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篇1
步行的康复训练根据偏瘫老人的病情、年龄、心肺功能、肌力等情况进行。像小孩学步一样,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坐起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训练。
1.坐起训练
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入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
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
2.准备站立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
3.站立平衡训练
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牵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
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
4.步行训练
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
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和选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适应性训练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使用。助行器的支撑面积大,且有一定分量,地面要求高,多在室内使用。多足拐杖支撑面广,稳定性好,但需要地面平整,不适合外出使用。单足拐杖体积小,分量轻,容易找到平衡点,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老人外出使用。
5.上下台阶训练
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
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偏瘫康复篇2
上肢表现:肩下沉、后撤、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手腕、手指屈曲,就像民间所说的“挎篮”姿态。
下肢表现:偏瘫侧骨盆向上提,髋、膝关节伸展,足内翻,足尖向下,就像民间所谓的“划圈”步态。
早期偏瘫患者卧床姿势的重要性
大部分中风患者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卧床***阶段(数天、数周甚至数月)。
大部分的中风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上面提到的异常姿势,不加纠正会严重阻碍康复的进程。
早期正确的卧位姿势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偏瘫康复的“塑形期”,是偏瘫康复的基石。
偏瘫患者正确的仰卧位
头部枕在高度适中的枕头上,不要使胸椎屈曲,以免诱发异常肌张力。
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
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面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
膝关节下可放置一个枕头或毛巾卷,以防止下肢异常伸肌张力。
偏瘫患者正确的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和水肿。
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能成半俯卧位。
患侧上肢上举约100度,用枕头将其垫起。
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下面用枕头垫起,足不能悬于枕头下。
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位置。
偏瘫患者正确的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动拉长,抑制痉挛,此时健侧手可以自由活动。
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撑。
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度,手心向上,手腕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
健侧下肢屈髋、屈膝,下面垫上枕头,以免压迫患侧。
怎样布置偏瘫患者的房间
偏瘫患者经常有忽视病侧的倾向,如不经常提醒,时间一长,将导致患侧肢体功能的废用。因此,最好把患者的床头柜以及日常用品统统放在患侧一边,有意识地加强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怎样加强患者对患侧的关心和注意
家属和医务工作者应当总是处在患者的患侧,经常和患者交流,并且一有机会就积极触摸患者患肢,手法要轻,比抚摸略重即可,这样就可以增强患者对患侧的关注。
偏瘫康复篇3
关键词:小儿急性偏瘫 后期康复 矫形器
Acute infantil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te
Li Chengzhang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the late 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treatment in an important role.Methods:Select the children acut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30 case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control and patients,each group has 15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but patients to join orthopaedic implement assis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late treatment through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body of each function are to get a better improve,but in the body of motor function,restoring effec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late patients recover and fine motor ability CeLiangBiao scored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rocesses on the late patients recover the body function of great importance.In the process of healing with orthopaedic implement restoration can better training increases patient recovery speed and rehabilitation level.
