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微博:知识管理;课堂社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中***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88—05

一 研究现状分析

知识管理最早发生在企业活动中,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教育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知识管理的衍生。学者黎加厚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认为,教育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与知识管理联系密切,一些学者从教育技术视角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应用,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知识管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知识管理工具与平台研究、知识管理与教育资源建设。相关研究多为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提供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新思维、新解决方案。典型的如王悦,宋晓梅提出以知识链(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发现、知识传播和共享、知识使用和更新)为框架对远程教育中的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并构建新的知识链模型。吴长城等以教育大发现学习社区为案例探讨知识管理实践模型及应用策略。甘永成以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相结合视角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与集体智慧。从2005年开始知识管理工具研究,涉及“知识地***”、Blog、Wild、BBS、SNS、RSS、社会标签等开发利用。如利用Blog、SNS、Wiki开展教师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王芙蓉引入Web2.0新技术和业务模式来设计实现教育知识管理系统。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1)如何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对知识或信息有效获取、组织、共享和创新?如何适应移动性、碎片化的现状是教育知识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2)忽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系统化,由个人与组织(集体)的隐性知识所构成的隐性知识资源,对于知识应用和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应该引起教育知识管理的重视。

(3)能否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及二者的共享与创新,是知识管理发挥最佳效能的标志,也是教育知识管理的核心。相关理论研究丰富但实践层面缺乏。

(4)对“人”的作用重视不够。知识管理的三个重要元素中:人、技术、过程,最核心要素是人。教师和学生应当成为教育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较多。

微博近几年迅速兴起,相比较博客、播客、WiKi等Web2.0应用,微博最大的特性在于信息的快速生成以及由此构筑的人际网络互动,其表达信息的即时性、开放性更适合人们日常表达的网络应用方式,对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有着天然的实践优势。但目前微博在国内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非常少,仅有郭力维一对微博社区知识交流与传播的研究;曾睿等分析了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型。

如何将微博有效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中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主要回答两个关键问题: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教师教学是教育领域知识产出的关键环节,微博如何在这个具体应用层面更好实践教育知识管理?

二 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其指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过程包括: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知识管理是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创新处在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境中来实现和完成”。知识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技术支撑,本文以SECI模型为指导,分析微博的技术特性在教育知识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应用优势。

1 知识获取:泛在环境中的信息快速汇聚与重组

微博最大的特性在于信息的快速生成。微博以140个左右字符及多媒体呈现的微内容信息,且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客户端和外部API接口等多渠道更新个人信息。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微博用户在泛在环境中快速获取信息。

微博通过关注、转发、搜索、评论、回复、收藏、私信等方式实现了信息重组。通过绑定不同的信息共享平台账号,包括多个微博账号、SNS账号、IM账号、电子邮件等,实现信息同步更新。通过添加好友关注,能同步获取关注者的最新信息。通过绑定第三方聚合工具,如RSS,实现内容订阅更新。通过搜索机制,如新浪网的“微博搜索”,可以检索新浪微博的完整数据库,获取大量信息。使用TAG标签搜索,通过输入相应的标签名,可查找相应的微博记录或贴有相应标签的人。通过推荐机制,拥有相同TAG标签的用户会被系统自动聚集,并在搜索时被自动推荐,还可通过对微博条目被转发次数、受评次数、留言内容等来实现信息推荐机制。

虽然微博生成了大量碎片化、非结构性信息,但大量信息是以某一知识内容或某一话题为核心快速汇聚,其蕴含了集体智慧。微博的信息聚合与重组实现知识分类、显性知识的显性化、集体智慧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 知识生产:多渠道隐性知识显性化

知识生产关键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及社会化。组织内部的多数知识,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隐性知识集中存储于组织成员的头脑中,是组织成员所具有的独特经验,因此难以传播,需要借助交流、互动、观察等方式实现知识转化的社会化。微博是以话题聚合信息的社群化传播,并能快速聚合多种形式的资源,包括文本、***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仅是短文本,也可实现长文本交互及微盘存储。这解决了教育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瓶颈。微博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多形态表现的功能,使学习者可以利用微博作为学习笔记,利用***片功能***片日记,或输入链接,直接发送视频,并可点击观看和收听。

3 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人际社会网络的主题知识共享

微博是以个体和群组讨论的方式围绕某一主题的传播与交流,并且知识内容表达更精练简洁。通过比较稳定的“关注一被关注”关系,微博主与自己的粉丝、粉丝和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密切的人际社交互动关系,极有利于在信息交流与共享中达成群体共识。微博是以微群和话题聚合为核心的互动方式。话题聚合是围绕某一主题的言论内容的聚集区,而微群是某一类用户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聚集区。微群需要用户向群主申请加入,才能在群内发表知识言论。微群使群成员更集中关注某一主题而深入探讨某些知识言论,可对群内成员知识言论进行转发、回复、评论、分享,或将同样知识言论转发至多个微群。如此使知识交流更便捷、更有效,极利于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而基于微博的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状态和开放性能有效汇聚各方专业人士和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协作和知识建构,能够达到群体智慧升华和知识创新。

4 知识网络:微博功能拓展

微博是以个体知识为核心向四周发散交流传播的互动过程,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人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微博关注机制可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资源的关注链接,有利于构建分布式知识网络。但微博社互中生成了大量碎片化信息,这些隐性知识在显性化过程中需要有效组织。微博提供开放的API允许第三方软件的介入,目前已有很多工具介入微博应用,虽然不能有效实施知识管理,但可以针对知识管理开展功能拓展。如可视化技术支撑的微博话题或热词类聚、微博用户使用兴趣挖掘建模以实现个性化信息推荐、微博话题分类与导航、微群的主题类聚、基于微博数据库的知识***谱,从而实现对碎片化信息的有效管理,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

三 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教师教学是教育知识产出的关键,教师教学过程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本文探讨微博如何与这两个关键环节有效整合,从而提升教育知识管理水平。

1 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知识转化

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应实现对课堂教学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师生缺乏在课堂以外的交流互动,比较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取与系统化,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学习。而微博与课堂教学整合有利于组建一个跨越教室内外的课堂社区,从而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适合课堂交流的知识分享机制,实现对课堂教学隐性知识的管理。

课堂教学中隐性知识获取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元化互动、探究及深度讨论,并经过显性化、组合和内化三个阶段。通过探究和讨论等知识共享形式,学生头脑中隐性知识逐步显现化。但显性化的最初状态是零碎的、非结构化的,需要学生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这就完成了组合的过程,组合也实现了学生个体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内化是团队知识经过组合过程,新创造的显性知识可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又转化为课堂中其他学生的隐性知识。微博应用于课堂教学知识管理的流程如***1所示。

(1)课前或课后提示导学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利用微博在课前教学通告,课后这堂课的重点、难点、下一次课会涉及的知识点,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尤其是要求学生课前获取必要资源并上传到微博,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微博资源并进行鼓励,有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取。

(2)有效的师生沟通及答疑解惑,开展对隐藏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隐性知识的评价

微博与即时聊天工具的有效结合,如腾讯公司在QQ工具中嵌入腾讯微博,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用户随时分享微博动态并即时回复、评论、转发知识信息。如新浪微博在微群中植入聊天室,***群成员都可以进入聊天室,参与实时互动交流。如此微博可成为一种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通过微博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经验和体会上传到微博中共享,从而加大了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评价。

