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10篇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1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课程 案例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治理论课的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课程。2012年高教版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编写,增加了“创新型国家”这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针对这一内容,除了采取传统授课方法外,更适宜采取案例教学法。从学习理论看,案例就是库恩所称的“范例”,具有情境性、具体性、易迁移的特点。因此,从课程目标和定位看,《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这部分内容的案例应选取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典型范例,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该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我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案例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几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从广义上讲,基于本土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都可视为自主创新的范畴。本文所探讨的科技自主创新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当代自主创新,即我国科学家在继承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方法,解决了现代科技问题,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作出独特的原创贡献的案例。

二、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的收集为出发点。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科技资源,几千年的科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思想与方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约瑟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洋洋洒洒七大卷三十四分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整理研究挖掘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全部出版完成,便是中国古代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深厚的一个明证。李约瑟对此感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明这是一个绝对的金矿。古代和中古时代的中国科学成就,一再表明足以使人眼花缭乱。”[3]面对这座“金矿”,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力地显示了传统科学在当代的巨大价值,这些资源至少通过以下两种类型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

1.传统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数学家吴文俊的自主创新工作。吴文俊在深刻领域与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计算机技术,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开启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并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学、计算机***形学、工程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4],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推理与方程求解的“中国学派”[5],为此,他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翁文波提出的包括可攻度性方法和干支法等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任振球特大自然灾害触发机理研究及预测,徐钦琦提出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6]等,这些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科学原创力,为《自然辩证法》课程提供了丰富案例。

2.利用传统科学史料研究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冰川进退、湖泊冻结、动植物分布等资料,采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波动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气象学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天文学方面,席泽宗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在天象观测资料方面完备、持续和准确的巨大优越性,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使之成为这方面空前完备的权威资料,为超新星这一天文学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7]。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研究超新星遗迹、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等许多问题,也逐渐成为热门课题,如英、美、日、韩等国都有人在研究[8]。另外,在李四光、竺可桢的编制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势必在当前的地震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治课程,除了使学生梳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方***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沟通作用,这是新版教材将“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纳入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当代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课程目标将以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以上几方面的沟通作用较为集中地凸显出来,有利于体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历史功能。同时,通过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小见大的效果,其意义颇为深远。

1.融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自2010年8月***出台《研究生思想***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后,《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原先理工类硕士生必修课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课时也有所调整。在新的课改方案下,课程面对的是人文类和理工类的研究生,根据该课程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搭建起科学与人文的桥梁,“通识”教育的内涵更加凸显。硕士研究生是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源。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案例涉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古代及现代的科学思想,具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研究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课程,《自然辩证法》课程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注中国背景下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中国道路形成自觉思考,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获奖的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队,并透过他们解读当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和动向,学习他们在研究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不仅贴近研究生的科研实际,还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竺可桢、席泽宗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传统科学的创新案例,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还在国际科学界为中国科学赢得了尊重,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现实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借鉴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现代的科学问题,使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科技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课程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再配合***片再现、视频观看、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实课堂,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十套《大家》栏目推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特别节目《荣耀中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视频素材。

4.提高科研创新的方***自觉。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认真发掘中国传统科学的资源。在分析案例后,要进行必要的方***总结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方***自觉。例如吴文俊案例的方***在于突破西方中心论下的科学观,以历史主义恢复古代数学的规范,但同时又不拘于本土知识传统,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西方数学为观照,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融会中西,贯穿古今,为中华科学的复兴开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案例的方***解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方***自觉,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在当代的科技中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为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准备与基础。

四、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案例教学绝不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单罗列,也不是简单地播放和观看录像。录像、***片、文字、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深化。因此,案例教学应在案例的分析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深入解读,而不流于形式,起到“解剖麻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吴文俊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必须围绕三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在传统科学文化的教育内容上,应在与西方数学比较的前提下,讲清楚中国传统数算法化、机械化的特点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二是在自主创新方***上,讲清楚吴文俊使用的历史主义原则对古代数学的研究、以西方数学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和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转化手段的自觉性;三是在意义阐发上,讲清楚吴文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启发。只有凸显这几点,案例教学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很好地体现,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6:6.

[2]郭贵春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06.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1944-1984)[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

[4]张维.不断创新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J].自然杂志,2007(4).

[5]吴文达.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理论及方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1).

[6]李世.科技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5(4).

[7]李正风.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12(4).

[8]席泽宗.科学史十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5.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2

关键词:医学硕士生 自然辩证法 教学与改革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05-02

根据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改革和经验,要使医学硕士研究生成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各领域中最富创造力的科研群体,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必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系统扎实的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使医学硕士研究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辩证思维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科研能力。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教学中联系学生专业、联系科技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实践相结合

作为医学硕士研究生特有的创新能力需要系统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其创新意识。自然辩证法的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工作阅历和思想认识方面,更为成熟,有强烈的知识求知欲,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更为关注与重视。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然辩证法课程的自身特点,着眼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技术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及时向学生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理论的新进展,及时概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在准确介绍学科发展中成熟、稳定的内容的同时,评介在学术界产生影响的学术观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医科大学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鼓励研究生在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同时,关注科技发展的现实,积极探索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然而,由于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分为基础型、科研型两大类,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广博,教学时数偏少,于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开辟自然辩证法第二课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具体做法是:将研究生中按照基础型、科研型和各专业情况后组织起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科技发展、联系专业实际,以现代医学学术讲座、专题科研讨论、参观访问等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有限的课堂教学以一种新的形式延伸至课外,并做到以点带面,推动全体研究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自然辩证法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增加新内容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结合得相当紧密,它特别注重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思想,同时借鉴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具有大跨度的交叉性、融合性、综合性。以往的***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种倾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单纯的继承、单一的思路,造成了教学中的照本宣科,偏离现实生活实际。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课程与以往的***治理论课同样是一门公共课,往往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形式。同学们普遍要求,作为研究生***治理论课要改变以往的模式,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接轨,减少教条灌输,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力求与时俱进。讲授有关科学史和科学方***等方面的内容时,在引用科学家史料、传记和取得成果的同时,与国际国内相关情况相结合,注意贴近学生所能感悟的现实事迹。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及时介绍本校获得国家自然科技奖项目“西北地区包虫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学校各系部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成绩和科研心得体会,多年的科学和教学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果,而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某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师和研究人员对现代科学的规律和方法有许多切身体会,他们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为研究生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进行自然辩证法最贴近现实、最鲜活的案例分析素材。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3

