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篇1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网络课程 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课程任务
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为后续的网络工程调试以及相关的课程做前期的引导和铺垫。课程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认识过程,培养学生作为网络管理员所具备的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相关的综合性质。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互补
(一)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实施项目教学
课程由最基本的计算机双机互联对等网组建、星型网络的组建等项目组成,同学们在网络组建的过程中学到了计算机网络的组建技术,实现了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讲解基本网络的组建过程和一般网络知识,教师讲解结束,用演示法把网络的组建过程呈现给同学,学生经过听、看知道网络的组建程序。利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制作,学生在项目组建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技能的积累。
(二)课堂教学以引导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引导法:从实际问题入手,导入课程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由学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
演示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易懂和信息量大的效果。通过演示如C***A/CD的原理、令牌环和FDDI的工作过程与不同、以太网交换机MAC的学习过程等FLASH,90%以上的学生反映: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对于实践性操作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向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由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小型网络的组建,把学生在组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集中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现场教学法
通过参观校园网和网络机房,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首先有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原理从身边实际的网络开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业余时间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辅导班,举办各种网络技能竞赛,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学生通过各种网络认证证书率接近95%以上。
(五)以赛促学法
本课程组每年都组织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有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撰写学习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组建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 课程的实验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为后续课程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 本课程由多个项目组成,由浅入深,紧扣网络组网技术的发展逐步展开。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讲解、演示后进行实际网络的组建,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学生在学会网络搭建的同时,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项目根据岗位需求变化、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灵活组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根据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的实习成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全面了解掌握网络知识和基本组网技能,到达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考试等改革举措
(一)作业的改革举措
作业形式中,不仅有传统的书面的回答问题式的作业,也有课题式的作业。课题式作业有些是教师指定的课题,有些是学生自行选择的课题;有些是需要学生单独完成的,有些是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完成的;有些是以报告的形式完成的,有些是以作品形式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处世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二)考试的改革举措
摒弃传统的基于理论教学的全笔试考试模式,确立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办法,形成性考核和期末每人一题的开卷操作结合。具体的措施有:
实践与理论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知识考试,又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
仿真与现场结合。也就是说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例如我们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成绩也计入考核范围。
结果与过程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正常的工作过程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老师与学生结合。也就是说实训考核和平时作业的成绩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评价结合进行,变传统的教师主导为师生共评。例如在实训和平时作业中有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不可能单***匹马地工作,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这就一改传统教育中学生听课、实验、考试几乎都是***完成,缺乏合作精神的培养的弊端。在项目结束后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评,然后老师也进行相应的评定,最终两项结合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更为客观地测量出学生能力的实际水平和完成实际任务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要[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2
关键词:CDIO理念;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一、引言
CDIO理念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其主要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作的生命周期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具主动性、实践性。而基于CDIO理念的培养大纲中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CDIO教学大纲的首要教学目标便是建立原理清晰的教育结构,在获得高级目标集的同时可提供完整、清晰的主题集,并最终实现评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日后是要进行工程业、计算机网络业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即在现代运作团队中可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较为复杂的工程产品、系统。第一,要求学生能对网络应用的优缺点进行整体性的评价。第二,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技术设计网络应用,并可对网络进行良好评估。第三,要求学生以设计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框架为基础,可设置良好软件环境,其中包含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种,从而维持网络可正常运行并对网络性能进行合理评估。第四,要求学生可以对网络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文档管理、系统中软硬件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同时也要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正确评估。
三、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要结合课程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可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即网络系统评价、技术原理应用、网络软件环境构建、网络管理。第一,网络系统评价:该模块的主要教育核心便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对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原理之前,由于其具有极强抽象性,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认识进行全面调查,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正确对网络系统进行评价之后,便在其脑海中构建起网络的基本雏形框架。其中主要内容例如计算机网络历史变迁、网络应用、计算机单机形式、网络环境、文件处理、远程电子邮件发送等基本应用。让学生从对计算机网络初步了解进而逐渐提升层次深度,最后延伸到对网络成本、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第二,技术原理、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形成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形成理性认识。主要内容可涵盖:OSI7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常用协议等。根据CDIO理念,教师可以将模型中知识点顺序由高到低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知识跨越,因此教材编排的顺序也应符合这一顺序规律。第三,网络软件环境构建:该模块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软件与应用的设置办法进行掌握,需要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程度,同时要基于项目应用为标准来进行网络软件环境设置。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器信息设置、服务器端网络操作、应用软件系统服务等。第四,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模块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是网络资源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等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例如资源的控制、使用、跟踪、监控,同时也包括打印机队列管理、外部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知识。
四、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活动
在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制定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发展性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设计的实践项目要具备极强关联性,并最终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整体。虽然实践项目来源于实际应用,但并不是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要允许学生对项目进行反复实验以期在失败中不断累积经验。同时实践项目的延伸性可通过学生自身发挥想象、技术来实现,例如在对学生配置子网划分的任务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将一级子网进行划分,但对多级子网的划分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来发挥,以此来提升学生在实践项目操作设计中的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评价方面,首先在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设备性能、价格、安全性的基础上,来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优缺展开讨论,通过收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类型之后可以描述出它们工作时的基本过程。在培养学生构建网络系统软件的实践项目过程中,可以从系统环境设计、网络环境设计、用户环境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例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原理提升到可以实际对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层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能力、技能掌握程度,是培养优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杨运涛.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05):244-245.
