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篇1
【关键词】中考;物理;备考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在升学压力很大的当下,做好备考工作,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升学考试添砖加瓦,突显的十分重要,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教学环节的归纳再现和升华,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作为一名一线物理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中考物理备考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考试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由于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还十分注重考察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法的解体能力。
二、以本为本,抓住考点
1.突出基础
中考物理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7∶2∶1,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抓住重点、关注热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其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在复习中将以《物理课程标准》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 “透镜”、 “能量”、“电功率”、 “内能”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此外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深水探测等。
3.优化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加强记忆,理解提升,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练兵场,认清中考,决胜千里
中考年年考,年年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中心,联系近几年的中考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各种目标。并且要处理好学生与老师,课堂与课外,平时复习与模拟考试,课本与资料,一般知识与重点知识,课本知识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各种关系。
首先,处理好学生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过度紧张,让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增强自信,正确对待考试。
中考物理篇2
课标的主要层次有:了解,知道,理解,会。实验题在命制的过程中也会从这几个层次出发,按照7∶2∶1的比例,才能找到出题者的出题特点,教师应灵活地从不同角度挖掘每道实验题中的新信息。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总结出在日常上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捷径。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热学主要考查的实验有水沸腾实验和晶体熔化实验,这两个实验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是它们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和秒表,因此在《温度计》这一节,要让学生充分练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这方面丢分。总的来说就是分步练习,综合提升。第二是两个实验都需要绘制温度T与时间t的***象,***象也是比例中“1”的部分。初学时,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师此时应结合PPT呈现出***象的形成过程,将微观的数据形象化。
力学考查的主要实验是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与简单机械、动能及势能的转化和结合。摩擦力中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是,如何间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因此,在课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并应用多种方法来突破难点。实验题的知识点覆盖面很广,在热学、力学、光学、电学方面各会出现一道实验探究题。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收集大量中考真题进行研究。
光学考查的主要实验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有成像规律、性质、应用及简单的计算,这些主要是“7”与“2”的地方,“1”的地方会通过表格的形式出现。在这节课的讲授中,应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设计的表格要求规范、数据完整、单位齐全。
电学考查的主要是特殊方法测电功率、电阻实验,也是整套物理试卷中最有挑战的地方,考点有电路连接、数据处理、实验设计,因此在授课中要分化难点、多进行串并联电路识别、电表变换等专题训练、难点设置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上,应多收集新颖题型,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难度。
教法从实践中来,我坚信做个有心人,勤奋的人,才是优秀教师的根本。
中考物理篇3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本人在认真分析近几年各省市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研究《课程标准》,通读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使自己的复习能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依据,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最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题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定理等物理规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探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除了考核“控制变量法”外,也考核了“等效替代法”,如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的作用来替代;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等。
2.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
4.相关的物理学史。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埋头苦做习题,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阅读教材,在升学考试中造成不该有的失分而后悔莫及。
二、整理知识内容,归类掌握。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题型归类,掌握方法。
目前学生已做了大量的模拟考试题,许多学生仍然在题海中奋力拼搏,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触类旁通。本人认为当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和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核的分值在上升,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趋向实验探求设计的模型。因此,在复习中学生要加强训练。一般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探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五、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
1.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
2.动态、故障分析。
3.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
4.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
中考物理篇4
一、回归教材,全面夯实双基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试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上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考查,并且考查的方式和重点转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上。但初中物理知识点较多,容易混淆。为此,复习时,应以《考试说明》为向导,通读加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练习,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通过学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进而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