关键词:结构力学;自然辩证法;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6420;TU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11604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力学课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与工程设计类专业课程(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桥梁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等)的桥梁与纽带,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1-4],而对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原理与方***[5]如何应用于结构力学核心知识体系[6]的研究较少。教师在力学课程教学中,也只注重力学知识的传授,习题的讲解,忽略了力学课程教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自然辩证法[7]从19世纪70~80年代恩格斯创立以来,已经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学科。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与价值观方面,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技术观与技术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高级人才的思想理论基础[8],同时也契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提及的具有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9]。因此,文章将自然辩证法理论应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教学,顺应社会与时展的要求,是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结果。

一、对立统一规律

在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也称为矛盾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分析矛盾和处理矛盾时,必须把统一性和对立性有机结合,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例如,在讲结构力学几何组成分析的三个规则时,既要看到三刚片规则、两刚片规则和二元体规则在分析问题上的不同,又要学会看到三个规则之间的联系,即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三角形规则。针对具体问题,既要看到有些问题只能利用其中一种规则分析的对立性,又要看到一些问题均可以用三个规则分析的统一性,分别举例讲解,避免学生“不识三则真面目,只缘身在一则中”的困惑。

又如,讲到超静定结构2种基本计算方法:力法和位移法时,既要让学生看到这2种方法计算原理上的对立性,又要让学生看到计算步骤上的统一性。二者的对立统一如***1所示。

***1力法与位移法的对立统一特性

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周海龙,等自然辩证法与结构力学教学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者空间排列次序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有合理的教学计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量力而行;既要重视课堂上同类型例题的讲解,又要注意新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讲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根据几何组成分析规则,可知原体系为几何组成且无多余联系,***2(a)所示。但当将EC杆和CF杆分别移动到与AE杆和BF杆所在直线上时,如***2(b)所示,则体系的性质将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几何不变体系变为现在的瞬变体系。

这其中蕴含质量互变规律的自然辩证法原理:2个体系中的杆件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排列方式变化或者杆件尺寸改变,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前一种体系可以作为结构,后一种体系不可以作为结构。

***2两种不同性质的体系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指出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4个方面: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10]。基础结构力学是对结构力学中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培养,程序结构力学是对结构计算程序的使用能力,定性结构力学是对结构的理解、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基础结构力学中知识的学习是对学生的最初级要求,是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方面量的积累;程序结构力学中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程序阅读,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具知识体系方面量的积累;定性结构力学是对学生力学素养的培养,是对结构的宏观理解和本质把握,这是结构力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结构力学教学内容是质和量的统一。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和意义,对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要依据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具体分析。

例如,在讲结构位移计算的内容时,首先应讲解积分法,然后再讲***乘法。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容易混淆积分法和***乘法的区别与联系,认为两者都可以对同一问题求解,不会有所侧重或互相结合去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将轴力***与剪力***也进行***乘法运算,学习了***乘法,忘掉了积分法,出现这些问题就是没有理解这2种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结构位移计算的积分法,是根据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得出的一般公式:

Δk=∑∫Ndu +∑∫dθ +∑∫Qγ0ds -∑RC 。

自然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也不例外,积分法在计算结构位移上值得肯定的是应用范围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变形类型看,可以考虑弯曲变形、轴向变形、剪切变形和支座位移。

(2)从变形原因看,可以考虑荷载作用、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位移。

(3)从结构类型看,可用于计算梁、刚架、桁架、拱等各种类型结构的位移,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都适用。

(4)从材料性质上看,可用于弹性材料,也可用于非弹性材料。

否定的方面是积分法计算需要列出实际状态和虚拟状态下的内力方程,当杆件多、荷载复杂时,积分运算相当复杂,而且容易出错。于是1925年莫斯科铁路运输学院的学生Vereshagin提出***乘法概念,他发现利用积分法计算荷载作用下梁和刚架等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位移时,可以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和的运算形式:

Δkp=∑∫MkMPds12EI =∑ωyC12EI。

***乘法不需要列出实际状态与虚拟状态的内力表达式,利用2种状态下的弯矩***进行运算,计算速度快,而且应用非常方便。同时,也要认识到***乘法的局限性,即应用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 杆件为等截面直杆;(2) EI为常数;(3) Mk、Mp***形中至少有1个为直线***形。

计算梁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时,***乘法保留了这种结构的主要变形——弯曲变形,而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从工程应用角度对位移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这从哲学角度上称为“扬弃”。把握了否定的实质,是正确理解辩证否定的关键。

例如,结构力学中桁架位移计算法包括结点法、截面法、结点截面联合应用法,其中结点截面联合应用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一种辩证否定。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力法和位移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矩阵位移法等,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其理论基础都是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时,采用力矩分配法更方便;对有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可以考虑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联合应用求解;除无侧移杆外,其余杆为剪力静定杆时,采用无剪力分配法更适宜;利用计算机求解复杂结构的位移与内力时,则体现出矩阵位移法优势。这些知识点都渗透着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否定的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留新事物中一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从而保证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二)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在这个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11]。

例如,结构力学教学手段的发展过程是:“板书为主”到“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再到“多媒体为辅、板书为主”,其体现的就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过去计算机技术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板书,速度较慢,但便于师生交流、利于教学互动,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理解程度、出现的问题及症结等,并可及时采取对策,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可以与教师思维同步。由此可见,“板书为主”的教学手段曾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末,随着大土木专业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厚基础、宽口径”,结构力学的授课学时也由原来的120~140学时压缩到80学时,原来教学大纲的内容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随着新技术和新型结构体系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广泛应用,给传统结构力学补充了新内容。多媒体教学由于授课信息量大,可将大量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效率高,解决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对复杂的工程实例,教师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把实际的结构与抽象后的计算简***相联系,加强了教学良性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以“板书为主”教学手段的不足,发展成为“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组合式教学手段。结构力学课程计算量大,基本原理需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宜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

