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学生培养;创新教学
高中物理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是较高层次的部级比赛,所需的知识容量较大,所涉及的领域新颖,所用的科学方法较多,集科研性、综合性、方法性、技术性于一体,它是培养优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所以受到各个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是进行物理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加强对物理竞赛学生的培养呢?
一、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竞赛中所用到的部分知识已超出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有些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拓展(从定性到定量,从特殊到一般等),进行这些知识的教学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给出,这种做法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向学生揭示物理知识产生的本源,没有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产生、发展、进化的认识过程。高中物理赛中,在进行这些新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悖论教学情境,向学生揭示高中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索概括水平更高的新知识,真正实施物理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真创新能力。
二、创设“方法型”问题情境,进行方法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不同的问题常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问题也常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所谓“方法型”问题指的是:学生运用原有解题方法不能解答所创设的新的问题或者新的问题中隐含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型”问题情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新的问题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解答新的问题:(1)学生在运用原有解题方法解答新问题时发生困难,揭示原有方法的局限性,通过探索创新给出新的解题方法,解答新的问题;(2)学生在解答新问题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探索出解答新问题的不同的方法。
三、注重创设“科研型”问题研究情境,培养学生的类科学探索研究能力
近几年全国和国际物理竞赛题中出现一些以科学研究为背景的问题,这些以科研性为背景的竞赛题的特点是:(1)以某一理论的探索研究(包括前沿科学探索研究)及某一新现象的探索研究为背景,从中渗透进行科学探索研究所用的高中物理重要知识,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2)问题中渗透进行物理学研究及解决问题所用的重要方法(例:假设方法、类比方法、对称方法、等效方法、微元方法、***象方法等)。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科研性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进行类科学探索研究能力。
四、指导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是高中和大学知识的结合点,高中教学中不能讲到位,而大学又没有讲,有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某个知识点,将学生难理解的大学内容改变切入点,变成学生能容易理解的知识。因此作为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深化高中内容,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指导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进行物理竞赛辅导。例如,在静电场教学中,关于无限大带电线电荷模型、无限大面电荷模型产生的电场强度,在大学物理中运用高斯定理导出,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微元、对称结合电场叠加方法推出这两种电荷模型产生电场强度公式。所以,电荷面密度为δ的无限大带电平板两侧的场强为2πKδ。再如,“热力学”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物理竞赛必考内容,高中物理教材只讲三个实验定律,而竞赛大纲还要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绝热过程、比热、比热容。如果运用大学教材讲这些问题(如绝热过程),需运用微积分知识,如简化数学知识,逐渐升华绝热过程,强化热力学第一定律,那么学生会对气体性质更深、更好、更牢固地掌握,这样就符合竞赛辅导中“基础、巩固、提高”的竞赛要求。
结合上面的知识,可以分三步来学习这个知识点:第一步让学生学习气体实验定律;第二步让学生学习气体做功问题,根据功能原理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三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讲解绝热过程、热机效率等热学问题,并能有效地加深气体部分的其他知识。待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熟悉后再进行强化、升华,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五、在教学中要点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力,注重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准备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相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就学生的解题思维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方法,如割补法、对称法、微元法、逆向思维法等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种做法本身剥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利,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六、在教学中要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竞赛篇2
(一)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评价的显性化,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
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定功能是基本功能,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定过程中,行业、企业人员以及教师对竞赛项目进行精心设计,评价环节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与要求,技能竞赛项目评价设计对参赛者具有鉴定优劣、区分等级、排列名次的作用,因此竞赛项目评价的显性化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形式对学生的激励,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
任何形式的比赛能够对参赛者起到激励的作用,是竞争引起的必然结果。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以比赛的形式呈现,能够充分挖掘竞赛参与者的潜能,还能够鼓励竞赛参与者争取更多的突破,促使其按照既定的竞赛目标、竞赛标准开展工作和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比赛中落后的学生,能够帮助他看到自身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改变落后的状态,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化的竞技内容与氛围,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真实反映赛手的技能水平;又要营造职场氛围,全面考查学生在专业技能展示同时表现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竞赛竞争的氛围,能够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的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竞赛的形式能够全面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技能竞赛引领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与竞赛项目的设计
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显而易见,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落户天津,项目是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来设计,引入了真实的企业任务,来自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一)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竞赛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1基于竞赛项目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设计思路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规程、评价标准与竞赛实施过程的要求,对竞赛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技能竞赛项目规程中考核的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了分解与重新组合,对应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实训项目的设计,并穿插和应用到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中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的思路,分层次进行核心技能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分层次的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
对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竞赛项目和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对竞赛项目进行分解与重组。1.对应核心技能课程的竞赛实训项目设计由于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自2006年以来项目调整比较大,鉴于技能竞赛项目的时效性,对天津市市赛项目2010年以前的项目进行了拆分重组,设计到了各核心课程中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项目中,比如:装卸搬运技能比赛项目、拣选作业、ABC分类作业等项目,设计进入到《仓储技术与实务》、《配送技术与实务》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中去,采用竞赛的形式与标准进行教学实施。2010年至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竞赛项目的竞赛内容与形式较为稳定,涉及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变化不大,因此按照竞赛项目的设计,进行了竞赛项目的分解与设计,拆分为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等实训项目的基于工作流程训练的实训项目;对整个竞赛项目情境重新设计后,应用到《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从基本技能的实训项目、专项技能的实训项目到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内容中嵌入国赛与市赛中竞赛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项目训练过程与评价过程均采取竞赛的形式,人人参与,实现竞赛项目的“普适化”。2.院级技能竞赛项目的设计院级技能竞赛搭建的是“精英”学生的竞技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展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因此从院级竞赛项目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性与高级别比赛的适应性,从竞赛规程的设计上,竞赛项目内容与国赛、市赛保持一致,从情境设计上,更加充分的考虑学院自身的软硬件环境,从竞赛效果上,要充分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赛、市赛的引领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级竞赛项目设计成为两项: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与电动叉车技能竞赛。
(三)竞赛形式在其他课程的引领