(3)教师合理组织主题讨论,实施生成性课程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知识转化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预先规定好的教学流程传授知识,而微博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从预设式向生成式教学转变。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课程教学进度,主题讨论,通过微博短信提醒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基于主题(或问题)进行关注、评论、回复、收藏。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是处于积极状态,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争论焦点、思想碰撞的火花、学生个别化的瞬间灵感,借助各种终端即时反馈到微博中,而教师可顺势将这一生成性过程逐步引导到课堂探究中。另外,可利用微博分组开展课程专题研究和实践,各组组长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教师全程参与小组活动交流,并通过微博给学生提供导航、资源等帮助。

(4)开展多元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良好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极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组合与内化,是知识管理的必要环节。微博记录了学生参与课堂社区交流的全过程。记录可按两种方式进行整理,一是按照时间顺序,二是按照活动主题或项目。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课程成长记录发起形成性评价活动。微博采用跟帖式评论的交流模式,参与评论的学生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评论,也可以对已有评论进行回复,还可以对评论性言论进行再评论,从而形成了以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的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利用微博平台开放性,可要求家长关注学生微博并参与评价。

教师可发起微活动、微投票,展示学习作品,学生投票并跟帖互评,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教师也可通过私信,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交流,对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真诚鼓励和中肯评价,对于课堂社区中潜水者督促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教师可结合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将学生参与课堂社区的成长记录纳入课程考核的总结性评价范畴。对学生微博行为的评价蕴含了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多层面评价,但评价标准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过程的具体需要制定。

(5)课堂内外的链接及资源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微博现有功能还不能有效实施知识呈现与管理。可利于可视化技术聚合微博社区中的主题词或讨论的热词,如专业教育微博系统cirip.ro的标签云工具,从而构建课堂知识***谱。利用微博开放的API功能,与博客、播客、专题论坛及网络课程等知识共享平台进行绑定。学生利用手机微博实时传送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资源,从而扩展课堂内外的知识链接。由助教管理课堂社区各类资源,制定资源评价机制,减少信息垃圾,从而实现社区中师生共享的大量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6)课堂教学中知识管理顺利开展,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

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对主题设定、积极性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关系到课堂社区的成败。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微博行为。推选助教辅助课堂社区管理,并注重发挥社群中紧密互动学生的带动作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根据课程学科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等灵活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2 教师个人与教师组织知识管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知识管理关键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教师教学经验、教学体会等大量实践性知识是以隐性知识状态存储于教师个人头脑中,难以传播共享,需要提供及时记录、交流、研讨、反思的知识共享环境和配套的运行机制。微博可作为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工具开展对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基于微博构建知识交流平台,基于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教师组织隐性知识的管理。

(1)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课堂社区中的课程教学评价、教学笔记、教学反思工具

教师是一个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学知识就是在反思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而微博课堂社区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一个微环境。课堂社区中师生沟通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问题,也可开展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并调整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果,在反思与实践中促进了教师教学隐性知识转化。

教师的教学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有可能会遗忘。而微博与手机结合,以140左右字符及多媒体呈现的微内容信息,非常适合作为教学笔记,在课余时间教师随时记录教学灵感,教学问题,并可对之设置标签进行整理。教师通过微博关注专家、名师,拥有兴趣相投的同伴,从而构筑了教师个人的学习社会网络,来进行求证问题的解答,获取资源。教师随时查看、整理零散的教学记录和互动信息,促使教师经常化的进行教学反思。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教师组织的隐性知识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经验等的分享与对话提升对教师群体的知识进行的管理。其充分利用了微博跨时空限制的主题知识共享机制,进行本校、外校教师及专家间的交流互动。如开展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对相关教学问题点评和指导、团队专业课题研究、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等,从而促进跨学科的知识经验交流、跨领域的课程设计和发展。***2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习模式。

共同体合作平台构建策略:建议搭建专业微博平台,如借鉴企业级微博平台Yammer、Present.ly,在学校内搭建教师研修平台,也可搭建校际间的教师知识联盟平台。在平台管理上要具有以下关键功能;(1)进行教师认证、专家认证、甚至实名制(2)由专业人员管理平台,对信息进行监管。(3)群组可设置为私密组和公开组(开放、社会化)。(4)平台要有效支撑知识组织与快速分享。具体策略如:标签分类实现对信息和好友的个性化管理;微博与博客及专题论坛的绑定,通过一个微博管理多个博客(论坛),并可对多个博客(论坛)进行信息跟踪;知识挖掘与推荐机制;微博信息同步分享等。

共同体协作环境构建策略:强化专家型教师实践经验的扩散与共享,如通过平台认证推选专家构建微博社群,由学校组织某一学科的优秀教师参与微博社群,上传或记录自己相关教学技能和教学案例等。如此也可汇聚大量教师粉丝,通过互动交流、专家引领,新手教师共享专家教师的经验,加速其专业成长。学校推动定期的平台共享交流,邀请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育专家加入,由专家组建教学专题研究社群。

共同体共建资源构建策略:微博易生成大量碎片化教学信息,可借助“微刊”并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开展协同编辑资源。共建者通过微刊的编辑模板添加、协同编辑资源,并可进行评议、关注和推荐。对协同编辑完成的资源进行,形成版本标签。共建者可对版本修改、评议、关注、推荐。微刊中的资源一旦就同步在微博中共享。共建资源期间可产生多版本,由于具有版本标签,共建者可对新旧版本进行比较、评议,以便推选出被广泛接纳的最终版本。平台可认证推选“科学顾问”,其是教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由专家来评审最终版本。

教学知识库构建:专业微博平台使教师成为教学知识的使用者和建设者,并能快速汇聚大量资源。微博通过关注机制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资源的关注链接,通过相近主题链接教师社群,相同标签(如TAG标签)链接教师社群和教学知识点,如此构成了分布式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从技术上可构建结构化的知识链表数据库,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知识共享数据库,基于数据库的知识聚合与挖掘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深度,促进知识创新。

(3)教师知识管理需要有良性的配套运行机制

学校应培养教师运用微博进行教学记录和不断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师组织文化环境,鼓励、促进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要把基于微博平台的教师互动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接纳和发展的观念来对待,但教师知识共享的动机不强,可建立一种量化的报酬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教师给予奖励,把个人在知识共享中的表现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2

学校教科室紧紧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并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开展基于问题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开展了班主任读书论坛、教师读书论坛和教师读书反思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的教革方向。

本学期,学校的历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生活德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进入了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向历城区教科室提交了课题结题材料。

2015年11月,学校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节日文化与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新的课程的成功申报,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的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同时,本学期各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其中,语文组开展了"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微课题研究;数学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研究"微课题研究;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微课题研究;品生社教研组开展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创造高效课堂研究"微课题研究;科学教研组开展了"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并以微课题的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开展了展示课活动。

三、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各教研组还要上报活动总结和过程性活动资料。本学期,学校英语组、语文教研组和品生社教研组还承办了教育办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的成长。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 跨媒介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58-02

新科技***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给包括高等教育的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态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亟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整合新的多维立体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跨媒体传播环境下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变革。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跨媒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意义

当前基于互联网+把各种新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有机整合是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基于互联网+的跨媒体教学新模式的出现为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保障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大学英语教学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媒体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方式方法,构建大学英语跨媒体个性化学习新模型,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科学现代化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价值。新时期学生们由于年龄的原因喜欢各类新媒体的交流方式,如果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跨媒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体系,对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与学习兴趣,点燃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互联网+的跨媒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跨媒介实践教学系统框架构建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信息技术,构建大学英语跨媒介实践教学系统框架,整合以慕课和微课和翻转课堂代表的各种新媒体资源,建立SPOC、MOOC、TRP等***学习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的混合多元教学模式和基于“微信群+微博+虚拟社区+移动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学习环境,依托互联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模式,综合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电视、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报纸等多种跨媒体形式和资源,深入开展“线上自学+线下实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各类媒体的特色和优势,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英语的微资源,完成大学英语移动式“课上教学+课后学习”的拓展应用模式,创新跨媒体“***课堂+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线上异步学习+线下同步应用”有效学习的过程,实现“知识有效获取+应用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重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2.依托MOOC的***英语课程学习模式构建

