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篇1
2、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3、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人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4、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5、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6、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意***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击败全部8500名守***,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7、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肆地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8、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换来得!
博物馆观后感篇2
山阳焦作,深厚沧桑的土地,浓郁文明的人类,延续腾飞的气息,承载着无数梦想,必将创造出更为辉煌的奇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博物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博物馆观后感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今天,我们就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市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积累起了自己心中的“细流”。
市博物馆位于龟峰塔下。馆中陈列着好多文物,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恐龙蛋化石和菊石化石了。
在河源,最早发现恐龙蛋化石是在1995年,那是4个小朋友,在工地玩时偶然发现的。河源,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而且,数量也是相当的惊人。目前,市博物馆就有15000枚,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这几个数字在我心中震撼了好久。我想:在蛋壳里美好地等待见到这个多彩世界的小恐龙们,怎么也想不到,它们的未来竟然如此受世人瞩目。只是它们看不见了。我真为它们感到惋惜呀!
“黄氏河源龙”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又名窃蛋龙,它可不是以窃蛋为生的哦。它是肉食类动物,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身长约两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从其身体结构看,它的运动能力应该很强,行动也很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像火箭一样快。“黄氏河源龙”是在1999年发现的,它是在河源发现最多的一种恐龙,目前已发现了7具窃蛋龙骨骼化石。
和恐龙蛋共存亡的是菊石化石。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是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的。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8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像一朵菊花一样,令人过目不忘,它的腔室里填满水晶,其变化多端的花纹足以让人恋恋不忘。
这次的“历史之旅”,不但让我领略了远古的侏罗纪世纪的风采,还让我去看了明代的青花碟花纹玉壶春瓶、清代的木刻……这些古物有着“一枝独秀”的美,很好地展示着河源的过去。我为河源有这样丰富的文物而感到自豪!
博物馆观后感2今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我和妈妈一同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长江路与池阳路交汇处的池州府儒学,由牌坊、文昌阁、泮池状元桥、城隍庙、大成殿等建筑构成,占地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6500平方米,分序厅、历史文物、儒学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和古碑亭廊六大板块陈列展示区。
来到博物馆,三座高大雄伟的牌坊首先映入眼帘。迈进大门,右侧是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文昌阁,迎面是拱形的状元桥,走上状元桥我浮想联翩,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能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我们购票进入了大成门,只看见儒学创始人孔夫子的石像矗立在大成殿外。大成殿是一座巍然而立的重檐建筑,它斗拱交错、绿瓦盖顶,殿周围有25根朱红色的立柱。走进大殿,正中有一个大约高1.5米的祭台,祭台正上方供奉着5位儒学代表的彩绘圣像,孔子居中,颜子、曾子、孟子、子思在其两侧,在这些圣像的上方还悬挂着由清康熙、乾隆、光绪三代帝王的题匾。大殿两侧收录着上自隋唐,下至晚清近一千多年来池州境内拔萃士子人物的画像,这些士子在历代王朝中或出将入相,或为文坛巨子、儒学大师,或为杰出诗人、科学名家、书画名流,他们为池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大成殿出来,我们又依次参观了历史文物战区和非物质文化战区,它们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历史文物展区,这个展区有史前文明、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及钱币文化四个展馆组成。从这些展馆里出头的文物可以看出,我国早在十几万年前,就有先民们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从事渔业、狩猎和农耕生活,他们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参观归来,我感慨万千。池州,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要为它明日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博物馆观后感3“起来,起来,快起来,你可别忘了,今天要和应乐天一起去博物馆参观。”妈妈象只大闹钟大声喊道。我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从床上坐了起来。“快点,快点,时间不等人,不要像只小蜗牛。”妈妈催促道。我立刻从床上跳了下来,飞奔到卫生间洗漱,很快就洗濑好了。我跑到妈妈面前,幽默的对妈妈说:“报告妈妈,张慧燕洗漱完毕,特来报告。”
我和妈妈乘公交车,首先来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应乐天一家会合。会合后,我们领取了“第二课堂学习竞赛场馆实践活动通关卡”和“工艺美术博物馆的闯关卡”后,我们直奔三楼参观并答题。
我们首先来到第三展区-----巧夺天工的织绣工艺,王文瑛的双面异色异物异景《***今昔》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们来到了第四展厅-----经天纬地的编织工艺,赵锡祥的特重工万缕丝全雕镶边床罩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个挑绣能手花费4年半时间,用1500万针精心绣织820朵形态各异的花朵而成的,荣获2000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参观完展厅我们开始答题,耶!我们两个都得了一百分。
我们接下来去参观了运河博物馆,杭州运河博物馆看起来很神秘的样子,里面藏着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里面共分五个展厅,全方位地反映京杭大运河开凿、变迁的历史和重要作用,沿运河主要城市的历史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参观完运河博物馆让我了解到,在中国古代,运河边的经济特别繁荣昌盛,运河是经过好几个朝代的人才修筑完成。工程浩大,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最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溪湿地博物馆。大门入口种着各种各样的荷花。进入一楼大厅,到处都是介绍湿地的相关知识的液晶屏和简介牌。里边还有两只可爱而又很逼真的大恐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争着坐上去照相。在通往二楼的通道两则,有全世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鸟类***片和简介。二楼有许多介绍湿地的通关游戏,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湿地的知识。
通过对三个博物馆的参观,以及三个场馆的通关答题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以前我不了解的知识。我下次还要去更多的博物馆,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博物馆观后感4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上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池州市博物馆。
虽说博物馆就在我们身边,有时跟着爸爸妈妈还路过那儿,但一直没有进去参观过,对它的情况也不太了解,总以为我们小地方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存放“破旧”物品的地方,肯定没有什么好看的。
但今天,当我真的走进这个一直让我兴致不高的地方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当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博物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扇威武壮观的大门。
从外面看,整个博物馆坐北朝南。据馆内人员介绍,它是依据池州府儒学原有格局,按序厅、历史文物、儒学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古碑亭廊六大板块陈列展示。其中序厅主要展示池州历史沿革;历史文物展厅分为七星点斗、红星紫烟、青釉流翠、范版印记四个单元,主要通过馆藏文物展示池州远古文明、青铜文明、陶瓷文明、钱币文化;儒学展厅主要展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池州六位状元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佛教展厅主要介绍以九华山佛文化为代表的池州佛教文化;非遗展厅分为乡韵古风、名流寻踪、绿城荟萃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非遗文化、名人与池州、地表文物;古碑亭廊主要展示池州宋、明、清三块古碑及代表性石刻文化。目前,馆藏文物1200余件,充分展现出池州辉煌的历史文化。
穿行在各个展厅,观赏着琳琅满目、古朴珍贵的文物,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历史时空。比如说美丽的鹿角化石宛如一件加工精美的艺术品,美不胜收;“凶恶”的熊头骨化石露出参差不齐的长牙,至今还让人不寒而栗。
还有我最喜欢的青铜剑,用青铜铸造而成,历经千年,依然那么闪亮、锋利,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七星墩古文化遗址”处了解到,著名的七星墩古文化遗址位于贵池区里山街道白沙村,由七个大小不一的土墩组成,深约9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新石器、商周、春秋三个时代的堆积层,是迄今为止池州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早期人类文明遗存,池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代表。
除了展示这些厚重的历史,市博物馆还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更加细致、逼真地展现出池州传统文化。这里有触摸式解说池州传统文化的电子屏、还有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呈现出来的池州傩戏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晚上陪爸爸妈妈散步,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舒畅。远处,林立的高楼、明亮的街灯、热闹的商铺、如流的人群,在这个夜晚更加吸人眼球,这些无一不在证明今天的池州是一座美丽文明的城市。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又有多少人对我们光辉的历史有所了解?不过没关系,我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到池州市博物馆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博物馆观后感5今年春节,我去了郑州,那儿是人类的发源地呢!郑州有个博物馆,里面可好看了!
