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篇1
一、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教学活动均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①教学目标应该和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法律人才。既包括适合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律服务和企业法律实务等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又包括从事法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因此,《国际商法》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而已,学习只是为了以后面对国际商事活动时,能够较快的进行法律事务的处理。但是国贸专业不同,国贸专业培养的结合贸易、法律、外语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那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为了使他们懂得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加强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为工作中订立外贸合同、预防和解决国际商事贸易活动出现的纠纷奠定基础,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让他们了解掌握规范国际商事主体及国际商事交往过程的各类法律。因此,只要是与国际商事主体、国际商事交往有关的的法律似乎尽可囊括,而不必拘于其法学部门的归属。从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国际商法教材看来通常包括商事主体法、合同法、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法律、国际商事仲裁法。不过,国际商法内容很多,但往往课时有限,在各类高校32-74个学时不等。如何使得学时和学习内容平衡,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实用性。国贸专业中专门开设有国贸实务、运输、保险、国际结算等等课程,这些课程的一些内容和国际商法的内容是相重合的,这时候我们应该突出国际商法独有应用和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讲授。如《商事组织法》、《合同法》、《法》、《产品责任法》等等。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的使用: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1②法律课程的学习,有很大一个作用是为了解决纠纷。案例教学法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得案例教学法成功呢?第一,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选典型性和时效性近的案例---在有限的可是和浩瀚的国际商法内容中选取符合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性案例,激起学生参与、讨论、调查、解决问题的兴趣。社会在不停的发展,我们要注意选取新案例,不能选取早已经过时的案例。第二,案例准备阶段有的国际商法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标的、经济贸易关系,可能相关的知识面太广,为了不耽误课时,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前可以讲案例的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查找案例的相关资料、课前讨论和思考。第三,课堂教学阶段,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突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直接讲授法。国际商法课程中,依然还是有一些涉及概念、原则的理论性内容。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能找到具体适用的案例。所以传统的直接讲授法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例如国际商法的概念,发展历史,这些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更能理解和掌握。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和理解,在讲授时要采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适当的结合一些小的例子和习题加深以便学生掌握。
(三)情境教学法。现在国家支持人们创业,国贸专业要培养创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商法课程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充分使用情景教学法。如何使得学生对国际商法的内容不觉得枯燥,不是死板的条文,在内容传授上引入情景教学法。比如在商事组织法中对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公司的注册内容的讲授上,我会带领他们实际模拟操作注册程序。在学习合同法时,我会将学生分为买卖双方,谈判和签订正式的外贸合同,让他们去解决谈判中的纠纷。在讲产品责任法的时候,会引导他们如何进行产品商标的注册,自身权利的保护等等。通过这些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实践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也使得国际商法的书面知识牢牢掌握。
(四)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法学专业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国贸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使用也是非常适合的。通过学生对法庭审判、仲裁案件的全过程全真模拟,能够形象、直白的了解法律程序的相关知识。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学生以扮演法官、仲裁员、人、原告、被告的方式,对不同群体的自我权利保护有深刻的认知与体会。通过国际贸易交易过程的模拟,学生通过对进出口企业外贸合同谈判和订立的,处理外贸的纠纷的谈判的演练,能够对国际商法中合同法和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比较学习法。国际商法涉及到世界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比较学习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在两大法系知识的传授时,可以结合中国大陆法系的法律现象和中国香港的法律现象进行比较,能够使得学生对两大法系的异同有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在对公司法、合同法知识的讲授时,可以列举一个小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同一案例在中国、英美、国际条约等的法律规定是否相同,分析各自体系法律制度的特性和优劣。在使用比较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要注重学生用该种方式归纳、思考总结知识点。
(六)现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大学城、微课等校园现代化的管理平台,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作业等教学资源上网,方便学生查阅、学习、检测,同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实现开放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解决了传统黑板粉笔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美观性、实用性等特点。在上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时已经写好的内容,不需要像传统的黑板写字,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识,同时,音乐、***案等多种因素的穿插,使得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学习时兴趣高昂,参与度更好。
四、总结
国际课程篇2
对课程群进行整体规划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外经贸应用能力为主线,协调不同课程的内容,明确相互之间的区别以及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的课程体系。
1.1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需重新界定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在不增加学生负担而控制课内学时总量的前提下,在存量上做文章,即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加法”和“减法”处理,以突出主要矛盾,避免精力均分。教学内容整合情况如表2所示。
1.2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1)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除了说明课程性质和目的及对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即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各有哪些),还应阐明课程群中各课程间的联系。对“国际商务单证”这门课程,除了要制订关于单证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大纲外,还要制订指导学生进行单证缮制的实验教学大纲。(2)开展课程群配套课件、教案、练习等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从各授课教师中抽调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整理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详细的教案,编写相关配套练习,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等。(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教材建设要做到选编结合,一方面要优选教材,选用部级精品教材或规划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另一方面编写高质量的富有特色的教材。要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重复,应当从教材的编写中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目前,我们已自编省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贸易实务》,该教材获得山东省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另外还编写《进出口业务实训教程》,作为“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2夯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理论教学与外贸实践的脱节。根据实践地点的不同,实践教学可分成以下几种渠道:
2.1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里进行,课堂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不是安排在实验室上课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函电”等,也都应设置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穿插外贸实践中经营者遇到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外贸实际问题;或者在“国际经贸函电”的教学中开展模拟练习,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份国外询盘的函电,让学生以业务员身份回复关于产品介绍及交易条件的函电。
2.2实验室实践教学课程群建设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课程群把诸多同学科的课程集中到了一起,给实验内容的整合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在统一建设中也可以统一协调组织,这使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成为可能。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局域网条件下能在寝室完成操作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应是实验教学改革着重考虑的问题。
2.3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定期派学生进驻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观摩操作,实行双导师指导制,聘任实践基地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为指导教师,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针对目前存在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学校应巩固与已有实习基地的交流联系,通过“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
3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3.1革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教学中应多穿插一些与贸易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案例分析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分为设疑、辩疑、总结三个环节。(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主要起到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转化的作用,不能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3)分角色仿真教学法。在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时,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货商、银行等角色,共同完成一笔国际货物买卖的模拟操作。身临其境的模拟操作便于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操作流程,熟悉不同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的重要性。(4)课题研究教学法。即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将国贸实务方面的前沿问题及有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既可充实教学信息量,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吸收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3.2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程群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课堂讲授与互联网教学资源相结合:一是根据课程群的建设要求来构建课程群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案例集、单据样本、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二是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课外互动教学。师生之间在课外通过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学习的空间大大拓展,教师的回答可使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4组建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水平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4.1组织架构方面基于课程群组建的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方面呈现金字塔型。课程群建设主持人为总负责人,充分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总体设计、规划、组织、协调课程群建设。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该课程的负责人,负责该课程内部的协调,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每位老师主讲一门课程,另外讲授群内其他一门以上课程,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局面。这样团队教师轮流讲授不同的课程,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群产生整体的认识,便于更好地实现课程之间的衔接。组织架构如***1所示,这样,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三名教师,每位老师讲述多门课程。例如,主讲教师1为课程1的负责人,同时讲述课程3。
