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题10篇

物理题篇1

***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所谓物理***像就是指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的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像,物理***像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表达物理规律,且往往比物理公式直观、形象、简洁、概括力强.它能清晰地描述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它能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近年来通过***像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像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初中物理的许多方面.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构建函数模型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重要数学思路.数形结合法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寻求解题思路.物理规律的表达除可使用公式(相当于数学上的函数解析式)外,也可借用***像,而***像法往往更形象直观.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坐标轴上的量(x、y)与被考察量(k)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一般形式为y=kx.当然,这种应用更多的是把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一定的物理改造,以路程――时间***像、温度――时间***像、电压――电流***像等形式出现.

二、物理***像题的类型

1.识别特征类

此类题主要通过***像反映一些物质的属性或者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在***像上常表现为水平直线或者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如***1所示,甲***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像.请你根据***1甲,在***1乙中画出同一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像.

解析由甲***s-t***像的直线特征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s/t=6m/3s=2m/s.在乙***中要改画为v-t***像,则为一条水平直线,如***2所示.

2.寻找规律类

物理***像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形象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像中隐含着不少规律.通过分析***像寻找物理规律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如,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通过某种导电材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得出电压U和电流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在***3中画出I随U变化的***像.

(2)从***像上可以看出I与U是什么关系?

(3)从数据表中可以得出当U逐渐增大时,该导电材料的电阻是如何变化的?

解答为:(1)描点作***,***略.(2)从***像上可以看出I随U的增大而急剧增大.(3)从数据表中可以得出当U逐渐增大时,该导电材料的电阻急剧减小.

3.探寻变化趋势类

此类题中的***线大多为变化的曲线,要求根据***像寻找某一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有这样一道题:小东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一铭牌是“220V1500W”电热水壶的效率,他在该壶中装入2.5kg的水后,将其接入家庭电路并正常工作,在烧水过程中他记录下了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绘制出“温度-时间”***线,如***4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在AB、BC、CD三段过程中,水温上升最快的是哪一段?

(2)从***4中可知水当前的沸点是多少?

(3)求该电热水壶烧开这壶水(即从A到C过程中)的效率.

(4)为了提高电热水壶的效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答如下:(1)这是温度-时间***像,在AB、BC、CD三段过程中,由于AB段斜率最大,***像最陡,从物理意义上看,AB段水温上升最快.(2)由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从***4中可知水当前的沸点约是98℃.(3)该电热水壶烧开这壶水的效率η=Q吸/Q放

=cmΔt/Pt=75.8%.(4)提高电热水壶效率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除去壶内的水垢.

4.科学探究类

科学探究类试题中大多含有***像,运用***像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之一.根据具体情况,找到相应的数学工具或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如生活中常会见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运动.如用手拿着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我们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如***5A所示.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5B所示.通过对***5A与***5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5C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关于t的二次函数),试通过对***像的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m.

解法如下:(1)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的影响,因为纸片的重力较小,故纸片所受阻力和重力相比不能忽略,故纸片下落较慢.而铁球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可以不考虑阻力的影响.(2)通过对***5A与***5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两个轻重物体将会同时着地.(3)由***像C可以看出,自由落体运动中高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类比数学知识y=ax2得h=at2,取坐标点(20,2)代入得a=h/t2=5,故h=5t2.当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h=5t2=80m.

三、典型试题解析

例1如***6所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设计时速100km/h.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至此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缩短了l20多千米.

(1)若某轿车以60kW的功率,按大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则通过整座大桥需要h,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为N.

(2)大桥施工时,要向海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海水中(如***7甲所示),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随h变化如***7乙所示.***中反映钢绳拉力F2随h变化的***线是.该正方体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N.(海水的密度取1.03×103kg/m3)

解析本题用函数***像承载解题的信息,要求同学们能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设计时速100km/h,即v=100km/h=(250/9)m/s.轿车以这样的速度过桥的时间为t=s/v=36km/(100km/h)=0.36h.轿车的功率P=60kW=60000W,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为

(2)由甲***可知,正方体构件从水面缓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随下沉深度的增加而变大,钢绳拉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浸没后,构件的浮力、钢绳的拉力都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从***乙可以看出,***线①是F2先随h的逐渐增大而变小,后保持不变,是钢绳拉力随h变化的***线,***线②是F1先随着h的逐渐增大而变大,后保持不变,是浮力随h变化的***线.***乙h=2m时,浮力开始保持不变,表明正方体边长为2m,体积V=(2m)3

=8m3,最大浮力F浮=ρ水gV=8×104N.

