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篇1
化学方程式配平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配方的方法有哪一些内容,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ph4i+h***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ph4i+h***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5ph4i+h***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5/4ph4i+h***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5/4ph4i+h***o4
去分母得:1***4+10p2i4+128h2o=40ph4i+32h***o4
2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4al2o3+9fe
3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2fe2o3+8so2
4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待定系数法配平
例如对于 HNO3——H2O+NO2↑+O2↑的反应,可以如下方法配平:
1、先假设系数为a 、b、 c、 d,则aHNO3=bH2O+cNO2↑+dO2↑
2、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对于H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2b个,即a=2b
对于N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c个,即a=c
对于O原子,反应前为3a个,反应后为b+2c+2d个,即3a=b+2c+2d
3、任意设一个整数,比如a=1
4、解方程组,得a=1,b=1/2 ,c=1,d=1/4
5、代入方程式中,得到HNO3= H2O+NO2↑+ O2↑
6、将方程式乘以4,去掉分母,得到4HNO3=2H2O+4NO2↑+O2↑
5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化学方程式配平口诀: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2
关键词: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就要温习它,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记忆了、学习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记过以后一定要做做题目,学以致用,在题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时就相当于温习了,第一次做题不会看看书,第二次就有点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准确地写出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的道理。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以及抽象化学反应的具象表现,掌握其所包含的实质性原理,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揭示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规律、实质与原理
揭示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规律、实质与原理是实现有效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环。例如,不可用玻璃塞去塞住装有碱性液体的容器,这是因为玻璃材质中的SiO2会同碱性液体发生反应,进而使生成的物质粘住容器瓶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们理解不能用玻璃塞塞住装有碱性溶液容器的本质原因。同理还能够理解到HF会对玻璃产生腐蚀,那么水解有HF生成且溶液呈酸性的NH4F等必然也会腐蚀玻璃,进而推导出不能用玻璃容器存储这些液体。
二、将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含义以及延伸内容讲清楚
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难以对每一方程式的具体含义进行详细的陈述,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补充或者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进行知识扩充。比如,教材中介绍了H2S在不完全燃烧情况下的方程式:2H2S+O2=2S+2H2O,老师可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非金属物质间的置换角度看,硫的非金属性要弱于氧;二是若氢硫酸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会因为有硫生成而使液体变得浑浊且呈黄色。再如,讲解金属硝酸盐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分解的方程式的时候,对于Cu-Mg间的硝酸盐反应方程式,学生们应注意到所生成的O2与NO2气体的量是1∶4,如果把所生成的全部气体都溶入水中则会完全被水吸收掉,这是因为4NO2+O2+2H2O=4HNO3。使学生能够具体、深入地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对于今后的解题与思维拓展会有很大的益处。
三、加强训练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熟练性与规范性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教学与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注意到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还应加强训练学生对下列几方面的理解掌握能力:
1.注意不同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在知道反应物间相对量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比如NaOH溶液与Ca(HCO3)2
溶液的反应,当NaOH过量时应将方程式
书写为Ca(HCO3)2+2NaOH=CaCO3+Na2CO3+
NaHCO3+H2O,当NaOH少量时应将方程
式书写为Ca(HCO3)2+NaOH=CaCO3+
NaHCO3+H2O。有些情况下,给出了反应物之间明确的用量比,比如NaOH与H3PO4溶液的反应,当两者量的比例不同时,反应方程式与生成的物质也不尽相同。
2.重视训练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标准性与准确度
离子化学方程式不但能够表示出一定物质之间的某一反应,同时还可以表示所有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因此,它有广泛代表的作用与意义,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意强电解质自身电离形成的离子间量的关系。比如将过量NaOH溶液加入到Ca(H2PO4)2溶液中,往往学生们会错误地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3Ca2++2H2PO4-+4OH-=Ca3(PO4)2+4H2O,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到Ca(H2PO4)2电离形成的H2PO4-和Ca2+间物质量的比是2∶1,而正确的书写格式是2Ca2++6H2PO4-+
12OH-=Ca3(PO4)2+4PO43-+12H2O。
(2)应注意离子或物质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度。比如将少许氯水滴加在FeBr3溶液中,学生经常会把化学反应式写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Fe2+的还原性要比Br-强,所以少许的CL只能氧化Fe2+,而正确的书写格式是2Fe2++Cl2=2Fe3++2Cl-。
(3)注意溶液在反应过程中酸性与碱性的变化。例如,将足量的Na2CO3添加到H3PO4溶液中,在H3PO4转变为HPO4-的过程中,溶液已经呈现碱性,所以HPO4-不会再同CO3-发生反应转变为PO43-,所以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H3PO4+CO32-=H2O+CO2+HPO42-。
(4)注意到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比如将足量石灰水加入到Mg(HCO3)2
的溶液中,学生往往会将其化学反应式错误地书写为Mg2++2HCO3-+Ca2++2OH-=
MgCO3+CaCO3+2H2O。这是因为其并没有注意到Mg(OH)2的溶解度要比MgCO3的溶解度小得多。
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揭示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规律、实质与原理,将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含义以及延伸内容讲清楚,并加强训练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熟练性与规范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宏鹏.高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的解析与策略[J].神州,2012(05):149.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4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 用量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络合反应
化学方程式在高考试卷中占用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考试题目频繁出现,而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方程式高考考点为:大纲中已有的方程式、大纲中已有方程式的进一步探究和未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其中必然渗透了反应物用量的考查。用量问题的考查在每年高考试卷都要出现,现针对历年高考题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用量的考查:有关复分解反应用量的考查;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用量的考查;有关络合反应用量的考查。现就反应用量问题做如下剖析。
1.有关复分解反应用量问题
复分解反应用量的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药品的滴加顺序;药品的用量;特殊的定量和反应的先后顺序,现分别举例分析。
