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1
关键词 PM2.5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我国环保部2011年11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拟将PM2.5纳入环境污染检测范围。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有关PM2.5的话题越来越突出,不容小觑。
一、了解PM2.5 关注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它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二、PM2.5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启示1: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时时处处体现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实验时常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方法和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树立环保理念。例如,在演示实验时,药品的取用要规范,注意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头要放入回收杯中;镁带燃烧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时时做好表率。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如不使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生活垃圾分类倾倒;做到人离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使用布艺购物袋等。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些小事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去认真对待,那该演化成多大的力量啊!
启示2: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出现很多有关环境的内容,如“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温室效应”、“低碳生活”、“酸雨”、“臭氧层空洞”、“化学肥料”等等,有漫画、有***示、还有社会调查,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的漫画,可先让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有关大气污染的资料,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其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启示3:
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节日,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为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世界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如2月2日 “世界湿地日”,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4月7日的“世界无烟日”, 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1月9日“ 消防宣传日”,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还有“爱鸟月”等等。针对这些节日,适当地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关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2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探讨
中***分类号:TU9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作为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环境空气监测正以高速度向前发展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空气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坏是受气象和城市所在区位、周边环境状况、城市地形以及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导致,通过长期日报数据整理分析能够寻求一定规律,以便指导空气质量监测日报的实际工作。
1 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和监控网络都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当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日趋成熟完善,美国率先大力普及,日本不甘落后的时候,我国虽然紧随其后,加大了采用这种检测仪器的力度,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各种因素的限制,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欧美和日本,且在安装技术和安装水平上的限制,我国在点式监测仪上的运行成本要远远高于同种设备在欧美国家的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开放式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这种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是采用线状形式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相对于传统的监测系统,灵敏度更高一些,同时,由于其特殊的采样方式,使得采集到的样本,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更能代表这个区域的空气状况,而且,使用的寿命长,护理量很小,因此,有着远远低于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运行成本。
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初步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完善是监测网络,截止到二零一零年,我国已经共建立起了一百多个重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随时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对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指标进行科学采样,实施全天候监控,并及时将各种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站点,由专业人员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严密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的一些气象灾害预防,城市空气的净化,相关法律法律的制定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为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中国成立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收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逐步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组织开展了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以城市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建立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部分城市采用了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其中,大部分自动监测系统每月只监测 12 天,部分城市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采用24 h 连续采样,并辅以实验室分析。绝大部分城市限于经济能力,仅采用“5 日法”进行监测( 即每年4 季,每季5 天,每天 4 次,全年仅采集 80 个数据) 。在监测项目上,主要开展了对 SO2、NO2和 TSP 的监测。同时,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城市开始定期向省级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总站上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二次优化,中国组建了由 103 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家加强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管理,使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其监测能力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997 年,中国 46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始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并于 1998年元月开始向全社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府也根据国家的要求,加大了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力度,使有条件的城市实现空气质量监测自动化,其余城市已能够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采用24 h 连续采样,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2000 年后,中国已有 150 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实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90 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或网站等媒体向社会。这项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利依据和支持。
3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概念
3.1 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各子站连续不断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经中心站收集、统计处理后形成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再向社会。
3.2 日报必须监测的内容
根据中国城市污染情况及现有技术水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定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范,确定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项目为 SO2,NO2和 PM10; 日报内容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
3.3 空气污染指数( API)
在空气质量日报中按规定方法计算各种污染物的分指数,取最大值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主要适用于短期( 1 天) 空气质量评价。
3.4 首要污染物
日报中 3 项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最大者为当天的首要污染物。当 API 为 0 ~ 50,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空气质量为优时,不评价首要污染物。
3.5 空气质量评价
