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篇1
第一,要重视对古体诗的学习。古体诗是我国古代语言的精华,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是盛开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的远古的奇葩。远到《诗经》、《楚辞》,中到唐诗宋词,近到清代纳兰性德、袁枚、龚自珍等诗人的诗作,无不是汉语精华的结晶。虽说格律是古体诗创作的一种规则,同时也是一种束缚,但是那些带着镣铐跳舞的诗人,却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古体诗尤其是格律诗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对联、书法,都是中国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的一种体现。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体诗,能够从中汲取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对加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提高一个人的言辞水平,提升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数学家苏步青之于古体诗出口成诵,***治家之于古体诗提笔成章,又给我们多少惊喜和启示啊!
第二,要加强对古体诗的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学习古体诗,如果不能熟读成诵,基本等于没学。必须读到滚瓜烂熟,使那些优美的诗句只要有人一提示就能脱口而出,只要看到相关的故事情节就能出口成章,引用自如,使用恰当,才是学会了古体诗,才是读懂了古体诗。特别对古体诗中的名句,不仅要熟读成诵,更要会准确的默写,这对考试直接有用处的。但考试有时也会反其道而为之,不考名句,而考其它容易被忽略的诗句,所以对古体诗还是全篇背诵的好。至于古体诗的朗读节奏,只要你读熟了,理解了,那不是问题。诵读的方式有很多,朗诵、默诵、唱诵、竞诵、配乐诵、创设情景诵,尽兴之处,口之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一而足。
第三,要品其诗句,想象其意境。只有进入古体诗的境界,才能发现古体诗之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披文以入情,“文”作为桥梁和媒介,把“情”从作者传达到读者。白居易《与元九书》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就要冥思遐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意境,方能体味其美。读“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就要冥想“春雨”使河水暴涨的情景,直至在脑海里幻化出“小舟撑出柳荫来”的动感画面,才能品味其妙。此时你会不由不为作者超人的文思所折服,为作者出众的文采而赞叹!
第四,应当品其语言,悟写作之法。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自有其高超的表现艺术,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诗吟诗的。陆游云“诗有别才”即是此理。读古体诗,要悟押韵之美,对仗之妙;学古体诗,要思炼字之难,炼意之高。为什么“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幻化出春天的无限生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脍炙人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以为人们所赞赏?只有你用心去悟了,用心去想了,那么,即使你没想出多少道理,那也是收获。
古体诗篇2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唐代以前已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它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应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附:
宣州谢眺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③,中间小谢又清发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谢眺楼:谢眺任宣城太守(今安徽省宣城县)时所建的一座楼。②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③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建安骨:建安时期诗人的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眺。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⑤览:同“揽”。
古体诗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强化朗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诗词名篇。这些优秀的古代诗词,集中反映了诗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小学生学习一些古代优秀诗词精品,有利于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是在古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古诗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
如我在教《望洞庭》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洞庭湖风景***”,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洞庭湖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洞庭秋月***”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同学们,秋天的夜晚,晴明无风,诗人远眺洞庭湖,平静的湖面在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就像未经打磨的铜镜。美丽的君山点缀在湖中,就像白银盘中的一枚青螺。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刘禹锡看了洞庭湖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而用今义讲是不恰当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跑”的意思,而不是“走路”;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因为”的意思,而不是“坐下”;更有一些字、词和诗句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搬硬套,不能真正、牢固掌握诗句的意思。
