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 泛在学习; 微课程; 特性; 设计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69-03

Design and research of micro-lecture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Han Yujuan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0, China)

Abstract: Micro-lecture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and its environment. Hence how to design the micro-lecture is a major ques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ying different types, it is designed from five angles: the situation of life, the short and appropriate micro-element, the close relation, the direct, vivid visualization and the pervasive, ubiquitous feature. The design is displayed by the cases.

Key words: ubiquitous learning; micro-le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0 引言

泛在学习理论是科技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新冲击和新理念,它提倡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又被称为“无缝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可以在任何地方都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的5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 Anything)学习”[1],蕴含有“以人为本,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本质特点。

移动设备使泛在学习成为未来研究重点[2],而微课程的出现是泛在学习理论和环境产物,微课程概念提出后,国内外微课程开发和建设被广泛注重和研究。2012年11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美国TED每年都会召集众多领域中杰出人物,将涵盖有科学、技术、文学和音乐等内容制作成十分钟左右视频,向大众分享技术、社会和人的思想等相关结论与研究成果。泛在学习的微课程,其设计最重要,值得研究。

1 微课程五大特点

国内外泛在学习研究相当广泛,分析其泛在学习有三大特点,即情境性、无缝性和微元性。所谓情境性,即指在吸引学生和实现生活情境中“无处不在的效果”,如英国环境森林项目(Ambient Wood Project)提供给学习者“陌生但快乐”的学习体验。所谓无缝性,指随着技术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开发者开始注重“计算机环境的支持”,促进技术融入教育,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并日益完善,如美国哈佛大学的“促进泛在学习的无线手持设备”项目。所谓微元性,指学习内容被化整为零,从而方便学习者间断学习,如杨献民和余胜泉提出的“学习元”概念。

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微课程的概念自提出即获得广泛关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定义“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中心单从凯定义微课程为“5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15分钟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具有粒度小、内容精、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分析微课程概念和已有资源,发现微课程集中表现为时间长度多为10分钟左右[4]、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内容短小、可视化和生活情境等,因此微课程具有如下五大特点:情境性、无缝性、微元性、关联性和可视化,如***1所示。相比较泛在学习的三个特点,微课程还凸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可视化和关联性。所谓可视化,即微课程通常以视频形式呈现。所谓关联性,即微课程可以系列呈现,并且具有一个共同主题或元素进行关联。

[微课程][情境性][微元性][关联性][可视化][无缝性]

***1 微课程的五大特点

2 微课程建设思路与类型划分

2.1 微课程建设思路

“微课程”是泛在学习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微课程”势必更加凸显泛在学习的知识冲击和技术冲击。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和微课程的五个特点,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思路为“双核心,双模式,多维度”。

所谓“双核心”即 “以学生需求和教师引导为核心”。学习内容建设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而知识只有在需求时传播效果才最好。所以微课程开发要以 “学生需求为核心”。但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教育并不能局限于“服务角色”只满足学生需求,还要担当起“引导角色”,体现“教师引导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动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沟通交流,有效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因此,微课程开发与建设首先需要思考“双核心”并进行设计。

所谓“双模式”即“课内与课外双地结合,现实与虚拟双境联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边融合”。泛在学习“情境性”和“无缝性”,说明学生的知识需求绝不仅仅拘于课堂和学历教育。双模式的资源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知识传播”。

所谓“多维度”,即微课程建设从多角度出发多维度建设,如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分别从“理论”、“应用”或“研究动态”等多维度和多角度设计、建设微课程,可以选择课堂、讲座或纪录片等不同模式开发。

2.2 微课程类型划分

“双核心”说明微课程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需要开发多维度微课程资源。从理论知识和应用拓展程度,可将微课程分为原理型微课程、实用型微课程和综合型微课程。原理型微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讲解,实用型微课程偏重生活中实际应用,综合型微课程则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均着重体现。无论哪一种类型微课程,首先要考虑微课程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实现“双核心,双模式,多维度”。

3 微课程设计与实例

以 “双核心”为根本,以“双模式”为着眼点,基于“情境性、无缝性、微元性、关联性和可视化”五大特点,微课程从“多维度”设计开发。为了更好地说明微课程设计,我们以开放大学专科专业的一门通识课“生活中的数学”[5]为蓝本,选取经典案例制作成“综合型微课程”,并说明该系列微课程设计理念。其中,该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微课程五大特点,而且展示无处不在的数学,满足学习者需求。

3.1 生活化的情境性

“数学与生活如何结合”或者说“数学有什么用”,往往是学习者提出最多的问题。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答该问题,直观呈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元素和情境,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生活中的数学”微课程系列内容一共12讲,第一讲为导入环节,其他每讲围绕各个知识点展开,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境和案例设计制作。如微课程中微视频“楼外楼与回文数”从场景“楼外楼”引入知识点“回文数”,并介绍回文数特点和如何制造回文数,最终回到生活场景寻找身边“回文数”,如门牌号码中的回文数。系列微课程设计充分展示和实现生活化的情境性,如***2。

[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师引导为核心][生活化的情境性]

***2 微课程的情境性

3.2 短小适用的微元性

微课程中每个微视频均保持在5到10分钟,短小适用,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充分展示微元性,有利于知识迁移,如***3。需要强调的是“微元性”,不仅仅是指视频短小,还包含“微知识点”,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开发。如“六和塔与完全数”视频长度为8分50秒,微知识点为“完全数”。同时,针对微知识点展开相应的微概念、微理论、微拓展。微概念是“完全数”,微理论“目前找到的完全数都是以6和8结尾”,微拓展有完全数6的应用如“六艺”、“六六大顺”等。

[微课程][微时间:

5到10分钟][微知识点][微概念][微理论][微拓展]

***3 微课程的微元性

3.3 紧密相关的关联性

微课程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解答,如***4。三部分内容围绕同一微知识点展开。微视频围绕微知识点讲解,在生活化和情境化中向学习者展示相关内容,是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练习拓宽展示;微练习,以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是微视频的有效补充,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微解答为微练习的解答。在微课程建设过程中,这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微课程“杭州特产与条形码”,该资源核心知识点是“条形码”即“整数条形码中的秘密”,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解答均围绕“条形码”介绍和展开。其中,微练习内容如下:

商品条形码由13位整数组成,数字的前三位代表国家,其中( )为我国代码。

A.690~695 B.000~019 C.030~039 D.060~139

[有效补充][有效补充][拓宽展示 核心内容][微课程][微视频] [微知识点

为中心][微练习][微解答]

