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篇1
在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还是有认清形势、看清现状的能力的!有10人选择“形势较好,就业容易”占5%,可见个别同学对现在社会的就业状况认识不清,就业困难估计不足。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些同学的专业热门,社会明显供小于求,但这毕竟是少数的现象。还有20人“不了解”占10%。这也体现出现还有一些大学生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就业关系到大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大多数同学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所以填写“不清楚”选项的不占多数。对于“你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回答,有90名同学的选择是“缺乏工作经验”占到了所有人的45%,这体现出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工作经验对于就业的重要性。确实,在社会上许多的企业招聘的重点要求就是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还有60个人选择了“所学专业不热门”占了30%的比重。热门的专业相对来说在就业的时候确实是更有优势的。还有30个同学认为是“大批高校的专业盲目扩招,但社会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高校办学的扩大,确实有许多的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存在盲目扩招的嫌疑,有许多本没有资格进入大学的同学也因为赶上了扩招的班车而进入高校学习,这就带来了毕业时就业竞争的加剧,给许多的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就业困难。
对于工资的要求,比较集中的是2000元左右,有140个同学给出了这样的选择,占到了总数的70%。工资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时候比较看中的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的答案还是比较理性和客观的,2000元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真实的数目和期待,这也许是他们综合考虑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反面的因素后给出的比较能接受的数目。还有50名同学的选择是1500元左右,占到总数的25%,每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工资数目都有自己的定位,选择1500元的同学同样也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结果,另外,还有10名同学选择的是3000元,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觉得合理工资的定位。在对就业品质的调查中,有70人选择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占了总体的35%。有80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占总数的40%。另外“个人信誉”有20人选择,占了10%的比例,“工作经验”,“应变能力”,“专业素养”各有10人选择,各占5%。可见大学生们对于个人能力的重要性还是有理性认识的,另外他们也能认识到吃苦精神,实干精神的重要性,比起之前有些媒体报道的的懒惰散漫现象还是有了很大改观的。另外诚信社会要求大学生们在工作的时候也秉着诚信的态度和精神,这点显然被同学们意识到了。回答“你的专业素养如何”的时候,15个人选择了“一般”,占了75%的比例,这样的回答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素养的估计肯能不够自信,当然,也许他们认为这样的回答比较稳妥,自己学的也确实是不好不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没有认真学习自己也确确实实课都上了,作业都完成了,说认真学习了自己也没有读很多专业书籍,也没有过多的拓展训练,那就算是一般吧!”当然,也有4个同学填写的是“很好”的选项,一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足够自信,另外可能他们也确实下了大力气学习了。此外还有一个同学的答案是“较弱”,一方面大家都是按实际情况填写,真正是学的不好,专业素养不够扎实笔者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的。对于理想就业地区的选择,有130人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占到了总数的65%,有50人选择了中部发展中城市占了总数的25%,还有20人选择了其他,值得思考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愿意选择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这其中的原因“生活条件好”和“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主要的考量,各有80人选择了,各占总数的40%。
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学生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了,首先西部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另外西部工作的行业比较单一,发展空间不能满足对于要求有较大发展空间人的需要,所以没有人愿意去那里从事工作。另外“医疗教育水平高”,“看中创业环境”,“消费水平低”各有10人选择,说明同学们对于就业环境的选择是基于多方面思量的结果。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140个同学选择了“先在不那么满意的企业工作,以后再说”占到总人数的70%,可见大家的择业观还是比较理性的,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打算。还有20个同学选择了“回老家自主创业”,这部分的同学有灵活的就业观念,看到自己打工不行就有了新思路想要自主创业当老板,不过还是要警惕风险。另外随着网络世界的蓬勃兴起,网上购物成了新风尚,所以也有10名同学选择了自己开网店,这也消费潮流的体现。关于最理想的行业,“传媒业”有60人选择,占到了30%,如今的娱乐市场火爆,大家多多少少有当明星的愿望,这也是就业选择多元化的体现,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样想往传统的钱多活轻的“铁饭碗”行业里面挤,而是有了不同的选择和期待。金融业有50人选择,可见当前重视经济发展的大局确实左右了大家对金融的兴趣和向往。这其中有150人的行业选择依照“自己的兴趣”,占到总数的75%。可见现在的大学生们仍旧保有真性情,愿意按照自身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职业,这不仅是他们个性的体现,也是他们今后对工作充满热忱和激情的必要条件。觉得“工资有保障”的有40个,说明同学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适当的考虑了经济利益,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养活自己,给自己带来收益。还有10个同学选择的原因是与自己的专业对口,这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可以把自己在大学里面所学到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日趋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探索他们的就业问题,将是我国高校扩招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而了解他们的就业期待将是实现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
