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10篇

统计学课程篇1

关键词: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智能答疑

中***分类号:TP399

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课堂教学的小型远程系统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网络的辅助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充分的了解任课老师,预习课程内容,课后方便的获得辅助资料,网上讨论答疑,也便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的沟通调整授课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支持教师、学生等用户类型,用户能够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更新等操作。

在学生注册后,教师能够在每一堂课之后或者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分析统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可以反馈给学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即时的互动,交流课程内容,从而可以较好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 系统设计方案

本文研究设计一个基于Internet、由浏览器访问的课程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依据教师课程教学的工作流程及学生的日常学习需要来分析设计一个能更有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系统[2]。

根据需求分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功能结构如***1所示(因篇幅有限只展现部分功能):

***1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1 系统管理

用户管理:管理员进入系统后,可以查看和管理系统内所有人员的信息。

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查询、修改、设定所有用户的管理权限。

个人信息管理:所有用户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用户查询、短信留言。

1.2 课程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教师可以将相关课件、参考资料、相关软件等学生可能需要的学习资料到这个系统上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对过时或无效的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删除等操作。

资源信息查询:所有用户在此都可以查询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基本信息和简介,并且***任何感兴趣的站内学习资源。

教师信息查询:可以在此查询教师的相关简介、授课时间表、教学计划等信息。

公共资源管理:学生可以在此上传学习资料到系统中供大家分享,管理员会对相关资源进行审核以及管理。

1.3 作业信息管理

作业资源管理:老师可以在此处,更新和删除作业资源,包括增加作业题型、管理题库等,以及可以设定不同作业的完成时限。

***答题功能: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根据不同的题型,学生在提交作业后系统可能自动批改并立即显示作业成绩,或者等待老师上线批改。

***批改功能:老师对学生上传的部分题型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和批语。

作业成绩管理:老师在此处可以对所有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学生成绩的更改,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自动统计和分析。

成绩信息查询:学生可以在此处查询自己相关作业的成绩,以及查看老师给出的批语。

1.4 智能答疑

知识数据库管理:老师可以在此处对知识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知识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等管理操作。

***问答功能:学生在此处可以用自然语言进行提问,系统将根据学生的提问给出相关答案,答案按照评分高低排序。

答疑评分学习功能: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对提问显示出的答案进行评分,系统根据关键字相关答案的评分自动学习训练系统,以达到优化、完善答案的目的。

交流互动平台:此处为一个学习交流互动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在此处提出问题或解答他人问题。大家在此处畅所欲言,由管理员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工作。

2 系统关键模块

2.1 作业信息管理模块

其功能包括各种作业题型的制定,作业题库的管理,作业的、***提交、***批改,以及作业成绩的统计分析与成绩信息查询等功能。

程序功能简介:对选择题、判断题可在作业提交后自动批改并显示分数,学生可以从作业记录中查看作业历史记录及正确答案。老师可以对作业题型、题库进行管理,对部分题型进行***批改,并给出分数和批语,以及对成绩的统计分析管理。

作业流程:学生登录系统后,根据教师的布置完成作业。具体流程如下:

***2 作业流程

2.2 智能答疑模块

学生用自然语言的方式向系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3],由智能答疑给出回答。智能答疑具有学习能力,可以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回答学生问题的能力[4]。

用户提出问题后,系统分析出关键词,再与答案进行匹配,并反馈结果。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系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分,从而能不断的训练系统。

智能答疑功能流程***如***2所示,步骤如下:

(1)用户以自然语言输入问题,智能答疑获取问题的内容,并在对话框中显示。

(2)智能答疑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到若干个关键词,并进行合并同义词等方式滤除掉多余的词后,得到实际需要的关键词。

(3)根据得到的关键词,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最符合的答案。

(4)返回并显示答案。

***3 智能答疑功能流程***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课程信息管理、作业信息管理、智能答疑。

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辅助系统可以方便师生的课余时间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充分了解任课老师,课后得到方便及时的问题解答,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应奎.计算机辅助教学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Jim Arlow, Ila Neustadt.UML 2 and the Unified Process:Practica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M].Boston: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2005.

[3]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曾承.按需智能问答系统Uniponse[J].计算机科学,2011,38(01):181-194.

作者简介:李奇(1957-),男,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邓扬(1983-),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机器智能。

统计学课程篇2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掌握理解统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统计学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统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的课程性质要求开展实验教学。统计学作为探索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统计数据搜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样推断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和因素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和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内容。在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处理大量的数据,利用各种统计***形、表及统计模型,探索出数据中内在的数量规律性,这使得统计学需要实验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处理日益复杂、精确的模型,对实际中各领域的问题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统计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将枯燥、乏味的数据用各种形象、生动的统计***表显示出来,达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和学生的专业背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统计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将统计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在实验中加深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创新意识。统计实验教学一般采用计算机加统计软件包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生动和更全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认知统计应用的实质,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四)可以促进教师统计学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统计学实验教学,可以将统计理论知识和使用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将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包、实际数据以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统计学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工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把统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应用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统计学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实验项目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验证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使用统计基本概念、方法来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思想和统计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设计型实验是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工具实现统计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思想、方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综合型实验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工具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自身专业方向进行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利用软件进行具体分析操作,并对计算机输出结果加以解释说明。

(一)验证型实验

1、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实验内容主要有数据排序,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条形***、圆形***、圆环***、箱线***、茎叶***、直方***、折线***和累计折线***等数据的直观显示。

2、统计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值,主要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如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如极大值、极小值、四分位数、标准差(方差)、离散系数等;描述数据分布程度的测度值,如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等。

