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1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道德修养上,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直面镜头的主持人、一线记者,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道德高尚,不要惟利是***;要***治坚定,不要以偏概全;要作风扎实,不要肤浅浮躁;要境界高尚,不要趋炎附势。
2.树立正确责任观
在新闻传播法中规定,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就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既要成为新闻信息的发掘者、传播者,更要做好是***和人民的宣传员,为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这也是新闻记者、主持人最重要的责任。
3.树立正确品牌观
作为扩大和提高电视节目传播效能的有效途径,品牌是电视台的形象代表。塑造品牌的重点是要正确定位品牌,同时注重对节目形象的包装,尤其是对主持人个性的展现,充分发挥主持人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确保节目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生动性以及与观众的贴近程度。同时,电视台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于特色节目的自我宣传,积极完善节目的营销机制和反馈机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金牌主持人、当家花旦。
二、贴合受众需求,积极创新表现形式
创新一档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有效增强新闻内容,更可以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期待,做到更好地贴近观众。根据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依节目主持人个人特色,对于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要以做好四个方面的要求为入手点。
1.电视节目运用采制直播形式
运用采制直播的新闻形式,既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又能让在新闻现场的记者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与观众见面,大大提高报道的真实性与亲切感。
2.运用组合编排形式
适当的电视新闻编排可以在提倡短新闻、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对重要新闻聚集并做强势处理,同时增加新闻互动、新闻访谈等方式。这种形式需要重点培养主持人在节目中把控全局的能力。
3.采用口语拨报形式
口语播报,即主持人用生活化的语言“说新闻”。口语式播报的重点是淡化播音作用,进而突出新闻记者的作用,其重点在于记者现场口播替代幕后配播,记者型主持替代播音型主持,这样一来,新闻的时效性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4.运用滚动播出形式
滚动播出,即把重要新闻的实时事件、进展等情况同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出。这种形式能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消息的及时性,在强化新闻时新性、时效性的同时,可以弥补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得到增加。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2
关键词:播音主持;基本功;重要作用
一、播音主持基本功的重要内涵
播音主持在传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保证群众获得最全面信息的基础。播音主持不仅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语法内容,同时需要播音员具备较好的人物形象,能够流利地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播音[1]。并且,还需要播音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敏捷地反应能力和互动能力。这样,播音主持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播音任务。播音主持基本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扎实的语言逻辑思维。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是播音员的基础,如果这些内容掌握不够准确的话,播音主持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播音员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规范地应用各种词语,正确清晰播报新闻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更为快捷地接受各种信息。同时,播音员还要具备组织语言的能力,能够正确无误地表达出主要内容,并且不会存在病句、错句的问题。
(二)标准的普通话和清晰的口语表达。一名合格的播音员需要具备标准的普通话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确保我国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听得懂。同时,播音员还不能带有地方口音,坚决杜绝生僻用词和地方特有用词。这样,播音员才能以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还需要播音员具备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举止,这样才能给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确保播音员能够传递足够的信息。
(三)播音员需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现场操控能力。播音员是播音任务的主角,他们掌控着整个播音快慢程度。在播音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播音员能够敏捷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且可以实时掌控整个播音现场,确保播音任务不会因为某种特殊情况而中断[2]。同时,播音员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播音任务,不能出现提前播报完或者延后播报的情况。
二、播音主持基本功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基本功在播音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这些内容确保播音任务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播音基本功的培养,确保培养出来的播音员能够胜任各种播音挑战。基本功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规范的基本语法和语句逻辑是保证播音质量的重要前提。群众通过播音员获取的是他们的播报稿,能够掌握其中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基本语法和逻辑是确保播音质量的前提[3]。只有语句和用词恰当时,群众才能获取到有用信息,知道播音员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语法和逻辑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群众理解出现歧义,不能真正理解透它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从而导致指导现实生活出现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规范的用词和语句逻辑是达到较好播音质量的桥梁,是提高传媒效率的基础。
(二)清晰的言语表达是提高播音质量的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播音员需要具备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便于群众接受和认真听取其中的内涵。清晰的言语表达,可以让群众不用花费较多时间来理解新闻内容,便于群众及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清晰的口语可以为播音效果加分,让更多人愿意去听取他的播音内容,从而便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三)敏捷反应能力和现场操控能力是播音过程的动力。播音员只有具备这两种素质后,那么他的播音过程才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较快去解决处理,从而更好地推进播音任务。敏捷的反应能力可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降低这些问题对于播音的影响。同时,现场操控能力可以让播音按照预期安排进行下去,保证整个播音过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4).
