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歌曲篇1
网络歌曲欣赏、评价环境开放性是其发展的推动力
虽然电波载体(广播等)、多种现代电子产品如MP3等载体的出现让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但人们对音乐的选择范围有着诸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无主动性,更谈不到互动.而网络的产生使音乐通过复制、再现等以强劲的势头走进人们视野与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喜爱.且网络歌曲的创作、表演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创作音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把自己的歌声,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歌曲的影子.而且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体几乎涉及男女老少,其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音乐网站点评、网络歌曲点击率等途径参与网络歌曲的评论,它一方面使音乐平易近人的同时,也使民间草根音乐人的梦想也可以瞬间变为现实,甚至决定了一个歌手成功甚至网络商家的的成败.2009年《如果分开也是一种爱》是该年点击率最高一首歌曲,成就了歌手和商家的梦想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欣赏、评价环境有力推进网络歌曲的发展.
网络歌曲新形式满足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性需要
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需要网络歌曲新形式.当代中国虽没有进入后工业社会,但也打上后工业社会深深地印记.[2]人们在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的幸福与快乐,娱乐经济便由此应运而生.
(1)网络歌曲的社会特质满足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感情需求.人类步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电子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快捷化,网络更加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是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由家庭和工作原有群体,出现了社会关系零碎化趋势,人际关系疏离,网络却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情感世界和交流的平台,虚拟的网络就成了人们相识、交流、情感宣泄和表达的渠道;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日渐稀少的今天,网络歌曲创作者创作网络歌曲,无非是想通过网络这样一种大众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满足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需求.
(2)网络歌曲自身特征满足当代社会音乐需求.听众的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决定了哪一种音乐形式的流行,从我国现有网络歌曲整体水平上看,网络歌曲以直白、通俗易懂的词汇、旋律线条简单,,演唱技巧要求不高以及接近生活题材的歌曲内容.深受网民的喜爱,如《爱情买卖》、《套马的汉子》现在非常流行等,这说明了网络歌曲审美趣味的大众化,流行平民化.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快餐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网络歌曲形成自身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大众宣泄情感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具体表现为:①时尚性.网络歌曲因创作者身份不同,在其发展逐渐形成非常鲜明时尚的个性,或抒情或摇滚或说唱,风格各异,当某首网络歌曲一旦在城镇中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时,它就牵引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在一波又一波地深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把该曲的传唱做为一种时尚来追求.[3]②流传性.网络歌曲流传性强.网络歌曲依靠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从歌曲的到***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而且互联网上浏览的人数遍布世界各地,信息接受广泛而频繁,这大大提高了网络歌曲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如两只蝴蝶、东北人都是活***最早就是通过网络载体而广泛流传的.③通俗性.网络歌曲因其歌词的方言性、旋律简易上口、一曲多用、题材民众性、音乐结构不复杂,演唱技巧难度不高,便于记忆,容易上口等,使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在题材内容上看,大多反映着百姓社会生活多层面,或是诉说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或是体现到民情民愿,也展现社会的世俗风情以及时代的特征.网络歌曲诸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的审美观,也为民间音乐人提供了一次平等机会,通过网络传播,不需经过唱片公司、经纪人、音乐人等,通过网络成就草根歌者的梦想.杨臣刚就是通过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曲实现了自己最初的音乐梦想.[3]④娱乐性.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美感,具有娱乐.专业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主要是他娱性的,更为强调的是艺术的舞台化、审美化展现,从而取悦于欣赏者.而网络歌曲不仅具有他娱功能以外,还更有自娱,常常是网友的自我排遣,自娱自乐的一种音乐方式,如自己所唱的歌曲录音制作的手机铃声自我娱乐.
网络歌曲篇2
【关键词】网络歌曲 恶俗化 审美观
2007年10月19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举办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座谈会。傅庚辰、徐沛东、阎肃、谷建芬等音乐界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痛批了以《那一夜》、《大连站》、《狼爱上羊》、《老鼠爱大米》等为代表的网络歌曲低俗化现象,同时,以阎肃等为代表的在京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发起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此举一经报道,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其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两种主要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其实,对网络歌曲的批评已不鲜见,例如:在此事件之前,某网站便已经评出了十大网络恶俗歌曲,《两只蝴蝶》、《不怕不怕》、《冲动的惩罚》、《芙蓉姐夫》、《一万个理由》等一些街知巷闻的网络歌曲均榜上有名。只不过此前是民间对于网络歌曲的批评,中国音协的表态应是***首度发表对网络歌曲的看法。
究竟如何看待音协此举?如何看待网络歌曲这一文化现象?以下,笔者欲就这些问题略陈一下个人之陋见:
一、理性看待网络歌曲
“网络流行歌曲是一种由网络原创的,借助flash的制作技术,反映青年人生活、思想、心境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歌曲,往往伴随着幽默、调侃、讽刺的意味。”[1](p72)如何看待网络歌曲的出现呢?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音乐文化也在相应的发生着变化。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悄然兴起,传媒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音乐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唱片、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音乐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更加迅速地传播。在这种变化之下,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化――网络音乐便搭乘着互联网这辆顺风车应运而生并迅速地崛起。应当说,网络歌曲的出现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是经济、社会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主要是青年人,是当今青年价值观的反映。另外,这类歌曲符合大众求新、求变的审美心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出现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网络歌曲的存在与发展既是不争的事实,那就决不能任意挥舞着“抵制”的大棒呵斥它们。勿庸置疑,由于制作网络歌曲的门槛颇低,无需经过传统唱片业繁琐而又复杂的流程,互联网又能为网络歌曲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播途径,无需费尽气力进行宣传、包装,任何人通过网络都有成功的可能。再加上存在着青年群体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使得许多喜欢音乐而又梦想成名的年轻人陆续加入到网络音乐的创作、演唱大***中来。短短几年时间,便有大量的网络歌曲充斥着互联网,庞龙、香香、杨成刚、刀郎等网络歌手一夜成名,受欢迎程度甚至比当红的流行歌手有过之而无不及。走红的网络歌手逐渐由幕后走到台前,受邀参加各种商业活动,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可谓名利双收。然而,应当注意的是,网络歌曲繁荣的背后确实存在着隐忧,主要表现为歌曲水准的参差不齐以及低俗、恶俗网络歌曲的存在。歌曲创作者缺乏专业作曲知识,这也成为网络歌曲在创作质量上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纵观形形的网络歌曲,其中确实有少数作品存在着恶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歌词中充斥着痞话、脏话甚至谩骂,比如《大连站》这首歌曲,便以粗俗的语言描述着当今社会的黑暗面,令听者很是震惊:“都市十二点后的霓虹夜幕,下有一群诱人的性感尤物和一些雄性的野蛮牲畜,在迷幻的pub里面群魔乱舞。他(她)彼此都在寻找一个目标,去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将歌曲作为反映社会黑暗面的镜子这一创作手法在近代音乐历史上早有成功的先例,早在上世纪40年代,统治区就流传着《茶馆小调》、《五块钱》、《你这个坏东西》等一批揭露、讽刺性歌曲,这些歌曲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国统区种种丑恶现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另外,由陈歌辛作曲、裘子野作词的《三轮车上的小姐》也是一首讽刺旧社会丑恶景态的歌曲,“音乐活泼幽默,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是流行歌曲中难得的一首讽刺歌曲。”[2](p122)因而,网络歌曲也可以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但应讲究揭露、批判的方式,语言的文明是歌词创作的最基本要求,粗俗的语言是要不得的。《大连站》这类歌曲的出现与流行的确是一种文化的倒退。由上可见,评价网络歌曲,切不可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歌曲自身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将网络歌曲划分为三类:通俗、低俗以及恶俗。