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10篇

数学课程标准篇1

数学课程标准

--------------------------------------------------------------------------------

 

第一部分 前言

一、基本理念

二、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形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形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应用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形

三、统计与概率

四、课题学习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形,由几何***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展开***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形;能从较复杂的***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四)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数学课程标准篇2

一、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珠心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思考,有创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励,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如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其次,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的增加其运动量,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珠心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心算,在多数时间要求学生进行***拨珠以形成珠像,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的进行计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现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校园局域网、多元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及视频点播技术等的普遍应用,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正取代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珠心算教学的整合将是珠心算教学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地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水到渠成”。

三、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对他们的学习作用是巨大的。在珠心算教学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看心算、听心算、拨珠时,都要求准、快,迫使儿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由于儿童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儿童注意的对象变为儿童直接行动的对象,使儿童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力地增强了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实验中观察、统计发现:一般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每次为3分钟,而实验班则是7分钟,有的儿童达15分钟以上。珠心算对儿童注意力培养这方面有显著作用。如:听心算10个数加减,首先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否则不能输入信息,老师念得越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越要集中,学生也必须算得更快,思维力的准确和速度也逐步提高;老师念的位数逐步增加,学生的感知力的范围就越大,速度也逐步加快;计算的数越多,计算数位越宽,对学生记忆力要求也越高。这些训练中,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指的是思维的速度,是判断一个人智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珠心算教学通过对儿童的培养,使他们计算速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儿童思维敏捷性品质很明显的改善。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稍加训练可达到每秒计算3-6个数字,这是数值计算的训练,但智力活动具有辐射、迁移性,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对其它活动有同样的效应.。在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耳、口不仅配合协调,且左右两个半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交替运用,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儿童双手拨珠,在拨、看、听训练中,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不仅锻炼了手,也达到了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而且学习珠心算还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珠心算学习通过大量想珠、心算,使儿童想象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语言学习中,珠心算班学生回答问题更有新意,课堂气氛更活跃。

珠心算学习中,儿童手、眼、耳、口和左右脑同时运用,促使了儿童思维锻炼,加强了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促使儿童整体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四、在实践中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慧的心理因素机能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系统。后者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它对智力因素可以起到动力和调节机能,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归功于智商,而80%归功于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即情感智商----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调适情绪、充满希望、具有高度责任感等。戈尔曼研究认为:对于智商,经验或教育对它的作用不大,而对人生至关重要的EQ却完全能从童年学得和提高。

珠心算的学习中,一道自然数连加如20到120;儿童往往要经过几十、几百遍才能又快又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百折不挠的练习,向目标努力,他们一定厌倦过、想过放弃,但是,通过调适情绪、心中高度责任感激励、促使他们最后获得成功。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克制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享受,这无疑将使他们获得自信,使他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这个过程也是对儿童意志的一个考验。珠心算学习要求一快二准,长期学习逐步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作风,从而培养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培养了持之以恒、刻苦、奋进、追求效率、质量的意识,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习惯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篇3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肖永斌

[关键词] 数学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摘 要]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制定教学方案要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数学活动,研究学生的差异。

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和教材编写组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相继问世,七年级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38个实验区全面展开,作为实验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以下问题是一位数学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1、 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学生从数学课堂学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展。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通过数学的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关注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也许有的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学生探索不出来,发现不了怎么办?”,这里就有一个老师的引导作用问题。假如你是“抛一个足球让大家去抢”似的让学生活动和探索,当然很难有所发现。假如你能通过反复研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活动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有人也许又会问:“没有好的问题情境,找不到好的问题情境怎么办?”,在你看来“没有”和“找不到”,并不表示这样的问题情景不存在,只是你找不到而已。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就有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如果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情境素材。

2、 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的关系?