1.1 药品滴加顺序。
例1:① 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开始时碳酸钠过量,盐酸不足,发生反应为:H+ + CO2-3 =HCO-3
当碳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之后,再滴入的盐酸与碳酸氢根离子继续反应:HCO-3 + H+ = H2O + CO2;现象为开始无气泡,后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钠逐滴滴入盐酸:开始时盐酸过量,碳酸钠不足,反应为:CO2-3 + 2 H+ = H2O + CO2;现象为立刻产生气泡。
例2:①盐酸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中:开始偏铝酸钠过量,盐酸不足发生反应为:
H+ + H2O + AlO-2 = Al(OH)3;Al(OH)3 + 3 H+ = Al3+ + 3H2O
现象时先有沉淀产生后沉淀消失。
②偏铝酸钠逐滴滴入盐酸中:盐酸过量偏铝酸钠不足,发生反应为:
AlO-2 + 4 H+ = Al3+ + 2H2O;3AlO-2 + Al3+ + 6H2O = 4Al(OH)3现象为开始无沉淀后产生沉淀,并且沉淀不消失。
例3:①氢氧化钠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氯化铝过量氢氧化钠不足,发生反应为:
Al3+ + 3OH- = Al(OH)3;Al(OH)3 + OH- = AlO-2 + 2H2O
现象为先沉淀后沉淀消失。
②氯化铝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氯化铝不足,反应为:
Al3+ + 4OH- = AlO-2 + 2H2O;3AlO-2 + Al3+ + 6H2O=4Al(OH)3
现象为先无现象后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1.2 药品用量。
例1:①碳酸氢钠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量,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钠为1∶1的关系,2mol的氢氧根离子只中和1mol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为:
NaHCO3 + Ca(OH)2 = H2O + CaCO3 + Na OH
②碳酸氢钠与不足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恰好将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完全。反应为:
2NaHCO3 + Ca(OH)2 = 2H2O + CaCO3 + Na2CO3
例2:①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
Ca(HCO3)2 + 2NaOH = 2H2O + CaCO3+ Na2CO3
②碳酸氢钙与不足的氢氧化钠
Ca(HCO3)2 + Na OH = H2O + CaCO3+ NaHCO3
例3:①碳酸氢镁与少量氢氧化钠:Mg(HCO3)2与Na OH二者物质的量的比为1∶2,镁以碳酸镁的形式存在,方程式为:
Mg(HCO3)2 + 2NaOH = MgCO3+ Na2CO3 + 2H2O
②碳酸氢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由于在相同条件下Mg(OH)2 比MgCO3的溶度积要小,所以氢氧化钠足量时将以氢氧化镁形式存在,方程式为:
Mg(HCO3)2 + 4NaOH = Mg(OH)2 + 2Na2CO3 + 2H2O
例4:①碳酸氢铵与少量的氢氧化钠
2NH4HCO3 + 2NaOH = 2H2O + Na2CO3 + (NH4)2CO3
②碳酸氢铵与过量的氢氧化钠
NH4HCO3 + 2NaOH = H2O + Na2CO3 + NH3·H2O
例5: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
CO2少量 2NaOH + CO2 = Na2CO3;
CO2过量 Na OH + CO2 = NaHCO3
1.3 药品定量。
例1:①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使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1mol明矾需要2mol的氢氧化钡,反应为:
Al(SO4)2 + 2Ba(OH)2 = 2BaSO4 + KAlO2 + 2H2O
②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使溶液中的铝离子沉淀完全,2mol的明矾需要3mol的氢氧化钡恰好使铝离子沉淀完全,反应为:
2KAl(SO4)2 + 3Ba(OH)2 = 2BaSO4 + K2SO4 + 2Al(OH)3
例2:①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使溶液呈中性
2NaHSO4 + Ba(OH)2 = BaSO4+ 2H2O + Na2SO4
②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使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NaHSO4 + Ba(OH)2 = BaSO4+ H2O + Na OH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用量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用量问题考查知识点主要是: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当氧化剂用量不足时,优先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当还原剂不足时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例1:变价金属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如铁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例如,铁与稀硝酸:
铁少量:Fe + 4HNO3 = Fe(NO3)3 + NO + 2H2O
铁过量:3Fe + 8HNO3 = 3Fe(NO3)2 + 2NO + 4H2O
例2:①将氯气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如果将1mol的溴化亚铁完全氧化需要1.5mol的氯气,当氯气的量不足时,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反应完成之后剩下的氯气再与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Fe2+ + 2Br- + 2Cl2 = 2Fe3++ Br2 + 4Cl-
②将不足量的二氧化硫通入溶有氯化铁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由于氧化性:MnO-4(H+)>Fe3+所以,不足量的还原剂先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5SO2 + 2MnO-4 + 8H+ = 5SO2-4 + 2Mn2+ + 4H2O
3.有关络合反应用量问题
例1:①氨水逐滴滴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为:
Cu2+ + 2NH3 H2O =Cu(OH)2 + 2NH+4 ;
Cu(OH)2 + 4NH3 = Cu(NH3)2+4 2OH-
②硫酸铜溶液逐滴滴入氨水中,实验现象为:始终没有蓝色沉淀生产。反应为:
Cu2+ + 4NH3 H2O = Cu(NH3)2+4 +4 H2O
例2:①氨水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现象为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为:
Ag+ + NH3 H2O = AgOH + NH+4 ;
Ag OH + 2NH3 H2O =Ag(NH3)+2 + OH- + 2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30-01
众所周知,若想要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知识,从而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因此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学生的思维角度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推进新课程,而是先以一些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关注新内容,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黑笔写红字”的化学实验,只见教师拿出一张滤纸,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但写出的却是红色的字体,学生纷纷被这有趣的实验吸引的目不转睛,迫不及待的追问教师是怎么回事。教师这时就可以引出即将学习的化学知识――电解饱和食盐水。通过学习这一新知识,学生了解到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铅笔就可以写出红字笔迹了。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点的增多,学生会逐渐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能够使学生长期对化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受到化学家事迹的感染和影响,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要以转变观念和创造条件为前提
