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10篇

体育课程篇1

(一)体育教学内容

枯燥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改要求体育课程内容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但目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为主,缺少富有时代气息的网球、跆拳道等课程。许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照本宣科,教条主义严重,变通能力不足。当前,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缺失热情,在体育学习中存在应付思想,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学成效不高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教学模式僵化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使体育课虚有其表,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各种有利于教学成效提升的资源,未能统筹兼顾和充分运用,未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未能形成推进教学活动的整体合力。

(三)体育教育投入不足

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特点,离不开教学场地和器材的辅助,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保障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上级主管部门财力支持有限,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与教学需求不匹配。业务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教学设施水平偏低,教师待遇普遍偏低,都会制约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无法实现教育改革的既定目标。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对策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学习助于身心健康,教师和学生应改变传统观念,从新课标要求出发,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力争把体育课程教学放在高中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细致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特长和弱势,顺势而为、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设必修和选修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体育教育,使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新鲜感,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整合教学资源

延展体育教学空间,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高中体育教师应针对教学活动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整合好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体育教育教学。首先,学校应当以课外兴趣活动作为有效载体,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当强化对特长生的培养,在教学中及时发现优秀的苗子,重点培养,配备专业师资,制定专门训练计划,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竞赛活动强化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将学生放到各种比赛之中锤炼,也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

实施教学改革,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这门学科其“活动”特征非常鲜明,教学项目只有丰富多彩,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体质偏好,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方式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难度动作的示范、讲解,尤其是一些运动项目的关键动作,充分利用其开展慢动作演示,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进行形象观察,揣摩各个环节的要点,反复记忆、操练,更加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

(四)更新教材内容

突出新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效果多维评价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不应局限于教材,可结合区域及民族体育运动实际进行相应的变通和补充。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应着重突出“身心健康”这一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具体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指导建立体育学习成长档案,设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心得等栏目,由学生自行填写,设置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板块,完善多维评价,助力学生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

(五)增加体育教育投入

强化专业师资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因此,各级行***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提高体育教学设施,改善广大体育教师的待遇,保障体育教师的权益,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中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学出成绩的同时也要做好体育教育的科学研究,掌握前沿动向,丰富知识架构,才能全面地知悉高中体育教育的教学、教法、理念,扑下身子钻研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方式方法。

三、结语

体育课程篇2

***

在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治与道德素质的德育中,各种教育因素(体智德美劳各育)、各种教育力量(家庭、学校、社会)、各种教育影响(经济、社会、***治与文化)以及各种教育形式(活动教学、学科教育与环境中的体制和气氛的教育作用)是各成系统并各以整体的形式发挥其全息整体教育作用的;同时,各个系统又是以特定方式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对学生发生综合性的教育作用的。因此,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德育课程的改革问题:1.根据系统论与全息论关于整体系统与全息联系的观点,我们提出以体立德、以智启德、以美冶德等方法与途径;2.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全息对应的整体教育与整体德育;3.发挥全面参与社会整体生活(经济、***治与文化生活)的德育作用;4.建立由两类正规的、显性的课程与四类非正规的、隐性的课程组成的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体制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气氛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以及前两类德育课程中“隐性的”或“潜藏的”德育“课程”。

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认识性德育课程。认识性德育课程也称理论性德育课程,它是通过有关思想、***治与道德的知识、观念与理论的学习与教学(育)去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甚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这种认识性德育课程与传统的德育课程相类似,或者说是从这些课程“原型”中脱胎而来的。但是,无论在目的与任务、内容与途径(或组织形式)、过程或规律、原则与方法乃至效果的测试与评定等方面,这种认识性德育课程与传统的知识性德育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欧美国家德育课程发展史看,从学校教师、校长对学生进行的比较零碎的劝诫、说教、讲演,到《圣经》学习、公民课、社会课、道德哲学、哲学研究、道德科学等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德育课程,都属于从知识、理论角度入手培养学生道德品性的知识性德育课程。这种传统的知识性德育课程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法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在欧美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也正是从那时起,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等因素才受到人们的批评与否定。当时,从理论角度对这种“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是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等论著中,杜威批评“传统品格教育”中直接讲授道德规范或美德知识的方法与方式实质上是将道德教育变成了“特定的问答教学”,“关于道德的功课”,因而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效的。