怎样的课堂教学是好的教学?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应坚决摈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坚决反对重纪律、轻情感、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如果学生厌学,其他自然免谈。“情感与态度”的问题是考试考不出来的,“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是仅通过考试就可以评估和衡量的。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课程改革就会留于形式。就会出现“考不好就怪罪于课程改革”,“放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拼命灌知识,搞题海训练”等现象。这样做,成绩可能会上去,可课程改革却断送掉了。“考不好”说明我们应该调整,但过去的一套肯定是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当然,考试也必须改革,如果不紧扣《标准》,偏偏出《标准》“删除的内容”、“降低要求的内容”来考试,而《标准》“关注的内容”、“增加的内容”却偏偏不考,这样的考试,学生自然无法考好。所以,出考试题不能随便拼凑,而要反复研究《标准》,以《标准》为纲。由于考试的压力,课程改革步履艰难,课堂教学走老路,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些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同仁足够的重视。

现在市面上大量的辅导资料是《标准》颁布以前的出版物,部分资料虽然是《标准》颁布之后出版的,标榜自己是按《标准》编写,但实际上大量的题目不符合《标准》。所以,我们应选择性使用。这样自然就增加了实验教师备课的难度(认真研究,亲自做做)。不想花费精力和时间,随便抓一本资料或几个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收效甚微。由于费时费事,这里也有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有一个发挥集体智慧的问题。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3、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标准》提倡在关注获得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除了提出“了解、理解、掌握、能(会)、熟练”等行为目标外,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他们

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学生成长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做数学”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学思维过程。

(4)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等。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为:成绩(或等级)+评语(说明或建议)+成长档案材料。

总之,评价应是注重过程的、动态的、多样性的。

4、如何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

备课时,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研究教材:《标准》对教材该部分内容所提出的“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是怎样说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来体现和达到这些目标?《标准》对该部分内容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怎样的?如何创造性的实施其“教学建议”?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是备课时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统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甚至由于编写时间的仓促,教材的编写内容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标准》、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

数学课程标准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思想 优化教学

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数学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整合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获得知识的主体,是最理想的教学。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想象空间,发展学生思维。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许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为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数学潜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自主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教“分数意义”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来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学生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这样安排,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以“趣”激情。“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材可谓情境生动有趣,题材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合作活动。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6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充分发挥教师桥梁作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的发展。教学活动当学生把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做“单位1”,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养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有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J].2008,(5).

数学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执教前对整个教学构成进行的全面而精心的蓝***描绘和具体操作方案的制订,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研究中,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和控制作用。要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性趋向,当前更要突出五项教学目标的设计:设定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设定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设定新知识教学观的教学目标;设定思维训练的教学目标;设定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预定目标的方向产生积极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美国教育学者克拉克曾讲过: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在具体设计中,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将“三维目标”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

1.教学目标应全面反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真正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有机整合。

2.教学目标应明确,对学生行为的表述应具体、准确、清楚,这样才能够引导师生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

3.教学目标应体现目标与内容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具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就有了准确的把握和科学的依据,更有利于准确地评价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便于检测。

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根据旧的教学大纲设计的同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如下不足:

1.不适应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该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而且没有不同水平要求的梯度,即没有层次性。

2.教学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概括,用于表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程度的动词只有抽象的“了解”“理解”“掌握”等,但是怎样才算“了解”,怎样才算“理解”,怎样才算“掌握”,由于没有具体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比较抽象,很难把握其程度。因此,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不便于检测。

(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中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思想。

新课程的数学也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即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问题。以往***形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更多的是起到直观的作用,或是帮助突破难点,新课程并不排除***形在数学中的这些作用,但是“形”与“数”的结合这一新的数学思维方式,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是新课程的一个新理念,数形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教学,学生的学业行为会有所变化,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它们容易检测学生的预期行为变化,所设计的目标不能太笼统、太含糊,应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语句来陈述目标。

总而言之,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制订,它是教学的指南,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把握好“三维目标”的特点及要求,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在设计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设计内容的全面性、具体性、难易应适度、重点应突出以及学习结果的便于检测,这才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29-33.

[2]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20-35.