作者:贺淑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2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就业
一、 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诚信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行为,对学生自己、学校及用人单位都造成不良影响。大学毕业生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后,他们积极渴望投入社会实践,参加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谋取满意的工作岗位,有的毕业生罔顾诚信与道德,扰乱正常的就业秩序,破坏学校与自己的信誉,影响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不诚信现象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荐材料造假屡见不鲜
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毕业生为了谋求理想的就业单位,向招聘单位提供虚假的自荐材料。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推荐表的填写上避重就轻,夸大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夸大自己的能力,美化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甚至向就业单位提供虚假成绩及假三好学生、优秀学干、十佳毕业生等个人奖励或资格证书等相关证明。
2、 毁约情况司空见惯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毕业生内心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盲目的选择就业单位,或是怀有错误的就业观念,为求保底,先与一家不是很理想的工作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在已经签约的情况下继续穿梭于各大人才招聘会应聘,寻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单位后,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与之前签订协议的单位进行解约。
3、 用人单位条件苛刻
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连年增加为用人单位扩大了挑选的空间。部分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一些用人单位不按需求选拔毕业生,而是一味追求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非硕士生、博士生不要,非“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不要,非成绩排名前三名不要,这些硬性条条框框使许多大学生连被选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拒之门外,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造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到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因为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学校诚信机制不健全。一些大学生对诚信问题丝毫不重视。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欠缴学杂费、贷款逾期不还等情况屡见不鲜。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高校关注的重心侧重于学生“违纪”而忽略了对诚信的教育和指导,使得部分学生以伪装自己作为求职手段。其次是由于教育行***部门将就业率与高校的学科设置、专业调整和招生人数相挂钩。部分高校承受不住就业的“重压”,为求高就业率而忽视教育质量,违背管理机构的施***理念,造成学风不正,诚信丧失的局面。与此同时,部分招聘单位只考虑自身利益,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再次是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暂无对大学生就业领域的诚信缺失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部门和制度,失信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二、 有效预防与控制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诚信教育,完善监管制度
在高校校园中营造诚信文化氛围,通过舆论导向、教育管理、学生活动等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根植科学的道德价值认知体系。提倡公平竞争的精神,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员和优秀学干的示范作用,开展自我诚信教育活动,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高校在就业推荐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将毕业生情况客观、全面地介绍给用人单位,完善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大学生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诚信行为,促进诚信就业。
2、加强就业指导,走出应聘误区
要让大学生正确理解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用人单位招聘的目的在于找到适合单位文化氛围,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才,而不是盲目比较学历和资格证书。毕业生应如实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登记表,慎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同时,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是一种法律行为,违反协议须承担违约责任。
3、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走出去。主动与社会各部门。就业单位,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的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J].大学生就业,2002(8).
