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1
烦恼,与身共存......
记得辛弃疾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是的,也许在他老人家的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或许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吧,一连串的烦恼留给了我们。烦恼,像雾,像雨,又像风,老缠着我不放,烦恼是我的家常便饭。无数的已知、求证、证明、解答,没有尽头的考试、作业、习题,它们就像空气一般,缠绕在我身上,让我透不过气来。我羡慕,那飞在蓝空中无忧无虑的小鸟;我羡慕,那游在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儿;我羡慕,那生活在无边际的大地的无忧草。下课了,走在出校门的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地在我身边跳过、跑过、走过。看着他们,我不禁也想到了我自己,我现在还是和他们一样,是活泼可爱的吗?回到家,我发现,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童年时的幼稚了,我问妈妈:“我是长大了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是的,你长大了,懂事了。”忽然间,我觉得我肩头上重了许多,是的,我长大了,再也没有童年时的幼稚了,那现在的我又是怎样的我呢?是被困在烦恼的笼子里的我吗?不,不是的!
快乐,荡漾于身......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2
在成长的旅途中虽然常有苦恼相伴,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也在一点点地长大,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不少属于自己的绿洲和海洋,让我不再跟以前一样小孩子气,知道了许多人世道理,懂得谦让、扶持和交朋友的真正价值。今年的我,对书有了一片“痴情”,不管到哪,口袋里总装着本书。在遭受挫折时,保尔那不畏困难、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敞开脚步,奋力去闯;在苦难时,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艰苦,自己这点又算得了什么,更是闯过了重重险阻。
可爱的校园生活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无论是教室,还是操场,都充满了我们的活力。如: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秋游,那是兴奋的快乐;在节日里收到了一份礼物,接到一份真挚的祝福,那里热泪盈眶的快乐;在奥赛中获奖的那种快乐犹如糖果般甜蜜,心里美滋滋的;交了一个新朋友,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当你成绩下降时,你会勉励自己: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当你解开一道难题或发现某种规律时,一定是嘴都笑裂到脑后了。我们飞翔于知识的天空,遨游在书香的阔海,吸吮着无限的知识,渐渐地由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由儿童成长为少年,你为自己欢呼吗?
其实童年并不一定都是快乐的,它也像月儿一样,有着阴晴圆缺。每样东西都有不足之处,闲暇时拿起课外书籍翻看,突然听见:“还真有闲功夫!人家考试得第一,你就拿过第6名回来!真不像话!”房门口传来父亲恶狮般的怒吼。“你爸爸是为你好,先把课内搞扎实,再看其它的书”,妈妈紧绷着脸,话虽不重,但严肃的表情已使我感到一股深沉而无形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来。我无法辩解也无法释然,只得放下书本。悠闲地拿出萨克斯,尽情地吹上一首,一个个调皮的小圆点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美妙的音符在指间、在嘴边流淌,使我痴痴地陶醉在其中,转瞬间,便把爸妈的话抛进了这些音符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你们的心愿。但不要太过苛刻,我们自己也能行。自由自在地过,快快乐乐的,是我的宗旨,我要做快乐的孩子,因为我是快乐的。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3
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中,有悲伤,也有快乐。我,身为一名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也经历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事情。其中很多事情已被遗忘,但是,有一件事,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那是今年九月的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陈亦熙坐在小区的亭子里无所事事,你瞧瞧我,我看看你,不知干些什么好。过了好久,我叹了一口气:“唉!亦熙,你说我们总是翻来覆去地玩哪几种游戏,有什么意思呀?”“是呀,但总比呆在家里好吧!”她愁眉苦脸地回应我。坐在一旁的我听到这样的回答,十分无奈,摇摇头,望向天空,谁知,一下子看到了一张别人家的窗花。顿时,一个灵感闪进了我的脑袋,高兴地向她叫道:“亦熙,我有主意了!我有主意了!”“什么主意,快说?”听到我有了新点子,她也十分惊喜。“亦熙,你看那里的窗花多漂亮呀!剪纸可是你的拿手绝活,我们一起剪窗花,好不好?”“真是个好主意!我们赶紧准备吧。”说干就干,我们来到她家,翻出了剪刀并找到了一些大红纸……,万事具备,开始动手剪了,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左看看,右看看,不知从那里剪起?而那边的陈亦熙已经飞快地剪了起来,我急得汗都流下来了!看着她熟练得动作,我实在忍不住了,有些迟疑地对陈亦熙说:“亦熙,还是你自己剪吧,我不会剪,看看就行了。”“那怎么可以,说好我们一起剪的,我来教你,很容易的!”说完,就拉着我坐到她旁边。
她让我先仔细看她是怎么做的。她一边做,一边叮嘱我:“折的时候一定要对齐,剪时不要有毛刺……” 看着她剪了几个,我便尝试着自己剪了起来,真不知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我做的几个剪纸连我自己都认不出剪的是什么。看到自己的“杰作”,我沮丧极了,便想放弃。陈亦熙在旁边看到我的窘境,微笑着对我说:“剪纸哪那么容易啊!我练了两年多才有今天的水平,不要着急,先从简单的***样——小燕子剪起……”听到她的鼓励,我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不争气的泪水,自信心又慢慢地恢复了。终于可以稳下心来认真地琢磨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小燕子剪得越来越好,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我终于剪出了一个满意的小燕子窗花,“Yeah!……”我们俩都开心地欢呼起来,看着我那被剪刀磨得有些麻木的右手,又看着那个活灵活现的小燕子窗花,我感觉这个付出还是很值得的,它带给了我一种以前很少体验到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成长中的快乐吧。
成长中的快乐,不但让我学到了才艺,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生道理: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大胆尝试等于成功一半,?而不舍是成功的另一半。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4
记得小时候我多么渴望长大,而今我又是如此地不想长大。因为成长也意味着烦恼的增加。
老师家长的压力,学习成绩的不稳定等烦恼向你袭来是,你可能茫然、无助,整天笼罩在忧郁当中。但如果一个能心境恬然自足的人,他不会把烦恼纯粹地看成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而是努力地在改变,试***从烦恼中找寻快乐。
当你成绩下降时,你会勉励自己: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吗?当你一道难题想了许久都未曾做出,的确让人恼怒。后来,你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做好了这题,这时有多么高兴,心里就会有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他。你心中是否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当你在游乐场敞开心扉尽情玩耍的那有刻,心中还会有烦恼吗?当夜空中的烟花绽放的一瞬间,你是否会十分高兴,想往着自己的愿望就像烟花一样“绽放”了。想想那来之不易的一瞬包含了多少心血、汗水。不是很愉快吗?后来我终结处一条道理就是快乐和烦恼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有快乐的地方句有烦恼,自然有烦恼的地方也就有快乐。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5