通俗的网络歌曲就如流行歌曲一样,应当鼓励其存在与发展,低俗和恶俗的网络歌曲则应当坚决予以抵制。那么,究竟如何明确通俗、低俗和恶俗网络歌曲的概念呢?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认为:“恶俗有三个标准,一个是内容侵犯他人的利益;一个是它侵犯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一个是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认为:“音乐和许多艺术种类一样,标准是很有弹性的,不像竞技类项目。标准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受众需要及认同,不突破人类文明底线和社会伦理道德标准,这样的作品就不算恶俗。此外,区分这个标准的权力应该归所有受众、广大草根网友。”其实,一个音乐作品,单单一首旋律,而没有歌词,谁也无法给歌曲下定论,说它恶俗或是健康。歌曲的恶俗与否,跟歌曲的旋律并无关联,主要取决于歌词的内容,因而,可以说歌词是判断网络歌曲恶俗与否的唯一标准。试想,如果按照上述黄澄清与徐沛东各自对恶俗网络歌曲界定之标准来衡量网络歌曲,仔细地研读歌词,那么,又有多少网络歌曲符合低俗、恶俗之标准呢?目前看来,仅仅少数歌曲犯了戒,大多数网络歌曲还是内容健康的,可以列在通俗的标准之内。以笔者之愚见,即便有了统一的划分标准,同一首网络歌曲究竟属于低俗、通俗还是恶俗不见得就都能获得一致看法。就拿那些被音协在座谈会上点名批评的网络歌曲来说,其中某些着实属于低俗、恶俗之流,但也并不乏通俗之作。象《不怕不怕》、《老鼠爱大米》以及《喜唰唰》这些受到青少年群体广泛喜爱的网络歌曲,它们的歌词尽管可以用“俗“甚至”俗不可耐“来形容,但优美的旋律确实为歌曲增色不少。音协作曲家批评《不怕不怕》、《嘻唰唰》语无伦次、废话连篇尽管有其合理之处,然而,由专业作曲家作曲、经由唱片公司包装推出的流行歌曲与网络歌曲的不同之处,恰恰在于歌词。网络歌曲就如一场全民参与的大联欢,平民化、娱乐性是网络歌曲最为重要的属性。同是以爱情主题作为创作的中心内容,较之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更真实、更直接的反应了青年群体的爱情观,是他们感情生活的生动描摹。歌词的过渡口语化、语言的幽默性是正是其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群体的反映,也是其成功的重要砝码。失却了这些语言特点,网络歌曲的独特个性似乎难以彰显出来。富于文采的歌词确实能令听者赏心悦目,崇好“雅”的人们自然会接受之,而反对将歌词 “俗”化。但随着生活节奏的紧张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态也日益浮躁。青少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都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来欣赏“雅”,反而将目光探向“俗”。而网络歌曲的出现,似乎使得歌词日益朝着“俗”的方向发展,恰好迎合了青少年群体的审美趣味。值得一提的是,“俗文化”的特征不仅仅体现在网络歌曲领域,在其它文化领域也不难嗅到浓浓的俗文化的气息。例如:前段时间在多个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便以其特有的幽默而备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笔者不禁心生问号,既然这种“俗文化”趋势已经难以扭转,那么,在对网络歌曲歌词的要求上是否应当如音协的音乐家们那样严格呢?还是应当顺应网络歌曲俗文化的潮流,对歌词持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想必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网络歌曲存在着低俗、恶俗化现象,相信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其实,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回顾历史,便会发现,其实这种现象自流行歌曲诞生以来便时有发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刚起步之时,黎锦晖有一些作品因种种原因存在着粗制滥造现象,格调不高;九十年代初,当内地流行歌坛如火如荼之际,少数作品(如《纤夫的爱》)似乎也脱不了低俗之嫌。当今的流行乐坛,难道就没有少数歌曲存在低俗化现象?个别MTV音乐录影带因内容之“大胆”,表达爱情主题之“露骨”,不也屡屡遭到禁播?因此,只要是出现低俗、恶俗化的音乐现象,不管是哪个领域,都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不应单单只将抵制的炮筒对准网络音乐。恶俗网络歌曲并非凭空而降,社会风气的日益恶化是其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当今社会,存在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为恶俗网络歌曲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再加上有些人利欲熏心,只顾追名逐利而不惜超越道德底线,创作恶俗的网络歌曲,污染了乐坛空气,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网络歌曲遭至***批判的原因
缘何中国音协要动用***话语权来对网络歌曲进行批判呢?面对网络歌曲这一由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催生的新事物,中国音协对其发出的诘难,从本质上讲,是不同审美观念之间的冲突。中国音协的音乐家们,都是经过了专业的音乐理论学习,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同普通大众在音乐的审美观念上自然存在着隔膜。因而,在面对网络歌曲时,音乐家们会从他们的审美角度出发做出评价,以专业化的审美目光审视当下的网络歌曲,例如:比较重视歌词的创作是否有内涵,歌曲的创作技法如何等等。而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体主要是社会上的普通青年人,这一群体追求新奇、刺激、时尚的事物,且较容易接纳新事物,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在音乐的众多功能当中,娱乐性无疑是他们最为崇尚的功能,好听、通俗易懂的网络歌曲往往就能吸引他们。《喜唰唰》、《不怕不怕》、《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有着琅琅上口的旋律,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恰好迎合了青年的审美取向,在他们中间影响较大、流传广泛。由此看来,专业音乐人和网络歌曲的主要受众群青年群体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他们对网络歌曲存在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从事网络歌曲创作的人,大都如普通人一样,较少具备甚至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以作曲家的专业眼光去衡量网络歌曲,自然存在诸多问题,网络歌曲遭到专业音乐家们的“炮轰”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回顾一下中国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新生事物在其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遭到“异样目光”的看待。历史上因为审美观念的差异而诱发的批判现象屡见不鲜。春秋时期的“郑卫之音”被统治者斥为“***声”;近代音乐家黎锦晖的时代曲《毛毛雨》、《桃花江》等,自问世以来便伴随着争议与批判,他本人也长期被扣上“黄色音乐鼻祖”的帽子;陈歌辛、黎锦光等作曲家创作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夜来香》等,在特定年代被列为“黄色歌曲”,作曲家本人也被这些所谓的“黄色歌曲”牵连,人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上世纪70年代末,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苏小明演唱的《***港之夜》,也因演唱者对传统唱法的颠覆而受到多方责难;邓丽君的歌曲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曾被***称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而一度被禁唱。以上种种现象,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如今我们再来环顾一下这些曾饱受争议与批评的歌手、作曲家与作品,便会发现历史总是公平的,那些曾经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歌曲并没有被岁月的流水冲刷掉,它们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毛毛雨》、《玫瑰玫瑰我爱你》、《夜来香》、《乡恋》等老歌无疑已被奉为经典,而黎锦晖、陈歌辛、黎锦光、邓丽君等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一笔的作曲家与歌手虽早已仙逝,他们的名字却永远载入史册,为后人所怀念。由此看来,散发着“另类”气息的网络歌曲遭至中国音协的抨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网络歌曲的好与坏,通俗与恶俗,以及能否冲破时空的界限而长久流传下去,决定权其实一直掌握在大众的手中。
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流行音乐的创作目前的确不尽如人意,优秀的流行歌曲新作少之又少,能在大众中产生影响的作品更是匮乏。网络歌曲的兴起无疑对唱片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挤压了本就不景气的唱片业的生存空间,青年对网络歌曲的推崇以及对网络歌手的喜爱也对从事流行音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及歌手们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压力,流行乐坛本来就是极为残酷,流行歌星们之间的竞争本已十分激烈,许多歌手只是昙花一现,大量歌曲仅能维持短暂的艺术生命,便很快被淘汰。半路又杀出了网络歌手这批新***,他们携带着大量网络歌曲似乎在向流行歌曲发出挑战,相比较而言,专业词曲作家们在流行歌曲的创作方面似乎冷清许多,让人更感觉到网络歌曲的来势汹汹。由此看来,网络歌曲遭到责难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著名歌手杨坤曾经炮轰网络歌曲,将如今大行其道的网络歌手,称为扰乱歌坛的异类。
三、如何遏制网络歌曲恶俗化的现象
对待网络歌曲的恶俗化现象,运用强制性手段进行打压是不现实的,毕竟网络四通八达,很难完全杜绝它们的出现及流传。听众有他们自己的喜好,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欣赏口味去选择各自喜欢的音乐,哪首网络歌曲能够得到广泛的流传,产生较大影响,哪首属于低俗、恶俗歌曲而遭到他们的抵制,这都要由听众决定,当然***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可以就网络音乐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呼吁引起大众的注意。以笔者之浅见,要想有效遏制网络歌曲恶俗化的现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词曲作家也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的题材、灵感。良好的社会风气无疑有助于健康音乐作品的诞生,反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感染”之下,低俗、恶俗网络歌曲的出现自然避免不了。可见,恶俗网络歌曲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社会大环境之影响。因而,***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良社会风气,尽量为词曲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歌曲恶俗化问题的途径。