Keywords: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Later rehabilitation Brace
【中***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28-02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先称之为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形成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多累及锥体束的供血造成,主要临床症状即为急性偏瘫[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小儿急性偏瘫的发病率国外为1.5%~5%,我国的发病率较国外发病率高,为1.7%~6.3%。小儿急性偏瘫可见于小儿任何年龄,但多数小儿急性偏瘫患者为6岁以下,病症表现为惊厥发作或者有意识障碍,大多数偏瘫患者在症状刚开始表现时都是表现为惊厥现象,然后再出现偏瘫。惊厥限于一侧,而后扩展至全身,因此小儿偏瘫症状发展较快,惊厥停止之后就可以表现出来,在1~2天内达到顶点,主要表现是上肢和面部肌肉瘫痪,下肢症状较轻。小儿急性偏瘫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不仅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和谐带来一定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岁~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患者表现为左侧瘫痪的有13例,右侧瘫痪的有10例,交叉瘫痪的有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惊厥的有6例,抽搐的有26例,呕吐现象有15例,吞咽困难的有8例。该组患者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和面肌瘫痪,下肢症状表现较轻,患侧表现为肢体无力,手不能提握重物,口角出现歪斜。
1.2 ***方法。对照组和试验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在进行后期康复***时,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常规康复***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运动、言语功能的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站立训练,言语训练以及患者其他身体功能的练习,而试验组患者更为强调训练程度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主要是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言语疗法等。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定期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言语疗法,连续***时间为3个月。运动疗法主要是让患者从最开始的被动锻炼到后期实现站立锻炼,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站立锻炼,每次站立时间达到3分~5分钟,根据幼儿的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站立时间;作业疗法主要内容是让小儿急性偏瘫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保持正常的姿势,通过各种运动方式的进行像俯卧位、仰卧位的练习,让幼儿恢复到较好的水平;言语疗法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训练让小儿患者能够正常的练习发声等。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借助于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佩戴矫形器为4h~8h,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肢和面肌瘫痪,因此主要借助上肢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选择合适的矫形器,训练中固定上肢矫形器,然后让病人进行训练。使用矫形器的目的是让患者在后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放置关节的屈伸挛缩或者过度伸展[2]。通过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对患者的站立时间长短、关节活动度(PROM)、精细运动能力测量表(FMFM)[3]及言语表达能力(每分钟字数)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以看出,试验组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较对照组组患者有明显的成效,试验组患者独自站立时间长,而且关节活动灵敏度高,言语表达能力较对照组患者强。
3 讨论
小儿急性偏瘫的后期康复***对小儿整个机体活动的正常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后期康复情况是最主要的关键所在。后期康复与前期康复的不同在于,前期康复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各种心理辅导,防止后期康复过程中出现各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尽早进行后期康复训练,可以说前期康复是后期康复的基础,但后期康复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的训练[4],而这种身体机能的训练则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在***过程中,如果在居住环境周围有社区康复中心,也可以借助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卫生资源的最大利用。所谓社区康复中心,主要是指以农村乡镇或者城市街道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场所。借助社区康复中心,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康复过程中的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后期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像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都关系到小儿偏瘫患者能否实现正常生活,但要注意的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康复过程的系统性及有序性,必要时可借助矫形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5]。
参考文献
[1] 周水珍,廖广红,孙道开,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症16例诊断与***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6(02):90-91
[2] 李哲.矫形器在偏瘫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20(09):2566-2567
[3] 李改丽.小儿急性偏瘫5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06):543-544
偏瘫康复篇4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方法: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在此基础上康复***组予以康复***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0.0l。
偏瘫康复篇5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中***分类号】R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4-02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 方法
2.1 ***方法: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在此基础上康复***组予以康复***与护理。
2.2 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 被动运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 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 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 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 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
4 体会