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难以跟上多媒体教学节奏,学生更希望教师利用黑板进行公式推导和具体例题讲解。另外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教师的社会压力增大,教师待遇又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在教学同时从事一些兼职工作,于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整体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为辅,板书为主”的新形式。

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板书—多媒体—板书”的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虽然看似回到了板书的教学方式,但实质是对单一板书的否定,吸取板书在教学上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增加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每经过一次否定,都加进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结语

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创造性成果,其中蕴含深厚哲理,因此,结构力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科学哲理的探索过程。教学中运用自然辩证法、美学理论等将是对力学教学的升华,同时,也对专业课教师的哲学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小丽,陈静.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学装备,2010(11):97-98.

[2] 唐贵和,黄金林.提高大土木专业结构力学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J].科技广场,2010(10):233-235.

[3] 温中华,唐克东.《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168-169.

[4] 李国华,罗健,董***,等.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81-83.

[5] 丁晓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6] 郭玉明,申向东.结构力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吕振合.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8] ***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4

[论文摘要]要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应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把握好教学知识板块的划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由于哲学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它与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不同,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学习哲学既要具备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正因为如此,一些学生感到哲学难学,其原因或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贫乏,不扎实,或是抽象思维能力不高。这给哲学教师提出了教学上的具体问题,即如何教好哲学,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改进,如何提高哲学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准确定位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应从理论灌输、方***培养、思想***治教育三方面定位,做到三位一体,以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是从基本概念、原理着手,强化本课程的理论灌输。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首先必须弄清其基本概念和原理,讲清楚基本概念原理是本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突出概念原理的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是由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原理构成的,只有学好基本概念原理,才能运用它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这可称为“以理论事”,突出的是“理”而不是“事”,强调的是“事”为“理”服务。而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主张不从理论着手,大讲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然后引出理论,即“以事论理”,突出的是“事”而不是“理”。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分布,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强化了“理”为“事”服务,而不是“事”为“理”服务,显然不符合哲学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

二是从方***原则着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指导原则。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然涉及到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理论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在认识活动中决定思维指向和思维侧重点,是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认识正确性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方***具有同一性,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特点,运用到科学的思维中和实际工作中,形成科学的方***系统,并能不断开拓思维空间。大学生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品质逐步形成。在哲学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方***、思维方式的培养,既是哲学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又符合大学生思维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的一条红线,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哲学原理变成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是从思想***治教育着手,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哲学本身就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人生观、价值观又是世界观在人生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的演绎和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要重视学生思想***治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会做人,明确人生的意义,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进步方向一致。应当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治教育,不是单纯的思想***治教育课程,它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原理的教学体现出来,如果脱离一系列原理的教学,单纯进行思想***治教育,那就完全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本身应有的哲学原理教学的功能。

以上哲学课程教学三个方面功能的定位,应紧密联系,互相贯通,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偏废。而基本概念、原理的灌输又是最基本的定位,它的教学效果的大小,决定和影响着方***和思想***治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

二、从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上把握哲学内容的体系从而确定哲学内容的知识板块

现代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在哲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上,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联系上,把握哲学内容的体系,确定哲学内容的知识板块,形成哲学课程的认知结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的统一体。整体由部分组成,从整体宏观的视野出发,对部分进行单独的、分别的研究,能深刻地把握整体。割断联系,抛开整体,就看不清各个组成部分,离开部分,就不能从宏观把握整体的面貌。辩证法强调从整体以及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联系上分析问题,反对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的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体系确定其知识板块,必须了解其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是互相联系的板块结构,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因此,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解为四大板块,即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划分的理由有三点:1、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使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相对***又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理解。2、既从哲学内容的体系出发,涵盖了全部哲学基本原理,又突出了各个部分内容的侧重点。即马克思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该板块重点是突出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该板块重点是突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该板块重点是突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该板块重点是突出唯物史观。这种划分考虑到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使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正如列宁所说的“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绝不可能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列宁选集》,3版,第2卷,221-223页。)3、便于教学的有序进展。一般来说,哲学教学顺序按上述板块顺序推进,不可颠倒。当然,我们看到,近年来出版的有的哲学教材,将以上四个板块作了变动,如将“实践”的知识分割在“唯物主义”和“认识论”两个板块中,使这一知识点显得分散,不利于教学。

三、从知识体系大厦的构架和支撑上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重点

重点是相对一般而言的,在一个知识体系中,重点的知识就是指处于基础性的、核心的、支撑大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则。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而言,其重点应该有6个。1、物质观及其与意识的关系。2、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认识的辩证规律及其真理观。4、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6、社会意识相对***性原理。

确定上述6个重点的理由。1、物质观及其与意识的关系,这是哲学课首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不懂得物质的原理,可以说就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唯物主义,离开物质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原理,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2、把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作为重点的理由是,要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就必须辩证地看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最能体现辩证法内容的就是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这两个规律又是对立统一规律从不同侧面的展开。掌握这三大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掌握了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如果说不懂得三大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就不懂得辩证法。3、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它把认识本身作为思考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就是能动的***的反映论。由此,就提出了认识的辩证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所以,要掌握认识论,就必须掌握认识的规律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否则就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4、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板块,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一个根本标志,其内容非常丰富。社会基本矛盾作为重点,是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而其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社会形态。由生产力一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一上层建筑,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构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把它们作为重点,理所当然。如果不懂社会基本矛盾,可以说就不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是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体即人的观点出发,来做更深人的阐发。因为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来实现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力的构成中,劳动者是主导性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原理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体问题上的展开和深化,所以,这一原理应该作为重点。社会意识相对***性,属于社会文化结构领域,对文化进行专门的研究是必要的,所以也应作为重点。

