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高年级,我们的作文教学依然要帮助学生解决习作素材的来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让学生学会观察。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脑海中,怎样才能储备习作素材,积累从何而来?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布置给学生一个观察任务,你问他们观察了吗?孩子会说观察了,可等你再追问一些细节,他们往往说不上来,是孩子撒谎吗?不是,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学会观察。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莫泊桑拜师》,当时已是文学青年的莫泊桑因自己的文章写得不生动,去请教福楼拜,福楼拜让他观察家门前过往的马车,莫泊桑很认真的连续观察了三天,还是觉得没什么可写,福楼拜对他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好写的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和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以上的七个问题,尽管都紧扣马车,但要求关注的角度都不一样,其实是福楼拜在教给莫泊桑观察的方法。一个二十多岁,酷爱写作的成年人,尚且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点拨,何况一个小学生呢?所以,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除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的源泉,比如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家庭、学校发生的事情,提醒孩子留心观察,并坚持不懈,使我们的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我们还因在布置学生观察前,想一想,如果我也写一篇下水文,我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观察,最应该关注事物的哪一方面?
帮学生积累语言。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我们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帮助学生积累的佳作,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在现实当中,很少有孩子既能像蜜蜂采蜜那样进行主动而广泛的阅读,又能对读到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记忆。怎样让我们的孩子把学过或读到的精彩语段内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我觉得,就是到了高年级,我们依然不要把“模仿”丢在一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读写结合,真正的把每一篇课文当成习作的例子。书上写“黄山松千姿百态”,我就让他们写“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美文中有“春雨是彩色的,染红了桃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我就让他们仿照着句式来一段“春雨是无私的……”,我想这样的仿写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规范,净化,美化自己的语言。
二、给予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
1.借激励的力量。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但提高习作水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没取得明显的进步,如果又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自然会丧失信心。有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习作总感到不满意,总觉得没有到达我们心中的标尺。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就是小学生作文要达到的国家标准。
所以对学生的习作――这一创造的劳动成绩,我们要充分给与尊重,在批改的过程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多给予一些鼓励的话语,善意的提示,有时间最好能采用面谈的方式,特别是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多鼓励,少批评。
2.用多样的批改。我喜欢把学生的作文总体浏览一遍,如果发现习作普遍存在问题,就采用集体评讲的方式,读一两篇习作,启发学生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学生自改,或互改的办法,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自己,自我修改的积极性很高,较好的保护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又保证了习作的质量。
三、教会学生习作的技巧
高年段的学生,要写好作文还必须学会一定的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会学生习作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情动而辞发”,没有心灵的触动,说要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来,那是不太可能的。我更喜欢带着孩子进行即兴作文的练习,忽然间下雪了,两个孩子课间打架了,老师生气了,愚人节的搞怪玩笑,一个同学被小狗咬了……因为写的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习作就自然而然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