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10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1

: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策研究所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6成人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半数人认为托熟人求职最有效6成用人单位称课程设置不合理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策研究所联合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学校、***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四大重要原因。就业/专业所谓冷门专业更易找工作在总体就业水平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方面,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所属的专业看,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似乎低于人们的预期。就业/薪酬6成人期望月薪低于2000元王丽萍认为,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地改观。仍有45.93%的大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有六成以上的人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就业/能力缺乏经验被视为就业障碍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王丽萍表示,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另外一组数据表明,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next]就业/性别男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女性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其中,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1.08%。“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该课题组组长王丽萍副教授解释。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27.3%(12个)的受访者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3个受访者偏向于招收男生,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就业/关系半数人认为托熟人最有效“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王丽萍表示,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就业/课程大学课程设置被指不合理王丽萍表示,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目前,尽管有25.61%和41.27%的学生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大学生状况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但认为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不太有帮助或没有帮助的仍达30%以上。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似乎比大学生更明确。在接受访谈的44家单位中,有59.1%(26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22家)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两者存在相关性。就业/策略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王丽萍认为,学生、学校、***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首先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此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上学期间加强实践[next]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有正面影响。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在学校方面,调查课题组认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可有选择地推行“2+1+1”的综合培养模式。“2+1+1”模式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大学培养模式,即把大学本科四年培养期分为三段,前两学年按专业所属学科、第三学年按所在专业、第四学年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设置课程。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提供社会实践机会。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兼职的渴望,高校也应重视实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背景16所大学参与调查本次调查是由北大公共***策研究所于今年5月至6月间对全国16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科学抽样调查。调查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问卷3475份,回收率为86.88%。调查同时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2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医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和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要求。在结合当前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随着当前医学生毕业人数的急速增长,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渐严峻。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此对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1基本情况

调查于2009年6月进行,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发放对象为我校儿科学院2009年毕业生。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

2结果

本次主要针对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和实践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是毕业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上,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如何就业的安排和打算。

如表2所示,67.1%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从事单纯的临床工作,相比仅有25.7%的被调查者选择临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作。医教研结合的岗位一般都在医科院校的附属医院,一方面进这类医院的门槛比较高,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和压力大,竞争更加激烈,也使部分医学毕业生做出其他选择。

医院是医学生的主体就业单位。在医院层次和类别的选择上,分别有43.6%和29.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性和儿童专科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在医疗设备 和业务能力培养方面较一般的医院更有优势,因此这类医院能更多地得到毕业生的青睐。同时,选择综合性医院比选择专科医院比例要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儿 童专科医院在数量和人事编制上明显少于综合性医院,因此选择综合性医院相对而言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在地区的选择时,分别有62.9%的医学生首先考虑“地区的工资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另外有27.9%的人考虑“有良好的人才***策”,这与魏有兴等llJ的调查结果相似。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奋斗在前、享受在后,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已经比较理性和成熟。

2.2就业准备和实践

了解大学生在就业准备和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并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

如表3所示,尽管占64.9%的大学生开始就业准备是从毕业前1年之后开始的,但仍有高达35.1%的被调查者是从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这反映出 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使很多低年级学生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在花费预算上,64.3%的大学生的求职花费预算控制在 1000元以下,这个水平应该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就业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网上投简历(57.9%)、校园招聘会(44.3%)和父母亲戚介绍(39.0%)。网上投简历有着快捷、经济、方便的优点,深得毕业生的青睐。招聘会和依靠家庭关系介绍作为传统的就业模式,仍然在求职方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学校应该更多地将招聘会引进校园,特别是一些专场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关系到大学生人才未来潜能的开发和利用,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关调查问题如表4所示,在各大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开始于毕业当年,但调查发现有35.1%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指导工作至少应提前毕业两年开始,这说明了大学生急于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及学校的就业***策及相关就业信息的迫切心愿。

在大学生最希望了解的就业指导内容时,发现获取有效的信息渠道和讲授面试技巧是大学生最希望获取的指导内容,同时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 差,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33.6%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心理辅导,这也应该引起就业指导相关部门的重视。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专 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组织实施,在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承担了这一工作。在调查学生工作办公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时,被调查者依次选择了提供就业信 息,组织有效的招聘活动,提供求职技巧和策略及求职心理辅导。这充分肯定了学生工作办公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工作办公室作为和学生联系最为紧密 的行***单位,很好地协调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关系。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给予了毕业生应有的就业指导和信息采集、分发工作。

3建议和思考

以上结果及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对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现状有一定的启示。再结合我们自身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教育,引导医学生向基层就业