“快乐生活,激情工作”是厦门市松柏小学“教师价发展策略”。寓意展示了我们学校朝气蓬勃的教师团队精神风貌,教师们将“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工作生活中,富有激情地工作,教学相长。这一发展策略引领我们教师的行动方向,必将收获专业成长与幸福生活的双赢。
“快乐”是一种良好心态,“快乐”是一种优秀品质,“快乐”更是一种正向动力。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快乐反过来可以影响人们的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影响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学家还认为“积极情绪会产生一种一般的行动激活,能够促进活动的连续性……快乐产生冲破限制、产生创新的愿望”。
“快乐教育”特色发展已经在厦门市松柏小学研究了三年之久。现在,学校上空到处弥漫着“快乐”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快乐”给我们学校带来了“主动”与“创新”。
因为“快乐”,所以“主动”
蔡益萍、郭淑静二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虽说学校的教研组长没有任何的“行***级别”,也许是***门最小的“官职”,可我们的教研组长,不为“名”也不为“利”,主动谋划我们学校语文教研工作。这种工作的主动性源于什么?就是因为“快乐”,“快乐”带来了主动,“快乐”促进了他们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
2012年12月31日,学校要承办厦门市小学语文素养专场展示汇报活动。12月初学校才得到活动“任务”,学校领导没有大动干戈,只是教导处组织语文教研组长和语文备课组长开会研讨。随后,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蔡益萍、郭淑静老师不但拟出了活动方案,而且还根据活动方案主动、有序工作,创造性地安排。使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午间漫步、悦享诵读、读书交流、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写字指导、书画长廊、宣传短片、宣传展板、班级展示、专题讲座”等专场汇报活动有序、高效地如期举行。
这样主动工作的驱动力是什么?就是因为“快乐”,因为“激情”。我们的“益萍姐姐”是厦门市松柏小学首届“快乐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处在非快乐环境,情绪会处于负面状态,心情压抑,工作自然也就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主动”,因为我们“快乐”。
洪宜雄,一个年轻小伙,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他也是主动工作的一员。
2012年10月1日――国庆节。厦门市松柏小学承担了思明区“向快乐出发,做四好少年”的主题大队会。自然而然,此项工作便由学校少先大队承担,即使是份内的工作,也需要“内驱力”支撑,这“内驱力”靠的是快乐和主动。
2012年8月中旬,我们的“洪大队”着手考虑活动的主题,思考活动的节目,挑选活动的对象,拟定活动的方案,分解活动的项目。9月,每周二次的分项排练,到最后各组节目合成彩排,紧锣密鼓而主动有序地开展,无一不体现“洪大队”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12年国庆节,这一场主题大队会如期、有序地进行,其结果深受到场的市、区领导的赞誉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这是我们的“洪大队”快乐而主动工作的结果。
像这样主动、快乐工作例子,不胜枚举。
厦门市松柏小学的教师队伍,有91粒快乐而主动生长的“种子”,汇聚成了绿色、阳光、健康的学园和乐园。
因为“快乐”,所以“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比较聪明!快乐带来更多创造和创新”。快乐中给我们学校带来了质的飞跃。
松柏少年――“快快乐乐”是厦门市松柏小学的形象人物(右***),校园形象人物的设计与诞生是厦门市松柏小学第一个创新之举。松柏少年:快快 乐乐,象征着绿色、阳光、健康。“快快”是男孩,“乐乐”是女孩。这两位“松柏少年”长成了松柏树,头像为“松柏”笑脸造型,戴着红领巾、快乐奔向未来。
校园logo是厦门基础教育届的首创。是厦门市松柏小学的第二个创新之举(右***)。***形简洁明了,以水滴与松柏树叶为创意灵感设计的抽象***形。“上善若水”,水拥有包容万物、滋润万物的美好品性。将水滴放在松树的下方,寓意水滋养着一颗颗小树苗,使其茁壮成长,终为参天大树。整个logo的设计与“松柏终有参天时”的校训遥相呼应。
“快乐教师”评选,是厦门市松柏小学第三个创新举动。2012年首次成功举办“快乐教师”的评选活动。本次快乐教师的评选,历时近10个月。“快乐教师成长策略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9月策划了《松柏小学首届“快乐教师”评选方案》,并于2012年2月开始实施。评选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快乐教师”概念形成阶段。第二阶段:快乐教师推荐选拔阶段。第三阶段:“快乐教师”风采展示阶段。
在第一阶段,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分发了低段学生“快乐教师”创意卡,中段学生“快乐教师”绘本,高段学生“快乐教师”美文卡,让学生用画画、绘本、写作等形式,勾画他们眼中快乐教师的形象。同时,向全体教师征集“发现我身边的快乐教师”。从中,课题组提炼出师生眼中快乐教师的三大特征:享受工作,出色工作,公众认可。
在第二阶段,课题组首先向全校学生分发海选推荐表,每位学生可推荐1-3位老师,海选产生的票数前20位的老师,进入下一轮――家长、教师推选环节,从中产生10位“快乐教师”,2012年10月,松柏小学首届10位“快乐教师”顺利决出。
第三阶段――快乐教师风采展示阶段。2012年12月13日和20日下午,一场轰轰烈烈的厦门市松柏小学首届“快乐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活动中,松柏小学首届十位“快乐教师”获得者分别进行了亲友推荐词介绍、VCR展示和个人才艺展示。
这一活动,进一步树立厦门市松柏小学“快乐教师”的形象,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快乐”进一步引领“快乐”。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6
“书香乐园”文化是指通过营造幼儿、教师、家长乐阅、共读、共成长的书香氛围,在阅“无字之书”和读“有字之书”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养成乐学、乐群的良好习惯,教师养成乐教、乐群的良好品质,家庭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
“书香乐园”文化体系包括“书润生命、阅盈成长”精神文化,“书润心、韵雅园”物质文化,“阅心灵、悦成长”课程文化,“显人文、致精细”制度文化,“阅养德、和至美”行为文化以及“共参与 共成长”班级文化。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和最高层次,也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和要求,是一所幼儿园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是隐性的、深层的,更像一只无形的手,引领着园所师幼的不断发展。在“书润生命,阅盈成长”的引领下,幼儿园构建了“书香乐园”理念体系,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办园目标、育人目标、园训等。
核心价值观:书润生命 阅盈成长
基于对“书香乐园”文化内涵的界定,幼儿园确立了“书润生命,阅盈成长”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其含义为构建具有书香底蕴和氛围的乐园,让幼儿爱阅“有字之书”、乐读“无字之书”,幼儿、教师和家长在阅读中共成长,让阅读浸润幼儿园里每一个生命,让“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滋润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让每个人在阅读中丰富体验、增长智慧、收获成长。
办园宗旨:让幼儿健康成长,让教师快乐发展,让家长放心满意