[2]王斌.浅谈演讲类节目对播音主持语言运用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3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传媒与通讯传媒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电视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能够在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抓住观众心理,提升观众对电视播音主持的效果评价,加强观众代入感。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播音主持工作需求和工作场景的变化及时创造能够激发观众关注情绪的副语言,增强播音主持工作效果。
一、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概念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概念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电视镜头中通过动作、表情、眼神、服装、妆容、体态、荧幕感觉等等向观众更立体、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示主持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通常情况下,要想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主语言(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相互结合必不可少[1]。结合电视画面给观众的视觉体验,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向观众传播事件信息与人物情感。事实上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副语言的运用能够让观众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电视节目所要表达的事件内容、节目风格以及观点,加深电视节目内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但是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素质、魅力的一种体现,更是评定一个电视栏目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电视台价值标准的一种象征[2]。因此,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表达是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副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二、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和作用
(一)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
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在以下三个方面有重要体现:
1.对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表达的信息进行补充
有声语言作为文字的一种表达形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人们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在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播报通常要保持传播内容、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这样虽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播报内容的真实、直观,但却不能将事件中人物情感态度和播音员主持人的观点完整地传达给电视观众,此时就需要通过副语言对语言信息进行补充。副语言的恰当运用让观众能够藉此体会事件中人物情感态度和播音员主持人的观点,对保证信息的传播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2.体态语言信息的功能
电视播音主持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的动作、表情和眼神等副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内心情绪、态度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加强观众对电视信息的代入感,让播音主持所传播的内容更加真实。
3.强化语言信息
因为信息内容与观众生活距离较远,通常情况下,观众对电视播音主持内容并没有迫切的求知欲望,仅仅是以看热闹的态度来对待电视节目内容。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运用,强化了电视的人际传播效果,能够强化语言信息,使其更具有情绪性和传播力度,以此调动起观众对电视中播报事件的关注热情。
(二)副语言的基本创作作用
1.向观众展现更全面的信息
在电视播音主持中,副语言的应用能够向观众展现电视画面不能表达的内容。通过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积累,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身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以此锻炼副语言表达能力,以使其能更准确地符合节目定位。
2.有效加强信息的传播效果
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是一种大众化传媒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不仅仅作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还应该是新闻事件的第一受众,以此来体现电视中新闻内容的传播即时性。因此就要求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副语言向电视观众表现出适当的情绪态度,增强节目信息的传播效果[3]。
三、副语言的表达规律
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副语言是评价电视播音节目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播音员主持人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副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表情语言
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闻名不如见面”,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是这个人情绪变化的最直观表达形式之一。播音员主持人,透过摄像头的取景,在电视屏幕上与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对表情副语言恰如其分的应用将提升整个电视节目的艺术效果。像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面对摄像镜头时,就经常通过一些细微表情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一种幽默而又富有内涵的感觉,在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亲近感的同时,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节目的主体思想得到体现,有效地增强了节目效果。
(二)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艺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人们在彼此交流沟通时常用的一种方式[4]。一般的,每个人手势语言的运用都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使用方式也比较随意;但在电视播音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的手势语言必须具有规律性,不能让手势语言的表达产生歧义,给观众造成误读。正确的手势语言使用能够增强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对于调节节目氛围,方便观众理解节目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三)体态语言
电视播音主持的体态语言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坐姿、站姿和走姿。通常情况下,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应该保持大方得体的体态,要让观众能够在观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主持人白岩松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坐姿挺直,肩膀放松,而且两脚平落在地面上,时刻给观众一种稳重得体之感,其节目主持体态语言的反映和指向既符合节目定位,也符合观众对于整个节目的审美要求。
(四)仪表语言
电视播音主持其实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传播信息为目的,同时服务于观众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工作,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与声音质量同样重要。对播音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要求并不只是容貌上的,而更多是仪表上的。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在一个严谨的直播环境中却穿着拖鞋进行工作,将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其对工作十分不负责任的印象,无论其语言表达能力多好,电视播音主持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在戏曲行当中讲究的“宁穿破,不穿错”折射了同样的道理。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注重仪表语言的表达艺术,学会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背景选择适当的仪表形象,在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一开始就给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相互结合是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表达情况,不但是播音员主持人自身能力、魅力的一种体现,更是评定一个电视栏目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独特风格的副语言表达方式,既是一个从业者的鲜明标志,也是一个电视台的独特象征之一。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4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新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为了准确传递新闻信息,保证信息的高效性与及时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传播新闻信息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应把握电视新闻播音技巧,在此基础上,播报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够更加显著。