四、突破难点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就某一学科来说,其概念原理都有特定的载体,如数学概念、原理的载体有点、线、面、正负数等,物理学的概念、原理的载体有力、速度、热、光、电等。这些学科一般能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运算等方式和手段来认知,有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而哲学学科理论是这些具体科学理论的概括,没有直观、具体的载体,它是对这些具体学科理论的再概括、总结、提炼,因而就更抽象。由此,人们误认为哲学是玄虚缥缈、高深莫测的学问,给哲学教学也带来了难度。如何攻克哲学教学的难点,是提高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一是注重原理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哲学原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指一个哲学原理是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在讲授原理时,对每个要素都要进行分析讲解,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构架,要避免零碎地、片面地讲解原理。注重原理的准确性,是指对原理内容的概括、提炼、表述方面保持准确,避免曲解、误解。一般来说,哲学教师讲授哲学原理时,需要对原理重新概括提炼,以文字形式写成讲稿,讲稿要求准确,口头表述时,同样要求准确。

二是讲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哲学理论是一系列抽象概念和严密逻辑构成的范畴体系,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不同,仅仅记住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不等于真正懂得和掌握哲学理论的真谛,因此,必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哲学理论分析社会热点实际,使哲学教学由空洞、抽象、枯燥转变为丰富、具体、生动。但同时,也应避免片面渲染、夸大实际事例,就事论事。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5

论文关键词 卷宗案例教学 实践性课程 正当防卫

卷宗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搜集选取真实的案件卷宗材料,经过处理后将之分发给学生研读,然后在课堂中通过提问与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与辩论,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法律理论,培养其准确应用法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实行,我国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公认目标就是由过去的通识教育转变为法律职业教育。所以《刑法学》的课堂教学不仅强调理论,也要重视实践。理论性教学主要传授给学生刑法理论以及我国刑法规范,而实践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知识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离不开真实的案例,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局限于教师对案例的简单分析,即以讲解教材内容为中心,以解释法律条文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这并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处理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需要引入真实的案例卷宗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一、卷宗案例教学的意义

如前所述,卷宗案例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案例法的欠缺,其积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激发学生将刑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刑法学过程中,首先掌握的是刑法理论和罪刑规范,这难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虽然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举例,通过课外的阅读和交流,学生自然会接触到很多刑事案例,但仍然无法感同身受。而卷宗材料对学生来说不仅新奇,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而且它是第一手资料,具有普通案件报道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唯有真实,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广泛的,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其实不仅包括刑事实体法方面的理论和法律规范,还包括诉讼法知识以及案件相关的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单纯的理论讲解和案例评析中无法充分传授,只有在案件卷宗材料中才能具体展现。而且预习卷宗材料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其自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卷宗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像律师一样思维,像检察官一样思维,像法官一样思维,不仅使其逻辑论证能力得到提高,其证据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文书写作技能等也均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具备“法律人”的优秀品质

“法律人”是法律从业人员中的精英,除了专业素养之外,“法律人”还要具有合理怀疑的态度,维护正义的使命感。法律人是法治的旗手,除了熟谙法律之外,他们还应有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感、一种事业心。卷宗案例教学细致地反映了犯罪行为的起因发展和社会危害;体现了涉案人员的生活背景、心理活动;更展示了法律工作者为实现正义的艰苦工作,为发挥法律社会效益的全面考量。当然卷宗材料也会透露中国法治的缺陷和社会现实的阴暗面,这会激发学生对实然法(法的现实)和应然法(理想法)的深入思考,从而成为高度信仰法律,敢于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斗争,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律人”,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二、卷宗案例教学实施的准备

卷宗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虽然公安、检察院、法院系统通常不会提供给学校卷宗材料,但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卷宗是前述机关主要卷宗材料的综合。大部分高校都有法学教师兼职律师工作,所以通过学校或私人关系获取卷宗并不是难事。卷宗案例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不可能经常实施。所以教学并不需要大量的卷宗,但教师可以在相关单位的档案库中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卷宗并进行充分的准备。

(一)选择实施的主题

虽然刑事案件卷宗材料展现的内容涉及刑法多方面的罪行规范和具体制度,但是也应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主题,否则学生收获的只能是知识的一盘散沙。所以教师仍然应结合刑法理论教学的重点来确定主题,例如针对刑法总论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就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实施。当然此前需要完成理论环节的教学,将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防卫过当、特别防卫权等基本问题讲解透彻。

(二)选择案例卷宗

所选的案例必须是针对主题的典型案例,同时要具有启发性;卷宗的篇幅也不能太庞杂,否则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组织实施。例如正当防卫案件,笔者选择了自己曾经办理过的两个案案件,案情简介如下:

案例一:男青年高某认为研究生李某与自己争女友(黄某),于是约李某出来谈谈。当晚李某只身赴约,而高某早已带了10多人等候。双方一言不合,徐某便一记重拳将李某的双眼打肿、鼻子打折,其他人也上前对李某拳打脚踢。情急之下李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一阵乱捅,当场造成对方张某、王某重伤。

案例二:石某在露天菜场路边的小铁皮房卖杂货。某日下午,地痞肖某在铁皮房外与人打牌,肖某喊石某拿两瓶啤酒来,石某因肖某以前多次拿酒不给钱便装作没听见。于是肖某怒骂石某,并走进房内用自来水管将石某打得头破血流,石某被迫拿起所卖小刀刺肖某两刀,第二刀刺中其心脏致其死亡。

以上虽然是两个案件,但材料数量适中,内容且各有侧重,能较充分地反映正当防卫法律制度的各个方面,具体运用阐述于后。

(三)卷宗的处理和分发

卷宗材料包括公安机关侦的查卷、检察院的审查卷、法院的审判卷,当然还有律师的辩护卷,其中又分为证据材料和法律文书两大类。由于内容庞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编排处理,把一些本课程暂时不需要的材料剔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就扫描进电脑;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的内容,就要隐去或者更换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

卷宗处理完毕后,还要复制分发给学生进行卷宗阅读,归纳犯罪事实、适用的法律规范、提出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此外,对于卷宗材料的各种类型,教师应事先给予讲解,对学生阅读中的障碍随时予以解答。