3、统计数据的参数检验与方差分析。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单样本t检验、***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4、统计数据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统计软件绘制变量数据的相关散点***、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数据构建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利用回归方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5、统计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计算,时间序列定基、环比发展速度的计算,用移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的趋势进行测度等,用季节比率法测度时间序列的季节指数等。

6、统计指数的编制实验。利用平均指标指数的技术公式,根据所给数据资料,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

转贴于 http://

数。

(二)设计型实验。抽样调查设计实验:根据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组织形式的抽样,计算其抽样误差,并对总体参数做出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

(三)综合型实验。根据学生兴趣,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完成该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写出3,000字以上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一)实验课程软件选择。统计学实验课程可以使用的统计软件很多,如sas、eviews、excel、spss等软件。sas软件在设计上也是完全针对专业用户进行设计,操作以编程为主,非统计专业人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eviews主要运用于经济计量模型的设立、估计、检验和应用等,掌握和熟练使用该软件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长时间的摸索。excel提供包括数据管理、描述统计、概率计算、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功能,但是没有直接提供箱线***、茎叶***、无交互作用可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质量控制***等方法。spss是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它的操作界面极为友好,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粗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因此,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spss软件,就可以满足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要求

1、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实验与理论课穿***行,以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将理论教学中所学知识利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与验证。实验课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实验的指导内容,并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实验教学要求。(1)学生要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统计分析功能,熟悉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利用spss软件的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完成相应问题数据的分析;(2)学生要熟练地掌握spss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本结构及对其分析结果的解释,特别是对实际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释;(3)学生要掌握统计学案例分析。课余时间进行统计案例的设计、资料的收集、讨论,对经济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做成相关的数据分析表,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示范、交流和讨论。

3、实验考核方法。统计学课程实验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出勤、实验报告、上机测试三部分组成,具体通过实验报告体现。实验评分采用100分制:实验课考勤10分、实验状况25分、实验调查报告65分。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根据上机操作结果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应该注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结果及分析、实验体会等项目。实验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实验目的是否明确、操作步骤是否完整、实验结果及分析是否合理、实验报告格式是否规范等。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利用统计软件,在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统计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可以实现统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经济管理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统计学课程篇3

>>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开放教育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改研究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课程探索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课程项目教学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Windows Server2008操作系统课程项目教学探讨 “慕课”背景下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简要探讨 探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操作系统构件化方法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探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互动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计算机操作系统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师范院校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百度百科.“教学评价”词条[EB/OL]. [2011-05-01]. .

[6] 赵蒙成.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05(11):21-25.

[7]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 [M]. 3版.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7.

Teaching Design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XIONG Jing, GAO Feng,WANG Aimin, WANG Lei, WU Qinxia

(Schoo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2, China)

统计学课程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统计与概率” 教学“四忌”

“统计与概率”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重新组织编写进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个板块,新增加了“概率”,因此,与传统教材中的“统计初步”内容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笔者在此结合本次“教学大练兵活动”中听课的体悟试谈在该板块教学中的“四忌”作探讨。

一忌放任自流的实践活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统计与概率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学生学会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有些数据的收集是需要学生提前收集的,所以老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布置和安排,只有收集到了数据,学生才能进行整理和分析,新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还包括需要的学具和教具。

无论是课上的小调查、小游戏还是延伸到课外的统计调查活动,教师都要有所指导,不能放任自流。一位老师让学生玩投硬币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的均衡性。一出题目学生就开始活动了,最后得出的结果却并不能反映这种均衡性。原因何在?因为很多学生扔的起始高度不够标准,还有拿硬币的姿势也不够准确。发现这种情况教师重新说明了要求: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两指捏住硬币使它平直向下,从离桌面大约2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20次,为了人人都有机会,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左边同学先扔10次,右边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交换,接下来的活动不仅有序而且得到的结果的确显示了这种均衡性。虽然是十分简单的操作,但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会懂得操作过程。

对于一些大型的调查统计活动,就更应当明确步骤,从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甚至如何分组等都要有很好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开展得有序而又有成效。

二忌培养制***的“高手”,读***的“哑巴”

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时一位教师基本教学过程是:在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了解两个不同地方的气温统计***后,便引导让学生讨论制作两地的复式折线统计***,在学生作品交流反馈中,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的制***方法,然后换一个素材再进行制***练习。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围绕如何制***中进行。而本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及单式折线统计***的基础上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了解其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安排是重在读,让学生读懂***意,分析数据,而不是重在画。 在画***与读***的定位上有的老师通常犯相同的错误:一方面没有掌握学生已有的作***起点,进行重复教学;另一方面拔高作***要求,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研究横轴、纵轴的填写。正因为时间花在作***上,所以读***的时间就少得可怜,很多老师对于“从***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都流于形式。往往在几个学生简单回答后,就匆匆结束。

这种蜻蜓点水式读***既缺少了读法的指导,更缺失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尤为要注意。

三忌情境创设不当,无法凸显统计知识的价值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儿童在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例如,在一年级中分类的教学,有位老师这样引入新课:上课开始就让班上孩子呈现杂乱的书包,(结果很多学生碍于面子都把精力集中到收拾自己的书包去了),大约10分钟后才进入新课。而有的老师课前就观察好了班上孩子的书包,上课开始就选出有代表性的孩子把书包呈现出来,问:孩子们,他们的书本摆放美吗?(不美)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帮他整理整理、把这些书本分类放)这样自然而简洁的导入了新课,而且无形中让学生意识到了学习分类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帮助,体会到学习统计的实际意义。分类排列和比较是统计的基础活动,但对初期接触数学学习的儿童来说,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对象不宜是些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物。因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较多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合适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儿童投入到分类、排列和比较等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去。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中统计的例1(统计各种动物各有多少)、有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师:孩子们,森林小学开学了,森林小学的小动物们准备进行踢球比赛呢 ,(多媒体显示参加踢球比赛的动物:老虎、大象、小白兔),紧张的动物比赛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之前,请你猜一猜,谁会获胜?有的说小白兔,有的说大象,有的说老虎,说法不一,这时老师说:到底谁会获胜,下面就请同学们当一回裁判员,拿出记录卡和水彩笔,边观看比赛边用手中的水彩笔在记录卡上记一记,看每种动物各踢进了多少个球,由此导入新课。这位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一开课就提供学生喜爱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动物踢球比赛情境,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者选择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用谈话激趣,或者用游戏等形式和方法简洁明了的导入新课。