空气质量日报采用最大单因子级别法进行空气污染指数评价。目前,中国采用的 API 分五级,API 值为 0 ~50 时,质量级别为Ⅰ级,空气质量为优; API 值为 51 ~100 时,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良好; API 值为 101 ~200 时,质量级别为Ⅲ级,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API 值为201 ~ 300 时,质量级别为Ⅳ级,中度污染; API 值大于 300,质量级别为Ⅴ级,重度污染。
3.6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
各项空气污染物单项因子的污染指数( 此指数是由各污染物浓度均值与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其对应的Ⅱ级标准年均值进行比较得出的,不同于日报中所报的污染指数) 之和,用以评价长期空气质量水平。P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反之,P值越小,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轻,空气质量越好。
3.7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主要内容该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等予以规定。其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Ⅰ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Ⅱ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Ⅲ级标准。
3.8 Ⅱ级天空气质量日报中,把每天 API 值为 51 ~100 的,定为空气质量级别Ⅱ级,简称Ⅱ级天;Ⅰ、Ⅱ级天合称为优于Ⅱ级以上天数(在城市考核中,通常考核城市全年优于Ⅱ级以上的总天数) 。
3.9 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根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指标考核,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将其区域或地区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最大值低于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时,称该区域或地区空气质量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适用于中国范围的空气质量评价。通常用于考核该区域较长时间的空气质量。
4 结束语
人类活动节奏的日益加快,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作为环境问题中重要的一环,对其要求也逐渐增加。新型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能快速反映地区和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使得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更加透明化,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参考文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3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特征分析;浏阳市
中***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60-04
1引言
目前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剧,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已危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充分认识和掌握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对于空气质量点位的优化选点、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以及研究其他保护措施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基于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分析了浏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特征。
2研究区概况
浏阳位于湘赣边境,湖南东部偏北,属于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县级市。该市东西长105.8km,南北宽80.9km,总面积5007.75km2,该市地势东高西低,为丘陵地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24″~114°15′10″,北纬27°51′17″~28°34′06″之间。2015年该市年平均气温是18.1度;极端最低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7.0℃;年降水量1694.0mm;雨日163d;日照时数1298.4h,较历年同期平均偏少19%。无霜期为307d。
浏阳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5个建制镇、3个乡,包括237个村委会、80个居委会,总人口146.91万人。
3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浏阳市现有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基本均具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的监测能力,老城区(人民路小学)1个监测点,新城区(环保局)1个监测点。环境空气自动站采用赛默飞世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仪器,数据质控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经过有效性审核后,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3]评价2015年浏阳市环境空气质量。
4浏阳市环境空气质量
4.1浏阳市环境空气概况
2015年,该市空气质量日报为两个监测点(环保局和人民路小学),空气污染指数(API)最低为41,最高为148(表1)。其中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标准的有47d,达到Ⅱ级(良)标准的有308d,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25%。全年有15d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占4.1%;有289d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占79.2%;有20d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占5.5%;API值小于50(不报首要污染物)的有41d,占11.2%。环保局站点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0%,人民路小学站点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4.2污染物浓度水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4]中的二级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于2000年修改后的标准[5],2015年浏阳市城区各项污染物浓度情况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9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均值标准(0.06mg/m3),日均值最大浓度为0.858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日平均标准4.72倍(0.15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1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8mg/m3),日均值最大浓度为0.318mg/m3,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日平均标准1.65倍(0.12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32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0mg/m3),日均值最大浓度为0.158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0.05倍(0.15mg/m3)。
5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5.1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选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标计算浏阳市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结果如表2,***1~3所示。评价结果表明,浏阳市城区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因子为二氧化硫,其污染分指数为0.98;其次为二氧化氮,其污染分指数为0.5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指数为0.32。从环保局和人民路小学两测点监测结果看,人民路小学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指数高于环保局,环保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分指数高于人民路小学。
5.2污染物时空分布
2015年浏阳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月份变化及季度变化规律如***4~9所示。环保局点位二氧化硫月均值1、12月相对较高,6、7月较低;人民路小学点位二氧化硫月均值9、10月相对较高,6、7月较低;该市二氧化硫月均值1、12月相对较高,6、7月较低;环保局点位二氧化氮月均值11月、12月相对较高,7、8月相较低;人民路小学点位二氧化氮月均值3、4月相对较高,8、10月较低;该市二氧化氮月均值1、12月相对较高;7、8月较低;环保局点位可吸入颗粒物月均值11、12月相对较高,8、9月较低;人民路小学点位可吸入颗粒物月均值1、10月相对较高,7、8月较低;该市可吸入颗粒物月均值1、11月相对较高,7、8月较低。综上所述,2015年浏阳市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
6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6.1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近五年浏阳市城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度变化情况如***10所示。
6.2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
选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指标进行近五年浏阳市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度变化情况统计,近五年浏阳市城区空气中3项主要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略有回升,如表3所示。
7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7.1污染特征
浏阳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浏阳市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负荷为53.85%,是影响浏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其次为二氧化氮(污染负荷为28.57%)、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17.58%)。
7.2污染原因分析
2015年度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因子为SO2和NO2,其原因为:一是城区内仍然存在燃煤锅炉废气污染;二是浏阳城区三产业的蓬勃l展,饭店、酒店与日俱增,产生的燃煤废气造成了城区局部污染;三是城区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8结论及对策
