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可行性报告例1
(一)相关性评价。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联,能够决策的能力”,即一种有用的信息,要“能够帮助使用者对某一事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判断,或者去证实或是修改计划,以利于决策;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就是相关性。如果将相关性质量特征进一步进行分解,则其表现为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报表使用者通过有关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反馈价值是指财务报告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证实或修正预期值的能力;
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失去决策有用性样,加之物价变动因素,‘使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只能在很有限的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未来,因此利用历史信息进行预测是很有限的。
2.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有待提高。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反馈价值,首先要求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要完整、全面,而现行财务报告采用固定的格式呈报信息,且纳入报告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素定义和计量原则,其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一些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被“省略”掉;一些新的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反映。即使附有会计报表附注,附注中的也不全面。其次,提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还要求信息必须及时报告。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得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信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迅猛,一切追求高效、高速,财务报告的滞后性必将成为它的“致命”缺陷。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要求在会计年度后第四个月月末公布,中报为半年后的第二个月月末公布,这种滞后的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仅仅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反馈价值,同时也是提高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又一重要方面。
(二)可靠性评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公允性。真实性是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容与实际经济事项一致相符;可验证性即可核实性,是指如果对于同一事项,各个***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计量,要能得出一致结果;公允性是指会计人员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反映经济事项,要求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必须遵守法定或公认的会计原则。
目前,我国对整套会计核算及会计档案工作都有较为规范的规定,并且要求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在不考虑故意或恶意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说现行财务报告的可验证性和公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下着重对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真实性是要求会计信息与实际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精确的数字运算形式,来自于估计和判断的数字。因为一方面会计工作以数字逻辑关系为计量原理,其结果是以货币单住表示的数字。数字是可以无限精确的;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经济工作,必然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的,并非是一门精算学科,因此会计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提供的模糊性。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信息模糊的重要原因。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值,给人一种精确的印象。其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才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因为货币计量假设往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并不精确;其次,货币性信息并不能描述公司所有的经济事项,有关公司的经济信息不仅仅包括货币性信息,还包括许许多多非货币性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模糊了信息使用者的视线。
2.大量的主观因素是会计信息模糊的根源。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综合信息,在此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等加工处理,而在这过程申,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会计处理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如何把握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如何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等都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结果也就必然不同,在会计工作中主观因素无处不在,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也是与生俱来,无法根除。
3,舞弊行为是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经济事项发生存在的依据,若原始依据被隐匿或被伪造,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将是不完整的或是歪曲的。总之,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是现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天生缺陷,它给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打了一个折扣,使其真实性只能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一)同步财务报告。是指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机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肘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实时型财务报告”。同步财务报告并不是不需要分期,实际上,它还是需要以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便于会计资料的保存,又便于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
1.同步财务报告的先进性。一是有助于全面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适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此外,同步财务报告还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这是它最主要、最明显的优点。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市公司都可以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则可以从网上随时获得公司动态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某个会计期间结束之后。这种优越性传统财务报告无法比拟。二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平时的工作不为外人所知。故在期末可以视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改。实行同步财务报告使经济业务在发生后便及时公布,公司管理人员难以预科整个期间的经营业绩将是如何,故很难作出修改,也不知如何修改,而到会计期末再进行修改,势必要引起怀疑,另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将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信息技术处理数据的精度不容置疑,而且会计软件将自动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自行产生会计信息,人为操作数据的可能性更低。此外,在提高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同时,同步财务报告模式并没有改变传统报告模式下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和公允性。
2.同步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首先是成本效益问题。实行同步财务报告必然会增加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可能会增加由于信息披露而引起诉讼的成本;此外,还会增加由于披露了一些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导致竞争劣势而产生的成本。但是和有效信息能够给整个带来的效益相比,这些成本支出是值得的,但必须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使得同步财务报告成为可能,但由于网络系统本身。的维护不善,造成错误的数据信息;或是由于人为的操纵,使网络遭到w黑容“的袭击,更改或窃取会计数据,使公司和容户均追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建立完善、严密的网络安全控制系统。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2
一.引言