[2]周如旗,袁学文.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2,8(08):90-94.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3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增长最快的IT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如电力和电话一样,它使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进展并产生了许多相关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务,远程教育等,对人类生活生产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提到了桌面。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背景知识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由于大学现在授课计划制定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开设的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就是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而且,这些课程所占学时通常都比较少,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 OSI 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1]。
1.3 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 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2]。
2 教学探索与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3]。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
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4]。
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 “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 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 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 Cisco公司的Packet 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时代很多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特点是知识面广,技术发展快,为了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要不断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力争在以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33-34.
[2]刘彦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陈洺均,黄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22,174.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4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80家典型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了120个专业技术人士的工作技能。确定本课程应从工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网络、分析网络、挖掘需求,学习并掌握工程招投标、工程实施、工程监理和验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网络架构、设计技能和工程实施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六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网络工程基础。主要内容是网络系统与集成的概念、质量标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资质要求。
第二个模块,是网络工程需求分析。网络是为用户而建,被用户所用的,应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本模块的理论课主要讲解网络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路径、应用约束、网络工程指标的确定以及结构设计方法等。实训课的安排可以参考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的理论,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用户、网络公司和工程监理三个角色扮演,感受需求的分析和获取过程。
第三个模块,是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理论课内容主要讲解网络工程设计的原则、行业标准、安全等级保护知识等内容;实训课安排可以是先查阅资料,以获取相关设备的规格、型号、参数、性能和运用场合规定,完成网络拓扑***的绘制。
第四个模块,是网络工程预算。主要是指导学生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中各设备的市场价格、工程的建设费用等编制工程预算表,提交用户单位审核。
第五个模块,是工程组织与实施,重点是项目管理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将学生分组,在网络综合实训室或合作单位的施工现场完成。
第六个模块,是网络工程监理和验收。授课时,先进行分组,每组派出一人对建设小组的工程进行监理,项目完成后,小组间对照当初的网络设计进行验收,给出项目验收报告。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新学期第一课,使用展示法,向学生展示一个大型网络公司招聘网络技术人员的海报,海报上含有对网络技术岗位的具体要求,这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职业岗位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讲到资质、标准和招投标过程时,可从档案室调用真实的招投标文档资料,向学生展示、传阅和分析,使学生对招投标过程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讲授理论部分时,以问题为中心,运用启发式原则,使用提问、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电子演示文稿、电子教室、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多维教学环境;在语言运用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和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是指带领学生认识计算机房的局域网络,认识网络专业实训室的组网结构,认识楼宇汇聚和接入电井的网络设备,最后与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联系,安排学生到校园网中心机房,由中心机房管理员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整个校园网络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现成的教学实例,使得学生摆脱了抽象的网络规划和结构印象,对网络的学习做到触手可及。课后要求学生根据现场教学内容分别画出逻辑结构***,注明所有设备的型号、参数和作用。平时的网络实训实行分组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针对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在改善网络系统的性能方面,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实现探究式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间的竞赛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教离不开学,强调学首先要了解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先导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工程单个微观模块的基础,但这些知识是孤立的、分散的、不系统的。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宏观的层面将微观的技术进行整合,寻找贯穿的脉络,使得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对网络的认识。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贯彻整体优化、交互性、愉悦性和开放性原则,充分运用课程学习网站、电子演示文稿、电子教室、网络教学、虚拟机、仿真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或技能的一体化现代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有效的资料。
三、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动态过程考核与期末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平时动态过程考核是指对网络文档的编写质量、实训报告编制情况以及小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小项按百分制打分,将这些小项分进行平均后,按50%的比例折合到课程总成绩中。期末综合技能考核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按百分制记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评价过程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有利于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专业的正向发展。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研究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网络应用系统的普及,网络人才需求倍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在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是其中的主体和关键。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普遍存在实验教学薄弱、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是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和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2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网络工程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应用技术,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应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规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研究,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等工作。
3课程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所包含课程的种类较多,明确各门课程间的支撑关系是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前提。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不同高校在进行网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时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把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在表1所示的各类课程中,网络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固定,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基础;网络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弹性,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网络工程类、网络管理类、网络安全类和网络编程类课程则分别针对网络工程专业不同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上各类课程所讲授的知识既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支撑关系,各类课程间的关系如***1所示。