竞赛形式在其他课程中同样适用,《物流沙盘模拟实训》、《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应用竞赛的形式,对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在课程中采取竞赛的形式进行部分实训项目的设计,选拔课程成绩优异的选手参加大学生物流沙盘模拟大赛与全国大学生条码大赛。
三、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及竞赛项目的实施
(一)教学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
由于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在物流管理专业竞赛实训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中,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由于竞赛项目评价功能的显性化,因此教学安排、组织与管理发生了变化,教师间的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竞赛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二)专业的学生组织团体的参与
竞赛形式的实训项目的实施体现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需要对全体学生组织竞赛形式的实训项目评价。因此除了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外,物流协会(专业型的学生社团组织)成员的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协会成员课下苦练技能,课上这些技能突出的“精英”学生就会被吸纳成为评委,并在课堂的技能训练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得竞赛项目的实施顺利进行。
(三)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的保证
竞赛实训项目的实施需要校内实训基地提供软硬件的设备保证,竞赛实训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离不开流程设计上所需的硬件设备,离不开软件系统基础数据的更新和完善。
(四)合作企业的人力与技术的支持
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需要企业技术能手的参与。在竞赛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竞赛项目情境、竞赛项目流程、竞赛项目评价的设计,需要企业人员针对岗位标准与要求进行考量;在嵌入课程中的竞赛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竞赛项目的评价需要来自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院级技能竞赛则要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到整个竞赛的评价中,体现竞赛的职业性与开放性,充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竞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竞赛引领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以赛促教,推动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竞赛项目的整合与实施,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改革收获颇丰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丰富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进行实训项目与院级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设计的依据新、评价标准高,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随着竞赛形式实训项目的引入更加充实和丰富,课程改革的成果颇丰,实训指导书、部分校本教材都进行了修订,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课程实施的效果体现在竞赛项目训练效果上,学生技能水平有所提升。2.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运行更加灵活,适应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竞赛项目嵌入到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竞赛方式的考核与评价需要教学管理的配合,例如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竞赛项目的考核,教学组织形式随之改变,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团体的配合,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批准,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引领学院实践教学、实施适应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3.竞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在原有软硬件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竞赛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与此同时,学院对竞赛项目需要的软硬件条件进行了补充与更新,并按照竞赛项目所需创设的职场环境进行了环境布置与调整,充分发挥出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各类竞赛中的作用。在改善实训条件的同时,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软硬件实训平台的使用与项目开发,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发挥更大效用。4.竞赛促教,提升了教学团队整体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职业竞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增进了物流管理教学团队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积极地将竞赛引领的理念、方法、内容应用到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中,因此,教师在各课程竞赛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以及院级技能竞赛的评价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职业岗位标准要求,提升了课程设计中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能力,改进了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中物理竞赛篇3
【关键词】物理竞赛;人才;培养
一、中学生物理竞赛概括的回顾
中学生物理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预赛和复赛由各省、市、自治区物理学会和省市竞赛委员会组织,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参加复赛,复赛分为理论和实验,理论部分满分为160分实验40分。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组织,预赛、复赛和决赛的理论命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组织,以确保预赛的群众性和复赛、决赛的选拔性,各省通过复赛选出一、二、三等奖,从一等奖中选出代表组成省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随着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增加决赛名额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决赛的规模也逐年增大,头一届都是100人左右,2007年是180人,2008年扩大到210人,但是决赛人数占初赛人数的比例却在逐年降低,从1984年的大约1/560到2011年的大约1/1730,通过层层选拔从280名选手中选出六分之一选手作为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由集训队通过培训,选出8名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和5名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选手组队代表中国队参加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30年来,为了保证物理竞赛的透明、公开、公正和竞赛的高水平,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在出题、保密、名额分配、理论和实验方面命题的规范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此项赛事对物理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开发物理竞赛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从物理竞赛的举办情况来看,我国非常重视物理竞赛,钱三强在北京市第一届非物理类专业物理竞赛授奖大会的贺词中曾说“许多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有一些技术部门甚至从物理学发展出来的,比如有了电磁学的研究才发展出电机工业和无线电工业,有了固体物理的研究才发展出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较为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因为许多新技术是物理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的结果。为了适应科技发展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他们应是知识面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有效高物理素质人才。物理竞赛的开展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激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水平,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物理人才的目地。
三、竞赛中人才的培养
在学生时代,许多优秀学生对于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表现出特殊的学习才能,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范围和深度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鉴于这种情况,物理竞赛就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但是在日益白热化的竞赛热潮背后,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竞赛发展虽然日益繁荣但是为何诺贝尔奖还是那么远?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特长、大胆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竞赛水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发挥整体优势、培养优秀学生
物理竞赛所要求的范围远远超过国家教委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能在竞赛中取胜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要求之外,还必须开展培养优秀学生的教学。统观各个院校的物理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物理课开课起选出优等生单独设置课程,二是物理课程进行中后期利用课余时间选出优等生开设第二课堂进行教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发挥整体优势,优化组织工作。在重视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的同时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基于客观实际又建立在一些抽象概念上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需要做深刻的理解,不仅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在竞赛训练时必须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方法,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必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做必要的指导要强调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动眼、还要动脑、动手尽量发挥人体感觉器官的作用。***思考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因此要边阅读、边画***、边写公式,边进行思考,以便形成清晰的物理***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投入,也需要兴趣、意志、情感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积极参与,这两方面的因素对物理竞赛人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竞赛的学生虽然在智力因素方面有诸多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物理竞赛学生虽然是经过层层选的佼佼者,但是这些优等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其弱点就是优等生好胜心、嫉妒心较强,比较容易与自己相当的同学攀比,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容易成为学习的阻力,因此竞赛的辅导教师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课后交流学***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他们形成一个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和谐互助的学习小分队,这对物理竞赛人才的培养无疑是百利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竞赛篇4