4.1 康复与护理的意义: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康复护理,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早期介入康复与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足下垂或内翻等,为后期功能训练奠定基础,这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
4.2 康复***时间:对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我们在微创术后根据病人意识状况,及早介入康复***,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微创术虽可挽救病人生命,但生存的病人大多遗留不同度的瘫痪及失语等症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及言语公功能,物理及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主张只要可能应尽早进行,我们的观点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1]。有人担心脑出血的病人由于活动引起再度出血,不敢早期进康复***。事实上,早期康复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3]。我们认为,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就不会发生再次出血[1]。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康复***,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甚至可做运动强度较大的康复***。
4.3 心理康复***与护理 调节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态度,特别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恐惧、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对此我们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5 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床上和床下相结合、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并可结合针炙、按摩、康复器材等综合康复与护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肖峰,李和旭,伍海波.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肢体早期康复问题.中华临床内科杂志,2003;4(15):1847
[2] 方定华,陈小梅,李漪,等.脑血管病l临床与康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
偏瘫康复篇6
关键词:康复护理偏瘫患者脑中卒影响
【中***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7-01
偏瘫的原因有很多种,常常由血压、心脑血管、摔跤导致中风等问题引起,当然,这样的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加上中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在偏瘫后的恢复过程比较麻烦,而且想要复原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对于偏瘫患者,康复***才是至关重要的,康复护理的程度及因人而异的方案对患者能否痊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由于引起偏瘫病症的原因多数都是突发性的,事先没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当发病后,病人的身体处于偏瘫的情况,肢体活动不受自己控制,甚至连生活自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加上康复***过程较长,不能立即见效,所以,患者一般都有心理适应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悲观的态度,觉得自己从此以后就没用了,担心***后还是不能康复,或者不能痊愈、会经常复发,对未来充满了消极的思想等心理,逐渐的就会产生精神压力和焦躁的情绪,长此以往将有可能转变为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这时,医护人员护理时的态度、家人的耐心和关心程度,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会对患者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家属在平时的照料中应以足够的热情和温和的态度来对待病患,而且中老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小孩脾气”,要多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尽量顺其意,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心理的想法;而医护人员在面对病患消极或烦躁的态度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其讲解***康复的例子,从心理上诱导其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病情,要逐步的建立其自信,同时,很多偏瘫患者还存在语言障碍,这样的情况更应该耐心的与之沟通,在从心理上关心和关注的同时,应该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锻炼。
2康复训练
2.1卧床期。在患者刚开始偏瘫的时候,要使其保持良好的和肢位,因为这一点是患者恢复和做其他护理的基础,其中包括仰卧和侧卧,当患者需要变换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帮助是必须的,一般来说,想要避免褥疮等问题,最好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进行更换,这样也能让患者处于相对舒服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仰卧还是侧卧,都要保持头平。因为这时的患者并不能进行主动的活动,所以也需要护理人员定时的进行被动活动:四肢关节的弯曲、伸展和旋转,前提是不要弄疼患者,要多带动患者的患肢进行反复的活动,当感觉患肢能够轻微的移动的时候,可以协助其将膝盖弯曲,做床上桥式运动,这样有助于患者的肌肉力量的恢复,也要逐步增加平卧的角度,使患者能在锻炼中慢慢的坐稳。
2.2坐位期。康复护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能坐稳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坐位的耐力训练,同时配合以四肢的抬起与放松的活动,但是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避免因训练引起心血管和脑压方面的问题。应该训练患者在没有任何背部依靠的情况下进行坐位练习,即使有外力的推动时也能保持平衡,这样就能协助患者坐在床的边缘或者椅子上,但要保持头部的直立,慢慢的做头部的转向和肩部的运动,并且训练患者能在座椅上做上身的转向运动,对于肘关节和手臂,应该引导患者进行举过头顶的活动,同时,将患手放在患腿上,用健康的手将患手拉伸并且帮助患手慢慢分开每一个手指,医护人员应该嘱咐病患在平时要反复的锻炼患手和患腿的活动能力锻炼。
2.3站立和步行期。当患者的患手和患腿能进行缓慢的活动时,应当帮助患者进行站立的训练,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让患者靠着床或者墙壁,以健康的手扶住支撑点,慢慢的把身体重心移向偏瘫的侧边,对患腿的腿部肌肉力量进行锻炼,加以偏瘫侧边的负重,弯曲,弓背等肢体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试着让患者开始无支撑的站立训练,并且从不同的方向轻推患者,当患者能够逐步掌握站立平衡时,就要开始步行的训练。
要让患腿在负重的情况下开始单腿站立进行腿部摆动训练,摆动时,足部及脚趾要进行相应的弯曲和活动,步行初期由医护人员陪护进行,在患侧和健康侧边进行交替时,注意患者的重心转移,而且要对患者的上肢做好严密的防范措施,谨防患者在步行康复训练时出现意外。逐渐的要患者能在步行时抬头,挺胸,能加大患肢的移动幅度。这是一个艰苦的康复过程,由于偏瘫患者的年龄结构问题,使得多数患者不能坚持下来,所以要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树立其信心,并且要让患者看到每次训练进步之处,让他们能真正的感受到康复的希望。
3康复护理的意义
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偏瘫患者,能越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的效果也越好。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的体内机理相对平衡,有着清醒的意识就能开始康复性的训练,这样的护理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一些血压不稳或者心率不稳定的患者,严格来说要在患者发病两个星期后才能开始康复性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康复护理时采用的逐步锻炼模式,需要根据不同人的病情而定,这样才能充分刺激偏瘫患者的神经元,使其在发病后保持正常的兴奋过程,通过各阶段的锻炼练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能有效的预防患侧的挛缩,避免出现肢体僵硬和肌肉萎缩的现象,用这种正常的康复训练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偏瘫患者的残疾概率,尽快的恢复至能生活自理的状态。
