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传情篇1
1、岁月无声真爱永恒。
2、爱我,就带我走吧!
3、捧在手中,甜在心中!
4、祝天下所有有情人红成眷属。
5、遇上你是我的缘——献给七夕情人节。
6、我们为您准备浪漫,您准备好了吗?
7、为生活传情达意。
8、送MM玫瑰,MM把心交给你。
9、激情绽放,时代有爱!
10、三星硬盘:要的就是稳定。
11、“情”你准备爱我。
12、你们满满的爱情,我们满满的祝福。
13、鲜花,爱的投递员。
14、海誓山盟,鲜花恒证!
15、一束鲜花,胜过一千个吻。
16、让情感不再苍白,使鲜花成为恒远。
17、一束鲜花,一片真情。
18、甜言蜜语万句,不及鲜花一束。
19、惟有爱 鲜花,与你共度温馨的时刻!
20、鲜花赠情人,爱情常保鲜。
21、爱情之约,就在情人节。
22、良缘纵天定,浪漫凭心营;善解玫瑰语,常守温馨情。
23、爱的银河系,爱在七夕。
24、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谁最真谁最在乎你,玫瑰只有贵一次,才知道男人是否真心爱你。
25、满xx,送xx,你的爱情满分了吗?
26、惟有爱,生活因你充满花香。
27、爱要有‘礼'才完美。
28、一抹绿色,一种寄托。
29、最优质的服务,最快的速度为您送去美一份祝福。
30、热恋,有花会更甜蜜
31、可以没有情人,不能没有礼物
32、生活,艺术,家,还有它——鲜花。
33、千里姻缘花束牵。
34、浪漫七夕,相会xxx
35、情人节鲜花,见证你们的完美爱情
36、遥远的传说由xx为您实现
37、情人节别饶了那小子
38、让你的爱如百花般绽放
39、男人只有穷一次,才知道哪个女人最爱你;女人只有。
40、七夕情人节浪漫情人夜
41、玫瑰之约,就在情人节。
42、七夕情人,真爱无限。
43、点滴真情,花香传递。
44、送人玫瑰,心有余香。
45、情浓一生,真心表爱意
46、圆大天然幻想,缘小家庭绿意。
47、今天为爱而换位
48、缘定xx,七夕话浪漫
49、鲜花就是一封最有分量的情书
50、爱一次,才知道谁最适合你。
51、五颜六色花香在,万紫千红享春情。
52、花样人生,随时体会。
53、我们很难浪漫一生,但我们却可以把握每一个浪漫的机会!
54、璀璨芬芳,给您生活增光添彩。
55、心相系,爱相随。
56、七夕情人节,爱情总动员
57、这个情人节,要有点不一样。
58、不一样(特别)的礼物,送给不一样(特别)的你!
59、爱浪漫,爱鲜花,惟有爱为您定制浪漫——
60、七夕情人节 相约新世纪
61、爱之物语 巧手表爱意
62、备足礼物 让爱情公告全世界
63、“长久”酒店一直为您守候
64、芬芳传情,青春永驻。
65、甜蜜情人节,让爱在花香中蔓延
66、她那甜甜的笑。来自你一束鲜花。
67、让我们成双成对
68、让七夕在生活的每一天
69、美丽生活,精彩相伴
70、最美丽的鲜花,最浪漫的问候。
71、爱永远,相约七夕情人节!
72、精致生活好伴侣。()
73、共同的日子天天都是情人节。
74、惟有爱鲜花,你的爱情好帮手。
情人节传情篇2
中国人现今过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佳节,另外就是时下年轻人更为注重的“洋节”。西方的情人节在今年又和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接踵而至,一时之间,关于两个节日的讨论和争执再度兴起,当年轻人在可以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感情的节日到来时而欢喜雀跃的时候,老的一辈却正在为传统佳节元宵节的淡化而痛心不已。商家更是权衡两节商机,纷纷把苗头指向了更具消费实力和欲望的年轻人。本期lingerie从习俗礼物、美食方面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情人节和元宵节!
