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10篇

新媒体背景篇1





2007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立伟先生的著作《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很快销售一空,当年内重印。2011年1月,该书出修订的第二版,2012年6月第二版又重印。作为既非教材又非大众读物的新闻传播学术专著,6年中修订再版,一共4次印刷是颇为罕见的。该书新版许多新的论证和表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读罢全书,笔者认为该书颇有价值,值得新闻界同仁一读。

一、新旧媒体竞争及传统媒体发展前景

随着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对待新媒体的态度上,新闻界大致有三个观点派别:

一是“报纸消亡论”。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以计算自己的死期为乐趣;二是“媒介融合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有效方法就是与之融合,应该打破媒体界限,热烈拥抱新媒体。业界的媒介融合实践和学界关于媒介融合的讨论已经逐渐成为热点,当前“媒介融合论”已经成为显著之学;三是“报业春天论”——对传统媒体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报业的困难是暂时的,报业遭遇的至多是“倒春寒”,而不是“寒冬”,认为现在报纸依然生机勃勃,存在许多发展机遇。

张立伟先生属于第三阵营,他看好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认为新旧媒体将长期存在竞争关系,传统媒体要打一场持久战。他主张传统媒体要冷静应对新媒体。暂不论谁的主张最终会获胜,在“媒介融合论”的强势背景下,不人云亦云地***思考这个问题确是一件好事——不盲从,不追风,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带给读者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观点。

该书关于媒介融合的论述尤其值得一读。该书凸显了媒体竞争的主线和副线——主线是传统媒体必须在服务当地实现自身的迅速发展,副线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这两条线可以让读者更加方便地把握和理解传媒竞争的精髓,其中的副线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媒介融合的基本观点与认识:反对媒介融合论,主张新旧媒体竞争论。

该书认为新媒体是小众媒体,传统媒体是大众媒体,媒介融合不会成为发展的趋势和主流。该书站在传统媒体的立场上冷眼观看,给“媒介融合论”、“报纸消亡论”泼了不少冷水。在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实践和研究热点的大背景下,作者没有追赶时髦,这是需要学术智慧和勇气的。

二、传统媒体竞争的策略、方法与技术

张立伟先生的这本书主要以传统媒体为论述对象,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勃兴背景下研究和实施竞争策略的利器,它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竞争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全书共设九章,第一章是总论,作者提炼出传媒竞争的十大法则,以后各章是对总论的展开。第二章论述创造性细分市场,指出细分市场要处理好三大关键问题——满足偏好更佳,专长借用互补和加速回收。第三章论述从垂直营销到水平营销,指出细分市场变坏与碎片化的危害,提出了反细分化的主张。第四章论述营销组合设计,详细研究了媒体的受众市场。第五章论述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并较为集中地论述了新媒体及媒介融合的非主流非趋势问题。第六章讨论竞争新范式,论述了机遇管理、标杆瞄准、领导媒体变革、巧妙打击组成防御盾牌等问题。第七章对竞争优势升级进行了论述。第八章提出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的学说,并详细论述了报纸的“帮闲”功能和休闲传播。第九章讨论了报道、媒体、新闻人如何与现代化的中国一起成长,如何在配合中国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迅速发展。

新媒体背景篇2

关键词 新媒体 企业 ***建工作 创新

中***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7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LIN Hongsheng

(Dongshan Communist Party School, Zhangzhou, Fujian 363400)

Abstract New medi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here is no doubt for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has injected new blood, created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development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building within the enterpris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enterprise'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expound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nd explore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ensure the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can develop healthy and orderly.

Keywords new media;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innovation

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模式(比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媒体于企业***建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架构起***组织与职工群众间的沟通互动平台,有利于***员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互动化、现代化,有利于企业***组织打造自我完善的“利器”,形成***外舆论媒体监督机制。

1 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涉及移动技术、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借助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等终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内容。新媒体有着互动性、自主性、跨越性、复合性的特征。(1)互动性: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接收与发送消息的双方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在网络的支持下传播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自主性: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传统媒体作为通讯工具,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新媒体打破了这种“平衡”,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方式,使“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可能,为受众提供交流互动平台。(3)跨越性:新媒体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信息的共享,比如微博、微信的使用。(4)秃闲裕涸谛旅教寤肪诚拢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在传播文字信息的同时,又可进行声音与视频的传播,新媒体是一种传播形式多样化的复合型媒体。综上可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1)传播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转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2)主导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转变为新媒体的互为主导;(3)受众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转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

2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

以往针对企业***员所开展的思想教育模式常常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时空的限制,所开展的***建工作局限于固定场所的讲座、分发宣传文稿等,讲授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贯彻***的新思想与新精神。基于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过去的思想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建工作的实际需求。新媒体技术以其交流互动性较强的独特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建工作中,极大地提高***的思想传播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拓宽了开展企业***建工作的平台。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加强,通过网络媒体来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想法,企业***建工作的组织者要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建立全新的企业***建工作模式,并借助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建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以便高效快捷地深入开展企业***建工作。

2.2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

2.2.1 工具应用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工具被广泛地开发与应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并使用这些媒体工具比较容易,但对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年龄偏大的人员来说,灵活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工具较为困难,对此有着较大的抵触情绪,是新形势下企业***建工作所要面临的挑战。

2.2.2 意识形态

企业***建工作的重点为宣传***的方针与***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企业员工的爱国情怀。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潮,员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企业***建工作面临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2.2.3 队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对于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不良舆论与思潮,法律难以对其进行把控,在企业的范围内将会影响其员工的价值观念,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3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传播企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

3.1.1 传播“资产”观念

企业要对自身的***建工作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位,围绕经济发展来抓***的建设工作,抓好***建工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找准企业***建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确保***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基于企业的层面来考虑,需要不断地加强企业***建工作的创新认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直观体现就是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只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惠及员工并回馈社会。对企业***建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必须树立资产观念,意识到***建工作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资产”理念,唤起企业职工的认同感,纠正部分员工对企业***建工作的片面认识,要在根本上剔除务虚论、负担论、无用论等不良认识,让其清醒地意识到加强企业的***建工作是在打造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借此无形资产来转化为企业占有市场资源、长足发展的优势。

3.1.2 传播“管理”观念

通过新媒体于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的***员与群众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树立与时展相契合的企业***建工作创新观念,从而激发企业***建工作的活力与生机。企业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潜移默化中输入正确的思想理念,达到思想共识,使企业员工认识到***建工作暗含的管理观念,***建工作涉及人的思想工作、调整生产关系,可看作是一管理工作。有些企业已经将***建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组织定性为“管理”机构,可想而知***建工作的重要,***建工作的创新就是要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基于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同***建工作实现同频共振的有机融合,即使企业的所有制和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对企业的***治性领导也不会因此而削弱。

3.1.3 传播***建工作成果

当前仍存在企业的部分***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局限的问题,未能充分地意识到新媒体的能量与价值,认为互联网属于“草根”媒体,不具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认为***建工作的成果必须通过核心期刊发表才有较高的含金量,借助新媒体手段来发表***建工作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课题尚未得到普及推广。事实上,任何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知音”与受众,最终的价值都要通过企业的生产力来体现。基于此,***建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新媒体于企业***建工作成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新媒体,不断推出有实践价值的精品力作,在具体工作中实践***建工作的成果,提升企业***建工作质量。