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其造成死亡的概率不到亿分之二。但随着航空的迅猛发展,航空起降架次大幅度上升,虽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事故率,在如此数目庞大的飞行次数基数上,难免会发生航空事故。但航空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是在人员还是经济损失上都相当巨大,对公众的打击极为严重,因此航空安全是民航的一个重要课题。而SCASS作为航空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航空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从2004年启用SCASS系统,现如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我国航空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信息,维护了航空的安全。纵观我国道路体系,还未出现这样完善,相对合理,有效的系统制度,航空安全无惩罚自愿报告制度无疑是我国公路自愿报告系统的标榜。
二.SCASS介绍
SCASS,全称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ino Confidential 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 ),由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和执行工作组组成,是收集、分析安全信息;传播、分享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合理进行安全预告和服务功能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SCASS是多种航空安全信息收集的渠道之一,其接收的报告有一定的限制。区别于强制报告系统,SCASS用于收集关于航空系统缺陷、航空运输中的隐患的报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无明显后果,却可以造成航空安全受损的报告。SCASS共分为6种,可反聩人员有飞行人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机务人员、乘务人员、机场地面人员以及空防安全事件。[1]
SCASS受理的报告范围:
a.针对飞机不良的运行环境和设备缺陷的报告;
b.驾驶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无意间造成的违章事件或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件的报告;
c.不易发现的隐患和空防安全事件的报告;
d.关行标准和程序上的一些不合理导致的事故报告;
e.不涉及到事故及犯罪,但影响航空安全的事件或环境的报告;
f.对于涉及到事故、事故预兆和犯罪的报告,SCASS概不受理;
g.SCASS原则上不受理匿名报告。[2]
三.公路安全与航空安全的比较
1.公路安全
公路作为现如今全球覆盖面最完善的交通体系,具有运输程序简单,可是实现点点运输,相对成本较少,施工期也较短,可以短时间投入运营的特点,同时具有全民使用性,相对灵活自由。但公路体系还有一个噩梦般的缺点,安全性较差,死亡率高。据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公路事故中仅死亡率就高达6万多人,其数目已经令人震惊,全球在公路事故的死亡人数大概是这个数字的将近百倍,尚不包括未统计的国家。公路如此不安全,但又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公路运行的安全成为公众在使用公路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2.航空系统安全
航空系统虽相对安全性好,但事故的发生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导致民航方面对航空系统的安全极度重视。在航空系统中,飞机驾驶员,乘务人员在飞机运行中可以切实感受到飞机,航线,机场等方面的不足,同公路驾驶员相同,他们在飞机运行中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四.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
1.报告系统管理者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由***建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针对对象
(1)公路使用者
在道路运输中,公路使用者和道路是直接相关的,对公路情况最为了解,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以公路使用者作为主体。同时,公路使用者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文化程度和思想理念差异较大,相比而言,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对交通状况和规定了解得比较多,可以先在高速公路路段实行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发展完善后,在道路交通网中进行推广。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作为宏观观察者,掌握着道路宏观的运行情况信息,对道路运行中的不足会加以改进。
3.遵循原则
(1)保密性
保密性是SCASS运行的保证,指系统对报告人和报告内容中涉及的其他人或单位的信息均完全保密,数据库中无任何个人和单位识别信息。因此保密性也是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基本原则。建设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就应该保护报告人的权利,让报告人做到可以如实反馈信息,确保报告的有效性。
(2)无惩罚性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因为道路设施或者管理上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道路使用者和服务人员产生违纪行为,若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因此作为对报告人或提及单位处罚的依据,报告人会因为人性弱点而拒绝报告。
(3)自愿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报告人为自愿报告,从而保证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中立性
为合理解决公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和管制方应保持中立的角度。
(5)公开性
报告及分析结果应及时通过网络、杂志公开共享。
以上是适用于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SCASS系统原则,除此之外,还应该遵循奖励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予以奖励,提高报告人的积极性。
4.报告内容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包括了:
a.道路设施缺陷;
b.道路管理中不合理的规定、制度等;
c.在道路运行中,由于驾驶员不经心或无意造成的违规现象;
d.道路运行安全隐患。
e.与SCASS不同的是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要求实名制报告,但鼓励实名制。由于公路使用人员过多,报告人总数远远超过航空系统报告人总数,实名制的意义并不大。
5.报告流程
a.领取表格或提出报告申请;b.填写报告内容,并提交(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及电话);c.统计报告内容,并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必要时可以进行回访;d.分析报告,对需要改进的设施和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商讨,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进行鼓励;e.消除个人及报告中包含部门的信息,将报告整理放入数据库;f.对整理的报告内容通过网络、期刊等形式进行公开分享。
五.结语
建设合理的公路安全自愿报告制度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我国现有公路体系的缺陷、不足,从而进行公路体系的改善,提高公路运输体系的安全性,降低公路运行的事故率。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3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府重要议事日程。
关于投产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可行性报告关于投产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可行性报告 一. 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发展状况及市场状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和提高,高频脉冲电容器、直流高压电容器、高压并联电容器等特种电容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县原始胡杨林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开发建议书]**县原始胡杨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开发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精神,从***、自治区到哈密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列入“xx”规划,旅游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中一个醒目的新增长点。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苏木 法人代表:林霞 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苏木 5、项目申报单位:内蒙古鄂前旗扶
产品可行性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邵阳市鸿远特种养殖基地有限公司蜗牛养殖与加工工程。2、建设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单位:邵阳市鸿远特种养殖基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乾震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企业4、建设地点:邵阳市大祥区城南乡白
关于开发公路标牌广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关于开发公路标牌广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加大对公路事业的扶持力度,公路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最近省、市局专门召开了以加快路域经济发展步伐为主题的公路工作会议,提
企业可行性报告以开茶庄为例一、合理的选址: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
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模板 [***府立项-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总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格式与写法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2.1要求... 2 2.2目标... 2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3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3 2.5评价尺度... 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 3.