一、生物竞赛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2008年9月河南省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切实地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只重知识,特别是只关注知识结果的倾向,要更新教育观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把教学策略从重“教”调整为重“学”,以及提高教学技能。
生物竞赛的辅导、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又都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完成,所以存在很多现实困难,如课时无法保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条件不具备等等。面对这些实际情况,辅导教师就需要转变观念、开发资源,灵活地进行竞赛的辅导。
1.创新处理教材
竞赛涉及到的教材版本很多、内容不一,有些内容不属于竞赛考纲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中也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内容来组织教学,而是根据竞赛考纲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教学的需要,也就是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创新教学方法
常规的生物课程偏重知识要求,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注重科学,忽视技术等。因此,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而竞赛内容过于繁多,只依靠教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大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3.加强能力的培养
在竞赛辅导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促使竞赛学习更有活力;教师要架设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4.注重实验操作
竞赛辅导中教师要加大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构建等各种活动性课程的分量,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提供好的平台。
竞赛辅导、培训中的这些成功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竞赛培训面临的困难,使教师完成了竞赛教学的任务,也满足了学生参加竞赛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竞赛教学实践中更快、更好、更强地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明白了如何进行科学信息交流,获得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生物竞赛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拓展
所谓专业知识体系就是把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组织成专业干线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结构衔接完整的一个知识框架。专业院校在进入专业课教学时,同时开设的专业课程多、学时少,学生的学习任务重、难度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根本来不及找出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实现融会贯通,以致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个体单元,没能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互为补充的知识体系。学生毕业从事教师职业后,身份发生了转变,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不扎实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障碍。实践证明,教师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还是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开始向着专业化发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充实。仅靠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来辅导竞赛显然是杯水车薪,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知识渊博的学者。
生物竞赛在高中生物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大学生物专业的9门主干课程:动物学、植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竞赛试题与生物学科的前沿相结合,具有时代性,指明了当代生物学的发展动向,主要考察与现代生物科技、生物技术实践等相关的知识,重视实验技能,注重实际能力。参加竞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生物专业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课程的学习,9门课程均如此。作为竞赛教练,难度可想而知。竞赛教练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高中生物教学知识功底和超强的高中生物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在两年内还要完成9门大学课程的教学。所以中学生物竞赛教练要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刻苦钻研,对相关的高校教材进行不断学习,先教会自己,再教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得到强化;另外在辅导竞赛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和积累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结合权威理论进行自我整合,从而充分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样一学一教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拓展、更新,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三、生物竞赛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竞赛辅导是对少数学生进行的精英教育,在辅导生物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竞赛辅导的心得运用到常规生物教学中。在辅导生物竞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放在首位,采用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经过辅导竞赛的磨砺,教师的教学技能也随之得以提高,更有利于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四、生物竞赛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积极性主要用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对学习与工作的主观态度,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
河南省近5年来在生物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届竞赛中,共有15人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CNBO)一等奖;3人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获得2块金牌、1块银牌的好成绩。2008年杨纪元同学获得我省第一枚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银牌;2009年李争达同学获得我省第一枚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10年慕童同学获得我省第二枚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以总成绩第一名位居金牌榜首。近几年,我省生物竞赛成绩突出,我们分别对我省2006―2010年在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见表1)、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见表2)中的获奖情况进行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每年一次的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我省从没有队员入选国家队到有队员进入国家队,从获得国际银牌到金牌,并位居金牌榜首,竞赛成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正说明了我省生物教学的进步。
竞赛成绩的取得,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竞赛辅导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不断激励自我向前的力量。通过参与竞赛,学生满足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师培育出了生命科学领域未来的精英人才,成就感油然而生,自我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正如郑州一中金牌教练淡海彬老师所说:“看到自己的学生实现了理想,作为教师也是完成了一种育人的使命,自己辛苦工作的价值也终于体现了出来,对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了。”
五、生物竞赛培养了教师的教育情怀
教育的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它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朱自清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教育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让人聪慧,二是使人高尚。一个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自己和他人、社会创造幸福。爱使人高尚,这就犹如屈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教育情怀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不竭的动力源。教育情怀的第一个特质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未来,并且懂得人的重要。一个人虽然在教育岗位上,如果没有对人的价值的认知,没有对人的成长、发展、未来的关注,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获利,那他就是没有教育情怀。
竞赛辅导辛苦、枯燥,但老师们要想有作为,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应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认定工作目标,执着、专注,这样一定会在过程中不断地收获喜悦、收获成功,提升自己的价值。有追求才会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有追求不仅有成就感的满足,还体现在能够得到学生、家长的拥戴、敬仰,同事们的赞许,领导的欣赏,社会的认可,对今后有更多的期待,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幸福。
生物竞赛的目的在于普及现代生物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中学生物教师应该把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的并参与到生物竞赛当中来,充分认识到生物竞赛对教师的影响,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J.Nespor.The role of beliefs in th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tudies.1987,19(4).