说明本题涉及功率、阿基米德原理、速度、单位等知识,考查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本题对知识的要求较低,有的可以直接用公式.破解的关键在于转换“数”和“形”,综合两个***中的信息,从中发现构件的体积.

例2如***8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9中哪一幅***().

解析本题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从背景材料的分析中,捕获函数关系,然后筛选函数对应的***像.有时还会将函数***像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如***8所示,O为支点,设一个钩码重为G0,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G・Oa=Gb・Ob=nG0・Ob,n=(G・Oa/G0)/Ob,由于重物的质量、a到O的距离、每个钩码的重不变,即G・Oa/G0的大小不变,在此将它记为常数C,则有n=C/Ob.显然,b点挂的钩码个数和b到O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B***正确.

说明本题考查了同学们灵活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因不会用杠杆平衡条件推导它们的函数关系,只能根据它们的定性关系,推理出钩码只数增加,Ob间的距离变小,误选D为答案.

例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10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上面***像判断司机是否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解析本题用函数***像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承载运动变化的规律***像,再用函数***像预测、推理无法直接测量的数据,或从***像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表格中速度和制动距离的对应关系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如***11所示.

(2)从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当制动距离为25m对应的速度约为77km/h.显然,司机超速.

例4***12甲和乙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电源电压均为20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则

(1)***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少?

(2)***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丙所示,试求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解析用函数***像呈现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往往能突破知识障碍,将一些凭借初中物理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解的物理问题.比如,计算“220V40W”的灯泡接到110V电路的功率.用函数***像揭示灯泡电流(或电阻)、电压的关系,凭借函数***像,可以算出灯泡真实的功率.没有函数***像,只能假设灯泡的电阻不变,算出一个并不真实的功率.显然,借助于函数***像可以让问题情景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

(1)此时电阻R0的电压U0=I1R0=0.3A

×30Ω=9V,热敏电阻的电压U1=U-U0=20V

-9V=11V.热敏电阻消耗的功率P=U1・I1=11V

×0.3A=3.3W.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电路中的电流I2=■=■=0.5A.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2,则I2=■=■,R2=■-R0

=■-30Ω=10Ω.由***丙可知,此时的温度是84℃.故最大能测量的温度是84℃.

说明这道题的综合性很强,它涵盖了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等知识,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源、热敏电阻等元件,函数***像将电路和温度两个不相干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类题精编

1.如***13所示是不同时刻测量一段(阻值随温度发生均匀变化)镍铬合金线电阻值的R-t测量***像,与时刻t1相比,时刻t2的温度较(选填“低”或“高”).

2.用***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14甲、乙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段.

3.如***15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通过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I-U***线,从***中可知().

A. R1>R2

B. 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线在区域Ⅱ

C. 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线在区域Ⅲ

D. 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线在区域Ⅰ

4.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得到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16所示,那么它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A.1∶2B.2∶1C.1∶4D.4∶1

5.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并测得相应的总质量而画出了有关m总-V的***像.在***17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6.***18表示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像.由***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大小关系是().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

物理题篇2

关键词:课型;习题课;思路型;规范型;问题型;开放型

中***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S)-0024-3在物理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练习为主的课叫做习题课。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十分集中和积极的状态,这时,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聚精会神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想象、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得解答。所以,处理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劳动过程,是锻炼坚强意志的过程[1]。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四种习题课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 “思路型”习题课

“思路型”习题课是指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中所涉及的物理对象、现象和所进行的物理过程,分析它们所处的状态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像。它包含“找寻关键词”、“构建物理模型”、“归因解题方法”等过程。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思路型”习题课占主导地位。