4.2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为确保课程群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结构合理性,教学团队要在职称、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等方面形成梯队,使教师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保证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另外,针对国际经贸专业实务类课程群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学团队中还应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他们来自校外实习基地或有关涉外企业单位,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或进校开设专题讲座。
4.3具体建设措施方面(1)保持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保证教师队伍不断档、不脱档。一方面从教学工作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学、深入实习基地接受实践锻炼或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2)发挥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言传身教,启发交流,并积极开展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3)重视教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个学期都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等,加强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4)既要保证团队教师的个人自由发展,又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与监督,完善激励惩罚机制,对教学团队中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肯定和必要奖励,并在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中予以适当的倾斜;对于只是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及时进行帮扶教育,而对于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可以劝退出教学团队。
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习和教学效果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课程群建设中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手段。
5.1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闭卷考试,而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与考核需要,实行多样化考试,如笔试、口试、课堂讨论、上机操作测试、小论文、实验报告等。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函电”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可采用闭卷笔试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国际商务单证”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可采用上机操作与撰写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5.2选用灵活的考试内容考核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像名词解释、简答题之类的题目,而要以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为主,适当增加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题目。如“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中的案例分析题,“国际经贸函电”中根据所给条件撰写商务信函的操作题,“国际商务单证”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的单证制作题等。对原有试卷完善与改进基础上,建设课程群高质量的试题库,尽可能采用考试评分系统进行考试与评分,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减少主观性与随意性,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国际课程篇3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关系日益全球化,多边关系替代了以往的双边关系;国际贸易竞争领域逐步扩大,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对象呈现复杂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策从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策转至协调性贸易***策;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各国纷纷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并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最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其主要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规律,它是以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策与实务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变化,我们应进一步提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最终目的,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
1 国际贸易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方面
根据国贸本科专业的设置要求,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原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业务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策法规,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策法规等。wWW.133229.Com
1.1.1 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理论与***策的教材存在着不适宜当今世界经济实际发展的问题。教材中经典理论所占篇幅较大,往往将古典成本理论和新古典要素禀赋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讲述,对有现实意义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一般性讲述,甚至一些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没有及时被补充进去。此外,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国际贸易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从环境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和论述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时代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力度有限,我们的教学重点应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加大重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的讲授。此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并以联合的整体经济实力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竞争。
1.1.2 国际贸易实务方面
传统教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往往偏少,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内容的比重上,理论知识比重大,实务部分比重小,实际业务操作和技巧的比重更小。实际外贸业务中经常涉及的内容,如商检、报关、配船、银行手续等都很少讲述到,而这些却是从事外贸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的日常事务。此外,对于国际贸易惯例,传统教材往往只注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讲述,而《托收统一规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规则却很少提及,而这些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常涉及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此外,对于国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与谈判。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对英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远远没有达到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重要名词、专业术语及合同条款的英文注释非常少。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讲授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
讲授法是我国教学惯用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也被广泛采用。它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系统的单向传授较多知识信息和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适合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但过多的应用在了实务课程的讲授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讲授法较适合理论的讲述,但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建议教学方法多元化,适当应用多媒体,多加入一些课堂讨论,来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主动探讨。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显然不太适用,而现实中却被过多的采用。学生对外贸业务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并应用外贸实务模拟平台软件系统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合适的条件下,还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加感性知识。
2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建议
2.1 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策措施、国际贸易规则等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将有现实意义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以及区域经济集团的相关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重点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加大重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的讲授。并注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的外贸从业情况,挖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外贸知识,去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应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广泛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跟踪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外贸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经济敏锐性和应变能力。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外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外语的讲授。可以实行外语板书、母语授课的形式,来扩大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运用母语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外语障碍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主动探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电子讲稿、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使讲授更直观更生动。