如我在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讲到,老朋友在黄鹤楼同“我”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到扬州去。他坐的小船越走越远,最后怎么样了呢?(投影出示:滔滔江水***。***上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际。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 “尽”就是消失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解释。只要我们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古诗,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具有感悟、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中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可以使朗读的语言变成可感的声音,让古诗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美的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登鹳雀楼》后,播放了一段滔滔黄河水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令人振奋,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巧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知识,从而增强古诗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题西林壁》一文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话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庐山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妙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在古诗中字字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展现古诗描绘的意境,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设情境。
如我在讲授完《所见》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一个清幽的林间小道上,路旁树木茂盛,树下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有一个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歌声在树林里回荡。他突然听见有知了在鸣叫,他想要捕捉正在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盯住那只知了一动不动的神态……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古体诗篇4
一、“诗歌素描”: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理解诗歌文本,不能像文言文一样字字对译。逐字逐句地翻译一遍,诗歌的美会丧失殆尽。“诗歌素描”为我们打开了解读的一扇窗子。其基本方法是,以诗歌为载体,在整体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简言之,就是以对诗歌的阐释理解为手段,将诗歌语言转换成散文(或散文诗)语言。以下是学生对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所作的“诗歌素描”:
袅袅炊烟一缕缕漫上青天,天边的云彩如红纱一般。
“咚,咚……”远山的寺庙里传来沉闷的钟声,一层层卷过大地,也叩响了人们回家的心弦。渡口边,挤满了行人匆忙的身影,叫卖声,谈笑声,吵嚷声,船夫吆喝声,混成一个嘈杂喧嚣的场面。在黄昏的余晖中,人们纷纷踏上各自归家的路。望着这些忙碌的身影,我调转小舟,挥动船桨,向对岸鹿门山方向划去。
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这时候我已经走在鹿门的小径上。朦胧的月光给山间笼上一层淡淡的薄雾,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当年庞德公在鹿门隐居的院落,敲敲那厚重的石门,摸摸那粗糙的树干,望望脚下的小路,一直通向黑黢黢的松林深处。当年庞公携妻隐居于此,该多么享受这一片独处的环境。我的造访,可否惊扰了庞公独享的这份宁静?
顺着小径,我毅然走向鹿门的松林深处,踏上了这片属于我的归途……(8班:陈叶)
点评:这篇素描的习作者围绕诗句充分展开联想、想像,通过对诗歌空白的填充,描绘出环境的宁静、清幽,契合了诗人的心境,准确传达出诗作的情感,这是字字对译诗歌难以达到的。
二、“我最喜爱的一句诗(或一个意象)”:对诗歌的鉴赏、审美
理解的目的是学会鉴赏和审美。“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程的评价指出:“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同时,选修课的评价应“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于以上目标和要求,教者以“我最喜爱的一句诗(或一个意象)”的鉴赏入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诗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或意象开展鉴赏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写鉴赏文字,严格说可以把它比作写一段小的议论短文。它必须主旨鲜明,论述具体,结构清晰,语言恰当,符合赏析文字的要求。要选好鉴赏的角度,可以从内容、情感、哲理的角度,也可以从艺术特色如炼字、修辞、音韵、章法等角度。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避免假、大、空,最好出自个人解读的切身感受。
学生作品示例: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将进酒》
漫长而又未卜的人生就仿佛一条曲曲折折的跑道,从哨声吹响的那刻起,我们就在奔跑。可是我们也许会落下他人一段距离,甚至觉得自己必输无疑,因此想要放弃。然而还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锲而不舍地奋斗。对,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李白以他豪迈的呐喊鼓舞我们,让处于低沉中的人相信自己:我不差,我能行!是的,这是一个宣言,一份自信,一种大写的品格,激励我们点燃追梦的心情,化平庸为神奇。(9班:雷静)
水
水,我惊叹于你的奔放粗犷,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可是你?犹如奔腾的野马,威武的巨龙;我陶醉于你的恬静淡雅,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可是你?宛若一位厝岬呐子,一抹淡淡的印痕;我佩服你的变化莫测,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因为你?做人当如水,能屈能伸。水啊,你赐予了我为人处世的选择。(9班:高文斌)
点评:两则鉴赏文字以古诗中的名句或意象为出发点,以古诗词为依托,又不拘泥于诗句或意象的传统情感和哲理,而是和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抒发个人感想,写得自由灵动、情真意切。
三、“感动中国”古代诗人(或诗歌)颁奖辞:对诗歌的探究、应用
“新课标”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文本、对作家再认识和再评价,属于探究应用的高层次要求。通过提炼概括,用凝练典雅的语言给诗人或诗歌撰写“颁奖辞”,学生就能对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作的丰富内涵以及作品所体现出的诗人的人格精神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成长的力量。