3.2 提升企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已悄然无声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加强企业***建工作者的新媒体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学习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知识,显得尤为紧迫。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对新媒体一无所知,便难以融入其中,为此,企业***建工作者必须深入地了解网络的作用、把握其运行规律、调动其资源优势,学会网络语言的运用,与受众的心理需求相对接,优化企业***建工作。企业***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理***、办公的能力,依托于网络平台来掌握民情与汇聚民智。此外,加强对传播学、新闻学等知识的涉猎,了解数字报刊、微博等新媒体的功能、传媒环境与体制,进而较好地运用新媒体来开展***建工作,推进其创新发展。

3.3 加强对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与管理

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建立起相应的门户网站,搭建了企业同公众交流的桥梁,是企业基于新媒体开展***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要组建优质的人才队伍,精心维护企业的门户网站,做到板块布局合理、栏目策划创新、信息实时,要确保门户网站所上传的内容积极向上,对企业内部来说可以凝聚力量,对企业外部来说打造良好形象。加强对企业门户网站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加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形象塑造力与发展驱动力。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企业***建工作要与时展相适应,确保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新媒体基于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讯的传播发生变化,企业的***建工作要把握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乘势而上。***建工作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愿景、发展趋势有着直接影响,为实现企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企业***建工作的“资产”与“管理”理念,提升***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学习新媒体知识,通过网络渠道建支部、开课堂、设窗口,创新***建工作的途径,以此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治保障,确保企业得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思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22:349.

[2] 王吉昭.探究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创新[J].才智,2015.32:265.

[3] 郑维兵.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220.

新媒体背景篇3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LIN Hongsheng

(Dongshan Communist Party School, Zhangzhou, Fujian 363400)

Abstract New medi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here is no doubt for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has injected new blood, created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development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building within the enterpris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enterprise'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expound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nd explore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ensure the enterprise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can develop healthy and orderly.

Keywords new media;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innovation

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模式(比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媒体于企业***建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架构起***组织与职工群众间的沟通互动平台,有利于***员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互动化、现代化,有利于企业***组织打造自我完善的“利器”,形成***外舆论媒体监督机制。

1 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涉及移动技术、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借助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等终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内容。新媒体有着互动性、自主性、跨越性、复合性的特征。(1)互动性: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接收与发送消息的双方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在网络的支持下传播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自主性: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传统媒体作为通讯工具,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新媒体打破了这种“平衡”,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方式,使“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可能,为受众提供交流互动平台。(3)跨越性:新媒体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信息的共享,比如微博、微信的使用。(4)?秃闲裕涸谛旅教潼a href="lunwendata/thesis/List_125.html" title="环境论文" target="_blank">环境下?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在传播文字信息的同时,又可进行声音与视频的传播,新媒体是一种传播形式多样化的复合型媒体。综上可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1)传播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转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2)主导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转变为新媒体的互为主导;(3)受众状态的不同,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转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

2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

以往针对企业***员所开展的思想教育模式常常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时空的限制,所开展的***建工作局限于固定场所的讲座、分发宣传文稿等,讲授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贯彻***的新思想与新精神。基于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过去的思想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建工作的实际需求。新媒体技术以其交流互动性较强的独特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建工作中,极大地提高***的思想传播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拓宽了开展企业***建工作的平台。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加强,通过网络媒体来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想法,企业***建工作的组织者要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建立全新的企业***建工作模式,并借助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建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以便高效快捷地深入开展企业***建工作。

2.2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

2.2.1 工具应用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工具被广泛地开发与应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并使用这些媒体工具比较容易,但对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年龄偏大的人员来说,灵活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工具较为困难,对此有着较大的抵触情绪,是新形势下企业***建工作所要面临的挑战。

2.2.2 意识形态

企业***建工作的重点为宣传***的方针与***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企业员工的爱国情怀。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潮,员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企业***建工作面临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2.2.3 队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对于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不良舆论与思潮,法律难以对其进行把控,在企业的范围内将会影响其员工的价值观念,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3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传播企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

3.1.1 传播“资产”观念

企业要对自身的***建工作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位,围绕经济发展来抓***的建设工作,抓好***建工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找准企业***建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确保***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基于企业的层面来考虑,需要不断地加强企业***建工作的创新认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直观体现就是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只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惠及员工并回馈社会。对企业***建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必须树立资产观念,意识到***建工作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资产”理念,唤起企业职工的认同感,纠正部分员工对企业***建工作的片面认识,要在根本上剔除务虚论、负担论、无用论等不良认识,让其清醒地意识到加强企业的***建工作是在打造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借此无形资产来转化为企业占有市场资源、长足发展的优势。

3.1.2 传播“管理”观念

通过新媒体于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的***员与群众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树立与时展相契合的企业***建工作创新观念,从而激发企业***建工作的活力与生机。企业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潜移默化中输入正确的思想理念,达到思想共识,使企业员工认识到***建工作暗含的管理观念,***建工作涉及人的思想工作、调整生产关系,可看作是一?管理工作。有些企业已经将***建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组织定性为“管理”机构,可想而知***建工作的重要,***建工作的创新就是要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基于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同***建工作实现同频共振的有机融合,即使企业的所有制和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对企业的***治性领导也不会因此而削弱。

3.1.3 传播***建工作成果

当前仍存在企业的部分***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局限的问题,未能充分地意识到新媒体的能量与价值,认为互联网属于“草根”媒体,不具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认为***建工作的成果必须通过核心期刊发表才有较高的含金量,借助新媒体手段来发表***建工作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课题尚未得到普及推广。事实上,任何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知音”与受众,最终的价值都要通过企业的生产力来体现。基于此,***建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新媒体于企业***建工作成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新媒体,不断推出有实践价值的精品力作,在具体工作中实践***建工作的成果,提升企业***建工作质量。

3.2 提升企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已悄然无声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加强企业***建工作者的新媒体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学习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知识,显得尤为紧迫。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对新媒体一无所知,便难以融入其中,为此,企业***建工作者必须深入地了解网络的作用、把握其运行规律、调动其资源优势,学会网络语言的运用,与受众的心理需求相对接,优化企业***建工作。企业***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理***、办公的能力,依托于网络平台来掌握民情与汇聚民智。此外,加强对传播学、新闻学等知识的涉猎,了解数字报刊、微博等新媒体的功能、传媒环境与体制,进而较好地运用新媒体来开展***建工作,推进其创新发展。

3.3 加强对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与管理

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建立起相应的门户网站,搭建了企业同公众交流的桥梁,是企业基于新媒体开展***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要组建优质的人才队伍,精心维护企业的门户网站,做到板块布局合理、栏目策划创新、信息实时,要确保门户网站所上传的内容积极向上,对企业内部来说可以凝聚力量,对企业外部来说打造良好形象。加强对企业门户网站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加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形象塑造力与发展驱动力。

新媒体背景篇4

新媒体背景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针对新媒体背景进行的企业营销活动探讨已经有很多,大部分研究都对新媒体背景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将前人研究进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包括了营销环境、营销的内容以及营销价值三个方面。首先,新媒体使得企业营销能够从现实营销转为网络营销,不仅企业的广告渠道以及售后服务渠道从电视、售后服务部转到了网络、零售商服务,企业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往按照企业规模和地域划分的营销环境越来越模糊。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有利也有弊,企业能够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开展更多的营销活动,但同时竞争对手也增多了;其次,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也有变化。传统的传媒渠道使得企业的产品只能展示出其固有的使用价值,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能够和消费者取得更多的联系,对消费者需求更加清楚,营销内容也从产品营销扩展到服务营销方面,例如儿童动画片的爆红带动了玩具销售,实际上就是在文化营销基础上实现了娱乐营销服务;最后,新媒体背景使企业营销活动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销售行为除了能够为企业盈利之外,还帮助企业进行形象建设,例如,肯德基的“一元微公益”活动,就是营销意义发展之表现。