“慕课”的崛起不失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针强心剂,为传统教育模式增加了众多优势和机遇。慕课汇集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类型,同时融合新媒体与网络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开放式的网上资源综合管理,形成教育新系统,具有一些诸如教学内容凝聚、教学时间集中、资源组成多元化、情景教育突出化等突出特点和优点,适合当代大学构建现代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升“数字一代”“新媒体一带”“自媒体一带”特征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慕课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基础,搭建范围更广泛、更多高校参与的“本土化”慕课***课程平台的创新学习模式与课堂实践方法;通过幕课开放共享系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MOOC提高名师名课的受益面和应用实效。通过慕课资源与共享平台,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质量与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飞跃和提高。

3.大学英语微课和SPOC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引发的“学习变革”,犹如一阵潮流迅速传遍了世界,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灵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拥有微观性、片段性、灵活性、多模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尤其适合现代外语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研究微课“翻转课堂”新模式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本土模式与实践,搜集并整理适合我国国际化人才培B要求的微课教学资源,依托高校大学英语教研室和教师团队综合完成SPOC课程的设计、开发、建设全过程。基于高校的SPOC课程和微课资源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让学生完成课外观看课程讲座视频、参加***主题讨论、***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规定作业等实践活动,同时建立跨媒体交互平台,实现“师生线上互动、学生线下应用、

教师跟踪监测”的全过程。此举可望加快我国英语教学的知识传播的速度,开拓外语教学的新思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成大学生的个性化、研究式、混合式自主学习。

4.微博、微信、虚拟社区、播客、博客、手机报纸等其他媒体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应用

微博、微信、虚拟社区、播客、博客、手机报纸等其他媒体平台各具特色,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和模式进行了拓展和完善,深化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程度,满足了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结合,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新媒体环境和资源共享方式,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互联网+跨媒体创新教学平台提供了条件。利用微博实现师生和生生***交流、共享外语学***验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在微博上复习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播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复习老师讲授的视频内容,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微信和手机短信完成学生的移动学习和互动式学习;虚拟社区通过精华区和特定版面方便师生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术讨论。通过对上述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应用,并开展跨媒体的英语学习资源集成和综合运用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

力,为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长久持续性发展的新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跨媒体传播环境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希望今后学者们仍加强对跨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未来将大学英语教学推向更高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Liliana Piasecka. New Media and Perennial Problem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Springer, 2014.

[2]Andrew Hart. Teaching Media 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M]. Trentham Books, 2012.

[3]Chip Donohue. Technology and Digital Media: Tool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M]. Routledge,2014.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4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省校分部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步伐,我校在新学期准备对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新技术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逐步推广和应用新的学习方式体验,培育学生向微时代远程教育迈进,进而体现时时能学、处处能学、人人能学的理念,以适应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

一、当前学习形式的分析

当前,开放教育学生主要采取的是网上学习、面授辅导、小组讨论与自主学习等学习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就以上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文字教材、音视频教材在校外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形式需要学员具备良好的自主性,并且有完整的空闲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来进行学习,学员不可能在任何时间都将教材带在身边拿出来进行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网上学习。课程责任教师将课程资源上挂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登陆中央电大、省校以及分校远程教学平台的三级平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和***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系统和云教室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这种学习形式对于学生的自主性也要求非常高,同时也需要学员有一台电脑才可以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基于网络的试点课程,网上形考任务时间段的要求严格约束了学生必须按时有章节性的登陆平台完成形考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与约束。网上终结性考试取代了纸质答卷的繁琐,但是同样,网上终结性考试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双及格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课程的考试通过率,从而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和消极心理。网上学习的学习形式,并不能体现处处能学的学习理念。

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教学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于课程中存在的难点,学生无法通过其他学习形式解决和理解,学校配备课程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授课,讲解难点知识,辅导学生更好地吃透知识难点。面授课程的开设需要学校配备专业的课程辅导教师,因此对于开设的课程在班级人数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班额人数小的专业班级无法组织开设。开放教育学生都是社会人员,大多数都是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校组织开设了面授课,但学生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按时到校参加,一些面授课的组织实施收效甚微,且流于形式。

4.小组讨论。这一学习形式是将学生分组,根据组员的时间统一安排,就学习内容进行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课程知识,分享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归属感,打消学生自己学习的孤独感,一起相互讨论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组员的组织、讨论主题的确定、合适的时间地点都是该种学习方式的

二、新学习形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微时代的移动学习,特别适合学生在单位、在家、在公共场所、在路上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碎片化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这是移动学习的特点,是过去的远程网络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也是符合远程教育与新媒体时展进步的趋势。                                                                                                                                                                                    

微课堂,是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推出的核心产品,是一个移动学习产品。该项应用是开放教育创新的教学方式。可快捷地把微课、作业、考试装进手机,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测、评;可建立掌上学习社区,支持***问答,随时互动,让手机客户端具有参与感。

三、微课堂应用对策与研究

1.大胆尝试,微课堂的使用,与数字化学习理论研究。我校2012年开始与上海蓝卓公司合作,首次实现的是教学支持服务短信推送功能。导学教师通过登录蓝卓移动平台可以向自己所带班级所有学生手机上面发送教学信息,方便快捷。紧接着我校通过蓝卓移动平台,面向所有本科学员,实现《大学英语B》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两门统考课程的考前辅导资料推送,经过一年辅导,我校统考考试通过率由原来的   提高了   个百分点,通过率达到   。接下来我校将继续和蓝卓公司合作,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微课堂移动学习。

2.凸现领导,积极开创数字化移动学习的新阶段。微课堂的应用,首先是基于现在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普及,另外,学习特点上是通过一片一片、一点一滴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以及学习思考积累,达到了解情况,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在我们开放大学学生中是灵活的,富于生命力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强大技术支撑,微课堂能够为师生创造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基层学院领导和师生全体共同学习新技术动态,共同尝试移动学习的应用,在国开总部和省校分部的共同指引下,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微课堂顺利地应用于当前学生的学习之中。我校将以校领导所带班级为试点开展此项工作,率先进入移动学习新领域。

3、小专业应用微课堂后学生可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公共课蓝卓公司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应用情况中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应用的经验。蓝卓公司在上海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中,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在平台上选取需要推送的学生,点击“上线”就能将课件一键式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客户端,学生就可以随时打开手机,在学习社区中进行课件学习、开展话题讨论、查看学习进度排名等,尽情畅享各类学习资源。同时,微课堂还完善了学习社区的功能,学生在社区中不仅能针对课件进行讨论,还能对参与学习的课程开展讨论,在发起讨论时,还能添加***片、表情,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能感受掌上移动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

