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1
一、背景及目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抓手,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到实处。”
为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的“两纲”要求,根据我校民办中学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品牌“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建设,通过行、习、赏、唱、礼等多种形式,围绕参观考察类、见习服务类、()共建展示类等三大教育系列,设计安排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二、操作和保障体系:
1、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 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以及寒暑假放假前两周内由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本实施意见中各阶段的有关规定做出活动安排,各班根据学校安排自行组织活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并填写活动申报表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排出活动安排表,于校务公开栏公示。
3、 各活动小组必须做到活动前有申报、设计,活动中有管理、记录,活动后有总结、反馈。
4、 为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与质量,各年级部、班主任必须认真做好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环节的组织工作。活动前要加强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主题宣传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及早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活动中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管理、引导、讲解,配合教育活动点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活动后要认真作好工作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征文评选,并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征文评选活动。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2
先说说导购吧,由于去的比较晚,我并没有从头至尾的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感受不是多么强烈,只是听同行的马敬文讲述了工作的经历。她告诉我,导购是一项十分累而又十分有挑战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必须对商场十分的熟悉,其次,你还要考虑到你将面临形形的顾客,而且面对每位顾客时都要面带笑容,鞠躬问候像“光临”、“您慢走,下次光临”之类的话,做起来有时难免显得畏手畏脚。但庆幸,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对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分装塑料袋了。每个人都要协助一个售货员完成收款工作,我被分配到一个面容和善的大姐姐的柜上。技术娴熟的她在收款之余和我聊了许多,当他得知是学生会组织的这项活动时,顿时变得热情了许多,
“我初中时也是学生会的一员,当时担任宣传部的部长,在学校里感觉十分的光荣啊!”
她显得心有所思但却不影响工作,仍然熟练的收款。
“可是,后来我的成绩下降很厉害,学校里停止了我的职务,我当时变得十分的迷茫,以至于从那之后一蹶不振。”
她看看我,见我听得很认真,便接着说:“你们这群小孩幸福得很啊,先说是不用愁吃愁穿,然后,你们又能在一中这样好的学校学习,好好努力将来就能成就大业啊。你再看看我们,从天明到天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歇着,只得是不停的干啊干啊,时光就这样挥霍掉了。”
我听了也十分的受感动,“那你现在也可以在奋斗啊,争取取得好的业绩来给自己的工作争光添彩。”
“呵呵,没有你想得这么容易,要是真的这么好干,大家不早就升官了,这是个多么辛苦又多么艰巨的工作啊,而且我们是临时合同,指不好哪一天又被炒掉了。你们小孩啊,现在就得好好学习,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我也陷入了沉思……
很快,下午的工作结束了,说不上辛苦,只感觉收获不少,以至于现在写这篇小记得时候还心有余悸。人生的旅途漫漫,即无法预见将来也无法改变历史,只能抓紧现在,抓紧脚下,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真的要从那个姐姐身上学到点什么,正像她说得,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当初!我们现在正是人生中最艰苦的时刻,但每个人又必须坚持,必须清楚,如果不好好珍惜现在,将来就要面临更艰苦的岁月。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3
一、利用每年环境保护节日,走入城乡主要干道进行宣传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有10多个,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两个,分上、下半年两个阶段进行宣传。上半年重点宣传“世界水日”,下半年重点宣传“世界动物日”。为了真正把这两次活动搞好,不流于形式。新学期开始,我特意给各小组布置作业:收集资料、制作宣传单、制作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写反馈总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各小组分工明确,小组内又相互协作,当环境保护节日来临时,已提前完成任务。环境保护节日当天,学生们走进城乡主要干道,在主要街角路口设立宣传服务台,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每年选取两个主题环保节日,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环保节日,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环保意识。同时,在体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在实践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过程中,感觉到知识给他们带来了幸福。
二、利用每年暑假,走进景区、社区进行宣传和实践
在暑假期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旅游活动,到我市两个重要的景区旅游,让他们自备袋子。一路上,大家尽情欣赏风景名胜,同时捡拾游人丢弃的各种垃圾。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身心不仅得到陶冶,而且也培养了环保意识。
在暑假期间,让学生自发走进城市社区,宣传有毒有害垃圾的危害,如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等。这些物品如果随意丢弃会严重影响环境,产生危险,不能随意丢弃,我们应该及时地将此类垃圾丢进有毒有害垃圾桶。学生们自制回收箱,安放在社区每幢楼的单元入口处,并发放和张贴宣传单,向社区居民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站,经过处理可以被再次利用。
三、利用DV收集素材,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宣传
当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网络和人们的联系日益密切。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收集环保方面的素材,利用DV制作环保宣传片,传到互联网上,社会效果更显著。当“世界水日”来临时,让学生制作节约用水的宣传片。首先观察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如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离水未关”,洗车水未循环使用,并用DV记录。然后查找收集有关“母亲水窖”方面的材料,了解我国西北的甘肃和宁夏缺水的现状。最后制作成DV宣传片,上传到校园局域网,对全校师生宣传教育。还可以上传到互联网,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四、组织学生写环保小论文,利用板报和报刊进行宣传