[2]郭志平.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对策思考[J].高教论坛,2008(3).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府、高校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到2003年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毕业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人数递增,近两年毕业生的递增人数更多,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以普通本专科生为例,2004―2007年,其毕业人数分别为280万、338万、413万、495万人,2008年的毕业生人数为559万,而与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相比,就业职位的供给却在不断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会更加巨大。其次,我国的失业人口总数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到2005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都保持在4%以上,近几年城镇居民失业的人数更多,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约增加400万,并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这些人都要就业,势必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加。
2.教育的投入不够,教育资源匮乏,高校学生素质下降。
***部长坦言:“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要想满足大家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增加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我们是用一个比较小的投入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而且是一个质量比较好的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与世界平均水准4.8%仍相差甚远。投入不足的严重后果:一是大量贫困生和失学学生增加;二是使学校通过多渠道收费(包括乱收费)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三是促使学校在缺少师资、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扩招,从而增加教育收费以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之一些高校领导为了“业绩”,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形象工程”上,许多专业学科教育资源外秀内空,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表现在知识转化率低。把知识转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的现象。总体表现在: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为1―1.5年,即1―1.5年内是不创造价值的,所以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其次是综合素质不高。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可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全面综合的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存。事实也一再证明,就业过程中,拥有各种证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再者是过高的期望值。虽然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对薪酬期望过高的误区,但对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因而与企业能够给予的实际报酬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加大力度,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高校应面向市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高校改革的力度,促进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高校要修订课程计划,培养毕业生获得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包括专业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有效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等。要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转变办学理念的长期任务,树立新的质量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活化专业方向的要求,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还应当将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尽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此举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者的行列,从而为学生赢得更多就业机会。
2.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
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内容包括:择业观指导、就业***策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心理指导、择业技巧指导。指导就是服务,指导就是帮助,指导就是关爱。高校要建设一流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全面快速地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形成信息畅通的就业渠道,让高校毕业生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职业选择,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大学毕业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样是大学生,有的就业顺利,有的却非常难。在学生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当前,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素质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人际交往上。毕业生往往不能摆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第二,缺乏创新进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盲目清高的心理上。第三,知识面过于狭窄,理论与实际脱节,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毕业生应着重提高这三个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回归现实的心理反映。这种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抛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就业后再择业的心理对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是比较明智的选择。社会是发展的,而发展靠什么来促进呢?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和非紧俏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工作经验和户口等多因素的制约,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是很困难的。所以,不妨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羽翼丰满后,实行第二次“就业(择业)”,从而找到理想的单位。在先就业之后,不但可以积累经验,更可以对社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并不是说把起始的工作仅仅当做一个跳板,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积累财富资本的原始股,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身不断增值,增加竞争的砝码,从而更好地择业。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2014年的毕业季7月结束了,今年的高校毕业总人数达到了727万之多,又一次刷新的历史记录,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来不及好好和自己的学生生涯告别,就已经步入了艰难的求职之路,与700多万人在同一时期争夺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好职位,真是用千***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真真切切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还记得2009年有一个很火的词“蚁族”,这个词最初就是用来描写在北京一群毕业了的大学生无法就业,暂时聚居在一个很狭小的地方的情状,并且在2010年的***府工作报告中***也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就是这句话赢得了全场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可是四年过去了,蚁族还依然存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这么困难呢?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两个视角来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我们一直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环境,买卖双方的调节可以由市场来完成。但当今社会我们却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因为事实上我们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被明显得分割成为两个部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市场分别有着各自的特点。一级市场的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较多;二级市场的工作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武断粗暴、个人晋升机会也比较少。因此相应的就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由于两个市场环境待遇相差太大,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宁愿在一级市场失业,也不选择在第二市场就业,这部分人相对于二级市场就是自愿失业,对国家整体来说是一种损失,但对于这些人本身有时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旦进入二级市场,再返回来想要进入一级市场就很困难了,一方面是来回找工作会有沉默成本,消耗时间精力去做这些事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样的搜寻在长期来看是有益的,但在短期来看是零收益的,因为这段时间你没有任何的产出,反而有不少的花费,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我们的求职过程中。另一方面,一级市场中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这有点类似城乡差异,城里人多多少少会有点看不起乡下人,一级市场里的一些公司也会认为,求职者是能力不行才会到二级市场就业,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在里边。
其次,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或者行***机关的晋升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起薪就显的更为重要,如果起薪太低,想要几年后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薪资水平是很难的,起薪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质量的好坏,起薪水准也是未来工资收入的一个保障。因此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很多时候也不适用,大部分毕业生都渴望一个相对较高的起薪来作为自己的就业首选,而一级市场正好满足这一特点,这又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打破头也要在一级市场谋求一席之地。