2.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的发展

2.1企业营销的基本状况

借由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环境,在互联网覆盖之初就形成了,很多企业都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的积极意义,并开始着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淘宝销售平台的建立以及很多企业都在天猫商城中设立网络旗舰店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企业营销对新媒体环境的利用;微信沟通时代开启后,大多数企业都在商品包装中附加“二维码”,邀请用户通过扫码参与企业举办的一些网络抽奖、赢大礼等活动,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营销的一种形式;新媒体环境能够提供给企业更多的信息空间和渠道,使更多消费者直接与企业联系,在同一城市拥有客户群体较多的企业,如房地产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也开始举办更多的现场活动,实现其营销目的。

2.2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新媒体环境的利用固然达成了很多营销目的,也促进了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提高,使企业的利润率提高、刺激了市场消费。但是,观察这些企业的营销活动,却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企业的产品是在不断更新当中的,每当有新产品,企业总要设计不同的营销活动,可见企业的营销活动是按照某一营销项目制定的营销计划进行的,营销活动本身并没有体现出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的连贯性,也不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连贯性,甚至有些营销活动推行一段时间就戛然而止,使客户群体对企业营销产品的印象并不深刻,企业也没有达到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例如,很多企业都参与了公益活动,使用“购买商品即捐赠相应的产品价格给贫困儿童”的方法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公益形象,但这种营销活动往往由于连续性不强、宣传不足,很难引起消费者注意;第二,大多数企业对新媒体的应用还仅限于进行大规模的产品宣传,却很少注意到新媒体引发的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这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缺乏重点,营销效果并不是很好。例如,很多文化产业倾向于举办动漫节等营销活动,有些动漫产品面对的是青年,大多数的青年都能够通过网络购买周边产品,对特殊定制和限量版的产品消费能力比较低,一场动漫节下来,企业所得的结果往往是:参与广泛但成交量少。

2.3探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创新的意义

新媒体背景已然成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必须注意到的一个因素,但企业对新媒体的利用还存在问题,因此,进行营销活动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营销活动创新首先能够提高营销成功率,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其次,有计划的创新能够协助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呈现出成系统性的营销活动规划;最后,企业在创新营销活动中势必要引进人才、调动企业各部门的资源,这有助于企业招贤纳士、评价组织成员和组织结构的价值,从侧面上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创新。

3.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创新策略

3.1进行市场分析,精确营销定位

确定企业营销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打开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也是最有必要进行创新的营销活动。在企业运用新型媒体和网络进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对应的消费者本身的差别巨大,消费者的社会角色不同、年龄不同,对同种消费品的态度和认知完全不一样,就算企业在网络中进行产品和服务宣传,所得到的消费者支持度也是不一样的。建议企业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条件创新市场分析的过程,将营销活动精确定位,以实现企业营销活动的连贯性,使整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营销活动都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企业应对庞大的新媒体和网络用户,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层次以及使用者的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企业营销所面向的主要群体;其次,在确定消费群体的基础上,根据其群体消费心理特征和分布特征,确定企业营销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再次,进而选用合适的新媒体营销渠道,设计具体的营销方案。如此,通过系统性细致的市场划分和媒体受众群的确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策略,以实现精准化营销的目标,而最大限度提升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果。例如,洗化用品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可以先将产品所要面对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者特征区分,将消费者分为彩妆消费群体、家庭洗化消费群体、保养消费群体。根据消费者特征,以消费者以往消费渠道为基础决定每一类产品的最优消费渠道。这样企业能够发现,中低档水平的彩妆在国内网络销售中的销售额最高,而高档彩妆在门店销售和“海淘”类网络销售中的销售额度最高,普通细化和保养品则在大型超市中的销售额度最高,企业将中低档彩妆的价位在淘宝、京东、天猫等网络平台上的销售价格稍微下调,而提高门店销售和“海淘”渠道产品的价格,并在国内连锁超市进行促销,这样的营销活动必然能够取得高额的销售利润。

3.2设计体验营销活动,与用户互动

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仅为消费者展示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与品牌忠诚度相对应的销售服务,这些销售服务的实现渠道不仅限于企业的销售现场,还能够借由新媒体传播开,形成广泛的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从而使企业营销的效果从“创造利润”提升为“创造产品价值”,这种极具创意的营销效果,需要靠极具创意的体验营销活动达成。首先,企业需要根据所出售产品的特点进行体验营销环境设计,产品展示厅的空间装修、灯光以及消费者参观体验区和休息区的设计都应该与销售的商品相对应,并且应与企业实现投放在市场中的产品广告相对应;其次,企业需要根据体验式营销活动的预计效果设计营销活动的环节,在各个环节当中都力求能够使消费者参与进来而不引起消费者的疲惫感;第三,企业应该在体验式营销之后请参与营销活动的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情绪体会和感受,并在发表当下公布到媒体上去,使消费者在参与营销活动中获得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得以强化;第四,企业要在消费者离开体验式营销现场后,通过消费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实施进一步的营销宣传,激起消费者的“感觉剥夺”体验,实现营销目的。例如,在企业销售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设计这样的营销活动:请消费者参与一场汽车驾驶教学课程,将营销现场布置成汽车赛场,在参与的消费者拥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基础上,现场的教练教消费者学会怎样精准入库、在城市车流中快速行进,或者教消费者一些汽车比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与企业所销售的汽车产品性能相匹配,并且是独特的。消费者参与汽车驾驶教学课程后,与企业原来的老客户进行一场友谊赛并合影留念,参加企业的课程纪念签名仪式。企业对整个体验营销活动的过程进行拍照和摄像,在活动结束后两周之内,将每个客户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视频和纪念照片通过邮箱发给客户。这种营销活动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并且通过互动,使潜在的消费者对企业的汽车销售服务有所期待,他们更容易因为丰富的销售服务而选择企业的产品。

3.3整合渠道,实现整体营销

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营销方式和渠道的组合;而进行整合营销加强了各个渠道间的协作,形成了系统化的影响配合。整合营销不仅要求新媒体营销的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合理组合,而且包括传统营销方式和新媒体营销方式的有效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在进行搜索引擎推广的同时,配合新媒体广告的植入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话题讨论和活动开展,进行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的营销,以发挥新媒体背景下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整合的作用,从而充分实现企业营销效果的最优化目标;在进行新媒体营销方式间整合的同时,也可以将诸如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广告投放与网络广告植入以及社交网站和电子杂志营销等新媒体宣传推广有效地进行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并形成更加广泛的认同感。当然,在进行整合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营销方式所对应的客户群的关注程度,从而保证其作用和效力最大化目标和营销方式及平台的最有效组合。以服装营销为例,同年龄层的人对服装消费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解释,出生于60年代的人群,因为儿童时期没有十分丰富的物质资源,必须勤俭,因此这个年龄层的大众人群对服装消费的基本心理是“够用就好”,这些消费者对服装的材质要求很高,因为结实耐用的服装材料能够减少他们在服装这一项上的花销;而对于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群来说,服装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他们社会地位和职业的象征,因此,这个年龄层的人对服装消费的基本心理是“符合我的社会形象”,他们很难接受标新立异的服装,又对服装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服装企业要想使秋冬潮流服装营销与每个年龄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相符合,不仅要在时尚类杂志,还要在公交、地铁广告方面为服装所代表的简约、大气、时尚等“潮流”造势,还应该对企业所生产的服装的特殊性能如科技保温面料、耐磨面料等特点进行网络宣传,拍摄不同服装面料的摩擦损毁实验视频,并邀请购买过的消费者对视频进行评论以提高营销宣传的效果,都是新颖具有整合性质的营销活动。