采用上机操作教学,应用外贸实务模拟平台软件系统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针对不同情景制作各种复杂的业务单证,包括提单、装箱单、发票、保险单、汇票、报关单等。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各种单证,可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和实践经验。
总之,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将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和业务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重点与时俱进;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28(5):449-451.
国际课程篇4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务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诸多环节。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与跨境电商知识相融合,增加跨境电商在平台、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3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高达30%以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基于介绍传统的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很少,使得课程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这就给将来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把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知识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1.1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我国海外营销渠道,提升贸易竞争力,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要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最终达成相应交易式,这要耗费买卖双方大量的时间去协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而跨境电商优化了营销手段,促使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交换意见,达成最终贸易。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是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者制造商→消费者,这是跨境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及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缩减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上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应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把跨境电商知识引入课堂,以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1.2适应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跨国***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将产品直销到海外。这些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高要求导致了企业所需人才的短缺。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融入跨境电商的内容。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在跨境电商运作时,往往不适用。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外贸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融合
2.1增加跨境平台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主要包括贸易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准备和寻找客户阶段加入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应用介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速卖通、敦煌网;第二种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如兰亭集势、米兰网;第三种建设***的企业外贸网站,这类网站可以选择代运营机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根据需要讲解跨境电商的这三种模式以及运营方式,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平台及其运营的方式。并根据需要,由学生操作进口跨境电商的购物与出口跨境电商的建店(例如C2C速卖通建店),使学生掌握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在营销方式上的区别。
2.2在支付方式上,增加跨境电商支付模式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等,这些支付方式尤其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信用证,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也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而跨境电商既与国内电商不同,也与传统贸易支付方式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哪些传统方式适合于哪类跨境平台交易,哪些跨境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以及除了传统支付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外,哪些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他们的优缺点对比以及相关要求。比如传统的电汇适用于跨境B2B,跨境电商网站可通过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或直接与海外银行合作,开通接收海外银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西联汇款以及PayPal等。
2.3在货物出运方式上,应增加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区别与融合的介绍
在国际贸易货物出运方式上,虽然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有所区别,但是针对B2B模式,还需要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相融合,尤其是物流的集合仓储与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环节。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中跨境零售贸易的小批量、多频次、周转快特点,与传统贸易中大订单、大批量、规模化的集装箱运输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介绍通过邮***系统投递物品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报关,选择怎样的投递公司,采用邮***小包还是快递模式,如何控制费用等。另一方面,增加海外仓储和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的介绍,例如适合何种跨境电商模式、如何运营、费用成本介绍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操作,便于对跨境电商下的物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4在保险、报关和报检方面,应及时增加国家对跨境电商新***的介绍
在保险方面除传统的CIC与ICC险种介绍,还应增加跨境电商保险的险种介绍以及如何针对跨境电商推出的一些针对性险种。例如,出口货物出现了“描述不符”、“迟延”、“丢失”、“物损”等情况时,如果由此给卖家造成了损失,就可以向卖家提供保险赔偿以及进口的产品正品险、产品责任险、产品破损险、产品延误险、跨境退货运费险等。在报关报检方式上,跨境B2B贸易多采用传统的通关方式申报通关,而跨境零售则由邮***快递报关报检,2014年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跨境贸易电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在报检方面,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在检验检***备案或实行准入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定。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业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跨境电商人才奇缺,同时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将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非常必要,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下传统外贸发展的新态势,为我国外贸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喻跃梅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严怀旭.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
国际课程篇5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在国内外流行开来,微课是指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微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教学平台,记录课程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片段,形成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针对某一重点知识做突出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重点知识点的了解。如今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还不广泛,需要我们正确的将微课应用到国际贸易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利用信息网络培养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和微课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
1.较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交换以及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学科。在这之中包含着许多的国际贸易术语需要学生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懂得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和违约处理等各项的全过程,例如:国际贸易磋商、报关、投保、租船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与国际贸易法律密切联系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到许多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规范,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的适应和完善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和规范。在这之中包括众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条例被规范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受到认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法律条文。3.强烈的涉外性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是涉外贸易,商品货物的合作商一般都是外国的贸易商,因此在进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如合用的签订、货物的咨询和了解、单据的填写、银行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英语,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英语的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老师完善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其具体的特点有:1.目的性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程的某一重点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因此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教育性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并为日常的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特征。3.趣味性微课教学可以将知识通过语言、故事、***片、动态视频等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听享受,可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共享性微课通过网络***教学打破了学生听课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的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查找,因此具有强大的共享性特征。
二、如何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实践中