“让幼儿健康成长”是指让幼儿在具有书香特色的园所环境中,在参与丰富多样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课程活动中,在融洽、宽松的师生关系中,体验绘本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在了解、探究、认识社会和自然中真实事物和现象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在游戏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快乐,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让教师快乐发展”是指通过民主开放的管理,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让每一位教师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幸福的体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让家长放心满意”是指通过营造支持和促进幼儿成长的“书香乐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和活动条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放心满意。
办园理念:书香伴成长 快乐启幸福
在“书润生命,阅盈成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幼儿园提出了“书香伴成长,快乐启幸福”的办园理念,创建一个书香充盈的乐园。幼儿园着力打造书香乐园文化,创设书香环境,营造书香氛围,让书香伴随这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在快乐中开启幸福。
“书香伴成长”中的“伴”,是陪伴、伴随之意。阅读是个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学龄前养成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将为幼儿提供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幼儿园将在物质环境、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创设有利于幼儿养成爱阅“有字之书”、乐读“无字之书”的良好学习品质,体验游戏和学习的乐趣,让成长变得更丰富、更美好。
“快乐启幸福”中的“启”,是启迪、开启之意。快乐是幼儿园里每一个人所应具有的精神状态,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在丰富多彩的课程里,启迪智慧,快乐发展,开启每个人的幸福人生。
办园目标:创办人文与自然相映、魅力与活力并生的书香乐园
办园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幼儿园生存和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办园中提出了创办“人文与自然相映、魅力与活力并生”的办园目标。
人文与自然相映:“人文”是指幼儿园重视人的文化,尊重幼儿认知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关注、关爱每一名幼儿,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课程,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充满人文氛围的幼儿园里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幼儿园关注每一位教师,为教师搭建各种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有幸福体验;“自然”是指幼儿园要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舒适、轻松、美好的环境。我们既关注人又注重自然环境建设,让每个人在自然的环境中,在无字之书中学习、生活、工作,让“人文”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创设适合师幼学习、工作、生活、成长的书香环境。
魅力与活力并生:“魅力”是幼儿园吸引人的力量,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书香气质。这种气质表现在幼儿喜欢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情感上愿意来幼儿园,喜欢这里的老师;这种气质还表现在老师愿意来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充满着阳光向上的凝聚力。“活力”是指幼儿园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的每一名幼儿、每一名教师在行为上、思想上和表达上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创设丰富多彩的书香活动,搭建各种成长与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园充满迷人的魅力,让每一名幼儿和教师在充满魅力的舞台上尽情绽放生命,收获成长,与幼儿园共同成长,彰显“书香乐园”本色。
育人目标:培养爱阅自信、乐群健康的幼儿
幼儿园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书香乐园”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培养“爱阅自信、乐群健康”的幼儿。
爱阅是核心,幼儿园主张培养爱阅的幼儿,利用***书、绘画、讲故事、表演故事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自信是本质,幼儿园主张培养自信的幼儿,让幼儿从小养成自信的态度,能主动地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勇于表达、勇于交流。幼儿园给孩子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孩子有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
乐群是态度,幼儿园主张培养乐群的幼儿,在书香乐园中,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初步学习交往技能。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7
创建快乐和谐的校园
“哇,这个学校挺有特色的啊!”许多来过城中镇中心小学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走近该校,一个宽敞漂亮的校门映入眼帘,这是该校为了实施“快乐教育”而重点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一改过去的窄仄,给人一种愉悦的观感。校门两旁的围墙,换成了通透的铁栅栏,让校园里的视野更加开阔。
“要有效实施‘快乐教育’,首先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得跟上,如果学校既陈旧又破烂,连学生活动的场地都坑洼不平,那哪里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城中镇中心小学校长朱美霖这样认为。近年来,该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把原来凹凸不平的印刷厂旧址改造成了任由学生玩耍的小广场;校园里规范了行走、行车路线,划定了停车位,确保师生室外活动的安全有序;校道两旁、墙角处、花池里种植了各色花卉、绿色植物,妆点美化了整个校园。
为了彰显“快乐教育”的主题,该校给校园里的每一栋楼都分别起了颇有寓意的名字:“至爱楼”提醒老师要关心、呵护、赏识学生,学生也要尊敬爱戴老师,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至乐楼”寓意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在点滴的进步中快乐成长;“至真楼”号召大家做至真、至诚之人,摈弃虚假丑恶;“至雅楼”提醒学生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思源厅”是学校的食堂,旨在提醒学生要饮水思源、节约粮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该校还建立了书香园地、文化长廊、班级读书角、走廊***书角、班级展示墙等,让师生们置身于浓獾氖橄惴瘴е小S绕涫墙艨邸翱炖纸逃”主题,该校号召各班学生美化教室,在教室墙上展示“班级之星”“书法绘画我能行”“剪纸艺术”等,营造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赋予校内景物相应的文化内涵,城中镇中心小学成功创建了一个快乐和谐的校园,实现了美化、绿化、文化的有机统一,让教师们乐教、学生们乐学,为实施“快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里,我们总是能感受到一种温馨、愉快的氛围,让我觉得来学校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该校四年级学生黄佳蕊高兴地对记者说。
实施“参与式快乐教学”
城中镇中心小学以打造“快乐学园”作为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借鉴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加强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课前先学,课上积极参与、自信展示,着力实施“参与式快乐教学”。