对于欧美学校中传统德育课程的性质与效果作出科学的否定性评价与批判的是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桑与梅领导的“品格教育研究会”对当时的德育——“品格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人们在口头上主张诚实是道德的价值,但与他们的实际行动毫无本质关系,一些要欺骗的人在口头上会与不欺骗的人一样或者更激烈地反对欺骗;教师在班级内认为的诚实的人数与实验测量出来的人数不相符。

这一科学角度的研究与前述社会变化、理论家批评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证明了传统德育课程,特别是知识性德育课程的不合理性与无效性或低效性,而且直接导致或加剧了传统德育课程在学校中的被否定与消失。从中国德育工作的最近几十年历史与现状看,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有如下三类:1.名称不一的各种“正规”德育课程,如公民课、大学生修养、法律基础课、思想品德课、中共***史或中国***史(及国际共运史)、***治理论课以及各种集会与活动中的道德谈话。我们将这一类课程称作“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2.课外与校外各种班、团活动及其它校内外德育活动。我们将这一类称作“活动性的”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3.“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即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作用。这种德育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其积极作用,而且现在仍在发挥作用。但是,从具体的分析看,这种德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表现出繁多、过量而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不完整、在应该予以重视的地方没有给予注意的问题,例如,上述第三类德育因素或德育“课程”经常因为它是隐蔽的或无形的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第二类各种旨在德育的活动在多数情形中常常会变成各种单纯的道德行为“训练”的活动,从而在实际上效果不大。至于第一类各种“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在这种德育课程中,被用来教给学生的是被编成各种形式的教材或教科书和学习资料中的“有关道德的”知识(KnowledgeaboutMorali-ty)或“道德方面的”观念(IdealsaboutMorality),它们是伦理学与道德学或道德社会学中的知识内容或观念体系,是非道德的(Unmoral)知识与观念,而不是道德与道德教育意义上或范围内的“道德知识”(MoralKnowledge)与“道德观念”(Moralldeals)。对于前者的教育与学习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智育范围内伦理学的知识性教育与学习,只是一种“特定的问答教学”或“关于道德的功课”;而对于后者的教育与学习,只要其正确合理,就是一种真正的德育意义与范围内的教育与学习,它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真正能影响与指导其实际道德行为的那种道德认识、道德信念或信仰。第二,在学校的这一类德育课程中,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接受愿望的现象。第三,知识性德育课程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缺乏自身的稳定性、逻辑性与科学性。

体育课程篇3

【论文摘 要】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基础,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水平。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对于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地重要的意义。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它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一、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现状及分析

1.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内涵

课程资源是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课程资源现状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各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由于课标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状况,教师可随时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

(1)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就难于达到良好的教学和锻炼效果。当前的体育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开发过于集中在竞技体育,而那些非竞技的、新兴的娱乐项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健身理念、科学健身方法,由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匮乏,难以在学生中开展和传播,这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2)体育课程的实施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被评价,缺少参与意识,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积极性,感到体育学习和锻炼枯燥无味。因此,在培养体育兴趣的体育课程资源上还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3)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开发和研究者之一。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传递到学生中。体育教师师资水平的高低、学校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体育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深度挖掘教师的潜能,已经是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4)体育课程的物力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育”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设施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的规格来配置的问题普遍存在。致使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为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服务的。而许多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女生难于体验到体育设施为他们服务的感受。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上难于突破,以及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5)体育课程的时空资源。拓展体育课程空间,将校外体育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等等纳入体育课程空间,通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体育参与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但目前多数学校还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忽视对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加快课外、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拓展,对课程改革的进程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1.提升教育观念

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及内容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了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以健康为主线,寓教于动的综合性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确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中始终要以此为契机。

2.拓展教学内容

丰富和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在拓展过程中,应当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需要和认知特点的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更应将那些娱乐、休闲、新兴和传统等体育锻炼内容纳入进来。

3.发挥教师的作用

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学习,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研究,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4.挖掘课程资源

潜在课程资源隐含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以及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中,它不具备直接的显性的课程价值,需要主体在开发利用中进行合理有效地赋予,才可能进入显在课程资源领域,再经过开发利用转化为实现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条件。

5.建立开发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价体系,使评价指标具体化,能够给学校在开发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为学校行***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存在问题或不足,从而加以改正;同时,利用评价体系增加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为更好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捷径,更好的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6.共享校内外资源机制