其次,对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体加强引导实乃刻不容缓。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好奇、标新立异,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而易受不良事物的影响。再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也愈渐增大,青少年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娱乐方式释放积存在心中的压力,网络歌曲便成为有效途径之一,有些充斥着不文明话语甚至漫骂的歌曲,在某些青少年看来或许正是一种发泄的工具,并不去考虑其中的危害。有种观点认为:网络歌曲来得快,去得也快,谈不上对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却认为:尽管网络歌曲也是一种快餐文化,也在频繁的“更新换代”,但是如果对不良歌曲不闻不问,任由其存在与传播,那么这种歌曲会不断地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冲击,日积月累,其害不容忽视。不良网络歌曲有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应当引导青少年认清它们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这类歌曲,以便可以从消费群这一环节切断不良网络歌曲生存的依托。如果大家都对这类歌曲避之、远之,那么它们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种现象值得专业词曲家们反思,那就是现今适合少年儿童的歌曲创作严重的滞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媒体大都以获取丰厚的商业利润为目标,制作的电视剧、电影、唱片等大都以满足成年人需要为目标,在这种境况之下,少年儿童群体往往会向并不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电视节目、歌曲靠拢,去接受那些本不适合他们的东西,于是,少年儿童接受网络歌曲已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
再次,目前正值网络歌曲的创作“红红火火”而专业流行歌曲的创作陷入尴尬局面之时,音协此次举动,不免让人感觉音协有利用行***手段打压网络歌曲,以巩固流行歌曲的地位之嫌。与其遭来众多非议,还不如正视流行歌曲创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多创作高质量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受大众欢迎的流行歌曲,“用音乐说话”, “用实力说话”,让大众选择,以这种方式同网络歌曲展开良性竞争无疑是最令人心服口服的。俗话说:“有竞争才有提高”,通过竞争,不仅能使专业流行歌曲的创作得到提高,亦能提高网络歌曲的创作水准,使广大听众欣赏到更多高质量的歌曲,这对双方的发展均有益处。
网络歌曲的发展自有其特定的轨迹,今后它的发展如何,历史自会告知我们答案。
注释:
[1] 项国雄、黄璜.《从网络流行歌曲看网络对青年文化价值的传递》.《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12卷第2期
网络歌曲篇3
《东北人都是活***》让网络歌曲走进了公众的音乐视野,与传统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似乎奠定了网络音乐“俗”的本性。然而近两年来,网络歌曲俗得有些离谱了,有些甚至低俗、恶俗。
***言秽语、宣传***,辱骂攻击、歪唱恶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佶屈聱牙、语无伦次,东拼西凑、废话连篇,哗众取宠、庸俗无聊被归纳为恶俗网络歌曲的六大特点。联系起某网站评出的《那一夜》等“十大恶俗网络歌曲”,不难发现网络歌曲所受的质疑,首先是低俗恶搞,很多经典歌曲的歌词被随意篡改,语言直白、内容低俗,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品质。
为什么如此低俗恶搞的音乐得以广泛流传?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歌曲进行分析解读。
滋生的背景及特点
1.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传统媒体中,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每天能够播出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只能从无限的信息中选取十分有限的内容加以传播。据统计,美联社只能将所收到信息的70%给新闻机构,而新闻机构只能将所得信息的2%传诸受众。①
网络传播则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上的局限性,网络上所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无限量地装入网络中,所以在几大媒体中,只有网络的信息传播称得上是广泛的、海量的。
这种特点给网络歌曲的恶俗化提供了可供生存的一席之地,网络歌曲由于创作者自身的局限以及制作设备的简陋,与正规的流行音乐相比,显得粗糙草率,艺术价值不高,但仍然生存下来,这与网络媒体传播内容的广泛性是密不可分的。
2.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的主体都是高度组织化的新闻机构,存在着相对单一的状态,但是网络推行平民化的色彩,它是一种拒绝权威的媒介,处在网络终端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网络最令人激动的地方,莫过于个人获取、发出信息的自由性和交流的互动性。网络成为言论的“自由市场”,网络使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时代宣告结束了。②网络使传播者和受众都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成为驾驭信息的主人,传播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传播自己的意见,接受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进行信息接收。任何人都可以传播,但不是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情趣,歌曲创作者缺乏专业作曲知识,这是网络歌曲恶俗化的根源。综观形形色色的网络歌曲,其中确实有少数作品存在着恶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歌词中充斥着痞话、脏话甚至谩骂,比如《大连站》这首歌曲,便以粗俗的语言描述着当今社会的黑暗面,令听者很是震惊:“都市12点后的霓虹夜幕下,有一群诱人的性感尤物和一些雄性的野蛮牲畜,在迷幻的Pub里面群魔乱舞。他(她)彼此都在寻找一个目标,去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这样恶俗的歌曲在当今社会的流行,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是不可能实现的。
3.传播主体的匿名性
网络传播与以往传播方式的最大不同是,它使匿名传播成了一种常态。
相对传统媒介,网络传播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可以知道其他人的真正面貌――他们是男性还是女性,或者生活在哪里。”③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也说过,在网络空间里,我们不再是“人”,而是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电脑屏幕上的信息。④
传播者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孤独地存在,使他脱离了社会现实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他(她)由生活的“前台”退入了“后台”,他(她)不必在意形象管理,也暂时摆脱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的束缚,率性而为。于是,网络成了一个道德和责任的真空,成了网民情绪发泄的自由隐蔽角落。没有他律,也没有自律,网络传播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演化成一种文化的畸形和社会的病态。
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机制
纽曼在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个人差异的存在,也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诞生会对这个理论形成颠覆性的打击。
在传统的媒介社会里,如果一个受众想要反对某一项主流议题,常常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在反对某个议题之前,他就必须考虑与之相伴的风险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沉默的螺旋”得以产生的基础。网络上的情况则完全不是这样。网络上的意见发表者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传播都是非当面性的。在匿名传播的状态下,多数人的行为都大胆得多,用不着考虑自己的反对意见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匿名传播意味着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社会角色相剥离,传播者可以不对传播内容负责。
由此可见,“沉默的螺旋”是建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基础之上的传播效果模式。然而,一旦进入信息无限丰富、受众可以匿名、互动性又非常强的网络社会,“沉默的螺旋”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网络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亚文化”。它更多地强调感官的刺激功能、娱乐功能,淡化了***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网络音乐的产生本身就是对“沉默的螺旋”的解构和颠覆,它表明了另一种艺术标准的产生,它解构了单一的艺术价值尺度,消解了艺术精英的权威性。
网络歌曲创作者的素质的良莠不齐,使一部分网络歌曲陷入了“恶俗”的尴尬境地。近几年,已经有不少流行歌曲屡屡被网友指为低俗无聊。《老婆老婆我爱你》、《老公老公我爱你》、《我是你老公》、《狼爱上羊》、《那一夜》等广泛流行的歌曲,都曾被批评为低级趣味。
反思
对成年人而言,恶俗化网络歌曲可能是生活或思想的调剂或者是一笑了之的点缀,大多作为一种谈资或娱乐,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而言,其影响和危害就严重多了。青少年是网络歌曲的庞大消费群,由于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恶俗歌曲不仅会消减他们的音乐素养,还很可能毒害他们的心灵。
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好奇、标新立异,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易受不良事物的影响。再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也愈渐增大,青少年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娱乐方式释放积存在心中的压力,网络歌曲便成为有效途径之一。
恶俗化网络歌曲大行其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网络流行歌曲才是主要的原因,相信随着网络平台的规范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恶俗化的网络歌曲终将走向没落。
注释:
①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4 月第2版,第44页
②李河:《得乐园・失乐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网络歌曲篇4
网络歌曲的兴起与发展是近十年来中国流行乐坛亮点,也是大众音乐生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网络歌曲与传统流行歌曲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数字原住民成为音乐创作传播的主体。所谓数字原住民,就是特指出生以来就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之下,对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好领悟力和学习驾驭能力的一代人,数字化生存(包括数字化阅读、数字化视听)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随着数字时代各类音乐信息爆炸式增长和全媒体超时空传播,去中心化、颠覆权威、崇尚个性、娱乐至上成为数字原住民时代音乐文化的新特征,而过去那种单向传输、被动植入、教化为先式的传统音乐文化日渐式微。数字原住民在音乐生活、音乐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如自主性与自由性、多元性与多样性、小众化与分众化、互动性与参与性、多任务性与娱乐性、超链接超便捷等,并由此而将网络歌曲作为他们首选的音乐样式。网络歌曲作为数字时代的衍生品,其多样性、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等特点契合了数字原住民追求时尚、自由的生活方式,个性化、分享式的表达方式,反叛传统、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强烈的参与互动和自主创造意识。所以,从网络歌曲这个角度切入,探讨数字原住民时代的文化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社会音乐生活的发展走势和基本特征。