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成了一队长龙,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飞了过来,一只皱着眉头的鸟叽叽地叫了几下,像是在说:“这一大队人在这儿站着干嘛?”另一只鸟跺了几下脚,也叽叽叫了几声:“哼!我怎么知道?要是我也能进去看看就好了!”你们猜得到我们要看什么吗?我们要看的是清明上河***!
清明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幅画,长5.2米,能看见的人可是少之又少了!我今天能观看这幅画真是非常激动!
人们慢慢向前移动着。近了,近了!离那画越近,我的心就跳得越快。到了这幅画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在这片城市里,有卖切糕的,有做面人的,还有一个小孩子踮起脚在看;在过河的桥上,一位挑水果担子的和一位蔬菜小贩争执,相持不下;一条船运行在河上,一群人在甲板上看风景;集市上人来人往,许多店铺里挤满了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画的惟妙惟肖:有的笑,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沉思,还有的面含怒色。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画家画的像真的一样!
街边的房子,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十分豪华,五颜六色,十分美丽;而有的十分朴素,简单,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每一条街,每一个建筑物,都不一样,都令人值得回味。望着望着,仿佛自己置身于画中!
博物馆观后感篇3
首先参观的是中流砥柱馆。这个展馆主要是展示中国***的抗日斗争情况。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场景,让我们重温了在那个日寇铁蹄横行,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如何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用游击战、袭扰战等形式在敌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给日伪***造成重大杀伤,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讲述国共联合抗战的正面战场馆,我了解到当时的***府从最初的避战到局部抗战再到与中国***联合抗战的历史进程。在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两个******能够联起手来,用手中落后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极其凶残的日***进行了惨烈的八年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狂妄企***,也为世界反***斗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战争是残酷的,有人牺牲,也有人受伤被俘。在不屈战俘馆,我看到抗日勇士在不幸被日***俘虏后受到的种种非人***,企***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让他们成为日***的鹰犬和走狗。但绝大部分中华儿女展现出了惊人的顽强意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斗争,英勇不屈,令人十分敬佩。他们也是英雄。
飞虎队,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也是中美联合抗击日本***的合作典范。在建川博物馆的飞虎奇兵馆,我了解到了陈纳德将***和他的飞虎队驾驶战机保卫中国领空,保护中国人民免遭日***轰炸所取得的骄人战绩。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美国志愿航空队及一切外国友人为中国抗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永远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在参观川***抗战馆后,感到非常震撼和自豪。四川当时位于抗战的大后方,却有350多万川***出川抗战,伤亡64万多人,中国的抗日***队中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安县农民王者成,赠给儿子一面死字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又是何其的悲壮!这死字旗,成为了百万川***在全国各个战场上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个缩影,他们的视死如归,他们的前赴后继让我心潮澎湃,感叹不已。
然而,更感动的还在后面。一个一个血红的手印,静静地印在透明的玻璃幕墙上,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的故事。这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这里收集了全国各地3810名抗日老兵的手印。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正是这一双双大手拼死反抗,力挽狂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将日寇赶出了中国,换来了今天宁静和富足的生活。老兵不死,浩气长存!
历史不容忘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将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日本***府至今仍不承认侵略罪行,一再掩盖和粉饰侵略事实,拒绝道歉,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神社,不断伤害中国及亚洲其他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真可谓是死不悔改,可恨至极!而在中国社会内部,各类抗日神剧迭出,剧情荒诞不经,完全不尊重历史,对青少年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且部分国人似乎忘记了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的带来的巨大灾难,不思为民族崛起做贡献,崇日媚日思想严重,类似于蜂拥日本抢购马桶盖的行为让我感到羞耻。
博物馆观后感篇4
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复兴之路”通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种种探索,展示中华民族近170年复兴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从抗日战争到***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特别是在中国***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获得******,国家繁荣富强。
作为***书馆员的我,我非常关注这次展览中珍贵的文献。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时局***》深刻地、形象地展示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陈望道译的《***宣言》让中华民族有了新的选择,远东国际***事法庭审判书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崛起,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这里的一件件文献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复兴之路。
博物馆观后感篇5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服务;文明参观
[中***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0-0069-03
当博物馆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观众人数逐年增多,表明了社会对文化的崇尚与需求,观众自然也成为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博物馆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随着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部分观众参观博物馆抱着看热闹、走过场的心态,不但没有学到太多知识,反而在参观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初衷相去甚远。
免费开放降低了博物馆的有形门槛,扩大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范围,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因此,观众的结构层次发生了变化,观众素质也参差不齐。作为博物馆业内的人士,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是什么?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该如何引导观众?
一、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
对博物馆而言,其存在的意义简单概括就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即让每个中华民族子孙了解自己的文化,让每个海外观众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域的文化。从一些权威的定义和观点来看,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美国著名专家古德认为:“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海先生也认为:“博物馆的观众工作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来,观众工作的好坏将会关系到博物馆的命运。”“能否重视外化前沿的观众工作,将是衡量博物馆领导是否具有现代意识的试金石。”上述定义和观点把“博物馆服务观众”置于最能体现博物馆价值的核心位置。{1}因此,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要把观众放在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位置考虑博物馆的管理和发展,从多方面做好服务观众的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观众文明参观。
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博物馆是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博物馆是文明的传播机构,是国家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也是保存文化遗产、传递民族记忆、塑造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阵地。如今,通过免费开放这一方式,让不同群体的观众都有机会走进高雅的文化场所,了解国家的历史,享受文明的熏陶。每一个观众的行为举止,都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体现。真正喜欢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品文化”有所收获的观众朋友,都会遵守博物馆的规章制度文明参观,无形中也向其他看热闹的观众传递文明的力量,传播文明的种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在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中,不应该忘记弱势群体观众,需要博物馆在引导方面提供更为贴心的人文关怀服务,让弱势群体通过博物馆这个社会窗口所提供的真诚服务,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在我国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弱势群体观众正逐步成为博物馆服务对象中的主流观众之一。弱势群体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给予特殊关心和照顾的人群的共同体,主要由残疾类、下岗失业类、低收入人群类、孤寡老人、儿童和部分退休人员以及农村进城的农民工等多种类型人群组成。{2}免费开放后,这部分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数量与日俱增。无论是参观需求还是参观能力,他们与其他群体观众有较大的差距,容易出现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对于这些观众,博物馆人要以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身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氛围,高度重视满足弱势群体观众的心理需求,热情周到地向他们传递人文关怀服务,以宽容、理解、引导、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让他们通过博物馆这一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爱,这样博物馆才能真正成为弱势群体心目中乐于接受的“精神家园”,成为“文明的窗口”,成为“社会和谐的力量”。