学生参加了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对每次活动都有体会。可以适时地举行“环保小论文”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办成板报的形式,在学校展览。特别优秀的小论文,可以投寄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4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 职业规划 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了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资源,而且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实的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意义的。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阐发: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模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还包括人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其核心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最完美的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遵循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必然规律,适应了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这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起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紧对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提高思想***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以实现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只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职业匹配则很少涉及,而且也很少重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针对大学阶段职业准备期的特点来进行。首先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质。其次才是以实现人职匹配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要指导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和分析,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规划更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第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而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逐渐克服对别人评价的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无端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全面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第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考察:(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才能确切的知道你的兴趣类型。(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而的定位,明白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此方而发展;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我可以往哪此方而发展。
第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阶段就是在可供考虑的职业中选择最好的,其主要是进行职业路线的选择和职业自标的设定。选择职业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并在保证了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要特别注意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工作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平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选择路线,设定比较科学的职业目标。
第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制定行动措施是落实职业目标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而的措施。它有两方而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充实自己,并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终目的自觉地参与一些教育和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关于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5
定日期:夏雷滚滚,绵延大雨总是毫无征兆的下下来,在学校快放假的时候,看着不合作的老天,我总是担心义卖那天会像那几天一样,有几次想过改日期,同学们一会儿要补课,一会儿要旅游,延迟只会使参加活动的人所剩无几,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终于把日子定在了7月15日。为了同学们都能充分的参加活动,我还找了补课的老师,和他们协商尽量在15号不要补课。
联系相关部门:没有足够的经验,不知道南禅寺管理部门会在双休日休假,恰恰不巧的是,我14号去联系相关部门时正是倒霉的星期六。当得知管理人员不在并且必须有了签证才可以进入卖书时,心紧了一下。“怎么办,明天就要义卖了,场地是个大问题啊!”近50个同学的社会实践都压在我的身上,我不可以放弃,我想我一定有办法的。于是找已租场地的商家联系,找看守的城管,在一次次狠狠拒绝之后,真的有点急了。在无奈之下,我看到了站在南禅寺门口的警察叔叔,通过他我找到了他们的头儿,他告诉我在麦当劳的旁边没人管,让我们去那里义卖是个可行的办法。看着那个角落,虽然很偏僻,但是总比没有地方卖书要好啊,“将就一下吧,明天和同学解释一下,希望他们谅解。”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就这样,我回了家.........
借桌椅和大伞:晚上联系了去借伞的同学,得到了一个“惊悚”的消息,他还没有开始借东西,在我的催促之下,他开始想办法借桌子,却换来这样一句话:借不到~真是一波卫平一波又起啊。打114,我们找相关部门的电话,找穆桂英领券的地方,找住在南禅寺附近的同学家借,没有,还是没有。都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了。一边通知着各个同学义卖的时间地点,一边想着办法,可以说是吃了一百只老鼠——百爪挠心了。我们想到了和南长区的管理局人员借东西,顺便保证一下场地问题,通过114我找到了相关部门,他们说周日不上班,场地自己找到就行了,桌子没有;通过以前办过活动的同学,我找到了南禅寺部门的部长,有由此找到了相关负责人,在小到专门负责义卖签证的人员,此时已经是十点多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拨通了那个电话,汪主任,在我解释了事情之后,很凶地批评我这么晚打扰她,并且肯定的告诉我,明天休假,单子不批,东西不借。真是要抓狂了,我放弃了在南禅寺里面再定摊位的想法,忧心忡忡地放下手机。#本文首发于范文大全 kt250 #时间已是十一点了,负责联系的同学准备睡了,他告诉我明天早上会很早去守着,问问附近的小贩借东西。一夜,真是辗转难眠.......