四忌只重视概率实验的操作,而忽视对数据的积极思考

现在教材中“概率”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可能性事件的关系,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于是教材和课堂上就出现大量抛硬币、摸球、转转盘等实验游戏。

统计学课程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学 教学改革 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经济数据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一门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的学科,统计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高职院校的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各领域统计方法应用的要求相比较,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测评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与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的教材和教学过多地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讨论,使过时的观点和陈旧的例子在反复重复着,缺乏新鲜感和实用性。高职院校生源的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教材理论化过强,加重了他们这方面的负面因素。

(二)教学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和培养能力不够

主要针对SAS、SPSS等大型专业软件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WORD、EXCEL等软件的统计运算功能,统计课几乎不介绍,不少高职院校学生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数普通函数计算器都具备的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功能键。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调查时,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

SPSS课程教学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使用一种软件,而是要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它。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SPSS软件并不容易,其有限统计学背景知识是影响学生掌握该软件的最大障碍。受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所限,教师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简单的推断统计,用于分析社会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在课堂上很少涉及。由于授课对象缺乏必要的统计知识,可用的教材又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这给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统计方法使用价值不高 统计学课程所涉及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将使用条件加以标准化的方法,这一方法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作为认识工具,这一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如线性回归分析,无论是一元还是多元,都有一些基本假定:误差项的零均值假定、同方差假定、无自相关假定等。倘若数据不满足这些基本假定,就不能直接用OLS对回归系数进行估计,否则就会得到错误的样本回归方程。在实际问题研究中,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回归模型不能满足所有的基本假定,而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所介绍的回归分析方法,很少会涉及违背基本假定的处理方法,甚至不提及基本假定这回事,只介绍使用条件已被标准化的回归方程的建立步骤。可想而知,高职院校学生所掌握的回归分析方法使用价值不高。

(四)教学方式死板,高职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少

上课仍然是教师讲和写,学生听和记,学生真正理解的内容不多,应用更谈不上。例如“正态分布”让学生记住曲线的形状和数字特征,但很少有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和普遍存在性,更谈不上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结构、个人条件等现实问题。传统的统计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学生分别成为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势必严重缺乏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内容单一

高职学生往往机械性的记忆一些抽象的统计名词以及烦琐的计算公式,而随着考试通过,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也荡然无存,违背了统计学的教学目的。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测评方式一般为闭卷笔试,主要测评对有关概念、统计原则和方法步骤的理解程度。测试的题目类型主要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总的来讲,测试结果很难体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真正掌握程度,更难以体现高职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的学科教学性质分析

(一)遵循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

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规定了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知识,会计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统计科学知识;强调本专业应培养基础扎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指出了本专业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这些都是进行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所应遵循的前提。

(二)以统计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依据

统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规定为: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因此,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应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出这些学科知识。

(三)考虑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坚持厚基础,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学科知识;其次,应坚持宽口径,考虑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最后,应重视高职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考虑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学人才获得全面发展。

(四)精选统计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素质点

高职作为专业教育而言,由于学制有限,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各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纳入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之中。为此,应从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的需要出发,按照必备性、够用性、科学性原则,从各个有关学科中选择其分支学科知识,并考虑其课程设置。

(五)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

统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设计改革,应注意统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种学科知识应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课程体系设计改革应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改革课程设置的整体效应,使知识传授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六)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由于统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多构面的知识结构,因而课程的设置必然出现多门类化。为此,应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三、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结合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统计学教学的原则和方向,对统计学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很强,加之专业统计课程的课时毕竟有限,故应把重点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所以,有必要从数据来源人手,着重介绍现成数据如何收集,若没有现成的数据,如何采用不同的调查组织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问卷怎样设计,怎么做好访问员等;若进行抽样调查,又如何取得抽样框,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等。

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除介绍传统的统计方法外,有必要引入国外比较通行的、实践证明有应用价值的一些统计方法,比如: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提高统计方法的可学性和运用性,为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运用统计方法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学内容可根据课时的可能性和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专业的特殊要求作适当的改革,统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在体现统计方法的有用性和可行性。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为实用性很强的统计学课程,更应加快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首先,统计教学中要强调“重实践,重应用”,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统计思想。其次,要逐步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合作教学,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思路,搞好案例教学关键是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实施。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可参与案例的编写。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关作用。再次是安排一定的课时让高职学生走出课堂,进行专题统计调查。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到整理分析资料,最终得出统计结论,让学生参与全部的统计过程,既体验统计工作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又能真正体会统计的意义所在和统计的方法思路。