再次,一级市场可以决定使用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是高工资将激励员工更加勤奋的工作,对于劳动者不仅仅是因为高工资带来的高收入,还有就是一旦他们离开一级市场,他们就再难找到这么高的工资,在享受过高工资待遇后,他们同样宁愿在一级市场失业也不愿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在二级市场就业。而对于一级市场的主管,他们在面对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时候,不会选择降低工资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完成自己预期的目标,因为他们认为低工资,低待遇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长久来看将会把自己拖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一级市场往往采用少数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低素质劳动力,这样也会导致一部人非自愿性失业。
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一句俗语,刚刚恢复高考的那段时期,我们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后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到现在又变成“学好数理化,还得有个好爸爸”,话粗理不粗,简单的三句话就能很形象的描绘出不同时期,社会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需求量,“数理化”可以简单代表人力资本,“好爸爸”则代表社会资本。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但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却少之又少,那时候考上一个大学,真的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整个社会国家对于知识分子极为尊重,所以只要学好“数理化”,有了较强的个人能力,就完全不会发愁找不到工作,学好“数理化”走到哪你都是“香饽饽”。
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后第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者,无论是通过高考进入行***部门,还是借助改革开放的契机自己创业的,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经有所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所以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次,中国人的家长总是无形中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溺爱,于是这时的年轻人要不可以直接接手父辈的创业成果,要不就通过父辈的关系,轻松进入到各个行***机关,享受公务员的铁饭碗待遇,他们有着父辈打下的基础,也就是有很强的社会资本,而这时那时只学好“数理化”的年轻人是无法与这群人相比的。
一直到最近这六七年,国家开始整顿腐败,的现象,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都逢进必考,不再是一个批条就能把领导的孩子安排进国家的公务员系统,都得通过考试,于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又被提上议程,个人不努力,即使有个“好爸爸”也是没有用的,但在这个全民考试的时代,能考试考高分的人也不占少数,可是能考高分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笔试阶段靠得是个人能力,可是在好多面试的环节中还是有一定的活动余地的,这时“好爸爸”就又有用武之地了。这是针对逢进必考来说是这样,但把视线放的更远一点,好的家庭条件往往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高考是很公平的,农村里也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但那些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这里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还包括家庭的熏陶,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呢?
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我们个人目前还真的是无奈为力,我们不能改变它,只能去深入了解它,然后按照它的运营规则去适应它。但在国家层面,却有很大的努力空间,面对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就像滚雪球一样,会日积月累越滚越大,直到有一天实在支撑不住,一旦炸开将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是时候在国家管理市场理念上做一些改变,***府除了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市场的运作,更多的交给市场去处理,是时候拿出魄力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其实也算不上牺牲,应该是收回一些人的特权,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不用那么在意表面的功绩,好看的GDP增长也许给外国人看有点用,但骗不了自己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用硬撑着要达到什么样的增量,让市场自己去进行优胜劣汰,在未来才我们才能走上一条正常发展的道路。
面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抉择,其实现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没什么好挣扎好抱怨的了,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就目前的国情来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重要,但是社会资本很多时候是不由自己掌控的,当然大学生可以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但在毕业之后想用到自己的社会资本确实不现实,所以大学生应该做的只有一个,就是好好培养自己,让自己拥有更高的能力,让别人觉得你有更高的增值空间,这样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大***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鲁振霞.大学生就业难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聂颖.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0(1).
[3] 吕红,金喜在.灵活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关系[J].经济纵横,2010(7).
[4] 孟大虎,苏丽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1).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5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指导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以及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强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和学生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身都要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作为学生应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作为高校应提高办学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积极健全和扩展就业指导的渠道。
一、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包分配、包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模式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已走向大众化。随之,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顺应而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开始,随后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就较晚, 并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的就业指导工作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和系统的研究;就业指导工作薄弱,工作机制僵化;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辅导较少;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的比重小,尚未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与毕业生数量
所谓社会需求,它包含三种:理想职业需求、苛苦职业需求以及一般职业需求。理想职业是工资高、待遇好、轻松安逸的保障较高的职业;苛苦职业是指工资和待遇都很差,并且工作条件还很苛刻的职业;一般职业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职业。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理想职业不仅量少,用人少,而且还需要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苛苦职业种类也不多,它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很低,相比前两者而言,一般职业是占绝大数的职业。并且,大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加,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所希望的都是理想职业。
2、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影响其就业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就业形势,就必须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学生而言,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就是自己的“商标”, 学校的综合实力水平提高了,也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观能动性
1、端正学习态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都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认识,并且当前的用人单位都愿意用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因此,作为高校应该教育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立足本职,认清形势,从自我做起,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全面提高。开展多种形势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适合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这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端正态度,加强学习注重从各个方面逐步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就业。