4.面向国家开放大学的微课资源应用与开放大学转型的对接建议。资源上,多年来许多课程的视频片段和PPT 辅导文稿,现在可以由微课堂应用的基层学院教师上传到微课堂平台中,然后资料栏目可上传一些课程学习辅助支持材料,如案例、学习***导航等,在讨论中由学生发起,起到互动评论的作用,教师可以及时反馈评论。   那么,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每学期都制作一定数量的微课资源,这些视频微课程若可以共享版权从网络***后,上传到微课堂的平台中,可以扩展作为基层学院缺乏自制视频资源的应用度,从基本学习资源的质量上讲,无论是PPT还是视频动画,都必须秉承最新最适合学生看的资源,适合学生随时学习的资源,而非陈旧的视频片段,和一些电子版的提纲文稿,因为如果资源的质量不高,就是再好的移动学习条件,学生也不愿意重复地在手机上看和网站上相同的大量视频录像和PPT电子教材目录提纲。我觉得应该要借助国开的5分钟微课,借助省校分部的各学院教师的期末辅导视频片段,借助基层兄弟学院共同创作的共享型微视频资源,这样才能将微课堂,也就是大家喜欢新的一页,称之为移动云学堂的微课堂这个移动钢筋框架,装载上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源,当然,学习上不是任何课程都要制作微视频,抽取几个学生数多,性质上适宜移动学习的部分专业课程,坚持教师教学的奉献精神,制作专业的资源,上传到微课堂,可以很好地体现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其实发动各专业教师群,形成一个好的教学资源圈,然后精选出每门课程的资源,上传到微课堂上才能有希望使高质量资源的推到学生手机端。

再就是从资源的来源上讲,蓝卓公司可以外包资源的商业制作,但是如果没有专业资深教师的参与制作,内容质量上也是带一些局限的,制作符合国家开放大学要求的教学课程,一直必须先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总和各基层学院培训骨干教师为地基,坚持这个常规化的教育事业培育,最终这些骨干教师才真正是国家开放大学各基层学院的奠基人和学生的引领人。

微课堂资源基本建成适合于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相对规模后,应用为开放大学的社区教育、学生终身教育也可积极对接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应用。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微课 碎片化 误区 发展理念

微课作为大数据时代课程体系碎片化的一种形式,因缺乏有效的统合而形成一种相对***的微观结构。微课即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概念由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其雏形是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60秒有机化学教程”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一分钟演讲”[1][2]。2006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他录制的微型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风行一时。2007 年美国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微型视频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在国内,广东佛山的胡铁生首先提出“微课”概念:微课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微课也发展出新的模式。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Armando Fox 教授提出了“小微课”(Small Private Open Online Courses,SPOC)平台的教学模式[4]。因为具有弹性化学习、多元化授课、海量资源选择的特色,“小微课”平台也被称之为“下一代的教科书”。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即***视频与翻转课堂共同体,虽然有微课理论不断完善以及各种微课视频大量涌现,但很少能够在课堂上看到与课堂非常契合的优质微课资源。从微课发展的状况来看,微课的教育定位是教育技术层面上的教学辅助,是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补充。而这种教学辅助的定位导致微课是碎片化的延续。微课,其微小的结构单元在碎片化的体系中能保持完整的逻辑结构,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以一个小的知识点为核心的完整课程。微课定位为微小课程,其本身琐碎的知识点决定了这种碎片化的课程很难统合成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导致微课的发展不能获得准确的定位,因而产生诸多问题。

一、微课发展中涌现的问题

微课从最初的雏形到目前发展到网络平台阶段,因区域差异、发展程度差异及其认知的理念差异,导致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众多复杂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5]。这种单一而微小的结构是目前微课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目前微课所面临的问题症结所在。

1.对微课情境差异的忽视

微课的情境差异表现为,空间跨度较大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文化与存活习惯跨度较大的城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整体层面上影响到微课的发展。教学依赖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在课程的设计、教学以及推广中都会表现出情境的依赖性。在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中很容易忽视这种依赖性。

首先微课的情境依赖度高。知识具有情境性,脱离情境的知识是缺乏活力的。微n设计表现出情境性,这种情境是一种固化在视频中的情境,视频作为微课进行的载体与最初预设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出入。这种微课自身的情境与使用区域差异越明显,其产生的情境不适应也越大。

微课教学过程中情境预设与教学实际情境的差异,导致微课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东部沿海地区的教师制作的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微课,其对农业的定位会很习惯地融入当地的气候和农业情境,而这些情境性的内容在微课中是不会进行解释的。这种基于特定环境的情境很容易被具有相似情境的人所接受,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这个微课,在西部内陆地区使用时,就会因为微课的预设环境情境与现实的环境情境差异较大,与现实所描绘的农业以及气候的设定产生较大差异而很难达到微课情境的预期。又如,经济差异导致微课情境预设的差异,在微课介绍速度与距离时描绘的火车、飞机等在城市地区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因此很难形成概念。在短暂的时间里微课根本就无法顾及其中的差异,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微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使用情境与设计情境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其次,忽视了微课的宏观文化背景。微课所提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课堂上使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文化体制的差异性。虽然微课可以通过设计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达到教学效果,但模式不能够满足考试的需求,同样在文化上缺少认同。微课的碎片化特征,以及情境的固化性却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传统课堂的形式,割裂了传统课堂所营造的整体感,使得学生缺失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课堂营造的情感教育氛围。这种情况下,微课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招致了不少无形的抵触。

2.经济文化基础的制约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教育投资上的差异,也表现在文化上的差异,在文化的认同中缺乏一种耦合性。缺失耦合性的文化中所建立的微课程体系,其可适用性受到制约。虽然大数据时代让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可能,而这种教育模式却受到教育资源的制约。在经济发展良好的东部及城市地区,微课发展面临的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西部及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不足与资源配置不均共存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个微结构的课程体系,碎片化及大数据的特色决定了其必须有一个基于个体的网络交互工具,如手机电脑等。虽然这些工具在快速普及,但仍然很少用在微课教学中。东部城市地区基于网络的配套设施完善,很多学校尝试用网络交互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受到经济基础的极大制约。微课对教师和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习惯以及可以有效实施教学的物质基础。在物质基础达标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却缺少有效的资源配置,现有的网络平台也无法适应微课发展。而西部农村地区的问题是全方位的。那些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基本上没有开展微课的基本条件。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微课开展也很不理想,有限的资源可以勉强进行微课教学,而事实上,这些有限的资源在正常情况下连合理的配置都做不到,其教育理念受到区域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并缺少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教育的内驱力。

3.微课缺乏足够的容熵

微课表现在其过于精细化,即设计和使用所提出的要求高于目前教师和学生所能够达到的水平。过于精细化导致微课无法高效或有效地操作。微课理念具有结构化的知识点,以及非常紧凑的时间限制。如果微课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描绘解释得很清楚,那么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但事实上这个高效率是建立在优质微课程的基础上的,并且能够结合情境有效地使用。以目前我国微课教学的发展水平以及大数据模式下网络普及应用程度,在缺乏足够的优质微课程的情况下,建立一个高效的微课体系是很难实现的。微课本身缺乏容熵性,能够实现有效学习的学生以及教师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微课的时候很难达到高的效率,或者根本无法从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到微课教学中。

二、微课发展弊端的缘由归结

微课的课程组织形式决定了微课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过程。微课是针对碎片化的小的结构单元设计的,与传统教育的大单元式的教学并不冲突,只是其侧重点不同。微课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适用范围等方面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微课课程设计结构问题

首先,微课缺乏理论驾驭。因微课发展迅速,其制作并无统一的标准,在制作过程中更多依赖于制作者的自身素质。这种自身的素质并非是教师传统意义上的素质,而是能够驾驭微小结构的课程并能够将至转化为微课的素质。微课的制作者通过参考其他的视频录制,以及其他的相关理论进行制作。因其可操作性差,缺少专业性的支撑,没有一个专门的系统,因此目前的微课制作很多由教师***完成所有的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形成一个规范的微课制作。

其次,微课缺乏教育经济性价比。鉴于微课作为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其制作具有技术专业性以及教育专业性,制作微课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拥有这些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制作微课的人不多,因此微课的制作不能够在专业教师和专业制作者匹配上形成一个良好的优质集合,导致微课在制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很多微课都是由一线教师***完成的,不同的人在使用不同的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微课制作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虽然这种微课节省经济成本,但给教师带来不小的负担,而其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种制作形式使优质微课的成本居高不下。