洗煤厂储装运系统技术改造可行性报告一、洗煤厂基本情况 ****集团**分公司洗煤厂是**两国***府以补偿贸易方式合作建设的矿井型洗煤厂,1986年开工,1989年投产,设计年入洗能力180万吨,入洗本矿和集团公司内团柏矿井原煤,生产工艺采用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尾煤压滤回
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该项目由×市×区财***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XX年9月开始,于XX年9月结束,时限3年。
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浙江省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 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二、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质量安
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xx 县整体概况 xx 县位于 xx 省西南,属 xx 辖区。地处东经 xx ° xx ′ xx ″— xx ° xx ′ xx ″,北纬 xx ° xx ′ xx ″— xx ° xx ′ xx ″之间。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
镇关于海岛地区改善水质续建饮水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饶平县xx镇海岛地区扩建配套人畜饮水工程 二、项目主办单位:xx镇人民***府 三、项目发展依据 xx镇位于潮州市饶平县南端,潮州三百门港在镇域北端,是潮州市唯一的海岛镇。
生态可行性报告丘陵生态农业投资与持续性发展分析报告背景介绍从上世纪改革以来(1978—XX),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承包制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
关于组建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组建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公路建设由于投资大、风险小、效益高、拉动能力强,是国家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的重点之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更名组建国际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昌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江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活动中心。根据省委、省***府提出的江西要在中部地区崛起,南昌要努力做好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这两篇文章的要求,以旅游业作为沟通南昌与海内
农村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旗***苏木 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旗***苏木 XX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旗***苏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饲草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建设性质:扩建 (三)项目建设单
关于合作组建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概述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 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
怎样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 1、企业产品/服务现状综述。对于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找出企业的弱点和有发展机会的点。 2、新产品/服务描述。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 1 、 项目名称:居住小区(暂定名)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a市城市拆迁管理条例》 (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 (5)《住宅建筑设计标
原生态农业旅游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宝山矿业开发公司 1000吨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宝山矿业开发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地质资源 第三章采矿 第四章冶炼 第五章总***运输 第六章公用设施及土建工程 第七章投资估算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九章共伴生金属
肉鸭养殖可行性报告一、 国内外形式中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养鸭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持续增长,发展肉鸭养殖符合世界潮流。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每公斤肉鸭价格要比肉鸡高一倍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的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已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
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可行性报告要依照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深圳实际,主要从技术、经济、市场、财务、资源、环保、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阐明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写要求一、 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部门名称等情况。
大米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XX吨优质大米加工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四、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七、项目建设目标 八、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概算 九、
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看了大家的精彩发言,本人忍不住也想和同道一起来分享一下做药代的一些心得。下面介绍一下我对中国医药市场的一些初浅认识,权做同人参考。 一、概述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
关于租赁工会大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租赁工会大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建设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结合省厅、省局关于加快***工作的总体部署,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服务**经济建设,提高**系统影响,****有意向租赁工会大厦,交由直属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处理场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垃圾填埋场工程 项目业主: *****人民***府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建设地址: ***** 1.2项目背景: *****位于宁化西南部,与闽赣二省三县相毗邻,全境面积178平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更好地适应石油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对运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充公司海洋运力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我公司在已建成投入使用
超市可行性报告金融超市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全面办理个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理财经营方式。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组织人员对辖内金融超市开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目前开办金融超市中存在的业务品种不齐全、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中国网上购物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网上购物发展背景 首先,互联网形态下的外部大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已经催生出了年仅32岁身价几十亿的丁磊那样的中国首富,他的财富
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南春天 ”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投资环境分析 一、 国内环境:中国房地产还有20年以上的好景 XX年12月3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六届中国住交会拉开序幕。与往届相比,本届住交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人气上都堪称史无前例。
