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篇1
“数字时代”下的新闻***片特征,要求了当代摄影记者的职业素质有别与传统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记者首先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的特征和修养。又要有独特的手段和能力。
作为我国特定国情舆论工具之一的新闻摄影记者,不管你是***报记者还是晚报记者或是其他报纸的记者,首先要为***治服务,要学习***的方针***策,这样才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及时地报道***和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和各方面的好新闻事件
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和时代里,新闻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新闻事业组成部分之一的新闻摄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摄影遵循特定的新闻理论指导。要求新闻记者具有相当的***治理论素质,在真实的前提下需要贯彻和体现***的思想意志,***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这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坚持实事求是。在***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的纪律。
新闻记者与普通记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的镜头来观察生活、报道新闻。因此作为新闻摄影记者首先要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新闻记者必须通过熟悉的摄影器材,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了解相机、摄影机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在扎实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创新适合照片表现力的拍摄技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新闻摄影器材也在不断进步。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了解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摄影技术的进步,了解数码技术数码暗房等。
其次要具备审美的艺术素质,新闻摄影是新闻的一个类别,但同时也离不开摄影的造型和审美。对于同一新闻形象,有的记者拍出来平淡无奇,有的拍出来则感人至深,究其原因,就是艺术处理方式的不同。新闻摄影历史上留下印记的著名作品,除了它们本身反映的历史瞬间具有重大意义之外,其在艺术上也具有特别的魅力。因此不能忽视艺术审美对新闻摄影的影响,造型艺术和美学对于新闻摄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还需具备编辑意识,对于静态摄影记者来说在拍摄相片的过程中,就在考虑***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拍的照片进行运用。这要求新闻记者了解***片编辑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了解对***片进行编辑、选择的标准和要求等。对于动态摄影记者而言,编辑意识体现为“编导”意识。在新闻拍摄现场,电视摄影记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拍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满足后期画面编辑的需要,为编导的进一步创作打好基础。这要求新闻摄影记者熟悉电视编辑的画面语言和组接规律,了解画面和声音相互配合的创作规律,保证画面拍摄时镜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新闻记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感。一个人的名利、地位、金钱甚至是家庭都可以失去,这些都可以重新获得,惟有人格不能失去,道德不能失去。道德文章不分家,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需要保持一种高尚的品德,心中有“浩然正气”,才能实现人格层次的自我超越,才能拍摄出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
新媒体时代篇2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价值 新闻伦理
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新闻业界关注的热点。早在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向外界提出了这一说法,大体上,那些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都可称为新媒体。①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新闻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新闻的来源、传播、新闻的报道方式等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紧随其后的是新闻伦理、新闻道德的种种问题。科学技术使得获取信息变得易如反掌,譬如用智能手机可随时翻阅报纸杂志甚至收看新闻,而新闻伦理的规范却不是单靠科学技术可以实现的,它只能靠传媒人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完善道德规范。
有人总结新媒介技术的伦理威胁为:网络技术加剧道德冷漠、人际疏离;滥用网络技术导致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与精神危机。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结合时代环境以及业界的讨论,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存在的问题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最具***性的变革就是新闻自由的重大突破。
以往的新闻自由与其说是“新闻自由”不如说是“新闻业界的自由”,是新闻业界专享的自由。然而,这种“专享”的状态最终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被打破,普通受众也开始享有对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自由——遍布全球的传播网络,使网络用户拥有了自主生产、内容的权利,活跃的网民采集自认为有新闻价值的资讯制作成为***文结合、音频、视频等形式不一的信息至自媒体,打破了媒体从业者对于报道权、传播权的垄断。
新闻自由的普及总体上说固然是件好事,但是许多的媒体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风暴却似乎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信息权的普及,给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新的线索来源的同时也加大了假消息的泛滥。信息管理、取证的难度使得微博上虚假消息、未核实的消息甚至一些精心策划的骗局经过网民转发而广泛传播,倘若媒体不经核实便直接予以报道,真相大白后,这些媒体便可能成为闹剧的参演者。
2011年4月,安徽利辛县国土局工作人员周文彬选择 “自首式举报”,在微博上直播自己向纪委自首的过程。此行为迅速引来网友围观,国内多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有的媒体甚至还披露了据称是周文彬长达千字的举报信内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议沦。
“微博自首”事件在新闻伦理问题上的核心是“事实”的问题。无论媒体公布的具体举报内容是否确为举报人提供,在自媒体上将尚未经过调查的内容进行转发,继而在权威媒体上报道公布是不可取的。尽管举报人的举报行为是事实,但其举报的内容,仍需纪检部门或公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方可最终认定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也有悖新闻伦理。
二、新闻价值认识的偏差
编辑取舍稿件的依据是事件的新闻价值。部分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从某些方面来讲确实具有新闻价值,传统媒体在无需支付过多成本的情况下对可核实的新闻事实加以合理采用,以弥补自身采访的不足,这种做法未尝不可。然而事实似乎与这一单纯的初衷渐行渐远:一种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紧随“新媒体”热浮出水面——各类新兴媒体将网络事件炒作放大继而发展成为网络热点,不久后这一热点便见诸各大报纸、电视等媒体。更有部分媒体将“眼球效应”作为信息取舍的标准,利用模棱两可的标题、利用一切可能吸引受众的关键词来获得关注,至于所报道的内容具不具有新闻价值早已不是宗旨。不知不觉中,媒体似乎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转而成为网络媒体的“应声虫”。
2012年,红十字会调查报告姗姗来迟。这份报告极力撇清 “中国红十字会”与一位叫“郭美美”的年轻女子的关系。然而无论这份报告最终结论如何,于国人尤其是社会慈善人士来说,“郭美美”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微博上种种炫富信息,且拥有“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头衔,自然难逃新闻人敏锐的嗅觉——倘若事情、身份有假,新浪微博***认证的权威性必然成为新闻点。倘若身份是真,则必然引发中国慈善界的轩然***。种种厉害关系,使得当事人“郭美美”理所当然地成为各路媒体抢先报道的重要新闻人物。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郭美美”背后的猫腻,于事件的本质来说已不再是关键,真正具有实质性新闻价值的是中国慈善随之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媒体的关注点也应该由围绕着事件“主角”——“郭美美”的讨论,转移到关注中国慈善的规范与未来发展上来。不论是慈善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还是慈善信息透明公开机制的构建,相较于“郭美美”三个字,于广大人民来说显得更为迫切。
有些媒体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核心。截止至2013年12月仍然可在某些媒体上看到“郭美美”的各种推送信息,其标题大多恶俗,其内容则大多是些美艳的照片配上些简单的文字。无论是在新闻门户网站、微博、手机杂志等,只要搜索“郭美美”三个字,仍然有大量关于郭美美的不痛不痒、鸡毛蒜皮的小事,且多为“郭美美登时尚杂志”,“看红会二奶咸鱼翻身”、“郭美美正牌男友曝光”之类的恶俗话题。这些所谓的“新闻”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着实不多。但一个客观公正的媒体,不应该盲目附和网络上的信息,应该在冷静的思考之后选取具有新闻价值、符合新闻伦理道德并且符合时宜的事件进行报道,或者干脆不报道。
三、隐私权危机
2013年6月,互联网界爆出最为地动山摇的消息要莫过于前美国中情局(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国际媒体揭露了美国的“PRI***(棱镜)”项目,揭开了美国对本国及他国信息监控的冰山一角,也在全球掀起了关于隐私危机的轩然***。
2011年,《世界新闻报》爆出窃听丑闻,让一个拥有168年历史的著名报纸关门,激发了全球对传媒业关于隐私权的新一轮讨论。②时隔两年,隐私权与探求新闻真相这对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愈来愈受到受众的重视,最终在2013年6月的“棱镜事件”被揭露后再次爆发。
新媒体发展依靠的是科学技术这柄双刃剑,黑客的出现、各种技术漏洞频被利用,使新媒体环境越来越复杂。许多新媒体,譬如智能手机、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等都要求提交个人资料,以方便传播信息、与客户建立长久联系,而它同时也为个人隐私泄露埋下了隐患。
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常常在新闻界频现冲突,要解决这对矛盾除了需要新闻业界制定切实有效的业务规范,还需要受众对其足够重视,将保护隐私变成习惯。
结语
作为事实与读者、信息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新闻从业者必须对广大受众负责。新闻传媒的重要功能,是通过报道事实为受众提供信息,对社会进行瞭望并以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干预社会生活。③无论将来的科学技术如何先进,新媒体如何演变,新闻理论如何丰富,新闻伦理始终都是新闻界不可忽视问题。
参考文献
①蔡崇敏,《浅析“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及发展现状》[J].《西江月》,2012(25)
②朱国平,《媒体良心、新闻伦理与监督权——从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丑闻事件说起》[J].《中国记者》,2011(8)
③张艺馨等,《新闻伦理研究文献综述》[J].《大观周刊》,2011(16)
新媒体时代篇3
说起酒行业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不得不说的是酒业最古老的“土豪”级传统媒体——央视!