三、卷宗案例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卷宗案例教学实施的核心是引导,简言之即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并做出解答,这一过程不可能像庭审一样存在固定的程序模式。只能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引导,而引导的基础在于卷宗材料运用。以前述案件为例,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辩论与模拟相结合

首先分别请控方和辩方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罪刑的主张,归纳的事实、理由、支撑的证据、适用的法律;然后引导双方进行辩论,从而归纳出争议的焦点,再进一步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在案例一中,对于李某致人重伤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控方强调李某带了凶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后果;而对方并没有凶器,并不想危及李某的生命。辩方主张李某被打中头部后又面临十多人的殴打,已经丧失了认识和控制能力,挥刀乱刺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控辩双方理由各自成立,没有卷宗材料完全不能分清事实真伪。笔者提出当时李某能不能认识判断自己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查。终于有学生提出:证据显示李某刺伤张某、王某后,又爬起追上已经逃远的高某将其打倒,这表明李某并未受到严重的伤害,认识判断能力并未受到影响,所以结论是防卫过当。

在辩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往往可以通过案例模拟的方法加以解决。案例模拟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案例实际情景中来扮演相关角色,使其领悟如何解决有关疑难问题。例如案例二中,控方认为石某致人死亡的行为明显是防卫过当。辩方难以提出有力的反驳,笔者引导模拟的现场是一个6平方米、堆满了杂物且没有后门的狭小空间,让两个学生扮演石某和肖某的角色,让其他学生宣读证人证言说明在小屋内的打斗时间很短,还有石某头部被砸的鲜血染红了眼睛的情景。学生才终于明白当时石某在命悬一线、在无处逃避、视线不清的情形下,举刀猛刺是唯一可能制止行凶的行为。所以结论是正当防卫,适用特别防卫权的规定。

(二)证据与事实相结合

卷宗中以证据材料为主,包括大量的被害人笔录、证人笔录、犯罪嫌疑人笔录、证物、书证材料、司法鉴定书、视听资料等种类。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提出或否定事实,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事实是如何来的,其中包括证据的收集、筛选,事实的认定和推定等环节。”

例如,在案例一中,为李某作正当防卫的辩护必须寻找证据的支撑。经过细致调查,有一名目击证人称看见一群人边殴打李某边将其往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拖。在课堂上,经过教师提示,辩方学生指出这表明李某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是正当防卫的有利证据。在案例二中,控方的多名证人笔录显示石某是在肖某逃出铁皮房后,追上去刺出的致命第二刀,属于事后防卫。但辩护律师也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有一名辩方证人出庭作证:石某没有追出来刺肖某,在铁皮房内的打斗时间也很短。而控方证人均未出庭作证。课堂上,学生对此两方证据进行了激烈讨论,并且同法医鉴定书查明死者刀伤在前胸结合,辩方学生取得了辩论的胜利。

(三)文本与内容相结合

卷宗也包含大量的司法文书,如公安卷的报案登记、拘留证、逮捕证、破案报告、起诉意见书,检察卷的告知委托律师辩护书、审查报告、起诉书,法院卷的立案登记表、起诉书送达回证、通知律师开庭书、判决书,律师卷的委托辩护()协议、授权委托书、辩护词、词,还有各种询问、讯问笔录等。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向学生介绍这些法律文书的文本格式及其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文书如起诉意见书、起诉书、辩护词、判决书,其内容应当要求学生认真研读,研究其中对事实的证据论证、法律适用的推理。同时作为测评的手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己撰写相关法律文书,例如在前述案例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并未提供公诉人的公诉意见、律师的辩护词、法院的判决书,而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写作,再择时评析。这不是单纯的法律文书写作,而是在阅卷基础上解决刑事案件的重要实践。

(四)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6

我们在新课程语境中,把生命发展的理念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开放的课堂中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对比名师们的课,我们总觉得缺失什么。

这些缺失的总称,我把它归结为一个词:智慧。

在构建对话场时就近取材,是智慧;教师讲解恰到好处,是智慧;课堂开合有度,是智慧;引领的深入浅出,是智慧……借我一双慧眼吧!智慧何来?

有人说:人类丰富和提升自我的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当我们把教学说成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时,我们失去了哲学的审视。

课堂辩证法以哲学的视点而高于技术层面,从而弥补我们的这份缺失,帮助我们实现对教学智慧的追求。

一、以三大规律为指导,获得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和规律性认识

我们知道,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律,它是三大规律的核心。以之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课堂众多因素的关系。比如,基本目标的达成与个体的差异发展的对立与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对立统一,生命体机能与心智的对立统一;又如,课堂的民主开放与学习活动有效的对立统一,知识学习与人格塑造的对立统一等等。课堂是生命发展的圣地,教学的作用正在于把对立统一的因素调整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素养。赫拉克利特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我们要有协调和转化的意识,既要看到课堂上的对立面,又要看到统一面。恩格斯说:“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把握这个中间环节,使课堂要素和谐统一,为生命发展高效的服务,就能提升我们教学的智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庄子说:“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课堂上,我们把生命成长的元素种植在学生的心田,日积月累,就会在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起到质的变化。所以,我们不必把课堂容量无限扩大,要知道教育教学决不能揠苗助长,相反,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细节,从学生成长的整体出发,把关键点细化,注入学生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从课堂设计看,我们都习惯首先唤醒学生的元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的感知渐次推进,力求学生思维与理性的对应。在这个过程中,感性材料量的积累是关键,浅尝辄止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质量互变规律还让我们正确对待训练,在知识学习中,我们不应该怕谈训练,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实际上就有复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习产生质变的意义。

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课堂教学相联结,我们可以形成学生发展“周期”的意识,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要从教学论上,正确对待教学方式方法的继承与变革。

二、在辩证法范畴中求取课堂教学艺术智慧

辩证法范畴可以为我们建立正确的认识论与方***,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使我们走出技术,走向艺术地教学。