1.1 找寻关键词

习题中的关键词一般来说指明了解题思路,准确地找出关键词就能突破思维障碍,也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分为“情景性关键词”和“暗示性关键词”。

情景性关键词用来描述问题的情景,关系到解题的正确率,例如,平面类:竖直平面、水平面、斜面;接触面类:光滑的、粗糙的;初状态类:无初速、从静止开始、初速度为;方位类:中央、平行于、沿边缘、水平向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轨迹类:直线、圆周、抛物线……

暗示性关键词中隐含着一些重要信息,从这些关键词中能梳理出解题的思路。例如,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最多、至少等,这里隐含着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速度相等,物体末状态速度为零,物体此时受力平衡,物体间的弹力为零(圆周运动中绳的拉力、对平面的压力);表示运动类型的:匀速运动暗示着受力平衡,匀变速运动暗示着F合=ma,匀速圆周运动暗示着F法合=F向,(类)平抛运动暗示着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虑;表述特殊关系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时间”可能是四分之一周期的整数倍,“距离”可能是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像中***线与横坐标、纵坐标的“交点”,两条***线的“交点”……

1.2 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因素都毫无遗漏的考虑进去,那么势必增加研究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我们从题干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化零为整,与熟悉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对题中涉及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进行分析,将复杂具体的物理世界用简单、抽象、恰当、理想的物理模型来描述。

建立一个清晰简洁的物理模型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构建方式有以下几种:(1) 明确研究对象,建立对象模型。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合理抽象,以达到解题目的。例如,对流体问题,通常取t时间(或单位时间)内的量。(2)把握过程实质,建立过程模型。明确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是顺利解题的关键。(3)抓住过程细节,突破复合模型。通过分析物理过程来抓住过程细节,正确划分过程阶段,还原相应的基本模型。(4)突出本质特征,建立等效模型。通过仔细分析题述条件,抽象出整个过程的本质特征,再用简捷的等效模型替代那些真实地、复杂的物理情景,从而使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到优化。

1.3 归因解题方法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构建,基本的解题思路就比较清晰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用数学表达式或***像对题述过程进行简洁的再现。下面以动力学问题为例,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解决动力学问题,一般有三种途径:(1)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力的观点),用来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涉及加速度)。(2)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观点),用来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选用动量定理;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均发生变化时,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3)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观点): 涉及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涉及不同性质的力做功、多种能量相互转化或出现相对路程时一般用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解决。以上这三种观点俗称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三把“金钥匙”,有些问题,用到的观点不只一

个,特别像高考中的一些综合题,常用力的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联合求解,因此,三种观点不能绝对化。

2 “规范型”习题课

所谓“规范型”习题课,简单地说,就是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解题时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解题过程达到:书写整洁,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有计划地进行“规范型”习题课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处理问题的严谨性。

规范化解题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指明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2)根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运动示意***、电路***、光路***或有关***像;(3)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4)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5)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给定的符号,需自设的物理量要用规范符号并说明其含义。例如,支持力FN,摩擦力Fμ、电动势E等;(6)列方程式时指明所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规律等)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由……定律得……”“据……定理得……”以及关联词“因为……所以……”“将……代入……”“联立……”句式表达;(7)带入题给数据时注意转化为SI制中的单位,矢量用正负号区别不同的方向;(8)求得的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有效数字)和单位,矢量要标明方向;(9)最好对问题的结果适当进行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

3 “问题型”习题课

“问题型”习题课型是指教师利用某一特定的情境,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知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例如,在复习“万有引力”这部分内容时,利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这一情境,笔者设计了八类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问题;(2)求解加速度问题;(3)牛顿运动定律应用问题;(4)动量问题;(5)能量问题;(6)变轨问题;(7)同步问题;(8)探测问题[2]。每一类问题中又设置若干小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与万有引力有关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问题型”习题课型的教学设计,可以避免教师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情景变化繁多,问题缺乏针对性,以致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大,甚至无所适从,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变得不可控制和难以估测。

