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地理教学篇1
微课程;地理教学;价值;探微
继2009年微博,2010年的微电影、微访谈,2011年的微信,2013年的4G时代,中国已悄然掀起了“微”浪潮。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已经在中国播下种子,并开始生根发芽,微课程这嫩芽能否茁壮成长,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份子,还有待于各种实证研究。
一、微课程简述
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 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服务经理 David Penrose 于2008年秋首创的。
在国内,对微课程概念的理解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在2011年10月首次给微课程下定义,并经过不断研究探索,他在2013年2月提出了 “微课程3.0版”。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课程资源。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本人更倾向于胡铁生老师的观点,所以本文所讲述的微课程主要指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视频。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等特点。“短”即教学时间短,以5―8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即资源容量小,一般是小于100M;“精”即内容精致,方法精当,过程精心,效果精彩;“活”即内容鲜活,形式灵活。因此,微课程即将成为“微”时代***学习或移动学习的热门资源。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信息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国内微课程资源的不断研究、开发,优秀微课课例资源的共建、共享,微课程符合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具重要作用。
(一)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资源和创新平台
1.“微”学习,提效率,促成长
信息时代,教学网络资源内容全面,更新速度快,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困扰,比如在百度上输入“高中 地球运动 PPT”得出的结果是“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000个”。庞大的资源量教师没有时间观看所有内容,而且PPT课件中插入的某些视频或文件经常看不到,想有效的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真的很难做到,因此很多地认为,教师***一课件,经过简单加工,就变为已有,长此以往,这种几乎“复制”的行为,绝对无法造就一个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师,当然也无法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微课程量小、耗时短且针对性强,一般为名师之作或一线教师的经典之作,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和高效灵活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符合自己的备课资源,而优质丰富的备课资源又是提高备课效率的基本保证。教师可以自由学习,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思想,整合成自己的资源,这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快速提高业务能力、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念,为教师的的成长和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2.“微”创作,显创新,展个性
设计制作微课程,要求教师选择“精致”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制作,从而得到“精彩”的效果和“创造性”的结果。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日界线”主题学习为例:
选择该主题为必修1的教学重点内容,同时该主题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更难的是我校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差距很大。设计高效的微课,对教师是很大的考验。通过反复研讨和近年来各届学生的反馈情况,最终以问题链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具体设计如下:(1)情境导入――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比姐姐大一岁,为什么?(2)什么是日界线?(3)为什么有日界线?(4)怎么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5)小结提升――180°经线的地方时与全球新旧一天比重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不断的思考钻研,基于学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不知不觉地进行思考、探究。从教十年来试过很多种导入,该导入最吸引学生眼球。把它用于微视频导入,学生对不可思议事件非常感兴趣,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渴望瞬间激发,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主动思考相关问题。该设计对于每个问题都结合板***,感性直观,简洁快速,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并利于学生读***判***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整个微视频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激发,从而创造出符合校情学情、富有个性的优秀微课案例,较有效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是学习者,还是创造者。
(二)为学生自主化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和个性空间
1.微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随时随地随需的自主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先教后学”,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做主,学生基本上是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每个学生都是***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对什么方面更感兴趣,怎样的学习更能满足自己,也最清楚自己学习中的难点。通过微课程,学生可以轻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前预习或再次学习,直到理解掌握,从而跟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脚步,加强自信心。
信息时代让高中生的“三点一线”变得丰富多彩,宿舍、食堂、路上,5―8分钟的微视频可以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空,而因为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对学习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效率。学生选择微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思考、探索,对感兴趣的问题或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可以“暂停”观看,进行相应的思考,而这在班级授课中是做不到的。
合理应用微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发挥创造力。这也是新课标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理念的体现。
2.微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的规模化、集中化,决定了教师备课时分析的学情是整个班级的大致学情,而不是学生的个体学情,所以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可能导致尖子生营养不良,学困生消化不良,中等生吸收不良。
微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于学困生,课堂上听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该知识点继续充电;对于尖子生可以选择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深入学习,挑战自我。
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知识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从而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的力量。例如,在学习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时,有的学生对天文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为部分学生量身定做一些“拓展资源”,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为师生互动性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和沟通纽带
微课程利于师生的访问、检索,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学习,并且直接在网上互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用再碍于面子不敢问教师,就可以通过校园网或班班通等网络平台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2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5-0070-01收稿日期:2015-10-19
“微课程”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集国内百名重点学校一线教师智慧而重磅推出的“短时高效”精品课,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知识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短(学时短)、平(成本低)、快(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学习课程。
一、“微课程”的定义、特点及优势
(1)“微课程” 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大约15~20分钟的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2)特点:音视频呈现,紧扣地理易忽视、易错知识点,对重难点、实验等进行教学。
(3)优势: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针对性强,时间自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需求等。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讲析中国旅游地理时,我较多地运用了 “地理微课程”片段教学。即花大量时间在微课程教学的准备上,上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形象、生动、具体的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器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并对所学内容印象深、记得牢。
(1)地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