一、主体上的草根性
相对于传统音乐的精英化,网络歌曲创作传播主体的草根性是网络歌曲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这一特征的基本表现形态是:普通人身份、平民化视角、世俗化题材、简单化表达、大众化参与、数字化传播。普通人身份,即指网络歌手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普通人。他们中既有对音乐不懈追求、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文艺青年,也有在生活中处于底层、屡受挫折、长期不得志的平民。如歌手庞龙本身就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歌手杨臣刚17岁开始研习吉他,做过摇滚,曾经到武汉音乐学院找老师学习作曲。而2012年走红的网络歌手回音哥则什么专业训练都没有经历过。凤凰传奇的成员魏玲花和曾毅都有着打工仔的艰辛经历。平民化视角,即指创作者在表达感情和思想时从自身体验和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社会生活。许嵩所创作的《玫瑰花的葬礼》直接写自己与一个女孩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世俗化的题材,即指他们以网络为阵地,以音乐为载体,或抒心中块垒,或自怨自艾、自我欣赏,或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或淡化理性、拒绝深沉,没有强烈的艺术诉求,甚至故意以俗为美。《爱情买卖》2010年在网络上以病毒般的威力流窜蔓延,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其音乐风格被网友戏称为“农业重金属、乡村非主流、重口味摇滚”,主流音乐人评价其歌词太直白、低俗。但是数字原住民要的就是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普通人生活感悟的“俗”,烦的就是过去那种脱离实际故作高深的文人之雅。杨臣刚在接受网易娱乐频道采访时这样回应社会的批评:“各种议论都有,有说正面的也有说反面的,但那首歌我是自己写的,我很清楚自己的心态并没有复杂的东西。后来被人为的说这首歌很低俗,那也是别人的看法。我认为评论怎么讲是大家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理解都不一样,只要我知道自己是用很淳朴的心态写的就行了。”出处简单化表达,即指网络歌曲一反传统音乐的复杂程式,刻意追求最简单易懂易唱的音阶、旋律、节奏和语言,以俗为美,越俗越红,一方面体现了在野小人物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另一方面也是源自于网络歌曲扎根在最广泛的民间,是发自于最内心的声音,表现的是最真实世间百态。目前比较走红的网络歌曲都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郁,旋律简单易唱,歌词浅显直白,甚至直接使用方言,从而构成特殊审美效果,出现区域化流行的新走势。比如《双截棍》之重庆农民版将地方方言与流行的R&B嫁接起来,被评为“2004年十大网络歌曲”之一,之后又出现了天津版、东北版、山东版,大连版,一时蔚为成风。歌曲《人在江湖漂》把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古代江湖的刀光剑影结合在一起:人在江湖漂,岂能不挨刀,万事顺其道,所以不要太计较,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繁华的世界,诱惑真是不少……歌词通俗易懂,内容朴实真切,在主流唱片业正在对欧美日韩流行音乐的R&B、HIP-HOP等风格机械模仿、跟风的时候,网络歌曲汲取来自民间的新鲜养分,以其自然朴实的平民风为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大众化参与、数字化表达,则是指网络歌曲是大众化全民式的音乐狂欢,人人可以上传、***或转发音乐作品,没有所谓专业把关人来指点、挑选、评判,数字原住民熟练地运用着数字音乐的有关技术,网络歌曲创作传播进入零门槛,所带来新的问题就是总体水平不高、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垃圾作品充斥网络。
二、功能上的娱乐性
在泛娱乐时代,网络歌曲的基本功能或主要功能在于娱乐。调侃生活,搞怪戏谑,幽默放松无厘头,是网络歌曲娱乐性的主要表现。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生存和竞争压力迫使数字原住民在网络上寻求一种精神解脱,音乐的娱乐功能被空前放大具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网络歌曲在智慧中透出数字原住民对现实的许多无奈和逃避。传统艺术信奉“寓教于乐”、“文以载道”,音乐承担着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社会功能。进入“快节奏”、“高效率”的数字化时代,现实的生存压力对数字原住民的审美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放松身心成为他们网上娱乐的主要目的,他们希望在闲暇之余释放压力、宣泄情绪,获得一种愉悦的审美。而网络歌曲“新、奇、怪”的视听效果恰恰符合了这种需求,给他们提供了轻松快乐的审美体验,获得一种表达的。网络音乐用率真、感性、碎片式的声音消解着审美领域中既有的话语权威,带给进入虚拟审美空间的人们最简单的式审美体验。网络歌曲《男人的累,男人的泪》描述的现代都市的男人在养家糊口的重任下独自咀嚼着苦涩,唱出了中年男人的心声,歌词真切直白,使人在近乎呐喊式的宣泄中放松了身心。这样一些作品,虽然没有多少深度和创意,但是它能让人通过宣泄实现精神减压,通过公开表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是许多网络歌曲得以流传的原因,值得艺术歌曲创作者学习借鉴。对网络歌曲的娱乐性,不能简单看作是浅薄、无意义。
网络歌曲篇5
从广义上讲,凡是网络上的音乐实践活动都可称为网络音乐,从狄义上讲,只能在网上传播或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网上传播的井以数字声音信号为媒介的网上音乐实践活动称为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网络音乐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电脑音乐技术和网络技术。
欧洲是流行音乐盛行的国家,而世界网络音乐的发源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美国,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形式的多样性都成为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上较大的五家网络公司都集中在美国,欧洲网络音乐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网络音乐公司。这些网络音乐公司的竞争与合作,推动着网络音乐的发展。
真正要说起我国的网络音乐发展,应该从1999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开始,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真正的网络歌曲,雪村本人也被称为网络音乐第一人。当时网上十分盛行的这首《东北人都是活***》,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特别是最后用东北话唱的“翠花,上酸菜”,在当时成了社会上新的流行语。雪村的这首网络流行歌曲一方面在街巷中传唱,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流行。这首歌曲的曲调诙谐,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质朴,加上那句“翠花,上酸菜”连说带唱,更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004年以来,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和唐磊的《******》等歌曲唱响了大江南北,它们以优美的旋律和真诚、朴实、深情的表达迅速征服听众,成为当之无愧的流行音乐主角。有意思的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先从网络上流传起来的。从网络的“边缘”迈向生活的“主流”,网络音乐似乎是来势汹汹,备受市场追捧。挟着这股旋风,2005年迅速被冠名为“网络音乐年”。 2006年8月13日晚8:30,中国金唱片奖网络歌手奖颁奖典礼在在都江堰市体育中心举行,这是中国首届网络音乐节。
网络歌曲的特点:第一,网络歌曲绝大多数是自发性的原创歌曲。创作者主要是年轻一代人,他们或是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希望通过歌曲演唱表现自己的才华,或希望通过歌曲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而后者几乎成为网络歌曲受欢迎的一个基本要素。第二,歌手因歌而红。第三,网络歌曲的生产往往是低成本的制作。第四,由于网络歌曲是免费的,受众群接受它或摒弃它都很轻松。
随着网络音乐的诞生与发展,MP3、mp4等数字化音乐格式的出现,磁带、CD作为音乐主要载体的日子似乎快要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音乐销售方式,给予盗版将是个致命的打击。
网络歌曲篇6
《等一分钟》
词曲唱:徐誉滕
不知不觉中,又一首歌因为网络而走红。这首歌去年年底的时候在网上出现,如今在“中国无线音乐销售榜”上排名第一,而且已经上榜4周,热气持续不减。作者徐誉滕是一个专业人士,出身科班,曾经为任贤齐、黄品源创作专辑主打歌《老地方》和《那个夏天》。歌曲讲述了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听着歌声中那沉闷的忧伤,似乎浓浓情感交织却无法形容,只能期待着下一分钟里的转角,期待着下一瞬间的转变,也似乎在祈求着上苍赐予“转身”。不过生命不可能没有遗憾,所以总会有很多的不如意。
《斯琴高丽的伤心》
词曲:秦天
演唱:斯琴高丽
马天宇《该死的温柔》mv在网上泛滥,其中的女主角斯琴高丽也进入了网民的视线。这首歌曲把生活中的种种现实场景,心情感受生动地反映出来,唱出现代都市人的无奈,目前占据了中国音乐***“网络金曲排行榜”第六的位置。由于风格类似曾经火爆的网络歌曲那样朗朗上口,这首歌迅速被众多网友喜爱、传唱。一时间翻唱、歪唱风行各大原创歌曲论坛,《××的伤心》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翻唱歌名。
《不能说的秘密》
作曲:方文山
词/唱:周杰伦
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最先透露的就是这首同名主题曲的mv。歌曲沿承周杰伦的一贯风格,“首部执导”的噱头加上周杰伦自身的人气使其在“百度中文金曲榜”连续上榜6周,目前高居榜首。太习惯周杰伦给我们的固定印象,似乎这个淡江音乐学院毕业的孩子,天生就是在流行音乐线上玩各种元素的人。如今,他像模像样地摆弄起电影,在其中搭配了自己的音乐元素,很是让人惊喜。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再来回味你之前无法读出味道的歌词时,就什么都明白了。
《该死的温柔》
词曲:秦天
演唱:马天宇
参加“好男儿”一举成名而又才艺不佳的马天宇终于用一首歌证明了自己。《该死的温柔》是今年低迷的唱片市场中唯一大火的一首歌,现在已经是“无线音乐排行榜排行”第一,在各大音乐网站的排行榜上都表现不俗。这首歌流行度非常高,无论你喜不喜欢,听了几遍那旋律马上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岂不就是一种该死的温柔?虽然偶尔还可听出歌唱技巧的青涩,但马天宇的嗓音辨识度很高,在《该死的温柔》这首歌里完全展现了他的声音特质。
《牧笛》
作词:方文山
演唱:刘德华
《牧笛》一如其名,最先开始用笛声引出,颇具中国元素。这首曲子收录在《一只牛的异想世界》中,是首浪漫的歌曲,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新鲜感,单词曲水准不错,可以成为今后中国七夕最佳代表曲目。歌曲旋律很美,颇得网友喜爱,在“网络金曲”排行榜上列榜眼位置,足见刘德华这只牛,并不老!以后,依然会更牛!