第二天,我坐着公交车,一边和同学联系,试了各种办法,却还是借不到,想再和南禅寺人员联系,最后通融一下,打到最后,直接被他们无视,不接我们的电话。到达南禅寺,我问他们是否听我的,先去庙里借了?他们说没有,于是,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和两个同学来到了庙里,告诉和尚我们的来意,不得不说,还是出家人最有爱,他们二话没说就借给了桌子。找到两个男生,我们把桌子搬到制定地点,对和尚千恩万谢啊。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6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效性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48-02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2012]1号)”中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笔者对广东省各大类型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效性提升的机制构建。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实效性。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学生的培养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实践基地,大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基地的平台为大学生开放,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成长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
2.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改革,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强的人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稳定的平台,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高校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高校竞争力。
3.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给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更多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得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个性、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现状
1.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认识度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与重要性认识情况中,只有3%的同学表示“没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有4%的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要。可见,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而且乐于去参与。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度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都是比较高的。
2.高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作用不足。调查问及“所在学校是否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时,只有35%的同学表示“有”;对于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所起作用程度的调查中,只有37%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50%以上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或是“没感觉”。可见,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的社会实践基地不多;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起到的帮助程度不足。
3.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指导不足。调查问及“参加社会实践时有没有老师给您做前期和相应的指导”时,只有24%的同学表示“有,充分且有效”,有53%的同学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可见,在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给予的有效性指导不足。
4.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多方提高。调查问及“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有哪些”的时候,同学选择的各种原因当中,“社会实践内容不丰富”的占23%,“社会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的占27%,“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不够”的占19%,“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占16%,“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建设匮乏”的占12%。可见,目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方面需要加以提升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设立上需要进一步明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上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原则
1.明确目标与讲求实效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明确建设目标。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基地,其主题设计、活动安排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方向来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另一方面,要讲求建设实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全面策划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实施,力求取得实际效果,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通过实践基地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发挥作用。
2.自愿理解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做到自愿理解和互利共赢相结合。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首先建立在学校和实践基地双方的自愿结合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双方的互利共赢:一方面要注重选取生产运行良好、实践条件充足等方面比较利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能力的实践基地,要选取便于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结合自己理论知识优势特点,将理论应用实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实践基地创造效益。
3.稳定协作与长效发展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稳定协作。高校与社会之间所建的实践基地要有稳定性,注重双方的稳定协作,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践机会,注重建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长效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发展性,注重促进实践基地和学生的长效发展。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效性提升机制
1.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贯彻落实是根本。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贯彻落实,要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落实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健全,通过制定详细科学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细则,签订有关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从而促进社会基地在整体管理原则、组织领导机构、基地建设规范、设备设施建设及经费使用、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实践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保障实践基地建设的进行,对于基地建设的开展发挥保障作用。
2.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典型推广是重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要主动与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加强联系,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互利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将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上的成果优势应用于与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实践合作中,发挥高校人才的作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通过结合科学研究的开展,通过大学生人才的输送,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实践基地单位的优势资源,创造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发挥先进社会实践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取得良好成效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其模范引领的作用,将相关先进经验予以推广应用。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拓宽和提高社会实践基地的辐射度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
3.实践活动的灵活创新与成效提高是关键。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基地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与长效发展的前提,社会实践活动质量与成效是基地建设的重点,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活动形式的灵活创新,要注重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第一,要加强重视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要加以重视,在各方面条件上予以支持,并通过指导老师机制的建立,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给予指导与引领,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第二,要突出专业特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着重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高校在对大学生的专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理论优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群众所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要打造活动品牌。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活动来给高校、企业和学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品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引导,强化基础管理,与时俱进,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用。比如可以通过***员志愿服务活动、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活动、社区社工服务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活动、列车乘务员公共服务活动等形式,与相关部门建立实践基地对接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促进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佳.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4):157-158.