从我国总体的教育课程发展来看,微课的利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现在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应用上还不广泛,需要我们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具体的分析如何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1.在前期准备中的应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理论也比较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充分的商品交易、报关、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上,首先在前期的准备中应该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把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难点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并制作视频,应该保证知识点的短小精炼。也就是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不仅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法律中,因为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炼,所以老师可以将典型案例引入到微课中,然后总结案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引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大都以实践为主,所以现在各大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相继设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进出口成交和合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包含总体的签订流程,可以以任务漫画或者实际案例为基础,充分的告诉学生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了解,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3.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因为微课的共享性特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观看。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现。如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如“ETA”、“G.S.P.”、“NOVCC”等,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为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而新型的“微课”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它与国家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互承接,因此有效的将微课教学引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丹,孙智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商情,2012,(1):4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国际课程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
中***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43-02
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业务。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外贸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新形势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而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国际金融理论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宏观管理者提供认识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形势、未来金融经济走势及对国际贸易管理的影响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国际金融实务能为将来从事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业务、外贸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投融资安排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同时国际金融也是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及全国外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指定内容。所以,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应由以往的单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转变。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与变革。
1 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选案例教学
国际金融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平时生活中较难接触到,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将国际金融的原理与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使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阅读、开展分析与讨论,既能够使学生直观、真实地理解有关国际金融理论,又能够培养学生用理论观察***策,用***策验证理论的思维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一节时,可以就著名的“广场协议”,谈谈日元被迫升值后对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而引发学生对当今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如何升值及升值后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的思考与讨论;在讲解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入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这三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有什么不同,针对根源探讨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在讲汇率制度选择时,可分析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成效及后续改革的方向;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入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这些案例有的可以由教师课堂讲解,有的可以让学生成立案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对案例教学不仅开拓学生思路,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使其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2 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增加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目前,许多财经类网站提供免费的模拟交易账户,学生在这些专业网站注册后,就能够运用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行情,以模拟账户体验各种金融交易。如在讲授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像美国嘉盛集团提供的模拟外汇交易平台。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成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或开发金融教学系统。如外汇交易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就是一套可以模拟全球金融市场的实验系统,采用宽带网接收实时的全球同步的24小时外汇行情,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和外汇虚盘模拟交易,最终计算盈亏情况。模拟交易的基本程序如***1,一是针对教学目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设计实训方案(见表1)。二是呈现情境,学生角色扮演动态模拟,教师给予操作指导。三是学生完成操作报告。四是教师总结归纳,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训内容实训要求
实训一外汇交易的商品――外汇掌握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主要货币名称与代码缩写;了解外汇交易账户和交易头寸的定义。
实训二:外汇交易中价格――汇率看懂报价行的报价;计算汇率报价差的基本点。
实训三:实盘外汇交易熟悉实盘外汇交易账户的开设程序;进行实盘外汇交易的实务操作,平仓并分析盈亏。
实训四:虚盘外汇交易熟悉虚盘外汇交易账户的开设程序;进行虚盘外汇交易的实务操作,平仓并分析盈亏。
以仿真、务实为特色的外汇模拟交易所带来的“实战”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亲身体会外汇投资的风险。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适应环境,有效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社会实践教学
近几年来,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很多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内容安排等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所致。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市场需要之间的脱钩已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国际金融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外汇风险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的运用等。参加社会实践是加强学生对相关实务性强的课程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实际应用和具体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例如和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有经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带领学生到有关金融机构、企业开展参观、经济调研等。例如在讲授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期货经纪公司实地参观和模拟,同学们可以亲临其境,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期货交易的运作过程和分析方法,书本上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都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在参观和模拟金融期货交易的过程中,公司投资顾问和业务经理们的指点,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在讲授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时,可深入外贸企业了解这些措施在实际运用的效果及局限性。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可“请进来”,聘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有丰富经验的主管领导和校友,对相关的业务环节进行专题讲授。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弥补任课教师理论功底见长、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4 提高市场适应性,大力推广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适应了金融信息化的市场要求,它的突出优点在于教学容量大、方式灵、信息快捷、模拟生动。一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入使现代直观教学法可以通过***文并茂、声形并兼的方式来介绍国际金融知识,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直观性,加大授课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推荐有关国际金融方面的网站,使学生可以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国际金融信息和国内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动态。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人民币汇率、我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债等历史数据和最新数据,还可以提供我国外汇管理方面的最新***策动态。中国银行网站则能够反映有关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务知识。除此之外,将教案、习题、案例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陆学习,并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对学生进行***答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5 顺应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要求,灵活开展双语教学
国际金融是与开放经济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必须利用双语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有关国际金融的英文文献,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但《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必须灵活,双语教学中中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定,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而定。否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过分注重英语语言本身,而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理解,对双语课程内容的掌握过于浅显,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的跟进。
上述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就笔者的教学工作体会以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反馈意见看,教学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积极效果。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对现实金融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得到锻炼,描述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包括基本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也有所提升。当然,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将会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在总结和完善上述教学改革方法之外,还要不断推陈出新,需要探索出新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7,(6):91-92.