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博物馆也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催化剂。要想加快博物馆的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就必须重视引导观众文明参观这一课题。免费开放让博物馆的服务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作用和影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已成为现代博物馆事业发展得支撑点。因此,博物馆必须解决如何引导观众文明参观这一难题,才能促进博物馆事业走上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引导观众文明参观要考虑的管理因素
博物馆历来被视为高雅文化的殿堂,带有一定的“精英”气息。但是,观众的素养、文化水平、自身修养参差不齐,完全靠其自觉或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督促劝说,并不能解决问题。笔者长期在基层博物馆工作,根据对这个问题多年的观察与思考,结合不同博物馆的做法,从博物馆自身的管理角度出发,把引导观众文明参观要考虑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人流秩序管理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回归,所以大批量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特别是在节假日集中到博物馆来参观,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出现人流高峰,说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说明博物馆、纪念馆有限,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人首先应该意识到博物馆是属于社会的、属于公众的、属于老百姓的。所以,在面对大批人流涌进来的时候,应该想到的是如何维持良好的参观秩序,保证老百姓的安全,应想方设法保证他们在这里的参观质量,从而传递文明的力量。不应该抱怨这种扎堆现象,抱怨观众不文明行为,而要采取措施,制定各种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理办法,避免人流量过多给文物保护、人身安全带来的压力,减少不文明行为出现在博物馆。
就笔者所在的黄埔***校旧址纪念馆来说,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常大,主要参观景点为校本部、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碑,也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平时每天参观人数在4000人次左右,逢节假日每天人数达15000人次。校本部建筑面积为10600平方米,可供观众活动的地方不到2000平方米,孙中山故居可供观众活动的地方约500平方米,孙中山纪念碑可供观众活动的地方约1000平方米。根据人流量估算,按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两人,每增加一人,风险等级上调一个等级。本馆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一个相对应的人流量和风险等级:
人流量 风险等级
参观人流量一人/平方米 一般
参观人流量二人/平方米 正常
参观人流量三人/平方米 潜在危险
参观人流量四人/平方米 危险
参观人流量五人/平方米 极度危险
当人流量达到潜在危险时,启动采取合理分时间段进馆、分流观众到不同景点参观、广播循环播放参观须知等方案,保证了展馆的安全,也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避免了观众扎堆闯进来、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二)环境管理
博物馆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视觉环境、感觉环境、环境氛围和环境卫生。物质环境如主体建筑、附属建筑、绿地、果皮箱等存在于博物馆领界内的实物性环境因素;视觉环境如建筑体量、形态、环境色彩、光线等通过观众视觉感受到的环境因素;感觉环境是观众通过听觉、嗅觉等感官感受到的环境因素,如声响、温度、气味、拥挤等;环境氛围是观众对诸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和感受。{3}观众来参观,首先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博物馆的环境。如果整体感觉很好,会对观众的心态、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将产生积极的参观行为;如果感觉整体环境不协调,如进出通路不顺畅、标识不清晰、展场拥挤、果皮箱较少等因素都会诱发观众随地吐痰、丢果皮纸屑、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因此,博物馆的环境管理是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通过整体环境的细节设计来改造完善相关的环境服务设施。
(三)服务水平管理
高质量的服务是当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任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每家博物馆都有建馆宗旨,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宗旨是收藏、保存、研究、展示共同代表人类最广泛及最高水平成就的艺术品,鼓励人们鉴赏艺术品和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认识水平,并在各方面以最高的专业标准服务于公众。{4}各种引导观众的努力,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来这里参观的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品味文化。再来回看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和收藏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但大多数博物馆相关服务设施,包括展览环境设计、休息区域设计、互动区域设计、后勤服务设计等,在细节上下得功夫不多,使得广大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感受大打折扣,抱着来看看热闹、随便逛逛、吃点东西、聊聊天目的的观众不在少数,因而也就诱发了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所在的黄埔***校旧址纪念馆有两个成功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的例子。第一,制作了一批统一风格的博物馆参观礼仪手册、温馨提示语、宣传标语、公告等向社会公示免费开放的相关措施。其设计和文字与本馆内容相匹配,包括材料、颜色、大小的选择要全方位考虑,注重细节的设计和搭配,方便观众了解和监督。特别是把博物馆参观须知和简介放在一起,观众可以在进入博物馆第一道大门时取阅,进去才会“知书达理”,文明参观。第二,选择节假日观众人数较多的时候,开展了“文明参观,爱护文物”宣传活动。首先,通过志愿者向观众散发文物保护的宣传单,介绍了广州市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和博物馆文明参观礼仪等,向观众宣传保护文化资源的理念,普及博物馆文明参观的礼仪。然后,将一级文物――黄埔***校学生毕业证书盘活起来,复制成一份精美的毕业证书,观众在参观之后如果能准确回答有关***校的历史问题或者博物馆文明参观的相关问题,就发一份毕业证书。观众可以填上自己的姓名,写上日期,再加盖纪念章。最后,还可以穿上复制的黄埔***校学生服装留影纪念。这两项活动让本馆提高了服务水平,也让观众的博物馆公共空间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劝导观众不文明行为的步骤
免费开放后,大批量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随之而来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还有很多观众确实不知道博物馆还有这么多规矩。面对这种每天都有可能发生的行为,博物馆人不能一味地指责或者抱怨,统一规范、有礼有节地劝导观众不文明的行为,引导和提升观众的素养才是工作的突破口。
第一,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劝导观众时要统一着装,使用统一的规范语言。对于一个管理规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精神饱满、衣着大方得体、语言规范到位、行为举止恰到好处,这样才有资格对观众进行引导和劝说。观众看到你是一个端庄大方、知书达礼、语言表达准确到位的工作人员,才会对你肃然起敬,才愿意接受你的劝导。
第二,以尊重观众为前提劝导不文明行为。制止观众不文明行为要以尊重为前提,要有礼有节,通过友善的提醒和引导,不仅能避免与观众的误会,也能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进而赢得尊重。免费开放后,一些走过路过、不花钱看热闹的观众也进入博物馆。于是,原有的观众氛围被打破。对于博物馆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来品文化还是来看热闹的观众,都要一视同仁。免费开放就是希望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来到博物馆这种高雅的殿堂,结合广泛的大众媒体宣传及参观常识普及教育,逐步形成文明的意识。这方面,全国顶尖级别的上海博物馆认为,对文物爱好者和看热闹者要一视同仁,包括本来对古代文化艺术没有兴趣以及还没有养成文明参观习惯的人进到博物馆来,都要润物无声地传播文明教化。对于个别观众不够文明的举止,博物馆要求工作人员在尊重观众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引导。譬如对于随地丢垃圾的观众,博物馆规定清洁工不得指责观众,而是迅速清除地上的垃圾。
第三,把握劝说的平衡度。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观众不能进行强制性劝导,要把握好劝说的平衡度。对博物馆而言,工作人员既是文物管理者又是文化服务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要想办法让观众听从管理,共同维护文物安全,创造文明的参观环境;从文化服务者的角度出发,要立足于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角色,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为观众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所以,对观众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劝说要把握平衡度,对确实伤害到文物安全的行为就有必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而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第四,劝说起到效果时要给观众予以肯定。观众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用手压着玻璃观看、触摸复制展品、在展厅大声聊天等,经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劝说,能立刻改正并表示歉意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要给观众予以肯定。因为有些不文明行为并不是出于观众的本意,而是他们对博物馆的文明参观礼仪了解不多,还没有养成从细节关注文明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要理解、宽容并耐心引导。
第五,劝说无效时,要通过博物馆法规文件及制度完善等手段对观众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
第六,及时总结交流,形成更规范的劝说流程。每个博物馆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观众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因此,博物馆要针对这些情况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交流经验,形成更加规范的劝说流程,共同营造美好的参观环境。
博物馆是文明的传播机构,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就是一个学习、教化、相互影响的过程。在博物馆敞开大门迎接四面八方观众的新时代,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方面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工作,与观众一起共同创造博物馆事业蓬勃兴盛的明天。
[注 释]
①丁福利:《强化公众服务――中国博物馆追求国际化与本国特色的双重呼唤》,载国际博协教育委员会2010年上海年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②韩虹:《对弱势群体观众心理问题与服务措施的思考――以四平战役纪念馆为例》,《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年第一辑,第238页。
③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
博物馆观后感篇6