1、电视新闻播音技巧把握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使新闻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闻信息的数量与日俱增。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及迅猛的传播速度,社会公众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为了保证收视率、提高电视新闻质量,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电视新闻播出的质量直接受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其专业能力、工作技巧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应高度重视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便于把握相关的技巧[1]。
2、播音员主持人把握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方法
电视新闻播报时,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十分显著,为了保证播报的效果与质量,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为了满足电视新闻的播报需求,播音主持人应全面把握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具体内容如下:
2.1口语的合理运用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电视新闻是其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它作为大众化的媒介,其面对的受众特点表现为较广的年龄范围,各异的受教育程度,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合理组织语言,尽量使用平实、通俗与规范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保证传播信息目标的达成,还能够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实际播报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证语言的规范性、清晰性与准确性,尽量减少语病、发音不准、复句、歧义等问题的出现,力求自然、简洁、易懂地播报新闻。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递方式的一种,其载体、形式与内容等均具有丰富性,观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方式获取信息,在听觉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利用自己的声音,为观众营造新闻氛围,进而感染、影响观众;在视觉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借助音频、视频等画面,为观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其对新闻信息产生深刻的印象[2]。
2.2状态的自我调整
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持最佳的状态,其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均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当主持人保持良好的状态时,其播报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在提高信息传播任务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应积极备稿,通过全面的、完善的备稿,其播音失误的发生几率将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要求播音主持人对稿件完全熟悉与全面理解,在充足自信心的情况下,其播报问题将有所减少,如:断句不当、语意不清、语速失衡等;并且要明确稿件内容的主次、轻重,把握新闻播音的主旨,突出新闻的目标性;同时,要求新闻内容、质量均要有所保障,为了提高播音质量,提升节目效果,新闻内容应具有新鲜性、真实性与实效性等特点[3]。例如:中央一套的《焦点访谈》,此节目的质量较高,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便是新闻内容真实、新鲜,并且其播音主持人十分优秀,不仅具备良好的播音状态,还掌握了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从而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新闻内容与播音主持人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均是重要的,二者直接关系着节目的质量,因此,在工作中应积极发挥二者的作用。在节目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保持自然的仪态、清新的风格,在妆容、服饰等方面均要保持自然与稳重,通过工作实践,探索属于自己的播报特色,进而吸引观众获得其认可。在播音时,应注意与观众的互动,让其融入到电视新闻节目之中,以此保证稳定的收视率。
2.3节奏的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积极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事物,在此背景下,不仅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应保持较高的质量,还要拥有独特性,为了适应公众的需求,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独特的、个性化的风格。在播音过程中,涉及诸多的因素,其中影响播音主持风格的因素有音节、语速与播报节奏等,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电视新闻播报节奏应控制在280字/分钟,音节、语速等均要由播音主持人自行调节。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日渐丰富,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异的播音主持人风格,而不同的风格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关系着受众的认可度。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闻内容、受众群体等方面均积极探索,播音主持人面对新的情况与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保证语速、节奏的一致性,以此保证新闻播报的质量[4]。例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其播报就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每个播音员均根据新闻内容、长短等内容对播报节奏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把握新闻要点,通过长短句的合理运用,使简讯的播报更加简洁、清晰;通过缓慢的节奏与情感的流露,使专题新闻、新闻评论等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并明确了新闻立场,凸显了其客观性。
2.4音调的准确处理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5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
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员与主持人需要严格的依据不同的情境来创作出相应的副语言,从而使得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质量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1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概念
所谓的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就是电视的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在对准镜头进行信息播报的时候,利用一些动作和表情等来为受众呈现出一种更为直观的信息体验,使得受众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电视信息。一般来说,为了能够使得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可以正常的开展,主语言和副语言要联合应用。通过画面来为受众带去视觉上的体验,而应用副语言为受众带去更为真实的情感,使得受众可以感同身受。就实际情况来说,电视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子啊利用副语言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受众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事件发展的整体情况,也可以更加清晰的表达出相应的观点,使得节目可以更加的吸引受众。利用电视播音主持的副语言,可以使得播音主持的自身素养得到更好的体现,以判断出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同时也能够确定电视台所拥有的价值。从这就可以看出,合理的对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进行创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和作用
2.1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
2.1.1对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表达的信息进行补充
文字可以通过有声语言进行表达,很早以前,有声语言就是进行文字传播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电视播音主持中,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其有声语言的应用有着更高的标准。利用有声语言来进行文字的表述,可以使得信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也能够加强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得相应的播报信息能够更加的真实和可靠。然而却并不能够良好的突出信息中所包含的真实情感,这就需要应用到副语言,有效的应用副语言来优化有声语言,使得信息的表达更具实感,能够凸显出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的观点,使得信息得到更为完整的传播。
2.1.2体态语言信息的功能
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应用到主语言,同时也需要应用到副语言,通过动作以及表情来丰富播报的内容,充分的使得播音员以及主持人可以将其观点表达出来,通过创作副语言,吸引受众,使得受众可以感同身受,具备一定的代入感,从而丰富播音主持工作,使得该工作的进行更加的真实可靠。
2.1.3强化语言信息
电视播音主持所播报的内容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受众无法对电视播报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不具备较强好奇心理,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内容的观看。而通过对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应用,则使得电视播报内容实现了人际传播,语言信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传播力也逐渐加强,使得受众能够被大大的吸引,激发受众的热情,使其更加关注电视播报内容。
2.2副语言的基本创作作用
2.2.1向观众展现更全面的信息
在电视播音主持中,副语言的应用能够向观众展现电视画面不能表达的内容。通过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积累,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身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以此锻炼副语言表达能力,以使其能更准确地符合节目定位。
2.2.2有效加强信息的传播效果