3.4设计公关活动,应对营销危机

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加速,消费者能更快地了解突发的危机事件,并形成关于企业品牌及形象的一般态度。在这种新媒体营销活动的背景下,需要构建积极的企业营销危机公关机制,以维护和塑造企业品牌和形象,这不仅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营销活动,也是营销活动创新的突破口。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营销危机的事前预防机制,企业要通过消费者消费渠道分析和消费心理分析找出企业品牌形象建立的基本路径,进行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引导与塑造;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营销问卷的方法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形成即时的信息检测预警机制,实时了解企业营销的动态,方便企业迅速处理危机。其次,建立以企业态度和沟通为主导的危机控制机制,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和观念引导的作用,将真诚、负责、承诺等正确企业态度进行轰炸式的宣传,并就相关危机事件的内容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从而尽可能避免企业品牌形象的恶化。此外,建立事后品牌和形象的重塑机制,通过消费者群体对企业的认可和正面的媒体宣传来再次树立企业的形象。例如,某企业以软件设计和销售为主要经营项目,企业在每一份软件的销售包装中都印发了对客户的特别提醒,其中包括软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途径,并在软件安装结束之后弹出“用户调查”问卷,邀请客户填写问卷名上传到企业管理邮箱当中;在程序升级的过程中,客户会受到来自于企业的升级提醒短信,并在短信后面附加“用户使用反馈”问卷,再次就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企业推行新软件上市之前,邀请客户参与新产品会,并就以往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邀请客户发表他们对企业产品事件处理的感受并将产品会撰写成网络新闻报道和软文发表。这一系列公关活动表面看似与营销无关,但实际上,这些公关活动的结果无一不是指向企业产品的售后保障的,也是不断维护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公关活动不仅能够化解营销危机,也能够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4结语

新媒体背景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建

中***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大大推动了现代化社会创新与发展[1]。企业***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建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可以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之下,有效开展企业***建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建工作宣传的时效性,增强***建工作的透明性,不断强化企业***群互动,完善***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新媒体的利用意识不足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建工作顺利开展与新媒体支持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要重视企业***建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企业***建宣传力度,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建宣传的有效开展。然而,目前企业中的不少***建工作者对于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运用也还比较初浅,宣传手段和方式相对还比较传统,未能从根本上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建工作不能很好地占领“新媒体”这块阵地,那么在各种社会思想的冲击下,***建宣传工作将如同“逆水行舟”,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

(二)企业***员的自觉不够

目前,我国新媒体处于日益发展当中,然而我国企业当中的部分领导干部却不能够及时准确的认识这一最新的媒介理念,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仍然是停留在传统形式的思想层面。因此,在这一前提之下,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建工作期间,不能够有效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建宣传当中去,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就新媒体实施全面化以及科学化了解,也正是因这些管理人员对新媒体的不了解,使得他们不能够很好地支持新媒体健康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不推崇将新媒体运用到企业***建中,因此就导致新媒体技术在企业***员当中的应用推广变得十分困难[2]。该情况下,非常不利于企业***员以及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群关系的脱节,如若长期以往势必将阻碍了企业***建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更难以促进企业***建工作快速发展。

(三)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不够

现阶段,在相当多的国有企业中,对于***务工作人员的配备还是稍显不足。***建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重,据了解,不少企业的专职***建工作人员非常少,甚至完全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而只配备了兼职的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完成各项基础性工作,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欠缺,造成他们对于新技术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为难情绪突出,尤其是在对新媒体技术学习与应用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不断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学习,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建宣传工作的整体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促进***建理念创新

意识指导行动。因此,企业必须要在***建宣传理念上进行不断创新,继而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建实践工作的创新。具体来说,企业相关人员要想促进企业***建宣传工作的思想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利用新媒体对于企业***建理念加大传播力度。实质上,新媒体具备非常强以及非常独特的传播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员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建新思想、新观念。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运用新媒体把相关的正确认识进行潜移默化地传达,最终传递到企业每个***员实际工作中,凝聚共识,促进新型工作理念的高效化树立,之后再将先进的***建思想逐渐提高到企业管理层面上。其次,现代化企业必须要依靠新媒体进行***建成果传播。因现阶段***建工作人员还不能够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传播价值及其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故导致***建工作开展难以取得突破性创新[3]。因此,为了实现企业***建中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必须要切实依靠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来大力传播***建成果,然后再有步骤地将相关的***建工作成果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促进企业***员***建思想的转变,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受众群体,从根本上做到依靠***建新媒w技术来促进理念创新。

(二)实现新媒体网络宣传的安全化

日益增强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网络宣传功能,并实现该功能的安全利用,加大***员在新媒体技术上的正确认识,防止企业***员出现认识偏差。由于新媒体技术大部分都是依赖网络传播技术,故大部分企业***员会非常忌惮其所具有的安全性。所以说,要想实现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应该保证企业信息数据不会被泄露,增强其在信息保护层面的信任度。此外,在互联网资源使用期间,针对一些安全隐患相对较大的网站坚决不可以打开,而且在平时的网页浏览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各大网站***查看,不能够随意选取网站打开进入。与此同时,就电脑设置而言,应该设置相应的锁屏功能,避免电脑被误用。智能化手机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上述问题,不能随意点开具有安全隐患的网页,及时修复手机漏洞,***软件的时候,还要保证软件的正规性与安全性,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

(三)增强新媒体网络软件性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计算机所自带的软件质量是难以保障的,从而导致网络通信期间非常容易感染木马病毒。因此,为了进一步避免该现象的出现,用户必须要日益提升电脑软件性能,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在正规网站购买一些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对病毒进行查杀,做到电脑的定时清理,有效排查病毒隐患,从根本上保证通信安全。此外,软件性能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员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上信任程度,增强新媒体技术在企业***建工作中的运用,从而使更多地***员认可新媒体技术。

(四)提升企业***建人员媒介素养

目前,只有***建工作人员自身所具有的媒介素养获得不断提高,才可以保证***建工作得到顺利进展。具体来说,在提升企业***建工作人员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应强化***建工作人员对于新媒体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使企业***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的特点与新媒体的作用,深刻了解网络运行规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从而使其在开展企业***建工作的时候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与新媒体技术。另一方面,企业应增强***建工作人员的新媒体推广热情,使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建工作中去,做到主动出击以及灵活应对,必须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坦诚对待新媒体。

(五)强化企业***建参与模式创新

之前,企业***员在参与***建工作的时候,其途径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化的,所获的的成效也往往不能够尽如人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使这种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借助新媒体技术,企业能够有效丰富***建参与途径,扩大宣传规模,增强宣传效果。第一,通过电脑网站平台或者手机微信平台搭建h建工作专栏,在设置专栏的前提下,企业中的每位职工都能够及时清晰地了解到企业***所作出的重大部署、相关的活动安排以及具体化的学习内容等,而且当职工在实际学习期间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借助平台及时反馈,从而使企业***组织都能够对每位***员学习情况有实时性了解;第二,各基层***组织、班组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搭建班组学习园地。各位***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各项最新的学习知识并反馈学习效果,从而为班组教育学习提供有效便利。而且,在该平台上,企业中的职工还能够相互交流经验与体会,实现共同发展;第三,设置网络平台的意见建议箱。之前企业中的意见建议箱往往是实体的,通常情况下职工难以实现匿名投递,顾虑相对较大。但是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之下,职工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建言献策,通过匿名形式实现畅所欲言,从根本上提升了职工参与热情,也可以实现企业***建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针对目前企业***建现状,从实际出发,合理化分析利弊,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从创新***建思想入手,通过实现网络宣传安全化、增强新媒体网络软件性能以及强化***建参与模式创新等措施,增强企业***建效果,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占小明.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建工作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176-177.