***4 微课程的关联性

3.4 直观生动的可视化

所有微课程中,微视频有***片、视频和声音等资源,通过软件ppt、绘声绘影等制作而成,以mpeg4格式展示在网页上,让学习者直观、生动和可视地进行学习。在微视频播放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播放视频码率”,有“流畅、高清、超清、自动”;“画面比例”也可自行选择,分别为“原始、4:3、16:9、铺满”。这不但适应网络播放情况,也满足学习者的可视化需求,直观生动的展示学习内容。如***5所示。

***5 直观生动的可视化

3.5 无处不在的无缝性

微课程设计开发,充分展示了“无缝性”这一重要特性。一方面,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如我们身边数学元素“条形码”,应用了整数思想;“六和塔”蕴含完全数,关于 “条形码”和“六和塔”这两讲微课程充分展示无缝性。通过微课程学习,人们可以反思和发现身边的数学,比如“交通几何标志的秘密”,充分体现学习环境无处不在的“无缝性”。另外,学习工具的无缝性也不再拘泥于书本和电脑,手机成为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途径,利用微信创建移动学习,让学习者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缝性学习。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理念革新和技术发展,泛在学习模式和微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微课程开发必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同时,为了确保微课程开发质量,微课程设计也必定会越来越被开发者重视,确保其开发和制作满足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程特点,给出具体案例分析和设计,为微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韩玉娟.泛在学习理论下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优化探讨[J].计算机

时代,2013.9:56-58

[2] 刘***,邱勤,余胜泉等.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

2011年第11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9

[3] 陈智敏,吕巾娇等.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现代教

育技术,2014.8:20-27

[4] 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应用

一、什么是中学数学微课程

中学数学的微课程是采用构建主义方法、以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依托移动电子设备辅助教师教学。比如,这些教学课程文件大部分是由幻灯片制作形成的多媒体教学文件,具有声音、文字以及画面等内容。多媒体教学文件的时间有长有短,长为几分钟,短至一分钟。

微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微”,但中学数学微课程同时也具有学习时间短、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较为丰 富、课程之间相互***以及课程的主体性质较强等重要特点。

二、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第一,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微”的原则。教师要把课程内容尽可能细小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可在短时间内学习的对象。在选择这种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课程内容应短小精悍。在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时,虽然微课程的内容是相互***的,但是需要通过设计把中学数学学习中碎片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课程体系。

第二,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教师应把中学生进行微课程学习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作为评价课程效果的准则,一切围绕中学生开发和设计微课程。在设计微课程前教师需要明确了解中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时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微课程具有较大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有了明确的设计方向,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任何一种学习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以服务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中学数学微课程过程中,要设计出能够为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微课程。只有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和效率的微课程,才能称之为合格、有效的中学数学微课程。

第四,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要遵循交互性原则。在学生的记忆体系中, 相同时间内学生对***片的记忆效果往往高于对文字的记忆效果,所以,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文字和***片相互结合,把微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三、在中学数学中对微课程的应用介绍和分析

1.中学数学微课程的应用例子简介

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中学数学问题:在一片土地中,这块地的长和宽分别为48米和24米,先要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花卉,所占地面积为土地总面积的5/9,求空地的宽。视频中的讲解会把解题的思路和过程逐步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其次,教师给学生展示具有相同类型的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做题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2.中学数学微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1)中学数学微课程的情景式教学应用。在构建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中学生对中学数学的学习一定要在情景教学中才能建立起有意义的学习框架。学生在中学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一个清晰明了的学习情景,在情景学习中掌握数学逻辑及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和科学地学习中学数学。

(2)中学数学微课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微课程中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才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和速度。

总而言之,在当今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微课程是一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及时修改微课程中的不足,需要教师逐步完善微课程模式,把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成为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高效课程。

参考文献: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微课;大学数学;高校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40-03

微课是指利用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开展的微型教学活动。在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认知习惯与大学课程传统教学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微课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顺应国际创新教育潮流、推进教育现代化将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进行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等多门大学数学课程的微课制作与教学应用实践工作。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微课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课程在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面多、量广、抽象、艰深等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为了追求数学理论的严谨性,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的课堂上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书本理论的讲授和定理的推导证明,课后主要依靠学生的作业来完成知识的复习巩固。近几年,我们发现了一些日益突出的现象和问题:(1)学生的数学学习兴

趣日益淡化,无论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还是多媒体课件似乎都不能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激情;(2)上课记

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用手机拍课件的学生越来越多;(3)几乎没有什么学生在课下的答疑时间来向教师问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向教师问问题;(4)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业成绩都有很大程度

的降低。我们认为:这些现象和问题反映的是大学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和被称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认知习惯之间的矛盾,大学数学课程急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微课应用于大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是国际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产物

微课是在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微课程(Micro-lesson或Mini-course)和微讲座(Micro-lecture)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指出任何可重用的数字化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学习构件。2008年,美国学者彭罗斯(D. Penrose)[1]进一步确认了:在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下,微课能够与传统长时间的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在此前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陆续进行了微课的研究、制作和教学应用工作。微课数学教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案例是微课开发的先行者――孟加拉裔美国人莎尔曼・可汗。其微课开发的契机始于2006年11月,他为远方亲戚辅导数学功课。为此,他制作了一个长约4分钟的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数学知识视频,并上传到视频网站。到目前为止,这段视频已经被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年龄和民族的人收看了几十万人次。

(二)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高校课程教学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传统的单一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就指出: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与教学活动应用的创新教学形式。它在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三)微课是满足数学教学需要的创新形式

在大学数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非常有限,学生到教师这个方向的信息传递往往被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缺乏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课后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进行设计、指导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微课的便捷性、可重复性、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满足了数学教学对重难点反复讲解、化抽象为直观等教学要求。通过微课在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和融合,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重建,依托微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翻转教学等,实现师生的双向信息传递,让学生主动经历多种数学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也契合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规律。

(四)微课契合大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微课在制作时长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特别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满足他们的碎片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90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交流途径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W生习惯了通过手机、便携电脑和网络等获得信息,习惯了通过键盘、鼠标的指尖操作和反馈进行探究行为,更倾向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而微课在5―10分钟的时长内以短小、精准、有趣的碎片化方式对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另一方面,微课也是满足当代大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的有效方式。在高校扩招、信息技术影响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越来越明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以其便捷性、可控性、可重复性等特点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接受能力控制微课学习节奏、次数等来达成学习目标。

(五)微课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微课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一种颠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采取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设计、

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在微课制作中,教师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讲授教学内容。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着如何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发展的迫切任务。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融合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推荐起到重要的引导与督促作用。

三、微课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针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制作数学微课

