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篇1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高中语文篇2
高考要从娃娃抓起,上高中的目的就是要上大学,若不上大学,上高中干什么?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共识。所以高中的每一节课都必须为高考服务,这就是高中语文与高考语文之争,且常常是教高中语文的,比不过教高考语文的,因为现实标准放在哪儿,只要学生高考成绩好,高考语文这碗饭,我吃定了!
高中语文就是三维目标,就是文学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文化的传承,是人格的塑造,是性情的熏陶,是精神空间的增长。
高考语文是知识点的落实,是题型的熟练,是高考真题的反复演练,最后是心理素质正常情况下的超长和正常的发挥。教师的工作就是把学生严格管起来,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让他们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只要教师本人足够严厉,学生足够认真踏实,最后的成绩也足够优异,其他的都无关紧要了。
而高中语文又全然不是这样,它应当且必然应当是这样的:即语言的语文、思想的语文、情感的语文和文化的语文。
一、语言的语文
语文姓“语”,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作为一门语言,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熟知语言的基本规则,并熟练使用语言的技巧,都要下足够的工夫。
学好高中语文,就必须在语言规律上下工夫。首先,汉语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言文曾经在两千多年间,作为书面文字,记载了本民族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信息,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白话文,但学好文言文即是了解语言的流变和发展,又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对于已经逝去了的语言形式 ——文言文,还是要下工夫的。其次,学好白话文,把话说正确,离不开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掌握语言规则,又离不开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不下工夫不行。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用语言学的理论去指导运用,熟悉一些技巧,并在交流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从字词开始,到语法修辞的掌握,进而明白判断与推理,有许多具体而系统的知识需要去掌握,这就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一大任务。
二、思想的语文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精确的思想是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的。学习语文,我们必然要语言文字去洞察语言背后的思想。庄子说“得意忘言”,知道了思想可以忽略语言的形式;巴金说“把心交给读者”,语言文字的背后,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真切思考。“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者们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文言文承载了太多的封建思想毒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定文化语言,这是该时代的文化思想在语言中的体现,如“公社”, “”, “超女”。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接受什么样的语言,往往形成一个人重要的文化印记和思想背景。
所以,认真的读书,有选择的读书,读好书,取精华,去糟粕,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分辨力,进而提高思想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又一大重要任务。
.三、情感的语文
青春是人生情感最丰富的年代。对生命的感受无限丰富却又苦于无法表达。青春的语言是相通的,正如人性是相通的一样。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语不足故咏歌。语言的花朵是诗歌,诗歌的生命是情感,丰富的情感与人性够成了文学的主要因素。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优美的语言常常是最真挚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语言之美,在于真实、真情。学习语文,离不开浸染于语言背后的情感。高中生处于青春如火的生命花季,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思想感情状态,渴望着理解,渴望着交流,却常常觉得孤独,觉得无助。借助诗意的语文,以广博的阅读,广交精神世界的朋友,在与大师的精神与情感交流中透析社会,洞察人生,不断增加自己的精神底蕴,铸就坚实的人生基础。
四、文化的语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铺就了五千年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遗传信息密码。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社会经历战乱与朝代更迭,却仍旧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着方块形的汉字。
学好汉字,进而汉语,才能更好的继承我们的文化,形成一种根植于心的素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进入文化的自由,并使这古老的文化继续开放灿烂的花朵。
具体的讲,高中语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努力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在记忆力最好的青春年华,努力背诵尽可能多的古典诗文,完成语言与文化的积淀;熟练使用工具书。这是高中语文学习入门的重要标志。尽可能挤时间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在多次练笔中提升自己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简单的讲,养成“一口普通话,一笔好字,一肚子诗词名句,一手好文章,一个勤查字典的好习惯”,高中语文的学习一定会在充实而快乐的过程中度过。
高中语文篇3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淡化处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语法,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课文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懂,语言题乱做。许多高中生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这也造成了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认识母语最基本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很有必要。现在高中语法教学的实际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统编,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因而高中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又脱离不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中学生了解自己母语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母语最基本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很有必要。我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加强:
1.教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语法体系
中学语文教师没必要像专家一样研究一些精深的语法问题,加上现在不要求学生掌握名词术语,却应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自圆其说。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运用具体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可以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法知识的渗透,包括语法术语、现象、规则等。比如,在散文教学中,分析重要语句时,可以进行语法的分析,再进行意义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文句。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高考考纲已经不要求单纯的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强化他们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教师要及时补充教学系统的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较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加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当然,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和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的关系,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可以以简单的框架式呈现,课时控制在三节左右比较合适。过少则不能完整地呈现系统,过多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承受能力。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现在进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应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集中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3.注意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长句很多,如果不作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近200字,其实只是一个单句,找出主干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作语法分析,学生就很难抓住要点,对一些复杂的复句和句群更要进行语法分析了。
4.语法知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高中语文篇4
[内容]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就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初步探索。
一、课堂朗读一一克服畏惧心理的好办法从93届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倍分学生在大众面的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害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课堂朗读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孝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
二、课堂内问答一一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是发挥性的口语练习。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五分钟讲话——指令性口语训练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五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学生们尽管读高中了,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五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题目,安排了“五分钟讲话”。
为了使学生重视,我按十分制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成绩中。
高中语文篇5
一、素材积累――挖掘课本中的人物事例作为作文的有力论据