再次,微课应用领域具有局限性。微课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其知识容量有限,这种有限知识在讲究系统性的传统教育中并不适合在所有的学科中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使用,很多时候,相互关联不紧密的碎片化的课程并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

2.微课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微课在制作出来之后并没有得到好的推广和使用。在微课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一些学校建立了微课资源库,但微课的运用仍停留在观念认识的层面上,在实际中很少操作使用。教师并不认可这种基于学生互动的微小课程,这种课程仅应用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也因为并不能够通过微课获得比传统n堂更多的东西,所以很少通过资源库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和学生使用微课的方式不对。因为优质微课资源的不足及微课资源参差不齐,教师和学生很难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也导致微课这种课程资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按照适合微课教学的模式展开。微课的课堂应用忽视了课前学习、课后学习、翻转课堂、说课评课、教师网络研修、教师培训等方面更重要的作用[6]。这种应用使微课失去了教学中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传统课堂的整体性。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并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将微课当做一门课程来看待,而是将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少有针对微课发展的***策提出。对微课教学发展的投入,也仅仅停留在建立视频资源库的层次。

3.微课的适应范围有误区

微课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偏差,表现在微课使用过度与应用不足同时存在,以及微课的应用领域重心存在偏差。其实微课是结构化的微小课程,并不适合所有的教育领域。

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是过度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的能力、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习惯的情感教育等多重目标服务的。具有此种功能的课程要有成体系的大量知识以及学习,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并通过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来完成。微课并不能达成此种教学目标。使用微课来取代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应用过度,很难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而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方式,又因为微课相对***的教学方式和微观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理论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其他的原因并不能够达成。

微课教学所适用的年龄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并非所有年龄阶段的群体都能够从微课中学到预期的知识。认知水平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无法确定能够在这种碎片化的课程模式中学到相应的东西[7]。这种情况下的微课适用状态也与传统教育的理念有所偏差。传统教育方式的理念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规范,而微课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并不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同时,微课的质量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操作在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微课实现传统教育的效果并不容易。目前,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推广使用力度远大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以成人为教育主体的教育领域。

微课的碎片化特征使其在非传统教育领域及理工科固定模式的课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因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领域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微课的应用很少。在这些微课拥有实际价值的教育领域中缺少足够的开发者,专业的领域与微课制作很难形成一种合力,导致微课的数量及质量无法保证,并且这些领域本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微课使用环境,造成了即使对微课有需求的群体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资源。

三、微课发展的教育理念探析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所需要的变革并不是以教育技术发展引导教育变革,而是用教育理念变革使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微课的发展所面临的误区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微课技术上的障碍,而是教育理念变革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教育进步不是教育技术发展就会进步,而是教育技术的进步是以人的发展为支撑点,教育的本真是培养人的真善美。以此为支撑,形成一个微课发展的新模式。

1.碎片化模式下的秩序寻求

为了更好地让微课发展,必须在碎片化的当下寻求微课的新秩序。大数据时代的微课基于传统的因果关系的线性思维方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海量的数据以及基于W络的交互模式,给基于因果关系的传统教学的线性逻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传统教学模式在大数据中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并通过线性的逻辑关系形成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微课基于大数据下碎片化的集合,形成了微观上有序,而整体上却无序的知识点。这种包含情境并结构化的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发挥出自身价值。

从现代教学的理念来看,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即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微课所体现的价值所在也是以人为本教学模式的优质集合。学生在微观情境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并形成一种优化选择的积累。

这种发展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发展,而现实可行性并不高。传统教育所表现出的价值理念与微课所要展现的价值理念并存,形成一个属于自己发展的教育周期。只是微课的发展更加适应发展趋势,而不是当前条件下的教育。

2.潮流与传统的共生融合

微课所表现的碎片化特性,没有体现出比传统教学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传统教育是小数据时代经典范式的集成,是小数据模式下的最优选择。微课这种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的方式,也碎片化了完整的时间。微课作为技术性指标,其操作是由人所决定的。微课的人文性是适应教育培养人的理念,并不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改变,课程结构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而不是以教育技术的媒介为主导的。微课程更好地与教育目标和教育制度耦合,形成基于大数据模式的教育生态,才是微课程发展的方向。

微课在设计中采用开放的模式,将课程与学生本身在学习中的情境进行融合,将人本主义融入到每一个碎片中,让这些碎片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可以构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教师的身份转换和传统教育是不一样的,属于碎片情境的组织者。大数据时代教师针对微课教学应该具有的比传统更多的是情境体系的架构,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但这种架构是由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而来,并非一蹴而就。这种渐变在微课发展中能够减少更多的偏误,从而形成微课发展的一个新模式,与传统教育形成一种共生融合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 Le Roy A.Mc Grew.A60-Second Course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

[2] Kee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in Chemistry,1995(32).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4] 杨永林,张世蓉,丁韬,等.从“慕课”到“小微课”,看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 郑小***.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慕课;社区教育

一、慕课的概念

MOOC是一个年轻的概念,2008年由戴夫・科米和布赖恩・亚历山大联合提出,自产生以来风靡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并在商业经营下迅速成长。2012年,还被国外学者称之为“MOOC 之年 ”(Year of MOOC)[1]。学术界对MOOC尚未有精准一致的定义,从MOOC 的实践性质上看,它是一种免费注册、大规模课程资源共享的开放型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社交网络和其他可利用的网络资源、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成果等都融合于其中,并通过MOOC参与者的学习探索而不断提升学习资源质量、完善资源种类[2]。

通过对现阶段慕课概念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慕课的体验,笔者认为目前慕课有以下特点符合社区教育的社区成员学习。

(一)开放性:社区成员可以免费学习慕课上的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没有门槛和地域的要求。

(二)规模性:慕课上的网络课程在学员人数上没有要求,可以是小规模的,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学习。

(三)灵活性:慕课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时间和场所完全由自己来掌控,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安排。

(四)自主性:慕课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喜欢感兴趣的课程,时间可以自己选择,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体系完善:慕课上的网络课程按照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每门课程都有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课堂作业和练习、总结评价和效果证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社区

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

(六)交互性:慕课注重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同伴互助和同伴评价。

二、重庆市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建立转户进城居民终身学习机制和农民工学习平台,全面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社区教育示范(试验)区 3 个,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试验)区 5 个、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 3 个;全市先后有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渝北区、江北区、垫江县、武隆县等成立了社区教育学院,成立街镇社区学校 100 多所,初步构建了社区教育办学网络。2010 年,由重庆市教委牵头建设的“重庆市终身学习网”正式开通。渝中区、九龙坡区等建立了社区教育门户网站,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逐步深入;重庆市人民***府印发了《重庆市人民***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社区教育发展有了一定的***策保障。[3]但是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给社区学员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整合利用不够,很多不能共享;二是师资配备不到位;三是社区成员对象复杂,学习基础不一,学员参与度不高;四是教学方式单一,没有相应的评价和保障体系。五是社区学院存在法人地位缺失、性质不明、办学资质不健全等问题。

三、基于慕课视角的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一)学习者分析

在社区教育里的学习者们希望社区教育开设的课程能够淡化理论,突出实用性,易学、易会、易上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可以根据各社区人员结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慕课微课学习培训。比如,对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对转岗、下岗和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培训;对外来人群开展适应城区社会生活的培训;对老年人群开展文化、体育、健身培训活动;对弱势人群开展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校外素质教育活动。

(二)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本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满足社会发展产生的需求,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属性,选择适合的慕课微课教学内容,比如技能操作型、休闲娱乐型、养生知识型等。在慕课微课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在社区学校、也可以在家、***手机客户端随时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自主选择。

(三)学习模式分析

基本慕课视角的社区学习模式可以如下***所示,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喜好和兴趣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利用网上的慕课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达到社区学员的意义建构,社区教育机构根据自身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测、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展开,然后进行学员反馈,根据社区学员的反馈适当地进行调控,适应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

(四)加强慕课微课平台课程建设

以人为本发展社区教育,是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设重庆市社区教育的网络平台,当务之急是要建设好重庆市终身学习网,整合开发建设慕课微课课程建设,促进全市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Laura Pappano.The Year of the MOOC.2012.Form:/2012/11/04/education/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re multiplying ata rapid pace.