2015年,浏阳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该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尝试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该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25%,整体情况良好。
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物对策具体如下。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涉废气外排企业选址时,根据城市主导风向,厂址选择应在下风向,空气流通较好,利于废气扩散、稀释的地方,与居民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城区范围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除集中供热企业外,禁止燃烧原煤和煤质燃料、各种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树木、秸秆、锯末、稻壳、蔗渣等)以及重油、渣油等高污染燃料。
(2)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全面淘汰黄标车,开展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严格控制餐饮油烟,要求主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确保餐饮油烟达标排放。建立垃圾禁烧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落叶、枯草、树枝、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及其他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3)建设好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通过植物过滤吸附净化城市空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环保部,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664-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4
[关键词] 恶臭污染物 标准 建议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当污染物兼有化学毒性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生态,已成为扰民的公共污染。本文对我国恶臭污染的现状,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发展滞后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1 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恶臭污染管理工作的需要
1993年,我国首次颁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这一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的恶臭污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各地陆续开展恶臭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但时隔近20年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制药厂、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容易产生臭味的单位迅速增加,由污水、污泥、垃圾、尾气、油烟等产生的“恶臭污染”,逐渐成为突出环境污染,并且危害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防护距离难以保证,使得恶臭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对恶臭带来的污染也更加敏感,恶臭污染造成居住环境恶化,极易引发居民对排污单位的不满情绪,在恶臭污染严重时,频繁的投诉和上访事件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恶臭污染形势严峻,恶臭环境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应引起各级***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控制和消除恶臭污染势在必行。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但我国目前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仅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GB14554-9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等行业标准中有关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已难以满足恶臭污染评价工作要求,已不适应环境恶臭管理工作,因此应尽快完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
2 我国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的存在问题
完整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应包括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恶臭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以及恶臭污染物样品标准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93)已实施近20年,是否应及时修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卫生防护距离难以保证,是否可以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规定场界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缩小恶臭污染物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差异,以及现阶段随着新恶臭物质的不断出现是否要增加恶臭污染受控物质[3],而不仅仅控制现有标准中的8种恶臭污染物和复合恶臭污染物的臭气浓度,都应尽快经过论证后加以修订。其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GB 3095-1996)中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污染物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氨气、硫化氢只能引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5]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数值作为参考标准,因此对于氨气和硫化氢的环境质量评价,2010年8月1日以前是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为参考标准的,但是2010年8月1日实施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GBZ1-2010)在前言中明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标准 101-56,GBJ 1-62,TJ36-79,GBZ 1-2002”, 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有许多内容在2010版中找不到,尤其是GBZ1-2010标准取消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34项污染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能导致现阶段氨气和硫化氢的环境参考标准没有引用来源。目前在居民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时,一般认为可以引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数值,前提是需要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确认,而臭气浓度至今尚未制订环境质量标准,也无从参考,这就给每一次环境恶臭污染物监测和评价工作带来麻烦。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管理目标的缺失直接导致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评价困难,造成被动监督的局面,因此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尽快承担起完善恶臭污染物环境标准的责任,以适应日益增多的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学完善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
空气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监控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但没有可用来正确评价的标准就没有了管理的依据,就使环境监管成为空话。随着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应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让恶臭污染监测和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方面,根据国际和国内有关制定恶臭污染物标准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国内的生产治理现状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划定等因素,通过广泛论证后决定是否可以根据所划定的功能区以及卫生防护距离等因素规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场界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合理浓度限值。同时尽快调查我国现阶段重点恶臭污染源,筛选出带有强烈异味或有毒并且目前已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的恶臭污染物质,纳入《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监控范围,不仅仅依靠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的臭气浓度监测结果来评价。另一方面,加快制订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的制订原则应充分考虑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考虑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阶段性管理目标,以保护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最主要目标。目前恶臭污染物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又面临恶臭特征污染物的环境参考标准没有引用来源,臭气浓度环境质量标准缺失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加强对制订恶臭污染物环境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在更大范围内征求意见,对恶臭这一特殊的大气污染物制订出合理的环境标准限值,这对改善我国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家标准的修订从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项目立项开题、初稿、征集意见,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再经过专家论证,最后环境保护部审批后进入实施阶段,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但目前在评价和管理恶臭污染的工作中又急需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恶臭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的参考限值,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城市规划布局、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均可导致恶臭污染状况的不同,因此恶臭标准区域适用性较强[7],所以有条件的地方省级***府可结合地方环境质量的特征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恶臭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发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相互补充的作用,以满足环境恶臭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燕华,石磊.制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与方法[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6(4):31-3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3] 杭维琦,薛光璞,伊卫萍.浅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5):74-75.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5]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5