《不想让你哭》
词曲唱:王强
热门网乐 去年8月之前,王强还只是一个网络翻唱的痴迷者。而一首原创歌曲《秋天不回来》让这个药剂师出身的男人走红大江南北。其新作《不想让你哭》在各大音乐网站表现依然不俗,目前排在“中国无线音乐销售排行榜”第三的位置。
《有一种爱叫放手》
作词:张嘉兴
作曲:黄友桢
演唱:阿木
高音从来都是阿木的标志。但在阿木这支单曲中,你将忘记编曲,忘记吉他音准,忘记发声靠前与否,忘记宣传如何定位。只安静地剩下阿木的高音,把你我的心房穿透,让阳光将它晒个温暖干净。这高音就像他本人一样――绝不暧昧危险,由衷的健康自然。这首歌的mv拍得相当不错,讲述了一个为爱而放弃的动人故事,捕获了一大群网友的心。目前,它在新浪“乐库视听总排行榜”上位列第四。
《爱情转移》
作词:林夕
作曲:christopher chak
演唱:陈奕讯
网络歌曲篇7
音乐作品成交易对象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往以实物交易为主的网络购物逐渐扩大到音乐创作领域。如今,歌词、歌曲、音乐伴奏等音乐作品和服务也成为网络交易的对象,一批以音乐交易服务为主的网站相继出现。
登录一家名为“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的网站,其页面左侧罗列着原创交易、伴奏制作、作曲编曲、录音合成、歌手组团、音乐器材、教学培训、软件教程、MV制作等多个选项。进入“原创交易”选项,下面又可分为原创曲调、原创歌词、原创歌曲几个板块,分类非常细致明确。点击进入某个选项,就会出现大量类似本文开头罗列的那些音乐买卖信息。
在原创歌曲板块内,记者随意打开一则歌曲求购的帖子,发帖人写道:“求购一首轻快些的原创歌曲,类似于五月天、飞轮海这种的,价格好商量”。后面的回复跟帖已经达到177帖,其中许多都是音乐工作室或专业音乐制作人的回复,上面附着QQ号或手机等联系方式。
像这样制作精良的网站不止一家,记者在另一家音乐交易网站“歌曲买卖网”上看到,该网站还把交易成功的歌曲挂了出来,成交作品的名称、价格、买卖双方的名字、成交作品试听的排行榜都一目了然,给人感觉透明公正。而从交易成功的信息来看,该网站一天之内有数笔大额成交,每笔成交价格都在数千元,其交易量可见一斑。
巨大市场催生网络音乐买卖
网络音乐交易网站之所以会这么火爆,源于其背后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消费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也不满足于去KTV唱别人的歌,更加不屑于去演唱会或者音乐会现场去听别人唱歌。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原创歌曲正逐渐成为时尚。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取想要的一切资源,从而实现专门针对自己的个性化定制。原本只属于专业歌手的专利现在正越来越多的被普通人所享用。
根据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12月,在我国网民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方面,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而从发展速度上看,商务交易类应用遥遥领先,平均年增幅68%。
从数据来看,网络音乐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最常用的功能,而电子商务的持续高速发展则意味着消费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人们需要去付费获得音乐资源时,自然会想到通过网络消费平台进行交易,原本***下就非常火爆的音乐交易活动被搬到线上进行,网络音乐交易的繁荣也就不难理解了。
版权保护仍是最大难题
网络歌曲篇8
关键词: ***点歌系统;PHP;MySQL;音乐;娱乐
中***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720053-02
0 引言
当今社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渗入人们的生活,它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媒介,已经逐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主要工具之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网友们对网络娱乐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平时***的流行歌曲,听完之后又要删除以留出空间,很不方便。而且现在人们希望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生活,所以***点歌系统就应运而生。它本身是一个音乐交互系统,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实现音乐搜索查找歌曲,并能实时试听,将自己喜爱的歌曲收藏,为用户建立一个自由、自主、安全的音乐空间[1]。
1 需求分析
管理员功能:管理员能够实现对音乐目录的管理、网络音乐的管理、会员数据的管理、音乐数据的管理、管理员的管理。
用户权限功能:为一般用户提供浏览、查找、试听功能,为会员用户额外提供个人信息修改、上传音乐、修改个人信息功能。
查询功能:为所有用户提供查询的功能,可按照条件查询不同的歌曲信息。
维护功能:为一般用户提供查询及相应的查询、浏览、试听功能,为管理员用户提供对所有信息的修改添加功能。
退出功能:结束并关闭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功能模块设计
KTV点歌系统包括:音乐信息显示模块、目录管理模块、音乐信息搜索模块、用户管理模块、音乐数据管理模块。如***1所示。
***1 系统模块结构***
KTV点歌系统还有后台管理的功能,通过超级管理员实现对网站整体的管理,设置普通管理员实现对网站内容的管理,包括音乐目录、网络音乐、会员数据、音乐数据的管理。
登录模块:管理员和会员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正确后就可以登录到自己相应的页面,会员可以登录到前台的页面,进行部分操作,管理员可以登录到后台页面,进行全部的操作。
音乐数据管理模块:音乐数据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试听歌曲,会员可以添加、试听、查询歌曲,游客只可以试听歌曲、查询歌曲。
***2 后台管理结构***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在数据库设计中,表的数量不能太多,逻辑层次也不能太多,否则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将十分困难[2]。
本程序中创建的数据库为db_music。
数据库创建完成后,可以根据系统网站设计的需要在数据库中创建表。同样,对于表的建立也可通过SQL语句或phpMyad
min提供的***形化界面来完成。
1)网络歌曲表用于存放网络歌曲信息,字段包括:id号、歌曲名称、歌手名字、网络地址、添加用户。2)管理员表用于存放管理员的信息,字段包括:id号、名称、密码、权限、真实姓名、注册时间、对错验证。3)用户表用于存放用户信息,字段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问题、答案、性别、Email、qq、个人主页。4)歌曲表存放歌曲信息,字段包括:id号、名称、***片、演唱者、词、曲、表演形式、二级目录、发行商、发行国家、一级目录、大小、语言、发行时间、简介、添加者、地址、用户名、添加时间、***时间、最后访问时间、歌词。5)二级歌曲列表存放二级歌曲列表,字段包括:id号、名字、上级目录、用户名、上传时间。6)一级歌曲列表存放一级歌曲列表信息,字段包括:id号、目录名称、时间。
3 系统实现
3.1 会员模块
在主页面上可以选择用户登录,会员能够实现的功能有更改会员信息、找回密码、上传歌曲、***歌曲等功能[3]。
进入会员注册页面能够看到会员注册需要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提示问题、问题答案、性别、E-mail、QQ、个人主页。
进入修改会员信息界面能够看到有关信息修改的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性别、E-mail、QQ、个人主页。
如果会员用户的密码丢失可以通过找回密码功能找回自己的密码,其中需要提交用户名、密码提示问题及答案。
3.2 歌曲模块
歌曲有关的操作主要有,歌曲搜索功能、试听功能、查看歌曲详情功能、歌曲***功能、歌曲上传功能等。
1)搜索功能: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来找到需要的歌曲,然后进行操作。如果查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可以用高级查询功能进行对歌曲的查找。高级查询的内容包括:歌曲名称、发行地区名称、发行商名称、语言名称。2)最新音乐:最新音乐模块显示的是最近一次上传的歌曲。3)音乐介绍:音乐介绍页面可以让用户了解关于此音乐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名称、发行商、歌手、演唱形式、作词、作曲、语言、音乐类型、发行国家、发行时间、简要介绍。4)音乐试听:试听歌曲的同时可以看到歌词同步。5)上传音乐:包括***片信息、上传数据、上传歌词、歌曲名称、演唱者、演唱者类型、作词、作曲、发行商、语言、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发行国家、发行时间、简要介绍。
***3 歌曲高级查询
3.3 管理员模块
可以通过超级管理员对管理员进行添加和删除功能,使用管理员登录,能够使用管理员权限实现对歌曲、目录、会员的管理。对歌曲可以进行添加、删除、试听。对于目录能够实现添加和删除。对于会员数据则可以实现冻结和删除。
***4 歌曲上传功能
4 结束语
本系统基于PHP+MySQL来进行开发,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设计了本系统需要实现的各个模块,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同时兼顾了页面美观。系统实现了歌曲的查询、搜索、上传、***以及试听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该系统只实现了对音频数据的管理,在该系统中添加带有视频***像的歌曲是以后需要进一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王号、陈骏,KTV点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章,2009(23):144-145.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3]张瑜、宋延清,PHP+MYSQL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网络歌曲篇9
导言:彻底认识数字音乐