参考文献
偏瘫康复篇7
关键词:中风偏瘫 康复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95
【中***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45-01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此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致残率、死亡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破坏家庭幸福。本文就50例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心护理组,每组分别有25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组25例患者年龄42-81岁,平均(62.61±10.4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78±2.84)年,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44-85岁,平均(64.18±10.8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58±2.9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给予25例患者常规护理***,既包括日常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环境护理、勤加给患者清除分泌物护理等。
1.2.2 精心护理组。具体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基本上都会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常常表现出抑郁和悲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配合***工作,加速康复。具体方法是:首先要建立好和患者之间关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工作,基本了解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需开颅手术患者,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的方法,并且告诉手术对疾病***的重要性,树立患者的信心,鼓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1]。其次要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当患者处于神志不清的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说明中风所引起的后遗症的严重性及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家属重视患者的***与康复护理,以取得支持。
康复训练:中风患者肢体活动不便,卧床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则极易发生褥疮,所以必须经常翻身,每隔1-2h左右翻一次身,配合局部皮肤的按摩,保持皮肤***,并在骨骼突出部位垫上软垫等。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先对患侧做手法按摩,一般情况下选用轻柔的手法。按摩四肢末端,首先先按摩手指,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另一手按揉手指做屈伸,握拳等动作,如此反复,慢慢的让患者自己试着进行屈伸运动,再做上肢的被动运动。由于下肢运动感觉的恢复与足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帮助患者进行足趾的训练,每天训练3-4次,每次做30次,当患者能感觉到足趾屈、伸位置后,加大患者自主运动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躁关节背曲动作,并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运动[2]。除此之外,还需进行膝关节的伸展运动和髓关节的内收外旋等运动或是配合针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中风患者下床活动,增加自理能力,在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属需积极配合,使康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饮食护理:以清淡、少油腻、为主,限制动物脂肪,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为了增加蛋白质,可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以及蔬菜和水果,禁止食用有刺激性的饮品,不可暴饮暴食。
1.3 疗效判定标准。中风偏瘫患者***疗效判定结果分别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指的是所有症状均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有效指的是症状明显得到缓解,但是仍需要再***一段时间;无效指的是症状未有任何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人数[2]。
1.4 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
2 结果
25例常规护理组有9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4%;25例精心护理组有1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中风引起的偏瘫属脑性偏瘫,运动神经元损坏,神经中枢无法控制运动,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以下的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的异常,所以中风偏瘫患者常常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3]。但是大脑具有可塑性,给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软弱肌肉的力量训练,进行训练时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让已经丧失的功能得到重新的恢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始终守在其身旁确保其安全,并且适当的给予协助和鼓励。
精心的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很大限度调动患者机体内部的潜能,帮助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降低病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得到康复。本研究给予25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另外2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为25例常规护理组有例9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4%;25例精心护理组有1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0%,可见给予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恢复劳动能力。
总之,给予中风偏瘫患者精心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秦永丽.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75
偏瘫康复篇8
关键词:社区康复;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