数学课程教学是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拓展等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的一整套教学过程。数学课程微课不是把原来45分钟的课程简单地录制切割加工成小视频,而是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微课资源。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梳理教学重难点,制定微课的教学方案,善用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展台、幻灯机、网络视频和实物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坚持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等教学原则,进行微课的制作和教学应用工作,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优势融合。

1.突出课前预习环节微课的趣味性、背景性与联系性。兴趣是确保微课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后续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强化作为敲门砖的预习环节微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自主地进行微课的相关学习。而背景性主要指的是我们要利用微课为一些抽象严谨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引入提供相关数学家的生平、理论历史发展等背景知识。联系性则指的是我们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课程知识点之间、不同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课程和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演示相关内容与线性代数知识的联系,说明线性代数知识的几何意义。

2.发挥课堂学习环节微课的替代性与强化性。我们可用微n解释部分艰深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替代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这样就可以***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应从课程全局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梳理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发挥微课的便捷性和可重复性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强化。

3.保证课后复习环节微课的概括性、练习性与拓展性。在课程的每一章节,我们可通过微课对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并通过例题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重难点内容。习题解答式和问题研讨式的微课是实现复习环节微课练习性的重要形式。另外,我们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性,可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供有需要的学生使用。

(二)善用数学文化创设微课情景,实现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

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是影响微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数学微课要通过合理选取素材创设趣味盎然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而数学文化是一门涉及数学、历史、哲学、文化学等的交叉科学,它无疑为我们创设数学微课的教学情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证。

第一,许多著名的数学猜想、公开问题和数学理论发展历史为微课知识点的自然引入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也为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历史发展的脉络提供了帮助。例如,欧拉提出的著名的七桥问题就为拓扑学相关概念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庞加莱猜想的提出和证明过程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微分几何”、“拓扑学”等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和逸闻趣事为微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鲜活有趣的背景,增加了学生对抽象严谨的数学理论的亲切感。比如,在制作“高等数学”微课中的沿心形线进行曲线积分计算的例子时,我们就可以介绍心形线、笛卡尔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传奇故事。

第三,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发现的创新故事也为我们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素材,能对学生的创新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在“微分几何”的微课中介绍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为捍卫和推广非欧几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4]。

第四,数学典故、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为我们创设微课教学情境提供了素材,能够赋予理性的数学课程教学以感性色彩[5],增强数学微课教学的感染力。

(三)转变师生角色定位,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数学学习者只有主动地经历了观察、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猜想、构造、判断和推理等多种认知过程,才能达成数学学习目标,提高其抽象、逻辑和直觉等多种思维能力。而微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新型教学形式,其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角色定位,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师要由 “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微课的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给予学生以问题的解答、学习和研究策略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由“学会”向 “会学”转变,要由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者。教师与学生通过微课在课上和课后开展小组讨论、师生问答、实例验证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发挥了微课这一现代教学形式便捷、高效、双向回馈等优势,增加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学生由被动、依赖性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性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数学微课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限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手段,大学数学的传统课程教学往往在应用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不足。相比于传统的板书、课件,微课能更直观生动地展示数学的相关应用案例和实践性的操作。一方面,我们可在数学微课的知识点引入、背景介绍、问题设计和理论拓展等环节展示相关理论的应用案例。大学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物理、交通管理、医学、信号处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因为这些应用很多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所学专业,所以这种做法既增加了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和亲切感,又为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可借助数学软件以模块化的方式来处理大学数学课程中一些抽象难懂、计算烦琐的内容。MATLAB、MATHEMATICS等数学软件具有极佳的数值计算、数学***形绘制等功能。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数学软件相关操作、源代码和操作结果。例如,在“线性代数”相关章节的微课中,我们可以展示如何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旋转坐标系,将复杂的二次曲线方程化简,从而轻松地画出曲线***形[6]。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通过数学软件的编程和数值验证帮助学生避免过多机械、重复性的计算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借助数学软件绘制的***形可以给一些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几何解释;打通了数学实验和相关数学课程应用之间的障碍,弥补了未能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和教学时数上的遗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微课将这两方面的工作整合起来,实现数学理论学习、问题解决实践、数学软件使用的有机融合。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

念,推进微课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有效运用、课堂和课下协调配合的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这对于解决数学教育需求多样性和资源便捷性的问题、推动符合时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课程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Shieh.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 年)[N].人民日报,2006-02-01.

[3]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4]孙和***,赵培标.现代微分几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15:34-36.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基础课;微课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41-03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例[1]。与传统的教科书、PPT、Word、PDF等静态电子教材相比,微课的视频是动态的,不仅仅有文字、***片等静态内容,还可以包括教师的解说声音、眼神和肢体语言,黑板或者白板板书过程,实验演示或者虚拟实验等多媒体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认为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方式变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课程特色,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探索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流程与应用模式,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一、微课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一)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起源,是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趣味化的特点。作为信息技术与科学深度融合的典范,微课的出现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

在我国,微课最初是从中小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大多观点认为,2011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的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开启了微课在我国应用的先河。2012年9月,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上,***领导决定在高校开展微课应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正式启动,微课开始走进高校,逐渐引起众多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实践。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微课”(Microlecture)一词缘起于国外的“微课程”。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最先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把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课程压缩到60秒钟以内的五步建议,这对后续研究者制作“微课”视频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为此,戴维・彭罗斯也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此后,国外掀起微课研究与应用的浪潮,并取得显著成效,如: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微视频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众多学习者的青睐;TED在YouTube上推出的TEDEd,将课程与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系统融合为一体,形成与全球用户分享理想的盛宴;英国牛津大学陆续推出时间短小的系列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推广,***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方式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应用土壤。

可以看出,微课程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大多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及非正式培训学习,不仅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发微视频资源提供极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起到极大的启示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中文“微课”一词,此后,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学者围绕“什么是微课”、“怎么建设微课”、“如何应用微课”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于什么是微课的研究。主要介绍微课的背景、含义、特征、意义及影响等。例如:胡铁生(2011)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总结了区域“微课”资源库开发步骤及途径;焦建利教授(2013)分析了微课兴起的根源,认为“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黎加厚教授(2013)从教学系统要素的独特视角论述微课的发展,提出微课程教学设计的17条建议等。

P于怎么建设微课的研究。主要研究微课建设、应用及前景等问题。例如:胡铁生(2013)对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回答;吴秉健(2013)对国外微课视频资源进行了综述,将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的目标、内容、技术特点和相关的案例效果等进行了横向的比较,阐述了国外微课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策略对国内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启示;梁乐明(2013)等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资源的设计进行比较,建构起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设计模式;潘丽琴(2013)阐述了音乐“微课视频”的实践价值、具体制作流程及创新之处等。