从***1中可以看到,网络基础类课程是其他各类课程的基础;网络管理类课程需要从网络工程类课程中得到知识点的支撑;同样,网络安全类课程需要从网络编程类课程中得到知识点的支撑;而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类课程间又存在相互补充的情况,例如: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网络安全又与具体的网络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明确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更好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根据各门课程的支撑关系,按顺序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分类
4.1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
通过研究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体系结构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方向和种类较多,涉及到的实验教学内容则更为繁杂。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有以下特点:
(1) 实验方式不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形式,包括:演示类实验,例如网络设备认知实验;操作类实验,例如物理线缆制作与设备连接实验;设计类实验,例如网络协议编程实验;综合类实验,将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的复杂实验。
(2) 实验设备不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不同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实验设备,例如:网络应用系统编程类实验只需要网络环境内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实验则需要性能更好的服务器;而某些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类实验需要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核心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实验设备的不同除了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设备使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网络编程类实验可以采取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方式进行,而某些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类实验需要多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
(3) 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由于计算机网络类实验的实验方式和实验设备差别较大,因此实验的复杂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某些实验只需进行相对简单的操作,例如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双绞线的制作等;某些实验需要在深入研究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在核心网络设备上进行实验,例如防火墙和IDS的配置实验。
4.2实验教学内容的分类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具有实验方式不同、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和实验的复杂程度差别较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实验进行分类,以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这里把计算机网络各类课程的实验分为基本和提高两大类,如表2所示。
由于网络基础类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这类课程的实验内容较少,且都属于基本类实验。网络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新型网络或热点技术,因此这类课程的实验内容没有在表中给出。实验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把每类课程中与重点教学内容对应、具有代表性、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的实验内容列为基本类实验;把每类课程中难度较大、涉及的技术和设备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归入提高类实验。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所给出的分类只是一种参考形式,不同高校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师资特点、实验室条件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5实验的开设和考核方式
5.1网络实验的特点
传统的实验教学只包括课堂实验方式。随着高校教学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需要。首先,某些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不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有着较大差别,如果仅限于规定时间的课内实验教学,则会出现部分学生通过做实验达到了帮助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用技能的目的,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实验的情况;其次,有些计算机网络类实验,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配置,需要在精密、昂贵的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由于价格等方面的原因,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台,需要分组使用,这样同一组学生中,有的学生操作较多,得到了较多的实验机会,而有些学生操作较少,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基于以上原因,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应仅限于课内实验,应该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革。
5.2实验的开设方式
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开设方式是提高计算机网络类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表2中的基本类实验是各类课程中的重点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适合采用课内实验的方式进行;对于提高类实验,可以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实验室条件,采用课外开放实验的方式进行。
对于基本类实验中某些难度较大或重点的实验,可以采取以课内实验为主,以课后开放实验为辅的方式进行。
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机网络类实验教学包括以下步骤:
(1) 教师在课内实验中通过提问、检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关键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教师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纠正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后通过预约的方式与学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确定开放实验的时间、人数和实验内容
(3) 预约过的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外的开放实验,教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指导
另外,在阶段性教学结束和考前复习等教学阶段,可以安排针对特定知识点,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5.3实验的考核方式
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可以规定学生在完成每门课程中的课内基本类实验的基础上,以开放实验的方式选作规定数量的提高类实验,即基本类实验为必修实验,提高类实验为选修实验。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部分构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必需的实验,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这种实验的考核方式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又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6结论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基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能够让学生学到切实可用的网络实用技能这两个原则。理清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体系结构,合理地选取实验项目并分配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将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受限的问题,经过改革后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继升.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J]. 计算机教育,2007(6):25-27.
[2] 张铮. 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0):163-166.
[3] 綦朝晖,吴江文.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8(4):31-34.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6
1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概述
1.1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意义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新形势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推动知识产业化和增强高校学生毕业后岗位能力的有效方式。计算机网络是更新速度快、能力与素质要求高的行业,在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够定向招聘人才,减少员工的二次培训,实现就业零距离。此外,高校所开发的新知识、新技术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高校在与企业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能够及时通过企业获取市场需求信息,针对市场进行科研和学生教育的培养,促进高校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1.2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连贯性,并且技术更新速度相对于其他专业要快很多。高校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学科体系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的问题。企业与高校合作局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中仅仅局限于学生毕业后的招聘,而没有将企业研发课题与高校进行系统的合作,高校知识转化为实际利益的效果较弱。校企合作平台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效能,高校学生无法获取企业设计及开发实际需求,不能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企业也无法从平台上获得对于企业发展有效的设计方案。