【摘 要】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职能已不再是单一的文物的储藏所,而更多地肩负着哺育精神、教化社会的重要职能。本文从美学理论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个层次完成对观众审美教育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范围不断转移和扩大,如今的博物馆,集文物展示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民众教育中心等多重职能于一身。除了文物的收藏和展览之外,传达博物馆藏品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更好地服务观众,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心所在。
一、 博物馆发挥美育功能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人们也渐渐将目光注视到了自身的精神生活上。然而消费社会带来的过度娱乐化直接导致人们的审美理性的削弱和缺失,物欲横流及精神空虚之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就要特别注重对民众审美素养的培育,调动民众对优秀文化的审美自觉,自发抵制假恶丑文化的侵袭,捍卫自己在审美活动中应有的正当权利。
“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互动,且是人类旨在超越有限性的精神活动。”[1]著名教育家、南京博物院第一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美育在学校,可通过音乐、***画、游戏来实现,在社会,则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公园来实现。”[2]博物馆是文化艺术集合的阵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积淀的载体与标志,理应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提升民众审美情操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博物馆中的展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和美的信息,这种美不同于感官刺激带来的,是有意义、有价值、无功利的,能够绵延文化,滋养心灵,哺育社会,创造未来。因此,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通过各种学习和交流,增进与先进文化的联系,让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中享受高雅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欣赏和赞叹先人的智慧和灿烂文化,从而在精神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升主人翁意识,自觉在消费社会的大潮中选择传达真善美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和品质,才是博物馆的审美教育的宗旨和意义之所在。
二、博物馆实现美育功能的途径
现代文学理论将文学的构成要素划分为“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要素,认为文学作品意义的生成,以上四点缺一不可。以此理论观照现代博物馆学,也可将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博物馆分为“博物馆主体(博物馆建筑和工作人员)”“藏品”“世界”“观众”四要素,一个博物馆能否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合格的、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上述四要素同样缺一不可,而观众在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主体,是博物馆实现传播文化知识,进行公共服务和教育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审美观照的主体。长久以来,博物馆仅仅把着眼点和工作重点放在对“物”的保存和研究之上,而在发挥“以人为本”,为社会民众服务的职能上明显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不仅要以物为本,更要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文物标本,更要关注观众,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感受。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人的审美能力分成如下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悦耳悦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快乐’,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形式;‘悦心悦意’指的是‘通过耳目愉快走向内心’的状态,是‘审美经验最常见、最大量、最普遍的形态’,比‘悦耳悦目’具有更‘突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悦神悦志’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等级的审美能力’,属于‘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3]这“三层次说”表现的是审美活动对人所产生的由外至内、层层深入的愉悦效果。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就是使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的。
(一) 打造优美型博物馆,实现“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反应,使观众以直观的形式从博物馆获取审美愉悦的审美形态,这就对博物馆建筑风格的确立、参观环境的塑造、陈列展览的布置和展品的陈设提出了要求。
观众参观博物馆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博物馆的外观建筑。好的外观建筑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观众对博物馆的审美期待,因此博物馆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应立足于当地的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氛围、格调和精神内核相匹配,并彰显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上海博物馆新馆设计成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从远处眺望,整个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构成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第一时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观众不由自主产生参观的愿望。由享誉中外的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苏式院落之间,玻璃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式坡顶建筑,使自然光充分进入博物馆区域,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美感和享受。
博物馆室内展览的陈设也应不断满足观众“悦耳悦目”的需要。这就要求展厅的设计者不断地优化展览的陈列环境,以最完美的展陈设计带给观众美的体验。河北博物院新馆的展柜全部使用最先进的低反光玻璃,这种玻璃的优势在于不会反光,能够让观众最清晰地看清展品,又能拍摄出最完美的照片,带给每个观众最完美的审美体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是古蜀人制作的精美金箔器,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陈列人员将太阳神鸟金饰置于旋转轴上,使之缓缓转动,在视觉效果上极具动感,仿佛一轮旋转着的太阳火球,神鸟在火球中振翅翱翔,观众从展柜各个角度都能全方位、无死角地欣赏到神鸟的风姿,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古代早期蜀人蓬勃活泼的生命力之美。南京博物院在陈列上突出文物的艺术之美,选择最精美的文物,采用观众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营造了较高美学品位的展示环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文物之美、陈列之美、环境之美,让观众尽情地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
综上所述,要使观众获得美感体验,博物馆首先就要通过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观设计、科学合理的展品陈列以及富于个性化的服务,做到令观众“悦耳悦目”,激发观众的审美价值期待,进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实现博物馆“悦心悦意”和“悦神悦志”的美学功能。
(二) 打造舒适型博物馆,实现“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观众把感觉器官获得的生理愉悦转化为精神性、社会性审美愉悦等高一级的审美形态。这是比“悦耳悦目”更复杂、更高级的审美形态,它不再仅仅通过感官感受美,而是在精神层次上调动审美主体的想象、联想、直觉、顿悟、通感等高级审美感觉,从而大大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受,为观众带来更多、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要实现“悦心悦意”的审美效果,博物馆就要充分挖掘文物和展品中深刻的内涵,从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入手,让观众了解和体会到静态的“物”中所凝聚的广阔的、流动的文化,从中获得新鲜的知识和教益。以河北博物院为例,那古色斑斓的中山国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壁画,那巧夺天工的曲阳石雕,那五彩缤纷的河北古代瓷器,……它们经年日久的凝冻和积淀,闪烁着历史永不衰竭的光芒。美国文学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把美称为“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则称文物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把美留传下来,激荡和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情感、观念、意绪,使人一咏三叹,流连不已”[4]。河北博物院以双翼神兽为代表的中山国青铜器,既带着商代青铜器共有的威慑力量,又带有中山游牧民族所特有的神秘气息,“它们的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无限的、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5],让观众深深体味到那原始的野蛮洪荒时代“有虔秉,如火烈烈”的苍茫和悲壮,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高峰体验。
傅雷先生说过:“如果最高的情操没有完美的形式来做他的外表,那么,这情操就没有激动人心的力量。”[6]因此,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讲解员工作的重要性也便凸显了出来。普通观众在缺少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深入理解文物的深层蕴味,所以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能利用讲解技术做好为观众普及文物背景、答疑解惑的基本工作,更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和细致的服务带领观众深入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通过落落大方的外形、抑扬顿挫的声音、彬彬有礼的举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去思考、理解、探索陈列展览中更深层的知识、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欣赏的层次和境界。河北博物院的讲解队伍每天早晨都有专门的“早训”,从声音、举止、神态、动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讲解员做到以最佳状态投入讲解工作,力争每一次讲解都能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体验。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的讲解形式不拘泥于单纯的用语言“讲”,例如在“歌声中的峥嵘岁月”宣讲活动中,讲解员采用讲唱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示了放牛娃***、国歌作者聂耳等的相关实物展览,不仅使文物“活”了起来,也让观众的身心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此外,除了配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讲解队伍,提升讲解服务的质量水平,河北博物院还配备了40名“红马甲”志愿者讲解员队伍。这些志愿者都是文物和博物馆的“发烧友”, 对文博事业有着满腔热情,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入选时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录取之后还进行了严格的讲解培训,有的志愿者的讲解比专业讲解员更活泼生动,更平易近人,经常被观众夸奖“接地气儿”。他们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力量,更多地为观众提供了“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