开发区关于组建交安委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国有经济性质的注册企业。公司于1992年成立后,根据开发区创新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总公司在牢固树立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各项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吸引全社会的科技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分宜县钤冈岭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可行报告 前 言 分宜县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地处赣西中部,面积1389平方公里,人口30万,属于小县。
贸易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恒泰公司控股设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 公司(筹)名称及概况 1 、公司(筹)名称:上海恒泰国剑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筹)承办单位: ·安徽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方** 企业负责人:方**
葡萄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葡萄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一 气候及土壤要求 二 经济效益 三 营养价值 四 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 市场前景分析 六 葡萄品种选择 七 启动资金及未来收益预算 八 风险分析与防控 九 山东沂蒙苗木基地配套服务宗旨 葡萄鲜果,果色艳丽、汁多
肉羊养殖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苏木肉羊养殖工程建设 2、建设性质: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苏木农牧业产业化协会 负责人:林霞、张世*** 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苏木 5、项目申报单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标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内容: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关于该类项目的广度和深度规定,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列,其提纲如下:(1)依据国家产业***策、产业目录、宏观调控***策, 在项目建议书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研,提出项目背景、项目建
可行性报告格式可行性报告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投资新市场、新产品或改变经营策略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工具.是评估项目风险与回报的最初级文件,是对投资者的第一份承诺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 (编写提纲)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市级部门名称等情况。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写 作 提 纲 一、 概述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4
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特点
( 一 ) 个人性。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是积极安全生产责任人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回顾,按照上级规定在一定时间进行,要从安全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本岗位,或所管理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 二 ) 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必须进行 “ 扬弃 ” ,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发扬以前工作中好作风、好的方法,去掉不好的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和专业性。安全工作既面向群众,又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性、学术性,因此要在保持相当的专业性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性内容要尽可能明晰准确,结构是格式化的。如果需要在面对听观宣讲,则必须口语化,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 “ 述职报告 ” 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 “ 述职 ” ,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 “ 报告 ” ,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安全述职报告的主题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5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进行确认。若根据资产/负债观,权责发生制就不能构成全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基础。于是F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虽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第一,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第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意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新经济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无形资产,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该企业的声誉。
第二,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第三,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资本市场的股价涨落,反映的也是企业价值的变化。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当前人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关于这一点,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中进行了描述。该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
2、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3、整个财务报告在维持有用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要更多地披露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
4、成本信息固然是可关与相关的,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认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6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进行确认。若根据资产/负债观,权责发生制就不能构成全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基础。于是f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虽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第一,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第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意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新经济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无形资产,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该企业的声誉。
第二,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第三,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资本市场的股价涨落,反映的也是企业价值的变化。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当前人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关于这一点,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中进行了描述。该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
2、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3、整个财务报告在维持有用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要更多地披露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