央视不淡定
①导火索
央视在招标之际,连爆白酒“三大”乱象,难免大家猜疑不断,只能说:央视有点不淡定!果不其然,从央视招标结果来看,白酒行业投放金额怎能惨淡二字了得?酒行业集体沉寂!实践证明:果然越努力越辛酸!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一直对央视情有独钟,今年以来,由于中央***府严格监管***府公务开支,限制三公消费获得了民间的广泛支持,公务消费中开支的大头——白酒业成了众矢之的。10月以来,央视在《焦点访谈》三期的容量,调查了白酒业内以赖茅酒、年份酒和电商渠道的乱象,来质疑白酒业内秩序。就拿年份酒来说已是冷饭,年份酒有很多乱象是没错,但还是因为难以检测,没法检测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监管,没有了监管,是否挂年份牌就无从定义。此前,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表示,年份酒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预计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至于成效只有实践才能得出。而央视此次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强力关注,本身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看就惹人疑问,报道针对的对象又都是小企业,那时候距离央视广告招标会有一个月时长,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引发多位酒业知名人士对央视此次曝光动机产生质疑。
②传统媒体求生记
对于酒行业的处理方式央视为什么不淡定?归其原因只不过是求生存,其实并不是什么滔天大罪,凡是具有逐利动机的企业都需要生存,这是必然。那么,质疑央视在10月份曝光当中的不专业和不理性,不应是终极问题。央视作为部级的媒体,以这样的方式来曝光白酒业内问题并不会有一个特别明确合理的解释,但是央视的动机却众说纷纭。
近些年来,因为白酒一直是央视广告的重要来源,所以央视在白酒业的监督上略做表示,有助于目前已经结束的央视广告招商会。10月份央视曝光酒行业种种问题后,酒行业专家们发出感叹。白酒行业资深专家晋育锋10月14日看过央视关于泸州年份酒的调查后表示,如果说昨晚还是怀疑,结合今晚的以及预告明天的继续揭秘,心思就很清楚了:1.酒类电商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威胁,所以要打压电商;2.揭秘小厂的假年份酒,向一线品牌示好?3.离广告招标会越来越近,市场低迷,担心白酒广告投放下降,因此拿这些报道给广告大户打气?当时,不少心知肚明的白酒企业对央视的“不漂亮”彻底的无奈了,一方面新兴媒体广告投放的冲击;另一方面觉得尽管酒行业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央视对酒行业的“不善良”和咄咄逼人寒了酒企的心,很多酒企暗自神伤:我们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了,又何必这么吹毛求疵?虽然不主张“酒艰不拆”,但是每个酒企估计心里都不是滋味,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同是酒行业的一份子,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迷,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所有酒企共同的目标,“遏制”行业发展的当然是酒行业的共同敌人。
面对传统媒体的曝光,酒类价格评估专家詹福林在微博发表看法: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央视固然可恨,行业却并非铁板。团结凝聚力量,未落雨便要绸缪。积极整改,努力攻关,引导舆论,客观全面,揭示真相。广告投放还是远离央视等电视媒体,转战新媒体,进行深度沟通!精准营销!这是一句大实话,任何无休止的争论和质疑都不是最理智的,究其原因之一无非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辩证关系,也许两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输赢胜负,唯一确定的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对于央视引发的这场口水战,在旁人看来似乎是一场冷笑话。
③开始就是结局
央视招标会上,酒类的中标企业仅有青岛啤酒。有数据显示,包括啤酒和白酒的酒业现场投放金额为6.74亿元。而在2013年招标中,白酒企业现场广告投入规模达36.6亿元。以此计算,2014年招标会上,酒业现场投放金额较2013年白酒业投放金额下滑约80%。八成,是什么概念?这就是故事的一种结尾。
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经济走向良性,关键在于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强大的外部约束。这样看来,央视曝白酒业的光,其实是板子打错了屁股,开始的闹剧就注定了结局只有一个,无论什么动机。也许酒行业如果不出这件“央视门”事件,传统媒体的投放金额也许会更宽松,恰恰这件事给大部分的酒企提了一个醒,使它们理智的选择了适合企业发展的传播渠道,精准营销。再加上今年酒行业的低迷已经注定了今年央视广告投放金额的大减,没想到酒行业的“央视门”也许真正的“助纣为虐”也说不定。另一种说明酒行业在面对媒体渠道方面也愈来愈理性化了,酒企开始考虑和媒体的良性发展,对现代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也慢慢地接受并汲取了其中的美味!