学生作品示例:
杜甫:生于乱世,却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却兼济天下。屈居破败的茅屋,心里却想着安得广厦,大庇天下寒士。苦难造就诗才,时代撑起伟大。登高每念黎民苦,旅夜常记友朋情。情感深如海,笔底起波澜。你就是诗中圣哲――杜甫!(8班:周明惠)
《虞美人》:以水喻愁,众多诗人妙笔生辉:李白的愁太韧,他抽刀断水,斩不断满腹愁思;李清照的愁太沉,舴艋之舟载不动;欧阳修的离愁太多,迢迢不断。但一曲《虞美人》唱出了最美的愁情,这愁是滚滚东逝的一江春水,这样深重这样难以遏制,又这样气象超迈这样风神秀丽,传达出词帝在繁华落尽之后的一片天真。(9班:周浩伟)
点评:两则颁奖辞体现出作者对诗人身世或者诗作背景、内容及写法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用语凝练含蓄,富有意蕴,活泼中不乏典雅。并且能化用诗句,体现了丰富的古诗词积累和活学活用能力。
读写一体“三部曲”的方式,既可以用于一首诗的学习,也可以用于多首诗的学习反馈。运用这一方式对古诗词进行教学与评价,用灵活多样的微写作检测学习效果,符合选修课的教学特点,避免了集中学习20余首古诗词的单调乏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导学生将古典文化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写作又带动了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积累,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传统文化营养真正滋养了学生的心智。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作文”理念的古诗文运用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为GS[2016]GHB071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古体诗篇5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古体诗篇6
关键词:自主感悟;充分联想;扎实诵读;诗歌节奏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69-01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执教古诗时,关注更多的是诗歌的语言和形成的意境。殊不知,除了简练的语言,诗歌的节奏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对于诗歌而言,不仅是外形,也是生命。”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着力于研究学生感受节奏之美,从而使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
一、自主感悟,在深入理解中感知诗歌的规律
很多教师对诗歌节奏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他们总认为节奏是罗列在诗歌外层,只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停顿就可以了。于是,很多老师通常都是借助小斜线的方式僵化、粗暴地替学生进行生硬地划分。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的认知天性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诗歌大意的整体理解,引领学生在聆听范读、自主诵读的基础上,自行感受诗歌的内在节奏。
例如,我在教学《村居》这首诗时,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而是出示***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片,学生看到草地上青草盎然,绿意浓郁,黄莺在天空中飞翔。随后,教师出示古诗的前两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看到的美景,并自主进行诗句节奏的划分。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了七言古诗“四三”的节奏。针对节奏尚不够清晰的特点,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了第一句,成功地将诗句节奏的表达效果感知出来,形成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对于诗句中的第二行,学生模糊地意识到作者沉醉于浓浓情感之中,在读出鲜明的“四三”节奏之后,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在自我认知意识的基础上,深化了认知体验,感受到七言诗句的基本结构方式。
二、尊重差异,在充分联想中感知节奏的灵动
五言诗是小学低年级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虽然存在着“二三”划分的整体模式,但后面的“三”个字存在巨大的变数。但不管节奏如何变化,都能构建一个整体,形成相对***的价值和意义。
以《江南》这首诗歌为例,诗歌通过“鱼戏莲叶”时各个方位的不同展现了鱼儿在水中游玩、嬉戏的场景。学生在诵读这首古诗时,已经直接将诗句读成了“二三”节奏,鱼儿彼此取乐的场景也就自然地呈现出来,脑海中也就自然浮现出急速穿梭和潜浮升降的画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节奏的划分绝对不是僵硬、刻板的,而要紧密结合诗歌的大意,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体悟所得展现出来,并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诗句最后的三个字上,于是孩子们就形成了这样两种不同的读法:1.学生直接读出“二三”节奏,少部分学生也有变式,他们的解释是我想到的鱼儿就像是排成队伍的小鱼,它们都很乖巧,排列成一支整齐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所以应该这样读;2.学生将最后的三个字读成了“二一”节奏,使得整个诗句变成了“二二一”节奏模式,形成了“鱼戏/莲叶/东”,以此类推,他们认为这些小鱼都很调皮,不停地变换方向,忽而在东边捉迷藏,忽而在西边偷吃好东西……
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内在的意境是无止境的。所以,教师无需将学生的思维定位在一个刻板和固定的模式上,而是要在尊重认知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划分的节奏要给予认可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灌入到古诗的体悟中来。
三、拓展形式,在扎实诵读中感知节奏的趣味
富有节奏的语言是需要大量的实践与诵读的。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强,维持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组织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在唤醒学生认知活力的基础上,深切感受诗歌的基本节奏与意蕴。