体育课程资源除了应加强校内的开发和利用之外,还应向校外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原创性的特点,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交流平台,以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必然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要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开发本课程的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该本着科学有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体育资源进行科学的筛选,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更加深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贺 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J]浙江体育科学,2004 26(3)

体育课程篇4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体育舞蹈在我国迅速发展,1997年,经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体育舞蹈列入了体育必修课程,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在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喜爱程度时,84.5%的女大学生和75.4%男大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体育舞蹈[3]。大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舞蹈呢?这是因为,第一,体育舞蹈对参与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而大学生是具有高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体,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高,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便于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第二,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才思敏捷,感情丰富。第三,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大脑负荷重,体育舞蹈课既学了新知识,又可以使大脑得到积极地休息,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使人忘记烦恼,精神放松,心情舒畅,非常适合大学生对运动美、形体美、表情美、音乐美、心灵美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4]。第四,年轻人爱美,爱交际,爱表现自己,爱在竞争中获得满足,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能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第五,体育舞蹈课拓宽了教学范畴,扩展了体育课的类型,激活了体育教学机制。我校开设体育舞蹈课后,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和训练热情,甚至许多学生提出增加课时、大三也开设体育舞蹈课的要求。现在我校早操项目也有体育舞蹈,参加训练的学生早早到舞蹈教室等老师指导,这和其他早操项目需要辅导员监督学生起床出操形成鲜明对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的积极性能带动早操等体育锻炼的显著效果,再加上对学生气质的提高,这些都说明体育舞蹈能够成为学生终身自觉体育锻炼的项目,说明设立这门课应该成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实践

(一)我院体育舞蹈课开设内容的尝试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北京乃至全国体育舞蹈课在高校中尚未全面铺开。现已开设体育舞蹈的学校教学内容上也各有侧重。

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一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提高。体育舞蹈应当教给学生哪些内容,是每个体育舞蹈任课教师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北京大学体育舞蹈课初级班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在实践部分学习华尔兹舞、拉丁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普通交谊舞(伦巴、快四、慢三、探戈);以及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在提高班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华尔兹舞、探戈舞、拉丁恰恰恰舞、拉丁牛仔舞、拉丁桑巴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5]。

天津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课也是两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提高班,各32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点不同[6]。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时教学内容并未统一。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课为一学年的选修;第一学期为初级班水平;第二学期为提高水平;除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外,训练内容以拉丁舞和交谊舞为主。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我们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若按常规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不易进入舞蹈状态,有些学生会中途而退。学校体育舞蹈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普通交谊舞教学中,我们也把易教、易学的平四作为第一个舞蹈,主要原因也还是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第一位。

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我们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体育舞蹈不能简单看成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体育舞蹈竞赛知识和规则。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适当教授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

(二)我院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体育舞蹈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体育舞蹈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竞赛冠***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这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第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可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第四,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体育舞蹈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这是因为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而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0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1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第五,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第六,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七,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一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地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第八,教体育舞蹈意在传授一种文化。体育舞蹈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体育舞蹈,这样一开始就会把体育舞蹈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

三、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后收到的实效

我院在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初步探索,从五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学生们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明显提高,扭转了前半学期兴趣高后半学期兴趣降低、第一节课跳得兴趣盎然第二节课热情退减的现象。第二,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前是4~6周学会一个舞蹈,现在是2~3周学会一个舞蹈,两次课简单的组合能随着音乐拍子跳,三次课能做到全班同学跳得整齐划一。一个学期的时间,一般就能学习并掌握恰恰恰、伦巴、牛仔三种舞蹈。第三,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过去是舞步会跳了却听不出音乐节奏;老师起个头会跳,老师不起头就不会跳;用上课时伴奏的音乐会跳,换个伴奏音乐就不会跳了。现在大多数学生听力和音乐感觉都有了很大提高,自己找音乐节奏自己起头,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上升到对音乐内容、音乐情感的理解的高度。第四,学生们的形体得到了修正和美化。由于学生们中学阶段长期伏案读书和做题,身体姿态多少都有些不垂直、不挺拔,甚至有的“三道弯”。通过一段时间体育舞蹈的训练,学生们的形体明显得到了改善,人挺拔了,有的学生说感觉我就像长高了,有了这样的自信,精神面貌明显与以前大不相同,形成了良性循环。第五,在今年中国国际标准舞第十一届“院校杯”公开赛上,我院参赛队员战胜众多强手,获得集体舞业余组第三名和普通高校组恰恰恰舞进入半决赛的成绩。这不仅说明我们学生拉丁舞的基本技术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认同,同时也说明我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基本成功。

从我院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到确定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初步体会看,体育舞蹈课程应当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让体育舞蹈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自觉锻炼身体的喜爱项目,而且成为他们走出校门后终身锻炼的喜爱项目。我们还将在适当的时机组建体育舞蹈俱乐部,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为推广体育舞蹈这一新型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清澍,陈瑞璋,伏宇***编著.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沈文喜.南京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p32~36.