[2] 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相钰.教学相长 乐在其中.植物学通报,2003(4).
高中物理竞赛篇5
我国举行的物理竞赛有很长的历史,但晚于国际物理竞赛的历史传统.所谓竞赛就是竞争比赛,是高手的对决,是智力的拼搏.不管国内还是国际的物理竞赛,都对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物理竞赛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物理竞赛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其庞大而又严密的知识体系使从事物理的研究者拥有更多他人敬佩的目光,尤其是参加了物理竞赛的学生,他们常常是所在团体中的佼佼者.物理竞赛的参赛者不仅要熟知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具有灵活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认知与实践能力.本文由收集整理
物理竞赛在1984年从我国开始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批评.但是事务的存在有其不合理性也就必然存在其合理的方面,虽然受到诸多的批评和不谅解,但是依然有很多专家学者支持这种方式作为现代中国人才教育培养的一部分.
从整体意义上来说,物理竞赛能够推动我国物理事业的整体发展.竞赛是竞争的本质,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这也是自然生存和生物进化的规律.物理竞赛就是对物理专业领域人才的选拔和推动进化的过程.推动的力量获得了进化,整个物理事业也就会随之进化,这也是我国物理事业追求国际先进的要求.
从个体意义上来说,物理竞赛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通常学校对参赛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特殊的、高强度的培养过程,他们要承受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压力.主要表现在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内容,更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更复杂的思维运作程序,更严格的教育要求等等.同时在心理方面,还要能够承受来自学校、老师、家长期望的压力.所以参加物理竞赛对于学生个体既是能力的提高,也是耐压能力的锻炼.
二、物理竞赛的主要过程
不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物理竞赛,主要包括理论命题和实验考查两大部分,其中理论命题所占比分更重.物理竞赛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考试时间特别长,通常为3到5个小时左右;考试内容特别难,有时参赛者普遍得分较低.例如199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理论竞赛的决赛,参赛者普遍只得三十分左右.在比赛的过程中,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对正处在长身体的中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理论考试又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程序,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决选出全国优秀学生.
三、物理竞赛的发展趋势
1.重视物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能力中一种较为高级的大脑活动,它是大脑内部各个区域运行的综合运用,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数字运算、推断、分析等.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学科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侧重认知,例如***治、地理、历史等文学科,有些则侧重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但是以前的物理理论竞
赛中,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现在则慢慢转向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2000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复赛中,有多道题目都表现出了这种趋势.要求学生通过对题目中描述的各种物质转化关系的理解,判断出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再如2011年的一道中学物理竞赛试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通过现象的描述引出“热电流”和“热电偶电路”的概念.然后给出一组电流大小和温差关系的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判断出产生热电流的条件,这就是较为典型的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
2.重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所谓基础性学科就是其本身没有太多的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需要,只是作为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这种基础作用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在房屋建筑等实际工程中,利用数学方法绘制建筑设计***、设计长宽高的比例以及计算材料的采购是否划算等等.在物理运用中也是如此.能量转换的计算,天体运动的计算,数量关系的转化等等,有些复杂的数据必须进行合理的转化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例如2012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的一道题目内容: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千米左右的轨道上飞行,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为90分钟,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那么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小时内可以见到几次日出.这是一道涉及航天飞行的题目,其中涉及的数据较为庞杂,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是对数学基础学科能力的考察.
3.重视知识在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科学产生于日常生活,科学产生的目的也是为社会生活而服务,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反应的就是科学的本质.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一个弊端、就是造成了书呆子的产生.为了避免书呆子的产生,现在的物理竞赛理论命题也趋向于更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观察,以及解决日常普通科技问题的创新办法.例如2008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初赛就有一道关于解决冬天冰雪状况的既经济又环保的方法.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何减少雪灾发生的程度,不仅是***府的职责,也是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竞赛是人中龙凤的选拔,不仅要求有全面的知识,更要具备高级的思维能力,对科学进行灵活的运用.我们生活在科技的世界,只有了解它才能如鱼得水,使生活变得更丰富.
结尾,留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讨论:“利用以下器材:量筒、天平、烧杯、溢水杯、清水和浓盐水,想一想怎么设计能够测定出一个鸡蛋的平均密度?”