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用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化学教学模式,切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更多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化学。另外,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意识,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而展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全面的综合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需求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只有先从改变教学观念做起才能顺利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工作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方面的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教师和学校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不仅是专业课程的授课者,同时还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路人,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从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个人素质,多阅读有益的书籍,不断改善自身条件,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例如,在学校组织为灾区捐款活动时,教师不仅应积极参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还要呼吁学生献爱心,学生在看到教师积极向上的表现后,也会不自觉的提升自己的个人品德素质,从而从心底更加尊重教师,钦佩教师。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具备坚定的***治立场,忠于职责忠于人民,在改善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提高并拓展教师的业务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传授,因此教师在课下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只有自己能够将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构掌握牢固了,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从而避免被学生“问住”的尴尬情况。而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为化学教师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如为新课程教学方式提供足够的实验工具和药品,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研究化学实验,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对此教师在调整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新课程强调开拓学生视野,并且增添了一些新知识,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只有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需要学校与教师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新课程改革真正付诸于实践,才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生真正的需求,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培育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洪明.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1)
[2] 黄修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3] 傅东琴.对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6
关键词: 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复习 复习策略
在近几次的高考化学教学研讨会中,几乎各个学校在交流复习迎考的体会时,都提出要加强化学用语的基本训练。因为,在平时复习时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而丢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近几年全国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命题专家非常重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来作答;还有,从高考阅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仍然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化学用语仍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工作,严格要求,查漏补缺,规范书写,对错误点或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准确率和得分率。
1.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有如下要求。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用语失分原因分析
(1)许多学生对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少足够的重视,对化学用语掌握不够准确,书写不规范,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化学用语区分认识不足,造成相互之间混淆,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式写成了化学式,结构简式写成了结构式,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不是缺少了反应条件就是丢了“”和“”符号,热化学方程式缺少了物质的状态,等等。
(2)化学用语符号性强,理解记忆难度大,符号之间关系复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某种反应物过量或少量生成物又不同,还有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该拆成离子形式,哪些又必须写成分子形式,电极反应式中要考虑生成的离子能不能与电解液共存等问题,有一点没有掌握清楚,写出来的式子就可能要错误。因此,化学方程式被许多学生称为“第二外语”。
(3)化学用语不单单出现在客观题中,还是许多主观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而且这些主观题往往从化学用语延伸出去,涉及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题等其他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展开计算,求电极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更多、更严重。
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化学用语的地位。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学习,化学用语没有学好,化学就学不好。
化学用语本身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或分子式,而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离子方程式要通过离子符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不懂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所以说,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知识点。
(2)统筹安排,分散难点,阶段落实,强化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网络,在大脑里有序地储存起来,再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去突击可能太迟,应该穿插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分散难点,把化学用语中的各个知识点分散落实,从掌握情况来说也会更简单些,不用在考前急急忙忙地去记忆。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放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进行讲解,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复习元素化学时分段掌握外,我觉得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讲解比较好。
整个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时的好几倍,所以学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去死记硬背,记不住就罚抄十遍二十遍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准确判断出产物,然后配平检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中每年的必考内容,学生书写氧化还有反应方程式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如KMnO的还原产物是Mn,Cl的还原产物是Cl,SO的氧化产物是SO,等等,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后,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化合价升降法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前的系数,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物质和它们的系数,再仔细检查,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分散掌握,逐步理解,从而能正确快速书写化学方程式,甚至一些未曾谋面的化学方程式也能正确快速地书写。
(3)注重细节,强调规范,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离不开平时反复的训练和记忆。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确示范,不管是在课堂板演上还是在课后解疑过程中,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示范,直到学生书写正确为止。还有在每一次的评卷过程中,在化学用语方面也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评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对一些学生易忽视的地方,如“”和“”符号、反应条件有无漏写、配平是否正确等,更要从严把关,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一定要从严扣分,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4)注意收集,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快速书写。