数学课程标准篇6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必要性

与以往相比,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目的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进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探索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数学难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作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认识教与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既注重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内容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目标,要紧跟时代步伐,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综合考虑,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质培养目标,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数学的志向。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原有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对原教材进行了删减,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又增加了部分新内容,更好地与高校接轨,更好的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避免学生学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弊端,这也是新课改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要具备现代教材观,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研究教材、使用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

三、优化教学程

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精神。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充分信任学生,实践让学生去做,情景让学生去想,***形让学生去画,是非让学生去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优化教学程序可节省时间给学生多听、多想、多看、多问,真正起到优化的目的。 如双曲线的教学,可将椭圆的定义由“和”改为“差”,再由计算机作出双曲线***象,这样演练动画胜过自己抽象的讲解。再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教学都应渗透归纳演绎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画***总结规律。

四、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发现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规律,获得原理。其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内部动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其缺点是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五、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完全不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要采用多媒体、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质量。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必须要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其次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身在课堂,放眼社会,胸有未来。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借鉴他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使自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社会知识,既能板书板画,生动讲解,又能优化组合现代教学媒体。

二、改革评价方式,合理减轻负担

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生观;要淡化选拔意识,反对把升学当作唯一的成才标志,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理解和信任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从题海中***出来。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不赶进度,不延长教学时间,不随意加深、拓宽教学内容。

三、注重师生感情,重视心理教育

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美、自我提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情感投入,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也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必然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篇7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新课程标准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改革的引路灯。我们如何去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要科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变化都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方面更要恰当准确,做到科学施教,依法施教,实现最终教育目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参加校内外业务培训,攻破业务上的道道难关,学透具有本校特色的先进教学理念,研究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再上新的台阶。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实现同步发展

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最直接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课上尽可能让多数学生发言,增大信息量,增加知识深度,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素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客观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科学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各种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在自主研究、自我发展的轨道上良性发展。例如:在讲五年级《循环小数》一节课时,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自学有关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理解其概念、特点、规律,掌握识别方法,学会自我总结。课上讲解时让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说出新学知识,这样教学体现新课标自主学习理念。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上时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研究主题,确定小组发言人,进行集中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辨别观点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备课方式,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变***备课、分散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群策群力。统一集体备课时间,一起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形成科学性、适用性强的集体备课教案,这种备课方式既考虑到每位教师的优势作用,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做到查漏补缺。但在集体备课中,不能强求划一,教学模式固定,正所谓教无定法,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学生特点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个性,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同步发展。课后,安排一定时间集体讨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课后回顾与反思,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写下自己教学时的切身体会,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可以是经验,也可以是教训,还可以是今后教学上的建议。

四、巧设题型,科学训练,做到学能并进

巧设题型包括例题、练习题、考试题、课外技能训练题等。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培养学生数据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力求达到概念复习习题化,习题设计题组化,题组安排层次化,题目注重变式化,解题方法规律化等。在例题、习题的设计上要体现一题多变。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发挥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使学生在做习题中得到相应的方法指导。教师通过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训练,从中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克服某些思维定势,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如:在六年级《圆的周长》的教学中,通过给出不同的变量,求另外一个量的训练中,题型涉及面广,有层次性、关联性,最终让学生通过习题得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另外,精选易错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学生作业、考试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也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或是教学中出现漏洞的地方。因此我们编选一些相应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补漏补缺,达到充实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对这种题型特殊设计,力求达到学生会学、学会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篇8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这可以从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一罗森塔尔效应得到验证。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数学课程标准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84-02

1 新课堂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体。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的,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应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好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户智慧的大门。

2.2 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的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实例了解。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来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4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要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希望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能带给自己无愧的“辛勤的园丁”称号。

2.5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篇10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营造优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互动内化,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新课标特别指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数学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身心获得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融进学生探索掌握方法和理解应用知识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实验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先提出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事实上,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因为运动的结果与行走的方向有关,具体有4种情况: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3)若第一次向东走第二次向西走;(4)若第一次向西走第二次向东走。则他分别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为此,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通过实际实践或画数轴对4种情况进行讨论,探索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探索――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的状况。