④央视面临的挑战
其实,很多人发出感叹,堂堂央视居然也要通过一些别人看来是卑鄙手段的方式逐利,这个世界确实变了,新生代的媒体营销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不难看出,央视今天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网络新媒体;二是地方媒体;三是国外媒体。有些企业在央视上打广告,除了提知名度,更是将美誉度一起提升,就像早几年家电针对三四线市场,将广告播出时段打在外包装上一样,央视好不好,适不适合,必须结合自己的市场和受众来定。央视也好,新媒体也罢,其实最后还是要结合自身市场和营销目的来制定的,所以央视没有好坏之分,任何的媒介都没有好坏之分,最终还得看目的,以及目的带来的评估。央视在广泛覆盖有性价比尤其针对广泛2-3-4级市场,对于酒行业企业而言,如果是只针对区域,那么上央视就是自娱自乐了。
传统媒体突围战
众所周知,电视媒介“渠道制胜”、一家独大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传统电视媒体纷纷寻求突围之策。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高速、便捷、海量、自主,具有交互性、动态性和多维性。随着媒体同质化竞争加剧,抢占新媒体平台和进一步细分受众成了制胜的关键。这样看来,推动传统媒体全方位改造升级,全面提升采编播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真正把电视机打造成多媒体终端,是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进***的必由之路。
传统电视节目要想真正永葆青春,必定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思路和技术手段,烹制出融形式创新、平台创新、理念创新的大菜,为观众献上时尚而有营养的精神盛宴,对传统媒体而言,“全媒体”战略催生的媒介融合之战才刚刚打响。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的传播即渠道,具有媒体投放的多元化、对媒体自身的深入研究和把握有度、强化公关意识,等特点,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酒行业一直是个传统制造的行业,业内对于新兴媒体、电商以及时尚产物的理解并不是很快,营销人员又不能对潮流的主导元素准确地把握,导致整个行业对新生代的新兴媒体营销渠道的掌控不够到位。很多企业不愿意主动跟媒体接触,畏惧的比较多,其实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有助于媒体、公众对你的认识,其实这本身也是抵御风险的方式。行业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本质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对待其态度和处理方式,公共关系的态势正在形成并发展,但是如何面对及处理的意识和方式,都还是需要值得进一步探讨。在传统媒体通往时尚的道路上还需扫清障碍,拨开雾霾,找到方向。
传统到时尚的绊脚石
对于注重传统文化诉求的酒行业来说,怎样才能由传统媒体营销进入到追求时尚、个性、具有***思想的新生代消费群体的精神世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新兴媒体营销的路径和集体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途中,仍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绊脚石。
首先在推行时尚营销的策略时,大多数白酒企业对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行为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品牌理念的传播上不能够有效深入到这个消费群体的心智,更找不准与这个消费群体能形成心灵共振、精神共鸣的地方;还有一部分酒企业消费模式的打造和创新上有欠缺,只是停留在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臆测判断和简单的调研上,并没有主动对新生代消费群体进行深度的访谈和反复调研、测试;酒企在产品包装设计理念和品牌推广方面,并没有与时尚接轨;为了迎合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喜好,完全模仿照搬国外洋酒运作的模式,结果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潮流的文化裂痕越来越扩大化,品牌定位和品牌诉求等没有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层面来考虑等等问题都需要逐个解决并克服。酒企应该有针对性的正确挖掘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掌握驱动这个群体消费行为的时尚元素密码,在为品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为新生代消费群体创造独特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个性化消费价值和品牌体验价值。
新兴媒体的宠儿
这个时代,消费者才是行业的宠儿。随着新兴媒体营销影响力的不断升级,酒行业的消费群体与新兴媒介的关系变得尤为暧昧。怎样精准定位营销产品、如何处理好新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也是行业的必修课。
很多酒企为了让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时俱进,进行重新塑造,让新生代消费圈层融入具有时尚元素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诉求,并能产生互动与共鸣,以此确定白酒品牌的核心消费群体,使其品牌成为这个圈层里面的品牌领导。就像古老的白酒行业也开始跳起来“江南style”,这也是在颠覆白酒传统的营销规则和思维定势,在深入研究新生代消费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为白酒营销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另一方面,酒行业还需挖掘和塑造白酒品牌在产品维度、品牌文化维度、市场维度、消费者维度和商业模式维度等五个维度上能够产生价值导向的差异化,找出属于自身企业的新营销模式,精准营销。
新媒体时代篇4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生活 手机广播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显然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博至今不到3年时间,广播与微博之间已经产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并且上升为节目的重要部分,逐渐地融入到广播节目的血液中。如今微信崛起,“微创新”进一步为广播提供了社交平台和发展机遇。
一、微信、微博和广播的互动
广播作为信息资源汇集的集散地,对于整个社会舆论有着较强的引导能力,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视野和高度。如当前微信自从上市以来,迅速受到高端用户的喜爱,广播可以利用微信展开互动,推动话题。相比传统的信件、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短信平台,解决了传统互动平台的缺陷,实现了免费、及时、高质量的互动,且微信与微博一样具有良好的媒体功能和社交功能,据有关数据分析,当前的微信用户已经突破1亿,且多为年轻的高质量用户,这样广播通过开通微信平台,一方面实现语音互动,弥补无法开设热线的缺憾。比如目前一些地方台已经全面应用微信平台,实现广播的微时展。以FM881泉州音乐之声微信公众平台:qzFM881为例,在短短一个月内,从零到拥有755名粉丝,并对粉丝进行分组管理。每天群消息,预告节目、介绍当天微资讯,实现粉丝与主持人的实时交流,将听众的音频互动实时接入直播间,使电台节目互动更具多样化,拉近了听众与主持人的距离。
拥有5689名(截止到2013年8月底)粉丝的微信“FM881泉州音乐之声”主要介绍各档节目的节目预告,让粉丝对节目的最新动态一目了然,集休闲、娱乐、时尚、生活为一体。仅仅“下班欢乐派”一档栏目在短时间内已拥有2236名微信粉丝,以轻松搞怪为主线,结合节目“下班欢乐派”推出节目预告、当天连线商家等。
二、新广播开创新时代,新媒体创造新生活
阿基米德两千多年前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现代广播今天也提出:“给我一个载体,我就可以畅通中国,甚至于世界。”比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广播的应用,为广播的发展推出一个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以微信为载体向广大用户提供最新的实时信息,这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信息、广播信息的提供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最新节目动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广播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比如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手机互动广播客户端还内置热点资讯、节目预告、微信、微博平台等互动功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掌握泉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举一动。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全国的交通广播异***突起。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近几年我国交通广播的广告总量增幅一直维持在25%以上,仅一年的广告收益最少达18亿元,可见其收益的可观性。交通广播每天主要提供公路信息、城市路况信息、航运信息、铁路信息、民航信息、气象信息、通讯信息、邮电信息,同时还包括交通管理部门的***策法规和***府通告等管理信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这些信息对于处在动态之中以车代步的广大群众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的投入使用,直播即时路况信息,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使得广播更加贴身化和人性化,这些方式也成为争夺广播听众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并且结合其他数字化技术,实现终端接收的多样化,促进视频与音频的全面融合,为广播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FM881泉州音乐之声开设了一档新节目“汽车欢乐派”,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介绍时下最新最实惠的车款,将交通广播与微信结合起来,听众通过微信参与互动,报路况、咨询车型等。
三、把握微时代的广播机遇
目前微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的影响是巨大的,业内人士曾经指出,广播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找准时机,运用新媒体,提出发展战略,确保自身资源的回归,充分实现广播跨媒体经营的战略性转变,同时,以内容为核心,以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广播技术,加强多种手段的结合,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服务。这就需要广播把握时代广播的机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丰富节目内容
微时代的到来,推进自媒体时代到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都是一个信息源,甚至于其影响力超过一个传统媒体,不论是动车事故还是男童被挖眼事件,这些都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微时代的威力和速度,但是单个的微信并没有取代媒体的审核编辑功能,因此,可以从节目的内容入手,通过微信征集新闻和线索,以此来寻找新闻常态,且这些信息多为最新最热的新闻话题,不仅使编辑选题方便高效,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听众,比如FM88.1泉州音乐之声,每天都有新鲜的唱片和CD以及各国重要的排行榜金曲,除了每天的音乐电台节目外,还向听众实时播报天气概况、泉州娱乐消息和全球音乐资讯等,涉及到与泉州人民的生活、娱乐和音乐等各个方面,让音乐跟着生活走。