我在高三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准备一本手抄本,将易错的化学用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认为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来。不断收集,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避免出现同样错误,并且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规则提炼得更加简明,书写更加快速规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用语书写技巧。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7
关键词:分数法;归一法;代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6002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学反应客观事实为基础,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三大原则,调整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求方程式左右两边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都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一项考查热点,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中都必有所体现。在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参中,介绍了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用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来配平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课堂上讲到了离子反应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增加了电荷守恒与电子守恒两大原则,但是,所用数学工具仍然止步于最小公倍数法和奇数配偶法。中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没能得以充分的运用。
“分数”、“归一”、“代数”是大多数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数学方法。然而,这些数学方法却很少被教给学生运用到配平化学方程式上来。在当前的化学教研中,化学教师对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研究也较为零散,并且往往只有单一方法的介绍。例如,徐宏简要介绍过“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1];李成***介绍过用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2];蔡海成介绍用传统的“代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表明,有人将这三种数学方法整理成为一套系统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通用法则。本文正是借鉴了以上三位教师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三种数学方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运用,总结归纳出一套通用法则,并将此用于一些难确定化合价的化合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带字母化合物参与的和有机物参与的等不同类别复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实践证明,运用此三种数学方法及其联用不但能简单、高效地帮助解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分数法
参考文献:
[1]徐宏.巧用“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N].安康日报,2010,21(7).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8
1.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将传统中学化学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彻底摒弃,而是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我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课堂假说及猜想。就化学实验而言,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教师优化所要演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边演示的同时为学生讲解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主要目的。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基本目标。
1.2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是新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着重培养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自己动手分析进而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自己发现情景问题、提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的整个过程。情景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或者辅助手段,它要求学生在情境中结合生活实际,拓宽视野,进而开阔思路,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有关化学的基本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化学基本实验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活动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是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的影响———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研究素养为主要导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等为出发点,通过课程改革,教师能够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验生活,以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有利于学生体验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性发展。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各种有借鉴意义教学方式的成功经验,综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新方法。只有做到这些,转变后的新教学方式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才能为他们认识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培养发展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3结语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9
摘要:化学方程式作为对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是对宏观与微观的一种抽象地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化学的水平。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寻找改进化学方程式学习的措施并把它运用于实践。文章从教学实例出发,提出了若干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形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木技能。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学生在初中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基本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加剧了学生思维的僵化,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进入高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化学方程式的难度也有所提高。若不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仍然采用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最近两年教高二学业水平类班级,发现学生高一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能记得的寥寥无几。在复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复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生基本都是死记为主,需要几个来回默写记忆才能掌握。因此,如何在起始年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无论是对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效果,应该特别重视以下策略的使用。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学生不能完整再现化学方程式,尤其不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都与产生式系统的缺乏有关。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形成过程而是简单接受的知识,是很难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一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背诵是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好的方法,却从没有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各部分间的联系,没有经历一次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硅”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讲授硅的冶炼是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与石英砂(SiO2)在电炉中反应制取单质硅。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分析二氧化硅的物质类别(酸性氧化物),引导学生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推测二氧化硅可能的化学性质并举例(SiO2+NaOH——,SiO2+CaO——,SiO2+H2O——),让学生尝试完成上述所列出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