[2]张素芬,刘启定,兰勇,刘涛.校企对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刍议――基于农业院校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3(6):39-41.
[3]蒲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6):197-198.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问题;对策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67-0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全国大学生牢记***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提高的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处于规范发展的阶段,已经完成了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的转变。部分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设立奖项及奖金,提供经费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规模、影响力逐年提高。但鉴于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不同,实践活动的规模、投入的精力不同,实践成果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不重视实践活动的内在意义,因而产生了负面效应。部分实践地拒绝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在规范开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归类如下
1.学校因素:部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学校的相关部门开展此类活动的目的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相关部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同时,学校不提供足够的资金、后勤保障等方面支持也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有高校支持的团队相对来说更易取得实践地的认可,进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没有相关的奖励措施来引导学生,学生就很难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因素: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活动的质量。部分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视为完成学业的“必修课”,只为修够学分草草完成。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如何能够开展更为有意义收获更加丰富的活动,因而,实践活动的主题也不够深入。在学校实行鼓励措施的同时,部分学生相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奖励。部分同学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看重个人喜好和情感,经常忽视团队配合和实践地人民的喜好。当然,学生在实践活动进行中影响个人素质的部分行为有时会影响到实践地居民的道德观和对于大学生的看法。
3.社会因素:部分部门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更没有发现他的“双赢”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我的同时,商家可以利用此平台宣传自己,而像敬老院等部门会得到同学的爱心捐赠等其他方式的帮助。虽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干扰到商家或部门的正常秩序,但是社会阶层应普及这种“双赢”的观念。同时,***府等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关的鼓励***策导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三、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的对策方案
1.***府等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策提高全民意识,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有序高质量的开展
***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策鼓励社会各阶层接纳大学生前往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同时还应提高各高校领导阶层的认识,提高各高校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从而,在相关***策上能够切实地给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的支持。
2.高校应更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思想上改变原有观念,提高全民意识
各高校领导阶层应率先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意识,提高对于社会实践等类型的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动的认可度。在思想上认可的同时,各高校应仔细分析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为基准,改革相关方案以弥补不足。唯有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真正发生改变,才能真正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
3.应完善管理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
高校应建立更为健全的管理和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活动的质量。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可以在稳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制定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关条例、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包括社会实践信息接受、反馈及处理机制,如实记录社会实践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及实习单位评价,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从而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高校应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注重实践基地效应,做好巩固工作。
4.拓宽后勤保障渠道,多方面措施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后勤保障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应积极利用社会效应,拓宽后勤保障渠道,从经费、物资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支持,避免部分学生的实践项目由于缺少经费支持等因素而未能开展的情况出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尽快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变得越来越紧迫。但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影响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给予支持和理解。但只要全社会给与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实践活动必将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8
关键词:社会实践;解决对策;思想***治教育
中***分类号:[G40-012.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效手段,是思想***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平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提高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问题分析一)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足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完成实践环节之一,很多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不是***课程且学校没有对其进行考核,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改造自己主观世界重要途径,同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离开老师束缚,在自由散漫中浪费时间;部分学生即使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存在一种参观态度难以深入基层;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实践单位就开具假证明应付学校检查。还有部分学生从网络上***应付学校检查,许多家长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是走形式、不务正业,再有社会实践往往到艰苦和落后农村去,家长不愿意孩子吃苦受累,支持不够直接影响社会实践深入开展。
二)单一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当前许多高校组织社会实践主要安排是实地考察、参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形式。对就业见习行动、挂职锻炼、社会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科技发明、“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新型实践形式重视不够,实践活动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品牌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实践需要,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高校有目的地组织少数大学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示范行为。社会实践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关键是要为大多数非组织性大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机会。
三)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由团委牵头,各院系落实,学校其他部门未实质参与,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工作机制。社会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安全制度、激励制度、指导教师工作量核算制度、宣传制度、基地建设制度等不完善。由于团委和各院系人力、物力有限,工作中出现一般性号召多,实质性指导少;运动式社会实践活动多,目标管理式社会实践活动少;对院系重点团队关注多,对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少,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