目前,地理教育界普遍认为微课程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二是用于课中作为学生的上课资源,三是课后用于学生的诊断复习和补缺补漏。如在讲解“岩溶地貌旅游资源”时,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形成原因、过程及分布”视频片段,再让学生初步构建有关岩溶地貌的基础知识。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如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各种形态的微视频,重点讲解溶洞、石柱的形成过程。课后,学生通过自主观看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山水、浙江的瑶琳洞等视频,从而对该地貌旅游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2)地理微课程的学习服务支持。
要上好地理“微课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与技能,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自然现象及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的自然规律、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形成等,这些都是地理微课程的极佳切入点。我把相关地理知识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动画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地理概念理解,探究宇宙自然成因,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地理微课程设计要短小精悍,重细节研磨,促学生思考。
地理基础知识讲解和疑难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设计地理微课程时,教师应先把课程重点内容分解成几个小主题,再把它们串联成微课程小专题。如讲解“学会使用地***”这一专题时,从在地***上判断方向、比例尺大小比较、地理信息提取及专业地***的合理使用等若干小专题,来供学生直观实用地学习。
(4)“微互动”是地理微课程的重要环节。
设计地理微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引导、提示、学法等进行自然渗透;其次要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再次要制订课外学习积分制度,如把学生参与学习平台、疑难提问、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过程,以积分形式作为评价学生课后学习的激励机制。
三、地理微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理微课程切入课题要快。设置话题、复习知识、问题导入或开门见山皆可。
(2)地理微课程讲课要清晰。课题一般只能一个,重点要突出讲,学生讨论要启发或引导,忌鱼龙混杂。
(3)教师表达语言要准确,板书要简约。在微课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哲理,简单易懂;板书要点睛,对知识点小结起重要作用。
(4)课堂要有小结。地理微课程结束时,应用两到三分钟时间对所教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之,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自觉更新观念,尽可能多地使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3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有效性研究
中***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01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教师在前面进行讲解,运用黑板、绘***、地球仪等工具促进学生的理解。而微课将这种形式打破,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它将固定场所转变为随时随地的电子学习,冲破现有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微课程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一)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心理诉求
微课程提高了学习的自,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兴趣内容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多样化的地理课程。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的需求,只是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将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宇宙与地球、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具体应用手段。在这一平台下建立的知识版块,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是具有针对性的以实用手段为标准,对知识进行单方面的讲授。而微课打破了这一弊端,它将知识的各学习版块分成了更多的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达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
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的学习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地理时,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与空间布局思维,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眼界的开阔性。但大多数学生都缺少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能将此内容放在同一模块上分析。如地球的剖面***演示、地球纬度与经度的计算等。单纯的教师讲解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混乱。而微课可以将整个过程直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将演示过程更加具体的表现出来。
(三)促进师生角色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微课的学习当中,它将教师的地位进行弱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资料的寻找到课程的学习再到实际习题的演练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基础上进行发展,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这里的角色转变非常明显,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性构建。教师从课堂中的主体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与促进者[1]。
二、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一)促进课前的知识传递与输送
微课堂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知识的传递与输送。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例,体现出微课的主要传播方式与途径。教师主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意义这三个方面来制作微课。而其中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的接受程度、技能水平与思想情感。教师主要达到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轨道方向和运行速度,分析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以达到增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奋进心的目的。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微课视频中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地球的运转制作成具有动画效果的变动***。以Flas设计的手段探寻地球转动的变化规则,以观察它在公转时的运行方向、速度以及整个流程[2]。第二,制作地球公转与太阳移动点之间的规律变化***。同样是使用Flash将季节的变化情况表现出来,再制作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效果,以达到学生可以将整个过程绘制下来的目的。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学生掌握了地球公转的一系列条件、执行情况与意义。教师最后要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测验,根据已有的视***让学生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阶段性辅助的前提下促进教学情况的落实[3]。
(二)构建微课的具体形态
微课的制作当中,必定离不开PPT等信息技术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在各内容与结构上进行渗透,以具体化的问题阐述,形象化的***片表达,来完成其中的实际内涵。例如,地球自转这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地球自转的概念,再使他们通过微课归结出地球自转的意义。让学生渗透到知识的深层次角度中。教师的微课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在视频中做出地球自转的动画,将地球各个角度的变化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各侧面进行分析。第二,通过地球周边的恒星来增加知识的扩展性与延伸性。可以将恒星用三角状的符号表现出来,用序号将它们进行标号,让学生自己在书中寻找对应的位置。第三,在地球的每一次运转中配上不同的声音,让其在变化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记忆点增加。第四,教师还可以在微课的制作中加入一些生活实际,令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地球的昼夜交替变化规则,将晨昏线的概念引入到其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微课上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检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微课的主导下,学生不仅在学习角色上进行了转变与突破,在学习的能力与时间分配上也有着很强的自主性。当某一知识点没有做到灵活掌握时,学生可以对这一模块的微课视频进行重温。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进行任务规划,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所以,微课是适合当前地理教学的新型手段,它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师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娜.高中自然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曾阿莹.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地理微课教学内容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4