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是一种大众化传媒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不仅仅作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还应该是新闻事件的第一受众,以此来体现电视中新闻内容的传播即时性。因此就要求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副语言向电视观众表现出适当的情绪态度,增强节目信息的传播效果。
3副语言的表达规律
3.1表情语言
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闻名不如见面”,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是这个人情绪变化的最直观表达形式之一。播音员主持人,透过摄像头的取景,在电视屏幕上与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对表情副语言恰如其分的应用将提升整个电视节目的艺术效果。像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面对摄像镜头时,就经常通过一些细微表情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一种幽默而又富有内涵的感觉,在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亲近感的同时,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节目的主体思想得到体现,有效地增强了节目效果。
3.2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艺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人们在彼此交流沟通时常用的一种方式。一般的,每个人手势语言的运用都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使用方式也比较随意;但在电视播音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的手势语言必须具有规律性,不能让手势语言的表达产生歧义,给观众造成误读。正确的手势语言使用能够增强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对于调节节目氛围,方便观众理解节目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3.3体态语言
电视播音主持的体态语言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坐姿、站姿和走姿。通常情况下,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应该保持大方得体的体态,要让观众能够在观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主持人白岩松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坐姿挺直,肩膀放松,而且两脚平落在地面上,时刻给观众一种稳重得体之感,其节目主持体态语言的反映和指向既符合节目定位,也符合观众对于整个节目的审美要求。
3.4仪表语言
电视播音主持是在视觉以及听觉上给人以服务和享受,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声音,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形象。这个形象多偏向于仪表,在播音主持这个严肃的工作中,应该着正装,端正姿态,这样可以使得播音主持的效果大大提升。同时,播音主持人员还需要对自身的涵养进行丰富和提升,针对仪表语言合理的进行表述,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合理的对仪表进行改变,使得仪表语言更加的丰富,从而使得播音主持人员能够为受众表现出良好的形象。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副语言在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副语言能够有效的确保电视播音主持内容的完整性,通过主持人以及播音员的动作以及表情等,将其观点有效的表现出来,从而确定一个栏目质量的高低,在充分的表现出副语言的基础上,使得从业人员具有更加鲜明的标志,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王惠茹.艺术借鉴让播音扬长避短[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6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以抖音、微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正在被重塑,电视播音主持人如何凸显风格、吸引受众成为其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电视播音主持风格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演变
1.主持风格更具亲和力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传媒平台正在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在这一趋势下,专业播音主持人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推动了传统媒体节目制作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让电视播音主持风格从传统的严谨、庄重变得更有亲和力,如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朱广权以自己的“段子手”式主持风格让原本单调、刻板的新闻内容变成了韵味十足的段子,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从而增强节目传播效果。当然,在转型过程中,一些新媒体主播素质参差不齐的弊病也凸显出来,规范语言表达成为当前媒体传播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媒体融合打破了传播模式中主持人与受众固定的角色定位,让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拉近了主播与受众的距离,让传播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同时也让电视播音主持风格更贴近受众需求。例如,一些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会通过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节目的预告或花絮,供观众浏览、观看。这样的节目传播形式,能够让受众在新的平台上与播音主持进行交流,并进行***互动,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从而让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加贴近受众,同时也提高了受众和节目之间的黏性。
3.受众对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明显提升
主持人语言表现力是其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凸显主持风格的关键。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同时,媒体平台中信息层出不穷,激发了受众对优质节目的渴望,因此,寻找专业的、充满魅力的声音也成为一些受众的主要诉求。例如,近几年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等音频分享平台发展迅猛,而马东、蔡康永、马未都等文化名人的节目也广受好评,这些主持人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现力生动呈现了节目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听众的关注。
二、电视播音主持风格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的创新
1.主持人应加强学习,保持专业水准
电视播音主持人要想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形成独特的风格,获得稳定、长远的发展,就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语言特色,从而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主持风格。播音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对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严格要求自己,突破制式语言的限制,呈现出掷地有声、洪亮有力、字正腔圆的语言;主持人应加强专业学习,兼收并蓄,提升语言的专业化水平。
2.主持人应广泛吸收、积极借鉴,凸显自我风格
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塑造风格的过程中,可以向前辈多多学习,观看前辈们的主持视频,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主持方式,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主持风格;电视播音主持人要重视模仿练习,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优秀播音人员的方法和技巧上,然后结合自身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把握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用更加生动、有趣的主持形式呈现内容,将技巧与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
3.主持人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回应受众需求
电视播音主持人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受众,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是在当前媒体融合环境中打造特色主持风格的重要途径。在节目播出前,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从受众角度考虑其对节目的需求,并根据节目内容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让节目更贴近受众;在节目中,播音主持应展现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正能量;随着节目热度的提升,播音主持人应利用不同的媒体平台,实现与受众的积极互动,形成联动效果,从而增强节目的传播力。
4.主持人应注重节目质量,呈现艺术价值
电视播音主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所以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对电视节目质量提出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播音主持人应提高对节目现场的把控能力,从容应对突况,尤其是在当前直播盛行的背景下,主持人应强化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保证节目的流畅性和艺术性;同时主持人还应根据节目的特点,融入文化元素,挖掘节目的内在价值,提高节目整体效果。
三、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电视播音主持人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下的传播环境。基于此,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满足受众对个性化语言传播风格的渴望,利用新的传播平台,对主持风格进行重塑与再造,凸显专业优势的同时,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播报,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美琪,李美然.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探思[J].戏剧之家,2021(08):159-160.
