申请后10天内支付。

(2)审核费¥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初审前30天支付。

(3)审定与注册费¥_________元(含2张证书费)。

以上费用合计_________元,如需加印证书,每张证书另收费_________元。

注册获证后,证书有效期三年内每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次监督审核费用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每次监督审核前30日内付清;每年年金(含标志使用费)为¥_________元,和每年首次监督审核费一起支付。

7、保密要求

合同双方应对双方的技术信息和文件资料履行保守对方技术秘密的义务,在没有对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泄密使对方遭到损失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责任。保密责任不以本合同终止而失效。

8、认证有效期

自认证批准之日起,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证书期满三个月前,可申请延期复评。在证书有效期内,甲方也可申请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违反本同合约定,违约方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0、争议的解决办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双方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通过诉讼解决,经双方协商,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11、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从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认证证书有效期满时结束。

1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本合同中英文部分仅为对原文翻译,作为参考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签订的合同均以中文为准。

甲方(委托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服务方)(盖章):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环境管理体系10篇

学习

工业工程与管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工程与管理10篇,内容包括工业工程与管理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基础知识汇总。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7-5429国内刊号:31-1738/T邮发代号:4-585

学习

通信工程专业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工程专业10篇,内容包括通信工程专业代码,通信工程专业大学。XX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通信、电子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大学通信工程系则是全国著名的电子信息学

学习

民间音乐文化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民间音乐文化论文,内容包括弘扬中国民间音乐文化论文,中国民间音乐概述论文范文。千百年来,安徽民间音乐文化陶冶着安徽各族人民的性情,孕育着安徽各族人民的民族心理,调适着各族人民的社会制度、生活秩序,丰富着各族人民的情感

学习

桥梁护栏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护栏10篇,内容包括桥梁护栏种类推荐,桥梁护栏款式大全。护拦按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膈带护栏。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高速套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它设施和车辆翻出路外。

学习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造价师毕业论文,工程造价师方面的论文题目。现代诚信包含道德、经济和法律三层涵义。道德诚信要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经济诚信主张“说到做到”、“货真价实”;法律诚信强调履约合法、

学习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篇,内容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上一版区别,环境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一、了解PM2.5关注PM2.5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它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是碳

学习

专业技术职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技术职务10篇,内容包括专业技术职务十级,专业技术职务填写范文。(一)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单位和人员范围以及晋升中、高级职务的条件仍然按照《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学习

园林景观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景观10篇,内容包括园林景观的100个常识,园林景观范例解析。1.城市景观园林分析城市景观园林的构成。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托。经济发展得越好,越需要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而且其需求也会愈高。人们可

学习

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课堂有效教学论文,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论文期刊,课堂教学案例及论文范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我认为主要是这些方面。首先是教师的精心备课讲课。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的重要性就是

学习

结构主义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结构主义10篇,内容包括结构主义的十大特征,结构主义方***文。一、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期,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它缘起于世纪之初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经由俄国形式主义和捷

学习

工业工程师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工程师10篇,内容包括工业工程师简历范文,工程师工作经历的核心成果。1.2计划中的工序分解,即确定计划中要表达的施工过程的内容,划分的粗细程度应根据计划的性质决定,既不能太粗也不宜太细。业主的一级计划中反映的是项目

学习

工程测量规范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测量规范10篇,内容包括工程测量规范标准大全,工程测量最新测量规范。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的意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来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化。就现阶段建筑工程

学习

桥梁工程师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工程师10篇,内容包括桥梁工程师论文范文,桥梁工程师的内容有哪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对本行业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最为了解,深刻了解目前桥梁工程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

学习

园林专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专业10篇,内容包括园林管理专业,园林专业知识有哪些。2学科基础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