习俗礼物篇
情人节(st.valentine's day,又称圣瓦伦丁节)。大概这世界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和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热狂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属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有一个重要节日。但是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情人节,最初期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在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
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
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情人节风俗渐渐淡化,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贺卡的盛行,情人节又复热火重燃。在有的国家内,情人节已有演变为女性向男人表达情意的趋势,于是,3月14日又成为“还情节”,即男子向女子馈赠礼物以示“还情”。
情人节是一个属于朋友的日子。属于家人的日子。属于情人的日子。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这一点上,情人节体现出的。不正是古罗马人设计这个节日的本意吗?
情人节的礼物
通常在情人节里,以赠送一支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支半开的红玫瑰衬上一片形色漂亮的绿叶,然后装在一个透明的单支花的胶袋中,在花柄的下半部用彩带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形成一个精美秀丽的小型花束,以此作为情人节的最佳礼物。玫瑰是世界主要的礼品花之一,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一般有深红、粉红、黄色、白色等色彩。著名品种有伊里莎白女王(红色)、初恋(黄色)等。情人节以送红玫瑰的最多。给情人送玫瑰以几枝为宜7当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独钟之意,三枝则代表“我爱你”。送6枝、8枝代表吉祥数,送11枝,是将10枝送给最心爱的人,另一枝代表自己。至于送24枝则是国际性的常例,12枝为一打,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有追求圆满,年年月月献爱心之意。
情人节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诞生以来就与情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爱的人们用甜蜜的巧克力表达对爱人的浓浓情谊。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h一—二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旦,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问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尽管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但基本都保留有吃元宵(即汤圆)、观灯以及舞龙灯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元宵节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龙灯
蜿蜒的龙灯也是南北皆有的元宵节物。舞龙灯,照例得用两条龙。每条龙由九个人负责舞动,再加上一人操纵龙珠,演出双龙抢珠。只见两条龙偃仰翻转,观众的情绪也随之翻腾不已。
美食篇
中国人过节讲究的是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要想烘托出这样的喜庆氛围,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情人节元宵节厚此薄彼
情人节是西方传统节日,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情人节引入中国以后,中国人也开始用近乎狂热的热情来迎接自己欢心的节日,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在西方,情人节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情人节引入中国以后,也深受年轻人们的喜爱,他们也可以借机向自己的情人表达自己的心声。情人节离不开美食和娱乐,精明的餐饮商家也开始借机推出情人节大餐来迎合年轻人的狂热和浪漫。为了吸引情人们的眼球,商家们搅尽心思,想出各种花样来营造一餐浪漫美食。在众多餐厅中,西餐厅与生俱来的浪漫情调无疑成为情人节追求爱情人们就餐的首选,那一夜,只有在这个烛光摇曳、音乐迷离、无数温情窃窃私语的地方才能完全地遗忘尘世的琐碎繁杂,与眼前这个人,沉醉不知归路。在北京,星罗棋布的西餐厅早早地做好了迎接情人节的准备,各自施展出了自己的“绝技”,来争夺情人节餐饮市场。情人节的美食一般仍以情人节套餐为主,各大西餐厅根据客人的需要,分别推出了不同价位的套餐,去年的情人节,商家还添加了一系列附加的服务,使得顾客能够感觉到人性化的就餐。餐厅除了套餐以外,还会向前来消费的情侣赠送巧克力、鲜花等,晚上还会进行精彩的演出、游戏和抽奖,还可以给情侣们提供摄影卷,肯德基餐厅的外卖还让情人节的余味继续浪漫下去,这都让整个情人节变得不仅仅是吃饭那么“俗气”。相比情人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就不能像情人节一样让整个餐饮市场火爆起来。由于元宵节和情人节相继而至,做为餐饮消费主体的年轻人成为商家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强烈的消费欲望和需求成为餐饮市场火爆的助推器。