新媒体背景篇6

关键词:电视产业;新媒体;发展;研究

中***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9-02

以优酷、土豆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以及诸如PPS的直播流媒体等,逐渐占据了当前国内市场,电视产业内部潜藏着深层的矛盾。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发展迅速,移动互联又掀高潮。新媒体业态下,电视产业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问题

目前业界关于电视产业发展方面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新兴业务、产业***策影响等问题开展。然而,真正对新媒体下的国内电视产业带来的挑战、机遇表现,对电视产业发展和进步原因分析却比较少。事实上,影响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非资金和技术,也不是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其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许曾经是优势和优点,但目前其已构成了国内电视产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确

就目前内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矛盾的产生与解决都涉及到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因历史沿革和发展方面的原因,国内电视机构特别是国有电视台依然保留着传统事业单位的特色和身份,这与其客观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以致于主管单位、电视台之间产生了冲突,即“局台之争”。从产业规划和发展层面来讲,虽然国有电视机构担起来公共电视台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在市场化、产业化推动下,市场功能不断得以强化。尤其是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费不再过分依赖***府财***,仅广告收入就与电视商业属性以及公共定位形成了冲突,而且产生了抵触。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主管部门强调的是电视产业应当而且必须兼顾公益,但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如何协调和处理二者的差异,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其作为高知识、高投入以及高技术要求的现代产业部门,同时也是智力、资金密集型产业,节目内容的制作与节目传输,无论是运营还是发展,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然而,随着广大观众欣赏要求的不断提高,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要求也应当随之提高,节目的制作与创新都需资金支持。据统计数据显示,央视用于制作节目的人员、运营和设备采购费,每年高达50亿元;而美国的CNN仅用于新闻节目制作和运营的预算就超过了1亿美元,日本的NHK节目制作费用每年超过5000亿日元,英国的BBC节目制作费用占总成本的八成以上。然而,从国有电视过去的性质来看,一直视为事业单位,经营和创新性收入缺乏配套***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和有线电视,单一的业务构成和盈利模式,严重制约国内电视行业实力积累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3.结构难以实现横向优化整合

长期以来,国内电视产业备受质疑,散、杂以及滥等不好的字眼一直充斥着本行业,甚至还按照行***级别进行分级建制,搞条块分割或者市场割据。由于部门之间存在着地域、利益之争,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现象非常的普遍,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当前全球资本化时代背景下,国际传媒产业或并购、或重组,资本实力本就薄弱的国内电视产业,经验欠缺、创新意识淡漠、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等一系列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目前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有两层,即基于电视台的内容生产力、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传播网络。明确界限、分工以及控制优势资源和市场主动的基础上,应当从电视产业的内容生产以及网络传播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并且重点突破。然而,目前国内电视产业结构非常的混乱,难以显示横向的资源优化整合,发展受阻。

二、当前电视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新媒体下的电视产业困境,使其得以快速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行业监管与科学规划

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四级办电视以及***事企不分等管理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当前的形式,应当对现有体制进行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以及运营明晰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企分离以及管办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电视产业格局。具体而言,***府及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发展规律,在宏观上明确对象、推动目标以及限制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视产业领域的行***干预,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高效、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准确把握好既定的电视产业发展方向。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电视产业门滥。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实践来看,与其一味地抵御和限制外来竞争,不如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采用放水养鱼的模式推动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新媒体背景篇7

一旦现实生活中诽谤者利用新媒体特点实行犯罪行为,便会使传统的诽谤罪“变形”,在司法认定中产生新的问题。新媒体的世界是一个数字塑造的世界,并非完全现实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任何人,绝大多数人通过虚拟身份(代号、代码等)在手机、博客、网贴等多样化的信息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言论、表达意见,绝大多数的言论都将成为匿名言论,而这些言论的传播效果并不亚于传统媒体,甚至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可能造成难以消除的传播后果。不仅如此,数字化的新媒体使得信息持续传播,以至于享有平等性的信息受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参与信息的互动,将信息这个“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远。因此,诽谤罪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司法认定过程中更加复杂,更加困难,一些本来就存在争论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便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更好认定诽谤罪。

本罪的客体

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诬陷。”有学者认为“名誉有三种含义,一是外部的名誉(社会的名誉),指社会对人的价值评价;二是内部的名誉,指客观存在的人的内部价值;三是主观的名誉(名誉感情),本人对自己所具有的价值意识、感情。”“我国刑法的诽谤罪中名誉限指外部的名誉”。①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败坏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无中生有、凭空虚构的。“所谓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事实。所捏造的事实,是有损对他人的社会评价的、具有某种程度的具体内容的事实。”②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权,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是指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扩散捏造的内容,使众人知道。我国诽谤罪客观方面还要求捏造事实足以败坏他人人格名誉。所谓足以败坏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构事实,完全可能败坏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他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构的事实,不可能败坏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推定出具有的被害人,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败坏某人的人格名誉,也不能以诽谤罪论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这是本罪的情节要求。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内容的严重、手段的严重、后果的严重等等。比如,捏造的内容比较恶毒,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等等情况。

本罪的主体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以上是民法关于网络侵权认定责任人的规定,刑法在认定本罪的主体时应在传统诽谤罪认定的基础上适当参考民法的规定。根据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同,笔者从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辨析。

一、通过“一对一”的传播方式进行诽谤。

如果通过新媒体“一对一”的传播方式进行诽谤内容的传播,根据传播过程,诽谤罪可能的关联人之间的关系如下:传播者――短信、信息、私人邮件等――受者。采用“一对一”的传播方式进行的诽谤内容传播中,捏造事实的人即诽谤者是本罪的犯罪主体。对于受者接收信息后进行二次、三次直至多次传播的情况,则要考虑其主观故意,根据一般人的标准判断其是否有条件或有能力注意到所传播的内容的诽谤性,从而判断其是否为犯罪主体。

二、通过“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进行诽谤。

对于能够确认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诽谤者,包括新媒体的网络服务商、管理者或所有人(网际网络负责人,手机用户,邮件、论坛、网站的管理者或所有人等)对自己的诽谤内容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新媒体的自身特性,诽谤行为难以寻找到直接的诽谤者,而有可能履行监管义务的新媒体传播者,要么没有实际能力处理海量信息,要么仅仅客观上提供了技术通路,根本没有相应的义务或没有技术可能处理相关信息。对于通过新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进行的传播行为,犯罪主体的认定又有所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不能及时处理诽谤的内容。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对于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来说,有些利用新媒体传播的诽谤行为无法控制,此时的诽谤罪的责任主体只能是诽谤者。换言之,他人利用新媒体进行的诽谤传播,在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不能及时处理之前,应该由传播诽谤内容行为人负责,因为此时新媒体仅仅是诽谤内容传播的工具手段,不具有传播诽谤内容的故意,不应承担刑事责任,比如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BBS交流、视频连接等。上述新媒体具有信息交流的自由性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在用户发表言论之前不可能预知其在传播平台上的内容是诽谤内容。因此,仅仅为诽谤信息提供通道的传播者,没有能力也暂时不具有技术上的可能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其传播行为不具有主观上故意,不应认定为诽谤罪。