例如,在教学骆宾王的经典名诗《鹅》时,教师先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提炼、整合出诗歌中表示动作的语言,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圈画出“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等语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并模仿白鹅的动作进行表演,进行诗歌的诵读,将诗歌内在的语言与学生的动作匹配,形成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由此,学生在自己动作的支撑下,形成的已经不再是对文字的感受与思考,能够在动作的促动下真正走进诗歌的内在节奏中,感受诗歌独有的魅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应该着力从诗歌外显的节奏入手,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从韵律的视角感知诗歌的内在节奏,从而借助诗歌韵律不断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从而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奠定基础。
古体诗篇7
【摘要】文章在阐述体验性阅读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从初步感受,提出疑惑;以情入境,以读启思;紧扣意象,体会情感;知人论诗,知时论诗;发挥想象,感受意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古诗词鉴赏课体验性教学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课;体验性阅读教学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10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阅读明确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博大他们的情怀,收益匪浅。苏教版语文初二上册教材第二、四单元分别选入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和《望岳》两首诗。杜甫是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大诗人,所以笔者把这两首古诗组合在一起来探索古诗鉴赏课体验性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主体学习和发展为前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情境创设和引导策略,使学生建构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获得创造性体悟,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语文教学模式。体验式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自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成功欲望。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该具有情境性、参与性、发展性、创新性的特征。
二、《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体验性教学过程
1.初步感受,提出疑惑。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古诗鉴赏课绝不能上成诗句的翻译课,据此,笔者布置学生在预习中利用书下的注释来思考理解和初步感受诗句,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上讨论时提出,由师生共同来解惑。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问题意识的养成,还能给课堂互动增加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2.以情入境,以读启思。情境性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我很喜欢学者于丹对古诗理解的一段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时候,我们谁没有读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亮。长大一些开始学习工作,每当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诗意温暖了匆匆的岁月。其实,我们在初一就读到了古诗。古诗让我们静听古院钟磬之声,感受岳阳楼畔乾坤朗朗之气,体会游子的思乡之切,感悟月亮阴晴圆缺对人生的启示。原来,诗歌就是通过对自然情境寄予的无限深情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博大我们的情怀。那么有没有一种古诗,它蕴含的情境虽然早已远去,但是作家用热泪涤荡过的江山永在,它激发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和《望岳》就是这样的两首古诗。
通过这段导语的缓缓叙述,学生的心渐渐沉静下来,联系旧知,明确学习的新知,营造古诗教学情境。接着是初步朗读。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春望》就是在春天里望到的景象,继而就是反复诵读。期间可突出关键诗句,如第二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第四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在教师的范读下多读几遍,以初步体会到杜甫的爱国情怀。
3.紧扣意象,体会情感。接下来以问题为引导:“阅读书下的注释,感受诗歌的大意。思考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并写下来。”
该环节体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参与性特征。学生热烈地质疑、讨论,教师就较普遍的问题,如“深”“溅”“浑”等字的意思,做面上的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内容,谈谈诗中蕴含的情感,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解读出这种情感是从哪些诗句里体会到的。学生慢慢领悟到破碎的山河、幽深繁芜的草木、花鸟、白头等景物都寄托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出“意象”的概念。有的学生读出了杜甫的忧国之情;有的读出了杜甫的悲哀,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移情于物,都表达了作者感叹伤心的感情;更有一些体验细腻的学生读出了杜甫对战争的厌恶、对在战乱中离散家人的思念,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当然,也有学生谈到最后一联中杜甫的忧虑,联系前文读出杜甫为国家命运担忧、为家人的安危担忧的情感。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初一学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背诵其后两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说明作者的感情是一脉相通的。
最后教师再次强调:古诗鉴赏一定要抓住诗中的山河、草木、花鸟、白头等景物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这些寄托了诗人情感的想象就叫做意象,从而使“意象”这一难懂概念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有效建构。可见,紧扣意象、体会感情是古诗鉴赏的有效方法。