关键词 地下铁道车辆,空调客车,空气参数
目前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尤其缺乏车内空气参数的相关标准,给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设计带来一定难度。这样容易造成车内温、湿度等参数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车内通风效果差、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存在以及低劣的室内空气品质,严重威胁乘客的身体健康。如不重视车内空气环境品质的综合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必然会出现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类似的严重问题。本文就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涉及的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室内环境品质评价指标
1. 1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
热环境是对人的热损失影响的环境特性。热舒适是人对热环境满意与否的表示。热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而热舒适是人的主观感觉。
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ISO 7730 以丹麦Fanger 教授的PMV(Predicted Mean Vote) 模型为基础,运用PMV -PPD ( 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PMV -PPD 指标综合了影响人体热感觉的6 个因素,即:空气温度、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衣服热阻和活动强度。目前,这些指标已经成为主要的热环境评价指标。
1. 2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
在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 标准ASHRAE62 -1989R 中,首次提出了“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 空调空间中绝大部分人(80 % 或以上) 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 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
随着对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深入,室内空气的内涵不断扩展。目前,室内空气中发现所含污染物种类繁多,对空气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而避免重复。除新风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外,一般还推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性微粒(IP) 、二氧化硫、甲醛、室内细菌总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12 个指标。
1. 3 室内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室内气流组织是指气流的流型与分布特性。室内空气龄、新鲜空气的利用率、室内的换气效率、空气的排污效率等指标可用来反映所选择的气流组织是否恰当。
合理的气流组织,不仅可以将新鲜空气按质按量送到工作区,还可以及时将污染物排出,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由于对室内气流组织问题的重要性认识较晚,因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室内空气龄、新鲜空气的利用率、室内的换气效率和空气的排污效率、空气流速、质点空气变化率等。其中室内的换气效率、室内的排污效率是从排除污染物的角度对气流组织进行评价的指标。
1. 4 综合评价
从热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出发,不应将室内环境品质仅仅等同于一系列污染控制指标,并简单地判断这些指标是否合格;而应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室内空气环境品质进行综合分析。
2 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选取
过去,室内空气参数标准主要以温、湿度为指标的热舒适性为主,涉及空气品质的也只有二氧化碳含量、含尘量、新风量,对其它低浓度污染体的认识不够。随着空气品质的深入研究及对低浓度污染物认识的加深,发现其对人体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制订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时,要考虑将这些低浓度污染物控制在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可根据建筑空调室内空气参数研究成果,从地铁车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热环境、空气品质、气流组织等三方面评价的各项指标来选取。
2. 1 热舒适性指标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有效温度(ET3 ) 是一个等效的干球温度。ET3 值把真实环境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规整为一个温度参数,使具有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环境能用一个ET3 值相互比较。它综合评价室内的热环境的状况。
(2) 相对湿度
对***者的舒适性来说,湿度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不大。虽在有效温度指标也包含了湿度的作用,但由于湿度对呼吸的健康、霉菌的生长和其它与湿度有关的现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将湿度又单独作为一个指标。
(3) 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是车内热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车内空气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空气流速对人的热舒适感有很大的影响。气流速度增大时,会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及湿交换系数,使对流散热和水分蒸发散热随之增强,加剧人的冷感。气流速度过小,且衰减快,风吹不到地面,容易造成车内垂直温差过大,有头凉脚热的感觉。
2. 2 空气品质指标
(1) 新风量
新风量是车内空气品质的一项重要基本指标, 其作用是调节车内空气质量,使车内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保持在卫生标准所容许的浓度值以下。人们对新风的研究已从仅仅注重其“ 量”转变到更关注其“质”的问题上来,强调新风的利用效率和新鲜程度。传统观念认为,新风仅是为清除人体所产生的生物污染。而ASHRAE62 -1989R 中认为用以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来自人体和室内气体污染源两方面,对最小新风量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空气参数标准对新风量的要求仍不能忽视。
(2) 二氧化碳(CO2)
CO2 是车内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它由人呼出, 其发生量与人数及活动量有关。人们在呼出CO2 的同时,身体其他部分也不断排出污染物,如汗的分解产物及其它挥发气体(异味产生的主要因素) 。在以人为主要污染源的场合,CO2 浓度的高低基本上能完全反映人体污染物散发的情况。因此CO2 浓度指标可以作为车内异味(主要是人体体味) 或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也是可以反映室内通风情况的评价指标,是判断空调列车污染程度最主要的参数之一。
(3) 一氧化碳(CO)
CO 作为主要的燃烧产物,往往被作为室内环境烟雾的评价指标。ASHRAE62 -1989R 认为, 只要室内出现环境烟草烟雾( ETS) ,就不能达到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据此,一旦车内有吸烟现象发生,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将CO 选为车内空气参数的目的是防止CO 浓度过高而危害人的健康。
转贴于 (4) 可吸入性微粒(IP)
地铁在隧道内运行,运行中因电刷、闸瓦制动产生的粉末及隧道内灰尘,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车内。人员的庞杂及其上下流动性较大,对车内尘埃浓度有很大的影响。再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微粒,使可吸入性微粒也成为车内空气品质必要的衡量指标。
(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地铁车辆为保证车体气密性及车内装饰和节能的要求,车内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这些材料释放的VOC , 造成车内污染物的增加,影响室内空气品质。VOC 的浓度过高会直接刺激人们的嗅觉和其它器官。其主要代表物质为甲醛。在空气参数标准中应将甲醛作为一项控制标准。
(6) 二氧化硫(SO2)
室内空气中含有的SO2 成分主要来自室外大气污染渗透和吸烟产生的烟雾之中,虽然SO2 浓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其危害性较大,也将其选取为空气品质指标之一。
(7) 空气微生物
客车内空气中细菌的来源很多,必须选定一个指标来反映空气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技术一般多采用细菌总数。我国仿照日本采用层降菌法,以菌落数判断空气清洁程度。
(8) 空气负氧离子
根据人体卫生要求,在每立方米的空间负氧离子含量不少于400 个,否则人就会感到不适。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可降低车内的漂尘、CO2 含量、细菌数目等,也可消除悬浮的微生物、车内有害气体、霉菌,并抑制细菌滋生,改善车内的空气品质。考虑到空调客车人员密度极大的特殊情况,有必要将其作为衡量车内空气品质的指标之一。
2. 3 气流组织指标
换气次数是一项传统的通风设计参数。室内空气龄定量反映了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可以综合衡量车内的通风换气效果。地铁空调客车虽然车内限界低、空间狭小、人员多且站立,但车辆到站频繁、车门多且宽、开关门频繁、乘客停留时间短,因此只要保证一定换气次数就可获得较好的通风换气效果,无须具体地研究空气龄等指标。
3 地铁空调客车的特殊性
3. 1 地铁车辆与铁道车辆