1.3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方法
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要做到课程内容连贯性强、课程与实际紧密关联、课程设计与开发内容可用性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要以由浅入深为原则,具有连贯性的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内容,利用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可实现企业与高校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技术内容,当完成某一门课程可通过校企平台检验学习成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上,其数据要以企业项目实际参数为学习对象,企业提出任务目标,高校做出任务分析和分解,并逐步完成,通过实际过程演练,让学生掌握技术要点。高校课程实施后,企业通过学生所设计和开发出的项目成果的实用性、易用性和可用性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2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设计
2.1设计思路
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是以互联网为通信方式,利用网络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平台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高校用户登录应用,另一部分为企业用户登录应用。高校用户登录可通过平台获取企业设计开发项目需求,了解项目的相关数据与参数。高校教师通过企业需求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与分解,对项目进行分层次教学。企业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企业所需设计与开发的项目,并能够通过学生所设计的内容进行选取与评价,获得可用内容。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应用流程。
2.2设计工具介绍
本文所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是以系统采用.net平台,VisualStudio,net开发环境,.netFramework基础结构和SQLServer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采用B/S架构体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系统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
2.3功能模块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根据企业与高校的需要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模块可分为系统登录模块、项目模块、课程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用户要登录系统,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才能登录成功。根据用户注册身份,可以自动识别用户是企业用户还是高校用户,针对用户属性跳转到对应界面。用户登录模块,需要用户名和密码,与相应数据库表中的员工名称和密码一致才可以,如果用户的信息输入正确无误,则用户就可以成功登录,并将登录信息记录到日志中;如果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或者密码出现错误,则会为用户提供错误信息,提示用户输入有误。本模块中,还设计有一个功能,就是在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的情况下,用户所录入的信息会自动保存在系统用户数据库中,当同一IP地址访问系统时,数据库会对用户做出判断,用户在不清理IE缓存的情况下,系统将自动跳转进入系统,而无需用户二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项目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中分为企业项目、项目课程分解、项目教学和项目设计与实现。企业通过平台企业所需内容,在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中选择优秀的作品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教师通过项目平台将企业的项目进行分析,并分解成为阶段性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学习,并将设计灵感融入在项目开发中,将最终的学习成果变为现实。
课程模块:课程模块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组建项目实训、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技术综合实训、网络操作系统、Web应用技术开发实训、RedHat应用基础、Oracle数据库及应用、多媒体技术、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网络信息安全、LAMP架构与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脚本语言与动态网页设计、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技术及应用等。企业项目往往需要多种课程综合运用才能够实现。因此,教师在项目分解中,应与学生真实水平为中心,由浅入深进行教学,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维,辅助学生发挥出高水平的创造力。
2.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领域,数据库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集合,属于数据组织的范畴。对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是根据一定的结构来组织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数据库选用SQLServer2010作为基础管理软件按照网络平台需求划分出用户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课程分类信息表、项目信息表、项目评价信息表等。
3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对比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58-04
中***分类号:G642
当前,社会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开发、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它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因此,一方面,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全国授予网络工程学位的院校大约有260所;另一方面,各种网络课程深入到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数理、管理等多个专业,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由于学校层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资源配置不同,使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又有众多的共性。
在美国各高校中,电子相关专业也有大量网络课程,本文仅以笔者访学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方式,探讨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改革。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网络知识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大学中网络知识教学所占的比重也将得到提升。
1 网络课程设置的对比
先来谈谈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设置情况。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简称为UIUC)是伊利诺伊大学三所分校中最大的一所公立学校,位于厄本那一香槟两个小镇上。UIUC工程学院里有两个系与计算机网络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CS)和电气计算机工程(ECE)。CS系偏重计算机,ECE系侧重电子电气。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人员上都是相互交叉的。很多教授既是CS系的教授,也是ECE系的教授。CS系有4个本科学位,ECE系下有2个本科学位,我们仅讨论CS系中的计算机科学学位和ECE中的计算工程学位中面向网络方向开设的课程,在这2个学位中,都按照技术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些特殊领域的方向课程。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在这2个学位课程中,课程名称相同,课程内容相同,课程编号不同(如ECE438与CS438,课程名称都是“Communication Networks”,同一个老师上课,因此是同一门课程)。
再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课程设置。下面以济南大学(下面简称为UJN)为例加以介绍,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下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我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计算机科学方向(CS)和网络工程(NE)专业为例,来进行分析。在课程编号设置上,我们采用同一门课程相同编码的方式,即“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中编号都是12305030,这样学生通过编号容易知道是开设的同一门课程。
表1所示2012年秋季UIUC和UJN两校的本科生网络课程设置情况。UIUC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与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致一样,“Distributed Systems”与“分布式系统”近似,“Wireless Networks”与“无线网络”相似。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开设的网络课程相对美国高校偏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科学方向,开设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太少,并且缺少与网络的新发展和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如“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当今的互联网社会,计算机就是网络,没有网络,计算机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所以,网络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需要大力增加的内容。从课程的学分设置来看,美国高校的高级课程占的学分要比基础课程学分高,而我们却缺少高级课程,基础课程学分有高有低,相对混乱。
2 课程内容的对比
UIUC的网络课程在两个系中开设虽然相同,但是不同学期由不同教授讲授,一年开设两次,春秋学期都会开设,分别由CS系和ECE的教授来讲。不同系教授讲同一门课程,但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CS系教授讲网络知识多一些,而ECE教授侧重电子通信方面会多一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学期的课程修学分。