元宵节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到的就是当时元宵节的情景。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老辈人的传统里,只有过完正月十五,吃过元宵才算过完了这个年,但是,近两年由于元宵节和情人节经常会并肩而至,所以,火热富有激情的年轻人用巧克力和情人餐盖住了老辈人的元宵和团圆饭。有需求才会有供给,需求大供给才会大,市场规律的作用战胜了一直沿袭下来传统观念,情人节的浪漫美食也让元宵节的传统美食黯然失色。
两节美食各有千秋
不同的节日就有着不同的美食与之相配,:不同节日的风格也决定了美食的风格会各不相同。浪漫的情人节就必定:有浪漫的情人节套餐和巧克力与之为伍,传统的元宵节就会有传统名小吃和元宵与之相伴。情人节套餐不可或缺的就是甜点、红酒等。情人节套餐一般会给每道菜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整个套餐也会有一个统一和谐的意境,另外还会附赠一些诸如鲜花、巧克力一类的礼物来体现人性化色彩,不过这种套餐一般价格定位都比较高。情人节的情侣们会选择巧克力做为礼物赠送给心中的他,巧克力有利于心脏健康、对增强免***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和保护牙齿都很有好处。但是不要忘记,巧克力中还有大量脂肪和热量,过量的吃巧克力也会引起健康疾病。元宵节的主打食品就是元宵了,每当元宵节的时候,稻香村各店门前总要排起长长的队伍,成了京城的一景。好利来还专门推出了“红糖映欢颜”、“丝浓巧克力”、“滑润香花生”、“青丝玫瑰瓣”等一系列新品来迎接元宵佳节。元宵在某种程度上和月饼、粽子一样,属于时令性很强的食品。它们代表不了一种传统民俗,却成为了一种符号,表达着现代人对传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继承。与元宵一同迎接京城上元佳节的当然还有老北京流传已久的名小吃,像糖火烧、麻团、艾窝窝、驴打滚、老北京鸡肉卷等等。
情人节传情篇3
(一)8月1日前在各媒体刊发预告消息。
1、联系中渝主流媒体,刊发活动的有关预告消息。
2、从7月20日起,江津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七夕东方情人节”倒计时广告标语、活动简介和江津旅游形象短片;江津报、江津新闻网、江津区***府公众信息网、江津旅游网等网络媒体在首页(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七夕东方情人节”倒计时广告题花。
3、7月20日起,江津新闻网、江津区***府公众信息网、江津旅游网刊发该活动简介和江津旅游简介;7月30日,江津电视台、江津报刊发该活动简介与活动相关的江津旅游景点介绍。
(二)8月2日—8月3日对“七夕东方情人节”爱情盛典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1、中渝媒体宣传:7月28日起,分别向中渝媒体发出商请,通报新闻线索。
2、区级媒体宣传:区新闻社、区广播电视台有关人员提前介入,精心策划;8月2日至3日,区新闻社派出骨干的文字、摄影记者采访,进行***文并茂的报道活动;区广播电视台派出骨干记者,保证整个活动拍摄,在《江津新闻》、《第二直播室》等栏目,以动态消息、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3、8月2日上午7:00各媒体在重庆市渝中区***碑集中,对整个活动进行采访报道。
(三)8月4日——12月28日(每周末)后续活动
1、活动内容及具体时间待定
2、中渝媒体宣传:区旅游局、四面山管委会、中山镇提供新闻线索,区委外宣办负责联系中渝媒体进行宣传。
3、区级媒体宣传:区旅游局、四面山管委会、中山镇提供新闻线索,区新闻社、区广播电视台及时采访报道。
二、活动行程
(一)8月2日
7:3099对参加“爱情盛典”的情侣在***碑幸福合影
8:0099对情侣从***碑步行至魁星楼上花车
8:3099对情侣由魁星楼乘花车前往中山古镇主会场广场
10:00—11:00中山古镇主会场,举行“爱情盛典”仪式
11:30从主会场前往古镇参加笋溪河鹊桥会
12:30中山古镇老街999米长宴
14:00—14:30游渡河口“爱情广场”爱情盟誓、锁同心锁
14:30—15:30由游渡河口开车前往四面山,下榻四面山星宿丽景酒店并换婚纱
16:30四面山望乡台瀑布瀑布婚纱摄影
20:00篝火晚会(星宿丽景酒店广场)
(二)8月3日
8:00从酒店出发前往大洪海景区
9:00大洪海乘船游览
11:30返回星宿丽景酒店午餐
12:30返程回渝,结束愉快活动及旅程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各单位高度要重视媒体宣传对扩大活动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活动宣传对提升媒体影响的互动性。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辖媒体,由报业集团负责安排(由旅游局协调);其余中渝媒体、区级新闻媒体由区委宣传部、区委外宣办负责邀请或安排。“七夕东方情人节”爱情盛典新闻通稿由区旅游局提供初稿,区委宣传部负责把关。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旅游局、四面山管委会、中山镇落实专人,一起负责媒体记者接待工作。:
情人节传情篇4
2.情浓一生,真心表爱意
3.心相系爱相随
4.爱的银河系,爱在七夕
5.七夕情人节,爱情总动员
6.可以没有情人,不能没有礼物
7.爱要有‘礼'才完美
8.备足礼物让爱情公告全世界
9.爱之物语巧手表爱意
10.让我们成双成对
11.今天为爱而换位
12.共同的日子天天都是情人节
13.“情”你准备爱我
14.我们为您准备浪漫,您准备好了吗?