[2]Alexander Mc Auley,Bonnie Stewart,George Siemens and DaveCormier.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pp,10.2010.Creat-ed through funding received by the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through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s"Knowledge Synthesis Grants on the Digital Economy ".From:https:Open University.

[3]余善云.重庆社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15,(14):11-15.

[4]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 微课 集成化教学 教育信息技术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19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icro-lesson

LUO Yan[1], LUO Wei[2]

([1]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waves off again, an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has became the inevitable result, which includes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layout. The micro class to meet the "fragmentation" learning needs can construct a complete system of sophisticated teaching scene according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Micro class; integrated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启以来,经历了一个“多媒体―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变革的中坚力量。如今,进入了移动互联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势将再次掀起变革浪潮。

1 集成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有一定的“集成”理念的应用,代表性的有以综合集成方***实施网络辅助教学,①有以系统集成教学法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予以有机统一的课堂实践,②还有从模块化原理出发的集成式模块课程的设计运用。③通过这些成果我们可以总结出集成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不同层次和侧面的应用情况,为我们从整体上构思一个完整系统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提供支持。

完整系统的集成化教学模式应当是一个包含集成理念在内的囊括宏观教学方法、中观课程设计和微观课堂布局的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上,它以综合集成方***为纽带,构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综合系统,经验、数据和信息资料是其主要的物理基础。同时,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集成方***予以调和,目的在于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引入教学处方理论以生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处理模式,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与演变方式,将知识习得所要求的总能力分解成具体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与封装好的课程模块相一致,从而形成一个满足能力获得序列的自上而下的能力目标体系。这种集成化的模块课程满足了教学改革的动态需求,有较强的灵活性,诸如教学案例、理论要点等资源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能够很好地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学习两方面的要求。在微观课堂上,主要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的集成,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帮助下,这种集成更便于实现且收效颇佳。不管是传统课堂、慕课还是微课,课堂中的手段与素材集成都是必要的,区别是依据授课内容和课堂形式的区别采取更合适的策略。

集成化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学创新改革所提出的必然选择,因为随着教学资源调度范围的极大拓展和学习者来源的更加多样化,必然要求执教者将资源、方法和手段等更加细致地组合,以满足日益苛刻的学习者的要求。④集成化教学模式克服了常规教学模式的被动性,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学习会变得更有趣味,学习者会产生与学习情境相符合的角色意识,对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把握将更精准,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资源的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集成化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一个知识点,学习者要完成记忆、理解、熟悉和运用的过程,必然要求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传统教学多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面对学习中频繁出现的空白区学习者往往不能及时填补,导致学习过程的一再犯难乃至不堪其负,而集成化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集成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应用集成化教学模式会对教师执教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熟练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要求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并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终身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职业要求,在集成化教学理念推动下,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必然会得到提高。集成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成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充分考虑给学生提供表现获得成绩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像传统学习那样因课堂形式而被边缘化的情况,参与式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信心不断增强。

2 基于微课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构建

2.1 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微课的兴起源于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即人们希望通过传统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在一小段时间里学习一个短小精悍的内容。2010年,微课作为一种最初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的新兴教学方式在广东佛山悄然兴起,随后迅速风靡全国,成为各个层次教育教学领域争先关注与实践的对象。人们对微课进行观察与总结,认为“微课”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设计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再辅之以学习指导、进阶测试、***问答、教学评价等其他要素共同组成的“微集成”教学资源。⑤微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学主题突出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明显,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高度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新型学习空间。

近几年,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2012年***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⑥这次比赛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总计有1600多所高校和超过12000名选手参赛,大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互动,获奖作品平均网络点击12730次,平均网络评论达288次。⑦微课教学比赛对于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微课教学的发展有意义重大,有力贯彻落实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于建设高水平高校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推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2.2 集成化的微课模式设计

创建微课必须依靠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这些教学资源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开放性”,这是由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所决定的,信息化为其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微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开放式教育资源的集成。开放式教育资源的主要特征是免费、可复制重组、无任何获取和交互障碍。诸如世界开放课程联盟、“开放大学”这类的开源课程,能够为微课提供共享的涵盖几乎所有学科的课程资源;美国“社区学院开放教育资源联盟”和“平坦世界的知识”这些能够提供丰富的开放教科书资源;iTunes大学、网易公开课能够提供丰富的开放式音视频资源;MERLOT和“可重复使用的学习原件”能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FLICKR和视觉搜索网站能够提供海量的教学***片,CC Mixter和 The Freesound Project能够提供各类满足教学需求的声音和音乐,至于学术期刊资源,其数量也是极为丰富的。

微课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予以实现,核心在于对各种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集成。微课在形式上就是一段视频,所以视频制作工具可以说是其主要的技术工具。当前很多微课视频就是用录屏技术工具制作的,只是单纯使用这个工具制作的微课应用效果会不大好,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要用到素材处理的工具,如处理静态***像的,制作动画效果的,进行音频处理的等等。在做原始视频素材时,可用专门的屏幕录制工具,或者用PowerPoint自带的录制功能,后者能将幻灯片展示的动画效果体现出来,还能用到荧光笔的功能,互动性很好。总之,微课制作,需要尽量多考虑到技术手段、技术素材的融入。以内容为核心,以情景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持,方能为制作优质的微课提供条件。

好的微课必然是在内容、资源和技术上均有较高集成度的成果。这种集成化的思路是针对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各个维度的需求,将至整合到一个框架下,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本身就是模块化的,针对各个需求点形成单独的实体或概念上的构建,构建之间当然是具有适度耦合的,同时可以依据外部需求的变化予以动态调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集成化的微课模型依托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网络视频课堂、自定义学习、交流互动、教案课件***、***教程阅读、师生互动及教学评价等多项工作,传统教学这些工作是分散于不同时空的,但集成化环境下这些工作过程实现了“一站式”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得到了有效实现。

3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系统性更强,越来越需要考虑到学习者需求导向这一现实。微课教学是未来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集成化的微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资源整合者,同时通过创建强化师生互动的场景来提高课程的教学应用效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XJK011QGD018)、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公众需求导向的***府电子服务集成体系构建研究》(11C1239)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G2012A010)、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输入、互动和输出”理论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探索和实践》(湘教通[2012]401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信息生态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研究》(XJK011Q XJ00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欧阳明,陶艳萍.基于综合集成方***的网络辅助教学设计系统初探――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108-110.

② 陈树文,唐子茜.研究型课堂“系统集成教学法”探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8-170.

③ 任娟,袁顶国.现代教师培训新型课程――集成式模块课程的功能、结构、特征与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4:41-44.

④ 蒙华贞,李翠芳,彭翠英,吴小燕,伍东亮,蒋跃贵,兰照***.集成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的探究及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223-224.