1. 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经典事例。古今中外,文学名家数以万计。远至“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孔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受了宫刑也要发愤著《史记》的司马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近到“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手***”的闻一多,大难之后成大器的史铁生……每一位名家的人生经历,都有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事例。
2. 挖掘课本中的文学形象,使之成为自己作文的有力论据。名家的名篇里,活跃着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既有历史人物,也有虚拟的人物(如小说中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文章素材的绝好的来源。例如: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素材,就可用在写“人生”“幸福”等内容的文章上。
二、语言表达――挖掘课本中的名句、优美的文段
1. 引用诗词名句往往抒情性强,有深刻的哲理性。在文中恰当引用诗词名句,能使文章充满浓郁的诗意,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都可以巧妙穿插诗词名句,从而使文章文采斐然。如引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 仿用仿用即是仿优美文段来写句写段。它可以是句式、修辞、韵律、节奏等方面的仿写。高中课本中有不少文段非常优美,值得仿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和月色的三段;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等句子。
3. 化用化用他人语言不是简单重复,要建立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三、谋篇布局――挖掘借鉴课本中的篇章结构安排
1. 借鉴名家典范之作的谋篇布局、篇章结构
课本中有许多谋篇布局合理、篇章结构优美的典范之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议论文,鲁迅《拿来主义》先破后立,先批判“送去主义”,列举其表现,揭示其实质,指出其危害,然后正面提出“拿来”;《灯下漫笔》“直写事实,以小见大”的结构。
2. “故事新编”――化用意境、改写经典诗文内容
高中语文篇6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留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高效课堂实施
***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篇7
一、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务之。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教学的效果越好。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时效性。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仍是纸上谈兵,孤掌难鸣。
二、探索实施办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因此,我在几年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觉的学的轻松,而且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
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因此,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的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比如: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的,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学的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作文”,这是老师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堂课之后,人人都写的出好作文,你们愿不愿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希望。不仅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即使回答错误,我也会告诉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而且,我一再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
激趣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但又宝贵的教育经验,一些老师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教学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时,因作者表达感情非常到位,我这样“标新立异”,老师不讲,而让我们同学们做个小书评家,发挥他们的评论水平,给余秋雨先生的作品“评头论足”。这样学生兴趣大大增加,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不用老师口干舌燥,学生自能领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传达的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语文篇8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32开
国际刊号:1672-0490
国内刊号:21-1479/G
邮发代号:8-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高中语文篇9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能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因受到高考的影响,难免还停留在应试的误区上,但是我们欣慰的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人文教学的价值。高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基本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都应该受到正确的启迪。能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名篇名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佳作,是历代翘楚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这些高尚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高中教育阶段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呢?就是要让学生在全面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名作名篇中健全心智、净化灵魂、洞察和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与完善。
要实现这些目的,首先,作为教师来说,要更新语文教学的观念,在教学中将人文精神的渗透放在突出位置。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占据主导作用,作为具体的实施者的角色要求自己,转变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片面强调提升语文工具性应用能力,将人文渗透灌输与课堂内外,这是人文教育得以实施的首要条件。
其次就是要调整语文课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点,利用教材中颇耐咀嚼、经久弥醇的作品的审美意蕴,达到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体验为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习。
最后要注意语文课堂的延伸,在更大范围内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各类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蔡玲.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误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
高中语文篇10
高三以来,你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讨论,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面对得与失,从不或喜或悲,而能从容面对,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经过不断的磨练,思想上更加成熟、懂事,你责任心很强能认真完成好老师交给你的每一件任务。你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你是大家值得信任的朋友。你非常热心,能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拼搏进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待人真挚,热情活泼,在学习上能静静地***思考。思想见解颇为独到,认真完成作业,勤勉努力并且有较强的上进心。但与此同时,还缺乏自信心。希望在以后日子里,能够坚定自己的步伐,勇往直前。
为人谦虚,话语不多,进入高三以来文综课堂上积极发言,成绩优秀;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与老师及时沟通,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挖掘潜力,开拓进娶热情务实迎接挑战。
诚实、热情、有礼貌是你的优点。更为可贵的是,劳动中你从来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做得是那样井井有条。运动会上有你矫健的身影,校艺术节上有你幽默的小品,班级主题班会有你娓娓道来的旁白。如果你能在学习上多用心,认真做每一次的作业,及时改错,不断努力,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你有信心吗?
从你彬彬有礼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从你积极肯学的学习态度上,我知道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课上,你思维敏捷,积极回答问题,受到了任课老师的好评;课下,你爱好广泛,勤学好钻。你是咱们班的运动健将,跑道上总能看见你矫健的身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凭借你的努力付出,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积极乐观,为人憨厚,学习认真刻苦,能主动思考,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尊敬师长,勤思好问,乐于助人,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和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在新的学年里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
你朴实善良,进入高三以来,心理上成熟了许多,也懂事了许多,为人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集体活动总是积极参与,乐于助人。在文科班的学习中,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凸显了语数外三大科的优势,成绩明显大幅度提升。希望今后学习知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你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端正的学习态度。sk状元榜争夺赛上,你博古通今,层层闯关,让同学十分信服。你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高二阶段学习稳定,成绩优良。你最大的特长是写作,平时能广泛阅读课外书,文笔优美,使人看了惊叹。看到你的成长我很高兴,这一年里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已有作品公开发表了,可喜可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团结同学,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平时幽默风趣,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富有礼貌,是一个有较高素质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