2、大学生要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刻苦努力,不断完善自身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还不清楚,甚至很模糊,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对难就业问题产生一定的恐惧和担忧心理。大学自主学习为主的特点使一些主观能动性差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中,对学习产生惰性。对此,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作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者,要正确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从自身前途和社会需求出发,克服自己的懒惰性,为将来找到好工作而刻苦努力。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改进办学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大学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对当前的高校而言,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引进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学校就应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改进办学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大学生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规范的高校制度能够约束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的教学资源,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校知名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时加重就业的筹码。
2、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学风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要形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起来。要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灵活组织课堂讲学,全力贯彻素质教育,有效地将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提高,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就业难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时候不是人才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供不应求造成的,是很多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心理,他们普遍不愿从事苛苦职业和一般职业。事实上,还有很多一般职业和苛苦职业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高校应结合实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到偏远山区工作的勇敢精神,把学生的才能用到迫切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4、多途径宣传介绍就业知识
(1)校企合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走出学习主动积极和一些企业联系,将企业的技术培训会、人才招聘会、产品介绍会等吸引到学校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做好宣传,还可以引进人才,进而也促进了学生和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交流和就业的大好机会。(2)开展就业知识讲座。高校要聘请相关专家或者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或者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为在校学生开展就业知识和经验介绍方面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快速地了解就业知识,并为就业早做好准备。(3)师生交流。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最容易交流和沟通的,通过师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广泛和学生进行接触,并为其介绍就业的经验和知识,了解学生的目前现状,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可以及时做到处理和解决。
5、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的招聘会,这不仅能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良好沟通,还能降低就业成本,提高就业率。还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通过调查已就业的学生,准确了解当前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必要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合作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尚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与对策.职业教育研究, 2005.03.
[2] 何海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3] 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13.
[4] 梁***.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2.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6
女士、先生: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就你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2.现在大学毕业生很多,他们会不会对你们的工作形成压力()
A. 很大压力; B.一般; C.不会有压力;
3.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能力方面要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一点,你觉得这种说法对么()
A. 正确; B.不对 ; C.难说
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种地为如何?有没有优势,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2).现在大学生手头的一些证书对他们的就业带来多少便利?你对大学生中证书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赞同么?为什么?
3).简谈一下你的就业经历,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问卷2
叔叔、阿姨:
你们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你们希望自己儿女以后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多少()
A. 1000以下 ; B.1000-1500 ; C.1500-3000 ;D.3000以上
2.子女毕业后是希望他们()
A. 出国深造 ; B.国内就业
3.你们是怎样看待自己儿女日后就业的()
A. 全力帮助他们直到他们自己满意为止 ;B.由他们自己的个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C.给他们指路然后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
4.你们希望自己儿女以后在社么地方工作()
A. 本地 ; B.外地
5.你们支持儿女投身西部开发么()
A. 支持 ; B.不支持
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何感想
1).望自己的儿女以后干怎样的工作?
2).怎样看待现在走高的跳槽率,你们支持这样的现象么?
问卷3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 ;B.否 ;C.一般
3.你学习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 较有前途 C. 无所谓 D. 较无前途 E. 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 专业 ;B.学校 ;C.个人能力 ;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 是 ;B.否 ;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 会 ;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 有,非常重要 ;B.有,但不怎么重要 ;C.没有,重要 ;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 ;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 资金;B.***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7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又值一年毕业季,在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大趋势下,毕业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多地方高校学生数量也在2000年后不断的增加,高校人数也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本人、家长、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地方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很大的难度,究竟是全国高校扩招带来的这些问题,还是其他的原因,还需要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一)大学生毕业工作范围窄。通过对地方高校的访谈调查发现,有超过70%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选择性非常少,有15%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去煤矿工作;有8%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认为本科毕业生太多,在选择工作方面没有竞争优势;有3%左右的学生选择进行社会培训,如三本培训、软件培训等等,希望能够为自己增加一条工作选择途径。
(二)大学生对社会工作岗位不满意。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社会实习活动,通过访谈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实习的单位普遍持有不满意的态度,或者是对工资方面不满意,或者是对工作形式、工作环境等不满意。其中,约35%的大学生对公司待遇不满意;约25%的大学生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有50%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形式,如加班、工作时间长等等。
(三)大学生片面的追求大城市。对地方大学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想要去大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寻求发展,认为平顶山地区的工作领域十分狭窄,没有发展的前途,或者是认为当地工资水平低。然而,这些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分析,大城市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实习过程中,工资待遇并不高,并且由于大城市消费水平比平顶山市高出很多,所以大学生在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十分拮据。
(四)大学生对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没有毕业前,对自己将要选择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尽管这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中实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仍然感到迷茫。据统计,仅有12%的大学生能够明确的说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更是只有2%左右的大学生确定了未来的就业岗位。
二、影响地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因素
(一)很多工作岗位要求有工作经验,将毕业生拒之门外。在我国经济市场的带动下,平顶山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中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地增加。然而在很多企业或公司招聘人员的过程中,都明确表示要求具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一条规定无疑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何来几年的工作经验?