提起数字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MP3,网络音乐、彩铃等概念。数字音乐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也给了音乐产业无限的烦恼;既给唱片工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毁灭。
对于数字音乐给传统唱片工业带来的***,人们更多是从渠道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因为数字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然而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更多是来自另一方面,那就是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比如网络音乐,比如彩铃口水歌。
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两只蝴蝶》、《你到底爱谁》会火?其实这既不是社会的倒退,也不是文化的悲哀,而是商业市场的表现,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新技术改变了传播和销售渠道,而渠道的改变,也改变了音乐的消费群体。
自彩铃和网络音乐兴起以来,音乐产业就迷失了方向。一方面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新技术将彻底革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命,同时有人痛恨说这是时代的倒退。文化权威们喜欢站在文化道德的高度用大棒来打死这些靡靡之音,而不去考虑为什么会造成现状,或者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低级趣味的迎合、媚俗文化等等来肤浅地解释这些现象。但这些苍白的道理解释不了,也无助于打消人们心中的疑问。
其实数字音乐的本质是传统唱片渠道的改变。今天音乐的消费主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养尊处优的精英们当然也忽略了中国是一个明显的有城市和农村差异的二元市场。
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产业盈利模式的***
从盗版光盘到网络***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地唱片业一直都在受盗版的困扰,在漫长不见天日的泥沼中挣扎。到了21世纪,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并且又出现了一个比盗版更可怕的对手,这就是网络。
音乐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大于其他任何行业。如果说盗版仅仅破坏了购买音乐的价格,那么网络***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心中音乐必须付费的概念,以及他们收听音乐的方式、地点和种类。并且网络***根本就无法防范,它有千千万万个源头,千千万万个传播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载体发生了几次大的转移,由最早的黑胶唱片到最近的光盘和磁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为音乐和其载体一起捆绑付费,唱片公司版权的收益就是通过光盘这个载体来实现的。但随着网络***的出现,音乐被从载体上***出来,不再与某一种介质联系在一起。由此,歌迷转向互联网寻找自己的歌曲,而远离了唱片公司辛苦建立的销售网络,这让投入资源营销音乐为生的唱片公司万分惶恐。
从唱片公司到音乐公司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块意外的蛋糕降临了!这就是彩铃。这个小玩意从韩国兴起,在亚洲地区异常火爆。在中国,中移动于2003 年5 月17 日电信日那天推出,到2005 年底,全国彩铃用户已经突破6000 万,市场容量达到20 亿人民币。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销售总额达36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127亿元人民币。与数字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传统音像产品市场已连续两年下滑。
以前,唱片公司有两大块收入:一是唱片的发行收入,主要以发行保底费用为主;二是歌手的演艺收入,如歌手的演出、广告等。由于盗版因素,卖唱片只是作为提高歌手演出和广告身价的宣传手段。
而彩铃这一块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从此唱片公司不再以卖唱片为主,甚至也不再以演艺收入为主。从宋柯宣称太合麦田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乐公司开始,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也都乐意把自己称作音乐公司。市场出现了专门运营彩铃的音乐CP公司,如51秀、龙乐等。
处在水深火热的唱片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由一个半死不活的产业,变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幸运儿。2004和2005年,大量的资本注入唱片产业,如太合麦田、京文、海蝶等唱片公司都融到巨资。从此内地唱片公司的精力不再放在如何与盗版做斗争上,而是轻装上阵,直接跨入了数字音乐时代,而不必像四大唱片一样担心旧体系下的沉没成本问题。
音乐的主要销售渠道从传统城市音像店转到手机。音乐产业也把话语权从唱片公司手中交给了资本和SP等IT公司,决定音乐产业命运的是渠道为王的电信运营商们。
音乐渠道的改变,不仅让音乐销售由有形的CD载体变为无形的数字载体,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的销售模式。
从专辑时代到单曲时代
大部分消费者对一张CD里面只有一两首主打歌好听而感觉不值,这种销售方式在营销学上叫“捆绑销售”。将热门商品与冷门商品包在一起销售,这样做除了忠实的歌迷会购买外,很多人会因为感觉不值而放弃购买,或转为购买盗版“拼盘”合辑。
数字音乐的出现,让音乐脱离了CD这个载体而自由流通,人们可以直接***自己中意的那一首歌,打破了一张CD装10首歌的这种搭配销售的模式,使音乐实现单曲销售。
宋柯是内地单曲销售的倡导者。单曲销售模式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5年底李宇春的新歌《冬天快乐》通过***发行。太合麦田联合太乐网以及百度、雅虎、QQ等门户网站建立了“数字音乐发行联盟”,专门通过数字化***发行自己的艺人及所艺人的歌曲。
唱片公司进入单曲时代,使运作一个专业歌手的成本降低。以往必须凑够十首歌组成一张专辑后,才能有资格拿出去宣传。现在只需要一首主打歌即可,这令唱片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更有效率,不用凑歌。风险也变得更小,可以等这首歌火了以后再给歌手发专辑。单曲时代,CD唱片只是歌手提高身价的镀金品,或者像黑胶唱片一样成为忠实消费者收藏的东西。
单曲时代不仅让唱片公司的运作成本降低,它甚至低到让一个非专业的歌手,不需要唱片公司的包装也可以录制歌曲并走红。
从唱片独木桥到通过网络出名
网络给了广大默默无闻的音乐人登上舞台的机会,标志性事件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靠网络走红。回顾2004年、2005年、2006年,从唱片公司渠道推出的好歌却没有几首,网络歌曲反而大行其道。
从2004年开始,大大小小的翻唱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最早的是163888,网络歌手香香就是在这里走红的。网络歌手的窜红引起无数人的遐想,音乐爱好者们疯狂进入翻唱网站。翻唱人数在短短时间里已近千万众,其中大的网站已超过100万会员。音乐爱好者相信自己也会像杨臣刚一样成名并推出自己的唱片,尽管从概率上来讲,它和中的几率一样大。
而在此之前,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歌手,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挤唱片公司这根独木桥。现在做网络歌手成了进入娱乐圈的一条捷径。网络成为唱片公司的试金石。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推出自己的音乐,先有了歌迷,有了点击率,唱片公司再把他们签下来发行唱片。在摸不准流行歌坛脉搏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无疑是个保险的策略。就连盗版商也会根据网络歌曲的流行程度来选择对象,网络歌曲也占据了无线音乐销量排名前10名的大多数位置。
从精英匮乏到大众繁荣
网络音乐的繁荣,给原来由精英垄断的贫瘠的流行乐坛带来生机。这不仅是数字化流通的功劳,更是数字化制作的贡献。MIDI(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使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可以掌握音乐生产工具。音乐人以前被压在箱底的一页页曲谱变成了可以传播的成品歌曲,令音乐作品增长了成千上万倍,原创市场大大繁荣。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原创歌曲商业化的问题,还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MP3是音乐传播的***,而MIDI是音乐制作的***。MIDI降低了学习音乐和制作音乐的成本及门槛,而以前学音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教育制度的落后而使音乐变成了由少数人垄断的艺术。以前制作一首歌曲需要专业的音乐人士的专利,需要真实的乐器演奏,一般成本都在1万元以上;现在利用MIDI技术,电脑可以以假乱真地模拟各种乐器,三、五百元就会有人帮你制作一首编曲,这个质量在网络上传播是没任何问题的。
从传统单一赢利模式到IT无数赢利模式的可能性
数字音乐把唱片传统行业改造成了IT行业,从此,音乐多了无数种的赢利可能性。不仅让国内唱片公司融到巨资来发展音乐事业,并且也让以前做不大的各种音乐网站有了投资价值。它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音乐服务,比如推荐服务、音乐博客服务、音乐交友、点歌送歌业务等等,无线增值业务中就有彩铃、铃声、IVR等多种音乐业务。这些业务在传统唱片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音乐仅仅是给自己听的吗?如果是这么个思维,脑白金恐怕早就关门了。分析彩铃业务的成功,除了有一个封闭的版权保护平台以外,最大的秘密是彩铃开发出音乐的一个新型消费模式――分享。音乐不仅仅是给自己听,还有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彰显自我个性的重要功能。以此类推,音乐也成了其他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的应用前锋。比如音乐也会是未来的3G业务的前锋业务。