以下是2012年春季CS系教授Robin Kravets与2012年秋季ECE系教授Nitin Vaidya分别讲授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内容与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比较,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UIUC的网络基础课程都是以Unix网络编程作为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是后续项目编程的基础。这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存在的一大缺陷,我们的多种版本的经典网络原理教材几乎都是以多层体系结构的构架来分章介绍,涵盖计算机5层体系结构,从物理层,链路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到应用,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很多教材根本没有提及网络编程部分的内容,或者放在教材的最后章节中简单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网络原理后,仅仅知道网络各层结构,没有真正从编程角度去学习。
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后续学期会陆续学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课程,因此,在这个专业中并没有覆盖“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学生而言,因为缺少开设后续网络相关课程,就使得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过于单薄。
再看国外大学对这一门课程的设置情况,由于不同教授的讲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侧重面不同的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且是以5层结构为核心,围绕5层结构从下往上,或者从上往下来讲解,内容相对陈旧,这些应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3 课程考核方式的对比
以UIUC开设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本科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例,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总成绩由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项目成绩4项构成,如***1所示。在美国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时,评定分数的标准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分类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而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总成绩由四项构成:点名、作业、实验和期末成绩。从***1中可以看出,中美高校的网络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与美国高校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相比,我们的课程考核普遍缺少期中考试一项,而增加期中考,试,会在学期中间督促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也能减少学生期末临阵磨***的投机取巧现象。另外,从***1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程实验评价占比与美国大学的项目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例是有较大差异的,我们的实验成绩占10%,而UIUC编程项目是占分值最高的,达到35%。这说明国外高校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我们,我们课程的实验是与讲课内容结合,讲了一章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本章内容去做验证性实验,验证类试验偏多,综合设计型试验较少。而国外的项目成绩来自于开学初老师布置的编程项目,分组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编程,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尤其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是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由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验内容过于零散,系统性不强,缺少贯穿课程的项目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没有后续的网络课程内容,所以应该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内容。
我们课程的作业和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性的题目、概念性题目居多,导致一个班级的作业答案就是少数的几个版本,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国外高校的作业题目则极少有概念性的,多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抄袭作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应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重,增加主观思维类题目所占的比重,增加期中测试,并将期中成绩计入最终成绩,形成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8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企业信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中所列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为使该课程能够对普通高校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笔者对该课程的定位、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讨论,并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课程对象的特点
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普通高校学生可能来自各种专业背景,对课程内容会具有一定的预期。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2010年12月已经达到4.57亿[2],对于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和应用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属于基础课,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具有哪些特点?他们具有怎样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背景,又可能从事哪些形式的工作?
我们经过对几年来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测试和毕业生的去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由于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即使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也具备使用网络的经验。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包括实验)会占据一定篇幅和时间,但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基本应用并不陌生。
2)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门课程外,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学生所具备的其他前序课程很难预知,这给课程的开设和内容的选定带来困难。
3) 学习本课程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工作。
2计算机专业和非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的区别
与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相对比,非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有以下不同点:
1) 可以确定与计算机有关的前序课程,但后续课程则无法确定;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前,一般已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继课程可能会有“组网技术”和“TCP/IP”等。所以,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
2) 目前一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48学时(包括实验时数)左右,课堂授课学时在32学时左右。而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简化,比较适合于工科专业的学生。但对于人文、经管类专业,则显得比较艰深,且应用方面的内容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
3) 由于对网络应用的熟悉和对深入学习网络应用的预期比较难以满足,造成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兴趣减弱,选课学生数量减少。
3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如何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例如,传统的计算网络课程通常把重点放在网络理论,在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分层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3];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则把重点放在路由器、服务器配置和组网技术上[4];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偏重介绍HTML、网页设计和网络程序设计等[5]。
对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学习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所学的内容很难转换成为实践技能;如果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可能难以保证;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中,如果需要学习网络编程,一般需要有程序设计方面的前序知识。
这样,一门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课程内容应该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知识内容有传承、有区别;
2) 应该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时可能用到的知识;
3) 由于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应用系统可能涉及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网络编程、数据库等诸多内容,即使不能一一尽述,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模型和实例进行这些知识的普及和训练;
4) 有一定的理论内容,便于学生深入对网络知识和理论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在课程定位、教学实验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等作了以下改革和调整。
3.1课程的定位
为学生日后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应用技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准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
3.2教学和实验内容的组织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与选课学生的交流,我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成四个方面:懂、建、管、用。