(二)多数毕业生向往自由,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在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向父辈那样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他们崇尚自由,不愿意受到别人的约束。但是在这些大学生中,真正努力去创业的人数却寥寥无几,或者是由于前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实施创业,这就与这类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突,很多大学生在这种矛盾中恍恍惚惚的度过了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三)大学生缺乏面试经验,在很多大型的面试过程中被淘汰出局,不得不从事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在社会工作岗位招聘过程中,一些社会热门行业,或者是著名的企业、公司招聘,对面试非常的看重。一些大学生虽然具有高学历、知识储备量也十分的丰富,然而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在面试上胆怯,无法清楚的表达内心的真是想法,导致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最后不得不选择冷门或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策方针,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地方和用人单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调动各级高等教育就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做好用人信息的预测、收集和工作,努力促进信息网络化建设,组织开好各种人才交流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第三,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应抛弃“守株待兔”的思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推荐毕业生尽快就业。第四,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现在更多的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包括主管就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包括普通教师。
***府作用国家公共资源的拥有者以及支配者,应该发挥其财***支援的作用,无论高校毕业生在个人创业阶段,或者是寻找工作的阶段,***府部门都需要给与其一定的财力支援。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尚未得到有力的财力支持,***府在这一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同时在投入资金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没有将就业培训经费作为***府财***预算中的一部分。
四、总结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为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学生个人因素,还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各级***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做好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倪兰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5(9):74-78.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8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
造成目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经济形势原因、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
一、经济形势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行业性的冲击必然是不可避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
二、社会原因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录用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门槛。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遭遇大学生无工作经验以及社会实践经验,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培养,无法快速为自己所用,或者怕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用人单位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跳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影响用人单位自己的发展规划。由于以上原因,部分用人单位直接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或者限制录用大学应届毕业生。也有不少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更好的人才质量对大学毕业生招聘对象仅限于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这些各种各样的门槛的设置直接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连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都没有,便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了,更遗憾的是设置这些门槛的用人单位往往是工作条件比较好的单位。
三、高校原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更多的是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导致所培养出来大学生无法快速有效地将大学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工作,甚至无法清楚地向别人表明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法让别人发现自身才华,影响自身发展。部分高校为了追求综合性的发展,忽略自身实际条件,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设置自身不具备开设条件的专业或者社会需求已严重经饱和的专业。对于社会迫切需要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导致其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刚刚踏入社会,就自认为高人一等,对自己的工作待遇要求过高,对那些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工作比较辛苦、工作环境不够优越的企业不屑一顾。不能脚踏实地、要求过高、过分急于求成,是很多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也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就业在大学期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发展欠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没有合理利用大学在校时间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掌握好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在构建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自身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认真规划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尽可能对此作出充分的准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只有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后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的方向并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再次,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抵抗挫折与失败再次站起来并最终都想成功的关键,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抗挫折的心理素质,遇到一次或者几次失败便心灰意冷或者在以后的求职中不够自信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注意培养锻炼使得自己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要充分了解就业信息。学会沉着、冷静地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客服一切困难。其次,用人单位要改变对大学生的看法和用人观念。用人单位要解除多重门槛划分,对于普通非重点院校的学生不要拒之门外,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重点院校的学生并非一定都是优秀的能力强的,非重点院校的学生也并不就意味着不优秀和工作学习能力差。再次,高校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应当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及时合理的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同时,高校应该定期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府职责。***府需要制定相关***策法规来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尤其注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改进与完善,逐步把毕业生就业问题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消除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歧视,规范就业市场。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并结合行***、经济等手段来实现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锻炼发展。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