4 “开放型”习题课

所谓“开放型”命题,是指题设条件、解析策略或题目结论具有开放性(多元而不惟一)特点的命题。“开放型”习题课型的的设计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传统的物理习题条件完备、结论明确,题目条件一般只蕴含着惟一结果,称为封闭性问题。相反,开放性问题则是使题目条件不完备(题目条件对结果来说不充分)或使题目结论不明确(不提结论仅指探索的方向或范围),从而使题目条件蕴含多种结果。开放性命题在题目情景的设计上,入门易深入难,在问题的设计上,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思维空间。开放性试题频现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向传统的命题及备考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该类试题,必须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电磁场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出示***1,并相继提出一系列问题:(1)大量的等离子体源源不断的沿与极板平行的方向飞入匀强磁场,会出现什么情况?能派上什么用场?从而引出“磁流体发电机”。(2)能将等离子体换成液体吗?如何测量管道中强酸、强碱、污水等人体不宜直接接触的液体的流速v?如何测量它们的流量Q=ΔVΔt?让学生设计测量方案,从而引出“电磁流量计”(***2所示为学生设计的测量方案简***)。(3)如何从运动方向相同而速率不同的带电粒子中选择某一速度的粒子?这一速度如何调节?从而引出“速度选择器”。(4)如何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如何分离同位素?从而引出“质谱仪”。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仔细全面审题,从题目的背景中,全面有效地获取信息:如题设条件,题中信息材料(或数据、或表述、或公式、或***表)、题目设问等,将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并与已有的知识系统对接,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其中的物理情景及物理过程。第二,在弄清物理情景的基础上,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亦即思维发散点),通过思维发散探索解题依据(如公式、定理、定律等)及解题途径。

教师在习题课教学,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相应的、讲求实效的习题课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钻研与总结,就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张忠一.“万有引力”教学浅探.中学理科,2006,(8):47

物理题篇3

子课题探究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 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03年9月~2004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04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04年9月~2006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06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06年12月)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程序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4)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5)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题篇4

此题是一道比较易懂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静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但在运算分析中用到了牛顿定律,尤其对于A在运用牛顿定律时必须要以地面为参照物,而不能“坐在B上”观察A,以为加速度为零,用牛顿定律推算摩擦力f=0,本题中渗透了“牛顿定律适用于惯性参照系的思想”.

4 启示

高考物理试题考查的是物理思想和选拔有潜能的学生,高考题有效的体现出这些特点,但参照物概念教学在中学教材中没有展开充分讨论.参照物概念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参照物相互变换中,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产生了矛盾,才导致了物理学上一大变革,形成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一切互作等速运动的参照系上所描述的物理规律是一样的).高考题中反复涉及到参照物概念,既是问题的需要,也是对物理素养的考查,这是我们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虽然中学物理对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做了讨论,但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它是以惯性参照系为准来分析处理问题的.

物理题篇5

解物理说理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和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题变我变,说理题是一种题型较新,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能力题型,一般以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和计算题等形式出现,根据说理题考查的知识点和方法,可以将说理题分为以下几类,下面具体谈一谈每类说理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过程说理题

例1 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4月2日,泉州圣湖小区一居民楼发生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爆炸,当天晚上,一对夫妇回家时闻到屋里有液化石油气味,遂到厨房里查看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并顺手将厨房里的电灯打开,就在这一瞬间,爆炸发生,大火随即将夫妇俩烧着,请问,这对夫妇在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错误的做法是什么?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分析本题叙述了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安全事故的过程,通过阅读报道,要求考生找到造成事故的原因,并指出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事故,对同学们的要求很高,考查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同学们要有很强的实验生活实践经验。

解答 这对夫妇的错误做法是不应该开灯,因为开灯产生电火花使石油气燃烧;应该打开门窗,关闭液化石油气的阀门,同时也不能接打电话,或使金属物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是非说理题

例2 如***1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解 (1)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1=G水=m水g=0.6×10=6(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O.4×10=4(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G壶=6+4=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2/S=10/1=10(Pa).