音乐的数字化制作和销售,也让音乐市场实现了长尾理论,使更多小众音乐的商业价值得以浮出水面,这同时大
大扩展了音乐市场。
从盲目跟风到回归音乐本质
回到2004年,正当刀郎和网络歌手们的音乐大卖的时候,此时的唱片公司都还找不到方向,在迷茫中做着各种试探,纷纷模仿国外盛行R&B、HIP―HOP。刀郎和诸多网络歌手走红,说明了唱片公司的这种判断与大众口味产生了偏差,把流行音乐做成了牛角尖。后来内地唱片公司并没有像国外一样,是各式各样的摇滚或R&B、HIP―HOP风格占领天下,而是一个急转弯,回归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风格。这一切都是由于音乐的数字化传播和销售的功劳,网络音乐的走红让唱片公司悬崖勒马。
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娱乐。大众需要音乐更多是为了娱乐与放松。所有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都是旋律简单,歌词易记,演唱难度不太大的群众式歌曲。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艺术本身解释不了音乐为什么会流行,它更多的是遵循商业规律。网络歌曲回归了流行音乐的本质。它没有那么多的奢华与郑重,通俗风趣、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消除了唱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网络歌曲的风格并不新鲜,很多都是前几年流行的曲风。《丁香花》就是很老套的“校园民谣”风格,刀郎也是典型的“菜市场”歌。
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
数字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然而对于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更多是对音乐风格的***。比如网络音乐,比如彩铃口水歌。
今天,音乐消费主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以前正版唱片的消费群体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而手机这个音乐新销售平台的出现,让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成了彩铃音乐的消费主力***。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甚至还要更多。他们就喜欢《两只蝴蝶》这样旋律简单,歌词易记,演唱难度不太大的群众式歌曲。
从大城市消费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消费
长期以来,唱片公司把消费者锁定大中城市青少年。这是因为正版唱片消费其实是个奢侈品, 因为受到价格昂贵和对硬件设备(CD唱机)的要求的限制,加上零售渠道的成本问题等种种限制,正版唱片的销售只能限制在大中城市,所以唱片公司把唱片市场也主要定位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群体。
而手机这个音乐新载体渠道的出现,让音乐的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向了手机彩铃。 彩铃很便宜,只有2到3元一首,手机的普及也降低了人们音乐消费的门槛,使消费群体由青少年拓宽到中青年人。并且消费人群也不再限制在大中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务工人员也成为彩铃音乐的消费者。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以上,他们听不惯饶舌,也听不惯说唱,就喜欢通俗易懂、听一遍就会哼几句的歌曲。《两只蝴蝶》主打人群就是农村市场,以及城市中低层人群和外来务工者。彩铃***人群也是这部分人群,而不是大城市青少年。三线以下城市及乡村的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的半壁江山。而彩铃激活了农村和大龄青年手机用户的市场,让这些用户也享受了正版音乐的消费,所以他们对唱片工业的音乐风格走向有了投票权。
这样的歌为什么比主流音乐要更赚钱?首先是因为彩铃的使用群体比唱片更广。一张唱片最多可能只有50万人购买,而彩铃可以轻易实现上百万人购买,上千万的彩铃也很多见。 其次是三线城市和乡村大众可选择的歌要少的多,这样销量又都集中在仅有几首歌身上。
彩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因为用户会挑大家熟悉的彩铃来给打来电话的人听。而农村用户相对保守,更是偏向使用大众化的歌曲彩铃。而城市彩铃用户消费却很多样化,追求个性,因此可选择的歌曲很多,也分散了主流卖座彩铃的***量。
当然,这类歌曲寿命长,收益周期也比一般流行歌曲要长。一首歌能在农村火好几年是因为农村市场竞争不激烈,适合大众的畅销歌曲也很少,一首歌没有其它歌曲的干扰,一般都在3年以上。这么长的寿命在港台或国外是很难想象的。在港台,一首歌的寿命在3个月到半年。这是也是由于主流唱片公司百家争鸣,竞争激烈,新陈代谢迅速的缘故。
音乐受众的心理学
面对口水歌横行的市场,很多歌手都向口水歌发起挑战,但是更多唱高雅歌曲的歌手却成了先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才能让大众的口味提高?什么时候中国乐坛的音乐水平会提高?所有的问题可以归为一个主线――这是由受众群体的听觉心理学决定的。所以,研究新的数字音乐消费群体,也就是大龄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大龄青年群体,才能彻底明白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
精英们往往觉得大众素质低,其实人生来平等,音乐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美学原理上看,审美价值判断是高度主观性的,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怎样是高雅?怎样是庸俗?根据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总结的观点:决定“高雅”与“通俗”的关键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问题。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通俗音乐好比是软饮料,“高雅音乐”好比是酒。
对于每年听不了几首歌的初级音乐用户,需要多年听觉经验的积累,甚至是必要的指导、训练,才能够获得对这种音响的听知觉把握力与内心体验的适应能力。
人是个性化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对音乐的需求也是个性化的。一种性格的人会喜欢某一种情绪的歌曲类型。有人性格安静,有的暴躁。而性格安静的人也相对喜欢安静的歌曲风格。有的口味重,就感觉安静的音乐没劲,触动不了自己的神经。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疯狂地喜欢摇滚,喜欢摇滚的人群有着共同的性格。也明白为什么小女孩们会这么疯狂地喜欢李宇春了,这是有鲜明特征,而不是平均分布的。
除了性格,对音乐的喜好还跟受众长期以来的听觉习惯有关系。以调式来说,中国人习惯五声调式,日本也有自己的调式,每个国家的人民从小就受自己的调式熏陶,因此一些音乐环境里的人群会喜好某一种音程走势,某一种旋律曲线。跟菜系一样,习惯川味的就不容易吃习惯其他口味的菜系。
对于音乐品位之争,比如口水歌。就好比酸、甜、苦、辣,美食百味俱全,欣赏“苦” 、“辣”是需要培养的。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培养的,因此能力越高,人群越小,所以口水歌的市场会更大,而所谓高雅音乐的市场就很小。通俗音乐之所以容易被人理解,就是包含着非常突出的循环重复的打击乐节奏型,可以使听者立即发觉到的节奏律动。“高雅音乐”往往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要求较高。听口水歌是大众对音乐审美活动最重要的基础。从听觉上易接受的作品开始逐渐让大众接受音乐审美培训,随着一个人听觉感受能力的发展,其接受与喜爱“高雅音乐”仅仅是时间、年龄与偏好的问题。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是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的。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
歌曲的流行是有内在脉络的,每一次的变化都跟文化、经济变化有关系,每一次的流行变化也都会出现一个标志性人物,是他引领了当时社会的潮流。流行歌曲的每一次蓝海市场的开拓,都是颠覆性的,一个新潮流的开始,都代表一个旧的潮流交出接力棒。
内地市场从80年代初李谷一唱《乡恋》,成为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到80年代中期崔健《一无所有》摇滚的觉醒,再到随后《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的西北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四大天王等港台音乐统一江湖。再到90年代中后期遭遇了韩流。2000年时候,出现了周杰伦。然后就是在内地唱片市场里遭遇到了刀郎,之后是碰到了《老鼠爱大米》,网络歌手们统领天下,再之后2005年到现在的《你到底爱谁》等苦情歌。
各领三五年,并且每一次流行歌曲风格的变迁越来越短。音乐的潮流也总是出人意料,没有一种风格能超过10年的,周杰伦从2000年出道到现在7年过去了。所以,就在近一两年会出现新的音乐趋势也是可以预测的。
20多年来,唱片公司其实一直都是以歌曲为核心来运作,歌手走红都靠的是一曲成名。我们能记住很多歌曲,例如《黄土高坡》等,但是记不住是谁唱的。一直延续到2006年,从2007年开始,唱片公司靠歌曲为主的情况变了。具体的体现,就是去年到今年居然没有一首走红的歌曲。
网络歌曲篇10
【关键词】音乐 网络传播 音乐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壮大。随着网络进入WEB2.0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最大的特点。各种信息在网络这个平台得以及时,各类人群在网络这个平台互通有无,音乐信息也是如此。音乐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使得音乐内容得以海量复制。什么是音乐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一种价值判断。那么在网络媒介出现之前和之后,网民的音乐观有无发生变化呢?如果发生了变化,又是怎样的变化呢?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一、网络传播之前的音乐传播及人们的音乐观