⑤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微信;大学英语学习;学习策略;设计研究

[中***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081041

微信的概述

1.1认识微信

微信(WeChat)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通信软件,它兼容多种手机品牌、型号、系统,不限制营运商,实现了不同营运商、不同系统平台的媒体传播。在微信添加朋友时可以使用微信号、手机通讯录、QQ账号、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添加,使用户关系网络覆盖更加广泛,并且在传输媒体方式上有语音、视频两种形式,给移动互联网传播带来了新的改变。

微信功能主要有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通讯功能主要是传输文字、***片、语音、视频信息,并具有同步和异步传输的特点,使用微信可以提高通讯效率,降低通讯成本。社交功能除一对一、一对多聊天之外,还包括朋友圈、邮箱、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提供了多种丰富的社交形式,满足了多种受众需求。平台化功能包括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实现信息的订阅、推送、回复,为管理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推广,为使用者提供较完善的信息服务;开放平台则为微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如微信的游戏平台、网银付款平台。因此,微信已经具备成为新的教学网络交流平台的条件。

1.2微信的特点

微信操作便捷、传输高效,在教学通信交流、教学交互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用微信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成本低,微信使用群体广,适合在灵活的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方式上推广。微信的公众平台上有不少学科课程公众帐号,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微信多元化的媒体传输和快捷、低成本的社交功能有助于学生利用微信辅助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微信的相关研究

从理论上深层次分析微信如何支持移动学习,如何设计微信移动学习课程与教学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还缺少对微信学习支持功能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原则的思考[1]。国内学者袁磊等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证明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2]。姜红梅认为微信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环节,在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在国外,也有专家针对Line、Whatsapp等微信类软件进行教学应用研究,分析它们的可用性、交互性和可创新性,再进一步考虑它的教育使用价值。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及过程

笔者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按照男女、年级、专业类型比例随机发放,共分发问卷460份,回收问卷445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剔除无效的作答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为93.1%。利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

2.2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1)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微信的特点,研究微信在教学应用上的现状;(2)就目前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使用微信能否辅助大学英语学习的认识与态度的问题编制了问卷,该问卷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学习问题、使用微信群聊的学习态度、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学习态度5个维度进行设计,共有28道测试题目;(3)接受个别访谈20余人次,以期找到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学英语提供策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如***1(注: 每一组左边的条柱表示为同意,右边的条柱表示为很同意,下同)所示,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性”的调查中,同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乏味的分别占总体的68.85%、63.63%、61.54%、71.15%、69.15%。在与学生访谈中得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学生希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

在“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强,与学生缺乏互动”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51.87%、35%、8.75%、2.1%、2.28%。数据显示,英语课堂上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缺乏英语口语交流的锻炼机会,课堂互动氛围不浓烈。在“老师没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48.6%、39.2%、7.5%、2.4%、2.3%。可见,教师很少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会带着困惑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强化巩固困难。

3.2学习问题

如***2所示,在“学生缺乏英语实际应用”的调查中,同意缺乏单词、语法、听力、口语、写作实际应用的分别占总体的87.14%、87.5%、88.66%、92.62%、77.78%。数据显示,英语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如***3,从大学四个年级的英语学习兴趣衰减认同统计显示:大一占54.29%,大二占60%,大三33.33%,大四占54.34%,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兴趣衰减程度比大三学生明显。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为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在学习方面会经常遇到困难,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题越积越多,容易造成学习兴趣衰减。而大三是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强,所以英语学习兴趣的衰减程度不明显。大四的学生进入到实习与就业阶段,需要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减。

3.3使用微信群聊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愿意利用微信进行讨论”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0.65%、45.81%、25.16%、5.15%、3.23%。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是愿意利用微信的学习社区与同学、老师就英语学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的。在“微信群聊能有效提高师生交互”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3.86%、49.64%、21.35%、3.34%、1.81%。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同利用微信与同学、老师群聊能提高学习效率。分析可能原因是大学生对手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微信操作便捷、简单易用。通过微信群聊构建的学习社区可提高师生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英语交流学习起促进作用。

3.4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学习态度

在“使用微信公众账号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16.77%、48.39%、27.1%、3.89%、3.85%。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同微信公众账号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分析可能原因是微信不但提供了社区学习的交互平台,还能作为信息推广的中心,适合碎片化学习、有针对性的英语主题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愿意持续使用微信公众账号进行英语学习”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0.87%、51.36%、24.14%、2.3%、1.33%。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同意持续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用以辅助英语学习。分析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学生了解微信公众帐号的功能,能便捷、有效推送学习信息,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习讨论和交流氛围,学生缺乏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实际应用机会,课堂上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情景创设,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后很少会进行二次学习。作业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学生很难强化巩固知识,大学生总体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大学生认同利用微信构建学习社区、利用公众账号推送学习信息这两种功能对大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愿意尝试在这两种功能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

4微信学习策略的设计

根据以上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结合微信的特点,笔者开展了微信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学习策略设计。基于微信的群聊和公众账号功能设计了小组型学习社区和学习公众平台,有效提高了微信辅助学习的实用性。这种学习策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信息资源平台以及实践平台,将英语真正做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应用能力。

4.1小组型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是指由学习者及其辅助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4]。如***4所示,首先,利用微信群聊功能构建学习社区,组织教师和学生加入到群聊当中,实行小组社区学习;其次,教师与小组长形成核心社区,以核心社区辐射各个小组社区,小组长作为桥梁联系组员和老师,并负责组员监督和信息传递的任务,监督本组组员的学习进度;再次,其他组员开始互相对话交流问题,强化了学习小组的联系,让组员之间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最后,小组长将组员遇到的学习困难集中筛选后汇总给教师,在下次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将重点问题展开进行解答。利用小组长与教师组成的核心社区避免了教师作为社区的中心辐射全部学生,这样容易造成信息过载,学生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被忽略。构建小组型学习社区旨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社区中倡导英语交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进行课后二次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4.2学习公众平台

罗勇对当前微信平台中教育与学习类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了整理归类,认为微信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可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大陆[5]。如***5所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教师可以申请公众账号制作“名师堂”,教师通过名师堂平台可以统一向学生信息,布置作业或提出讨论问题。在的信息当中,可以是***文、语音,也可以是相关的微视频。名师堂平台推送的信息是由教师定制的,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回复并获取相应的服务或反馈。教师在名师堂中可以设定主题,开展具有情景化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名师堂平台可以测验题,要求学生作答并提交答案以获取作业完成的反馈信息,达到了监督学生学习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监督机制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构建名师堂平台可以便捷地把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辅导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能及时地获取这些教学资源,促进了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

5结束语

微信具有很大的教学使用价值,并且已经受到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不断地在教学应用上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微信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结合到课内、课外,扩大了课堂的时空性。利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了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可否认,微信在教学上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何去除弊端,在教学中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微信,仍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2):3441.

[2]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3] 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254.

[4] 百度百科.学习社区[EB/OL].(20141223)[20150927].http:///link?url=7b15FCUeVrEd_VleXF16SVrgjCr4lklntFl08aRzIrxOsnbJVGcfNwg54838x74LmxqF56SgiGpW54PrboK.