[2]宋续博.试论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72-174.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7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规律
目前,我国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增强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升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成为相关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电视播音主持节目中应用副语言,可以抓住受众心理,为受众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有利于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一、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概述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指的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镜头前对信息进行播报时,借助一些表情和动作,将信息直观地展示给受众的语言形式。通过这种语言形式,有利于使受众加深对信息的理解。通常情况下,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常常会将副语言与主语言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用声音和画面为受众提供视觉体验,利用副语言将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受众,使其感同身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副语言有助于主持人将自身的观点清晰地表现出来,不易导致受众曲解主持人的情感,能够为电视播音节目培养一批忠实的粉丝。此外,利用副语言,还可以体现出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受众可以通过这一标准,衡量一档节目质量的高低。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地运用播音主持副语言,有利于增强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
二、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
(一)传递丰富的信息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副语言,向观众传达无法用画面表现的内容,带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播音主持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助于提升主持人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主持人更加符合栏目定位,为观众提供精彩的节目。众所周知,播音主持工作属于大众传媒工作的一种,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明确自身的定位。主持人在对消息进行报道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新闻消息的第一受众。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时,主持人需要体现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特点。播音主持人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副语言,可以把相应的情绪展示给观众,为观众传递丰富的信息,有利于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二)增强节目效果
在一定层面上来看,可以将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划入创作性工作范围内,为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需要对主持工作加以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迈入网络传媒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信息的传播者,二是信息的接受者。在录制电视节目时,主持人极易受到主观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主持人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控制,将副语言与主语言充分结合在一起,以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在主持类型不同的电视节目时,为提高节目的播出效果,主持人可以采用不同的妆容和服饰,在荧幕前为受众播报新闻信息。比如在播报奥运会夺冠的消息时,主持人可以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吸引受众的目光,同时向受众传递喜悦的心情。在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使用恰当的副语言,可以弥补声音的单调性,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可以为受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三)展现主持风格
副语言的使用不仅可以为受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增强节目效果,还可以体现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如严谨、活泼等。对于不同的电视节目来说,所要求的主持风格也有所不同。新闻报道类的节目要求主持人在主持时必须严谨、认真、专注;娱乐类的节目要求主持人要活泼开朗,能够活跃现场气氛;而情感调节类的节目,则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善于倾听,并保持一颗热情的心,为他人提供帮助。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为例,该节目至今已经播出20年,而且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这其中主持人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这档节目中,何炅常常会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常常会做一些大幅度的动作,吸引观众的目光,他常常与观众打成一片,带动台下的观众一起做游戏,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提升节目的收视率。由此可以看出,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可以使用副语言表现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三、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规律
(一)表情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交流时常常会关注面部变化,通过表情的变化,推测情感的变化。对于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来说,在主持节目时,往往会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主持人在荧幕前与观众进行交流,合理地应用副语言,可以增强节目的艺术效果。以《火星情报局》这档综艺节目为例,主持人汪涵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会借助细微的表情变化,把观众逗乐,提升整档节目的趣味性,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节目的互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更好地表现节目的主题,进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二)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也是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常使用的交流方式。研究结果显示,手势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副语言,它可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想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手势语言的用法较为随意,在场景不同、面对的人或事件不同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手势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电视节目中,几乎所有的主持人都会在主持节目时应用到手势语言,用手势语言对声音语言进行补充。在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通过这种口语与手语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避免受众对消息的误解,可以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从应用效果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借助恰当的手势语言,有利于向受众传递形象、生动的信息,加深受众对节目的了解,有利于调整节目氛围。
(三)肢体语言
在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站、走、坐,一般来说,播音主持人在实际的节目主持工作中,要在镜头前时刻保持大方、得体的体态,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氛围,为受众创造更好的视觉体验。例如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他在主持节目时,时刻保持着挺直的坐姿,肩膀处于放松的状态,两脚在地面上平落,给观众留下稳重、得体的印象。他的体态语言,不仅符合节目的定位,还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仪表语言