4.知人论诗,知时论诗。至此,教师才告知学生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原来,756年6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叛***攻下了唐朝都城,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俘虏带回长安,《春望》就写于第二年的3月。这样结合写作背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就是“知时论诗”“知人论诗”。这样做可防止学生先入为主,带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去解读诗歌。联想到中考的诗歌鉴赏题也不会给出过多的背景资料,因为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而是一种牵绊和束缚。
体验性阅读的发展性特征体现在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古诗鉴赏方法迁移到解读《望岳》中来。对于首联,学生不难读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景象有一种浑然之感,举目四望,南方的鲁地和北方的齐地尽收眼底,绵延无尽,这样的开篇非常大气,能看出诗人的心胸开阔,充满自信。而对于颔联,也能说出其内涵是大自然聚集了最神奇秀丽的景象!同一个时刻,山南的青翠是明亮的,山北的青翠是沉郁的,那是什么原因呢?试想,这山得有多么遮天蔽日、高峻绵长啊!这神奇秀丽、高峻的泰山形象寄托了杜甫那凌云的壮志,远大的抱负!此时教师再补充:诗人写此诗时才23岁,正值意气奋发,全诗气象豁然开朗。
5.发挥想象,感受意境。针对颈联书下注释很少,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状况,笔者要求大家尽情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写杜甫当时的心境,这是体验性阅读创新性特征的运用。学生的想象是绚烂的,呈现的成果是丰富的。这时教师可点拨一二,登山在古诗中,大多不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当杜甫与云朵、飞鸟、山峦都能融为一体时,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兴万丈。联系杜甫当时才23岁,那个充满朝气、期待攀登绝顶的杜甫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这样在体验性阅读中又引领学生学会了“发挥想象、感受意境”的学习方法。
杜甫在23岁时写了《望岳》,在45岁时写了《春望》,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诗的风格也迥异。相信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古诗鉴赏的一般方法,而且体验到发挥想象、感受意境之重要。课的最后,笔者留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用今天所学的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解读杜甫的另外几首代表作《登高》《蜀相》《登岳阳楼》等,还推荐了两本通俗易懂古诗鉴赏书籍,尤其是于丹的《最美古诗词》。以此打开学生课外阅读这扇广阔的大门,让他们真切体验古诗词之美。
总之,古诗鉴赏课“有规律可循”,体验性阅读教学“有方法可依”。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伴随学生终身学习的资本,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莫大的促进。笔者相信,师生在古诗词的体验性教学探索中定能共同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杨迪)
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获***认可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安排,2015年7月5日至7日,******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率检查组,对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5年来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7月6日,检查组分两组实地检查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黄冈市团风县两地,召开市县教育、发改、财***、编制、人社等部门座谈会,了解重大教育***策落实情况。实地考察了部分幼儿园、中小学,听取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7日,检查组在武汉分别召开部分高校和省直部门座谈会,听取下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意见建议。
王立英代表检查组对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情况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她认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年来,湖北教育改革发展有规划、有重点、有部署、有创新,进展顺利,成绩喜人。湖北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教育公平得到全面保障,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教育活力普遍增强。
古体诗篇8
【关键词】幼儿园 古诗教学 点滴体会
古诗是我国文学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文明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汉语,尤其是学习我国的古诗文化,对婴幼儿早期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7岁之前,孩子学习偏重于右脑,且右脑又被称做是音乐脑,韵律优美,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古诗能充分刺激孩子的右脑发育,要是再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会效果更佳,这样也适应了孩子的学习、认知特点,对孩子的语言、音乐、空间运动及记忆、想象力的发展也大有益处。以下是我古诗教学中的尝试、体验和心得。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幼儿学习古诗非常有效。由于古诗的含义深刻,古诗中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得孩子们很难理解、记忆,从而使得古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我领会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有效。在教贾岛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时,开始我反复的领读了数十遍,孩子们也没记住,还表现出了厌烦的情绪,我也有些丧气了。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我将这首诗的内容制成了***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其内容,幼儿们描述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然后我将孩子们的描述,古诗的内容与***片衔接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并记住了古诗。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开发作用。