地铁车辆从某种程度上可视为“ 移动的建筑物”,与地面铁路客车有许多相似之处。地面铁路客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经过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也为地铁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的研究提供了经验。但地铁车辆空调与地面铁道车辆空调在运行条件和舒适性要求方面有很大差别,因而两者的车内空气参数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3. 2 地铁车辆运行特点
地铁空调客车虽然室内空间狭小、人员密度大,但运行区间短、乘客逗留时间短、上下乘客相对多,乘客对车内温、湿度感受十分明显,但对空气品质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可见,乘客对车内热舒适性的温、湿度的指标要求较高,对车内空气品质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因此,建议车内空气参数标准中仍然以热舒适性指标为主,而空气品质中某些指标可适当降低,其中CO2 含量和含尘量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3. 3 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不仅是室内热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室内空气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地铁客车室内限界低、空间狭小,顶高仅为2. 1 m 左右,且乘客人员多(定员为6 人/m2 ,严重超员时可达8 人/m2 ,多数人处于站立状态),因此不能直接把风送到地板上,会有头凉足热的感觉。此外,由于工作区离送风口较近,给送、回风带来一定难度:若送风的平均风速低,乘客就会感到不凉爽,且由于风速低、衰减快而排风困难,容易造成送风短路(即风刚出送风口未经人体热交换就会从回风口又回到机组);若风速过高,由于出风口温度低(仅15~20 ℃),又会使人有吹冷风的感觉。因而,地铁客车室内的空气流速指标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与建筑空调及铁路客车标准有较大区别。道内的空气主要是通过隧道通风设备摄取的地面空气,在通风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污染,其“ 质”有所下降。
3. 4 新风问题
同时地铁运行时产生大量灰尘,也将污染受地铁车辆限界影响,制冷机组的选型受到限隧道内的空气。在地铁车辆的新风问题上,不仅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内新风量的摄取。新风清注重“量”,更要注重“质”的要求。特别是地铁客车洁度近年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地铁空调客车内新新风量受到各种限制时, 新风利用率更加显得重风的质量也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地铁车辆在隧要。道内运行,客车吸入的新风是隧道内的空气。
参 考 文 献
1 ASHRAE Standard 62 -1989R : 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1989
2 Abdou O A , Losch H G. The impact of the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on occupant productivity -recent of indoor air quality. ASHRAE Trans , 1994 : 902
3 Persily A K. Evaluating Building IAQ and Ventilation with Indoor Carbon Dioxide. ASHRAE Trans , 1997 : 193
4 沈晋明. 室内污染物与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通风除尘,1995 ,24(4) :10
5 李先庭,杨建荣,王欣.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况与发展. 暖通空调,2000 ,30(3) :36~4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6
关键词:装修污染;限量标准;空气标准;环境标志
中***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8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改善了住房。房子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和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不仅指家庭,还包括办公场所、学校、医院、超市、商场等等。现代人们受丁作性质、生活方式等因素制约,真正的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装修后可能导致室内苯、甲醛、TVOC、氨气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长期在装修污染的室内生活,即使对非敏感体质的健康青壮年人群,危害也是显著的,更不用说老人、幼儿、病人、怀孕妇女以及敏感体质人群。
苯系物被人体吸人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病率增高;还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苯系物主要存在于油漆、涂料、***胶漆等化丁产品里以及含有苯的各类装修辅料。
甲醛和苯是导致白血病的两大重要污染物。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发癌症、白血病,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加入减水剂的水泥墙面通常会加入甲醛,成为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家具和橱柜材料中的胶合板、密度纤维板、刨花板……遇热、潮湿时甲醛就会释放出来。不合格的涂料和***胶漆、黏着剂、织物、地毡等也都是甲醛释放的来源。
暴露在高浓度TVOC污染的环境中,可导致人体的肝、肾和血液中毒,在低浓度下会引发各类不适症状。室内的TVOC主要存在于建筑材料中的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涂料、油漆、黏合剂、壁纸;办公用品中的油墨、复印机、打字机等。
氡气具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放射性,特别容易导致肺癌。装修房子时选用的一些石材,比如花岗石以及由石材构成的陶瓷、带有釉面的工艺品等是氡气的来源。
以上装修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在装修后考虑请有资质的机构对室内空气检测后才放心入住。我们监测站就开展装潢室内空气监测项目。检测结果达标固然皆大欢喜,但如果超标呢?一种方法是打官司。如果找装修公司打官司,那必须是在装修全包的情况下,最好的结果也不外乎赔偿或部分敲掉重新装修。如果找材料厂家打官司,要提供材料不合格的证明,就要进行破坏性试验。而且现在的《限量标准》门槛低,消费者付了检测费结果还极可能是材料达标的,伤神劳力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另一种方法是找除毒公司除毒。市场上有许多除毒公司,除毒方法有喷的、涂的、活性炭吸附的、空气循环过滤的等等。我们心存疑问除毒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除毒后是否会有新的污染物产生,有效期有多长?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在装修时有依据可循,装修后能放心人住呢?是否选择了绿色建材产品进行装修,室内空气就能达标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客户拿到检测报告后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买的装修材料都是绿色产品,为什么我家的室内空气指标还是超标呢?
出现消费者购买了绿色装修材料,但没有通过空气检测的现象,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两者检测适用的标准不同。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适用的是2002年1月1日起执行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简称《限量标准》);对空气质量检测适用的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简称《空气标准》)。两个标准中,《空气标准》对污染物含量的控制要比《限量标准》严格。二是商家称其产品达到环保标准,通常指的是《限量标准》。而《限量标准》仅仅是材料准入市场的“及格线”,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没有进入市场的资格,而非绿色环保产品的要求。这么低的门槛标准却经常被卖方称为绿色标准来误导消费者。
另外,绿色标识泛滥缺少权威,缺乏统一规范的定义和完整的评价、认证体系,使国内建材市场的绿色标识沦为商业炒作,消费者无所适从。1993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创建了“十环”环境标识,由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实施第三方认证;近期,基于ISO14020系列国际标准,中国商品学会又建立了I、Ⅱ和Ⅲ型环境标志体系。此外,国内有关“绿色”、“环境标志”等的认证、推荐和评定,品种繁多,较为泛滥。一些单位没有认证资格、甚至没有标准,就擅自颁发绿色标识,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检测超标后再采取补救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最务实最根本的方法是从装修源头材料控制污染。即严格控制建材的散发量,给低散发量的产品颁发环境标志。当消费者选择了环境标志产品,常规装修(非过度装修)完工,通风3个月后的室内空气质量能达到各项标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府提高环境标志产品的环保标准,使其与《空气标准》匹配,避免出现文章开头的尴尬。一个房间放一块板和放十块板,污染物浓度就大不一样了。所以这个环境标志标准要比现有的准人标准严格很多。德国对低散发量的产品颁发“蓝天使”标志,加拿大的Ecologo标志计划规定了材料TVOC的限制。其次参照国际经验,由***府相关的环保要求和指南,在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的前提下,再由不同权威机构实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这样即使各家机构颁布的标识不同,但产品质量具有可比性,消费者才能无区别对待。
严格规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将引导人们购买环境标志产品,规范市场。目前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高却不一定环保。导致部分消费者对环境标志失去信任而购买其他产品,这使得劣质商品有了更大的市场,而部分优质产品为了抢市场而降低了质量。这样损害了诚信负责的厂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得益的只是为了利润不择手段的奸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7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监测控制;环境污染
一、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据英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 20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 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而社会学家发现。空气污染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使人类幸福指数降低了1/3。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二、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三、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一)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二)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质量控制。
四、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永和. 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 莱钢科技, 2010,(0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8