二、加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我在讲授解分式方程这一节内容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分式方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来解这个方程?你将如何来解这个方程?结果有个别同学说,先通分,有许多同学说,先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在同学们求出未知数的值后,我又问同学们,你们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不妨请同学们代入原方程的各分母计算一下,是否有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从而指出使分母为零的解是原方程的增根,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这样通过师生教学对话,让学生能在轻忪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例如,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让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存在的关系,先举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用求根公式探索并证明得到一般性结论,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概括,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达到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中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第27章第一节“证明的再认识”时,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学证明,难道今后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证明吗?”我回答说:“对啊!”接着向学生解释说,现在我们感到学习证明中的用逻辑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很无聊,但无形中我们学会了用逻辑思维来解决一些问题。今后你若当上了一名人民法官,你肯定不会草率地对案中当事人下结论,一定会通过调查,用你的聪明才智,灵活的逻辑思维,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使你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好法官。学生听了,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标准》还指出,作为数学老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把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而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100年以前,掌握算术技能就是以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但是今天对数学素养的要求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运算技能的重要性和对运算技能的要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因此,数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掌握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如能阅读,处理数据信息等。例如,我在讲解第二十七章中的证明再认识和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是在课堂上先要求同学们阅读书本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初一时同学们都接触过,只不过现在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进一步证明。同学们看完后,我请有关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证明过程,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较流畅地用逻辑推理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特别可喜的是,一些原来几何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喜欢上数学课了,同学们和我交流说,通过看书后再听你讲解感觉轻松多了,说实话,近阶段上几何课,我感到也很轻松。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又是教师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研究,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学课程标准10篇

学习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改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习

幼儿园课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特色课程美篇范文,幼儿园课程教案100篇免费。

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论文课堂实录,英语教学小论文。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比教重要。一堂好的课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是不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教师

学习

高中计算机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计算机论文,内容包括学生计算机论文1000字,高中计算机设计论文题目。(二)、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教材陈旧老化,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不适应。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繁多的,计算机入门教材的内容选择对学

学习

理想调查报告模板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理想调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简单,理想的调查报告1000字范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将目标主要定位于学习了解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占60.4%;实现理想抱负占16%;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占16%;为共同理想和

学习

大学课程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大学课程内容word,大学课程知识点汇总网站。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

学习

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新闻直播论文,新媒体论文研究方法。新闻传媒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学习

软件工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工程10篇,内容包括软件工程1000字论文,软件工程专业实习日记十篇。软件升级几乎涵盖了所有软件相关组成结构,要充分审核任何一个重要结构,做必要的改造。升级后软件要明显优于未升级前,对任务的处理时间要有较大的提升。具

学习

道路工程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工程10篇,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全套案例资料,道路工程职称论文十篇。二、设计依据大学城东一路与大学城北路路口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由重庆畅捷交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的技术文件。设计的主要依据:(1)大学城东一路与大学城

学习

工程设计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设计10篇,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方案大全,工程方案设计日记。4.信息动态5.细节决定品质——也谈住宅细部设计吴孟杰,WUMeng-jie6.高校***书馆建筑设计探讨——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书馆为例李向辉,LIXiang-hui7.制约中的探索

学习

电子商务课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课程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课程内容描述,电子商务课程教材推荐。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近年我国加入WTO后,各高校都有加大了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在师资、教材、实验建设等方面投入

学习

计算机发展趋势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发展趋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1现代科技与计算机科技的结合与应用1.1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从认识客观世界到改造客观世界,形成的专业化与综合性这样一对矛盾体。一方面

学习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区教育公益课程论文,微课和线上教学论文。一研究现状分析知识管理最早发生在企业活动中,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教育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

学习

微课程地理教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地理教学10篇,内容包括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地理示范课美篇。一、微课程简述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现今热议的

学习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改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习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论文范文100篇。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学习

数学教学案例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数学教学案例与素材,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案例教学法;数学教学;小学数学随着新课标的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年级段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很好

学习

高中数学教材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材10篇,内容包括高中数学知识清单旧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总结讲解的资料书。问题之一:代数与几何内容不同步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近年来对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如,将

学习

高中数学课本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课本10篇,内容包括高中数学课本简单易懂,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及译文。基于对“数学本质”内涵的认识,本人认为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数学

学习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论文题目,高中数学教材拓展总结。目前,《金融服务营销》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教材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较为成熟的课程如《金融学》等,其可选取的教材比较

学习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经验总结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经验分享交流总结,教招小学数学上岸经验总结。一、变教会为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

学习

初中数学题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题10篇,内容包括初中数学必刷题,初中数学提高题。二、在函数解题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解题思想1.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需要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化归思想就是将学习中遇到的抽象的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