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的就业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大部分的毕业生最希望从事的还是临床工作,并且首选三甲医院。 随着当前大医院人才日益集中,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医院就业困难是越来越大。现在随着国家医改***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基层医院的扶持会日渐加大, 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号召,学校要鼓励医学生转变观念,到基层就业,可采取宣传基层就业典型、到基层医疗单 位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医学生了解和适应基层环境。要让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同时要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到基层就业,后期通过自己 的努力学习深造,可以通过二次或多次就业达成自己理想的就业。

3.2强调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在市场经济的 今天,大学生产的是要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治病救人,就需要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当前的就业指导丁 作,只是在大学临近毕业才开始,主要是为解决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燃眉之急”。但是,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以及一个人的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 此,我们应该强调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适应环境;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引导学生适时调整自 身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生着重于实现角色转换,明确定位,为就业作具体的准备。总之,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让大学生在顺利完成 就业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有具备在未来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潜能。

3.3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信息体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3

时间很快就到了2010年,小孙的师妹,2010届毕业生小周面对发出去上百封简历大都石沉大海的现状深感焦虑:“考研结果还未知,但即使考上了也只是暂缓就业的退路而已。招聘会上满眼全是找工作的人,学了四年,到最后连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小孙和小周的境遇反映了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的变化。XX年到XX年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七年。七年间,“市场化”、“大众化”、“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普通劳动者”等词汇相继进入人们耳畔,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精英身份被彻底颠覆。

XX年、XX年、XX年年,本刊编辑部分别进行了三轮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发展动向。从精英心态,到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的激烈冲突,再到基本接受大众化的现实,三次调查结果,反映了七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带来的深刻影响。

XX年年底,针对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调查结果出炉,与前两次调查相比,2010届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已然接受了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在他们的身上,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业意识越来越少见,求职的务实性显著增强。然而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无奈和妥协,他们已经学会主动地适应社会,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距离,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内”与“外”的此消彼涨

华为、ibm、中国移动、中国石化……首选企业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众多公司的就业选择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即心理占有率。2010届毕业生依然衷情于这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然而变化显而易见:XX年调查结果中,涉外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比例为27:25,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当中,国内企业仅有海尔、华为和联想三家;XX年这个比例为24:21,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上升至五家。而在对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前五十位首选企业中国内企业占了31个,数目首次大幅超过外企,前十位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继续上升至6家。数字的变化反映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改变,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记得我刚进大学时,师兄师姐对我最大的告诫就是好好学英语,找工作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外企。”1998年上大学的张女士回忆当年的情形。那个时候,对于就业的学生,外企可以说是唯一让人瞩目的明星、焦点。“进入外企意味着拥有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但只有身为精英的大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外企工作,外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分精英与普通人就业的标志。成为一名外企白领更是很多女生梦寐以求的。而反观当时的国内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国有企业“老态尽显”,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为阻碍人才进入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XX年我国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广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6%左右,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高出全社会0.5个百分点左右。涌现出一批民营明星企业,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此时的大学生,精英就业观念正在受到严峻挑战。XX年,高等教育扩招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反馈回校园的信息并不乐观,大学生就业首次遭遇寒流。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求职期望值逐渐降低,处于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转折的阵痛中,很多人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XX年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很难和较难,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较容易和很容易。在对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评价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一般,这与以往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定位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这几年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国企的用工环境和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一些大型国企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而立足于市场,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获得发展,在企业的用人、薪酬和管理等各种机制上也逐渐成熟,更多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此外,国企的高福利以及相对稳定的特点更是成为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日渐看重的东西。相比之下,由于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竞争压力,外企在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国企的差距逐渐缩小。2010届毕业生小卢早在年前已经得到一家外资企业的offer,但每晚在灯火阑珊之时才从公司下班的他却向往一份既稳定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外企虽然收入高,但工作强度太大,没有自己的空间,并不适合我。”

事实上,正如调查所示,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到来,很多毕业生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选择的天平正在逐渐倾斜。以往想去外企更多出于一种精英情结,从事业发展的角度,选择之间尽显理想色彩和英雄气概,而经历几年就业难的磨砺和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熏陶,很多人褪去了理想化色彩,选择更为理性和务实,显然,大众化就业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

另一个调查结果——企业吸引力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XX年,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发展潜力、国际化趋势和知名度,然后是薪酬与福利、激励机制、培训机会,而XX年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依然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培训机会,而国际化程度和名气与XX年相比名次明显下降。这正说明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务实性越来越强,精英意识、理想色彩越来越弱。