[3]李梅.北京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开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6.p21~28.

[4]蒋微,贾宝剑.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p1414~1415.

[5]北京大学体育教学部.体育舞蹈课教学大纲[EB/OL]..2007.

[6]天津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体育舞蹈课教学大纲[EB/OL]..2007.

体育课程篇5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看到,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人们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自上而下的培训塑造而达成一致,而仍然处在模糊甚至混乱之中。因此,进一步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指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形式。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被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基本素质、能力、体质健康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它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和方案性,它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锻炼形式提供方案”。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体育课程是学生所要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等比较稳定的静态形式。而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要求,以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以课堂为主渠道相互交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身体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对体育课程特定内容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可见,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课程计划中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但是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了一些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一、加强体育课程编制者与体育教师的相互适应与沟通

依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琳和扎姆沃特的理论,“课程实施有3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国体育课程以《体育教学大纲》形式出现,在《体育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是忠实课程实施取向,全国“一盘棋”。而新课程的理论和理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设计者与教学主体之间应该是相互适应、不断沟通的新型关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甚至是课程的编织者。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体育教学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能力。同时,为了使课程编制者所设计的课程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课程专家也应该十分了解体育教学及其规律。这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学型课程编织者”和“专家型体育教师”是我们对体育课程改革所寄予的希望结果之一。教学型课程编制者是指体育课程编制者不仅具备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技能,还应该十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规律,最好有体育教学实践的经历,并能在体育新课程推广中进行示范性教学。而专家型的教师就是体育教师不但具有教学专长,还必须具备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体育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从而形成课程和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关系,二者便于更好沟通和相互渗透。以促使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

二、建立地方性体育课程咨询机构,使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同质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完全“创生”,与课程目标毫不相干。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地方进行课程编制的依据,各地应该在这个“标准”的约束下建立体育课程体系。因此,省、地,甚至县都应建立起长期的课程咨询机构和课程实施的检测机构,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所产生的疑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检测以发现和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者出现的问题。使这种机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编制者之间的“桥梁”。课程咨询机构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计各水平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开发为教学内容帮助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进行单元体育课程设计。各级体育课程咨询的常设机构,成员可包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深刻理解的体育教研人员、课程和体育课程专家、教学专家、主管体育教育的行***人员和所在地区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地、县一级可以聘用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专家长期合作,使这一机构成为一种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的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通过课程论的普及,使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教学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究造成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混淆的局面,与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理论不甚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形式,几十年来我们更多研究教学理论,而课程理论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近10年新课程改革中才被人们重视,其研究的时间很短,还没被广大的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多地认识和熟练掌握。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使体育课程改革更富有成效:一是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体育课程论》及相关课程,这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长久之计;二是在各级、各地的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增加体育课程理论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的今天,其重点不应再是课程标准的解读或只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进行体育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这样才能使在职的体育教师在中观和操作层面更好的理解新课程和使用新课程。

四、小结

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学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教学,一定是在课程意识和课程思想的约束下的教学,相反,研究体育课程也一定是考虑到如何进行教学的课程。我们应该客观、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搭建二者之间沟通和相互适应的桥梁,使课程与教学“各尽其责”又相互联系,实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水融”,以指导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正确使用课程和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体育课程篇6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蓝本。大学的体育教学是按照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进行教学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影响。科学设置体育课程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深入谈套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关系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体育教育研究,提升体育教育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加强体育教育研究是新时代下各大高校体育教师的必然选择。

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蓝本。体育教学要受到体育课程的指导。体育教育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体育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之间关心联系非常紧密,体育课程对于体育教学具有根本性影响。在新形势下,科学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育水平。

一、体育课程的含义

我们要探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先来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体育课程的概念。