优化教学方法有多种措施,应当更加注重案例教学法、答疑释导法、自学指示法、讨论教学法等教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借助于现代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统计方法介绍和运用的要求。因此,统计学课程,应强调与计算机的结合,要逐步加强SPSS、SAS等统计软件及EXCEL软件加载的统计分析工具宏软件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处理多元变量及庞大的数据应借助专门的软件,仅介绍统计思想、分析步骤,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涉及多元变量的统计方法,应尽量少讲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而着重介绍每种方法的统计思想、使用条件及如何利用统计软件加以实现,特别是数据如何输入,怎么读懂输出结果,以及几大统计软件在解决问题上的特点,教会学生灵活使用统计软件,如时间序列分析,可同时使用SPSS软件和SAS软件。判别序列平稳性时,SPSS所提供的***示更加清晰,而用SAS软件编程建模更加灵活、有效。

统计学课程相对来讲难度较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更难接受这些方法的统计思想。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发软件,制作课件,使统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统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统计学内容的理解。

此外应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形、***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使教学重点得到突出。通过大量实例的比较分析,使高职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实际应用效果。

(四)统计学课程测评方式的改革

统计学课程的测试应多样化,闭卷部分占1/2,着重测试高职院校学生统计理论的理解程度,这部分测试可采用笔试形式,也可以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样在计算机上完成。开卷部分占1/2,着重测试高职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形式以案例分析题型为宜,上机完成。当然案例本身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各门专业课程尤其是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思想性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反映科技进步的新水平和新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应用软件,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应重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

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枯燥为乐趣,提高教学效果。广泛应用统计方法寻找各领域的各种现象的规律性,已成为一种趋势,高职的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已无可争议,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样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思想,真正学会统计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借助统计软件实现统计方法的应用,为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统计学课程篇6

关键词:计算系统生物学;教学;医学院校;课程

生命系统高度复杂,成千上万的基因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继而完成特定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生物学实验从单个基因角度出发,探索生命现象或者疾病致病机制,忽略了系统中各个层面的交互、支持、整合等作用,限制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海量组学数据(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组、互作组等)的涌现,以及生物信息整合分析技术的开发,计算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1]。计算系统生物学是生物信息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自哈尔滨医科大学2003年开设生物信息专业以来,计算系统生物学一直是该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笔者将探讨该课程相关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简介

计算系统生物学是一门新学科,以生物信息学为基础,以计算为工具,从系统的角度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问题。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流程首先是实验数据的获得,其次是利用计算生物学建立生物模型。科学家把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为“湿”的实验部分(实验室内的研究)和“干”的实验部分(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干”和“湿”实验的完美整合才是真正的计算系统生物学[2]。计算系统生物学的核心是整合,包括三方面:将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基因、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从基因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整合(水平型和垂直型整合)。计算系统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如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数学、计算机[3]。计算系统生物学不仅仅渗透到医药领域,也已经广泛应用到能源领域,工业生产、畜牧农林业等等。

2教学现状

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总学时数目是60学时,包括42学时理论学时和18学时实验学时。一般开设在本科三年级。该课程授课教师质量优,是从生物信息学方向毕业的博士,具有生物背景和数学背景,常年从事复杂疾病的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由于该课程在医学院校开设,必然需要一些具备计算机和算法良好基础的优秀教师参与授课,这样才能使得该课程具有良好的师资结构,保证好的授课效果。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余家生物信息学专业开设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不同背景的院校开设该课程,侧重点各有不同。工科院校侧重算法的开发和模型的建立。医学院校侧重生物学问题和疾病机制的探索。

3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规范的、成熟的中文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教材,均是授课教师编写的讲义。授课教师根据专业背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跟专业前沿研究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包括理论课每一个学时的授课内容(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验课需要明确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程序、结果分析等。计算系统生物学的实验制定以理论为基础,将理论应用于时间,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模式

4.1理论与实践结合

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依赖于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例如:组学的知识点、网络知识点、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编程等。对于理论课,主要采用教师主导的传统讲授方法,运用PPT等多媒体授课,以弥补书本教材抽象、呆板的缺点。在授课课件中需要利用大量***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当前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收集或制作动画、视频教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从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建立模型、干实验模拟、系统分析模型、提炼假设和预测,到最后的实验验证。这是一个经典的计算系统生物学分析流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及时在实验课堂上进行实践。指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生物学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计算系统生物学精髓。由于实验课课时有限,需要引导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有意思的生物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实践小课题,活学活用。鼓励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积极关注最新科研动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2案例式授课

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是枯燥的,计算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深。例如:计算系统生物学涉及到数学知识,如贪婪算法、***算法、组合模式匹配、聚类和树、隐马氏模型、随机化算法等[4]。又如,涉及广泛的生物学知识点,必须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知识储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将不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运用起来,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采取案例式方法授课,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肿瘤系统生物学这部分知识点授课时,以肺癌为例,整合突变、拷贝数、甲基化等多维度分子改变识别肺癌相关基因[5]。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肺癌这个疾病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分子改变的内涵;其次,要获得肺癌患者的数据,需要到公共数据库,如TheCancerGenomeAtlas等,搜集不同分子改变数据并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一定的生物学假设,建立统计模型,应用到肺癌数据上;最后,进行癌基因的预测和验证。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利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科研教学一体化

计算系统生物学是一门新学科,知识处于不断更新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检索文献、阅读前沿英文文献,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生在大三年级进入各位老师研究的课题组。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科研问题上,将科学研究和教学一体化,以科研促进教学,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的用处。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科研时间能力的培养。

5结语

总之,计算系统生物学教学目的是从大数据中挖掘有用的生物信息,并整合起来从整体上认识生物系统;用数学模型为生物系统建模,揭示生物机制和致病机制[6]。大数据时代下,精准医学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计算系统生物学。通过该课程的授课,培养复合型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对我们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等,积极和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计算系统生物学课程教学,培养具有跨越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优秀生物信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刁妍妍,蔡超钱,蒋华良,等.计算系统生物学:理论、方法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2010(10):1035-1042.

[2]程妍,刘仲林.计算生物学一门充满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11-15.