据介绍,该校的“参与式快乐教学”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即以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两条主线”,即学生以“预习定标自主探究合作达标展示交流巩固训练整合提高”为主线,教师以“激趣导入目标确认引导探究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为主线;“三为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六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达标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
采访中,该校数学教师黄小花向记者举例: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她用电脑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位老爷爷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然后问学生:“老爷爷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老师用动画展示老爷爷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的车轮上颠簸,再问学生:“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老爷爷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车子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教师再用动画展示:老爷爷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呵呵”直笑……学生由此明白了关于圆的知识,完成了快乐参与并轻松获取知识的过程。
为了让“参与式快乐教学”顺利实施,该校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快乐教师团队,每周星期一进行课改集会,每月开展快乐教研,让教师对存在问题进行会诊,同时开展结对互助,让老教师发挥余热,帮扶年轻教师成长。
朱美霖校长表示,尽管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由此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变化已经显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朱砂一点,启蒙开智。2016年9月6日,城中镇中心小学庄重地举行一年级新生“开笔礼”活动。只见400余名新生手执红笔和纸,端端正正地坐在学校操场上。仪式开始,全体新生起立,老师们首先用红笔在学生们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为学生开启智慧,祝福他们从此眼亮心明。接着,学生们按顺序走到小鼓前,用槌子将鼓敲响,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随后,学生们跟着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在挂起的宣纸上一撇一捺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开始学做人……
开展丰富多彩而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是城中镇中心小学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该校开展的校园活动以“快乐参与”为理念,定期举办新生开笔礼、感恩礼、毕业典礼、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常规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安全、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活动,如“美德银行”、安全演练、生活技能比赛、清明节祭奠先烈、布置亲子作业等,不断丰富“快乐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讲文明、懂感恩,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彰显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五彩缤纷、欢乐有趣的校园里感受成长的快乐。
“我喜欢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说起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该校四年级学生丁德潇兴奋地与记者说开了,“在运动会上,我可以一展身手,为班级争荣誉,感到无比快乐!”她坦言,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4年前的那次“开笔礼”,老师在额头上那轻轻一点,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我觉得这个仪式十分庄重,还带着几分神秘,让我感觉上学、成长是一件快乐而庄重的事情……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教导下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根据规划,城中镇中心小学的“快乐教育”分为4个阶段实施,重点打造“美丽校园”“快乐学园”“温馨心园”“情趣乐园”“爱心家园”5个“园”,努力营造一种爱与快乐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爱与快乐的氛围中每天进步一点点,幸福乐学,学有长进,茁壮成长。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8
关键词:三方同行;知行合一;快乐养成;“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愉快的德育范式。细节、体验、快乐是“快乐德育”的关键词。我们通过六年螺旋式上升的“快乐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快乐知行,快乐行知,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探究具有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特色的德育精致课程。因此,我们以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同行来践行“快乐德育”。
一、“快乐德育”学生行―目标与行为相映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形式来“贴近”快乐,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引入饱含快乐的活动。
1.以“细节型”训练促习惯养成
我校开展细节型“快乐德育”以来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3)班的餐桌上摆着个性化的桌名牌,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吃着,小桌长不时提醒着同伴要安静,别浪费,轻放餐盘。中午,小桌长向老师汇报用餐情况,班主任及时评价。“镜头”中,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在每日的评价中获得“优秀奖”或者“进步奖”。在细节训练的实施中,我们会设定一个“缓冲期”和“反刍期”。“缓冲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毕竟接纳和更新一个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它让当事人有一种享受民主的愉悦。“反刍期”是持续两周训练,间隔一月后,循环训练。细节跟踪单因此应运而生了:全校每周每班都会领到一张当月的细节训练跟踪单,记录一周来细节养成的学生名单。我们常常发现每天都有新的名字出现,到星期五基本实现全班通过,让每个学生都能“榜上有名”,这样的快乐是在努力之后获得的。
此外,我们征集“校园文明三字经”,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文明守纪这一细节中。课间活动时,学生们边游戏边吟诵:“楼道里,不跑跳,守纪律,不喊叫”;放学时,学生们先齐声咏诵:“排路队,快静齐,过马路,心不急”……“校园文明三字经”从学生在校各个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入手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在诵读、表演中受到细节教育,培养了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之风蔚然形成。
2.以“主题型”活动促道德内化
主题教育为学生营造道德体验场:学校以学年为单位确定一个教育主题,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快乐体验中促使道德内化。