电视播音主持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传递相应的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为受众提供视听上的良好体验。一方面,主持人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声音也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电视播音主持中,除了对主持人有容貌要求外,对主持人的仪表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主持人在直播时,直播环境较为严肃,主持人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不重视自身仪表,很容易给受众留下工作懒散、不负责任的印象,进而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播音主持人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节目中重视自身的仪容仪表,对仪表语言的艺术性进行研究,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从而提升电视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为节目培养一批忠实观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副语言在电视播音主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使用恰当的副语言,能够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更好地展现节目的主题,加深受众对节目的了解,为观众传递丰富的信息,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谈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01):105-106.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8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语大量出现。为了体现节目的“接地气”,播音主持也被要求在节目中使用网络流行词等。例如在节目中,使用“藏藏好”、“姑娘家”、“听拎清”等方言。再如“小”、“拉风”、“比较雷人的观点”、“我觉得在找抽”等众多的网络流行语。虽然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会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短暂的娱乐。虽然现今社会是相对开放的,但是在节目中盲目的跟潮流,滥用网络用语会让节目的档次渐渐的降低,逐渐进入“低俗”之列,久而久之必然对节目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的关键点
1.***治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的关键点
目前,在主持新闻节目的过程之中,为了和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贴合,要求新闻电视节目播音员的语言和电视节目的内容贴切。因此,在***治新闻节目的播出过程之中,节目播音员要尽可能的穿着正式,以表示新闻的严肃性和正式性,留的发型也要清爽干练,语速平稳而有力,这样才能显示出整个节目的严谨性。在新闻主持的语言表达方面,节目播音员要注意语言和节目的一致性,尽可能做到语言表达方式和节目互相贴合。在***治新闻节目的播出过程之中,节目播音员要尽可能的语速平稳有力,尽量做到不出错误,这样才能彰显出***治新闻节目的严谨性和严素性。例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永远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错误的出现。
2.民生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的关键点
目前,在主持新闻节目的过程之中,为了和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贴合,要求电视节目播音员的自身形象和电视节目的内容贴切。因此,在民生新闻播出的过程之中,就要求新闻播音员的外在形象能够更加接地气。
3.民生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的关键点
目前,在主持新闻节目的过程之中,为了和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贴合,要求电视节目播音员的自身形象和电视节目的内容贴切。因此,在娱乐新闻播出的过程之中,就要求娱乐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和娱乐的内涵联系在一起,娱乐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和前两类新闻播音员相比也更具有时尚性。例如,《优酷全娱乐》的新闻播音员汪聪的外在形象就是“古灵精怪”型,汪聪的穿着打扮也更符合时代的潮流,显得在播音的过程之中更能够与“娱乐”的外衣联系在一起。在新闻主持的语言表达方面,节目主持人要注意语言和节目的一致性,尽可能做到语言表达方式和节目互相贴合。在娱乐新闻节目的播出过程之中,就要求娱乐新闻播音员的语言风格能够更加贴近“娱乐风”,在播音的过程之中彰显新闻播音员时尚活泼的播音语言风格。例如,《优酷全娱乐》的新闻播音员汪聪在播音的过程之中,经常使用活泼俏皮的语言来表达对娱乐圈事件的看法,很好的娱乐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三、结论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9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年间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系统以及文化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贾宁教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系统。学风朴实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影响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获得了多方赞誉。
本期专栏介绍贾宁教授关于播音主持研究的学术论文三篇,以期在业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为我国播音主持研究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播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摘 要:2008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天津电台成立电话广播工作室,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践全面、稳定、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借鉴经验。新课程围绕电话广播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形成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格局,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真正”的专业水平,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了条件,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关键词:电话广播;教学实践;专业水平
中***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47-03
电话广播是由传统媒体广播电台、传统通讯渠道电话与现代网络、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兴媒体。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共同努力联合创建。固定电话用户(听众)每月只要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通过电话机自由选择收听特制广播节目。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友好协商,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这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不断探索、积极推进、完善规范,使电话广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深入感悟体验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点、提高播音主持实际水平的重要实践阵地,提高了播音主持的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一、电话广播的背景
2008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亲手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的牌匾交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延文手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落户。这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了先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合作创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并将工作室设在高校,先期总共投资近100万元,其中包括录音系统、编辑系统设备以及两条光缆线路分别流量为100兆和10兆,分别连接电台与联通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和电台,使之形成流畅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电话广播拥有实验型录音室5 间,录音设备5 台(套),必要时同时利用教学用播音教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并建立起较为完善规范的编辑、剪辑、传送体系,连续三年持续稳定运转并规范化运作。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现全面、稳定、深层次的具有产学研合作性质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电话广播实践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草创、起步阶段
2008年5月至电话广播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的9月,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栏目已经开始试播。在电台新媒体开发部老师和专业教师带领下,由部分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原学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部分成员)开始进行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的试验,摸索节目运作流程。
电话广播播音室就直接设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改装、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部分播音设备并重新装修的原先的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择地另建),并可利用教学用播音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由于录音地点临近上课地点,创建初期,保证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参与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还吸引了一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实践中也发现有制作节目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传输不及时等问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时与新闻传播学院沟通,提出了从教学体制上实现规范化,以保证电话广播工作持久化的设想。
为使电话广播工作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看家”内容和品牌内容,同时提高电话广播实践的专业水准,提升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地位,2008年9月电话广播工作室挂牌后,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报学院和校教务处批准,撤销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设立新的课程《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必修课范畴,34学时,记学分2分。