[3]高亚梅,韩毅强.《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初探[J].生物信息学,2007(1):46-48.

[4]王兵,姚益平,邢飞.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并行随机仿真方法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9):134-139.

[5]张百红,岳红云.肿瘤的系统生物学观点[J].中国肿瘤临床,2012(16):1233-1235.

统计学课程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物医学统计软件;生物医学统计;教学效果;5E教学模式

一、科学合理应用统计分析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3]。”由坚韧不拔的信念支持的人的意志,远远强于似乎无敌的物质力量。人的需求可分为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表层需求是对环境及行为的需求,如提升技能、感觉良好等;而深层需求有责任、成功快乐、信念、意义等。要激励一个人,必须了解其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找出他最在意的价值。当所有激励人的方法都是在这个人要做的事情上增加他所关注的价值时,他便会对完成事情有兴趣,会全身心的主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多年生物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感悟到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度、看待学习及研究中遇到难题的态度及学习效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4]。生物医学统计是一门逻辑思维严谨、概念抽象难懂的课程,引入统计分析软件,增加课程教学趣味性、形象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序论时,预设了以下教学内容:检测可植入生物材料导致老鼠炎症的情况,要求学生先从数据库及文献中采集数据,然后将相关的原始数据录入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SPSS)应用软件中,以它作为实际案例进一步整理数据,通过和理论分布曲线对比,增加学生对实际数据的感性认识[5]。学生还可以继续使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将抽象原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医学统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5],从而主动思考和探索与本专业相关统计问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能力。结合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将生物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整理为基本原理、主要方法、SPSS分析软件应用三大模块。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基本原理模块部分,重点将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减少讲授公式的推导过程。假设检验方法模块,重点讲授生物医学统计理论知识、各类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统计结果的详细阐述和合理注释。增强讲授生物学及医学研究实例,通过剖析统计分析具体案例,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生物学及医学前沿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客观评价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在实际中的能力,刺激学生学习生物医学统计的兴趣[6]。SPSS分析软件应用模块部分,将SPSS软件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挖掘生物医学统计软件在教学中的潜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完每章理论知识后,同时讲解怎么应用SPSS软件来解本章节的例题,学以致用,增加实践应用的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关与回归分析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学就有所接触,拟将该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要求学生查找相关文献,并阐述SPSS统计软件应用在相关与回归的内容,同时要求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方式参与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统计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熟练运用生物医学统计软件分析实际数据的能力,确实掌握解读统计分析结果的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精准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将来顺利撰写毕业论文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二、将5E教学模式与生物医学统计软件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5E探究式教学模式简介。5E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iologicalSciencesCur-riculumStudy,BSCS)基于Atkin-Karplus学习环提出来的,它包含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五个环节[7]。“参与”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发将自身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教师用提出问题、指出问题及定义问题等方式,掌控课堂讨论内容及主题走向。“探究”是指学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及社会经验为基础,采用直接参与、亲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摸索,得到感性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探究学习。“解释”是指学生在真正“吃透”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建构对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迁移”是指激励学生利用上一环节学得的知识构建自己专属的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技巧。“评价”既包括参与上述各环节活动过程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整体性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更全面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5E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新概念、修复不全面及残缺的知识,更透彻地理解概念,并将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或领域。2.5E教学模式在生物医学统计课程中的应用。参与:是5E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任务的兴趣。课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于新学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精心布局教学方案,吸引学生愉悦地加入到探究和构建新概念的学习中来。课中,教师将学生引入生物医学统计课程所创设的情境中,以课程需要掌握的主题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置于生动、富含趣味的生物学及医学研究实例中,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学生深究事情真相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7]。教师需要在实际的生物学及医学问题和抽象的统计概念、理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学与医学现象。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教师逐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探索新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新知识概念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2]。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探究方式可以采用相互合作或自主***的方式,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形式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是探究活动的主导,教师的职责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督促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经验、掌控技能技巧。生物医学统计课程中涉及大量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统计术语、概念、公式和理论,如果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直观的感性认识理解这些专业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内化这些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多方协作探索SPSS软件的基本功能,获得较好的感性认识。学生可通过数据录入、描述性统计、计算特征量、作***等内容进行探索,掌握如何以最简单、清晰的统计分析方法展示生物学及医学数据的科学意义,实现完美的数形结合。解释:学生可以采用演讲、辩论、虚拟演示等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探究的意义。教师则可以采用提示讨论、答疑等方式解释、补充或订正学生的解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整理所有问题并逐一讲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列出生物医学统计课程中最难理解的概念、原理,然后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负责用一种独特方式解读概念。通过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学生将会逐渐领悟和理解这些晦涩的概念,明确它们与其他概念或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之间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主要统计学假设检验方法呈现出全新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面貌,借此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迁移:在教师启发及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协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得正确的结论,然后利用新概念深入研究及拓展新知识。学生用SPSS软件中的一些假设检验方法如:χ2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分析数据的固有性质;对于天资聪慧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生存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通过迁移,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体系,形成高度概括的系统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安排新的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做而学的过程(learningbydoing),将外显知识延伸、拓展,内化为其自身新的隐性知识。评价:评价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总结。为了不打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无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或者互动环节中表现是否积极,教师都应先加以赞赏,然后再循循诱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或得到合理的结论。评价除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外,更要重视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含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等课堂评价,还应包括非预期结果的评估。可尝试由师生共同探讨考核课程的标准,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考核指标的重心是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更重视课程结果的评价,因此改革期末考试形式非常重要。从前生物医学统计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由期末试卷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两部分构成。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来,调整期末总评成绩为:期末试卷占60%,平时占40%,增加平时成绩的占比,凸显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另外部分考试试题与SPSS软件结合,将SPSS软件的实验结果作为试题的一部分,要求学生从生物学或医学的角度分析SPSS软件的结果,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统计学课程篇8