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能够及时处理诽谤的内容。在现代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多环节过程,多个环节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完成。因此,诽谤内容的传播就不仅仅与最初的诽谤者有关。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如发现信息内容不适当,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删节、修改,甚至完全删除。传播者能够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时,在明知虚假或可能虚假的情况下仍进行传播的,如通过邮件或类似通讯方式转发、群发诽谤内容,通过个人主页公布诽谤内容等,情节严重的,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详言之,其一,如果有人告知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在其传播平台上有诽谤的信息,且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没有证据表明这个言论没有构成犯罪,必须删除该诽谤信息。如果仍然置之不理,则可以被视为间接故意而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其二,如果被指控一方也发出通知给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并保证他的言论并没有构成犯罪,而新媒体管理人或所有人又无法作出判断,则不必删除这些言论,其法律后果由诽谤者本人承担。

诽谤罪的认定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但是究竟是何种故意形态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诽谤罪的故意仅指直接故意,并具有贬低、败坏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③认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诽谤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④认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笔者在上文分析时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诽谤罪的主观故意包括间接故意,这在司法认定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无论如何,这两种观点都认为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故意,则不构成诽谤罪。

(作者单位:西南***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栏目责编:胡江银

注释:

新媒体背景篇8

在我国,媒介审判最早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这一阶段,媒体是***和***府的喉舌,主要功能就是宣传***的***治和阶级斗争的思想。这一时期,代表的媒体形式是报纸。媒介经常会介入司法,并会直接为案件定型定罪,甚至凌驾于司法之上,但媒介也只是一个传达者,并非其自主行为。受众很少参与到媒体审判的案件中,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缺少基本的***思考能力和个人意见的表达能力。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民拥有了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它的你明星的特征也让受众开始参与到司法事件的监督、调查和评价当中来,也成为了网络媒介审判的主体,网络媒介审判的出现也是社会进步必然产生的。与传统的媒介审判相比,新媒体背景下,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网络媒介审判主要以广大的网民为参与主体,在审判过程中,主要是运用了公众的态度使整个社会事件进程加快,运用网民的强大力量与司法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对抗。公众不再过多的依赖媒体,而是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另外,网络媒体中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重点也越来越娱乐化,从最初的关注案件本身到关注有相对影响力的事件当事人,甚至在新闻评论里更加趋向娱乐调侃的语调,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言论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在传统媒体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从药家鑫案到复旦投毒案再到陈永洲案,媒体和受众的角色都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

2010年10月20日晚上,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行驶撞上了骑电动车的张妙,因为担心日后会因赔偿问题被伤者纠缠,就对伤者连捅了八刀致其当场死亡后,驾车逃离现场。这一事件一经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轩然***。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甚至不经调查就给药家鑫扣上“官二代”“富二代”等的标签,这些敏感的字眼立刻激起了人们的“仇富”“仇官”情绪,一时之间激起了民愤,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这些情绪又成为了媒体的又一素材,这样形成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恶性循环,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偏离事实本身的“拟态环境”,公众发表意见本无过错,但这种经过媒介歪曲过的事实本身会使公众失去正确的导向,产生一N仇视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积聚起来会得到强有力的传播同时带来强大的冲击力。药家鑫一案的定性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故意杀人罪,刑法上对其有明确无歧义的处罚规定,但是这一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为什么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显然,媒体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越位行为不仅给公众舆论造成了压力,也对司法审判造成了压力。从药家鑫案件发生的始终来看,媒体仍然对受众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公众的“舆论”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但受众的声音越来越不为人们所忽视,对媒体和司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3年4月15日22时13分,复旦大学***微博通报称:“4月1日,该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再次通报称这名研究生――黄洋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时23分去世。此后,有关“复旦学生投毒案”的报道持续升温,媒体和公众的情绪渐渐达到高潮,在网络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舆情热点。部分媒体从上海警方处证实了复旦大学***微博的说法:黄洋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已被警方带走,其作案动机和原因尚在调查中。随后一些网友也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把投毒嫌疑人林某的真名、微博、真人照片、教育经历等信息不断地曝光出来,甚至还有网友对在借用微博这一平台盘点了几起校园投毒案并与之对比分析。还有一些网友公开反对某些媒体的报道,诸如“林某应该千刀万剐”、“铁面杀手终于落网”、“林某的人生驶到了终点站”这类话语。一些媒体抢在法院审判之前,对投毒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过程、审判结果进行大胆推测,不但无法体现记者敏锐的新闻嗅觉,更不符合“抢”新闻的要求,严格说来这已经是一种违法行为。只要法院没有作出判决,投毒嫌疑人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是无罪的。越来越多的网友法律素养提高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跟着媒体的脚步,亦步亦趋。但随着网络媒介审判的发展,一些新闻评论里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言论以及一些娱乐调侃,挖苦讽刺的语调,人们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当事人身上而不是事件本身。随着复旦投毒案件的不断升温,一时之间,微博,微信等一些网络平台上会经常出现“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调侃话语,这也给新闻案件本身蒙上了一层娱乐化的色彩。

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互动性的特点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公民借助这个平台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不断地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切换,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是传播者,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在逐渐地减弱。

但无论怎样变化,司法审判都应该有理性思想作为指导,非理性的网络媒介审判不能够代替法律的指导作用,公众如此,媒体亦是如此。尤其在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一些公众就容易利用网络媒介平台煽动舆论效应,以媒介审判“越位”司法审判,形成压倒性的公众意见。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和完善网络时代的司法运行机制。

新媒体背景篇9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媒体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对于技术***对传统媒介所产生的影响的思考就开始了。而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网络不仅仅作为一种媒介形式更作为一个平台,它对传统媒介的影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1世纪初,相关的研究急剧增加,特别是美国时代华纳与AOL合并后,“媒介融合”这个新词对于大多数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已不再陌生。总的来说,人们对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的判断经历了从质疑到替代到竞争再到合作、互动和融合的变化。时至今日,那种认为在新媒体的>中击下传统媒体难以找到出路的论调已是鲜有耳闻。今天,人们更多地认识到了不同媒介形式各自的特点,更多思考的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适应与转型问题。相关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了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受众研究、管理手段、传播模式、广告模式、社会影响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在传媒产业,人才从来都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能否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获得优势与人才资源的质量是直接相关的。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讨论相关人才的培养问题始于本世纪初。但在当时更多的是考虑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如何适应转变的问题。2002年珍埃伦·斯蒂文斯称自己为“背囊新闻记者”,一时间使得如何培养“全能记者”成为当时媒介融合讨论中的热点话题。1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问题更多的还是在讨论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其他的,如广播电视电影学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探讨。但是在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至今仍是一片空白。

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达到30%-40%。同时,新媒体相关的研究起步早、发展快。然而,有了产业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支撑不代表就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自199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率先在全国招收网络新闻传播的本科大学生起,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都相继设立了新媒体相关专业。另外,许多高校也设立了与新媒体相关的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室、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等。然而,新媒体专业人才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和新媒体市场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现状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观点。如:新媒体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要有多学科理念、内容整合理念、平等传播理念、本土化理念等新的教育理念;把网络素养作为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等。2011年6月25日中国首届新媒体教育高峰论坛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会上许多学者和业界精英也提出了关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许多见解。