此外,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机会大为减少,少了选择底气的他们更加青睐稳定的饭碗。与前两次调查不同的是,对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首次在行业调查中加入了***府机关(公务员)一项,调查显示,7%的大学生选择了此项,而在行业吸引力分析中,选择“稳定”一项的大学生比例为9%。在日益丧失选择权而处于被选择境地下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务实和功利。

“大”与“小”的艰难选择

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对此,三次调查结果大同小异。XX年首选就业地区调查中,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XX年,上海、北京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广州、深圳,位列第三。在对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北京成为第一就业首选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升至第二位。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求职的首选地区:

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三次调查结果却也不难找到存在于“大同”中间的“小异”,而这些“小异”恰恰反映了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微妙变化。

XX年和XX年年的调查中,增加了求职次选地区一项。东部沿海地区是毕业生在求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时,最佳的备选地。而在XX年年的调查中,中部大中城市在次选地区中的排名明显靠前。这说明今天的大学生在地域选择上更为多元化,这也更符合就业实际。

“现在的学生回家乡去找工作的比过去多多了。”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当年我们班一共就三个同学没留北京,就是家在上海、杭州和广州的。”XX届毕业生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女士的中学同学大部分在家乡工作,每次回家她总是感慨不少:“你看他们,生活真的比我滋润多了。我也就是***个好听,在北京工作,但其实真的很累,上班地点又远,房子又贵。”言语间大有悔不当初之意。“我也想明白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女孩来说,没必要非在北京工作,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也不错。”2010届毕业生小赵说。

尽管是少数,但这些声音的出现正是大学生在这几年就业困难形势下的新选择,反映了他们就业心态的转变。与过去“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把留在所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回家乡的省会城市就业当成自己的选择。尽管依然选择城市,但大与小之间的距离毕竟有所缩小。

而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变化。XX年,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被迫接受,而30%的大学生坚决不能接受。而到了XX年年,8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坚决不能接受的比例下降为20%。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就业已经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面对大众化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调整心态,基层就业必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少部分坚决不接受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府和社会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更重要的则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策,让基层能够成为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点。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4

[摘 要]本文选择家庭背景为主要自变量,研究其对西南地区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在广泛汲取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几所高校2015届和2016届大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城乡大学生在家庭经济资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就业意愿差异不明显,家庭背景各方面因素会影响就业选择。

[关键词]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城乡大学生差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6

[中***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1 对城乡大学生毕业就业意愿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如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大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性已是学者的共识。在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对城乡大学生而言,在面临社会之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父母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就家庭背景对农村和城镇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关研究从数量到质量都呈现不足的情况。

本文以西南地区的2015届和2016届大学毕业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比分析家庭背景对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清晰的认清现状、认清自我,理性选择就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发挥好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学者对家庭背景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于家庭因素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的影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1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吴鲁平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不再是“天子骄子”,大学生就业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匹配率降低。闵维方 等人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出现。

1.2 家庭社资本、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潘孝侃认为由于特殊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存在,“关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从家庭的经济、文化、组织、社会资源方面,阐述了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负作用及对策。邓淑娟 等人采用多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尉建文从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

2 社会资本理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概念具有不同视角的解释,社会资本理论得到了深化与发展。经济学家格林・洛瑞最早提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并将其运用在经济学领域。对这一概念进行初步分析并形成理论,运用在社会学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认为,相互认同的社会关系和潜在的社会资源能够形成持久的社会关系网。林南又在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资源论”。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将其运用在劳动力就业领域,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

3 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资料的收集

本文调查实施于2016年3月,采用网上自填,用问卷星发放问卷链接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开展调查工作,利用问卷星对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资料经整理、筛选、核实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对收集到的资料首先进行了整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清楚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就业意愿选择情况后,通过数据交叉分析、了解现阶段西南地区城乡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和就业意愿上的差异。

4 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数据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本调查计划发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在125个调查对象中,女性有81人,占64%;男性有44人,占36%。对象主要以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为主,有95人,所占比例为76%,涉及少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各15人,各占12%的比例。其中,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有52人,所占比例为41.6%;乡镇的有24人,所占比例为19.2%;县级城市有27人,占21.6%的比例;大中城市有22人,占17.6%的比例。