【关键词】 统计学课程 教学过程

统计学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随处可以用到,统计学的实质就是经过对相关数据或者信息进行整理或者处理分析之后得出更深层的原理或者规律的一门学科。统计学是一种应用学科,它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相关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者处理,从而来解决实际工作或者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现在统计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各种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知道统计学科发展的综合情况并不是很好,其中这些不好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统计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能够达到非常强的针对性,相关统计学老师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方法不恰当或者不能够符合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学校关于统计学的考试方法不合理等很多方面,这些方面不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处理,将直接导致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素质比较低,具体来讲就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没有非常清晰的统计思维去观察事物、思考事物,并且缺少利用统计学的方式方法去分析问题或者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统计学专业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1. 统计学科有自身的优点或者强势之处,所以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其的优势很好的表现出来

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一套通用的计算方法,并且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统计学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相比有很多比较独特的优势,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经过统计学科的学习之后,能够拥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以及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对于相关的统计学人才的需要以及需求标准。结合这个原则以及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将统计学的优势或者强势之处定位在培养统计思维习惯以及训练学生实用的计算能力以及统计能力,这样的定位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与此同时在统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中,要想将思维习惯以及应用能力这两个主要目标进行非常好的融合工作。

统计思维是存在于统计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中比较良好的统计思维不仅仅是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统计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连接的介质工具,如果能够培养适当,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都会受益良多。相关的统计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训练统计思维的方法以及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联系或者结合,比如:数学课程中的概率论以及随机过程的相关知识的作用是揭示事物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的现象的规律性,并且相关数据或者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过程就是能够在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控制提供决策的主要依据。

2.统计学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变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统计学的优势,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统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几方面的改变或者变革。其中增加统计学科的相关数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内容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由于大部分的统计工具均是利用概率论作为基础或者前提,以参数估计以及假设检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增强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内容主要表现在下面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把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加入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课程中;第二个方面就是把参数估计的相关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把假设检验的相关知识也加入到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重视上面讲述的这些知识,同时还需要关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的统计方法以及指数的统计方法,相关的教学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这些统计方法的改革问题。

刚才讲述的这几种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的相关教学中经常运用,在原先的统计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比较重要的阐述。但是要想能够更好地体现统计方法的实用性这个原则,所以上面讲述的这三种统计方法的相关运用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或者变革。结合具体情况来说,就是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需要将这些知识讲解的更加深入一点,更加透彻一点;时间序列分析的统计方法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的工作重点问题转移到构成分析上去,但是对于动态分析指标来说,只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选择性的讲解即可;指数的统计方法只要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解释清楚就可以了,重点关注的问题时指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问题,比如:国民经济指标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者公司中经常使用的股票价格指数等等。

3. 统计学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的变革或者创新

以前比较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就是统计学的教学老师通过黑板、粉笔以及教材等一些工具进行相关的统计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经常会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同时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最终可能导致统计学老师的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率也降低。

统计学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说可以实行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统计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的学生在进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并且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运算对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分析。比如:收集数据之后绘制相关的统计***表、相关的统计指标的运算工作以及统计学中经常用到的统计软件。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将作用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应的链接,同时通过统计软件这个计算工具在教学课堂上进行整理或者处理比较大型的数据资料,尽最大可能将那些非常复杂的计算或分析过程进行简,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并且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进行比较有效的链接。

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在进行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把现在的统计方法的教学与统计应用的软件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或者统计方法的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统计应用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数据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邱东.统计学发现和发明中的“误称”[J].中国统计,2011(05):25-28.

[2]伍业锋.统计数据的概念、范式及其角色[J].统计与决策,2011(14):15-19.

统计学课程篇9

关键词 辅助学习系统 计算机课程教学 学习评价标准

中***分类号:tp319.41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ssisted learning system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yang huanyu, gu xiaomei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4)

abstract an assisted learning system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has been developed. it is based on b/s pattern and .net architecture. the exercises in this system have three types, which are the exercises only for demonstration, for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e, and for learning. we try to create a learning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riteri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ystem function and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assisted learning system; computer courses; learning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riteria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逐步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实现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因此,与网络相结合的学习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计算机类的课程与其他学科,如管理类和经济类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有所不同,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课程偏重实践,利用传统的试题类型,如选择、判断等客观试题和问答等主观试题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合适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开始尝试使用上机考试的方法来考核计算机类编程课程。但在改变考核方法后,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后的自学练习,也成为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系统的开发就是针对计算机类编程课程改变为上机考核形式,为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和练习的背景下进行的。

本系统的开发是基于b/s的开发模式和.net架构的设计思想,采用asp.net 技术设计动态网页,利用ado.net技术访问数据库中数据,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接下来将主要介绍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的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内容以及首次尝试对学生练习进行自评系统的研究。

1 辅助学习系统前台设计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网络课堂,与其它类型课程的网络课堂在系统结构上相似,也具有课程资源共享,课后练习以及课程复习自测的功能模块。但课后练习的功能模块中,针对课程特点,设计了多样的练习形式。接下来,笔者将介绍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下面将重点介绍本系统的特色:课后练习模块功能以及练习评价系统设计。

从***1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练习,课程复习,帮助四个模块。其中课程简介模块,主要是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案四个方面的相关介绍。课程复习模块主要包括考核大纲,考题分析,模拟考题,历年考题四个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考核前的复习工作。通过考核大纲模块使学生能了解课程重点考核的内容和考核形成;通过考题分析模块使学生能对历年考题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了解,并且通过对考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试题解答,学习到相关知识点的内容。通过历年考题模块学生可以了解历年考试的题型以及考试的形式,在考试前可以用于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题模块,学生可以在考试前对自己进行自测,从而了解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 课程练习模块设计