关键词:课程微信号;城乡规划;地理类课程;教学平台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乡治理模式转变对城乡地区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区域综合分析与宏观规划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时期规划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地理类课程微信号的构思溯源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在多数高校的开设类型大体为两种:一是“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多由建筑学专业发展裂变而来,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属工学学位;一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过去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传承于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传统,修学年限为四年,属理学学位。前者因其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传统,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强于设计;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学,因而更加注重规划对象的综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间感知培养,更加倾向高层次专门化人才的定制式培养和区域宏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分析为主的***策咨询,强于分析[1,2]。鉴于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历史渊源,导致工科学历背景在当前规划从业人员中相较于理科学历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因其地理基础知识背景欠缺所导致的对规划区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认识,深刻影响着规划从业中的业务质量,并且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需求。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乡规划专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类课程的教学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类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时俱进的信息摄取是学习地理类课程的关键,也是找准最新问题导向并形成良好规划素养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课内知识讲解和课外知识拓展的兼顾并重,尤其是课外内容拓新因其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将其快速、及时、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课外延展成为地理类课程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根据腾讯公司的2015年业绩报告,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注册用户。从年龄分组看,18~25岁的微信用户占45.4%;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19.7%;从使用频率看,61%的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10次。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台之一。并且,微信号服务模式已在商业、***务、公共服务、学术期刊等领域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英语、医学等学科也开始不断尝试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片、练习题以及咨询讨论等课外延伸学习内容来进行应用型实践教学[3-6]。而地理类课程教学中,此类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应用却鲜有涉猎。微信号的出现,恰好为地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覆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通过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 核心概念解析
1)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地理类课程
地理类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和《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5门课程。上述课程对于理科性质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工科性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多数学校仅选择其中几门定位为专业方向课予以开设,对其重程度远远不够。鉴于工科学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思维与宏观视角滞后于专业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类课程分别讲授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农工商业选址、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方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提供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普通推及个案的完整脉络体系,尤其贯穿其中的GIS技术更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辅助决策的关键前沿技术,因此认为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地理类课程的渗透程度。
2)微信号
微信号是指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片和文字,可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通常简称微信。本文所述微信号包括公众号、微信群和个人号3类。地理类课程存在***形知识信息丰富多元、地理差异性与过程动态性等特点,而微信号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传输精准且内容丰富,以及大众普及度高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师生精力限制带来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学内容延展性差,以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行差等缺点,为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当前微信号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引入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创新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尝试。
3 基于微信号教学平台的地理类课程教学设计要点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5
关键词: 微课程 初中地理 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微课程方式需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出微课程应有的效果。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地理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使微课程教学优势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
一、“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方式,需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围绕课本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微课导入提供良好的途径,也为新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2.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
微课对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均无限制,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微课,能控制视频的快慢,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通过反复播放了解。这一特质为转化后进生提供了便利。
3.微课让地理教师经验交流更形象、充分
地理教师采用微课教学的核心,需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深入研究,并配合教研组、备课组将实际教学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为相应微课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引导教师及时的反思,而且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增强微课程的层次性。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微课程授课需注意体现微课程的层次性。初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需围绕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与目标。例如:以《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区位因素》为例,采用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需结合地***的相关要素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相关规律,并认识到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地理位置,分析哪些地区适合茶叶的种植,让学生学以致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实例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生活打下基础。
再如:在进行“认识大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讲解教材内容时还能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能更深入地掌握各大洲的风土人情、气候与资源等相关地理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课程教学重难点。
就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地理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所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微课程”的优势,将其资源化并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继而强化教学成果。例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均采用地球仪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展示。现在通过微课程,教师能将之作为视频,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师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继而使微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需分析并整理课程素材,经过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地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让每位学生都受到应有的照顾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再加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特色。例如:在利用微课例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学生在***文并茂的地理画面的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程能积极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为巩固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和突破教材重难点提供帮助。微课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帮助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课程教学应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推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6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方法