4、成本信息固然是可关与相关的,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认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7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姓呷ㄒ嬷苯咏腥啡稀H舾葑什赫郏ㄔ鸱⑸凭筒荒芄钩扇坎莆癖ū硪氐娜啡匣S谑荈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虽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第一,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第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意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新经济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无形资产,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该企业的声誉。
第二,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第三,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资本市场的股价涨落,反映的也是企业价值的变化。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当前人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关于这一点,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中进行了描述。该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
2、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3、整个财务报告在维持有用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要更多地披露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
4、成本信息固然是可关与相关的,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认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8
一、 引言
企业通过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所以,CSR报告在推动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沟通的重要工具(Chapple et al.,2005)。然而,2010年度,在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中,了CSR报告的企业仅有274家,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CSR报告。此外,已的CSR报告质量也参差不齐。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企业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已经从企业规模、企业类型等方面对CSR报告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可以影响诸如企业CSR报告数量、慈善行为等结果(沈洪涛,2007)。
以往的研究发现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所在行业、领导层群体特征与CSR报告数量有关(Tarca,2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了更多的CSR报告;企业规模和CSR报告成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了更多的CSR报告;臧伟等(2010)从高层领导群体的视角探讨了高层领导者群体特征与CSR的关系,发现CSR报告数量与高层领导者群体的平均年龄及平均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此外,现有研究关注了着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所在行业对CSR报告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对CSR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然而,就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还没有展开专门的研究。由于CSR信息披露对推进CSR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CSR信息披露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从经营者的个人层面和企业所在行业层面,分层次仔细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并检验,经营者个人特征对企业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业间是如何变化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填补了已有研究还未讨论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这一空白;在实践上,本研究结果为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 经营者身份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是自我决定理的一个分支。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人们具有朝着有利于自己决定的环境定向发展的倾向,并且越是具有自主定向的人越勇于承担CSR(Fogarty et al.,2004)。Patton(1992)发现自主定向不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
因果定向理论对于理解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一个主要贡献可能是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许多社会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直接或间接的证实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自我定向的程度也越高。一个接受过较高教育的经营者倾向于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让其他群体成员来做决定。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倾听群体成员的意见。产生这些结果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心理因素决定的,当经营者受过较高的教育后,就会对自己的判断、决策、看法更有信心。相反,当经营者受的教育层次较低的时候,往往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判断,因为经营者会认为其他人,特别是受过更高教育水平的人提出的意见会更稳妥或更准确。根据因果定向理论,越是自我做决定的人越勇于承担CSR。
受到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自我做出决定,进而越倾向于承担CSR。例如,当一个人独自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会首先考虑到做这件事情的后果以及需要为此承担的责任;相对而言,而当一个人通过其他人的看法做出决定,他会认为对这件事情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要小,因为他可能会认为提出这一看法的或意见的人也应该承担责任。
CSR信息披露被定义为企业通过公开的文件来说明企业履行了哪些方面的CSR(Wood,2007)。企业CSR报告是近年来CSR信息披露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企业CSR报告是CSR信息披露的方式,但对于不同的企业的CSR报告质量却有很大不同。高质量的CSR报告能更好的披露企业履行CSR方面的信息,从而企业能更好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因此,应从企业是否CSR报告和CSR报告的质量衡量CSR信息披露情况。基于以上推理,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经营者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披露的CSR信息越好,这反映在企业更多CSR报告(H1a),以及CSR报告的质量越高(H1b)。
2. 行业特征的调节效应。现有的研究对于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者自我决定倾向关系的研究相当清晰。然而,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信息披露的关系则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明确,虽然从直觉上觉得这种关系是正确的。虽然,已有研究注意到企业所在行业会对CSR报告产生影响。但没有研究关注行业划分可能对经营者个人特征和CSR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影响。Delmas和Toffel(2012)的研究指出,在污染性的行业里,企业受到更多的外界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媒体、舆论、公众监督、***府等。这样高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就会限制个人特征的作用。例如,由于受到媒体、舆论等关注,污染性行业会更重视CSR信息的披露。从这个角度来说,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会限制经营者个人特征对CSR信息披露的作用。
如前所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出于自身原因,其特点是内在的动力导致企业经营者重视CSR履行。由于污染性行业的特征对企业CSR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出于外在压力。所以,我们预期行业特征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由此提出本研究第二个假设:
H2:行业划分(污染性行业与非污染性行业)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越是污染性强的行业,越会降低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数量(H2a)和质量(H2b)的正向性。
三、 变量测量