1) 懂:认知网络,了解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建:建设网络,利用各种网络设备和技术,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3) 管:管理网络,保证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数据安全和可用,进行网络信息和控制。
4) 用:使用网络,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NOS)、资源、创作软件的选择、比较、应用。
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构成1U1的比例,务求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可以转换成为工作技能,或能够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相映证。
3.3主要的改革内容
把课程的核心从网络体系结构逐渐转移到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上。换言之,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课程重点从以往的对通信理论的关注和网络建设技能的培养转移到运用、掌控和应用资源子网内的各类资源上来。
把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主要内容压缩简化,突出与企事业单位应用有关的内容;淡化通信子网的理论内容,说明当前网络技术中影响企事业单位网络应用发展主要因素和发展方向。例如,在因特网环境下,分析多媒体通信所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是网络化企业的主要信息技术模型。该模型2003年由Flashmap Systems公司()的Jeff Tash提出,并在企业界有重要影响[6]。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基础的构件主要可以分成六个方面:网络通信设施、主机(或智能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中间件、管理类软件。
1) 网络通信设施。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网络通信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并与其他广域网络相连,由于考虑到企业信息设备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和竞争策略,必须仔细规划信息系统的端接设备、服务器硬件、网络介质、交换、传输和安全设备以及广域网互联或因特网接入方案。
2) 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
由于在企事业单位中,两类设备在端接设备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普通用户PC和作为企业服务资源驻留并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用户PC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每位员工的生产和工作效率。现代PC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但也复杂和脆弱。一个简单的网络故障可能发生在应用软件配置、病毒作祟、操作系统缺陷、网络带宽、域名服务器故障等。所以,在用户PC和操作系统的选择、维护和更新上,必须有全局的规划和考虑,以便保证信息环境的正常运行。而服务器则是企事业单位具有全局影响的资源,尤其需要向学生介绍服务器设备中大量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应用。并考虑服务器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规划、选型和升级对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
3) 客户端软件(Clientware)。
因特网不同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的网络应用方式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的应用如万维网、FTP、电子邮件、Telnet之外,对等网(P2P)应用开始席卷因特网的带宽。无论是C/S还是P2P的应用模式,选择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的客户端软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4) 服务器软件(Serverware)。
服务器软件运行在企事业服务器上,其特点是多线程、多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为众多的客户端提供服务。由于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其工作性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网络的普及,服务器软件的选型、安装、配置、测试和优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
5) 中间件(Middleware)。
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有一类非常重要,又常遭忽视的应用软件,这就是中间件。中间件是在两个应用程序(或进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软件。在我们讨论的基于因特网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和网络之上,服务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端软件之间,管理类应用软件的之下,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管理类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应用软件。
6) 管理类软件(Manageware)。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转向B/S结构,也就是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因特网社区中,基于Web的管理类软件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它有以下特点:
(1) CMS的运行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架构中其他构件的服务。
(2) CMS门类众多、专业性强。大致的分类包括门户类、论坛类、e-Learning、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3) 由于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OSS)的存在和繁荣发展,直接采用CMS应用系统和进行二次开发可以缩短企业信息基础架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今天的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尤其是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实现可以由传统的IT技术开发方式转向资源技术(Resource Technology,RT)开发方式。
4课程内容与实验设置
在上节所述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常用的协议、应用方法以及企业信息基础技术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对企事业单位网络平台实际应用管理能力。因此,我们设定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以48学时为例,我们将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验按1U1安排,也就是24学时授课,24学时上机(参见表1)。
5重要的实验案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中,由于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的引入和实验学时比重的加大,对课程实验内容的充实、实验间的逻辑关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举出课程改革中,我们所设计的实验序列,希望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1) 客户端比较与评估。
作为一般的网络用户首先面对的是各类网络应用的客户端,学会选择和评估客户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以浏览器为例,由于浏览网页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而浏览器则是互联网应用中最常用的工具软件,它的性能、功能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我们使用因特网的体验和感受。由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网站(例如,大部分网上银行)是针对微软的IE浏览器设计的,所以针对IE浏览器的应用和优化内容属于必须的教学内容,而其他的别具特色的一些浏览器设计,例如,Firefox的属性页面对了解网页的设计、文字编码、媒体应用和链接非常有用;谷歌Chrome的简洁、明快和高效也与IE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作为C/S的典型应用,腾讯QQ和谷歌地球也是用来反衬B/S应用的客户端选择和对比的重要案例。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客户端类(Clientware)。
2) 小型服务器程序的安装与测试。
在Web服务器上以HTML页面超文本的形式企业内部信息,提供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构成了企业内联网的基本结构。在TCP/IP网络上建立并配置Web服务器是企业内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一款称为Xitami的小型Web服务软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安装、配置和网页的与测试。与之相关的实验包括简单网页制作(使用MS Office组件)、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软件的设置(大部分PC防火墙软件会屏蔽Web服务器的功能)、使用DOS中的网络指令检查本地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占用状态(***1)、FTP服务器资源以及实名和匿名登录(Xitami支持FTP服务和实名登录)。进一步的扩展实验内容包括服务器程序的参数定制和测试。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
3) 局域网上的协议分析器实验。
协议分析器也称为嗅探器(Sniffer),是网络实验中的重要工具软件,可以形象地展现网络通信的过程,例如,利用CommView对捕获的数据通信内容重新构建通信的“会话(session)”过程。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也许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例如,在讲授网络安全保障时,该软件分别用来针对PC、服务器进行通信进程和内容分析、安全保密通信测试和局域网健康状况的诊断等。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在网络通信设备、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两类组件的结合部,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
4) 标准服务器套件的安装与测试。
当前常见网站的构成,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案,一般需要包含Web、数据库、邮件、FTP服务器和中间件程序,例如,Tomcat + JSP + Oracle或IIS + ASP + SQL Server。我们采用的是Apache + PHP + MySQL方案,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有Apache Friends这样的优秀软件可方便非专业的学生实验;二是在PHP平台上,有无数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供选用。作为企业Web服务器的重要应用,Web内容的访问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企业网站,往往存在一些访问,可能需要在Web区设置访问许可机制。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并需要中间件支持。
5) 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定制。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与测试。由于不同的专业,需要、管理的内容大相径庭,所以在内容管理系统的选取上,有很大的空间。一般建议以门户类(portal)作为经典案例教