(二)探索、布局阶段
2008年10月,《广播播音与主持》作为必修课正式运作,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的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在老师指导和部分学生骨干协助下,由参与实践课的三年级全体学生轮流参加,在每周一学时《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基础上,选派学生自主完成电话广播部分时段的编辑、播音、录制、剪裁、制作全过程(其规模与参与程度为全国空前)。而节目的编辑、上传及管理工作,由部分毕业班学生带领部分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学生运作。通过此项实践活动,巩固了本专业学生播音主持、广播文稿编辑、音频编辑制作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由播音系指定7位专业教师分别从周一到周日带班。将2006级的全体学生分成7个专业小组,每天分别由一个小组值班。早晨6点30分全组同学到电话广播编辑部签到,由专业教师担任领班,分派稿件和分配录音间,要求学生在7点45分之前上交录制完成的节目,统一进行剪辑和审听,挑选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发送到电话广播网络,成为听众可以随时选择收听的新型的广播节目。
带班的教师将每个组学生的新闻节目录音集中起来,每次都进行评判、打分,从吐字发声到对稿件的理解表达,逐一进行评判,最终给每一个学生在电话广播中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三)完善组织阶段
2009年,原学院社团广播站经调整、充实,组建新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级为主的学生成为电话广播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实体,全面组织这项工作。配合专业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进行技术操作,完成上传节目、与电台总部接洽、协调等工作,形成了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的格局。
声线传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量考核标准,严格管理节目播出流程,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电话广播成为“正规的媒体”。
声线传媒工作室定期请辅导老师讲解节目的选稿、编辑、流程等知识,请电台在职编辑、记者和台领导进行讲座。声线传媒工作室继承了学校优秀社团原学院学生广播站的传统,在新媒体的运作中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成为学校十佳社团,是所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这个经历使社团成员成为本专业学生中最早的“广播工作者”。
(四)发展、开拓阶段
2009~2010学年,《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调整到晚间课后进行,而且将1个学时的时间改为集体上课,研究以往播出节目或分析当期稿件,之后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节目录制。节目上传时间也改为晚间,截稿时间更加充裕,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制作精致,也适应老师、学生以及声线传媒工作室的时间安排和节目播出的流畅。
同时,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与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三个小组的同学安排到《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学习,主要进行电视节目采制、编辑、主持、制作等内容的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个组的同学仍从事电话广播实践(2011~2012学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双语播音与主持、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的学生按学期轮换参加电话广播和电视节目实践),由声线传媒工作室负责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至此,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实践领域,《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学生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除做好电话广播工作外,还开拓了广播节目直播体系,在校园广播开设新闻、娱乐、服务等类型的节目,并利用学校英语教学考试的听力专用调频广播频率在非考试期开辟了日播广播主持节目娱乐主持节目,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充实到节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广播联盟的支持下,收听范围已扩大到天津市十余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
三、电话广播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把校外实践基地搬到校内,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93建立至今,陆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处,其中有些已经签署协议的实习单位因不能保证实习学生实习后的就业,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前去实习;而有些尚未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却因为地处学校所在城市、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而成为实际上很稳定的实习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建立?成为一个难题。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建在校内,借助媒体的***策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学生的人力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实产品,电话广播工作室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2008年至今,只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节目累计就达1500多组,近30000分钟,收听人次100多万。2008年至今,参加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学生累计600多人,其中参与较多的200多人,电台颁发实习证书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电话广播工作室有过“媒体经验”的学生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毕业生都从电话广播实践中获益。2005级学生李大卫在电话广播初创的2008年就是首批积极参与者,2009年初以“寻找男主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2006级黄钊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田翔、于杨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声线传媒”负责人张昱,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7级张健就职于山东教育电视台;王一如进入杭州西湖之声台,都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电话广播成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实践。
(二)把专业教学课堂搬到“电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效果
2008~200年起,设立专业必修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通过电话广播为核心的课程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体系得以在实践中完整体现和最终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学习的大多数专业课讲述的概念、理论、方法,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实践。训练体系中以《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音频编辑》、《播音作品鉴赏》等内容体现的基础实训,在播音室环境下得以形象化体现。以《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内容构成的综合实训,在以电话广播形式出现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上得到综合体现。而在这一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办的带有社区广播性质的调频82.6广播、带有网络电视台性质的院学生电视台、带有社区文化性质的包括馨韵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学院庆典、专业庆典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在专业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策划、组织、经营、操作能力的体现,成为创新实践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倡导的“仿真” 训练转变为训练中的真实,使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从潜能向现实转变,使学校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从“半成品”向“准产品”转变。实践教学不再是奢望和空话,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初期在广泛录制节目后“挑选节目”环节的设立,后期在课堂指导课后“挑选人员”环节的设置,就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此为起点,使学生在整个播音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状态导向,这就是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就会被淘汰,在现今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几乎无处不在,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必须积极面对。这个真实的一线播音主持环境为将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感受和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作为电话广播最早参与者之一的2005级学生张剑同学,在2009年毕业前以电话广播为内容撰写的论文《电话广播——脱胎于传统的新媒体》(指导教师贾宁)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实践教学规律