[5] 罗勇.微信学习,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阴[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12):99100.Strategy design research of WeCha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LIU Quan1,CHEN Zhiliang2,GAO Bingshan1,HUANG Tengfei1

(1.School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China;

2.Gaozan Primary School,Foshan,Guangdong528300,China)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 微课 民族高校 大学生职业规划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微视频,是在网络教学大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在国外,微课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较成熟。而在我国微课才刚刚起步,2010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学微课竞赛活动,此后,随着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讨,微课成为各类学校开发的教学新课题。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得到了全国31个省热烈响应,近500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达3000多件,涉及几乎所有学科门类。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委属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下,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中南民族大学提交作品26件,课程涉及心理学、化学、数学、外语等多个学科,而无一件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全国仅有6件作品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可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应用微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中南民族大学自2008年10月开始,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与发展规划》课程,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每个课程18个学时。学校采用自编教材,引进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社会、经济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亟需完善。

1、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及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重视理论讲解,更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讲授都在教室进行,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指导不足,无法真正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教师队伍有待完善。中南民族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队伍为各学院***副书记以及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知识背景的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但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较复杂、实践经验少、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不系统,加之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教学效果无法很好保证。

3、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都实行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动辄百人,课堂管理难度大,课程需要做的体验式活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院校,全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状况差距较大,加之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网络可存储海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浏览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自主性较强。这是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共通所在。

2、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微课时长在10分钟左右,其资源容量也较小,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vniiv、fly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方便学生***播放及保存。传统的网络课程大多以45分钟为单位,时间较长,教学目标较多,学生不一定有耐心看完。而微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安排时间,效果较传统网络课程好。

3、教学目标集中、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难点展开的,一事一课,目标单一、集中,主题突出,针对性较强。传统网络课程是以一堂课为一个单位,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较多。而微课可以将传统网络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分解,主题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三、微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搭建平台。微课的应用必须依托网络平台,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网站下设中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网,对学校申报的部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展示,内设课程简介、师资队伍、课程课件、课程录像、导学练习等板块,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技术较成熟。利用已有平台,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务处精品课程网,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丰富校园网络课程形式。

2、课程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的开发,必须做好充分的课程规划。科学合理且具有切实指导性的规划,是微课开发的关键。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课程的规划,需由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集合相关专家、教师对微课课程的选题、课程设计、授课过程进行精心布置、合理规划。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课采用自编教材,课程分为八个单元四个模块,包括自我认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技能探索、职业价值观探索)、职业认知(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及职业生涯管理,每个模块都有重难点,我们可以选取每个章节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微课拍摄、加工、报送、。

另外,在课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学生特点进行微课设计。“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我们可以将微课内容扩充,不仅对教材进行微课设计,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为正在修读这门课的学生和对职业规划有困惑的学生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3、组织微课制作培训。制作高质量、精品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需要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学校教务部门还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平台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微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让微课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因本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门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公司、企业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曾多次聘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相关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教师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应加强培训力度,最好能对教师进行实践性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微课录制与上传。微课的录制方式可以根据技术及讲课方式划分为“软件式”、“录课式”及“混合式”。几种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微课录制方式是“录课式”,即用摄像机录制教师讲课的全过程。中南民族大学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录制微课视频较方便。在录制过程中,应遵循引入快速、线索明晰、语言简洁、总结干脆的原则,将课程在短时间内圆满、高质量完成。此外,教师在着装、教态方面也要注意把握。微课录制完成后,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剪辑并上传到精品课程网。

5、交流提升。微课开发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后期的专家点评、讨论交流、学生反馈中不断进行修改、提高。微课的开发离不开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的应用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督促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讲的课堂模式转向自主学习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能形式多样,内容创新,让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精力放在答疑解惑及个性化探讨中。

四、微课应用在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1、网络教学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开设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为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随着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是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在网络教学背景下产生的区别于传统网络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2、传播及时,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得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和更快速度的传播”。中南民族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职业规划意识。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根据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发生调整,这就需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具有阶段性、长远性。简便灵活的微课可以随时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

3、丰富教学形式,弥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时间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利用线上教学,更好地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并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反馈,深化学习,且微课的内容设计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教师而言,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更多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经验,微课的短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课程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网络课程开发是网络化背景下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的灵活性、简便性特点也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网络课程发展的又一新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实践性、灵活性、个性化较强的学科,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民族高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力量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建设,形成民族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辅导员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民族院校人文素质类微课开发与实践”(编号SCUN1314

A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10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中国梦”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读书月、红五月、体育艺术节、开学典礼、***训、国旗下讲话、学生***课团课、校园广播站、文幼章大讲坛等时机和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系列教育。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治、法律底线,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校园媒体的引导作用 重庆十一中利用校园网络、《博文》校刊及文化长廊等,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互动专区和专刊。普遍开设班主任、科任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倾力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

全面育人,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理念为引领,以课改为先导,以形式为载体,以机制为保障,始终坚持学价值观、树立核心价值观、实践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创新了学生主题教育模式,增强了思想***治教育实效性 学校一方面通过师生一起学习理论、自我内化理论、自我实践理论,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主体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学生学习******方针的内容,调动了中学生学习形势***策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了学生理论修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加深了中学生对时***理论的认识,增强了中学生的理论修养,坚定了中学生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励着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学生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有机契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中学生课外文化生活 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及社区活动,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校长开放日”“纪念11.27”等主题教育活动,向《博文》校刊投稿,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方针的意识,繁荣了校园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计算机发展趋势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发展趋势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1现代科技与计算机科技的结合与应用1.1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从认识客观世界到改造客观世界,形成的专业化与综合性这样一对矛盾体。一方面

学习

电子商务课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课程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课程内容描述,电子商务课程教材推荐。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近年我国加入WTO后,各高校都有加大了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在师资、教材、实验建设等方面投入

学习

工程设计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设计10篇,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方案大全,工程方案设计日记。4.信息动态5.细节决定品质——也谈住宅细部设计吴孟杰,WUMeng-jie6.高校***书馆建筑设计探讨——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书馆为例李向辉,LIXiang-hui7.制约中的探索

学习

道路工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工程10篇,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全套案例资料,道路工程职称论文十篇。二、设计依据大学城东一路与大学城北路路口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由重庆畅捷交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的技术文件。设计的主要依据:(1)大学城东一路与大学城

学习

软件工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工程10篇,内容包括软件工程1000字论文,软件工程专业实习日记十篇。软件升级几乎涵盖了所有软件相关组成结构,要充分审核任何一个重要结构,做必要的改造。升级后软件要明显优于未升级前,对任务的处理时间要有较大的提升。具

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程标准要点归纳,数学课程标准及方案。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形三、

学习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改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习

微课程地理教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地理教学10篇,内容包括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地理示范课美篇。一、微课程简述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现今热议的

学习

计算机应用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应用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板块,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周记十篇。4.变结构拥塞控制协议的改进算法尹凤杰,王金科,YINFeng-jie,WANGJin-ke5.用于ZigBee网络的同步休眠与唤醒算法谢琦,刘兰涛,弋俊超,XIEQi,LIULan-tao,YIJun-cha

学习

计算机专业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选科,计算机热门专业。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

学习

战略管理课程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管理课程10篇,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课程综述4000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课程感悟。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

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问答。(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

学习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论文题目,关于微课程论文。一、微课程的简介“微课程”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将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内容压缩成在60秒内的知

学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内容包括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归纳。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类课程

学习

电子商务课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课程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课程内容描述,电子商务课程教材推荐。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近年我国加入WTO后,各高校都有加大了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在师资、教材、实验建设等方面投入

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程标准要点归纳,数学课程标准及方案。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形三、

学习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改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习

幼儿园课程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特色课程美篇范文,幼儿园课程教案100篇免费。

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论文课堂实录,英语教学小论文。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比教重要。一堂好的课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是不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教师

学习

高中计算机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计算机论文,内容包括学生计算机论文1000字,高中计算机设计论文题目。(二)、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教材陈旧老化,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不适应。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繁多的,计算机入门教材的内容选择对学

学习

大学课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大学课程内容word,大学课程知识点汇总网站。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

学习

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新闻直播论文,新媒体论文研究方法。新闻传媒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