学,无论在系统配置、内容与管理、网站功能的扩展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作为课程的大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门类,分别布置,如师范类学生可以使用“魔灯”(Moodle,一款著名的学习管理系统),管理类学生可以选用sugar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可以选用osCommerce等。使用内容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验中用到的开源项目,一般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工程训练价值,是与社会需求和全球化的IT发展趋势一致的。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实验可以具有前瞻性,并直接发挥社会效益。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管理类(Manageware),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为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钥匙。
6) 上网内容管理系统。
本课程的大部分实验,可以直接在MS Windows环境下完成,这对完成实验和课程内容教学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但是,由于实际的网络环境大部分运行在Unix/Linux环境下,所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网上和实践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高校的网络实验环境中,为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来安装Linux和相关的服务器环境,存在一定技术、维护和资源上的困难;但是,安装一台Linux服务器系统(Linuz+Apache freinds),并为每一个选课的学生提供一个上网的帐户并不是特别的困难。
在此环境下,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使用Linux这类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完成上网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定制等。同时,又有明显的展示、比较、观摩、参考作用。从企业信息
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把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中间件(Middleware)和管理类(Manageware)整合在一起,起到一个综合性实验的效果。
在上述实验序列中,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① 对于课时较短的课程设置,可以选择上述的3)、4)、5)三类实验内容,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
② 对于课时较长的课程设置,可以增加“网页设计与编程”,进一步加工较细粒度的课程和实验内容;
③ 以上课程的进展方式,可以是“自底向上”(文管类学生可以从客户端内容开始),也可以是“自顶向下”(信息类学生可以从管理类软件开始)。对于后一种教学方案,我们在第一周就把“应用服务器(Apache Friends + CMS)”交给学生做内容管理系统的定制实验。这样,即使在较短的课时(如16学时+16机时的选修课)里,也获得令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以上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体现在我们的一些网络教课书和课程实践中[7-8],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这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和部分在职进修培训的教学中,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接纳和好评。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熟练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并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在2009年5月,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部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培训中,本文所涉的实验框架和内容得到参训的700余位高校教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70.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5.
[3] 王卫红,李晓明.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前言,ⅩⅢ-ⅩⅣ.
[4] 徐远超. 网络工程实用技术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目录1-3.
[5] David Powers. PHP与Dreamwaver基础教程[M]. 陈宗斌,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目录,1-3.
[6] Paul Gustafson & William Koff. Open Source: Open for business[R]. Fairview Park Drive Falls Church, USA: 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2004:14-19.
[7]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平台[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4-126.
[8]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6-28.
A Reform to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HENG Xiangqian
(Computer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Center, Xi’an Jai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教学方法
1 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机制,掌握Internet采用的TCP/IP体系结构及各层主要协议的基本内容及工作原理。为以后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着眼原理,重点使学生掌握本领域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协议基本原理。
2 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在计算机专业中, 《计算机网络原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这门课程抽象、理解难度大、理论性强,一直是学生和老师都认为难学难教的一门课程。各种各样的网络协议和算法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石,而这些协议和算法往往是复杂、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甚至在学习完课程后依然无法对网络体系的 分层有正确的理解。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巧用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遇到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人造”的事物,其中的概念,原理都是由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导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善用类比法,多用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例子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抽象,枯燥的知识。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 采用航空旅行系统的层次组织和运作来类比:在讲授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用邮***系统的挂号信和平信传递过程来类比;在讲授数据封装和解封装问题时,采用邮***传递中的信笺―信封―邮包―邮车的使用过程进行类比;在讲授路由算法、路由协议时采用旅行计划和实施过程、驾驶员行车问题等进行类比。这种类比的大量使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积累素材。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建立起共享的素材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
3.2 利用仿真软件,增加教学直观性
针对一些难点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客观条件所限,进行直接问题答案的探索有较大困难时,教师通过一些实验对所学原理进行验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使用Packet Tracer 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使用抓包软件Ethereal抓取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分解、分析进而分出数据包各字段。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消除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的神秘性,并培养了学生探究网络中到底有什么信息在传输、如何传输的积极性。可以借助网络侦听、数据包补货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等进行“证据”的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3.3 部分课时进行双语教学 ,使学生准确理解专业知识
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尝试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专业知识,又可以使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相互促进。因为这个专业的重心在欧美,知识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计算机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表述、词义和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诠释比较一致,并且有很多中文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实施“双语教学”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因此,计算机学科应当开展“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授课过程中,课堂讲解方式有以下三种:全中文表达;全英文表达;英文幻灯配以口头中文讲解。由于“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即使采用中文授课,学生都普遍认为难理解,更何况加上一层语言障碍,而且高职学生英语普遍薄弱,所以经过广泛咨询和学期中不断调整,也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证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最后确定使用英文幻灯配以口头中文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将重点、难点内容先用中文解释,然后认识专业的英文词汇、语句。
4 结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力求使抽象的网络原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更透切;尝试双语教学,使学生理解更精确。但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及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崔炜荣.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2(3).