一、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途径,微课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于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的授课形式兼具精干精练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微课程还可以直接存储,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来观看。每个初中物理微课程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初中物理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出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微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实现实时教学,衔接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越是成功的微课程教学,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课程资源,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打开资源学习观看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了传统课程中的桎梏,同时也让初中物理教学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实现灵活学习,重点巩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发展将有效补充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构建更为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意义
微课程中的“微”字是指每次所录制的视频中讲解的知识点都很小,很精细。由于讲解的内容少,所以微课程授课时间少,教师制作方便,学生使用快捷。一般来说,微课程都是紧紧围绕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来讲解,开门见山,没有铺垫和引导,重点突出,精细而有针对性。这些特点让微课程具有了移动式学习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今节奏快,碎片化时间多的今天,微课程的出现能有力地起到知识的传授作用。不同于过去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模式,微课程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下,非常适合现在的社会文化传播要求。同时也要意识到,微课程虽然有一个“微”字。但从根本上来讲,微课程还是“课程”。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课程资源是以视频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微课程依然构建起了一个完整而***的教学环境。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不仅要进行教学课件引用,还要配合教学讲义,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进行制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指微课程的短小***。当然,微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素材供初中物理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物理难点,物理实验操作中的困惑都可以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程的制作。这样一来,相比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个个去讲解,去补课,去解答的模式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24小时随时***随时重播可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统一讲解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
(一)强调系列化的使用
对于微课程来讲,本质上是依托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而存在。虽然微课程具有一定的***性,但它如果脱离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背景,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使用意义。所以在微课程的使用中,应紧紧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立足于课程体系的全局来考虑微课程的设计,形成微课程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系列化使用模式。如先划分好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再从知识点出发,设定微课程的主题。分散来看,微课程可以***讲解某一个知识,但所有的微课程联系起来,要达到串联起整个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使用中,对于微课程的练习设计,对于微课程的实施,微课程的使用评价和反馈这一块,则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观感进行实时的调整,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班级学生使用的微课程设计之道。
(二)强调实际化的设计
考虑到微课程需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微课程中的话题和实验内容。如在《浮力》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好教学情景。在微课程中列出知识的学习提纲,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微课程的讲解氛围。如笔者就对此节课的微课程作了三个问题的引入:浮力是什么?浮力会引起什么现象?浮力的方向和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已经对浮力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分层。在微课程短短几分钟的讲解中,实际化的课程设计就在于直接切入知识点的本质,直接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实验和讲解。接下来,笔者引用了中考中浮力的实验题目:用手压住瓶盖,把塑料瓶浸入水中,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这时塑料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整个实验过程模拟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和标记,让学生干脆利落地了解浮力的推导过程的作用类型。
(三)强调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来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微课程应体现出对知识的预设性。教师应通过作业和训练题来了解学生物理知识的薄弱点。只有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更为有效地设计出微课程的重难点。一般来说,笔者会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当场解答,而对学生提问频率高,知识价值高的问题,则及时调整为教学的重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未来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笔者看来,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微课程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和制作。
作者:魏长艳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4(1).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7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探讨
前言
了解微课的运用特点,严格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运用微课来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便于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充分意识到微课对地理教学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微课制作课件,进行***互评,师生之间交流更和谐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掌握微课的运用策略,了解微课的制作流程,便于促进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广泛运用。
一、微课的相关介绍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将零碎的学习内容及素材进行结构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师生反馈等部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资源,运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微课特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时间为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时间短,主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传统地理教学的课例片段;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的容量大约在几十兆,必须是网络***播放默认的flv、rm、wmv等格式,师生便于快速、高效的观看教学视频,同时可以自行***并保存;重点突出:微课教学的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强调的是一个课程的教学问题,给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促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策略。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利用微课的短小以及主题突出等的特点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有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反思、素材库整理等内容,还涉及到师生***互评、资源共享、学生反馈等内容,体现出现代技术的运用优势,从而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目标明确的高中地理课程[1]。采用微课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借助视频、***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静态的地理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采取微课教学措施,便于老师深度的挖掘教材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架构新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制作微课