在了解什么叫做体育课程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课程这个词的概念。课程按照我国著名教育家的说法,课程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教学观念与内容规范化、固定化、具体化的行为。这些固定下来的内容就是所谓的课程内容。按照上述定义体育课程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自身素质的目的的课程。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重心,各项体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课程设置来进行。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它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技能教育、身体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对于体育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体育教学的概念。体育教学指的是体育教师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对学生的教学内容的传播。体育教学中有三个要素目标、方法、主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的方法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着的。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在长期体育教学中,人们都忽视了这一个重要要素,最终导致体育教育产生方向性错误。

体育教育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手段,体育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体育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最终要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说它们对立是因为两者概念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说它们统一是因为它们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对立性。对立性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两者之间的概念不同,以及呈现出来的特点不同。先说概念不同。概念不同,一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各项教学内容规范化、固定化、科学化的过程。而体育教育指的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运用各种手段来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明显不同。再来说呈现出来的特点不同。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侧重点不同。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在与对学生的教学。而体育课程的侧重点在于课程设置。二是方法不同。体育教学的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完全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善的。体育课程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但是与体育教育相比有显著不同。三是形式上的脱离。形式上的脱离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两者之间不是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体育教学要以体育课程为中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两者通常在形式上是脱离的。以上三点是两者之间的主要不同。

(二)统一性。在谈完两者的对立性后,在来探讨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目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二是两者的内容是相同的。上文提到体育课程的是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固定化。既然是教学内容的固定化。、规范化,因而两者的内容是相同的。体育课程相较于体育教学而言更加规范而已。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因各自呈现不同特点而对立,同时又因为具有相同的目标而统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北景下,加强体育研究,努力提升体育教育的水平就成为新时代各大高校体育老师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保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学有重要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设置体育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嵘,张建华.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质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

体育课程篇7

关键词: 中学体育 隐蔽课程 价值 目标 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但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体育一味追求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略学生的意愿,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有些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目标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之一是课程结构单一,只开设体育显性课程。本课题就是基于探索隐蔽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何谓体育隐蔽课程

1.1隐蔽课程释义。

隐蔽课程是作为一种课程现象而存在的,它有着课程的属性,是课程的一种形式。教育学上讲的课程是“学校课程”,隐蔽课程只限于学校内,校外机构的类似现象不在课程之列。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如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人格和行为对学生的感染等。隐蔽课程作为教育媒介,作为课的一部分,其影响和作用的范围必须以预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为指南。也就是说,隐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体现教育的属性。根据上述分析,所谓隐蔽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1.2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

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成分为除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体育文化。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隐蔽课程和体育显性课程构成体育课程的整体,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体育隐蔽课程定义为: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1.3体育隐蔽课程的特性。

隐蔽性:隐蔽课程不像显性课程那样直接的、外显的,而是极其隐蔽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方式不明显,看不到教育过程。学生学习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学到如何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团结合作,如何积极进取精神等。

多样性:体育隐蔽课程涉及学校体育教育的多方面,包括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的人格和教育行为等,如从时间、空间和一切可能的渠道影响学生。

持久性:如果说显性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容易忘记的话,那么学生在隐蔽课程的长久的熏陶下,不会容易忘记。例如对体育的态度、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可能长期的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

依附性: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某种客体才能传递文化蕴涵,发挥功能,例如体育显性课程、体育教师、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气氛,等等。离开了这些客体的存在,体育隐蔽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迟效性:体育隐蔽课程效果的显现时间较长。学生在作为体育隐蔽课程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隐蔽课程的感染或者对其进行模仿,实现文化心理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是把学生外在的文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选择、整合、内化的过程完成的,而且需要多次反复逐渐凝聚形成。

2.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2.1隐蔽课程的价值。

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在体育教育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隐含的、间接的文化因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更完善的教育。同时,也适应了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体育隐蔽课程之所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因为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及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都可以作为一种体育隐蔽课程因素,对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构成的社会群体。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说,教师有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格为衡量自己的标准。

2.4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是改善学生的体育教育环境,主要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增强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一目标反映了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是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体现。

3.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

3.1体育隐蔽课程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

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传统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仅看成是依靠认知即可实现的过程,片面发展其智力,一味强调体育认知、技能的传授和体质的增强,忽略情意目标。体育课程仅靠体育显性课程远远不够,还需要体育隐蔽课程。体育隐蔽课程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体育教育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在显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顽强的意识,从而加速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3.2促进学生对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