高中物理竞赛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能力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面向物流行业实际需要的实践训练不足。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较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不能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也是学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但目前一些职业学院因为经费的问题,没有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设置和设施,没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只能让教师凭教科书给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结果培养的学生到企业连最基本的物流设备设施也不认识、不会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目前,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其课程结构,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类是以管理学科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是以计算机、运输学科为主的工程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学科的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这些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物流企业管理,采购与配送、运输管理等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导致有些学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偏经管类,而有些学校课程偏工科类,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来定。从而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物流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
(三)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没有定位。物流管理专业是要为社会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到底培养哪种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为哪些行业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不同行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些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来说比较具体,必须明确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体现出来。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大同小异,并没有清晰界定培养方向。
二、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参加竞赛,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问学生增多,师生交流的频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以赛带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参赛学生从竞赛要求出发,在每次参赛方案设计上,在竞标答辩的技巧上,都由学生***完成,设计时需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需要发扬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从而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主动钻研,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在完成大赛项目时对一些物流专业问题开始自己钻研,参赛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在***书馆借书查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专业老师,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使专业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总的来说通过竞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
(二)以赛带教,促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对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学科竞赛的相关知识点融入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 通过举办竞赛,老师在辅导、参评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教学效果反馈很好的途径,促进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设计能力及科研能力。
三、通过竞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实践证明,开展学科竞赛,能弥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是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科竞赛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以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基础,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科竞赛往“纵、横、深”三个方向发展,使之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创业就业服务提供支撑。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学科竞赛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与教学的结合度,与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广大老师更加重视学科竞赛,营造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良好氛围。完善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工作量的认定办法等制度,通过***策引导、考核激励和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辅导、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高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氛围。
总之,树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质量核心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由学科竞赛带动、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成为了展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学科竞赛的开展,为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竞赛篇7
1 引 言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形势下,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从2009年5月开始每年承办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大赛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引导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加快物流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培养。如何将物流专业技能竞赛作为物流专业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将技能大赛的成果应用到日常的物流教学中,使广大中职学生受益,应该是我们举办技能大赛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
几年来,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和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物流课程改革的尝试,不断探索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熟练的物流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信心,展现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大大提高物流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物流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的。我们通过分析近几年来中职物流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和技能竞赛对学生、老师们的影响,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结论。
2 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从2009年到2014年,北京市中职物流竞赛一共举行了6次,在此期间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也得到了飞跃发展,我们虚心向物流企业、兄弟学校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标。
21 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2009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届物流技能竞赛注重物流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比赛项目为仓库出入库的团体竞赛和叉车操作、搬运车操作单项竞赛,共有66人参加;201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技能竞赛题型比前一届有明显的改变,在原有基础的项目中加上了堆高车操作单项竞赛,以此来考查学生对仓库配套设施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共有39人参加,而且全国中职物流技能竞赛也在6月份天津举行,全国的物流技能竞赛项目仅为3人参加的仓库团体竞赛,主要考查学生物流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而此后从2011年至今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技能竞赛项目加上了理论考试的内容,分为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组织全体参赛学生都要参加仓储与配送物流应知应会测评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物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阶段再进行各自项目的技能比赛,占总成绩的80%,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技能掌握情况,还同时考验学生临场应变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值加起来的总分才是最后成绩,此次大赛共有89人参加,创历次技能竞赛人数之最,在全北京市职业学校进一步掀起了学技术、用技术、学技能、练技能的热潮。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选手不负众望,超水平发挥,在叉车操作和单证操作比赛都荣获一等奖,仓库团体赛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全国中职物流技能竞赛在天津举行,设置的项目依然为这三项目。由此可以看出,竞赛的项目由原来单一的会使用物流设备发展到今年的三个项目综合应用能力竞赛,对学生选手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学水平。
22 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通过物流竞赛的举办,我们认识到必须加强教研活动,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竞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无不蕴含着实习指导教师们的智慧与汗水,竞赛学生的成功,首先就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成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同样的,竞赛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存在的差距也部分地反映出教师指导水平的差异。时代在变,知识也在变,教师原有的知识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出技能竞赛题目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全面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把技能竞赛视为考核自己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
3 物流技能竞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促进作用
31 学生明确了目标,坚定了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逃课、上课睡觉、玩游戏、厌学、打架等现象非常严重。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多方面的,其根源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方面“底子薄、能力差”,学习上缺乏目标,而且普遍存有厌学情绪,相当于一部分的学生处于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而技能竞赛的大力开展和一系列优惠***策的出台,特别是身边竞赛优秀选手的激励作用,让他们重拾自信,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到一技之长,他们会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刻苦训练专业技能,坚定了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和技能,提高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32 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技能竞赛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际操作来激发学习求知欲和好胜心,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好名次,得到师生的好评,证实自己的实力,在平时学习中就会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刻苦训练专业技能,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训练专业技能很有乐趣,认真对待实训教学,技能水平大大提高。我班王鹏程同学是这届物流技能竞赛叉车比赛项目的选手,以前的他对理论学习非常不感兴趣,常常上课睡觉,开小差,后来在进行《装卸搬运》课上学习如何开叉车的操作,他对开叉车非常感兴趣,常常课上课下都在认真琢磨,理会操作要领,反复熟记操作流程,最后经过自己刻苦能力成为一名熟练操作叉车的好手,最后被选为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大赛选手,果然在北京市中职物流技能竞赛中不负众望获得了叉车操作单项比赛第一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他自己也很欣慰,看到自己的成绩他露出了舒心的笑脸。
33 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更是就业能力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更应当既关注学生的工作生存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技能竞赛是检验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完成一个与其职业职业教育层次相适应的一个完整的模拟工作任务。比赛的内容基本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全部内容,也是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必备技能。例如,在仓库团体赛项目中,任务是进行货品的出入库工作,考查参赛选手对在规定任务下的出入库能力和职业素养,包括订单录入正确性、出入库操作规范性、堆码的快速性、物流设施设备的正确操作性以及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安全、环保意识等,也就是考查参赛选手从订单录入到正确出库的综合技能。这个完整的过程,要求参赛选手不能有任务技能方面的疏漏,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质量。只有拥有了专业的综合技能,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管理意识,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有独特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职业价值。
34 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而且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微软公司副总裁凌大任博士曾强调:“对于事业发展,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十分重要”。职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其实践性比较强,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更多,这说明职业学校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技能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例如设置的仓库出入库团体赛,突出团队合作的理念,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技巧,相互尊敬、坦诚交流、大家就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实现团队目标,自觉地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并为此而积极努力。