你认为上述题过程中有无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加以订正,

分析 本题是2005年扬州市的中考题,题目中给出了解题的过程,要求能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原理分析判断出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这类说理题培养同学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此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首先要审清题意,找出错误的地方及原因;水对容器底部压力和容器中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取决于容器的形状,当容器是直上直下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容器内液体受到的重力;当容器上小下大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大于容器内液体受到的重力;当容器上大下小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小于容器内液体受到的重力;此题中求液体对茶壶底部压力时,认为大小等于茶壶内所装液体的重力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先利用P=pgh求液体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再利用F=PS求出液体对茶壶底部的压力,求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时,受力面积是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支持面的表面积,本题中求茶壶对桌面的压强,错误地认为桌面的面积1m2是受力面积,故造成解答错误,最后把正确的解答过程书写出来并复查。

解答(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P1=ρ水gh=1.0x103×10×0.12Pa=1.2×103Pa,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是F=P1S1=1.2×103×40x×10-4N=4.8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4×10N=4N,

壶中水的重力G水=m水g=0.6x10N=6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G壶=6N+4N=10N,

茶壶与水平桌面的受力面积是S=40cm2=0.004m2.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2/S=10N/0.004m2=2500Pa.

三、实验说理题

例3 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2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分析 本题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概括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除了能设计出实验的步骤,还应该了解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对同学们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分析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干什么,问什么,回答什么问题;其次找到与题目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有关原理;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分析归纳出答案;最后把答案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复查有无逻辑错误。

解答 (1)孙悦同学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很容易找到像的位置并用另一只相同的蜡烛确定下来,玻璃板最好选用贴有半透明膜的玻璃或茶色玻璃。

(2)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在用另一只蜡烛确定像的位置时,不应该将其点燃,因为点燃之后就无法形象地说明蜡烛和像完全重合,同时通过玻璃板观察现象不明显。

四、计算说理题

例4 双休日,小段一家人去动物园游玩时,小段给妈妈和小象拍了一张合影,如***3所示,在拍摄现场的沙地上留下了小象和妈妈的脚印,小段发现小象的脚印还没有妈妈的脚印深,如果小象的质量是2t,此时小象的触地面积约为2500cm2;妈妈的体重为500N,所穿的“远征牌”皮鞋每只触地面积为20cm2,请你通过计算解释这个现象.(g取10N/kg)

分析 首先审题,弄清题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解释的现象是小象和妈妈的脚印的深浅不同;其次找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公式,本题需要用到压强的知识,脚印的深浅不同是因为对地面的压强不同,利用P=F/S求出小象和人对地面的压强,比较压强的大小即可知道脚印的深浅;然后把分析计算的过程用准确的语言书写出来最后检查叙述、判断其逻辑性。

解答 小象对地面的压力F象=m象g=2×103×10N=2×104N,

小象与地面的受力面积S象=2500cm2=0.25m2,

小象对地面的压强P象=F象/S象=2×104N/0.25m2=8×104pa.

妈妈对地面的压力F妈=G妈=500N,

妈妈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象=20cm2=2x10-3m2,

物理题篇6

关键词:物理解题分析;意义;过程;方法

一、重视物理过程分析的意义: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及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规律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结论。每个概念及规律和理论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结晶,其发现过程蕴藏着丰实的科学思想及方法,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二、习题课中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拆成几个简单的过程,对物理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析,画出速度-时间***象,逐一地列解相关方程,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例1.如***1所示,长L=1.5 m,高h=0.45 m,质量m1=10 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作直线运动,木箱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木箱的速度v0=3.6 m/s时,立即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 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2=1 kg的小物块轻放在距木箱右端0.5 m的P点(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脱离木箱落到地面。取g=10 m/s2,求:

(1)从小物块放在P点开始,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2)小物块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大小;

(3)小物块落地时离木箱右端的距离。

思路: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对物理过程一步一步,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列出相关方程,就可以把问题解决。

例2.如***3所示,质量m1=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

质量为m2=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10 m/s2).求:

(1)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开始相对小车静止?此时二者速度多大?