二、抓纲彰目,注重专题复习
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为此,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在打基础、抓重点的同时,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专项训练。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实验等几个大板块,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把各板块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学过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验”复习中,要熟悉课本中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使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特别是一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本阶段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三、查漏补缺,强化实战演练
这是中考复习最关键的阶段,我们认为中考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强化效果。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可以从侧面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四、熟悉题型,活用解题技法
目前,中考物理命题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作***题目、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六大类型。各类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运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项目的测查,在中考中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具备过硬的物理基础知识,又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都要掌握相应“特殊有效”的解题技法。比如,对计算型填空题,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可以采用特殊赋值法、比例性质法等求解,过程简单省时;选择题有答案,但需慧眼,可以采用差异排除法、极端假设法等求解,提高解题效率;计算题如果演算步骤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解题中用“依题意得”、“解之得”等语言包装,简化解题过程,“言”简“意”赅。其他题型同样可探索一些“偷工减料”的解题方法,使之在解题过程中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五、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中考物理篇5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 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 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今年年初,***要求各地***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中考物理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有效教学;方法
复习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将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条理化的梳理,此外,借助复习教学的实施来备战中考也是当前复习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而当下的初中物理复习之中依然存在着借助题海战术开展训练的情况。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乏,也很难获得高效的复习成效。那么,该如何开展初中物理的总复习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一双重目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简要论述。
一、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中考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考题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所以,深究考试题目的根本,笔者认为一定要抓住基础知识,要在夯实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
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教学之中首先就要扎实学生的知识体系,即夯实基础,并且搭建起知识的脉络体系才可以更好地调动所储备的知识。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立足基本从而更好地迎接总复习教学的其他几个环节。
而要在复习教学中夯实基础并且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知识点,分章分节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网络复习。这样才可以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不会遗落任何一个知识点。并且教师可以采取先章后册,先分册后总结的方式开展复习教学。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中进行复习教学,主要就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三个特征分别于发声体之家的关系
3.噪声的防治:噪声的等级及危害;噪声的控制方法
4.回声定位
5.声音的其他用途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细化的深入复习,再依次对其他章节开展教学,最后在八年级上册所有章节的复习完成后再一次将八年级上册的所有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和知识脉络体系的构建。
二、抓住弱点、突破难点
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网络式、地毯式的复习是为了扫除学生还存在的知识盲点,但是任何一门科目、任何一个知识的学习都必然会有难易之分,也会有重点与次重点的区别。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以及复习教学中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
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抓住弱点,突破难点”的方式实施复习教学。所谓抓住弱点就是抓住要抓住学生在复习之中还存在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复习教学,也就是要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依据学生的复习要求来进行深化的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复习进展情况一般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以学定复”。
例如:
1.定期的考核
2.师生交流
3.学生将自己复习中遇到的难题写下来交给老师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教师就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为下一步的复习教学指导方向。例如:
学生反应: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是指“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这个内涵理解不是很到位,特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的这一要求,教师就可以在下一步的复习教学中进行调整,给“牛顿第一定律”留下一定的时间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所谓“突破难点”则是指教师根据历年来的中考特点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并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划定哪些内容属于复习教学的难点。然后再进一步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训练或者是讲练结合力求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每一个难点知识点拿下。也争取让学生尽可能在复习之中就对这些知识的难点有一个了解并及时解决。
例如:在历来的考试之中,“力与运动”这个部分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就完全可以依据这一情况对“摩擦力、重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并且配合相关的习题:
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弱点,解决考点中的难点,并且赢取复习教学的胜利。