2、完善节目形态
对于节目的形态主要从互动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当下的微博和微信,两者都具有媒体功能和社交功能,为此,FM881泉州音乐之声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平台吸引车乘人员收听,实现语音互动。
3、拓展传播渠道
据有关统计表明,当下的微电台、网络电台等新媒体形式的收听广播听众比例达到25%以上,这个数据表明其发展趋势,而且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微电台虽然只是微信的副产品,但是却有着鲜明的优点,如可以打破终端限制,可以打破地域和覆盖限制,方便听众的参与互动。比如发展手机新媒体广播,泉州人民广播电台与时俱进,利用手机广播客户端让听众享受到了广播***收听和网络互动的统一服务。目前,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在苹果手机和安卓系统的应用端开发了4个客户端,可实现24小时***收听和节目点播。在应用程序推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两万多次的***量,实现了“一人一媒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受众选择接收信息的渠道。
4、拓宽受众层次
在当前这个时代,广告客户除了看重广播媒体的受众数量外,还有其受众质量。广告专家认为只有20-40岁的受众才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才有转化为消费者的潜力。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老化,影响到媒体的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收听广播,就成为当下的关键问题。为此,微信和微博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FM881泉州音乐之声的粉丝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30岁,40岁以上的则没有,而电台的受众则多数在40岁以上,因此,微电台和微博的应用改变了受众群老化的现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开拓了市场。
5、提升广播形象
微博的社交功能使得广播更加贴近受众,比如主持人的个人微博、***微博,这些都可以成为交流的渠道。FM881泉州音乐之声除了一些最新音乐以外,还可以早安、午安音乐、微感悟以及泉州风采等,让受从对FM881泉州音乐之声背后的故事有一个了解,使得广播不再是空洞的名字和声音,而成为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另外,还可通过主持人微博提高广播的魅力和受众的黏度,充分发挥微博特色。
总而言之,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作为广播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桥梁,它使得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媒体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①彭玉金,《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A].《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2
②赵文晶、韩颖,《论公关新闻传播价值的多维取向》[J].《现代传播》,2011(12):70-72
新媒体时代篇5
【关键词】新媒体 冲击 融合 发展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波,造成传统媒体的日薄西山的局面,在传媒界引起震动。一方面互联网生机勃勃,一方面传统媒体广告额出现断崖式下滑。传统媒体的发展遇到了如鲠在喉的瓶颈期。俨然,传统媒体的严冬降临啦。穷则思变,面对困境,面对新媒体的疯狂进攻,传统媒体要找到生存的条件和生存的空间,才能维持其竞争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新媒体时代
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就是指在21世纪初逐步兴起的,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三大技术为基础,利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机顶盒、智能电视等终端, 通过网络传播形式,能够实时向用户提供各类定制化信息,并具备双向互动的媒体形态。其业态环境更为开放,信息更为丰富、传播更为迅速、搜索更为便捷、交互更为通畅、舆论更为自由。2015年7月,国家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我国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更为迅猛。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68亿人,智能移动客户端规模超过5亿人,为新媒体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新媒体有横扫一切的架势。智能手机因为苹果的出现而被重新定义,人们的购书习惯也因亚马逊、当当的出现而改变,实体商店更因淘宝的出现而纷纷倒闭,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如此,新媒体在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监督权利、建言献策等方面,逐渐显现其巨大优势。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新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手机媒介的介入,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也以它惊人的速度创造新媒体,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这些从前从没听过的名词,今天却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改变着新闻的传播方式。新旧技术、新旧媒体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传统的新闻理念被重新定义。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从业者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规律,掌握舆论主动权,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我们传统媒体人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1.传统媒体不再垄断新闻资源。我国传统媒体时代,如果想要发送新闻,只能由某家新闻机构。新闻资源的垄断,权和解释权随之被垄断,其他人无法涉足,传统媒体也因此靠独家来获得新闻的权威性。当今,这种局面被新媒体时代彻底打破,网络媒体发展突飞猛进,新闻的时效性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过去,需要经过选题、采访、审批、编辑,然后得在某一时间播出的新闻,现在只需一个小时的时间或者更短,就可以发送到全世界。人们手中只要拿着小小的手机等网络媒体工具,新闻接收的快速,就会得以实现,新闻的延迟性一去不复返。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具有的新闻传播的快速、全面性,迅速被人们所认可,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随着***纷纷接受网络媒体的采访,网络媒体大有反客为主的架势。“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的主体,是新媒体时代的真实写照。新闻生产的主体正在改变,传统媒体不再垄断新闻。广义的新闻生产在新媒体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有拥有***治权利的自然人,共同参与对新闻的选择、加工和传播。传统媒体时代,从新闻的选题发现、价值判断、采访、写作、编辑,到最后的,都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完成,几乎没有新闻的互动性,记者就是写稿子,主持人就是念稿子,互动性极差。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媒体时代,拥有了更多的开放、自由和互动,新闻审查的各个环节都有受众的痕迹,这些新闻传播,在经过量化考核,反过来再作用于新闻的生产。这样的传播效果得到了科学的判断。
2.新媒体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一切新闻生产的条条框框,人人可以是“记者”,人人可以新闻。任何人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把自己知道的、看到的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出去。这样的传播速度无疑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些以往高高在上的媒体,今天也开始重视并引用网络媒体的新闻,据新浪网报道、据腾讯网统计等等字眼和声音,频频出现在传统媒体的新闻里。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也不断向新媒体学习,并融入新媒体,新华社建立新华网,人民日报建立人民网,全国各家传统媒体纷纷建立相应网站,来增加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来自传统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部、网络新闻部的杨继红主任也认为,无孔不入的新媒体用海量信息挑战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无孔不入的自媒体挑战传统媒体的时效优势,新媒体的亲和力、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少的人看电视、听广播,报纸、杂志这些纸质媒体更是每况愈下,反倒越来越多的人在“刷屏”。新媒体、新技术所能提供的阅读场景和阅读体验让人们更是趋之若鹜。移动互联网以它时尚、实用、方便、快捷的特性,渗透到每一个用户的毛细血管里;无论家中、工作场所、交通工具、户外、学校,无论在地铁、汽车站、银行办事大厅,无论站着的、等着的、躺着的,手里拿着的就能刷手机。在这个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者、评论者,人们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中,非常容易信息互动,这种互动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融媒”时代
2014年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媒体融合与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相结合,开始承载重大深远的***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主动迎合新媒体,要么转型,要么共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结合趋势不可阻挡。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得新闻信息主要来自电视、广播和报刊。自从网络被人们认识并接受,网络媒体概念便深入到受众的骨髓。虽然一些特定的受众群体的接收新闻信息习惯仍停留在传统媒体上,但受众被网络媒体分流已然成为客观事实,甚至严重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这种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影响。传统媒体不得不重视并接纳网络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播音员都会加一句: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网络客户端参与。表面上的一句话,却是“融媒”时代到来的一个缩影。这个时代的到来受益的是广大受众,他们的选择方式更多,接收新闻信息更为便捷。其他各级新闻机构也纷纷建立媒体网站、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建立栏目微博、微信等渠道等。