4 技能竞赛对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41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某些错误的观念不仅是制约教学过程的改革,甚至是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成功经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理念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技能竞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这就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师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重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2 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不仅考核了参赛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是考核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职业学校的老师来说,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能教专业技能,没有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要培养出在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必然要求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包括理论水平都要到达较高层次。比如,指导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运用新教学手段的能力等。为此,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非常重视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多次聘请专家进行听评课、开设公开观摩课,通过教学教研鼓励教师们多思考、多分析、多向有经验的教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3 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没有技能水平较高的指导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来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要培养出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必然要求其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包括理论水平都要达到相对较高的层次。我们经常会听到:技能竞赛看是在“赛学生”,实际是在“赛老师”。这句话是说,在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中,技能竞赛不仅是参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武,更是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大比拼。凡教师具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和指导能力,学生的竞赛成绩也相当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有过硬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因此,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十分重视专业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例如: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强专业教师的外出参观培训,加强对实践技能教学的研究,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教师交流的平台,切实推动了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此外学校还从企业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直接参与技能实训的指导,有力保障了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几点启示
51 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专业技术、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技能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技能教学工作抓得实、抓得好,学生就业好、收入高,学校办学就蒸蒸日上。我们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强化技能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对新技术与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确保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使学校在较高的发展平台上高质量运行。举办物流技能竞赛,就是为了充分宣扬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2 以技能训练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
521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物流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都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如2010年全国中职组物流大赛――仓库出入库团体赛,就其竞赛内容而言,涵盖物流设备的合理使用、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仓库出入库流程以及良好的为客户服务的理念等。由此可见,物流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是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我们应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更新和优化课程设置。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在物流专业课改项目进行了《物流业务信息处理》、《仓储作业》、《装卸搬运专业》、《物流客户服务》、《运输作业》等十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讲义的编写,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进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达到培养适应时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522 改革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多是以往课堂进行理论教学为主,之后辅之以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验室教学,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最后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这种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使用人才。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比赛项目的设置上,以及在比赛评判标准的制定上,都有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的内容,各有侧重,并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今年的北京物流技能竞赛就是理论占总成绩的20%,实践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80%。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二者兼顾,将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形成“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局面。
523 加速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职业学校最缺乏的是“双师型”教师,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技能竞赛的举办,正式推动了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和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多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参观物流企业、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物流运作流程,了解最新的物流技术,参加物流技术培训,参加物流专业技能等级考核等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措施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操作锻炼的机会,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高中物理竞赛篇8
关键词:竞赛驱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教学方法
“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技术院校长期以来较为重视,在培养技术性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1]。其教学模式应用的直接效果是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2]。近些年,在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集体或分组实践是主要的形式,其教学效果难以控制。因此,传统的集体实习、以及讲多练少的教学模式与授课方式,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应用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激情。为此,将理工科大学生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教学相结合,协调开展与推进,对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3]。目前,在***、团中央、高校研究所及各学科专业协会等部门的主办下,不同级别和不同形式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各高校相关部门在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方面也呈现积极发展态势,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将竞赛训练与课程教学高度协调和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重,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和课程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协同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以中国矿业大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讨本课程在以竞赛为驱动力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实施“竞赛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探索和应用以竞赛为驱动力的课程教学方法[4],使课堂教学、上机实验与学科竞赛协同推进,建立“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教学氛围[5],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是,实施以“竞赛驱动”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通过参加竞赛,使教师了解一流学校该课程教学动向,调整“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清楚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二是,将专业比赛及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将竞赛训练与课程学***密结合。将学、练、赛与教融为一体,以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意识以及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缩小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差距。三是,通过探索“竞赛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能够使学生满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技能掌握的实际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创新[6]。四是,通过组织、指导竞赛,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提升相关课程教师团队的授课水平及专业素养,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7]。
二、“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现状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通常是本科生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8]。其课程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目前国内外反射地震数据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算法原理,深刻理解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含义,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能运用简单的地震处理软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预处理、数字滤波与反褶积、速度分析、动静校正、水平叠加和偏移成像。地震勘探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三个环节,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国内外地球物理学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大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均要求“数字信号处理”“弹性波动力学”及“地震勘探原理”等课程作为前期基础课,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各具特色。教学形式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该课程主要在石油、金属矿山和煤田系统高校地球物理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其中以石油系统高校教学质量最高,引领“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教学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煤田地球物理高技术人才,“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于四年级上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8学时、上机实验10学时。但长期以来,该门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重视度不够。对于在校本科生,对专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不够了解,学习主动性不足。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在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当有关。二是,上机实验教学环节学时有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欠缺。“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特征是数理基础要求高、理论性强、难度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资料处理能力。目前,课程设置的上机实验学时有限,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能力。三是,课程开设时间较晚,不利于实践教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第六学期末暑假生产实习内容要求到实习单位观摩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和练习实践,这需要一定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理论做铺垫,然而“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七学期,不利于提高生产实习效果,且四年级学生在第七学期面临考研或找工作等压力,课程学习难以全身心投入。
三、构建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模式