3.2 家庭经济资源交叉分析

家庭经济资源是城乡大学生在学习与求职花销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主要是针对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的年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了交叉分析,了解农村和城镇在家庭经济资源方面的区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看出,在“困难补助抚恤金类”选项中,只有农村学生的家庭占据了1.92%;在“亲友支援”中,仅有4.55%的来自大中城市的调查者选择此项。整体来看,城乡大学生的家庭主要收入主要都来自父母工资,但另一项主要来源的区别在于,农村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是务农收入,而城镇大学生的家庭收入为经商收入。

由交叉数据表2可知,农村家庭的年收入要少于城镇家庭。农村大学生的家庭收入集中在“3万元以下”及“3万~6万元”,而乡镇、县城学生家庭的家庭年收入集中在“6万~10万元”区间,大中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万~15万元”的所占比例较大。

5 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结果

5.1 在家庭经济资源上,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对家庭背景进行了家庭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操作化并发现,在总体上,城镇的家庭经济资源更雄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所任职位越高,家庭组织资源更多,关系网络建立更容易,互动更频繁。在文化资源上,城镇的数据以微小的差异显示在文化资源上优于乡镇;在组织和社会资源上,城镇与农村的标准差拉大,但也不是特别显著。

相较于城镇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有经济压力,这也会在学习和就业工作中带来相应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就业意愿统计上,有70%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工作,因此,家庭经济资源的差异也会对大学生学习、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5.2 在就业意愿、发展前景、声望地位上的区别

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在就业意愿无显著差异,但在工作的发展前景和声望地位意愿上有较小的区别。

在就业意愿上,较大比重都选择了工作,城镇选择学习比重微大于农村。在工作工作前景、经济福利、声望地位三个维度上,城乡大学生都比较看中经济福利,城镇相较倾向于声望地位,农村大学生更看重工作前景。可见,农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期望有一份发展前景较好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城镇在家庭***治资源较多,城镇大学生更希望从事***治性质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氲贝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3]潘孝侃.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5

论文摘要: 本研究运用《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问卷》,对山东师范大学150名大三、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师范大学高年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总体准确客观,积极向上。就业观念有调整但仍相对保守,认识到就业准备的重要性,渴望获得更多的就业辅导。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9年,我国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山东省内高校毕业生46.5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前***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高年级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心态是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有效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选取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大四学生,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回收率为84.66%。其中男生51份,比率为40.16%,女生76份,比率为59.84%;大三69份,比率为54.33%,大四58份,比率为45.67%;独生子女37份,比率为29.13%,非独生子女90份,比率为70.87%。

2.2研究工具。

采用《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自身状况的评价、就业准备、就业观念等方面。

2.3研究过程。

问卷为封闭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用不记名的方式作答,当场收回。学生填写时,控制了其他干扰因素,问卷结果采用SPSS15.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

3.研究结果

3.1择业取向调查结果。

3.1.1毕业选择。选择直接就业的占15.75%,继续深造的占61.42%,出国留学的占1.57%,先工作后深造的占21.26%。

3.1.2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选择个人发展的占28.35%,行业前景的占22.05%,选择报酬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占14.96%。

3.1.3对就业单位的性质要求。要求就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的占40.80%,***府部门占7.87%,其他占11.81%。

3.1.4自主创业。明确回答考虑过自主创业的占51.97%,没有考虑过的占46.46%。

3.2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3.2.1对所学专业的认识。51.18%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学专业在今后求职过程中优势不明显,26.7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优势,认为有优势的占14.96%。找工作时,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占8.45%,可以有一定关联性,不一定对口的占77.17%,认为专业与工作没什么关系,关键是先找一份工作的占13.38%。

3.2.2对求职时最需要了解的知识排序。在“社会知识、行业企业概述、用人需求、职业岗位知识”四个选项中,17.3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知识第一位,45.69%的被调查者认识社会知识排在最后一位。47.24%的被调查者将用人单位需求排在了第一位,无人将其排在最后一位。

3.2.3在求职中担心的结果。选择找不到工作的占13.39%,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59.84%。

3.2.4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在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选项中,67.7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素质能力,11.0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求职技巧,7.87%的选择了知识储备。在请被调查者列举三项重要影响因素栏目中,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脱颖而出,分别占到了44.09%、42.52%和39.37%。

3.2.5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方面:45.6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42.52%的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就业期望过高。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环境因素方面:44.89%的被调查者认为由于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巨大差距,32.28%的认为由于学校专业设置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3.3求职需求调查结果。

3.3.1求职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选择没工作经验的占42.52%,学校名气小的占10.24%,缺乏求职技巧的20.47%,专业限制的占26.77%。

3.3.2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时间。5.4%的被调查者是大一时开始关注就业信息,16.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大二,51.1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大三,选择大四的占26.78%。

3.3.3最希望得到的帮助。选择就业岗位信息的占48.71%,选择就业技巧的占29.45%,有关***策信息的占9.57%,就业心理调适的占6.67%.