国际课程篇7
课程类型:普通高中思想***治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目名称:思想***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授课教师:高三思想***治教师
授课时间:23课时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课程目标:
1.比较专制***体与民主***体的区别,说明***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制的实质;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5.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6.总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治制度的模式;要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要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性质 (1课时)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课时)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1课时) 4.国际组织概观 (1课时)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1课时) 2.英国的议会和***府 (1课时)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1课时) 4.英法两国***体的异同 (1课时)
专题三 联邦制、两***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的联邦制(1课时) 2.美国的两***制 (1课时)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1课时) 4.美国的利益集团(1课时)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1课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体(1课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课时)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课时)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课时) 2.中国与联合国(1课时) 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1课时)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1课时) 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课时)
模块测试(2课时)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2)学案:根据校情、学情编制导学案。(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国内外***治活动相关信息。(4)视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治活动等视频材料,形象直观的组织教学。(5)试卷: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制模块测试题,对学生学分进行认定。
2.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学案引领,导学合作。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课标聚焦、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思维拓展、知识结构,通过学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2)探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栏目,设计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探究活动。(3)视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国际国内的***治活动音像资料。
3.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教材、视频、网络资源学习。 (2)以学案为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活动开展
(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2)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共同探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3)以剖析“三权分立”、多***制的实质为题,举办一场讨论会。(4)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用。(5)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示活动。(6)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
(1)考勤(10分);(2)课堂表现(10分):立足于学生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赋分;(3)作业(10分);(4)参与开展的活动的表现(10分)。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权重:60%)模块考试成绩评价(60分)。
3. 以上两项合计及格者获得相应学分。
审议意见:
该课程纲要结构完整,课程要素齐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三维目标体现好,能依据课程目标较好的处理教材,对微观分解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进度,有较强的指导性。
国际课程篇8
【关键词】课程国际化;内涵;要素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人才成为了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元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制订了相关的教育法规。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发”,“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基本趋势。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化、跨文化和全球化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教学的过程”,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和重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策性文件》中认为,适切性、质量、国际化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概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重大变化,课程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首要和基本环节,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必须进行国际化的改造。
三、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内涵的发展
课程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公认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课程国际化的内涵的界定却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对课程国际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日益丰富,从世界范围来看,课程国际化内涵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的课程国际化是以开设具有国际性内容的课程为主,即在原有课程设计中开设诸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世界历史、欧洲法律、东方文明等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课程国际化进入了第二阶段融入式发展阶段,即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将国际化的维度融入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如课程中以比较的视野增加对国际背景、异域文化、相关历史只是的介绍等。典型代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研究报告区分了两个概念:国际课程和课程的国际化。国际课程是指:课程内容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国际取向,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一种国际和多国背景中行动(包括职业和社会方面),课程是面向国内以及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的国际化含义是指: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目标是将国际因素整合到正式课程和课程操作中,所谓正式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资料,而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学生群体、课程的时间地点等。
经合组织归纳出了9种国际化课程的类型:①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欧洲法律等);②传统学科领域的课程经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得以延伸和扩大(如国际比较教育);③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④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外事技能课程;⑤属于跨领域/区域研究的课程;⑥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如建筑师);⑦跨国授予的学位课程或双学位课程;⑧由海外教师讲授的课程;⑨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课程。