脑卒中为中老年患者常见病之一,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存活患者中接近80%患者会遗留残疾,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而偏瘫为运动功能障碍中常见的一种,并且属于病灶对侧肢体偏瘫[1]。虽然当前随着脑卒中早期诊治及抢救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康复医学的早期康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偏瘫致残率,但该病的致残率与复发率依然是临床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内容[2]。为了观察社区康复***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62.46±2.38)岁;病程4~132d,平均病程(14.89±1.26)d;35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同时将同时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2.58±2.42)岁;病程3~131d,平均病程(14.86±1.14)d;34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主要包括内科药物与物理***等。
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具体如下:除了常规康复***外,观察组还给予中医针灸、作业***、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其中针灸时,取三阴交、曲池、百会、地仓、太冲、合谷及外关等穴,每日晨时进行针灸,达到补虚泻实效果,针灸应留针20min/次,1次/d,5次/w,共***12w。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1次/d艾灸,取涌泉、肩前、血海及足三里等穴,应用灸架进行艾灸,潮红最最佳度,1次/d。作业***则主要指给予患者开展更衣、进食、梳洗及转移等日常生活训练,1次/d,5次/w,共***12w。另外,心理***师应该在患者***后的第1w及第7w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2次心理疏导为宜,30min/次,开展心理疏导时可采取支持性心理***及认知性心理***等方法。健康宣教则主要由全科护士开展,1次/w,共***12w,宣教内容则以脑卒中病因、康复过程、预后及康复护理等内容为主。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Barthel评分与MAS评分评价,且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其中***效果判断标准如下:***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功能没有明显受限,可判断为显效;***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好转,肢体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可判断为有效;***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没有改变,,肢体活动功能显著受限,可判断为无效。
1.4统计学原理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效果对比 ***后,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4%;***后,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其总有效率为76%;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Barthel评分与MAS评分对比 ***前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32.4±7.3)分,MAS评分为(11.2±4.3)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78.4±9.2)分,MAS评分为(38.1±2.5)分;***前对照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31.1±7.3)分,MAS评分为(10.2±4.3)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55.1±8.1)分,MAS评分为(22.2±3.6)分;两组患者***后的Barthel评分与MAS评分较***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该病特征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低存活率为主,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社区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行为能力,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3]。
中风属于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缺血性及缺血性两个类型构成,脑部是该病的病位,临床***时应用脑部为***重点。头皮针***可直接对患者头部产生刺激,加快肢体恢复速度。当前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针刺头部对应刺激区时,可加快脑卒中病变早期脑水肿的消退及吸收速度,同时针刺***的调节作用与药物偏性存在极大的差异,康复***时,患肢是主要的位置,再加上头皮针刺可直接刺激头部,***过程中两者可相辅相成,进而取得病位与症状并举的效果,因此临床疗效较单纯康复***更优。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应用社区康复***,疗效确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Smifoergen AK,Seraphine A,Roberts G.An explanatory model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chronic disabling conditions[J].Nursing Research,2013,49(3):122-129.
偏瘫康复篇9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综合护理
【中***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49-01
脑梗死亦可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偏瘫指的是局部脑组织受到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缺氧、缺血,诱发组织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偏瘫的形成,年龄在50至60岁的人群发生几率较高[1]。患者出现偏瘫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家庭也增添了很大压力。为了使患者病情改善,让其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必须实施护理干预。据临床研究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可强化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分析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4例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59至81岁间,平均年龄70.85±6.27岁。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60至82岁间,平均年龄70.37±6.8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需给予常规药物进行***,在***康复期间,明确患者疾病症状变化情况,确保病房室内通风良好,注重清扫病房,指导患者的饮食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护理。脑梗死发病较急,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而易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让家属陪伴于患者身边,给予其安全感。②肢体训练。为了降低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患者的肢体必须置于功能位,肌肉与上下肢关节需经常活动。上肢训练:患者患部需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患手可通过捏皮球的方式,对患者手指功能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0下。下肢训练:患者可进行翻身、身体左右移动动作,立膝、下肢伸屈、扭动骨盆,每天2次,每次10下。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对于其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降低压疮发生率,确保床单的整洁与干燥。另外,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与咳嗽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控制肺炎的发生。④鼓励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向他们讲述成功病例,使他们对于疾病***充满信心。