1.全面搭建竞赛平台对学习“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生,通过介绍和宣传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o-cietyofExplorationGeophysicists,SEG)的发展历史及贡献,鼓励他们申请SEG学生会员,从而享受免费***SEG***网站提供的如《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前缘》(TheLeadingEdge)等勘探地球物理领域最高级别杂志的文献资料,了解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尖端技术发展前沿方向。申报成立SEG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分会,建立大赛分赛区,为参加“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提供强有力的竞赛平台。“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以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为主,一个工区的地震数据最大可达几十GB,加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其数据大小甚至可达几TB,因此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此外,地震处理运算量非常大,要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必须要快。为此,建立可用于比赛训练的数据处理平台十分重要。利用校学科建设经费,购置了8节点计算机集群和大量工作站。在大赛赞助方的支持下,成功安装了比赛指定使用的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软件GeoEast,创建了大赛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地震数据处理实验室,为参赛学生搭建了良好的竞赛学习平台。2.精心组织学生竞赛组织地球物理专业学生的竞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依托“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学习,以地震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依据,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根据本科生在基础理论认识不深、动手能力不足、可自由支配时间不多的实际情况,鼓励通过“研究生+本科生”的混合组队方式报名参赛,开展协同训练。这种“一对一的帮带”组队方式,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参加竞赛得到锻炼并取得良好成效,从而对低年级学生产生较好的“辐射”引导作用,激励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形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参赛的良好循环模式。3.教学与竞赛协调发展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勘探大赛包含两大块内容:理论笔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合大赛笔试知识点,补充“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媒体材料,增加最新的地震数据处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讲解。不仅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接触到前沿知识,又为参加竞赛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大赛训练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融合。通过大赛训练,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弥补课程实践教学侧重理论验证性实验的不足。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边教、边学、边赛,在赛中教、在赛中学、在学中赛,将学与赛、赛与教密切结合,真正做到“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四、“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模式保障机制方案建设
1.过程保障机制(1)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具体内容与“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内容相互匹配,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形成与教学与竞赛的同步。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是以地震数据处理为内容的大型年度赛事,大赛环节包括笔试、资料处理和答辩,由初赛和决赛组成。(2)“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开设时间与大赛时间同步,有利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协同推进。新一轮地球物理专业培养方案将从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开设,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每年报名时间为3月初,初赛时间为5月中旬,决赛时间为8月下旬。(3)课程实验与大赛训练指导教师团队由研究所选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通过小组指导的形式,能够保障学生实践学习效果。(4)参加比赛发生的资料费和差旅费由优势学科建设等项目提供经费保障。2.奖励保障机制(1)学生奖励保障措施:对竞赛获奖学生,学校建立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在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评优等活动中予以优先考量。(2)教师奖励制度措施:对指导竞赛获得奖励的教师,院校均制定相关的教学绩效奖励***策和在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考量的***策。
五、初步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通过上述“竞赛驱动”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建设,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效。一是,在2016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中,中国矿业大学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作品奖2项。获奖学生明显对低年级学生具有榜样和鼓舞作用,使在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表现在出勤率大幅度提高、课堂氛围更加良好、实践环节学习愿望更加强烈、学生处理实际地震数据的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了协同开展和无缝对接。下一步将对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和竞赛锻炼三个环节进一步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胡明顺 董守华 刘志新 潘冬明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明鑫,卢丹萍,蔡欢欢.基于电子竞赛探索高职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3):152-154.
[2]解家欣.“竞赛式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86-87.
[3]李苏北.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74-177.
[4]顾文豪,齐元胜,赵世英.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科竞赛平台的辩证发展关系[J].大学教育,2013(3):19-20.
[5]杨昌洪,尹长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3):63.
[6]闻炳海,黎艳玲,何冰,等.计算机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6(7):99-100.
高中物理竞赛篇9
关键词: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促进作用;
1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物流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各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 物流技能竞赛
物流技能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为日后步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职业院校参与度较高的两项物流技能竞赛有以下两种:
2.1 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
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物流专业的比赛项目, 由教育厅主办, 主要有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职业技能测评和智慧物流作业方案实施三个赛段, 从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到模拟具体企业的实践, 全面考核参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 物流企业经营赛项
物流企业经营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 是由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组委会主办,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全面考核参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该赛项以沙盘软件为依托, 让学生模拟物流企业的运营, 通过小组对抗,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运作的认识, 同时提高学生在企业运营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意识。
3 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要求综合硬实力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当前, 物流行业人才缺口仍旧很大, 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3.1 专业知识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管理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 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物流人才需熟知物流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 如掌握货物的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配送管理等业务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并具备出入库方案设计与规划的能力;还需掌握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方法措施, 如:ABC库存管理法、7S现场管理法、JIT采购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MRP技术、节约里程法等方法的使用, 不断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同时还要拓展知识面, 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国际贸易中涉及的货运和海关事务, 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 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 最好能掌握一门外语。
3.2 实践技能
对物流行业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 企业每年的用人需求量巨大, 尤其缺乏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因此, 对于物流专业学生来说, 只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还需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
根据物流企业的运作情况, 物流人才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有:商品验收、货物上架、托盘堆码、拣货、货物包装、商品盘点、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规划、车辆装载的规划、物流系统操作、机械设备的使用、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内部布局、合同的签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异常情况的处理与应对、企业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与客户的沟通等等。
3.3 个人素质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日益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个人若想在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各项规定等。同时因为物流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 涉及的环节和人员众多, 所以也要求物流人才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协调配合各部门更好地完成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环节。
4 物流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4.1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将物流专业各项技能竞赛融会到日常的教学中, 围绕技能竞赛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 以竞技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竞赛中,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方案设计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还需要对所设计的方案实施, 如:商品验收、货位分配、上架堆码、装卸搬运、拣选、数据信息处理等。在物流企业经营赛项中, 学生分组模拟运营一家物流企业, 在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完成若干年的企业运营, 在运营中根据相关规则选择市场、人员、订单、仓库、办公室、车辆、运输线路等。这两项赛事不仅能巩固参赛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操熟练性;比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从业热情。
4.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物流专业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持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提高企业实践技能, 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指导物流技能竞赛, 教师能深入的了解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根据所了解的企业用人需求合理安排授课的内容, 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打破以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并安排学生体验相关岗位的实践活动。在指导物流技能竞赛的基础上, 教师日常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将有所改变, 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3 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
物流技能竞赛赛项模拟了企业的实际运作环节, 以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为依托, 再现了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将物流行业最新职业技能标准、物流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技能大赛内容及时整合融为一体, 并转化为教学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岗前培训期、降低成本, 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将以物流技能竞赛的项目为导向, 推动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工作岗位为依托的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
4.4 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
物流技能竞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技能竞赛的内容是以实际企业的运作为基础进行设计, 它的举行对于职业院校来讲, 有助于保障教学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同时学校的实训基地也能够更加贴合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与学习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企业来讲, 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吸纳优秀学生入职工作。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为了招揽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的开展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技能大赛的举行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
物流技能竞赛的技能要求代表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方向。职业院校通过准备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总结技能竞赛, 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进而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卫玉成.技能大赛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 2016 (28) .