显性课程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隐蔽课程则不同,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课堂之外,还广泛存在于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之中。可以说,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各种心理因素介入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这就是说,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前者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它对认识过程及其效果有很大影响;后者则直接涉及学习本身。”体育隐蔽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体育教育实践重要任务之一,体育隐蔽课程是发展学生非智力的重要手段。

3.3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于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胜利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具有的独特社会化。这个社会不仅需要我们有鲜明的个性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更需要人们以良好的、积极的个性,将人类引导到和谐、健康的未来。然而,良好的、积极的个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培育与塑造。体育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课内外适当的言行举止,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隐蔽课程要素,可以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社会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4.落实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方式

4.1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地的开放、器材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体育场地面积大小,体育场馆是否向学生和老师开放、是否收费,器材的种类、质量;体育馆内环境、照明等条件的优劣,空气的质量、噪音对学生的影响,等等,都直接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

4.2注重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广大师生员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和德育、智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因此,要注重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更好地熏陶学生,使体育隐蔽课程更好地实施。

4.3加强课外体育社团的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在陶冶师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师生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知度,达到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成立各种社团,每年招收新会员,定期举行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各种比赛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4教师提高认识,以身示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卓越才能影响、教育和培养学生。教师必须懂得自己在课上课下除了运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教法以外,也要兼顾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无意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它往往对有意识学习起到补充、升华的作用,可以弥补有意识学习中学不到或难以学到东西的不足,并且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

5.结语

体育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它主要以隐蔽性、多样性、持久性、迟效性为特征。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其作用的方式却与显性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充分认识到隐蔽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103.

[2]孔祥.浅析高校体育隐蔽课程[J].体育世界・学术,2008(03):07.

[3]房斌.关于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06):08-10.

体育课程篇8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以往传统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教学活动和社会方面的需求,而传统体育教学中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混为一谈的观念也不再适用于现在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教学中,常常会忽视教学方式与过程,此方式过于形式。人们的体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而来体育教育的效果,如何增强人类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了世界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受到教育学家们的关注。要从质量上提高体育教育,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为体育教学重要环节。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核心,是其开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取决于体育课程的设置。

1 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概述

1.1 体育课程概述

所谓课程,指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学科的全部内容的进程。宏观来说,课程指的学校为了可以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教育内容及进程的总和,包括了教师所要教授的各类学科,同时执行有目的、计划的教育活动。微观来说,课程指的是某一个学科。

体育课程主要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加体质、提升体育素养目的的一项公共课程。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过程当所***存在的,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所占有的位置极其重要。目前,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运动知识、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科学、系统的训练,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当前的阶段当中,在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的有关内容,社会发展形成了科学、科学、系统第的教学方式课程。其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和教学方式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在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展对于学校的基础工作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方法。伴随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课程慢慢变得全面、广泛,成为构建当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1.2 体育教学概述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构建了特殊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通过这一形式教师有上旬、组织、计划引导学生自觉、积极进行学习,同时快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技能,让学生的素质可以全方位提高,让他们可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课程标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进行教育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等。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体育目标的实现。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使用一些系统模式和体系,形成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使用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掌握健康知识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关系

2.1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相互***

从科学的角度总结分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两个相互***的在教育教学领域。课程和教学对象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因此,在实践中,体育课程与体育之间形成两种不同模式的概念和标准,但它的本质是***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课程理论是一门研究各种教学课程和专业概述。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和学习是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简单来说,就是指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工作,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来对课程进行评价,即被称为标准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学的核心工作是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和学生的学习范围是课程概念重点强调的部分,教师的一种行为模式。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一直把体育课程当成教学理论的研究,同时课程理论已经得到了教学工作的认可,成为一种教学体系之外的***的学科模式。社会的生产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引进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并慢慢形成作为教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2.2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相制约、促进关系

这两者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体育课程及体育教学所在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它们互相之间不受影响担忧相互弥补。当前,科学技术在不断提升,引入了多种理念,而这些理念是具有先进性的,这让两个学科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在不同程度上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着。体育课程设置会直接对体育教学的挂果、效果产生影响,之前学生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没有新意,忽略了学生对学科的感觉、兴趣和积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构建简洁的知识体系,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认真的分析,从实际角度出法,提出有效学习方法,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展开,以此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的成绩,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认真适当的构建体育课程的内容,可以促进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健康的发展。