3.3.4就职前需要的培训。49.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求职技巧培训,13.39%的被调查者同时选择了英语口语培训和求职技巧培训,11.02%的同时选择了英语口语培训、计算机培训和求职技巧培训。

3.3.5求职前是否需要得到就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训。94.5%的被调查者回答需要,1.5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需要,3.93%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

4.讨论

4.1高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一定的保守性。

在择业取向上,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据我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基本可以分为三类:致力于献身学术研究,取得高学历增加就业砝码,周围同学考研自己不甘心放弃。根据调查结果,这么高比例的学生选择深造具有回避就业、延缓毕业的因素。问卷反映出,近一半的学生倾向在事业单位工作,这个结果一定程度上与我校师范院校性质有关。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学生就业目标单纯,缺乏冒险性。但当前情况下,各地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有限,造成大量师范类毕业生摩擦性失业。在就业途径上,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高年级大学生考虑了自主创业,但70%的学生认为资金和人脉在自主创业中最重要,这恰恰是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因此在现实中,能将自主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的非常少,成功的例子更少。近半数的被调查者最希望学校的帮助是提供就业岗位,反映了其在就业过程中依赖性比较强。

4.2高年级大学生对就业认识总体成熟客观,积极向上。

大部分学生在评价专业与工作的关系时,放弃了一定要专业对口的想法,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社会上掀起热潮的大学生就业是否必须专业对口的大讨论已经销声匿迹。选择工作时大部分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个人发展和行业前景,说明其择业标准符合时展,有利于个人成才。大多数学生认为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是自己的素质能力和综合实力,更加重视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对社会知识和社会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认可度不高。反映大学生就业观念成熟积极,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很明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面对就业难,不到1/7的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3/4以上的学生担心的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在于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意向、学校专业设置存在差距。这个结果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的结论一致。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不高,对知识储备重要性的认识更低。这不利于学生顺利求职,也会挫伤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4.3大学生需要就业指导。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求职前得到就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训,根据前面分析,学生求职有依赖性,高校在加强就业指导方面责无旁贷。半数以上的学生大三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低年级开始,点滴培养,长线运行。一些学生对就业技巧重视不够,依赖包装精美的自荐书、厚厚的证书奖状,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不利于顺利就业。

5.建议

5.1建立长线、多面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并不是高年级学生的专利,更不是毕业前的“求职面试技巧”讲座,就业指导应该贯彻整个大学生活。从入学开始,与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相结合,与专业认可相结合,促使学生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大学期间的发展方向。就业指导应多面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多股力量,以开设选修课、讲座、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等多种方式进行。

5.2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调适。

目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焦虑、急躁、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增加,导致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偏差,从而引发问题行为。高校应主动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毕业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正。

5.3根据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即买方决定产品的规格样式数量。高校毕业生已经不是“社会精英”、“时代骄子”,而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根据调查,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主力***。高校应该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参考文献

[1]曹新美等.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孟敏.高师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贺志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2).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莆田市大学生就业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的相当部分莆田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莆参加工作;二是在我市高校就读的本地市、本省外地市或者外省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毕业后决定留莆工作。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需求,我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但因为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范围广,地区分散,做问卷调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只涉及在我市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目前我市高校有两所,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一所属本科院校,一所属高职高专院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其中莆田学院发放500份,湄职院300份,回收问卷788份,回收率达98.5%。调查对象为莆田学院各系在校的大三学生和湄职院各系大二学生。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349人,男生439人,问卷涉及两所院校各系学生。问卷采用SPSS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意识比较模糊。在择业方面,近年大学生择业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有55.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但仍有27.3%的学生希望择业时一步到位。仅有7.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时考虑的首选因素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机会,占38.7%,但有18.7%的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追求合理的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上的回报应该与所付出的劳动和个人的能力相适应。大学生在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在各方面能力还未达到预期的薪酬值时,片面地追求高收入只会适得其反。

(二)就业力缺失。大学生就业力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就业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阻隔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门槛。在对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选择相关工作或实***验占到最大比重,为39.6%,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的分别占28.4%和22.4%。而当被问及要从同等求职者当中胜出优势在哪里,有25.1%的学生认为优秀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其余依次是社会实践、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求职能力。对于大学生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有工作能力、适应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大学生。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个人能力,大学生的现有素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无业可就”与“有业难就”并存[1]。