[关键词]空气监测、质量控制
中***分类号:X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0-01
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的状况。
一、 环境控制监测概述
1. 空气监测定义
空气监测指对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点、连续或定时的采样和测量。为了对空气进行监测,一般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个空气监测点,安装自动监测的仪器作连续自动监测,将监测结果派人定期取回,加以分析并得到相关的数据。空气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浮尘等。空气监测是大气质量控制和对大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
2.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意义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二、环境空气监测发展现状以及评价方法
1.环境空气监测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对环境空气监测展开了工作,监测设备主要以城市自己配备为主,而我国的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技术和方法大多数都是参考国外的一些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采用了统一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的各个主要城市建立起环境监测站,收集本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90年代后,我国城市环境监测站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随着我国对环境认识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评价和反应空气质量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空气污染指数(API),这种方法是将常规监测到的几种污染物的浓度简单地转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从而进行等级划分,来判断空气的污染程度,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等被记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项目中。我国目前对空气质量的好坏分为几个等级。
三、当前环境空气监测存在的问题
1.空气监测系统还不完善
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对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没有形成全面对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从而很难分析一些污染源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资金投入得较少,监测仪器也相对缺乏,没有展开对人体影响较大和污染物严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没有开展对相关工作的研究,而国内也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展开了对一氧化碳和臭氧项目的监测,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气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已经出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的污染类型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汽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污染,而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的评估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污染的状况,也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知情权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新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四、加强环境空气监测的措施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而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空气质量标准,本文对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对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进行分类
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而目前很多地方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特定的工业区功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些区域大多数成为了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区等,这些特定工业区的污染源一是通过改造升级,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二是企业进行搬迁,远离了城区,然而这些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三级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要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
2.不断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分级制度
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不再对应于功能区的分类,而要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级,比如一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等,应该执行统一的浓度限值。增加PM2.5项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可以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应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大力发展PM2.5项目,使城市环境达到国家的统一标准。
3.完善空气污染指数的表述方式
由于国内外对空气污染指数处于“50-100”的描述差别很大,因此,综合来说,国外给公众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信息更加详细,更加具体。我国环境空气监测体系要更加注意,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要使用大众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提醒市民要以预防为主,提高市民的忧患意识,用更加亲切的语言来表述空气污染指数,从而能够使市民对环境更加重视。
4.完善污染物种类
我国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或者是进行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时,往往只是计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指数,虽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已经包括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浓度限值,但这些并不是常规监测考核指标,我国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把这两项放入空气污染指数中计算,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把这两项纳入了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中,在这一方面,我国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增加对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时所包含的污染物种类。
五、总结
我国现阶段环境空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对植被和大气圈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改变以往对环境空气监测质控的思想,从监测的开始到报告的每个环境都要进行监控,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选择恰当的公式对其进行正确地计算,并且进行必要的统计和检验,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及时性,这样人们才能更加重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监测的质量越来越高,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国华.环境空气监测过程的控制归纳探讨[J].绿色科技,2013(0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9
摘 要:阐述了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间、项目及结果,依据监测结果,对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说清安康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针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采取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安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策
,在安康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奋斗目标,紧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条工作主线,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平均为 2.12,与上年持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354天,居全省第一。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概况
(一)安康市中心城区基本概况。安康中心城市位于安康市境内中心地带,已建成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江南18平方公里,江北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5万人,其中江南16万人,江北9万人。安康中心城市是安康市***府所在地,属安康市***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按照“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重心北移,提升江南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形成“一江两岸,南北互动”的布局。江北突出现代工业气息,以工业园区为基地,把重污染企业陆续迁入工业园区内,建设江北工业经济区。江南城区则形成以商业、居住、文教、办公和服务产业为主的区域。城市燃料结构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以石油液化气为主的燃烧方式,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安康市环境监测站对安康市城区江南(市监测站)和江北(望江小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自动监测,同时在江南城区设手工对照监测点,共布设监测点位3个。其中自动监测点位2个,手工监测点位1个,详见表1。