(三)打造人文型博物馆,实现“悦神悦志”。
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是“悦神悦志”,是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具体来说,所谓“悦志”,是对某种合目的性的道德理念的追求和满足,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所谓“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同一的精神感受。“悦神悦志”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7]。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某种场景和状况的刺激之下,内心会得到某种强烈共鸣,进而产生一种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如果这种刺激契合了人们平时在心底认同和珍视的价值理念,那么人们就会产生较为强烈和持续性的震撼,并进一步认同、享受这种价值理念,从而净化心灵、涤荡灵魂、充盈精神、教化人生,获得审美愉悦的高峰体验。
博物馆收藏品的艺术之美能够激起人们对人生的爱。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德累斯顿美术馆参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许多古代大师的作品时,每次都能看得热泪盈眶。他把自己热泪盈眶的原因解释为:“是洋溢在画面上的精神的完美和天才的威力,它激励着我们追求自身思想的纯洁、刚强和高尚。” 而在收藏有达・芬奇的两幅《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圣子***》《圣家族》等著名画作及古希腊雕塑人像和其他举世闻名的艺术品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他“第一次感到了做人的幸福,并且懂得了人怎样才能日臻伟大和完美;所有的雕塑都是对人们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都是人类无比纯洁的朝霞的先兆” [8]。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些话说明,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能够激发人对于人生的热爱和感恩,能够抚慰心灵、洗涤灵魂、感受美好,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高级精神境界,即“悦神悦志”的艺术境界。
正是因为博物馆在艺术上能够“悦神悦志”,所以其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正能量的传播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基地,在当今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博物馆必须大力利用优势资源传播正能量,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自身的气象,拓宽自己的胸襟和眼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使参观者敬畏历史,珍爱生命,相信科学,追求真善美,在润物无声中卸下盲从、偏激、极端化等负能量,获得内心的安详和宁静,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的人生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堪称是最神奇的“心灵减压站”,用好这些“减压神器”,不仅个人受益,社会也将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这三种审美形态层层递进,密切相关,感官的审美满足会引起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审美形态的发生。现代博物馆要努力使每一个来参观的观众都能在这三个层次上获得完美的审美体验,不仅要打造整洁卫生、令人心旷神怡的参观环境,更要多管齐下,充分挖掘、表现展品及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观众打造一个精神高地和精神家园,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审美教育功能。
三、结 语
打造现代的博物馆,就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将博物馆的概念扩大延伸,不再拘泥于一栋建筑,而是提供平台,让学术科研、社会教育、社会传播等在此平台开花结果。而这种“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也正是未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讲就是城市各种资源的博物馆化,是对城市文化重新审视、深入挖掘的表现。只有将越来越多的有形的博物馆和无形的“博物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需求;只有各类型博物馆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程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民众前来观览,拉近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距离,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不但做到“悦耳悦目”,而且做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实现博物馆培育美感、陶冶情操、教化人生、服务社会的美学教育职能,为民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探索真知、提升品位、加强素养的阵地,不断满足人们对先进文化的向往,对有意义的精神生活的期待,并真正引领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曾写道:“我将用生命中可能获得的仅有的三天光明中的一天参观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今天的博物馆,是城市的指示牌,是风情画,是连接古今的时光机,是奔向未来的导览器。进入一座好的博物馆,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而如今的人们正对博物馆饱含期待,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
[1]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6页。
[2]蔡元培:《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年,第182页。
[3]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9年,第155―167页。
[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5]同[4],第7、53页。
[6]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三联书店,1997年,第16页。
博物馆观后感篇7
【关键词】旅游;博物馆;感知
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人类的社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了至高的位置,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人文旅游的热点场所[1]。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博物馆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当代博物馆的工作重心不再停留在对藏品的保存和研究上,而是以人为本,突出为公众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建立一个鲜明、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对于博物馆建立自身优势,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积极引导潜在游客的行为决策来说,都具有推动作用。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又可以对转型时期文博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有益探索,因此博物馆旅游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3]。
一、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博物馆的功能
随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从过去的以收藏为主导转化为以社会教育为主,收藏、教育、研究、娱乐并重,今天的博物馆可以是一收藏中心、研究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学校,或是一个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常德诗墙)。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欧美比较通行的是博物馆的“3E”功能,即“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ion、Entertain和Enrich)。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博物馆成为进行成人继续教育的好场所,同时也成为辅导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校外课堂。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观众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广义教育的角度看,单纯的娱乐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单纯的教育,由于其枯燥乏味和带有强制性的特点也不受人们欢迎。“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已成为众多教育设施和娱乐设施共同拥有的口号与追求的目标。“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已成为众多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识。许多观众来博物馆是希望凭借赏心悦目的游览消除疲劳、陶冶性情、焕发精神,以获得文化生活享受的满足[4]。
(二)博物馆的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博物馆作为一类旅游吸引物很早就引起了国外旅游学者的注意,上世纪20年代末就有学者对博物馆游客信息收集行为展开研究。早期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博物馆游客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以及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上。如Gilman(1916)博物馆经营的不足进行了探讨[5];Robinson(1928)研究了博物馆游客行为以及博物馆经营存在的思想问题[6];Melton(1933) 对博物馆的内在环境、陈列的布局以及游客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7]。Prince et al(1985)认为潜在游客对博物馆的形象感知是影响其前去参观的重要原因 ;Richard Prentice(1998)对游客参观博物馆后的回忆进行了研究;Roger Vaughan(2001)对游客感知的博物馆形象进行探讨[8]。