四)社会实践基地不稳定
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群众意愿,建立一些稳定社会实践基地,体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宗旨。由于没有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需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形成“社会实践打游击、毕业实习靠自己”局面,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只能采用打一***换一个地方,不可能有经验积累和教训总结.学生社会实践甚至只是走过场,收效甚微。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策分析
一)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认识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专业教育要求。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重要途径,激发、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对自身认识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不能准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作用和意义认识,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提高自身素质、加速自身社会化过程重要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形式。激发、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对自己知识、能力、性格、志趣、意志等对社会实践主体影响较大因素有较清醒认识和估价并依据自身长处、社会需要、个人爱好有选择、有侧重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完善智能结构,培养社会需要多方面能力。
二)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指导
高校应建立社会实践领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制定相应措施,设计多种多样适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时把握两个原则:与专业相结合,体现出专业特色和科技含量,引导学生由调查走访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资源优势;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开展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机械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等学术活动。通过多种多样实践形式把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学习意识;组织学生搞科技扶贫,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组织学生到工厂中去参加科研项目攻关,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问题等.三)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
社会实践应建立校内外人员参加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按照人才分阶段培养计划和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实施目标管理,把社会实践总体目标要求分解到教务处、团委、科研处、宣传部、人事处、各院系及实践基地指导部门,以强有力制度将社会实践落实到位。通过开设选修课、社会实践网上工作平台、社会实践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学术讲座、案例模拟等形式,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指导。针对大学生特定阶段专业学习和思想发展特点,系统规划,分层进行.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题,提倡文理交叉渗透,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自由组队、跨校组队,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四)高校和社会组织合作,创建多种形式实践基地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出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社会实践基地。基地不仅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场所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能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许多科技难题.建立相对稳定社会实践基地使双方受益,学生在基地中也能够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结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必由之路,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成长与发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完善社会实践成为了高校和社会重要任务,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更好舞台,才能帮助大学生成长,更好掌握进入社会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感和使命感,真正走向成才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君芳.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机制实效性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55-58.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9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陈平(1979-),男,江西进贤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中之重课题“林学本科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SJG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08-0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的若干原则要求和、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的具体实施意见,都对大学生实践工作做了要求,提出了指导性建议。[1]就大学生实践工作本身而言,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的过程,即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二是服务的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过程。[2]实践证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持续发挥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必要就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与社会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难以替代的价值,但目前由于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和社会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分析原因,高校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活动经费少。资料显示,多数高校划拨的活动专项经费数量很少,提供的用于支持社会实践的其他资源也非常有限。[3]二是执行力弱。多数高校服务于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存在***策贯彻不彻底、执行不到位等现象;[4]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工作敷衍、“抓大放小”、“抓点放面”的现象。在社会方面,现今的社会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主体,高校的主要职能和社会责任是人才培养,而社会的其他部门或主体对其没有义务,更没有责任,导致其他社会群体对实践活动表现被动,部分地区或部门甚至视其为一种负担。
2.倡导者与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同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都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许多客观限制性因素和主观障碍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一项以农科类本科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1.9%的学生是靠学校(院)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靠自己联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仅占16.2%;有7.7%的本科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价值,对活动不感兴趣,仅有49.6%的本科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必修课,值得参加。[5]此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7天以内的占46.7%,而仅有6.5%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在一个月以上。[5]此项调查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在逐渐减弱,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实践活动难以深入,使实践活动成为“鸡肋”型工作。
3.全员化要求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不协调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在660万左右。[6]按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要求,多数高校的1~3年级学生都需要在每年的7~8月份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每年新入学660万人为基数进行统计,每年要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在1980万左右。而目前,社会实践的主要类型有三大类:一是知识服务社会;二是技能服务社会;三是公益服务社会。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完成现有社会实践条例规定的实践内容,社会每年需要向大学生提供约1320万个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临时性岗位,同时还要组织约660万人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考核制度化与实践复杂性的不匹配