“理财快乐行”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情境:要去秋游了,小明带着50元前去超市购物,他见到喜欢的就随手放进购物车,不知不觉选了100多元的物品,怎么办呢?有的说:“打电话叫妈妈来付钱。”有的说:“问别人借来。”也有人提议:“减掉一些东西就行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对钱和合理消费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家长也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最多是说上几句就了事,很少加以合理消费的引导。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明白第三种方法是最实际、最可取的,这次的细节训练 “精打细算会理财”也顺利达成。
“果果智慧行”把大家喜闻乐见的“嘟嘟城”搬进了校园,让全体学生参与了职业体验。果果职业体验园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体验初步感知社会运行的规则; “奔跑吧,康乃馨”是母亲节的主题活动,模拟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让学生在任务达成中学会感恩母亲;“美食嘉年华”让学生在食品制作、销售等活动中获得劳动教育,初步感知经营之道,增强小主人翁意识……“主题型”教育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让我们感悟到生活是育德的土壤,只要善于培植,寓教于乐,快乐德育并不遥远……
3.以“实践型”服务促行为自省
学校组建“绿色先行”“文明礼仪”“常规竞赛”“泽小之声”等七大义工组织,学生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为重点,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招募义工时,学校根据项目所需仔细筛选,并合理安排义工任务,让学生在参加“校园义工”活动中享受到快乐。例如餐厅巡视员,按照高低年级搭配、同班协助的原则,我们把餐厅巡视员分成五组,每天一个组长负责汇总,全组人员共同巡视餐厅的各个角落,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用餐中没有老师的管理可能出状况的可能性。从各班餐厅路队、打饭、就餐的纪律,再到光盘和倒餐盘情况,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在此项活动中,“校园义工”通过细致的服务,不但体会到“管理者”的责任,也体会到服务的快乐。
二、“快乐德育”教师行―理念与行动并进
在“快乐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开发者,又是课程实施者,教师只有自身不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课程实施的技能,让理念与行动并进,方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传统美德,带领学生在触摸细节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1.改“单***匹马”为“集思广益”
我校每个快乐中队都有自己的快乐宣言,辅导员老师则是快乐引路人,不是单***匹马地开展,而是经常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快乐论坛”让各辅导员就中队的日常管理和快乐中队的创建畅所欲言,可以是点滴心得、先进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提出自己工作中的困惑,让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快乐集结”则鼓励教师写“快乐德育”的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德育感言中寻找快乐元素,放大快乐感点,在细节训练的过程中提炼快乐。
2.改“说教传道”为“体验明理”
我们摒弃了以往说教式的德育模式,探索便于唤醒儿童道德认知的实效策略,找到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达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1)实境演练。我们让学生模拟人或事,在演练中体验。如在德育活动课“我来做回妈妈”上,让孩子扮演一位怀孕的妈妈,参与“大腹便便”的活动。活动中,老师用言语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快乐―痛苦―幸福的心理体验,这样“细细体味知母恩”的细节训练就水到渠成了。在我们的教育中多几次“实境模拟”,使孩子们多几次“触及心灵的感动”,就会绽放德育的花朵。
(2)行为诊单。当学生出现种种偏差行为时,我们都希望学生能自我反省并主动改善。所以,有必要设立如病历般的“档案记录”,记录他们的错误行为,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行为门诊记录单”就是这样一种辅导工具,它侧重于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矫正,学生记录自己错误行为的过程是其内心自我发现、自我反省的过程。 当孩子完成了“行为诊单”后,往往就能找到解决之法。这种集病人和医生为一体的自我诊疗,是一种主动向善的心理疗伤。一段时期后,经过自己的“诊治”逐渐“恢复”,学生获得的必将是一种战胜自我之后的快乐。
三、“快乐德育”家长行―学校与家庭联动
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独舞,我们以班级“三人行”为载体,利用网络让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同行,开辟了课外德育行知新渠道,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引入“细节教育”中,让他们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路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
1.家长育儿理念与学校趋同
我们不但通过微信、校讯通等通讯途径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和网站,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还通过网络沙龙的形式――班级“三人行”,使家校零距离,构建“快乐德育”知行网络,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快乐德育”的理念和实施过程,达成共识。为了带动更多的家长一起加入,每个中队成立家教委,每班各选出三个委员,每周发起一个话题,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家庭教育之细节教育的经验,互相借鉴,并取长补短,在交流探讨中使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与当下的学校教育初步达成一致。
2.家庭教育内容与学校协同
我们启动家校联系本,利用家校菜单,使学校的德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延续。每个月的月初,我们都会把这个月的细节训练主题及要求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带回家让家长阅读、监督,月末由家长签字反馈再交回。这样就确保了家长及时掌握每月班级里要进行哪项细节训练,要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同步。如在《小鬼当家》活动课开展后,让学生在家开展“当一天家”的体验活动,为了避免“一头热”,学校利用网络给家长朋友写一封信,督促他们为学生的实践搭建一个舞台,使活动如期有效地进行,学生的细节训练也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三方同行,精致育德,是我校探寻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快乐德育”策略,体现了课内知行和课外行知相辅相成;生活情境和情感体验双管齐下;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得益彰;家校联动和网络共享齐头并进,从而丰富了“快乐德育”的实施渠道。“快乐德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快乐养成、精致发展。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细节跟踪单上,被评为“优秀学生”的越来越多;在校园义工活动中,学生累并快乐着;快乐积分使学生始终激情飞扬,储蓄着快乐。细节型的“快乐德育”正在精细雕琢着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在体验美好的道德情感中,逐渐成长为精致少年。
参考文献:
[1]孙宝云.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J].道德与文明,2010,(3).