本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的CSR报告。选取500强企业作为我们的研究样本是因为,从这些企业所获得的数据更为客观与真实,并且使我们的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1. 被解释变量。本研究测量了2个因变量,分别是CSR报告的数量和CSR报告质量。CSR报告的数量通过一个虚拟变量进行测量。其中0表示没有CSR报告(如前所述,这里不包括了强制的CSR报告),1表示了CSR报告。精确测量CSR报告质量对本文非常重要。我们参照由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CSR报告质量指标体系,得到每一份CSR报告得分,我们通过正态性检验发现CSR报告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为节省篇幅,这部分结果没有列出,如需要可从作者处获取。
2. 解释变量。经营者个人特征。我们测量了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选择这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经营者个人特征变量,如年龄等人口统计特征。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企业披露CSR方面的信息影响关系更直接或更强。从接受教育程度推算出受教育的年数(小于三年=1;3年以上,但未完成小学教育=4;小学教育=6;初中教育=9;高中教育=12;技校=13;大专=15;本科=16;硕士=18;博士=22),现有的研究很多把受教育程度作为分类测量。但是,本研究认为如果把受教育年数作为间距测量会更有优势,这主要因为(1)报告与否作为离散因变量,那么受教育的年数就可以作为教育对于报告数量和质量的边际作用来解释。(2)将受教育程度作为一个间距变量只有一个自由度,从而最大化利用样本的信息。此外,采用虚拟变量来测量行业划分。其中1表示污染性行业。0表示非污染性行业。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行业划分作为调节变量纳入解释变量之中。
四、 研究结果
假设1的实证数据结果总结在表1中。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均具有系统性关系。从系数的符号上可以看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与假设H1a、H1b的方向相同:即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具有正效应。所以,假设1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
γ00是条件总体均数估计;γ01是行业划分的主效应;β1表示经营者年龄主效应;β2经营者服务年限主效应;β3表示领导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β4表示领导层中***员比例;β5表示企业类型的主效应;β6表示行业内财务排名的主效应;β7表示领导层平均服务年限;γ10表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的主效应;γ11表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企业行业划分间的交互作用。Var(u0j)是随机截距的方差,相当于组内相关系数ICC的显著性检验。
表1还报告了假设2的检验结果。行业划分(污染行业与非污染行业)对两个因变量(CSR报告数量、CSR报告质量)都具有系统性的关系。即使引人了所有控制变量,这一关系依然是显著的。行业划分的系数符号为正,这表明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对CSR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相对于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的CSR报告的质量较低。调节作用的结果显示,行业划分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然而,就CSR报告的质量而言,行业划分并不具有调节作用。这些结论支持了假设2中关于行业划分对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报告数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但不支持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CSR质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我们通过找到受教育程度的中位数,对低于中位数和高于中位数的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得到***1,从***1上可以看出,对非污染性行业而言,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影响较大;对污染性行业而言,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支持了H2a,但不支持H2b。
五、 讨论与结论
1. 经营者身份特征的主效应。本研究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经营者身份特征对于CSR报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CS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这些结果支持了我们之前的预计。除此之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对人存在的影响主要有***治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这些可以看成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使人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因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社会功能就越强,越有利于个人对CSR的重视。此外,在一个企业中,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所导致。目前,大多数高学历的经营者都接受了CSR方面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了CSR的重要性,这无疑对CSR报告产生重要的影响。
行业划分主效应及调节作用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行业划分对受教育程度与责任报告数量的调节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划分调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数量的关系。这表现相对非污染性行业,污染性行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对CSR报告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符合我们之前的预计:污染性行业的行业特征对经营者个人特质的作用起到抑制效果。一般污染性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同时对公众的生活影响也会更大,污染性行业受到了舆论、媒体、***府、公众等更多的监督,对污染性行业而言,它们受到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压力(马连福和赵颖,2007)。对任何企业而言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污染性行业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远远高于非污染性行业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在污染性行业中,企业CSR报告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舆论、媒体、***府的影响,这些会限制经营者个人特征的作用,比如,无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污染性企业由于受到社会的约束,都希望CSR报告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声誉。相反,在非污染性行业中,企业受到的外部压力较小,经营者个人特征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一发现同时也表明,尽管污染性行业了更多的CSR报告,但从报告的动机方面却和非污染性行业有区别,即污染性行业CSR报告的动机更多的是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而非污染性行业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利益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Chapple, W., Moon,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in Asia.Business & Society,2014,44(4):415-441.
[2] Delmas, M., Toffel, M.W.Stakeholder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 Inst- itutional Framework.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2,13(4):209.
[3] Fogarty, T., Rogers, R.Financial Analysts' Reports: An Extended Institutional Theory Evaluation.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 ociety,2014,30(4):331-356.
[4] Kakiley, E.An empirical study of CSR reports of UK, Society and Cultural,2013,23(10):13-22.
[5] Patton, D.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 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 A Note On Legitimacy Theory.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5):471-475.
[6] 臧伟.高管团队特征与CSR的关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10.
[7]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CSR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7,(3):78-80.