(三)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学生均表示上过就业指导课,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在时间上,接触就业指导课的时间较晚,83%的学生表示他们都是在大二、大三时才接触到就业指导课,像这种临阵磨***式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他们虽然马上面临就业,但是就业方向仍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足。其次,在内容上,就业指导课程化,学习理论化。很多同学认为老师教授的就业指导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最后,在师资上,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从***治、经济等相近专业改行而来的,这些教师本身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缺乏系统的了解,理论的知识还能应付,实践就无从指导。

(四)求职花费预算。求职有成本,这几乎成为大学生当中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同级别花费的同学比例相当,求职花费预算在500元以下的占12.6%,500―800元之间的占20.8%,800―1000元之间的占16.9%,1000―1500元之间的占18.4%,1500―2000元之间的占17.9%,2000元以上的占13.5%。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花费最集中体现在通讯费、交通费和制作简历费用上。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为了增加自信,在面试时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在外表、服饰、化妆品等方面下足了成本。甚至有小部分同学花钱整容、减肥等[2]。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接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要靠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调整好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22.5%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还有8.6%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府相关***策的支持。我认为,只有学校、***府、社会和大学生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方面。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应积极从自身找原因。一是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能力经验还欠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期望值降低,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步达标”及终身学习和调整的方式[3],循序渐进。二是注重积累自身专业知识,博学专长,多参加校园活动,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综合素质。

(二)学校方面。一是高校建设发展应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必须以市场作为办学原则,按需培养[4],认真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扩大内需,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三是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投入,建立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5]。四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始终,不同阶段,内容要有所侧重。另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府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6]。因此,***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策,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创业。

(四)社会方面。企业在选人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不应求全责备,大学生虽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他们***、自学能力强,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一定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爱护大学生这个群体。

四、结语

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紧密配合,使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反哺作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啸.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和毕业生推介[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谢勇,***义.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学院报,2009,(7).

[3]付嫦娥.扩大招生后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7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8

论文摘要: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直把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学院和毕业生也不可避免的承受着来自于就业的竞争与压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在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的努力下,总体上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2011届本科生进行就业意愿调查,真实地反映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及时准确地把握毕业生择业心态,从而能够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识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合理定位,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意愿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带来了“大众化”就业,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的主要群体。不仅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高校危机事件之一。就业是每一个社会人必经的历史阶段,它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就业困难除了来自于外部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准备不充分、自我定位不合理和自我心理调节相对滞后等,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因。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何对就业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位进行选择,是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因此,如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本次调查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职业定位、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就业薪酬期望值、就业去向、影响就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大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样本描述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次针对整个2011届的五个系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396份,有效问卷1312份。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运用计算机MicrosoftExcel中的数据透析表格功能进行自动统计和分析的。

被调查对象中,国贸系占39.7%,外语系占26.1%,财经系占15.1%,管理系占6.6%,信息系占12.5%。这些学生来自于国内的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村和城市比例分别为29%和71%,男、女生分别为31.8%和68.2%。国贸系在被调查的对象当中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因此选择该系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

根据本问卷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40.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学生中44.5%的大学生选择跨专业深造,在准备考研的学生中有40.9%的大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如果当年考研未能如愿,那么有66.7%的学生选择求职就业,剩下的32.3%的学生选择暂不工作继续准备升学。假如在准备考研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出现,这时8.6%的学生仍然选择考研,55.9%的学生选择接受这份工作,35.5%的学生还说不好。从考研的目的和原因来看,13.6%的人认为是就业难没有更好的选择,30.5%的人是想要提高就业的层次,55.9%的人是出于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考研的比重近乎半数,对于考研的目的越来越理性化,更多的是考虑未来长远发展,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还处在犹豫当中,显示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还不成熟。

(二)对于“基层就业”的了解和选择方面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中央和地方***府出台了各种***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很多岗位,这当中就包括基层就业这样一条出路。在这次调查中,提到了“如果到基层就业,你会选择哪一种国家基层就业项目?”的问题,选择“西部计划”占20.9%,“参***入伍”占20.8%,“三支一扶”占14.8%,“选聘到村任职(村官)”占43.5%。在提问“你认为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时,选择基层就业岗位少的占21.1%,选择待遇低占48.9%,认为社会保险不到位的占6.5%,不了解相关信息和***策的占2.3%。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紧盯着大城市里的就业岗位,而是主动选择那些能够发挥优势、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岗位,从基层做起,才能有长远发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愿到艰苦的基层工作岗位,仍然把待遇作为选择工作的重点考虑因素,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三)对就业地区、用人单位性质、待遇等要求方面