15.“长久”酒店一直为您守候
16.“情”寻色香味
17.激-情绽放时代有爱
18.遇上你是我的缘——献给七夕情人节
19.我们为您准备浪漫,您准备好了吗?
20.“长久”酒店一直为您守候
21.“情”寻色香味
22.激-情绽放,时代有爱!
23.情人节别饶了那小子
24.七夕情人节相约新世纪
25.情浓一生,真心表爱意
26.心相系,爱相随
27.爱的银河系,爱在七夕
28.七夕情人节,爱情总动员
29.七夕情人,真爱无限
30.浪漫七夕,相会XXX
31.遥远的传说由XX为您实现
32.缘定XX,七夕话浪漫
33.岁月无声真爱永恒
34.七夕情人节浪漫情人夜
35.捧在手中,甜在心中!
36.让七夕在生活的每一天
37.爱永远,相约七夕情人节!
38.满XX,送XX,你的爱情满分了吗?
情人节传情篇5
2、生活给我出了个难题,送给我这么可爱的你,我该怎么庆祝?生活也给你出了个难题,送给你这么忠诚的我,你该如何解决?让我们共度这温馨的情人节吧!
3、深夜没有你的时候,我把你想成枕头;白天没有你的时候,我把你想成日头;有一天真的没有你的时候,我,只剩骷髅。这个情人节你可千万别让我变骷髅呀!
4、少年时候是个伴,老年时候做个伴,真情真意总相伴,幸福快乐情有伴,情人节约会少个伴,你是否愿意做我的另一伴,敬候佳音。预祝情人节快乐!
5、上帝说在情人节前发短信给十个美女,就会一生快乐,可我只认识你一个!上帝说:没事,她级别高,一个顶十个。祝美女情人节快乐!
6、山无棱,天地合,也要逗你乐;海可枯,石可烂,不可与你散;到天涯,到海角,也要把你找;大地荒,苍天老,对你关爱不能少!情人节快乐!
7、三杯酒下肚,表白有神助;两杯酒碰杯,彼此心灵交汇;同饮一杯酒,爱情“一辈久”。今天葡萄酒情人节,浪漫红酒不容错过。愿你爱情甜蜜,幸福永远!
8、如果有神灯,我只要一个愿望就足够了,那就是与你永远在一起。亲爱的,玫瑰情人节到了,愿我们就这样牵着彼此的手一直走下去。
9、如果你是天鹅,就要嫁给宁静的湖水;如果你是海燕,就要嫁给澎湃的大海;如果你是鲜花,就要嫁给明媚的春天;但是你就是你,就要嫁给我。情人节快乐!
10、如果爱情是电影,那幸福定是主题,如果爱情有插曲,那旋律定是甜蜜,如果爱情是对白,那话语定是缠绵,电影情人节,与你共同演绎爱情的衷贞,愿你电影情人节快乐!
11、不要那么累不要那么疲惫,不舒服的时候歇一会,饿了要吃不要怕贵,工作累了不要和自己作对,到点吃按时睡,和想念你的朋友来聚会!祝情人节快乐!