关于如何应用微课的研究。主要研究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比如:卓宽(2013)研究了微课在行***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张灵芝(2014)研究了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问题;谭晖(2013)提出利用微课提高科技人才外语培训的效率;邵华(2013)从具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就构建完整的微课教学环境和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搭建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了微课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3]。

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国内的研究逐渐升温并初见成效,但研究还相对缺乏,表现在文献数量少,研究范围窄,实证研究薄弱等方面,尤其是关于微课设计、应用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更为少见,微课与具体应用情景(如不同学科、不同群体等)整合的应用模式亟待进行系统研究。

二、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微型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

微型学习理论认为,若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或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4]。微型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意义建构。微课的出现契合了微型学习理论“微、小、轻、快”的意蕴,必然以微型学习理论做指导。依据该理论,结合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和定位,要求我们将课程的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课程教学活动,与现实教学情境整合来呈现课程教学内容。

情景认知理论认为[5],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致的系列行为。实践不能***于学习,意义也不能与实践和情境相分离,而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离不开情境的布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与具体实践应用相连通,把知识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二)现实依据:教学改革的迫切形势

中医药专业基础课在中医药大学处于辅助地位,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量大,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采用“一锅煮”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以“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中药学院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开设十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较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因为许多物理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二是课程对数学功底要求高,遇到复杂计算学生较为吃力;三是因为知识点间的衔接很紧密,学生一个环节没弄懂,后续内容学起来就犯难。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办法有: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遇到复杂计算时,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但经过教改实验,这些方法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我们尝试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三、微课在中医药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课程教学团队先制定微课整体建设方案,然后按照分工设计开发微视频课程资源。微课建设方案的制定,要注意引入思维导***,从而避免学习者在碎片化知识学习中迷失方向。下面重点探讨微课的设计流程和应用模式。

(一)设计流程:严守“五个”步骤

根据微型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微课的设计开发应注重与现实教学情境的整合,围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素材”、“如何制作开发”、“使用效果怎样”等问题展开,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分析、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开发制作、测试评价五个阶段,如***1所示。

以“药用物理学”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为例,微课的设计流程见表1所示。

表1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微课设计示例

(二)教学模式:“三备―四步―一复习”

微课应用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前,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和数字材料,完成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并进行课前测试练习[7],将自主学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登记。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情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进行设计。课中,教师结合互动平台的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课堂知识应用和课堂小结。课后,学生通^观看教学视频来复习回顾学习内容,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三备―四步―一复习”的微课教学模式,如***2所示。

***2 “三备―四步―一复习”微课教学应用模式

(三)案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课堂实录

以“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为例开展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实录如下。

1.课前。首先,学生登录课程学习平台,在“学生自学”栏目中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和电子材料;然后开展课前摸底自测练习;最后学生将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程平台的“笔记疑难”中记录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分析数字材料、测试练习和笔记疑难,在此基础上开展备课。备课的重点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反馈,这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

2.课中。首先,播放香蕉球视频,引入课程内容;其次,开展伯努利公式推导。通过理想流体和稳定流体的概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功能原理建立物理模型,推导出方程公式,同时讲解公式的意义及适用条件;再次,讲解方程的应用。通过一个应用实例,给出水流的速度、压强、管的内径、水沿水管某一截面管的内径等参数,求该截面处的流速和压强。同时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演示文丘里流量计原理。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3.课后。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复习课程内容,教师对课前与课中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内容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

四、展望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和微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背景下,本文依托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药用物理学”,对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的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模式进行了细粒度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微课设计与应用理论,对微课在中医药大学中的推广,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对促进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后期笔者还将从教学环境筹建情况、教学互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总结及交流研讨等四个方面,对微课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更加注重资源构建和教学的互动,形成有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后期的重点研究工作[8]。

参考文献:

[1]谢伟.微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适用[J].学理论,

2015,(12).

[2]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4,(26).

[3]周青松.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

[4]许爱***.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动因分析及模

式构建[J].成人教育,2015,(4).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

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6]陈昭喜.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研究――

以《药用物理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12,(4).

[7]刘颖.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

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5,(8).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裘国华(1974-),男,浙江绍兴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九生(1976-),男,广西桂林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计量学院校立高教课题资助(编号:HEX200727、HEX200872)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1-02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学生公认较难学难教的课程,该课程既与前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又对目前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生物电磁学等前沿学科的学习与认知起着重要作用。[1-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从事于微波工程、电磁测量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等领域人才的需求,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始终如一支持该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了教学效果,[3]2009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在2010年被增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本文对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作初步总结。

一、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历程简述

我校“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经历多年,从原先“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分开授课,然后合并成“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发展到目前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2004年以前,课程建设初期。“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单独设课,两个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理论与实践相隔一个学期,总体教学效果不明显。

2005至2006年,课程建设的起步期。学校根据高校微波专业的电磁场培养目标,决定将原来的“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合并为“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电信、通信和电科三个专业同时开设该课程,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了《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在校内实行微波实验室“全日制”开放,积极开辟学生第二课堂;制作《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结束了“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聘请外校知名教授来校讲课和培训新教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007年至今,课程的建设改革期。2007年申请了校级教改课题,开展“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实践和教学探索,并以建设学校重点课程为契机,全面修改课程内容体系。从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了质的改变,强化了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仿真、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等内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1.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情况,最近五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三次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使学生掌握电磁场和微波的基本结构,建立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对本课程理论知识有比较完整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电磁场理论方面,重点要求重点掌握静电场的梯度和散度、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恒定磁场的磁通连续性、磁介质的磁化及矢量磁位和矢量泊松方程、标量磁位和拉普拉斯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内容及其物理内涵和时变电磁场中的分界面的边界条件等内容;在微波技术方面,掌握传输常数、特性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等微波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不同负载时的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和传输线的阻抗圆***及其应用,掌握导波系统中的波型、传播常数、相位常数、截止波长、相速、群速等的概念,掌握微波网络分析中常用的参量和双口网络的工作特性参量,对矩形波导的波型及传输特性、TE10及波导壁的电流分布也予以重点要求,掌握各种基本微波元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使学生能对微波器件等最新技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为学生在将来选修天线等知识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课程其余知识则要求了解。虽然本课程总学时数有所下降,但是教学大纲仍能在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保证其合理性。