[2]王红霞,刘丽.计算机网络原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大众科技,2006(8).
[3]武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 理论与实践 合理搭配
1.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教学与实验的结合是必然。我们通过近几年对本课程的教学,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验合理搭配的新方法,努力实现科学地结合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并从实验开设多方位、多元化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在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下真正让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开展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价值显而易见。学习网络知识要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消化书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并最终在掌握理论基础后能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2.1网络课实践性强,但实验课时偏少。
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大多数课程的课时都比较紧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实验课时一般只有8―12个,实在有限。在这紧张的实验课时内,只有用心设计和搭配实验,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2.2理论课忽视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认为理论和实验课有着明确的分工,因此在理论课上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忽视了课堂上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其实在理论课中合理搭配和穿插相关的实验很重要。教学经验也证明,在理论课上结合教学进度开设一些短小紧凑、和教学结合紧密的实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并不会因为实验而耽搁课程进度。
2.3实验内容单调。
当前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开设往往偏于单调,通常过多地集中于组网建网等工程性较强的实验。这类实践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实很有帮助,但总体实验内容不够丰富,而网络的内容却是多姿多彩,导致主要依靠这类实验对学习网络知识的帮助不够全面。既然计算机网络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那么只有开设多层面的实验,才能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计算机网络。
2.4实验空间局限。
传统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实验课,而实验课时本身又有限,导致难以在这有限的实验空间内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除了实验课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扩展实验空间。
3.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建议
要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作为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辅助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感观认知和深入理解。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动手实践能力。
激励新发明、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鼓励学生在实验课中对各种问题的变位思考和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宽口径、分层次、突出前沿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综合认识和全面理解。
明确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之后,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总结的实际经验,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做出几点探讨。
3.1理论课上合理穿插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要协调与相应理论课程的衔接,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要注重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网络中的原理一般都和实践结合,在理论课上要积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如配备多媒体演示设备,教室内开通网络,安装一些经典的网络软件,配备一定的网络设备,等等。针对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的教学特点,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互动方法、实物展示方法和仿真演示方法相结合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实践表明,综合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学得更加扎实。
3.2实验开设多样化。
针对以往实验内容单一、偏重于工程化的问题,我们经过实践和总结,认为网络实验开设应该多样化,除了工程类实验外,实验内容还可从多个方面开展。主要几个方面的实验具体开展概要如下。
3.2.1工程类实验。这类实验是以往网络实验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组网建网实验,如局域网的搭建,跨交换机划分VLAN,使用路由器进行点对点通信,等等。通过这类实验,学生能了解网络是怎样组建的,用到哪些设备和技术,各种网络设备有什么特点,这些设备又是如何配置的,从而能真正以网络管理者的身份介入网络,理解协议的实际运用,积累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缩短所学与所用的距离。
3.2.2协议分析类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应用协议分析软件(如Ethereal),或专门的协议分析仪(如Optiview),对典型的网络协议(如HTTP协议、DNS协议、IP协议、RIP协议等)进行分析。在实验前,教师可以给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分析具体协议的哪些方面,通过协议分析完成和掌握什么内容,等等。在有了类似的相关指导下,学生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分析全面。
3.2.3网络程序设计类实验。这类实验让学生在了解网络协议、网络软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动手设计实现网络程序。实验前由教师给出网络程序要实现的功能、基于的基本原理、具体的主要步骤等。例如,编程实现一个简单FTP服务器:要求在熟悉FTP协议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和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FTP服务器,可以设计相应的客户端来测试服务器的工作。
3.2.4综合设计类实验。这类实验往往需要多个方面知识的结合,可能涉及以上几个方面实验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拓展实验空间。
以往的实验空间通常局限于实验室,我们认为对于工程性强的实验,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主要将其安排在能够提供相关实验环境和硬件设备的实验室内。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新技术、新协议和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增加到实验教学中来,及时补充和修改实验教程、讲义和课件,根据新的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实验,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与大量实验,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有全局把握。包括以下措施。
3.3.1开发综合性课程设计。这种实验需要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一个实验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融合,无法在短短几个课时完成,因此该实验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配套课程设计。一般可由教师给出几个典型的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题。这种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一个考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多次沟通交流。这种实验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把网络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验中。
3.3.2举办网络实践竞赛。在开发综合性课程设计的同时,针对那些难度大、工作量饱满的实验(如实现和测试可靠的UDP传输、网站的设计和搭建、网络聊天软件的设计和应用等),我让学生成立实验兴趣小组,让其根据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内分工协作,依靠团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并参加比赛。
3.4保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教师除了不断加入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之外,还要及时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辅助工具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及时接触计算机网络方向的新设备新工具,使得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4.结语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之路,但是结合的方式应该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克服存在的困难,注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环境,紧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断更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关雪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实验室科学,2005,(4).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