本系统的最大特色是针对计算机编程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练习模块,并且针对每次练习,对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根据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及主要知识点,课程练习模块的内容以及结构设计如***2所示。

首先我们设计了分章节的练习题,分为主观题部分和客观题部分。主观题提交后,教师需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批改,而客观题学生练习结束后将给出参考答案以及成绩。我们在下一节介绍的学习评价系统,主要是用于客观题练习部分。学生通过客观题的练习后,还将得到学习评价,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程度。

***1 辅助学习系统前台部分系统结构

然后将课程的知识点按照基本理论基础,基本编程操作,深入概念学习三个部分进行分类。对基本理论概念的实际操作采用视频演示的方法,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如程序的安装和程序的调试。对基本编程操作主要采用演示和练习的形式,学生可以参考视频演示程序,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练习。采用这样的形式,学生通过视频自学编程过程,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演示,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编程方法。对于深入的概念学习,如类、继承等概念,教师通过视频讲解知识概念,并且提供了课堂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扩展思路,开阔眼界。 采用本系统的方法,对计算机编程课程内容的学习脱离了只采用书面练习,如选择题,简答题进行练习的形式。在过去编程课程的学习中,一般会采用编程题对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进行考核和练习,但做完编程题后,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正确,只有等教师批改后,才清楚其程序正确与否。然而如果直接采用上机练习的方式,学生对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再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程序,方便教师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验证和批改。

***2 课程练习模块功能结构

3 练习评价系统设计

为了方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我们建立了练习的评价系统。我们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很好,一般,需要努力。将练习题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根据学生的答对情况给出评价。表1是部分知识点与其评价标准。

表1 知识点评价标准

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点是数据类型,对应的练习题是1-3,10,11,如学生全对,则评价为很好,如回答正确在3题以上,则评价为一般,如回答正确在2题以下,则评价为需要努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得到学习的评价,也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但对于编程操作题的解答情况和主观题,因为不能实时得到成绩判别,因此比较难进行量化评价,该评价系统当前只针对客观试题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特别是针对编程题目练习的评价标准。

4 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前台系统主要包括对课程的介绍,课程练习以及课程复习模块。这些模块的功能都能以教师身份在后台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前台各功能模块的内容的编辑功能,练习习题的上传,复习考试试题的上传,演示和讲解视频的上传功能,学生上机练习教师的评分功能等。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详述了。

5 结束语

我们针对计算机编程类的课程特点设计了一个辅助学习系统,重点是对课程练习系统的设计,我们针对不同的练习类型开发了不同的学习模式,并且初步尝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量化评价。虽然本系统当前开发的是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但我们认为可以将其系统结构以及设计模式推广到各种编程类课程,从而加强了编程类课程学生的实践练习能力,也方便学生自学程序设计。但本系统的设计中,由于程序设计的特点,编程练习还是必须上传给教师进行批改,无法让学生实时地得到练习成绩。这在以后的学习系统的研究中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梁云娟.基于web技术的教学辅助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2] 林洋.操作系统课程网上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0.

统计学课程篇10

关键词 热力学 统计物理 教学研究

0 引言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运动规律的科学。热力学是热运动的宏观理论,解决热运动规律“是什么”的问题,是一门发展较完善的学科。统计物理是热运动的微观理论,解决决热运动规律“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该课程以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热运动规律及热运动对宏观物质系统性质的影响。热现象与力现象、电磁现象等其它物理现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方向性,即时间不可逆性,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自动传递到低温物体,反之不行;机械功可以完全变为物体内能,但反之不行。而统计物理却又以这些可逆的微观热运动导出宏观上的不可逆的热运动规律。还有,该课程公式特多,几大热力学特性函数又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做基础,因此是抽象又抽象。由于该门课程的理论性抽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 熟悉教材

教师要熟悉教材,书中的每一个公式都得自己详细推导出来,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推导。这点很重要,对教师来说,没去推导则在课堂上就没有足够的底气,课堂上不给学生推导则学生接受不了;学生自己不去推导则不论教师讲得多么动听,如何的总结和归纳,他自己如何的看书、记公式,最终总是会学不扎实的。

2 教师要做点科研

教师要做点科研,学校也要提供时间和创条件给教师作科研。教师作了一些科研工作,对某些科学内容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对科学理论的应用就很清楚,讲课的时候才有激情。把自己的科研经历讲给学生听,则学生会感觉到学这门课有实际意义,不是老师强迫他们学的。就笔者来说,教这门课之前,已做过一些有关黑洞热力学的一些科研工作,深知这门课的重要性,知道上这门课可以提高自己对热统知识体系把握,这是教师上好一门课最原始的冲动力。只有接触科研工作,才会有比较广阔的视野,才会看到统计物理有着多么美妙的科研前沿阵地,临界现象,耗散结构以及各式各样的扩散现象等等。

3 重视师生互动

现在90后的大学生依赖性非常强,除了有考研打算的同学之外,很少有人做笔记。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首先是教师应当有激情。教师是导演,鼓动者。李阳的疯狂英语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是一个鼓动家,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激情。李阳的激情,来自于他对学习英语的疯狂,来自于他对一般观点——英语难学的充分藐视,来自于他对自己自卑心理的充分忘记……对于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我们的激情,一是来自于第一线的科研经历,二是来自于对教材体系的透彻把握,三是要充分忘记学生的懒惰性,相信学生能成功。其次,不仅上课讲知识,课后也可以和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调查他们的学习状况,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取舍。还有课堂形式多样化,如传统的讲授,启发式,讨论法等。要加强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4 重视总结、归纳