利用网络途径来搜集微课制作的相关内容,某高中地理教学在开展微课教学之前,首先制作微课,积极借助录像机、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确定微课主题,便于进行微课教学设计。认真做好拍摄前准备,架设录像机,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现代化的编辑和处理,对其有效美化,提高微课教学的可行性[2]。进行教学设计,打开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录音,可以进行后期配音,老师带着耳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对关键地方进行标注,从而增强地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二)微课运用过程
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整体把握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要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运用微课预习新知识,将散落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便于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自觉探索高中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的环节,老师制作了相应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三类岩石的具体分类和岩石演变等,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快速完成了地理记忆框架,形成了新的主干知识体系。岩石的种类多,同时相互之间的转换较为复杂,在利用微课预习这部分内容,学生的关注点转向了岩浆的侵入和喷出岩(火山喷发),因此老师采取微课形式将岩浆演变的这一过程更为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采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喷发这一地理现象,便于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各部分散落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架构,在微课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自觉意识和自学能力提高了。
2.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及时导入新知识,采取微课教学形式,有效优化地理新知识。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片、视频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顺利开展地理微课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微课形式,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巧妙的利用微课,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清晰化,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中体现,采用微课形式,降低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这一特征,将微课广泛运用在课堂教育中,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利用微课分析教学难点,将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3.微课在地理知识复习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复习知识,有效弥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老师利用微课总结高中地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过的内容以归纳总结形式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给学生讲解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巧,提高了课后复习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学习速度。将微课广泛运用在地理知识复习中,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技巧,在现代技术的指引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更为自由、活跃。比如利用微课突出复习重点,将相应的知识点开发成一种地理真实情境化的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为简洁、形象化的内容。采用微课形式,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构建高效的微课复习课堂,强化地理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规律。
4.微课在解疑释惑
―些复杂地理现象中的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中很多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讲解中,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这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一最难的知识《地球运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大有裨益。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8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教学方式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挣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着重讨论了微课的含义及其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旨在为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教学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定义。从微课的教学时间来看,微课程的特点在于“微”,微意味着小而简单。同固有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所需的教学时间较短。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花费几十分钟讲解的内容,微课讲解只需十分钟左右,使学生在短时间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效率。从体量小的特点上来看,微课程的全部授课内容都是微型课程,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需要讲解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熟练掌握教学重点,因此视频会较为简洁,同时课程体量也相对较小,微课教学可有效降低对学生的课业压力。微课对于观看课程所用的电子设备配置要求较低,学生能将网络课程缓存到手机上随时随地的学习,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便利。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当下,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旅游管理专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重要的专业地位和社会作用。但现有旅游管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与旅游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旅游管理是实际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是单向的灌输理论知识,缺少课上讨论以及案例研究。相对陈旧和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微课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于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学习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学生极易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掌握微课从而进行知识的学习。微课还可利用线上学习来实现学生之间对于课程知识的实时探讨。微课课程通常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微课的视频文件也很小,便于学生在互联网上***课程,学生可反复的学习巩固该课程。当学生课堂上有不懂的知识点未解决时,可标记后利用课外时间再次学习。同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基础利用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可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基础。基础差的学生可提前对教学课程进行预习,以便在课堂上更快的吸收知识,更好地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不太理解相关旅游知识,可直接搜索微课程中的旅游知识库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微课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当中的难点问题
微课通常是对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微课讲师需要提前整理好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讲解课程中最精华的部分,这样可极大程度上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让学生的听课效率达到最佳。最重要的是,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微课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如果学生对部分专业技能了解不充分,教师可收集问题后录制答疑课程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学生可通过微课网络直接找到相应的视频,并反复观看,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三)微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微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需要授课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课程视频录制的过程同样是教师对课程相关知识再学习以及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过程。参与录课的教师要对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上传到微课,以便为其他旅游管理类教师提供参考。高校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要求较高的教师,如果缺乏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很难向学生解释专业知识。