按照学者曾遂今的观点,网络出现之前的音乐传播形式有四种,分别是:
1、音乐传播的原始形式。这是指传播者与接受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除了传输声波的介质外,别无他物。
2、乐谱传播。这是音乐传播形式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乐谱传播打破了音乐信息的时间限制,避免了创作者构思中的遗忘性。
3、唱片传播。随着唱片的诞生,人类进入了音乐的电子传播时代。
4、广播和电视传播。
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里,音乐传播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基本是以乐谱传播、广播传播形式为主。在音乐创作上,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和***治理论为基础,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音乐和被称为封建主义的东西;在音乐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上,主张音乐只能反映火热的社会主义***和建设,以及工农兵的新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推崇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创作强调“群众喜闻乐见”的“工农兵文艺”,可主旨还是用主流文化来教育大众。音乐成为一种宣扬和贯彻***府意识形态的工具。音乐的功能主要在于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其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只是负载在它的***治和道德功能之上的。①而被动地接受这类音乐的受者,长期受到此类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他们淳朴、执着,但也狭隘、偏激。在他们看来,经典的歌曲就是歌颂领袖的歌曲,就是歌唱工农兵的歌曲,就是歌唱***人的歌曲,就是歌唱祖国和***的歌曲。《太阳最红最亲》、《社员都是向阳花》、《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都是当时众人传唱的歌曲。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那时陶冶了***热情,激发了***斗志。那时,符合时代主旋律的音乐、精英的音乐就是有价值的音乐。
改革开放后,旧的文化艺术形式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流派,音乐艺术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红色歌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异***突起,风靡大江南北。随着文化艺术管理体制的放开,音乐创作者们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创作资源,采用更新颖的创作手法,引进发达国家的各种音乐形式,让国人了解更多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唱片、电视媒体的普及为这两种风格的音乐传播扫清了障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意识形态上的“活跃”,这些都促使人们的音乐观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各行各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出来的音乐艺术成了意识形态变革的急先锋。崔健的《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从头再来》几乎是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风向标。人们对于音乐的价值判断是,有价值的音乐必须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但音乐仍然是艺术家们专属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的网络传播及当下人们的音乐观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因特网。这种音乐传播方式是音乐技术传播领域中新的创造和新的起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天音乐传播的规模和速度空前地、爆炸性地增长。人们的音乐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网络传播的复制功能深深影响了大众的音乐观。《老鼠爱大米》是一首名副其实的网络原创歌曲,当时它的一炮走红,靠的就是互联网。这首歌曲旋律称不上优美,只能算作舒服、顺耳、朗朗上口,歌词浅显。为什么短时间内便在网上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网上音乐信息的复制作用。同一首歌曲,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能被任何人***,这种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不能低估的。其次,大众传媒以强势的传播效应,引进了国外多种方式、多种视角的文娱观念和游戏规则,打开了国民的眼界,松动了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人们已经学会并懂得在大众传播的文娱氛围中放松自己、慰藉自己、宣泄自己。②《老鼠爱大米》这种快餐式的音乐创作和顺耳的旋律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另外一点就是网络媒介的互动性,网上海量的歌曲,使听音乐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找到一首好听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过去那种传者与受者间明显的界限已经不复存在了。在网络上,每个人既是传播音乐的人,又是听众,加之可以随意***、删除,发表评论,发帖子留言,让大众对经典的音乐不再流连忘返。大众对于音乐的认识,也逐渐发展为盲目的偶像崇拜,认为网络点击率高的音乐就是有价值的。
三、促使大众音乐观发生改变的媒介原因
笔者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性的媒介,它不仅具有原来所有媒介的各种传播优点,最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性使受者与传者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大众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而WEB2.0时代,网络真正成为个人的媒体,个人在网上可以合法地信息、接受信息。
当前音乐网络传播的方式有:
1、搜索引擎方式的音乐传播,如百度MP3。这是百度在天天更新的数十亿中文网页中提取MP3链接从而建立的庞大的MP3歌曲链接。百度MP3搜索拥有自动验证链接有效性的卓越功能,总是把最优的链接排在前列,保证用户的搜索体验。
2、P2P共享软件的音乐传播,如迅雷和酷狗。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消除了中间环节。像迅雷和酷狗这样的软件,搜索与***工具都结合成一体了,并且目标明确。现在,网友既是音乐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音乐信息的传播者,就使音乐资源不断得到扩大,很多以前不能被认同的音乐类型如今也有了平等面世的机会。
3、播客,个人媒体的音乐传播。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adcast的中文直译。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这种形式为大众传媒带来了又一场***。还要提到《老鼠爱大米》,这首歌走红以后,网上翻唱它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播客行为。网友只要有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录音软件就可以***伴奏音乐,演唱歌曲,然后上传到网上。一些网络歌手正是靠着这种技术最终成为真正的歌手的。
搜索引擎、P2P和播客这三种互联网传播技术,涵盖了绝大多数音乐的网络传播。在这些传播技术的操控下,音乐信息被打包成标准化的数据,直接上传到各大音乐网站供网友***。MP3存储介质的发展也加快了音乐网络传播的步伐。
四、在当下音乐价值观中“痛苦的挣扎”
现代社会,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几乎没有人去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音乐了。只要好听就是有价值的,这似乎成了一种趋势。那什么是好听的呢?这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传播频率、音乐素养、周围的环境等等。
这里笔者想谈谈传播频率和音乐素养。音乐的网络传播频率主要是看点击率,点击率从哪里来?基本来自主流音乐网站的MP3音乐排行榜。一般来说,排行榜靠前的歌曲点击率比靠后的歌曲要高,比不上榜的歌曲要高得多。现在很多热门的流行歌曲,尤其是网络原创歌曲,都是靠登上排行榜大红大紫的。有了高点击率,基本就能保证海量的***数量了。只要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能立即走红。所以,音乐的网络传播,本质上是音乐复制,走红的关键是传播频率。一旦传播频率提升,音乐便会为网民所传唱。而大众追捧的歌曲,便必定能走红。其次再看音乐素养,这是对于个人的考察。音乐素养从哪里来?首先是基本的音乐知识。另外,也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当下的中国,绝大多数受众都没有接受过长时间的正规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理论教育,缺乏音乐价值判断力。
当代的音乐网络传播,带来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快乐至上”这种文化娱乐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对人们的生活如此实用的时候,艺术的伟大光辉和魅力也就变得逐渐遥远和虚幻了。”■
参考文献
①孙凡,《教化大众:计划经济时代音乐创作与传播的同一主题》,《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P8
②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