[8] 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CSR信息披露.会计研究, 2007,(3):9-16.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9
国进行干部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干部聘任制。受聘的干部或由选举出任的干部,一定时期内,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其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于是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文体,称为述职报告。
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述职报告是******机关。向主管领导部门、人事部门或选区的选民,或本单位的职工群众,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工作实绩、问题和设想的自我述评性的报告文书。这是促进和监督干部忠于职守,组织、人事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考核干部,克服用人上、看人上的主观主义、,提高干部的***策、思想水平的有效工具。
最初曾用“总结”或“汇报”形式出现,述职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式,其主要特点是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
就是要求报告人,所谓自述性。自己述说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必须使用第一人称,采用自述的方式,向有关方面报告自己的工作实绩。这里的所谓实绩,指报告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事情,完成了什么指标,取得了什么效益,有些什么成就和贡献,工作责任心如何,工作效率怎样,实实在地反映出来。但是要特别强调:所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实实在已经进行了工作和活动,事实确凿无误,切忌弄虚作假。
就是要求报告人,所谓自评性。依据岗位规范和职责目标,对自己任期内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作自我评估、自我鉴定、自我定性。述职人必须持严肃、认真、慎重的态度,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的走向,前因后果,要叙述清楚,评得恰当;所叙述的事情,要概叙,让人一目了然,并从中引出自评。但要强调:切忌浮泛的空谈,切勿引经据典的论证,定性分析必须在定量证明的基础上进行。
二、述职报告的种类
述职报告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因而存在着交叉现象。
(一)从内容上划分
1.综合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一个时期所做工作的全面、综合的反映。
2.专题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的专题反映。
3.单项工作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项具体工作的汇报。这往往临时性的工作,又是专项性的工作。
(二)从时间上划分
1.任期述职报告:这是指从任现职以来的总体工作进行报告。一般来说,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广,要写出一届任期的情况。
2.年度述职报告:这是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写本年度的履职情况。
3.临时性述职报告:是指担任某一项临时性的职务,写出其任职情况。比如,负责了一期的招生工作,或主持一项科学实验,或组织了一项体育竞赛,写出其履职情况。
(三)从表达形式上划分
1.口头述职报告:这是指需要向选区选民述职,或向本单位职工群众述职的,用口语化的语言写成的述职报告。
2.书面述职报告:是指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人事部门报告的书面述职报告。
要注意将“工作总结”同述职报告区别开来。工作总结,可以是单位的、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其写作角度是全方位的,即凡属重大的工作业绩,出现的问题,经验教训,今后工作设想等都可以写,而述职报告却不同,它要求侧重写个人执行职守方面的有关情况,往往不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业绩、问题相掺杂。
三、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要充分反映出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问题
述职是民主考评干部的重要一环,也是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干部作述职报告,是为了让组织和群众了解和掌握干部德才状况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述职报告应该充分反映出自己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问题,也即写出自身在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办了什么实事,结果怎么样,有哪些贡献还有哪些不足,包括工作效率、完成任务的指标、取得的效益等等。工作实绩如何,是检验干部称职与否的主要标志,述职人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工作实绩和问题反映出来。
(二)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个人可行性报告例10
一、引言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会计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关于这一点,2008年10月于北京召开的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亚洲年会就足以说明。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金融危机对投资者、债权人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积极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CAS)。尽管CAS的制定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已经与IFRS趋同。但是,由于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以及我国的具体实情,CAS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
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的质量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即会计信息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是为财务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之间的桥梁,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作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应该以“相关性”和“忠实表述(而并非可靠性)”为重要特征,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
(一)相关性
相关性,指财务报告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而且只有具备“导致差别”能力,方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IASB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两个部分,其特征表述不变,在此不再赘述。
1.会计信息应该与谁的需求相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系到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还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达到特定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分为:(1)一般相关性,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2)特定相关性,提供特定的会计信息。如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股票应能根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作出“或购或持或售”的决策。
2.会计信息应该与什么相关。会计学家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认为,相关性包括:(1)决策相关性,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特定经济决策相关;(2)目标相关性,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3)语义相关性,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使使用者了解财务报告的用意。
3.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程度。(1)会计信息包含了股票的内在价值,即会计信息的会影响其价格的波动;(2)如果会计信息能有助于使用者进行预测,就是相关的;(3)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其“俘获”或“汇总”能影响股票价格信息的能力。
(二)忠实表述
IASB认为,忠实表述包括完整性、中立性和无偏差。完整性,这一特性关注全面、平衡、总括和透明度。认识信息是否全面的一个简单方法是要问:该信息是否说明全部真相。中立性,这一特性关注客观性和平衡。认识信息是否中立的一个简单方法是要问:信息是否以无偏见的方式传达了事实,即不能有意识地去影响投资者的意见或行为。无偏差,也称公正性,要求财务报告和信息必须满足内外使用者的共同决策需求,应保持公正,不能偏向特定使用者集团的决策需求。