许多高校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如重庆师范大学通过专业融合、方向拓展、课程重构以及行业接轨来进行改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了开放性教育,它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多种媒体及技术支持为手段,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来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也探索出两种模式:一是校企合作,即传媒机构和高校联手,高校出人、传媒机构提供实践基地;二是中外合作,即本土高校和国外高校的优势力量进行整合,培养人才。

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相关理论仍然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而相关实践缺乏成熟的模式,仍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的媒介环境即媒介融合的实际,从而导致有的探索偏离了实际情况,使得收效不甚明显。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解决方式

“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形态也不断出现,“新媒体”的定义也在被不断改写。新的媒介形态的外显性和直观性使得我们容易将新媒体整体的产业与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等同起来。同样,媒介融合在媒介终端的融合也最为直观,这就使得我们常常将两者等同而忽视了媒介融合背后的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以及整体上的产业融合。

(一)消解低端复合型人才的“负荷”,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

当下许多人认为培养新媒体专业人才应该注重复合性,即培养复合型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但这种“复合”往往只是跨媒体技能的叠加。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与渗透使得新媒体本身具有融媒体的性质,致使有人认为一个新媒体专业人才要想胜任相关工作必需掌握相关所有媒体的从业技能,如广播电视的从业技能、印刷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从业技能等。在相关的实践方面往往将课程设置的范围扩大,比如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中设置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在新闻学等学科中也同样设置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样一来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变得十分庞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无所适从,学习的内容多、压力大,却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究其原因,就是当前高校因为对于媒介融合的认识不足。媒介融合的表象背后其实是整个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的领域包括传媒业内部的融合,即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的融合;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即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的融合;三网融合,即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和计算机业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即通信业、计算机业和电子消费品业的融合。其中传媒业内部的融合以及传媒业和电信业的融合代表了媒介融合时代内容生产的融合。而三网融合代表了传播渠道的融合。内容的融合和渠道的融合构成了媒介融合最重要的部分,而并非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把终端的融合等同于媒介融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也曾将媒介融合划分为五个类型: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的融合和信息表达的融合。有人认为这五个类型几乎涵盖了媒介融合的所有方面,并且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前三个融合直接导致了后两个融合的产生,前三个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而后两个是从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而目前来看,新媒体专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时只考虑了后两个融合。对产业融合的领域以及媒介融合的层次把握不足直接导致了目前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机械的、低端的复合人才。他们的技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完成一些十分具体的工作,而对于企业发展的规划,媒介运用的统筹等往往束手无策,因此他们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高素质的媒介融合管理人才才是目前市场最急需的。同时,这样的认识也使得媒介融合的研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对其背后的内容和网络的融合认识不够,直接导致了媒介融合在实际推进中后劲不足。

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企业抱怨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不能很快适应相关工作,一般从高校直接招聘的毕业生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另外,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往往局限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内,而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媒体环境和整个运作的流程,需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和统筹的能力。尤其是在媒介的经营与管理方面,企业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据统计,在未来三年中,新媒体方面的人才缺口将达60万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能够引导并促进新媒体产业发展,并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便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

(二)打破僵化的教育模式,建设横向融合的培养模式

新媒体专业教育模式之所以僵化,是因为现行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媒介融合所引起的产业状况的变化。传统的产业模式是纵向分立的。拿印刷业来说,它所生产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内容传播的网络是有形的分销渠道,接受内容的终端一般是纸质的印刷品。而广播电视业生产的内容一般以***像或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传输网络为有线或卫星网络,接受终端为收音机、电视机等。同样电信业又有一套***的内容、网络和终端。与此相适应,目前国内的教育模式也是按行业进行纵向分立的专业设置,如新闻学(偏向于报纸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学等。这种专业的设置直接导致了课程的设置也按照不同产业进行设置。各个专业除了安排一些共同的核心课程外,其他的课程中新闻学专业注重的是报纸新闻的生产,而广播电视新闻学注重的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编辑学注重的是书籍、报刊杂志的编辑。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办新媒体专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视野却局限在网络上,没有看到网络媒体与其他传统媒体的协同关系,没有考虑到新媒体的融媒体性质。这种壁垒森严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能难适应媒介融合下市场环境的需求。

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原先纵向分立的产业壁垒开始被打破。在内容生产方面,原来的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被统一为数字语言,而传播网络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最终都被统一到了互联网的框架中。呈现内容的终端变得无处不在,同一个终端可以呈现不同的内容,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终端上。这样一来,纵向分立的产业结构开始向横向整合过渡,逐渐形成内容、网络和终端三个分离的产业。为了适应新的趋势,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从内容、网络和终端三个方面去进行。融媒时代信息内容的生产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信息的传播渠道及传播的手段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在终端的研发和革新方面了解即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产业规制***策的探索,对经济、文化和***治的影响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作为较高层次的研究生的教育课题。

(三)改革脱离用人市场盲目培养人才的模式,加强校企***三方深度合作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探索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依靠学校、企业和***府三方面的协作。这实际上也是由媒介融合的广泛性所决定的。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高校还存在“双师型”师资匮乏,相关的设备不足,理论教育方面缺乏媒介融合方面的教材,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等问题。这些也都是急需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在学生课程设置上提高介绍媒介融合内容的比例,但是又不能仅仅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仅添加一门媒介融合的课程,而是将所有的课程都放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高校可以对媒介融合展开系统的研究,编纂相关的教材,使得相关领域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另外,高校可以自己设立一些研究媒介融合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项目,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这些都是对内的一些措施,而另外一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高校采取一些对外的措施。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以获得在改革上的资金支持,使得优秀的师资能够引得进、留得下。同时也可以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去企业实践,或者挑选业界精英来校培训后任职等。这样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学校能够随时把握媒介融合的行业动态,使得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能够紧扣市场的脉搏。

新媒体背景篇10

关键词:新媒体  综合技能型  新闻人才

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与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自身对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与现如今越来越快的城市步伐,使得大部分信息接收者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而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使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和电视等)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信息的传播也不再只依靠传统媒体,传播的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各种基于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新媒体开始逐渐代替日益衰弱的传统媒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给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新闻工作从业者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自觉主动的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能够将传统媒体技能与新媒体技能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最优化的信息传播。

一、在摄影方面

新闻摄影***片是新闻信息表达和再现的形式。一幅好的新闻摄影***片往往能够使受众身临其境,再现新闻现场。因此为了达到揭示新闻信息内容的目的,新闻工作从业者需要有过硬的摄影技术,以此才能产生最佳的新闻信息传播效果。而随着新媒体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摄影模式和作品形式已经难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新闻摄影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改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迎接新媒体时代下对摄影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在当前“人人既是发声者,也是倾听者”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充当摄影记者的身份,这给新闻***片的时效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同时新闻摄影的普及也直接导致了新闻***片质量的下降以及新闻***片的重复使用率。

与挑战并行的,往往还有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的今天,新闻***片的时效性被大大提高,它能够让新闻事件以比文字更加生动直观的画面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实现现代读者阅读方式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使得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决定了***片市场庞大的需求量,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更加多元化的新闻***片呈现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发挥新闻***片的新闻价值。

基于以上挑战与机遇,我们至少应该从三方面对摄影方面进行创新。其一是要创新新闻摄影的思维。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必须能思维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摄影作品的同质化问题。能够发现摄影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深入了解受众对摄影作品日益丰富的感知与需求,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调整创作思路,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力争摆脱摄影作品的同质化现象。其二是要创新新闻摄影的内容。除了要把好新闻摄影质量这一关,提高新闻摄影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有捕捉与民生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新闻素材的能力与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针对当今社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还要能依据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与评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在制作方面