2008年电话广播开办初期,是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专送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纸质报纸上选稿、修改、编辑,播音室直接读报纸稿件,事后保留音频和稿件。因为当时人员不固定,制度要求不明确,稿件和音频整理、保存不及时,多有流失。2009年起,新成立的声线传媒工作室健全了管理制度,同时播音稿件改为在网上电子报上***稿件、编辑修改,播音以读屏形式实现,之后的设备更新也保证了电脑容量的提高,每天播音的电子稿件和电子音频都能做到分类保存、方便搜索。这些资料的保存,和其他专业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专业会诊、期末口试等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成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料。由于现在专业教学分散在不同播音室、演播室,课上的录音也缺乏整理,相比之下,电话广播的音频资料是最完整的。这也为其他专业课实训音频资料的管理提供了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计划将教学实践的所有电子设施用网络连接起来,分别建立音频和视频两个局域网,资料统一管理,分级别进入,资源共享,有些资料与互联网连接,社会共享,并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条件。这应该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电话广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设备不足,其中包括广播播出设备和剪辑设备、播音间空调设施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节目的设置更多与一线节目相融合,增加更多节目品种,使节目真实度和可听性更高,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将来到广播电视传媒部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 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吴缦,曹璐.新闻广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 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 2008(12).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创新
一、语言表现力的主要内涵及主持的地位和作用
(一)语言表现力主要内涵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就是指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主持人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使要表达的内容成为具有吸引力、张力和魅力的语言,以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基础,以学术化和专业化的原则处理新闻稿件,呈现出通俗易懂和更具专业表现力的新闻语言,满足大众需求,提升大众对传统媒体形式的接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点就是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不同类型新闻稿的播报中的运用要有所差别,如悲痛、严肃的新闻不可以使用欢快、有活力的语言来表现,而是要在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恰当表达情绪,做好价值观传递。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具体需要结合音正性要求呈现出来,以语言输出作为基础和前提,发挥语言传播的优势,首先就要求主持人字正腔圆,这样利于受众理解,其次这样的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能够突出专业支持人的素养。
(二)主持的地位和作用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是播音、新闻内容的传输主体,支持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其自身的语言表现力、主持风格以及职业素养等要素都是影响其播音主持效果的。首先,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始丰富化,因此在新闻广播等传统媒体发挥信息传播和价值导向作用的时候,受众在视听要求上逐步提高,这也是新媒体形势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其语言表现力和语言风格需要迎合受众需求,这也是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因素之一[1]。作为现代播音电视主持人,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广泛接受受众的意见,在传统播音主持的语言运用原则基础上,寻求创新语言风格的路径。其次,广播电视主持的内容也是影响受众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其在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上发挥着显著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结合新媒体优势和互联网资源,在新闻广播内容中融入全新素材,促进新闻广播内容的创新和丰富发展,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其它个性化需求[2]。最后,品牌化也是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节目的重要发展方向,想要提升播音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我们要切实节目的品牌效应,播音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门面,个人的品牌影响力直接对节目的品牌效应产生影响,因此,播音主持人在新媒体形势下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和受众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沟通关系,都是形成播音电视主持人自身品牌效应的关键点。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个性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是新闻广播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服务者,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作为播音主持人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工作需求做出主持语言上风格和艺术特点上的调整,提升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给受众更加生动和贴切的感受[3]。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艺术运用基础上需要保证播音内容的真实性,艺术化处理新闻播音内容的时候使用艺术创作技巧,另一方面,艺术创作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口语,尤其是针对偏远区域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口语或者是民族语言能够使新闻播音内容和语言表达更接地气,带给受众熟悉感和亲切感,最终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与此同时,口语化播音主持的需要建立在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基础上,发音要规范、吐字要清晰,语调要符合受众需求,获得受众喜爱。还有就是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要求主持人语言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帮助形成具有语言特色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应用需求和特定场景,进行语言表达风格的切换,以自身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作为个性化语言输出的基础,对受众形成吸引力,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使语言充满人格化特征
人性化特点的播音主持语言也是基于新媒体时展需求,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语言应用的人性化特点一方面是要求主持人可以规范化使用播音主持语言,在新媒体冲击之下,网络语言被带动起来,新媒体平台迅速使用和传播,生动、简洁的网络语言辅助了网络语言和日常语言交流活动的开展,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也受到了影响,很多主持人为了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在广播电视主持过程中也使用到网络语言,这种形势导致很多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盲目加入大量网络用语,影响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严重影响了专业播音语言的理论高度,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有负面性质,语言的价值导向作用被削弱[4]。另一方面,人格化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建立在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之上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应对主持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在语言使用上规范、有特点、严谨、幽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同时可以积极承担好新闻信息传播者和服务者的责任,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使语言环绕着亲和力
亲和力旨在使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被大众接受。很多播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更加强调语言运用的专业水准,但是过度关注这部分容易造成主持语言亲和力的丧失,使观众无法在节目中达到情感共鸣,影响新闻播音节目的感染力提升[5]。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传播途径更加丰富,互联网也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受众借助网络平台能够和播音主持人形成全新互动关系,一般来说受众对主持人第一印象就是通过对语言亲和力的判断,受众喜欢的主持人在语言应用上应该是极具亲和力的。因此在创新播音主持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主持人语言应用技巧,展示对大众的亲和力,热情大方乐观,拉近和受众的距离,提升价值观导向的社会影响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