(2)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总之,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物理过程细节,划分子过程,过程对应物理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解题技巧与物理解题策略,重视过程与方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物理题篇7

在对物理规律与现象进行描述时,为了更加直观,我们经常借助于函数***象,用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对应不同的物理量,这就形成了物理***象,在中学物理课程的力学部分,涉及到许多的物理***象,其中以位移?时间(x-t)***象和速度?时间(v-t)***象的应用最为广泛。正确把握这些***象的涵义,有利于提高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笔者以一些***象为例,对其进行剖析与应用。

一、***象中直线的斜率的物理涵义

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象,***象为一直线,说明运动过程当中,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应表示位移与发生这些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速度。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x-t)***象,***象为一直线,说明运动过程当中,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应表示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些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可以看出,对应直线***象中直线的斜率的物理量应该是纵坐标物理量与横坐标物理量的比值。

例1:为做直线运动的某质点在6s内的x-t***象,则对于该质点在6s内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2s~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质点在前2s内速度最大;

C.质点在2s~4s内速度最大;

D.质点在4s~6s内速度最大。

解析:由***象可以看出质点在前2s内和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4s~6s内的斜率最大,因此速度最大,在2s~4s内静止。因此D答案正确。

例2: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s;

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5s。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这里只有摩擦阻力做负功,即,***象中的斜率就是,由此可得μ=0.25.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动能定义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s。故C答案正确。

二、***象中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物理涵义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是所对应物理量的瞬时值。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例3:为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x-t***象,请根据该***象指出质点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

解析:由***象可以看出,在平衡位置,位移最小,但斜率最大,因此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位移最大,但斜率最小(为0),因此速度最小(为0)。当物体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时,斜率变小,速度变小,当物体由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时,斜率变大,速度变大。

三、***象和坐标轴之间所夹的对应面积的物理涵义

***象和坐标轴之间所夹的对应的面积,应该是横坐标所代表物理量与纵坐标所代表物理量的乘积。在速度-时间(v-t)***象中,***象与时间轴所夹的对应时刻t1、t2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到t2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例4:一个质点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先是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共用了12s的时间,位移为100m。求质点在匀速阶段的速度大小。

解析:先做出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v-t)***象。梯形的高应为v=at1,再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以得出[(t-t1)+t]at1/2=s,代入数据可得[(12-t1)+12]×2.5×t1/2=100,即可得加速阶段的时间t1=4s,再带入v=at1就得出了质点在匀速运动阶段的速度为10m/s。

练习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长为L,质量为M的木板,在木板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和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今对物块m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设物块与木板分离时木板的速度为v,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只增大物块质量m,则v变大;

B.若只增大物块质量m,则v变小;

物理题篇8

关键词:基础知识 命题 能力 ***象解题 压轴题

高考物理命题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新课标的逐步实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认真分析与研究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命题特点,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将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及复习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以及高考复习的基础与方向,帮助我们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高考物理命题一些认识和特点。

一、试题难度下降,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

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命题情况看,基本上没有超纲的内容,没有偏题、怪题。其特点是:试题难度有所下降,高难度题已不多见。教材上的原型题或原型改编题题量有所增加,偏而难的题量减少,活而新的题量增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深刻领会,深入理解。对物理公式要熟悉,掌握它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对知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要有全面了解。

二、命题与生活实际、科技生产实践、现代物理相联系:

近几年试卷设计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题目立意较新颖,尤其是实验题设计新颖,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试卷还特别重视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三、加强考查实验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高中物理,很多重要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总结依赖于实验。而且实验能力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所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除了强调***完成实验的能力外,还强调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知识,用已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从多方面考查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以及进行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学校现有实验条件的限制,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甚至产生"做实验不如画实验,画实验不如讲实验"的想法,长期以来,这种做法也往往能够在应试中取得成效,所以比较有市场。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近年来的中考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的考查。