体育课程篇9

关键词:整体德育;德育课程;课程体系

Contentabstract:Themoraleducationcurriculumconstructionwasmustthedeepresearchtopic.Theauthorinviewofthetraditionalmoraleducationcurriculum’sflaw,andlosescomparedwiththeChineseandforeignmoraleducationcurriculum,proposesthewholebigmoraleducationcurriculumsystem.Thisnewcurriculumsystembyintheunderstandingmoraleducationcurriculum,theactivitymoraleducationcurriculum,inthesystemsignificance’smoraleducationcurriculum,theatmospheresignificance’smoraleducationcurriculum,therecessiveunderstandingmoraleducationcurriculumandtherecessiveactivitymoraleducationcurriculumiscomposed.

keyword:Overallmoraleducation;Moraleducationcurriculum;Curriculumsystem

前言

在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治与道德素质的德育中,各种教育因素(体智德美劳各育)、各种教育力量(家庭、学校、社会)、各种教育影响(经济、社会、***治与文化)以及各种教育形式(活动教学、学科教育与环境中的体制和气氛的教育作用)是各成系统并各以整体的形式发挥其全息整体教育作用的;同时,各个系统又是以特定方式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对学生发生综合性的教育作用的。因此,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德育课程的改革问题:1.根据系统论与全息论关于整体系统与全息联系的观点,我们提出以体立德、以智启德、以美冶德等方法与途径;2.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全息对应的整体教育与整体德育;3.发挥全面参与社会整体生活(经济、***治与文化生活)的德育作用;4.建立由两类正规的、显性的课程与四类非正规的、隐性的课程组成的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体制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气氛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以及前两类德育课程中“隐性的”或“潜藏的”德育“课程”。

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认识性德育课程。认识性德育课程也称理论性德育课程,它是通过有关思想、***治与道德的知识、观念与理论的学习与教学(育)去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甚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这种认识性德育课程与传统的德育课程相类似,或者说是从这些课程“原型”中脱胎而来的。但是,无论在目的与任务、内容与途径(或组织形式)、过程或规律、原则与方法乃至效果的测试与评定等方面,这种认识性德育课程与传统的知识性德育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欧美国家德育课程发展史看,从学校教师、校长对学生进行的比较零碎的劝诫、说教、讲演,到《圣经》学习、公民课、社会课、道德哲学、哲学研究、道德科学等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德育课程,都属于从知识、理论角度入手培养学生道德品性的知识性德育课程。这种传统的知识性德育课程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法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在欧美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也正是从那时起,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等因素才受到人们的批评与否定。当时,从理论角度对这种“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是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等论著中,杜威批评“传统品格教育”中直接讲授道德规范或美德知识的方法与方式实质上是将道德教育变成了“特定的问答教学”,“关于道德的功课”,因而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效的。

对于欧美学校中传统德育课程的性质与效果作出科学的否定性评价与批判的是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桑与梅领导的“品格教育研究会”对当时的德育——“品格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人们在口头上主张诚实是道德的价值,但与他们的实际行动毫无本质关系,一些要欺骗的人在口头上会与不欺骗的人一样或者更激烈地反对欺骗;教师在班级内认为的诚实的人数与实验测量出来的人数不相符。

这一科学角度的研究与前述社会变化、理论家批评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证明了传统德育课程,特别是知识性德育课程的不合理性与无效性或低效性,而且直接导致或加剧了传统德育课程在学校中的被否定与消失。

从中国德育工作的最近几十年历史与现状看,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有如下三类:1.名称不一的各种“正规”德育课程,如公民课、大学生修养、法律基础课、思想品德课、中共***史或中国***史(及国际共运史)、***治理论课以及各种集会与活动中的道德谈话。我们将这一类课程称作“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2.课外与校外各种班、团活动及其它校内外德育活动。我们将这一类称作“活动性的”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3.“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即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作用。这种德育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其积极作用,而且现在仍在发挥作用。但是,从具体的分析看,这种德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表现出繁多、过量而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不完整、在应该予以重视的地方没有给予注意的问题,例如,上述第三类德育因素或德育“课程”经常因为它是隐蔽的或无形的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第二类各种旨在德育的活动在多数情形中常常会变成各种单纯的道德行为“训练”的活动,从而在实际上效果不大。至于第一类各种“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在这种德育课程中,被用来教给学生的是被编成各种形式的教材或教科书和学习资料中的“有关道德的”知识(KnowledgeaboutMorali-ty)或“道德方面的”观念(IdealsaboutMorality),它们是伦理学与道德学或道德社会学中的知识内容或观念体系,是非道德的(Unmoral)知识与观念,而不是道德与道德教育意义上或范围内的“道德知识”(MoralKnowledge)与“道德观念”(Moralldeals)。对于前者的教育与学习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智育范围内伦理学的知识性教育与学习,只是一种“特定的问答教学”或“关于道德的功课”;而对于后者的教育与学习,只要其正确合理,就是一种真正的德育意义与范围内的教育与学习,它将会在