国内真正意义上对博物馆旅游的关注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学者们开始探讨博物馆应与旅游业融合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张广瑞最早提出博物馆与旅游业携手,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之后博物馆旅游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陆建松(1997)认为博物馆作为都市旅游设施有着独特价值和魅力,应从都市旅游的角度来发展博物馆事业[9];海(2000)认为文博事业与旅游业应该通过克服行业隔阂、建立协调机制以及合理分配旅游收益等途径实现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10];杨丽(2003)就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博物馆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应加强人员培训,扩大宣传与促销,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各类娱乐参与式旅游项目[11];周玮、沙润(2006)依据遗产经济学原理,通过分析国内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提出我国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建议[12];李伟(2009)则通过研究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结合河南省博物馆资源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博物馆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长效机制[13]。陈桂洪等(2010)对国内博物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4];沈艳(2011)提出事业型博物馆要向服务型转变[15];甘露,卢天玲(2012)研究了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游客期望、评价和使用 [16]。纵观国内外,发现关于游客对博物馆形象感知的研究鲜见,使得本文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是本文的关键,中文文献主要来源于中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谷歌学术搜索等,外文文献主要来源于EBSCO数据库。其次是文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两步进行:预调研与正式调研,预调研用于检验问卷设计的信度与效度。正式调研通过现场发放方式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关于调查的说明:第一,调查时段为2012年9~11月和2013年1~2月,这两个时段是基于如下考虑,首先所抽取的样本要实现大黄金周、双休日和工作日之间的平衡,其次所抽取的样本要尽可能涵盖广泛的群体。第二,调查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进入游客中心的游客进行全面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抽样代表性,家庭或集体出游只作为一个样本。在每份问卷发放前都向被调查者说明了意***并完全征得了被调查者的同意,保证问卷的质量。第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常德博物馆的外国和港澳台游客占了一定的比例,特别是日、韩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但限于现有条件,这次研究采样的对象为中国大陆及台湾游客。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1.游客性别。调查发现男性、女性游客比重分别为47.7%和 52.3%,女性比重略高于男性比重,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2.客源结构。常德博物馆以省内其他城市游客为主,其次是本地游客和省外游客。这似乎有悖常理,但却有其原因,其主要是在常德上大学的省内学生,或者是大学刚毕业来常德工作的这一部分人群,构成了省内其他城市游客的主力***。而省外游客主要是旅游团,且以台湾游客居多,兼有少部分韩国游客。
3.游客年龄。常德博物馆游客以16-25岁、26-35岁两个年龄段居多,分别占32.6%和20.9%,可见,中青年游客是博物馆的主要客源。其次就是老年客源市场。
4.游客学历水平。常德博物馆游客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游客基本上占一半,其次是高中学历以上达到37.2%。这一现象说明博物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特性需要游客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或对文化感兴趣。
5.职业结构。游客的职业结构以学生(32.6%)、企业员工(22.1%)和事业单位职工(16.3%)为主。据笔者了解,常德博物馆经常举办小型展览,活动期间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较多,但本人在调查期间并未遇到。因此在职业结构上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二)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
调查发现选择“别人推荐”、“旅行社”的游客比例分别为61.6%和30.2%。表明口碑传播是游客获取博物馆信息的重要渠道,由别人推荐而来的这一部分游客显然是受到了积极的口碑影响,这种积极的口碑宣传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能代替的,是旅游景点拥有的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但“别人推荐”是个很宽泛的选项,并未说明是自己去了解还是别人主动推荐。旅游团的游客基本上都是选择“旅行社”这一途经。有24个游客选择了“其他”,这些游客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身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有一定的熟悉度。而“电视或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三个选项无人选,详见表1,说明博物馆未利用好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三)旅游动机描述
本研究将游客的参观动机分为9类,游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从参游动机来看,游客更倾向于“增长见识,提高修养”比例达到66.3%,其次是“欣赏珍品” 为55.8%,选择“了解历史文化及文物”的为54.7%,选择“打发无聊时间”、“满足好奇心”的游客相对较少,说明有部分游客是在打发无聊时间或者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借机来博物馆参观游览增长见识,在主要动机下有次要动机。需要说明的是“学校组织”选项的百分比为零,是因为在笔者调查期间没有遇到由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陪同亲友参观”的比重为23.3%,说明有部分游客主要是陪同亲友去参观,自己并无参观动机或曾经参观过。
(四)游客感知描述
根据李克特五尺度量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等级,分别计为1、2、3、4、5分)分析游客对博物馆的感知,均值得分4分以上表示游客感知好,低于3分表示游客感知较差。结果如表3所示,游客对“博物馆的环境干净整洁”、“博物馆的展品布置优雅”、“清晰的展现了历史文化和文物”、“博物馆的展览很有教育价值”项的评价较高,说明游客认为常德博物馆能够很好地反应历史和文化,并且认同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和环境;游客对“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友好"、“博物馆内的藏品十分丰富”、“博物馆的建筑很有吸引力”的评价较低,说明常德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并且藏品及建筑外形赶不上其他大博物馆。对于“展品解说、标示清晰明了”、“参观博物馆的游客素质较高”、“展品很有吸引力”这几项,游客的态度居中。总体上,游客对“此次参观收获很大”的评价均值为4.10,说明游览博物馆能给游客带来一定的收获,进一步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五)总体满意度及重游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常德博物馆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4.05,说明游客感知到的博物馆总体形象较好;重游意愿均值为2.97,说明游客对常德博物馆的重游意愿不强,出现这种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博物馆提供的产品内容单一,难以给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体验。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首先根据调查可知,前往常德博物馆参观的省内游客占了很大比重为74.4%,且以16-35岁的中青年游客为主体,说明常德市博物馆游客以省内16-35岁中青年为主。
其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常德市博物馆的营销手段过于单一。游客获取博物馆信息的渠道局限于别人推荐和旅行社,至于如今使用普遍的大众传媒如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根本未发挥营销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是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性质,员工的工资与业绩无关,游客多或少并未对其工资产生任何影响,导致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像企业一样采取种种办法主动营销,进而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
再者主要问题就是展示方式过于静态。无论是历史文物、民俗名人等均用实物加***版的形式面向观众,形成的是一种单向型和填鸭式的单向展示方式,展示内容枯燥、展示形式平淡,缺乏能给游客带来视觉冲击效果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最后是游客低重游意愿低。虽然游客满意度均值为4.05,而重游意愿均值却只有2.97。究其原因可能与营销手段单一、产品内容固定化、服务主动性不强和展示手段落后等综合因素有关。
基于以上对问题的分析,为促进该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尤其注意运用现代大众传媒。博物馆应尽早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各种营销信息。
2.多媒体交互展示。游客的游览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仅靠阅读文字、看***片很难给予游客“感官、娱乐、社交和学习”全方位的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交互性,将触摸屏、投影和计算机问答游戏等丰富的媒介手段应用到现代博物馆的展示中,冲击游客的感官,从而影响游客的心理反应,激发游客的幻想力和好奇心。
3. 硬件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低质的服务会让游客产生反感,优质的服务可以吸引留住更多的游客,加强对讲解员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同时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必要的投入,使游客能同时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带来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司莉娜.基于游客感知的博物馆形象研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12-17.
[2]唐凯.博物馆国内游客特征探究――以武汉辛亥***博物馆为例[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4):40-44.
[3]李燕妮.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89-90.
[4]刘芳,盛海涛.博物馆功能与观众[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2):31-34
[5]Gilman, B. I. Museum fatigue [J].Science Monthly, 1916(12):62-74.
[6]Robinson, E. S. The behavior of the museum visitor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Monograph, 1928.
[7]Melton.Som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museum visitor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33 (30):720-721.
[8]高杰,杨翊恺等.西安旅游市场游客需求满意度调查――以博物馆为例[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6):35-39.
[9]陆建松.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J].探索与争鸣,1997(11):37-38.
[10]海.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0(4):15-19.
[11]杨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诌议[J].经济地理,2003,23(1):121-125.
[12]周玮,沙润.中国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的遗产经济学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240-241.
[13]李伟.免费开放后河南博物馆旅游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9(22):95-97.
[14]陈桂洪,黄远水,张雅菲.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74-79.