四、利用物理***象解题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一大特色: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中的课本增加的***象很多,它们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又能够起到文字教材不能替代的作用。能否正确挖掘这些***象中的信息与发挥其功能,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快速地解决一些物理问题。高中物理学习中也涉及大量的***象问题,从力学到电学、热学、原子物理学,涵盖面相当广泛。运用***象的能力要求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点:(1)读***:即从给出的***象中读出有用的信息来补足题中的条件解题;(2)用***:利用特定的***象如υ-t***、U-I***P-V***等来方便、快捷地解题;(3)作***:通过作辅助***帮助理清物理线索来解题。这三点对学生思维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

五、高考物理命题中压轴题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题中有题,即大题中,分为两、三个小题,一般先易后难。2、物理情景交错复杂,物理过程层次多样,覆盖知识点广、跨度大,隐含问题杂,渗透数学问题难。3、区分度大,得分率低。所以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综合性试题只要认真地审视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应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建立起几个连续方程,再综合找出各物理量的关系,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就会解出相关物理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压轴题主要是通过它,拉开优秀生与中等生、差生的距离,达到选拨优秀人材的目的。然而,从历届高考中,很多优秀考生,也无法解决,能完全解决压轴题的考生甚少甚少。说明它达不到区别优、中、差考生,应该降低压轴题的难度。才能达到它的功效。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立足于基础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重视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第20页

[2]《中小学教材教学》2008年5月 (中学理科)第22页

[3]《新课程在教材中的理念》2000年11月 第22页 作者张文涛

[4]《物理教学》2009年第4期第6页

物理题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 解题方法

一、物理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根据一定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条件建立起来的。各种典型的物理模型有其特有的分析方法。如果我们能对所分析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为典型的物理模型,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近年来,随着物理高考试题对能力考查的力度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考生试卷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同学不会通过物理的思维、方法去将它抽象成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或过程。从某个角度讲,现在的物理试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建模能力。构建模型,对于某些简单的习题并不是困难,如“小球从楼顶自由落下”,即为一个质点的自由落体模型;“带电离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即为质点要作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等等。但是更多的问题中,给出的现象、状态、过程及条件并不显而易见,隐含较深,必须通过细心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后才能构建起来。一般说来构建物理模型的途径有四种:明确物理过程,构建准确的物理模型;挖掘隐含条件,构建物理模型;紧扣关键词句,构建物理模型;抓住问题本质特征,构建物理模型。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法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的一种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平均值、有效值等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将此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等效的情况:

(1)等效电路:等效电路的含义很广,无论上求等效电阻可进行电路计算时画出标准化电路,以及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的作用等效为一个电源等,都可归并于等效电路。

(2)等效力场: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可引入一个等效重力场,把运动问题转化为平衡问题。当物体在同时有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的复合力场中运动时,也可以引入一个等效力场,把复合场中的问题简化为类似于重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3)等效摆长:如双线摆,竖直方向振动的弹簧振子均可用等效摆长。

(4)曲直互换:在物理学中曲和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美地统一起来,可以相互转化。如一个物体沿圆周运动,在极短时间内可以看成是直线运动,一条弯曲的通电导线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受到的安培力与连接导线两端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相同等。

学生应清醒地认识此法的优点是可以——以少代多,以简代繁,以定代变,最终实现以易取难的复习目的。

三、***象法

***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的广泛,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优点: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使学生理解***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象分析表达物理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像问题,运用***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例如:在v-t***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U-I***像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两个物体的位移***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四、极值法

求解物理量的极值问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它既是学习中的难点又是高考中的热点。因此,有关极值的问题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五、近似估算法

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估算,是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近些年,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高考的命题,都加强了对估算题的重视度。中学物理中常用的估算法主要有:常数估算法、理想模型估算法、合理近似估算法等。

物理估算题一般要求对物理量的数量级只作粗略的估算,或对所求的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判断,所以就使得我们在求解估算题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近似。如“理想模型法”、“平均值法”、“小角度三角函数的近似值法”等,这样,舍去了次要的因素,抓住了主要因素,往往就会使看起来复杂的问题找到了简明的思路。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在,也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孜孜以求的基本方法。

六、极端假设分析法

通常情况下,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数较多,过程变化复杂,人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的规律并对其作出迅速判断。但如果用极端假设分析法,将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或极端条件下进行分析,问题有时会顿时变得明朗而简单了。