[2]林 琳.博文约礼 循然育人――董永钰校长和她的礼仪教育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0,(11):22―25.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9
关键词:中国道德文化;践行;乐教:德性
中***分类号:B82―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1―0006―05
音乐教化(以下简称为乐教)是指通过音乐乐感对人的熏陶,使人之心灵受到震撼,借助音乐节奏与,辅之以传统道德文化德目作为音乐歌词,使人们在欣赏音乐之时感受道德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道德文化的内在冲动,进而实现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立体的教育模式必不可少。在立体的教育模式中,乐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乐教,目的在于通过乐教推进道德文化在当时社会的践行。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传统正规的道德教育模式,忽视了音乐在道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道德教育的现代乐教模式。
乐教促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其逻辑路线如下:乐教可提升人之德性一乐教提升德性在于音乐和心灵的相通一心灵在节奏与中受到震撼并产生践行道德文化的冲动一在音乐中达到和合之境。
一、音乐能净化情感、“医治”德性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践行遇到了困难,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忽视了道德文化的乐教熏陶策略,忽视了乐教对人之德性的塑造。古代社会的道德文化教育,既有正规的教育,同时亦有乐教熏陶策略,故此,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的践行相对比较成功。事实上,乐教对人之德性的增长不容忽视。现代社会音乐文化发达,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音乐文化只是专注人的感官,忽视了人之德性的增长:更为甚者,某些俗乐甚至对优秀道德文化的践行有着巨大的逆作用。如此,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践行,我们应该反思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路径与方式;其次,我们应该反思乐感教育,回归乐教之传统,从而真正促使古代优秀道德文化得以践行。
古代哲人非常重视乐教,因为在他们看来,音乐能净化人之情感,“医治”人之德性。古代礼乐文明的出现,亦可归结为历代统治者对乐教的关注与重视:因为通过音乐教化,既能增加人之快乐,净化情感,同时亦能“医治”人之德性,音乐的这一功能在古代即有深刻认识。“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乐记》)乐教对人之情感的培育与德性增长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是也。具体说来,古代社会乐教的基本价值功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音乐给人带来快乐之情。“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礼记・乐记》)人通过欣赏音乐,能提升人之快乐,丰富人内心之情;其二,乐教还能“医治”人之德性。事实上,乐教的存在与人的德性的增长紧密相关。“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道德品质是人内在的本性,而音乐能提升、升华人之德性。可见人之道德品质的提升,必须依靠乐教,因为乐教能使人之道德良知开花结果,乐教能促使人之道德品质提升。
不仅中国古代哲人重视音乐的德教功能,西方哲人对音乐的德教功能亦给予极高的评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认为:“音乐教育至关重要,其目的在于改造人性培养美德,培养人有节制地、和谐地爱好美好、有秩序的事物。乐教能熏陶人之道德情感,增加人之快乐;同时通过乐感能调适人之情、调适人之德行,使人择善固执。可见乐教对成就人之德性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的基本价值表现为三:“教育、娱乐和消遣”,亚氏此言,把乐教的教育价值摆在第一位。音乐最基本的价值在于教人为善,敦促并使人回归到道德的至善之境。可见,西方哲人对乐教的功能评价与中国哲人不谋而合。因为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医治人之坏的品性,使人能回归到原始的善的起点。西方学者认为,乐教的方式是对道德主体进行道德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他们认为:“向感官灌输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情;随着而来的是,他们能观察美的外貌和形式,并听到优美的节奏和旋律,因此,他是第一个充满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的人’,因为音乐能医治人类坏的品性,使人的心灵恢复到原来质朴的正常状态。亚里斯多德提出了音乐的基本价值,同时他还对为何要学习音乐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三种答案:“一是像睡眠和饮酒一样,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娱乐和休息,可以使我们快乐;二是音乐能培养人的品德,使人养成快乐的习惯:三是音乐能使人享受闲暇,提高智慧。”由此,在古希腊哲人的眼中,乐教即是净化情感和医治德性的代名词。“音乐不宜以单一的用途为目的,而应兼顾多种用途。音乐应以教育和净化情感为目的。”故此,乐教的基本价值在于以道德教化为出发点,以提升人之道德情感为终极目标,这为中国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提供了崭新思路。
古代哲人通过乐教以提升人之德性,正是当代中国人所忽视的。古代社会的小学及乡校六艺中包含着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乐”居于第二位,可见古人对《乐》的重视。乐之存在,因为它本身的价值使然。“这种乐教,在西周社会处于向上发展时期,确实对于改变社会风俗、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的联系起了巨大的作用。”乐教的基本价值在于提升人之德性,使人自觉践行道德文化,人人都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自觉践行道德文化,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优序良俗。乐教在古代社会受到关注,故此道德文化在古代社会践行比较容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文化的践行比现代社会要完善一些。故此,在当代社会,中国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我们必须从古人那里寻求智慧,必须重视道德文化的音乐教化。
二、乐心相感:音乐和心灵的
感通性使乐教成为可能
乐教能抑人之情并提升人之德性,这是因为音乐和人之心灵是相通的,声音一心灵的震撼一灵魂一理性的培育一人之德性的增长,这是音乐缘何能提升人之德性的逻辑路线。
音乐以教育净化情感、医治德性为目标,这是古今中外大家公认的乐教功能。但是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乐教缘何能净化情感、医治德性,那么这恐怕是地道的哲学问题,因为哲学总是寻求事物背后的原因。乐教具有一大特点,即“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荀子・乐论》),乐教具有化民成俗之特点,其化民成俗快,且能净化情感和提升人之德性,原因就在于音乐的旋律与人之心灵具有相通之处,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乐心感应”。音乐之声,是人心之动的产物,由此似乎可以感受到音乐由人心生也,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是也;另
外,音乐亦可感人心也,使人之心产生强烈的震撼,故此音乐亦可震撼人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是也。故此,音乐与人心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即人心一感生音乐,音乐一感生人心。音乐与人心之间是相通的,所以音乐和人心可以实现双向互动。