博物馆观后感篇8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资源;公众;服务
当代社会,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博物馆参观人数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而博物馆是向大众开放,为公众服务的机构,因此博物馆与旅游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国际博协与世界博物馆之友协会把2009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旅游”,国际博协***阐述道:“博物馆与旅游”这一主题,鼓励博物馆专家、义工与参观者、旅游者一起,以一种与当地社区互动的方式体验博物馆内外的自然文化遗产。
一、博物馆和旅游内在的联系
大规模的旅游始于工业***后的19世纪末,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物质生活上摆脱匮乏后,逐渐转向追求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因此,人类社会越发达,对旅游的需求就越强烈。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而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旅游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资源是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它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这是旅游学对旅游资源最准确的定义,旅游学中把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其中明确地将博物馆界定为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同时也指出博物馆是旅游者的重要参观景点。
国际博物馆协会从1946年成立以后,为了适应与概括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和演进,也不断修改对博物馆的解释,每一次都强调公共利益和公众教育。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藏品及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我国博物馆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在它的基本任务中更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而旅游者是“人”和“公众”中最具参与性和目的性的一部分,所以博物馆也应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而旅游者为何如此青睐博物馆,博物馆在何种意义上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呢?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机构,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它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探寻历史,认识世界的途径。也许,这就是博物馆与旅游之间建立起来的内在联系。
二、发展中的博物馆与旅游业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和旅游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来旅游不再只是游山玩水,看风景,而是想要去了解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享受历史遗存带来的那种精神享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
近年来,在我国博物馆界有许多立足博物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实践证明,博物馆需要通过发展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而旅游业也需要博物馆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给更多的游客提供文化欣赏机会。
2008年初,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以前,到博物馆参观虽然仅需10元的门票费,但参观的人数仍然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连博物馆在哪里都不知道。博物馆给很多人很强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尤其是普通市民认为博物馆是文化人去的地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花十元钱去看一些看不懂的东西。免费开放增强了博物馆的可进入性,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2008年至2009年,博物馆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50%。
在免费开放前,我馆的观众数量较少,而且观众中单位组织参观的数量占的比例较大。从2008年5月1日实施免费开放以来,观众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家庭游、自助游等散客比例增加,旅游团的数量也有明显的增长,据统计 2010年我馆外地团队游客接待量较2009年增加了一倍多,这两年也在逐年增加。
当然旅游团队人数在总参观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怎样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旅游团队,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参观人数的增加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走进门的观众开心满意地走出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更重要的问题。
三、对我馆旅游服务方面的一些看法
开封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古建筑和宋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就不同于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方,完全可以将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到旅游推介行列中,加大宣传力度。因为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博物馆更具参观价值。
我在这几年的讲解接待工作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曾经有很多游客对我说开封是一座古城,开封博物馆应该举办关于开封历史的展览,后来很多游客告诉我说开封博物馆的展览办的很好,通过参观展览可以了解开封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好的展览是博物馆吸引观众并使其获得满足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举办好的展览,提供好的服务也很重要。我们应经常调查旅游者的参观意见与感受,根据旅游者的反馈来改进服务。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团队旅游者来说,导游对参观的质量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应该为导游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博物馆陈列,帮助观众看懂看好展览。同时,向旅游主管部门争取,把博物馆的陈列讲解列入导游资格考核的必考项,使每一名导游都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保证参观者得到良好的导览服务。
除此之外,设立相对集中的观众休息区和旅游纪念品专区也是很有必要的。观众休息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感到累的时候坐下休息,这样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环境越舒适,停留时间也会越长,从而也有助于增加经济效益,因此观众休息区应完善包括垃圾桶、卫生间、餐饮商店在内的配套设施。旅游纪念品不仅可增加收益,还可以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它是旅游目的地应该提供的必要物品。除设立旅游纪念品专区外,还应增加一些特色纪念品,例如开封特产,馆藏文物仿制品等。
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而旅游是人们为满足高层次需求的一种行为,因此博物馆和旅游的结合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博物馆观后感篇9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文化、信息的传播;互动体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交互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设计中。博物馆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藏品、辅助展品、***片、文字等静态展示方式,并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博物馆从收藏和保护藏品的职能需求转变到教育学习甚至是休闲娱乐的需求上来,这都在改变着当代博物馆展示理念和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
一 博物馆展示中心从“物”到“人”的转变
博物馆的社会化,促使博物馆必须要社会文化相融合,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要,从重视“物”的再现进而转向重视“人”的感受。而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观众需求设计展示方式,以观众的体验为出发点,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单向展示方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双向传播方式。展览,更多的是让人从中获取情感、沟通等等这样富有人情味的体验。
如今,人们去博物馆不只是参观展品,获取信息,也通过观览过程获得一种体验,博物馆展示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今后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和体验感受,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展示展品,而是通过设计,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展示环境,通过这个环境满足观众的官能感受。将信息有效展现给观众。互动项目的兴起和发展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从创造和接受的层面体现了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
交互越来越多的作为展示手段存在于博物馆设计中,关于博物馆的交互设计,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交互设计带来的体验让人们的认知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交互,有时也被称作互动,泛指人与自然中一切事物交流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产品。[1]博物馆的交互展示方式,指的是一种体验式展示手段,围绕着展览主题和观众运用多媒体设计所设计的场景或装置,通过观众的参与和动手动脑的实践,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将传统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在体验参与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和思考。
博物馆展示的交互设计中,观众对展品或者展示主题的了解是通过和展品、环境的互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行为是主动的,这样,观众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观众将信息群组化、形象化,从而有效的提高观众对于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德国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向观众传递各种信息,观众可以通过旋钮进行观看和互动。在展厅的墙壁上设有黑色折线,这些折线时而变宽,时而化作各种***形和***表,各种易理解的背景信息和细节亮点一一呈现。同时,折线中有7个多媒体互动装置,并且在展厅内安装有50个小型屏幕和墙上的数字形成对比。观众通过观看、聆听、触摸等方式进行视听甚至是触觉方面的感知体验,这样的交互方式,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媒介,将我们的参观方式由传统的无目的性参观转变为有目的的选择性参观,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查询等能力以及对于信息的注意力,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一些时间了解,在展示的形式和内容上,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更多是让观众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参观乐趣和互动体验。
(***为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