三、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考是一个综合考察,这便意味着这一场较量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考察,也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等其他能力的考察。
所以,笔者认为在复习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扎实程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减压,让学生以一个轻松地状态迎接复习教学的实施,也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教师则要注意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考场应试能力以及综合反应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获得复习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打赢中考物理复习这一仗从而赢得中考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居万喜.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年第8期
中考物理篇7
【关键词】目标要求夯实基础专题复习有效补救
初中物理中考的复习课,它没有新授课独特的神秘感、新奇感,课堂组织、气氛都不能按部就班完成。而对于阶段性的总结课、中考的总复习课却由于已经知道了相关知识点,丧失了猎奇欲,导致课堂效益明显下降,加之有些教师复习时常走两个极端:一是干脆抛开教科书,搞“题海战术”;二是直接把教科书看成“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研读《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指导依据,而教科书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展现及依托。因此在初中化学复习之前,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处理好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化学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收发自如。同时,教师还要研究《考试说明》,并将近三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可知道中考化学测试的发展方式和方向以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对照《考试说明》的内容和教材的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搞“偏、难、怪”试题,对《考试说明》不要求的内容――不复习、对《考试说明》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拓展、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二、制订复习计划,指导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复习开始前,我们应该精心制订复习计划。在制订的复习计划中,目标要求应该明确,可衡量,可达成,符合自身的实际,并且有时间限制。只有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样的计划才能有助于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在此建议将中考化学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轮复习: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立足于考纲,结合《复习指南》和教材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解消化这物理定义和公式,进行全面复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仍然是中考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要紧扣课本,进行“四清”――即清课本、清插***、清实验、清习题。做到彻底清理,学懂弄通。1.清课本。主要是学生自己清理现象、物理规律等,要让学生明确各章节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弄清各章节的物理内容体系(知识结构)、能力要求、重点难点,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2.清插***。物理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即物讲理”或“识物树理”。因此要求同学们对课本中的插***必须充分重视,掌握精髓,对课本中的每一张***和表格都要细心分析,弄懂意义。3.清实验。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认真研究,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做到“三会”――即会实验操作,会正确处理数据,会分析结论。对每一个实验,都要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减小误差。同时,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也要弄清其现象、过程和原理。4.清习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重新研究一遍(尤其对已做过的复习题、模拟题更加要重新分类研究),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拓展延伸,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提高试题的利用率和接替效率。
二轮复习: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化三归一,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将知识最终内化成能力。(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轮复习: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这里的试卷主要以各县市质检综合卷为主,让学生摸清中考方向,题型和考点,并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第三轮复习是总结与突破阶段,不但要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从厚变薄,还要让学生理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对知己进行大概的测试,从而自己不缺补漏。
三、精编练习,突破考点
在平时的复习中,若只通过讲解,学生是不可能理解和强化所学习知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针对考点,有针对性的精编一些练习试题供学生练习,一一突破中考考点。
四、注重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考物理篇8
关键词:中考;物理;探究题
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此,探究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设计试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考察的重点。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根据人们的生活认识,事物特点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例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答案:D。分析:问题提供的是人们认识的新生事物,让学生从表象中挖掘物理特征,要求学生能联系物理知识提出可探究问题,培养了探究能力。
二、根据实验课题,提出合理猜想,并选出可行的探究课题
例2: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左下***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猜想假设的能力,但要根据准确的物理知识和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猜想,不能违背科学道理。合理的猜想、假设是能否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是探究者进行探究的指南,为制订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方案奠定基础,为积累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实验信息提供依据。考查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提出猜想和假设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所起的是引导作用。
三、根据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例3:从商店买来一个电热毯,使用时有时感觉温度太高,想用一个开关和一个电阻把它改装为两档,使电热毯的单位时间发热量为原来的数值或为原来数值的一半,厂家说明书上只写着额定电压为220V,没有其他指标。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完成这项改装,要求:(1)画出电路***。(2)导出所用电阻大小的表达式。(3)指明安装时必须注意的问题。答案:(1)将电阻与电热毯串联,开关和电阻并联。(2)R=3R/7。(3)连接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6V,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所以在连接时应注意安全。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能否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力。