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融媒”,共识就是“内容为王”,内容永远是新闻传播的第一要务。新媒体、传统媒体衍生出的“融媒”在以“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使新闻传播如虎添翼。
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具优势,彼此发展又相互依存。传统媒体离不开新媒体的新兴技术手段和新思维,新媒体发展也离不开传统媒体的理论基础和巨大资源。我们传统媒体从发展之初到现如今,多年积累了广泛的社会资源,广招吸纳了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这些因素都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提高新闻业发展的角度对新闻业如何借助新媒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成长机遇发展新闻业,让新闻业的发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二是在当前新媒体方兴未艾的环境中,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接收习惯,让广大受众更好地接收新闻传播;三是借助各类新兴媒体搭建的平台,利用手机、网络等进行传统媒体转变升级,多个媒介的新闻生产法也就成为传统媒体创新和融合的主要方式。
借用一句时尚的说法:媒体融合是一项“转基因工程”。新媒体的出现并强势发展,迫使传统媒体必须转变原有固步自封的旧观念,利用新兴技术搭建的平台,开放性地引入新思维、新观念。在这个推进“融媒”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传统媒体人特别需要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头脑、共赢的观念,要有借力发展的意识。也许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也只有经历这一过程,传统媒体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再次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篇6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媒体 发展
一、传统电视媒体发展中的生存危机
如今,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不仅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逐渐改变和颠覆了人类过去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诸多的新兴媒体之中,网络视频可以说是传统电视的最大挑战者和颠覆者,“电视为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电视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发明,具有声画合一、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单向的、线性的传播形式以及不易保存的特点。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视频不仅拥有电视媒介的诸多优点,更打破了传统电视线性收看模式的局限性,具备了开放性、海量性、可选择性、易保存性、互动性、深度性等特点。正是由于新媒体的上述特点,新媒体的“影响力”才会如此巨大。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2.1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视频网站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新媒体要想打破传统电视的局限性,弥补传统电视网站的不足,适应新媒体环境而产生的,就必须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具有受众主动性、交互性的视频网站。首先是视频网站作为电视媒体迎接互联网时代变革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具备***的品牌意识,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品牌;其次是电视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节目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以高质量的综艺节目、电视剧以及独家花絮内容来吸引观众;最后要摆脱***、门户资讯网形式的制约,从用户体验出发,注重网站页面的视觉效果,提升网站的便捷性和服务性。
2.2利用移动终端扩大用户体验
2013 年以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网民的规模持续扩大,传统媒体纷纷开始加入移动客户端竞争的行列,智能手机、平板已经成为网络媒介传播的重要终端。然而,在众多传统媒体运作的 APP 中,能够成功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也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想要在众多的 APP 应用软件当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除了APP 应用的内容,还有用户体验。截止到2016年8月底,山西长治广播电视台不断进行优化、创新平台的性能和细节,已开通“长治交通广播”、“I长治广播电视台”等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是“长治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5万多人,最高阅读量可达10万多次;“I长治广播电视台”实现了视频再现观看功能,“长治新闻”的重点报道、主题报道均可通过手机微信随时进行阅看,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缺陷。
2.3利用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电视节目
纵观国内的电视电视媒体格局,省级卫视视的博弈日益灵活和精彩,各省级卫视为了争夺收视率、谋求自身更好地发展,纷纷引进海外电视媒体的模式,节目形式虽然丰富精彩,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和创新不足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寻求电视综艺的灵感。弘扬中华优质的传统文化,打造优质有内涵的电视节目吸引观众才是电视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
2.4以资本、产业化为引领开拓媒体生态发展
“累死了自家的牛,耕好了别人的田”。面对新形势,传统电视媒体急需找准发展的新增量。2014年,***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两大上市公司东方明珠与百事通强强重组,拉开了***G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融合模式l展的序幕;2016年10月22日,第2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在海口开幕,近千名广告客户和媒企代表竞相观礼,“一票难求”。“不明生态下的护盘、透明法则下的保值、光明未来里的融合”,使得以资本化、产业化为引领,做大做强电视媒体生态产业,展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三、结语
在新媒体势如破竹袭来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力,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电视在转型发展过程存在着不少障碍,作为电视媒体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全新思考。如今的电视观众注意力远没有以前集中了,第二屏幕争夺了原本支配给电视的时间。电视媒体若想巩固自身应对挑战,要主动融入新媒体,打破媒介界限。
参 考 文 献
[1]许颖.浅谈电视与网站的媒介融合策略[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03)
新媒体时代篇7
当传统媒体还在热衷于报道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热点时,殊不知自己也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牺牲品”和被冲击对象。面对这样的移动大潮,传统媒体也在谋求转型,但一鲨发现,在转型中面临三大陷(误)阱(区)。
陷阱一:内容为王,只要内容做得好,什么变化都不怕。
移动时代内容为王还是入口为王是个热门的辩论话题。相当多的传统媒体认为,只要自己内容做得好,任凭技术如何变迁,渠道如何变化,都能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
不过,一鲨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误区。移动时代,人们阅读新闻内容的时间非常碎片化,而且随时随地阅读新闻的特点也使得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加之信息泛滥,人们往往习惯于固定的、少数的入口来实现对内容的接触。同时,移动时代,浏览器衰落,APP盛行,也使得媒体仍然靠1.0时代建起来的网站包打天下的做法不再可行。
传统媒体只重视内容,而不重视入口的建设,将失去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君不见,一些财经杂志做网络版,只是将杂志扫描成pdf,或者将全文放到网上,丝毫不考虑移动时代的用户特点和习惯,这样下去只能会死得更惨!
互联网早就是一个酒香不香都怕巷子深的世界,注重内容不如更注重通道,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才是好猫,无论好内容坏内容,能被读者看到才能被称之为内容。
陷阱二:入驻平台不就万事大吉了……
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有两条路径,一种是入驻其他平台,如在微博上开个号,在微信上开个公众号,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等等;另一种是自己做APP,构建自己专属的媒体平台。
两种方式有利有弊,入驻平台省心省力,还能借势其他平台的流量和用户,不过寄人篱下总是不能尽如人愿,如无法实现用户的积累,不能获取用户数据,比较难与用户互动,不能开通更多个性化功能等。而自己做APP,则能弥补这些问题,积累的用户都是自己的,可以根据媒体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开发更多特色功能,加强与用户互动,挑战是发展会慢一些。
两种方式,一个走捷径,四两拨千斤,另一个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鲨觉得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你不是权宜之计,更想长远发展,还是选择后者。而如果想迅速进入移动时代,前者显然更快。当然,这两种方式是可以而且应该并行发展的,互补发展更加合适。
比前面的陷阱更进一步的是:内容让别人看到还不是万事大吉,内容要在自己的平台被人看到。换言之,在移动互联网通道、平台以及移动产品的价值已经大于内容。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既不需要为内容付费也不会用大量整块时间使用手机,他们有时甚至只会匆匆一瞥信息的标题,从谁那里瞥来的标题最快最多,谁就会赢,而匆匆一瞥能记住的只有客户端的***标而已。所以对他们来说,谁写的,哪里生产的信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个客户端来的。
陷阱三:移动媒体只是新媒体部门的事……
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新媒体只是新媒体部门的事情。传统媒体做移动版,与当初做网站一样都是会成立一个所谓的新媒体部,这样做的结果是媒体形成冰火两重天。新媒体部门做新媒体,而其他部门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做传统的事情,这样下去,怎么能实现向移动的转型?