此外,教师可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重新整合相关知识点,课程制作完成后,可再次观看,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旅游管理专业中微课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预习中微课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可在课前预习中利用微课。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将教学内容整理为文档或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并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创新了利用书本进行预习的传统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利用闲暇时间观看教学视频,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和难点。同时把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在微课平台留言,老师和学生可在课前针对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预习之后在微课平台上的留言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确定课堂讲解时需要着重讲解哪些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具有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认识到利用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微课平台播放旅游管理专业或导游工作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可利用微课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多媒体授课模式也可调动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技巧讲解中对微课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因此相关课程也较为复杂。有些课程需要学生灵活的掌握相关专业技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全面的讲解和深入的研究,更难确保所有学生都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技巧性较强的课程,微课程的引入可实现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关课程录制成系列课程并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学习。如果在观看专业技巧课程后,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巧。教师可集中收集和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研讨,进而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倡导学生针对微课所学到的内容提出问题,微课模式的引入能实现实时交流。学生在观看课程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并通过不断的沟通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逐渐优化微课教学的不足与漏洞。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9
[关键词]微课程;理论基础;教学效果;学习者中心
微课程是以“微”概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资源。具有微小、灵活、自由、高效、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微课程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常规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远程教育中,供学生或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所用。其主要特点是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都是微型的。同时,微课程可以灵活用于多种学习情境中,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输出去,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一、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微课程存在内在联系。微课程产生之初被应用于传统教育中,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等理念的推广,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从实际应用上看,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远程教育主张开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活动,强调教学资源的重要地位。随着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微课程逐渐被人们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远程教育与微课程能够相互促进。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和引导下,人们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远程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将闲散时间聚集起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这种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远程教育中应用微课程,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微课程的不断完善反过来有利于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完善。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推出的“5分钟课程”项目,实际上就是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当前,已经建设4000多个5分钟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茶文化、摄影、文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微课程的开发范围逐渐扩大,其中高质量课程对学习者的教学作用会更加明显。但微课程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微课程如何能与远程教育更好地融合,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解决策略。
二、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的困境
(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微课程作为崭新的教学形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争议和认识上的误区。关于微课程的教育、学习理念等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微课程的发展出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虽然微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推广速度也较为迅速,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微课程的持续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程理论的研究,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有学者认为,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也有学者认为细化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是微课程的基础。不论何种观点,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指导。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微课程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发挥系统理论的导向作用。
(二)微课程开发与学习者需求联系不紧密
远程教育微课程虽然已经涉及很广的领域和范围,但总体上看微课程建设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总体上看,微课程数量少,且覆盖率低。远程教育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学习群体,学习者们的需求有所不同,对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资源要求更为严格。微课程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加大了设计和开发的难度,学习资源的设置必须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当前的学习需求与微课程开发的数量上看,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媒介向学习者传递教学资源,受到网络等客观原因和一些主观原因的限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为扩大受益范围,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其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针对性。远程教育的对象有特殊性,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部分差异明显。微课程的设计应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三)缺少高质量课程,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有许多,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能够对学习者提供帮助的是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有学者对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48%的学生对微课程持肯定积极态度,教师队伍对微课程教学形式也具有相当高的热情,并表示微课程的教学形式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微课程虽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但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微课程内容的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如果微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符合,那么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学重心偏移,形式大于内容
目前,微课程的设计和制定更加注重各种新技术的制作,而忽略了如何通过微课程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当今流行的各种微课程比赛铺天盖地,但缺少务实精神。微课大赛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通过比赛提高微课教师授课水平,促进各微课程制作者之间经验的交流,同时也是对微课程的推广和宣传。但另一方面,过分注重比赛,会使参赛人员为获得比赛胜利投入超高成本。即使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制定出来的微课程,如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是一种浪费。微课程的设计应坚持务实精神,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让学习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三、完善微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