由于参与实践活动的群体庞大,因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和机制不能很好的反应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学校在对实践活动进行考察时,主要采用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检查、批改的传统考察方式,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文学角度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实践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文学功底;二是从社会认可角度进行评判,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对实践活动的评价来佐证实践活动的真实性,主要考察的内容就是实践单位的评语和公章。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上述考核制度对采取自由实践方式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践情况无法做出考核,为“虚假”实践提供了空间,与实践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初衷相违背。二是考核指标较少,对过程考核不够。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社会化实践是大学生尝试从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从学习成长性实践向劳动创造性实践过渡与转换的过程。[7]这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提供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有助于将校园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和社会调研,认为高校有必要加大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依据社会现状,结合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高校和社会应从体制、机制和考核等方面着手思考对策。
1.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方面,地方***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具备战略眼光,不能“短视、近视”,不能因为实践活动的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是公益性事业而忽视对相关工作的投入,要切实提高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有序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并积极组织安排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为社会支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要有“引进来”的开放型发展思路,积极主动的与科研院所联系,通过不断接触,增加了解,增进互信,以“双赢”为目标,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活动提供平台,增加机会。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健全部门职能,增加经费预算,要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上升到与科研、教学同样的高度予以重视,秉承“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人才培养的场所扩展到社会,如可以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本科生教学实践、实习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学校正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提升实践工作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8]保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2.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暑期实践参与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不重视、不关心、不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从地方向高校蔓延的趋势,目前,包括大学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许多人,都对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存在曲解。从活动的意义来看,有些人简单的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理解成暑期夏令营活动,与学校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没有根本区别,其作用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假期交流互动;从活动组织的责任主体来看,有人认为这类活动应该是辅导员、团委干部和学工人员的事情,上升不到中心工作的范畴。基于上述现状,高校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通过广泛宣传,来提高社会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如高校可以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设立新闻宣传组,通过编制活动简报等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新闻报道;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组织人员创建专门的网上宣传平台,通过博客、QQ等网络宣传手段,凝聚人心,汇聚人气,保留实践活动材料。
二是完善组织动员工作。高校要特别注意做好对实践活动的分类指导工作,通过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分层次、分年级、分专业的指导来提升工作效率。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选题,帮助同学做到有针对性的设定实践环节和预期目标,如在社会实践开展前,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实践选题立项咨询组,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同学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促进同学认同实践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提升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质量。
3.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拓宽实践活动领域
社会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其不能提供充足的临时性就业岗位或实践机会时,高校就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争取各方资源,构筑平台,促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高校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思考:
一是学校的各级部门和相关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要从书斋和象牙塔里走出来,积极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为进一步丰富实践手段,献计献策。
二是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实践活动,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热情。高校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育人规律,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明确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9]通过积极联系行业相关部门寻求合作机会,为实践提供平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是拓宽实践活动的渠道,拓展活动空间,结合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转变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观念。
4.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考核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时间紧迫”的特点,为考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完善考核体制,做到既明确处罚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又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高校一方面可将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挂钩,与先进个人评选和推荐入***挂钩,甚至可与学位申请挂钩;[1]另一方面在已经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将社会实践与素质学分结合起来,规定凡是暑期社会实践合格者将获得一定分值的素质学分,这类素质学分等同于非专业模块的素质学分,且能用于弥补非专业学分模块中学分的不足。
二是完善考核方法。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评估上既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同时又有模糊性的方面。因此,评价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上可采取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自评、服务地测评、学校实践指导机构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作为社会实践评价的依据,又能体现实践的思想效果。[8]
三是强化过程考核。高校可在原有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增加考察内容,要求做到科学设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手册,用于佐证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减少“虚假”实践现象的产生,促进实践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君芳.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机制实效性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黄飞.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
[3]戴育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白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刘培***.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调查分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2).
[6]白天亮.民生视线:好工作,真难找[EB/OL].,2012-03-01.
[7]王文华.试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7,(8).