音乐可以感生人心,这主要取决于乐感,每种音乐都有一定的旋律,旋律震撼人之心,激荡人之灵魂,“灵魂就是一支旋律,灵魂蕴藏着旋律”,可见,旋律激荡起人的灵魂,人的灵魂深处亦蕴藏着旋律。人的灵魂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产生强烈的震撼,并且能在震撼中陶冶人之德性。因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人之心与乐相感,乐与人之伦常相通。音乐生于人之心,这种音乐能震撼人之灵魂,人的灵魂在受到音乐的震撼后,能够得到净化,回归到“良知”状态,回归到伦理纲常之正常轨道,从而实现了乐教增强人之德性的作用,‘‘君子日: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太平御览・乐部》)音乐和人的心灵相通,音乐可以治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社会风气正,社会风气正则表明道德文化得到了践行。
乐教缘何与人之德性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哲人已详细阐释;同样,古希腊哲人柏拉***对该问题也给出了同样的回答,他在《普勒泰戈拉篇》中指出:“也许音乐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心灵在音乐中学会了和谐与韵律,甚至学会倾向于公正;因为‘气质和谐的人岂能不公正’。”柏拉***认为乐教能使人之心灵变得和谐,心灵和谐后,就会拥有公正之美德。由此,要想实现道德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践行,就必须重视音乐的基本价值,重视人之道德建设主体之灵魂。音乐与人的灵魂的关系,就是人的灵魂与人的理性的关系,就是乐教与人的德性的基本关系,音乐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灵魂受到震撼后,导致人的理性张扬,理性在张扬的过程中,使人之德性得以增长。因为音乐能“切中人心,对青少年的情操与性格都有影响。音乐本身是一种自由和高贵的文雅学科。它能使人愉快舒畅悠闲安逸,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使理性得到发展”。故此,通过系列逻辑推理可知音乐和德行增长的逻辑路线为。音乐一灵魂一人之理性的增长一人之德性的增长一身心之和。故此,乐感对人之道德文化的提升,对人自觉践行道德文化至关重要。
乐教能提升人之性情,矫正人之坏的德性,并最终促使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要想实现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践行,不能离开乐教的支撑作用。乐教能提升人之德性,促使道德主体对传统道德文化形成道德信仰。“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因为音乐教育的节奏和曲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当,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心灵;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就会因此而变丑。旋律和曲调的和谐、庄严和优美能使卫国者精神和谐、举止有理、仪态优美。故此,乐教对人之道德情感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音乐的熏陶,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促使人形成真善美的完美人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坚定的道德信仰,在道德信仰的支撑下,自觉践行道德文化。
三、在旋律与享受中
践行传统道德文化
乐教可增进情感、矫正人之德性,乐教的这种功能并不是在枯燥无味的说教中实现的,而是寓教于乐,在旋律与享受中使道德主体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自觉践行传统道德文化。
就人的本性而言,人都是趋乐避苦的。如若能使道德主体在快乐的享受中践行道德文化,这当然是最佳践行策略了。音乐能给人带来快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能使道德主体自觉的践行道德文化。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的教导很适合少年的本性,青少年由于年龄关系极不情愿忍耐那些缺少快乐的事物,而音乐在本质上就是令人快乐的事物。”不单单是青少年对那些缺乏快乐的事情不感兴趣,事实上,这是所有人的本性,任何人都乐意在快乐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音乐正好符合人寻求快意之需求。由此,道德文化的践行与音乐之感受密不可分。“既然音乐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德性在于快乐和爱憎的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紧要的事情了。”这种快乐即欣赏音乐。先哲亚氏此言,深刻揭示了音乐在轻松和快乐中促使道德主体践行道德文化的价值。
音乐的节奏能唤醒人内心深处的灵魂,在快乐的欣赏音乐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道德人格。“亚里斯多德很重视美育在人的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尤其强调音乐对人的理性的培养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让儿童上音乐课,既是教育,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又是娱乐,还可以使他们的理智得到享受,同时音乐影响情操,其效果将及于性格。亚里斯多德关于乐教的基本功能应该从四个层面体现出来:其一,音乐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催生人对道德文化的认知与践行,这是音乐首要的价值。其二,音乐能净化人之心灵;其三,音乐能使人得到快乐;其四,音乐能影响人之情操。音乐的这四种基本功能,终归促成人形成完美的道德理性,为人达到道德的理想境界指明了方向,最终促使人们践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性即是对道德文化知识的把握,透过理性,使人能够把握道德文化。诚如亚里斯多德所言:“人们通过三种途径成为善良贤明之人。这三种途径是本性、习惯和理性。”由此,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音乐熏陶必不可少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内在,从而使道德主体在欣赏音乐、得到快乐之时化民成俗,终归促使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乐教和人之心灵的互通使乐教成为可能。音乐能否促使古代优秀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践行,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音乐节奏与旋律对人之灵魂的触动,音乐对人之道德情感的激励作用。亚里斯多德指出:“旋律自身就是对性情的模仿,这一点十分明显,各种曲调本性迥异,人们在欣赏每一支乐曲时的心情也就迥然不同。”鉴于人在欣赏音乐之时的心情迥异,由此造成人的内心世界或喜或悲,此时,灵魂就会在这种或喜或悲的状态中不断地受到善恶之染,并由此而形成道德情感、产生道德信仰。亚里斯多德日:“如果对象令人愉悦或令人痛苦,灵魂就会追求它或否定它,感到快乐或痛苦就会按照相应于善或恶或注入此类的东西的感性媒介而行动。”故此,音乐的目的应该是让人快乐,惟其如此,才能使音乐提升人的道德情感,“医治”人之德性。反之,则音乐不能起到医治人之德性的目的。因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所有与此相反的性情,还有其他一些性情,其效果十分明显,灵魂在倾听之际往往是激情起伏。在仿照的形象面前感到痛苦或快乐与亲临其境面对真实事物的感受几乎相同”。音乐给人的快乐与善等德性相应,而音乐给人带来的痛苦是与恶相关联的。故此,音乐如若能提升人之道德品质,必然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音乐、令人振奋的音乐。乐教的基本价值在于激发人之灵魂,拨弄灵魂当中那
根快乐之弦,使人之激情尽情进发,产生,形成善之理念,进而形成道德践行的内驱力。在这种快乐的情境之中,音乐对人之道德境界的提升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亚里斯多德认为:“关于曲调和节奏,我们还须考察,是所有的曲调和节奏都适用于教育还是应当有所区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对人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有优美的曲调和旋律才能使人感受到快乐,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才能提升人的道德,使人受到感染,产生践行道德文化的冲动。只有使人快乐的音乐,才能使“他们如疯如狂,不能自制,仿佛得到了医治和净化”。