情人节传情篇6
【关键词】传播心理学;广播互动;心理特质;融合应用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在传播活动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都与心理活动联系密切,因此,在实践经验中探讨作为应用心理学分支的传播心理学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播与传播心理学关系
(一)广播与传播心理学相融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传播者的心理条件、信息接受者心理特点、传播渠道(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传播策略的选择等。广播媒体发展至今,大都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做受众需求的内容。如何打造受众喜爱的节目,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选取符合受众心理的内容。可见,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理论科学,广播从业者如果可以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相关研究,精准把握受众心理,对传播工作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传播心理学对广播发展的作用传播心理学为广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由于私家车的普及,车载收听人群持续增加,成为广播的主要受众。受众构成的变化必然导致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传播学之父施拉姆(WilburSchramm)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受众就像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各取所需的受众是主角,媒介是为了受众服务,尽量提供让受众满意的信息。至于受众取什么和取多少,媒介是不能强迫的。因此,为听众服务,需要节目内容为听众所喜闻乐见。福建广播影视集团都市生活广播(下称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对受众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后,对节目进行调整优化,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互动,贴近听众喜好。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是私家车人群的活力群体。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提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大家帮助大家”等主题鲜明、快乐时尚、简单易记的频率口号,着力打造节目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亲切、热络的传播样态;在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与听众一同分享思想观点、生活感悟,增强听众对节目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二、传播心理学在情感类节目中的应用
情感类节目是在传播心理学影响下表现最为突出的节目类型。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开播至今,情感类节目以目标受众的收听喜好为参照,不断优化升级,每一次改版都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做审慎考究。
(一)自我表露心理学中的自我表露理论,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表达情感、想法与观点,增进自我认识,促进人际关系发展以及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曾推出情感音乐类节目《预约温馨》,主持人在节目中成为听众传情达意的纽带,并为分享者送出歌曲。节目虽然以单向初级互动为主,受到通信技术的限制,但是听众通过节目仍得到了心理上的获得感,通过主持人架构起来的桥梁,听众的自我表露需求得以实现和回应。
(二)成人早期社会心理需求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曾提到,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年轻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从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人人都有对爱的需求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情感交友类节目《今夜相识》中,主持人通过电话热线、网站论坛等方式,引导参与者敞开心扉,讲述情感故事,分享人生感悟。节目针对性强,交流对象明确,分享内容生动,引起了许多听众的兴趣,节目效果明显。
(三)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系统,是一种社会活动,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和交换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点等,形成多元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福建都市生活广播情感心理节目《创造小宇宙》将听众在生活、工作、情感中遇到的困扰和痛苦,以小剧场方式演绎,全方位开放互动平台,听众共同参与讨论。这档节目成为一个多对多的人际传播交流的平台,受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同时,还可以获取他人的观点信息,听众与听众之间、听众与专家之间相互分享、相互慰藉,更能引发起听众的情感共鸣。相比以往只有主持人与单一听众的简单互动,这种多元主体之间的深度交流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三、把握心理特质,助推传播效应
(一)共情能力在传播中的积极意义共情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CarlRogers)提出,大意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能力,换言之即为同理心,指设身处地为受众着想,也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得到受众的信赖。主持人的表达,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对节目产生高度黏性。福建都市生活广播在早高峰时段推出的《私家车早上好》节目,非常强化主持人的共情素养。在某期节目中,听众反映遇到一位交警在罚单上备注“没素质”这样的文字,主持人灵活抛出话题:交警这么写到底合不合适?听众对节目的参与热情高涨,大家各抒己见,不同观点交锋,主持人时时共情各方感受。另外,公益广告常常很受欢迎,但是在节目中也要注重情感因素的运用,是否具有人文关怀,彰显着节目的温度与态度。
(二)节目设置目标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需求层次的目标各不相同。在广播节目中,设置不同的节目要定位不同的受众社群,以此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福建都市生活广播设置的节目中有为了满足安全需求的健康类节目《i跑团》、满足社交需求的情感类节目《今晚超想聊》,也有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互助类节目《速度生活》等。广播节目坚持以人为本,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是传媒发展的驱动力,也是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情人节传情篇7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贯穿于我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体现着中华各民族儿女对祖国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传说故事以及历史人物都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处处彰显着爱国主义情怀。