传统媒体向移动的转型,本质上是思维的转型,要从新闻采遍的全流程出发实现互联网化。传统时代的媒体是单向的,记者采写、编辑、出版,然后over,中间没有引入读者的声音,内容上强调量,每次100page,无法做到精品化。
一鲨的互联网六字诀是“迭代、群众、精品”,互联网时代、移动时代的媒体,一定要是迭代的思维,即要形成一个读者参与的闭环,要在整个过程让读者互动,要有精品意识,不重量而是重质,这样才能形成口碑,实现滚雪球的传播。
例如在媒体的移动APP中,是否可以引入读者的爆料、读者的互动,而记者可以直接看到这些爆料,并通过迅速采访、移动发稿抢先内容。例如,记者在写稿子的时候,可以采用三段式,第一段是不超过140个字的摘要,第二部分是更加精华的内容,不超过1000字,接下来再叙述展开,而编辑采用时,可以将第一段直接粘贴在自己的媒体官微上,第二部分直接粘贴在自己的媒体***微信上,而全部文章进行简单编辑在自己的APP上。
更重要的是“服务态度”,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更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商店售货员,等着顾客来,等着顾客看,顾客不发话,自己决不搭言。新媒体至少要像推销员,写出东西后不是等待读者来找来读,而是推荐给读者去读。也就是说传统媒体无论在别人的平台还是在自己的阵地,推送功能是一定要掌握的,这是信息流向读者的命脉。
新媒体时代篇8
新媒体 新闻编辑 媒介素养 信息产品经理 知识管理
肖娜,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讲师。
“取得控制权,是媒介素养的全部内容 ”,[1]媒介素养绝不仅仅是受众的事。在新媒体时代,控制权对新闻编辑更为重要和根本。以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崭新的变化,高高在上的“把关人”已从神坛走下,被拖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中,被其制约。新闻编辑信息控制的能力和意义被削减。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受到关注。
新闻编辑这种职业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信息这种稀缺资源需要持续的管理,专业人士变成看门人、控制者,同时提供和控制有关信息、娱乐和通信的通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新闻编辑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其信息控制的能力大不如前。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暂且不去诟病定义的规范性,却可从中窥见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主客体的关系,尤其是对新闻传播而言。今天,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对信息的占有不再是新闻专业者的特权,人人都可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人人都具有报道权和对新闻发表评论的权利,“公民新闻时代”宣告来临。
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最重要的权力,即信息控制权,他有权决定什么是新闻,哪些信息可进入媒体版面,哪些信息应该删除,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可以从轻处置,这一点体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而新媒体的个人化双向沟通替代了由上而下的大众传播,接收者主动地“拽取”(pull)信息替代了新闻编辑将信息“推排”(push)给受众。新闻编辑的信息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议程设置转而成为微博大V的信息传播武器。“朱令事件”“表哥事件”以及“房姐事件”等正是由于微博大V的跟进、转发和评论而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这些事件中,原本对新闻及新闻如何发酵具有控制权的新闻编辑却被公众牵着鼻子走,变得迟缓而被动。
2. 改变了新闻编辑“幕后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传统新闻传播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要渠道,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与记者互动,在幕后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加工和设计。这样的工作方式不要求与受众直接交流和互动。而今天,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以其快捷性成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的舆论热点来看,“郭美美”“故宫被盗”“大学生投毒”“表哥事件”“校长猥亵”等事件都由微博引发,或微博成为公众舆论主阵地。新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互动式数字媒介的时代,而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媒介融合则进一步将新闻传播的阵地简便化。手机、掌上电脑等已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传统媒体也纷纷借助新媒体手段企***守住阵地。
互动式数字媒介的时代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从幕后转向前台,成为公共论坛的主持人,具备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尤其是对公共论坛互动的控制能力,以及通过公共论坛收集数据分析受众需求的能力。然而,目前一些新闻编辑还不能适应这样的角色,当受众评论偏离预设方向或传播偏离预定轨道时,新闻编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受众互动,要么删除微博、评论,要么关门大吉,更不用说利用这样的反馈引导受众或升级信息产品。如4・20芦山地震期间发生的“福建新闻频道与厦航纠纷事件”,福建新闻频道本欲通过其官微发声谴责厦航,网友却一边倒支持厦航,批评福建新闻频道记者特权思想,最后编辑只得删除微博。
专业主义是西方话语,随着改革开放一起进入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视野。经过历次的改革和新闻从业者的努力,到今天为止,新闻专业主义基本精神即“新闻媒介须以服务新闻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在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实践中已成为其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让这一认知甚至实践受到影响。
从认知角度来讲,编辑方针受到了冲击。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独家报道”“议程设置”等能够实现,媒介受到市场的引诱相对得到控制。然而,新媒体削弱了新闻编辑的控制权和议程设置的能力,一些媒体的受众不断流失,这一切使得新闻业的市场性进一步凸显。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精神产生了巨大干扰,冲击了编辑方针。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走上娱乐化之路,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减少,娱乐新闻大量增多。 这就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从实践来讲,编辑方式被迫改变。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编辑方式为初审复审终审发排。新媒体时代,这一方式被迫改变。如“文章出轨”事件,《南都娱乐周刊》在得到充足事实的情况下,并没有遵守新闻规律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展示事实,而是选择了通过微博发起“周一见”的话题发酵事件,进而炒作事件,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眼球。这一过程中,当事记者和编辑在事件的发酵中成为新闻人物,媒体也沦为逐利的工具,走向了消费主义和商业主义一边。此外,面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杂、乱,一些新闻编辑为了占领传播高地,往往对新媒体内容不加验证和甄别,简化甚至省略审核,而直接在***微博或者在传统媒体上直接照搬,原以为是控制了信息,实际上却是被新媒体的信息浪潮绑架。如新闻界熟知的2013央视乌龙“英国维珍集团玻璃地板飞机”事件。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负责人。新闻传播应达到的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受众获得了知晓权,以根据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二是新闻应该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综观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面对海量信息,受众是更清楚了还是更糊涂了?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传播对社会进步究竟作出了哪些贡献、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哥伦比亚大学自由论坛媒体研究中心执行董事埃弗里特・丹尼斯称,媒介文盲即不具媒介素养的人“对人类精神具有潜在的破坏作用,就像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对肉体的损害一样”。[3]新媒体使受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但也更加模糊了真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边界,身在其中的新闻编辑似乎也无法廓清两者的边界,正在或已成为这种破坏作用的推助者。 犯罪、灾难、战争等等破坏性的事件充斥在新闻媒体上,受众在选择中变得不知所措和压抑、浮躁。社会似乎因为新媒体变得更加方便了,然而,新闻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综上,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4]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面对新媒体时工作能力的高低,因此,重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很有必要。
詹姆斯・波特认为,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5]个人定位是能量与目标,知识结构是原材料,技能是工具。
1.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从“信息把关人”到“信息产品经理”