六、结语
通过大学生、***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妥善地解决。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不但解决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给莘莘学子及其家长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也减少了人才的浪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剧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价值观是影响学生奋斗方向与目标的关键质素。就业价值取向在顺利就业创业的过程中的意义显著。新形势下分析研究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激发高职大学生内在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主流是好的。学生对职业选择目的明确,对于当下社会提倡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思想观念比较认同,就业趋向务实,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浮躁没耐心、好高骛远、频繁调换工作岗位、道德水准下滑、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等。具体而言:
(一)就业方面
在市场的经济模式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以市场需要为主。加之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剧,高职院校大学生无法适应过快变化的节奏与产业发展需求,短期内无法找到相符合的工作。部分学生虽已经找到就业岗位,但由于受到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短期内无法与新专业技术要求相适应,出现了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未达到预想报酬,放弃目前工作。
(二)创业方面
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创业空间广阔与制度性支持并未催生大学生创业繁荣之景,主要是因为个体创业准备不足,过高的创业期望值带来的只是短期热情,创业选择和现实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校创业教育不成体系,相关课程不完善,有效性低、缺乏经济基础和保障性的融资渠道等。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大部分就业创业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随意度较大,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不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多在乎相对较高的报酬,调岗换岗时有发生,这些是典型的就业创业价值取问题,需要及时予以引导,加以纠正。
(一)就业价值观偏离
认为现在国家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大,就业前景看衰,自信心不足,找工作难,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等消极思想普遍存在。等、靠、要,将社会压力转嫁给父母、家庭。主要原因还是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偏离.对新的就业形势不去关注、认识不足。更重要是的对自身缺少明晰认识。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极思想影响,把高的薪金报酬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就业价值观有所扭曲。
(二)创业心态不稳
认为自身生活的环境或者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创业大***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但又不愿意离家太远。创业多奋战一线、冲在最前面,有时缺乏其他方面的支持,加之创业初期条件差、短时间难以有收益,也看不清项目的发展空间,更换项目的随意性比较大。
创业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为此劳累而到处奔波,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自私自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三)就业创业意识消极
大部分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组织招聘会的方式,为学生们推荐安排工作。往往在临近毕业时都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或者希望通过家庭社会关系就业,希望通过自主创业就业人数比例低。有一部分大学生马上就业的愿望并不强。就业态度也比较消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个人的创业能力也不够。究其原因,高职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业意识不够,思想不够活跃,求职途径窄,多希望借助外力实现个人目的。
三、大学生创业就业应该具备的能力
顺利就业是学生的个人与家庭的愿望,也是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目标。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采取Σ呓饩銎浯嬖诘奈侍猓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首先,大学生需要调整好就业心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理性择业是当前毕业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高职大学生牢固建立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习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观,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度分析,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个人实际,找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个人发展的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紧密结合,发挥就业主观能动性,为顺利就业夯实基础。清醒地认识到用人单位的报酬高低与毕业生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相关。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个人价值。
其次,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技巧培训,通过求职信、自荐信、简历表等基本应用文的写作、求职外语强化培训以及面试技巧培训等,帮助学生明晰个人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一步明确求职方向,同时规避求职面试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升求职能力和水平。还要抓好教育培训,运用新新媒体新技术,使就业培训丰富多样起来,增强吸引力。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通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实时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高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大学生就业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自1999年开始,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扩大招生人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扩招***策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衡,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都面临着激烈地竞争,其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因此,无论从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解决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1]。
1现状及特点
1.1就业方式多样化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业的方向越来越广阔,对于真正有实力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来说,其就业环境将会越来越宽松,就业方式也将日趋多样化。考研、考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应聘、出国等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式。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基层就业、西部计划、应征入伍在近几年也成为特色的就业方式。
1.2就业观念发生转变