物理题篇10

有一些能力是“通用”的,如搜集信息的能力、筛选处理信息的能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迁移转换重组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对任何学科、任何一个从事社会活动的人都是必须应具有的,作为一个高中生不能例外!但是,高考的物理复习更要注意物理学科的高考能力要求。

各地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解读)除了公布各学科知识考查内容(知识点),还有各科的能力要求。物理方面,高考明确五种能力要求,如下: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形、函数***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够***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以上这五个能力要求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都要用到,每个物理问题都是综合问题,因为物理高考知识点大约是130个,考卷上只有12个题,题目必为综合,只是不同的题目可能偏重于某一个能力的考查。

第3个“分析综合能力”与考生最紧密,它明确了物理题的解题思路!即怎么解物理题!按“动词”说,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两分、两找、一联系”:

“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就是要把物理情境分解为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这两个“分”是基本要求,可以借整体法、隔离法或全局法、局部法去完成两个“分”。而两个“找出”是较高的要求,即“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高层次的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回想,解决哪个物理题目能离开这些?其中“两找”较难!

第1个“理解能力”,则直接指明了对公式掌握要达到什么程度。对本段叙述的每个词要理解到位,在这里举一例说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物理题10篇

学习

生物链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链10篇,内容包括生物链的例子10个以上,生物链的知识大全。什么是食物链和生物富集?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被称为食物链。简言之,池

学习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互联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互联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网络互联技术论文2000字。2.研究内容:提纲包括:3.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年月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

学习

八年级物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物理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物理所有笔记大全,八年级物理全部内容。八一班93.8100%84%八三班63.458%32%八四班67.763%32%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

学习

物理公式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公式10篇,内容包括热量公式物理,物理公式高中。(1)----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

学习

如何学好物理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学好物理10篇,内容包括如何学好物理初中,物理怎么才能学好。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

学习

物理实验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实验10篇,内容包括物理实验实例100例,物理实验100个题目。4.光的力学效应实验张羽,侯国华,刘志海,杨***,苑立波,ZHANGYu,HOUGuo-hua,LIUZhi-hai,YANGJun,YUANLi-bo5.CCD成像辅助激光散斑实验王中平,张权,朱玲,张增明,孙腊珍,

学习

理论物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理论物理10篇,内容包括百年物理21篇经典论文,物理前沿理论。本书把这5个模块分成20章。第一模块为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含第1-4章:1.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2.表象理论;3.近似方法;4.散射理论。第二模块为热与统计物理,含第5-12章:5.热力

学习

小康社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康社会10篇,内容包括小康社会下的成功范例,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1500字。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你们这里的变

学习

初三物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物理10篇,内容包括初三物理电学,初三物理笔记100例。一、遵循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

学习

生物学家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学家10篇,内容包括生物学家死亡,生物学家名单大全。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生物学家中学时候最喜欢的学科:生物、物理寄语中学生:在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帮助别人。从小,就有人问我们:你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从小,我就有一个坚定的

学习

应用物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物理10篇,内容包括应用物理学就业,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经历了疲惫的一天,回家之后打开电灯,打开电视或电脑放松一下,电冰箱里还有饭菜,也可以打个电话叫外卖……一切似乎都离不开一个“电”字,电从何而来呢?从发电厂?再具体些

学习

物理小实验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小实验10篇,内容包括儿童物理小实验,科学物理小实验。对高中生而言物理似乎是高深莫测的,有些物理现象不好理解、不够直观,而物理小实验是帮助大家理解规律、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做物理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同学们通常认

学习

天体物理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天体物理学10篇,内容包括天体物理经典问题,天体物理的基本知识。全书由10章组成:1.天体物理学的物理概念:速度、加速度、动量和能量的基本概念,温度(作为一种能量形式),力和牛顿运动学定律;2.力和粒子: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原子、原子

学习

高中物理竞赛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物理竞赛10篇,内容包括高中物理竞赛真题100例,高中物理竞赛笔记。一、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创新能力高中物理竞赛中所用到的部分知识已超出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有些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拓展(从定性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