表1 环境空气常规监测布点
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功能区
采样类型
备注
1
望江小区
交通稠密区
自动
省控点
2
安康市监测站
混合区
自动
省控点
3
香溪洞
江南(对照点)
手工
省控点
(三)、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1
,大气自动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手工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自然降尘等四项。
各监测项目均按照相应《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4hj/t193-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5hj/t194-执行,具体方法详见表2。
表2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代号
备注
二氧化硫
紫外荧光法
--
自动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gb/t15262—94
手工
二氧化氮
化学发光法
--
自动
saltzman法
gb/t15435—1995
手工
可吸入颗粒物
β射线法
--
自动
总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gb/t15432—1995
手工
自然降尘
重量法
gb/t15265--94
手工
(四)监测频次与数据获得情况
1、 监测频次。,大气自动监测频次为365天,每天24小时;手工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每次5天。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手工监测每天采样4次,每次45分钟,总悬浮颗粒物每次采样1小时30分钟,每张滤膜采两次样,一天两张滤膜。
自然降尘每月监测一次,每次连续采样一个月,全年共监测12次。
2 、监测数据获得情况。全年大气常规监测共获原始数据53196个,其中自动监测数据52560个,手工监测数据636个,以及有关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资料。
(五)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 3(gb3095—1996)二级年均值标准,自然降尘采用陕西省暂定标准,详见表3。
表3 评价标准
监测项目
浓度限值(毫克/立方米)
日平均
年平均
二氧化硫
0.15
0.06
二氧化氮
0.12
0.08
可吸入颗粒物
0.15
0.10
总悬浮颗粒物
0.30
0.20
自然降尘
18吨/平方公里·月
2、评价方法
(1)对比法。将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与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年均值标准对比,大于该项目标准值时,按超标计。以此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
(2)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和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情况。
其数学表达式为:
n ci
p= ∑ pi 其中pi=
i=1 c0i
式中:p—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pi —i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
ci —i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均值
c0i —i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平均标准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本报告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手工监测总悬浮颗粒物换算为可吸入颗粒物)和自然降尘。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3)污染负荷系数法。用以反映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确定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大小以及对空气污染程度的影响大小,其数学表达式为:
pi
fi= 100%
p
式中:fi —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二氧化硫。,安康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3~0.210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手工监测为对照点,不参与统计计算,下同),符合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0.06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2.2%。日平均最高值0.210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区二氧化硫均值浓度比较:混合区大于交通稠密区。混合区年均值超标0.17倍,交通稠密区和手工监测对照点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度变化来看,全市二氧化硫浓度表现为第一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说明二氧化硫浓度升高与冬季采暖期燃煤量增加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1。
(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4~0.07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20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均值(0.08毫克/立方米)标准。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零。日平均最高值0.077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四季度。
不同功能区二氧化氮浓度比较:混合区大于交通稠密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节变化看,全市二氧化氮浓度整体水平较低,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第一、第四季度浓度略高于其它两个季度,第二、第三季度浓度基本持平。以上结果比较见***2。
(三)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12~0.28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6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0.10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6.3%。日平均最高值0.287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区浓度比较:交通稠密区大于混合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节变化看,全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表现为第二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可吸入颗粒物偏高主要与第二季度气候干燥少雨、扬沙浮尘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第四季度部分月份处于采暖期,燃煤量大幅度增加,烟尘排放量增大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3。
(四)自然降尘。全年自然降尘月平均浓度范围为2.14~16.57吨/平方公里·月, 全年平均降尘量为6.00吨/平方公里·月,符合陕西省暂定标准(18吨/平方公里·月)。与上年相比,浓度降低30.8%。最高值出现在江北城区的第二季度。
不同区域自然降尘浓度比较:交通稠密区大于混合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标。
从季节变化来看,全市降尘浓度表现为第二季度最高,第一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造成降尘浓度偏高的原因除二次扬尘外,还与第一、第二季度气候干燥及扬沙浮尘天气影响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4。
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年际变化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由表4可知,全市四项监测指标平均分指数均小于1,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四项污染物分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二氧化氮。
四项指标综合分析,江南混合区污染综合指数为2.24,大于江北交通稠密区污染综合指数1.99,说明混合区的污染相对重于交通稠密区。
表4 空气污染指数统计
所属功能区
pso2
pn02
ppm10
p降尘
p综
交通稠密区
0.63
0.20
0.74
0.42
1.99
混合区
1.17
0.30
0.52
0.25
2.24
全市平均
0.90
0.25
0.63
0.34
2.12
2、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变化。由表5可知:安康市环境空气污染第一季度最重,综合指数为2.70;第二、四季度次之,综合指数分别为2.19和2.24;第三季度污染较轻,综合指数为1.34,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表5 各季度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及年际变化
所属功能区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交通稠密区
2.17
2.42
1.30
2.10
1.99
2.53
混合区
3.23
1.96
1.37
2.38
2.24
1.70
全市平均
2.70
2.19
1.34
2.24
2.12
2.12
3、 污染负荷系数统计。由表6可以看出,四项污染物的平均污染负荷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颗粒物30.2%、降尘16.2%、二氧化氮11.7%。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安康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系数最小的是二氧化氮。由此说明,影响安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煤烟型污染。
表6 空气污染负荷系数统计表
所属功能区
fso2
fn02
fpm10
f降尘
交通稠密区
31.7%
10.0%
37.2%
21.1%
混合区
52.2%
13.4%
23.2%
11.2%
全市平均
41.9%
11.7%
30.2%
16.2%
(二)、环境空气质量年际变化。根据表7和表8两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可知,与各项指标比较,除二氧化硫上升46.3%外,其它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下降27.6%、二氧化氮下降9.1%、自然降尘下降30.8%。
,全市空气自动常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污染综合指数(2.12)与持平。其中交通稠密区污染综合指数(1.99)低于上年(2.53);混合区污染综合指数(2.24)高于上年(1.70),详见***6。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良天数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环境空气质量略有好转。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54、0.020、0.063毫克。污染物的污染指数与上半年比较,二氧化硫下降8.2%,二氧化氮下降7.4%,可吸入颗粒物下降28.4 %。三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6、0.08、0.10)。全市城市空气污染仍属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表7 年与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比较