1.3 护理满意度与抑郁、焦虑评价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热情程度、护理技巧等,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②抑郁自评量表。轻度:53至62分;中度63至72分;重度:超过72分。
③焦虑自评量表。轻度:50至59分;中度60至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 讨论
因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后,给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调节与行为控制能力下降,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
在以往的医学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只单纯注重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综合护理可将患者主体地位突出,强调患者的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2]。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细节之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与关爱,可将患者的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解除,对于患者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9%,仅有2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6.3%,且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患者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偏瘫康复篇10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中***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89-02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康复对脑卒中病人尤其重要,及早与正确方法的康复***不但可以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而且可以防治废用综合症,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5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
58例瘫痪病人中48 例为脑梗塞引起的偏瘫;10例为脑出血引起的偏瘫。男性39 例、女性19 例。年龄在47~79 岁,平均年龄63岁。
2 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支持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实质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影响,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因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必要时配合药物***,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使患者坚强地面对疾病,这对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
2.2 肢体康复护理
2.2.1 放置和转移 正确的放置可预防和缓解痉挛,转移对改变全身血液循环,预防病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偏瘫病人多采用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配合仰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健侧卧位有利于对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作用,同时还方便对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患侧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痉挛,健手在上面可以自由活动。偏瘫病人多能自行取患侧卧位,容易造成长时间压迫患侧部位皮肤发生褥疮,故应多协助取健侧卧位,另外防止垂足,用沙袋等物品固定,防止下垂和内翻。
2.2.2 床上活动 床上活动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 被动活动的目的是抗痉挛,防止肢体僵硬、变形,特别是肌张力高的病人要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多进行肩外展、外旋,肘外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以及伸髋、屈膝、足背伸等运动。同时,可进行瘫痪肢体肌肉按摩、轻拍肢体的方法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增加肌肉营养,促进康复。主动活动可以增加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容量,有利于增加肌力和改善智力,是预防和消除废用综合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活动形式主要有:①自动翻身侧卧;②健侧手带动患上肢运动;③床上桥式活动[1]。
2.2.3 物理*** 运用低频脉冲和针灸***,对人体产生***效果[2]。低频脉冲***可于床上自主运动开始即可进行,每天1 次,每次30 分钟,通过刺激促进肌力的恢复。针灸***显示,针刺具有舒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使气血通畅,脑组织灌注量增加,提高局部肢体细胞组织的营养,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2.2.4 基础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补充充足营养,给予易消化、易吞咽、富于营养的流质、半流、软食,必要时考虑肠道内营养和肠道外营养,补充充足的水分,防止便秘。
2.3 膀胱的护理 增强膀胱自主功能训练的建立,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在部分瘫痪病人中,排尿功能异常,经常采用留置导尿管来解决排尿问题,长期留置导尿管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机会,对病人进行自主膀胱功能的训练[3],首先我们将导尿管进行定时开放,一般3~4 h 开放1 次,观察膀胱充盈情况,防止膀胱胀满,1~2 个月后可改用间歇导尿,每日或隔日1 次。在两次导尿之间鼓励病人自行排尿,排尿困难可用膀胱区手法按摩,叩击耻骨上区,拍大腿等。当病人残余尿液超过100 ml 或尿液浑浊时,要进行膀胱冲洗。训练6 个月后病人可在1~2 个月冲洗1 次膀胱,甚至更长时间。
2.4 气管切开的护理 行气管切开,在护理过程中防止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每日用75 %酒精在插管处由里向外,从底向上彻底消毒。经常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更换敷料,气温高时每日更换2 次。细菌产生抗药性时切口处往往有一种难闻的恶臭,我们用4 ‰的醋酸溶液,更换敷在切口上纱布效果极佳。气管切口处往往有一些肉芽组织,在消毒时易引起出血。用干棉球沾庆大霉素压迫止血,防止感染。为防止气管套管的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应2 h 气囊放气1 次。由于病人没有自主呼吸的功能,放气时病人非常痛苦,病人往往拒绝放气,有时每日只能放1~2 次气。当肺部感染加重时,除大量运用抗菌素外,还应增加放气次数,既有利于痰的排出,还能减轻肺感染机率。为了防止痰液粘稠,每日4~6 次给予生理盐水100 ml + 糜蛋白酶1 支+ 庆大霉素8 万U 混合液,用1ml由气管套管内滴入。
3 褥疮预防
3.1 减轻褥疮的护理措施:改变减轻垂直压,每2 h 翻身1 次,给予气垫床,鼓励病人借助双杠锻炼站立,以利全身血液的循环。减少摩擦力保持床整、无皱折、碎屑,翻身时抬起身体,避免推、拉、拖等动作[4]。降低及避免剪切力,经常保持床的水平位置,减少半卧位的时间,有红肿现象时,采用酒精按摩、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对护理不当已形成褥疮的病人,采用局部***为主,全身***为辅的***措施。对其疮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引流及敏感抗生素局部换药。
4 讨论
脑卒中病人的瘫痪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它们产生的都是原始的、低级的属于病态模式。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的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力训练。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 窦祖林, 主编.实用瘫痪康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