在学生完成后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纠正出现的错误。结合自然界大量存在沙子的事实说明在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二、利用实验事实作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符号,总是与特定的化学事实、化学反应联系着,它来源于事实,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仅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更是化学思维简约、科学的表达方式。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必须讲过对化学实验事实等积极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思维价值,利用实验事实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对化学方程式学习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把通过实验获得的直接经验与表征符号的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深刻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如以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的思维价值,把学生由对实验的直观感知引向对现象本质的深入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教师演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两者产生的气泡,使学生获得该变化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教师板书反应物(Al+NaOH+H2O-),引导学生分析气泡的可能组成并进行检验。学生根据反应物元素组成,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认为气泡的可能组成是氢气和氧气,教师进一步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铝只能表现还原性,而在一个反应总不能只有还原剂而没有氧化剂,因此产生的气泡只能是氢气。为了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老师可以对气泡进行检验。第三步,是一个难点,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自学结合讲解的方式化解难点。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另外一种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名称。最后一步,让学生自己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利用熟悉的规律作类比,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新的化学方程式难以理解,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材料,这些材料同时又高度概括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这些材料的内容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中充当桥梁作用,使学生易于同化新材料。
例如在学习氯、溴、碘有关置换反应时,可在学习前复习初中阶段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及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作为先行组织者,通过已熟悉的反应(性质)进行比较,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同化。
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金属(还原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非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非金属(氧化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
已知氧化性:Cl2> Br2>(CN)2>(SCN)2> I2
可推知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Br2+2HI=2HBr+I2
Cl2+CaI2=CaCl2+I2
Br2+2CN-=2Br-+(CN)2
(CN)2+2SCN-=2CN-+(SCN)2
四、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记忆效果越好。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形态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梳理这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构建化学反应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由于学生普遍缺乏构建知识网络***的经验,开始阶段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可以给出主要的反应物,让学生思考物质间可能存在的反应,利用箭头把能够实现转化的物质连结起来,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种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理解,同时能够比较有效地避免学生提取信息时出现的张冠李戴,即把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写到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怪现象。
如在学习了氮的循环后,让学生结合对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利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布置作业:利用知识网络***画出N2、NO、NH3、HNO3、NH4NO3、NH4Cl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写出有关方程式。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方法指导,要求他们把所给出的几种物质放在适当的位置,在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用带箭头的直线或折线连接。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必须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把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所涉及的转化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把有关方程式从书上抄过来就了事。这样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必须重视学习策略,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高中化学方程式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成琼(1966-),女,贵州桐梓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化学教育。(贵州贵阳550008)
[中***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8-03
一、探究式教学对高职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探究学习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突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依靠学生的主动精神去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到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妙和创造的神奇,也会有种智力上无比喜悦的自豪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而开展的。首先,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解决问题,即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紧紧围绕问题这个中心,按照提出、分析、计划、运算和解决、评价等步骤,一步一步地展开。在这里,教师借助于问题,作为领路人,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要体会知识的用法。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即教师充分地展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和成功,树立了自信心,进一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和追求真理,从而落实了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一)模式的总体构思
对于“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学生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教师是促进这种相互作用完成的引导因素和促进因素。另一方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导演,而整个学习活动的主演则是学生。因此,笔者对模式的总体构思如下(如***1所示):