三、我国现行财务报告面临的挑战及局限性
(一)面临的挑战
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主要的资源,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机器设备,而主要是智力劳动的投入。来自于无形投入创造的价值占企业价值的比重很大。如何确认、计量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是财务报告面临的首要问题。
2.金融工具的出现及衍生金融工具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的金融利润,也可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投资者对于这种巨大的金融风险及其高程度的危害性不会不予以关注的,因而从客观上需要财务报告能够充分揭示这种风险。
3.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以传统会计理论来反映物价变动,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忠实表述性。如何对通货膨胀予以计量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予以关注的问题。
4.社会责任成本概念的提出,为企业会计的计量、报告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社会责任成本的理论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单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盈利组织。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成本的社会组织,应致力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因此,社会责任成本会计将形成本身的机制,报告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相关成本费用的情况,从而达到协调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目标的局限性。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信息中介、规范者、管理当局、审计师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各自的利益需求,因而,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需要角度也就不同。而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一份通用的企业财务信息,而不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无法实现相关性的原则。
2.财务报告内容的局限性。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有形资产的反映,而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反映不足。由于其大量的人力资源、技术,在传统财务报告中不予以反映,使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其应有的实力与规模。
3.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局限性。(1)通货膨胀,更多关注的是变动后报表要素的变化没有在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2)人力资源价值没有体现。现行的财务报告只注重财务信息,而忽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无法反映影响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联的因素。
4.财务报告时间与频率的局限性。按现行做法,财务报告一般按年编制,一年公布一次,上市公司按规定公布中期报告。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四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上半年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
四、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设想
(一)财务报告的改进原则
财务报告的改进,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具体原则如下。
1.必须以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根本原则。财务报告的改进,不是对原有报告体系的全面否定,也不是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复杂化,而是保留原有财务报告的主要优势,调整财务报告的个别地方。
2.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结合原则。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特点现行的做法是,凡是无法以货币计量的,均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反映在财务报告中。这样就很难全面反映相关利益者所需要的信息。因而,在编制附注时,可以以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结合来提供相关报表。
3.必须突出及时性原则。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及时性才能成为相关的信息。突出及时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
(二)我国财务报告改进设想
1.改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由于金融资产价值在报表上的反映,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资产价值与负债计量的模糊。(1)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应将企业所有资产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确定性资产(或核心资产)与不确定资产(或非核心资产)两部分。其中,确定性资产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资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这部分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确定资产是指除了确定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它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的资产,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个部分。将企业所有负债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确定性负债(或核心负债)与不确定负债(或非核心负债)两部分。其中,不确定负债仅指交易性金融负债。除此而外的负债属于确定负债。(2)利润表的调整。与资产负债表类似,利润表应进一步划分为确定利润总额(或核心利润总额)、不确定利润总额(或非核心利润总额)。其中,不确定利润总额是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其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差额。通过上述划分,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会计信息。
2.增加与改进财务报告附注部分内容。只有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如果说财务报告主表是提供通用会计信息的话,那么财务报告的附注就应承担起专用信息的功能,它是对主表的一种补充。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主表及附注构成。主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现行的附注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部分,共有四十多份披露的表格和内容,这些繁多的附注报表,无疑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交易成本。为此,应将部分附注报表进行适当的合并。如可将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等合并成一张报表;再比如,可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合并成一张报表。除了将原有的附注报表适当合并外,还要增加部分附注报表,以充分满足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如设置债权人关心的偿债能力表、投资者关心的投资预期收益表、人力资源价值表、社会责任成本表等。
3.适当缩短财务报告的对外报出时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早已经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满足了财务呈报及时性和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相容性发展的要求。因此,适当缩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外报出时间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如可以将年报的时间由原来的四个月改为三个月或两个月;将半年报的时间由原来的两个月改为一个月或十五天。另外,还要按信息的重要性分别按月、季、半年和年报报送财务报告,增加财务报告的对外报告频率,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尽量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0.
[2] 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2.
[3] 葛家澍,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