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具有浓厚爱国主义色彩的端午节,人们一直都把端午节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不仅如此,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也是各种各样的,赛龙舟、佩香囊、吃粽子等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这些习俗也都有其相关的起源传说,端午节的各项庆祝活动无一不蕴含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纪念馆、英雄纪念碑、***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人们纷纷到那里去缅怀先辈,寄托哀思,并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对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在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这种情感升华为爱国意识,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中国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的“文化渗透”,中华儿女更应该正确对待传统节日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民族性文化,它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共同发展的灵魂。***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出了科学概括,提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像春节,俗称“大年”,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在春节期间的普天同庆,家人聚在一起守岁、放鞭炮、吃饺子,中华人民如此,海外华侨也是如此。这充分说明了中华儿女无论在国内还是漂流海外,都会对中国传统节日魂牵梦绕,都有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以不同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庆祝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春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象征“孝”的清明节和象征“忠”的端午节,这些都是传统节日中传统美德的体现。因此,通过让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传统节日习俗,进而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天人和谐”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谐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 传统节日的主体是人,人际交往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凝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功能。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开放、感情细腻丰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传统节日可以增进大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中国传统节日重人伦,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睦,所谓“家和万事兴”,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传统节日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家人情感交流的机会,亲朋欢聚,互送祝福。通过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彼此打破代沟隔阂、共同感悟亲情。例如,中秋之夜,亲人欢聚在一起,作诗、赏月,思念亲人,这些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轻一辈都会回家看望老人,给予关心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亲情在传统节日中的渗透。另一方面,传统节日还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部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淡。传统节日活动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组织节日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表达同学之间的友情,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促进大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宽容,有利于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有利于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情人节传情篇8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情感教育;语文活动
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总希望他身上有一些文化的气质,有点文化底蕴,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各种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这些传统节日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强化自豪感,丰富精神享受,珍惜美好生活,提高文化素养。但是在现代文明洗礼下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对一些“洋节”耳熟能详,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却都不知晓,还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漠视等现象,自私、冷漠、缺少责任感。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人类精神世界中那些取之不尽的各个方面”,而“学生和他的精神世界不仅是教学法研究的对象,而且是教学方法的主要动力”。让我们走进传统节日,享受文化财富给我们带来的滋养吧!
一、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教育
狄德罗说过:“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实际上培养真正的人,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变得精神高尚。”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情感的人,培养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文明人。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是感受亲情、友情、爱情、故乡情、山水情、民族情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每到一个节日到来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血肉亲情,享受团团圆圆的温馨和谐,明白游子落叶归根的道理;一句“过年好”,一句“恭喜发财”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和美好祝福;“清明节”让我们在祭奠祖宗、缅怀先人的同时,引导学生铭记家训,继承先人之志,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们想起两千多年前那个“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忠孝之士介子推,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每到“端午节”粽叶飘香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着民族气节、以身殉理想、忠于祖国的屈原,教育学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有国才有家;“七夕”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让学生明白真挚的爱情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学会爱,坚守爱,更要懂得它承载的是责任;“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还是现代的“老人节”,它让我们懂得“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关爱父母,学会感恩,并且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很多节日还把人们带向大自然,如“清明节”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重阳节”登高、赏菊,领略秋天的风韵……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也使学生对山水产生了一份情感,更加热爱生活。