2.精选教材,突出“化繁为简”理念

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近些年来,我们先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谢处方、饶克勤编的《电磁场与电磁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学观、郭辉萍编的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由于课本内容太多,公式推导繁琐,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就改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盛振华编著的《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反映对矢量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困惑,希望能在课本中列出这部分知识。于是又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傅文斌主编的《微波技术与天线》为教材,[4-6]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由于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对教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吸取以往选择教材的经验,现在使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媛、李久生编写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以前教材相比,该教材根据面向21世纪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并考虑到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注重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着重对广大普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基本理论推导去繁就简,着眼于应用,方便学生理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课程知识。[7]

3.促进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自己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结果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讲授微波滤波器知识时,介绍如何用微带设计新型微波器件,并用Ansoft HFSS和MathCAD等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画出设计电路原理***,然后再播放相关滤波器件的实际电路***,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利用微带设计微波器件等复杂过程和抽象概念有简洁的理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做相关微波研究和创新设计打下基础,例如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练习和处理,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实践,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太赫兹波的研究利用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课题,在车站、奥运会和出入境等安检以及食品质量检测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鼓励有潜力的学生利用学校太赫兹波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创新设计,允许学生与老师一道,积极参与发表科研论文和撰写专利,有些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继续选择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作为研究方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根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内容,重新编写实验指导书,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讲解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当场验收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有助于学生的实验预习和增强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规范学生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室还提供高要求的选做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利用学院建立的RF-2000系列射频实验基地,鼓励学生自行创新设计,切实体验和探索电磁场和微波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增进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5.重视教学电子资源建设,拓宽课程信息来源

课程组利用学校教学网络设施,建设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列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情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授课录像、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思考题、习题及解答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鼓励学生经常点击浏览。作为随堂答疑的补充,还安排教师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自学环境,拓宽了本课程信息来源。

6.改革考试方式,促进考核公平公正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曾经采用开卷考试,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以为只要考试时带上书本就能考好,在平时也不认真做作业和复习,实际情况是考得不是很理想。课题组教师决定改变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的方式,建立20多套试题库,由于本课程的公式较多,有的公式又较繁琐,就在每套试题后面附上公式,而且公式不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比如有关相速度的公式可能就有;;;;;等公式,需要学生真正了解试题所指物理概念才能找到正确公式。期末考试时由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任课教师也不清楚具体会考什么题目,使学生打消了以前认为的平时可以不来上课,只要划重点的那节课来了就能考好的投机心理,从而重视平时按时上课,既提高了课堂出勤率,又促使学生自觉加强考前复习,改善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考核更加公平和公正。

7.建设精品课程,提升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本课程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课题组的教学水平,在2009年经学校评审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增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表明该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课程的教学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认可。

三、结束语

课题组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外获得了积极评价。当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雪芳,钱胜,李齐良.“电磁场与电磁波”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68-69.

[2]李丹美,仇润鹤,叶建芳.“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157-159.

[3]姜宇.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建立创新理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1):95-96.

[4]谢处方,饶克勤.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 微课 Java语言 课程教学

1.引言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课程,首先它符合课程的特征,即是一种教学科目,具备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是一种学***验或体验。微课和一般的学科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区别是时长很短,基本控制在5分钟至15分钟,集中说明一个教学问题,其特点是泛在性、可视化、关联性。微课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当超文本、海量的数据在网络上出现后,微课以其数字化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形式发展起来。

微课不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教学形式,张一川、钱扬义[1]论述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就正式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杨明[2]就高职教育阶段实施微课开发进行了大讨论,分别从利用微课做好教学研究、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职教育中融入微课技术的建议。

2.微课的设计

要搞好微课的设计,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课程结构具备***性、课程设计具备模块化和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

课程结构具备***性是指微课以***的结构出现,尽管微课之间是存在松散耦合的关系,但是单个微课有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

课程设计模块化是指将一门课程设计成微课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因此需要将课程首先进行有机的分割,成为彼此之间有互相关联的模块,然后根据模块的内容制作微课。

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是指微课所传授的内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将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结构碎片化,使之成为微型的知识模块。

微课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核心概念,清晰地说明主题。同时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利用足够的教学资源,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完成集中而又完整的知识总结。在学习评价阶段,要提供离线或***的习题,健全信息反馈系统,让学习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反馈。

3.Java语言的微课设计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本身原理性强、知识点丰富,而高职阶段又要求突出学生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本课程组将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巩固学习。

微课的设计有一个流程,从知识萃取到教学设计再到媒体设计。在实施微课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如下的流程。

首先是知识的萃取,先将该课程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创设出四个学习情境,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转化为若干个项目。由于项目彼此之间存在前后的关联性,因此根据项目设计的微课就有关联性。例如在基本编程思想确立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基本信息系统项目中出现了Java的基本语法,主要是不同数值类型的介绍及变量与常量的应用。这里,变量与常量就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知道变量是一种可变的数值定义形式,而常量却是不能产生变化的数值定义形式,但是应用起来却很困难。

我们进行了变量与常量的微课设计,微课的名字很重要,要吸引学生观看。我们取名为“认识变量与常量的区别”,为什么不提定义和应用呢?主要是学生会感觉到定义和应用已经是他们知道的内容,他们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两者的区别。

教学设计我们以1+1+1的形式,即引入一个案例,灌输一个知识,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引入的案例是在房子里放入两个盒子。房子代表的是计算机内存,盒子代表的是内存的一部分空间。当盒子没有加锁的时候,那么盒子里的东西是可以更换的,只要东西存放进盒子。这样的盒子就是变量,而里面存放的东西就是变量的值。如果盒子是加锁之后放进房间的,那么盒子里的东西就不能更换,原来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这样的盒子类似于常量,一旦被定义了,那么常量的值就不能产生变化。

接着我们会让学生上机操作,定义和初始化变量与常量,变量的值在定义结束后还能重新赋值,所以是一种可变的状态,但是常量一旦初始化后就不能重新被赋值,一旦再次赋值,编译器就直接报错。

学生通过盒子的形式,牢牢记住了常量与变量的区别,上机的过程无非就是学会如何定义常量和变量。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来很难的内容就记在心里了,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微课的制作我们采用了录屏软件,由于盒子放进房间的状态,我们设计的Flas,并提示回答信息,两个盒子中哪个盒子的存放的东西可以产生变化。通过简单动画演示,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加锁的盒子与不加锁的盒子的区别,进而思维迁移到常量与变量。

微课设计的关键在于脚本的制作,所谓脚本是定义知识的演变与连贯,一个好的脚本往往能决定微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将整个微课场景做成脚本,包括解说词与字幕,并反复推敲与琢磨。在录制视频的时候,根据脚本设置的内容,录制一段段录像或者动画。