所属功能区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交通稠密区(自动)
0.038
0.033
0.016
0.030
0.074
0.099
混合区(自动)
0.070
0.025
0.024
0.013
0.052
0.076
江南(手工对照点)
0.036
0.022
0.017
0.011
0.055
0.069
全市平均
0.054
0.029
0.020
0.022
0.063
0.087
表8 年与年环境空气自然降尘监测结果比较
所属功能区
交通稠密区(手工)(吨/平方公里·月)
混合区(手工)
(吨/平方公里·月)
香溪洞(手工对照点)(吨/平方公里·月)
全市平均
(吨/平方公里·月)
7.51
4.48
5.02
6.00
10.99
6.35
5.40
8.67
四、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本年度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产生原因除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粉尘,其次来源于地面灰尘和沙尘、扬沙污染。由于地面原因,加之冬、春季干燥少雨天气,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兴起,各小区、城区道路等相继破土动工,使很多机动车辆带土进城,还有环卫工人使用传统的扫地工具,致使二次扬尘尤为突出。为此建议: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供应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建设安康中心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将会给安康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代替和改变了安康市城区居民和第三饮食服务行业以煤为主的燃煤结构和燃煤方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安康市城区燃煤量,从源头上减少了燃煤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对于提高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做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天然气、甲醇或乙醇)的宣传工作,以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合理规划,优化环境功能分区,实行集中供热,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染源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4、环卫部门除尽量利用夜间清扫街道外,还应定时增加每天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更新传统的扫地工具;推广使用袋装垃圾;在市区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立垃圾箱,并分类进行回收;公安、交警部门应在市区内控制机动车车流量,以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5、大力进行植树造林,严禁滥砍乱伐,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避免和减轻沙尘和扬沙天气带来的危害。
(6)加强对市区的绿化工作,提高市区绿色覆盖面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把市委市***府提出营造“绿色安康”的战略部署真正落实到实处。
五、结论
1、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污染负荷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颗粒物30.2%、降尘16.2%、二氧化氮11.7%。安康市环境空气污染整体表现为煤烟型污染,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本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污染负荷系数最小的是二氧化氮。
2、不同区域环境空气污染表现为江南大于江北。
3、各季度环境空气污染变化规律是第一季度最重,第二、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轻。
4、,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与持平。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良天数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环境空气质量略有好转。
5、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是改善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染源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1号,.01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篇10
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美国清洁空气法
学习和借鉴外国在环保和立法方面的成熟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美国清洁空气法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再到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加工修改,美国清洁空气法的体系逐渐形成。其主要原则包括:
1、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覆盖联邦各州的空气质量标准框架,由各州和地区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满足联邦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依据该原则所设立,涉及二氧化硫、空气污染微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等六种污染物质。对于以上六种空气污染物质,经授权的联邦环境保护总署依据《清洁空气法》的规定,对污染标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制定保护公众健康的严格的“首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和保护公共福利的“次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州***府***实施原则。各州***府在其边辖区内***行使空气质量监管职责。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各州***府对负有执行的义务,但在执行过程中享有***实施的自由。州***府可以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质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可以在本州内自设“空气质量控制区”等。
3、新源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新建一项固定排放源企业或者对某项原有的固定排放源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改建”时,必须首先进行“新源排放分析”,并报环境监管机构备案,获取“预防重大危害”行***许可之后方可施工。1970年《清洁空气法》要求各州在依据“州***府***实施原则”建立的州***府管理计划中起草相应的条款用以减少新建空气污染企业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1972年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规定,各州应当对新建或者有重大改建项目的空气污染企业设立一定的前置许可制度,并应当将这一制度收录于州***府管理计划当中,供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审查。
(4)视觉可视性原则。它实质上是以美感为标准的高层次的环境保护,是对空气清洁的较高水平的要求,具体是指在国家所规定的一级保护地区,以保护自然环境可视性为目的采取严格的控制标准和措施,防止和减轻可视性的损害。1977年美国国会首次将“视觉可视性原则”纳入到《清洁空气法》中。国会为保护自然环境的可视性制定了一个“联邦可视性目标”,纳入到国家一级保护范围的地区,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公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大于五干英亩的国家人文公园、大于六干英亩的国家公园。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联邦***府1965年的《机动车空气污染管理法》规定,健康部、***、福利部可以对新生产的汽车设置一定的标准,要求其充分考虑开发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减轻对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
针对酸雨问题,美国清洁空气法也有专门的管理项目,包括二氧化硫管理、氮氧化物管理。该项目是在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确立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削减至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一干万吨以下,将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削减至198O年排放水平的二百万吨以下。主要措施有:实行认证制度控制排放;采用新技术方法降低排放;“排放配额”制调控排放总量;建立排放监测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排放;用罚款、扣减下一年度排放指标等处罚督促企业减少排放、遵守管理制度。
在二氧化硫管理项目中,《清洁空气法》赋予了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向有关企业分配“排放配额”的权力,每一个“排放配额”准许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可以交易[3]。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还采用了奖励“排放配额”的方法,鼓励发电厂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节约手段和可再生能源。氮氧化物管理项目主要指:联邦环境保护总署通过要求燃煤发电厂采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煤的使用,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应当在198O年水平的基础上削减二百万吨。
《清洁空气法》还规定,每个合法的酸雨污染物排放许可仅有五年的使用期限。在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申请者应当向联邦环境保护总署提交许可申请以及履行计划,将所有可能的污染影响进行预先合理的规划。
针对同温臭氧层的管理项目,美国清洁空气法规定,应当通过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产量,进而逐渐将臭氧层破坏物质排出市场的办法,来达到最终保护臭氧层的目的[4]。同时规定,当《蒙特利尔议定书》得到新的修正,并且其要求的标准高于《清洁空气法》现有标准的情况下,将自动适用《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的新规定。《清洁空气法》将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分为过渡期和全面禁止期两个阶段。总的设计是通过“生产配额”和“消费配额”的分段调控,最终全面禁止生产和消费臭氧层破坏物质。
美国清洁空气法也为其有效实施规定了一些保障措施,包括行***保障措施、民事诉讼和刑事保障措施等。
就行***实施保障措施而言,其性质是行***管理行为,具有主动性,是行***管理机构的职责所在,主动***是积极履责,反之则应因不作为而受到责任追究。适用主体是国家行***主管机构,包括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和州***府。具体行***措施的适用要受到司法审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