当前来看,高校课程国际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仅将国际因素整合到课程中,还包括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国际化的特征。近年我国学者对课程国际化的理解与认识逐步深入,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如季诚钧教授认为,课程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目标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毕晓玉认为,课程国际化是指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各种形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性人才的动态发展过程。吴剑丽等人认为高校课程国际化是指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只是和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学习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课程建设过程,是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中工作和生存的能力。
四、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要素
1.理念
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首先是课程理念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课程系统设计思想。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整体设计,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和利益,遵循国际标准建立课程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以便在世界高校课程体系中进行有效沟通、往来和对话;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突破传统文化和文化“西方中心论”束缚,展现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
2.目标
随着全球化、***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这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国际化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素质和国际活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美国高等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成为“有全球意识的人”、“有国际眼光的人”。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自称要造就“有全球意识的人才”,麻省理工学院也声称要培养领导世界潮流的工程技术人才。
3.内容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是课程国际化的核心要素,对课程国际化内容的选择对于国际化取得成功非常关键。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比如人口与医疗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要是人们对这些问题达成共识,并采取共同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来解决,最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美国学者伯恩教授提出国际教育要在国际的框架内讲授一门学科,以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重要性,以及诸如贫穷和种族歧视等问题的普遍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俄罗斯在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内容应该保障社会总体文明和职业文明的国际水平。西欧国家的一些大学则纷纷设计多元文化容忍与理解的内容。
4.实施
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时为了使课程内容能否付诸实践,它是课程国际化能否成功的核心环节,通常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目前高校课程的国际化策略基本上围绕着创设国际化的教学环境、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师的国际化等方面来推进。实施过程中也非常需要高校管理层能有正确的认识,制度和激励措施的设计,资金和人员的保障和投入等方面持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KnightJ.UpdatedInternationalizationdefinition.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03,(33):2-3 y
[2]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9):6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M].巴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革新中心,1996.
[4]季诚钧.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国际课程篇9
关键词:加拿大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滑铁卢大学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5-0067-04
加拿大有200多所高等院校,按种类可以分为大学或学院、社区学院、专业技术学院(私立职业学校)。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少而精,融英国教育的严谨和美国教育的灵活于一体,并以高品质和高稳定性的教育质量享誉世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以适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
一、加拿大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策略概述
由于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统筹部门,其高等教育机构自发组织或加入一些非盈利性机构以增进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AUCC)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它吸引了95所公立和私立非盈利性大学和学院成员。AUCC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跟踪调查其成员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加拿大各大学,国际化的课程能够为加拿大学生在本国培养全球视野和技能提供平台,并为校园内的国际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近年来,AUCC对课程国际化的关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AUCC工作组对中小型大学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些大学在课程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一)在学习计划中注入国际内容
首先,学习外语是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及其独特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在有限的学习年限中很难兼顾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因此通过用外语教授专业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没有充足时间教授语言的问题。例如,蒙特利尔大学让企业管理专业的“三语言”学位学生分别通过3门不同的课程学习3种不同的语言。另一种类似的做法是,让学习中文的学生在商务课程中学习“商务汉语”而非中国文学。这样,学生就能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一门外语。
其次,国际学习或有国际经验的学习是课程国际化的又一重要资源。约克大学发现,充分利用校园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作为外语学习的资源是一条极具前景的途径。约克大学共有3 000名国际学生,加上很大一部分加拿大新移民,共有来自93种语言背景的各地学生,如此丰富的文化环境是外语教学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归国学生的经验加强校园内的国际化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深化了归国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为整个学生和社区提供了分享国际社会与文化的机会。[1]
再次,由于本校资源有限,与其他高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把本校学生送到本国其他高校进行语言学习,可以很好地拓宽外语学习的机会。例如,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和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签署了合约,允许所有学生到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学习法语,到康考迪亚大学学习英语,并取得学分[2]。约克大学国际教育副***阿德里安·舒伯特(Adrian Shubert)教授指出,这种在加拿大国内开展的学生交换项目还有利于加拿大大学的相互合作。
另外,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才能真正灵活掌握。因此,通过作业、练习等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跨文化知识、技能、态度和视野。如阿利森山大学(Mount Allison University)为能够参与提供国际经历的课程并完成包括撰写分析报告等作业的学生提供学分。这种要求和激励可以提高学生国际学习的主动性[3]。又如,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强制性地要求一年级学生学习有关全球议题的英语课程。该课程向学生介绍新近的全球议题,邀请诸如来自难民营的国际演说者,并训练学生针对这些议题进行写作,提高学生作为全球公民的意识。[4]