4.结语

微课是一种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特殊教育形式,依托网络的发展与信息的膨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微课,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教改;教学模式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工科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与天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微波研究、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和微波电路设计,微波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研发制造等工作打下了基础,并且《微波技术与天线》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移动通讯》等的重要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网络系统以及天线技术,内容比较广泛,理论性很强,所用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高等数学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是电子和通信专业所学课程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而抽象、分析方法多、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难于理解和掌握,因而掌握不好、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媒体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融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和实施

1、突出主体性以及***性与相互作用性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大纲的制定、电子课件的制作、纸质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主体的作用体现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得到的。

2、多媒体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的整合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教案,进行教学组织。一是教学教案。教学教案包括纸质教案和电子课件。编写教案与制作电子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经验,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明确最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内容。就“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而言,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内容如下: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行波的瞬时分布及振幅分布,长线终端短路、开路、接负载时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长线终端接一般负载阻抗时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端接任意负载时均匀有耗长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圆***;波导理论:几种常用的微波传输系统,从平行双线至矩形波导的演化过程,波导模式中的场分量变化规律、电磁场结构透视***、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微带传输线中微带的色散效应和高次模式的影响,微带传输线中带状线,微波传输线中激励与激励装置;微波元件:一端口元件中的短路活塞、匹配负载、失配负载,二端口元件中的连接元件、匹配元件、衰减与相移元件、波形变换元件、滤波元件,三端口分路/合成元件,四端口元件中的双T和魔T接头、定向耦合器、平行耦合带线定向耦合器;微波铁氧体元件中的隔离器;谐振器:各种微波谐振腔结构,矩形腔、圆柱腔各谐振模式的场分布***,圆柱腔的谐振模式***,同轴谐振腔,环形腔,微带谐振腔,介质谐振腔,谐振腔的耦合与耦合装置,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天线:基本振子幅射,线天线,面天线;微波应用系统。根据教学大纲,对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写出纸质教案,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制成电子课件。一些较复杂的***形和实验,应能在电子课件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2)教学组织

在教学实施前,还要做一些案头准备工作,把授课内容的提纲写下来,理清头绪,做好两种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平滑衔接的准备工作,使得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3)课堂组织

教师授课要组织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主动,合理展示多媒体的优势,把握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切换的最佳时机,探索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授课速度。

(4)教与学的整合与优化

利用电子课件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和交互界面友善的特点及教师授课速度的可控性,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如“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圆***部分,本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圆***中的等反射系数圆方程、阻抗圆***方程、导纳圆***方程,给合多媒体手段将各种圆***在计算机上实现。实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根据相应的数学公式直接编制程序,给定参数后,直接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没有对圆***进行操作,无法理解圆***的基本特点;第二,应用高级语言将圆***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直接对圆***进行操作,每一步操作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这种方法既方便又能使学生彻底理解圆***的基本特点,巩固所学的概念。

(二)计算式辅助设计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中,涉及数学知识较多、公式冗长、计算烦琐,而且经常还要用到多种特殊函数,因此常常借助于计算机,这样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如C、C++、Fortran、Pascal和Basic都成为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计算机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辅助计算的工具,还有一些专用的程序和工具如Matlab,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IE3D等软件在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起到手工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由于天线的一些参数如天线增益与工作带宽,主瓣宽度与旁瓣电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用计算机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我们在研究传输线理论时,常用***ITH圆***理论,传统做法是手工作***法进行传输线上的阻抗与反射系数的换算以及进行阻抗匹配,现在,传输线问题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采用计算机求解,能做到准确、快捷;并且还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圆***的动态求解过程,比较形象、直观。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课程中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形象、直观化,有利于提高教质量。

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无论从教的角度讲,还是从学的角度听,都感到非常枯燥。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努力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使其向实践的生动性贴近,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课前准备内容的精心设计,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是指在开课前,教师和教研室应当进行诸如:教学实施方案制定、教案准备、集体备课、教具和课件准备、课前试讲和练讲、学生情况了解等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双向行为,必须双方互动,学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开课前,可以将“微波和天线及其应用”这样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就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查阅资料,认真考虑、思考这一课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知识面,培养学员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此时还不了解课程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因此教师除了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外,还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其次、引言内容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引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突出以应用为重点的引言设计,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一定要加强对教材内容体系的把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妥善处理重点和难点。

实践性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必须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巩固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一是坚持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一种最传统、最方便、最易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坚持讲练结合,合理安排习题课的实施时机和时间,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习题课内容和形式,将会使学员在习题课上获得较好的实践与锻炼机会。

二是加强实验课教学。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如进行驻波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衰减的测量、波导测量线的调整等内容的实验课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生动的现象,透过现象找本质,寻找本质的理论基础,解决实验课中意外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增设工程实践环节。教学中发现,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常对理论的应用性质疑,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例如,给出一个实际的雷达信号测量的工程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测量和调理电路,使电路满足给定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增设工程实践环节,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案例材料的介绍、引导、提示,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思考题,找出涉及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力求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调以理务实、要注重与理论的学习和教授相结合。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上课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会使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学观,郭辉萍.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洪***,郭颖,薛顶柱.基于Matlab的旋转抛物面天线几种特性的仿真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微课程;移动终端;自主学习;数据结构;系统框架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人们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成了时代的产物。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现如今各高校大力推动微课程,组织各种微课程比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微课”对于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目前的微课程只是针对一门课程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仅是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没有形成一门完整的课,还没有完全发挥微课程的优势,并没有应用于真正的教学当中。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2],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数据结构课程不仅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取的必考科目,还是各企业招聘员工入职笔试中青睐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复习考研和准备找工作中进行更好的自主学习,成为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分析数据结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结构知识点的分析,构建合理的数据结构微课程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应用“微课程”进行学习。

2 数据结构课程的现状分析(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data structure)

数据结构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而且学生本身知识储备不足[2],所以仅靠课堂上的讲解,不能使学生达到很好的消化吸收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也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倡导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探讨交流,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如将大纲日历、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使学生增加课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学视频的网站,如清华教育***等,然而,虽然教学平台的建设很完整,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也很不错,学生却很少好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师提供的网络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原因有三点:

(1)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以集中讲授为主,并没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把网络教学平台当成了一个简单的提交作业、***课件的平台。

(2)教学平台的内容过于繁多,视频基本上为课堂讲授的视频,即使有学生想课下自主学习,在看到45分钟甚至90分钟的教学视频也会打退堂鼓。

(3)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如清华教育***虽是名校老师讲解,但对于一般高校的学生来说讲解内容过深,没有针对性,很多学生觉得听不懂,打消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微课程”的概念,专家学者认为“微课程”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短时间内(一般为10分钟左右)做简单明确的讲解,这种讲解不是泛泛的介绍,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最终完成容量小,内容精的视频制作[3]。可以说,“微课程”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数据结构自主学习难的状况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何做到容量小,内容精成了“微课程”视频制作的关键,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3 基于微课程的数据结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Modula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

structure based on micro-lecture)