原因和结果与课堂教学。“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伴而行的。怎样的原因,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从这对范畴出发,我们要重视课堂预设,重视促成课堂优化的因素。“凡事预则立”,只有厚重精准的预设,才有厚重美妙的课堂结果。同时,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我们就会在课堂展开的时候,筛出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突出。

必然性和偶然性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旨归,以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质素,这是教学活动的必然性。我们在重视这个必然性时,不要忽视课堂活动的偶然性。比如,环境的突然变化,比如学生回答问题脱离预想的轨道;再如,经验的偶然对接等等,这些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很可能是学生发展的机遇甚至是捷径,如果我们缺乏敏锐发现的能力,就会错失良机。

可能性和现实性与课堂教学。课堂上的现实性是指正在发生的对学生良性发展起作用的课堂因素,可能性则是指潜在地包含这些因素,并预示课堂效益的趋势。我们在课堂上以学科手段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就是立足现实性,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生成时,我们就在关注可能性。教学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教师总是创造一切条件求得最有利的可能性,这是对教师课堂调控艺术的检测。

现象和本质与课堂教学。“金蚕无吐丝之实,瓦鸡乏司晨之用。”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向导,但未必就具备本质的要素。学生的

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诉求,一定的学科负载也是其本质诉求。我们的课堂,应该以有效为向度,不能以花哨的现象来掩饰本质的缺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透过课堂的表象,把握学生学习现状,求取学生发展的本质。这是追求真正智慧化课堂的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和气质。

除了以上所述,能够对接我们课堂智慧的辩证关系还有特殊与一般,动与静、局部与整体、本与末等等。我想,当我们的课堂具备了辩证法的质素,我们就已经在寻求课堂艺术的智慧了。

三、辩证地审视课改,探寻课堂教学的行为向度

课程语境下的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保守与激进的论争,也出现了中庸的调和,中庸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但不是辩证法。审视课改,最能武装我们思想的认识论与方***基础,依然是辩证法。

诚如姚文忠教授所说:“文化是课程的灵魂和精髓。”这就是现代课程语境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文化的群众性与绵时性,决定了教学实施的渐次性,从辩证法的角度审视,这里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这个过程,是形而上学的行为。

以此为思想基础,我们就能明了课程语境下课堂行为的向度。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7

一、学生解答评析题的失分原因分析

(一)题目分析

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1.该题特点在于要求归纳知识点。考查的主要知识有正确消费观、收入与消费、生产与消费,发展生产的意义;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建设生态文明等。如果用这些知识答题,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该题妙在解题过程要求考生归纳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主干知识,并能正确处理两个主干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立足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该题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39(2)是《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混合题,注重点在于解答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要求考生辨证运用《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知识回答。

(二)学生在评析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新高考,评析题的得分率都偏低,一般平均分在3分左右。得不到好分数的直接原因是缺思辨性。这些考生答题基本状况:

1.写题套路是旧的。很多考生开头语就写该观点是错误的或对的,或者是片面的,缺批判性思维。

2.分析理由缺思辨性。要么是对的理由,要么是错的理由,要么是片面的理由,要么没理由瞎写。

3.题型错。把评析题写成体现题或其他题型,使知识点与题型规范要求不一致,未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调查学生,发现很多学生不懂评析题该怎么想、怎么写?没有评析题的思路和写题规范意识,使评析题成“鸡肋”,得分超低。

二、评析题失分的教学反思

考生评析题缺思辨性,没能很好地领悟该题型的要求特点,除了考生自身的原因外,也影射出思想***治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有几点突出的表现:

1.课堂忽视整合拓展环节

在调研中发现思想***治课堂能在情境设计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感性有余,理性不够,热闹表象有余,归纳深度不够。整合拓展环节被许多教师忽略了,往往把这个环节留给学生课后去做。据了解课后很多学生没做或不会做,做不好,教师也没再在课堂上评讲布置的该环节,学生迷惑、茫然着。学生对知识整合拓展的习惯、能力在高一、高二几乎被忽视,到了高三,学生有了思维惯性和顽固,很难形成辩证思维,无法应对评析题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综合评析、论证探究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求。

2.课堂忽视主观题答案形成过程的演绎

思想***治课堂试题的训练和评讲,忽视主观题答案形成过程的演绎。突出表现在课堂做题训练往往喜欢选单项选择题进行训练和评讲,即使选主观题进行训练和评讲,也忽视如何把知识迁移到答案中来的过程,忽视如何进行转换变通写题的过程,使学生没能很好地领略夯实基础和活学活用的结合,使相当多的学生不会写或瞎写主观题,逐渐形成试题训练不写主观题的习惯,无法正确应对评析题考查考生思维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思辨性。

3.课堂忽视学生的写题困惑

学生能力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写好主观题答案。调研高中学生,发现学生对思想***治主观题写题很困惑:主观题该如何入手,知识如何用进来,知识该用到什么程度,如何升华表达。学生普遍反映自己不知道,教师上课也没怎么教。一般教师交代学生自己看参考答案或对照参考答案,或说有几个角度,很少演绎几个角度怎么来的。学生说即使看参考答案,思想***治主观题的答案也很不规范,不像数理化那样获得思维启发,认为思想***治的主观题是随便写、瞎写,似乎也都能得一点分数。无法正确应对评析题对知识转换变通的能力要求。

4.课堂忽视思辨性

思想***治课堂教学,大多教师用形而上学的教法,***在课、框、目中,忽视课、单元之间的联系、整合,迁移、拓展等引导。即使设计讨论某个问题,开辩论赛,也仅局限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愿意甚至没想过引导学生领悟肯定的理解中有否定的理解,否定的理解中有肯定的理解,总结出全面的有所侧重的辩证思维观,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评析题对思辨性的要求。

思想***治教师课堂的“忽视”,使学生很难有评析题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不易实现知识变分数,变能力。

三、评析题的解题思路探析

突破“评析题”的瓶颈,要培养评析题的解题思路。评析题的解题思路:对题中观点进行判断,肯定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指出其不合理的部分,在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批判思维、综合分析和创造思维,反对绝对化。体现如下:

1.找“辩点”。找题中观点的肯定点,找题中观点的否定点,找题中观点辩证统一的点。比如福建卷2013年高考文综***治试题39题第(2)问,观点一,肯定的点是“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否定的点是“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辩证统一的点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即既要看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又不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辩点”和知识的逐一对应。要结合“辩点”检索相关模块知识,实现知识和“辩点”的准确对接。比如福建卷2013年高考文综***治试题39题第(2)问,考生应根据材料一提供的GDP与财***收入、居民收入的关系;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与万元GDP能耗的关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的关系;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等信息,结合辩题内容检索出《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并进行分析和综合,对诸多涉题知识点进行筛选,从中抽象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主干知识,同时正确处理两个主干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运用主干知识的辩证关系进行解题,完成由繁到简思维的抽象过程的飞跃。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8

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从中得出物理规律的学科,从实验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1.实验和生活紧密联系,需要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在有趣的实验中可以让同学们对物理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欲望。

人靠什么走路呢?这就涉及到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开车为啥系安全带?这要用我们伟大的牛顿定律来解释。

同样,飞机为什么能起飞?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对于硬的物体施加力一般不明显,如何让这个微小的形变显现出来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同学们从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关键需要动手操作哦!

2.充分挖掘试验素材,让试验更贴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首先能够用最直观感觉或是视觉来证实或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或是反应。如:双掌互击发生痛感;两同窗互相力推同时前进等景象,可证实力的作用是互相的;②手按喉头发声觉得声带振动,证实声响是由振动发生的;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实摩擦生热;使一样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发生的痛感强,解释压力的作用后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然后能够应用身边顺手可得的物品进行试验,“瓶瓶罐罐当仪器”,如:使一样的力度用小刀的刃和背分手试切削土块、裁纸,帮助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②用易拉罐制造简易的小孔成像试验仪器,观察小孔成像的倒立的实像。在几只一样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而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调上下不同的声响,从而能够解释声调跟频率的关系。④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往里加入足量的奶粉,拧紧瓶盖,充足摇匀,将激光笔收回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耀,会看到光沿直线穿过的光柱。⑤应用身边的塑料瓶等物品制造喷泉、开口浮沉子等的试验安装等。

3.实验过程中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尝试用物理原理来解释它,通过对于物理现象的进一步推敲,你会发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理解的更深刻。

比如学习重力的性质及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得更深刻更形象。同样在重力的实验当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二、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归纳物理规律

辩证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说它常用,是我们在物理的教学上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辩证的方法,并且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学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明了,使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简单。辩证法在物理教学上显示了其无穷的魅力。

1.辩证的方法展示了物理学美的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还相对的静止。如机械运动又分运动和静止,电性分正负,磁性分南北极等,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辩证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2.教给学生如何用辩证的方法记忆规律和内容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9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理”课教材在2001年出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版教材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之外,还融入了新时期我们***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和新精神。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必须精心规划,对“原理”课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须以认清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为始端〔1〕。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原理”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认识到“原理”课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很好地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导致其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许多大学生认为“原理”课理论性、***治性太强,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往往对其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对其产生反感并加以排斥。因此“,原理”课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高、太大,既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体,又要关注世情、国情、民情等时***热点话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与他们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其将抽象、单调的思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为例“,原理”课教师要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答出物质的概念和存在形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其次“,原理”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第三,“原理”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只有把以上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具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计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内容

“原理”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思想***治理论必修课,其教育对象是除思***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点较多,课时数却不像专业课那么充足,使得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教学内容都讲授到。因此,原理”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原理”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一方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都相同,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未能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去,忽视了教学内容中主要问题、重点问题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从学生原有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基础出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又要从“原理”课内容多、课时数少等特点出发,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和重点问题。只有这样,“原理”课教师才能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首先,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原理”课教师在讲授物质的概念及其存在形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对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有一定哲学基础专业的学生适当地引入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而对于数理化、机械等哲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分层次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方法,满足了各个专业学生不同的需求,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其次,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如“原理”课教师在对“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原理”课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抓关键,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三、创新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高校“原理”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所要讲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这一课程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这是确保“原理”课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原理”课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比较单一和僵化,往往选择灌输法,而没有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单一、机械地采取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原理”课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以“原理”课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选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选取案例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能生动地说明一些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及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2〕。讨论法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节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选取“猪孩”王显凤这一典型案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辽宁鞍山“猪孩”王显凤因缺少父母关爱,幼年时一直与猪为伍,没有人类的感觉和思维能力,后来在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她逐渐熟悉了社会环境,恢复了人的意识的真实案例,并且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提出“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等理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其次,选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教师在讲授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时,由于其侧重于方***问题,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学生也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所以可以采取以上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讲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三部分内容,每组讲述时间为十分钟左右,每组讲完之后留五分钟时间让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讲课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满足“原理”课教学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原理”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在教学之前,依据“原理”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太过于机械化,把全部教学内容都用PPT课件放映出来,致使PPT上文字太多,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反感。还有一部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如加入了一些华而不实的音频和视频,虽然课堂气氛有所改变,但课堂的重点、难点并不突出〔3〕。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文字、***片、音频、视频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制作出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既美观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在设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课件时,教师一方面要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个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文字的形式在PPT课件上面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把“猪孩”王显凤的真实案例和《人与宇宙》这一科教片通过***片、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播放时间不能过长,不仅要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像、视频等方式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在对“原理”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原理”课教学设计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黄艳,张红明.论思想***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96-98.

〔2〕杨霞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9.