定位由目标和动机构成,通过目标,形成信息处理的任务,决定信息的去留。搜寻信息的动机越强,就越会为实现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传统媒体语境下,受众被理解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因此,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把关”,传或不传什么;新闻编辑控制和主导新闻传播,不用太多考虑受众的信息使用感受。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由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闻编辑已无法控制传什么,他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形形的信息产品使用者和检验者。如果专业媒体想继续影响新闻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就需将其工作职责定位从“信息把关人”转向“信息产品经理”。
信息产品经理意味着要接受信息如其他产品一样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售卖,并接受市场规律的制约这一转变。因此,他要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按时完成和。具体来说,新闻编辑要如企业产品经理一样,倾听产品使用者的需求;负责信息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另外,还要认真搜集使用者的新需求、竞争产品的资料,并进行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以及研究产品的发展趋势等。总之,新闻编辑要注重信息产品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了解其需求,满足其需求,根据使用者的体验设计产品的呈现平台、呈现方式,并不断根据使用者的反馈升级信息产品质量。“新闻媒体是否能够像社会化媒体一样重视和尊重用户体验,将决定其内容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最终能够发挥到多大。”[6]当然,信息产品经理很容易让人觉得过于市场化和经济化,过于迎合受众,这就更加需要强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技能――从“幕后制作者”到“公共论坛主持人”
技能是人们通过实践培养起来的工具。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通过实践培养起来的技能主要是新闻的“幕后制作者”,他们对新闻进行加工、提炼成品。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已被动地被推至台前,那就应重新培养其所应相称的技能。
第一,作为论坛主持人,应具有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整合技能。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即新媒体、大数据促成了人们对于专业媒体组织整合、诠释信息的依赖。所谓整合,“就是将一些零散的、有意义或看似无意义的内容通过某种方式重新编排组合到一起,形成系统化的整体”。[7]具体来说,新闻编辑的任务就变成根据受众的需求,从新媒体数据库的海量信息中,提取相关的新闻素材和资料,采用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手法,围绕着单条新闻、单个话题或问题、单个新闻事件的相关新闻或多篇新闻报道进行编排、组合,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到受众那里,从而提升原有内容的价值,或创造新的价值。同时,掌握相关信息统计和处理的能力。如果说议程设置的时代是影响受众“想什么”的时代,那么新闻整合的时代则是影响受众“怎么想”的时代。
第二,作为公共论坛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如何与社区参与者打交道,创作出高质量的报道,是下一个时代新闻业走向繁荣的最终方式。”[8]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交互性增加了传播者之间的沟通,也考验着新闻编辑与受众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访能力,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沟通能力。网络沟通能力包括利用网络进行采访,如利用e-mail、facebook、微博等,搜集新闻的能力,进行调查的能力,利用社交网站发起讨论的能力,创建网络社区作为新闻来源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发起话题讨论方面的能力应作为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作为主持人,应该能够把握好话题内容、掌控话题的进度以及引导好话题的走向。这一点,《人民日报》官微的“你好,明天”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第三,作为论坛主持人还需具备帮助受众提高媒介素养的能力。帮助受众提高媒介素养是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新闻效果的实现绝不仅仅是新闻编辑等新闻专业工作者的事情,而是社会互动产生合力的结果。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能够优化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效果,能够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可通过人际策略、呼吁公共教育等手段来实现。
3.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从“知识复合型”到“行知并重型”
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更多被看做“剪刀加糨糊”的专业型人才,新闻的确认、标题的制作、报道的配置与合成已成为编辑思维里的流水线工作,这样的工作要求新闻编辑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作为幕后执行者,新闻编辑几乎与真实的世界相隔绝,总是置身于新闻记者建构的“现实世界”中。新媒体语境下,由于工作方式的转变,知识复合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等行动力与复合型知识同等重要。
新媒体时代,新闻来源多样、复杂,报道失实的发生,往往与新闻编辑过于迎合受众需求有关,进一步说是与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丧失有关。由于新闻编辑对受众的知晓权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新媒体时代――信息产品经理时代,媒介专业知识更加强调的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坚守。美国“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宣言:新闻学教育的蓝***――培养21世纪新闻领袖的专业学院》 中指出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尤为重要。[9]同时阐明聘请业界精英的目的不只是职业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是***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内容无序、效果不明等顽疾的良药,也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法则,只有如此,才不会被信息浪潮制约,被动地随波逐流。
一个人在真实世界拥有越广阔的体验,在欣赏与分析信息时就会拥有越牢固的基石。如参与过***治活动的人比那些在现实世界从未经历过***治活动的在分析关于***治活动的信息时,就拥有更好的深度。同样,参加过文体活动的人,在解析娱乐活动时就要比那些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更有发言权。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已转变为产品经理,因此,新闻编辑不能只躲在幕后仅仅凭借专业知识控制新闻,而应不断增加现实生活的体验,以便在新闻解析、整合的深度上下工夫。
当然,复合型知识储备仍要加强,我们拥有的知识越广阔,在感知信息时就越自信。央视“愚人节事件”“福建新闻频道与厦航纠纷事件”,凤凰卫视“高官留学子女毕业一年内回国”事件等均与新闻编辑知识结构单一、狭窄有关,因不了解国外愚人节习俗、不了解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造成。因此,新媒体时代,除具备专业知识外,新闻编辑应尽可能地储备各类知识,要具备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甚至市井习俗等。
4.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素养拓展――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传统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占有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因此,大多数媒体都有管理信息的战略。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超载,信息的获取不再是成功的包票。知识的内涵比信息丰富。媒体的生存之道、新闻编辑的生存之法应转变为对知识的掌握,即正确利用信息以达到目标。因此,新闻编辑须学会在泛滥的信息中披荆斩棘,找到重要的信息,尤其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即学会知识管理。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sak) 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并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知识。[10]这一论述对于媒体同样适用。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有知识管理的战略。
新媒体一方面冲击着新闻编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知识管理的新战略,即借助新媒体所建立的知识管理网络,包括知识学习系统、知识共享系统等,从而保证新闻编辑的理念、知识更新和职业生命力。
结语
新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互动媒体的时代,它从根本上模糊了新闻生产者与受众的界限,缩小了二者的鸿沟。新闻编辑应在新的媒体环境中重新定位,成为信息资源的重构者;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成为海量信息的望者;学习新的编辑技能,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发起者;探索新的稀缺资源――知识的管理策略,成为知识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3] [5] [美] 詹姆斯・波特. 媒介素养[M]. 李德刚,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2]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48.
[4] 张开. 媒介素养概论[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173.
[6] 蔡雯. 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 国际新闻界,2011(5):6-10.
[7] 詹新惠. 新媒体编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2013:19.
[8] 新浪传媒. 美国新闻院校改革:键盘和摄像机成新闻教育基础[EB/OL]. http:///m/2011-08-24/172223044784.shtml.