本文依据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严蔚编的数据结构教材[4]进行知识点的划分,构建知识点的模块化,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

3.1 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与研究

数据结构课程研究的是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分为四大类: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形结构。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主要讲解的是后三种结构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相关算法的实现。在课程的最后讲解了利用已学过的数据结构解决基本的查找和排序的问题。

上述这些知识点中都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关联性,但又相互***。如果只是把课程讲解的内容分解成10分钟之内的小视频,除了时间上看着短了以外,没有改变课堂讲解的实质,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课程。在多年教学经验的指导下,本文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知识点适合做成微课程,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共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考试复习时通过温习微课程的视频可以更快的掌握主要题型的解决方法,节约复习时间。

微课程知识点的设定原则为5―20分钟可以被清晰地讲解,且尽量不涉及程序性的内容。栈和队列可以说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其抽象数据类型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有相似性,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程的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树形结构中,如何在连续的存储空间中把非线性的东西表示出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很经典的讲解出来,其链表的表示所以也非常适合做成微课程。二叉树的结构和树非常像,对二叉树的遍历,以及树和森林的转化都是比较***的知识点,其方法不涉及难理解的程序,将这些放入微课程中。赫夫曼树是二叉树的重要应用,其构造方法可以放入微课程的知识点框架中。在***形结构中***的邻接矩阵表示法和邻接表表示法都可以作为微课程的一部分,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算法虽然不易理解,但其求解方法的思想却可以通过微课程表达出来。最小生成树,关键路径,单源最短路径都是***里的应用,仅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放入微课程中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查找中的折半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构造都是***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用于微课程的制作。在排序中,会选择相对复杂一些的快速排序和堆排序,仅仅介绍排序的思想。微课程的知识点设定如***1所示。

3.2 翻转课堂辅助数据结构微课程的实现

学生在刚接触数据结构时会觉得特别的抽象,其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术语并不适合让学生自主学习,线性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线性结构,其逻辑结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以及插入删除等操作都非常的重要,但多数都是枯燥的程序,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精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个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前几节课程并不适合做翻转课程。在学生已经对线性表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将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微课程要求学生自己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实现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的各种操作的程序。树形结构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非线性结构,所以其逻辑结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虽然树形结构的存储结构已经安排在微课程中,但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本微课程部分并不作为翻转课堂的一部分,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复习,以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二叉树的相关微课程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学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共同研究算法的实现。***形结构和树形结构都属于非线性结构,所以二者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通过讨论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因为微课程的内容简单,重要的算法实现还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经过前面的学习,插入和排序的内容无论是应用方面还是程序实现方面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讨论和测试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经过和微课程相结合的翻转课程的设计,使学生习惯通过微课程进行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论(Conclusion)

微课程的系统框架对微课程的制作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在总体框架下进行各个微课程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录制简单的视频,虽然仅仅是10分钟左右,但工作量绝不亚于一节课的准备,不仅要对微课程设计方案,制作电子课件,还要精心准备习题,并配合易理解的答案。只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微课程,再加上与课堂的相辅相成,才能使得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学生学的更明白,课上讨论也会更丰富,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共同授课,共同讨论的多样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

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2] 董丽薇.“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307-309.

[3]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

教育,2013,(12):127-131.

[4]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2.

作者简介:

董丽薇(1981-),女,博士生,讲师.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微课;反思策略;特点;活动环境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本质是“课”,它和常规课一样需要有大纲、教案等,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通过常规课进行的传统教学是纵向的,知识更新慢;微型课是横向的,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目的性、针对性强,尽可能一条线索。常见的微型课有讲授型、技能型、实用型等,具有短、小、精、活、校本性的特点。一节微型课用时10~25分钟,要求切入主题快,整体教学过程节奏快而有序,师生互动收放自然。

二、基于微课的教师反思策略

网络可以为教师提供上传发表文字、***片、视频及多媒体的空间和栏目。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发表评论等。这些内容都是分散、庞杂的,虽然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但仍需提供一些说明教师在网络上发展反思能力的活动以及一个帮助教师促进反思能力持续发展的方法。

1.形成问题

(1)观察:在网络上设置“观察”栏目。教师用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身份对教学事件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分为“课堂中的角色”“课堂环境”“课堂交流”“教学效果”上传到上述栏目里。

(2)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批判性反思。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发表案例,让别的教师与自己共同研究案例,并发表评论,寻求解决方案。

(3)教学录像: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一个同伴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录制整个教学过程,并把这段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就可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然后针对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2.评价

评价包括自我评论和外部评论。自评是教师的内在回馈机制,经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决定一步教学的进度和策略。教师自评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在微课中开展教师自评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经验的反思。外部评论是通过网络上的同事评论和专家评论来实现的。最后通过专家组进行评价和指导。利用微课开展专家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实时测评。通过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专家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3.重构

针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微课中写自己的反思日记。当一位教师比另一位教师更有经验时,就可能涉及指导的关系。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向其他同事提供评价性回馈时,就会涉及反思性教学评价的问题。培训机构和专家组根据这些详细的数据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又促使问题重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根据专家组的评价和指导再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基于微课的反思模式的运用设计

1.项目目标设计

在微课里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有序的活动,一般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相对确定的参与对象,并有明确的过程计划和目标管理。在微课中,我们明确地标出了整个项目的内容要求,确定项目目标。

2.活动环境设计

在微课里要确定受训教师的活动环境。把分散、庞杂的内容更加有序、规范化,因此,根据反思策略模型,把活动环境以栏目的形式分为“教师观察日志”“教学案例日志”和“教学视频”三个简单的活动环境。这样划分针对性强,项目活动内容明确,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资源环境设计

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资源库和教师上传资源入口。在资源库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文献、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站、名词,并提供对各种资源检索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的数据、获取的数据等也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中与其他教师共享,成为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反思型的决策者。反思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成为“研究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师中大规模普及,微课已经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最终成果如何取决于每一个教师。

参考文献:

[1]张丽.以“数字电路”课程为例的微课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2013(9):74-75.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中级微观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邱强(1969-),江西临川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微观经济学和服务贸易。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1-03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国内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主要是初级微观经济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微观经济学直觉和科研兴趣的基础性课程,是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先导性课程,也是认识微观经济学方***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探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实践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践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其内容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学***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分析。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和多个教学环节的有效配合。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是合理选择教材的首要前提。因为研究生选用的中级微观经济学难度相对较大,结合所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后,我们选用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为我们的授课教材。本书通过文字阐述、***标说明、数学符号、数理推理等方式全面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条件,内容组织紧密、排列有序,由简到繁,层层深入。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实践性较强,较多地运用了实际事例,使学生能够对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模型,有一个贴近实际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本书还配有课后习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自我学习。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并不代表不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之间绝不是两极对立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悟出经济理论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并把这种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四年级本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较低年级学生强很多,因此授课老师应根据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授课前做相应的调整。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如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内容;需要较多数理推导的内容;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的内容。进而针对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授课方式。例如对于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减少文字的阐述,因为初级微观在这方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而应更多采用***形来简化说明;当讲解到需要较多数理推导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这些推导所必备的数理基础,并在课下自行推导;对于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的就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在案例选取时注重其实践性,通过选取一些热点问题,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用中级微观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从而补充了实践性教学的课堂内容。例如国际贸易中关于铁矿石定价的问题,铁矿石贸易市场是卖方控制力远大于买方,卖方形成了铁矿石垄断价格。结合中级微观经济学,可以知道卖方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铁矿石生产日益被世界三大主要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力拓集团)控制。而作为买方市场,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没有定价权?买方市场是否是寡头垄断?授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市场理论去分析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分析讨论中既加深了对垄断理论的理解又对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三)案例式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家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而案例教学是用市场中发生的经济现象去反映经济理论。通过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经济学案例融入到课堂中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注重案例选择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为了实现适用性,就需要授课老师在备课时收集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案例,从而达到对理论强化、补充、验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看到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经济理论在不断变化,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经贸惯例和规则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其时效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授课教师先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课堂讨论的内容除了案例也可以是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的次数可以以章为单元,也可以以专题为单元。每次讨论后,每个小组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作为对讨论的总结,包括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相关经济理论、与现实的连接点、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等。

(四)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能够在网上自学、自测、与教师相互沟通,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进而调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利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环节中设计网络单元测试,从而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督促复习和准备期末考试;同时可以设计中级微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和案例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活动、补充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项目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在设计交流方式时重视平台使用的交互性、对于热点问题要及时寻找相契合的案例组织同学***讨论,以便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五)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讲座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思考,对于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来源可以是校内或校外国贸领域或西方经济学领域的老师,在总课时中按需抽出一定课时用于专家讲座,可以把专家请到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别的兄弟院校旁听与课程有关联的专家讲座。在每次专家讲座后,老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收获以及学生认为存在可以改进的方面,从而能够不断调整,使这种措施更有效。

(六)撰写专业论文

授课老师应选取中级微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相交叉的部分作为学生专业论文撰写的内容点,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利用中微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数理工具去阐述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和数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课程论文最好能够和毕业论文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此外也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为此,论文尽量选择与国贸专业相关的题目。

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检验

教学效果检验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考核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老师更明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检验:

(一)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指标应涵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平时考核包括:网络单元测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出勤这几个方面;期末考核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如表1。

(二)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实时检验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实施网络单元测试,对每次测试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发现同学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和提高后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辟学生自由讨论板块,学生可以在此论坛发表自己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和认为授课老师有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教学反馈信息库,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事实依据。

(三)采用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

对本专业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分别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计有关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的教学方式、偏好的讲授内容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的结果,去检验实践性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跟踪毕业生去向和成长轨迹

通过追踪了解毕业生在企业和单位工作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探讨不同专业所设课程对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另外,通过反向追踪毕业生在校时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探讨学校教育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作用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为现在和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五)召开著名校友恳谈会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实践效果

优秀校友对于母校是一笔无形的财产,其在办学资源、示范教育、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优秀校友恳谈会,动态了解毕业生的实践效果。从中寻找促成其优秀的因素,然后把这种有利经验传达给在校学生,使其尽早认识和吸取借鉴。因此,应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2]戴魁早.关于本科阶段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向导,2011,(18).

[3]田园.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09,(06).

[4]付勇.关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05).

[5]黄慧雅.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

[6]冯阳.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2011,(03).

[7]乔俊峰.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3).

[8]刘敏英.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问题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专业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专科,电子商务专业岗位。一、电子商务产生及发展目前,信息网络化的互联网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已经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预计已有4-5亿因特网用户,是两年前的8-10倍。到2008年6月底,

学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10篇,内容包括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归纳。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类课程

学习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论文题目,关于微课程论文。一、微课程的简介“微课程”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将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内容压缩成在60秒内的知

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问答。(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

学习

战略管理课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管理课程10篇,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课程综述4000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课程感悟。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

学习

计算机专业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选科,计算机热门专业。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

学习

计算机应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应用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板块,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周记十篇。4.变结构拥塞控制协议的改进算法尹凤杰,王金科,YINFeng-jie,WANGJin-ke5.用于ZigBee网络的同步休眠与唤醒算法谢琦,刘兰涛,弋俊超,XIEQi,LIULan-tao,YIJun-cha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书。1、是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日渐深入我

学习

电子商务毕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毕业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商务毕业题目及内容怎么写。你或许还难以置信,因为你是个最实际的消费者,你从不放心在网上看货、交款;又或者你曾经也上网购物,觉得电子商务也不过尔尔。999年到2001年是中

学习

医疗机构年度总结模板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机构年度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总结模板。ZhuhaiBranch,BeijingNorm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087,China[Abstract]Anotableeffectofoutpa

学习

国际金融课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课程总结心得,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从事高职教育近十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金融类课程教学,如主要负责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以及也参与过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

学习

课程整合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整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整合论文,课程小论文大全。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

学习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品德课题论文,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论文推荐,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对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嗣后,《中

学习

国际金融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金融学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题目在哪里可以搜,国际金融学专业。

学习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论文题目,关于微课程论文。一、微课程的简介“微课程”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将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内容压缩成在60秒内的知

学习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区教育公益课程论文,微课和线上教学论文。一研究现状分析知识管理最早发生在企业活动中,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教育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

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课程标准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程标准要点归纳,数学课程标准及方案。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形三、

学习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课改论文题目大全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论文课堂实录,英语教学小论文。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比教重要。一堂好的课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是不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教师

学习

高中计算机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计算机论文,内容包括学生计算机论文1000字,高中计算机设计论文题目。(二)、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教材陈旧老化,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不适应。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繁多的,计算机入门教材的内容选择对学

学习

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新闻直播论文,新媒体论文研究方法。新闻传媒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学习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广播电视新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节目论文范文,广播电视新闻学论文范文。三、新闻播出在新闻策划与制作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新闻播出,它向受众集中展示最终成果,一档新闻栏目的成功与否由它直接决定。播音员和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