将古诗的词、句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话,便于古诗的学习。古诗教学时对于一些不便于通过绘画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古诗,我将其内容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话,或编成孩子喜欢的故事情节讲给孩子们听,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但要注意的是要一句一句的解释,让他们初步体会古诗的句子与现代语句的联系和不同,为孩子理解更多的古诗词打下基础。
古诗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孩子牢固的掌握。进行古诗教学时,应采取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方法。刚接触古诗的孩子,应选择一些简单浅显的古诗,如五言、五律诗,每首只有两句或四句,如王维的《相思》、孟浩然的《春晓》等,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慢慢的增加到六句或八句,如孟郊的《游子吟》,然后加入七言、七律古诗,如杜牧的《清明》,这样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大量的古诗。
学习古诗还要注意复习巩固,不能让幼儿学习新内容而忘了前面学过的诗。可以在早晨、饭后、离园前活动时对学习的古诗进行复习,也可以采取分组对诗的方法进行复习,既有趣味性,又能很好的复习,这样幼儿才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古诗,而不会像黑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再有就是利用好家长资源,我们在班门口设立了古诗栏,将学过的古诗打印出来张贴在其中,让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效果很不错。通过长期的学习,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学习一首古诗需要反反复复诵读很多遍,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学习古诗读几遍,讲解一两遍内容就能记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古诗的含义。
学习古诗时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这既利于学习古诗,又有利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古诗教学时,幼儿会经常接触到不同的***片和不同的诗句,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选择利用一些容易理解的山水诗,或描述动物和风景的诗,让幼儿根据诗的内容绘画,表现诗的内容。在幼儿学习骆宾王的诗《咏鹅》和柳宗元的《江雪》时,我尝试了这种方法,将诗句及内容描绘给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来绘画,很多幼儿想像力非常丰富,通过画面将诗的内容和意境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效果非常好。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大多数古诗有着优美的韵律,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咏唱,如杜甫的《绝句》等诗,对幼儿乐感的培养有无法比拟的作用。有些诗是诗也是优美的歌曲,幼儿在学习时既有诵诗的感觉也有欣赏音乐的感觉。有些古诗也可配乐欣赏和朗诵,能更好的表现出古诗的意境,给人以美感。这样长期的学习,幼儿不仅掌握了古诗还增强了乐感,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以上就是我多年的对于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的开展幼儿园的古诗教学,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古诗,提高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乌兰***雅.搞好幼儿古诗教学之我见.论苑新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2月。
古体诗篇9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每一首古典诗词,我都要根据古典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想方设法创设一种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或者播放一首雅乐,或者播放一段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古典诗词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引导学生快速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唤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鲜活、精彩的古典诗教学课堂。
比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上课伊始,我便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精美的《旅游中国・魅力庐山》风光片供学生欣赏。学生听到画面中儿童深情诵读《题西林壁》的声音和名家饱含激情的解说,看到画面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缭绕时,对庐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全身心地沉入《题西林壁》中所描绘的庐山美景之中。随后,我便以班得瑞的名曲《安妮的仙境》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摇头晃脑地高声诵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我无需担心学生对诗歌所营造的和谐、美丽意境的情感体验了。
二、以读促读,以情激情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组《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古诗。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含着诗人丰富而又深沉的情感。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并鉴赏这些古典诗词,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生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等高尚品德。
然而,由于这些古典诗词写作时代的久远以及所表达的方式与现代汉语迥然不同,很多学生不愿意反复诵读,自然也就难以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谈不上体验这些古典诗词所抒发的情感和描绘的艺术形象了。鉴于此,在教学这一组古典诗词时,我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并引导学生掌握诵读古典诗词节奏与韵律的最基本的方法:五言诗一般只有两个节奏,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言诗一般有三个节奏,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许是我深情的诵读示范与言简意赅的方法指导唤起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他们结合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体验,也纷纷投入到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和体验之中。