首先,从就业地区来看,问卷测试题提供了“家乡、非生源地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国外、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其他”等六个选项,准备了“首选、次选、再选”三次机会,从结果来看,在首选中比例最高的为沿海开放城市42.4%,在次选中比例最高的为家乡34.7%,在再选中比例最高的为非生源地省会城市占33.6%。结果说明,多年来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高校的学生依旧热衷经济发达城市和中等发展城市,但是较之往年开始有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倾向。在调查中,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向往工作的主要就业地区,这会继续加剧这些区域的就业压力,容易使大学生为了留在这些城市工作而高材低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大学生进一步改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地区。

其次,从用人单位的选择来看,测试题中提供了八个选项,同样准备了首选、次选、再选三次机会。调查显示,首选中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的比例最高占26.3%,选择“国企和***府机关”的也都超过了20%以上,在次选中比例最高的为“事业单位”20.5%,再选中比例最高的为“自己创业”占19.96%。总体来看,传统的热点即外资企业、***府和事业单位、国企,仍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但是也要看到在创业的选择上也吸引了一部分的大学生。与往年相比较会发现一些变化,就是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开始向其他性质的用人单位例如民营、私营企业分流。作为毕业生在就业中还是要合理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能一拥而上,想当然的选择那些待遇好、收入高或者工作稳定的外企和***府、事业单位,这些岗位的数量毕竟有限。 转贴于

再次,从收入期望值方面来看,在能够接受的薪酬水平上提供了“1000元以内、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和视就业所在地而定”六个选项,比例分别为4%、8.3%、26.5%、21.5%、17.3%和22.4%。参照目前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并不高。近年来,出现了个别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现象。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新的学习,用“零工资”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对于这种行为褒贬不一。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生降低薪酬期望,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有利于他们提早就业,实现理想。

(四)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的因素方面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时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根据统计的数字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1.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2.工资水平及福利、3.对工作本身的兴趣、4.就业地区选择、5.工作稳定性、6.工作的环境与舒适性、7.单位类型及规模、8.父母意见、9.专业对口、10.老师影响。近六成大学生毕业生把个人发展空间作为重要的择业标准。对单位类型和专业的考虑比重相对较小,在人数增多就业困难情况下,这样的选择更趋于理性。

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既有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方面,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方面。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从主到次依序为:1、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2、就业人数太多;3、教学脱离实际需要;4、就业期望太高;5、社会需求少;6、用人制度不规范,尤其是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不到位;7、企业的要求太高;8、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看,大学毕业生对影响就业问题的分析上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情况,毕业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将“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放在了首位,也认识到“就业期望值太高”这样的不足,这是理性的一面,但是认为“就业人数太多”、“社会需求少”也是主要的原因就显示出欠缺理性的一面,虽然这是目前的现实问题,但是绝不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结果,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专业教育也敲响了警钟,如何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如何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求职渠道和方式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求职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那么,哪些渠道和方式最受学生欢迎、最为实用呢?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认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为:1、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2、各地人才、职介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3、亲戚、朋友、老师的介绍;4、校外就业网站;5、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掌握丰富的就业信息无疑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从调查结果看,大学毕业生求职时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这些年来没有太大变化,毕业生通常对校园招聘会充分的重视,依然将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获知求职机会作为有效地手段。在招聘网站的使用上,存在着专业的差别,大学毕业生应当进一步重视专业招聘网站提供的大量招聘信息,可以选择直接***投递简历、申请职位。此外,还要随时关注学校BBS就业板块和各大公司网站上的招聘专栏,也能方便地对准自己心仪的岗位。

(六)工作的责任心、稳定性方面

在“如果和一家单位签约后,又有一家你更满意的单位要你,你会如何做?”的问题中,有54.3%的学生选择“先与第一家单位协商解除协议,再同第二家单位签约”,有18.4%的学生选择“先同第二家单位签约,然后通知第一家单位,不惜违约”,有27.3%的学生选择“放弃第二家单位,不改初衷”。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签约就像吃了“定心丸”,意味着可以从容地再找更好机会,找不到也有退路。于是,一些学生刚签下一个保底的单位,就开始另觅高枝。从建立诚信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违背诚信精神的,对违约者的个人信用度也是有损害的。因此,毕业生在择业、签协议、违约前都要慎重。

(七)对自主创业的想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9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10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07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06年的77%下降到2007年的70%。再据***统计,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02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要求,2008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11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2]新华网教育频道:news.省略.edu,《2010年内地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30万创历史新高》,2010年06月10日。