四、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例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结论一是一个示例,请分析以上数据,仿照结论一的四句话,把还能概括出的另一结论(结论二)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 ?摇。
答案: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长。
中考物理篇9
热点一:注重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
[例1]质量、速度、密度、惯性、功率、比热容、电功率这些物理量可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1)表示物质某种特性的物理量有:;
(2)表示物体本身属性的物理量有:;
(3)表示某方面的“快慢”的物理量有:。
(密度、比热容;质量、惯性;速度、功率、电功率)
[例2]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涉及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在下列物理研究实例中,所用方法相同,还有所用方法相同(选填序号)。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c.在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d.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e.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f.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g.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h.通过小磁针指向偏转,判定磁场的存在;i.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此为半开放习题:a、g、i控制变量;b、d物理模型;c、e等效替代;f、h转换法)
热点二: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等方法和对科学探究的各方面都十分重要,且应用广泛。因此有关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的命题,是近几届物理中考的热点。
[例3]某同学为了粗略测出排球击地时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地上铺一张纸,把球用水沾湿,然后用球击纸,在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湿迹,然后再将这张纸铺在台秤上,用力将球按在纸上,直至球与纸上的圆形湿迹完全重合,根据此时台秤的读数,计算出球击地的作用力。此同学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他在此实验中运用的方法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效替代)
[例4]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先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码,得到如表一所示的实验数据。
表一: 表二:
次数接触面压力测力计的读数1木板面1.5N0.2N2木板面3N0.4N3木板面4.5N0.6N
次数接触面压力测力计的读数4毛巾面1.5N0.5N5毛巾面3N1N6毛巾面4.5N1.5N 然后他将一条毛巾铺在木板上,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得到如表二所示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要求弹簧秤必须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就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其理论根据是:。
(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平衡力)
(2)数据分析与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4、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
c.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不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不同)
(3)该同学在得出上述实验结论后,又产生了新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如果他用实验来进行进一步探究,应再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若观察到,则可认定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反之则可能有关,还需深入研究。
(压(重)力和粗糙程度相同,底面积不同的木块;与压力和粗糙程度相同但接触面积不同的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相同)
热点三:“二期课改”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眼睛不能只盯着书本上的内容,还应关注了解社会最新的科技动态,与时俱进,在“学新”中“创新”。
[例5]某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一种名为“蹦极”的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系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上,从高空处往下跳。人在空中上下振荡,运动的幅度逐渐减小。此同学发现,不管这个人的运动幅度大小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为了证实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请你对他提出两种可行的建议:。
(向老师求教;到***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将小球拴在橡皮筋上,使之上下振动,用秒表测量在振幅不同时小球每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
[例6]美国“勇气”、“机遇”号火星车相继登陆火星,开始了人类对火星的零距离探测,以验证人们对于火星的种种猜测。我们也可以这样猜测:在初中学过的物理现象中,有些如果发生在火星上可能会和在地球上的不一样。比如:假如火星对其表面物体吸引作用的强弱与地球不同(即在火星上g≠9.8N/kg),那么物体在火星上所受重力就会与在地球上不同。请你根据所掌握的初中物理知识再做出两个猜测,说明假如在火星上的什么情况与地球不同时,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可能会与在地球上不同:。
中考物理篇10
看题要慢,注意题设条件的变异,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老解。审阅好关键词语及隐含条件,要注意在审题的同时画***分析(受力***、过程分析***、等效电路***、光路***等,如遇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题时,要能找出轨迹、找出圆心、找出半径),弄清物理过程后再着手做题,最好对题中描述的物理情景在脑中过一遍(特别是文字较长的题,注意括号内的内容。
二、先易后难,立足基本分
基本按题号去做,若答题受阻,计算量比较大的,绝对不能花过多时间,将能做部分做好,争取更多时间做其他容易做的题而更多得分,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它(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相对放松,更易发挥)。
选择题占48分,除个别题外,一般均为中低档题,必须有完整周全的解题思路,选三个选项及以上的要格外慎重,确实拿不准的选项宁可不选。(切不可经验从事,跳步易造成错误)
三、一丝不苟,每分必争
卷Ⅱ是人工阅卷,所以卷面字迹应端正、规范,作为填充题,数值、指数、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
对于作***题:函数***线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安培表内接和外接、变阻器接法、滑动变阻器滑动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到;遇到新类型的实验题,要善于审题、联想,特别是设计性实验要符合原理正确、安全、简洁、低耗、可行等原则。
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定要认真拿下计算题,另外最后一题争取前几步能得分,后几步能得分尽量得分,不能花过多时间在最后几步上,力求考清华北大的同学力争拿全分。
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的联想,进行推导,触类旁通;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试解,打开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应先分析其物理过程,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求解。对信息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获取有用信息,应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
物理量有单位,特别是通式后也应有单位(字母已包含单位的不应再写)。
答题时,原则上讲应快慢结合张弛有度,具体地讲,在审题时要慢、要多考虑一点,而书写时可适当快一些、简洁一些,重要地方、过程复杂之处要慢一些,而其余地方可适当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