而这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凝结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师把这些传统节日渗透的美好情感撒播到学生的心田,以情激情,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尽享节日文化大餐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中说到:“无论是未来的数学家,还是未来的拖拉机手,都应当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都应当成为聪明的人。智慧应当给人以享受文化财富和审美财富的幸福。”传统节日蕴藏着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走入语文教学,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围绕着传统节日我们开展了丰富的语文活动。
首先,分工协作,宣传解说,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根据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把全班同学相应分成几个组,教师安排各组的节日话题。每一个组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各组同学共同协商、策划,分工合作,课下广泛收集材料,了解各个节日的起源、传说、历史、名人故事、诗词,民俗和文化内涵,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成***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由各组派组员到黑板前面介绍展示,例如“话说春节”“闹元宵”“清明时节”“端午情怀”“中秋明月寄相思”等,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话题又分成若干小专题,全组成员分工依次进行讲解,这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开展活动的能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了专业课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更大的收获是学生们饱享丰盛的传统节日文化大餐,了解了“春节”贴福字、贴对联、“压岁钱”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了“元宵节”赏花灯、猜谜语的乐趣,明白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原因,记住了“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俗语告诫,知道了“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道理,领略了各地方伴之传统节日举行的一些民俗活动,开展的多姿多彩的文艺演出,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欣赏了各种地方戏曲表演;并且每一个节日几乎都和“吃”有联系,“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往往因地方不同,这些食品呈现不同的风味和特色。学生也从中感受了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当然这些传统节日食品发展到今天,都有了创新,品种更丰富,可见传统节日文化在今天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举行传统节日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学习、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吟诵传统节日的名篇佳作,至今被人们所称道。我们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寻,选取自己喜欢的诗文,举行传统节日诗文朗诵、背诵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十分踊跃。其中代表性诗词,有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杜牧的《清明》,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唐代文秀的《端午》,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醉花阴》,当代伟大领袖写的《采桑子?重阳》,还有好多民歌民谣也同样表达了浓浓的节日情怀。传统的“元宵节”“中秋节”文人雅士还要赏月赋诗来唱和,圆圆的月亮作为一个物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而且它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读者因此有了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饱含的是美好的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传达的是对故乡亲人的眷念,教师可要求学生课下搜集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编成册子,吟诵赏析。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到了很多诗词、歌谣,使文学的雨露滋润着他们的心田,提高了诗词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对人生也多了一些感悟,而且也感受到诗词所传达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到“重阳节”时我们又以“感恩”为话题举行演讲比赛,教师同时教育学生,不仅感恩自己的亲人,还要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都得以提高,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传统节日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要不断挖掘其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祖国文化,使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情人节传情篇9
爱情活动的策划书:“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
七夕节(8月2日)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分局决定于8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活动主题
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引导人们追求爱情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分局组织开展爱情诗词征集或诵读活动,倡导忠贞的爱情观;各科室组织开展吟诵经典爱情诗篇、传诵美丽爱情故事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努力把主动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干部群众。