自然辩证法课程篇10

[关键词]论辩思想***治教学论证

在古代东、西方,分别产生了世界三大逻辑学说——中国“墨辩”、印度因明与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它们是适应当时科学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也是适应论辩需要而产生的。论辩包含有论证和反驳的意思,因此在思想***治教学过程中充分将具有逻辑性的论辩知识引入其中,对思想***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辩中逻辑特性

论辩是对某一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双方彼此间为确立自己的见解所进行的论证与反驳的说理过程。由定义可知,论辩遵循的逻辑性质就是论证和反驳的逻辑规则。

论题是论辩者对所谈论问题持有的看法与主张。从形式上,是一个命题。反论题是论证中与原论题有反对关系的论题。例如,思想***治课中货币一章对金钱是万能的看法,如果把“金钱是万能的”作为原命题,那么“金钱不是万能”便是与原命题具有反对关系的反命题。

论据是被引来作为论题真实性根据的一组判断,是论辩者用来阐述论点的材料。从内容上看,它们可以是科学已经证明了的原理、定律及已被确认的事实。根据逻辑充足理由律,论辩中使用的论据必须典型、真实、充分的。

论证是用若干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为真的思维过程。在逻辑学中,论证又称证明,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组成。在逻辑学中要使论据有论证性,必须遵守以下规则:①论题应当清楚、确切,不应含糊其词,不应有歧义。对于关键概念,应加以解释、说明。②论题保持同一。③论据应当是真实判断。④论据的真实性应不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⑤论据必须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自己的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是错误的,然后根据逻辑中排中律,从而确定自己论题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反论题与自己的论题必须是矛盾关系,而不能是反对关系,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时是虚假的。从形式上看,反证法就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反驳是指出某一论断的证明不能成立的一种逻辑方法。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反驳论据就是设法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不能成立的,以此否定由这论据所支持论点。反驳论证方式就是反驳过程中,指出对方的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从对方的论据推不出对方的论题。

二、论辩在思想***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思想***治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性,教材中许多内容是直接对学生进行训导的,如果教师扮演真理的化身,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好。论辩在思想***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堂课的论辩;一种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的课中论辩。将这种论辩逻辑的方式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论题提出与思想***治教学

论辩的论题在思想***治教学中提出时应遵循的原则是:论题理论性不强,但思想很强,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每个论题的在选择时,都可以运用逻辑对论题进行分析,看论题和反论题之间是否具有反对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论题实质,弄清论题本来面目例如:人民币有没有价值?国家能不能规定人民币的购买力?等等,这些可以提出反对关系命题,作为学生论辩的论题,我们通过分析易于形成论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诱导学生不自觉地投入进去,可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论据收集和整理与思想***治教学

论题确定后,就要让学生在开展论辩之前对与论题有关的论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由于每个学生所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这样才能在论辩中易碰撞出火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论据收集后,根据逻辑的方法对论据进行筛选、分析、归类、整理。根据逻辑中论证的规则进行整理和分类,例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学生事先对现实生活中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进行调查,搜集材料,并找出与论题同一的论据进行整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论辩中有的放矢,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认识。

3、论证和反驳的方法与思想***治教学

论辩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逻辑中的方法对论题进行论证,如论辩过程中进攻可采用类比、比喻、比较、反证等方法。采取这些方法可使论辩步步深入,老师可以通过设问,反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一方可以用比较理想和现实方法来回避对方在论辩过程中的意见,也可以运用反证方法,先承认对方论题,然后运用逻辑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来证明对方论题为假,最后,根据排中律对对方论题假证明我方论题为真。在反驳过程中,我们运用的是与反证法相反的归谬法来证明的。同时在论辩过程中学生在论辩过程中可能会离题,教师要将论辩引向主题,及时纠偏;论辩面过宽时,教师要向学生指出讨论的重点。

4、论辩评价与思想***治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然辩证法课程10篇

学习

项目建设管理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建设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建设项目管理类的2000字论文。2功能实现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审核材料(区县级)、审核材料(地市级)、地点审查(省级)、材料初审(省级)、专

学习

高三复习计划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复习计划,内容包括高三复习每日计划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

学习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留守儿童帮扶措施模板,内容包括教师对留守儿童帮扶措施及内容,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措施。调查方法:班主任调查、走访、访谈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我校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

学习

计算机课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课程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课程个人心得,计算机课程内容总结文。可以看出,***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高素质创造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对

学习

教研室申报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研室申报材料,内容包括教研室申报材料,教学教研申报材料。1.拥护中国***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具有当年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专业与申请专业相近。3.身体健康状

学习

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方案模板电子版,微课设计毕业论文。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

学习

统计学原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原理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统计学原理及感悟。《统计学原理》是一门集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于一身的方***科学,它主要用来研究数据的内在数量的规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获得统计的数据,而数据的收

学习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内容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论文,混凝土浇筑工艺及现场布置论文。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时,充分考虑到运输的环境和运输的条件,通过拌合升温的技术和手段,对运输途中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方法,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适

学习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0篇,内容包括数据挖掘核心技术综述,数据挖掘国内外研究。空间数据挖掘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和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一般来说,空间数据挖掘可分成空间分类、空间聚类、

学习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分析软件设计10篇,内容包括数据分析软件代码大全,如何设计一款数据分析软件。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设计了一种专门分析设备上传数据的软件(简称数据分析软件)。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百万行的数据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而且该

学习

综合英语课程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英语课程10篇,内容包括自考综合英语一,综合英语二自考。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和以“外语加技能”为特色的经贸类专门知识,具有从事

学习

机电设备安装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设备安装,内容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合集。1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性技术问题1.1螺栓联接问题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

学习

数据挖掘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挖掘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据挖掘十大算法论文,数据挖掘论文优秀例文。一、数据挖掘的定义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集合中自动抽取隐藏在数据中的那些有用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为:规则、概念、规律及模式等。

学习

细胞生物学课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细胞生物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细胞生物学课程总结建议及感悟。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将细胞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的学位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

学习

计算机课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课程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课程个人心得,计算机课程内容总结文。可以看出,***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高素质创造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对

学习

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微课程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方案模板电子版,微课设计毕业论文。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

学习

药理学课程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药理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药理学基础教程,药理学博士专业课程。开发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一本好的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我们

学习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程改革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改革论文题目,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论文。2.1明晰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

学习

统计学课程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统计学课程表。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课堂教学的小型远程系统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网络的

学习

国际贸易课程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课程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要学哪些课程,国际贸易课程。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

学习

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如建构课程、整

学习

新课程改革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改革10篇,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20年来的故事,新课程改革讨论内容。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