无可否认,音乐能给人带来快乐,使人在欣赏音乐中提升人之道德境界。那么通过乐教提升人之道德境界宜在何时开始呢?笔者认为儿童时期为最佳,因为儿童的大脑好比是一张“白板”,只要你在上面写什么,那么在白板上的东西一定是清晰可见。“假如某一曲调井然有序且富教育作用,就宜于在儿童时期的教育中采用。”儿童之时,头脑没有写入任何东西,通过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使儿童从幼年开始就接受音乐的熏陶,这是人们道德水准得以提升的关键一步,因为少儿是形成道德观念、道德信仰的关键时刻。通过乐教,使人们的道德水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以提升,而不是一蹴而就,因为“习惯或性格的养成,如同疾病的发生,是渐渐的,一步一步的,是不可知觉的”。由此,在儿童时期实施乐教,能使幼儿之道德水准逐步得以升华,将传统的道德文化逐渐内化为人们道德品质的一部分,如此,道德践行才能得以落到实处。
音乐必须以增强人之快乐为目标,如此才能提升人之德性并促使道德主体的践行,乐教必须有着真正的德育方向,并培养人之德性,使人能在乐教的熏陶之下,逐渐形成道德情感,产生道德信仰,从而能真正践行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这是我们重视乐教的初衷。
四、乐教的终极价值
乐教能调人之情,和人之性。通过乐教,能够顺利实现人之道德水准的提高。人之道德水准的提高,有利于人之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由此,乐的终极价值在和。“乐言是其和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通过乐之旋律与节奏,不断拨动人之内心世界的那根弦,从而产生,使人之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抒发、德性得以医治。由此,乐之和可分为:内心之和,人情之和,人性之和。乐之和始于人心之和,究其原因在于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乐动而人心随之而和,乐管乎人心。由人心之和,则能实现人情之和,乐之终极价值得以凸显。“乐也者,和之而不可复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荀子・乐论》)乐能治人之心,复人之情,矫人之德以实现人之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故此,乐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其和。“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荀子・乐论》),此乃和之价值的凸显。由此,乐教对人之德性的增长,主要从人之内心世界的调适开始而逐渐向外开显;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则能直接导致人之德性的增长。可见,德性与知乐是一体两面的东西:知德性则为君子,是君子则知乐。“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礼记・乐记),可见知乐与人之德性是紧密相联的。君子与知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知乐之人,可以成就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亦可熏习而成为懂乐之人。君子之德,可通过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因为“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是正焉,进退得齐焉”(礼记・乐记)。因乐则能表现出人之德性,也即因乐能迅速厘清人之德性,人之德性与乐感的获得是同一的。通过乐教,可以管窥人之行为端庄与否,人之意志焕发与否,人之音容笑貌端正与否。雅乐能提升人之精神面目,提升道德理性,雅乐能促使人之德性的增长。荀子曰:“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由此,通过音乐,人之心性情、精气神均能以一种更适度的方式予以调适,从而使人之行为合乎君子德性。由此,乐教的作用可谓大矣。乐教不仅仅能提升单个人的道德品质,同时亦能提升群体的道德品质,以乐教为中心,推己及人,诸多人均能享受这种乐教思想,则能够达到易风移俗的效果,如此则天下咸宁。故此,乐教的主要价值凸显为对人之道德理性的提升,成就个人之美德。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是也。乐教的最高境界就在于移风易俗,天下咸宁,天下和合,此乃乐教价值的最高体现。人成其为人,礼乐是其最为基本的价值理性工具。因为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以礼立身,因乐而成就人之德性。
实现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的践行,离不开乐教,因为音乐可增进人之德性,在德性的光环之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教之情感渲染。乐教能增长人之德性,提升人之道德理性。从而使人们不断将道德理性内化为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信仰。这是由外而内的过程,也即由乐教情感增进人之道德品质,培养人之道德情感。当然,道德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实现社会的优序良俗。由此,在此基础之上,内化的道德品质需要外化,这即是道德践行。乐教促进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的逻辑关系是由外而内,然后再由内而外的过程。即外一内一外。外一内表现为将外在的音乐中潜在的乐感与旋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内一外则表现为业已内化的道德品质指导人之行为,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践行,成为人们行为的道德指南。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一第九卷p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史第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篇10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伴随我们成长。转眼间父亲生日到了,父亲的生日不一定要送多贵重的礼物,一句暖心的送给父亲的生日祝福语足以让父亲感到安慰。送给父亲的生日祝福语,真心希望晚辈们的祝福能带给长辈们欢乐。
走过万水千山,也曾百转千回,道路坎坷曲折,人生历练风雨,看透世间百态,领悟生活真谛,父爱厚重如山,我依然爱您如昔,祝您生日快乐,愿幸福永无归期!
生辰烛光生辉,日暮霞光最美。快愉心中生甜,乐品人生明媚。谨现,谨现,愿你人生绝美。送你前四句的第一个字,生日快乐!
平凡的我,温柔的你,组成了家的希冀;如水的日子,淡淡的生活,成就了爱的物语;彼此宽容,爱也情深,共同谱写爱的传奇!祝生日快乐!
生日在今朝,快乐随心要。好运也来到,福气加鞭到。礼物满怀抱,欢歌来陪笑。生日快乐歌,萦萦耳边绕。祝福也驾到,生日快乐报。祝你生日快乐。
日月轮回,潮起潮落,一切都在永无止境地进行着;很高兴又来到了今天——你的生日,平凡的轮回,祝你有不平凡的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事事顺心如意!
天上的星星不管有多少,其中最亮的是我的眼睛,我会为你照亮前路。生日的祝福无论得到多少,希望我的第一个送到:亲爱的,祝生日快乐!
天空中绚烂的烟花为你绽放,城市里华灯初上为你闪亮,我心中诚挚的祝福为你唱响,生日快乐,生日快乐,年年青春永驻,岁岁幸福平安。
用我一颗真诚的心,用我一段真诚的时间,化作珍珠装点的你容颜,化作蝴蝶装扮你的时间,化作玫瑰装饰你的春天,亲爱的朋友,生日快乐。
今晚,在钟声敲响12下的时候,我会站在窗前,朝着你的方向默默的祈祷:祝你生日快乐。愿你开心无限,快乐无边,健康无际,幸福无尽。
生日点燃蜡烛光,美梦甜甜幸福长;生日吃碗长寿面,好运连连不间断;生日收到祝福语,喜气洋洋就是你;祝生日快乐笑容多,家和业兴好生活。
太阳因为你而更加温暖,月亮因为你而更加皎洁,星星因为你而更回明亮,日子因为你而更加美好,今天因为你而更加有意义,祝福你,生日快乐,幸福永远!
月牙弯弯时隐时现,清晨淡淡忽明忽暗,祝福甜甜不稳不暖,吉祥连连大福大贵,鸿运转转大吉大利,地位攀攀有喜有欢。生日快乐哦!
生活与生命总有碰撞,只是时间划分了界限,所以总有年龄让你买票观影,快乐与幸福总是相互辉映,只是时间记住了想念,所以我的祝福第一个先到,生日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