***1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思
1.根据高职化学的内容特点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全面考虑各种课型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归纳出三种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即归纳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2.以“课”为单位,按照探究式模式的步骤和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将高职无机化学内容分为三种课程类型,即理论课、物质课和活动课,并在三种“课”中分别实施归纳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扬弃”式继承。既有集体讲授,又有小组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
(二)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设计
笔者首先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一个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通用模式的总流程***(如***2所示),它适合于高职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
***2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口述、实验演示或使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一般可以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由机械性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引导探究。教师对学生所设置的问题要进一步通过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或将其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熟悉、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递进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协作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学生在通过一段自我探究过程后,每人获得的经验和体会都不同,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把彼此的感受传递给对方,才能对知识达成共识。在学生探索、尝试、归纳、交流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学生在表述中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和完善。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及时表扬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总结反思。学生在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以及提出方案的理由,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就他们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并理解其他小组的汇报,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评价标准,进行组间互评。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合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自己在小组中作出了多大的贡献等等,从而提高其自我认知的能力。
6.迁移应用。学生将所获得的定义、原理和规律应用于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或化学实验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讲授完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之后,可以通过实验解决人们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是怎样进行消毒杀菌等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仿照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一些应用问题或情景问题并在黑板上表达出来,每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同学自编的问题,用新学的化学知识加以解决。
(三)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笔者选择了以高职无机化学课程为研究内容,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高中起点的高职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对建构的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选择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化工0721B班为实验班,化工0721A班为对比班。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是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分为准备、入学教育、模式实施与考核、评价总结四个阶段完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
(一)研究结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开学初进行了一次测验,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如表1所示;在实验研究实施一学期后,进行了学期考试,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如表2所示;在实验研究实施一个学年后,又进行了期末考试,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如表3所示。
表1入学时实验班与对比班平均分检验
表2实验进行一学期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平均分检验
从表1可知,在对实验班实施“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前,实验班的化学平均成绩比对比班的平均成绩低3.55分,通过Z检验可知,实验班与对比班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从表2可知,在模式实施一个学期后,实验班的化学平均成绩从60.96提高到66.08,提高了5.12分。可见,对比班的化学平均成绩渐见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为高职一年级学生是2007年9月份进校的新生,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是笔者作为上课教师,和学生相处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磨合过程。但是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高职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已渐显出优越性。
表3实验进行一个学年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平均分检验
从表3可知,在模式实施一个学年之后,实验班的化学平均成绩从60.96提高到72.3,提高了11.34分。实验班与对比班比较,实验班的化学平均成绩比对比班高出7.25分,通过Z检验显示差异显著,说明通过实施“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化学成绩方面也显示出优势。
实验班与对比班各阶段化学平均分比较用坐标***(***3)表示。从***3可知,实验班与对比班化学平均成绩出现明显的不同变化趋势,实验班的化学考试成绩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说明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增加高职学生的化学知识。而对比班化学平均成绩出现类似“高原反应”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与年龄相仿的知识,但由于深层次的训练不够,因此没有出现知识增长现象,只能徘徊在某一分数段。
***3实验班与对比班各阶段化学平均分比较
(二)讨论结论
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比较积极的影响。该模式优化了高职化学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创设了一个有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再次促进了化学学习,提高了高职化学教学效率。
在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化学教研室的教师们普遍认为,这个模式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方程式,对于教师深入掌握多种化学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推进高职化学教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在高职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促进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化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另外,该教学模式针对具体不同类型的高职化学课设计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还促进了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旗.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34).
[2]陈步童.高职教育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5).
[3]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化学方程式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