新媒体时代篇9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发展策略
中***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083-02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新媒体一词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便有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美国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定义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他将新媒体定义为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生成的各种媒介形态。本文所采用的也是他的新媒体概念。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生成的媒介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即受众主动性强,相较于传统媒体的被动观看、阅读体验,新媒体受众可以主动选择观看时间、顺序、内容和形式等。信息容量大是新媒体的另一大特征,在虚拟空间,数字化的内容易于查找、保存、分享和再利用。另外,新媒体“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以较低成本在较短时间内到达跨越地域疆界的广大受众,这又是新媒体的一大特征。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自2002年起,由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每年两次的互联网状况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016年1月的调查显示出我国互联网普及化、年轻化、移动化等特点:
1.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继续增长。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6.88亿,较2014年增加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较2014年提升2.4个百分点。
***1 2005~2015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2.移动化趋势明显。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0.1%,较2014年增长4.3个百分点,而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上网比例呈下降趋势,网民个人上网设备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数为6.29亿,较2014年增长6303万,手机是拉动网民增长的主要设备。
***2 2007~2015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3.年轻人群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最高,达29.9%,10~19、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与2014年底相比,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的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这两部分人群渗透。
***3 2014及2015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资料来源:***1-3均属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三、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
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互联网冲击已经坐实,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求得生存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革新和调整。这不是一种媒介取代另一种媒介的过程,而是传统电视媒体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自身动态的演进过程。
1.“内容为王”的节目内容开发策略。伴随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受众接触到的传播媒介形式趋于多元,但任何媒介承载的信息仍是文字、***片、视频、音频等,只是不同媒介呈现的信息形式不同而异,即内容仍然是媒介的核心价值,媒体内容制作和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强势媒体为尽可能满足受众,会根据细分的受众需求及不同介质的传播方式处理自己的内容资源,并可将自己的内容放到其他平台传播,获得更多收益。传统电视媒体更应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受众互动,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并积极与其他媒体合作。
首先,创新内容的主题,充分发掘广大网友的智慧,将网络热门话题、事件作为节目线索展开报道;其次,创新内容的叙述方式及讲述风格,用故事化、草根化及本土化叙述方式将“硬”新闻“软”化,既可以增强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同时有助于提升节目质量。另外,对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也是节目内容开发的体现,手机、博客、微信等媒体上的信息大多带有个人色彩且分散、简短,无法做到全方位解读,电视媒体作为专业传播机构能够对离散信息进行梳理、挖掘,给出解释性、分析性报道。
2.“一云多屏”的媒介融合策略。当下,新旧媒体已形成共存、竞争、融合的局面。传统电视媒体只有积极与新媒体融合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多媒体融合既指媒介形态融合,更包括内容、资源、市场和组织间融合。它是一个发展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包含三个阶层:一是媒介互动,即媒体间战术融合;二是媒介整合,即组织结构性融合;三是媒介大融合,即同一媒体数字平台融合多种媒介形态。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说,“一云”就是指一个以视频为主的内容产品集合,“多屏”即电视、电脑、手机屏幕及户外广告屏等。若电视媒体实现了“一云多屏”,就意味着任何内容都能够在不同终端互动、传播,受众可以使用一个账号在不同的终端登陆观看节目,进行评论、转发等。
电视媒体 “一云多屏”的媒介融合策略,实现了节目在不同媒体形态上的传播,既提升了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又扩大了节目内容的传播范围,变相地拓宽了电视媒体的收益渠道,同时该策略促进传统电视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媒介经济效益。另外,媒介融合使得本来相互***的各产业边界模糊、业务领域部分重合,这就导致相应***策法规不再适合媒体的新发展状况,进而促进相关***策法规的完善。总之,“一云多屏”的多媒体融合策略能够使电视机构在保持自身内容资源优势的同时向着全媒体方向发展,增强了电视媒介的竞争力。
3.差异化品牌经营策略。简单来讲,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品系列的认知度,是市场化行为中的一个概念。不同于一般消费品,人们在消费了其使用价值后便将其抛弃,品牌是一种虚拟价值,是一种消费体验,不会随消费行为结束而消失,而是植根于人们内心,增加认同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资产。
在当前愈加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媒体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凸显了品牌优势的竞争能力。电视媒体要打造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就要通过制作差异化的节目内容和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等方式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而一旦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取得受众的认可,便可以获得高收视率进而取得更多广告主的青睐,在获得经济效益同时提升自身在同行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降低了媒介经营风险。
新媒体领域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媒介品牌的竞争。而创立品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电视媒体要树立新媒体品牌就要对节目内容全方位包装,打造差异化口碑节目或品牌栏目。例如,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主持人自身就是一个个人品牌,主持人自身的明星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粉丝观看节目提高节目关注度,而通过节目又能让更多观众认识自己,形成良性循环。台标作为电视频道的标志也是树立品牌的一个努力方向,除具有识别区分性外,台标的设计更具象征性、装饰性和艺术性。以“芒果台”的昵称被大家所熟知的湖南卫视,其台标是明黄色勾画出的简单流畅的椭圆形轮廓,左下方留有缺口,与芒果颜色和形状相似,因此被网友们亲昵地称为“芒果台”,这样的外形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南。而“芒果”的昵称更是符合了湖南卫视的几档综艺娱乐节目的风格,新颖独特,活泼而不失稳定,严肃又不呆板。另外,新媒体平台上的电视节目内容通常由多个版块组成,如果各版块名称能在考虑节目内容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处理,使其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又具生动、鲜明性,也是差异化品牌经营的一种方式。
品牌效应具有延续性,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若能很好地树立自身的品牌,既能够在品牌策略引导下提升传统业务能力,又能将这种优势带入新媒体平台,为拓展新媒体业务提供品牌基础,而新媒体业务的发展也必定会助力传统业务,形成多媒体平台品牌资源共享、相互推动、促进良性发展格局,达到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黄升民,周艳,何晗冰.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经营新动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 席巧娟.电视传媒与传播文化大趋势[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4] 喻国明.媒体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5] 余明阳.品牌学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
[7] 陈力丹,付玉辉.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现代传播,2006(3).
[8] 言靖.论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J].新闻界,2011(5).
[9] 黄思慧.如何在电视网站中发展IPTV业务[J].有线电视技术,2008(1).
[10] 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1] 王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例[D].武汉大学,2014.
新媒体时代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有线电视 发展 研究
1有线电视媒体发展现状
1.1业务方向单一,强调接收
有线电视媒体虽然具有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刻的传播效果,是面对大众权利所设置的一种平台,但与互联网相比就缺少了交互性和生动性。有线电视媒体正是为了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看权利,实现其大众化,不得不在业务方向上单一,重点强调观众单方面接收。所以在新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最大化实现互动性和人权性,新媒体通过视、听、说、看等多个方面方便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更多的选择新媒体而逐渐淡忘了有线电视媒体。
1.2有线电视媒体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
有线电视媒体在传播技术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观看有线电视时会出现重影、雨刷效应等问题,清晰度不高,或者有时候会显示无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观看电视的心情。还有就是有线电视的可观看频道也是有限的,针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有线电视只是满足广大客户的观看需求。而新媒体网络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可以搜索到他们想要的,更加直接方便满足人类需求。所以有线电视媒体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出相关改进。有线电视媒体是通过光缆来传送信息数据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人为进行维护和修复,使用的有线电视媒体客户越多,所需要的维修费就越高,成本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客户使用有线电视媒体的费用。所以设置合理的使用价格也是必要的。
1.3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意识不强、资金不足、技术较为落后、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比较滞后。农村对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意识并不强,没有将有线电视发展传播到周围其他居住地中,使得其他农民观看不到有线电视。还有就是农村发展较城市落后,资金不足,并且专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无法做好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线电视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村里领导疏于对有线电视使用户的档案记录,给线路维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2根据现状实施改革措施,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发展
2.1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
有关单位可以在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永久连接的前提下,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提高它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首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仔细的市场调查,采集大量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网络升级的计划,估计未来的发展状况,使风险分担,然后适当进行网络升级,改进有线电视系统,增加有线电视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从***、声、观、触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得电视上网更有魅力。
2.2有效改进有线电视媒体传播技术
在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技术上有效进行改进,找出雨刷效应、重影、干扰频率等出现的原因并且加以改进,提高电视的观看清晰度,让更多的人看的舒心,不会因为电视画面质量而影响客户的喜爱。在这个方面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同时在传播成本上也可以适当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提供按次收费的频道,用户可以收看特定的电影直播节目体育节目等。另外附加费用可以预定单次收看时间。有些公司开始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内容定制节目,例如最近的电影,音乐会,体育节目重放电视节目和专题节目,随时可以收看想看的内容。[2]部分点播节目的收费与在录像带租借店出租一套电影相若,而有些则是免费。通过这些手段来促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使得它能够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屹立不倒,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2.3促进农村有线电视媒体的使用
针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关单位可以派遣较多的专业人员去农村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有线电视媒体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高农民发展意识,做好有线电视媒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有线电视的存在。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适当增加专业人员和公司资金来进行有线电视的设置安装工作和维修工作,做好全面的档案记录,方便员工进行电路维修,最终促进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
3结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了不被人类所淡忘和淘汰,有关企业应该不断改进有线电视媒体的建设传播技术,首先保证有线电视媒体的传播质量,得到广大客户的信赖,同时追求业务多元化增长战略,进行网络升级,增加它与客户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为了更多的吸引顾客眼球。而且也要加快有线电视媒体在农村的发展步伐,根据山地农村现状做出相关改进,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一切为了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全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线电视媒体所创造的产值是巨大的,而数字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推广作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将为电子工业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相信有线电视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