三、角色表演,展示才艺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吸收和接纳教师对古典诗词内容的分析、讲解等,学生对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的体验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都会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体味古典诗词蕴含的情境美、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等,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古体诗篇10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鉴赏技巧;心得体会
高考结束,回顾三年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课题研究之后再来回顾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感慨良多。
回顾必修1-5的教学活动,似乎就是在忙不迭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度过的,翻开写得密密麻麻的教科书和教案,虽记录着勤谨,但也标注着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稚嫩。再把目光聚焦到古诗词教学,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辛勤的高一高二语文教师是如何完成教学的?一读,二释疑,三分析思想情感诗歌主旨,四要求背诵默写。依照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就已经算是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高考后的成绩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在高考后反思,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才能达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并完成题目求?
首先,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在建构古诗词鉴赏知识结构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梳理已知的古诗词鉴赏技巧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框架,继而在学习新的古诗词过程中不断丰富这个框架内容,如此,学生形成的对诗词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诗词情境时,能够灵活地从那个已经建构的鉴赏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应的技巧方法与词汇。
第二,知人论世,熟悉背景。古诗词鉴赏也需要抓基础,需要介绍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歌,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征。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实际情况作一个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对社会的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及其创作意***。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并且对诗人情感世界的把握会更为准确,为诗歌意义的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讲苏轼的作品时,首先要全面地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环境中的苏轼。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从而对古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减少理解的难度,达到和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又如杜甫的“迂”,李白的“飘逸”,苏轼的“洒脱”,如果不放在封建时代的文化、***治大背景中去认识,学生看到的只是“个性美”,无法认识个性在挣扎或反叛中展现的“人格美”。
第三,强调学生诗词学习的积累整合。首先是积累,包括方法技巧的积累,意象感知的积累,诗词风格的积累,诗词大家生平背景的积累等等。积累是古诗词学习的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对积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在积累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成为“巧妇”基础;继而通过整合,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中,拓展阅读面,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增强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并在语文实践中了解到更多的古代***治、***事、经济、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感悟先贤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使其枝繁叶茂的方法。
第四,比较赏析,对比教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诗与诗、诗与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了解诗人的不同风格与复杂心态。两首诗词都是写月寄情,但情感又有区别:苏轼的词显豁达,其中隐约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李白的诗看上去自得其乐,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无限的孤独与凄凉。把杜甫的《登高》与唐代六首“登高”诗进行比较,对《登高》作较为立体的解读,把握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初步理解杜甫“诗圣”的内涵。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运用比较赏析的方式,能让在学生在品味、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了古诗词的各种美。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应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教学方向,还要突出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的重要地位。让古诗词绽放永恒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