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由此带来的展示效果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技术发展快速,交互也呈现多元发展,应用于博物馆展示当中的交互技术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交互技术有助于加强展示内容和主题陈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一种虚拟环境,全方位的感官交互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博物馆展厅变成一个关于展示主题的体验空间,给博物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机活力。
三 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应以互动展示和体验为指导,以观众为中心为服务原则,将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吸引观众参与,形成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美)詹妮弗・普里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刘晓晖、张景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马斯汀编:《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钱春霞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博物馆观后感篇10
关键词:博物馆;叙述学;台湾;集体记忆
中***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71-02
随着新博物馆理论的发展,博物馆宏观大理论(Grand Theory)逐渐转向多元化。开始注重区域化特质,注重地方集体记忆构建,更重要的趋势是从原来关注藏品转向人。从物转向人,直接导致了博物馆在陈列叙述时所面临的策略转变,不在是冷冰冰面对观众,必须通过展品陈列来讲故事,吸引观众。那么如何通过展品来讲故事,本文试着运用叙述学理论,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本展示为例,来讨论涉台博物馆如何构建叙述文本。
博物馆的语言独特地方在于必须通过文物藏品展示来传递信息,这有别于其它语言的交流。199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ICOFOM)将陈列语言定义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①它通过陈列来展示它的语言,借助展品与人的互动,传递感受与认知。同时博物馆的陈列不是物品直接陈列,而是通过一系列主题展品的筛选,传递语言信息。这些展示语言,是有意识有秩序的历史阐释。因此好的博物馆陈列基本是在讲故事。沃尔特・费希尔提出,“在人类文化生活中, “故事”是最基本的;史上一切,不论是事实上发生的事,还是人们内心的不同经验,都是以某种叙事形式展现其存在,并通过叙事形式使各种观念深入人心。”②博物馆必须讲故事,因为,博物馆展品离开了原来的语境,必须通过重新布置来阐释它的语言。通过重新阐释来与观众对话,最好的方式是讲故事。故事根据时间排序与因果关系来展现主题。
戴卫・赫尔曼在《新叙述学》提出:原则上说,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会有叙事学,可以在大街上,也可以在***书馆,可以在日常谈话中,也可以在著名的(或不太著名的)小说里。③申丹提出叙述行为 “从钻木去火的远古时代对神话故市的讲述,到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学家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的编撰、解释,及至电影表达、舞台再现、网络讲述,都足设宽泛意义上的叙述”。④但是,“故事生产和处理方面的事实是不可能被预先限制在偶然和不可预见的范围之内的,而应该置于叙事交际参与者的实际活动之中,换种方式说,改变叙事研究方法,可能使我们发现用故事促进交际的一些特殊模式。”⑤因此,涉台博物馆在文本叙述上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问题:
首先,涉台博物馆自身特性决定了博物馆在叙述活动中,必须遵循博物馆本身的特性。博物馆必须通过实物来阐释博物馆语言,必须用实物来说故事。维拉德指出:“任何脱离实物的叙事性质的陈列,成功的希望都是十分渺茫的一个陈列,只有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它所要展示的整个发展序列,这才算是成功的”。⑥但是涉台博物馆跟历史博物馆一样必须考虑其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有两重含义,一是实物真实性,二是历史的真实性。这两种真实必须通过历史故事叙述来呈现。这种故事呈现通过故事一个一个来展示。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主题展闽台缘中,就是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展示,两岸不可分割的缘分。该陈列设计中,整体围绕着缘分,然后分为七个主题来论述。第一个主题为远古家园,陆桥相连、史前文化情景的设置来展开。第二个主题为血脉相亲,该主题通过闽越东徙、大陆民众移台两个方面,运用大量的文献来展示来讲述。第三个主题为隶属与共,该主题通过场景的还原以及大量文献资料陈列来展示,建制沿革、共御西方殖民者、共抗日***三个部分。第四个主题开发同功,通过两岸相识大量实物来展示,分为农耕水利、手工制造、商贸交通三部分。第五个主题为文脉相承用了方言国语、教育科举、诗歌小说、民间艺术、工艺美术五个部分来展示。第六主题为诸神同,分为道教信仰、佛教信仰、民间信仰三个方面。第七个主题风俗相通,生命礼俗、衣食住行、岁时节庆三个单元。⑦这些场景的陈列,通过大量的故事与观众互动。从叙述学角度看,通过一个个自然事件和历史事件通过因果关系排列组合,在叙事空间(Narrative Space) 结合博物馆固有的空间感与两岸人民特有情感的联系,展示了叙述力量。
其次,涉台博物馆***治属性与博物馆的内在隐藏的***治属性重合,决定了博物馆在叙述层面上,必须遵循着其内在的价值判断。格林希尔(Eilean Hooper-Greenhill)《规训社会中的博物馆》指出:公共博物馆一开始就被塑造成具有两种深刻矛盾功能的机构,即“艺术精华的殿堂,和民主教育的功利主义工具”。⑧博物馆学家洛德:“博物馆天生就是***治机构:历史博物馆表达了过去生活的意义,艺术博物馆陈列的是评价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科学博物馆展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想法。搏物馆集中表现了与藏品意义相关的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通常是含蓄的,但是可以在短哲的***治感很强的主题展览中迅速表现出来,或者由于展览内容而变成敏感话题。”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博物馆具有教育的功能,韦戈在《新博物馆学》:简言之,新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历史、基础哲学及各种公开或隐含的目标和***策,还有它的教育、***治、社会的作用;旧博物馆学的缺失在于过多地流于对博物馆方法的重视,忽略了它的目的。除非彻底地对博物馆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予以重新检验……否则将会发现自己只是众人眼中的活化石。⑩但是,中国博物馆本身历来都带有很强***治属性以及教育属性。张謇在《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提到:“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举事理,且为文明之先导矣。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11}在《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 “夫近今东西各邦,其所以为***治学术参考之大部以补助于学校者,为***书馆,为博物苑,大而都几,小而州邑,莫不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公立私立,其制各有不同。而日本帝室博览馆之建设,其制则稍异于他国,且为他国所不可及。盖其国家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并许国人出其储藏,附为陈列。诚盛举也。我国今宜参用其法,特辟帝室博览馆于京师。”{12}肯尼斯・赫德林认为,“博物馆不再被认为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或人,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13}同时,“陈列是实践博物馆与博物馆观众共同希望实现的社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历史博物馆陈列具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态度倾向和功利色彩”{14},因此博物馆***治与教育功能,在叙述方面决定其叙述尺度。叙述学专家认为叙述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关键。通过叙述来展示身份的认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的叙述,反映两岸民众共同建设台湾,共同抵抗外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在一系列故事中,如沈有容退红毛蕃、郭怀一起义、郑成功驱荷复台,做出一种有秩序的历史阐释。这些阐释构成了涉台博物馆叙述基本层面。
最后,涉台博物馆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叙述方面具有差异性。涉台博物馆具有凝聚民众的民族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域。因此在叙述手法上,面对历史不能原原本本还原,必须根据博物馆的特性重新阐释,塑造历史记忆。因此必须通过真实的实物,讲人、事、物合理的书写,与历史对话。从而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与实物发生联系。叙述学理论有助于这种环境的焦距,创造一些的故事去吸引观众。叙述学上四个要素:作者、故事、述说、受众。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如何将《岛夷志略》、《闽书》、《文忠集》、《山海经》、《越绝书》、《临海水土志》、《史记》中记载转化成故事。如《文忠集》中记载汪大猷“知泉州,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230年,吴王孙权“遣将***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元代,澎湖仍然“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开罗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些文献如何转化叙述的焦点,这些理论涉及到历史叙述学理论。海登・怀特(Hayden White)提出 “历史叙事理论在西方史学界和文学批评界发生了极大影响,不仅颠覆了历史即事实的重复这一古老而顽固的史学错误,为当代史学的发展和史学观的更新辟了道路,而且在史学研究与文学批评之间看到了亲和性和共同点,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跨越了二者间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学科界线,构成了一种空前的跨学科研究。”{15}因此在涉台文物陈列设计时,一方面注重史实的阐述,另一方面通过视觉的语言构建文本。展示闽台两岸血缘亲情。同时,通过运用场景还原来展示,如陈列中展示闽台两地的宗祠、祖厝、祖墓等。还有祭祖的幻影成像,这种慎终追远,展现两岸一家亲,历久弥新。因此涉台博物馆独特性在于***治性、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真与美得矛盾调和中强调真实性,架构历史故事的叙述。
总之,涉台博物馆展现实物不在于实物的价值性,而在于历史的价值性。在叙述中,让人感受陈列所叙述的氛围,让观众体验。从而使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美学效果。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与国族的认同,也引起观众爱国情感,在感同身受中完成叙述的策略。
注释:
①http:///link url=jRkiD0bEzDuRY8Y-G8KpyHeCGmGu6cSNC-ue6lnsJI0gDiR01--UiDT_I3YhR4p0GOotar_mOg07QTAQT9fQq
②转引余周麟,名家美术馆与博物馆叙事研究――叙事的理论与边界:[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③⑤戴卫・赫尔曼.马海良译.新叙述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④申丹、王亚丽.西方叙述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⑥转引自严建强.博物馆与实物[J].中国博物馆.1999(2) :22-26.
⑦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编.闽台缘[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⑧Eilean Hooper-Greenhill:The Museum in the Disciplinary Society, J.Pearce(ed.): Museum Studies in Material Culture.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9,P.63.
⑨盖尔・洛德、拜伦・洛德,杨康明等译.博物馆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⑩Peter Vergo (ed.):The New Museology, London:Reaktion Book, 1989.p.3.
{11}{12}曹丛坡.张謇全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3}邹瑚莹等.博物馆建筑设计指导用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2.