[3]辽宁省就业网jyw.省略。

[4]新浪财经频道:省略,《高学历抢低学历饭碗须引起重视》,2010年09月14日。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04年4月。

大学生就业调查篇10

摘 要:

关键词:

1.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2. 方法:

被试:被调查的学生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编辑出版专业、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船舶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广告专业等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深入宿舍、自习室、***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1*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a 形势严峻,就业难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d不了解

5*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a 很满意b 较满意c 不太满意d 很不满意

6*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a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d 就业信息b 就业心理咨询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c 就业***策、形势分析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 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大学生就业调查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就业调查10篇

学习

新媒体营销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营销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十篇,新媒体营销笔记简短。广告主通过频道控制,播送节目信息更改等方式,将电视节目与自身广告信息结合,既满足了乘客需求又实现自身的广告价值,并且卫星数字信息传输造就了电视终端,形

学习

金属材料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属材料论文怎么写,金属材料论文大全。1.1.2梁海弋等一批科学家利用EAM原子势函数的相关原理模拟研究了纳米铜丝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截面的变化对直接影响纳米丝拉伸性能.这是由于表面原子松散,

学习

自媒体环境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环境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环境的营造和思路,自媒体运营的思路。一、新时期促使纸媒加快转型90年代中末期,报纸开始发展盛行,许多报纸从传统的***策下达方式中拓宽方向,走向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市类报纸盛行。在新时期,

学习

大学生就业形势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形势10篇,内容包括十年后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当下的就业形势总结。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改革调整期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改革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学习

建筑材料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材料10篇,内容包括建筑材料毕业论文十篇,建筑材料大全与名称。铝合金模板,是一种系统模板工艺。所谓系统模板工艺,就是在工程施工前,通过设计的手段将该建筑工程所需使用的模板予以规格化、标准化及定位化设计出模板系统的

学习

统计博士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博士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博士论文统计,统计学免费硕士博士论文。[10]候卫真.论***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11]谭必勇.***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12]王少辉.我国***

学习

保护环境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环境10篇,内容包括保护环境论文十篇,个人保护环境措施十篇。此前,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就已经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

学习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创设论文。(三)对环境创设的幼儿参与性分析从***1中可以看出,在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的作品有50%以上的占48.3%,说明幼儿作品参与还不到一半;***2中,对于

学习

学校总结表彰会主持词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总结表彰会主持词,内容包括学校表彰会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学校表彰会主持词的结尾。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坐下!老师们、同学们,自九月份习惯养成月到十月份的校风建设月到本月的总结表彰月,我们共同

学习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参考文献100篇,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1000字。1.2采用利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方法(1)在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辅助教

学习

新媒体时代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时代的感悟,新媒体论文十篇。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和时代里,新闻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新闻事业组成部分之一的新闻摄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

学习

高校辅导员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辅导员10篇,内容包括高校辅导员案例推荐,高校辅导员优秀博文。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674-9618国内刊号:37-1471/C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2010

学习

新媒体环境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环境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是什么意思。自2015年9月以来,北京、苏州、太原、无锡等地的学校被曝出校内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经过媒体的调查,发现学校的很多场地质量不合格,其中学校新建的塑胶

学习

融媒体时代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融媒体时代10篇,内容包括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故事,融媒体时代是什么。融媒体如同一艘航空母舰,以网站为舰载平台,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段、采编队伍融合起来,形成一支新闻报道的庞大舰队,形成强大的新闻竞争力。融媒体时代,不再像传

学习

大学生就业形势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形势10篇,内容包括十年后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当下的就业形势总结。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改革调整期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改革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学习

大学生就业问题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专业就业问题对策,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作者:贺淑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习

大学生就业规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规划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规划,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用人单位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整个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

学习

大学生就业创业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策。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据***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115万,2002年达145万,比2001年增长26%;2003年大学毕业生增至212万,与

学习

大学生就业心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心理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心得体会。一、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不能冷静、客观的认识自己和社会环境,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一)情绪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择业就业

学习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大学生爱情观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

学习

文化调查研究报告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调查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文化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家乡文化风俗研究调查。调查采用试题简答、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本校每班随机抽取15名(全校抽取30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33%左右)参加问卷。调查过程组织有序,因而问卷调查所反映

学习

健身房调查报告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健身房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健身房调查报告范文1000字,健身房可行性调查报告。此次还对上述5省的100所贫困地区学校的厨房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厨房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厨房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