[2]董自上, 褚新浩.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校企共育行业英才[J].职业, 2017 (30) .
高中物理竞赛篇10
关键词:专业技能竞赛;种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23-03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国种业的快速发展对种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高素质应用型特色人才支撑[1,2]。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原则。以“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为宗旨,不断建立完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效途径[3]。近几年来,我校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中成效突显,并积累了一些办赛经验。本文就我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促进种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他专业、院校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专业技能竞赛是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体现“研究实践+生产实践+课堂教学”三途并重、均衡发展的“三足鼎立”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4]。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方式具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磨炼意志、锻炼毅力、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应用实践能力等作用,对培养符合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特色人才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5,6]。
1.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内容既要符合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贴近种子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我国种子产业化工程的“五大系统、15个环节”又能涉及学科研究前沿。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在掌握好书本知识基础上多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交流,以增加知识积累。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种业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最新种业***策及信息、接触学科发展前沿等,不断开阔专业视野,让学习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自我升华”的桥梁。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操作联系起来,将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专业技能竞赛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兴趣感,进而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彻底转变“理论知识很枯燥,一心等着划重点,死记硬背过考试,三天不到全忘记”的应付式学习心理,真正将学以致用的思想植根于心,真正实现“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此外,专业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应用素质。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结合作等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鼓励种子专业及相关专业热爱种子科学的学生以团队形式积极参赛,共同完成竞赛任务。该方式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和心理素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田间玉米杂交”技能竞赛,就要求小组成员在掌握玉米杂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好授粉计划,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共同在单位时间内顺利完成单位小区玉米植株的授粉任务,避免出现果穗漏套、漏授、挂牌错误等生产实践问题。竞赛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更加理解师长平日教诲,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应用素质。
二、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竞赛内涵建设,形成良好赛制
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方法,也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实践教学形式。只有符合种子产业升级和专业技术应用创新实际,不断加强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内涵建设,形成良好赛制,不断提升竞赛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当今种业现代化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1.不断凝练竞赛特色,做好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种子专业是一门以技术应用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学科交叉性强、涉及领域广。在竞赛内容设计、方案实施、操作规程确定等方面应依据种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种业生产实际,并参考《ISTA规程》、《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作物种子加工操作技术规程》及相关种子领域权威书籍等,突出专业特点、淡化专业限制、营造良好专业技能竞赛氛围。充分利用好校内条件,挖掘社会资源,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承办专业技能竞赛。第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承办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以便相关项目顺利开展,如场地提供、设备支持等;第二,邀请种子行业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对竞赛情况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通过充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其今后顶岗实习、顺利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第五,以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之余辅以竞赛,强化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应用素质等。
2.不断进行竞赛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赛制。“公平规范、完善提高、与时俱进”是办好种子专业技能竞赛的经验总结。第一,组织形式上要坚持产学研合作。以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出种子专业特色,扎实准备竞赛工作;第二,赛组委要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服务周到、坚持标准、裁判公平、监督复查以保证赛事圆满,充分发挥其积极意义;第三,竞赛命题方式逐步由单纯实验操作转变为以解决种子生产实际应用问题为主的指导性命题,且呈多元化趋势;第四,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竞赛设置上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通过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到最后角逐,入选决赛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除一、二、三等奖外另设有鼓励奖和种子奖等。这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鼓舞。此外,还可考虑向学校申请或向企业拉赞助给获奖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五,实行参赛学分制。根据竞赛获得的名次等评分标准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第六,考虑各竞赛项目的拓展性、关联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形成完整的种子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体系;第七,及时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解决完善、积累经验,办出水准、办出特色,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改革。为了通过种子专业技能竞赛考察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竞赛指导老师主要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专业任课教师通过认真研究竞赛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发现学生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任课教师一方面需将竞赛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反馈到理论教学上予以解决,不断优化课程改革,强调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理论知识生动化、趣味化便于学生理解,如采用案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将竞赛项目要求、应用能力考核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应经常去种子生产一线及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多与种子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实践交流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始终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保持先进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以来,不断探索、优化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系列较为完善的种子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如单粒播种、种子活力快速检测、田间杂交授粉、种子加工工艺操作等。办赛以来,通过宣传、动员、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专业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实实在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形成了重交叉、学知识、比应用的良好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氛围。专业技能竞赛为学校、企业、社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形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优化专业技能竞赛内容,提高办赛水平和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竞赛活动规则,初步构建了以种子生产实际为根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了“农学梦――Best Seeds,Best Life”杯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品牌,充分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我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举办时间还较短,还有许多地方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但我们相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能够以制度化的形式坚持举办下去,并成为一种优良校园文化传承下去,望今后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
[2]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
[3]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内部发行)[Z].青岛农业大学,2012.
[4]江绪文,王建华.加强种子科学与技术发展,推进种子产业现代化进程[J].中国农学通报,2012.
[5]时侠清,张子学,舒英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4).
[6]彭晓楠,韩东.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