(二)为课程国际化提供资金与师资支持
资金支持是开展国际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证。一些学校为对课程国际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提供教学资金。如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创立了“国际课程基金”来支持学术项目和课程的国际化。这些资金不仅用于开发国际课程,还用于支持学生游学。[5]
教师也为教学、科研和社区服务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课程实施的主导人物;学校也积极参与和支持教师的课程国际化活动。蒙特利尔大学在“三语言”学士教育项目取得的成功有赖于具有丰富语言知识和国际经历的教师。根据皇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里尔·邦德(Sheryl Bond)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与没有任何国际经历的教师相比,那些能够运用两种以上语言、曾在北美以外地区生活并活跃于国际项目的教师更加看重教师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6]。因此,大学既注重聘用具有国际化经验的教师,又考虑增加教师出国的机会。
很多大学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培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如维多利亚大学的“课程重设工作室”培训教师如何把国际维度延伸到课程中,如何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证实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工作室的形式也有利于整合基于学科的资源,这有助于敦促教师在其研究领域保持文化中立,从而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多层面的教学评价
AUCC工作组成员的讨论可以把跨学科的、主题性的和各种学习方法注入到课程,以支持国际化学习。如案例分析、基于问题的方案、基于网页的技术、媒体会议和比较教学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中发展分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课程国际化不是一个单一的维度,而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因此评价其效果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可以从教学成果的角度,而且可以从学生学习成果的角度进行评价。
在教学成果评价中,管理部门常常对教学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以保证教学质量。如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每5年就对学术项目进行检查,这一过程审视了项目的成果和课程的效果[7]。同样,安大略大学理事会(Council of Ontario Universities)每7年就对成员学校的本科课程进行审查。在审查中,该理事会注重评价工具与本土需要的切合性,评价过程与学校的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
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中,把国际学习的经历纳入到毕业成绩可以提高国际学习的权威性,从而提高学生选修国际化课程的积极性。如一些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与国际学习相关的活动,并将其纳入成绩单。又如,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达到每个课程的级别要求才能毕业,如滑铁卢大学就利用这一要求增加了两项与国际学习相关的学习成果评价。
二、滑铁卢大学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是一所综合性教学类中型大学,也是一所创业型和实践型的大学。滑铁卢大学在《麦克林》(Mclean’s)杂志2011年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8]。这与她通过国际化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加拿大200多所高校中,滑铁卢大学在课程国际化方面成为了榜样。学校制定了规范的课程国际化策略框架及详尽的课程规划指南,使全体教师的课程国际化教学极具规范性。
(一)动因分析
第一,“第六个十年规划”的指导作用。滑铁卢大学在50周年校庆之际制定了《追求全球卓越:抓住加拿大的机遇——滑铁卢大学第六个十年计划(2007-2017)》[9],为本校指明了国际化发展的方向。《计划》提出了2017年发展目标,其中包括:通过向学生广泛的多元化意识和在国际背景下创造学习机会,使学生成为全球公民;通过深入地结合体验学习与参与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由此看出,滑铁卢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了国际化与应用性的理念。
第二,尽管大学是非盈利性机构,但也不得不依靠财***收入来维持学校的正常发展。滑铁卢大学的财***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学校学费总收入约为1 972.39美元,其中从国际学生中得到的收入就占11.02%,约2 173.6美元。这一数据相当于滑铁卢大学年度净收入的74.5%[10]。可见,国际学生的学费是滑铁卢大学的主要收入。要保证这一可观的财***收入,学校只有用高品质的国际课程来吸引更多学生。
第三,迎合学生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基础。2009年,滑铁卢大学的国际学生约3 400人,他们来自90多个国家[11],占学生总数的约11%[12]。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仅提供加拿大本土特色的课程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而且加拿大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需要各民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形成和谐的氛围,课程国际化正迎合了这一需求。
第四,为提高教学质量,滑铁卢大学成立了“卓越教学中心”(Center of Teaching Excellence)。该中心主要帮助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教学技术和规划国际化课程。在“卓越教学学会”课程设计工作室的组织下,各院系和教师个体组成了教学网,共同探讨、整合和评价课程国际化的有效方法。
(二)策略框架
滑铁卢大学认识到,确保课程具有全球性视角是大学国际化至关重要的发展途径。在滑铁卢大学,课程国际化是“把国际元素注入到课程内容、在课程阅读和作业中应用国际资源、教学方法的实施适应多样文化学生群体的过程”[13]。根据这一定义,滑铁卢大学使用了利斯克(Leask)的理论并结合本校的需要,制定了以下课程国际化策略框架(如表1)。[14]
根据卓越教学中心对课程规划过程每个细节的详细说明,并结合该校课程国际化的策略框架,滑铁卢大学课程国际化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国际化课程涉及3种课程目标:认知、理解和态度。滑铁卢大学通过“讨论”、“评价”、“比较”、“分析”等方式来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通过把加拿大与其他国家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国际形势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全球发展趋势。
第二,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学生需要获取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达到上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如查找各国相似课程的内容来借鉴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实例和个案;查找本专业领域的国际期刊文章来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外寻找各种相关资源,如小故事、新闻、学术论文、视频、角色扮演的剧本等作为个案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是:为学生提供同一主题在不同文化或历史角度的表现方式;在整个课程中不断加入新的信息,以重构重要的概念或主题等。
第三,滑铁卢大学多采用讲座的形式组织课程,并与各种教学活动相结合。例如:赞成与反对网格方法,通过让学生列举某一议题的优劣来发展他们分析、评价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化思维方式;多元文化工作小组,让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讨论同一议题,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在多元文化群体中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讨论敏感话题的能力;建模分析,给学生提供分析模板及国际地***、新闻、报告等材料,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分析练习。可见,滑铁卢大学的课程国际化强调小组活动,而国际学生也是调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素之一。
第四,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要求学生进行国际案例分析,可以让他们在访谈有国际经验的个人和调查跨国公司后形成文字,作为评价方式;学生进行客户分析报告,则可将口头演说作为评价方式。
三、加拿大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特点及启示
截至2009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生达139.15万人;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然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却隐藏了另一组数据:出国留学的人数仅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左右,也就是说有99%的学生只能在国内完成高等教育[15]。这就要求我们从本国现实出发,审视并借鉴国外大学在其本土实现课程国际化的基本策略。