(一)在音频制作方面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拥有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反能***双眼,可以“一心二用”的广播音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比于传统的“看”新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新闻,利用音频制作新闻报道也越来越普遍。随着音频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音频新闻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意味着音频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报纸新闻记者习惯使用的采访录音是仅供自己参考的,但是为电台及其他平台刻录的采访却是要作为播出内容播放的。因此,为给受众更加满意的收听体验,新闻工作从业者也应从根本上进行创新。

其一,减少口头上的肯定语。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必须录音机拾取到的声音,确保我们的录音机仅仅只录下我们需要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在采访中少不免对被采访对象使用的一些口头上的肯动语(如“嗯”、“对”等)变成态势语,在采访者回答完问题前不要发生。其二,报道中陈述的句子结构要简洁,故事主旨要明确,语气要生动,能给观众画面感,故事内容要直截了当,避免像报纸一样一个故事涉及多个主题。其三,要创新新闻音频内容的形式,在如何安排新闻内容更能够吸引受众方面进行创新,不拘泥于单一的作品模式。

(二)在视频方面

随着近几年碎片化阅读的盛行,加之短视频小而美、创作容易且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短视频已经悄然在年轻人当中盛行。根据CNNIC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53亿,占手机网民的79.9%,年增长率为5.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因此“短视频”仍是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视频新闻的发展也越来越短视频化,传统的新闻报道与新兴短视频形式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创新路径,甚至将成为新媒体移动时代下新闻常态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新媒体报道又不同于传统新闻业务固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它既需要精通各类媒介并擅长整合传播策划的编辑人才,有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技术工具进行多媒体报道的全能型记者。

基于这种形势,新闻工作者所要掌握的新闻技能就不再局限于从前的“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有想法,有创意,能够掌握短视频制作技能,并且熟练运用Ps、Pr等技术编辑软件,做到快速编稿和剪辑视频。既能达到短视频新闻短小与精美的标准,又能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强的特点,只有达到这种要求才能真正满足视频新闻短视频化的要求。

(三)在网页方面

新媒体时代下,网页浏览新闻也是当今新闻浏览的一种常态。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也决定了新闻网页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要求新闻工作从业者能够基本掌握网页的制作与编写。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网页新闻具有自身发展的优势及特点,而我们新闻工作从业者只有从实际角度出发, 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 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给受众带来更加舒适与便捷的新闻获取体验。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最需要的是综合技能型新闻人才,只有这样的新闻人才才能够适应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当然,要成为一名能够驾驭多媒体的合格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治上的坚定与可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标准。传统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从业人员,不管是传统媒体上,还是在新媒体上,媒体从业人员所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传统媒体是***和***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这一关系,牢记媒体的***性原则。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上发声亮剑,就要不断的积极开办新媒体,于是综合技能型新闻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尽快具备综合技能,成为“全能型”技术人才,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媒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媒体背景10篇

学习

绿色建筑材料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建筑材料10篇,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材料值得推荐,绿色建筑材料论文百度文库。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主要应达到以下三点:一

学习

功能材料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功能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型功能材料的论文1000字,功能材料论文。Keywords:FGM;composite;theAdvance0引言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

学习

中学研修总结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研修总结,内容包括学校研修总结,校本研修个人研修总结。工作坊工作单位任教学段任教学科贾晓光数学工作坊广灵县第五中学初中数学研修自温馨提示:请您对照下表中的四类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本次培训(供教师进行

学习

融媒体时代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融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故事,融媒体时代是什么。融媒体如同一艘航空母舰,以网站为舰载平台,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段、采编队伍融合起来,形成一支新闻报道的庞大舰队,形成强大的新闻竞争力。融媒体时代,不再像传

学习

新媒体环境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环境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是什么意思。自2015年9月以来,北京、苏州、太原、无锡等地的学校被曝出校内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经过媒体的调查,发现学校的很多场地质量不合格,其中学校新建的塑胶

学习

高校辅导员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辅导员10篇,内容包括高校辅导员案例推荐,高校辅导员优秀博文。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674-9618国内刊号:37-1471/C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2010

学习

新媒体时代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时代的感悟,新媒体论文十篇。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和时代里,新闻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新闻事业组成部分之一的新闻摄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

学习

自媒体传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传播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和国际传播,自媒体传播形式。(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1.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都对新闻事件具有深度剖析功能新旧媒体在各类新闻事件的传播中都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的

学习

教学质量评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质量评估10篇,内容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心得体会,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模板。一、倡导多元化评价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一般是由教育工作管理者进行的。在这种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评价过

学习

实施工程师总结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实施工程师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实施工程师周总结心得,实施工程师的总结。对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我校着重就以下5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自查。(一)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教学点

学习

土木工程材料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材料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归纳总结,土木工程材料名词大全。(二)科学讲解“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比较松散,讲解时容易产生平铺直叙的感觉,甚至索然无味;如能精心安排、科学讲解,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通用硅酸盐

学习

建筑装饰材料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装饰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主题乐园建筑装饰论文范文,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十篇。本文就装饰材料课程特点与市场调查环节结合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探索其实践规律,更好指导课程教学。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特点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

学习

新媒体宣传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宣传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宣传的经验分享,新媒体宣传知识大全。传统的档案宣传手段主要与媒体发展技术条件相关,一般认为传统的档案宣传媒体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广播电视媒体、报刊媒体、户外媒体、主动宣传以及通

学习

自媒体时代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怎么一天写十篇文章,自媒体时代收获和感想。“历史的记载必然要溶入时代谬误的阐释。我们关于报刊起源的观点,无疑囿于这种谬误之中。我们多半吧最早的的报刊设想成一种向‘公众’提供‘新闻’

学习

融媒体时代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融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故事,融媒体时代是什么。融媒体如同一艘航空母舰,以网站为舰载平台,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段、采编队伍融合起来,形成一支新闻报道的庞大舰队,形成强大的新闻竞争力。融媒体时代,不再像传

学习

新媒体环境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环境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是什么意思。自2015年9月以来,北京、苏州、太原、无锡等地的学校被曝出校内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经过媒体的调查,发现学校的很多场地质量不合格,其中学校新建的塑胶

学习

新媒体时代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时代的感悟,新媒体论文十篇。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和时代里,新闻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新闻事业组成部分之一的新闻摄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

学习

新媒体营销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营销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十篇,新媒体营销笔记简短。广告主通过频道控制,播送节目信息更改等方式,将电视节目与自身广告信息结合,既满足了乘客需求又实现自身的广告价值,并且卫星数字信息传输造就了电视终端,形

学习

自媒体环境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环境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环境的营造和思路,自媒体运营的思路。一、新时期促使纸媒加快转型90年代中末期,报纸开始发展盛行,许多报纸从传统的***策下达方式中拓宽方向,走向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市类报纸盛行。在新时期,

学习

自媒体冲击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冲击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怎么一天写十篇文章,自媒体工作计划十篇。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一)传播内容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新闻传播相对闭塞,受众获取的新闻材料大多是经过筛选的,并且必须是在某种约束条件

学习

自媒体发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发展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发展思路和方法,自媒体发展前景摘抄。1.个体的人成为传播主体。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多为点对面,即由出版社、电视台等权威机构向普通大众传播信息。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变为点对点,传播主体由传

学习

新媒体营销培训方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营销培训方案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营销专题培训方案,新媒体营销培训心得怎么写。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是企业进行业务扩展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市场专项拓展为更加广阔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