要重视对已学知识的总结、归纳,核心的重要的公式多重复多反复。笔者觉得下面这些重点的内容应该多重复多反复。

4.1 熵的概念、地位、作用和具体表达式

熵是热统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熵是从人们研究热机效率的过程中引入的。人们发现热机的效率%`有一个上限,%` = / ≤ / ,式中是从温度为的热源吸取的热量,是温度为 的热源放出的热量。如果定义也是从温度为的热源吸取的热量的话,则有 / + / ≤0,即热机从若干个热源吸收的热量与其温度的比值之和不超过零,等号对应于可逆过程。此时人们就想到它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相似性,即热量传递和热功转化的方向性。于是人们把绝热过程中的热温比定义为熵(entropy,“en”代表energy,tropy为趋向性),即 = ,这样就可以数学表达热力学第二定律了。熵除了表达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外,还可以用作四大热力学函数之二的内能和焓的自然变量,即热力学基本方程 = ,和焓的全微分 = 。而熵的微观意义就是它代表了系统微观运动状态数的多少,即 = 。熵的具体表达式因系统的变量的选取而异。

4.2 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函数和化学势的概念

物体的内能是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时的能量,它可以包含我们所知道的平动转动能、势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等。人们对内能的认识是通过它与外界的做功和热传递过程来认识的,即HU = 。当系统只有体积变化功时,人们引入焓来表达此时的热量传递 = 。人们考察系统对外做功时,便将左移到内能公式的左边,引入自由能 = ,意为可自由支配的那部分内能,即热量。如果将内能公式的全移过去,则为吉布斯函数 = 。而化学势就是摩尔吉布斯函数。

4.3 热力学特性函数的全微分和Maxwell关系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 = 可知内能是以和为自然变量的。由 = + 可知,应当以和为自然变量, = + ,只要记住中与,与的位置交换时要变号即可。由 = 可知,以和为变量, = - 。由 = 可知,只能以和为自然变量了, = - 。而Maxwell关系(麦氏关系)中,和,和一个在括号内一个在外,等式两边它们又在对角线上,而且左边在括号外的,到右边就回到括号内。分子分母是V和的添一负号,请看

4.4 %e空间(相空间)及其体积、相格

粒子的自由度为 ,则粒子有个坐标和个与之共轭的动量,而这些位置坐标构成的空间和动量构成的空间的整体为%e空间,维数为2,在量子力学中即为相空间。这样就可以把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纳入几何背景下来研究了。%e空间的体积为 = ,为坐标空间体积与动量空间体积的乘积。例如,约束在边长为的容器中的三维自由粒子,坐标空间体积为 = ,动量空间体积元为,则%e空间中体积元HU = 。在%e空间中,存在一个最小体积单元,没有什么测量工具可以精确到此最小单元之内,因而也就不能使用点的概念了。这个最小体积单元就是相格,相格的大小为,为Planck常数,这样%e空间就是量子化的了。此时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 / 。

4.5 统计物理的思想

牛顿力学是决定论者和因果论者,知道了粒子的初始条件和它遵循的运动方程,便可以推测它的之前和之后运动状态。混沌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牛顿力学本身具有内在随机性,在一定条件下力学系统将出现混沌现象,不仅是对极大数目力学自由度的系统,即便是对力学自由度数较少、甚至只有两个力学自由度的简单系统,以及牛顿力学的典型课题中也会表现出随机行为和统计性质。我们无法预言和确定其轨道的长时间行为,而只能预言其相点在某个区域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和统计分布等。因此统计规律是客观世界中物质运动的一个普遍性的根本规律。这种统计性质是根源于系统内部由于各自由度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轨道不稳定性,即系统内部固有的随机行为。

统计学课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统计学课程10篇

学习

国际贸易课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要学哪些课程,国际贸易课程。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

学习

审计风险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度高案例,审计风险事例及感悟。(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就是如此,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内的大多数的国家的审计准则也是这样理解的。原因在

学习

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如建构课程、整

学习

新课程改革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20年来的故事,新课程改革讨论内容。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

学习

体育课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课程10篇,内容包括体育校本教材100篇免费,体育课程总结大全。(二)体育教学模式僵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

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教程。(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学习

国际金融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学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题目在哪里可以搜,国际金融学专业。

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理论汇总,教育学心理学合集。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

学习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改革论文题目,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论文。2.1明晰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

学习

药理学课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药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药理学基础教程,药理学博士专业课程。开发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一本好的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我们

学习

统计学原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原理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统计学原理及感悟。《统计学原理》是一门集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于一身的方***科学,它主要用来研究数据的内在数量的规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获得统计的数据,而数据的收

学习

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方案模板电子版,微课设计毕业论文。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

学习

教研室申报材料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教研室申报材料,内容包括教研室申报材料,教学教研申报材料。1.拥护中国***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具有当年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专业与申请专业相近。3.身体健康状

学习

计算机课程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课程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课程个人心得,计算机课程内容总结文。可以看出,***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高素质创造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对

学习

国际贸易课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要学哪些课程,国际贸易课程。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

学习

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如建构课程、整

学习

新课程改革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20年来的故事,新课程改革讨论内容。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

学习

体育课程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课程10篇,内容包括体育校本教材100篇免费,体育课程总结大全。(二)体育教学模式僵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

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教程。(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学习

课程整合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整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整合论文,课程小论文大全。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

学习

国际金融课程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课程总结心得,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从事高职教育近十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金融类课程教学,如主要负责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以及也参与过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书。1、是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日渐深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