2、开展“爱在七夕”各类文化活动。分局将组织开展篝火情歌会活动,将中华忠贞爱情的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氛围,将“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推向高潮。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七夕”是分局文明办倡导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结合我局正在开展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广泛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育深刻。各科室要精心组织活动内容,把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引向深入。
情人节传情篇10
关键词:花鼓戏;情绪;情绪转移;分担载体
关于“情绪转移”的研究,马广武在《沟通中“情绪转移”问题的MBTI人格理论分析》中指出,沟通中的“情绪转移”是传递或交换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的过程。管健、柴民权于2011年的《刻板印象威胁:新议题与新争议》提出在影响因素中出现许多新议题,如外溢效应、交互作用力和系统性等。而本文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增加情绪承载体来分担受众情绪,以达到花鼓戏这一传统戏剧的有效传播。
一、花鼓戏的传播活动
2012年元月26日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在岳屏公园上演了精彩的表演,围观群众络绎不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在此地搭起了舞台,以“幸福衡阳,文明雁城”为主题举办了一台民俗风味浓郁的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戏剧内容用当地湖南腔调讲述了古代子女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节目引来当地游园的群众围观,不少观众拿相机拍下精彩的瞬间。有的观众甚至跟着哼唱起《卖妙郎》戏里的段子来“你的儿求官三载无音信,奉二老养娇儿靠俺一人。
活动丰富了春节气氛;同时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民族文化,是一次成功的艺术传播活动。
二、花鼓戏与受众情绪
湖南花鼓戏剧种起源于民歌,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触及形式,最初形式是演员在农闲从艺,后才成立专业剧团:伴奏主要以小唢呐、锣鼓为主,主要腔调以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为主;节奏活泼轻快,主要以民间戏剧散拍为主;戏曲内容主要讲述古代民间子辈间的忠孝义故事,以教谕传统道德为目的。
从以上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戏曲音乐形式表达较为自由而含蓄,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思想奔放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多以说教为主的古代故事,受众对于严肃摆道理的正面批判容易产生“倦怠”和“反感”的情绪;而情节与现代人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交集,不容易产生共鸣。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
受众对于花鼓戏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其演绎活动的有效传播。如何有效地消除或转移这种消极情绪,对于艺术的传播来说变得十分必要。花鼓戏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当地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随便跟着哼唱几句。但在平时,人们并不热衷于欣赏花鼓戏,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上面提到的,这一艺术形式由于太熟悉或者过于严肃,摆出陈长说教意义的说词会容易让受众对其产生一种“倦怠”和“反感”。例如,其中一段戏中媳妇为了治她公公的病,把自己的小儿子卖掉换钱,后被公公呵斥的戏中唱到:“若不是为救公爹命,儿媳怎肯舍亲生”。媳妇的做法是直接以理说服公公。这种方式并不见得奏效,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受众,对于戏曲中前现代性的接受存在不对接的情况,也就有着选择接受和不接受的自由,最终形成一种潜在的抵制情绪。但对于花鼓戏的传播来说,我们应该尽量保护它的完整性,同时又兼顾能让观众喜欢欣赏花鼓戏。若采取***弹论式的说服方式,并不一定能让受众从心理上真正接受;那么,我们可以从侧面切入,让受众自觉自然地接受这种讯息。总之,花鼓戏是一项民间艺术传播行为,传播时引起受众的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如何淡化、消除、转移这种不良情绪,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将是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三、情绪转移的原理
假设情绪转移会分散受众对讯息的不良情绪,则达到良好传播效果。
关于情绪转移,心理学家认为,“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
心理学上的“情绪转移定律”,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的特性。“情绪转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通常是将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直接向对象发泄,将这种情绪转移到比自己级别更低的对象身上,从而化解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就像是一种传染病,甚至比传染病的传播时间更短,传播速度更快。在传播学中,一种印象在受众心理产生心理定势之后,在情绪形成的情况下,受众会因个人的喜好偏见对该事物产生一种情绪。综上所述,这里所指的情绪转移更多的是指一种印象分散。即受众对印象载体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是可以淡化或者转移的。
四、用增加载体来分担受众对花鼓戏的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增加载体的方式来分担情绪、将全部或部分情绪加载到另一客体、以淡化甚至改变对原情绪载体的印象。
分担载体应该***于情绪原载体而存在。首先,其不能是原载体的衍生事物,因为受众对原事物与衍生事物的情绪往往是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印象无法抽离则不无法实现对受众心理的情绪分散;其次,分担载体同时又要与原载体密切相关。
在花鼓戏的传播活动中,春节扮演着分担载体的角色,它给人的印象是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不会让人联想到花鼓戏,因此,春节对于受众来说,其情绪是***于花鼓戏这个原载体而存在的;而春节是一个喜庆的传统节日,利用传统戏剧来丰富节日气氛,这时传播者会利用这个时机来组织这样的传播活动。在此类特殊的时间点上,受众心理会更容易接受具有“严肃”“说教”成分的传统戏剧。因此,春节与花鼓戏又密切相关,他们之间的链接点在于“节日气氛”,这种情况符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处于对节日凑热闹的心理,而聚集观看花鼓戏,那么,这时受众的不良情绪就部分转移或者全部转移到与花鼓戏本身无关的“春节”这一因素上去,转移的契机是“节日气氛”,转移的方式是潜在转移,转移的效果是受众接受并观看欣赏花鼓戏。分担载体不同,情绪的情绪分散情况又会有所不同,甚至产生反效果。
总而言之,花鼓戏在现代社会的受众传播中遇到一定的阻碍,而运用情绪转移的心理学手段,借助节假日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花鼓戏的传播障碍,促进这项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播。
注释:
1.马广武.沟通中“情绪转移”问题的MBTI人格理论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1).
2.管健;柴民权.刻板印象威胁:新议题与新争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12).
3.孙红侠.民间戏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曾仕强.情绪管理[M].鹭江出版社,2008.
5.盂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