人们关注远程教育的同时,微课程的设计与理念还需要学术界有识之士的钻研和探讨。建立一整套的、系统的理论,并将其作为指导微课程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这需要学术界关注微课程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有———统一微课程的概念界定,确定微课程的理论基础,明确微课程与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情况,微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等。改变当前微课程发展中遇到的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为实现微课程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使微课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微课程,都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微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充分学习者需求的特殊性,包括学习者的背景、环境、任务等内容。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课程,为学习者创造舒适、满意的学习体验。微课程本身是一种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微课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举例来说,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对不同学科各知识点的个性学习、按照自身兴趣爱好的选择学习、有查缺补漏式学习、也有巩固提高式的学习。对于不同学科内容和兴趣爱好需求的满足,需要微课程扩大设计领域和覆盖范围,争取涵盖各学科和领域,以满足更多学习者;对于查缺补漏学习需求,需要微课程在设计之初就要了解学习者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在哪,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对于巩固提高式需求,则需要加大课程讲解内容的难度,帮助学习者巩固提升。
(三)设计高质量微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高质量的微课程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精深、易理解、针对性强,整体性强;二是从教师的角度讲,需要较高的讲课水平和学历背景。(1)提高课程质量,注重课程呈现形式的完善。微课程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虽然在规模和时间上“微小”,但内容上仍要保持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微课程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各微小的课程单元组合在一起,使课程设置更具系统性。考虑到开发成本也要考虑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在保证有针对性的前提下尽量扩大适用范围。(2)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教师作为微课程的设计者,不仅要关注学习者需求、课程内容、呈现形式,还要以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讲解出来。因此,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教师的权威性与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知名度,发挥名师效应。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要注意微课程课件的设计水平、内容的难易程度、师生的互动等指标。为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程实施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自我完善。
(四)时刻关注教学目标,避免形式主义
微课程的设计不应只关注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完善与学习效果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微课程与微视频有本质的区别,微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设置和较强问题意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包含整个教学过程(目标设定、策略选择、实施过程、评价完善)的实现。具体做法有:其一,尽量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素材,一课只讲一个知识点。这是因为,微课程本身就对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是每一位设计者重点考虑的内容。其二,丰富展现形式,增强趣味性。相对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更喜欢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不断丰富微课程内容的展现形式,视频制作要简洁干净,做到既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又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丛健娇.远程教育中微课程教学效果研究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杨世鉴.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微课程地理教学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资源;优势;对策
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资源,也是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利用微课资源的有效性对策。
一、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相比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鲜明的优势,主要如下:
1.趣味性
对于小W阶段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难以持久有效的集中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本身短小精悍的特点,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微课教学资源都是一事一议,一个微课视频只讲解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微课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重点难点的讲解环节、预习或者是复习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地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形象性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是阻碍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碰到难题,则常常会有畏难情绪。如何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促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加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相比较传统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资源教学的模式,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微课动画,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和易懂,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更好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3.灵活性
微课有很多显著的特点,如:短小、内容精简、趣味十足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灵活多变的。这里的灵活多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同的教学时段,微课资源都有不同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运用到课内,也可以与不用到课外,微课资源的运用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也具有灵活性。在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作微课视频,强化不同教学内容的讲解,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浅探
1.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严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合理运用微课资源教学,为实现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讲,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而只有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方能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优势,并积极地将微课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变和飞跃。由此可见,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资源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教学改革。
2.合理运用微课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一般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之内,学生们往往都会叽叽喳喳,难以安静下来。而有趣的课堂教学导入,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导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物体形状”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变化,引发学生对物体形状的思考。学生们在观察完毕之后,教师再结合视频的内容,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于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合微课视频,突出教学难点
正所谓: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畏难情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如果一时之间难以消化,将会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最终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作一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引入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并将这些微课视频运用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应当有效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将微课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微课程地理教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