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真正能影响与指导其实际道德行为的那种道德认识、道德信念或信仰。第二,在学校的这一类德育课程中,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接受愿望的现象。第三,知识性德育课程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缺乏自身的稳定性、逻辑性与科学性。

体育课程篇10

关键词:体育课程;舞蹈;教学;探索

前言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教学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目标,也是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的长期目标。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探索,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审美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将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策略,更好的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一定的实践调查发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课程长期以来作为选修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相关活动参与程度不高。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活动内容简单、缺少一定的变化,更难以满足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需求。其次,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针对男生、女生选择的活动内容差异较大,男生大多是竞技性强的活动,女生大多是参与观赏性的活动。加之体育锻炼和活动的时间较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提倡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的拓展教学思路,打破现有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在综合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特征差异,选择将体育课程融入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对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通过融入舞蹈教学,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固有看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通过融入舞蹈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固有看法。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可以切实的体会到优美的舞蹈动作,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快乐的感觉。而坚持舞蹈知识的学习及动作的联系,需要有较好的体力。为了更好的学习舞蹈动作,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学的训练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因此,通过融入舞蹈教学,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固有看法。

(二)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促使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优秀

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的探究工作中,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优秀。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可以逐渐体会到身体会舞蹈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境界,对于其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也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到训练活动中,不断展示自身的优秀。因此,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促使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优秀,对于体育课程的发展也很重要。

(三)通过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舞蹈动作中蕴含的体育精神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舞蹈动作中蕴含的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应逐渐实现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舞蹈学习与参与体育课程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舞蹈动作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也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通过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舞蹈动作中蕴含的体育精神这一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中,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探索,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及舞蹈教学的优势,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的接受教育。将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一方面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时代精神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重视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探索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侯兰鹏.体育课程中引入舞蹈教学的可行性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3,(7):100-100.

[2]李亚楠.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3):122-124.

[3]郭剑华.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功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336-337.

体育课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体育课程10篇

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教程。(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学习

国际金融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学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题目在哪里可以搜,国际金融学专业。

学习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品德课题论文,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论文推荐,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对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嗣后,《中

学习

课程整合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整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整合论文,课程小论文大全。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

学习

国际金融课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课程总结心得,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从事高职教育近十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金融类课程教学,如主要负责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以及也参与过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

学习

医疗机构年度总结模板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机构年度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总结模板。ZhuhaiBranch,BeijingNorm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087,China[Abstract]Anotableeffectofoutpa

学习

电子商务毕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毕业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商务毕业题目及内容怎么写。你或许还难以置信,因为你是个最实际的消费者,你从不放心在网上看货、交款;又或者你曾经也上网购物,觉得电子商务也不过尔尔。999年到2001年是中

学习

新课程改革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20年来的故事,新课程改革讨论内容。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

学习

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如建构课程、整

学习

审计风险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度高案例,审计风险事例及感悟。(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就是如此,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内的大多数的国家的审计准则也是这样理解的。原因在

学习

国际贸易课程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要学哪些课程,国际贸易课程。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

学习

统计学课程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统计学课程表。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课堂教学的小型远程系统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网络的

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各种理论汇总,教育学心理学合集。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

学习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改革论文题目,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论文。2.1明晰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

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心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教程。(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学习

课程整合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整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整合论文,课程小论文大全。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

学习

国际金融课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课程总结心得,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从事高职教育近十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金融类课程教学,如主要负责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以及也参与过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书。1、是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日渐深入我

学习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微课小论文题目,数学微课比较新颖的论文。Designandresearchofmicro-lecturebasedonubiquitouslearningHanYujuan(ZhejiangRadioandTelevisionUniversity,Han

学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内容包括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归纳。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类课程

学习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论文题目,关于微课程论文。一、微课程的简介“微课程”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将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内容压缩成在60秒内的知

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问答。(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