第一,加拿大大学建设国际化课程的师资是多元化的,由背景与社会角色不同的教师组成团队,以项目或工作室的形式共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国际化不应成为教师的负担,而应成为他们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我国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师资源,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课程国际化开发团队,以教学改革立项的形式加快课程国际化试点建设,并推广教学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加拿大大学课程国际化强调在不改变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在课程中注入国际化的内容,优点在于能使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并与国际的、跨文化的内容形成联系。传统的学科分割式课程不利于学生把现实经验与知识结合起来,这种注入国际内容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生的知识联系性。我国高校也可以借鉴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加强国际内容与国际态度在专业课程中的传递。
第三,加拿大大学课程国际化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很多学生并未意识到国际知识对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采用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国际化课程活动中。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也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2][3][4][5][7]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A Practical Guide to Support Canadian Universities’ Efforts[R]. AUCC, 2009, 3.
[6]Bond, S.L, Qian, J., and Huang, J. The Role of Faculty in Internationalizing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in Classroom Experience [Z]. CBIE Research Millennium Series, Research Paper No.8. Ottawa: 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3.
[8]University of Waterloo[EB/OL]munications.uwaterloo.ca/macleans.php,2012-03-27.
[9]Pursuing Global Excellence: Seizing Opportunities for Canada University of Waterloo Sixth Decade Plan(2007-2017)[Z]. secretariat.uwaterloo.ca/SixthDecadePlanFinal.pdf,2012-03-27.
[10]Financial Statement[R].adm.uwaterloo.ca/infofin/Fin/2009.pdf,2009,4.
[11]University of Waterloo[EB/OL].iso.uwaterloo.ca/,2012-03-27.
[12] University of Waterloo[EB/OL].uwaterloo.ca/aboutuw/,2012-03-27.
[13]Schuerholz-Lehr, S., Caws, C., Van Gyn, G. & Preece, A.Internationaliz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 Emerging Model for Transforming Faculty Perspectives[J].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7,37 (1):67-94.
国际课程篇10
(1)必修课与选修课配置比例不合理目前***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仍占主要地位,一般达到70%~80%,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必修课学分过多而选修课的学分过少,导致学生被迫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必修课上,很少有精力去学习适合自己特点并有益于就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造成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就业困难和发展无后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选修课在内容设置上大部分局限在专业课范围内,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很少,例如文化交流、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建模等跨专业、多学科的大融合,而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旦忽视,将显著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
(2)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比例不合理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偏向于理论教学,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存在课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现有的实践课程由于设置不尽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不丰富,缺乏系统的测评和质量监督体系等原因,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毕业后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1.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系统性一是实现专业课的细化。例如国际贸易课程可以细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策,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根据商品的种类、贸易方式具体细分为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纺织品贸易、农产品贸易以及加工贸易等。这些细分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企业不同岗位的用人要求。二是引进前沿性课程。开设关于当前国际经贸领域出现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跟踪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动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三是增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课程。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有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通过增设这类职业技能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满足学生求职和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拓宽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综合性优化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区域研究”等专题讲座,介绍世界不同地区和主要国家的商务环境、投资环境和文化,使学生注重对某一地域或国家的学习和研究,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通过学校国际交流的方式,增强对国外商务环境、区域经济以及文化的深入研究。
3.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强课程体系多样性***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具体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大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一方面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接近国际水平,同时在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除了增设国际物流、报关、电子商务等不同方向的专业选修课,还应做到文、理、工等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知识,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备。通过扩大选修课规模,学生可根据社会就业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有利于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实践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实用性通过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加强实践环节,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开设课程设计,采用实物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国际贸易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工作的兴趣,从角色要求出发,注重商务礼仪、谈判技巧以及操作流程规范,加强涉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SIMTRADE等贸易软件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通过该平台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利润核算以及询盘、发盘等磋商过程中商务函电的写作;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校外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通过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