大学生就业观念由传统的等待分配转变为自发的寻求就业机会[2]。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增强,开始通过多种渠道推销自己,实现自主择业、自主就业。转变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使其能够在就业空间和就业领域上实现一定的飞跃。
1.3就业形势严峻
近几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持续上升,加之传统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吸纳能力低,从横向来说,毕业生挤占岗位的现象将是一个较强的趋势;从纵向来说,名牌高校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与普通高校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将格外激烈[3]。这种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将使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成本和时间将扩大和延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就业体制不完善
大学生要真正实现就业,手续十分繁琐。目前,过度的审批程序和部分人事管理制度也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一些单位用人指标不足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这些都威胁着就业环境的稳定,与就业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相悖。
2.2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主见和理性的思考,致使其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一些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后,满足于当前的安逸生活,缺乏危机意识,对将来的就业采取不积极的态度,就业意识不强,对未来的就业没有规划、毫无准备,这加剧了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2)一些学生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之后,自视甚高,自信心膨胀,对自己未来的就业盲目乐观,追求收入高、工作轻松的工作,比如现在的“公务员热”“选调生热”等,但是当真正步入社会的那一刻,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往往使大学生毕业后陷入就业难的局面,对整个大学生就业风气产生不良的影响[4]。
2.3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就业信息不全面的现象。(1)用人单位传达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大学生,另外有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策,对非本地区的毕业生采取不予招聘的行为,造成不正当的竞争现象。(2)社会上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换相对不足,供需信息渠道不通畅,致使部分毕业生没能及时地了解就业信息,错过就业机会。
2.4就业结构不平衡
不同地区发展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如中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西部发展缓慢,这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人才流入东部。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本可以回农村实现基层就业。但如今城乡发展差异大,将来回城市的成本高、可能性小,所以,很多毕业生即使在城市里没有找到工作,也不愿意回农村。这些就业结构不平衡的情况是造成就业难的潜在因素。
3高等农业院校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3.1传统观念的制约
在传统观念里,大多数人认为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是简单的农业技术人员,与理想中的工作、职业完全不同。因此,多数人对学校和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信心不足。此外,由于对农业院校的“歧视”,高考生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农业院校,同时这部分学生基础往往不是很好,这就加剧了农业院校就业困难的状况。
3.2毕业生自身条件的制约
相对于非农业院校来说,大多数农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比较松,加之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部分大学生要么“高分低能”,要么“不学无术”,真正的专业能力没有提高,没有符合社会的就业要求,无法实现就业。
3.3社会环境的制约
社会环境的制约体现在两个方面:(1)虽然国家一直重视“三农”问题,但是国家的财***支出用于农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农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着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这也是造成高等农业院校就业率低于其他院校的重要原因。(2)国家高校管理***策中有“211”院校、“985”院校等多种层次,加上社会对农业院校的歧视,高等农业院校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言而喻。
3.4高等农业院校自身条件的制约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但由于农业院校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院校竞争之间并没有优势,而且大部分农业院校专业设置上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特色,这使得农业院校只拥有很小的生存发展空间。
3.5用人单位的制约
由于国家***策倾向于二、三产业的发展,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也是与二、三产业相关的,使得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面比较窄。在市县以下的基层单位,他们是需要农业方面的人才,但因为机构精简,招人指标有限,而且要通过各种公务员、选调生等考试,特别是财***上的困难,不允许他们招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4高等农业院校就业的解决对策
4.1开展就业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高等农业院校可以提供与就业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在大一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大家开始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认识到制定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创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三时开展就业指导课,讲述一些大学生就业方式、面试技巧、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就业,这对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4.2加强创业方面的宣传与引导
在如今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部分人已通过创业很好地实现就业,但是由于关于创业方面相关的教育并没有普及,导致“想创业不敢创业”“不知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可以定期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加强创业方面的宣传,根据自身的特点鼓励并引导毕业生在农村创业,科教兴农、服务“三农”,同时很好地实现就业。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给大学生免费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一个经验积累的过渡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同时,还通过现场和网络同步招聘的形式,为择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为有创业意向大学生提供初创企业人事***策咨询、小额贷款、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金牌导师指导和创业富民专项资金扶持等服务项目。
4.3拓宽就业空间,提供就业机会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是由农业院校的专业性质、农业院校生源特点及农村需要的人才特点等多种因素决定的[5]。要引导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走向基层,参加西部计划等,大力畅通西部、基层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到学校招聘的渠道,拓宽就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4规范大学生校园就业市场
高校或校际间的招聘会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集中招聘和应聘,从人数到时间都显得非常集中,这就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一般的人才市场的不同之处[6]。所以,高校在选择或者联系招聘单位的时候,要审核招聘单位的资格、信息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市场。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招聘活动月”活动,每次有100余家企业进行预约,每天有3~5场招聘会,学校经过筛选之后,给大学生提供规范、可靠的就业市场[7]。
4.5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就业问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