[8]张瑞.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篇10
(1)育人和社会效益原则。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接受教育,这是区别于一般人类实践的地方,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在。不能偏离育人的主题,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干扰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大计。在育人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是衡量社会实践活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支持、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针对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特性,开展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如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参加画展,组织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到建筑工地实习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其实践效果之间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多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有着多方面的教育效果。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多种实践形式的结合,也要注意挖掘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方面教育意义,这样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注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结合。
(3)主体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将大学生视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调动大学生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正确的***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外在价值观念逐渐内化的过程,若没有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参与,这个转变过程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其各方面的能动性,使其对活动对象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坚持大学生主体性原则,并非是在实践活动中对他们放任自流,而是使他们在获得自主的同时,对他们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帮助。
(4)点面结合原则。
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全体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立足于面,但社会实践又是一个不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离不开点的带头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我们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同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在活动规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主体结构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保证面的扩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活动主体、活动方式等方面有主次、有区别,保证重点,从而带动和引导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和普遍提高。
(5)时代性原则。
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我国现时代经济、***治、文化、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现代人,具有现代意识,包括竞争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国际意识、时间观念、科技观念、信誉观念、质量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等,以及与现代意识相适应的能力。
(6)节约性原则。
当前我国高校的资金普遍紧张,而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程复杂,需要大量资金。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费是关系到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广泛而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就要求组织者除多渠道筹措资金外,还要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就近就便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是我国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四进社区”即“文体、科技、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三下乡”活动声势大,影响面广,参与人数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品牌。
(2)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深化”。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加强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延伸。
(3)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专业演练,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训练、培养岗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4)******训练。******训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加强***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的有效形式。
(5)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是大学生以了解社会现状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社会走访等形式开展的调研考察活动。
(6)生产劳动。大学生为了演练理论知识,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艰辛,亲自深入农村、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工人农民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劳动生活即为生产劳动。
(7)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主要是大学生以非营利为目的、志愿参加的各类公众服务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就主要由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承担。
(8)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主要是大学生自主开展的以爱心奉献为主题的各种面对公众的活动。公益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义务劳动、爱心救助、爱心帮扶、募捐、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
(9)科技发明。大学生的科技发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所学,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的发明与创造。
(10)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获取合法报酬一种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与勤工助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勤工助学还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
3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认识不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大多集中在基层地区,因此基层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认识、重视程度,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败。很多地方存在应付现象,只是象征性的按照上级要求召开了会议,出台了文件,但缺少实质性的工作措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机构设置方面,地方***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明确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统筹等工作,因此高校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就会出现屡吃“闭门羹”的现象,这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2)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不透、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根据大学生专业特点和各学习阶段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内容系统设计,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予以考虑,缺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规划,在活动的过程设计方面也缺少对活动的整体策划,导致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3)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不力、浮于形式。
许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松散,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和制度支持,且活动时间仅限于假期,缺乏统一的指导。另外,在考核方面,许多高校没有统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只凭学生递交的社会实践报告或心得体会,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问题较少问津。
3.2 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高校实施专业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全面地认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再次,各级***和***府要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自身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制定较为完善的配套***策。
(2)拓宽实践视野,丰富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学生意见;要敞开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把实践活动切实放到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点的交点上来;要根据社会实践的目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比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能让学生获得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是形势***策教育课的延伸。科技文化服务、挂职锻炼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更直接地了解工作,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切体会不同工作的不同要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合作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生产劳动能有利于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弥补专业理论学习之欠缺;创业实践、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等等。因此,社会实践要采用多形式,包括生产实习、科技竞赛和发明、创业等,服务社会相关的包括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科技咨询等,学校内部的各类助学助管助研和社会工作等。
(3)重视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作用。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本着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服务社会的原则,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一般包括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等等。近年来,高校采取与街道社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共建社会基地的做法,作用十分明显。
(4)强化组织环节,做到点面结合。
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亲自落实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经费和***策上给予支持。******领导身先士卒,为社会实践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统一全员思想,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担任指导教师。其次,要明确目标,确定主题,无论是哪一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应确立主题。确定主题后,工作重心应转移实践上来。再次,要做到点面结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相当数量的学生必须回到当地参加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一是要有过程管理,有组织保障和机制来鼓励和约束他们。同时,在考核评比和总结交流时,要重视他们的实践成果,调动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会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部门要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策和措施,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